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1:0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类学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类学术论文

篇1

经济数学作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段能发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作用具体分析问题如下:

1.1学生生源多样化,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经管类专业的生源呈现多样化既有普高升学,又有对口升学的学生,而且他们大多是文科毕业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学生普遍反映数学难学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岸习成绩不够理想。

1.2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

随着教改的日益加快经济数学课程的学时在不断压缩经济数学由80学时减为麟课时。很多新的知识和数学思想要充实到经济专业课程中传授给学生。这就使得教学量大与学时不够的矛盾愈显突出。如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达到削减课时,同时又能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目的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3数学课与经济专业课程脱节

经济数学教材中缺少经济学中的实例,数学教学在经济专业中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体现。部分学生有数学“无用论”的思想从内心抵触数学。

1.4教材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由于科学进步和时代变迁,有些教材上所列内容陈旧,有些新的知识需要充实进来。这便产生了教学内容与教材有部分脱节的现象。能否结合职业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编写具有特色的、蕴涵现代数学思想的教材是教改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

1.5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的矛盾

近些年开展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优点是形象、具体,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教学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如何把计算机和网络合理地应用于传统教学中,以增强教学效果使两者相得益彰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1.6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生本身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抵触除了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反复讲解的内容外,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他们试图通过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方式应付考试获得学分。

2教学改革方案

以上问题是我校经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需要加以思考、努力解决的,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结合自身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2.1优化课程结构充实经济背景

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适当删减理论知识部分填充经济学的实例,尽量以当今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为引例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解决引例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其现实的来源和背景,有其经济原型和表现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经济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数学“无用论”的思想。

2.2增加学科之间的渗透与合作

经济数学教师必须在掌握经济数学系统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经济类、管理类各学科发展的动态以及对数学的需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加经济数学教学的亲和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经济数学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焙养学生解决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篇2

[关键词]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

核心作者引文分析法藏书质量控制

[分类号]G253

1 前言

图书馆藏书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大系统,即文献采访决策系统和藏书质量评价系统,两大系统是既联系、又互动的有机统一体。文献采访决策系统是保证入藏文献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是馆藏建设者通过对本馆文献需求、馆藏结构以及文献出版信息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和综合,形成采购策略,并运用有效方法,实施文献采购的一系列过程;藏书质量评价系统是对藏书建设能否按既定的原则、方针和规划实施的评价反馈,是对藏书结构和采访决策适时进行完善、调整的重要依据。

关于“核心出版社”及将其作为文献采访决策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参量在国内早有研究,其依据的主要理论就是出版社是评价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共有出版社573家,其中中央级220家,地方级353家。出版社的规模、出版优势领域各不相同,其出版文献的质量也大相径庭。相对而言,高水平、专业性的出版社所出版的文献质量一般也比较高。对于相同主题、内容相近的图书,高校图书馆应选择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出版社所出的图书;利用“核心书目”对图书馆藏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在国内也早有研究,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对于将“核心作者”作为选择学科类文献的依据,在国内也有先例,例如复旦大学图书馆根据一定的方法,建立了学科领域“核心作者”库,对于处于“核心作者”库的专家、学者的著作在学科图书采购中会优先选择。因此,如果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采购文献的学科特点,参考出版特色及水平,通过一定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测定某学科领域的“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以及“核心作者”,一是可以据以调整本学科领域学术文献的采购策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放矢,提高学科文献的采购质量;二是将“核心书目”与馆藏书目进行对比,以对本馆藏书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藏书进行复选和补遗,以提高文献的保障率,达到对藏书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

2 概念的界定

关于“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早在1991年,吴力群在《关于“核心出版社”的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出版社”就是出版某一类图书的质量可靠、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流通广泛的出版社;2003年,钟建法在《“核心出版社”采购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将“核心出版社”定义为某一学科领域图书出版中起主要作用的出版社,其出版量大、质量高,有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大的读者影响力,能较好地把握学科发展状况,并及时编辑出版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图书;2006年,何琳、喻文在《核心出版社及其在图书采访中的应用》一文中,借鉴核心期刊概念对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①广泛性,一是体现在出版数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出版量,二是体现在使用广泛、影响大;②学科性,关于某一学科领域;③学术性,主要体现在出版图书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的程度上。通过将以上几种定义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图书馆界对核心出版社的认识,是随着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不断深入的,钟建法和何琳对核心出版社的概念描述比较准确和全面,尤其是何琳将核心期刊的定义引申到对核心出版社的定义中,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

综合以上分析,“核心出版社”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2.1信息密度高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基本上浓缩了本学科的学术精华,且在文献内容上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较全面,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内容较新颖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具有一定的新颖性、独创性,能追踪本学科(专业)研究的前沿阵地,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2.3学术价值高

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评价或者较高的被引频率。

“核心作者”在文献计量学中,就是指某学科领域里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的作者。借鉴“核心出版社”概念的界定,“核心作者”应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创作的著作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较高的学术价值;二是达到一定的学术著作出版量。

“书目核对法”是图书馆对藏书质量进行测评时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其原理就是将被评价的馆藏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由此可见,“核心书目”其实就是代表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或推动作用的学术著作,即“核心书目”中的学术著作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 测定方法

“核心出版社”、“核心作者”和“核心书目”三者都强调了出版著作本身的学术价值,因此要对其进行科学测定,首先就需要对学术著作的价值进行评价。而学术著作之间的引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出研究活动的继承与发展,显示研究课题甚至学科的发展历程。因此,很早以前就有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文分析来达到评价学术著作价值的目的。引文分析虽然在评价文献的学术价值时会受到易获得性、虚假引用、自引和否定引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影响引文分析评价的准确性,但是由于其基本上具有客观反馈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通过定量分析弥补了人为定性评价的缺陷,在理论上仍然不失为一种国际通用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引文数据库的建成,其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使引文分析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引文分析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学术论文方面,而在图书文献方面应用得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引文数据库涉及的主要对象大多是学术论文,而对图书的引文情况缺乏相应的测量工具。GoogleScholar的出现为通过引文分析法来考查某学科图书的被引或引用情况提供了可能。

2006年,Coogle Scholar扩展至中文学术文献领域,它不但可以帮助用户查找中文方面的学术资料,而且还可以作为引文库,帮助用户查证某位专家的某种文献被引用的情况。虽然,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引文分析工具,相对传统测量工具来说,Google Scholar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如引文的质量不够高,不够稳定、权威等,但是,由于在Google Scholar中得到的引用文献既包括传统学术期刊、学术图书,也包括Web网页、

预印本和电子期刊等,所以它不仅能反映学术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也能广泛反映学术文献、Web网页、预印本、电子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因此Coogle Schol-ar对引用情况的覆盖率远远高于传统测量工具,这是Google Scholar成为引文分析工具的最大优势。

4 实证分析

4.1统计样本

由于《全国总书目》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权威书目,出版社覆盖全国各地,基本上能反映我国经济类文献的出版情况,本文试选取2002―2005年《全国总书目》中的经济类书目作为统计样本。由于主要是查证经济类学术研究图书的被引情况,因此对统计样本进行初选,排除以下5类经济类图书:①教材、教学参考书(影印版除外);②培训及资格考试用书;③经济学基础知识、操作实务、普及读本、创业及励志类图书;④工具用书以及连续性的论文集、评论、年度报告;⑤地方(地区)经济类图书。

4.2测定过程

4.2.1经济类“核心书目”利用Google Scholar在2008年8月,对统计样本中22152种经济类图书逐一进行被引频率查证,被引文献总量为14511种(即被引频次≥1),其中2002年是3612种,2003年是3633种、2004年是3708种,2005年是3558种,从查证结果看被引频次差异非常大,如图1所示:

被引频次越高,越说明学术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本学科领域发展具有较高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通过Google Scholar查证文献被引频次,可以对文献的学术价值做出比较客观、科学的测定,问题的关键就是选取被引频次多少次以上的经济类文献作为本学科领域的“核心书目”。通过表1可以看出,被引频次在5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占到被引文献总量的43.9%,占到四年经济学出版总量的14.4%,以被引频次>4次作为确定核心书目的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引用动机等因素给利用引文分析法确定核心书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文献的被引频率与文献的出版时间关系密切,本文建议可以根据文献出版时间不同进行核心书目的选取,如经济类“核心书目”以被引频次5次为基数进行选取,如2002年选择被引5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2003年选取被引4次及以上的经济类文献……以此类推,结果如表1所示:

4.2.2经济类“核心作者”

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出版的图书往往具有一定学术质量保证。通过对图1的结果进行分析,以被引频次≥5次作为确定图书具有一定学术质量的标准。考虑到“核心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出版量,因此,以四年中出版学术著作种数≥3种作标准进行选择。综合以上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如表2所示的“核心作者”:

4.2.3经济类“核心出版社”将出版社按被引频率≥1的学术文献种数多少降序排列,如表3所示:

表3由于结合了引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文献的学术价值,但排序结果还是偏向于出版量大的出版社,而经济类文献出版总量相对较低的出版社则有可能会被排除在“核心区”之外,因而是不合理的。例如,商务印书馆,其四年出版的136种经济类文献中,具有学术引用关系的有95种,学术著作比例非常高,达到70%,并且具有比较高的平均引用频率。

因此本文将四年出版量在90种以上的出版社(考虑到核心出版社必须具有一定的文献出版量,本文以四年出版总量/经济文献出版社数为基数进行统计)按学术文献比例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首先,通过表3可知:2002―2005年出版的具有学术引用价值的14511种著作中,其中90家出版社出版的总量有11916种,达到学术著作总量的82%,并且这90家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文献占四年来经济类出版物总量的72%,基本上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出版社的学术著作占到了出版总量的80%。因此,本文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定律对20%出版社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以便得到一个更加集中的区域。

根据布氏定律,我们将以上90家出版社分别分成三个区,使这三个区中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的种数呈下列关系:

n1:n2:n3=1:a:a2

其中,a为布氏常数,取a=2,则出版社及文献分布为:处于第一区的出版社仅13家,但其出版的学术文献占学术文献总量的42.4%;出版的经济文献总量占到四年出版总量的31.8%,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一区域内的13家出版社为经济学领域“核心出版社”,如表5所示:

然后,再对表4进行分析:103家出版社四年出版的经济类文献量占四年总量的80%以上,学术文献总量占到83%,可以说是经济领域比较重要的出版社,同样依据布氏定律,可知排在前面的13家出版社也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出版社”。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测定的“核心出版社”共21家,分别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4.3经济类藏书质量控制策略

一般来说,综合性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被引频次以5为基数的方式,确定学科领域图书的“核心书目”,而对于经济类专业图书馆或其他类型图书馆来说,可以依据本校学科专业设置及学科发展情况,通过对表2中文献学科类别的选择或对出版文献引用频次的确定,选择符合本馆采购策略的“核心书目”。通过“核心书目”的确定,一可以对馆藏某学科领域文献的采购质量做出评价;二是可以对本学科领域文献进行复选或补充。而对于本校重点建设学科和新增专业,图书馆同样也可以通过分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用上述方式测定其专业领域的“核心书目”,然后与本馆已配置书目进行比对,复选出缺藏图书,形成学科缺藏书目,以备采访补缺。

考虑到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学科范围比较广泛,而“核心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类文献无论在出版数量上还是出版品质上都比较高,内容涉及广泛,不仅包括应用技术类图书,还包括大量理论研究类、国外优秀经济类原版教材以及考试培训类用书,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读者的利用需求。因此在经济类文献采购中,图书馆可以根据经济学专业设置,对“核心出版社”出版的文献进行“网罗式”采购,除一部分不属本馆收藏范围或内容太过浅显的图书外,尽量收集齐全。为了避免书商书目不全而造成的漏采,对于“核心出版社”图书的采购最好采取直接和出版社合作的方式,如果出版社合作条件不成熟,也可向出版社索要书目,然后由书商代购。处于第二区的26家出版社,对专业高校图书馆来说,也应列为重点收集对象,可通过与出版社直接合作方式进行采购,但是对综合性高校图书馆来说,可以视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情况,通过书商征订目录有针对性地精挑细选。其余出版社,即出版社,因其数量较多,出版总量和其中有学术价值文献比例相对较低,对于其出版的应用技能类及实务操作类、考试培训类等图书,由于“核心出版社”这类型图书的出版量相对较大,采购到的图书已经能够满足读者需要,而且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可以考虑不再采购;对于其出版的理论研究类著作,需要对图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然后精心筛选,保证采购的图书“全而不滥”,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当然由于这部分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类图书出版量及出版图书的学术质量相对较低,宜采取书商订购方式,通过书商书目有针对性地选购。

根据本文对“核心作者”的界定以及本文对经济领域的“核心作者”库的建立,处于核心作者库中的作者应该在本学科中比较活跃,其著作一般会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因此在经济类图书的采选过程中,对于“核心作者”库中作者出版的图书,图书馆可以考虑优先采购,这样可以保证所采购的学科文献具有一定的学术质量。

篇3

一、关于选题

1.选题要具有现实意义

选题要针对现实而言具有实用价值,判断选题实用价值的重要标准就是看选题能否解“决现实问题”,能否解决当下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如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各行业的冲击、如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县域经济中如何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等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应当把选题的现实意义放在第一位。

2.选题要具有学术意义

学生选题时要具有学术敏感性,要对与选题相关的研究动态有一定的了解。有时,你的选题具有较强的社会针对性,但本课题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如果不能从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就不具有什么学术价值。

选题一定要有“创意”,创新则有学术价值,无创新就没有学术意义。创新的途径有很多种选择:

(1)找冷门。一般地域偏僻、社会底层的很多问题容易被人们忽视,研究较少,针对其展开研究是有意义的。如近几年文学院的学生针对小地域方言进行选题研究,成效明显。经济类学生可以针对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等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选题,也是很好的研究路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利用自己对家乡经济发展比较了解,社会关系好的优势展开调查研究,也能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如“汉川马口镇棉纺织企业集群发展”“应城市石膏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城汤池文化营销模式”等选题就比较好。

(2)延伸创新。冷门问题的研究一般研究资料较少,学生的能力和精力有限,完成选题研究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不愿意在此方面进行选题。那么也可以针对热门问题展开研究,这就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针对学术界研究比较薄弱的、有争议的、研究不够深入的方面进行延伸拓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策、方案,就是延伸创新。延伸创新对学生的资料占有量、总结提炼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就只能是“炒现饭”。1

(3)方法和视角创新。同一个选题,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一样,其结论有很大不同。比如关于“孝文化”的研究,就可以从文化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城市学等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选题研究。跨学科交叉研究是现在比较提倡、也是较易出成果的研究方法。

3.选题要难易适中

选题的难易程度主要是指选题的范围大小、深浅程度、新颖程度等。

对于本科生而言,基本上是第一次写论文,范围太宽论点容易分散,整体架构难以把握,范围太窄容易导致切入点过小、无新意、篇幅过短等问题。题目太深则学生知识能力达不到,难以完成课题研究。选题难度要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经过努力可以完成。

二、关于开题报告

1.关于选题的目的和依据

选题研究的目的、依据就是要求选题者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本课题,研究后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从课题重要性、问题性和学术性三个方面来阐述。

重要性就是阐述你所要研究的选题涉及到的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某个行业、某个企业、某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有什么影响、是否紧扣时展的主题。

问题性就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行业、产业、企业或者区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者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如果不存在问题或者你发现不了问题,选题就没有依据和价值,因为科学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就是要针对你所研究的领域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对策和建议,提出新的思想和解决方案。

学术性一方面是指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研究好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研究空间,才能有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学术性是指你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与别的学者有所不同。研究方法和视角的转换也是一种创新。有的课题非常重要,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学术界长期关注,研究的非常系统深入,很难创新,那么你的研究就不具有学术价值。

只有比较系统阐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问题性、学术性,才能让指导老师或者别的学者了解你的选题背景、现实针对性、学术上的创新性,才能认识到你的选题的目的和价值。

2.关于选题意义的阐述

一般阐述选题的意义可以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展开。

阐述选题的理论意义对本科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一是学识积累还不够厚实、对选题所属学科或学科分支的内容体系、层次结构缺乏整体把握,无法将自己所研究的选题放到学科理论背景下进行定位。二是学术视野不够宽广,对学术界关于本课题研究进展缺乏全面了解和分析,无法把握自己的创新程度。经常出现学术界早已形成定论的东西,学生自以为是创新,甚至说是填补了某方面的空白。

所谓理论创新一般可以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和角度新三个方面理解。观点新是指你是否引入了新概念、是否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新的对策、新的方案。材料新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案例、数据等是不是最新颖的,是不是第一手的调研材料。方法和角度新是指你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角度、切入点与众不同。学生如果能够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某个方面有所突破,选题就具备了一定的议论意义,就是对本学科理论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讲,从理论上把握选题意义,就是说明选题研究与先前的研究相比较有什么创新和突破,选题研究对学科本身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

选题的实践意义主要就是阐述选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就是说明选题研究的结果或结论对某行业、产业、企业或者某区域、某部门会产生什么样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在什么层面上、在什么程度上对社会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3.研究现状的阐述

“研究现状”主要指两种“现状”:一是指选题的同类研究现状;二是指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如“湖北省文化软实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这个选题,凡是研究湖北省软实力的就是同类研究,而研究别的区域或城市的软实力的就是相关研究。

把握选题研究现状要求研究者大范围的资料阅读和对与选题相关研究的长期关注。

研究动态的把握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一是归纳已有的定论:主要概括关于本课题已经产生了哪些有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认可的结论;二是认定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包括研究的起始时间、研究对象、研究领域以及研究的进展情况。三是审视研究方法:主要分析别的学者使用什么方法或从什么

角度研究本课题,比如比较法、归纳法、历史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调查研究)或者是从哪些学科角度在研究。

研究现状综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整体布局要合理:一般按先国外后国内、先早期后当今、先同类后相关的顺序进行;

2)述与评相结合:对学术界的观点既要有阐述,同时要进行归纳、分析、点评,一般不要采取简单列举的方式;

3)标明出处:对引述的观点要标明时间和出处;

4)权威性和经典型:引述的学术观点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或独创性的观点。建议学生要注意学术观点发表刊物的权威性以及作者自身的学术背景。

三、关于论文整体架构

规范的本科生学位论文一般由摘要、关键词、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后记等部分组成。

1. 摘要

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般学术论文摘要可分为报道性摘要和指示性摘要两大类。

报道性摘要又称为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他抽象出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如研究结论、新见解、新发现等。

指示性摘要或曰简介性摘要。就是扼要陈述研究的目的、主要论点、探讨的范围、研究结果或结论等。

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一般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1)研究目的;2)研究意义;3)研究方法;4)基本观点.

本科毕业论文摘要基本要求:

1)准确性:真实而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基本观点或核心内容;

2)简洁性:凝练,避免引申与注解。

3)客观性: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不进行自我评价。如“文章对??进行了研究”“作者指出了????”。

2. 关键词:关键词具有概括和指示功能。一般以3-5个词语提示论文最主要论

点和文章的基本结构。

3.绪论

绪论也称序论、导论、导语、导言等,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其功能是为命题论证的展开做铺垫或引导,主要陈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简述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简述与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

第三,说明本人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第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4.正文

正文也称作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命题的论证或问题的解决在本论部分进行。要注意各大小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或并列或递进,在结构上要有层次性、条理性,论证要有根有据,说理充分、紧扣论点(标题)。

5.结语

结语也称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其内容常常设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指明正文部分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对正文进行高度抽象的概

括,点明主要创新观点。

第二,说明自己的研究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或者因时间、精力限制未曾

涉及的方面。

第三,对正文部分某一命题进行补充说明,但一般不再展开讨论。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由序号、作者、文献名、文献标识码、出处、时间、起止页码等内容构成。参考文献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应性:如果引述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或资料,应在文中相应位置进行标注(上标),文尾参考文献排列顺序应与文中标注顺序对应。

2)规范性:参考文献应按规范写作。例如

[1] 熊元斌.旅游营销策划与理论实务[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06-209.

[2] 李彦亮.文化营销理论发展及其必然趁势[J].中国市场,2006(3):98-99.

[3] 奚婷.旅游圣地:汤池温泉让人神往[OL] .人民网,2007-11-6.

[4] 王予,徐基建.“旅游大鳄”曹江城:搅动两春水[N].楚天都市报,2006-2-15.

3)权威性:参考文献的权威性体现在时间上的时限性、作者的学术地位、

文献发表刊物或出版社的权威性,反映出你的论文引证的资料或观点是最新的、在当今学术界有影响力,以提高文章的论述力度。

篇4

    1.以竞赛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各大学以丰厚的奖金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各类专业竞赛得到积极响应。以这种形式实践的优点是不胜枚举的,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赛中密切关注热点话题的研究,以团队的形式,不仅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好的沟通还有助于更有效率地完成任务。这些竞赛训练了同学们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大量提供实习机会。与国内高校有所区别的是,美国大学会联合相关金融领域的公司为在校所有同学提供实习机会。这种实习往往是强制性的,纳入学分体系的。校方会根据在校学生所学基本课程及能力,将不同学生与关联公司不同业务相匹配,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

    3.以讲座和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与金融企业“零距离”接触。在国外,校友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小有成就的企业人士往往愿意与母校与学生分享心得,与此同时,他们会很支持学校相关的大学生实践培训,可以总结为“出钱出力”。很多课程会请银行等相关机构经理人员来讲课,并邀请相关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以,学生有非常多的机会,可以和这些机构密切接触。这种交流不是虚设的,它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学术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业务操作有机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进行职业规划,大大缩短了大学与就业的过渡期,学以致用,用以导学。

    二、我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设置缺陷

    1.理论脱离实际,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课程的填鸭式教育,空头理论讲得多,实际应用能力教得少,死记硬背、强迫灌输的东西多,启发性、培养能力的课程少。美国院校在金融课程教学中,老师基本做到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时事政策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课件与板书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结合,同时还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刚接触经济金融的同学更容易理解。

    2.课程实施过程中社会联系不足。美国院校一个比较普遍的创新教学方式就是请知名企业或经济家与同学零距离更直接地交流探讨金融知识。他们相对于老师而言,除了拥有很多的理论知识,还充满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对同学未来进入社会能起到一些更积极的作用。中国高等院校的经济类课程设置大部分只停留于简单的课堂教学,教学方式过于传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3.模拟课程仿真性不足。美国院校设置了很多模拟操作比赛课程。这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也开设了诸如此类的课程,但是由于软件开发程度的不同,我国的模拟课程虽说是叫模拟,但仍然是脱离实际的。但国外的模拟软件相对于我国仿真程度就高了很多。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本科实践创新课程内容的空洞与陈旧,也是造成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脱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美金融学专业实践创新课程设置的比较,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我国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美国金融学本科创新实践课程实施借鉴

    1.加大实践学分比例。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设立实践学分制度,增添更多实践课程。学校可以以丰厚的奖金作为奖励,以博大的学术团队作为技术支持,还有校园图书馆等硬件资源的配合,使比赛得到积极响应。并将比赛成果计入学生实践课程学分中,作为以后获得学位的考量标准。在金融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宽度与深度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2.实习与毕业挂钩。为本科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和企业密切接触。在学生的学分构成中严格规定实习学分的比例,没有实习学分不允许毕业。

篇5

围绕专业设置

教学案例在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准备,包括动笔前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料,或者实际调查以获得真实可靠、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取得必要的材料后,并不立即动笔,而是将书面资料和调查材料集中起来,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经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深层次加工制作,把零散、表面、片面的感性材料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并最终确定论文的论点。当然,毕业论文格式是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统一面对的共性问题,讲解时教师需要采用规范化的事例展示。另外,讲解例文时,教材内容倾向于建筑类和经济类,与笔者所在学院开设的专业没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不加区分而一味沿用,势必使课程枯燥,将论文写作指导课置于无的放矢的教学状态,学生也只会简单机械地模仿非专业例文进行写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备课工作,调用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岗位特点贴近的相关论文为范文并配合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有效增强了写作教学的生动性与实用性,更重要的是,教师以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背景,能与不同专业零距离接触,更加切合实际地为专业课服务。以服装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写作教学为例,笔者在授课前通过互联网找到优秀毕业论文《雅致哥特洛丽塔装的设计与工艺研究》,首先向学生介绍洛丽塔的来源,依循例文的内容安排和脉络图,解读文中作者从介绍雅致哥特洛丽塔装的起源和流行现状开始,通过阐述设计灵感、说明流行趋势和市场价值,深入分析其设计与工艺研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其次,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向同学们简述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将文学素养知识纳入到写作教学中,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面向物流专业的写作范文教学中,笔者首先以物流行业的人才紧缺与学生对物流专业就业前景的不乐观态度这一矛盾为素材,联系电子商务日益磅礴的发展气势,分析了电子商务的成功运营对物流专业的极大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信心。同时,笔者选择与同学一起熟悉当当网,结合范文《浅析当当网物流配送的模式》,与学生一起解读作者谋篇布局的技法以及论点的论证方法,使看似深奥的论文写作变得通俗易懂,也增强了学生写好论文的信心。

针对专业特色,创新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汉语;体标记;语料库;设计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75-02

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相结合是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除了利用现有语料库,自建专用语料库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

本文欲设计一个专门研究汉语体标记“着,了,过”的语料库,以配合辅助汉语体标记的研究。

一、文献研究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里最早提出 “了”表完成,“着”等表持续,不过并未建立起明确的汉语动词体的语法范畴。20世纪40年代,王力、吕叔湘、高名凯等分别提出“情貌”和“动相”的概念,构建出了汉语动词体范畴体系的雏形。上世纪80年代至今,体研究越来越受语法学界的青睐,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也有了更多突破与成果,比如戴耀晶的《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采用语义分析法,详细讨论了完成体和非完成体两大类中的六种体,是深入考察汉语体系统的重要专著。可惜纵观前人对汉语体系统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建立在语法学家主观语感和少量的由学者手工收集的语料上,这样的研究在现在看来不够科学和客观。

相比国内体研究方法的滞后性,国外已经早有学者通过建小型语料库调研汉语体系统的先例,如Richard Xiao与Tony McEnery自建语料库对比了汉英体系统。但是Xiao等人的研究有几点不足。第一,库容量小,仅包含了《南方周末》一年的语料,涉及范围不够大。第二,他们建立的只是一个普通语料集合而成的语料库,从中根据关键词提取他们需要的语料来完成研究,并不是建立一个收录汉语中表达“体”的语句的专门语料库。

我们认为,今后的体问题研究也可以参考Xiao等人的做法,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进行。但是设计的时候可以让语料涉及面更广,设计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专用汉语体研究语料库。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建库的设想。

二、汉语体标记“着、了、过”研究专用语料库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专用语料库的服务对象是汉语体标记 “着”“了”“过”。我们知道,建立一个语料库,一般要遵循“通用性”“描述性”“实用性”“代表性”“平衡性”等原则。本语料库在遵循这些一般原则的基础上还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是为特定研究对象设计的专用型语料库,最后创建出来的语料库不宜像通用型语料库那样尽可能地穷尽所有语料,这样反而不方便研究进行。我们认为在大小上应该是“精简型”,仅包含与研究相关的语料,摒弃无关语料。但是语料所涵盖的范围应该要广泛,不管是内容还是语体都要尽可能的全面,以保证该语料库的代表性。因此,我们想要先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母语料库,然后从中抽取含“着”“了”“过”的语料单独组建成我们的目标语料库。即母语料库是一种全文语料库,而目标语料库是一个句子语料库。

综上,我们把汉语体标记研究专用语料库定性为:共时的,小型的,专用语料库。它的建立应包括两大步骤:母语料库的建立和目标语料库的建立。

(二)母语料库的创建

1.总体框架

为保证语料涉及面的广泛性,我们设计的母语料库中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两大类语料。其中书面语语料又分为新闻,文学,学术,法律文书五大类。由于真实口语的收集难度较大,所以我们选用的口语语料主要是一些影视台词,演说词,及以书面形式存在的对话等准口语语料。每一类语料在母语料库中所占比例设置如下:

新闻类语料 20%

文学类语料 20%

学术类语料 15%

法律文书类语料 15%

准口语语料30%

在这里需对此比例划分做一点补充说明:

a.从理想的平衡性来看,书面语语料和口语语料应对半分,但考虑到准口语语料数量没那么多,采集也不是太方便,所以只定在30%,剩下70%都是书面语语料。

b.在书面语语料中,普通民众接触比较多的是新闻类语料和文学类语料,相比之下学术类语料和法律文书类语料专业性较强,使用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比例设置时略低于前二种语料。

2.语料选取来源

下面是对每一类语料的内部构成和选取来源的设定

a.新闻类语料

这里的新闻类语料主要选自《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两份报纸。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所用语言是标准的现代汉语书面语代表,内容涉及面也较广,但时政、经济类的语料还是占主导。此外,作为中央报刊,它的内容和语言都过于正统,中规中矩,虽然是大报,但实际阅读人群可能不大。《南方周末》据称曾是中国大陆地区发行量最大的周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30万份。目前分为新闻、经济、文化、时局和评论五版。《南方周末》的语言也是标准现代汉语,但不像《人民日报》那样正统,而是更贴近大众,因此实际的阅读人群可能更大。报纸中关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类的新闻和评论也比《人民日报》多,因此这两份报纸所提供的新闻语料都能准确反映当代标准汉语的面貌,而且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可以形成互补。

我们准备选取近一年内两份报纸的语料。在抽样时,两份报纸的语料各占50%,还要按新闻类型成比例抽样。其中时政类新闻和经济类新闻在所取样报纸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所以取的时候为了平衡,略少取一些,各占20%。社会生活类新闻是与普通民众联系最密切的新闻,略微多去,占30%。文教类新闻(包含文化、艺术、教育等)合占20%。另外报纸中的评论类文章虽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新闻,但与之联系紧密,所以也取一些,占10%。

b.文学类语料

由于考察的是现代汉语的体标记,文学语言的语料选取自然要选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但为避免受单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们也不专门选择某一位或某几位作家的在作品,而是从目前发行量较大的,较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中随机选取。我们主要选定的是《人民文学》《收获》《萌芽》三本杂质。三本杂质都属于老牌文学杂志,文学大家创办,发行量也大,所刊载文学作品的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前两本杂质的语言是更为传统的文学语言,《萌芽》的语言中则包含了更多青春文学的元素,跟前两本杂质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互补。

我们准备抽取这三本杂志近两年的语料,从《人民文学》《收获》中抽70%,从《萌芽》中抽30%,还要按文学体裁成比例抽样。其中小说语言占50%,散文占30%,杂文类可能与其他语言类子库中的有重合,如新闻语言中的评论,故少抽,只抽10%,另外诗歌语言较为特殊,可能有一些非常规用法,故也少抽,只抽10%。

c.学术类语料

此类语料主要指严谨精确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语言。主要选取两本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两本杂质分别刊载的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因此是学术类语言语料最有代表性的出处。

d.法律文书类语料

此类语料主要指我国的法律法规语言。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很容易检索到我国的各类法律法规,例如中国法律分类检索。可以利用该检索系统已经给我们做好的分类进行抽样。其中宪法类、刑法类、民法类、行政法类、经济法类、劳动法类各占10%,剩下几类小的法律法规合占40%

e.准口语语料

准口语语料在选取时要保证既有对白又有独白,前者占60%,后者占40%。具体分配如下:影视剧台词30% 话剧剧本15% 小品剧本15% 单口相声剧本30% ,演讲词10%。其中反映现当代社会生活的影视剧台词是很好的现代汉语口语语料,所以多取。演讲词经过的修饰较多,与书面语多有交叉,所以少取。

这5大类语言语料在抽取的时候样本长度一般控制在2000-5000字,而且要连续的文本。个别长度未及2000字的就整篇抽取。

3.小结

综上,母语料库的基本框架如下:

①新闻语言库 20% (时政20%经济20% 社会生活30% 文化20% 评论10%)

②文学语言库 20%(小说50%, 散文30%,杂文10%,诗歌10%)

③学术语言库 15%(自然科学学术语言50%,社会科学学术语言50%)

④法律文书语言库 15%

⑤准口语语言库 30% (电影台词30% 话剧剧本15% 小品剧本15% 单口相声剧本30% 名人演讲词10%)

其中每一个语言库都可以作为母语料库的子库,可单独检索,方便专门一类语言的调查研究。

(三)目标语料库的创建

在母语料库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创建目标语料库了。在母语料库中分别输入“着”“了”“过”,检索出含有这几个体标记的语料。其中需要人工干预的是“了”和“过”。由于“了”有可能是语气助词,与体研究无关,所以需要人工去除这样的语料。同理,“过”有可能是动词,也应去除相应语料。经过这一层筛选出来的语料就构成了我们的目标语料库,当然其中可能仍含有少量其实不是表示体意义的“着了过”,在使用该语料库做研究时还要注意排除。

产生的目标语料库仍然保持母语料库中的分类情况,即下面也分为五大类语言子库,可单独检索。

三、汉语体标记研究专用语料库的标注和应用

汉语体标记研究专用语料库的标注分为母语料库的标注和目标语料库的标注两部分。母语料库的标注只要依靠分词标注软件做一般的词性标注即可。目标语料库需要更为细致的处理。除了词性标注,还需要有句法标注、语义标注,最好还能有语用标注。

在实际使用中,研究者可以直接通过目标语料库考察体标记“着”“了”“过”前的动词特征,归纳出能与这三个标记并存的动词的类别,统计各类动词所占比例。可以考察与这三类体标记常共现的副词,统计比较各个副词的出现频率和使用规则。研究者还可以通过母语料库统计在不同类文体中,三类体标记的出现频率等问题,考察体标记与语体的关系。

本文设计的汉语体标记研究专用语料库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困难问题亟待解决,如一些语料的获取难度比较大,句法、语义、语用的标注技术目前也不是很完善,若靠人工标注一方面工程量大,另一方面难以摆脱主观影响,所以这也是建库的一大难题。希望在今后进一步实践中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应该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接受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学校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知道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与调整,就必须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通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宣讲,并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作者:莫旋 陈敏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0):212-213.

篇8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263-03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计量经济学因其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等知识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特点,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经济类高等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目前在中国众多高等院校中已经普遍开设,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提升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仍有相当差距。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目前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既包括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法,又包括经济学各领域中计量建模的应用研究,实际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又要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应用分析。那么,计量经济学课程到底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实际教学中,往往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来决定授课的内容和要求。

课程定位不明确直接影响授课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赞成是理论课的,由于在教学过程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偏重数学推导和证明,结果使学生以学习数学课的方式来学习计量经济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建模思想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赞成是实践课的,由于过分回避推导和证明的内容,令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和结论,即使讲解了大量例题和案例,但学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教学中,计量经济学应定位为兼具理论和实践的特点但偏重应用的一门课程。理论性要求保证本学科基本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不能回避必要的推导证明,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统计工具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性。实践性则要求,不被公式和模型所禁锢,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2.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不符合培养应用能力的目的。现有的国内教材偏重于理论的严谨性,编写方式基本上是先介绍理论和理论推导,再介绍理论应用,而且重点放在理论部分,例题不够丰富。国外教材的中译版对理论介绍不多,偏重实践应用,有大量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实例。但由于是国外经济背景下的应用分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热点问题相差较远,所以例题和案例并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此外,计量经济学教材很少涉及如何设定模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改进模型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只会解习题,而面对实际经济问题却不知如何入手。

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计量经济学综合性较强,需要有初级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为先修课程,但是很多高校通常在第5学期或第6学期才讲授计量经济学。财经类专业学生对数学、统计知识的掌握本来就比较差,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也很少有机会再进行强化和巩固,因此到了学习计量经济学时,大部分统计和数学知识已经遗忘,授课教师不得不再花费相当的课时给学生重新补习。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的知识无法有效对接,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课时设置不合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课时通常约为50学时,其中还包括实践课课时,这使得讲授经典计量模型的教学内容更加紧迫,课堂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也无法深入讲解。总课时偏紧的情况下,实践课不可能占用太多课时,所以实践内容基本上也只能用于验证性实验教学,学生无法有效开展综合性、创新型实验。目前的课时安排很难为学生深入学习和强化应用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

3.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导地位不突出。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手段已大为改善,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单位课时的信息含量,图形、数据、软件操作过程的即时呈现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但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关注度的问题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还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本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例题或案例分析的目的也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少考虑与学生知识背景的契合度、能否体现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实验教学安排在时间上滞后于课堂教学,两个教学过程的脱节不仅起不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还经常出现软件操作“先使用、后讲解”的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反而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畏难情绪。受到实验课课时的限制,教师通常指定分析任务并提供数据,由学生进行简单的软件操作和分析,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实际上,只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才能彻底改变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使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得以有效开展。

二、多任务驱动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改革

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基于此,必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学的角度将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模块化分解为: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熟练使用专用软件、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研究问题共四个子任务。在教学过程始终贯穿“学生如何高效完成课程任务”这条主线,从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方法三个维度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从而构建并实施任务驱动型的本科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1)调整理论知识内容。基本理论知识可结合软件应用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从而淡化理论内容的抽象性。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推导,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取舍,不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考虑到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的需要,教师也应从应用的角度向学生适当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计量经济学知识。(2)构建特色计量经济学案例库。案例是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和方法付诸实践的最好展示。本科生、研究生的优秀学位论文、教师的学术成果、专业期刊的学术论文等等,都是案例素材的广泛来源。案例应涉及多个经济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并突出区域特色,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经济问题。特别地,优秀的案例应包含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编写Eviews软件使用手册。熟练使用Eviews软件是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能演示基本操作方法,实际运用中的许多细节问题无暇顾及。此外,软件中计量经济学的英文专业词汇也成为学生学习软件的一大障碍。编写的Eviews软件学生使用手册应包括:介绍计量经济软件建模的主要实现步骤、解释输出结果,以问―答的方式说明学生软件操作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列出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单词表。使用手册成为学习过程随时可查阅的“字典”,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软件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1)加大实验课比重。较为充足的实验课课时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教学经验表明,在现有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再按理论与实践3∶1的比例额外配置实验课,这样既不影响理论知识的授课效果,又给学生足够的应用型学习时间。(2)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可以按2∶1的比例分配验证性实验课与设计性实验课的学时。验证性实验课采取“1+1”(1节理论课+1节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紧密衔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及时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自主提出研究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工作小组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解决方案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及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总结,最后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实验报告或课程小论文的形式上交。(3)提高实验报告质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针对课本中的案例及课后习题,目的是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熟悉软件操作方法,完成验证性实验习题应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完全不必再撰写实验报告。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安排2~3次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提交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教师则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索性、创新性三个方面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并以一定的权重纳入到学生期末的总评成绩中。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1)互动式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输模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塑造知识与信息的双向传输渠道,教师应积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将具有共性和特性的问题纳入课件或讲稿中,从而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能经常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还可结合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完成情况,专门留出1~2节讨论课,师生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导,演示和讲解工作小组的项目设计和完成情况,教师尽量避免做出简单的、结论性的评判,主要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留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讨论结果。(2)探究式教学。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导开展设计性实验教学,从而指导学生完成“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研究问题”两项课程学习子任务。教师以计量经济学典型案例启发学生在其专业领域选择拟研究的现实经济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可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视野和想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长为集认知、审视、创造、交流于一体的主体,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究问题,提升计量经济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3)多维度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该门课程的风向标,考核方式应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所获得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并引导学生注重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出勤、课题讨论、平时作业、设计性实验(或课程小论文)、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适当加大设计性实验在综合成绩中的权重。鼓励学生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设计性实验,并给工作小组出成绩。这样既达到了考察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也可避免抄袭现象,还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团队精神。闭卷考试的内容除了体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之外,也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可适当安排案例分析的内容。

三、结束语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课题。教学改革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配合,因此需要对学生强化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不怕吃苦、乐于钻研的学习态度,借此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另外,必须认识到财经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只依赖这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快速发展,财经类各专业的高校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素养,并且在教授专业课程时有意识地突出计量经济学在本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学生自觉地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创建一个积极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15-18.

[2]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3]张益丰,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77-80.

篇9

关键词标引已成为现代文献数据加工的重要环节,其原因在于关键词在统一同类文献、涵盖不同专业文献,有利于文献查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如何改进和提高关键词标引的质量,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进行探讨并深入挖掘关键词在文献数据库构建中的巨大潜力。本文对关键词标引的现状、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关键词标引的质量提出一些建议,供研究者参考。

关键词标引的现状

关键词标引是构建文献数据库的基础。关键词标引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献数据库的质量。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概念以及关键词标引的要求、作用和意义,对于把握关键词标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关键词的概念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对关键词的定义如下:“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学术界对关键词的定义更为具体,如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关键词,是指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篇名、章节名)、摘要和正文中,对表征文献主题内容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亦即对揭示和描述主题内容来说是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可作为检索入口的词或短语,是一种近似于自由词的自然语言。”(《医学论文关键词的标引》,陈晶等著)但是,我国尚无国家标准直接将关键词定性为“近似于自由词的自然语言”,为非受控词汇。在实际应用中,关键词标引时受较少控制,可以比较自由地标引,但也不是绝对的自由,其遵循的原则应选择表述文献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或短语。由于关键词标引是依据被标引文献原文选取关键词,选取的关键词具有一定的专指性,具备及时反映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等概念的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查全率不高。

2、关键词标引的要求、作用及意义

一般情况下,标引的关键词必须是表达某个主题概念的具有专业用语性质的词或词组。这个词或词组应该是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组成的名词性词组。毋庸置疑,关键词标引在文献数据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关键词能表达文献主题,往往通过查看关键词就可以了解该篇文献的主题,进而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全文;其次,采用关键词标引可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速度将海量文献构建成书目数据库,通过关键词串联相同主题的文献,为读者快速、准确地查阅和了解文献内容提供方便,避免全文检索中词汇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献的干扰,确保用户检索到需要的文献。

3、关键词标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标引的发展趋势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取决于关键词标引的难易度。由于叙词标引有较高的难度,这个难度体现在文献主题的表达方面和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如何保持一致性方面。在学术期刊中,使用关键词标引仍占大多数。相对叙词标引而言,关键词标引虽然难度小一些,但其查全率亟待提高。因此,有学者通过对期刊文献中关键词标引质量的比较,从标引词来源、标引深度、标引一致性、通用词使用情况等方面做了抽样统计分析,提出编制综合性的后控词表,该词表可以把“自由散漫”的自然语言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语义网络以方便检索,克服不同刊物、不同标引人员存在标引不一致的问题。

另一方面取决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前关键词标引仍存在不小的难度,准确性不高,一致性难以保证,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给关键词标引带来一些新变化。基于已标注关键词的大规模分类语料库,依据领域专家知识,统计得到词语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主题度,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关键词自动标引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标引结果。另外,研究人员对于马尔可夫统计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在关键词自动标引任务中的应用也做了有益分析和深入探讨。虽然与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些研究工作展现了关键词标引的新方向。

关键词标引的常见问题分析

当前的关键词标引主要存在标引词不足、标引词过度、标引词错误和标引词无检索意义等几种类型。

现结合实例对上述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正确选取和标引关键词。

1、标引不足

所谓“标引不足”是指标引的关键词不能全面、准确体现文献主题或技术信息,遗漏了主题信息或其他对检索有用的信息。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标引的关键词文献重要的主题信息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由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高活性组分、载体以及钠盐组成的混凝土施工用复合防冻剂,“减水剂”显然是该文献的重要技术信息,而标引的关键词中遗漏了该信息。

又如,某文献主题为“电介质陶瓷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叠层陶瓷电容器等电子部件”,而关键词中没有“电子部件”、“多层陶瓷电容器”的信息。

(2)标引的关键词缺少对检索有用的信息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乳液聚合法制备偏氯乙烯共聚物胶乳的方法,“脱氯化氢”和“颜色稳定性”属于技术信息产生的直接技术效果,是该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显著优点,具有一定的检索意义,应增加标引词“脱氯化氢”和“颜色稳定性”。

2、标引过度

所谓“标引过度”是指主题提炼过程中,将检索意义不大或与主题概念不太吻合的词作为标引对象,引起过多标引或一定程度上的重复标引。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合成烃催化剂,所用催化剂为金属氧化物,但标引人员由于对主题理解不当,标引了很多金属的名称,对文献论述的各种金属氧化物却未提取作为标引词。

又如,标引人员将某文献中的“碳酸钡”和“毒重石”同时标引为关键词,事实上两者为同一物质,只需标引其中之一即可。

再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可络出高质量纱筒的筒子机成形控制机构,标引人员对“弹簧”和“压力弹簧”进行了标引,二者是上下位概念,但在该文献中是同一个部件,应删除“弹簧”。

3、标引词错误

所谓“标引错误”,是指由于标引人员对主题理解错误、用词不当等原因导致标引的关键词无法正确地体现文献主题。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对文献主题理解错误导致的标引错误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具有螺旋隔板的翅片列管式冷却器,其冷却筒内设置有环绕翅片管束的螺旋隔板,标引人员将“翅片;列管式换热器”作为关键词,误解了原文献的技术概念和主题,应标引为“翅片管:冷却器”。

又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烟火电流发生器,其可缩短从启动到达到最大电

流强度的时间,即缩短燃料反应时间,标引人员将“启动时间”作为关键词,误解了原文献的主题,应标引为“反应时间”。

(2)选取的标引词不当导致的标引错误。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在磁场中制造高转变温度超导陶瓷薄膜的方法及设备,标引人员将“超导陶瓷薄膜”标引为“超导;陶瓷:薄膜”,失去了原文献所要描述的主题,应标引为“超导陶瓷:陶瓷薄膜”。

又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带有自身保护功能的铅酸蓄电池,其在输出电极之间连接具有单向导电功能的硅隔板,标引人员将“输出电极”标引为“输出:电极”,破坏了“输出电极”这一整体概念,应标引为“输出电极”。

4、标引词无检索意义

所谓“标引词无检索意义”,是指选取了对检索来讲毫无意义的词语,导致检索噪声增大,影响文献检索的查准率。这些词包括人名,地名、社会类、经济类用语等不能表达技术意义的名词和含义过于宽泛,未明确表达技术概念或工艺过程或步骤的词汇,以及形容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例如,某文献介绍了一种收集网址形成网址数据库的导航网站,标引人员将“收集”作为关键词,“收集”的概念过于宽泛且未明确表达技术概念,应标引为“网址收集”。

又如,某文献主题为“泵体底部具有小面积导油管的小四级高真空玻璃油扩散泵”,解决了底部反油问题,标引人员将数量词“四级”作为关键词,基本无检索意义,应予删除。

提高关键词标引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已成为检索平台的一个重要检索入口,关键词检索业已成为信息检索用户常用的一种信息检索方法,其检索的结果直接受标引质量的影响。鉴于上述关键词标引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关键词标引的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1、构建专业词表,优化词表内容

构建专业词表,为实现关键词标引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奠定基础。根据不同领域关键词的特点,由专业人员依据书目数据库的标引记录建立若干专业词表,并不断加以优化,完善和改进,保证词表的专业性和一致性。例如,化学物质是化学医药领域非常重要的技术信息,其在文献信息分析,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尤为明显。一物多名或一名多物是该领域关键词的特点,也是标引的难点,若能采用国际标准的化学物质命名法命名,并针对该名称和化学物质同义词的特点制定相应标引规则,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2、重视关键词标引的检索意义

由于关键词检索方便,快捷,无论是专业检索人员还是普通检索人员,最常用的检索方式就是从关键词人手查找所需文献,因此,关键词标引的质量直接影响检索效果,继而影响文献的分析和利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关键词标引对检索效果的影响。目前,国外一些商业性质的信息服务行业已对关键词检索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汤姆森科技的INSPEC,STN国际联机检索系统(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等都建立了专业性关键词词表,检索人员在进行关键词检索前,可以依据词表对自己的检索式进行优化,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

3、加强标引人员的素质培训

关键词标引的最终目的是为文献检索服务,有效地传播和高效地利用文献中的技术信息,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进步,标引人员有责任保证关键词标引的质量。关键词标引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首先,要求标引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所标引的技术领域,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其次,标引人员必须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标引规则和标引方法。标引规则和标引方法是标引结果一致性的基础,只有统一认识,才能保证同领域文献关键词标引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

要做到以上两点,应该经常为新参加标引工作的人员举办培训班,不定期地举办小型研讨,交流标引经验,分析标引实例等等。

篇10

摘要: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应是使博士生具有更严密、深厚的思维方式、实证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针对实际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的教学理念,“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90-03

作为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辅以相应的数学证明推导和统计推断结果,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以此刻画、分析、检验及预测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博士研究生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能力,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

国内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就《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2010)[1][2][3];厦门大学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2007)[4];中山大学王美今教授等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适性问题进行了阐释(2012)[5]。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也多次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而笔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思路。

一、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级计量经济学》是跟随北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且要求较高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伴随着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是众多的统计分析思想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因此要求前序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培养和训练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博士生,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博士生并不满足真正意义上《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过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但在深度、广度和学习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类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或者本科或硕士的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面对这种情况,《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关于一些计量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处理,如果教师点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对于已有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而言,学习没有新鲜感;如果讲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于毫无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来说,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应对。最终这两类博士生,都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毋庸置疑,无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言,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数学化的教学内容,大幅度的数理方法证明推导;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素质培养,使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感到与经济学课程有相当距离,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应当说,《高级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博士学历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与基础的较大差异性,对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笔者以为,其教学改革,应在授课对象实际背景的基础上,从一级学科的理念切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以到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适合于经济类各专业博士生教学实际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从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目标去明确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强调是,计量经济方法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从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根本不同之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计量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计量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计量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数字和符号。因此,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因此要树立“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教学理念。

“重思想”是指重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思想,注重问题提出的经济背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读。对于高级计量经济的理论方法,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尽管《高级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证明过程是博士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详尽的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发展和创新。能否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正是我们《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即“具体怎么去做”),重在各种计量方法怎样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在不同数据类型、各类设定、估计、检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方法论内容体系,而且新的方法论正在不断地出现。重方法就是要重各类方法的发展沿革与演变过程,关注其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适应性的不断进化过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

“重应用”是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计量经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各类方法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R软件等),也在不断地吸取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前沿的成果,充实其内容。对于多数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分析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应在编程方面有所训练,以实现其在方法论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或范式。

“高级”是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的,因此在课堂讲授环节就应突出“高级”特色。“高级”的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笔者以为,无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教学方式应存在共性。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不同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型的讲授方式,即从实际经济背景出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从方法论体系发展沿革出发,讨论研究问题的经济学背景和计量经济学特征,从各类计量经济方法的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尽量用鲜活的经济事例说明问题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级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具体化。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即,问题导向,工具驱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博士研究生驾驭各种计量经济软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双重约束下,提供对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教学的有力支持。各类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在有助于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出新想法新思路。

课程论文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应在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因为,尽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数量关系分析方面,仍需要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相匹配水平的训练。因此,通过自己选择研究题目、自己设计研究路线、自己收集数据资料、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课程论文等多个要素层面的训练,应当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前期工作基础等多种目的。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是精选《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组成。就其内容体系看,在不同的分类标志下,有着不同内容的名称称谓。例如,理论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与现代计量经济学、宏观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同时,现代计量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各类分支。如何选择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级学科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原则。从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角度看,笔者认同按照不同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来设计《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就目前而言,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体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属性下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除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数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专业中应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高级计量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学中各一级学科与应用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基本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取舍。不同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应凸显自身应用经济学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内容方面有所显现。

2.确保高级计量经济学的“高级”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特色,主要是指中级和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或是没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突出其发展前沿,使之成为名副其实“高级”计量经济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主要在现代(或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进行取舍。基本内容应覆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这些分支间的交叉发展方面等的内容。另外,专门的估计方法,非线性估计、广义矩估计、贝叶斯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等方法可作为这些内容的基础,也将涵盖其中。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中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通盘考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前提下,进行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3.“山峰”与“平原”结合的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热萆杓乒程中,“山峰与平原”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正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起源,现代计量经济学也是经典计量经济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延续。例如,沃尔德(Wald)、拉格朗日乘数(LM)和似然比(LR)检验,应属于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的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支中,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与发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检验统计量和统计方法,成为现代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山峰”和“平原”两部分的内容,在不同授课对象中,依据其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

三、结语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及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则应讨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论与方法的数理逻辑关系及证明推导。《高级计量经济学》不仅要使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核心――实证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培养具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明白所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对所讲授内容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问题,才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最大的成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5):22-31.

[3]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9):13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