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18:2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摄影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摄影教育;人文定位;职业资格测试
本着对摄影的热爱,笔者在法国求学多年中,对法国高等摄影教育进行一定的研究,着重总结出了法国当代摄影高等教育的四大系统,以及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如何改革我国高职摄影教育的方向,笔者有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摄影高等教育应该在高职普通专业教育基础上进行并应有完整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无论作为国民教育系统学位教育的巴黎学,还是造就摄影专业高级职业人才的行业高校,乃至私立摄影高校,都要求人学者必须持有在综合性大学读完普通大学课程后获得的结业证(DEUG)。这并非仅仅是为了完成一种教育程序,相反,它要求从事摄影的人,必须具有真正的高等教育素质。摄影专业教育不能替代一般文化素质,而摄影从业人员却必须具备大学水准,这无疑是个矛盾。在中国,这个矛盾是用进人大学后,以一年左右的公共课解决的。但事实证明,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现在的中国,无论从科技知识的准备上,还是社科、人文基本素养上,学习摄影的人,都必须有2~3年一般理科和文科文化基础才能保证自己适合摄影活动的极大特殊性。如果抛开这些基本素养,培养出来的人,根本不能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根本无法适应摄影的高深的科技性和广泛的社会性。这一点不但应引起我国摄影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也应为我国各门类的高等专业教育所注意。尤其是各门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向、教材体系都还缺少自己的特长。学生缺少基本的大学生文化修养,结果直到毕业时,作为一个普通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大学生,还不具备一点摄影摄像知识,连最起码的照相知识都不懂,这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应该说这是不健全的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鉴于此,建议我国高职考虑法国摄影高等教育的模式,在普通教育中设立摄影知识教育。
二、摄影高等教育应适度、应突出人文定位
法国的各类摄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都特别重视人文课程的地位。这一点使法国高等摄影教育,有别于英美的同类教育。在英美摄影高等教程中,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摄影原理、摄影技艺及摄影应用课程。但在法国,哪怕是完全进行职业教育的摄影专科学校,列在第一位的课程,都是“艺术史”、“摄影史”等人文课程。很明显,在法国的摄影高等教育中,最看重的是“摄影传统”的承继,和“摄影精神”的养成。摄影高级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精神世界进行耕耘,从而将崇高的专业灵魂萌芽深深植入学生头脑,并使其具有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艺术美学”、“现代性”等方面,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保持前沿创新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国摄影高等教育还显得相当稚嫩。据调查,在我国各高校开设了各类型摄影课的寥寥无几,即使开设这类课程的,也缺少像样的教材,更没有专攻艺术史、摄影史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对摄影教育中的人文课程如何设置进行深入研究者更为罕见。可以说,专门的摄影人文教育队伍,几乎是个空白。这种状况,与我国教育体制不无关系。因此,开展摄影人文研究、培养我们自己的摄影人才理论专家和教学骨干是迫在眉睫之事。建议高职学院和大学考虑派出教学骨干到法国巴黎大学第学摄影和多媒体系、国立高等摄影学校等摄影高等教育基地进行考察、进修,实地了解情况。至于派教学骨干赴法进修则更是一条捷径,可以直接改善我国摄影高等教育师资的结构。同时,也为我国摄影职业化教育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摄影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测试同步进行
篇2
新郎鲲翼是安徽安庆人,华芳是广西南宁人,都是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毕业生,而且是同窗,也是彼此情感世界中的唯一。鲲翼有很强的事业心,为了华芳,他从武汉调回南宁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老师欣赏的举动。鲲翼现在中央一家媒体驻广西的记者站,担任很重要的工作。华芳毕业两年后,由于工作积极努力,被提拔为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
鲲翼和华芳告诉我,选择荔湾港举行婚礼,颇费了他们一番心思。他俩骑着电单车几乎跑遍了南宁各个酒楼,最终才选择了荔湾港大酒楼。一是因为酒楼位于城市中心,南湖湖畔,方便亲朋相聚,二是因为婚礼实为“小聚”,摆下十来桌酒席的大厅不大不小,更显浓浓喜庆。我觉得,“荔湾港”这个流露着岭南文化的词汇,更赋予了婚礼吉祥的意义。“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他们婚姻正如这爱情步入在荔枝飘香的港湾,浪漫、温馨和甜美。
我接到学生邀请参加他们的婚礼的通知时,正在北京开会。学生的婚礼我一定是要参加的。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别有一番欣喜与感动。仿佛自己在这个时候才真正完成了授业解惑的责任,学生们可以“执剑天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了。于是紧凑安排好在北京的公务活动,赶上鲲翼和华芳婚礼举行前4个小时的飞机直飞南宁。
走进酒店大堂,一扇屏风后面就是婚礼的现场。一袭红色的地毯从屏风入口处的鲜花拱门一直铺到主席台,主席台上挂满了粉色的气球,包围在香槟和蛋糕四周。大厅四周的墙上也挂满了气球与彩带,附和着大厅中弥漫的喜庆音乐,微微飘扬荡漾。
婚礼现场,一张对开四版的“报纸”也在此时“创刊”。“创刊号”即为第999期,意味着天长地久。“报纸”中的“记者”的姓名也很“喜庆”,“郝快乐”、“贞幸福”……就连每个版面的编辑、文字校对,都是香港娱乐界“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这张名为《今日喜报》的“报纸”,实为新郎、新娘自己为参加婚礼的嘉宾朋友编辑制作的一份报纸。报纸报道了新人从相知、相识、相爱到走进婚姻殿堂这一过程中的浪漫故事,还刊登了新郎新娘爱情箴言以及亲朋好友的祝福。新郎告诉我,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婚礼编辑一期喜报,他觉得很有意义。看到喜报,先是惊奇,后是欣喜,年轻人为自己的婚礼做一份喜报,既是对男女双方爱情经历的一种总结,也是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爱情婚姻的甜蜜。只有总结,也才能更加珍惜,也只有分享这样的婚礼才能更加有意义。
篇3
纪实摄影的社会功用性,贴近生活性,让它不仅受到专业摄影师的青睐,更吸引了一大批普通摄影爱好者,可谓“老少皆宜,四季适用”。历史上的大师先贤,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纪实摄影拍摄理念和经验。比如: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罗伯特・卡帕的“拍得不够好,是因为离得不够近”……总结他们的作品,我们会发现这样几个特点:作品拍摄主题符合当时人们的求知需要;拍摄手法符合人们的一般审美要求;作品内容和形式虽历经时间的打磨,依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审美欣赏价值。
今天我们就在大师经典作品的引领下,展示当今纪实摄影圈的魅力。
经典的纪实
现代的纪实
身边的纪实
声明:约稿之前,编辑与诸位作者协议商定:作品允许适度剪裁、调整色调,但不许使用除此之外的Photoshop软件中的其他功能。
京剧守望者宁舟浩 摄
演出前,青年演员马良在楼梯边耗腿。在经历了三年的试用期后,与马良一起毕业的同学只有他一人当年被剧院正式录用。
在纪实摄影中,除了拍照片,勤于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被摄者的姓名、身份等等。在写图片说明或是平述故事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和素材。
海因・刘易斯・W
1874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1940年去世。世界纪实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摄影家,对于他而言,照相机既是拍摄工具,更是推动社会改革的齿轮。他尊重那些经常受残害、受剥削、受压迫的个人,为他们奔走疾呼。使他一度成为美国价值观的体现者。
解海龙
篇4
关键词: 电视摄影 两面性 技术性 逐进性
在这个电子时代,电视摄影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专业的影视人才,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大明星们,还有幕后千千万万的工作人员,作为专业的电视摄影人才,是需要专业的课程讲授获取信息,这需要我们大学电视摄像教学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更改措施,目前我们国家的电视摄影正在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大学摄影艺术和摄影传媒专业综合也正在蓬勃发展,根据我们统计,现在有600多所学校专门开设了摄影艺术和传媒等专业课程。目前,高清时代的到来以及使用小型的摄影机越来越多,所以电视摄影的专业课程也会在摄影艺术和传媒中占据主导位置,那么又有多少学校在摄影教学方面能够做的好呢?在这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又应该怎么采取补救措施呢?
一、当代电视摄影的数据分析
(一)教师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层次不整
从我国的目前各大高校情况整合上看,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已经开办电视摄影课程,在这中间也有不少大学是在文科的基础上增设的,很早以前主要是史论和评论,主要也是从讲、读、写几个方面来讲课,而现在他们也慢慢的往制作方面靠拢,更多的时间都用在讲、写等方面,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制作的不够完整,而且至今为止还有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电视摄影的教授级老师,重点是这几年才创办的摄影和新闻传播专业大学,教师力量问题就更为显着突出。
(二)省略了电视摄影和技术的双重性
专业电视摄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艺术,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大学在授课中却总是忽略其中的某一点,教师在授课中有的介绍艺术方面的,有的更是介绍技术方面的,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也是大学老师的匮乏和层次不同所造成的。3.自己动手的能力比较差。根据电视摄影专业课而言,真理那是永远都不会更改的,就是“实践出真理”,所以,只有“实践、实践、继续实践”。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大学的老师缺乏实践工作锻炼,在上课讲解方面更是容易迷失方向,从讲中学而非做中学。有的老师更是自己都没有拍摄过多少电视,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更是没有摸过几次摄影机,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技术就相当的差,从而就产生了毕业就是失业的感慨。
二、逐进电视摄影的整改措施
根据上面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笔者汇合了这些年电视摄影课程教育改革与探索的真理,举出了目前几点逐进方法,以其能给在高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招聘高素质人才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相结合
目前普通大学在招聘电视摄影教师存在困难,所以我们更要着眼以未来、改变思想、不拘一格的用人才,那些在电视摄影方面有能力又有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更应该去积极的争取,尽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引进自己的学校。以此同时,把我们本校在岗的电视摄影老师送出去培训和学习,针对多方面的了解和学习,加速提高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二)从技术到艺术、再到艺术中掌握技术
摄影制作行业还有一条永远不容改变的名言“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技术基础”。电视摄影专业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在电视摄影听课中要更好的掌握每个环节和最基本的基础原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出好的作品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手中的工具,相对电视摄影师而言,记录这个世界和书写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手中的摄像机。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摄像机更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飞跃,从大到小、从模糊到清晰,从磁带到硬盘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是我们必须要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摄像机没有任何的改变,最基本的技术没有更改,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更应该让学生重视这些最基本的基础东西,对于那些基本按键、基本内容都要了解和应用,我们也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强化和培训。综合上述,在教学活动中这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而作为教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的讲解、严格的要求、及时的总结和讲评,让同学们学有所用、做有所得,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强和提高电视摄影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加的娴熟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邓绍金.基于MATLAB的电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长江大学学报.2004(4).
[2]曾繁清.分析仪器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4).
[3]王之江.光学设计理论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篇5
一、概况
【案例标题】中学摄影协会(下文简称协会)
【学校名称】江苏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会员个人摄影作品主要在协会的“楸枝摄影”网站,网址fanwen.chazidian.com,其中q和ntz分别是“楸”和“中学”的拼音字头,cn是中国。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 ,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通中校园网网址为fanwen.chazidian.com,每篇报道的网址中间一段数字是日期(如第一个地址中的0419)。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高中教育的现实任务是使在校生具备良好的现代文明素质。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环境。学生社团就起到这样的环境作用。
篇6
影视教育论文2200字(一):影视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當前,影视教育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重要补充,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影视教育融入义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的实际落地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关于影视教学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简要分析当前小学开展影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影视教育问题对策
一、小学影视教育的问题分析
笔者以“影视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进行搜索,近三年与小学影视教育有关的论文共9篇,虽然文章数量不多,但结合我校影视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还是能从中发现和总结出现阶段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影视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的问题与建议有着指导性价值。
1.影视教育多以“第二课堂”为主,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
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每周社团时间为每周二、四下午四点十分至五点半,有时还会因为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上课,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持续性学习,学习的深度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同时,在与部分指导教师的交流过程发现,“教材”的缺乏也是阻碍影视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对于小学阶段的影视教育而言,现有的优质影视教材乏善可陈,更不必说完整的课程体系。
2.教师对影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笔者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曾经对学校部分教师,包括影视社团教师做过一次访谈,通过访谈可以得知教师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教师认为影视教育只能作为正常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例如,语文课上根据课本知识改编的舞台剧,英语课上的情景剧等。第二,有的老师认为影视教育就是向学生播放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学习视频等一些简单且肤浅的教育过程。第三,一些专业社团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时候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他们认为影视教育应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影视制作能力,而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艺术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忽视,甚至是完全放弃,这也是很多学校专业社团教师在影视认知上存在的一个误区。
3.影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数从事影视教育的一线教师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影视知识学习,存在大量的其他学科教师“客串”影视社团教师的情况。例如,语文老师担任“校园课本剧”社团、“小主持人”社团、“诵演社”等社团辅导教师,音乐老师担任“形体表演”“影视配音”等社团辅导教师,科学老师
担任“道具制作”社团等辅导教师,还有一些教师开设的社团纯属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性不强。
二、小学影视教育的对策
1.加强“第一课堂”学习,构建实效影视教育课程体系
所谓实效,即开设的影视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将小学阶段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对于初级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形体训练”和“影视配音”课程,通过“形体训练”达到训练学生的形体仪态和简单表演的效果,而“影视配音”则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各种声音进行简单的了解和模拟训练。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影视欣赏”和“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以上两门课的开设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内涵的挖掘和欣赏,对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物形象设计”则可以训练学生在色彩和造型方面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具体的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色彩搭配的认知和理解。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课程,此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之前都有很大的提升,“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拍摄的过程、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制作软件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拼接和加工,直到完整作品的形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理解。
2.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夯实影视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师培训多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而且还是选择性的“走出去”,尤其对于一些收费的活动会慎之又慎。面对这样的困境,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影视教育的交流和相关的培训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各学校领导的重视,这对学校影视教育的开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除了“走出去”,笔者认为还需要适当的“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影视教育开展的较好学校的教师来校进行经验分享,加强校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扬长避短。此外可以邀请一些影视专家、学者、有条件还可以邀请一些名演员、名导演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进行师生培训,这是能够提升学生影视素养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提升学生对影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学习影视的兴趣。如果能对口帮扶学校的加入,效果自然会更好。
最后笔者认为,伴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师生的影视素养。
总结
就目前阶段而言,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显得更有研究的价值。本文所提到的问题与对策也只是笔者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同行们更多的思考。
影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影视教育模式比较三题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蓬勃发展,开办影视相关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加。除了老牌的影视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外,不少其他的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也纷至沓来,许多综合性大学更是蜂拥而至。由于各个院校的基础、传统、优势及定位的差异,许多院校的影视教育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综合性大学的影视教育模式同专业艺术院校如专业美术院校的就不尽相同。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拥有博士学科授权点,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也是一所湖北省属院校,全国专业美院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拥有硕士学科授权点,是一所典型的专业美术院校,在美术界具有较高的地位。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主要集中在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专业,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主要集中于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宏观比较它们本科影视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学理性与艺术性
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大学的理念与体制受西欧或苏俄近现代大学的影响。近现代以来,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使命,一般都可以概括为探求新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而支撑大学使命的两大基石是钻研学术和崇尚理性。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这些思想和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显然,创建于1931年的湖北大学和1919年的湖北美术学院也是如此,都或多或少受其浸润。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学理化。所谓学理化,即学术化和理性化。学术化指的是知识的探究、获取、积累、传授和运用。在探索学术的过程中,概念、理论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某一学科某一层次的学术体系。这一层次的学术体系既可以往上发展构建更高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也可以往下细分衍生为学科学术体系。理性是一种归纳或演绎的逻辑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其根本是一种科学精神。理性化就是科学化。理性具有自觉性、被引发性、可预期性和稳定性等特征。[1]学理化一直是大学象牙塔恪守的重要原则。
湖北大学在尚未创办影视相关专业之前,就已经在艺术、中文和教育等学科专业开设有关影视的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影视学科的发展,湖北大学在其艺术学院下相继开设了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影视相关专业。其实一直以来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希望同该校的其他学科专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彰显自身的学科特色,追求艺术,推崇感性。同时由于湖北大学强大的学术气场、统一的管理体制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该校的影视方向专业也逐渐为传统的学科体系所同化,逐渐成为人文社科体系的一部分,同时根据该校的自身情况以及硬件条件,最后不得不采用所谓的“文化课”学科专业确立的培养目标、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和评价尺度,变得愈来愈学术化理论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相当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与研究,注重学生影视理论的素养和学术规范的养成。“理论乃根本,乃原则。根本定,原则立,自能左右逢源,自由肆应。方法则随事而变,难以隅反也。”[2]该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复合型知识,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系统掌握影视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当代社会影视发展需要,并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能继续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的优秀影视艺术人才。”[3]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专门开设了多学时的电影理论、中外影史、影视剧作和影视鉴赏等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反省思辨、创造创新和学术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多以理论讲授、影视观摩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主。在知识考核上,多以闭卷考试和论文写作为主。在招生上,既招录文史类、理工类考生,也招收美术类学生,对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高。毕业之际,学生不仅要求展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而且必须提交一份学术论文或报告。最为重要的是,正如对其他院系的老师一样,湖北大学对其影视专业的老师也制定了严格而细致的科研考核标准。在这种指挥棒下,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强调学术研究、注重理论教学也就不足为奇。当然,我们对理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隘。正如钱学森所认为的那样,一个成熟的学科一般要由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三部分构成,影视学的理论也是多种多样的。
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发轫于1997年筹办的动画专业。影像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以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影视相关相继成立,它们主要分布在动画学院和设计系。由于学科特点,湖北美术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专业美术教学与创作,追寻的是一种艺术至臻,不拘一格。即使在学科发展和评价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在不少湖北美术学院师生观念里面,所谓的学术就是画画,就是艺术创作。他们无感于理论,崇尚感性,甚至主张“正像信仰的时代要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现在,理性的时代要接受感情的审判”[4]。这种办学理念和学术风气也浸润到了其影视教育。当然这并不是说湖美不重视学理研究,而是说他们更偏重于感性艺术性。
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摄影与制作、影像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赫然地写着——要造就“具有创造性的(影视)艺术家”[5]。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也有影视理论课程,如影视摄影与制作的《中外影史》和《电影理论》等,但相对而言这些理论课程数量少,课时量低,且多为专业选修;而专业艺术课程数量多,课时量大,皆为必修,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创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上,湖美的影视专业倾向于工作室导师制,让教师牵头组建教学创作团队,以影视创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辅之以理论讲授、影视观摩和小组讨论。在知识考核上,甚少闭卷考试和论文写作多以提交创作的影视艺术作品为主,并鼓励那种實验性艺术性的作品。在招生上,该校的影视专业学生都是美术类考生,经过了艺考的激烈选拔,对专业课成绩要求较高,而文化类成绩较低。毕业时,影视专业学生的毕业影视作品才是重中之重,而论文或报告要求相对较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鼓励广大教师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湖北美术学院对教师的科研考核相对宽松,老师参展的影视艺术作品或展览,皆可换算为科研工作量,甚至予以重奖。在这种氛围下,影视专业广大师生看重艺术创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哈罗和克拉斯沃尔曾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们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按照他们的知识分类理论,显然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后两个领域的观照;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则强调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感性、艺术和技能学习,疏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都是有所偏颇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助于观照湖北大学和湖美的影视教育异同。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即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7]一个人的这些智能只有和谐平衡发展,他才能全面健康地成长。但当今理性化的技术社会往往偏向于前两种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这给个人及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当然,忽视前两种智能的教育也是失之偏颇的,甚至是愚蠢的。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在影视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校影视专业因校制宜,依托各自的办学基础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方是明智之举。显然,湖北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可圈可点。事实上,影视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表现出典型的综合性特征;而另一方面,影视学科的专业性也相当强,需要接受系统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体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从许多角度来看,影视都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从媒介性质角度看,影视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装配起来的集艺术、娱乐和教化功能于一体的媒介手段。从作品的接受方式看,影视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从作品的存在方式看,影视是三维时空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一维时间艺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从作品完成过程看,影视是由剧作、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照明等各艺术或技术的专业共同参与的综合艺术。而另一方面,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和照明等都非常专业,需要专门的学习训练。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既在广度上即综合性上有要求,也在深度上即专业性上有标准。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12个学科门类,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研究斐然,人才培养突出。在影视教育中,湖北大学充分发挥了其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譬如该校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本专业旨在培养博学而笃志、求新而笃行,掌握影视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作方法、电脑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涉及影视的文化创意、新媒体文化和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从事与之相关的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编辑、管理和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创意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艺术、人文、电脑知识,具备跨人文、艺术、科学领域的复合知识结构;了解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研究动态及创新方向;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基本理论、核心知识,以及展开专业创作、制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了解影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著作权保护及相关方面的一般常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专业创作及研究方法,具备在艺术、人文与科学交叉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策划、开发、运营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资料检索与分析、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显而易见,湖北大学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其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亦是如此。湖北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专门成立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学院。该校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课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修文学、法律、管理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努力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复合型影视人才。
作为一所专业美术院校,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科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美术、设计和艺术管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上,其美术设计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其影视专业正是建立在其雄厚的美术设计学科实力之上。影视摄影与制作同摄影、影像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关系密切,作为一种特殊电影形式的动画其基础是美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础也在美术设计。可以说,美术学科同影视学科具有先天的亲缘关系,具有较强的互通性,同时也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事实上,不少电影导演和摄影都是学美术出身的,更不必说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工作了。同样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湖北美术学院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的:“本专业将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影视摄影与制作教育理念及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室课题教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贯彻‘既突出专业艺术性的也强调专业实用性’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掌握了美术和摄影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以摄影为媒介的视觉设计语言表现,通过递进式的‘理论-技术-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意应用型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重点掌握数字三维制作的技术、VR互动技术”“熟练使用影视摄影与制作的各种器材与软件,如摄影器材、灯光器材、剪辑器材等,特别是要掌握三维制作软件与VR虚拟现实的实际应用”。[9]湖美的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国际潮流,立足学科前沿,对学生的专业指向更为明确、具体和深入,一目了然。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湖美专门投巨资建设了摄影棚、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和VR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供该校影视专业学生学习和创作。该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素养、艺术审美和动手能力普遍较为彪悍。
不难看出,综合性大学影视教育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由于它囊括众多的专业学科,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发展后劲较为充足。当然具体到影视教育,其缺陷也非常明显,正如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那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但大多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似乎什么东西都懂一点,但什么东西都不精深。而专业性艺术院校的优势恰恰弥补了综合性大学的不足,其影视教育的专业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悍,毕业生可以马上上手工作,不少都成为业界的行家里手,其工作是非专业人士难以替代的。此外,艺术专业院校教育传统厚重,艺术氛围浓郁,师生比例较高,教学管理也是围绕艺术教学展开,十分有利于集中优势进行影视教学。例如,按照湖北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全体大一新生必须接受一年的專业视觉基础教育,然后展开各自具体的专业教育;每天课程安排上,大一大二学生每半天学公共课文化课,每半天学专业课程;大三大四后全天学习专业课,而且每天只学一门课程等等。这种集中“大量连续时间”的教学模式,显然比综合性大学影视教育的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方式要科学合理有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哈罗和克拉斯沃尔曾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们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按照他们的知识分类理论,显然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后两个领域的观照;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则强调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感性、艺术和技能学习,疏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都是有所偏颇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助于观照湖北大学和湖美的影视教育异同。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即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7]一个人的这些智能只有和谐平衡发展,他才能全面健康地成长。但当今理性化的技术社会往往偏向于前两种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这给个人及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当然,忽视前两种智能的教育也是失之偏颇的,甚至是愚蠢的。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在影视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校影视专业因校制宜,依托各自的办学基础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方是明智之举。显然,湖北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可圈可点。事实上,影视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表现出典型的综合性特征;而另一方面,影视学科的专业性也相当强,需要接受系统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体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从许多角度来看,影视都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从媒介性质角度看,影视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装配起来的集艺术、娱乐和教化功能于一体的媒介手段。从作品的接受方式看,影视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从作品的存在方式看,影视是三维时空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一维时间艺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从作品完成过程看,影视是由剧作、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照明等各艺术或技术的专业共同参与的综合艺术。而另一方面,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和照明等都非常专业,需要专门的学习训练。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既在广度上即综合性上有要求,也在深度上即专业性上有标准。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12个学科门类,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研究斐然,人才培养突出。在影视教育中,湖北大学充分发挥了其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譬如该校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本专业旨在培养博学而笃志、求新而笃行,掌握影视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作方法、电脑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涉及影视的文化创意、新媒体文化和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从事与之相关的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编辑、管理和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创意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艺术、人文、电脑知识,具备跨人文、艺术、科学领域的复合知识结构;了解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研究动态及创新方向;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基本理论、核心知识,以及展开专业创作、制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了解影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著作权保护及相关方面的一般常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专业创作及研究方法,具备在艺术、人文与科学交叉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策划、开发、运营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资料检索与分析、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显而易见,湖北大学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其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亦是如此。湖北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专门成立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学院。该校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课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修文学、法律、管理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努力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复合型影视人才。
篇7
“大仙”爱摄影
杨舒婷刚接触摄影那会儿,豆瓣网站很火,许多摄影达人都喜欢把自己拍摄的片子放到网上,数码的、胶片的、日系的、写实的……但杨舒婷一眼就对胶片入了迷:“那种无法描述的层次感、颗粒感,就像是黑洞,把我往里吸。”很快,她有了一台Nikon Fm2,这也是她的第一台胶片相机。
慢慢地,杨舒婷开始有意识地混迹各大二手相机店,买了不少胶片相机,从135到120甚至是大画幅的机器。“但毕竟是机械产品,出现故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刚开始杨舒婷不懂,只能找师傅维修和保养。经常往复,她想,能不能自己拆开看看呢?
杨舒婷手边刚好有一台“生病”的禄来双反120相机,但不敢轻易下手拆解。所以,她一边在国内外的网站查找,一边买来书籍研究,最后淘了一台结构相似的海鸥双反4a来练手。幸运的是,通过摄影论坛杨舒婷结识了一位相机维修师傅,在他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分解和组装海鸥双反4a的全过程。
“非常紧张,但结束后对拆解相机的兴趣却越来越浓。”但要对禄来“动手”,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于是她又淘了几台海鸥双反用来练习。“不像在学校,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考试,什么时候可以毕业。我也不是学这个专业的,所有的拆解动作都只能自己感受和摸索。”直到她认为自己对相机的机械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才终于拧开了禄来双反120机身背后的螺丝。
从整化零又变整,看着一台禄来双反在自己手里变化的过程,杨舒婷觉得太美妙了。“就像感知到了新大陆,这个兴趣爱好的持续时间,超过了我的想象。”一开始,杨舒婷帮着圈内信任自己的朋友保养相机。因为手艺好又细致,越来越多的朋友通过口口相传或是网络介绍,找到她。熟能生巧,杨舒婷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熟悉了解更多的机器。“现在,我基本上是专职在保养和维修相机了,这个行业也没有多少女生做,觉得蛮酷。”杨舒婷说。
修好一台是一台
摄影是门槛低但程度深的技术活,不管是拍摄技术还是维修技术,考验的都是镜头背后的人的综合素质。杨舒婷很年轻,如何让人放心把心头的宝贝交给自己,杨舒婷却从不担心。
她喜欢摄影,觉得这是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很开心的爱好,拿着相机去喜欢的地方走走拍拍。但只要愿意,也可以结交许多朋友,认识很多同好。杨舒婷从数码单反到胶片摄影,一步步走来,也是时间的积累,沉浸在摄影圈子里,建立起了信任。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杨舒婷也总结了胶片相机常见的毛病:拨盘手感欠佳、快门故障、过片失灵、镜头起雾发霉、皮饰需要翻新等……所以,对待爱机要使用电子防潮箱,夏季湿度保持在50摄氏度左右,冬季空气湿度大,只需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但无论怎样的天气都不要高于60摄氏度低于30摄氏度。
“使用机械相机最好能像汽车一样,养成定期保养的习惯,不要等到手感不好甚至故障明显时才想起对它好。”杨舒婷对相机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杨舒婷修过“病”得最严重的机器,是她爷爷留下的老机器。受到大自然的腐蚀严重变形,坏到几乎没有办法修理。“这样的机器,人们还愿意维修并保存,只能是因为情怀。所以,就算这个型号早已停产,我也想尽一切办法修复它。”对杨舒婷来讲,这也是她的坚持,因为每一台禄来相机都是非常珍贵的:“到现在我都还记得拆开机器时,看到C身内部那一瞬间的心情,简直可以用震惊来形容。十几年的机器,机械的排布可以如此先进、井井有条,对设计者真是产生无比的崇拜。”所以,就算要花上几个月的时间用钣金一点一点地敲或是用航空煤油一点一点的去掉腐蚀,杨舒婷都做得心甘情愿。修好一台是一台,全都因为爱。
篇8
本学期本人担任18新闻影视、19新闻影视、新闻2001、新闻2002班的课程包括:视听语言;商业摄影;广告视频制作(拍摄);MV制作(拍摄);摄影基础;毕业设计。我所担任的班级已经按照开学初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个人常规工作情况汇报:
(1)认真备课。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还要备学生。认真钻研教材,参考大纲和教参,关注新闻,选取典型的热点案例,在些基础上还积极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讨论交流。能够做到备课充分,详写教案,而后进行教学。
(2)上课富有激情,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的主导作用,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个别开小差、打瞌睡的学生能及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提醒让他回到课堂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3)作业布置做到合理,习题精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复死板的作业不做。能及时批改作业,并做好成绩登记。
(4)课后能及时进行反思,并积极向同事学习。不管课上得如何,我总会在课后进行反思,反思得与失,深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些许不足之处,又促使我积极向同事学习,去听他们的课。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
篇9
《 瑞士军刀――工具篇》:2002 年作品,获世界广告节的奖项有:法国嘎纳广告节银狮奖、美国克里奥广告节银奖、美国纽约广告节全场大奖及第四届全国广告摄影大赛最佳创意奖,被评为全世界获奖最多的前二十幅优秀平面作品之一。
作品是为瑞士军刀拍摄的一个海报广告。海报创意是通过一个大容量的三层工具箱里仅放一把瑞士军刀,喻意只需一把瑞士军刀就能代替所有放在工具箱里工具的功能。画面力求简洁、明了,让观者过目不忘。
因画面只有工具箱和军刀两个组成元素,因此道具――工具箱的造型及结构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力求达到效果,我们在寻找道具上花了非常大的功夫,为达到画面的色彩统一,在道具的加工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
在用光上为突出军刀,我尝试了很多布光的方法,最终选择了现在的效果。
创意是一个反复蹂躏思想的过程。要去完善甚至是颠覆他人的创意更需多几分执着和敢于突破的勇气。广告摄影中既需要摄影师能把握尺度冷静地思考,又需要摄影师具有煽情的能力激情地去发挥。从李楚益的作品中,你便能够强烈感受到一位广告摄影师拍摄过程里,理智与激情的激烈碰撞―― 一种颠覆后的颤栗。
本期聊天人:
李楚益( 以下简称“李”)
王飞( 以下简称“王”)
王:最早了解你还是源于《瑞士军刀――工具篇》。作为全世界获奖最多的前二十幅优秀平面作品之一,这幅作品给你的从业道路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李:2002 年拍摄的《瑞士军刀――工具篇》应该是我的第二幅成名作品吧,但就影响力来说,是我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一幅作品,也是中国摄影师在广告界取得最高奖项的一幅作品,目前还没有国内摄影师去突破它。这幅作品对我的意义也是蛮重大的,即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也提高了我当年的知名度。但对于自己来说,还
是要不断再去挑战自己,所以在5 年后,也就是2007 年的时候,我又获得了中国摄影人的最高奖项“中国摄影金像奖”,并于同年获得了第22 届“全国摄影艺术展金奖”。
其实我是五年一目标,1998 年时我获得了第一个摄影奖项,2002 年和2007 年又都收获了较大的奖项,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一个证明吧。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不满足,不断地去定新的目标,是不断努力、
不断成长的动力。
王:你现在的目标客户群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作为知名摄影师,你现在可以做到选择客户了吗?
李:我现在从事广告摄影16 年了,最初学的也是设计专业,在媒体工作过,最后转行成为摄影师。现在服务的90% 以上的客户都是广告公司。可以说现在自己能够选择与自己喜欢的客户合作,而且价格是由我来定的。
王:很多摄影师都会为了客户的认可,一而再地更改最初的创意,原来很好的创意最后也变得没有创意了,你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在我从事这项工作前5 年的时间,这种情况还会出现。慢慢等专业水平得到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后,客户会尊重我给出的一些专业的建议。如果创意上得不到客户的认同,我总结原因可能一是沟通上不充分,二是用的方式方法上有一些偏差而导致的。我们公司的做法是先提案,而且提案是我们前期拍摄和后期修图都能做得
到的。在得到客户的认可后,再执行拍摄,这样就不会出现你所说的那种情况了。
王:作为商业摄影师,这么多年来,一定有过困惑,有过彷徨,才会有如今更多的收获。你在行业发展的道路上最困惑的是什么时候?
李:最困惑的时候是早期时不知应该选择以赚钱为目的,还是选择不断挑战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因广东这边的商业摄影属于“扩大再生产”,很多商业摄影师在专业上放弃了挑战自己的做法,而流于拍大量的产品以赚钱为目的。我觉得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一个摄影师选择的路是怎样的,定位是怎样的,就
注定了你怎样去服务客户,当然服务的客户群体也会因此不一样。
如果选择了前者,我可能现在已经改行了。
王:这么多年的拍摄有没有总结出一套过关的规律或标准?
李:有,这体现在一种专业上的经验和对服务客户的一种标准上。我周围很多学生、实习的毕业生也都会问起这个问题。
这虽没有一个固定的象曝光一样有严格的光圈、快门这样的标准,但在经验上是有一定规律的。举个例子拍一座大楼,没有经验的客户会希望你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便于对比选出好的作品来。对于摄影师来讲,不只是拍摄的角度,你甚至要知道建筑物的正面与侧面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最合适,并会根据地理位置、光线等各种条件综合考虑进行拍摄。如果摄影师有这样专业的建议,就不用拍摄20-30 张,只需拍摄1-2 张就可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了。这是摄影师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
王:你所接拍摄任务的成功率是多少,行业里怎样看待你每次拍摄完成的情况?
李:我服务的客户群比较特殊,大多都是广告公司。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是先提出创意再进行拍摄,所以在这种工作量的前提下,进行拍摄,几乎没有失败案例。
对于我个人进行拍摄时的创意来说,很多同行和客户都说:你是获奖专业户啊。呵呵,这可能与我比较喜欢总结有关,我一直在摸索作品如何能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巧门。
王:一副“行业变革先锋”的头衔,需要你不停的否定、突破、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作为成功的商业摄影师,你认为创意与风格有冲突吗?
李:不能用冲突这个词来解释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创意是摄影师综合素质的表现,摄影师不仅需要运用好自己的技术,还要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定义产品的特性,来表现突显主题,满足客户的要求。如果是时尚、人像摄影师可能他们的风格特点会比较强,客户选择摄影师会先有一个主观的认定,接下来再与相关的摄影师谈合作的事情。我是静物摄影师,客户选择我会更看重我技术表现及创意上的不同,这也算是一种风格吧。
王:你如何理解广告中的创意与摄影?
李:广告摄影的创意与摄影是分开的两道程序,通常是通过提案,先确定创意。在广告摄影中,创意可以理解为不同于一般的、于设计观念中去表现的手法,这其中摄影是执行方式。
摄影师的媒介是摄影作品,摄影师要通过图像去表现。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不能实现、不能用摄影去表现的创意,是一个不合适的创意。技术、能力上能达到的创意,才能在战略上去表现,在观念上去突破。谈到这,我个人认为创意摄影中技术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王:看来创意并非在需要时,灵机一动就会来,基本功的修炼必不可少。想从事这行的摄影师,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修炼,以提高创意能力和执行能力?
李:开拓眼界、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朋友和客户都问过我:最大的原动力是什么,我是在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达到更新、更高的高度。
此外,商业摄影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求很严格,要实现创意,器材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比如我在拍一些水的作品或其他难度比较高的作品时,硬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王:你在拍摄中会用到什么器材?你购置器材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李:目前我们公司用的是最顶级器材中的一种。客户会有这种需求,像我们服务的客户广州本田汽车,每一年他们都要求我们交付器材清单,审核用的器材是否是世界上最顶极的器材。像这种客户他们对商业摄影师服务的品牌、对摄影室硬件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作为器材厂家,有了新的器材他们就会对国内知名的和有特色的摄影师提供最新资讯,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你去升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能保持继续服务我们最优秀的客户,并用最新的器材拍摄最好的作品出来。
王:商业摄影中你们是如何划分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的分工的?
李:我们是摄影公司,是一个团队服务的概念。优秀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会以成本和性价比去考虑分前期后期,比如说通过打光我可以很好地去执行,但打光所用的电线非常长打光不方便时,我就会决定用后期进行加工。
王:最终拍摄制作完成的作品会把最初的创意实现到什么程度?
李:应该是98% 吧。在大学里讲授课程时,我会带上前期客户做的效果和我们最终完成的作品。大家会说差别这么大。当然这种差别是后来拍摄的比原来的创意精彩或更有亮点。这种差别就是我能给客户带来的信心吧。
我服务的广告公司的客户群在进行创意时,他们会通过图库和他们拍摄产品的一些方式来合成创意,这通常已经能够达到很完美的效果了。对于一些没有相关经验的客户来说,他会说这个画面我已经很满意了,不用再拍了。因为涉及到版权、精度等各方面的问题,那个画面只能是设计版,是不能用作商业广告中的。我们通常在拿到稿子以后,会通过拍摄技术:用光细腻、贴切的创意以及精度上的细节等方面,会给我们的广告公司和客户一个大的惊喜,并会让他们感到:噢! 原来找好的摄影师可以做得更好。
王:摄影师在广告摄影中扮演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李:是执行者的角色。但一百个摄影师拍摄同一产品会出现一百个不同的效果。所以就看你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器材所拍摄出的作品能否代表最高的水准。我现在能给予客户的是,在进行拍摄表现图片时,能给图片加分。
王:你的前期拍摄与后期特效制作的比重是什么情况?你感觉是一个好的创意难还是拍摄执行难?
李:我基本上会控制在8 比2 的比例。如果前期通过光线布置、通过我的拍摄经验能达到完善的话,我会尽可能在前期拍摄中完成效果。后期是作为一种辅助,二次创作是为了让其更完美。
关于创意难还是执行难的问题,我觉得是在执行创意的基础上考虑创意。作为商业摄影师,必须有好的器材、完善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意。不只是想出创意来就行,执行有时是会眼高手低的。
王:看你近期的作品很多与水这一元素有关,是个人偏爱还是客户提出的需求?
李:作为突破选择的一个方向,拍水是我近5 年的一个目标吧。水的表现对于器材要求来说是一个难度高的题材之一,我要把水玩转了,通过镜头,让作品产生震撼。我想这个题材的拍摄会给我的客户带去信心,当然也会对我的客户群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我每一个新的案例、每一种新的题材的拍摄,也会为我带来 其他客户。
王:《干杯》作品,打碎了几个杯子?
李:其实原意不是要拍得这么激情澎湃。我们拍的是一本杂志创刊号的封面图片,这组作品拍摄了上百幅。再已达到效果后,我告诉我的助理让碰撞再用力一点,当我看到杯子碎的一刹那,条件反射地按下了快门。按下快门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我的杯子碎了。当大家在电脑上看到画面时,无论是客户还是我的同事,都欢呼起来,因为这张地确很完美。我想这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不然即使碎上百个杯子可能也拍不出来这样的画面。
王:商业摄影师需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李:作为商业摄影师需要综合素质非常强,这不单是指个人的修养。
1. 器材 现在器材数码化以后,知识的获取,技巧的获取已经很容易。用金钱去购买好的器材能够缩短你的成长历程和积累经验的时间。
2. 美学 你需要有美学方面的了解,如用光、构图以及对一些色彩的感悟等,这对产品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3. 技法 你需要运用一些技法,通过不同镜头的特性将表现达到一种境界,比如虚实、大角度透视等。这些特性需要摄影师的经验和不断地开拓眼界。
4. 分析 即使走在路上,我也会把看到的事物做一个数据上的分析,看看对方吸引我的原因是什么:是角度的不同,还是作品本身的色彩,或是模特本身等。
5.标准 包括用的相机器材、修图师是谁、哪个公司会去,这些我都会弄清楚,这样我会知道我需要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6. 更多的表现形式 我在拍每一张作品之前都会做功课,比如一些同类产品或时尚流行趋势,我会把这些拿给客户看或共同探讨产品的特点,这都是做出决定的依据,可以以此来确定不同一般的表现形式。接下来的话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上了,在明确了客户目的的情况下,在与客户打成了共识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客户去改变你创意的情况了。
王:对于想从事商业摄影行业的影友,在树立目标上有什么建议?
李:树立目标对于想在商业摄影上有所成绩的摄影师来说,非常重要。就我个人而言,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从事这行,是作为工作呢,还是作为人生实现的一个目标,或者是两者兼得。
以此为生、赚钱为目的的话,会锁定一个目标群,做起来也会比较严谨。
对自己来说,每一个拍摄工作都充满了乐趣,对于客户的回报,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它。在这个基础上我也会拍出一些我非常满意的作品来,这也是我从事摄影事业的心路历程。
篇10
我对他的选题很感兴趣,但我并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能够在短时间有什么突破。
前几个月,我买到本《城市画报》,是一本特刊,用了大量的篇幅刊登了青年志的一个研究专题,这个历时两个月的研究项目,意图描述中国三四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我吃惊地发现,里面所有的照片都是高山刚拍摄的。
这就是我这篇访谈的由头,后来他按期给我交来了回答,竟然翻译出五千字,他其实已经提醒我别被这篇问答的超长字数吓倒,因为这是他接受的第一个采访。
“青年志是如何找到你的?”
“不是他们找到我,而是我找到他们……在北京站附近的青年旅舍,语言不通,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网上不停检索,‘中国’,‘青年’,‘文化’,然后我找到了双语网页的青年志……”
在阅读他的回答时候,我心情很不平静,似乎能看到很多我认识的中国年轻摄影师的样子。
我们都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吗?
为什么选择摄影作为你的语言表述方式,你在俄亥俄大学学习视觉传播专业,你认为“职业的讲故事的人”意味着什么?
我第一台相机是一台35毫米胶片单反相机(在沃尔玛超市花200美元买来的),当时我正在美国宾州社区学院上黑白摄影课程。摄影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艺术媒介,通过这个神秘的小黑匣子,我探索自己的好奇心,拍摄那些打动我的新鲜冲动的感觉。初次走入暗房,冲洗照片的过程充满乐趣,手中捧着我自己制作的照片,就好像拿着一份珍贵的礼物,那种感觉是今天的摄影师使用photoshop剪裁和编辑照片所不能感受的。
文字、新闻摄影报道,以及用摄影来讲故事,现在已经成为我一生的职业追求。它们的意义,我在俄亥俄大学的视觉传播学院学习期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最初开始学摄影的时候,它就好像一道光芒突然照亮前方的道路,让我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的感受,俄亥俄大学的新闻摄影教育则让我严肃有体系地学习新闻摄影,并且更加沉浸其中。
本科对新闻摄影的学习把我所需要的一切都教给我了:从基础的摄影技巧到最为前沿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涉及新闻摄影报道的方方面面。用照片“讲故事”的价值标准,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
现在我已经毕业一年多,曾在美国的地方报纸里做过两份实习工作,都是半年左右。(我认为自己还不能叫做职业新闻记者,因为我还不是一个通过新闻摄影报道自给自足的人)为了追求我所喜爱的视觉讲述者的工作,我现在遇到了很多在学校不曾遇到的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从经济上支持我所热爱的摄影工作。为此,我做一些自己不是特别感兴趣的零活。但是,我有一个标准――我绝对不会出卖我所学到的核心价值去交换金钱。在寻找有意义的故事的过程中,我将一直保持诚实,我会尽可能地从客观的角度来切入我的主观发现。
你关于亚洲青年文化的个人摄影项目,选题是如何形成的?话题很大,你如何开始,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你的第一站基地?
这个选题,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并且逐渐深入。现在和接下来的几年,我主要关注中国的青年文化。
2010年1月,我到了中国,头脑一片空白,就这么来了,这也让我面临着很多困难。不过,我真的就是这么开始的,一下子飞到北京,完全跟随我当时的心性,这个念头已经在我头脑里盘旋很久,我要追求我的目标,我希望跟随我情感的冲动来行动,尽管我最初其实并不了解如何更为有效和聪明地开始我的工作。
没有去日本和韩国,是因为中国正处在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期,文化,社会都在发生改变,作为一个外来者,我所得到的中国内部的信息非常有限,我希望能够用我自己的双眼,我的双脚来见证这一切。我希望观察其他年轻人,探索他们的文化,这就是我到这里的原因。
与劳伦・格林菲尔德(Lauren Greenfield)拍摄美国的青年文化相比较,你试图告诉我们怎样一个中国或者亚洲的青年文化?
首先,我觉得我的作品比起劳伦的照片,实在不值得一提,不过,她的照片的确是我的灵感来源。
从一个长远的角度来看,我打算在日本或者韩国也按照同样的纪实报道路径展开我的工作。目前,我正在拍摄一个北京的街舞艺术家。我采访并拍摄他的日常生活,他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在夹缝中追逐自己的梦想。这和我自己所面临的挑战是一样的。除去我们不同的国籍和文化结构上的差异,我相信,所有的年轻人都面临共同的问题。这就是我试图要捕捉的故事。
青年志(Youthology)这个团队是如何找到你的?你和他们之间如何合作?
事实上,是我找到青年志的网站,不是他们找到我。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住在北京站附近的一个青年旅馆,语言不通,我只有不断在搜索引擎上键入“中国,青年,文化”,或者“中国的青年文化”,这是我唯一能够干的事情。随后我找到了青年志的网站,是双语的,我给他们写邮件,希望能够见一面。
我来中国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和学习这里的青年文化,与青年志这个机构的目标相同,他们给我介绍了很多非常有创意的青年,这些人他们也联系了很多年了。这个机构很吸引我,因为他们和年轻人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对于青年和他们的文化理解很深入。青年志活跃的联系和可靠的网络关系帮助我搭建了桥梁,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因此可以出发做我自己的工作。
你是否认同青年志小组对于中国小城青年所做的调查报告?告诉我们一些你的感觉。
因为语言的问题,我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报告的全部内容。
我认为对于小城青年来说,最大的沟壑是他们的视野和价值观念。小城青年都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压力,家庭责任感和地方的传统对他们的限制,我觉得这恐怕就是他们压抑自己的渴望和活力的原因。而相反,在北京我看到很多雄心勃勃的青年人。
不过,我还是同意在城市画报上发表的报告中提到的,小城青年不一定想着要过大城市那样的生活。我遇到的小城青年,他们都表现出对家庭以及传统赋予的观念的接纳,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皆来自于此。一般来说,几乎所有人都声称他们想要一个“美满的家庭”和“一所房子”。
我的结论是,中国的变化虽然较以前变得很快,但是发展的前景仍然很不明朗,这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影响,使得他们深感不确定性,并且缺乏安全感。对于那些生于这个巨大的转折期,内心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就要在一个追求理想生活和赚取每一个硬币的生活中挣扎。一些人则因此而失落乃至迷失,他们在不断寻找自己的出发点。另一些人则遵从了父母的希望,跟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来过自己的生活。
不过,在最近几年里,这些现象很可能还会变化,因为这个国家变化发展太快了。我相信没有一个单一的概念能够总结整个中国的年轻人的现状,并且一段时间以内也不可能出现。我想,我会在5到10年后到同一所城市再次展开类似的观察。
能否给我们看一些照片,是你认为的那些要了解中国“普通青年”必须要看的照片?也请你给我们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