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9:4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平台、开发技术、功能体系在不断的更新。各方面因素的变化,迫切要求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与之适应,以满足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现在大多数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单项核算模式”,会计电算化还是以总账系统的实验为主,要求和层次仍停留在利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教学软件进行建账、制单、审核、记账和编表的基本训练上,处理的内容大多是以工业企业为例处理一定时期的十几笔经济业务。由于只涉及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所以范围过窄,其他的相关学科以及如何进行财务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涉及的很少。
(二)实践教学质量低下
在会计电算化实际教学中,采用的会计软件多数还是单用户版软件,学生能够练习的只能是单机版模拟实践,这样对于网络软件学生会觉得陌生。但对于软件的实际用户多数是网络版软件,这就增加了学生的就业难度。
(三)校内实践教学与单位实际电算化处理过程脱节
校内实践仍然仅限于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内进行模拟操作,学生没有深入到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中,不清楚实际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会计电算化实际业务的处理缺乏直观感性认识,不清楚业务的处理流程,更不明白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业务信息是如何联系的。
(四)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实践指导教师是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其实践技能的高低是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很年轻,有的刚从学校走出来,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本来就不是十分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只能按其所学教会学生一步一步的操作,不能结合实践,更谈不上达到综合的目的了。
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合的一个整体。其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践能力。应将各部分紧密结合,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同时,结合理论教学体系,使两者相互补充,紧密配合,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各环节应包括单项模拟实训教学、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学年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
(一)单项模拟实训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会计专业每门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对每个单元在课堂中独立进行实践训练。如对财务会计实务可以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进行划分。会计电算化可以划分为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进货、销货、库存等单项进行业务处理。每一个单项内容的熟练掌握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校内综合模拟实训
通过每门课程单项业务的处理,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但对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加强综合运用的过程。据此开设校内综合实训,可把原来掌握的单项实践技能贯穿起来,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学生经过校内综合实训的训练和培养,会对实践业务的处理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但是,校内综合模拟教学与企业实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还有距离。比如,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包括会计电算化处理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与排除等等。所以在对实践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后,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到实习基地实习,使学生真正接触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把自己真正地融入会计电算化岗位上,将自己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与实践工作的零距离接触。
(四)学年社会实践
在正常的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接触会计工作实践,要求学生在每个学年结束的时候利用暑假积极参与会计专业岗位的社会实践。虽然这个过程时间比较短,参与的过程比较肤浅,但是可以通过这种学年实践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从实践当中总结自己一年来所学知识的同时,又可以提高自身对专业岗位的认知程度,利于学生明确以后要学习什么,要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五)毕业论文
在毕业前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撰写论文,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是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升华,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写作论文过程中把工作实践中的各项技能用理论去描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并有所创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再一次全面检验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
三、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调整实践课程,建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
根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目标为依据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一半以上。为确保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或调整实践任务指导书。实践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力求接近专业业务实际。
(二)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
为了更好地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学校应该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建立仿真的模拟环境,满足会计专业单项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的需求。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广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会计电算化实习基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的真实性。
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会计电算化实践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只会根据书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能满足需要。应加大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除了组织教师在校内由有经验的教师培训外,组织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锻炼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建立高质量的实习基地也可以为学校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原来理论教学中,学生考试以一张试卷为准,但随着实践教学内容的增加,其考核办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应逐步建立一个能评价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考核应该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在初期,对教师和学生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所以应该以结果考核为主、过程评价为辅,通过分析调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需要评价的要素。如会计电算化中可以分总账、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模块设定考核指标,其指标应尽量量化,力求公平,并形成一个指标考核体系。经过初期老师与学生熟悉考核方式以后,应以过程考核为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减少逃避实践课的情况,提高学生对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裕生.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2,(4).
[2]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3] 万常选.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2).
篇2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003年期.
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00,():56.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教学思考
一、前言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进一步深化会计信息化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培养更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而财务软件操作是会计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财务软件使会计工作简单化、信息化,是今后从事财务工作的必备工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进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特点
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实施的软件平台,我校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是用友和金蝶两种,用友财务软件以“精细核算,卓越理财”为核心应用理念,面向中小企业及组织的财务应用,提供企业投资融资决策,从而帮助企业全面实现电算化管理。用友财务软件在全面实现财务核算的同时,着重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关键点进行管理,如银行现金管理、项目管理、应收应付管理等等,同时从资金流的角度对企业存货进行核算和管理,在满足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实现存货成本最小化。目前常采用的是用友ERP-U8财务会计软件,其作为中国企业最佳经营管理平台的一个基础应用,包括总账、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网上银行、票据通、现金流量、网上报销、报账中心、公司对账、财务分析、现金流量表、所得税申报等。这些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企业轻松实现从核算到报表分析的全过程管理。
而金蝶财务软件功能有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初始信息及远程设置。对订货、入库、退货以及估价入库等关键业务的全面管理,也满足预付定金、代垫运费、货到付款等资金业务,实现商品采购和资金的紧密连接。通过对供应商的信用、等级价格、限价等控制以及历史价格查询,做到有效价格管控,快速选择质优价廉的供应商。通过采购在订量、销售在订量,预计总量,即时库存提示等,帮助用户做出合理采购决策,即时了解哪些商品需要订货及订货的数量。预置大量丰富的采购报表,如购货单汇总表、采购付款一览表、采购价格分析表等,有效管控采购业务合理进行。
三、 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学的思考
1.推行会计专业“财务软件技术竞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推动校企合作,利用金蝶软件、用友软件建立实验基地,邀请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专家到学院开专题讲座;改革毕业论文和计方式,以财务软件为平台,要求学生进行财务软件应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报告等替代毕业论文(总结实践),同时对毕业生采用毕业综合测试方式(总结理论)。
2.实行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是财务软件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的组织形式。在讲授财务软件操作基本技能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对进行将财务软件操作展示和各种技能训练有很好的效果。问题在于,在目前情况下,财务软件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不管学生来自何处,不管学生先天智力因素如何,不管学生的语言基础怎样,反正几十个人一个班。在这样的班级中,依然是―位教师,一本教材,一个进度,一个要求,一个考核方式。而实际上,同一个班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有的计算机基础素质好,有的操作能力差。有的学生重复过去所学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于是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有的则感到教学进度太快,难以跟上速度,于是丧失学习的信心。这种情况,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非常难以开展,常常顾此失被。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既耽误了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又客观上剥夺了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的授课模式,根据学生实际的财务软件操作水平状况,将其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班级,实行多层次教学,使其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提高与进步。
3.在财务软件教学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现代化的核算与管理工具并不断积累实务操作经验,才能满足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核算速度与质量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学习财务软件实务操作技能,应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模拟企业会计实务的核算过程,注重解释性资料的指导作用和结论性资料的启发作用,领会过程式知识的学习要领,逐步提高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4.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加强财务软件教学的师资力量。成立由教学人员、教管人员、企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把握财务软件教学改革的方向。
5.财务软件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
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财务软件教学应该坚持“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训练和创造方法的。
参考文献:
[1]王海洪: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的特点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 , 2007,(03):147-149
[2]夏 鑫:会计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分析及思考[J]. 中国会计电算化 , 2000,(02):110-112
篇4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概括起来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更加体现了“现代”的概念,它主要探索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课题,将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就当代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多媒体为等当代信息科技为特色的教育技术。
2 现代教育技术对经济教育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了资金拨付、基础设施配置方面的力度,大部分职业学校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概括起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下:
促进教学环境的转变 院校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如实习场地、实验室设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一些不具备实习条件的通过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进行等。
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变革 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形象化处理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板书式讲授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非常便利地获取教学资源,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
3 现代教育技术在经济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经济专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讲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各种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理论推导课。理论推导课就是指讲解课程中某一部分公式或理论内容的推导的课堂。在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将重点放在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推导方法步骤方面,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中的多画面切换功能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方面的优势。
2)技能训练课堂。技能训练课主要是讲解某一技能操作方法与步骤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将其应用切入点放在形象展示操作过程中。将一些技能操作进行分解、录制制成多媒体视频课件,课堂播放展示时,对于重点环节,可慢放、重复播放处理,帮助学生在非实际操作环境的情况下,顺利的掌握操作技能。
3)问题求解课堂。问题求解课就是指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的切入点重点放在问题的展示、最终解决方案、解决过程的展示方面,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展示中明确问题的本质,在解决方案展示中让学生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在解决过程展示中达到知识巩固。
4)结构设计课堂。结构设计课堂就是指以结构设计、分析、计算为主的课堂,这类课堂在建筑、机械等专业中较为多见。在结构设计课堂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重点放在结构的展示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结构模型,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一些物体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物体结构的形象思维,为学生学习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在实践教学的应用 实践教学在经济专业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习学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四种形式。
1)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经济管理电算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形象地展示,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目的。
2)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在院校中,基本上每学期都会安排实习课程,但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掌握不好关键技术和工艺等重要实习内容,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技术,了解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工艺。在电子商务实习、会计电算化实习、物资管理实习等专业方面都需要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3)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方面的应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比如会计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或者专业的自动化设备来实现完成。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应用 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评价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传统的评价方式,使教学评价内容、方法等向现代化方向转变。在评价内容方面,改变教师过去单纯以卷面成绩为评价内容的评价体系,更加偏向于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比如,在一些复杂的实验、实习环节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对学生的每一步操作以及每一步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并转化为具体分值来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在评价手段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处理软件,为班级的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日常课堂学习、平时测试成绩、实验评分、实习评分等成绩存储备案,然后通过特定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技能等多层次评价,并形成最终评价报表。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快速、更加准确。
4 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在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率,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操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特点选定现代教育技术模式,并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充分融合,充分体现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纪春林.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学习资源的利用[J].群文天地,2011(24):88,92.
[2]薛巧梅.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9-100.
[3]洪金明.现代技术的引入对职业教育传统模式和教学过程的影响及对策[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篇5
【关键词】职业高中 会计教学 应用能力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关注,而职业高中学校会计生就业率的日渐走低,使职业高中会计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的会计工作和教学的经验谈谈职业高中会计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新理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一直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授,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埋头苦读,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影响学生的多向思维的发展,还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这些陋习,解放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构建应用型的教学内容体系
现代会计的教育思想要求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构建以应用为宗旨的教学体系就要注意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对于会计的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要先分析职业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以及专项能力,并根据各项能力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各个模块既是独立的个体又紧密相联不可分割。针对专业技能模块的教学,要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用比较集中的教学方式来完成;而基本素质的教学则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前呼后应、相辅相成;最后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让学生把各科的教学内容加以提炼和升华,展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三、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纯理论的灌输方式使职业高中的会计生几乎没有社会和生活的实践经验,更缺少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面对空洞又抽象的会计理论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产生抵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困难。树立学生的信心呢?我认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带给学生声音、文字、图像等多方面的刺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而生活实际在学习中的再现,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还优化了教学效果。就拿《基础会计》来说,这是会计学中很重要的一门课,但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职业高中生来说却十分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制作成幻灯片或光盘,在讲解教材时进行同步播放。比如,讲解会计要素时,播放一些企业所拥有的厂房、资金、原材料、机器、产品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资产,并通过这些资产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的让学生了解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再如在《会计综合实训》中学习怎样填制原始凭证,就可以把企业买进材料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的过程进行演示播放,学生就会对买进材料所需要的各种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目了然,随后再告诉学生怎样根据这些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处理账务。这样就能让会计学科的枯燥乏味荡然无存,不仅让学生加深了记忆,还提高了会计的课堂教学质量。
2.研讨型教学
很多职业高中教师在会计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新课和作业,这种方法只着眼于知识单方面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吸收,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虽然学生通过这种方法理解一些其中的基本概念,甚至掌握一些财会法规中的操作方法,但却阻碍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所以,在会计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思考,并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比如,教师提出几个在会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交流并给出解决办法,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后,由小组代表上台讲述解决方法,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评出最佳解决方案。由于学生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的整个过程,所以能更加深刻的了解问题本质,掌握知识的精髓。而对会计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分析又使教学具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3.加强自主教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指导者,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其自主探究能力无法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教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对知识进行积极构建。在讲课前,先引导学生列出自学提纲,明确自学后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完成自学作业。
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内涵式 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期,现已经进入全面性的内涵式发展。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其内涵式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而然落在增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实习实训教学上,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今后甚至相当一段时期需要研究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目前,政府各级教育部门以及高职院校本身,都在努力构建适应工学结合模式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但如何进一步改革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创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起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立足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能结合院校专业特点的实习实训基地更为突出。
一、实践与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越来越清晰。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实习实训设备和实训基地,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以强化学生技能为核心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作为需求者,清楚地认识到构建实训基地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寻求各方的支持和联合,在财力、行业背景、社会影响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建立了一大批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教育教学活动。如我院建设了62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3362.08万元,其中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投入300余万,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投入170余万元。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2个,保证每个专业至少拥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顺利完成专业实训、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与企业在联合办学、人员培训、技术支持服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院从高职教育实际出发,坚持以德育为先,突出技能,工学结合,注重发展和“专业建设围绕企业需求,课程设计围绕能力需求,能力结构围绕岗位需求”的原则培养人才,在我院“构建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师生与市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先后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西部软件园”、“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纬创集团”等知名企业进行了“2+0.5+0.5”模式的合作;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学与市场结合的路子,以校内实训室为依托,以校外实习基地为窗口,引导学生“重设计、精工艺、出作品、跑市场”,先后为陕西文物复仿制公司、商南龙泉茶叶公司等单位设计了18项工艺美术作品;旅游英语专业组织学生在西安宾馆、金穗宾馆、康辉旅行社等进行顶岗实习,强化综合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聘请了康辉旅行社、西安宾馆等多家企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实训教学;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采取将企业“请进来”,依托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会计综合实训,在会计综合实习方案的设计上依据企业会计工作实际和岗位职责,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锻炼学生的发展潜能和社会处事能力,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纵观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际,近年来,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要使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教育类别,我们还需认真正视高职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实习实训室功能单一,综合性差,相应的有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缺乏,实训教材和实践考评体系陈旧。2.实训项目设计、实训课程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较低。3.模拟性实验室多,生产性实训基地少,校外基地与教学周期不同步。
二、改革与创新
1.综合化、网络化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纷纷建立了一批实习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高职技能型教学的需要,但由于基地归各系、专业管理,使用效率较低,有的花费了大笔的资金,建起来后很少使用,或不敢使用,或没人能用,或因不归自己管想用用不上,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些都能通过综合化管理机制的改革予以改变。
综合化改革与创新就是为了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扩展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通过组建实训中心,把不同系部、不同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统一管理,并采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现有实习实训基地集成化。
网络化改革与创新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现有实习实训资源共享。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按互联网技术架构与校园网相统一的网络平台,再一个是采用统一的应用平台(操作系统统一、数据库统一、通讯协议统一),按协同集成的要求,实现各专业的教学软件的应用集成,将各个教学软件集成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应用,在实现应用集成的前提下,使各个系统之间实现互连互通、功能互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综合化改革与创新除了管理机制和技术上革新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内联的方式,实现同一系部不同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不同系部的实习实训基地的整合,构建一种网络化、立体式的综合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专业与非专业实训的要求,按照认知实习、专业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训目标,构建一种多功能综合化的有利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实训体系。
2.项目化改革与创新
项目化改革和创新就是为了便于实训基地的开发、实施和管理控制,利用项目管理的理论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
从技术开发角度讲,以项目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开发,充分利用专业研发机构,行业中的技术专家的专业优势,开发出具有实战性、时代性、创新性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效果。
从校外基地建设的角度讲,就是在企业内设立实训岗位事业部,企业按照市场规划设计出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训学习岗位,专门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这样既保证了实训环境的真实性,又避免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因学生顶岗实习,影响正常工作进程的缺陷。
从项目考评的角度讲,就是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培训认证机构,采取引进来的办法,负责有关培训内容的培训认证和考评事项,以弥补学校一线专业技术师资不足的缺陷。实际的做法是可将相关的认证培训项目纳入教学计划,实现“双证书制度”。
项目化改革与创新关键在采用外引的方式,促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专业化、现代化,增强实训的可操作性。外引是指从外界引入人、项目、企业、设备、资金等。所谓引入人就是引入企业技术能手为指导教师,引入项目就是专业开发机构开发出的实训项目、教材、考评体系(如机考试题库)、认证项目等。引入企业是将企业请进来,负责相关的教学任务、教材编写、计划设计等。引入设备是指让企业直接投资设备或实训产品,供学生实训使用。
社会培训认证机构和实训项目研发机构作为中介机构,既是高职院校的竞争者,又是很好的合作者。他们业已认识到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市场机会,寻找到了争夺教育这个大蛋糕的机会,利用自己专业优势,迅速响应,强势出击,以各种灵活的方式抢占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充分借鉴和利用社会培训认证机构和实训项目研发机构的优势,开发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实训项目,加深课改与技能训练的深化。
项目化改革的症结在于服务质量和费用,一些技术开发实习在经营观念上由过去单纯进行产品销售转向了服务方向,也是近年来这些技术开发公司与院校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结果,更有利于双方共赢。高职院校一定要把握住外引中的症结,但不能轻视社会培训的力量和高职学校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进程。
3.生产化改革与创新
生产化改革与创新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通过校内基地开放化、企业化,校外基地学习化、专门化,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课堂与基地合一,教学做合一的实习实训基地革新。
生产化改革与创新,就是要在实习实训项目的设计理念上,由过去的实验演示改变为仿真模拟,再由仿真模拟改变为全真性、生产性实训;在学生技能训练上,就是要由分组训练过渡到单兵训练,由典型操作改变为全面操作,由模拟操作改变为真实性业务体验。
生产化改革与创新就是要开放实训场所,让实训场所实体化、市场化。一是推进实训基地在企业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推进实训基地与行业协会联合,以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生产化改革与创新就是要与企业合作,将实习实训场所建在企业。选择主导行业(发展成熟的行业)中的主流企业,实现企业与学院的“强强联合”。凭借主流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服务、成熟的文化理念,为学生培养奉献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引领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地介入学校课程、教学、实践等环节。就地就近选择本地企业“借壳上市”,通过联合投资,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基础,开发出工学结合的实训学习岗位,组建成适应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生产化改革与创新的症结主要在于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乐意和学校合作,除了政府对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进行立法和制定相应的优惠税收政策外,更重要的是学校要能为企业着想,帮助企业培训员工,输送人才,提供技术服务,采取联合办厂、联合招生、联合投资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办法,稳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张琪.高职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浅探.科技信息,2008(26).
[2]陶书中.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3]谢登斌,韩伟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视点―企校共建冠名班的多维透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4]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企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30).
[5]金旭东.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9).
- 上一篇:农产品总结毕业设计总结
- 下一篇:会计实习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