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3: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篇1

关键词:就业导向;职业胜任;工作流程;岗位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三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职业习惯和道德养成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更是学生学习、积累、提高即将从事工作所需技能的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作为检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在选题、管理形式、考核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设计工作新思路,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革新。一些高职院校由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选题依旧“纸上谈兵”,毕业设计的管理也较混乱,毕业设计考核流于形式。1.选题问题其一,创新性缺失。受以往教学思维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在毕业设计题目的拟定上缺乏新意,创新性不足。对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创新性的缺失一方面意味着设计失去了竞争力,设计作品没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必然导致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降低,这两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其二,实践性不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数以命题方式进行。教师在设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一般是对多门专业课程知识点进行概括,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命题,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一份毕业设计作品。命题式毕业设计导致的问题一是背离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二是与课程设计类似,流于形式。其三,针对性不强。统一的毕业设计内容与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多个就业岗位目标相背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要求与学生能力培养不匹配。由于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目标、就业兴趣不一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以致毕业设计失去了价值。2.管理问题其一,受限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较紧张,有些院校的毕业设计时间安排还与毕业顶岗实习冲突,客观上造成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混乱,从而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其二,一方面是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宽松的毕业设计考核,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认为毕业设计与毕业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对毕业设计敷衍了事,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达到行业标准。其三,高职院校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不严格将会导致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不系统,统一的毕业设计题目与指导教师的专长也有矛盾,部分指导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也会影响对学生的指导。分散式的毕业设计指导管理,繁重的教学、指导任务都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需要面对的棘手问题。3.考核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现行的毕业设计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以作品评比结果为主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积极作用,无法真正保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毕业设计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工作质量、设计成果质量、毕业答辩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质量评估体系。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毕业设计选题、管理、考核三个方面展开,笔者提出基于职业胜任、工作流程、岗位能力等方面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1.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开展相关调查得知,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状态:一是将选择专升本等方式继续学业深造;二是已落实就业单位且将参加顶岗实习;三是尚未落实就业单位但有明确就业目标;四是有少数学生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无就业方向。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坚持以毕业生为本,结合四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其一,对于继续学业深造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课程设计内容为基础,以接近本科毕业设计的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完善和深化(选题①),这种选题的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下一阶段深入专业学习的内容与目标,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余时间准备升学考试;二是收集该时期国内外各类室内设计方面的竞赛,以竞赛取代毕业设计(选题②),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兴趣、拓宽视野。其二,对于已落实就业单位且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将由指导教师与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沟通后共同确认,毕业设计的选题围绕其将从事岗位展开(选题③),提前强化学生对即将从事岗位的胜任能力。其三,对于尚未落实就业单位但有明确就业目标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围绕学生就业目标展开,根据就业方向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引入该时期校企合作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选题④),让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就共同项目分开推进工作,为后期工作成果对比分析奠定基础。其四,对于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无就业方向的少数学生,应由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前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若能使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则按选题④处理,如果学生仍无法明确目标,则应将该部分学生分组化整为零划分到选题①、选题②、选题③、选题④等组中,让这些学生在与其他选题学生的合作中培养能力、明确方向。2.基于工作流程的毕业设计管理基于工作流程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将突破以往的学生分组形式,以选题为基础将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进行分配。新的分组管理方法解决了以往纯粹为完成设计任务、机械化规定每组人数的问题,也解决了以往管理模式中未考虑教师专业所长,且一位指导教师需要面对众多学生、众多选题的矛盾。选题①的指导工作由校内课程专业教师完成,由于该选题以课程设计内容为基础,学生对该类型设计任务的流程已经非常清晰,所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时间进度、设计图纸深度展开。选题②的工作过程是以作品达到竞赛要求并获得理想名次为目的,应由具备一定竞赛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为学生详细解析竞赛要求,将要求和目标准确分解后贯穿到工作过程的每个节点中,注重工作过程所对应的结论考核。选题③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应主要由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承担,该选题已是真实工作任务,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是全工作过程的,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监督、检查,在各个工作过程时间节点对选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反馈意见和建议。选题④为校企合作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但并不一定是企业同步进行的项目,就时效性而言可能会有滞后,但企业就该项目的推进过程和结论将给本选题的实施带来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选题④的管理与选题③的管理类似,只是作为管理方的教师和企业角色应互换,教师对选题进行全过程管理,企业根据在实际项目推进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学生实施该选题的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反馈意见和建议。3.基于岗位能力的毕业设计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应打破以往以指导教师为主、仅仅依据设计作品进行定级评比的模式,考核结论的组成应根据设计选题对应岗位的能力进行划分。考核结果由基础评估和结论评估两方面组成,基础评估的主要考核指标有:一是出勤,以校、企双方签到表作为依据;二是执行力,校、企指导教师考核每名设计组组长,组长考核组员;三是进度和质量控制,校、企指导教师考核每个设计组并以每组总分形式下达考核结论;四是团队协作,自评、互评相结合。结论评估根据选题不同则考核指标有所区别,答辩环节为结论考核的通用考核指标,重点考核选题成果的质量和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还需考核学生对选题完成过程的掌控能力、分工协作能力等。除了作为通用考核指标的答辩环节外,对于选题①,可邀请学生升学高校的专业教师对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并将点评意见纳入考核结论;对于选题②,还应将参赛获奖情况计入最终考核结论;对于选题③,企业的考核结果和项目委托方的满意程度则是考核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所有最终设计作品将在学校举行的双选会上对用人单位进行展出,给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最直观的指导。4.建立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数据库数据库以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主体,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共同介入,实现毕业设计分组—选题—实施过程—毕业设计考核—学生就业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结语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的实施,顺利解决了以往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和考核三大方面的问题。笔者根据对自己所在学校2012、2013、2014共三届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升学、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学生升入本科学校、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得知,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基于职业胜任的毕业设计选题、基于工作流程的毕业设计管理、基于岗位能力的毕业设计考核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当前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另一方面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广荣.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3(25).

[2]商珍.关于高职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考.现代企业教育,2009(24).

篇2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20届经济管理系

专业建筑室内设计

学号1731024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9年4 月 27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姓名

班级

高职二班

学号

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年月日

成绩: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高职二班

学生姓名

所在系

经济管理系

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一、设计(论文)内容

汽车不单单只有冰冷的,我们可以通过颜色与材质的改变与添加来拉近汽车与人的关系,使得他汽车的用途被最大的发掘,使得汽车不单单是只能在马路上驾驶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在餐厅中,坐在温暖的汽车中吃着美味的事物,看着节目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这就是我们进行这项设计的想法和出发点。

二、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

2. 在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所学进行分析。

3. 保证论文质量,同时运用多种方法,写作规范。

三、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方法)

1. 文件研究法。

2. 案例研究法。

3. 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和对相关经验进行综合分析。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

[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

[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汽车文化沐餐厅空间设计

专业

建筑室内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000

一、文献综述(立论依据)

汽车的文化可以追溯到 1867年的往复活塞式发动机,从 1867年到现在,人们也越来越离不来汽车这种代步工具了,而汽车餐厅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中的产物,通过对汽车的延展设计,开展关于以汽车为主题的餐厅,在对汽车再定义的基础上,拉近人与汽车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通过在汽车中添加不同的材质,使得汽车拥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汽车出现的不同场合和不同颜色的搭配来改变汽车的格调,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使得冰冷的全金属空间汽车变成一个温暖的饮食空间。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1. 通过在线上线下进行关于大家对于汽车主题餐厅的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2. 通过对现有的汽车主题餐厅进行实地考察,提炼出不足和优点,并进行优化设计。

3. 通过大量的文献汇总,研究并敲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四、参考文献

[1]梁佳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18~119.[2]段杰.室内设计中灯光的艺术设计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8(13):122-123.[3]谭慧婵.人性化室内设计理论探讨[J].建筑知识,2016(7).

[4]黄媛媛,吴章康.主题性餐饮空间的设计.现代装饰,2017(04):20~22. [5]孔祥骏.从营销角度探析主题性餐饮文化空间室内设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6]余晓宝.氛围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五、进度计划

4月 10日-4月 17日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月 17日- 4月 27日 通过实地考察来制作平面布置图等 CAD图纸

4 月 27日-5月 7日 制作效果图与排版

5 月 7日-5月 14日 完成设计内容与报告和论文全文、审核并装订。

5月 14日-5月 24日 进行答辩并最终提交报 4月 30

指导教师签字

时间

年月日

汽车可以说是我们日常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了,大家也几乎人人使用过汽车,而对于汽车的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冰冷,没有温度的阶段,但是他有没有办法通过一些材质的更换或者是出现环境的改变,使得他能够从大众视野中的冰冷的属性中走过来那?

我想是肯定的,在我们设计中就是要把不可能改变成可能,而改变物体的感知这个部分的处理,我们通常会通过灯光的处理和颜色和材质的处理来进行,进行一些视觉和感知上的改变,比如在灯光的采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相对柔和的软光灯,而在材质上可以选择大自然的木质等一些亲近自然的材质,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避免采用冷色调的颜色处理,以此来达到“沐”的感觉。

关键词:色彩应用;灯光应用;人体工程学;汽车元素

第一章前言1

1.1 、主题餐厅的目的与意义1

1.2 、主题餐厅的发展现状1

1.3 主题餐厅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形体训练内容概括2

2.1 汽车元素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2 人体工程学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3 色彩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2.4 灯光在主题餐厅中的应用2

第三章汽车主题餐厅设计空间的设计方案4

3.1 设计主题概况4

3.1.1 设计艺术层次的概括4

3.1.2 市场结合概括4

3.2 功能分区与动线分析4

3.2.1 功能分区5

3.2.2 动线分析5

3.3 汽车主题餐厅的色彩设计5

3.3.1 心理学角度分析5

3.3.1艺术角度分析5

3.4 汽车主题餐厅的灯光设计5

3.4.1 心理学角度分析6

3.4.1艺术角度分析6

第四章汽车主题餐厅空间设计的展示表达7

4.1 CAD绘制图展示7

4.2 3D绘制图展示7

总结8

参考文献9

致谢10

致谢

在写到最后的时候我一边写一边想到了教育我的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他给了我一个学习的平台,一个学习知识的机会,我真的很感谢,并且我也很感谢辛辛苦苦给我帮助,辅导我,给我帮助的老师,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寸步难行,感谢老师,是你传授了我知识,我感谢您,是您帮助我选定的论文的框架还细心的指导我,感谢您的教育之恩。

篇3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问题;改进对策

现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质量与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更加重视精神消费。而室内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追求品质生活、享受优质居住环境的需求,因此,逐渐引起现代人的广泛关注。从高校室内设计教学来讲,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与精神追求。基于此,本文在对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探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当前阶段,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不断推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另一角度来讲,许多教师仍然深受以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甚至这种影响已经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就高校室内设计教学而言,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运用传统美术教学思维来讲授室内设计课程,并将美术课程作为室内设计的教学基础,导致室内设计教学目标出现偏差。另外,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室内设计专业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创新精神与美术专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在当前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产生忽略,教育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因教师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即使掌握了良好的专业知识,但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另外,许多学校领导对室内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并不重视,对教师参与企业的室内设计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使得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受到限制,教师只是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因缺乏具体实践操作,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严重的脱节。(三)建筑设计知识涉及甚少。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是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设计前期需要对房屋结构、室内空间、室内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可以说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筑设计知识。因此,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进行结合,不能将两者完全区分开。但就当前现状而言,室内设计教学往往很少涉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甚至只是单纯地讲解室内设计知识,这样一来,使学生无法掌握有关室内结构与室内空间的知识,无法全面地进行设计学习,导致设计创意受到局限,影响学习效果。

二、高校室内设计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掌握不好讲授的“度”,只是一味地将教材知识向学生灌输,造成对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意识的忽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果低下。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尊重其主观意识的发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室内设计专业的前沿动态,将现代化设计思想灌输在整个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以此促进教学创新。(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从室内设计学科特点来看,它是一门兼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要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加强实践操作引导,增设实践课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采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习活动、毕业设计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三)加强课程整合教学。如上所述,室内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并非是单一、孤立存在的,它与许多课程内容存在着联系,例如建筑设计、美术学、社会学、结构工程及审美学等。因此,针对其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注重对室内设计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综合多种学科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延伸性与有效性,将各相关课程内容融入到室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深入认识,并逐渐树立起综合学科思维,如此一来,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与深度,而且还能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四)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专业教师团队的支持。因此,必须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团队。一方面,应积极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室内设计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巩固其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将先进的教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作为高校美术教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想改进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必须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注重教学方法的强化与更新,提升教学实效。作为高校室内设计教师,必须对新时期现代人对室内设计的要求进行全面总结与分析,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思想观念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与艺术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林迎杰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美术学院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威.关于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05:236.

[2]周国红.室内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才智,2014,16:45-46.

[3]耿晓雯.民办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美与时代(中),2012,09:106-107.

篇4

关键词:技术应用性人才 现状分析 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筑装饰专业也逐步明确了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面向装饰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服从这一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 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的总体规划和依据,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还刚起步,均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下面针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谈点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生只需掌握知识技能,而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靠社会大舞台。因而,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及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及教学仅留意于形式的不良现象。

2、实践性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关专业院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使实践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与行之有效性,试行起来不切实际,效果难尽人意。

3、实践性教学方面没有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考核方法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敷衍了事;管理出效益,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只有计划,没有把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消耗了人力、资金和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不重视“双师”素质教育,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从而使教学与社会脱轨,教学质量也随之难以保证和提高。

5、只注重毕业证书,不重视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就业,缺了一张绿卡,少了多次就业机会。

以上不合理的因素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建筑装饰专业的高职高专人才是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的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技术应用技能怯弱的低能儿。

二、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逐步明确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建筑装饰市场、国家大、中型建筑装饰企业,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如图1示;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示;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开设认识实习、各类实验、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定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证书培训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应超过40%以上,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课,实际上占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50%以上,从而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4、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P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二、三、四学期开《建筑装饰AUTOCAD》、《3DMAX》、《PHOTOSHOP》;第三、四、五、六学期应用计算机知训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室内设计;第五学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应用软件学习;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例如:《CAD》、《3DMAX》、《PS》、《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施工技术》则应偏重。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监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5、制定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实践性教学。

6、完善并规范实践性课程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使考试和考核真正达到考出水平,考出技能的水准,且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实现和提高。

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建设,建立稳定合理、长效健全的人力、环境、设备三保的支撑保障体系。

三、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1、通过该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使实践与理论并重,弥补相应不足,以达培养目标,有力推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

2、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探索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途径,经过专业技能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

3、依托行业并服务行业,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两者共同发展,达“双赢”效果。同时,使学生大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有机结合,为就业开通绿色通道。

篇5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教学;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的主干专业方向。按照知识结构体系和实际的需要,可分为“居室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店面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分支课程。室内设计的基本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室内设计的能力,创造出功能和美学完美结合的生活空间,让学生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与规律,熟悉施工工艺与材料构造。

当代室内设计的概念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我国蓬勃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年,室内设计知识结构日趋完善,理论相对成熟。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设计消费市场的扩容,体现之一就是居室的设计装修成为了必然,人们甚至乐此不疲地进行重复装修以满足对改变生活方式和对艺术的追求。市场的增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然而,近几年的职业院校室内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对学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显示,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设计思路狭窄,设计表现能力欠缺,交流能力差,团队意识不强等问题。而职业院校学生在理论体系、学历结构等方面又无法与同台竞争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比,这就直接导致就业情况的不良。以上情况说明。现有的职业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今设计市场的人才需要。

一、现今职业教育室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维固化。众所周知,在设计领域,引自苏联的美术基础教学已广为人们所诟病(试想,具象,刻板的思维方式如何产生具有抽象理念的、鲜活而富有张力的设计作品?),而大多数的职业教育现在仍沿用传统美术教学方法。这种老化的美术基础课程对启发型设计基础课程时间的挤占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化,耽误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早期培养。而且设计基础类课程又大多采用通用教学科目,如室内设计专业与平面设计专业通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诚然这种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美术功力的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其对设计修养的培养针对性不强。

(二)专业科目不足。职业院校往往开设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分类较粗、数量较少、教学时间不足。一般在第2学年下半学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在进行1~2门专业课程后,学生就面临毕业设计与就业实习。短促的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导致学生理论不系统,再学习能力不强;实际操作锻炼少,知识体系无法与现实应用接轨。

(三)教育模式陈旧。从两个角度来看待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从教师的角度,多数还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班的授课方式,这一方式最大的问题是限制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与研讨,教师的理论和经验得不到很好的传达,学生学习还是以教材、教师为核心,处于被动式的教学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往往单独完成作业,根本不存在团队协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大型设计项目是需要多方面的大量人才作组织保障的,例如,在餐饮空间这类大型设计项目中,需要多人、多部门合作,如果他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瘫痪或重大设计施工事故。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现今的教学方式大都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理论的抽象性,概括性,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具象认知。而教师援引的案例,学生又没有现场体验的机会,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的进行思考;在实训阶段,课题大多虚拟,无法全程体验设计过程,无法掌握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室内设计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学生毕业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继而再解决职业规划与事业发展问题。为了能使专科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从行业低端切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而要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重点。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上,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设置合理的设计基础课程,完善专业课程结构。

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步入职业学校后,完全没有必要进行传统的基础美术教育,而对其直接进行更具导向型的设计基础教学。例如,第1学年重点开设设计素描(透视与手绘技巧)、设计色彩(色彩搭配能力)、空间构成(空间意识和想象能力)、人体工程学(含环境心理学)、效果图表现软件(3dmax、photoshop等)、室内设计风格等。

将专业课程进行细化,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如,从第2学年开始展开专业课的学习,开设居室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商业店面设计、办公空间设计等。

(二)形成“团队对团队”的模式。

即专业课程采取用教学团队应对学习团队的教学模式。

教学团队以专业课程结构为划分基础,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由具备一定研究、设计、开发实力的师资组成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担负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研究特长、优势,分别承担细化的教学任务。如在餐饮空间设计教学中,学生提出涉及建筑,文化、材料、灯光、家具等多专业、多学科的问题,一个教师往往难以解答,指导也不够全面深入,只有团队式的师资力量,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有多名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可有效降低教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而且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和缺点,便于因材施教。

学生建立多人小组的基本设计单位。在当下的设计市场中,除居室设计一般是由个人独立完成外,其他室内设计项目,如办公空间、餐饮空间这一类大型项目,设计工作往往是由一个设计团队完成。在教学中,可以将3-5名学生组建为设计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搭配组合)进行设计实践。以小组为一个基本单位,共同完成一套作业或设计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承担相应部分工作,同学间相互协作支持,在讨论中相互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三)“以项目带作业”方式进行教学。

构建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知识系统,即以教学团队带领学习团队参与实际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由教学实施院系进行设计项目的联系,学生团队进行设计、投标,教师团队则对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把关。学生对实际工作中的设计项目有整体性的把握,掌握项目实施的流程,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可完成掌握一个具体工程所需的知识。

一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环节:学生参与客户交流及任务书的判读、进行现场勘察与测量,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方案初步构思,而后以内部说方案的方式与同学和教师展开讨论和推敲,经过必要的拓展和修正之后集体参与投标,最后进行施工图纸的绘制,完成工程监理。教师就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以工养学”的目的。

篇6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改革;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75-02

职业技能竞赛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具有检验和展示教学成果、选拔和激励技能强手、引领和弘扬“尊技重职”社会风气的功能,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是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全程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设备和材料的提供以及培训等,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信息,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总结多年来实行的“订单式”“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与培养过程、技能培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制订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是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之一。依托中央财政资助创建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加强室内设计专业建设。在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该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制订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标准、项目设计等,构建了“大平台基础+小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了设计表现、陈设设计、施工等小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岗位核心课程标准,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校企合作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设置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各专业的考工考证密切挂钩,并尽量与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技能竞赛接轨。“室内3D效果图制作”是室内设计专业竞赛项目之一,该项目紧跟现代装潢业发展的步伐,考查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竞赛试题全部来自装潢设计公司的真实项目,做到真题真练,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竞赛评委由来自装潢设计公司的资深专家或具有装潢设计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由他们负责竞赛项目的命题、裁判等工作。

二、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并引进了行业的高技能、新技术,要求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规程。技能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优化与创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强化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充分检验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树立了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意识。利用竞赛项目进行教案设计,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实训周的形式进行专项实践训练,完成了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重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学院在“室内设计专业”实施了项目化课程教学,重点建设校企合作优质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三维设计-3Dmax、手绘表现、材料与工艺、家具与陈设等,并着力建设了作为市级精品课程的手绘表现课程。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入手制定课程标准,设计了贴近生产与工艺的教学项目,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完善了教学资源库。通过实施“工程现场引导式、设计小组探讨式、项目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岗位课程突破了传统单元制教学方式,采用“多学期、分阶段、小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差异、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学习时间差异等,尝试实施“学分制”管理,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确保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专业实践课程。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直接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主、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南其负责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专业实训指导书或特色教材。

三、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强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助推器,有效推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专业教师可以借助技能竞赛平台,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缩短自身差距,促进专业教学改革。通过培训和参赛,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双师素质,而且还能够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学院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专业教师激励机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工程实践,对外招聘富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着力打造一支以“专兼结合”为特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将专业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三类,将兼职教师分为专家型、授课型和指导型三类,对各类教师进行量身打造。专业带头人偏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骨干教师偏重培养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一般教师偏重专业技能培训,而“专家型”兼职教师注重宏观参与,“授课型”兼职教师注重课程教学,“指导型”兼职教师注重实践指导。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双师比例已达93%,目前有兼职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达47%。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该专业重点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发挥其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包括开发设计项目、主持横向课题、申报发明专利、参加学术交流等;聘任在建筑装饰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较深行业背景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并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进真实项目。其次,应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精品课程,参与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到企业教师流动工作站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此外,应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将专业技能提升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培训,定期安排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目前,一部分专业教师已考取了国家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大部分教师拥有在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锻炼的经历。还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擅长工程现场指导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由他们承担专业总课时数1%左右的实践教学课程,并让他们参与课程开发、实训教材编写等工作。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就业前教育,按照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标准要求,培养出初步能够适应在企业发展的毕业生。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选择的结果,校企合作的办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找到一条既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又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道路。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性强,对技能要求高,因此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我校环艺专业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

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至今大多有十余年的历史,和本科院校的培养理论型人才的目标不同,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批应用型人才。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书期间接触行业知识,毕业能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但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一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却渐现困境,很难找到愿意合作的企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法律机制不健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的责、权、利仅仅局限于意见和建议,并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害怕承担风险很难照章办事。(2)院校教学局限性。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是新生入学之前,三年的学习过程必然和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同时长期“闭门造车”,缺乏对企业岗位需求的了解,使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部分居重,教师缺乏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经验,缺少职业化培养的思路和措施。(3)企业参与度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院校追求学生获取实践经验之间存在矛盾,企业认为校企合作不会带来更多经济价值,而很多中小企业人力、财力有限,无法接收过多的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同时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不容易受企业的约束,管理相对较难,企业投入的人力、财力得不到预期的回报。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

目前,全国有几百多所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院校占了很大比重。一般而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致分为室内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两个方向,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工程概预算等多门学科。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本专业的设计实践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室内装饰设计公司、景观设计公司等。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环艺专业校企合作基本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1)输送学生进企业。学生就业的设计公司规模大小不一,从几百人到几个人不等。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规模,一般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大致有以下几种:1)集中培养式。这种培养模式适合大中型设计公司,集中学生去企业培训,了解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强度。在集中培训后,企业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身需求,将学生分配到相关岗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2)分散培养模式。绝大多数设计公司的规模较小,接受学生实习数量有限,同时小设计公司相对大企业往往日常事务繁琐,设计师要肩负设计师、业务员、监理等多种职业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专业能力、客户沟通、现场施工、业务拓展等,对学生都是极大的锻炼和挑战。(2)校办产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环艺专业特点,兴办设计公司或者监理公司,可以先从校内办公楼或教职员工家庭装修着手,并积极开展校外任务。(3)企业办学模式。即由设计企业自主办学或合并已有的学校来管理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前很多中职院校大都是这种模式。因此企业在办学时能在组织制度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必然有新的飞跃。

3 本校校企合作特点

本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分为两个方向: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在这两个专业方向中,采取了不同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分别为以下几种:(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校外建立了很多实训基地,如中山植物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方便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训基地了解更多的实践知识。(2)建立实习单位制度。学校和南京花苑环境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众达装饰有限公司等建立起良好的实习单位合作协议,从大三起让学生去公司实习,并将所参与的实际项目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从2010年起,学生完成的《白下区老年公寓整体设计》、《南京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设计》、《南京市秦淮区儿童育苗接种中心》等三件设计作品连续三年被评为2010、2011、2012年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团队奖。(3)引进校外人员进课堂。光从大三让学生进单位远远不够,我们学校从大二专业基础课开始就引进校外设计公司总监、经理进课堂,担任我们的外聘老师,专职老师和外聘老师的比例甚至高达1∶1。这些外聘老师结合自身在公司里的实际课题跟学生讲解沟通,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课堂效应,学生爱听并能学到更多实用理论。(4)将校内老师送出去。学校里的老师如果仅仅只会教书那就是闭门造车,学校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实行了挂职锻炼这一要求,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单位兼职锻炼,并鼓励老师业余时间接项目、做课题,从实践中得真知,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

4 总结

当前我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刚刚开启不久,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上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才能更好的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企合作队伍,为我校环境艺术专业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小建.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200739.

[2] 刘建湘,文益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

[3] 邱璐轶.高职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04).

[4] 黄德辉.不管学生素质多差,教师职责是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 蔡春红.基于价值导向的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7).

篇8

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的定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毕业设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与之适应,也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的学生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做到毕业即就业,毕业设计就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实训,使自己的实操能力、理论知识、团队合作、职业素养都进行一次很好的模拟实训,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模式:“校企合作,真题真做 ”的毕业设计模式,“突出学生创意,天马行空”的毕业设计模式,我们都进行过尝试,这两年,我环艺专业、多媒体专业尝试“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取得一定的效果,这里介绍一下进行初步探索这种模式的一些实践。

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高职学院,特别是艺术类专业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大学三年的综合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完成一个单一的项目制作,而是要整合三年的学习内容,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的一个整体考核。但是由于毕业设计是在大三年级进行,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学生的心理也有很大的转变,浮躁、心神不定,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想到还没找工作,特别是看到周围有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因此严重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开展。

学生为毕业而设计,应付、敷衍的想法严重。

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很多参加了顶岗实习,认为有个工作才是正事,因此,为了能留在顶岗实习单位,很多学生不愿意放弃实习工作回到学校专心进行毕业设计创作,把毕业设计作为实习回来的额外任务来做,因此敷衍的情况比较严重。我校规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每周必须在校和学生面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老师们有时候甚至只能周末回校进行指导,有时候甚至晚上去学生宿舍进行指导。这不仅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

毕业设计的主题思想不好,肤浅、搞笑的主题占很大比重

学生毕业设计的立意肤浅,很多学生看到搞笑、打斗、暴力、颓废的作品在网上很流行,自己的创作也跟风学,思想深刻、给人启迪、让人深思的正能量作品越来越少。记得几年前,环艺专业有个学生的酒吧空间设计,居然命名为“酒吧”。

学生利用顶岗实习,将企业案例拿来充当毕业设计

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将实习中所做工作深化成毕业设计,实现真题真做,是一种很好的毕业设计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多毕业设计中应用。但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学生,往往是直接拿企业的案例套上自己的名字,打印下来。因此,这种“校企合作,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模式,必须要有很好的监管,实行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体的毕业设计严格指导。

我校“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实践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略有后劲,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实用性、专业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与重视,近年来,我校环艺专业、多媒体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赛项融入毕业设计当中,要求学生按照大赛的要求从创作主题思想、创作方向、创作设计、创作过程进行。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由3D动力联合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中国图学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自2008年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6届,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高校连续超过600所、参赛企业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连续突破100万人。参加这样的全国性大赛,和全国高校的同学们同台竞技,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参赛方向开始,在毕业设计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始自己组织团队,分工合作、制定工作计划,时间计划,从创意、设计、素材收集、队员分工、具体制作过程,一步一步有条不紊进行,虽然有些团队会有人放弃离开,但是,整个团队还是可以坚持下去,在老师各阶段的指导下,连续两年,我校的学生毕业设计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的数字表现方向,拿到广东省特等奖,一等奖。获得特等奖将代表广东队参加全国总决赛。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入围团队参加全国总决赛,2012年多媒体专业程冲、钟飞燕的原创动画作品《家,在哪儿呢?》获得数字表现方向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过程中,为了鼓励下一届的学生,在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学生中,会特别加入几个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开阔眼界,为参加下一届的比赛努力。同样,通过融入大赛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屡获佳绩,自2009年连续四年毕业设计参加“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均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的好成绩,2012年,环艺专业刘海南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佛山万科水晶城单栋别墅设计”更是荣获“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高职高专组居住建筑室内设计金奖。

通过这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总结了一些经验

教师的严格管理和有步骤地认真指导。

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研读大赛赛项,学生先用一周的时间自己明确参赛方向,自由组合参赛团队,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制定周密的时间执行计划,学生工作分工,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小组集中教师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比如设计文案问题,学生进度完成情况,组内不同意见协调、制作过程技术问题等等。这里,教师相当于项目的总管理,各参赛小组组长就是项目总监,教师重点抓总监,总监解决不了才由教师解决。大大锻炼了学生专业技能、实操水平、自行解决问题、协调合作、职业素质养成等综合能力,达到了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

学校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有效地监管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

学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学生参赛的政策和奖励措施,只要进入总决赛的,一定支持教师带队参加,学生外出费用报销,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学校给与学生不同的奖金鼓励,同时,还可以免修一些相关专业课程。

毕业设计的前期,动员会、学生分组、课题选择、师生见面等搞得轰轰烈烈,每个学生都信誓旦旦、精神抖擞地带着资料奔走在图书馆、书店、指导教师之间。但是,随着春季人才市场或各种招聘会的到来,忙于个人资料、个人包装、个人推介的准备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重要任务,每周一次与指导教师的见面学生越来越少,针对毕业设计学生的管理问题,我校出台了毕业设计网络管理,通过该网络,学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毕业进度网络填写,汇报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不填写,毕业设计就没有成绩,这样软硬结合,奖罚分明,起到了很好地监管作用。

学生的积极配合,积极参赛,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检验了学院的综合教学水平。

“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正是学生的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才换来好的成绩。虽然是比赛,但是整个过程和企业的制作要求基本一致,又不是企业那样商业的要求,保证了学生天马行空创意的发挥,特别是各参赛组长,不仅要自己参与整个制作过程,还要管理团队,协调团队的制作进度、人员状况,是难得的技术、管理的综合锻炼。所以,一般对于他们的就业,基本不是问题,而是选择在哪个企业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第一次,指导教师抱着试试的想法鼓励学生参加,后来,通过几次全国大赛的角逐和交流,教师也逐步掌握指导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和其他高校的教师交流,拓宽了思路和眼界。

总结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特殊环节,是架设在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高职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应以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更好适应企业社会需求为主导,以大赛为主题,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行,通过团队合作,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有步骤有针对的指导,使作品更完整成熟,通过获奖,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砝码,检验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结合大赛,以赛促教”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一个兼顾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利益,是毕业设计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实践。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改革 适用性 实用性

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即可成为能够全面胜任工作的专业人才。

当前,大学生就业,一方面,普遍存在待遇过低;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又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现象,造成了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并不在于学校学的知识不对口,而是很多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更不具备完全胜任工作所必需的实际经验。

以我院新增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装饰设计方向为例,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室内设计师,除了美术基础、设计理论等知识,还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和技能才能够胜任工作:

1.熟悉施工制图规范,了解制图中各种线性、符号、视图的运用,并能够熟练操作CAD等软件绘制正规的施工图纸。

2.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特性。现代装饰材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各种基材、面材、涂料、五金,可谓林林总总、日新月异,至少要对一些最主要的基本材料的特点、特性有基本了解,才能够在设计之中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否则,“设计”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3.掌握各工种的施工工艺。装饰工程一般为木、瓦、油、泥、水、电六大工种,设计师必须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艺,才能避免设计出极为费时费力甚至无法完成的设计方案。同时,这也是绘制准确、正确的施工图纸的基本前提。

4.了解施工时各种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式,能够做出基本的成本核算和预算。

5.此外,由于设计师还必须与甲方进行多方面的沟通,还应进行一定的礼仪、营销、谈吐方面的培训。一个木讷的设计师是无法取得甲方的欣赏和信任的。同理,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也应设置印刷、排版等相关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

综上,艺术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等。

一、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从社会实践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我认为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应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1.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

2.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施工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施工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现有各种设施设备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此外,结合一定量的校外参观、现场课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现场经验和动手能力。

二、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在此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我们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例如,改调子素描为设计素描;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2.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

3.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三、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必须经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篇10

【关键词】财经院校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广的专业覆盖范围,但在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综合性和应用型之间矛盾较为突出,已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财经类院校由于受到资源限制,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是薄弱环节,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实训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工程技术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很多来自书本或者有关的参考书,大多已过时或与实际脱节。

1.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分析

我校是一所以经、管、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财经院校。工程管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下设专业,结合我校的财经特色和我院的工科背景,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与财务报告分析,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工程制图等;专业必修课设置包括: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学、房地产政策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要突出工程管理的特色而不是工程特色,财经类院校具备培养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的学生。纵观国外工程领域的情况,工程管理公司提供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服务,而对工程管理人员并不要求太强的专业资历,但要其有过硬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水平。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凭借较强的经管类学科和师资优势,初期设置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方向,随着就业环境的需求变化,教学计划修改后改为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两个方向,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也在筹备中。

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课程设置层层递进,由简入难,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设置专业课,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任选课,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艺美体卫、专门史、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模块。结合工程实际教学,扎实打好经济类和管理类知识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工程造价方向,则充分利用我校丰富的财经类资源,开设一系列基础课和专业课,另外,我院拥有的信息技术等实验室,可以提供相关软件的教学。总的来说,我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颇有特色,但实践教学环节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就业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

据建筑英才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二季度的招聘职位数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27%,企业招聘需求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五大热门招聘职位分别是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测量员、建筑师/建筑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需要熟知项目管理之道,熟悉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熟练运用项目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招聘需求岗位增长较快的以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基建专业为主。从区域看,二三线城市的招聘职位数还是要低于一线城市,但在招聘需求的涨幅上明显胜过一线城市,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建筑业人才需求增长明显加快。随着各地基础建设的推进,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引致对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中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然而,企业普遍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好用,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因此,专业培养要面向实际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思路有所更新与发展,更应面向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践能力上,更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随着我国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技术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如全国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筑行业人才的特点是门槛高、起步低、成长慢、流动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用人单位需要招聘一部分储备人力资源来维持公司的长期发展,但储备饱和后就会停止相应岗位的招聘。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要求工作经验外,还需要应聘者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提高了进入门槛。

3.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认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校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

3.1 完善实践教学的制度化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使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要做到有据可依。首先,优化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其次,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旨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校外导师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可参与校外导师的实际工作;最后,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和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考核标准应明确、具体,考核方法应量化、可行。另一方面,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

3.2 实践教学内容要面向工程实际

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适应工程市场的变化。如《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补充一些宏观政策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些适当的调整。或者组织学生到项目部实地调研,当实际情况与法规政策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又如《工程招投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招标大会,让学生了解在招投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单一的招投标方法、过程等理论介绍。

3.3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例如可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增设《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突出直接参与及体验式的教学特色,以工程项目管理沙盘为载体,构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仿真环境,将施工项目“搬到”学校课堂中,赋予学生不同的角色,通过模拟业务流程和现场情况,自行决策,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体验真实的施工项目管理全过程。另外,可以增设《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亲身体验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及其职责,掌握实战中的一些策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面向就业市场开展工程实践教学

目前,与工程类有关的执业资格证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房地产评估师等。在实践教学安排上可以围绕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尽早的了解相关的备考信息,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很快拥有执业资格证,从而做到持证上岗。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考取相关的资格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3.5 构建校内外实训平台

一方面,建立校内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如在《工程造价》实验课中,以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编制实际工程预算,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购买成熟的教学软件,如《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实验软件,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训平台。目前,我院正在与蚌埠市荣盛股份有限公司洽谈,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望实现“3+1”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后,就可以去校外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后达到考核要求即可留在用人单位。

3.6 毕业设计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结构的模拟训练与检验。而现在大多的毕业设计都流于形式,改革势在必行。毕业设计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去完成。一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选取其中一个模块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校内指导老师全权负责;二是由校外指导老师定题目,在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老师审核。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也要做出调整,在大学四年期间都可以进行,毕业前完成即可。

总而言之,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以经济和管理知识和综合素质见长。这个优势也是特色,是土木工程专业所没有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方向和工程造价方向,更应该保持这个优势,在加强工程实践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建筑英才网.http:///

[2]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