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9:3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总结

篇1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控技术;毕业设计;实施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学生生源层次不一

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有:普高生、中职生、三校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且录取形式多样化,有高考录取、单独招生考试录取、报道注册录取、中考录取等。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习状态多样化,学习成绩差距大;然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却是统一的,尤其在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检验高职培养目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偏离培养目标

通过近五年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统计,目前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依然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零件图绘制、零件图分析,毛坯选择、毛坯图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数控加工工艺装备(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的选用,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工艺文件的制订,编程。完成设计内容之后,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答辩PPT等资料的编制整理,然后答辩。统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及要求,无法满足多岗位、多形式、“零距离”就业的需求。

1.3受提前就业影响,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

伴随着高职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时间越来越早,高职毕业生基本上在大三一开学就投入到应聘热潮,一旦学生签约,大部分学生将面临立即上岗的要求,往往在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取舍上,高职院校基本都是以就业作为首选。这样一来,毕业生只能将老师布置的设计题目带走,到企业去,边工作边搞设计。进入企业,毕业设计的辅导监控就落空,从而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差,答辩各环节成绩低,甚至有的同学毕业设计资料无法达到要求,不能顺利进行答辩,这样给毕业生综合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

1.4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的最后一个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形式受到其内容的制约,基本上都是由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顶岗实习环节。数控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进入毕业生就业单位实习,随着学生就业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随后即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前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同时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任务。

1.5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解决高职学生生源层次多样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偏离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等现实问题,我院通过多方调查研究,成立课题组,探索出分层次教学,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可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试件加工、CAD/CAM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多种模式的学习方法。多种模式多种题目,既满足在校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又满足顶岗实习学生,专业综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解决就业与设计矛盾。在校生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是做论文,还是做CAD/CAM设计,或者做试件加工,从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设计质量,指导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践效果更好,解决了种种矛盾。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的保障条件

分层次教学极大地解决了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模式毕业设计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我院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界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分工协作,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2.1设计室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足够容纳设计学生的设计室。设计室配备桌、椅、绘图板、丁字尺等必要的设计工具,以及设计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零件设计手册、公差手册、夹具手册、刀具手册、量具手册等设计资料,为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2.2CAD/CAM实训室

对于软件应用水平高、进行CAD/CAM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CAD/CAM实训室。该实训室有高配置电脑100台,能快速流畅运行UG、Pro/e等三维造型软件及仿真加工软件,为造型仿真加工提供条件。

2.3数控实训基地

对于理论学习成绩一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毕业设计环节重点训练其一项专业核心技能,数控学院提供数控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学生开放。我院数控实训基地目前有CAK6136数控车床10台、CL-20A全功能车2台、XD-40数控铣床10台、1055VMC加工中心6台、CTM450电火花2台、DMWG320T6线切割4台,这些设备在课余时间全部对毕业生开放,保证试件加工同学进行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产品制作。

2.4顶岗实习企业

对于因就业参加工作,或进行顶岗实习无法顺利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单位,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通过企业给定题目或者完成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目前拥有校企合作工作站1个、校企合作单位20余家,先后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工作站协议,与西安华元机械有限公司、宝鸡秦川机床发展集团、西北工业集团、西光集团、西安东风仪表厂、陕飞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同时这些企业对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都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和设计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同时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技术人员的工作角色转变。

2.5师资条件

分层次教学,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以外,师资队伍也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根据学院教学管理规定要求,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数控教研室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4人,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2015届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有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参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7人,讲师3人;参与CAD/CAM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5人,讲师3人;参与数控加工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参与顶岗实习联系指导教师5人,均为讲师。

2.6制度保障

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质量监控中心、数控学院各级部分的规章制度执行实施。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联合下发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明确了毕业设计目标、任务、内容、效果、指导教师要求等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处定期对毕业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度进行评比;质量控制中心则按周、按月进行检查反馈,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数控学院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各部门协调合作,保障了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进行。

3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共有160名学生,参与指导教师31人,通过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分层次教学模式。

3.1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参与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进行选题表填写,选取毕业设计题目。要求设计题目要符合分层教学要求,突出专项技能特点,设计题目要有新颖性,能调动学生设计兴趣。

3.2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公布选题

对教师所申报的题目,教研室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在院部备案。选题不合适的,将退回重新选题。并且将通过选题、指导教师名单在第一时间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提前考虑设计方向。

3.3学生选题,院部审核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设计题目、指导教师,以及教师指导人数,将通过学院公共平台,向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题目,选择指导教师,完成后交院部审核。院部学籍管理员与教研室共同对选题学生进行成绩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进行论文设计的学生,要求学生综合知识丰富、机械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成绩优良;进行CAD/CAM设计的学生,要求至少有一门软件应用课程优秀,能熟练进行三维设计及二维设计,有解决复杂曲面设计加工的能力;数控加工的学生,对理论课知识要求低,重在实践技能的锻炼;需提前就业的学生选择顶岗实习报告,进企业联系企业指导教师,完成企业设计任务。根据审核结果,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不通过的则需要教师指导重新选题。

3.4毕业设计实施

进入实施环节后,各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设计环节进行指导。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设计室进行7周各阶段的设计指导,完成论文资料、工艺规程文件;试件加工的学生,则在数控实训基地,由指导教师进行工艺方案确定、加工指导,完成试件的加工,并保证各项加工精度要求;CAD/CAM设计环节,学生有指导教师在CAD/CAM实训室进行产品设计、造型、仿真加工等,最后形成动画、视频等影像资料;顶岗实习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

3.5设计资料整理、答辩

各环节主要设计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资料要求,完成对应的论文、加工件、CAD/CAM动画视频、顶岗实习报告、答辩PPT等资料的整理。所有资料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完成设计内容,待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进行答辩。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邀请企业专家、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保证答辩的公平、公正。

3.6成绩评定

数控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后,毕业设计环节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毕业设计过程占40%,设计资料占30%,答辩成绩30%,重点突出毕业论文、数控加工、CAD/CAM造型、顶岗实习的过程训练,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调动设计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分层教学取得成效

4.1分层教学培养了不同层次、有特长的人才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旧的模式,变为根据不同层次进行多种模式的学习,这种状态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特点培养专项技能,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有特长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4.2监控组织更到位、设计质量显著提升

分层次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离校难监控,毕业设计质量差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管理部分及企业专家一致认为,学生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加工技能得到锻炼,造型能力得到提升,促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的出现。

4.3缓解就业与设计冲突,毕业生受到顶岗实习单位青睐

提前就业进入企业的学生,通过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总结、学习,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融入岗位,改观了以往设计内容与工作内容不符,失去综合训练意义的尴尬。通过改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通过这种企业安排设计、指导设计,协调了校企关系,同时缩短学生培训时间,受到单位的青睐。

5思考与瞻望

学生生源多元化、学习状态参差不齐是高职学生的现状,如何解决这种复杂状况下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值得职教人深思。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但是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大班集体授课,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7):140.

篇2

摘要:本文提出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新的教学模式也不见得处处适用。关键还是要看是否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选用合适恰当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提出了针对计算机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提出了“五段式”教学,即“理论教学阶段+案例演示阶段+网上交流阶段+小组点评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1第一阶段:理论教学阶段

主要采用“粉笔+板书+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集中讲解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将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要做的工作和可以使用的各种工具算法介绍清楚。特别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动态的展现不同的软件设计模型的形成和使用特点。学生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以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该阶段目的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全面具体的了解和初步的使用。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一般人类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利用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刺激。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潜能,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综合起来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多媒体软件。它可以演示、模拟动态的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第二阶段:案例演示阶段

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往届学生成功的设计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强调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强调理论怎样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进一步强调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比如说,确立题目一定要有现实意义,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找准切入点。做好需求分析尤为重要,可以拿出反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进一步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案例课程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或任务,或者让学生确定问题。

将所要学习的概念,技能蕴含在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之中。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会掌握有关的知识,发展相应的技能。

该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设计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第三阶段:网上交流阶段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大家一边开始在机房着手毕业设计,一边可以在qq群里或者是BBS上发表个人毕业设计观点等,集思广益,大家共同讨论,确定设计小组,组员分工,选题,课题可行性等。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老师也可以对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指导,这为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阶段的目的是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进行从选题到总体设计的充分交流。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它已经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对教育方式的限制,为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以网络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是以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网上管理学生成绩,教学信息,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目标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彻底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培养出大批创新性人才。

以网络使用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时间的终生化,空间的网络化,主体的个性化,内容的整合化,交往的平等化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4第四阶段:小组点评阶段

主要是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当各个毕业设计小组设计进行到详细设计阶段,由老师组织一次小组点评。由不同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队伍目前的工作状况和特点。老师与组,组与组进行探究式讨论。该阶段的目的是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明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相互进行学习和借鉴,进一步巩固理论,应用于实践。

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该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的活力和效力。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需要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的学习模式。

5第五阶段:设计答辩阶段

主要是以组为单位在机房做毕业设计,完成后参加答辩。该阶段可以采用网络作为辅助的媒介,方便小组间的学生交流。本阶段的目的是在交互的环境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对优秀的毕业设计给予表扬。

“五段式”教学模式,适合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特点。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老师、学生等有效的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理论,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目标,使教学信息双向化。它还克服了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综合地解决了具体的问题。

该教学模式目前比较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使用,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程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继续总结,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蒋家付.当代电化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999,(1).

篇3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相应学历层次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将总结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成果,锻炼和开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证明,毕业设计是计算机软件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有机地结合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毕业设计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近年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学者提出打破传统的“文化课一专业基础课一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组合结构,按照新的人才观标准,实施“职业思想道德一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一职业知识与能力一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的新课程组合。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软件相关专业组织毕业设计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通过毕业设计能够锻炼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1.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又缺乏刻苦精神、渴望一技之长又不知如何下手等问题。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学校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但对程序和软件的理解不够,动手能力差。学校教育和IT行业对软件开发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只有通过实际的大型训练才能弥补。毕业设计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平时课堂学习中碰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就是软件技术和心理素质逐步提高的过程。

2.团结协作的能力。今天IT行业早己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能否具备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己成为IT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学生在平时的课程教学和作业中难有训练这种能力的机会,毕业设计一般是分小组进行的,小组成员之间代码、文档的交流以及相互之间讨论和协商都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锻炼。

3.实践软件工程的相关原则。具备软件工程思想是软件开发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缺乏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往往感觉软件工程这门课非常抽象,对其中提到的软件开发和测试的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理解不够。毕业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课题小组从接到开发任务到提交产品和文档的过程,其中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程序打包安装、编写文档等软件工程的方方面面。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们对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必定会大大加深。

二、关于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教师选题一般需要注意题目的新颖性、现实意义和可行性。这样的选题对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能力大有帮助。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范围一般包括。数据库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可视化与应用等方面。毕业设计的地点可以在学校内,科研单位,企业等,只要有研究开发的环境即可,时间一般12周左右。

一般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题目偏小单一,得不到综合性训练;题目重复,多人同题;指导教师要求不严,走形式;题目年年相同没有新意,使毕业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主要学习的课程包括:软件开发语言和工具(如C语言、C#、ASP、Java)等、数据库管理软件如(Access,SQLServer)、计算机网络原理和软件工程等,这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IT行业对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分为四大类:程序设计类、数据库应用类、网络通信类和网站开发类。选题的基本原则主要是题目的综合性和新颖性两方面。

(一)程序设计类

程序的设计和开发是软件行业的基本内容,也是软件行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提出了“蓝领”工人的说法,各地陆续出现了以培养编码人员为目的的软件学院。这些程序员学历不高,但对某些开发工具的掌握非常熟练,能够很好的完成分配的任务。可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是适应软件行业发展需要的。《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虽然在课程的教学中都安排有相关的上机实验,但效果并不很理想。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程序设计类的选题围绕数据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软件的理解和认识都大有益处。

数据结构算法演示程序可以做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以可视化的方式解释程序运行的中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法。国内外很多著名的高校都开发有类似的演示系统做为教学辅助课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以下一些题目可以做为毕业设计选题的参考。

1.汉诺塔问题的演示。这个题目是围绕递归方法进行的,要求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盘子的每一个移动过程,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递归思想很有帮助。

2.表达式运算及转换的演示。堆栈是一种使用频率很高的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的实践中有广泛应用。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后缀表达式求值的过程不是太好理解,如果演示程序能够动态显示每一步堆栈的变化以及程序的动作,那么理解表达式运算及其转换的过程就比较容易了。

3.排序算法的演示。排序算法在数据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排序方法看似简单,却是许多计算机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开发排序算法的演示程序,利用柱状图形表示待排序的数据,详细显示排序过程中不同算法的每一步处理过程,统计数据比较和移动的次数;随机生产大量数据,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多个排序算法的效率比较。实现这些功能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排序的原理很有帮助。

(二)数据库应用类

社会各个行业信息化的进步促进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普及,类似图书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小型软件都是一般毕业设计的常用选题范围。在实践中我们意识到,数据库应用类题目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例如为汽车专卖店开发实用的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行业终端用户的需求,在完成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避免闭门造车。

(三)网络通信类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使计算机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网络通信类程序的设计开发己成为软件开发的重要分支,也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重要来源,很多题目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对学生而言即十分有意义又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1.Client/server模式的通信程序。利用TCP或UDP网络协议开发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通信程序很简单,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扩展,可以开发聊天工具、局域网网络监控工具等软件。

2.网络聊天及文件传输类程序。QQ、MSN等聊天工具十分普及,设计题目选择一个点对点的局域网聊天工具完全可行,功能的实现可参考QQ或MSN的基本功能,包括收发信息、传输文件等,其他如语音视频聊天等高级功能可以忽略。高职学生系统学习过的开发工具如VisualBasic、Java等都提供完备的网络控件,但一般的基础教材中介绍不多,学生在实际的设计训练中通过查询联机帮助、网上学习等途径学习这些控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对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很有帮助。

搜集资料是任何研究工作的基础,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小组搜集资料,可以是图书期刊等资料,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学会在网络上搜集信息,浏览高水平的开发论坛对开阔思路很有益处。搜集资料需要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并进行讨论。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指导和监督,参与讨论软件的整体设计,不涉及程序开发的具体细节,一般可以每周检查开发小组的进展情况。

(四)网站开发类

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站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网站开发己成为高职类学生就业的热点方向之一。一个小型网站的开发涉及到总体的规划、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组织、代码的编写和调试、后期运行管理、安全机制等多方面工作,而且对于学生接触市场需求很有帮助。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们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小型的网站,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很容易上手。

三、进一步的探讨

篇4

关键词:动画专业 分层递进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一、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变

目前国内市场对动漫人才的需求呈现供大于求的状况,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企业要求差距甚远,企业还是“人才难招”。供需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师资力量有限、与企业的联系有限、所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人才质量达不到企业要求等所造成。刚毕业学生上手慢、与人交流的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尽管学校有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但因其时间短、实用性差使其无法达到企业要求。学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调整,认真思考怎样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人才。

二、协同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动画专业“分层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探讨

动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在大学四年的专业教学中分梯次不断的将企业项目渗入课堂实训或将学生带进企业实训的方法,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最佳方式。加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与企业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穿插与整合。

很多高校通过加强专业老师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但都必须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进行。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全面深入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对市场需求进行定位分析,改革现有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在“项目化为中心,应用型为导向,校企协同为机制”的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在四年专业学习过程中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运作,把企业项目的实际运作贯穿于大学阶段“分层递进”的实训过程中,打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专业软件的熟练使用到实际项目运作参与,通过分阶段、递进式的完成课程实训(一、二年级基础课程项目实训)、项目实训(二、三年级专业课程项目实训)、企业实习(三、四年级赴企业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到合格专业人才的转变。

第一阶段:低年级基础课程以实用为导向的课程实训

很多学校的动画专业都把动画软件课程的学习作为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都难以与以后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例如三维动画软件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短时间里面去全面了解掌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在此阶段学校的基础软件教学就能够与公司或专业的实训机构进行合作,聘请公司熟悉项目操作且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完成软件课程教学,学生在接近于实训的模式下进行针对性的软件能力学习,每掌握的一个命令一个操作都是老师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直接派上用场的,这样既没有浪费学生有限的学习精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本校2011级动画专业的《三维动画基础》课程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将课程集中于两周时间完成,学生一再表示学到了有用的实战知识,同时也清楚了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学习专业软件。

第二阶段:高年级专业课程以融入项目制作为形式的项目实训

本科教育的动画专业,一般都把专业主干课程集中于二、三年级,所开设的课程大致如《动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影视后期》等课程。由于任课老师的专业背景及教学经验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根据课本及老师经验传授理论知识外,课程实训一般都会是老师虚拟项目或者根据当时一些竞赛让学生练习,虽然有教学大纲,但是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还是会有很大偏差,很难确保各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效果能够保持一致,最终也难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在自身知识结构中形成完整的体系,或者说将来不能达到公司实际项目操作中的专业要求。

如果在课程实训中根据课程内容相应引入企业项目,各门课程围绕一个项目或者多个类似项目进行,公司技术人员同时参与到项目的指导并提出要求,虽然课程不同、任课老师不同,但是在教学及指导所围绕的项目是一致的,这样也就保证了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线性的,既提高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同时也熟悉了实际项目制作规范要求及流程。这样的操作可以保证课程教学不再是生硬的模式化教学,也让学生形成专业的思维及创作习惯,为以后进入公司打下很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毕业前在企业参与团队项目制作的企业实习

进入大四所有高校基本都是安排学生的毕业创作及毕业实习,这个是学生最好的专业知识实际应用检验和实战经验积累的最好阶段。有了前两个实训阶段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及项目制作规范的培养锻炼,学生可以比较好的满足企业项目制作的要求。在此阶段,学校和企业协作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完成学生的企业实习:

1、让学生进入到企业项目制作的团队参与实际项目的运作;

2、企业分派项目任务,在学校提供制作场所及设备,让有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学生团队进行实际项目制作,学生也可以将其作为自身的毕业设计,在规范的制作流程管理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

3、与比较大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协作,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实习,基地提供的一线制作人员作为指导老师,严格按照项目的要求实操训练,学生在充分发挥所学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实战大大提高学生在就业前的实操能力。

学生通过此阶段企业实习亲身参与项目制作过程不但提升其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也提前体验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的各项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摘要:2008年我院迎来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方向的首届毕业生,本文从毕业生的角度,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我院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计算机;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近几年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由学生挑拣工作单位转变为工作一时难求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是面试求职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用人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训才能够上岗。这就形成了一方面计算机企业对国内软件人才的欠缺大喊头疼, 另一方面毕业生又为工作难找而苦恼,而一些宣称几个月成就软件大师培训就业的机构又异常热闹的尴尬局面。

但这种社会需求也为独立学院带来了好的机遇。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院计算机系数字媒体专业方向今年有101名毕业生,其中三名同学分别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娱乐与动画、南开大学多媒体技术、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几名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决定自主创业等。本文是在对部分毕业生调研和座谈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和思考。

1明确人才培养的学科定位

我院的母体学校是南开大学,显然照搬母体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不现实的,但独立学院的学科定位又取决于母体学校的学科资源条件。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地利用母体学校的师资,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独立学院;另外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还取决于社会的人才需求,市场的稀缺度越高、学科发展的潜力越大,学科建设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数字媒体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于2004年创立的。

我院定位于以本科教学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数字媒体专业重点培养适应信息现代化建设需要,牢固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熟练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熟练进行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加工与制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研究输送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新型研究人才。从04级毕业生的情况看,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2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2.1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

我系新生入学前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许多同学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我们面临的却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要求我们掌握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这样如何针对绝大多数同学制定一个合适的培养目标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努力形成多元的、以学生为本的、注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过程。以此来适应现在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因此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在保证计算机主干课不变的同时,设立了数据库与网络、游戏程序开发、数字媒体制作三个子方向的选修课程组。让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个教学计划把“高级科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改变为“多类型、多层次的初步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个培养目标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较扎实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系统地学习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完整过程,实际地掌握数字媒体构件加工、软件编程、作品制作和网络建设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习、课程设计多个环节,培养出初步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合理设计课程

(1) 开设计算机导论、数字媒体基础、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强化C、C++、Java等基础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设置动画课程设计、网站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游戏课程设计等子方向的实践课程,供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选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较大型的课程设计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开设苹果机操作系统、脚本写作、影视编辑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发展方向进行选择,以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在教学计划中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点,按照教学次序和难易程度分开,将要开展的课程分别安排到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达到培养不同层次人才的目标。强化主干课程的同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修课程,这就需要学校在选修课中设置相应的序列课程,供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自我设计,努力向选定的方向去发展,以便深入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同时保证所学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2.3重视实践教学

作为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上机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社会实践、作品制作、开放实验、项目开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各种竞赛;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进行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大规模的练习性项目,在项目中实践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的知识等等。

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我系不仅聘用南开大学的师资,而且聘请了社会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一些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承担教学任务,例如天津市东路软件公司的游戏软件开发工程师、鹤普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多样性,同时也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

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3 类:从事研究型工作、从事工程型工作和从事应用型工作。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对前两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基础,对于第三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几乎是空白。

根据市场的这些特点,我们不是只将就业指导停留在毕业生,而是贯穿整个大学4 年的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指导。一年级新生应该开展新生入学专业介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教育学生开始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确立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二年级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有意向数据库、网络、游戏软件研发方向发展,就应教育学生在强化程序设计课程的同时,加强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计算机相关项目的经验;如果学生有意向网页设计、数字媒体作品设计方向发展,应指导学生多参与各类设计创作大赛,并指导学生选修相关的艺术类课程,提高对艺术的关注度和感悟能力。三年级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技能技术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四年级要着重就业的服务性工作,多渠道、多手段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指导。四个年级的不同阶段要相互贯通,与平时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

3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模式

3.1鼓励课外开展兴趣小组,培养团队意识

丰富的课外活动,将有专业兴趣的同学集合起来,邀请老师和有专业特长的同学讲座,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结成兴趣小组,共同学习探讨,带动周围的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现在我系有数字媒体、影视动画、游戏软件开发三个兴趣活动小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亲身体验到系、专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几个毕业后决定自主创业的同学就是通过兴趣小组启发了创业思路,在校期间他们的网站广受好评。

3.2组织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连续3年的“计算机多媒体作品大赛”中诞生了多个优秀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作品,正是这些作品冲击着每一个同学,在对作品惊叹之余每个人都亲身体验着“实践”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恰恰是培养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根基,也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动力。

参加全国和天津市举行的各类计算机能力竞赛,使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竞争,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更能了解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明确学习方向。

3.3引导自主学习

教育是一种引导,而引导的结果是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加强,在这方面我系的工作是极具开拓性的。传统的学生自主活动是以“社团”的形式开展的,我系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04年成立的“计算机系兴趣小组”将自主学习的工作推到实际日程上,04下学期开展的“多媒体作品大赛”更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后在系里老师鼓励下学生自主成立的“媒体实验室”更是打造出一整套“学术交流平台”,并将平台网络化,为“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做出了充分的实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社会来承认和鼓励他们,在这些方面我系教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市级乃至国家级比赛,并拿了许多大奖。

如图1所示,三个方面教育教学工作的整合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如图2所示,自主学习与社会项目、各种竞赛的结合成为了将来学生创业的孵化器。

3.4校企结合,自主创业

创业培养是将“准人才”培养成“复合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创新是创业活动的核心,也是社会价值的核心。

滨海学院每一个计算机系人都知道在第三教学楼2楼的计算机系办公室门前有着一幅完备的“计算机系课程体系”图表,这个图表是计算机系全体教职工在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的教育教学体系。该体系从考研和就业的角度以及就业的不同方向,如数字媒体作品制作、影视动画、数据库、网络、游戏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各种社会需求作为体系中培养人才的终

极目标。该体系将大一新生从入学到大四毕业的整体课程配置状况进行综合搭配,是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最直观的综合培养计划。创业的培养是对个体能力与技能的基础培养之后的一个升华与提升,而“计算机系课程体系”就是对创业培养的基础、系统性工作。

相信在今后的创业培养中,孵化机制的建立以及风险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一定会使计算机系的创业培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进而将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推向我国的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为滨海新区乃至全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3.5开展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工作

独立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难,社会认可度不高的事实面前,也要不断发挥优势,突出特点,提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提高社会的认可度,取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去过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的毕业生经常看到JAVA工程师、DSP工程师、网络设计师等等的招聘,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报相应的认证。在学校开设考点和相关的培训课程,方便学生通过考试。

不难看出,独立学院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4)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重;(5)毕业生实行双证制(毕业文凭和职业技术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6)学校和用人单位结合,学生与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西安,吴麟麟.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7,(1): 165-167.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艺术设计专业 就业观 创业观

一、调研的缘起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就业与创业调查方面的材料甚少,说明该方面的工作还需要深化。在深入调查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观和创业观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工作的力度。

此次调研的对象是IVT(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涉及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动画专业这五个专业。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和创业观问题。就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专业与工作的关系认识、就业观念、就业要求、职业信息等内容;创业观的调查主要包含:对创业的理解、创业打算、创业方向、创业心理等内容。

二、调研的过程与方式

调查问卷的统计工作非常关键,得出的数据将对艺术专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收集的有效问卷按专业共分五部分分别统计,大致经过六个步骤:第一步,看性别和答题状况。无性别和答题不全的问卷定为无效问卷,并男女分开。第二步,统计问卷的总份数。每个专业的统计表上注明问卷总份数以及男女数。第三步,统计每个选项的具体数据,分男女。如:1,(A)男10,女8;(B)男5,女4;(C)男2,女1;(D)男3,女5。到此步将每个专业的问卷基本情况统计完毕。第四步,在前三步的基础上综合统计。统计的数据为所有专业相关选项的男女综合数据。第五步,根据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百分比换算,包括男女比例以及相关选项比例。第六步,根据统计的数据撰写调研报告。

问卷调查和统计的时间为2009年6月―2010年6月,面向艺术专业的学生总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的有效问卷为103份,占46.4%;女生的有效问卷为119份,占53.6%。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26份(男:7;女:19),占11.7%;环境艺术设计专业52份(男:20;女:32),占23.4%;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51份(男:34;女:17),占23%;动画专业63份(男:29;女:34),占28.4%;产品艺术设计专业30份(男:13;女:17),占13.5%。

三、调研情况分析

整个问卷设计了60道题目,题量较大,涉及的面较广,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观念,鉴于文章篇幅,我在此着重对部分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

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否是您的兴趣所在?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发现:222份问卷中有158份选择“是”,占71.2%;64份选择“否”,占28.8%。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个人的喜好、专业的就业形势、高考录取是否服从调配、父母的意愿和家庭经济负担等综合因素相关。

您认为现在的专业课程设置对今后就业的影响有多大?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毕业生在将来选择对口专业就业而言,专业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艺术专业教育的重点;当学生选择不对口专业就业时,专业课程的影响力相对变弱。这个时候或许更注重学历、经验、学校名气、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

您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工作?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能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说明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的工作岗位,为企业或社会更好地服务。稳定、舒适、安逸的工作岗位或许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当下是受大家追捧的。挑战性的工作岗位所占的比率较低,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显现学生的竞争意识很薄弱。我认为,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通过艺术设计比赛慢慢培养,参加比赛也是锻炼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

面临即将来临的就业压力,您是什么感觉?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这组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90%的人是可以承受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的。这让我感到些许的欣慰。同时也说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性,疏导学生就业心理已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您有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在全面分析自己的同时增强职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就业,您最想了解的是哪种信息?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就业需求信息比较直接地体现岗位职能与技能等资讯,也是求职者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际上,需求信息、求职技巧、就业政策和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就业程序上的先后顺序。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首先会看到招聘需求信息,根据招聘信息的要求和个人情况参加应聘,就需要一定的求职技巧,在选择该职位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关注就业政策,在就业之后才会涉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从这个角度分析,调查数据中显示出递减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您对创业的理解?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开创事业,就是要以开拓性的思维、创造性的劳动建树事业。狭义地讲,创业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性活动。目前,许多学者都指出,创业可以在现有的组织内部进行,也包括从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创业不只是新创企业的专利,所有创建活动都可以被理解为创业行为。上述创业概念其实是“广义”的创业概念。也有学者提出创业概念是指“从零开始创建新企业”,即“狭义”的创业概念。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创业前有必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创业。

如果创业计划和学业冲突,您将如何处理?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您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有多少?222份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是大学生因为创业问题而放弃学业的做法还是不值得提倡的。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若有必要可根据实情提供休学或创业的便利,而这都是以将来可以顺利毕业为前提的。因此,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创业与学业的关系。

国家采取措施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并提供各项培训、补贴和贷款等优惠扶持项目。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会更有利于创业,甚至可以避免创业时期的各种瓶颈问题。

四、结语

通过调查我还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就业与创业的环境和政策等了解不够,这就充分说明在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实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有助于学生走出就业和创业难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培养机制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F AUTOMATION MAJOR

Zhang Tao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matured by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er, contents, styles and effects of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aper especially expounds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organization relation and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useful significance for others.

Key words: Automation Major;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Cultivation Mechanism.

0 引言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校设置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七大门类学科,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安全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我校的自动化(专科)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3年升格为自动化(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自动化(本科)专业包括本科、专接本科、第二学位本科等多种本科办学形式,共有4个年级、20个班级,645名学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自动化专业被华北科技学院批准成为首批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编号:TS1Z214)。

本文就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的建立、运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 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1.2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体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1.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直流控制系统、交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的理论及其实践。

2.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方向教育课程三个方面的课程,每一方面的课程又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大部分。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

2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认真研究和借鉴以前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我们对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主要包括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开课时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分配、实验项目的设置、实践项目等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例如《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因实验条件的改善,将原教学计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调整为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二是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例如《自动化仿真技术》、《自动化组态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就是考虑到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突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和组态方面的教学而增设的。

2.2 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深化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外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推理,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得到合理的结论和推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掌握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但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响应。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3 教学手段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抽象的微观结构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扩大教学内容的有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此,作者进行了研究,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Vol.4,2007)。同时,该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论文的获奖证书如图2所示。

3 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

3.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校自动化专业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和改革。目前,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展、多学科综合、并具有安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主要包括:

(1)实验类:各类课程的附属实验课程。

(2)设计类:各类课程的课程设计。

(3)训练类:各类技能训练。

(4)实习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5)综合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2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工程训练平台

为实现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素质,我们认为,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

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成员的职称和学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学有所长,利用所长”的原则,使师资队伍成员不断进行专业方向凝练;推出“自动化专业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浓厚团队学术研究氛围。

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首先,立足于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丰富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以严谨务实、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在实验当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其次,利用实验、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图3为学生正在进行电动机PLC控制系统训练的过程照片。

3.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是要有相应的机制保证,二是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机制建设包括:分别成立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学校提供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经费支持等。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各种教学实验和研究实验;二是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图4为我校设置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室。

3.4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效果

经过自动化专业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良好,在招生、就业、考研、科技创新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

自2003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自动化专业的办学规模在稳步发展。近几年,每年的自动化专业招生计划均为210人,入学报到在190人以上,编为6个班级。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较高。特别地,自动化专业作为华北科技学院煤炭主体专业,着力突出煤矿安全自动化这一行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煤炭相关企业、为突出我校的安全生产特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仅在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河北省二等奖1项。图5为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激光识别智能车),该作品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考研情况良好,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前列,表1为近几年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情况汇总表。

4 总结与建议

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关系应为: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工程素质是最低要求,创新精神是最高追求,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6所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完成教育部规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学效果。

(2)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层次,加强实践基础能力培养。

(3)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训练平台,通过PLC工程实训项目和单片机工程实训项目等途径,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作、检验等步骤的全部过程。

(4)构建自动化专业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还应进一步进行改革、充实、提高、完善,以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的下一步改革思路是:教师提出更有难度的训练题目,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训练题目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潘玉民.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践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 薛鹏骞,潘玉民,张涛,等.煤矿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金刚,于涛. 本科实践性教学及其管理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

4 施步洲. 构建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6).

5 汪建华,俞贵邦. 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6 张涛,孟凡甡,张昔平,朱雄. 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专辑.

7 张涛,孟凡甡,薛鹏骞. 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3). (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 张涛,孟凡甡. 我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其特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专辑.

9 张涛,靳文涛,薛鹏骞. 丰富和完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华北科技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苗志全.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践探索[J]. 教育科学博览. 2012(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