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中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18: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中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情况:16智能威杰班共有学生38人,所有同学均已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就业率达100%,分布的岗位有SMT操作员、品质管理员、上料员、仓库管理员、品质管理员、电工接线员、机器人组装、汽车维修、空调安装与维修、机器人助理教师等职位,工资水平大部分处于2500-4500之间,主要企业集中在东莞石碣镇、常平镇等。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报告给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2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a few years in five-yea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 had already conducted a survey and discussion on th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he graduate students,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made opinions.
关键词: 中药专业实践;实施效果;调查与问谈;结论与分析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implementation results;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s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228-02
0 引言
我校高职中药专业是面向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培养掌握中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中药调剂、中药制剂、中药炮制、药品经营、药品检验、药品研究与开发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培养的前三年期间,学生已相继学习了公共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课程,并正在学习部分专业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药行业发展现状、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认识、加强职业修养,学校统一组织中药班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一次为期一周的专业社会实践。
1 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专业实践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实践的内容包括徐州三江药业、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援康饮片厂、当地的中药相关产业、连云港中医院及第二人民医院。分散实践的内容包括连云港社会药店及社区医院。实践的形式包括参观、访问、调查、听取讲座、文献检索、交流讨论等。学生实践内容多样,形式多样,这既保证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又保证了实践的质量性。
2 实践教学的目的
①通过对徐州三江药业的调研,了解医药批发企业的组织经营特点。②通过对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调查了解中药材及饮片的性状、购销调存等动态经营过程中的特点,感受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③通过对中药饮片企业的调查了解现代中药饮片的加工过程和加工技术,巩固中药炮制课程的知识。④通过对医院的调查了解医院药剂科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人员配备、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医院制剂室的生产过程及岗位能力需求。⑤通过对社会药店的调查,了解社会药店的布局及结构组织特点,了解开办药店的流程,了解中药消费特点及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
3 实践的路线与流程
专业实践涉及的学生多,行程远、时间长,所以组织必须有序,每位同学都有一本专业社会实践手册,里面布置了每个项目的任务,以便学生有的放矢。整个流程如下:专业实践动员大会、徐州三江药业、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援康中药饮片厂、中医院药剂科、第二人民医院、社会药店、专业汇报、表彰总结。
4 实施效果评价
本社会实践已实施几年,本人随机对已经进行专业实践的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座谈。
5 结论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及与学生的座谈反馈统计发现:98%学生愿意参加专业实践;87%的学生对实践过程清楚;95%的学生认为对专业认识有所提高;80%的学生有很高的实践积极性;75%的学生认为对后续的课程有所帮助;96%的学生认为开阔了视野;70%的学生认为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85%的学生填写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我思考如下:
①调查单位方面:学校联系好的单位都是友好单位,他们在接待学生参观调查方面准备充分,能很好的为学生讲解本单位的构成及作用。但学生多,学生咨询的问题多,在加上企业的工作忙,带领讲解参观的人少,这就使企业的讲解及参观的作用会有所折扣。②学生方面:几乎所有学生都愿意参加专业实践,并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就给实践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针对不同的实践单位,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兴趣。对于药厂、医院、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参观兴趣浓厚,并能很好的与工作人员交流。对于药店的调查兴趣减退。③学校方面:学校通过精心策划,积极组织,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程指导,并进行最后的评比总结,将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经过专业实践,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改善。④老师方面:学校组织专业老师负责全程跟踪指导,并把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配给不同的老师。但老师数量有限,负责的学生多,很难对每个学生都指点到位。
基于以上的分析,给我的启示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①安全工作摆在首位:本次实践时间长、路程远、人数多且调查任务中,这势必给安全保证增加了难度。所以为了安全考虑,实践之前必须做好安全预案。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带教老师带领几个小组。班主任跟班对全班负责。行动之前统一布置任务,按时集合。学生手机要求时刻保持畅通,以便及时联系。只有加强了安全,本次实践才能得以顺利进行。②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间对实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尽量联系单位不忙的时候进行参观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参观单位的工作不受影响,而自己的参观又能得到单位的专心接待。我校选择每年的四月份去参观,学生们正好正在学习专业课程,他们又即将走上实习岗位,加上天气凉爽适合出行,这正好达到了实践的目的。③加强考核:恰当及时的考核是对学生实践效果的检验,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学生的每天调查事项都应明确,每天真实记录调查内容,老师对每天的调查结果进行检查,并和学生进行一天的调查交流,进行及时的指导并打分与总结。过程的评价贯穿始终,这样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实践结束后,各班级进行评比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与物质奖励,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各小组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④多联系几家单位:在校期间我们要抓住这个难得实践机会,多联系几家参观单位,使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有一些感官的认识,加强岗位意识。使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检验自己的理论水平。⑤加强实践过程的指导:实践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带教老师作为实践的策划及指导者,对学生的全程实践起着引领者的作用。带教老师是本校的专业老师,但人数有限,所以要邀请行业的老师进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既要及时指导也要适时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及与人交流的能力。
五年制高职中药专业社会实践是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得一些探索,实践效果得到学生、老师及单位的一致认可,这既是对学生的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极大帮助也是对我校进行专业课程改革的肯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校在课程改革,在专业认知,在人才培养方面将努力贴近企业、贴近岗位,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高职生。
参考文献:
[1]宋利华,刘德军.高职中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8(04).
篇3
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是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从容步入社会。
我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职中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
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类别的比较、挑选和确定,是人生的一种决策。职业选择是个人能力意向与社会岗位的统一。职业选择也是一种现实化的过程。职业中学的学生文化课基础不及普通中学学生,而且大部分学生学习几年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与普通中学不同的是职业选择提前了,因此引导学生做好进入社会的心理准备,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要做到学以致用。需要引导的是职中生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不是低人一等的普通劳动者。尽管各人所学专业不相同,还有的进入对口高考继续深造,但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处理好长期和近期的关系,好的职业规划是职场成功的基础。处理好当前热门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敬业精神,鼓励创造创新创业。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为社会创造有意义的劳动。只有社会认可你的劳动,你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2.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自我综合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自我综合评估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需要、职业发展潜力等,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准确地为自己定位职业生涯。
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最需要的,也就是人生的目标,如自由时间、权力、金钱、兴趣、声望、地理位置等。其次要明白所选择的职业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再次,描述为了实现目标所愿意的主要活动。第四,具备激发潜力所必需的技能。最后,总结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所能做的工作。
职业发展的目标,包涵多个层次,一是所进入的行业,是机械还是电子,等等;二是地区选择,所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三是职业的类型,是自主创业还是进入某单位职工,单位所有制性质,如国有还是民营、外资;四是目标具有阶段性,初次就业与多次就业目标明显不同,初次就业要求不要太高,以积累经验打基础,掌握了较过硬的技术,甚至在客户方面有较丰厚资源时,可考虑创业;五是对薪资的要求,注重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收入是维持生活、组建家庭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工作的时间与家庭生活之间合理协调好,工作节奏与工作强度与家庭生活操持相适应;六是关注适合自己成长的良好人际关系。
3.引导学生奠定较深厚的基础,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
专业口径太窄、分科太细,忽视整体化的知识就会导致毕业生知识面狭窄、专业单一、适应性差、后劲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基础课和专业课相结合,融会贯通,不仅适应社会多个岗位的需求,而且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促进学生提高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
中职生虽然不同于大学生,但以主要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为目标的职业中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中职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如德国的职业教育十分发达,德国的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享誉世界,职业教育并不是教育的边残料,而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层面。高科技的发展、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相适应配套。中职生的专业设置要高度关注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适应变化的保障,新的技术新兴行业产生了,原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有了坚实的基础调整起来就很快。职中生必须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职中生还必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被视为二等公民,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一样受到尊重和认可。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4.引导学生对发展机会评估
在初次就业和面临发展机会时,引导学生对社会环境、职业和行业进行分析,对所进入的具体企业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发展机会评估的要领。
如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当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哪些人际关系资源有助于实现职业理想等,形象地说,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宏观经济形势;地利,尽可能利用区域的经济发展机遇;人和,善于从人际网络中寻找对自己未来职业有积极意义的成员,多向他们学习,多与他们交流,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
介绍职业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当今职业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即使是作为操作型人才的职中毕业生,也必须具有与高端科技人才相对接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数控、软件外包等方面需要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发明创造主要依靠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工艺的改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一线操作人员的配合。中职生的发展也可以打破常规,向更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方向发展。
5.引导学生确立与时俱进的观念,适时调整职业目标
学校生活只有短短的几年,人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照某个规划去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实施效果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检查与修正。职业是人生大部分时光的一段经历,职业的变迁贯穿于人生几十年,我们须有豁达的心境、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应对变化,把握好每个细节,这样才能活得精彩。
爱岗敬业与多次转换工作没有矛盾,在多个岗位或多个单位进行锻炼,有利于人的成长。事实上大部分人一生都经历过多次职业的转换,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企业的重组裁员,又是自己技术经验发展的主动调整。通过向学生介绍成功人士的发展史,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作为职业人士不可缺少的严谨、勤奋进取、诚信的优秀品质,在职业生涯中如何处理变革,把握机会的技巧,特别是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好面临的挫折。
篇4
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关键。教师要构建合理的灵活培养教学模式,进一步凸显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各种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切忌单一化或照搬某种教学模式。通常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行业、院校以及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直接的联系,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各种知名模式的套用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应该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并根据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合适的学生培养模式,从教学工作的实施入手,全程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中职中专要及时安排低年级学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安排药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到医院和药厂等单位参观,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责任以及即将实现的训练内容,进而初步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重视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安排学生接受专业的教育教学,并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一般可以围绕药品检验、生产与创新等内容开设有关的技能兴趣小组和技能培训大赛等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通常在加强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要打破原来的一对一考核模式,进一步增加课堂的教学乐趣。进入提升阶段之后,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主要目的,学校可以组织为期几周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若干障碍,训练和考查学生团结协作,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训产品质量的评价,考查学生药品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报告与小组总结,训练和考查学生书面概括、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二、构建专业教师队伍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基础课程之间的重复率,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在药学专业的课程选择上,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与疾病概要、药剂学与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减少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率,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课程,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
篇5
关健词:中职生;毕业生;就业
1就业安置中的问题及分析
1.1深圳宝安区市场虽大但竞争相当激烈,由政府出面、企业牵头,每周一都要举行一次大型人才交流会,企业用人选择余地大,竞争激烈,且高职中专层次目前也正处于文凭与知识、理论与技能的交接处,中介机构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一方面中专高职学历偏低,基本全部安置在生产一线,即普工岗位,确实存在着和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待遇相同的情况,月薪一般在800~1 200元之间。另一方面,深圳企业多,包括日资、韩资、台资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也在深圳安家落户,他们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多数企业比较规范,但也有少数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尽管如此,高职中专层次毕业生替代无任何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甚至农民工将是一个方向。因此,对我们来讲,市场潜力仍是很大的。
1.2学生就业观念没有跟上,自我定位过高。尽管学校进行了不少教育,但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仍然没有形成,对在外求职,有吃苦准备又怕真吃苦,渴望竞争又缺乏真正竞争的勇气,不愿从第一线做起。甚至有的学生,希望几个同学到同一单位工作,否则就不去。有的企业好、条件好、岗位也好,但学生的个人能力又不够,面试往往不成功。
1.3有些同学在学校学习时不用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在面试时,知识面窄,应变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常识。另外,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素质,如存在字写得差,不注重礼仪,相关知识面不宽等情况,这恰恰是企业录用员工所注重的。
1.4我校首次和中介机构联手组织学生就业工作,由于准备不足,特别是高职中专这个层次大批量的安置,操作方法上考虑不细,加上中介机构追求短、平、快,以及中介、部分企业有的方面承诺不兑现,跟踪服务明显滞后等情况,安置进度和安置质量有待提高。
1.5部分同学心理素质差,由于长期养成的过分依赖于父母的习惯,在新的环境中,自理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
2本次就业安置工作的体会
2.1学校出面组织就业,对400多名毕业生安置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次安置由于校领导十分重视,使学生、家长有了依靠与信心,也引起了中介机构的重视,维护了毕业生利益,较好地完成了安置任务。
2.2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明确个人定位,是搞好就业安置的前提。通过这次安置,我们感到学生就业观念转变如何、个人定位是否准确,是搞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前提。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没有“先就业后择业”,“先立足后发展”的意识,是不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要让学生明白,学校输送他们外出就业,是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要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树立从基层干起,“先立足、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企业是严格量才而用的,在招聘中注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
2.3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是我们今后搞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学校专业设置及授课计划与市场所需专业知识有一定偏差。对于中专层次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有较宽知识面,要模糊专业界限,强调一专多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专业技能、英语、计算机、写作、口才、普通话、公关礼仪等要特别重视。
3对今后就业安置工作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感到:一个学校招、管、分就如企业的供、产、销是企业的重要环节一样,而就业在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都十分重要,就业工作搞不好,就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建议:
3.1要加大就业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让社会了解我们,让市场接受我们。比如,我们与企业及市场接触,需要能反映我们学校基本状况,了解我们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基本素质的宣传资料。同时,还要对学生就业推荐书、毕业生档案格式进行规范设计,突出学校办学和专业自身特色。
3.2要加大就业前的教育力度。如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观念的教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面试的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就业前的教育要有针对性,要拟定教育教学大纲和计划,编写教材列入课表,同时还应聘请有关企业、中介机构和专家进行一些讲座,这个教育应在毕业前一学期就开始,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素质上有所准备、有所训练。同时,最好安排外出就业带队的老师逐一给毕业班的同学利用正课进行就业教育,将其在送毕业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感想建议、问题对策对毕业生进行正面引导。
3.3要加大就业前的办证培训及素质训练的力度。从面试的情况看,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在企业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对学生文字水平、企业管理、文秘知识及社会生存能力方面也要加大训练,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3.4要恢复和重建学校网站,畅通信息渠道,开辟网上择业的路子。在学校网站上公布当年及近两年学生毕业人数及专业的信息,要建立和完善网上就业信息库。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和市场接轨,和企业直接见面,形成人才市场交叉网络。这是今后就业工作的趋势,也可满足人才需求的多层次性。
3.5要逐步总结梳理出一套集教育、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面试技巧等为一体的求职指南,使学生有参照和训练的方向,要让学生从一进校就明白,在校学什么,出去干什么,我要怎样做。逐步实现就业的集中化、稳定化、程序化,最终实现由中介推荐到企业直接就业的转变,逐步拓宽由广东沿海到江浙及西部地区的就业路子,使就业工作能够深入扎实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杨国寿.就业与创业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课外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学校作为江油市素质试验学校,长久以来一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纳入学校工作重点,并经过不断摸索创新,确立了以“学生和教师拥有阳光的心态,以自信开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追求和实现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宽厚的胸襟、和善的心态、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行为和自强的精神,不断挑战自我、拒绝平庸、有选择追求卓越”为精神实质,并在“阳光体育”背景下,营造出以“阳光”校园文化为基础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
1 江油市中坝职中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同认识,学校通过问卷、访谈、统计、实验、观察等方式,结合学校实例,将隐性的观点逐步显性化,从而更好的落实“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实施体现办学理念的育人机制和发展机制,实现领导、教师、学生三方之间的积极互动,共同实现和谐发展。以学校“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计划、行动、考察、反思的行动步骤,以“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领导文化”的实践研究为基本策略,体现其科学性、社会实践的改进功能及批判性。氛围营造和文化构建:建设具有我校特色、能够引领学校成员精神生活发展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自主发展的家园、与教育园区和谐共进的素质教育实验园。
2 江油市中坝职中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推广
2.1江油市中坝职中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成功的方面
“阳光”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吸引全校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阳光校园”环境下进行。“阳光校园”可以具体表述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自主发展的家园、充满民主关爱的校园构成的和谐发展的文化场。它的内涵体现为师生发展状态和发展机制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和教师形成自信开朗、积极进取的发展状态。其次,学校形成民主关爱、相互合作的发展机制。“阳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构建和谐精神家园”的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来的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其中包括“阳光管理”的学校办学体系,“阳光教师”的教学、“阳光课程”的开发、“阳光少年”的培养,以培养健康健全的人为终极目标的“阳光行动”的开展等等。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学校教育,可将新的办学理念清晰而具体转化为学校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作风,从而起到这样的办学实效,用新的理念引领学校成员的发展,尽快实现学校“从规范走向优秀”的新发展。体现“阳光育人、和谐发展”理念的学校文化,一方面为学校成员的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发展机制,另一方面也会利用学校成员积极有效的参与促进共同发展。
在构建校园文化及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学校以“阳光育人”理念为核心,大力开展阳光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丰富多彩,为“阳光”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提供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保障;为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终身体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的阳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确实可行而且对同类学校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2.2 江油市中坝职中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经验与运用
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学校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模式是值得推广运用的,这就需要分析其具体措施,为其他学校提供可以借鉴方法。作为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走出来的毕业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有较为深刻地了解,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在内容上向开放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相对的封闭性,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体育文化圈”。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主体是学生,而校园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静态性的教育形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之余所钟情的是既能调剂生活,又能体验充满强烈动感的校园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始终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独树一帜,它对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课外体育有助于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生动丰富性,增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等。因此,大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文化氛围,从而为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的精神情感需要,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
三、结论
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体性课外活动,活跃课外生活,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是以阳光校园为基础的课外体育文化活动开展模式。阳光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比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体育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举措,其大力的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川省江油市中坝职中的阳光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确实可行。
参考文献:
[1] 刘志斌,肖辉.关于中小学生自发性课外体育活动的探讨 团湖北民族学院学报[M].2003,(6)
[2] 体育(1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 曲宗湖.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R].中国教育报,2001一 23(3)
[4] 李宝凤.美国、日本、加拿大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学 校体育.1994,(5)
[5] 谢琴,赵克宁,王念理.英国的中小学体育[J].体育师友.2000, (5)
[6] 李林.倪才华.张小红.中国――博茨瓦纳两国中小学课外 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6)
[7] 兰自力.台湾学校体育概览[J].体育学刊.2003,(I)
[8] 龙亚军.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加.2004,(5)
[9]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 见》,中国教育部网站.2005.(8)
[10] 张燕,万传金.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研究[J].七京 体育大学学报.1998,(12)
[11] 许景朝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田. 华工高等教育1998,(4)
[12] 朱克勤.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之我见闭体育科研.1998, (6)
[13] 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3,(8)
[14] 范立仁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 育科学2002,(10)
[15] 王超英,沈建华.对我国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中几个问题的 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ll)
[16] 陈颖悟.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阴.吉林 体育学院学报2005,(1)
[17] 张海平,王屹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体育科 研.2002,(9)
[18] 李彩秋.对唐山市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与效果 的调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3)
[19] 张蕾.关于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若干思考[J].安徽体育 科技2003,(6)
[20] 周志勇.略述“大课间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组织与实施 [M]. 成都体育学院院报.2002,(6)
[21] 张亚东,冯伟.从我国群众体育的现状谈学校体育教育改 革[J].成都体育学院院报.2005,31(4):119-121.
[22] 董华.中日男子身高差异对比及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启 示[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3.
[23] 于道中.体质健康概念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J].山东 体育学院学.1994,10(22):10-11.
篇7
关键词:中职物流;仓储实训;教学现状;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一、中职物流专业仓储实训现状
中职物流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办学历史来说,属于新兴的专业,其办学的经验也是一直在探索,很多难题都得到重视并开始探索解决之路,其中实训就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设备引进成本高,更新换代快
中职仓储实训在平时的教学组织和学习资料缺乏等困难,尤其困难的点表现在其平时的课程设置上,物流行业是近几年新兴快速发展起来的,而学校的教育一般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中职中技类的学校更加不例外,学校的专业创办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办学经验,所有在课程设置上、教材选择上也是只能参考其他学校同专业的先例甚至是借鉴同校其他专业的经验。虽说是实训课程,但有时由于办学经验的缺乏,还是会相对偏向于理论课程的设置较多。产生这个现象的另一个原因也是由于物流企业设施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学校的教学设备引进成本较高,申购审批程序较复杂,耗时久。申购到使用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用于教学的设施设备使用率比在企业低,所以其折旧成本就更高。
2.物流专业仓储实训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较单一
要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提高教育质量,输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关键在教师。[1]物流专业的建设时间比较短,师范类的物流专业开设得较晚,师资力量成为了一大薄弱环节。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的老师都是在大学学完知识直接到中职从事教学工作,本身对实践实训经验的缺乏导致了部分物流教师上课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这样既不能提高师资水平,又易使学生反感,最终影响了物流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针对仓储实训当中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改革创新的方法
本人在实践过程中,随着大家对于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行者对于问题的反应越来越激烈,而且对于现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本人现对此提出以下的方法:
1.充分完善学校实训课程设置,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
首先,由于实训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中职中技学校的学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物流专业的仓储实训的教学目标设计就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展开分支。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就业意愿,设置一些适合这个阶段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年龄特征的有针对性的科目。其次,在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源选择方面,应当结合本校自身专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当今社会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整合与更新,像有些学校自己编制适合本校专业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整,不断完善。然而,有些学习的教学实训设备确实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陈旧落后,这就需要学校与时俱进,改善现有的设施设备的实训条件,做到紧跟当今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做到及时合理购置满足教学需要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的支持。
2.加强物流专业仓储实训老师的培训,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学一体化的改革
首先,可以让学校的物流教师参加一些学校或者是教育同行举行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多学习其他同行学校新颖的教学方式,扬长补短,改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其次,[2]学校可以面向聘请物流及仓储行业骨干人才到学校讲课或者开展讲座等丰富本校师资力量。再次,提倡老师在教学当中积极采用多样换的教学方法,例如岗位仿真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等较新的教学方法,多让学生在实训当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爱上学习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在动中学,老师在动中教,同时也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一体化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3.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当地物流企业特色,加大实训的实践力度
中职中技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社会更加注重中职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相对适合这种需求的方式就是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利用自身的社会关系,为学生搭桥,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能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及时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及时考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缺补漏。同时也可以将企业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反馈给老师和学校,让老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会选择在当地工作,服务当地经济,所有学校提前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先熟悉行业环境,做到现学现用。这样学校和企业也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学校为社会及时输送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企业自己也在实践中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在此其中,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既加强自身实训的实践力度,又增加了自身的就业优势。
三、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专业操作性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那么这个责任就自然落到中职中技的各类学校身上来。为社会创造新型的适用型物流人才,就需要学校的仓储实训能够改变现状,能做到从课程设置与考核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望在接下来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能够逐渐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真正适用的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心理;调整策略
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为适应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自1999年出现以来发展迅速,当前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新的重要力量。在目前严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而作为依托母体品牌优势的独立学院来说,由于其自身办学体制的特殊性,其毕业生不仅受到了正规院校的误解,同时还受到了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普遍歧视,无形中给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们增加了更大的心理负担。因此,研究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状况,探索出一套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于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推进学校健康协调发展乃至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以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2011届及2012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测试为例,结合笔者的工作经历,分析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点,探讨了培育独立学院大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途径。
一、就业心理状况调查
2011年6月10日,我们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282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网上心理测试,其中,女生177人,占被试人数的62.1%,男生105人,占被试人数的37.9%。在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系部中,机电系33人,资土系56人,信息系65人,经管系85人,文法系43人;理工类有154人,占被试人数的54%,文史类有128人,占被试人数的46%。
2012年6月21日,我们对泰山科技学院的316名本科毕业生进行了网上心理测试,其中,女生167人,占被试人数的52.8%,男生149人,占被试人数的47.2%。在参加网上心理测试的系部中,机电系43人,资土系64人,信息系50人,经管系93人,文法系66人;理工类有157人,占被试人数的49.6%,文史类有159人,占被试人数的50.4%。
与此同时,我们对泰安市高校中设有独立学院的兄弟单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测试,在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中,收回有效问卷430份,占实测人数的86.0%。其中,男生176人,占有效问卷的40.9%,女生254人,占有效问卷的59.1%;理工类有210工人,占有效问卷的48.8%,文史类有220人,占有效问卷的51.2%。
二、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
在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毕业生进行心理测试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虽然复杂多样,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但总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就业时同时具备自卑心理与自负心理
大学生在就业时心理经常出现两种矛盾,一种是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另一种是自负,过高的估计了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无论哪一种情况,最终都会使学生受到伤害。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属于本科三批,与本科一批和二批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一些毕业生在求职中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偏低,他们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技不如人,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尤其是在与本科一批和二批的学生同台竞技时,总会底气不足,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另外,据调查了解,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三本”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时也有此种现象,在2012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也首次出现了部分高校将“三本”学生拒之门外的现象。因此,一些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有自卑心理,不敢正视现实,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长处,失去了求职的勇气和信心,陷入了自怨自艾的不良情绪中无力自拔。
自负实际上是自大,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在就业时,有的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出正确、全面的评价,认为自己具备种种优势,有着优越于常人的一种自信。如一些专业较好,在学校中表现比较突出或者多次获得过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生则容易从自信变为自负。还有一些大学生不能脚踏实地的面对现实环境,一味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去考虑问题,以为经过大学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已经才高八斗,任何工作都可以游刃有余,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四处吹嘘,结果往往不能自圆其说,最终与用人单位失之交臂,徒留遗憾。
2.攀比心理
大学生毕业时平均年龄在22周岁到23周岁之间,这些青年学生血气方刚、争强好胜,这就使他们在就业时有一些错误的心理导向,如虚荣心和盲目攀比的心理,同学之间“追高比低”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就业中,有些学生凭借各种有利条件如自身条件、家庭条件等能找到理想的岗位,他们在同学中经常吹嘘自己工作收入高、待遇好、前途广、社会地位优越等,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有些同学看见或听说别人找到了条件优越、效益较好的单位,心理上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非要找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来进行超越。因此在找工作时不考虑自身的条件、职业发展等因素,只是一味的想要超越别人,结果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
转贴于
3.就业心理期望与现实落差较大,有失落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一直深入人心,铸就了很多大学生的“精英情结”,这种“精英情结”促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较高的期望值,人为的设置了就业方向性的禁锢,如非大城市不去、非外企不去、非高收入不去等。
独立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多是当前市场需求较热门的专业,专业选择的导向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学费较高,因此,学生及其家长总期望高额的教育投入能获得良好的就业前景。对于就业,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因而,大量毕业生对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连年升温,始终不减。他们希望能够到条件好、收入高、起点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对不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单位则一概否定、不屑一顾。
但是,在目前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会面临种种困境,比如,正规院校的不认可,社会的不认可,用人单位的不认可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高期望值当头一棒,使他们美好的愿望落空。可是,即使面临就业困境,他们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对一些虽有发展前途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不屑一顾,对于西部城市和偏远山区更是少有人问津,结果“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经常发生,择业行为与实际情况出现极大偏差。
4.严重的依赖心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也缺少社会经验,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意识,在关键时刻个人不能进行独立的决策。有些毕业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供需见面会,或者参加了但不能独立做出是否签约的决定,需要依靠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判断。有些毕业生甚至参加供需见面会也要由家长全程陪同并全盘决定,缺乏自主择业的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自己不去找工作,一味地等、靠。等学校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靠家长四处奔走,托关系走后门,当父母和亲朋的四处奔波毫无成效或者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时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5.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心理
近几年来,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07年全国有495万大学毕业生,2008年有559万,2009年有611万,2010年有631万,2011年有660万,2012年有680万,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就业难度日趋增大,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独立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焦虑心理和烦躁心理是非常突出的表现。
焦虑心理是指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过分紧张、忧虑不安和对未来不可计划和预知的消极情绪体验。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反应,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焦虑。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的学生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中,个人前途与就业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且压力随着年级增高而逐渐上升。有近三成的学生从上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对未来感到焦虑,有七成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再加上有些媒体经常在网络及报纸上发表大学生工作不好找,毕业即失业,求职不成走入极端等负面新闻,引起了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甚至恐慌。
还有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容易产生烦躁心理,整个就业期精神亢奋,心急如焚,既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稳定下来,又担心在不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匆匆签约会上当受骗追悔莫及,另外还担心过早签约会错过了更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们的就业心理出现了互相矛盾的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由此造成了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患得患失。
三、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整
大学生参与就业,是大学生活的一种必然归属,也是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是正常的,由于就业压力较大,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面对这种情况,关键是应当如何调整才能使我们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同专业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大学生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参与社会竞争和承受风险的能力。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敲门砖是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三本”学生,与正规院校毕业生进行竞争时已经处于不利地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是不会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的,即使个人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获得施展的机会。
2.正确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而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所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更加突出。可以说,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重要抉择,面对着交织在一起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经受着对自己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
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大有破釜沉舟之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此在求职之初他们精力充沛,信心十足,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可是,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深受苦闷、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他们对求职中的挫折既缺乏估计也缺乏承受能力,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也不会通过总结求职中的经验教训来提高自己。因此,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正确对待,分析失败原因,调整求职策略,提高自己抗挫折、抗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因一次或几次的失败气馁悲观,以便最后获得成功。
3.接受客观现实,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面临着社会结构性的一种调整,面临着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所难免,以前那种寄希望于政府、学校及家庭,希望依靠外在力量为大学生的未来铺路的观念应该被彻底抛弃。应正确的认识客观现实,脚踏实地的依靠自己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捕捉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创造一份美好的未来。
同时,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现实因素,如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眼光应放长远一些,认真考虑职业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客观情况,了解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能干到什么程度要有一个全局认识,要进行统筹规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职业定位。
4.把握机遇,促进就业人格完善
篇9
一、当前主要的困境
1.生源少,学生对专业情况陌生。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都是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但由于受升学观念的影响,家长的选择顺序是:先普高后职中,先城市后农村。从而使留在本地读中职都是学生或是家长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的选择。农村中职校为了能保证达到规定的招生名额和入学率,往往每年在中考前就拉开了抢夺生源大战的序幕,预约录取,降低录取分数线,从而使入学门槛降低甚至是没有门槛,变成了“有生必进,逢生必录”,使生源质量不能保证,很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道德素质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整体学习氛围不浓,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较多,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对本校100名高一新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在专业选择上,32%由家长选择,20%由老师选择,18%由自己选择,9%受周边选择的影响,21%是因为区域优势(与上海无锡等地联合办学)。在对专业的了解上,完全了解的为2%,有所了解的为13%,其余的85%根本不了解或是未想过要去了解。可以看出,学生入学很多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而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学了以后做什么都不知道。
2.家长认识和管理不到位。家长的教育缺失是学生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现在进入社会不合适,在学校里玩几年再出去,孩子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学就帮着编理由请假,任由孩子玩闹;有的是认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让老师教育管理的,对孩子不管不问疏于教育;有的家长则只顾眼前利益,有合适的工作就让孩子辍学去上班,从而使每年的寒暑假都变成流生形成高峰期。这些思想都由家长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从而使学生也没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3.周边依托薄弱,教育投入少。由于地处农村,周边的工业资源有限,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流动性较大,无法提供企业内培训等服务。学生往往作为廉价劳动力在工厂一线实习或工作,多为机械性重复工作,职位上升空间不大,发展空间较小,使学生缺乏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并且很多时候学生感觉,上了学跟没有上学的一样,做同样的工作,拿相同的工资,都是从事最基础的一线操作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失偏颇。同时,职业教育又是一个需要大投入的行业。资金不足,使很多农村职中的教学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差,进入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学习操作技能。用人单位感叹没有好的职校生,而学生则感觉在校期间什么都没有学到。
二、改变现状的对策
1.专业设置灵活,依托区域优势。根据企业乡镇的特色,加强特色人才的培养。现在很多乡镇都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如三厂常乐镇的现代农业园,三星叠石桥的绣品加工,海门的建筑业等等,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都已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在群众中拥有广泛基础和较大影响力。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设置相应专业或课程,从而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专业知识后,在进军相应领域时就掌握了先机,使入行和成功的几率变大。周边有环境,实习有场地,入行有人带,成功有范例,相信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乐于选择中职校的。
2.加强就业导向,力求做专做精。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就业期望高,实际收入低,就业持续性差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在平时的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电工高级技师为例,中职毕业取得中级电工证,考高级工需要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考技师再需5年,技师到高级技师再要3年。这12年是一个沉淀和积累的过程,在学校学到的内容有限,还需要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有所成长,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确定成长规划,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稳步前进,而不会盲目跟风跳槽,随机更换职业,错失成为专业人才的良好时机。同时,紧跟政府发展规划,关注政策的动向,根据市场和企业有针对性地预先进行专业设置,适时调整专业及专业内容,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
3.加大宣传,灵活服务。时代不断在进步,思想不断在变化,我们对于知识的认知也在不断被突破。因此要改变现有办学困境,提高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认知度,就必须要利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加大宣传,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正确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展特色专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
篇10
病毒一:求职面试的虚假和浮躁
面对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招聘会,大学生求职哪个不是场场不落,送简历如撒传单,正所谓浮必显、躁必急,因此各类“毒素”也慢慢渗入了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文凭、假证书以及装帧精美的虚假简历甚至徒具其表的各色人才“包装”。大学生在面试时是有“规”和“距”的。首先保持学生的本色是最重要的,清晰简洁地介绍自我,准确地回答问题,然后,坦诚自身的缺点而不是回避。成功面试的关键就是真实。
病毒二:职业理想成为借口
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愿意归罪于学非所爱、学非所用。当你不能在“兴趣”中寻找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在工作中寻找“兴趣”。
病毒三:择业强求“门当户对”
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造成了大量未能如愿者的失魂落魄甚至自暴自弃。大学生求职中不应该有这种门第观念,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择业的大门向每一个大学生敞开,但是对自己的估计过高或过低都会产生失落感。
病毒四:毕业就业只顾伸手
大学生毕业后择业时,普遍有一个心理的误区:他们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学业有成,接下来的就业工作是该向社会“伸手”的时候了,觉得应该得到和收获了。这样的心理定位首先会造成对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之后怨天尤人。
病毒五:人才的“揠苗助长”
如今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会说自己的压力太大,为什么现在的西红柿味道不好吃?为什么翠绿的黄瓜却不再满屋飘香?原因是催化的作用,也可以说是现代版的“揠苗助长”。
病毒六:参加招聘会衣着不得体
参加招聘会的着装切忌两种情况:一是过分随意,这是没有素质的表现;二是“模仿秀”,如果穿着打扮得过于正式,则显得不自然。着装面试技巧关键时刻都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