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17:2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毕业设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成人护理学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改革也与时具进,无论是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观念,个性体现,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毕业设计 (论文)也是成人护理学专业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员毕业的标志性作业,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于总结专业理论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衡量成教护理学专业专、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专业相同层次的学力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面上。如何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并启发和鼓励学生排除各种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为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时间太短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学期初,时间仓促,老师和学生接触较晚,加之指导老师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关系不易融洽,给师生交流和设计过程管理带来困难;学生接触设计(论文)题目较晚,题目又是由指导老师选定,导致学生对题目不能深刻理解,更没时间进行充分的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致使学生兴趣与安排题目严重错位,学生态度消极,工作被动。学生往往不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些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已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解还是模模糊糊的,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规定太死
因规定太死突出了毕业设计(论文)规格、标准统一的过分苛求与因人而异个性化发展不协调。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都是从指导老师报题目、筛选汇总、公布、学生选题,到学生选题结果汇总、呈报、公布结果,再到指导答疑、论文撰写、成绩评定等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3.没考虑学生的感受
长期以来,成人教育的服务机构一直是以教育者的“主人”自居的,从来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打击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没有体现成人已有实践知识的认知主体地位
目前,成人毕业设计大部分实行约束性的选题,先由指导老师拟定,再由学生在此小范围内选题。选题的创新性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有的题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太多的努力,短时间内就完成任务;有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学生做不出来,最终应付了事。这些情况都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同时也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构建
为保证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针对传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一套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它贯穿到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整过程,是动态的、循环的、能活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学生-教师”互动指导教学过程。改变的过去单一的关起门来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做法,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充满了人性化和个性化;使成人学生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拓展自己的思维、运用现有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写出具有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毕业论文。
1.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
成年人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学习上,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目标,选择自己学习需要,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并选定学习的方法进行持续学习。所以,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核心应该是教学理念上的变革与转换。在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引导或左右整个教学过程的“指挥棒”。而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组织上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确定指导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毕业设计方案,给学生自主选毕业设计方向的权力。“一个人如果个性中具有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并且能够把这些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出色地完成这种活动,那就说这个人具有从事这种活的能力。才能就是各种能力独特的结合。如果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最完善的结合,并能创造性的杰出的完成相应的活动”。由此可见,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指导老师以讨论与引导的指导方法相结合的指导教学为特点,体现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互动”作用,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2.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具体环节
准备阶段、理论指导阶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定、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1)准备阶段:指导老师的选定。选择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及有一定科研经验护理学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原则上每位指导老师指导6~8位学生。
(2)理论指导阶段。学生入学的一学期就开设理论课,由理论课主讲老师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全面理论培训。培训的方法是指导学生如何确定方向,针对自己所学和兴趣特点进行选题。系统地讲解如何书写毕业论文,以及怎样查阅资料和如何遣词造句,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及对论文进行修改的策略。
(3)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改变传统的指定指导老师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个人兴趣选择指导老师;老师根据教学时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决定是否指导某个学生,形成一种“学生-老师双向选择”的方法来选定指导老师。这种指导关系的确定不是由学校安排,也不是由学生或老师单方确定,而是在充分了解,求得互信的基础下确定下来的,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了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指导关系确定后,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资料准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调研,结合学生所从事临床工作中接触较多的、体会较深的实践知识,学生自选或在指导老师的启发下初步确定毕业设计方向(或毕业论文选题)。学生带着毕业设计方向,到临床中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尽量做到真题真做。
(4)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学生收集好临床数据,在最后一学期与指导老师探讨或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初步确定毕业论文内容纲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制订。
(5)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写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老师讨论,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随时自问如何去写好这篇论文,自己的这篇论文内容是否紧扣主题、重点是否突出、数据是否充分、结构是否合理。当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评估初稿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怎么去修改好论文直到定稿。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随时和指导老师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及时获得指导和帮助,其内涵就是整个毕业设计都是通过指导-实践-再指导-再实践的循环指导模式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三、小结
成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来源于临床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其中,许多学员由于缺乏平时训练,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难以下笔。该指导模式是以调查结果为基础,通过分析研究而构建的适合成人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的、科学、有效、可行的成人护理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在运用构建的模式对学生实施指导后,使学生能活的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书写中。对提高学生书写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月光,杨景兴,牛春梅.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03):69-72.
[2]杨诚德.成人教育的学习心理及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6-17.
篇2
关键词: 江苏电大 远程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过程 实践性教学
江苏电大自1999年参加“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下简称“试点”项目)以来,共开设了法学、英语、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十多个本科专业,以及会计学、经济管理、金融学、小学教育等三十多个专科专业。截至2008年秋,江苏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已累计毕业人数十万余人。
作为首批试点学校,江苏电大按照“试点”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指南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具有江苏电大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下对江苏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教学管理的多层次性、教学要求的统一性、教学的开放性与管理的分散性等特点,江苏电大在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电大教育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搞好远程教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设计与管理,科学规范教育教学控制目标。
根据江苏电大远程教育的教学实际,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搞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计划的设计,科学规范培养目标。第二,严格教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第三,加强远程教育教学大纲的管理。第四,制定与实施远程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把远程教育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分解为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对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进行逐项测评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工资奖金挂钩。
2.强化电化教学,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优势与特色。
保障和提高远程教育质量,首先重视强化视听教学环节。视听教学能准确、直观、快速、形式多样地传播教学信息,是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之一,是进行教学最直观、表现方法最丰富、传播面最广的一种形式。当前,江苏电大在视听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从规章制度上强化对电化教学环节的管理。第二,端正学生学习录播课、直播课、交互课等电播课的态度。第三,加强视听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在视听课课前预习,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复习等方法。第四,为学生学习视听教材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方便他们学习。
3.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
面授辅导教学是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是联系主讲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与有效形式,是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控制、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抓好这一环节。优化远程教育面授辅导教学,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对面授辅导教师的管理。第二,加强面授辅导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三,要求面授辅导教师从各个层面上提高面授辅导教学的质量。
4.加强远程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江苏电大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基本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选择合适地点建立了实验教学基地,以满足本地区实验教学的需要,努力探索改善办学条件的有效途径。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强调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应突出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联系;在教材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努力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实践教学的评估,加强课程作业的管理、课程实验管理、课程设计管理、社会调查或生产(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管理。
5.加强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
在对远程教育学生自学环节的指导过程中,江苏电大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使多媒体教材更加适合于自主学习的需要。
(2)指导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设计、提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促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学生自学环节的管理。明确市(县)级电大在支助学生自学方面的职责,做到对学生分散自学有布置、督促、指导和检查,全面提高对学生分散自学的服务质量。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和手段助学服务的优势和特点。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1.课程作业。
作业涉及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平时练习、形成性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或大作业。江苏电大从加强过程管理的角度为统设课程及部分统服课程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使用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旨在帮助学生和提醒辅导教师准时、高质量地以作业册为媒体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实践表明,作业不仅能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提高答题技能,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批改作业且及时反馈和有针对性地评价对学习者的激励和学习力的保持影响较大。以统一的“课程作业与评价”册形式规范教与学双方的课后行为,对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对会计学专业的平时作业,提出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作业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能力层次、题型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平时作业设计的结构合理。平时作业题型设计向开放型题型过渡,根据课程特点,把1―2次作业设计成实验、设计等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综合性作业。
对“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的平时作业,运用电子邮件管理、FTP管理技术、安全技术、保护技术、在线平台技术等,从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布置(课堂、网上公告栏、FTP文件传输)、提交(书面、软盘、电子邮件、FTP上传)、批改(人工批阅、机器检查、上机阅览、在线平台自动批阅、课堂检测)、讲评(网上交互、课堂讲评、网上BBS、网上答案、网上成绩公布)等多个环节、不同形式的作业,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利有弊。以一次作业提交的调查统一为例,在76人中,19.7%的人选择了书面提交,10.5%的人选择了电子邮件提交,69.7%的人选择了软盘提交。三种形式的作业教师手工批改每份花费时间分别为10分钟、30分钟和25分钟。愿意上网浏览作业答案人数比例为80%,作业讲评学生到课率为60%。开通上传服务器后,在一次36人参加的调查中,13.9%的人选择上传,16.7%的人选择电子邮件,11.1%的人选择书面提交,软盘提交由于技术故障较多逐渐淡出。愿意在网上自检自测的为83.3%,愿意在线平台离线作业的为77.8%。在60人参加的作业讲评形式的调查中,53.3%的人选择课堂讲评,40%选择网上,6.7%的人选择网上BBS。对作业抄袭现象的认识,在41名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能力不够的占17.1%,认为时间不够的占63.4%,认为态度消极的占14.6%。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好的在线平台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提交,方便反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袭和帮助教师批改作业。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考核。当前,江苏电大在职学习的学生能够结合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参加某项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或从事某项应用课题的研究等),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以《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南》规范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要求,保持基本教学质量的一致性。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提出了“业务专案组”模式,该模式构建要素包括:运作管理模式、筛选设计题材、组织答辩会、综合评分标准和有效的沟通手段。对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了辅导、答辩和成绩评定三部曲。在论文答辩中,不同的专业聘请参加答辩的教师来自法院、银行、会计事务所、行业主管、普通高校教师等。答辩方式尝试了远程(网上)论文答辩,双向的视频和声音清晰,在技术上能够保证答辩效果。
3.教学实习。
实习研究主要在生产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范围内进行。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中,探讨让有条件的学生独立承担一项具体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积累工程技术或管理经验。对护理专业的实习研究,考虑师生双方,促进二者的互动和积极参与,从内容设计和操作设计两个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设计的实现落实在毕业实习手册和技术操作与评价、综合能力评价上。从制度和技术两个维度保证护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五统一”,即统一实习要求、统一实习内容与操作标准、统一技术操作考核标准、统一综合实践能力考核标准、统一建档内容和标准。
篇3
一、考试改革原则
(1)以高职高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为依据;(2)考试体现综合性,包括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护理技能的全面考核;(3)结合国家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综合能力测试要求,力求与专业技术能力考试接轨。
二、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1)理论基础课的考试:理论课的考核,诸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强调广度与深度。通常采用闭卷笔试方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试题题型有概念解释、填空、判断、选择、简答、计算等,同头课考试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这样的成绩构成比例其主要目的是注重和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平时养成教育。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和出勤情况四部分内容。出勤率主要是针对目前个别学生出勤不好而设定的,那些出勤率低(达到学院规定的取消考试资格的出勤率)的学生将被取消考试资格。像基础课: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采用了闭卷笔试考试模式。
(2)实验、实训课程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①实验、实训课程的考核。采用完全实践考核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技能考试,以能力为中心。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模式中,根据课程特点,实践考核在整个考试中占一定比例。理论考核部分采用闭卷笔试方法。考核实验或实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包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测试。部分实践课程的考核采用由学生现场抽题,现场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及结果评分的模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理论综合和操作技能各占50%。包含课内实验的课程,如定量化学分析、有机分析、仪器分析等课程均采用了理论与课内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实训课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情况,依据动手能力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例如:工业分析课即在化工系实行了完全实践操作考试的形式,这种考试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收到良好效果。②课程设计考核形式。如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这类课程学习的好坏,是否达到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难以用一两个小时的笔试或上机考试来测试学生的水平,所以这类课程我们应该强调过程考查。在教与学的整个阶段,教师从一开始到课程终结,分阶段进行测评。课程结束由学生提交本课程的综合设计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参与设计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③生产实习的考核。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基础上转入到专业课学习阶段之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实习工厂产品、生产工艺、设备及布置各不相同,生产实习考核很难像理论课那样建立标准化考试体系,针对以上问题,可以对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考核采取全面考核的方式,将实习过程与实习成绩有机结合。实习过程(基本实习两周):参观工厂,听报告,熟悉实习产品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工艺参数及工厂布置等内容。考核的内容包括:a实习日志的考核。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将整个实习任务分解细化,每天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将学习内容记录下来,指导老师通过实习日志可掌握学生每天的实习情况。b实习纪律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遵守纪律情况。c现场提问考核。在实习期间教师经常就实习内容与学生交流,现场问问题,让学生回答,以了解每个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情况。d实习报告考核。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工厂概况,主要产品及质量标准,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及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控制指标,主要设备,各车间带控制点总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布置图,全厂布置图,生产的“三废”防治及综合利用,实结等内容。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通过使用新考核体系,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对待实习的态度比以往认真,实习质量得到提高。
(3)专业课的考核:专业课的考核为素质类教育考核,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在考试形式上,实行闭卷、“开卷+闭卷”和开卷三种类型。闭卷考试可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识记,对理论知识的推理和运用,全系集中时间统一安排考试。在“开卷+闭卷”考试形式中以闭卷考试为主,分两套试题,时间各45分钟,闭卷考试考核需记忆的基础内容,开卷考试试题则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分析性;而开卷考试试卷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这种考试方式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能力测试的角度看则应侧重采用开卷或闭卷+开卷的形式。新型考试模式强化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检测,顺应新形势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通过强调学习过程的考核,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也相应减少了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4)毕业环节考试:①顶岗实习的考核。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但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它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我们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规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主要包括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考核指标。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给定技能评估成绩,校方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的实结报告,评定学生实习成绩。通过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②毕业设计及答辩环节的考核。毕业设计及答辩是高职生在校完成所规定课程学习后必须进行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训练,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实践,更是一次对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检验。我系从2005年开始选择了部分专业结合毕业前顶岗实习进行毕业设计考核模式的改革。将高职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密切结合起来,以顶岗实习作为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平台,实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根据每学年的教学情况及专业特点,拟订论文题目,由学生根据顶岗情况自行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进行生产各个环节的实战演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论文。答辩时先由学生陈述论文要点,然后由答辩委员会(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根据论文的观点,结合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学生回答,最后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及论文质量(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和学生的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三方面给出学生的综合成绩。实践证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应用能力,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
三、考试安排
篇4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实践教学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和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长实践才干,提升工作水平和岗位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初步形成了“一远程、二开放、三结合”的“123”多元整合实践教学模式,这里的“123”并非独立和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有机统一体。
1 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这种模式是要求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注重课堂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在面授教学中广泛使用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将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在法学、管理等专业的面授课中,课堂上教师设计具体情景和典型案例,提出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剖析案例,把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之中。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对文学现象或作品进行理解评价,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做出总结,并积极组织演讲、辩论、作文、短评等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多样化的训练,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另外,在计算机、会计、护理等实践色彩较浓的专业,教师多选择在机房、实验室进行面授课,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边操作,将课堂理论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相结合,促进知识的迁移。
2 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这种模式是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同时,还能在工作实践中引发一些更新、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我校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在职成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相关,学生工作岗位就是实践教学基地,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份内的工作就是实践教学。所以,我校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时,让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联系实际地开展相应的实习、实训、调查和设计等,提高实践能力,深化理论认识。如我校的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大部分的课程教学和社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作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中,教师布置的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及报告、设计(论文)的主题等都涉及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和热点问题,要求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回答教育的相关问题。
3 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这种模式把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把实践教学目融入岗位技能培训中。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多种技能的培养,并将其纳入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课程作业、实验、各种技能比赛活动培养技能,通过出台免修相应选修课程学分等政策,尤其是大部分专科专业中的“双证改造”专业,与职业资格认证打通,鼓励学生积极获取资格证书。如新生入学教育,学生一进校就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应用能力的培训,掌握远程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学校举办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中,积极动员学生报名参加,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要求财会专业的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另外,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网上“亲近数字”图书活动、会计模拟实验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开放式实验教学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课程实验教学,是电大各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面,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我校的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护理等理工专业,我们改变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旧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及签订协议的校外实验室的作用,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组织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实验。实验内容和要求由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要求向学生布置,学生在实验前要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原则和方法等;实验中要独立操作,做好记录;实验后认真总结,做好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批改,评定成绩。
5 开放式课题研究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电大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即毕业实践环节,每个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阶段,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学生最终完成专业学习,通过实践整合学习内容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教师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联系工作岗位,指导学生选择确定一个研究课题、成果形式;其次,课题确定之后,指导学生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创新研究,开展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选择研究方法、提炼观点等活动;最后,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完成论文、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分析报告等,最终形成实践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基本科学研究思维和严谨科研作风。
6 远程网络实践教学
这种实践教学是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校的网络优势设计网上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各类网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网上学习能力。另外,还借助网上各类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学习、实践、完成作业等活动。学校网络平台具备了集电大在线、卫星小站、网上作业提交、网上测试、成绩查询、互动交流、在线报名、资源浏览等为一体的功能。尤其是“教学论坛”、“法律新干线”、“金融浪潮”、“英语角”、“e时代”、“财会工作室”、“文学走廊”、“远程答辩”等栏目为实践教学搭建了良好的远程虚拟平台。要求教师运用各专业“教学论坛”、“法律新干线”、“金融浪潮”“远程答辩”等远程教学平台,经常提出一些研究性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发帖,展开网上讨论,构建模拟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礼良.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中国远程教育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33-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高等教育创新项目是通过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的特点,培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1]依据本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2]项目针对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该门课程与工程实践和企业需求联系紧密、课程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不断升级变化快频率,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培养目标和地位及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专业基础课程,隶属于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定位于专业基础知识领域的重点应用知识单元,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与本课程结合紧密,在车辆工程专业,本课程的体系结构起到了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衔接作用,如图1所示。同时,本课程在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汽车、机械、航空航天、电子、建筑及医学等领域应用及其广泛。[3-7]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知识;数值计算与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建模技术;CAD软件使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会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软件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对本项目的研究,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系统地、科学地、规范地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的工程素质。
1.教学内容改革的目的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实在落实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优化。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内容的应用型强,理论比较晦涩,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无法做到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无法真正提高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悖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8]通过本项目研究,实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2.教学内容优化
(1)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知识和方式知识的比例结构,以基础教学为主,增加课程的专业性和适用性。通过本门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奠定一定的基础。
(2)重软件学习,强化动手能力。增加软件应用教学的比例,摒弃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课程中增加软件类型、内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实践结合紧密,摒弃依靠教材教学的形式。在专业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法设计
(1)精简理论,注重软件教学。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占了课程教学总数的2/3以上,上课地点多为教室或多媒体教室,讲授内容多为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在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的情况下,相关内容较难理解,教学效果不好。同时,过多的理论教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偏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充分锻炼。在本项目中,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理论讲解为辅,增加软件教学的课时数,上课地点在机房进行,培养学生软件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2)随讲随练,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项教学方式改革:其一,讲授和实验均在机房进行,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室讲课,机房实验的形式;其二,将原来两课时连上改成四课时连上;其三,改变原来先讲后练的形式,采取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形式的改革,能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消化吸收课程内容,避免出现课后或教授较长时间后无法对相关内容进行练习的情况,促使学生能在当次课程中对所学内容较好掌握。
(3)与实际相结合,避免过于参照教材。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订学生专门教材,避免出现学生只依靠教材才能进行学习的情况。特别在软件学生过程中,应教会学生更好地使用软件本身的帮助文档,使学生不会出现照搬照抄书本才会,离开教材一无所知的情况。同时,在教授和实验的过程中,更多地与工程实际内容相结合,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照猫画虎”的“临摹”形式。
(4)增加课程训练中课程的应用。在车辆工程卓越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修完该门课程后,开设了相关的实习实训及增加毕业设计应用的比例,使学生能在后续课程教学中进行不断线学习,一直使学生能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最快投入。同时,与对本门课程感兴趣的同学申请大学生基金项目,利用所有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当中,起到了良好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车辆工程专业对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方式依然按照理论讲解,上机实验,笔试或考查考核组织教学。其中考试方式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等评价方法,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用性不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脱节,离企业真实项目的实际要求差距较大,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造成理论欠缺和动手能力严重脱节。为此,根据车辆工程专业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卓越计划”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到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
(1)减轻理论,加强动手能力。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前序课程中(如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部分内容为重叠内容,故理论知识只需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原理部分的讲解。同时,作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中,更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所以在考核的部分中应加强动手能力而适当减少理论考核部分。
(2)以考代练,多次成绩综合。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每次的实验课程都作为一次小型测试,在每个教学进程中进行该相关内容的考核,促进学生对每个进程的重视,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笔试与机试结合,优化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理论机试实践的考核形式进行多方面考核,而非单一的卷面成绩定结果。通过笔试,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悉掌握;通过机试,学生对软件能有更深层次的学习。最终成绩的给定按照“平时+笔试+机试”给出最终成绩,使之更加公平、合理。
三、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教学目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转变和改革,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重理论、强实践,以考代练、实际结合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实践。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在卓越计划中教学作用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效果取得较好改进。
1.改善了专业培养的思路
在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方案,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思维,强化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更加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实践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的教学,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进行相关产品结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改变以往“照猫画虎”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
3.获取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目前学生在就业存在很大压力,企业更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力求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更接近企业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素质,满足企业需求。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从业能力。
4.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工程素质
为了卓越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是教师努力的方向。目前,双师型教师存在的很大问题是缺少工作经历,缺少实践经验,缺少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技能存在很大不足。通过该类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专业技能等级或专业技术职务考核,主动根据行业要求适应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的思维及充分的实践经验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5.优化建立“教+学+习―认证”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更强调学校与企业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和高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完好符合卓越人才的新模式,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使之对工程实践有充分的理解,懂得发挥创新性和自主性,并合理地优化了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四、总结
本文中探讨的是对车辆工程卓越试点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成果,符合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应用能推动CAX应用技术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7-55.
[2]叶树江,吴彪,李丹.论“卓越计划”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35-38.
[3]杨晓红,张邦成.汽车覆盖件拉深模具结构设计模板化CAD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08,38(11):149-152.
[4]庞磊,杨贵庆.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城市规划,2010,23(9):32-34.
[5]程芳,刘志荣.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假体修复颅颌面畸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32-33.
[6]何允钦,梁国柱.基于算法组件动态组合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SRMCAD/ CS)[J].2007,22(4):619-625.
篇6
>> 科研成果在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高校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现存的深层次问题与解决对策 医学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基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 单片机教研成果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浅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试析科研管理部门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 护理科研成果应用现状 科研成果进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创新 科研成果丰 教学育人才 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浅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冬眠”的高校科研成果能否被“唤醒”? 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科研成果在问题递进式教学中的应用 科研成果在问题递进式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闫涛 刘贵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介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阻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原因,阐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理论基础,指出了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方法,即通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编写特色教材、开设专题讲座等实现转化。 【关键词】科研与教学 教学资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13-03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大学在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可知,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和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密切相关,并遵循了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将丰富的科研成果渗入到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向学生进行介绍,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应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科研成果真正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提高教学质量,真正为人才培养服务。
基于科研成果进行问题递进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将科研成果研究背后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规律转化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将科研成果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员,并将科学研究中解决的各种难题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引导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科学和工程素养。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教学,不仅使学员掌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更使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掌握系统思维、开放思维、深度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逐步具备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工程思维能力,掌握工程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
一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研究概况
随着高等院校对教学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普遍认为:在高等院校,把教师的科研活动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并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丰富课堂授课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好的途径。
就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情况来看,国内约有50余所院校进行了尝试。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的矿产(能源)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也将最新能源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进行了结合应用。另外,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等院校也研究了科研成果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转化应用。
二 阻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原因
虽然许多高校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探讨,但现实应用效果却很不理想。我国高校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并没有在课程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其表现之一就是我国大学向学生提供的课程偏少。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最好的大学最多也只能为学生提供3000~6000门课程,而国外最好的大学则能提供6000~10000门课程。由此可见,课程建设引入科研成果大有作为。
课程建设未能充分利用科研成果的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对科研促进教学认识不清晰。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两项重要任务。教学是核心,科研起辅助作用。正是因为长期形成了教学核心的观念,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导致有些老师对科研促进教学认识不清晰,简单地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申报成果,产生经济效益。这就使得本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能被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多年如一日地沿用老数据、旧内容,造成教学与科研的严重脱节。
二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有应用科研成果的意识,但仅限于浅淡辄止,不能深入分析。剖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把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没有深入地考虑此类情况。
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科研工作的短期效果明显,而且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和各种奖项,因此长期以来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教学工作。所以,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综合国内的研究应用情况来看,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势学科体现比较明显;二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形式比较单一,对教学应用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三是教师的个体行为多于集体教学行为,在应用方面缺少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
三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理论基础
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让教学内容建立在鲜活的科研成果之上,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之。
1810年,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并成功实践于柏林大学。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一直影响着其后大学的发展,一是使现代大学具有了教学与科研的双重职能;二是赋予了大学科研的基本特征:与教学相统一,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深刻领会“洪堡思想”的实质,其精髓在于“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美国研究者米凯拉克和弗雷德里克,曾通过分析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86名教师在五年中科研与教学成果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在一般小型学院里教师参加科研活动可能比在规模较大的大学里更能对教学产生影响。在国内,北京师范大学学者的研究也证实: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大学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科和专业的含金量,进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指出:“尤其重要的是教学要以研究成果为内容,因此教学与研究并重是大学的首要原则。按照我们的大学理想,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以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理论来源于国内外的学者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案例式学习(CBL,Case-based Learning)以及探究性学习(IBL,Inquiry-based Learning)等的研究。
四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意义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形式主要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吸收学员参与科研,科研设备为教学服务,利用已取得成果开展学术讲座,成果为学员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学员科技创新服务等。由于科研成果的正确性、先进性、时效性、与教学对象的兼容性等需要进行甄别、讨论、确定,所以对不同的转化形式,要对科研成果所具备的要素进行调整、设计和选取。课题组针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不同形式,研究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义和转化流程。
1.以科研成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课堂讲授中,可以为教学增加时代性、先进性。把最新研究动态、最新学术观点、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科研成果促进课程建设
军队院校主要承担着为部队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地方院校有所不同。因此军队院校应重点编写特色课程的教材。而科研成果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将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有利于体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专业知识研究的过程性,反映教师的科学思维方式,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途径有很多,以课堂教学为例的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科研成果。其中,科研成果的甄选要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相匹配。
其次,在甄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以工程材料课程为例。该课程涵盖了许多的抽象知识,怎样引用科研成果才能让学生接收、吸收和消化知识,从而体现科研成果的“教学附加值”,使学生既能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做到“知源、知取、知用”,又能全面地让学生掌握走进课堂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教学成果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在进行理论讲解和成果介绍后,一定要重视应用总结。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清晰地认识到科研成果在教学内容中是怎样应用和体现的,尤其是怎么在一般的原理中进行创新应用的,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五 科研成果教学资源化的应用
弹簧钢是工程材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钢种。它体现了钢的合金化、相变强化、热处理等多个原理性知识。如果单纯地讲解知识,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而言,会十分困难。但因为弹簧钢大量地应用在汽车、发动机制造业和铁路等行业中。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入科研成果。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入。以社会应用需求为主题引入。如图2所示,从目前社会热点汽车轻量化、列车高速化、运量重载化开始,提出弹性悬挂系统的要求。然后分析现有材料的缺陷,从而提出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进而引出课程所要讲的知识点。
第二,教学内容讲解与科研成果应用。钢的主要强化元素是碳,碳含量对弹簧钢性能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淬火+中温回火”进行使用。但随着弹簧钢应用性能指标的提高,单纯依靠调整碳含量已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出现了其他许多合金弹簧钢。在此过程中,引入含碳较低的如日本的SUP10弹簧钢(0.47%~0.55%),法国的45C4弹簧钢(0.41%~0.48%)等科研成果。
六 结束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