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1:3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航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篇2
【关键词】听说教学法 民航英语教学 听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11年青年基金项目“探讨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意义”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XM038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4-02
一、听说教学法概览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发展势头强劲,代表人物有Charles C, Fries 和Bloomfield,他们的语言学理论构成了听说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美国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由较小的成分构成的。“用结构主义方法学习语言就是学习组成语言的更细小的成分”(舒白梅 15)。结构主义认为语言是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系统,语言学习是掌握语言的要素及语言结构。“语言学习必须依据当地人的语言为蓝本来进行,应该细心的观察和模仿地道的语言” (H.H. Stern 157)。
听说教学法的另一个理论支撑就是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和条件反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Skinner 于1957年提出“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的概念,这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延伸。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而是在“刺激——反应”链的强化中进行的。“行为主义者认为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正确反应的结果” (Wang Lifei 57),这就是说,如果一个特定的反应得到了强化和鼓励,这种行为就逐渐成为条件反射下的习惯。
H.H. Stern 总结了听说教学法的基本观点:
(1)语言是口头的,而不是书面的。(2)语言是当地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有人觉得应该怎样说。(3)语言是有差异的。(4)语言是一系列的习惯。(5)教授语言,而不是教授某种语言( H.H.Stern 158)。Moulton和Wilga M.Rivers等学者对听说教学法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布朗大学教授W. F. Twadell为听说教学法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设计了听说教学法的五步骤,又被誉为Twadell模式。具体说来,五步骤是:认知模仿重复变化选择。总结起来,听说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听说优先,强调句法结构,提倡高强度的训练。学生的语言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都会得到提高。另外,在模仿,重复和记忆之后,认知和鉴别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二、民航英语教学探微
民航英语教学属于ESP(专门用途英语),具有鲜明的行业性和强烈的实用性。在飞行中,飞行员和管制员之间的交流畅通是保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航线,或者在国内的大型机场,交流的语言是英语。根据国际航空组织(ICAO)公约附件的要求,从2008年3月5日开始,从事国际航空运行和国内特殊航线运行的飞行员必须达到ICAO 4级英语水平。各大航空公司也为飞行学员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达不到三级不能毕业,达不到四级不能飞行。可以说,学生的民航英语水平高低是学生顺利毕业的关键,是飞行安全的重点,是制约中国民航国际化的瓶颈。
ICAO考试(四级)包括听力理解,非正常情况下陆空通话,模拟通话,口语能力面试。考试的评分标准有发音,结构,词汇,流畅程度,理解,应对能力。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都是围绕听说两方面的。也就是说,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ICAO 4级的过级率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很多飞行学生刚好在这两方面都不擅长,于是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教学法的核心原则是听说能力优先,而刚好ICAO考查的就是听说能力。这种契合就决定了听说教学法在民航英语教学中的重大价值。前文中提到Moulton和Wilga M.Rivers 等学者,他们基本观点如下:
1.在听说读写这几项语言的基本技能中,听说能力放在首位。
2.教学中,不断的反复练习和训练必不可少,这种反复的练习为以后熟练掌握语言打下基础。
3.语言教学以句型为中心,也就是说,句子是交际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
4.在教学中避免使用母语。在斯金纳看来,“一个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所使用的频率”( Wang Lifei 57),既然模仿是关键因素,对于学习外语来说,就要避免使用母语,而在模仿中学习和记忆目标语,“儿童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他们环境中的语言,模仿是语言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Wang Lifei 58)。
5.通过比较语言结构确定教学的难点。
6.改正错误并且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主义认为语言学习是形成习惯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负强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养成了好习惯。
7.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既然听说教学法把听说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反复持久的语言训练,所以语音室,多媒体设备等这些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人格特质;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IM)是一种利用自身一定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控制和管理信息以影响他人对我们的印象的行为。印象管理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也倾注了很多精力研究印象管理问题,得到了一些一致性的结论。但是,笔者也发现,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企业绩效管理或企业面试管理方面,对于大学生的面试印象管理研究偏少。而且,在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大部分是针对本科学院或普通大专高校的研究,针对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的研究却很少。
一、民航高职学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民航高职院校二、三年级学生,主要为已经参加实习或就业面试3次以上的学生(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为对象,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和问卷调查法并通过平时模拟面试观察法进行研究。问卷工具方面,在参考保罗・罗森菲尔德等对印象管理策略的概括,和黎恒编制的印象管理策略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求职面试这一特定的情境,编制了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五因素问卷。即:包括自我宣传、目标承诺、逢迎讨好三种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和修正行为、合理化理由保护性两种印象管理策略。这五个因素包括了学生在面试过程通常所运用的印象管理策略,也是考官在面试过程中观察、捕捉的要点。
该问卷是由20个评价项目组成,设置从根本不用(0分)到最常用(4分)五点式选项,得分越高表示该策略越有可能会被用到。经过检验,印象管理策略五因素一致性水平较好(一致性系数,Alpha=0.908)。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五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99、0.807、0.730、0.803、0.630。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08份,去除艾森克人格问卷L分值高的60分,有效问卷332份。被试专业包括:民航服务类专业,如旅游与空乘服务、民航运输、民航物流、机场运行管理专业;民航技能类专业,如飞机机电维修、飞机电子、飞机机构维修、电子工程技术。被试均属自愿参加。
二、民航高职学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调查数据分析
(一)民航高职学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的人口学差异检验
1.性别差异检验。本研究对男女被试在印象管理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男女生在自我宣传策略、合理化理由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前两种策略上,女生总分均高于男生;而在修正行为上,男生总分高于女生。在目标承诺和逢迎讨好策略使用上男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
2.学科差异检验。本研究对民航服务类专业和民航技能类专业被试在印象管理策略使用上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类型在自我宣传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自我宣传策略上,服务类专业被试总分高于技能类专业被试;而在修正行为上,技能类专业被试总分高于服务类专业被试。在目标承诺和合理化理由策略使用上两个专业类型被试,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民航高职学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的人格特质差异检验
1.内外向差异检验。本研究对人格特质(内、外倾、中间型)和印象管理策略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的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结果显示,内外倾和中间型被试在自我宣传、修正行为策略上存在差异,内倾被试高于外倾型和中间型被试。在目标承诺策略、逢迎讨好策略、合理化理由策略上,内倾的民航高职学生更多的使用这三种策略,但在这三种策略上,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自我宣传策略上,我们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内向型被试与外向型被试和中间型被试存在差异,而中间型和外向型被试间的自我宣传策略不存在差异。
在修正行为策略上,通过事后检验发现,内向型被试与中间型被试不存在差异,中间型与外向型被试间的自我宣传策略也不存在差异,而在内向型和外向型被试中,该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2.稳定性差异检验。本研究对人格特质(稳定、不稳定、中间型)和印象管理策略的差异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的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结果显示,印象管理策略各维度在稳定性人格特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自我宣传、目标承诺、合理化理由印象管理总分上,不稳定型被试高于稳定型被试。在逢迎讨好、修正行为策略上,中间型被试高于不稳定和稳定型被试。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民航高职学生求职面试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各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显示,男女生在自我宣传策略、合理化理由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在目标承诺和逢迎讨好策略使用上男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不同性别角色特点造成的。男女生之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男女的生理、心理方面,同样也体现在男女生的思维方式、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在语言方面、社会交往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擅长空间思考和几何学,女性在语言上就更胜一筹。同时,女性更多地在意别人对自我形象的评价,在面试之前,会做更多地准备对自我进行总结以致更好地宣传自我,这一点能很好地解释女生在运用自我宣传策略程度上高于男生。同时,女性心思更加细腻,在面试过程中,能够更多地觉察面试官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期望,当出现不利于自身问题时会更及时地利用合理化理由策略,并用目标承诺策略进一步强调愿望以得到考官的认可。男性在行动力上往往强于女性。在修正行为策略上,男生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同时,这可能与研究被试的学科特点有关。被试中,男生均为民航技能类专业,女生均为民航服务类专业。不同的学科岗位类型也影响着他们对面试印象管理策略的运用。服务类女生更强调沟通力和通过承诺取得服务者的信任,技能类男生更强调行动力执行力,所以在使用目标承诺策略程度上女生高于男生。
在目标承诺和逢迎讨好策略使用上男女生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性,可能是因为此次研究的被试年龄都是80后末接近90后的学生,他们有更多渠道和途径接触和了解社会,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他们表现得更加务实但不失真诚,所以他们会较为积极地运用目标承诺和逢迎讨好的策略取得考官的信任和喜欢。
2.学科差异分析。对民航服务类专业被试和技能类被试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检验显示,不同学科在自我宣传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自我宣传策略上,服务类专业被试总分高于技能类专业被试;而在修正行为上,技能类专业被试总分高于服务类专业被试。在目标承诺和合理化理由策略使用上服务类专业被试与技能类专业被试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学科性质有关,在学校学科培养过程中,对不同岗位类型的学生人格塑造上会有不同的期待、要求和看法。作为民航服务类的学生,岗位角色要求她们更多地主动沟通表达,进行良好的宣传和必要的承诺,以取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在面对服务对象故意刁难的情况下,也更善于找到理由进行说服。作为民航技能类学生,岗位角色要求他们有更强的行动力、执行力和应变力,以至于他们更多地运用修正行为这一策略。
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显示印象管理策略的使用在人口学方面的差异不明显,同时这与过去的一些研究的结论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被试特殊行业培养模式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两个因素造成的。民航高职院校由于其明显的行业办学特征,让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行业办学的特点,让学生对未来就业的岗位具有可预见性和确定性,从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把握未来岗位面试过程中所能出现的情况。同时,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危机,如何把握机会,在面试中更好地宣传推销自己,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就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印象管理策略。印象管理策略不在只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成了大学生真枪实战的有利武器。
(二)民航高职学生面试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的人格特质差异分析
1.内外倾维度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我宣传策略上,内向型被试与外向型被试和中间型被试存在差异,而中间型和外向型被试间不存在差异。在修正行为策略上,内向型与中间型被试不存在差异,中间型与外向型被试间不存在差异,而在内向型和外向型被试中该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在目标承诺、逢迎讨好、合理化理由这三种策略上,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内倾的民航高职学生更多地使用这三种策略。
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其个性特征和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就业形势三者联动造成的。一般而言,内倾型的学生做事之前会做些计划,不轻举妄动,给人的印象是踏实可靠。一般认为,在面试中,应该将自身优势的地方展现出来,是一个自我宣传自我展现的机会,在遇到对自身不利的事件时,应该尽量避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内倾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压力,面对面试这一严肃和紧张的事件,他们充分的做好计划,避免不利事件影响,留下良好印象的内倾特征将更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内倾被试运用更多地自我宣传和修正行为策略。同时,由于被试中行业性岗位群面试较多,许多来招聘的单位在前几年一直都到校招聘,面试前,被试已经从往届相关面试中了解到面试中的信息,民航高职的内倾被试表现得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一机会,在面试前通过了解先前面试情况,对岗位更加熟悉,并做更多地思考和准备,少了外倾和中间型被试的相对随意和放松。同时,也可能是因为80后内倾型的学生表面看似不善于表达,不主动行动,但在社会表现欲膨胀和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影响下,其内心比一般人更渴望快速地被了解和被接纳,于是在面试这一特殊场合,内倾的学生较外向和中间型学生更多地运用了各种面试印象管理策略。
2.稳定性维度差异分析。在对人格特质(稳定、不稳定、中间型)和印象管理策略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印象管理策略各维度在稳定性人格特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前人的研究具有一致性,人格特质稳定性维度上在印象管理策略的运用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民航行业办学院校,男女生在自我宣传策略、合理化理由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而在目标承诺和逢迎讨好策略使用上男女生并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学科类型,即服务类专业与技能类专业被试在自我宣传策略和修正行为策略上有显著差异,而在目标承诺和合理化理由策略使用上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3.在对人格特质(内、外倾、中间型)和印象管理策略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倾和中间型被试在自我宣传、修正行为策略上存在差异。在目标承诺、逢迎讨好、合理化理由这三种策略上,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在对人格特质(稳定、不稳定、中间型)和印象管理策略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印象管理策略各维度在稳定性人格特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认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面试印象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高职高专学生人格发展阶段特点和人际关系问题,加深认识印象管理策略的内涵。二是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一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模式,发挥高职院校办学特点进行印象管理培养。三是从影响印象管理策略的学生自尊水平、学生成就动机水平、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因素出发,进行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印象管理及其相关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2).
[2] 叶婵.招聘面试中印象管理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李颖,衣庆泳.毕业生应聘印象管理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09,(1).
[4] 孟野.印象管理的研究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
[5] 戈夫曼,黄爱华,冯钢(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6] 王艳虹.应聘者印象管理对考官评价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7]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4
关键词:民航专业;案例驱动;双语教学;多元化考核
在国际民用航空业中,不论是各种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还是民航专业设备的参考手册都是以英文作为通用语言和出版的。可以说,英语就是国际民用航空的通用语言。随着我国民航业不断发展,以及与国际民航业的不断融合,航空公司、机场及民航其他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除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并提高人才的行业竞争力,很多高校的民航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上同样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为民航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机场运营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航班延误、机场服务、机场运营成本等,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实习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毕业生从事民用机场运营相关职业奠定实践技能。基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选用大量的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也为本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契机。传统单一授课模式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提升。而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以教育为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探讨式情境教学方式,无特定的解决之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时主动查阅各种相关理论知识,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将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起到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针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的机会,为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环境。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使用英语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也使得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实现有效融合与衔接统一。因此针对《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实践显得极为迫切且尤为重要。
1课程案例资源库建设与案例选用原则
1.1课程案例素材组织
《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场运营管理工作特点,从机场经营角度出发,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来分析机场实际运营状况并给出解决方案。为此,课程重点使用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的相关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这也增加了双语教学的可操作性,课程案例资源可围绕以下两方面进行收集整理。(1)收集课程相关专业领域的英文原版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例如,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关民用航空系统、机场系统和机场运营管理这类知识点可以选用英文原版视频,同时可以将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提炼并结合必要的中文讲解来完成。视频学习不但使抽象的专业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关键问题的提炼和必要的中文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增强互动效果,是对视频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既可以学到专业概念,更能掌握其中的技术细节,从而从双语教学中获益。(2)积累国外民航业经典案例。民航业也是国际化、互通性的行业,通过对欧美等国外先进航空公司的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国外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同时,还能很好地将英语实践融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1.2课程案例选用原则
案例教学的教育理念重在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功底,即理解和分析案例时所用到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储备。所以,案例内容不但要符合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而且要基于学情分析,教学实施前准确评价学生的英语基础,以选用难易度适中、符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以便保障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此外选择的案例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案例教学的设计需要与教学设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计重点及难点,同时选用的案例应该能够直观地说明问题,内容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和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过程实施
2.1课前预习
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是开展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实践的基础。教师需要在课前留有充足时间带领学生做好预习,将案例中涉及的专业名词、专业概念以及英语语法结构进行提前学习,以便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例如,在案例教学课程的前一次课上可播放一段视频影像资料或介绍文本案例,再带领学生进行关键词汇的导学和讲解,并提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发案例材料,布置课后资料查阅、思路整理、观点和建议总结、幻灯片制作,为使用英文汇报做好前期准备。为此教师也需要对案例材料足够熟悉,分析理解足够透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加清晰的指导和反馈,才能在双语案例教学课上驾轻就熟,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
2.2教学方法与手段
将案例穿插于双语教学内容中,每一模块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引出问题,进一步分析讨论和解决,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可采取小组讨论、翻转式课堂等形式,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英文案例作为研讨材料并根据英语水平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最终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表个人观点。各小组将组内讨论和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使用幻灯片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2.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民航类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同时,也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教师从信息和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辅导员和“学习伙伴”,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此时教师的责任是,努力营造一个宽容平等、求实向上的“学习共同体”环境,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能力和专业语言方面的优势,加强对话和交流,从而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要做好课堂记录,引导学生讨论或回答问题,由此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学生反馈的观点适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后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3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探索
传统课程考核评价多数采用书面考核方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同时不能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也难以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多元化考核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和途径来全面、客观和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其目的是促进评价对象的全面发展。基于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考核评价宜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需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英文熟练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层级的考核评价标准。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的成绩比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可以尝试开展学生间作业互评、小组间讨论互评。考核内容包括作业内容、集体活动参与度、语言表述、幻灯片设计、观点创新性、团队意识等。通过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在英文表达、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各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4结论
论文以案例驱动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针对《民用机场运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所涉及的案例资源建设、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教学实践中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人才竞争力为教学目标,开展《民用机场运营管理》教学实践。实践证明,采用科学合理的案例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实现沉浸式学习;极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英语沟通能力均得以显著提升,为高质量民航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蕊,孙辉.民航专业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与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04(17).
[2]朱斐.以案例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双语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06(12).
[3]张婷.应用型本科机场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5).
[4]杨男,陶宁蓉,李军涛,等.案例导向的系统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法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教育研究版),2019,(3).
[5]尚慧丽.提高和完善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经济师,2008,(06).
篇5
关键词:民航商务英语; 综合教学法; 优化选择
在全球民航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民航业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壮大,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因此,既懂民航专业知识又懂航空商务英语的学生是当今中国民航市场所急需的人才,其中尤为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民航商务英语是民航商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但是长期以来,该课程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法,完全忽视其中的局限性,造成了教学与实践脱钩,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根据对在民航商务相关工作岗位上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进行面试时一般都会进行民航专业英语的考核,并且侧重于对综合技能的考核,而英语的综合应用恰恰又是学生普遍所欠缺的。针对这种状况,在教学中采用综合教学法并且进行优化选择的改革就是当前民航商务英语课堂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英语综合教学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文献就此进行过探讨。但是对于民航商务英语的综合教学法优化研究就比较欠缺,由于民航商务英语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简单的照搬日常英语教学中的综合教学法,教师必须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地应用综合教学法。本文从各个单一教学法的特点出发,阐述其中的局限性,同时结合民航商务英语的特点,探讨如何在民航商务英语课堂上优化选择综合教学。
一、实行综合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几种教学法,应用语言学界通常归结为三种:翻译法, 听说法, 交际法( 咸修斌,1999)。虽然它们从各种侧面充实和丰富了外语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比如"翻译法"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听说法"侧重说话者的典型句式使用," 交际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但正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教学很具局限性,其中"翻译法"的缺点是不能适应培养外语口语能力的需要,学生实践机会极少;"听说法" 忽略了理解整个语篇意思的连贯性;"交际法" 缺乏对语法知识的全面系统介绍等,所以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某一种教学法,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不同阶段及教学目的,将各种教学法进行综合运用并且合理优化。综合教学法又叫"折中教学法", 最早是由H.E.Palmer 于20 世纪20 年代末提出的, 主张在教学过程中,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灵活机动有针对性的吸收各种教学法的合理而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以充分满足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也就是说"教无常法, 学无定式", 择优择当而用,而不拘泥于某一种呆板单调的教学框框和模式。采取综合教学法,教师不必受某一教学思想的局限,能以灵活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还能更好地满足某一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如语法翻译法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某一语言现象,听说法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形式,交际法能让学生开口讲。综合教学法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看似相互独立,但它依然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二、民航商务英语的特点
民航商务英语民航运输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专业英语课程,所学内容通常涉及到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大块,其中旅客运输涉及到的内容有值机、问询、安检、证件以及机场等民航地面的专业英语知识,货物运输方面主要是基本的包装规定以及危险品的相关规定。因此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所学内容都是和学生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机场和城市的二三字代码,各种民航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更加强调英语的"敬语"表达等等。从对学生要求来看,与多年所学的英语在理论上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更加侧重实践中各种英语能力的综合,尤其是能结合实际的民航工作场景,应用所学的民航商务英语去帮助旅客解决问题或者妥善处理货物。比如, 地面值机人员需要看懂TIM(旅行信息手册)并获得所需的信息、问询柜台工作人员需要听懂国际旅客的英语并且提供有效的服务、货运工作人员需要看懂危险品的包装英语要求并且妥善处理等等,故此就需要掌握在所涉及到的民航工作中运用颇为综合的英语应用能力。
尽管许多教师认为,民航商务英语并不意味着它是有别于其它语言形式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因此不能遮蔽英语甚至所有语言运用的深层共性。然而根据K e n n ed y (19 8 3 ) 的研究中,如图:
我们可以发现民航商务英语属于ESP这一分支下面,是属于一门有特定用途的英语。无论从课程的内容,还是对于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要求,民航商务英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综合教学法优化选择的策略
根据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输入第一性,输出第二性,同时结合民航商务英语的自身特点, 笔者设想将民航商务英语(校本教材)各单元教学先进行模块划分,然后根据岗位的任务要求,将教学进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输入,即对各模块新知识的理解- 消化- 吸收,即为"输入阶段";第二阶段侧重输出,即对原有知识的巩固-提高-应用,称为"输出阶段"。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下面就两个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具体教学方法进行分述。
( 一) "输入"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输入"阶段具体教授下列内容: 民航专业术语和所学模块的对应课文的分析。主要需要学生阅读和记忆的能力,因此课堂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翻译法",尤其是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沿用大学英语的模式,翻译所对应的中文,同时告诉学生哪些语法现象并且进行相应练习,导致学生觉得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并无太大区别。
1.民航术语的输入:刚开始学生学习民航术语,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不会发音时,有意识自己去查阅,采用"自学法"。同时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例句法",把原本难以理解的民航术语放到实际的例句中,让学生一边学习术语一边学习民航专业知识。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熟记这类民航专业术语,为今后的"输出"打好坚实的基础。
2.民航课文的输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直接法",该教学法强调"我们都是通过说话学说话",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翻译,主张的是以课堂为条件,通过一些情景来进行讲解和盘练。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设定该模块所对应的民航情景,比如在讲解机场值机的课文介绍中,教师可以扮演旅客,设定特定的情节,让学生用所学的民航术语和相应的民航课文中的句子,来帮助"旅客"解决问题。
(二)"输出"阶段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进入第二阶段将重点关注"输出"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应模块的民航英语的文章阅读、与旅客交流以及民航手册的翻译等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各种民航商务英语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而如何在各个"输出"环节中综合教学法的优化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听说环节的"输出":完成课文讲解后,学生比较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将所学的较为书面的民航英语表达转换成为口语化的表达,同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节流利的应用所学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听说环节合理优化,综合教学。许多教师基本都会采用"交际法",这是在教授听说内容的首选方式,同时也可以结合 "结构法",它的特点是教学中重听说,不用本国语言教学,不讲求语法规则,结合句型教学,比如在值机模块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对应的句型,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且简化语法的难度,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并且告诉学生分书面语言和口语表达是各具特点的,所以不要因为考虑语法准确性而硬背课文的书面语句。
2.读译的"输出":根据民航商务英语对学生所提出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输出"环节中,阅读和翻译能力是极高的,这也是民航运输业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教授民航商务英语的教师都会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但是多数都是"翻译法"一用到底,导致学生实际的参与很少,习惯等待老师的讲解。其实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归纳法",由教师去指引学生发现其中的翻译方法,同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翻译方法和常用民航术语的总结和归纳,找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因为"翻译而翻译",始终无法脱离教师的帮助。
总之,民航商务英语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需要结合教学目的,课程特点,岗位对学生的需求,当然还包括教师水平和教学条件等,都是多样化的,不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方法。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各个教学环节,对应的内容以及课堂教学进程情况,采取综合法教学,并努力实现多种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走"综合教学法"的理想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江华. 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民航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 2013(31).
[2]徐秀青. An Experiment on integrated EFL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Setting(英语综合教学法) [J].重庆电大学刊, 1997(2).
[3]刘俊红. 英语综合教学法初探 [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3).
[4]蓝忠武. 论英语教学的"学、导、用"原则和最优化教学体系 [J].外语教学, 1998(4).
[5]杜鹦. 中职英语综合教学法初探 [J].职教论坛, 2005(32).
[6]马宁.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中有效课堂互动模式与分组教学的研究[D].东北,辽宁师范大学, 2009.
[7]任姝. 关注学习者:对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思考[D].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6.
[8]肖雯. 国外英语教学法各主要流派介绍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77(1).
[9]杨伶俐. 商务英语的教学法探讨 [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3(5).
[10] 胡迎春.职业教育教学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11] Bloom, B. S. ( Ed.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of educat ional goals , 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Longmans, Green& Company
[12] Goodman,K. ( 1986) What. 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Portsmouth,New Hampshire;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Inc.
篇6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空乘专业 非对口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自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航学院等院校率先开办高职高专空乘专业以来,我国已约有300所各级各类院校招收空乘专业学生,按每所院校每年招收50名该专业学生估算年均培养专业人才1.5万人。此外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民航业2010年、2011年分别新增飞机180架次、167架次。按每架飞机配备20人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3500人次,供需关系失衡严重,每年空乘专业毕业生至少有80%无法实现“飞天梦”。
1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利用调查、回访、座谈等研究方法从“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等七个维度具体了解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1.1 数据获取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目标研究院校2008届、2009届、2010届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产生。该调查通过现场访谈、电子邮件、电话询问等形式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21份,有效问卷897份,回收率92%,有效率97%。在有效问卷中空乘专业学生870人,占样本总数96.98%;有27位学生为转换专业,占样本总数3.01%,样本结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就业地区”及“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1)现阶段学生流向不同的地区就业,包括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省会城市(武汉、南京、杭州、济南为代表)、其他非省会城市(苏州、宁波、青岛、厦门为代表),其蕴含的机会效益有所不同,通过分析能了解空乘专业学生在就业地区方面的选择偏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学生选择不同性质的单位就业,包括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知名国企或外企、知名私(民)企或国有中小型企业、中小型私(民)营企业、灵活就业(出国、创业、升学)等其工作环境和待遇有明显不同,则更能体现高职高专这一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的职业期望。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空乘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方面具有多样性,没有盲目地将“空姐”、“空少”作为自己就业的首要目标,“公务员”和那些发展规范、薪酬合理的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对他们都有颇高的吸引力。但那些中小型私(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却很难学生们的关注。访谈中发现他们最看重首次就业能在较好的公司平台工作,学习掌握关键技术知识,并获得所在行业的第一手业务资源。此外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抱有“要么上天、要么待业”的情况。
1.3 “薪金水平”及“专业匹配度”分析
(1)薪金作为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基本生活的保障,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调查中发现,第一年平均月薪收入2500~3500元之间占比较多,占比第二的是那些顺利成为“空姐”、“空少”的学生,他们表示虽然平均月薪在5000元以上,但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薪酬满意度低。其次是1500~2500元。而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薪金水平低于1500元。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2)专业匹配度是就业主体通过就业后自我回溯的定性指标,记录学生首次工作的实质内容为评判标准。但在国家宏观政策加大民航业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起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加大了扩张力度,加强了人员招聘的力度,直接表现为2009、2010届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程度较2008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1.4 “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就业满意度是就业主体对现在从事工作的心理满足程度;职业发展前景是就业主体在选定的领域里,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顺其自然型、努力发展型。就业方向是对学生签署《就业协议后》的首次就业单位统计。调查中笔者发现,受访者对首份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对现在工作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者近总人数的60%,其中还有8%的学生认为“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地学习技能和知识。对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的结果显示,目前空乘专业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样性。调查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表6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空乘专业就业现状具有以下特点: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就业。主要因为学生们受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认为在这类地区工作机会多。可不容忽视的是,这类地区是国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地,高职高专学生面对充分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在面对空乘专业就业机会时,可能又会因为宏观政策导向、自身形象、外貌、体能等客观条件影响名落孙山。对于就业单位多青睐于知名国企或外企、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而中小型私(民)营企业则备受冷落。学生们对工资收入水平、个人未来的发展和晋升关注度较高,对是否匹配个人所学专业方面则关注度不高,并且学生能够认识到能否对口就业很大程度受航空公司当年的招聘计划决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能够关注市场上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进行有效尝试。另一方面也说明空乘专业的就业推介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们普遍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问题多集中在薪酬、工作强度、公司内部环境等方面。但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多认为应以“顺其自然”的方式进行职业发展,正是这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观念造成学生们缺乏工作的热情,如果用人单位又缺少最起码的后续职业培训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们对于现在工作的不满。学生的就业流向呈现多样性,其中真正对口就业比例不到40%(如遇行业调整则对口率更低)。
2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非对口专业就业”原因分析
2.1 从空乘专业学生的角度分析
(1)自身定位不准确,择业时没有端正自身就业观念。“空姐”这个职业开始时总和“高薪”、“潇洒漂亮”、“环球旅行”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中空乘人员表面光鲜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窦炎”、“变压型眩晕”等等职业病更是让那些心怀梦想的学生们知晓了现实的残酷。因此当这层神秘面纱被揭开后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产生消极或失望的情绪,逐渐开始厌倦直至重新选择就业岗位。
(2)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空乘专业学生在就读该专业前学校对学生外貌、身材等方面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学员片面地把外表作为就业选拔的唯一标准,把能否顺利就业寄希望于走捷径而忽略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只注重形态礼仪方面的课程,不注重学习其他课程和辅助技能,特别是外语课程学习,认为只要有好的形态礼仪就算是达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基础知识、英语口语、电脑操作、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都有待加强。在跟踪回访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的外貌条件较为优秀的学生却在空乘招聘复试的过程中惨遭淘汰,说明学生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从高职高专院校的角度分析
(1)空乘专业招生院校泛滥,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当下就业环境。空乘专业所属的乘务类专业被列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相较机维修专业、飞行技术等专业而言技术门槛明显偏低,属于典型的低端技能应用型专业,所以办学门槛较低,但开办该专业却能为院校带来经济价值和形象价值方面的提升。粗略统计目前开设空乘专业院校300余所,平均年招收生源逾万人,远高于同时期空乘岗位增长数量,从客观因素上也增大了学生们“非对口专业就业”的比例。
空乘专业本质上属于现代服务业,虽不生产产品,确要提供高质量服务。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民用航空器的性能、结构、使用方法等基本民航知识,还要熟悉医学救护、社交礼仪、地理常识、旅游餐饮、风土人情、心理学等技能。可以说空乘工作是集服务员、安全员、播音员、导游、护士、厨师等多种职业为一体的特殊职业。但到目前为止,全国空乘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自发形成了“理论+实操”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也大同小异,以民航概论、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乘务英语、空乘实务、形体礼仪为主。显然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市场需求,所以空乘教育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应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攻方向。
(2)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作为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空乘专业,需要大量的实习教学设备,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学校要购置这些教学设备无疑要负担高额的成本,显然会有很多学校无力承担。即使一些优质院校有能力,可如果办学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产出比过低也会抑制学校购置教具的步伐。正是这种情况造成很多空乘专业的学生没机会接受正规的实践教学。
此外,一线教学老师中具有空乘工作经验的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无专业背景的老师改行充当。尽管这些老师能够把书本上的内容知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但一些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例如提醒带婴儿乘机的母亲在起降时给婴儿喂奶、婉拒客户不合理要求、安抚旅客的激动情绪等等,只有真正有过空乘经历的专业人员才能把第一手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而且这些宝贵的经验还能启发学生未来在不同岗位上解决问题的潜力。
2.3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分析
由于民航业的垄断性和空乘岗位的稀缺性,使航空公司具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而且现阶段大部分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航空公司的用人需要,造成航空公司近年来的人才引进工作基本以社会招聘+短期培训的方式完成,如果各大院校日常又不注重与航空公司建立长期联系,那么航空公司完全不需要或不屑与院校沟通合作,客观上又让学生在就业中进一步被边缘化。
3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对策
3.1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空乘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入学分数低,文化底子薄,学习不努力,有些还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习惯,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何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笔者认为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不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也能树立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一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会反促学生更好地认清自身发展方向及对职业规范的认同。经过积累的良好习惯会让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奠定学生成功成才的基础。
3.2 注意树立学生综合服务意识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空乘专业学生“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岗位多集中于技术门槛低的服务型行业,然而空乘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旅客提出的各种挑剔要求,还要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必要时还要协助旅客克服旅途中的焦虑。以上这些都是综合服务的体现,这种综合服务意识可以说在整个服务型行业里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意识尤显重要,应该成为今后教学的主攻方向。
3.3 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最近1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黄金十年”,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就包括了空乘专业,而快速发展背后却是培训市场行业规范的缺失。学校只注意扩招带来的收入,不加约束地盲目招生,却忽视了人才供需的转变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再加上空乘人员的来源的广泛性,现阶段真正留给空乘专业的份额相对较小。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大院校必须深入调查真正的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招生的规模,加强各开办空乘专业院校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对于那些报考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资源的紧缺无形中又会倒逼各院校严把生源关,优中选优地进行学生录取。
3.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外训机制
现阶段各个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所聘任的空乘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却缺乏空乘实务经验的教师。对于曾在一线工作过的航空职员有因为学历、教师资格或薪酬等多方面原因不愿到院校任教,进而造成各个高校很难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又具备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无形中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院校应因地制宜地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外部人才引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邀请航空公司为现有教师补补专业课。
3.5 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已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大部分不是民航类院校,不具备航空行业背景,而且与各大航空公司鲜有交集,造成院校的招生、培养都忽视了最终用人单位——航空公司的真实需求,两者之间出现严重的断层。所以作为院校来说应花大力气了解人才供需的具体流向,以及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招生、培训、就业等环节中来。除此之外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从服务型人才推荐入手努力为学生打开就业之门。
4 结束语
又是一年毕业季,2013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99万之巨,可以想象多么激烈的人才竞争正在上演,看着那些即将迈出校门的空乘专业学生心中不由得生出疑问:又有多少学生今年不能“上天”?他们的去处会是哪里?所以明确市场需求,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才能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全面、科学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成福.高职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
篇7
[关键词]气象见习人员;思想作风;培训考核;民航安全
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187-01
引言
随着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 飞行航班数量日益增长,面对复杂恶劣天气多发、气象设备更新换代、气象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民航空管气象运行保障单位都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纵观近年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许多是由于气象见习人员或新放单不久的气象人员造成的。因此加大对气象观测、气象预报、气象维修见习人员的培训管理,使得气象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民航飞行安全的持续长久。
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而人是这个思想意识的主体。民航工作的宗旨就是“安全第一”。对于民航气象人员来说,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气象见习人员来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好见习气象人员的思想教育,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思想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精神、道德的宣传、教育、引导、激发人们的干劲,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其次,从思想上认识到民航安全的重要性,现在的年轻人思想独立,个性鲜明,责任意识相对于六七年代的人来说弱一些,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新任务的能力较强,从开始有了一个好的思想认识,才能有一个好的思想开端;再次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天气复杂状况增多,而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气象人员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对从事气象基本业务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
最后,在日常的学习中要不断的加强安全教育,强化见习气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增强使命感。在保障安全中,安全事故往往发生在那些安全意识淡薄的“薄弱人”身上,安全意识差,这种错误的安全意识必然支配着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安全保障的重大隐患。 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以各种规范标准为指导,安全工作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扎实,才能确保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
2 强调严谨细致的思想作风培养
作风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贯的做法和做派。见习时期是见习气象员良好工作作风养成的最佳时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干好工作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使见习气象员从思想上尽快明确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人生目标,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
其次,对民航气象工作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增进见习气象人员工对本岗位的认识及其下一步发展目标。增强对新岗位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理解,使见习气象人员从一开始就养成随时汇报工作,有问题与领导积极沟通,工作中与同事之间相互协助的好习惯。
再次,要培养见习气象人员的时间管理观念,因为气象的各项报文的都有严格的规定时间,迟发、漏发报文不但是工作中的严重差错,而且会给安全保障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时间的遵守是见习气象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
最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必须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和流程来执行,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或过于自信而在工作中省略某各环节,那么都有可能出现工作失误。例如在2014年的某航站观测员在发报时错误的将“取消”键当作“确认”健使用,而且又没有检查报文是否发出,结果造成了天气报告的漏发。这就是过于自信和不按照工作流程,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常言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气象教员一定要言传身教,严字当头,采取“一人主负责,众人传帮带”的培训方式,指定专门培训教员手把手“传、帮、带”,做到不留疑问,清晰透彻,规范严谨,有机结合。思想作风过硬的气象教员定能培养出思想作风过硬的徒弟。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要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规范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行为。从观测每一次的天气现象,认真记录每一次的天气过程,编发每一条报文都要严谨入微,不存侥幸心理,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的工作会受益终身。
3 培养过硬的业务理论和技能水平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是每个见习气象人员逐步具备的要求。气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气象服务和保证飞行安全的关键,见习气象人员大都是刚从气象专业院校毕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理论与实际存在有很大的差别。相对见习气象人员的培训而言,更着重于实际应用,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专业及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长远和当前相结合,采用定期培训和临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不仅要注重结果,还要注意培训过程、方式方法,先求质量、再求数量,以一正确二速度三提高为基本原则。需要分步骤、多方面、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际。在培训过程中见习气象人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向培训教员请教不懂的问题,不要留有学习的死角,这样就容易在将来的工作中埋下隐患。
在培训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气象教员 ,对见习气象人员进行集中的业务理论知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设备的使用、各项应急预案和民航气象的法律法规等等授课,在集中授课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可以是笔试也可以是口试,考核合格者进行下一步的培训,不合格者将进行追加培训,直到考核合格。这样就从理论知识上把好了第一关,良好的理论基础是见习气象人员工作的基石,基石坚固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接下来的技能培训中,见习气象人员将深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先跟班进行观摩气象人员的实际工作状况,包括工作流程,应急处理,信息通告,报文处理等各个环节,在基本熟悉各岗位的工作状况后,将由岗位教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从最简单的处理相关的业务电话、报文的编写、检查、发送到复杂天气出现特殊情况的处理,以及需要上报的信息通报等等,逐一学习。
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尤其是教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进行理解和吸收,使在日后的工作中处理类似事件时能够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还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对于观察到的问题要及时请教教员,直到明白为止。总结见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天气现象,特点是什么,教员是怎样处理的,作为今后学习的重点。理论扎实了,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就增强了。只有工作质量增强了,提供给民航相关部门的气象服务质量就提高了,给相关部门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 实行考核奖惩和优胜劣汰机制
从一名见习气象人员到合格的气象员再到成熟的气象员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我们要完善气象观测、预报员放单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气象执照以及放单考试屡考不过,学习能力不足、缺乏上进心的气象人员员要坚决地实施转岗分流。
篇8
1.1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政策条件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统筹有力、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产教结合要求教育与产业保持密切联系,教育发展规划要体现产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要反映产业的内容,教育的培养规格要反映产业的员工标准,教育的供给要满足产业的需求,教育界和产业界始终要保持良性互动。民航业的职业道德反映了民航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产业经济对劳动力的内在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也是产教结合的另一种表述。产教结合使得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从而使教育成果符合市场化的需求。而行业职业道德是产业需求和产业标准对人才培养的浓缩性要求。行业职业道德植入到民航高职教育之中,正是产教结合的内涵体现。通过民航职业道德思想的植入,厘清行业发展的现状,凸显行业发展需求,为民航高职教育提供了教育方向和教育目标。这种模式也符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家规划发展教育方针。
1.2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
在20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操作型和实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理念对物质匮乏、生活处于贫困线的中国人来讲发挥着巨大的经济作用,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性人才。事实上,高等教育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高等院校结合为具有培养人才主导功能的有机整体。在人才培养模块上,教育只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而忽略人才的系统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无疑是与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必然与所在国家的发展和环境息息相关。中国正在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向中等发达的工业国家转变。高职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实现人们更高质量的就业和终身发展、为了本地区更高水平的小康和现代化而存在。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按照遵循规律、服务需求、明确定位、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布局和结构,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快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多元立交,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系统培养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两个发展纲要看,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有了很大的提高。高职教育已经从单纯注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方位发展的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民航高职院校是以民航业为背景的一所高职院校,是培育具有行业技能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通过民航高职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但是,仅仅具备一定的动手应用能力,而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创新能力,是很难胜任民航业的专业岗位。民航业拥有多种类型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的特性都不尽相同,但大部分的岗位都强调员工工作认真细致及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单纯只具有岗位的技能性,是不足以胜任这份工作。而员工的这些生活品性,都能从行业职业道德中培养出来。因此,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既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可能性上看,工学结合、校企对接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平台。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开放沟通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工学结合、学分认证为基础,创新学习方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根据用工需求与职业学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模式。高职院校以行业标准为基础,按照市场化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大学生。高职教育应依据企业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安排、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以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一种表现形式。民航业职业道德是关于民航业员工的精神状态、精神品质的总和,是指人们在民航业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民航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因此,民航业职业道德可以反映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通过民航业职业道德渗透性教育,学生对企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把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民航业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对接,把企业的具体管理规范引入到课堂中,使同学能深刻感受到以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能更快融入企业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育模式,即2年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1年在民航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工学结合、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为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提供了现实的平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行业职业道德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行业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2民航强国战略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宏大目标
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宏大目标,从行业战略发展看,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先进的技术、良好的设备,也需要优异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队伍自身的素质涵养、职业道德的高低决定着民航业在国际地位的崛起。从必要性上看,民航的国际竞争力与民航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相一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步伐的加快,国际化的轨迹越来越明显。民航的发展速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民航强国梦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和延伸,是中国国力强大的综合体现。因此,民航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关系着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民航国际竞争力包含技术指标、发展指标、服务指标、人员素质指标等,这些指标都与行业职业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民航业职业道德对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企业归属感,规范行业相关的制度,落实行业法律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立一套适合民航发展的行业职业道德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提高民航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行业在国际的影响力。在西方国家,民航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卡塔尔、迪拜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A380客机40多架,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就更多了,而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A380则不到10架。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A380在国内航线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由此可见,中国的航空业仍处于发展期,成长的空间比较大,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民航国际竞争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能看到成果。民航的良性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作为指引,通过行业的职业道德指引,民航业的科技研究才能不断创新,民航业的服务体系才能不断完善,民航的人才才能充满活力。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的人才争夺相当激烈,民航的国际影响力常常也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了行业从业人员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个人品质,培养了从业人员把安全稳定作为行业生命线的严谨个性,培养了从业人员谦虚认真的工作作风。总而言之,行业职业道德与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息息相关,民航业的长效发展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引领。民航高职院校注重加强与行业单位的合作。为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为了学生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民航高职院校除了和国内的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外,还同国外的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如卡塔尔航空、阿联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等。通过中外航空公司的比较性研究,按照行业标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有利于为我国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通过国外和国内的航空服务、航空维护、航空建造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具有民航特色的行业职业道德。利用行业职业道德,不仅能培育出民航业各个岗位的优异人才,还能提升民航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中国民航的国际影响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可能性看,首先,通用的航空服务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
民航业在公众视野里,多以第三产业或者是服务业呈现。全球的通用航空公司都在争抢世界的客源。在旅客的心目中,哪家航空公司可以作为自己出行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这家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而这种服务质量的要求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行业的职业道德使得行业的企业文化得到伸展,使得企业能按照自身的要求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在通用的航空服务领域,依据行业的标准,企业秉持“服务周到、热情大方、善于沟通”的服务理念,尽量满足乘客的基本要求,使每一位乘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而各大航空公司根据其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在服务顾客中各不相同。如加拿大、卡塔尔这些国家和香港地区,走得是家庭路线。他们创造的文化理念,让每一位乘客上了飞机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使他们身心都放松下来。而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走得是时尚、青春路线。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一色青春靓丽。她们着装时尚大方,性格温柔体贴,懂礼仪、善笑容,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从而使客人忘记旅途的疲惫。这些企业文化的展现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员工没有基本的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企业难于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变成现实的社会文化,难于将自身的文化理念向社会推广,难于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行业职业道德不但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给予员工职业信仰,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执行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这个企业的全面发展。民航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员工优秀的行业习惯上。在航空专机上,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都是面带笑容,态度亲切。笑容训练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相当辛苦的过程。专业的空乘人员,需要口含筷子长时间练习,以达到最好的笑容尺度。尤其知名的航空公司,对笑容的要求更为苛刻。在整个过程中,员工积极配合,努力完成企业布置的任务,攻坚克难,任劳任怨。这些正是行业职业道德精神的内在体现,充分发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支撑作用。民航高职按照企业的要求,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培养的学生送往企业的一线,再由航空公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通用航空服务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体系,使学生毕业后能熟练掌握各项岗位技能、岗位礼仪,为企业的发展节约了人才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民航企业的发展需要民航职业道德的指引。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航空公司迎来了发展潮。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加强,需要行业职业道德的指引。航空公司从国外购买各种型号的客机,对客机的维护、管理以及整个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的建构等,都贯穿着行业职业道德。行业职业道德不像销售能产生即时的经济效应,它产生的效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在起作用。如航空公司的地服部门,长期从事着旅客的接送和行李搬抬任务,工作单调而繁重,工作时间不稳定,常年两班倒,尤其是春运期间,他们为了广大的乘客能顺利坐上飞机回家过年,只能默默坚守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在一次南航实习生的访谈中,有一位学生谈到:“作为不能回家的孩子,真的很心酸。但是当看到乘客们坐上飞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内心还是很感动。航空公司为不能回家的员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联谊活动,减轻大家思乡之苦,这些都让员工感觉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这次访谈中,我们深刻感受到无论是民航企业,还是航空公司的员工,都遵从行业职业道德精神指引,从人性的原则出发,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服务。这种价值体系不仅能促进航空公司持续快速的发展,还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了从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变。
3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
的向往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民航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汇聚。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学生对民航业的向往是推动民航业人才输送纽带的关键。而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为民航业人才的供给提供了一个契合点。
3.1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民航高职教育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显性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都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后现代化工业时代里,我国的民航业取得惊人的成就。2014年民航总局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74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3.9亿人次、货邮运输量587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10.5%和5.3%。通用航空飞行59.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5.6%,基础建设投资780亿元。民航资源网曾公布一个数据,2014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达420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10%。在航空业高度发展的黄金时间,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民航业的发展为行业类院校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在我国,行业类高校只有五所,分别是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随着近几年航空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类院校已经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服务于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一线蓝领工人,出现了员工招工难、流动性大、专业背景欠缺、态度不端正等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与民航业本身所特有的行业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行业对员工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容易出现新员工因为承受不了行业压力而大量的离岗,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作为行业类院校,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正是解决此类难题的良方。民航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高投入、高科技、高风险。毋庸置疑,民航业是一种把安全当生命的事业。在航空公司里工作,认真细致已成为行业人的基本共识,从业人员任何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空难发生。在航班将要起飞前,机务维修人员要对飞机零部件进行反复检查;机内服务人员要对机舱内是否存在危险品,各种飞机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进行反复检验;机场安检人员要对乘客的行李进行反复检阅,这些工作都是为了航班能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而做的准备。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和保障人员,经常要加班加点,晚上上夜班,常年出现三班倒的现象。航班延误的时候,还要忍受旅客的责备和谩骂,没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而民航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价值观,把民航业的行业特点和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化教育中,使学生在大学教育中体会到行业的要求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和需求。这方面正体现着民航行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期望是培育具有奉献意识和创新性的企业从业人员,这也正是民航高职培植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奉献意识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职业道德上的体现,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生价值是一个人在一生中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和所起的作用,也是人的一生对社会、他人和自身需求的满足。奉献他人、奉献社会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对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职业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职业本身就是为协调社会生活、为社会发展而存在的,它的本质是从属于社会而不是从属于个人的。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将职业道德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扩大到平时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以达到民航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道德是促使这些职业内涵提高的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知识教育不同,旨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训,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实用人才。民航高职教育培植行业职业道德,是把职业道德渗透到职业教育中,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性和道德人格性结合起来,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还要重视对大学生将来所要从事这一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自己将来所要担任的社会角色,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确定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2学生的就业期望是民航高职院校培植民航职业道德的隐性要求
据2010年、2011年的数据显示,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在95%以上,薪酬待遇相对比较高。因此,民航高职院校的学生近几年的就业期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倾向于有自我发展空间和物质报酬稳定的岗位,但是不能太辛苦。在职业理想方面,同学们存在思想困惑和错误认识。尤其是从事航空公司地面保障服务的同学,他们不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价值,对未来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都存在较大的困惑。在职业态度方面,强调个人利益,敬业精神比较缺失。这些观念的形成,不仅是学生个人的因素,其中还掺杂了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民航高职职业道德的普及是对这种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修正,培植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对学生的就业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不少高职学生对个人发展持现实的态度,他们关注眼前,对以后的职业责任很少考虑。通过职业道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同学们在择业观上不但要关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而且对劳动付出也要有所思考;在敬业精神方面,注重奉献意识,不以功利目的为主。在工作岗位上,加强实干精神。因此,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纠正了民航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了就业率。民航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注意学生在实习、就业时就业期望的转变。因此,在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从职业习惯、职业核心价值体系和职业教育实效等方面植入行业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对行业的适应、抗压和奉献能力,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意识。从可能性看,首先民航高职植入行业职业道德是培养职业习惯的理论基础。民航高职院校是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决定着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方案。在整个行业的要求下,学校管理采取着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以安全稳定教育为主线,以工作岗位为培养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行业职业道德的植入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有益于学生对工作性质的全面了解。通过行业职业道德的推行,加强学生责任感、危机感和社会感,使他们能提前适应这种行业压力的存在,有助于降低企业岗位流动性,为企业高效运行节约成本。行业职业道德本应是民航高职教育范畴之一,由于这种教育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没有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篇9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翻转课堂;PDCA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93-02
作为综合性院校的中国民航大学,是一所直属于中国民航局的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主要承担与民航相关或相近的本科及以上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而包括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在内的高职专业充分利用学校在机务、民航运输等方面的资源,培养企业一线亟需的技术型人才。
主要承担高职专业办学任务的职业技术学院以组织资源型办学模式,充分挖掘校内外专业教育资源,并结合学院现有的面向各专业的专职教师,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推进,保持每年近千名学生的教学正常运转,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好评。着眼于靓丽成绩的同时,学校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就必须引起重视。
故结合学校专业自评建设,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例,剖析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与教师的学与教的角度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策,为提高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奠定基础。
一、高职课堂教学质量问题的提出与分析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探索与积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针对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内涵建设:从教学任务审定、分解与落实,教师合格选聘与管理及学生上课到课与听讲等方面入手,从课前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方面管理,确保以高水平的师资和完备的设施为学生服务。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工具的大众化,且学生规模的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师资力量的增长等,使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显著增多。
1.大班授课。从早期的2个自然班,到今天的4个自然班合班授课,同一教室上课的学生多了,任课教师管理的难度成倍增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熟悉度也大大降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距离被无限拉长。
2.学生对网络迷恋。现今,每个学生都有一部或多部手机,再加上无线网络的流行,一部分学生网络成瘾,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听讲,将更多的精力都投入到电子产品上,用在课堂学习的时间自然大幅度减少。
3.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高职专业学生在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整体水平偏下,知识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不足,易受外界因素诱惑和干扰。同时,高职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庞大,容易找到工作,学习的好坏对他们来说只是找到或好或坏的工作而已。
4.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现今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开展授课,但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早已不能吸引自制能力逐步下降的“90后”学生,同时,任课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使更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大班授课这一形式基于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与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必须立足于这一前提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能性。在课堂上,学生对网络的迷恋、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除了上文提出的原因外,本质原因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已经不适应“90后”学生的要求。同时,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监管以及课后的评教等进行质量管控,这样的静态管理体系只能保证学生按时上课、教师课前准备、课堂授课及课后总结等,这种学习状态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根本的还是针对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教与学联结。这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上入手,改变当前的教师传授、学生听讲的静态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成为课堂平等主体,教学任务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将传统静态教学模式转变为教与学的动态模式。
二、提高高职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1.塑造教与学的课堂教学动态系统。将课堂中传统的静态教学模式转变为教与学联结的动态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与教师平等地位,整个教学活动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全心投入中成为相互联结的全过程。高职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主动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态系统,课堂教学核心是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实际是学生与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中的输入信息主要包括内容准备、教学行为设计以及对应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在课堂中的输入信息就不再是简单听众,必须做好课程的材料准备等。理想情况下,课堂中所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思想的提高,而这一切以该课程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为依托。同时,学生和教师平等参与的教学活动不再是一个开路系统,而是在每阶段都有反馈回路系统,如教学准备影响教学行为,而教学行为也将决定教学准备,其他如教学方法、学习准备、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等亦是如此。
2.师生积极主动、平等参与新形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动态系统首要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与教师作为平等主体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亦即课堂中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显著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与教师作为平等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PDCA循环(Plan、Do、Check、Action)等。(1)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于本科专业学生,高职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例,课程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授课之前充分利用现有的有效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课堂学习时主动性、参与性会大大增强。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基于项目或者慕课。基于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以典型项目为对象开展教学,对于高职专业学生是不合适的,而将课堂教学与慕课平台融合,则是充分利用了外在资源,以提高基础薄弱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学习效果,与高职专业课堂教学现实需求相近,为高职专业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思路。高职类专业都有对应的本科类专业(少数除外,如安全技术检查等),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相关的教学资源大部分都能在Bb教学平台中展示,同时针对全校学生的大量实验、实践课程,也积累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故提出针对高职专业课堂教学,将翻转课堂与Bb平台、实验平台和实践平台相融合,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为例,构建的利用相应本科专业的大量丰富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这种与多种教育资源平台融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展开,在学生上课前,高职专业学生既能够在资源平台中搜索到关于相关课程相应的知识,而且搜索得到的知识大部分都不是枯燥的公式、原理等,更多的是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以及实验演示、结构展示等,学生能够在课前了解所学知识的趣味性以及重要性,萌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老师积极组织与引导,课后师生之间认真总结等,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2)打造师生共同平等参与的PDCA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了高职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后,可以将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分析的重点。PDCA循环是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常见的PDCA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开展的,高丹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改进方面以PDCA循环分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教师自身的建议,但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上也具有与教师同等重要的地位。学生课堂中不再是听众,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讲授过程。在课前计划阶段,根据课程安排和老师要求,准备翔实的课程材料;在课堂执行阶段,主动同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甚至合理地争辩,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在检查评价阶段,依据课程参与情况、分析情况、学习效果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在总结阶段,反思学习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3.支撑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翻转课堂和PDCA循环教学模式必须有其他条件作为前提进行支撑,完全构建与有效实施。(1)学生日常生活积极管理。学生准时到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其次,学生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正常的休息安排以及科学的体能训练等。(2)教师具备丰富的民航实践经历或知识。专业教师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必须具备丰富的民航实践经历或者尽可能聘请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3)减少教学班合班数量。在组织高职专业教学班过程中,减少合班授课的数量,组织讨论分析,做到每个人亲身经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倾斜实验实训资源到高职专业上。改变当前高职专业只是学校教学有益补充的现状,投放尽可能多的实验实训资源,或者优先高职专业实验实训资源建设。
三、预期效果
篇10
由于交通工程专业在上述各个高校所处的院校及学校特点的不一样,每个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尽相同,但同类高校之间还是具有共性的,下面分类分析。
(一)全国综合性大学此类院校
以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学校既是最早开设全国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也是该专业的标杆学校。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于交通学院下,由于该院校知名度高,学生在交通行业口碑较好,学生就业较好。主干课程包括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规划与几何设计、客运交通系统、运输经济学等。根据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该类型交通工程主要设置轨道交通工程、道路工程设计与交通设计规划三大方向。
(二)传统公路交通类院校
此类院校基本归属于原交通部,交通专业背景性强,学生毕业后也基本是在原交通部的下属交通单位工作,例如中交公路局等。课程设置包括城市规划原理、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交通规划、运输经济学、交通设施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公交运营、交通枢纽设计。
(三)传统铁路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主要是在交通运输(原铁道运输)专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专业背景性不强。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交通工程专业按交通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交通规划、运输布局、高速公路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智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目前公交公司对本科类人才的需求主要还是集中在车辆工程方面,对运输管理等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该类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四)汽车运输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基本依靠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属于汽车运输工程方向,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汽车运输调度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运输场站设计、交通调查与分析等。由于目前国内汽车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学生就业率普遍不高。
(五)土木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土木工程系,专业方向为道路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由于目前国内公路与铁路建设发展蓬勃,所以学生就业率较高。
(六)民航类院校
此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归属于民航系,专业方向为机场工程方向,建设基本依靠土木工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场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结构力学、土力学、地质工程、结构设计等。目前国内机场建设发展蓬勃,而且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学生就业率也较高。
二、西华交通工程专业
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1999年申报,2000年招收第一批本科生,截止2014年10月,共计招收14届学生,累计培养500余名学生。西华交通工程专业设于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由上述汽车运输类专业转变而来,专业方向目前包括道路工程和交通规划与设计两个,但是根据学生就业市场需求,只开设了道路工程方向的教学班。对比上述各类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特点,建议西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开设道路施工和轨道施工两个教学方向。
(一)道路施工方向
四川地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道路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建设需求在未来还是很大,道路施工方向的交通工程专业在未来的需求量将很大。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南京工业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土质土力学、道路工程制图、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施工、路基路面工程。
(二)轨道施工方向
目前全国地铁与高铁建设方兴未艾,对轨道工程方向需求量巨大,但是在本科专业目录里没有轨道工程专业名称。根据上述分析,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可以开设轨道交通工程方向。开设课程建议参考同济大学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主要专业课程如下: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桥梁隧道工程。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