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4:5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乐器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乐器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黄大仙道乐;曲目;旋律;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儒道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共同感情、和强大凝力的形成与发展,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长期与儒、释鼎足而立,盛传不衰,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道教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中是起步较晚的一支,但是她特殊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很快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正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向往,笔者对金华黄大仙道乐进行了调查,通过实地个别访谈、参与法事仪式活动、学习道教科仪规范及道教音乐谱辑、录音录象积累资料等工作,期望能对黄大仙道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总结出她与其它道乐的不同地方特点。

一、黄大仙道乐的总体情况

1、乐队的组成

黄大仙祖宫道教乐师总数有七人。使用的乐器较多,有民族乐器中的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笙、萧、埙、管子等乐器;拉弦乐器――二胡;弹拨乐器――古琴、扬琴;打击乐器(道教称法器)――木鱼、鼓、单镲、磬、铙、钹、钟等乐器;外加现代化的电声乐器――电子琴。形制一般是看法事的大小和隆重程度,在平时的早课和晚课中,只用一些法器和一两样乐器加以辅助,如打击乐器加二胡和笛子就可以完成整个法事演奏。而重大的法事活动以双乐制或四乐制的形式,如两铙钹或四铙钹,其他乐器均相应成倍的增加,以显示活动的重要和神圣。演奏的形式由一个来引领,(相当与音乐演奏的指挥)音乐的起始与结束、旋律的快慢、乐器的数量、曲目的变化等都由他来确定。

2、乐人情况

黄大仙祖宫道教乐师年纪较轻,基本上在25岁――40岁之间。他们的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毕业,也有高中毕业的,其中还有两个乐师是从专业艺术学校毕业,学习的专业是民族乐器,在学校期间主学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因此他们的音乐素质较高,学习音乐的能力较强,在祖宫期间,他们能较快的学会电子琴等现代化电声乐器;除此之外,其他乐师的学习音乐的经历大致相同,都是因为喜爱音乐而学习乐器,通过自己买书买乐器自学而掌握学习要领,并逐步学会某种乐器或某几种乐器,(因为道士们平时的法事活动较忙,有的乐师为练习乐器,晚上要到十一二点钟才睡觉,求学精神可见一斑)。乐师们基本上能会两样以上的乐器,因此在做法事的时侯,能根据乐曲的需要而随时使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演奏的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

3、法事活动中音乐的使用情况

黄大仙道教音乐主要在三个方面使用,一是早晚课,旨在修身养性,飞身成仙;二是祈福类,旨在祈福祷祥,去病免灾;三是度亡类,旨在超度亡魂,早升天界。现将三种不同科仪使用音乐的曲目介绍如下:

第一、早晚课音乐。早课科仪音乐的曲目和功能是:太极韵(祈国泰民安)――澄清韵(澄清自己的杂念)――举天尊――双吊挂(说明修炼精气神是上品妙药,可达清净真性的内修)――大启请(为自身祈祷)――小启请(祈祷神的保佑)――中堂赞(赞经的伟大)――天尊板(只在初一十五及重大活动的早课用)――小赞韵(祝健康长寿)――三皈依(皈依道宝、经宝、师宝;重大节日时三皈依改成大赞韵);晚课科仪的音乐曲目是:步虚韵――下水船――大启请――小启请――中堂赞――晚皈依。早晚课科仪的音乐与早晚课的功能一致,目的是旨在自己修身养性,全凭道士本人虔诚念经之功德而悟道达真,是一个道士自身的内丹修炼过程。

第二、上表科仪的音乐曲目:引子(太级韵)――步虚韵――漫澄清――三宝香――祝香咒――威灵咒――称职韵――圣班韵――香花送――大赞――文辞(尾声)。上表科仪多用于祈祥阳醮,即将祈愿书于朱表,宣读后借一缕香烟上达仙界,祈神庇佑,实现理想。

第三、度亡类的阴事道场,它的科仪程序与音乐的曲目是(1)“摄安”:引子(清虚韵)――天尊板――步虚韵――举天尊――下水船――歌斗章――招请韵――返魂韵;(2)“朝真”:天尊板――快澄清――天尊板;(3)“安灵”:干捣拐――三奠茶――天尊板;(4)“祭孤”:悲叹韵――宝禄符――柳枝雨――天尊板――小赞。这类科仪程序与音乐的功能,是赞美神的伟大和慈悲,请神救度亡魂,并为亡故的亲人祈祷超度亡灵。

二、黄大仙道乐的特点

黄大仙道教音乐的曲调、道乐的乐制、法事的形式等等,虽然是从陕西华山全真道派传承而来,与全国的全真道教基本一致。但是,在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中,黄大仙道乐结合金华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背景和黄大仙得道升仙故事,音乐发生了变化,虽然它的变化是细微的、局部的,但是,它也是在发展、在变化着,呈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道教音乐。

1、曲目特点

黄大仙道乐的曲目选择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仅以晚课仪式的音乐所选的曲目中就不难发现有较大的不同,《道教仪范》中晚课“祭孤科仪”的音乐程序是:步虚韵――幽冥韵――吊挂韵――大救苦――柳枝雨――中堂赞,而黄大仙祖宫的道乐的晚课音乐的曲目与之相对照,不同之处显而易见;与北京白云观早课曲目的对照来看,也少了“弥罗诰、”“普化诰”、“提纲”等曲目;另从祝寿仪式的音乐曲目的数量来比较,也发现有较大的差异,黄大仙道乐仪式的曲目要比《道教仪范》中所列的音乐曲目多三至四首曲子。这些曲目的增删,是在长期的法事活动中和群众接受的仪式过程中不断的改进和修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法事音乐曲目的特色。

2、旋律特点

黄大仙道乐除了在各种科仪中音乐曲目的选择上有变化,在曲目的演奏过程中,旋律也发生了一些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音乐特色。变化之一是旋律中的长音加花。在传统“施食”的科仪音乐曲目的演奏中,二胡和笙等非主奏乐器在长音拖腔时,能根据情感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加花,如:

旋律片段的填补。变化之三是乐曲的结束较灵活。在做法事时,乐曲演奏的长短要受仪式的制约,因此,黄大仙的乐师们能根据时间和程序的要求而对乐曲音乐的结尾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如:《开天符》就可以有三种结束,以符合仪式的需要。

3、表现特点

黄大仙道乐的乐师们在音乐的演奏中,为符合群众的欣赏心理和法事仪式的需要,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第一、将现代化的电声乐器引进道教乐队编制。如在黄大仙祖宫的早课和祭祀的各种仪式和活动中,加入了电子琴乐器,对旋律进行一些IⅣV级的功能性和声伴奏,使仪式音乐加强低音声部共鸣,增加了科仪仪式的庄严与神圣,融合了现代气息,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第二、将传统民族乐曲和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音乐纳入道乐演奏曲目 体系。如在大型的祭祖和祭祀活动中,除了沿用传统的仪式音乐以外,黄大仙祖宫的乐师们还运用了传统的民族乐曲,如:迎宾曲用《云中乐》、主祭人用《喜洋洋》、初献曲用《万年欢》、亚献曲用《青海小调》终献曲用《紫竹调》等等,较好地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第三、学习音乐的形式与练习方式发生变化。以往乐手们学习音乐的方式一般是师徒传唱与自己学习,而现在,随着形势的需要,乐入学习音乐的方式开始从单一的、自学的、传唱的方式逐步过渡到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由专人负责排练,针对在排练中出现的诸如节奏、速度、音准、旋律等问题进行改进,以使乐手演奏水平得以提高,道乐不断完善。

4、功能特点

《太平经》为道教仪式和音乐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把“养生、靖众、敬神等功能相统一的宗教理想……明显强调了音乐作为仪式手段在团结道徒、组织道徒方面的作用”。

黄大仙道乐的功能也与整个道教的音乐功能相同,第一是:通神、娱神的功能,即音乐沟通天人,“从乐天地言,音乐可以‘感物类,和阴阳,定四时五行’,故‘得乐天地法者,天地为其和’‘群神为之常喜’”。“也就是说,金玉交鸣,可使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二气混合,即可交感天地上下,由此招来十方神灵。”音乐与神性融合,法力无边的神,借助音乐的神秘力量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去魔逐邪,清除现实生活中的灾难,求得国泰民安、安乐幸福、心想事成的目的。

黄大仙道乐的功能之二是:修道养生功能,即“治身、守行”的功能。“飞升成仙是道教信仰的终极目标,音乐是实现这个终极目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这一功能强调音乐调动人的潜能,使信徒们在想象和感觉中,进入天国的境地;其次,通过音乐渲染生命的意义,引起人对生命存在的愉悦的感情。“音乐可以通神明、得长生久存,故‘得乐人法者,人为其悦喜’”。

黄大仙道乐的功能之三是超度亡灵。这一功能强调能通过音乐及仪式,赞美神的伟大和慈悲,虔诚献供祈祷,代亡人忏罪荐福,令亡者的魂灵超拔飞升,来解除今人对亡者的哀思和歉疚。

篇2

萨克斯是1件主要以演奏现代音乐为主的的乐器,近些年它以极快的速度在我国普及开来,为更多人了解西方现代音乐提供了途径。萨克斯是1件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乐器,它以其独特的音色打动着人们,现今学习、演奏萨克斯的朋友越来越多,人们演奏萨克斯的技巧也越来越完善,对萨克斯的演奏技巧的讨论也日趋增多,特别是对音色的争议更是如火如荼。每个演奏者对音色的理解都不1样,因此演奏出的音色也有着极大的差别,当充分了解了对萨克斯的音色有影响的因素的知识后对选择自己喜欢的音色是10分有利的。本文中我对影响萨克斯音色的因素进行分类、总结,逐步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如何提高学习者对萨克斯音色控制给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萨克斯;音色;嘴型;气息

ABSTRACT

篇3

关键词:钢琴调律专业;高校发展;钢琴调律师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钢琴在全国的普及率也逐年增加,为钢琴服务的钢琴调律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钢琴调律专业在高等院校的设置,我国的钢琴调律水平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钢琴拥有量在逐年增加。《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4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钢琴拥有量为2.22架/百户,到2006年增至2.31架/百户,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跃为2.47架/百户,增长的速度十分迅猛,与此同时随着钢琴拥有量的迅速扩大,为钢琴服务的钢琴调律从业者的需要量也急需增加,并且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钢琴调律师不再是只会简单的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对钢琴一系列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研究的钢琴调律师。钢琴调律专业进入高等院校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钢琴调律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广大调律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为我国调律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钢琴调律专业在高校的发展

最早在我国开设相关专业的是沈阳音乐学院的乐器工艺专业,为广大调律从业者所熟知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钢琴调律专业书籍,就是80年代初沈阳音乐学院张琨老师所著的《钢琴调律及维修》,这本书现在仍被一些高校定为入学考试参考用书,可见其价值。2000年9月乐器工艺专业更名为乐器工艺系,沈阳音乐学院的乐器工艺系是以乐器工艺、乐器演奏双专业的教学模式,涉及文、理各门类知识的综合学科。该系设有箜篌调修技术兼箜篌演奏、钢琴调修技术兼钢琴演奏、提琴制作技术兼提琴演奏等三个专业方向。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调修技术兼钢琴演奏专业开设钢琴调律、钢琴演奏、钢琴结构、设计、乐器声学、律学、力学、数学、制图、乐器发展史等基础专业课。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调律技术兼钢2002年星海音乐学院开设钢琴调律专业,2006年成立乐器工艺教研室,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调律专业依托星海钢琴厂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乐器工艺方面的理论水平,较好的乐器修造工艺技术水平、操作技能与音乐实践能力,能在乐器生产企业营销或专业维修技术岗位(专业钢琴调律师)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二、钢琴调律专业高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篇4

作为幼儿园教师必然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和理论修养,改变教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长远的目光,从幼儿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实施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农村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音乐教育,但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面临着家庭、幼儿园教学条件、教师素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为响应教育局号召,我来到地处偏僻的西来桥镇幼儿园进行为期两年的教师城乡交流活动。刚来幼儿园,我接手的是中(2)班,班上有近五十名幼儿,看着那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和天真的笑脸,我心中不由升起一种旁无责代的使命感。第一次上音乐课,孩子们音乐能力的发展现状就让我大吃一惊。我发现他们不知道如何倾听音乐;他们唱起歌来总爱直着嗓门喊;他们跟着音乐连最基本的二四拍固定节奏都不会用手拍出来。

一、幼儿音乐能力发展不佳的原因

课后我仔细地分析了一下,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

1.幼儿家庭教育的因素,这里的幼儿大多有爷爷奶奶陪着,父母大多出远门打工,即使有些幼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也不多。

2.这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很多教师不愿意到这里来工作,导致这所有三百多名幼儿的幼儿园专业教师只有四名,其中还有两个在管理岗位上,其他都为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大多是非专业学校毕业,他们在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教育教学水平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上音乐课大多是开着录音机让孩子跟着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只要学会歌曲就算活动完成。

3.由于办园条件的限制,这里缺乏音乐教学必须的一些设施设备,很多班级甚至没有钢琴,幼儿园没有打击乐器等,幼儿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总结的经验

如何播撒音乐的种子,让艺术之花在农村孩子心中开放,让每个农村幼儿喜爱音乐,心中充满音乐,促进幼儿音乐方面的发展呢?也许这是我们每一个农村教师面临的或许比教学更重要的问题。在这工作了快一年,根据这一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些经验。

1.要创设和谐氛围,让幼儿轻松表述,不拘泥于教材,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在幼儿眼中,一朵花是美的,一片落叶也是美的。像花和落叶一样,在幼儿的思维中,一切音乐也都是优美的。因此,我在音乐教学中打破原来的定格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幼儿们的实际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相结合。例如,歌曲《郊游》,要求中速演唱,情绪活泼。而当我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样的时候,许多幼儿回答是好听的、开心的。我当时并没有给他们纠正或是定义必须唱出活泼的情绪,只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唱这首歌。我想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把幼儿都培养成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而是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教法要生动、灵活多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我在每次的课前练声中,采用了问答式的教学方法。比如,问小鸡怎样叫?幼儿会回答叽、叽、叽;问小猫怎样叫?幼儿会回答喵、喵、喵,这样做不仅使幼儿学会了叽和喵的正确发音,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节奏训练中,我引入了奥尔夫节奏训练法,即用乐器或身体部位敲击一个连续而稳定的节奏,让幼儿在这个节奏的基础上,以与老师所敲击的节奏合拍为标准进行节奏活动。这样做幼儿不仅争先恐后地站起来拍击自己所掌握的节奏,还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因地制宜,让音乐融入幼儿生活。因为农村音乐方面的设施条件较差,也影响了农村的音乐教育。但教师应正视现实,巧妙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让美妙圣洁的音乐融入生活,走到幼儿的身边,让幼儿感到――啊!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如此美好!

例如,去年冬天西来镇的庙会,有很多摊位播放音乐,我就提前布置任务让幼儿去逛庙会时仔细听那些音乐,然后到幼儿园来向大家讲述自己听到的音乐,这样在美好的回忆中幼儿学习了更多的音乐知识。

让音乐融入幼儿的生活,其实很简单,但贵在坚持。每天的桌面游戏、美术活动、午餐等,我都播放适宜的音乐。如为了让孩子们在进餐时保持安静,我会播放类似《致爱丽丝》的优美的钢琴曲;美术活动时我会播放钢琴曲《梦》;中午午睡时,当孩子们刚躺下,整个人还处于兴奋状态,这时来段轻音乐能让孩子很快地进入梦乡。

我有时喜欢弹奏一些钢琴曲,一来可以练练琴,二来也让孩子学会倾听音乐,特别是在孩子进餐前和午睡起床后弹奏,更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

另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刚开始每当有打击乐活动的时候,我就暗自着急,因为没有打击乐器。有次节奏活动时,我无意听见有个幼儿在用手拍桌子,于是我灵机一动,这些不都是很好的打击乐器吗?于是在以后的节奏活动中,桌子、椅子、碟子,甚至是筷子和泥工板都可以成为幼儿的“乐器”,并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做声势。由于这些乐器来自于幼儿生活,他们比较熟悉,所以,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同时我还将打击乐器的运用中与朗诵、表演、舞蹈相结合起来运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教师的音乐素质,而且幼儿学习音乐要建立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想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教师本身首先要热爱音乐。要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只有广泛地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多听、多看、多了解音乐的动向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魅力,情感世界才会逐渐变得丰富,才会更加热爱音乐,也才能担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当然,我们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达到音乐家式的高度,但对于一些常用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应能熟练地掌握。

篇5

“金色北京”把参加活动的门槛设得很低,一百三十元到二百八十元根据不同年龄分别收取的参赛费,对于今天一个城市儿童来说,不过是一件小衣服的消费。一时间,一千多名孩子的报名表如雪片般扑面而来,六天的比赛时间顿时被排得满满的。

舞台上,一个个刚过一米的“小人”握着一把把提琴,那份庄重凝目和一丝不苟,也许不禁让你在兴奋之余,平生出一种对音乐的崇敬!再看看孩子们身边喋喋不休又呵护有余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有的殷勤地为孩子擦汗送水,有的努力纠正孩子琴弦上的错误……不余遗力地表现出长辈对于孩子们最真切的期望。

这就是中国目前蔚为壮观的业余音乐教育现状――一个大城市的小学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学习乐器或曾经学习过乐器,各种大型小型音乐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社区。与此对应,专业老师逐渐摆脱对业余琴童苛刻的技术要求,鼓励“重在参与”,倡导每个儿童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每一位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功利到学琴与未来升学和就业机会直接挂钩,他们肯花时间肯出钱的最大目的,据说很多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爱好,有一点音乐修养,有一个技能足以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富有优越感。

多好的理念,多好的设想,让你不由得为中国下一代公民的素质有些激动地抱有期待,而且不容置疑。

暑假来临,京城办起各种音乐大师班,学员自各地而至。一日,有朋友打来电话,介绍一位外地业余音乐教育家正在京城办班,据说这位老师有一套针对业余琴童的小提琴教学方法,简单但很有效率。

上网一查,这位来自重庆的小提琴老师叫张又,川音毕业,三十年业余小提琴教育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易可行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成绩,去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提琴节还请张老师去讲课。从网上视频粗粗一看,他的学生拉起琴来普遍能力强,自信尽情很有乐感。

出于对业余音乐教育的兴趣,笔者带着满脑子好奇,冒着酷暑,去观摩这位重庆老师的训练课。

“大家拉起来,不要只注意手上,首先拉起来,”

“身体随着音乐律动大方地晃动起来!”

大部分学员已经跟着老师的指引晃动起来,琴声虽然生涩甚至有些杂乱,但能听出一些自然的纯洁。

身边一个不过五岁的男孩,稚嫩的小手正握着弓子在空弦上不听使唤地自由游走,一旁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催促:“晃啊,快晃起来!”小男孩的身体在妈妈的催促下,不得不有些机械地晃起来,自然顾得身体顾不得手,手里的弓子在晃动中更没了准,飘飘然已经几乎拉不出声音了。

但晃着晃着,男孩的身体居然和手上弓子的运动方向达成一致,尽管弦上的声音还是出不来,但其他孩子的琴声似乎在帮助他,帮助他用整个身心去寻找音乐的感觉。

“他学琴多长时间了?”

妈妈答:“一年多!”

一米外是他的老师,正埋头认真做笔记,听到问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赶紧过来为学生纠正姿势。一了解,老师是北京某某艺校的小提琴教师,去年已

经听过一期重庆老师的讲座,今年又来。

“接下来,我们开始左手训练。我在长期业余教学中,总结出五种左手强化训练法,学生只要每天坚持练习这五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像专业学生一样按部就班通过拉大量练习曲来掌握左手基本技术,依然有能力接触和完成一些有程度的曲目。”

“第一种,左手快速落指。”

旁边小男孩跟着老师的示范,左手在空弦上不停地快速落指,尽管小嫩指的肌能还控制不好上上下下的节奏。

“第二种,滑动换把位。”

这个训练强调在换把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在弦上划出声音,以此引发学生练习时的兴趣。于是乎,全场学员在老师示范下,手下一片滋滋声。

“第三种……”

因为要去走访另一个小提琴培训中心,时间不允许笔者把五种左手简单快速训练方法全部观摩完,不得不留待晚上回去在网上继续完成对张又老师教学的学习和理解。

接下来要去的是京城一家提倡“快乐教育”的培训中心,这个中心因为坚持十年周末音乐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专家现场指导,生源好得不得了。

笔者去时,音乐会已经开始,不大的教室一半坐满家长和琴童,个个一脸虔诚敬意,全部专注于台前的小琴童演奏。据说每个周末先后四十个学生上台,从六点半到九点,专家要一个个认真听、认真点评,很幸苦。

不能否认,每个站在台上拉琴的小朋友都十分认真甚至有些紧张,一半孩子的心思似乎都在背谱中,几乎还进入不到音乐层面。可能考虑要参加艺术节的比赛,有些琴童的曲目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技术负担较重,因此大部分拉出的音乐缺乏表现力。

身边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因为会拉小提琴,全校各项文娱活动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在同学中很有优越感和自信心。

她女儿最初在幼儿园学习小提琴,学了三年多问题较多,转到这个专家的训练中心一年多,进步很大。待女孩上台演奏,从她的琴声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流动,但越拉越显得力不从心,右手拉弓大臂夹得过紧,甚至还时不时出现音准问题,严格说,这个小女孩有些被幼儿园老师耽误了。而她此次演奏的曲目是为参加几天后的一个比赛活动而准备的,但很明显,女孩的演奏能力不够,不知道当初选择曲目时,为什么不选一曲没有技术负担但能发挥女孩音乐表现力的作品?

听完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演奏已经近十点,走出训练中心,我为有这样多热心业余音乐事业的教师和有这样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而感慨万般。那么多的孩子从小有条件学习乐器,我们今天业余音乐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多好啊!

但现在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当业余音乐教育的对象大部分不具备音乐天赋,家长却依然希望孩子掌握一件乐器时,我们的专业老师应该首先帮助琴童在学习提琴中解决和实现什么?

是掌握演奏提琴的基本技术,会拉不少提琴乐曲?还是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件乐器,培养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享受?

篇6

【关键词】音乐非遗 传承探讨 实践

福建漳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根植于深厚肥沃土壤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漳州锦歌”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然而,由于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人们审美的转变,漳州锦歌没有得到青年观众的喜欢,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命运一样正面临危机,甚至濒临失传。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对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进行着广泛的探讨和实践,政府对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做着积极的、新的有益尝试,文化馆、中小学、民间艺人等都在进行研究与普及,但真正坚持并研究得深入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特别是高校传承与发展要有切实行动。为此,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2007年以来,从教育保护、音乐创新和学术研究方面,对高校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

一、教育保护

1.高校音乐专业传承环节的设置

(1)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音乐专业的课程建设里,纳入教育环节中,成为专业的必修课授课环节。学生通过选修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乐器,在乐器的学习实践中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音乐形式。其实,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除了人声就是乐器,在必修课里开设漳州锦歌的特色乐器有月琴、洞箫、南琶,还有打击乐四宝、拍板,特别是用喝功夫茶的小茶杯叠在一起,运用特殊的奏法产生奇特的音效,这些传统的奏法及丰富的弹唱技巧,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带来无限乐趣,从而使其了解到本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多彩多姿,体会到本土音乐的韵味、节奏变化、旋律的丰富及即兴表演的高质量,这是传承的突破口之一。

(2)后续课程的设置。传统乐器学习之后的后续课程设置上应多样安排,如,闽台闽南语民歌、闽南歌曲创作、地方戏曲音乐、闽台少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采风,特别是学生的论文写作课,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田野考察、录像、录音、摄影、笔录等方式采集本土原汁原味音乐的第一手资料,感受本土音乐风格,发现和搜集闽南民间音乐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风俗、仪式。在学生论文选题上大力提倡研究地方本土音乐和音乐教育活动,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经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采风整理,逐步完成对音乐遗产的存储和整理。学生在“非遗”传统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最终形成学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环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在6届的276篇毕业论文中,选择对本土音乐研究的共有56篇,占毕业论文总篇数的 20.2%,并逐年增多。

2.音乐类“非遗”引入高校公共选修课

培养观众、普及推广是极为重要的,每个地区都有独具地方色彩的音乐品种。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在全校公共选修课《音乐鉴赏》中,不仅讲授音乐知识、音乐欣赏,还专题介绍本土音乐“漳州锦歌”的来历、形成、兴盛、传承及音乐特色,学说闽南方言,观看由方言演唱的锦歌和学生对本土音乐采风拍的DV。当看到年轻人上课时双眼发光,感到他们的享受、喜悦和感动,特别是看到自己学校学生演出的场景更觉亲切。因此,通过这一形式让在校学生在欣赏课上认识乡土音乐“锦歌”,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引导学生对传统音乐产生兴趣,集聚人气,培养观众,扩大影响,也培养了直接和间接的爱好者和追随者,这是活态形式传承之一,也是把锦歌引进高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坚持传统,不是固守老法,因为时代在前进,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在发生变化。从音乐上创新、改进演唱形式、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上的创新

(1)自觉地根植于传统音乐文化的土壤中。可以说,离开本剧种的音乐母汁,任何音乐形式都将失去其灵魂和价值。在创作时努力将传统思维方式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融合,尽量发扬锦歌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将现代音乐创作技巧,如主题音调贯穿发展、复调、和声、对比、模仿等技法加以综合运用等,只要是有利于锦歌音乐继承和创新的因素,都兼收并蓄,巧妙用之。

(2)传统的创新,创新的传统。许多在锦歌的曲牌基础上通过“创新”的唱腔,保留住了浓郁的“传统风味”,使唱腔有“传统风味”,但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曲牌,就是在创作中将传统音乐思维与现代音乐观念有机融合,赋予其新的活力,保证创新不失法度,促使锦歌在“创新求变”中获得迅速发展。

(3)创作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化。用新的形式演绎漳州锦歌,西洋音乐讲究乐器之间的和谐,也讲究音乐个性的张扬,尝试西为中用,将西方的东西用到锦歌音乐中,重视从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运用乐器表现性能、音域、音区特色及演奏技巧,将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在乐器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创作及编排的作品锦歌弹唱《寻租》获福建省2009年艺术院校文艺调演二等奖,2010年“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鄞州赛区比赛”节目入围奖。这些作品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资源,以其主题发展改编,将传统音乐韵律与时代音乐语言相结合,在原有的基调上进行新的音乐设计,创作出具有地方色彩的、广大师生喜爱的新锦歌作品,体现了既继承又创造性地发扬锦歌音乐的优良传统,也顺应了音乐创作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趋势。

2.演唱形式的改进

传统的锦歌演唱形式包括:(1)走唱,是锦歌的最原始形式,演唱者手持月琴,自弹自唱,也可双人齐唱;(2)坐唱,坐唱或对唱,加有伴奏乐器;(3)歌仔阵,边走边唱,除演唱者还外加有锣鼓和笛管,演唱者身挎乐器吊,随队行走,这样的形式为“出阵”;(4)表演唱,是坐唱发展而来,把说唱内容戏剧化处理,由演员上台表演,乐队伴奏。在这些传统演唱形式的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在运用坐、走、出阵等形式的基础上,还通过演员在舞台上活动位置的安排与转换,演员形体动作的过程中构成艺术语汇,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通过形式的创新使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有更好的体现。

3.唯美的演出服装设计

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时尚是当代大学生新的审美追求,追新求异是大学生的天性,为满足年轻一代的审美要求,对服装设计应要求唯美、亮丽,既时尚又有浓郁的传统风格,能帮助演员塑造角色形象和利于表演、符合演出风格。因此,服装设计是需要用心的,演员一出场就应让人眼前一亮,获得美感,舞台上的美感动了观众,自然也能让观众有想要进一步了解设计服装的意念,这就是教学想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三、学术研究的无悔坚持

学术研究是重要的,与教育保护、创新构成一个整体工程。高校教师必须是身体力行,在学术研究上做到无怨无悔地坚持。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全体教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用很大力度打造艺术系的亮点工程,2007年以来,在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B类社科研究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参与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等共9项,还有出版专著一部,专著获福建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漳州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作品获省百花文艺二等奖,获全国高校音乐教育学会论文奖。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命脉,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公民的职责。近年来,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一要做好高校传承;二是坚持传统与创新;三是坚持学术上的研究。继承与创新应是高师音乐教育任重道远的任务,大学人才集中、学科齐全,思想活跃且具有雄厚的理论储备,在传统音乐的更新和创造上有巨大优势,应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有义务共同努力做好高校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让青年人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不可缺少的主力军,使其更好地保存并发扬光大。

篇7

初等教育中的音乐

在最近几年的初等教育中,瑞士教育部长理事会至少已经基本统一了教育体系。小学阶段主要是6年(少部分州是4年或5年)。中学阶段通常分为普通中学和综合学校两条线。高中通常从第9学年开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瑞士的第1至第9学年义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音乐在瑞士学校中仍处于附属科目的地位。但在初等学校的课程安排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即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其教学的整体性得到了强调,而且逻辑分析、情感和艺术能力方面的发展也同样受到关注。但实际上,传统的主科――数学、语文和自然学科仍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因为在考试、选拔中,只看这些科目的成绩。

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的教学时间作为衡量该学科重要性的指标。在许多州,全学年仍是1周两节音乐课,而少数州某些学年,甚至整个学年中音乐课的数量被减为1周1节,还有在高年级完全取消音乐课的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对各州音乐课的设置这样分类:有进步的和发展不足的。

然而,最重要的却是教师的资质。在此,我们必须区分幼儿园教师和初中教师:前者教授所有的课程,而后者是某一科目的专业教师。前者通常持有综合教学证书,而各州和教育中心所颁发的这类证书对音乐课教学的要求则大为不同。因此,相比较而言,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能完全胜任音乐学科的教学,也不能真正上好音乐课。而另一些则资质很高,工作富有热情。

瑞士的教师培训现在已经标准化,有几个州在义务教育阶段后(即在第10年时)仍设有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的5年中,这些学院开设相当于高中水平的普通课程和培养小学教师所需要的专业课程。这些学院总是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并对音乐特别关注,所以其培养的年轻教师中很多人都能够教授音乐课。

但教育部长理事会现在已经要求各州在今后的9年中要取消这类师范学院,而代之以教育学院(Padagogische Hochschule)。要成为被认可的教育学院,学校需要具备授予毕业证书的资格。学前和小学水平(从幼儿园到6年级)的教师应被培养为全能教师,因为毕业后他们将成为主科教师并能够教授所有课程。他们不仅要能够轻松地讲授如数学和语文等主要科目,还要胜任如绘画、手工和音乐这样的艺术课程。而音乐课不仅意味着要有一双好耳朵、一副好嗓音,还要精通基本乐理,知道许多歌曲、音乐片段和舞蹈,并能较高水平地演奏一种乐器。无论如何,在早期和初中阶段必须为学生打好艺术基础。因为在以后的专业培训期间是不可能建立这样的基础的――教育学院的经验已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前面所述,做好准备――也就是在师范学院的学习将是至关重要的。师范学院应承担起目前还由教师培训学院承担的培训教师的责任,即从艺术角度为专业教师做好准备,并随时提醒他们所肩负的职责。任何教师认证课程都不应把音乐排除在艺术创作之外,反过来也是一样。对于那些喜爱教师职业并了解教育学院的入学标准或中级考试的高中学生,应积极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学院或各类音乐学校提供的各种机会。瑞士音乐教育协调委员会也把这些意见转达给教育部长们。

除一些特例外,在瑞士的公立学校中教授器乐还做不到,但是有一批成熟的、具有器乐培训资格的音乐学校。遗憾的是,政府的津贴在一些地区被削减了,因此只有极少的家长能够支付起他们孩子学习器乐的费用。

音乐教育的实验

瑞士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趋势源于学校深化音乐教育的实验。1988至1991年,在50所学校的1―9年级中,都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同时,还有相同数目的参照班参加了研究。实验组每周上5次音乐课代替现有的1周2课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给那些班级的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增加的课时是通过减少数学、语文和另外一门主科的课时来得到的。

该实验的结论总结如下:

尽管减少了20%―25%的主科课时,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下降。与参照班相比,实验班学生在一些方面的表达能力还有所进步:在语言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发展;在社交方面的成果非常明显,虽然社交氛围在各个班级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比参照班的进步更明显,实验班的学生更加团结;在学习动机方面,实验班比参照班也有明显的收获。这具有双重意义:第一,学校体现得更加积极,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上;第二,普遍来讲,学校对于音乐课的态度更加积极。

学校实验的结果表明:学习音乐(通过唱歌、演奏音乐、跳舞以及读乐谱和倾听音乐的教育)将会有助于发展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和整体表达能力,并给生命注入活力。所有的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因此,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都会有一个正常甚至更好的表现。

扩展音乐教育的实验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兴趣和讨论。但是,已经被验证了的音乐教育在音乐课之外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加强公立学校音乐教育的惟一根据,而是音乐本身,以及音乐对人类和文明价值的重要性。1994年以来,在“瑞士教师培训课程”的大纲中增加了每学期1周的深化音乐教育课程。在标题为“音乐作为一种教学原理”的思想指导下,教学效果已充分地显示:和普通课程相比,音乐课的局限性越来越小。音乐在学校里已转化为一种教学语言,成为许多不同特色的工具中的一种。

1997年1月,音乐教学法研讨会在卢塞恩召开,主题为“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个性”。人们从瑞士学校的实验中受到鼓舞,很多国家的代表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上面提到过的在瑞士发展起来的思想、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高中附属于各州教育部,因此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结构。为了使瑞士的综合大学承认各州自己的毕业证书,一些必要的条件需要得到统一。1995年,有关毕业证书的新认证法开始实施,各州有10年的时间来调整各自的规定。经过这些变化后,高中持续4年,提供7个基本科目,其中一门必须为音乐或艺术,占到了课程总数的5%―10%。

一个州的课程设置

以瑞士中心州在1993年1―9学年的音乐课程为例。它的组成框架是:指导思想、一系列总体目标和教学法。

A部分:指导思想

一、 课程的意义

音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它具有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价值。

在我们的社会中,学生是在一个几乎连续的听觉环境的影响下认识自己的。他们感受音乐的社会化力量,这种力量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操纵性或破坏性的影响。

音乐作为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与人类的基本需求相一致的。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在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中唤醒、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天赋、能力和技巧。

音乐教育已经扩大了其领域,从歌唱到其他活动。所有的音乐活动皆可帮助培养人的整体发展,它提供了把通常是分开的智力、心灵和身体等不同领域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在音乐教育中所形成的气质、获得的经验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共同演奏音乐培养了孩子们和年轻人的社会化发展和人格发展。

音乐教学训练了听觉的感官能力和智力方面的创造力,培养了想像力、记忆力、学习注意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二、 目标

1. 感受音乐感知觉存在于人的态度和思维状态的综合体中,它是外部对主观感受造成的印象。内心的开放、思想的宽容和所有感受的整合是形成不同感知觉的条件。

2. 了解音乐的世界虽然音乐的形象是不断改变的,但其基本结构几乎保持不变。为了了解这些基本结构,音乐经验要通过审视、对比、命名、分析、分类、合并和评估来获得。

3. 表达音乐音乐的经验和观点需要相应形式的表达,如唱歌、说话、运动、舞蹈、演奏音乐。

三、 教学实践

1. 总体教学音乐课应考虑到孩子的总体个性(思想状态、身体状态、感受状态和理解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各个方面都要得到不断的、均衡的培养。

2. 从经验和操作中学习音乐教育必须要以操作和体验为方向。实践活动应排在第一位。文字和书面是链条的最后一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但操作和经验必须在第一位。

3. 让学生自己变得积极学生应该(自己或在小组中)独立地唱歌、演奏、试听、用乐器伴奏、演奏简单的片段、再现或找到节奏和动作形式。

4. 从听力开始有意识地听是理解的基础,也是进行任何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它通过感知、体验、认知和语言,形成对音乐经验更深刻的理解。

5. 思考音乐音乐在社会环境中影响个人,应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交流形式。

6. 把音乐作为一个相互作用的原则音乐不仅仅被视为独立的科目,而且还可作用于其他各个科目。它的社会化作用、培养注意力以及发展德智体的力量尤其使它能够影响人的性格。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B部分总目标

训练内容

对音乐教育而言,5个训练内容是重要的:歌唱、听力、音乐演奏、动作和音乐基础。

歌唱:歌唱包括各种声音的训练,如唱歌、模仿、发音。虽然歌唱只代表了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可能还是处于中心地位。歌唱是一个完整、全面的过程。因此,歌唱就要包括一些其他的方面:

听呼吸语言注意力

旋律姿态节奏精神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对耳朵和嗓音的训练是最重要的。正确运用声音是有意识地听的能力和对声音清晰认识的能力,对嗓音的特别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在歌唱和表演时的自信。班级群体的歌唱能力应该通过独唱或在小群体里演唱得到提高。歌曲选择的标准要遵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音乐风格、形式的多样性。

训练内容――听:

在我们的5个感官中,听觉是首先发展的,也是最重要、最准确的。由于听觉的多样化,学生可以发展其基本功能,如对空间和时间的感觉。有意识的听觉教育和发展,是各种音乐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通过对环境的有意识的感知,孩子们和青年人通过积极地分析他们听到的东西去体验音乐的多种作用。

有意识地体验沉默和安静的能力对聆听音乐来说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听是指吸纳(积极的)和被吸纳(被动的);听应包括思想状态、理解和行动。理解之前先有积极体验。对耳朵的持续训练可通过定期的音乐实践而达到。在这里,音乐形式的选择起着次要作用,但是对于唤醒和保留孩子们的好奇心则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在他们的内心思想中想像音乐是很重要的。在听到声音之前呈现的图像、文字、音乐效果促使对声音的判断越来越准确,这是通过多次试听达到的。在音乐学校,只要孩子决定学习乐器演奏,那么在各个年级都应该提供乐器学习的机会。

训练内容――音乐演奏:

积极的音乐教育一方面需要自发的和即兴的创作活动,另一方面需要演奏已有的音乐(为歌曲伴唱、合奏)。为了满足这些活动和创造力的条件,有可能要利用旋律、和声和节奏乐器(身体乐器和自制的乐器等)。

乐器合奏表演也为听觉能力、社会行为、良好动机和加深音乐基础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训练内容――动作:

每一种文化的起源都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音乐和动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动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作为一种基本体验,对动作的体验先于耳和眼的体验。

在音乐教育中,动作总是与唱歌、音乐演奏、音乐听力或音乐基础相联系。它不仅仅有利于儿童和年轻人动作的协调并刺激其动机,而且还与其他学科建立了必要的平衡和联系。

在我们所说的动作中,不同时期、形式的游戏和舞蹈,即兴动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体是个人表达音乐的载体。

训练内容――音乐基础:

音乐基础的训练包括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世界的所有活动。这种基础将帮助学生在接触音乐时建立一定的独立性。学生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来开始训练。

节奏训练总是与语言、动作、歌唱和演奏相关联,并在大多数情况下用节奏器引导(基本时间或拍子)。在这里,节奏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旋律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曲调的想像和音调的准确把握。

篇8

【关键词】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

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民族器乐教学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育部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器乐教学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应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4月发出的《关于中小学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要求,在学校积极开展了民族器乐进校园的活动,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发展。1992年版的音乐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增加器乐教学内容,器乐教学有助于学校一些乐器社团的建立,对于中小学的校本课程是一种延伸与扩展,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大进步。但是也有很多中小学由于缺少器乐师资和基本的器乐教学设施,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唱歌教学和欣赏教学两个方面,这样的教学形式远远不能让学生领会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也有一些中小学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虽说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入了器乐教学,但是主要局限于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竖笛、葫芦丝、口琴等。实施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学,开发卓越课程,发展器乐教学,是每个中小学所追求的目标,这就为高校音乐专业器乐教学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为中小学输送师资的主要场所,高校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学的发展。如何让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能胜任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我们目前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推动中小学音乐教学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查尔斯.西格说过:“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核心基础是那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教学是体验民族音乐最好的桥梁,它可以诠释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每一种民族乐器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代表我国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近年来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课题,如何让将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传承与发展是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音乐课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是培养中小学师资的摇篮,在高校加强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将会有力推动民族音乐的快速健康发展,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基础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就有能力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是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途径。

二、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提高中小学音乐师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器乐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民族器乐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民族器乐的学习必须调动人体各个器官,如耳朵要听音高、音色、节奏、力度,脑子要想旋律、演奏风格、演奏技法,眼睛还要看着乐谱、音位、双手的配合,同时还要注意身体各个部位的统一与协调等。民族器乐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动、看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听辨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等多方面素的能力。与此同时,民族器乐教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和曲目,民族器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学习民族器乐,我们才能接触到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瑰宝,才能更加深刻直观地认识与了解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民族音乐,是学生审美教育的核心部分。同时,民族器乐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部分,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可以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为中小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多达几十万,但正真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还是归咎于高校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的教学内容、单板枯燥的教学手段和狭窄的专业知识面上。过去我们的高校教育,主要重视学生第一专业学习,一般学生高考的专业就是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另外再加普修的钢琴,很多学校器乐专业的学生只开一个学年的声乐,声乐学生不开器乐普修或者选修,据统计,高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声乐专业考入的,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器乐,毕业之后在工作岗位上也只会声乐不会器乐,民族器乐就更不用说了,高校的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高校必须按社会的需求进行培养,按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以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加大学生器乐尤其是民族器乐的教学力度,要充分迎合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音乐师资,按照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方案,培养能在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的人才,基层音乐教育不同于专业团体的演员,仅限于某一专业,要一专多能,在大学学习期间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全能性的专业比赛,包括声乐、键盘、即兴伴奏、合唱指挥、舞蹈、朗诵和一门器乐,同时还要加强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包括音乐教学研究、音乐表演、音乐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等。高效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以上这些途径,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为更好地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民族器乐教学的优点在于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表现能力与创造力。近些年来,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短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社会需求已越来越多元化,面对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性是关键要素,中小学师资的培养,不仅具有独奏独唱的能力,还必须具备更多的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能力,如重奏、合奏能力,社会音乐教育普及能力,组织小规模的乐队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所必须掌握的。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就是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鼓励学生参加器乐合奏、重奏等,促使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这种互动式的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展示,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展示与总结,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五、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是增强中小学音乐教学系统化器乐专业理论的重要途径

任何学习都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器乐学习也是如此,按传统的器乐教学方式,主要是师傅教徒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法,一招一式都是以模仿为主,以掌握演奏技术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忽视了器乐专业理论的讲解。高校器乐教学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器乐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器乐理论为指导,不能只注重乐技术技巧的传授,器乐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乐器的性能、发声原理、及其演奏时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等等,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原理,才能在器乐学习的实际操作中有正确的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器乐教学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教学成果。同时,器乐教学不仅在技术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器乐理论,还要注意器乐理论的系统化,高校音乐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基础教育的师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器乐种类不一定很多,技术不一定很高,但是我们可以把器乐教学理论延伸的更广更系统化,让学生在掌握一门器乐演奏后能知道这一个系列的乐器的演奏理论与乐器性能,加强学生的器乐演奏的阅历,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来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总之,我国高校对器乐教学还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专业教材建设及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十分匮乏,这不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资要求。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9

从艺术的起源来讲,诗、歌本是一体。艺术学校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尤其是背诵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她们有艺术天赋,将诗歌谱成曲后能够很快背出并理解其中含义。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真的非常有道理。通过反复吟唱古诗词来理解诗词的意境,这种理解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像上课教师直接讲解来得快,但是这样的理解是自己从曲词中去深入意会的,况且还须将意会的情境表演传达给观众,通过吟唱领会显得更加深入。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对《子夜歌》进行教学时,笔者就进行了从“诗”到“歌”的尝试。《子夜歌》是乐府吴声歌曲名,以女子之口吟唱其对爱情的感叹,形式为四句五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总有着天地之初男女之情原始的纯真感,这首诗也不例外,语义多双关,活泼自然。首先,让学生观看老版《三国演义》中刘备、孙尚香结婚之日用吴音所唱的《子夜歌》,并布置任务:全班分四组,每组通过打谱、演唱、弹奏等,将《子夜歌》中的一小段用自己原创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在演出过后讲出创作理念。创作要求:用苏州话演唱,小组合作完成。众所周知,苏州话的软糯是其他方言所不具备的,以苏州话来唱诗词别有一种韵味。评弹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把握和苏州话的运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将传统的诗歌改编成音乐对于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需要他们“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并通力合作。一周后的教学呈现表明,这样的尝试是成功的。四组学生的改编展示分别为:

第一组:琵琶弹唱。六名学生合唱,一名学生弹奏。以“用D调来表现整首曲子中两情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空灵古风,要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为创作理念,合作非常默契,女生小组合唱以苏州话的软糯来衬托女子的惜别情谊,让人沉醉。第二组:一弹一唱。男生弹奏三弦,女生演唱。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创意,三弦只适合伴奏并且易呈现凄凉感受。组长总结创作理念时说:“这是一首离别的诗歌,且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所以我们的曲子要呈现出悲凉而清丽的效果。”独唱女生的嗓音非常适合演绎这种略带凄凉但是又是渗入人心的曲调。第三组:古筝、琵琶、三弦三种乐器合奏的演唱。由弹奏古筝的女生担任独唱。她们的创作理念是“这首诗讲离别,以后必然天涯相隔,不知何日再会,我们就是要表现这种天涯相隔的离别[dYlW. 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感。而相比较于琵琶,古筝的低音部分更容易表达这样苍凉的感受”。该组以古筝为主要演奏乐器,琵琶和三弦伴奏,氛围营造非常成功。第四组:一人唱,一人拿扇子伴舞,一人琵琶伴奏。伴舞的女生对诗词的感情把握很到位,眼神中流露出的惜别之情打动人心。她们说“离别的情谊中一定有缠绵,因为情谊的缠绵才舍不得分别,既然注定要离别,不知什么时候再相见。我们就要将这种男女情谊的缠绵发展到极致。我们用舞蹈来表现这样的缠绵,这样乐、歌、舞就俱全了”。应该说这一组对诗的意境的领会是最深入的。

表演结束后,学生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用自己创作的曲调来演唱诗词很容易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而且在创作中识记古诗基本不用刻意进行背诵,基本读两遍就能记住。这次的尝试充分说明:艺术学校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空间是很大的,她们拥有音乐和记忆天赋(要背大量的长篇弹词),只是因为对古诗文没有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诗”到“歌”的教学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回归,回归诗歌的本源,让艺术专业学生感受古人吟唱诗歌的魅力,并学以致用。所以,艺术学校的文化课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将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训练共同学习融为一体,让学生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素质,较强的职业技能动手操作能力,成为真正合格的艺术学校毕业生。

(作者单位:苏州评弹学校)

篇10

教学大纲概况

俄罗斯小学音乐课总共135课时,其中一年级33课时,二至四年级分别是34课时。以下对《俄罗斯普通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的单元、主题及课时情况进行概述。

1.一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3课时)

第一单元:音乐围绕在我们身边(16课时)。包括:“缪斯永远跟我在一起”、“缪斯的环舞”、“乐声四处飘荡”、“旋律是音乐之魂”、“秋天的音乐”、“音乐基础知识”、“俄罗斯民间壮士歌选曲”、“音乐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圣诞节音乐”、“音乐剧”、“芭蕾舞剧”等内容。

第二单元:音乐与你(17课时)。包括:“生你养你的故乡”、“诗人、画家和作曲家”、“清晨之歌”、“傍晚之歌”、“作曲家人物谱”、“表演俄罗斯民间童话‘凶恶的老妖婆’”、“缪斯不曾沉默”、“各种不同的乐器”、“母亲的节日”、“根据阿尔及利亚童话改编的音画‘神奇的诗琴’”、“马戏团里的音乐”、“音乐童话:歌声荡漾的房屋”、“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期末音乐会”等内容。

2.二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3课时)。包括:“旋律”、“我的祖国,我的俄罗斯,你好!”、“俄罗斯国歌”等。

第二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6课时)。包括:“乐器知识:钢琴”、“漫步观光:大自然与音乐”、“舞蹈:跳起来吧,跳起来……”、“音画练习:几首不同的进行曲”、“童话故事;摇篮曲;妈妈”。

第三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5课时)。包括:“音画练习:洪亮悦耳的教堂钟声”、“神圣的古罗斯”、“祈祷”、“圣诞节快乐!新年之歌”。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4课时)。包括:“俄罗斯民间乐器、舞蹈、民歌”、“民间音乐,编写歌谣”、“告别冬天”、“迎接新春”。

第五单元:在音乐剧院(5课时)。包括:“童话故事”、“儿童音乐剧、歌剧、芭蕾舞剧”、“歌剧舞剧院、神奇的指挥棒”、“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场景音乐”。

第六单元:在音乐厅(5课时)。包括:“交响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图画展览会,音乐印象”、“永不衰竭的莫扎特音乐”、“《第40交响曲》序曲”。

第七单元:“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6课时)。包括:“神奇的七色小花;巴赫的管风琴音乐”、“大家都在运动之中,同路之歌”、“音乐教人们相互理解”、“神话故事,自然与音乐”、“我因忧伤而快乐”、“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旋律最终会枯竭吗?”

3.三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5课时)。包括:“旋律是音乐之魂”、“音画练习,自然与音乐(浪漫曲)”、“贺茨坎特《俄罗斯万岁!》”、“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歌剧《伊万·苏萨宁》选段”。

第二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4课时)。包括:“清晨之歌”、“音乐形象,每种声调里都有一个人物形象”、“‘儿童音乐’,游戏和玩具”。

第三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4课时)。包括:“欢乐吧,玛利亚!欢乐吧,贞洁圣母玛利亚!”、“最古老的母爱之歌”、“柳花之歌,神圣的古罗斯”。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4课时)。包括:“古罗斯壮士歌”、“古罗斯歌手(博扬、萨德阔)”、“歌剧《雪姑娘》选曲”、“音画练习:辞冬迎春——欢乐的谢肉节”。

第五单元:在音乐剧院(歌剧、芭蕾舞剧音乐)(6课时)。包括:“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歌剧《俄尔甫斯与欧律狄克》”、“歌剧《雪姑娘》”、“大自然造就的好孩子;大自然蕴含着无数奇迹……林中漫步”、“芭蕾舞剧《睡美人》选段”、“现代音乐剧”。

第六单元:在音乐厅(6课时)。包括:“音乐比赛(音乐会)”、“乐器知识:长笛、小提琴”、“组曲《培尔·金特》选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等。

第七单元:“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5课时)。包括:“音乐是个奇迹;强烈的节奏——爵士乐”、“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大自然的颂扬者——格里格、柴科夫斯基”、“赞美欢乐”等。

4.四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3课时)。包括:“旋律练习”、“音画练习,歌曲是怎样创作的?”、“我踏上茫茫雪原……欢乐的节日气氛充满俄罗斯!”

第二单元:“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1课时)。包括:“神圣的古罗斯”、“勇士伊利亚·穆罗梅茨之歌”。

第三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5课时)。包括:“安宁、劳动和灵感之港湾”、“歌剧《苏丹王》片段”等。

第四单元:“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2课时)。包括:“俄罗斯民族乐器知识”、“俄罗斯民乐团演奏的《充满魅力的音乐家》”等。

第五单元:在音乐厅(5课时)。包括:“乐器知识:小提琴、大提琴”、“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图画展览会》选段”、“贝多芬《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片段”等。

第六单元:充满事件的一天(1课时)。包括:“冬天的早晨;冬天的傍晚”。

第七单元:在音乐剧院(6课时)。包括:“歌剧《伊万·苏萨宁》选段”、“歌剧《伊万·苏萨宁》林中场景音乐”、“歌剧《霍万斯基之乱》玛尔法唱段”、“芭蕾舞剧《天方夜谭》音乐片段”、“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音乐片段”、“音乐喜剧”等。

第八单元:专门为小学最后一个学期设置,目的是为了复习和总结(11课时)。包括“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歌唱俄罗斯犹如在圣殿祈祷”、“燃烧吧,尽情地燃烧,不灭的火焰!”、“为了成为音乐家,需要掌握一定的本领”等几个与前面重复的主题。(具体内容略)

三、音乐教学大纲对各

年级的要求

1.一年级

启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浓厚兴趣。

唤起学生对各种体裁音乐的反应,培养他们对各种音乐的评价能力。

使学生接受内容丰富、表现力强的音乐作品,并判断此类作品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能够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动作、姿势和面部表情说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唱歌技巧和技艺(听觉与声带的配合,掌握齐唱、歌唱时的呼吸方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唱歌技能。

培养学生以最简单的动作、优美的发声、改编等方法评价标题音乐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简单乐器演奏乐曲的技能。

使学生掌握领悟音乐语言的工具——音乐基础知识。

2.二年级

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类体裁的民间口传音乐(民谣、歌谣)、宗教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通过旋律和音乐形象,理解内容较为简单的音乐作品(歌曲、舞曲、进行曲)和内容较复杂的作品(歌剧、芭蕾舞剧、协奏曲、交响曲)。

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比和改编等形式积累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音乐语言、音乐的自然属性、音乐展开的方法和音乐曲式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合唱(齐唱、无伴奏合唱、合唱、重唱)技巧和技能。

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以及利用简单的乐器演奏音乐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即兴音乐创作能力(独白、歌唱、节奏、乐器、舞蹈和文艺表演等)。

积累音乐基础知识,关于音乐作品、音乐家和演奏家方面的知识。

3.三年级

丰富学生对世界各民族、各种风格、不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认识;对俄罗斯作曲家与外国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和音乐特点进行对比。

通过了解风格各异的音乐作品(结构简单的作品与结构复杂的作品),加深和丰富音乐印象。

培养学生对形象特点较为复杂(与前两年学过的作品相比)的音乐作品的反应和评价能力。

完善学生对音乐活动三统一(作曲家、演唱者或演奏者、听众)的理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唱、重唱和独唱技能,使他们能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即兴声乐表演、扩充歌唱曲目,使他们具有举办音乐会和公开演唱的能力。

完善学生对风格特点不同的音乐作品做出反应的技能,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达这种特点(演唱优美的练习曲)的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如指挥”的技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儿童音乐活动,掌握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作才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各种音乐艺术现象做出评价的能力。

4.四年级

通过聆听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民族和不同作曲学派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加深音乐印象。

通过对世界各民族音乐进行对比,挖掘俄罗斯音乐(民间音乐与艺术歌曲)的区别性特征。

培养学生在音乐形象基础上理解并接受音乐的能力,对音乐内容、曲式和音乐语言进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课堂上和课外听到的音乐作品做出独到的评价,发表个人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观点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经常在校外和家庭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欣赏艺术的需求。

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充满激情地演唱或演奏音乐作品的技能。

培养学生进行艺术、音乐和美育方面的自修(唱盘收藏、书籍收藏、音像资料收藏)的习惯和能力,引导他们独立工作、独立完成作业并随时记录个人对某些音乐作品产生的印象。

增强学生对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文学、美术、电影、戏剧)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并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

完善学生从事音乐和美育创作活动的素养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