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00:4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校毕业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技校毕业个人总结

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真得很快就过去,现在的我也即将迈出学校的大门,走向社会这个大舞台,展放在校所学的才能,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技术,科目很多,也为在出去社会工作奠定了根的基础,更加深了在社会的应辩能力,所以很感谢学校带给我的知识和才能。现将二年来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校期间的主要学习和成绩。

在这二学期中,我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如专业课:物流概论、第三方物流、会计电算化、会计原理等;及辅助课:公共关系、经济法、英语等。所学到的知识,虽说都是理论知识,听起课会觉得很枯燥,相对跟上机操作的课程比,但老师说得很详细,栩栩如生,相当得有趣,学得不错,不论专业课程还是辅助课程,总得来说成绩是可以的,也获得第一的奖学金,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

二、在校期间的实践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去工厂或酒店进行实践工作,如做服务员,普通员工。到开学时就回校。学校也曾组织过到工厂实习,因先前有过实习经验,在工厂实习也很快适应。在实践中,我学到在校所学不到的事物,也提高了我的心理素质及应辩能力,让自己升华,长大了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学校和社会是不一样的,在学校中,被老师、同学的爱包围着,不受伤害,在社会中,没有人会怜惜你,他们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生活,而不顾你。你也只能为自己打拼,努力做出成绩让别人看,你是不错的人才,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别人可以做得事,你也可以做得到,也比别人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努力的,就什么都不属于你最后也让人更看不起你。实践的好处是让自己认清了社会,知道社会原本的样子,了解社会的现实,比较社会的发展与在学校、家里的不一样,回到学校要如何做,才能更好的做出规划图,规划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好的打算。

篇2

一、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学生考核制度

针对我院学生的现状、学院、班级,学生公寓等各级管理部门都制定了可行的规章制度,将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学习表现、实习情况等按比例纳入学生的整体考核,最终的考核成绩与毕业时就业推荐挂钩。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公平公正,真正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从制度上奖优惩劣,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

二、重视思想品德、文明礼仪教育

有这样一件事,被我院的领导在大会上反复讲了多次:几年前,某大型国企招工,几所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各自站成队伍同时来应聘面试。但是原定面试的时间已过了1个小时,仍不见企业招聘人员露面。这时大部分学生早已等不及,队伍散乱,一些学生甚至掏出烟来解烟瘾,并开始大声抱怨。但唯有一所某知名技校的学生队伍依然整齐有序。过了一会儿,企业招聘人员出来宣布,这所知名技校的所有学生留下,其他学校的学生走人。

由此可见,想提高就业成功率不但要练就过硬的技术,同时还要学会做人做事,日常举止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我院每年都很重视新生入学时的入学教育,从学院规章制度、法制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让学生入学后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日常学生管理中,严抓课堂纪律,出勤,仪容仪表,课间操,个人及校园卫生,文明用语等;对于吸烟,打架,酗酒闹事,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及时制止,严肃处理;实行班会进课堂,针对学生日常出现的问题,利用班会课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疏导。

三、用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用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

技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件有挑战性的工作。单纯的硬性的制度化管理有时缺乏人性化,单纯的说教式教育有时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是一线上课的教师、班主任还是其他学生管理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去培养引导教育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和诲人不倦的耐心去感染学生。

技校的学生虽然有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们每个人都有可爱和可取的一面,都有潜力可挖。他们看似不羁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被肯定,被尊重的心。这需要学生管理者倾注更多的心血和耐心。我们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清楚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个人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心中所想,这样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才会抓住要害,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困难,我们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及时伸出援手。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处理他的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将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歧视疏远他们,相反从各个方面多关爱引导,学生才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温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老师对学生掏心掏肺,肝胆相照,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无论多么顽劣的学生都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真心付出的关爱,之后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就会顺畅。

四、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技校的学生毕业后即面临就业。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入校时并不了解技校的管理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和就业前景也知之甚少。因此,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向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这样学生在四年或两年的学习中会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就业前进行面试指导和劳动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就业成功率。

篇3

时光如逝,岁月如流,一转眼的时光,珍贵的两年技校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技校两年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这一年来.在老师和同学们关心、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一定的进步。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中,体会到了知识就是人的力量源泉,没有专业知识、专业技巧,什么成功都不会与你相约,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解所学的东西才能便于日后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对于现实社会,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新型人才,将以我的所学完完全全的融会到工作当中去,所以现在属于我们的知识储备期。曾经有位老师跟我们说过:人的机遇难求,当机遇来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抓住它,当时如果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你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从你的身边溜走,而无可奈何,与其到时后悔,不如现在好好储备自己的知识量,时刻准备着,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虽然我理论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现以此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走进技校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技校也是需努力认真的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技校的学习旅程。

(二)、我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课本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技术方面的提高,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三)、我在两年的技校学习中,认真积极参加每次实习,锻炼了自我的技术,受益匪浅。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老师对我也是非常的喜欢,在我的不断努力中终于拿到了我应该得到的结果。

(四)、思想上: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学习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xx大"文件和朱容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讲话,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在这两年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两年技校生活,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

篇4

大部分家长送孩子来技校上学,是想让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毕业后能找份满意的工作。可现实往往让家长们头疼,很多技校毕业生不是被企业辞退,就是看不上所选企业,往往试用期没过就一拍两散。面对如此众多的企业和毕业生,为什么就找不到双方都满意的“共同点”呢?笔者认为这个共同点就是“订单培养”,针对企业需求,各技工院校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市场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对学生“量体裁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提供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参与到教学的相关过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便可到企业直接上岗工作。

一、订单招生、合作培养的优势

1.让学生在选择学校的同时就选择了就业的企业,入学后就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就业目标,在办理入学手续的同时,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签定就业协议,让“进学校就等于进工厂”的招生理念深入人心,解除了学生、家长对就业问题的后顾之忧。

2.企业依据用人计划委托学校单独招生,单独组班,校企双方合作培养,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技术特点培养“适用型”技能人才。

王静是某企业负责人,谈及与技工院校合作,高兴地说:“这两年技校的专业设置和我们公司用工需求非常对口,毕业生到厂就能上岗。以前我经常跑招聘会、人才市场,但还总是觉得用工难、技工缺,而且这样招聘来的工人,不是数量招不够就是个人能力达不到企业用工需要,每年光是招聘、培训工人就耗去企业一大笔资金,现在随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开展,不但能培养出针对我们企业岗位所需的大批技术工人,而且技术硬、效率高、成本低。限制我们企业发展的用工难题从根本上得到了解决。”

3.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降低学校的教学成本。在基础知识和通用技能够用的情况下,学校将按照企业用人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删减一些边远课程。同时引入企业岗位技术标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校园内、课堂上就多方接触未来就业的企业和岗位,为他们走进企业快速适应和胜任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订单招生、合作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多渠道发展“订单式”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就业质量

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办学能力和开设专业,广泛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新项目的开发,掌握人力资源使用和储备情况,根据用人周期对其进行订单培养。本着“校企双赢”、毕业生满意为就业指导准则,与学校辐射区域内外大型企业广泛签订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每一家合作企业精挑细选、上门考察,努力使“订单”培养模式更加突出职业特点,使学校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做到让企业放心、学生及家长舒心。

2.科学部署,重视“信息反馈”,避免“订单式”培养模式轨道偏移

毕业生想找到理想的工作,用工企业想找到合适的员工,双方心情都很急切,都想顺利完成各自的目标,“订单式”人才培养恰好满足了双方需求。但应当注意的是,校企双方虽然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到经济环境、企业质量、学校的师资队伍来说,最终的结果很难预料。校企双方一旦违约,或是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共同点”偏移,甚至脱节,学校按照这个企业量身定做的毕业生,能不能适应别的企业发展要求?换句话说,除了这家企业,订单学生还能不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岗位,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篇5

近几年,国家虽然一再强调要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但技工学校的主要生源仍然是那些因怕影响升学率而不让参加中考的学生和中考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还有个别是高中没有上完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是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面对这样的学生,技校教学管理工作该怎样进行呢?笔者总结这几年担任技工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具体说就是要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一、教师要有责任心

鑫龙技校的校训第一条就是学做人。可见,技工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唤起学生的责任心。学校要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父母、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专业技能,好好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找准教育的突破口。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应在每一件小事中去培养,使学生毕业后实现“没有教育的教育”,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模式。学生只有自己要求上进,才能真正受益终身。教师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为。

二、教师要有爱心

具备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由于初中阶段的不良表现,一些学生经常会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导致他们对技工学校的老师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歧视自己,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因此,不少学生在思想上排斥老师,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更不愿意听老师讲大道理。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更要有耐心和爱心,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做朋友,像家长一样关心每一个学生,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实例,使他们逐渐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三、教师要注重引导与督促,用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技校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初中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导致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班主任老师要多给学生鼓劲,告诉他们:你们既然已经选择了技工学校,那就要学到一门过硬的技术,这样毕业后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如果你们现在还像过去那样不好好学习,即使将来学校给你们找到好工作,你们也无法胜任。假如你们是企业老板,你会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会选用既没有技术又得过且过,既没有进取心又没有责任感的员工吗?你们都很聪明,技工学校开设的理论课主要是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而实习课主要是实际操作。这些课程虽然与初中基础知识有关,但是联系不是很密切,只要现在用心学习,是能够学好的。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远离父母,住在学校,班主任老师要经常去学生宿舍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每天打扫干净宿舍,叠好被褥,整齐摆放日常用品,搞好个人卫生,事情虽然简单,但只要天天坚持,就体现出了他们的责任心,他们通过管理自己的宿舍就逐步培养出了责任感。

班主任要通过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例如,一些技校生花钱没有节制,经常有学生找班主任借钱。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问明情况,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杜绝学生的不正常消费。另外,技校生在生病的时候,往往在心理上会感到很孤单。这时班主任就要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让学生心里感到暖融融的。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技校生;培育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的价值发展导向,是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的价值核心,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与高度概括。

一、对技校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并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总结、反映了当前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的概括与高度凝练,对我国公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能够产生最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一)促进技校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念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呈现出蓬勃l展的趋势。技校生不但是高技能人才的后备补充,而且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最重要的体现者与传承者。加强对技校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帮助其坚定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使其自觉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业中去。由于技校生毕业之后必然要步入社会,其行为将会影响和改变周围的人,所以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技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技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不但有益于端正其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形成以技校生为基点,辐射全社会的巨大正能量。

(二)促进技校生传承“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技校学生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匠精神是对工艺文化的传承与科技的创新,并不是因循守旧,偏执地守着古老的技艺。要想在新时代取得进步,就必须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这其中更多包含的是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融合。如今中国制造在全世界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制造业整体仍然处于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水平。中国制造业急需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真正打造出高水准的产品,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三)促进技校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有效弥补技校生在辩证逻辑思维和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够帮助技校生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斗争过程中统一思想,同时还可帮助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进行创新,以促进技校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技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文化思想的侵入导致技校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认可

素质教育虽已实施五年,但客观地讲,当前我国的信仰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地位上还与知识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较多的评价都以学生学习成绩标准,大多数时候对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忽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技校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持“无关紧要”和“只求考试过关”的态度也就很正常了。大多数技校学生在16-19岁之间,精力充沛,学习能力非常强。但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由于许多外来文化以及不良思潮的影响,技校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过于看重个人价值,个性张扬等问题。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本身就处在一个叛逆期,许多学生不愿意授受过多的约束,对于学习以及学校所组织的一些活动参与积极性有所欠缺。虽然他们在内心中已经懂得了道德、是非、荣辱等价值观念,也渴望通过积极学习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观、价值追求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

(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导致技校生急功近利

大部分技校生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非常重要,其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在他们心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最崇高的地位,他们均将为人民创造福利作为各自终生的奋斗目标。然而还有少数技校生认为民族精神不重要,甚至公开表示民族精神无足轻重。部分技校生还错误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就是私有化,他们不能认识与接受改革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误。

(三)课堂教育作用无法得到最大化发挥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技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经历了许多次的调整与改革,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加上陈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表现出了厌学情绪。同时,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应用其理论知识来解释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同现象,无法为技校学生提供解决疑惑的有效方法。思想政治教师不断地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知识,课堂中缺少互动,导致技校学生无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全方位的理解。换句话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

三、技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一)在德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经营好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情感,从而主动亲近教师,并接受德育课程的学习。这就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的有效渗透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学习经济与政治常识第四课“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提高公民素养”时,教师可以先摆出一些事例,稍做分析后,让学生尝试选择:抵制日货,是否应该参与?是否可以用激烈的方式参与?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思考:怎样提升自身的经济、政治素养,才不至于在社会活动中帮倒忙?最后再挑明:富强、文明是我们应有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与追求。

(二)在校园专题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榜样的力量充分地辐射到整个学生群体中,则必将带来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德育教师可借助媒体素材,采用专题形式进行教学;也可将社会热点事件巧妙地与课堂教学结合,以此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从而给学生以道德的滋润;还可以利用身边小事开展德育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实施诚信考场来对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在亲力亲为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形成过程。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感悟,体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核心价值观的运行体系。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充分体验,有助于学生内在的思辨、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体系并不断固化。例如,组织校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并在校园让嫦蚱渌学生随机展开调查,收集调查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各小组在课堂上彼此分享,在校园内进行公示调查报告。又如,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广告语设计比赛与投票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名优企业等等。

(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技校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结合技校生的专业、年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发挥技校生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强化专业技术,拓展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思想实际以及特点,注重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在实践教育的环节当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开展技校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技校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面向全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技校生更好地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和要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技校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实际是要将技校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现阶段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技工学校应采用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深入学生内心,并指导着学生行动。

【参考文献】

[1]潘小莹.技校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与探索[J].职业,2015(23):20-21.

[2]耿亚彬,杨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链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03):16-18.

篇7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心理 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中国人的工用、生活、交流等一切的一切越来越离不开英语,英语已成为人们工用、生活、交流的必要工具,也成为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技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作为技校的英语教师应该怎样把握好技校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真正使学生“愿学、好学、乐学”?本文从调查技校生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因素入手,简要描述技校生英语学习的几个心理态势并做分类的归因分析,运用心理学理论,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一些实用的技校英语学习心理引导策略。

为了能更真实、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技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也为了形成该文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笔者对某技校2001届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经统计得出一些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调查表第一部分侧重于简单地了解技校生在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情况:

约39%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点兴趣,约27%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无所谓什么兴趣;约39%的学生认为到初三时英语成绩在班中处于中等水平,约32%认为处于中偏下水平;约66%的学生没想过自己读技校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逃避学更难、更多的英语(以前技校对学生的英语要求不像其他学科那么严格,因此有小部分放弃英语的学生选择了读技校)。以上调查结果比大多数技校英语教师预想的要好,同时也说明学生已经完全意识到了随着科技发展、改革开放深入、社会进步,逃避英语学习必将无法生存、被社会淘汰,在校学习阶段学习英语。

约42%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从初二开始落后,约39%的学生认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思想不够重视,主观努力不够,约35%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法是最薄弱的环节。以上数据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虽然是技校生,但绝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客观正确地分析自己英语学习的不足之处。但在长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的确落后了。

技校生的英语学习受学习目的和目标、兴趣和态度、精神健康状况、智力水平、英语学习的适应性、学习英语的背景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查表第二部分从与技校生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几个心理因素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了解现阶段英语学习情况:

约48%的学生在技校对英语学习仍有一点兴趣,但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约49%的学生认为学英语、做作业是因为要交作业,要检查,要应付各种考试,为了顺利毕业;在课堂学习中,约47%的学生承认自己的注意力只能集中20-30分钟,约44%的学生喜欢教师用大部分中文,少部分英文相结合的形式来讲课。看来,技校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和接受这一事实,适当地降低教学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多的顾及大部分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多用学生喜闻乐见、能够理解接受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上好每一堂课。

约28%的学生每隔两三天才复习一次英语,约35%的学生在家复习英语,不知不觉就开上小差,约35%的学生认识到要学好英语,自己最缺少的是毅力。在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学习广度、深度的增加,学生仅凭兴趣而没有明确、强烈的内在动机,没有良好的、正确的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恐怕学习英语是难以持久的。作为技校英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上好课,更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好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调查表第三部分侧重于了解技校生对今后英语学习的打算及今后英语重要性的意识程度:

约55%的学生大概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今后两年(在技校毕业前)提高英语水平;约34%的学生想在今后两年提高英语水平但认为自己没有毅力,怕吃苦。看来,技校生对学习英语的信心还不足,畏难情绪不小。

约46%的学生认为毕业后(上大学除外)如果家长或单位还要求学英语,才会继续学英语,约52%的学生认为中国入世贸可能会使自己有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看来,技校生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可能并不十分热心,对将来自身的发展思考较少,缺乏忧患意识。

通过本次有针对性的调查,笔者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了技校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学习心理。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回顾和小结两年来的英语教学,学习心理学,学习有关的教育学理论。从与技校生英语学习有关的几个心理因素分析入手,探索在技校基础英语教学中已采取的策略。

英语学习的几个心理因素和技校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引导策略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都离不开对心理学的了解和深入研究。心理学可以为英语教师提供有关人的心理性能、特性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英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和性格,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意志和性格的发展。“心理学要求在外语教学中注意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个性因素的和谐作用和发展,同时把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性联合作为指导外语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指导英语教学,探索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从而搞好外语教学。

一、动机、注意和兴趣

1.1 动机

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但可实现的行为倾向,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它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和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为了有效地、长期地进行有意义的英语教学,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的精神状况(如性格、情绪等),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英语学习的适应性,学生学习英语的背景情况,学生的年龄、兴趣、态度,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和目标等等都与学生的动机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1.2 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和必要条件。它贯穿在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中,有着组织心理活动的作用,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动机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以注意的加强做中介的。

1.3 兴趣

兴趣是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地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激活起来。“兴趣是注意的基础。”学生越对教师的教学感兴趣,注意力就越能为教师所吸引,就越能了解和理解有用知识的内容;而对有用知识的内容了解和理解得越深,又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如何来培养和激发技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主要依靠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等方面做细致的工作。

1.3.1 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学习英语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作用,尤其使其明了掌握英语是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素质。同时要使学生懂得,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如果没有崇高的目的,没有意志力,很可能半途而废。

1.3.2 创造条件,想方设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英语老师教学的方法要生动、活泼、形象,具有启发性。在课堂教学操练活动中,可引进竞赛机制,刺激学生的情绪。教学中要多用情景教学、直观教学、声光教材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利用这些“新异刺激物”,形成一个令人神往的、饶有趣味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技校一年级学生,仍然对发音接龙竞赛、看图猜单词、看碟片复习课文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热情和注意力,有的学生甚至会为了一两分或一句结论性的话争得面红耳赤。在课堂上,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耳、口、眼、手)尽可能多地同时运用,起到协调作用,让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兴趣才能持久不衰,注意力才能长久不败。

1.3.3 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前精心设计选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难易相当,方法多样,作业分量适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使学生听得懂,练得有趣,有所得,有提高。那么,他们的心理活动会自然而然地指向和集中于课堂学习活动上。如在技校英语教材某课中,出现spare一词,它主要有三种词性和与之相应的词义:(1)adj.多余的,备用的;(2)vt.节省,分让;(3)n.备件,替换品。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正确应用,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例句:Can you spare me ten minutes to buy a spare tyre ? I have no spare. 第一个是动词,意为“分让”;第二个是形容词,意为“多余的,备用的”;第三个是名词,意为“备件,替换品”。学生通过兴趣盎然的阅读、理解、分析、眼界开阔、印象深刻。

1.3.4 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语言实践,为学生创造参加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

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加大教学密度、深度和广度,强化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成效;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活动中经常受到成就感的鼓舞。与重高和普高学生相比,技校学生在初中三年英语学习相对落后,受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的制约,遇到为难之处可能更容易失去信心和耐心。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志力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为培养兴趣和动机,也不妨适当降低难度,有意地创造各种机会,要以鼓励参与为先。

1.3.5 恰当运用言语策略和非言语策略。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武器,也是组织学生注意力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规范、语音正确,语调升降标准,语速适中,使学生置身于比较地道的英语氛围中,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保持。与此同时,辅之以眼神、面部表情、形体动作,以简单易行的手势这些无声语言,以及壮物、言志、传情的非言语策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1.3.6 因材施教,因学生而异。

技校一年级学生在生理上已普遍开始发育进入青春期,但在心理发育上尚处在不稳阶段,未必能与生理发育同步。在对学生的态度方面:教师既要和蔼、热情、亲切、平等对学生,又要温和而不放任,严肃而不粗暴;在对学生的要求方面:由于受技校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的限制,教师既要对学生要求具体,从字母书写的格式,到单词句子的拼写及其规范性,到口语的语音、语调等,都要严格要求,促其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和巩固正确的学习习惯,又要对学生要求恰当、有针对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要及时、公正、以理服人,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以表扬为主。当然,适当的批评也是有利于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的,但要注意掌握分寸与尺度。在评价差生时,必须注意有一个使其获得肯定和赞扬的机会,要有意地安排他们参与语言活动,让他们表现自己,从少到多,由易到难,一定时间量变的积累就会导致质变的结果,这尤其对激发技校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影响很大。在这方面,向来是一个方法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情感问题,也反映了教师思想方法上的哲学水平。

二、记忆

记忆是人脑的机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智力结构中的重要成份之一。英语记忆,是已学的英语知识的获得跟保持。对于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有关记忆的分类是: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文学与逻辑记忆、形象记忆、视觉与听觉记忆和运动记忆。机械记忆依靠反复来强化;理解记忆则是依靠联想,在透彻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懂了才能记得住。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对所学材料不仅要反复练习,也必须反复思考加深理解。

掌握记忆的规律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根据青少年记忆的特点来组织英语教学,一般来说,英语学习中容易记住的是语法知识,其次是语音,最容易遗忘的是词汇。在此,结合两年的教学,谈谈笔者在词汇教学中应用记忆规律所注意的几个方面:

2.1 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耳、口、眼、手)尽可能多地同时运用,协调作用。对学生用看、听、说、读、结合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技校一年级学生在刚入学时,这方面表现较为欠缺。教师要反复提醒、鼓励、表扬,强化学生这一意识。利用直观教具,图片、模型、事物、简笔画等可经常使用。这样不但形象、直观,有利学生掌握单词还可以使学生尽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2 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巩固长时记忆。技校英语,单词分散在课文、对话中,这些单词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了,也即教学大纲要求已掌握的单词,因而不属于生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已遗忘了部分单词,或对一些单词印象不深。要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教师就必须首先估计学生可能遗忘的一些单词,在每一课中补充几个单词进行复习,多次出现则反复复习。学生学得轻松,不会觉得有负担。比起到学期末总复习时再短时、突击进行单词记忆,这样的长时记忆效果可想而知。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2.3 采用多种分门别类的方法做到理解记忆。每个单词都有音(发音)、形(词形)、类(词性)、义(词义)。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单词的特点,用灵活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帮助理解记忆。如:(1)sleepy,就通过温习sheep, green, tree, bee, sweet等进行字母组合的发音小结;(2)通过让学生对一课书中的所有单词按照音节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复习音标,巩固单词发音和拼读的一些规律;(3)学习wounded,就与crowded、excited等进行词形比较,掌握动词转变为形容词的规律;(4)通过让学生对一课书中的所有单词按照词性进行分类,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单词的词性。

另外,为了增强记忆机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学生具有明确的记忆意图和记忆的意志力

要让学生具有集中的注意力和平静而稳定的精神状态

要注意记忆的适量

深刻的理解

联想

反复强化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由多个思维指向、多个目标、多个起点、多个思维程式、多个思维结果或方案组成的思维模式,它是一种取得一个或多个合理设想或猜想的模式。当前,发散思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基于对它的作用的认识。作为创造性思维基本特征之一的发散性,是指从同一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众多新的信息,即从同一来源所提供的信息中产生各种各样方向不同的输出,这样方能通过迁移的作用探索到未知的东西。发散思维是向空间的各方延伸。按照当代心理学家的见解,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一个人已获得的信息的基础上依靠头脑进行第一步加工,若能超越现有信息,这第一步的超越往往就是发散思维的作用。这对创造性活动是极为珍贵的一步。

发散思维发达者,思路开阔,思想活泼,想象力丰富,善于发现,便于选择,因而发散思维是极为珍贵的,思维的发散性的适当运用也就特别重要。英语是技校的基础之一。英语教学中就更有必要在重视收敛思维训练的同时,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体现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对于教师本人来说,重视、引导、培植、爱护学生可贵的发散思维品质是自身保持教学思想以及学术思想青春活力的源泉之一。

英语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的广博和深厚,英语技能(听、说、读、写)的多样性变化,英语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成出不穷的句型,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发散、联想思维的坚实基础。发散思维训练符合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有一定方面的联想能力、勇于探索的心理特点和要求。技校一年级学生在思维方面可能不如普高生,但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可能父母、教师和他们自己并未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发散思维的潜力。他们也一定具有以上共同的心理特点和要求,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大脑发育和思维成熟都较快的时期,一旦学生进入状态,这方面被开启并引起重视,通过强化训练,完全可能达到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水平甚至有所超越。

以技校英语的词汇教学为例,结合几年的教学,谈谈笔者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展开思维。如:两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单词:以“time”和“have”的一种用法和词义作为发散点,回忆、联想、比较其他多种用法,让学生举出例句,说出词义,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总结。

TIME: HAVE:

have no time to do sth. The town has many large buildings.

What’s the time? Would you have a cup of tea?

in time of peace We’ll have a good holiday.

several times My grandmother had a bad cold

She is near her time. He had his hair cut yesterday.

引导学生从“同意多样”展开联想。如:“wear”一词,讲解这个单词时,就可以引发wear―put on―have sth. on―dress等。

2.4 引导学生从“一词多配”展开,扩大学生单词词义和用法上的思维,使之印象深刻,记忆增强。如:take in, take out, take on, take off, take up, take down, take away, take back。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大学 大师

前言:面对如今的高校扩招,大学生是越来越多了。由于现代的市场经济,许多学生在大学里迷失了方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读大学,或者说读大学究竟为了什么?有的认为读大学就是为了以后挣钱,那么既然是这样,何不早点去挣钱呢?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不知道有人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或学位证?读大学,究竟应该怎样读、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那些建筑、草本和池塘?难道仅仅在大学里呆过就算一个大学生了?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进行一些探讨,对大学生,尤其是对刚进校的大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一、大学不是技校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大学不是技校。试想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也照样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能够将长篇外语资料翻译成中文,可是,一个跑到国外卖了几年烤红薯的人也能说外语,甚至比大学生说得更加地道;一个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能够拿起听诊器给病人看病,能够凭借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台的医疗仪器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卫校毕业的中专生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后,也照样可以拿手术刀……所以,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大学跟技校也就没什么两样了,顶多也只算是一所规模更大的技校。而且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说不定还比不过技校生。比如技校厨师专业的学生第一节课可能就要学切菜,而大学的厨师专业,说不定要用两年的时间来研究厨师的社会使命、社会地位、职业道德、历史演变、阶级属性和学术分类。

社会需要的是大学生系统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系统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书本吞进肚子里,就算大学期间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也绝对不可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为了让自己拥有全面、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前提便是需要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做到怀疑并不难,但是如果怀疑缺乏理论性的思考和渊博的知识,怀疑就将坠落成一种玩世不恭。没有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不会凭空产生,就算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也无法将这种能力付诸于现实的工作之中。

教材上的东西当然要学,但这只是前提和基础,最关键的还是要进行自主性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得到系统的思维训练。自主性学习需要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有所取舍,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取舍标准。不能够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课程,更不能老师讲什么内容或者考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否则,就会学很多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术或花拳绣腿,并错过很多真正适合自己而且非常有用的东西。

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说的观点也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要敢于怀疑、善于怀疑。事实上书上的观点或者老师讲授的观点都可能只是学术界对某一问题很多的观点中的一个而已,在这些有争议的观点中做出任何取舍,必须要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过程。而且课堂上老师讲的往往只是一般性的普遍性的观点。比如说学土木工程桥梁专业的学生,就不能只是从课堂上听老师讲桥梁都是直线型的,其实桥梁也有曲线型的和爬坡型的等等。

二、大学的逻辑

学过语文的人都知道:“读大学”是一个典型的动宾结构短语。“读”是动词,“大学”是宾语。可是“大学”如何能够作为“读”的对象呢?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由老师、学生、图书馆、教学楼、体育场、学生宿舍等元素构成的一个集合。可是,这些元素都不能作为“读”的对象。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大学”呢?

或许有些人会说,用来读的只能是书,所以“读大学”就是在大学里读书。这个答案看上去似乎无懈可击,可是如果读大学只不过是在大学的围墙之内读书,那我们又为什么要花掉大把的学费和青春来这个叫做“大学”的地方读书呢?为什么不呆在温暖舒适的家里读书呢?为什么不在“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外读书呢?

(一)读大学,必先读大师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当年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野,有大师之谓也。”什么是大师?《资治通鉴》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不但有渊博的知识,有原创性、奠基性、开拓性、前言性的学术成就,还能做到文以载道,是知识和品格完美结合的代表,是知行统一的典范。

然而,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聆听大师的教诲恐怕机会并不多,甚至在大学里根本毫无机会。同时,在这个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年代,很多所谓的教授和世俗的商人也没什么区别了。

很多人本科毕业的时候发现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考研究生,读完研究生发现仍然找不到工作,只好又读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做不下来,只好找所学校教书算了。还有些人高中毕业以后通过各种关系混入了大学的编制,然后再通过各种欺世盗名投机取巧成为了教授、研究员。听这种老师的课和慢性自杀事实上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还是大有人在的,尽管他们未必算得上是大师。即使有学术投机分子的存在也还不至于影响学生通过“读老师”来读大学。

向老师学习的首要方式固然是听课,如果某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非常优秀,那就做个乖学生,逃课也应免了,该记笔记的时候还得动动笔。如果别的班级老师更有水平,而且确实符合自己的胃口,那就逃跑去别的班级混班也未尝不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在课堂上要尽量抓住机会交流,甚至要敢于理直气壮的与老师辩驳。越是有学问的老师,往往越是虚怀若谷,你可以放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问题可能在你脑海里困扰了很久,在你表述出来以后,老师可能三言两语就为你澄清了;很多你坚持已久的观点也可能在老师的轻描淡写的分析之后被你拚弃或修正。在这种时候,你不但会切实感受到老师的魅力,更能享受到与其进行思想碰撞所带来的乐趣。

听讲座也是一种与大师进行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当然,并不是说学校的每场讲座都值得听。有的人说,通过听讲座不可能学到系统的知识,这话不假;但是,一场好的讲座或许可以让你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获得某些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对于听讲座一定要有取舍,绝对不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照单全收,做讲座的人可能学富五车,也可能只是个学术骗子;举办讲座的单位也可能是为了弘扬文化,也可能只不过是为了商业炒作。

(二)图书馆:大学的心脏

读大学,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了。这里说的图书馆并不是说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设施,而是说图书馆的藏书。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的人,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过大学。

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学的图书馆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藏书量比较有限,新书比较少,甚至对学生借书进行了诸多的限制。这恐怕是一个在短期内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读书的时候就只能尽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并想办法弥补这种资源的不足了。所谓充分利用,就是说要能够去图书馆有限的藏书中寻找真正有用的书,毕竟藏书再少也还不至于无书可读。所谓弥补不足,就是说通过图书馆以外的渠道找到在学校图书馆里找不到的好书来读。一方面可以通过买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去别的图书馆借书。可以通过朋友从别的学校的图书馆找书,也可以去社会图书馆办证借书。

在图书馆借书不要太功利,不要以为只有跟考试相关的书籍才值得一看。很多同学在图书馆全借四、六级英语考试书,或者考研方面的书,而其余那些跟考试不那么相关的书则很少有人问津,哪怕就是《现代化的陷阱》这种曾经非常畅销而且很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也难免被打入冷宫。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

读大学,还要学会“读同学”。这里说的同学不只是说自己同班的同学,而且还包括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同学,包括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同学,这些人用“校友”、“学长”之类的词语来指标或许更贴切一些。

“读同学”,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读大师”和“读图书馆”的延伸。读高中的时候每个同学侧重的学科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就算偏科,学理科的总不至于放弃物理,学文科的也不至于荒废历史。但是,读大学时,每个人的精力却可能放在截然不同的地方。除了要应付共同的英语等级考试,同一个专业的人可能在研究完全不同的方向。譬如,同样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些人可能研究张爱玲,有些人可能喜欢沈从文,又或许还有些人会用一大段时间去钻研幽默文学。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每个人向身边同学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老师那里获得不同的知识,同学之间的交流自然也就相当于间接地从别的老师那里获得了知识。

(四)重视大学基础课

众所周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刚进校的大一新生,一定要注意把基础课学好,以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能过于功利化,认为基础课部重要,而是专业课重要。其实,专业课一般都不难。以我们土建专业来说,出去施工,很多中小学生都会;很多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还能挣一万块钱呢。

三、结论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学习,就一定能完满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陈广斌.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科技信息[J].2011.08p61

篇9

1 技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1 学习目的。除少数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参加对口高考或成人高考,绝大多数技校生则认为:数学学习和职业教育没有多大关系。他们之所以还肯走进数学课堂,除了校规校纪的约束力外,最直接的理由也只是为了挣学分、免补考而已。

1.2 学习态度。基于对技校生对教育价值观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一般,甚至有部分同学认为学习数学无所谓,更有甚者,还有同学讨厌学习数学。值得注意的是,讨厌学习数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他们讨厌数学的根本原因与数学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数学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1.3 学习需求。大部分技校生入学时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因此,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数学老师授课的内容,也就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当然也就不想学习数学。只有小部分学生想学好数学,为今后做准备,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无法跟上高速度的学习进度,更谈不上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只能放弃于中途。

1.4 学习动机。大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动力,他们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求知欲和上进心,无紧迫感,更有甚者,目标模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喜欢数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动力来自于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

2 当前技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2. 利益趋动的影响。多数技校学生,包括部分“好学生”,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职业技能,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且将来从事的职业与数学无关,因此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也认识不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学习数学的基本动机。

2.2 家庭教育的影响。当前,技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关爱,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乐于生活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学习成绩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2. 学校教育的影响。由于多种原因,技校学生在初中学习数学时或是很少得到老师的关注,或是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常常脱离实际,希望他们能在短时间内接受他们难以接受的新知识,致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从而导致怕学习数学、厌恶数学,最终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

2.4 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中学数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

3 形成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搞好中等职业教育,应积极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数学学习心理。

3.1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可通过一问:老师站在讲台上的必经之路(必要的条件)是先进大门,对吗?(太显然了)――进大门是站在讲台上的必要条件(后件推出前件)再问:老师一旦站在讲台上,充分说明已进教室大门――站在讲台上是进大门的充分条件(前件推出后件)来导入。再如介绍正四面体时,可以用问题“如何用6根火柴棒搭出6个全等的正三角形”来导入。

3.2 加强对数学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数学教学的真谛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社会需要和精神享受,这种感觉不是单靠教师的说教所能使学生产生的,更主要的是靠数学自身的魅力和吸引力。

3.3 培养学生的毅力。有的学生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同学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们去攻克困难。此时,教师用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于鼓励的话,都可以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给学生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一个人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篇10

一、班主任管理中应采取的方法:“三清楚”和“三走进”政策

我们所带的班级全都是学技能的学生,他们的经历和思想认识都不一样,为了让这些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顺利的掌握一技之长,并锻炼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就必须要求我们清楚学生的个性,清楚学生家庭生活状况,清楚学生生活习性。从而针对性的设计出学生“培养方案”。

1、走进学生生活。技校生相对来讲心理比较脆弱,以前他们在学校里可能是常常被老师遗忘的对象,有些学生因此不愿与人交流,比较自闭;而有些学生则相反,比较“淘气”,往往喜欢不走寻常路。他们大部分都是90年后出生的,年纪小,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得经常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学习或生活遇到的问题,找他们谈心,逐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首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沟通,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以便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犯错误的思想,终止违反校纪校规事件的发生。目前技校学生经常发生打架斗殴事件,如果你及早的从学生口中了解到情况,那么就会有计划的避免事情的发生。同时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反馈小孩的情况,让家长精确的了解小孩的学习和生活心态,以便于及时的去解决。其次唤起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并且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而且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改变,哪怕是极小的一点也要给予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有老师每天都默默的在关注他们和帮助他们,这自然就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2、走进学生课堂。这对于一个班主任老师来讲,非常关键。所以任课老师在上课时,请你务必挤出时间到班上去看看,因为也许有的学生可能正听得“云里雾里”,或者干脆扒在桌上睡大觉,所以要时时监督他们,因为以前上学时养成了遇到问题不愿意去问,听不懂就睡觉的不良习惯,但如果有班主任老师的督促,并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发现不懂的地方鼓励他们寻求老师的帮助,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没有人天生不愿读书,只可能是遇到问题不去问,经过日常的积累,造成想学都学不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但如果学习中的困难都得到了解决,兴趣也就自然提高。

3、走进学生宿舍。学生生活,两点一线,除了上课外基本上都是在宿舍里度过的,要真正了解学生就得走进宿舍,才能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如果你深入到学生宿舍的话,你就会发现有的宿舍摆放很整齐,而有的宿舍却臭袜子丢的满地都是,一个人的好习惯是从每件小事做起的,所以监督他们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对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我们可以顺便去抽查有没有学生夜不归宿、打架、上网通宵等情况,因为只有亲自发现那些调皮的学生,你才好在班会或教育中有的放矢的解决这类问题。作为技校类班主任,你肯定很了解,因为很多调皮的学生你没有抓住他犯错的证据或把柄,那么你教育他的时候,他肯定是不会承认、服从的。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的学生喜欢一个人下课后早早的躲在宿舍,而有的学生却迟迟不归。那么,他们在课后会做些什么呢?有没有不良的习气,都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他们改正。

综上所述,做到“三清楚”和“三走进”,不断的回顾自己前段时间班级中大大小小出现的问题,以及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冷静下来好好的想想,在以后的班级中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管理。我们要不断的总结回顾,班级管理才能不断的进步。

二、班主任以及班干部都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