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3:2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毕业总结

篇1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篇2

河南省各级医学院校检验专业设置中,本科层次主要有郑州大学医学院、新乡医学院,每年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在250人以内,毕业去向主要包括考研、市级以上医疗机构以及各大医疗器械公司,几乎没有人进入乡镇医疗单位;专科层次的院校中,除了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之外,漯河医专、南阳医专、商丘医专、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等也设有检验专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在600人左右。三年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专)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地市级、县级医院检验科、血站等检验单位。但近两年检验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很少能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就业,一方面由于检验专业岗位可以是终身职业,人员更替较慢,在职培训也能提高原有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再者检验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在逐年提高,对检验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了、数量要求少了,这两方面的原因将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推到了一个必须思索、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境地。

2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的优势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近30年的医学专科教育,师资力量充足,积淀着丰厚的医疗文化底蕴,探索形成了“立足河南,面向基层,依托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该校现开设有9个专业共20个专业方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育从2002年开始的,在同类院校中开设该专业时间最长,已经培养了15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省的各级医学检验岗位,建立了较好的口碑。该校检验系现有教职工34人,高级职称7人,硕士20人,博士2人,在职攻读博士2人,专职任课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50%的教师具有双师资格,系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还是校附院检验科主任,正着手推行“系科合一”的教学方式。系科合一的教学中既能发挥专职授课教师优秀的“教”的能力,又能发挥检验科教师指导“技能”的能力,系科教师间做好“教学相长”,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检验专业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经常派检验专业技能课教师参与附院检验工作,每学期还聘请2~3位检验行业的专家参与专业授课,使专业教师能走出去,又能引进来。多年的检验专业教学中,该校系不断查找不足,改革教学,总结经验,完善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近5a来,检验系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申报或完成的教学课题有:省级的2项、厅级的5项、校级的4项,发表省级以上教学论文25篇。该校不仅有医学检验专业特色建设的基础和优势,还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该校地处省会郑州的龙湖教育宜居园(南龙湖),南接郑州航空港区,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检察官职业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为邻,交通便利,教育氛围浓厚。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南龙湖作为河南省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区域之一,已逐渐成为中原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研基地。在新形势下,该校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抓内涵建设是检验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

3.1完善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劳动力市场需要的不再是遵守纪律的生产线工人,而是有主见、独立的公民。在对技能的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对常规及非常规动手能力、常规认知的需求降低,而对非常规分析和交往能力的需求增加。教学中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通俗的理解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所以,检验专业技能课教学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融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于一体,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以培养检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医疗检验过程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由一个团队完成,有时候还需要医疗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协调才能完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是完成检验工作的保证。因此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坚持以市场需求、能力本位、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依据,参照检验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注重检验基本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检验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胜任科技化的检验技术,交流沟通顺利,团结协作,做一个能动性、独立性、主动创新的检验人才,这样检验专业也就有了吸引力。

3.2提高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建立人才市场调研制度,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掌握检验专业人才需求,面向检验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设置专业方向,从而保证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如果盲目地开设专业方向,生源不足,就业去向狭窄、有限,那么这样的专业方向“生”了,也会“自灭”。建立完善的毕业生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和专业市场调研,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形成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环境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制定具有重实践、多方向特色的教学计划,突出检验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加强实验实训和临床实习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具有检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拓展提供保证。形成真抓实效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多方监督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新生录取报到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等方面。通过重课程、建制度、完善体制、抓效益,培养适合检验工作岗位的人才,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才能更好地促进我省医学检验队伍的壮大。

3.3提高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课程质量、造就特色专业的重要保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检验专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的引进和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的兼职聘任,让校外专家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改善检验专业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对检验专业任课教师的培养,如教师参加进修、学术交流、研讨等。尤其是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注意选拔专业带头人,为专业的梯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学校内部分配机制的日益完善,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形成了以老教授带头、中青年教师为中流砥柱的一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稳定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学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要引导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能力,如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是当今和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学信息化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获取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努力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检验人才。

3.4合理配置和运用教学资源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检验专业的角度来看,很难扩大检验专业的招生规模,今后检验专业要向“做精”、“做细”,强化专业外延、紧抓内涵建设。

①完善多媒体教室设施,如全方位铺设建立校园教学网络、开通电视闭路线,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校园网络教学,发挥师生共主体的教学能力,真正提高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②调整校内实验实训室,合理配置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小班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教师能力到位、人员到位,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增加实验动手机会。

③增加投资,完善实训软件及设备,打造检验专业重点实验室(如建立校内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与免疫学检验等重点实验室),给教师提供科研的空间,以科研促进教学。合理化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高检验专业特色建设。

篇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检验技术人才。我校自1995年开设这个专业以来,一直不断在探索与积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但专科学生不同于以往的中专生,我们的教育思想仍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条件改变不大。我校专科层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2010年开始招生。通过对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4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情况的调研,在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态度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和初步验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中“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下面就几年来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仅仅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岗位要求,结合学生毕业去向,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学期安排相应学科的一周医院见习,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第一学期是职业认知阶段,我们主要开设无机化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寒假期间学生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到当地基层医院检验科参观,进行基本技能学习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二、三、四学期是核心技能养成阶段,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假期基层医院社会实践,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素质训练;第三学期开设临床医学概要、寄生虫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等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职业技能竞赛、附属医院检验科先进检验仪器设备参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第四学期开设微生物检验技术、临床检验基础、血液检验技术和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通过校内实验教学、检验实训中心强化训练、周六周日到附属医院检验科见习,进行核心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使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对检验专业人才知识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适应各岗位对检验专业人才素质和知识基础的要求[1]。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满足就业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病理检验技术、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的课时数。通过调研,发现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临床检验工作脱节,为此,我们对现阶段的实践教学进行优化整合。增加实践课程比例,调整了实验项目,减少了以往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了与岗位需求相一致的综合实验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学校建立了检验实训中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还建立院校合作体系,加大临床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比率,校内教师定期进医院检验科顶岗培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教学做一体化”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我校一直沿用中专层次的教学模式,尽管大家努力教改,但还是没有脱离旧模式的束缚。自2012年以来,我校在教改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我校上划省属之后,项目资金的支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创新探索。首先我们对省内多家三级甲等、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做调查,了解各医院检验科目前拥有的各类医学检验仪器及能开出的医学检验项目。我们进行了综合整理,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了两个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和一个检验实训中心,购置了大量的先进医学检验仪器设备,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只有完善的实训中心还不够,还需要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把校内检验专业教师由原来分配在不同部门重新组合到药学系成立检验教研室。同时,吸纳高校毕业生及外聘医院检验科骨干,组建了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首先在专业课程《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进行教改试验,接着在其他专业课程中进行部分内容推广实验。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检验技术产生熟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篇4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模式;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及临床经验。作为一门与现实结合紧密的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变得越来越机械化、自动化,这就导致以往具有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学生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现在的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甚至科研能力。如何培养这样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当下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模式中在校生得到了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能力相比以前的学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毕业生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去,通过用人单位给的反馈信息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赞同和支持。

1 医学检验专业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支出和,主要表现为:第一,喂养式教学现象严重。教师将所教内容细化,在实验课时仪器的调试等工作更多的是由老师们来完成,导致学生依赖性强,学习缺乏自主性、独立性,从而致使其学习效率与能力大大降低。第二,实验内容与现实所需脱轨。内容空洞,甚至还落后于生活中科学技术的需要,形式主义较为严重,实验缺乏对现实问题的帮扶。这从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独立思考上的惰性。同时,难以看到实验的现实意义,其过程实际是一种对材料、人员及时间的浪费。第三,教学形式单一,虽然有些学校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学到的东西都还是在课堂教学内容范围里。我们都知道有很多东西是在学校学不到的,不在现实岗位上体会那种环境就学不到相应的知识。第四,考核形式太书面化、理论化,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而且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只占有很小的比重,这也会导致学生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浪费时间和资源。第五,实验室硬件设备不完善,普遍跟不上医院相应岗位中的设备条件,而且数量少,有时候研究经费的不足也会减少学生们做实验的次数,导致实验教学范围有限,甚至只能做固定的几个实验,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再加上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太低,很难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为了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接触医院检验中心的工作,更早的接触将来可能进行的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从而能在日后毕业以后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甚至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发展,并提高我国当前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水平,我们在近几年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针对当前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革命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1 制定实验教学改革计划,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的领导团队结合本专业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参照其他高校的情况从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专业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应用安排等在不同程度上做出了调整,在实验安排方面,改变以往只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思想,删除了部分落后的实验技术方法,将一个大的实验分散开来,使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着重点并且实验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实验中心也围绕新的教学计划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同时院校大量增加了学生的实验课程,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管理制度方面,院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应用情况的管理力度,针对实验室使用安排做出了新的规定,并要求实验中心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而对那些综合性实验,院校详细制定了实验教学实施细则用来解决其课程多、难度大、问题多这一情况。

2.2 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积极性

2.2.1 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针对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这一状况,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互动,授课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变为讨论方式,并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2.2.2 增加设计性试验,开设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针对课堂内容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或是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法改进实验,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创新,培养他们敢于创新的精神。也为学生后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2.3 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并将学校和医院实习结合,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习的机会

医学检验专业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们仅靠课堂上老师讲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课获得的动手经验完全无法满足工作岗位对他们的要求,而且这样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周末或者业余时间轮流去医院见习,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校实验室安排紧张的情况,还能让学生们更早接触社会,在实习中学到学校接触不到的知识,而且这样的安排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毕业后更容易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2.3 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就是所有的实验课成绩都只占学生总成绩的一小部分,而且实验课的成绩大都是根据学生们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进行评定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提高学生们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完善了实验考核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验课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重,而且对于实验考核,我们把实验成绩和学生们的平时表现和各个小实验的成绩都联系了起来,每一个成绩都包括实验预习、实验过程、数据搜集、实验总结等,这样就可以监督学生们的整体水平,避免了考试之前突袭补课的情况,而且我们还会在考试前两周将实验室彻底开放,并细化安排到每个班级的应用情况,给同学们复习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在实验教学改革结束后我们对多个高校的多届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进行分析比较,观察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对在校生中接受不一样的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了抽查,发现经历了实验教学改革后的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在步入社会后他们可以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并且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4 总结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从事研究或者医疗检验工作,这对他们在校期间获得的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由于旧的教学模式的各种不足和社会岗位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甚至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利用该专业已有的各种经验去逐步改进自身的弊端是各大高校当前的重任之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们的实力增强,素质提高,以应对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施秀英,邹明学,汪桂华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5-6.

[2]魏静波,刘辉,高俊玲等.医学检验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3,36(6):1139-1140.

篇5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传统教学法

一、研究对象

从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选择一个班级的43名同学作为试验对象,采用PBL教学法;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另一班级40名同学作为试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班级授课教师、教材、教学内容相同,授课学时均为4个月。为确保试验和对照班级的学生具有可比性,笔者对两班级同时进行理论知识测试,测试内容覆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对两班级的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基础、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这种传统模式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式、填鸭式、应试式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作为认知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课上被动思考甚至不思考,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并没有被彻底消化与吸收。同时,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由此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二)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构建出自己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实施PBL教学法,需要改建专用教室,建设网络评估系统,建立开放式体系。同时,还要组建由基础和临床教师共同形成的PBL核心组,负责撰写案例、定期召开PBL导师会议及意见反馈。其具体应用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在课前有针对性地提出开放性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小问题作为课堂讨论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形式、种类、范围灵活多变,难易适度,并于上课前1~2周发至学生。其次,学生尝试自行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利用网络、书籍、期刊等搜集资料、查找答案。在自学基础上,按小组进行组内讨论问题。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分析、讨论,形成同一认知,避免理解偏差。期间,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直接参与小组讨论,给学生适当地引导。由于学生之间普遍知识均衡,交流起来气氛相对轻松,如若讨论中存在分歧,且难以达到一致,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小组各成员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总结经验,发挥自身的潜力,确定最终的结论。通过多次的小组讨论,在分析—归纳—再分析—再归纳的基础上,各小组给出解决问题的最后答案。再次,教师答疑、解惑及总结问题。在这一阶段,要求各小组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展现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对课前讨论做小结性的发言。教师再根据各小组发言结论,总结、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同时,教师还要对各小组的讨论过程、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各小组现场讨论进行总结之后,指导各组完成本次实验的各项技能操作,同时要求各小组对实验的结果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在综合小组意见之后,完成各小组的实验报告。

三、教学效果

(一)学生广泛认可

在课程教学结束时,我们发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9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激发学习兴趣;90%的学生认为应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深入理解掌握检验知识和技能;85%的学生认为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94%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思路拓展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95%的学生认可教师的这种教学改革。

(二)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分别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于理论知识考试,试验组学生成绩(87.8±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成绩(79.5±8.3)分,结果显示,两组学生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于实验操作考试,试验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2%,而对照组学生对血细胞图片识别的正确率为8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采取PBL教学可增强学生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三)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

实行PBL教学方法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业务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大众面前推销自我的能力,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7月,试验组学生除读研学生外,就业率超过90%,而对照组学生就业率约为85%。此外,PBL教学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知识结构,对学生考研大有裨益,2018年,试验组学生有8人成为研究生,而对照组仅4人成为研究生。

(四)临床教师反馈良好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对实习带教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普遍认为参与PBL教学法的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掌握也更为灵活。另外,对检验结果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普遍较强。

四、结论

(一)PBL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检验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的学生,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从事临床各科检验工作。但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渐渐养成了课前不预习课本、课后不总结课堂所授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有问题直接问教师的不良习惯,难以达到教学目的,更难以实现培养目标。因此,要摒弃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立开放性的问题,经小组讨论、课堂上总结、实验技能操作等环节而进行教学,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课前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更具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技能,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未知问题的精神和能力,有利于促进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检验课程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9-02

1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是开发医学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医院诊治实验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院校也要跟医院联合,创建的实验室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优化实验方法和内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教学单位更好的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

2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要加强硬件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费,实验用的各种仪器和材料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而且仪器日常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经费。利用地方的重点建设经费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的投入,可以充分保证实验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这保证了医术的不断进步。

构建医院个性化学习的开放实验环境,开放形式采用多样化,激发来医院学习深造的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样,使培养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软件发挥其作用。

3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实验室按学科设置,在校、系、教研室的管理下为科研服务,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而且落后的实验设备得不到即时的更新,这影响了教学、科研的进展。医院诊治实验室的这种完依附于课程设置、按课堂教学以及服从教研室安排的模式,不能使实验室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这已经不再适应科技的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及时改进

3.2 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对实验室进行优化,建立信息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的能力。根据实验任务和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统一化管理。

3.3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归为一起,由实验中心或科研单位统一调配,同时制定实验室工作规章、实习培训、奖罚制度等,这样可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的整体素质提高。也要加强实验物资和仪器的管理。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由专门人员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室资源浪费,使有效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实验项目切实可行。

4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从培养专业型人才目标的角度,对检验专业课、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例如,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自身特点,把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7门理论课程的试验统一成《医学检验试验学》,这样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设置多层次实验项目,优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重组更新实验项目,开发一些综合性较强且可以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验项目,使教学系统更加丰富多彩。使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更进一步。

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来研究改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中的不足,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方法训练学会查阅文献等能力。

5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培养,这是从事医务事业的前提条件。检验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岗位是贯穿整个医学界的中心思想。因此,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应该先从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着手,把新时期医学的素质要求、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通过教学和实训内化为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5.1 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能力是职教教师能力体系的基础、最能体现师资队伍的强弱的部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有一群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且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修正。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历、经验等基本条件,还应该有经常化的到医院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项目设计等综合能力,这些会推动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

5.2实验课程优化设置: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学科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设置的合不合理关系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检验专业性质来讲,单独授《医学检验试验学》课程可以系统的安排教学,避免重复,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该教学体系满足了必修的技术、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优化等方面。实验课程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巩固加深,从而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

5.3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① 定量评价:

(1)技能评价:此项评价可以制定二级标准,即方案考核和规范评价。方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的实验的综合技能,包括临床医学的实习和其他检验学的实验设计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配合。规范评价重点反映实验操作程序中学生对实验仪器、步骤等掌握的情况,此项评价由任课教师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

(2)知识评价: 一般以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等所掌握的情况。按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来考查学生。

② 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仪表等,一般采用书面评语的形式。

6结语

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同时要准确的认识到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有关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净增82万人,毕业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现代化建设和高端技术医学检验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所以,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就要抓紧落实改进教学、实验室等的改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试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0.

[2]李咏梅,毕胜利,张逢春,常殿武.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篇7

近年来,我院成人教育开设专业数、学生数逐年增加,给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从调整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着手,实行成人教育教学、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成教主管部门、各专业系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成教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协调成教管理工作,完成各专业的招生入学、教学进程安排、统考课程组织、毕业工作等;各系部由系领导分管成教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各系部按主管部门下达的要求完成所属专业的教师聘任、课表编排、考务等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学籍、考勤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一线管理者,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还承担学习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学生面授期间和自学期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有效引导、督促的作用。院系两级分层管理有效改变了成人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空间分离状态,切实加强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2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效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成教管理部门改变单一的集中面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面授教学、网络课件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网上作业答疑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力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建立班级群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前提保障。班级群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班主任、各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管理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互动教学。在面授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在面授期间,任课教师在班级群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及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积极讨论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工作中或学术上遇到的问题同样可以利用班级群这个平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课程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由单一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共享者,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

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并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聘请医疗行业中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资历教师作为成人教育的兼职教师,使学生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有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如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血液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严把毕业论文关,提升专业科研能力

写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3]。成人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往届成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规范管理,提高医学成教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在成教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注意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地位,加强诚信教育,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原始数据、搜集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研究兴趣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前沿知识,指导学生立足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合理选题。实习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阶段。在实习动员时将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方法与步骤以及论文评审的评分要求、注意事项等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按专业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专业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最后环节,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程序、严格答辩评分要求、客观评定学生毕业论文、对存在问题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以考核实际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符合成人教育特点,贴近临床工作实际,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考核可根据各门课程的情况,采用闭卷、开卷、实践操作、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考试成绩、作业评阅及过程考核成绩、考勤成绩3个部分组成,加大了过程考核及学生考勤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6总结

篇8

[关键词]基本技能操作;医学检验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医学检验(medicallaboratory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技术检验专业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太一样,医学检验专业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培养,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侧重于检验技术操作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方向会更偏向于技术操作类,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改变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在临床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对医院检验科室的走访调查发现,我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学生掌握的或者熟悉的操作在临床上却无甚用处;我们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临床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故到了工作岗位只能重新学习,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与医院无缝对接,需要很长的适应与再学习期。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书本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是延续旧的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法,若学生按照教学大纲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在此,往往会收到事倍而无功的效果,会产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上用不上的挫败感。比如免疫学检验技术中人工免医院的制备,扩散实验中制板打孔,微生物检验中各种染液的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等等,虽然是要求掌握的实验,但是我们认为不需要花大量课时去准备去学习,因为这些实验更偏重于科研而非临床,对于高职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应该属于了解而非掌握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些实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或者简单地模拟实验来操作就可以了。

二、临床上检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我们走访了几家涵盖不同等级的医院,发现虽然所用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已是常态,人工参与度被降至很低;或者是实验方法大大改良,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大面积的用于临床。

三、实验设计不合理

也许是考虑到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学习该课程,我们的课本里面的实验也是庞杂无比,面面俱到,但是有句话叫做全部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越来越细,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高等职业类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精准我们的定位,精准我们的就业岗位,要分清主次,才会让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医院的走访以及对学生实习反馈的总结我们发现,应该适量减少或者删除一些老旧实验及一些重点偏向科研的实验,应该大大提高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比重。对于基本操作来说,本身它具有难度小、枯燥、不能呈现有趣的实验结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劣势,这就会造成师生都对其不重视,往往会采用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来学习,但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下面我们以“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和“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两个基本操作实验为例来说明。第一个是免疫学上的基本操作,第二个是微生物学上的基本操作,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它们很简单很容易操作,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实际临床上在往往会出现由于细节不注意或加样枪的型号差别导致的加样量错误往往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显微镜操作不当污染镜头或压坏病人标本片的情况。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做出如下调整:对于“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实验,首先安排4~6个学时来练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表1),要求每个学生100%掌握;其次购买市场上不同型号的微量加样器让学生反复熟悉和练习;对于“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个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书本原有实验方法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说明书),通过这个改革并临床实践后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非常好的反馈。类似这样的基础操作我们总结了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推片,血沉,各种培养箱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划线接种,染色,乙型肝炎检测(ELISA法),血型实验,交叉配血等20种左右,这些实验在临床上仍旧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并且都是医学实验里最最基本的操作,是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当然对于需要了解的实验以及最新的医学动态,虽然我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可以通过视频、模拟试验、微课等方式传达给学生,并通过随堂测试、电子试卷等保证学习质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视医学检验专业实验中基本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络珠,付玉荣,伊正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

[2]王燕梅.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02).

[3]栾希英,孔丽君,张洪芹,王巧云,倪艳波,金昌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

[4]胡海岩.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的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5).

篇9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医学检验技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学对医学检验技术相关学科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增强,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培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的实用型、创新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及“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构建和完善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为医学检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国家这一协同创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引领下,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锐意创新,我校医学检验系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携手合作,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校内二级学院———金域检验学院。这种依托于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模式,有别于国内现行的医学检验专业依托于大学本身或依托于附属医院的办学模式,开启了国内医学检验第三种办学模式:即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思路。也因此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试点学院,并获得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立项,将我校医学检验教育改革引领到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

1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1.1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瓶颈亟待突破的需要

我国医学检验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尚无成熟的办学模式借鉴,现行的主流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多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分离”的办学模式,即系及其教研室等组织架构设在大学,教师均为学校在编专职教师,这种模式师资队伍较为稳定,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的时间相对充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富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但这些教师多无临床实际工作经验,不熟悉突飞猛进的检验新技术和自动化仪器,难以在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另一种是少数高校采用的“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即系设在临床学院,依托医院检验科作为主要力量开展教学,教师均为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能将多年积累的临床实际案例形象地结合于教学中,对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和信息较为熟悉,教学内容能紧密地联系临床。但这种模式教师队伍较为松散,教师面对临床繁重的医疗任务,很难抽出较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和科研,不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此外,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多数学校均存在检验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之比达不到1∶1,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实验教学手段落后于学科发展步伐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检验教学实验室的平台建设跟不上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学校限于财力对检验实验室的投入只是一些常规的、基本的仪器设备的投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多、实践训练机会少,难以学以致用。有鉴于此,在现行的国内两种办学模式中如何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是多年来医学检验教育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广州医科大学率先试点,在我校原检验系依托临床学院“系科合一”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携手广州金域检验公司,成立了金域检验学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共享双方优势资源,将学校专职教师、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和金域公司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有机结合,组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有效的弥补高校教师和一线教师各自的缺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利用企业和高校资金共同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因教学资源匮乏造成的培养方案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科研实践机会和便捷的临床见习、实习通道,使实践教学水平跟上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

1.2转化医学模式下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需要

转化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模式,检验医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是转化医学的三大平台(基础、实验室、临床)之一,也是作为医学学科群中最容易实践转化医学的专业之一[2]。在转化医学模式下迫切需要建立转化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理念,在传统医学检验主要参与疾病诊断的基础上,转化医学更注重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临床用药、治疗指导和患病风险评估,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体系中紧密跟踪国际检验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对学生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培养。而金域公司跟国际接轨的临床基因组检测技术和临床质谱检测技术平台,以及其强大的以基础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为主的“医学检测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华南个性化医学检验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开展转化医学的研究,推动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服务于临床实践和实施多学科的交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载体和重要的支撑。

1.3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转变的需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普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输送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检验科、防疫站等医疗一线部门。近年来以医学检验仪器、试剂等产品研发为主的体外诊断技术(invitrodiagnostic,IVD)公司的迅猛发展和提供医学检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的迅速崛起,使医学检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90%的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工作,到现在逐步增多了在IVD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实验室、研究所等多元化岗位就业的转变,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从过去传统的检验科常规人才的需求拓展到对医学检验经验性人才(如微生物检验和血液学检验等)和高新技术人才(如掌握质谱技术、临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等)的需求。同时综合性医院在满足基本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也更多地致力于开展临床检验科研服务工作,这也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先进的硬件优势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利于让学生早接触、早实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结构均衡,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多面手。

2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

2.1校企双方各自的背景和优势

广州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广州医科大学(广医大)医学检验专业始建于1989年,是华南地区最早开设医学检验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办学积淀,该专业已成为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第三批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第五批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2006年),临床检验诊断学获第八轮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07年)、第三轮广州市属高校重点学科(2011年)和广州医科大学“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医学检验教学团队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立项;各专业课程带头人均承担了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工作,也多担任广东省、广州市检验学会及相关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及常委职务,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此外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教学基地的广医附属第一、第二、第三3家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达150人,实践教学设备齐全。其中第一附属学院和第二附属学院医学检验部均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分别是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唯一的中国培训基地和广东省临床基因扩增培训基地,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还是全国首家“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生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培育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及专业知识、科研思维深受实习基地及用人单位好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金域检验)成立于1994年,由广医校办企业改制、发展而成,目前已成为立足广州辐射全国、拥有21家子公司的第三方服务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是国内最早、开展项目最多的医学实验室,是中国首家同时通过国际最高标准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认可和ISO15189认可的医学实验室。公司设有国家发改委“医学检测技术与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州市转化医学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多重‘组学’关键技术外包服务平台”、“广东省生物医药检测工程中心”、“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与国内多家著名高等学府联手打造的“产学研基地”,共同培养研究生。并设有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心、心血管疾病个性化检测中心、肿瘤个性化检测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检测中心、血液病诊断中心、肾脏病理检测中心等。金域拥有一支以归国专家为主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研发人才队伍,汇聚了海内外知名专家140多人,美国归国博士和国内博士共3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具有高级职称专家28人。形成了以高精尖技术为支撑、老中青合理搭配、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2.2校企合作的基础

金域公司与广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企业一直奉行母校情深,师恩铭记,血液里流淌着广医人精神的文化,多年来双方在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科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活动: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针对检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金域奖学金,经省人社厅批准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校企双方一直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2013年学校利用检验专业二十多年办学的积淀,整合金域公司高端的设备平台、技术平台及国际化的人才储备等优势,联手共建金域检验学院,聘请金域公司董事长及高管担任院长,成立了学院组织架构,由学院自主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人事聘任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并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赋予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审议权。这种校企深度实质性合作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校企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真正意义的新平台。

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1校企双方关系的协调和推进

校企合作办学虽已屡见不鲜,但是,校企合作创办体制内的二级学院,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借鉴经验。我们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处理好双方各种各样的关系。合作与隶属关系。广医大与金域检验的合作,是一种校企合作关系,双方平等,协商协调,共同进退。双方合作的载体是广医大的一个内设二级学院,与学校的其他内设二级学院一样,纳入国家一本招生计划,在学校教务、科研、学生、人事等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开展工作。由于金域检验的董事长兼总裁受聘为学院的院长,从公司和学校的层面上是平等合作,但是在学院工作的层面上却是受命于学校的。正是这种既有平等又有隶属的关系,给双方合作平添了十分复杂的因素。但是由于双方真诚、互信和智慧,也由于历史的渊源和校友的情怀,双方逐步明确了这种关系,并且在日常操作中认真地摆正了这种关系,为学院的运作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关系。合作举办一个二级学院,尤其要办成试点学院,毫无疑问双方的资源投入和成果共享也是合作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广医大的品牌和优良校风,睿智和改革的领导班子,医学检验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丰硕沉淀,国家给予的基础投入和日常运作投入,是金域检验学院建设的良好基础。金域检验门类齐全、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实验室,既获CAP认证又获ISO5189认证的严格质量管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串联质谱和临床基因组检测平台,还有医学检验高端的国际合作关系,是金域检验学院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保障。双方强强联合,有利于资源互补,共赢共享:广医大将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金域检验也将在品牌建设、吸引高端人才和科研攻关等方面取得丰硕效益。师资内聘和外聘关系。学院发展必须要面对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建设。广医大原来的检验专业教育依托医院检验科进行。学校专职教师较少,面对学院的发展和适度的招生规模扩大,师资问题日益凸显。但是在体制内进行招聘,却受到编制数额的严格限制。怎样破解这个难题?经过反复协商,双方决心共同探索,走一条新的路子来解决问题。第一,学校对体制内的编制数额按常规给予保障,该类教师的一切待遇按体制内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师资的缺口,在学校指导下由学院自行招聘,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按内聘教师办理。第三,根据需要,学院可自行聘请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自行解决待遇,由学校发聘书或学院自发聘书。按照这个办法,学院在金域检验的优秀员工中选拔聘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教师,聘请落户金域的十多位海归为客座教授或特聘教授。他们在担任公司专家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学院的副教授、教授、客座教授、特聘教授。他们的待遇在原有基础上,学校还给予课时费等几项教学津贴。这样,既解决了师资缺口问题,又找到了建设一支产学研教相结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学院的建设。

3.2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构建

学院成立之际,恰逢教育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并对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作出重大调整之际[3],将原五年制、授予医学学位的医学检验专业统一划归为四年制、授予理学学位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新专业分类、新学制背景及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新模式下,金域检验学院围绕新培养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修订过程中始终紧跟国际医学检验技术发展方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和整合校企双方的优质创新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并根据金域公司与国际接轨的技术平台和人才优势,创建了以金域检验师资为主要力量承担的三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临床基因组学检验技术》、《临床质谱检验技术》、《实验室质量管理与认证认可》,并相应地增加了高新技术平台的毕业实习,组织以金域检验为主的国内外专家编写了新课程的教材,以期将专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前瞻性的引入课堂,同时还利用金域检验和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共建的“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中心(大中华区)”的优势,引入完善的教育认证体系,面向学生及社会专业人员开展ASCP考证相关的培训讲座,共同推动我国病理医生和医学检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ASCP资质认证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加速培养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实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人才。

3.3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

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是简单的学制缩短,而是培养目标的根本转变,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课堂实验教学、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和进一步总结完善我院长达25年的以毕业论文为载体的科研训练方式以外,还利用中央财政和广州市财政资金加强了我院医学检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硬件建设,在原有设备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临床基因组检验技术平台和数码显微互动平台。此外由金域公司出资新建了医学检验新技术实践基地,建立了包括下代基因测序、基因芯片、质谱色谱在内的国际先进技术平台,主要用于新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和新技术平台的毕业实习,旨在既往培养临床检验常规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国内乃至国际上急需的掌握高精端细胞遗传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和生化遗传学技术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使学生在国内、国际就业市场上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也利用美国临床病理协会(ASCP)与金域公司携手成立的ASCP病理和医学检验教育及认证中心(大中华区)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报考,2015年10月已有2名学生通过国际医学检验技师(Medi-calLaboratoryScientist)的考试,1名教师通过国际微生物学专家(SpecialistinMicrobiology)的考试,为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依托学校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省攀峰重点学科的临床检验诊断学优势方向和金域公司具有的广东省生物医药检测工程中心和广州市转化医学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组建了“华南个性化医学检测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平台全方位对学生开放,加大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指导和训练。短短两年多实践以来,学生课外科技作品《miR-138通过GIT1和SEMA4C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值和逆转上皮间质转化》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5年两名在校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分别在J.Cell.Mol.Med.和ONCOLOGYREPORTS杂志发表了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1]宋伟,魏书杰,付玉荣,等.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242-243.

[2]黄琼坚.转化医学模式下探讨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J].转化医学杂志,2014,3(4):249-251.

篇10

医学检验技术是检测人在健康和疾病时血液等标本中的标志性物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观察、判断预后以及健康评价等信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术性强,对学校的实验设备要求较高。为满足教学需要,培养出人生观正确、职业素质良好和操作技能娴熟的适用型人才,近年来着手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做出整改,构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授课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对提高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的系列文件精神及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本地区医学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五年制大专生生源质量较差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基层医院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要求,提出能够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改革原则

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在当地基层医院岗位上工作,所做的工作均为最常用的实验室操作,所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教学需要突出“适用”,将所选用的课本中较为生涩难懂且基层医院应用较少的知识点予以适当删减,增加临床实验室中更新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应突出“常用”,尤其注重基层医院临床实验室的常规操作。

4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搭配

1)教师队伍现状。教师是教学实施的先决条件,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然而,当地医学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不容乐观,具体不足之处表现为:①缺乏将课做好、做精的精品意识;②缺乏进行教学设计的意识,没有将所讲内容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缺乏知识与应用衔接的环节,这样的课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③大部分高职院校为补充教师队伍,会聘请医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为学生授课,但是外聘教师由于平时工作只注重实际操作,授课时难以把握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导致学生理论基础薄弱,一旦遇到技术变更会不知所措。

2)教师队伍整改措施。针对以上不足,学校应着力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协作教学。①委派已经取得医学检验师资格证的专职教师进修,进修可选择在本地进行,这样可不耽误教学工作;另一种选择是脱产进入省会城市进修,这样可以接触大量更新的理论及实践方面的信息,开阔教师眼界。②外聘教师授课时,应由专职教师补充基础理论知识,外聘教师与专职教师分别针对性地承担相应章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并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学团队重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正确的工作动机,并树立为大众健康服务的意识。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将来的工作与患者的安危息息相关,所以在校期间逐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建立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品格和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习惯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障。

3)重视提升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构建内涵丰富的团队精神,关键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学校应对在校生进行人际关系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予以加强,以使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即使性格迥异,也能凝聚在一起保证工作质量。理论内容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将临床上常用、适用的内容予以精讲,授课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其内容往往与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相互衔接,而学生对这些课程掌握得不够清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时,凡是涉及相关科目的知识时就进行再次讲解,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理解当堂所讲授的内容。实践内容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讲解实践操作时,以播放操作视频为主,因为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比较形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并可弥补因实验设备不足而引起的讲述内容太过抽象,导致学生越听越糊涂的不足[1]。

2)增加实践课学时,使实践课与理论课学时数之比达到1.2∶1,将动手操作加以突出。有些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多次也不如操作一次理解得透彻,并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合理删减基层医院检验工作人员一般不涉及的内容,适当补充更新的操作技能。这就保证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既使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度达到够用的原则,又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有的教师认为生物化学检验实践应该完全与临床实验室相适应,增加自动化仪器的配置及试剂盒的应用。这样做确实和临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实际上,手工操作还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手工操作有助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工作中更有逻辑性;其次,某些手工实验依然是校正自动化仪器的重要手段及某些检验方法结果的参考手段,所以加强基本手工操作仍不失为实践内容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4)增加在当地医院的见习频率。由于学校缺乏价格昂贵的生物化学检验仪器而不能在校内完成的实践,要通过与医院协作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加快对仪器操作的熟悉[2]。考核标准的重新制定经过生物化学检验教研组讨论,确定考核标准由“理论成绩(70%)+实践操作成绩(30%)”变更为“理论成绩(50%)+实践操作成绩(50%)(其中,见习成绩占10%)”,这样就打破了先前一直沿用的“期末笔试”定结果的传统考核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