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23:5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内实习自我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内实习自我报告

篇1

1.1校内指导老师监管不到位,学校评价带有片面性

首先由于受到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人数的限制,导致一名实习指导老师要带很多实习学生,而这些实习学生则因为分布于不同实习企业或者分布于不同的城市,而导致实习指导老师不能对其进行全程的监督,以我校的学生实习实训为例,我校学生所参加的实习实训企业比较多,因此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对每名学生在具体的实习实训中的表现有深入的了解,校内指导老师监管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训效果。比如有些学生因为缺乏教师的监督,他们会在实习实训期间出现各种违反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其次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带有片面性。高职院校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更多体现在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现总结上,而忽视了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素。

1.2把关不严,实习流于形式

基于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考虑,高职院校常常将实习实训锻炼的岗位与学生的就业相混淆,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不会考虑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岗位的专业性,只要学生参加了实习实训锻炼,高职院校就会认可其实习实训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导致一些实习实训锻炼更多赋予形式化。根据多年的实训经验发现很多学生不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时更多的是在家休息或者从事其他活动,而随意的找家企业签订一下实习报告鉴定表的方式应付高职院校。

2建立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积极探索学生实习实训管理的规律,科学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反映实际情况,要做到合理配置。以求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尽可能进行客观、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实习效果。二是可操作性原则。对学生实习实训全过程进行全面筹划、实施管理与考核评价,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管理与共同评价的办法。各自考核评价不同的侧重点,把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实习的成效及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使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三是实效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实效性原则。选取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大,设计的指标要便于操作,所有评价指标需要的信息要易于采集,真实可靠。

3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完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指标要建立统一的标准,以便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一是实习岗位契合度。岗位契合度是指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的对口程度,为确保学生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学以致用,实习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中需要设置岗位契合度。二是职业素养。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要考核他们的职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的职业素养情况。职业素养可从敬业精神、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方面去考察。三是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核心目的。不同专业的岗位之间差异较大,而不同岗位又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因此,职业技能主要可以从胜任岗位工作、工作质量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四是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填写的实习日志和撰写的实结。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教训都会体现在实习日志与实结中。对学校而言,实习日志与实结所反馈的信息也为学校提高学生实习管理水平提供材料,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3.2拓宽高职实习实训评价的主体

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即由学生、教师以及实习实训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一是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评价主体应该将实训企业单位的人员纳入其中。将实训企业单位人员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与岗位要求相符的人才,从而帮助高职院校提高其学生就业率。其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尊重实训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准确的评价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二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参与实训的学生在实训期满后要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利于让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查找自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不足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三是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表现认真的填写评价意见,并且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3.3创新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手段

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一是要建立以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评价的相关资料来判定与检测学生的实习实训质量。定性评价就是根据评价者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等对其作出定性结论的判断。二是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是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因此只有加强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的监管,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三是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主要包括指导教师、校内辅导员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而校外评价主要是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学生实训质量的评价,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完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4构建学生实训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的效果

4.1规范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实习实训学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做好实习实训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不怕吃苦,在实习实训中不断提高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加强过程考核,要求指导老师对实习学生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

4.2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同企业的不同指导老师都能按照同一考核评价指标,对学生实习质量进行定性、定量的客观评价,真实反映学生实习情况。同时,校内指导老师通过企业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学生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学生实习质量做出考核评价后反馈的学生实习企业评价鉴定,掌握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等作为参考给出相对客观的实习成绩。

4.3强化校企合作,缩短学生的自我定位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

篇2

关键字:航空;生产实习;教学改革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实现形式,更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现况

生产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参加企业某些生产环节,通过实际操作或顶岗实习,比较深入地了解生产过程,收集有关资料,获得实践经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对生产实习工作历来重视,抓得比较紧,效果也比较显著。目前,海南航空公司、东方航空公司、东航物流公司已与我院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书,已经成为学院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双方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形成了教与学、工与学的良性互动。

2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的效果

生产实习教学不仅提供机会给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而且对学院的发展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1)实习教学促进了学院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通过实习,学院能够发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近年来,我院根据实习反馈情况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用人单位和同学的欢迎。

(2)实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社会,加强其与他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

(3)实习加强了学院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院依托产业、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认真学习,积极工作,服从岗位安排,他们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这也提高了学院在各单位的声誉。

3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3.1 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目标不明确

航空专业学生通常在三年级即第五、六学期安排生产实习,目的是通过专业生产实习来强化课程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目的了解不足、积极性不高,从而在实践中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3.2 部分学生适应能力差

生产实习时,航空企业对实习生是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进行管理,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性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上早班、晚班、工作时间长等问题,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很少受累,所以在实习过程就表现出适应不良,同时由于生产实习,企业基本不给报酬,这又使部分学生产生心理不平衡,出现抵抗情绪,影响工作态度。

3.3 部分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简单重复

航空运输业是对安全和服务要求极高的行业,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有些岗位需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才有上岗资格,如飞机机务维修,所以,有时用人单位,担心实习学生影响到企业工作的成效,所以只让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或被安排在与专业不符的岗位进行实习,致使学生不能较好的将所学转化到实际工作中。

4 我校航空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

4.1 加强实习管理

实习管理是对实习进行监控,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过程。在生产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动员,将实习的目的、内容、计划,实习基地情况给学生做详细介绍,让学生明确实习意义。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深入企业,帮助学生落实实习岗位,帮助学生解决住宿、吃饭、交通等问题,并经常性地到实习基地检查指导实习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和强调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院领导应通过走访、学生座谈以及与实习基地双向沟通的形式对实习开展进行监督。

4.2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学院和实习单位在实习开始前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告诉学生实习的目的是学习技能,不是以获取金钱为主要目的,不能以报酬的高低作为是否认真实习的主要标准。同时,上岗前,企业和学校双方要给学生讲清楚工作岗位的辛苦程度,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教育,鼓励学生向企业员工学习。当然,实习企业在对学生提出适度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同学充分的人性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3 开发校内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具有众多的优点,例如可以看到真实的生产流程,观察具体的设备等等,但也存在实习时间较短,动手机会少等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其不足。学院可以引进行业生产软件,建立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模式,让学生先在校内学习培训,熟练对应的岗位技能,然后再去校外实习基地实践。这样,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从而使生产实习真正收到实效。

4.4 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

公平合理的考核方法能促进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实习效果。 鉴于生产实习是一门实践课,所以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实习现场表现而定。 具体来说: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占总成绩的 50%,实习报告的质量占总成绩的50%,其中实习期间的日常表现包括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工作态度、实习出勤情况、服从指挥等方面,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主要从报告结构规范性、报告书写认真度、学生对报告理解程度、报告内容深度、按时提交报告等方面综合打分。

5 结论

总之,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尽管学院目前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较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瑕不掩瑜的,因此,推进生产实习的改革,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改进传统教学效果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永奇,黄勇,董素君,高红霞.航空类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与实习模式思考[J].科教导刊,2016.2.

[2] 肖宝玲. 提高铁路运输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对策[J].职业教育,2016.3.

篇3

关键词:高职 畜牧兽医 顶岗实习 考核评价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一批批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力不断发展状大,加上开放式办学理念,将企业资本大量融入,将生产岗位并入课堂,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而在“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推动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顶岗实习无疑成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究其原因是与专业本身特点相关,本专业不同于其他工科专业,更不同于其他农业专业。因为动物在生产养殖过程中需要进行防疫,这就导致本专业的“工学结合”没有工科和其他农业一样灵活自如,因此,企业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保存自身的经济利益,选择为期一个月、二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的封闭式顶岗实习是其最佳选择。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学生和“准员工”的双重身份,在顶岗实习进行考核评价时,就不能完全采用学校内部的考核评价的模式,因此,力求考核评价的客观、公平、公正,建立一个符合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是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内涵

顶岗实习,以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前提,建立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组织和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就是针对校内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能、技术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考评;针对校外的顶岗实习,对学生(准员工)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来考评是其特定工作岗位上的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的能力。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现状

1.过程性考核评价的缺失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传统的实习考核评价现在仍在沿用,主要考核评价以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上交的实习报告或实习鉴定等的形式来评判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有的以优良中差模糊的评分,有的以实习指导教师或是企业人员结合学生的实习报告给予粗略的评分。稍有打破传统考核瓶颈的院校,虽提出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但往往也只是结合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热情及实习效果来大致的评分,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知识应用水平、技能的操作水平,则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握和客观地进行考核评价。

2..考核评价标准的模糊

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校内教学质量评价中,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比较全面和成熟,究其原因是校内教学容易操控,并且有专门的教学督导部门主抓。而对于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评价,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有很多院校对于评价标准还是个盲点,具有相关评价指标的高职院校,也只是简单而笼统的将评价指标写于相关的评价表之中,可想而知,最终导致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模糊化。对于评价对象的学生而言,无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对于给予评价的教师和企业人员而言,更是得过且过,无法清楚自身教学的效果和今后改革的思路。

3.考核评价主体的单一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些院校直接将学生放逐于企业,直接由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评价;一些院校派班主任或辅导员全程跟班,由不懂教学的学生管理人员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给予考核鉴定;一些院校虽派遣专业教师进入顶岗实习企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缺少实习单位和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最终导致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真正效果。

4.考核评价结果的随意

由于各高职院校缺乏科学的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评价的可操作性差,导致教师、企业甚至学生对考核评价的主观性强,将模糊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信手拈来,随意的进行教评学,企评学,学评学,最终的评价结果,只是形成了主观上评价分数的汇总或是主观的鉴定意见,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种评价结果最终导致教师、企业双方及学生本身不能了解自己的真正能力,造成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的形式化。

三、建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

1.评价原则科学,保障评价效果

1.1 导向性原则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时,应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进行,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符合畜牧兽医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严格的规范,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1.2系统性原则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二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由于时间较长,考核评价难度很大,因此,要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和系统性,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融合。

1.3 多元性原则

要保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的科学性,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参与,采用共同考核评价的策略。学校主要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完成质量;企业主要考核学生岗位工作效果;学生主要考核自身工作和学习情况。

1.4 可操作性原则

为保证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有效地实施,关键在于具有可操作性,适应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提高,对企业实际工作效果明显,对学生自我评价更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立组织机构,实习制度健全

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要实行学校、分院、专业三级管理,在学校教学副校长的指导和决策下,由教务处制定相关顶岗实习的规范与政策,分院制定相应配套学习方案与质量监控办法,而专业主任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课程标准,此后,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制定具体实习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时,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填写好顶岗实习日志,完成实结报告,最后由顶岗实习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核评定,汇总成绩。

按照整个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学校各部门及企业做好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为确保和提升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学校与企业应组织一整套严格、有效及务实的规章制度,学校和企业严格按照各项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进行,从而来规范整个顶岗实习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管理过程化、规范化,进而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

3.突出量化考核,细化考核指标

依据本学校高职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及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实行不同时间段的顶岗实习任务,一般为一个月到半年不等,学生在整

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完成每一次任务都要写任务记录、收获和不足,并做好每一天工作的自我评价,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要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在顶岗实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撰写顶岗实报告,并将其上交实习指导老师。学校和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任务记录、实习心得及实报告给予学生综合考核评价,并将最终评价结果上交教务处,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将根据本校的顶岗实习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而言,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五级制(优、良、中、差、不及格)或百分制,也可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学校和企业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情况作出过程性考核,实习结束后,作出终结性考核评价;学生也作出相应的过程及终结性自我评价。按照顶岗实习项目,学校设置科学的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权重比例;学校、企业及学生三方考核的权重比例,学校和企业围绕着顶岗实习工作任务来共同商讨确定。

在进行量化考核和细化考核标准时,要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并充分了解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充分了解目前社会对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应畜牧兽医行业企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为客观的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提供有力的参考。

篇4

关键词:实习模式;教学水平评估;生产实习;改革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指导生产实习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生产实习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生产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市场经济形势下,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联系实习单位困难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收本科生的生产实习,主要原因是:(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再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合资、外资企业由于管理、知识产权、安全等各种原因对学生实习一般都不太欢迎。(2)实习学生由于理论知识还不够巩固,实践经验不足,到企业后很难给企业帮上忙,反而会给企业带来不便。(3)高校实习经费紧张,付给企业的实习费过低。一些企业碍于以往和学校良好交往的关系上,往往象征性地接受少量学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不过,许多企业倒是愿意接收高职、高专及技校生的实习,原因是:(1)实习时间长,少则3~4个月,多则半年至一年,他们完全可作为学徒工上岗操作而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通常给他们学徒工的待遇。(2)学生在校内的实习时间较多,到企业后易上手。然而,本科生由于教学计划的限制,很难做到这点。

2.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近几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量从一个专业2~3个班增加到近十个班,这不仅导致了校内教育资源如师资、教室、实验条件的相对紧缺,还导致了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紧缺,各个院校大量的学生要涌入相对有限的实习单位,使这些企业承受不了。另外,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则增长缓慢,滞后于企业实习收费、物价等的增长速度,造成实习经费不足,并影响了实习地点的选择和实习质量,又进一步影响了实习单位的选择与联系。同时,师资相对缺乏,每个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比以往多了很多,教师的理论教学工作量很繁重,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际操作、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在实习中难以很好地指导学生。

3.经济和就业压力的影响

生产实习的费用虽说是由学校负担,但学生的吃、住,有的还有交通费用还得由学生自己负担,尤其是在外地实习,花销更大。这种经济上的压力妨碍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生产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正值是学生忙于找工作的时期,这必然牵扯学生的一部分精力,由于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的较高预期,许多同学选择了专业不太对口的工作,这部分同学往往觉得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对今后的工作作用不大,因而积极性不高。

二、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

1.抓住新机遇,精心遴选和培育校外实习基地

虽然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条件给寻找生产实习单位带来了困难,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机会,问题是我们如何去把握与利用,应构建一种使企业、高校及学生三方通过生产实习都能受益的新的教学模式及相互关系。对于企业,往往希望通过生产实习等方式与高校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他们有以下几种目的:(1)希望借助高校在专业领域的影响提升企业的知名度。(2)借助高校科研、专业技术实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3)希望通过众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挑选双方都满意的学生。另外,从长远来看,学生将来都在同行业工作,能够让学生和本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4)希望到高校交流,扩大影响,发掘有用之才,同时也满足企业家的一种自我成就感。所以,并非企业完全不愿意接受生产实习的学生,关键是如何找准双方的接合点,使校企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在遴选校外基地时,首先应重视选择理想合作的企业法人,选择优秀的企业家是保证实习基地能较稳定地健康发展的基础。

经过遴选的校外实习基地应派社交能力强的教师保持经常的联系,同时加强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合作,高校可和企业进行科研项目的合作,给企业培训技术骨干,同时,企业可选派优秀的技术人才给大学生进行技术指导。

2.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探索多种实习模式

(1)校内实习为主校外实习为辅的实习模式。鉴于校外实习困难较多,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动手机会。而生产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生产单位在这段时间内的生产情况变化不大,很难保证学生能学习和了解到生产的全过程。按现行的教学计划,本科生专业方面的动手时间很少,生产实习和教学实共为5~6周,生产实习一般为3周左右。因此,有必要采取校外、校内相结合的办法,以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讲解为辅,而以校内的工程实训为主。当然,虽然是以校外为辅,但校外这个过程是不能缺少的,否则生产实习就不完整。为达到良好的校内工程实训效果,应具备以下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校内工程实训应具有必备的实习设施。当前,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各高校的投入都很大。以我校为例,这几年为迎接本科评估加大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试验、实习的基本设施有了很大改观,完全达到了本科评估的要求。实际上,也初步具备了进行一些校内实训的条件。

第二,校内实习应有明确的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带有目的性。应围绕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训练。也可以结合各种实际项目进行,如以下几点:①与科研项目结合。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均是一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其中,完成部分任务,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②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是学生今后找工作,立足工作岗位,打开工作局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凭证。可结合考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近两年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尝试了通过校外参观、学习为辅,校内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培训为主的实习方式,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对比全部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98%的学生拿到了不同等级的技能证书。③和毕业设计相结合。毕业设计往往和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接近,而许多毕业设计的题目和生产结合十分紧密,可以带着毕业设计的问题进行实习,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训练实践能力。在生产实习中,学生通过与经验丰富的工人、技术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工种实践直接接触,有利于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升华为毕业设计课题,有利于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技术问题。④和各种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相结合。我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为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设立了各种创新基地和基金,如各种专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这些基地以项目为支撑,都具有良好的专业设施,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有一定的活动经费,每年可接纳不少学生进行活动。另外,还有大学生自己申报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这些都相应配备了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篇5

关键词: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38-0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容易进入企业员工的角色,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特点,而为期超过半年的顶岗实习在学生从学生的身份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设计好顶岗实习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按顶岗实习设计方案完成顶岗实习任务,顶岗实习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深入校企合作、创建顶岗实习基地

学生顶岗实习首先要有顶岗实习的单位,这是顶岗实习设计的第一步,而机械类高职专业的顶岗实习相对其它专业的实习要企业支持的力度大些。学校与企业合作深入主要是体现在双方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一致,对人才培养模式认同,对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同心协力。能与学校深入合作的企业,首先应该成为顶岗实习的基地。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刚到企业还需要在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企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学校要选派教师参与培训。顶岗实习的岗位要以企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基本对口为准则。如工程机械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在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主要顶岗实习的岗位是:装配钳工、设备调试、售后服务。选择顶岗实习的岗位一定考虑专业,这样既保证了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连续性,又能使学生很快就能进入顶岗实习状态。顶岗实习还要考虑地域,如我院的工程机械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对用量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而湖北省没有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而湖北的近邻湖南长沙已形成了我国工程机械的制造中心,在全国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仅有的10多家上市公司中,就有3家在长沙;武汉与长沙是近邻,长沙是我院工程机械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首选城市。对于专业对口的机械化施工企业,湖北省内有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四家特大型施工企业为首选顶岗实习企业。

二、顶岗实习前校内准备

1.校内指导教师安排。学生在开始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就安排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这一个学期中,学生与指导教师多沟通;便于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介绍顶岗实习单位情况,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单位。每个专业教师负责20名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学生实习前,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好专业;指导教师要提示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事项。

2.实习动员。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要进行三次动员,第一次动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专业教师全面介绍本专业毕业后的就业企业和主要工作岗位,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关系,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第二次动员是安排在实习单位来选人时,主要是针对企业选拔顶岗实习学生;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和顶岗实习岗位的相关信息。第三次动员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主要针对实习注意事项;特别注重顶岗实习中的安全,为圆满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起到鼓动和引导作用。

3.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选择。企业选择学生和学生选择企业,要考虑以下因素,学生的生源地、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我院工程机械专业联系的实习企业都希望通过顶岗实习来挑选企业新员工;企业选顶岗实习学生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学生的面试和考试的成绩、学生的发展潜力等因素。

三、顶岗实习的保障

1.顶岗实习制度的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学历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顶岗实习阶段除了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还要遵守顶岗实习的制度。顶岗实习的制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顶岗实习的时间,这是为了防止学生到顶岗实习企业没有完成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就离开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工作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要制定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注重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工作业绩。

2.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十分重要,学生既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保障安全。保障安全措施包括,安全教育与培训,购买保险,及时处理不安全的隐患,发生事故要做好应急措施,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伤害,对设备设施的损坏,把损失降到最低。

3.顶岗实习学生的待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付出了劳动,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给与学生一定数额的补助,学生有了实习补助,顶岗实习期间就不会为生活费而发愁,学生因工作有收入而建立成就感,对顶岗实习工作也会建立信心,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就业。如果实习补助太低,生活没有保障,学生可能不安心顶岗实习,就会考虑离开实习岗位或工作积极性不高,这样不利于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

四、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

1.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自管。顶岗实习期间主要由学生自管为主、学生要制订实习规划,顶岗实习过程中每周写的实习周记,每天主动与校外指导沟通、交流,每两周必须与校内指导教师电话交流一次,经常上网与同学和指导教师交流,实习结束,本人总结。

2.校内外指导教师兼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校外指导教师刚开始手把手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逐渐脱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工作,最后达到放手放心让学生自己工作,校内指导教师每天至少要上网一小时,通过QQ群了解自己指导学生实习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的思想和专业问题,每两周至少要与指导的学生通一次电话,全面了解学生实习的进展;实习结束后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实习报告和自我鉴定)、师傅评价(校外指导教师评语)、企业鉴定以及校内指导教师根据考核标准给出学生的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和及格。

3.学校和企业共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主要由专业顶岗实习专岗小组和学生的辅导员一起,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辅导员主要是管理学生实习期间思想情况、所学课程的后续问题,实习专岗主要协调学生与企业的关系,到学生顶岗实习比较集中的单位掌握实习过程的进展状况,实习内容的调整、实习过程的监控以及实习后的就业等事宜。企业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时定期考核学生,与学校沟通选拔录用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就业。

五、顶岗实习的效果评价

顶岗实习在一般高职院校一般专业140个学分中,占有30个学分,是学分最多的课程;对于顶岗实习效果的评价,除了学生的技术报告和实习手册之外,更重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角色转变程度。顶岗实习前,学生只是一个学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对企业、就业、岗位、工作认识较少;顶岗实习就是要完成学生的角色转变,由一个学生变成一个企业的准员工,在顶岗实习中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实现就业;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校外管理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即2年的校内理论实习加上1年企业顶岗实习,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学院为了顺利高效的与企业合作完成为期一年的定岗实习,除了要在前期联系相关企业进行招聘以及做学生实习动员之外,如何有效管理在各企业中定岗实习的学生也成为高职院校日益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岗实习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期。刚刚步出校园的学生往往对社会认知度不高,容易出现理想化的就职心态。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顶岗实习与自己想象的工作内容有偏差,消磨掉实习热情,对实习厌烦的情绪会导致学生难以调整实习心态。实习稳定度低,频频出现跳槽现象,甚至严重的情况会出现心理问题,这造成了定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难度加大。

2.实习指导教师人员数量较少,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教师一般同时承担多项教学任务,除了偶尔可以通过社会话软件,如QQ、飞信、电话等进行基础的沟通外,很难对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定岗实习情况进行实际有效的指导。另外,学生顶岗实习时由于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很少同实习指导教师联系。期末提交给实习指导教师的实习鉴定材料也沦为形式主义的素材。这也造成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瓶颈。

3.“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但还是无法给每一个同学安排实习单位。最终会有一批学生自己进入社会进行应聘入职实习。虽然会有企业的接受相关证明可以交给学校。但是学校无法掌控这类学生的实习环境,这就会出现学校与企业零交流,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4.“2+1”人才培养模式,是比较年轻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管理方法。各个高职院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逐渐形成着自身的管理流程,大多没有经过突发事件的检验,实用性缺乏。且出现问题后,会出现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之间推诿责任的情况出现。

5.大部分企业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给学生提供学校一样的住宿条件与配套的宿舍管理制度。会出现相关安全隐患的问题。且实习期间岗位不同,有的学生从事安全系数较低的工作,易出现实习中或实习之外的安全隐患。

二、不同高职院校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问题制定的相关解决方式利弊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不同的高校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关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1.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即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理论知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工作。此方式虽解决了学生实习期间各个领域的指导问题,但是不同领域教师间的学生信息资源共享,无法保障。

2.社区管理方式。即将社会以及学校宿舍管理模式中的社区管理模式引入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中。根据学生地域分布情况,相同地域的同学编制为一个社区。将同社区学生编成若干小组,指派固定的实习指导教师。小组各项事务有学生社区自己公选出负责人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朋辈同学自我管理能力。并由组织学生定期与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向企业反馈实习情况,使得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的高效。此管理模式,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但学生负责人无法全面理解不同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也无法真正地得到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且企业中的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缺乏像学校宿舍管理期间保障其文化与内容的多样性,最后还是成为简单的学生联系渠道。

3.异地双师管理方式。在顶岗实习中,学校聘请企业内的精英担任辅导员。让他们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异地建立双师制度既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部分教育管理问题。此管理模式弱化了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在学生顶岗管理中企业始终追求利益收获最大化,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也会存在立场上的局限性。优先遵从企业效益,而忽视学生专业指导。

三、高职院校“2+1”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相关对策

高职院校“2+1”模式培养下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管理诸多问题,不能单一依靠某种固定管理方式,需要建立面面俱到的全员育人学生服务结构。一方面,必须建立以院长和企业主管领导牵头,主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处长、系书记组织实施,辅导员班主任、校内专业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朋辈学生干部具体落实的全员育人组织架构。另一方面,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院系为主力的学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学校专业老师、企业实践老师和学生辅导员为骨干的学生工作队伍,并通过学生顶岗实习平台服务系统以及多元化的服务形式,提供以专业教育、就业指导、实习心理适应和维权助困为重点的服务内容。并建立突发实践预防机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遇到突况,可以有一个有效的突况预防传递通道,控制管理盲区。

由学校教学处牵头开发出一个校外实习学生顶岗实习信息互通平台,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信息平台上递交自己的实习报告等相关材料,并定期登陆汇报自己在单位的实习情况,并由实习指导教师及班主任辅导员老师定期登陆进行查阅。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企业一线实习安全操作及专业内容;校内专业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相关指导;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学生在思想政治相关工作的指导。学生实际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情况的反馈,学院可以定期拜访企业。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同学,也可以由学院负责校企合作的老师与企业进行定时的沟通,听取反馈情况。在非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习的同学可以由同一个企业实习同学中推选出一名朋辈学生干部,定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在企业发生突况是,也可以通过这两个渠道在最短时间内后的反馈。

参考文献:

[1]徐耀生.高职学生定岗实习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技能与开发,201,(11).

[2]李建国.大学生社区文化建设探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5).

[3]吴建新.高职院校定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 [J].职业圈 2007(20)

篇7

关键词:毕业实践;校企合作;虚拟企业;角色扮演

目前本科专业的教育多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中心,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是“知识本位型”为主的教学模式,由于理论教学与行业实际结合度不高,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偏差。

一、高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

以目前国内高校的IT类专业为例,人才培养中偏重专业知识与工程技术的传授,而轻视非技术因素,忽视了工程商务与工程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完整性存在欠缺。同时,现有的高等教育还存在以下困境: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掌握足够的本领以进入社会、企业去解决全新的、复杂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教育他们的老师虽然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却有相当部分老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身就很欠缺。现代大学教学应贯穿着重视科技知识及其发展、创新与应用的知识本位价值,追求个性、创造性与实践性的人本位价值,以及以社会生产、市场需要为导向的社会本位价值。[1]毕业实践是大学期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是走向社会前的综合性培养环节。但以毕业实习环节为例,市场化经济下学校很难统一组织学生成建制地到企业实习,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也很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实习,参加实习岗位的学生也很难得到企业工程师的全面指导,资源不足、管理缺位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与质量。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大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知识本位向知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转变,其中综合实践教学的关键是要有真实的工程案例与工作情景,以及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真实工程项目和技术问题引入到学生的毕业实践环节,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毕业实践教学是解决高校毕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方式,通过虚拟企业形式的毕业实践可以加强学生工程能力训练,基于角色扮演方式的综合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岗位体验和行业认知,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缩短与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2]

二、毕业实践的教学形式

(一)校内外相结合的毕业实践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将传统的毕业实习改造为校内集中实践与校外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新模式,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3]校内外相结合的毕业实践包括校内集中实践和校外企业实个部分。校内阶段可以设置在大四第1学期,把企业化运作模式引入到校园,开展为期1-2个月的“虚拟企业”校内集中实践,将学生分团队成立虚拟公司,从项目招标要求出发,进行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工程投标、组织实施、验收交付等环节,完成来自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体验。校外阶段可以将经过前期强化训练后的学生,成批地、有组织或自主地进入行业认知与职业定位阶段,到校外实践基地和行业企业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

(二)虚拟企业形式的毕业实践

工程创新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下,运用相关的工程技术手段,开展社会变革的能力,主要由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操作能力、工程商务能力、工程沟通能力等构成。行业和企业需要有较好工程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在短时间内能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目前高校毕业生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差距。通过分析和借鉴美国的顶点课程(CapstoneCourse)教学模式,为学生在毕业前提供一个集工程设计、工程应用、工程操作、工程商务和工程沟通能力多方面融合培养的综合性工程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一是支持学生的深层次学习;二是可以作为本科学习的有效评价工具;三是帮助学生从学校向职场过渡。在这方面,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竞争力提升为目标,已连续4年开展基于虚拟企业的校内毕业实践,跨专业开设了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DSP芯片应用开发、电子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PLC电气控制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开发、软件技术应用开发等模块。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有目的地融入工程实践能力的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有效解决了毕业实习走过场、毕业实践环节效能缺失等问题,同时引入职业拓展训练、职业性向测试,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进行融合教育,强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三、基于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模式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要求与社会职场工作要求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校内虚拟企业模式的毕业实践环节要帮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和行业认知,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工程实践训练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4]

(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理论是以米德的角色理论[5]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6]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角色扮演法既是要求参与者扮演一个特定的岗位角色来观察被试者的多种表现,了解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种测评方法,又是通过情景模拟要求其扮演指定行为角色、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行为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训练,可以在一定情景下给予受训者角色实践的机会,使受训者在真实的模拟情景中体验某种行为的具体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并改进提高。

(二)基于角色扮演网络工程毕业实践教学

以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模块的毕业实践教学为例,根据网络工程项目的基本规范[7],为参加该模块实践的学生设计了项目的基本实施流程[8]。将参加该模块实践的学生按5-6人为单位进行分组,要求各组组建虚拟形式的企业,并由项目经理根据成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个人意愿及网络工程项目的实际分工进行岗位分配的。该项目中总计需要工程师10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人员的选定和角色的组合,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各个岗位的角色也可以进行轮换,但每个阶段每位学生的岗位责任和考核要求是明确的。如:项目的第一阶段为方案设计阶段,需要参加的人员有项目经理、网络架构工程师、系统架构工程师、售前工程师等岗位人员,进行项目启动会议,根据项目的背景进行项目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等工程。由项目经理进行人员的分工、实训的进度计划的制订等。中间还可以组织模拟的项目投标和方案答辩训练等活动。项目的第二阶段为项目实施阶段,需要参加的人员有项目经理、网络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服务器工程师、无线工程师等岗位人员,根据网络设计方案来构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由项目经理对人员进行岗位任务重新分工、组织项目实施。项目的第三阶段为项目测试阶段,需要全体项目组人员参加。其主要人员有项目经理、网络测试工程师等。通过对网络各个功能区块的测试,首先需要网络测试工程师提交测试报告,信息安全分析工程师提交信息安全测试报告,项目经理组织其他项目组成员撰写并提交试运行报告、终验报告,最后由项目经理提交项目总结报告。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以团队方式组织项目实施,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考核,过程考核也以发放虚拟奖金方式进行,强调真实工作场景实施体验式教学,学生的工作激情和兴趣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强烈。

四、结论

经过几年的探索,虚拟企业形式的校内综合实践模式和基于角色扮演的实践教学持续受到学生和行业的认可,多角度的岗位角色轮换,紧贴行业需求开展技术的综合实践训练,培养了成员间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工作能力。学生角色扮演的任务是解决问题,思考分析并主动寻找解决办法,学会自我规划与管理,成为会学习、会工作的人。在这种毕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面对并解决真实的技术、商务或管理问题,提升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项目联系起来,也培养了兴趣和主动性;在问题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还可在问题情境中互换角色,锻炼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别敦荣,李家新,韦莉娜.大学教学文化:概念、模式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5(1):49-56.

[2]杜书廷,尚世宇.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119-121.

[3]王晓东,周宇.三层次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14):17-20.

[4]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8-31.

[5]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M].霍桂桓,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4.

[6]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徐明,曹介南.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9):115-118.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外实习 实习质量

一、落实实习岗位途径单一,导致分布广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落实实习岗位的途径是靠学生自我推荐,在实习单位和岗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在实习内容、形式、指导等方面难以达到实纲的要求。另外,由于学生以班或小组成批到同一企业实习情况较少,所以,学生实习地域分布较广,同一企业接收同一专业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现场指导的难度加大,学校为之付出的成本也随之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实习质量。

二、学生认识还不到位

学生对校外实习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将实习理解为就业,实习期间频繁地变动岗位,对实习待遇、要求期望值过高,心态没有摆正。根据对实习学生的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访谈发现,部分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明显认识不足,简单地将实习理解为找工作,本来有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校外实习与就业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多数企业反映,实习生在专业技能方面还达不到一定的期望值,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还有待提高,如果实习生将实习作为就业来考虑的话,势必就会对劳动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给予充分考虑。一旦这些条件不能满足当初期望值的话,就很有可能“跳槽”走人。这种实习不稳定性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实习充分开展,也不利于掌握企业的技术和工艺,不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校外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启蒙时期,所以,更需要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学校作为实习教学环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理应承担起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职业指导的教育。

三、工学结合不紧密

从一些调查数据得知,有39.6%的学生认为自己从事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有12.8%学生认为自己从事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一点无关,这种情况的确令教学部门担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习内容、形式与实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实纲对实习形式、内容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由于部分学生是通过自我推荐岗位或在实习过程中变换岗位的,一旦学校对此没有进行审批或者审批不严格。一些不法企业利用学生急于寻求实习机会将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来使用,为实习生安排的“活儿”可能是“打杂”甚至端茶送水,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实习单位(岗位)达不到教学条件,学生只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操作,实习锻炼的意义不大。很多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每天只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操作,岗位锻炼意义不大,实习效果有限。比如,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组装,安装系统;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做一些出纳岗位等辅事务;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电子厂长期从事某一固定元器件的组装工作;学服装制作工艺专业的学生在服装厂长期从事某一简单的缝纫工作等。工学结合较为松散,工学相长不明显,学生实习之后其结果充其量只是一个懂得熟练操作的工人或办事员o

3.学生在校内学习时对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失去热情,参加实习时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导致无法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

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有些学校对学生落实实习岗位并没有作指导性的要求。尤其是通过自我推荐落实实习岗位的学生。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考虑到现实的原因(如实习难如同就业难),学生能找到一份实习岗位就不错了,至于实习单位条件、实习环境、实习内容能否到达实习教学的要求,没有严格把关。另外少部分学生因为知识、能力缺陷等原因,主观上希望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但客观上难以实现。

四、指导效果不明显

指导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在:

1.由于学生实习分布的地域、单位分散,校外教学、实习指导组织管理难度大,学生得不到及时的指导。

2.用人单位的指导力度小,对学生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目前整个市场环境氛围决定了用人单位只管用人,对于学生的培养普遍不感兴趣,在招聘时大部分企业注明需要工作经验,希望入职之后马上能够进入岗位,为企业创价值。

3.部分指导教师水平有限,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教师资源紧张,少部分无工作经验的助教或新入职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也参与了校外实习指导,因没有实习指导的工作经验,其指导效果非常有限。

五、考核评价不合理

考核评价不合理表现及原因有:

1.企业指导教师是实习考核主体,没有结合专业教师的意见。实习成绩评定一般在实习临近结束的最后两周内,实习报告册由于只要求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整体情况进行定性的描述,企业一般在实习鉴定中只叙述一些“遵守纪律、表现良好”等泛泛的评价,对专业教师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并无多大实质性作用。所以建议对实习单位的鉴定也要求分项目,按权重进行量化评分,以便供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实习综合状况。

篇9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52-03

当前,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能力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出发,对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促进工学完美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懂得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懂得企业的真正期待和需要,实践教学必须合乎工学结合视野下的教育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实现工学结合完美对接。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高职特点和职业特色,要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德立人,以技立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必须贴近高职教育,贴近学生,贴近企业。服务好学生,以树人为本,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遵循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搞好教育和科研,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了解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完善自己与学生和社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严谨治学,做好知识储备,打好深厚的实践教学功底。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学生面临许多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传授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技能,真正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诸如恋爱问题、就业问题、信仰问题、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人际沟通交流问题、职业道德问题、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经验,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苦练教学科研本领,方能取得真正的教学实效。

(三)必须依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取舍好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就业导向的指引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这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时,适应企业的特点,大胆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既要体现人文素质,又要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既要贯彻一系列的理论思想,又要渗透一定的企业元素,使之具有全面性、职业性和趣味性,充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魅力,对的理论真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真懂,从而促使高职学生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某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职培养目标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强调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等问题。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的完整的内容,尤其是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尤其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能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与工学结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满足于阅读新闻,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常常与职业发展的需要脱节,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较低。我国大多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的沉淀不深厚,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还没有在管理者和教师员工的内心中普及,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和技校升格而来,师资构成比较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历、实践教学经验、学术科研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机会进行考察学习、实践研修,开阔自身视野,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很难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由于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许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赖课本,只能胜任理论教学,无法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达成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标准,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素养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安全教育等。但是,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内容力度不大、深度不广、缺乏针对性的趋向。某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站在完美的思想政治高地,没有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和职业要求,细化到企业的具体的岗位细则教育更少,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过于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目前,大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职人员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20∶l或150∶1的比例配备要求,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要求也还未达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仍然有待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工学结合视野下,对在单位实习的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难以及时顺利地深入地进行。有限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大,忙于校内工作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安排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和实践培训,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就业、实习安全、恋爱和心理问题等,也无暇考虑工学结合形势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以至于上课的内容空泛多,联系实际少,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机制尚未形成。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活动,但是,其实质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时空的变化,缺乏有效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工学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考评体系,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进行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但是其内容并不全面科学,某些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评,忽视了就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实践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就业能力及竞争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工学结合的新形势下,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时而变,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不断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工学结合的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职业的需要为目的,改变原来的旧有教育理念,将原来以课堂、教师、理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力度,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检查、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校内外同行教学观摩、优秀教师报告、互联网技术和省内外同行“精彩一课”示范教学交流等途径,拓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高职院校、学生、企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培训学习,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贴近学生,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的实践教学能力。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企业和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这是贴近学生、掌握工学结合实际、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习岗前、实习岗中和实习岗后时期,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和搞好实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直接对接学校、学生和企业,能够直接掌握三方信息,直接输入到问题的层面,可以大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为此,2008年9月,和教育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期间应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所以,高职院校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人事改革方面,可以把评定职称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直接挂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结合起来,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为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制度保证。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用的是和本科院校一样的教材,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和行业特色也无法得以体现,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传授与企业中对学生的职业要求的相关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除一些基本理论外,适当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增加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责任心、服务意识、素质拓展、恋爱观、就业创业能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进一步把思想道德和法制教学内容细化到行业层面,突出职业性。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除课堂上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外,还要把实践教学拓展到校内和校外以及学生的实习企业,强化企业文化内容。可以采取参观考察、寒暑假调研报告、校内外调查、校内外采访、专题研讨、参加学校或企业党团活动、报告讲座、演讲辩论、各种学术和技能竞赛、创业活动、先进模范或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时事或企业文化宣讲法、宿舍文明展示、科技发明、火灾和地震等危机演练活动、专业实习、撰写论文、读后感或观后感、PPT制作、撰写实习报告、志愿者服务、环保宣传、公益活动、下乡进社区活动、征文摄影、场景模拟、网络虚拟再现、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及影视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和民情,激发大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意识。在实施这些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和个人项目办法,最好以宿舍或小组为单位,使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全员覆盖,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指导和考核总结,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具体如下:

1.加强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课内、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前要做好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总体策划,指导、监督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认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适时做好总结,化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2.加强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校企双方除了搞好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还要健全校企德育共管机制,明确责任,共同搞好学生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工学结合具有时空分散性和差异性特点,对于班级集中实习的,校方在岗前就要加强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等精神的教育,正确处理眼前的物质利益和长远的职业素质的关系,同时,可以充分依靠班干部形成班级自我管理,学校、系部、班主任和学生班干共同负责管理。企业可以指定专人负责了解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加强工作、生活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采取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较快地成熟和成长;对于分散在各个企业实习的,可以委托企业负责人代管,学校指定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通过电话、QQ、电子信箱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实习监督,定期派系部领导、教师、班主任等进行检查。另外,可以布置学生实习作业、企业问题反馈、实习工作报告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3.加强工学结合期间学生实习的考核评价管理。对于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核综合多元化措施,对于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可以采取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相结合,个人参与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学生个人、实践小组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结合,实习作业或报告、系部实习检查、企业评价与班主任评定相结合,考核内容应该突出学生的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的实际能力,并且可以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技能与职业道德在评价总分中的比例。所以,工学结合的评价管理应该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衡量,做好考核评价,最后给出考评总分,这是提高工学结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关键保障。

(五)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可以由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学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学校党办、学工和辅导员等人员)、企业(公益)专业师傅等组成。学校可以利用职称评定这个平台,规定教师评定中级或副高职称时,必须具备任现职以来有半年下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促使学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千方百计寻找时间和机会,这就将以往“要我去”变成“我要去”,并且严格考核管理制度,确保待遇得到津贴和补贴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能够充分融入企业,掌握企业文化和企业操作流程,上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大幅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晚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2]卢书欣.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3]刘光照,林玉琼.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内容和形式[J].广西教育,2015(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LSZ047)

篇10

关键词:花卉栽培学;季节性;教学改革;成效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程是与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园林花卉学》相配套的实践课程。这门实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识别主要园林花卉的形态特征、习性、主要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措施 、综合利用等。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强,教学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园林应用与生产实际[1]。

1 花卉栽培学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教学内容未能有效地与生产的季节性紧密结合

花卉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内容必须与生产的季节性紧密结合,但自我院开设有《花卉栽培学》课程以来,实训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主要是根据《花卉栽培学》的章节内容来安排[2]。学生在学习、掌握花卉生栽培技术要领和不同季节的养护管理要点比较困难。

1.2 实训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实验开设少且安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如课程在春季开设,学生只能亲身接触到春夏季花卉,而对于秋冬季观赏应用的种类,老师只能在教室以图片展示,通常印象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实训教学方式不完善

实训教学课一般由指导老师先介绍实训目的、原理、实训材料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再对学生重点示范,最后才由学生动手操作[3]。而对于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做实验是被动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往往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影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4 实训教学场所单一

实训教学几乎都在校内基地进行,花卉种类有限,学生既观察不到众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也接触不到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利于学生对花卉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

2 与季节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改革

2.1 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增加实训教学时数

在教学计划中将花卉栽培学课程调整为在1学年内完成,每学期学时数为36,其中实训教学时数16 ,另每学期安排3天综合实训,使实训教学所占的比例达60%,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此外,将课程拆分成春秋2个学期开设,学生既能观赏到各个不同时期应用的花卉种类,亲身感受其应用效果,又能接触和实践了花卉的周年管理环节。

2.2 根据花卉的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花卉栽培学实训课程是一门季节性很强的课程。实训教学不能像理论课那样根据学期的教学日历来安排,为此,我们把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内容作了调整。

如在每年春暖花开,大部分球根花卉陆续开放,安排花卉识别;5、6月的梅雨季节,适合扦插、分株、上盆等花卉繁殖与栽培技术实训内容操作练习;“五一”、“十一”前1周安排学生进行花坛花卉调查,有利于学生了解城市花坛用花主流种类与用量、各种类型的花坛图案设计与色彩应用。

2.3 革新实训内容

根据调整的教学计划,本课题组重新修订了花卉栽培学实训教学大纲,在实训内容上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相应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实训项目,如穴盘育苗技术、花坛花境设计与布置、花卉应用调查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实习项目。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4 充分利用校内基地,积极拓展校外基地

根据实训教学内容,结合季节性安排,由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苗圃整地、播种、扦插、移栽、浇水、施肥等实践活动。此外,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地进行花卉的识别、对播种、扦插、移栽等实训跟踪管理。同时还加强了与花卉生产企业的联系,让接触花卉生产中一些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观察更多花卉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5 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为了适应季节性实训教学的改革,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易操作的实训考核制度,增加了实践考核的内容,如增加了花卉种类的识别、花卉栽培方法等技能考核、现场提问,回答1~2个问题。

新的实训考核制度由实践操作技能40%;现场回答问题20%;实验实习的态度和表现20%;实训总结报告20%等4部分组成,进行综合评分。

3 实训教学改革成效

3.1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按照指导老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缺乏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懒于思考,懒于动手,渐渐地对实验失去了兴趣[4]。实训教学改革后,相应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训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性和创造性思维和意识。通过开放校内实训基地,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地进行自我实践,跟踪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改变了学生实验必须在规定时间、规定场所完成的传统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使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新的实训考核制度,例如,现场技能考核、现场提问,这样,学生在实习中对实训内容更加重视,改变了以往实训考核形式简单,学生实习前无需准备,实习结束后只要上交一份实习报告及出勤率等来评定的,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实训教学效果。

3.3 体验实践效果,增强学生成就感

根据花卉的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实践基地的日常生产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还能体验到实践效果。

例如,嫁接实训,在未以季节性安排实训教学内容改革之前,因不是嫁接的时期,无适宜的砧木(青蒿——菊科、蒿属,两者亲和能力较强,嫁接成活率较高),指导老师只能是演示嫁接操作过程,学生动手也只为操作而嫁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与季节性相结合,我们将嫁接实训安排在5月底或6月初适宜嫁接的时期进行,让学生认识砧木,实地操作,嫁接后进行成活率的观察和跟踪管理,观赏到自己嫁接的成果,体验实践效果,学生有成就感。

3.4 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实训教学改革使得花卉学教学中加重了实训教学的比重,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5]。同时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对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现场提问等要求老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实践证明,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周玉珍,成海钟,等.高职园林花卉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2 周玉珍,成海钟,等.高职园林花卉学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3 张庆华,张薇.花卉生产与养护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农业,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