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汇报演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7 03:2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汇报演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 教学实践 调查分析 类型
音乐专业教育一直遵循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思想道德素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实践的组织类型和实施方法亦得到越来越多的阐述和探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在近10年的发展中,学院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为先、为根本”,建立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为创作、研究、教学、演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学院特别注重以表演艺术优势专业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依托,全面带动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开展。音乐表演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大,其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果。
本文基于以上因素,通过整理、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的相关资料,对建院以来的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归类,总结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形式、内容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和突破。
一、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分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可分为校内表演和校外演出两大部分。本课题根据相关材料,对2002―2009年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统计、整理,将其归整为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
1.校内演出(见表1)
按照演出的形式和性质不同,音乐类专业校内实践演出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汇报演出、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等六种。从表1情况分析,一是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举行校内实践演出共168场次,其中,教学汇报演出和毕业汇报开展得最为频繁,分别占总场次的30.95%和27.54%,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二是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常规性的教学汇报和毕业汇报演出,也大量运用了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各类比赛活动等实践形式,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均占一定比重。
2.校外实践(见表2)
音乐类专业校外实践演出主要有外事演出、各类庆典演出、周末音乐大讲堂等七个演出类型,其中,外事演出是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表2情况看出,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校外演出共121场,其中外事演出50场,占总场次的41.32%;各类庆典演出18场,占总场次的14.77%。周末音乐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是2008年以来所形成的新的演出形式,故本文在统计归类时,以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的校外演出总场次为基数统计各类演出占总场次的比例,其中周末音乐大讲堂所占比重最大。
3.校外赛事(见表3)
2002年至2009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学生在参与校外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获省级以上赛事奖项共148项,其中声乐类获奖32项,占获奖总数的21.62%;器乐获奖109项,占获奖总数的73.65%。
二、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主要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教学实践包括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的教学实践又可以按照实践形式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内演出与专业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展示课堂教学成果为主要目的,通常与艺术专业教学阶段相互配合。通过在不同教学阶段开展不同性质类型的校内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得舞台经验、完善舞台形象创造一系列条件。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内容,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可以分成教学汇报演出等六种类型。
教学汇报演出主要指学生进行的阶段性专业汇报,目的在于展示某一阶段教学成果,检验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效,如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演出、综合汇报演出、新苗综合音乐会等。这种阶段性的汇报演出形式能够定期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成效,是师生反思教与学的良好途径。资料显示,音乐类教学汇报演出自2004年开始进行,到2009年止已举办52场次,是音乐类校内实践举办场次最多的类型。
习唱、习奏会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方向进行的汇报表演,与教学汇报相比,习唱、习奏会演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是一种练习性质的校内实践类型。学生在习唱、习奏过程中获得初步的舞台经验,在对比和交流中对自己和他人的专业水平获得较为深入的认知。教师则从学生的演奏和舞台形象中获取阶段性教学的反馈结果,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下一阶段教学提供保障。
毕业汇报是各年级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即将结束时进行的专业汇报表演,是一种总结性的汇报演出,以此展示整个学业阶段的学习和教学成果。这种完结式的实践表演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实践形式,自建院以来一直平稳有序地开展至今,在整个校内实践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演出场次仅次于阶段性教学汇报的实践类型。
独唱、独奏音乐会指在校内举办的、一个或多个学生(一般不超过三人)的专场音乐会,同时也包括师生音乐会。建院以来,共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16场,为一部分专业水平高、个人特色鲜明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个人艺术魅力的良好平台,也为这些学生今后获得更好的艺术成就奠定基础。
各类比赛是指在校内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如卡拉OK比赛、流行音乐选拔赛、合唱比赛等。笔者从所获得的资料中发现,校内音乐类比赛基本以声乐类比赛为主,这种开放性的校园赛事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他演出主要包括迎新晚会、接待来宾的交流性演出以及慈善晚会等,这类型校内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不固定,在校内实践演出总场次中所占比例最低。
2.音乐类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外教学实践是指以学院为组织形式对外进行的艺术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前者较注重于检验教学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等对内的意义和价值,校外实践活动则扩大与延伸了校内的实践舞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同时具有展示学院良好形象和提升学院影响力的对外效应。本文在分析校外教学实践的类型时,将周末音乐大讲堂、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走进艺术殿堂归为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这一大类。
外事演出是指学生参加省政府对外工作的演出活动。根据资料显示,音乐类外事演出的主要内容为参加招待外国来宾的宴会演出。鉴于外事演出的“对外”特性,其演出内容一般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演奏,音乐类外事演出活动基本上以小民乐队的组织形式参与。从2002年到2009年,学生参加外事演出共50场次,外事演出是占音乐类校外实践演出总场次比重最大的实践类型。
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以服务社会、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为主旨,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校外实践演出形式。其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与杭州剧院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始于2007年,该活动是杭州剧院所推出的演出服务品牌之一,旨在推动杭州市演出市场、丰富杭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等系列活动分别始于2008年、2009年,目前均已开展数场演出,起到了文化惠民的良好作用,在提高广大学生和群众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校外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赛训结合、以赛促学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校外实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实战性,学生从自身表现、其他选手的表演以及评委的评价中获得更为细致深刻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各种参赛机遇、获奖机会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2002年至2009年,音乐类专业学生参与校外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共148项,其中尤以器乐类和声乐类为主,体现了学院音乐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长。
三、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1.表4为校内演出情况汇总。
从表4情况分析,一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建院初期,校内演出规模较小,演出场次较少,实践类型仅有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独唱独奏音乐会三种,并以毕业汇报为主。从2004年开始,校内演出规模扩大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演出的数量和类型都有较大增加并保持平稳发展。二是建院初期以学业结尾阶段的总结性汇报演出为主,近年来逐渐形成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系统性教学实践模式。三是建院初期以同专业、同班级学生的集体汇演为主,近年来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发展,举办了多场学生专场音乐演出、师生音乐会。
2.表5为对外演出、比赛情况汇总。
表5显示,2002―2007年,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类型为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演出。2008年开始参与大学生艺术节和周末音乐大讲堂,2009年携手钱江浪花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同时亦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周末音乐大讲堂等活动。
音乐类校外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主要表现为:建院初期,主要以民乐团和小民乐队的形式参与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活动,是陪衬式的、伴宴性质的演出。近年来,学院逐步与杭州剧院、钱江浪花艺术团等开展系列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钱江浪花演出等具有社会效应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扩大与延伸了综合展演季的实践舞台,展示出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精湛的艺术实力,进一步发挥了学院省级校园文化品牌的作用,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音乐类教学实践展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建院以来,音乐类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基本上构建了一个内容和形式多样、较为系统的、有规划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基本实践、认知实践、综合性实践、素养性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分析,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不论从数量上、形式上还是产生的社会效益方面来看,较之建院初期都有了大的发展,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并催生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人才。但是音乐类教学实践还存在创作性不足、创新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薄弱点,在教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对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一)理顺校内实践的基本构架及其作用,丰富校内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在保证检验和提高在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艺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创造更好的平台。
(二)扩大校外实践教学的广度,探索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有效途径,实现实践演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融创作于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演出过程中激发灵感,大胆尝试艺术创作,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熠娜,李蕾.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段志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案[J].河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3]陆相汉,丁黎敏.“钱江浪花”艺术团现象及文化直通车的研发[J].艺术科技,2007(4).
[4]张海红.浅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单位:邢晓丽、冯妮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
郭义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篇2
《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指导下的课程设置与调整
关于“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课程方案》中明确提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将其理解为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结合当前社会状况,音乐本科专业应当使学生具备尽可能多的能力和素养,以适应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实际情况。所谓“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实际上就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当然这里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广义性和普遍性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音乐“家教”,也应当是“复合型”的“高素质”教育者,这不仅关乎个人的生存,也关乎国民音乐素质教育的质量。当然,“复合型人才”的提法是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知识面广,知识的融合度要高,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复合,深度和广度的复合。
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系根据《课程方案》“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提出的基本要求(即“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分设了四类课程:音乐学必修、音乐学选修、公共必修、跨专业选修。其中,前两类是指音乐学科的相关课程,后两类是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技能,也能熟知专业理论,不仅通晓音乐学科,也能粗通其他学科。以此实现《课程方案》提出的培养目标。
《课程方案》没有明确“跨专业课程”的设置,这方面,我系充分发挥了长治学院做为综合性师范高校的优势,结合教育部对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要求,同时根据音乐专业的需求,积极与相关专业教师沟通,从而开设了一系列的跨学科基础课程,包括:中外美术简史与名作赏析、电影电视艺术简史与名作赏析、朗诵与正音、戏剧名作鉴赏、舞蹈名作鉴赏、现代教育理论、中外教育史、汉语方言、中国文化简史、外国文化简史、中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简史、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简史、中外文学名著导读、音乐专业外语文献选读、自然科学发展简史、信息技术与现代科技、大学语文等,这些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将来的教学与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
当然这样的做法,必然带来与《课程方案》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尤其是学时和学分上的出入:
从课程设置结构比例来看:总学时2537学时,比《课程方案》要求的最低限度2600学时还要少63个学时;而相关的公共课程1048(808+240)学时又明显高于《课程方案》要求的720学时。这里有几点需要说明:
首先,总课时的减,少除了长治学院对各系整体规划要求的原因以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时间。笔者认为,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任何一位音乐学生,都必须以实践做为基础,而这种实践不仅仅是在于课堂演唱(奏),更应该是舞台、实地教学的实践,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在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方面进行了加强,详见后述。
第二,以上四类课程设置与《课程方案》提出的“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地方和学校课程)”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跨专业课程在《课程方案》被列在“专业课程”>“选修课”>“任选课”>“美育、教育和文史哲、文理渗透类课程”类下(约216学时)。笔者认为:此类课程不是音乐学的专业课程,而是跨学科性质的公共课程,所以应当划归“公共课程”类下,与“公共必修”同级。这个看似无关宏旨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于学科概念、内容,以及“复合型”、“高素质”概念如何认识的问题。做为一个音乐教育者,多元视角尤为重要,将“跨专业”提升到与专业课同级的高度,是强调人文素养、强调多元视角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力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比《课程方案》216学时,跨专业240学时也明显高出不少,这同样是出于对学生多元视野培养层面的考虑。而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影响到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反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可以触类旁通。尤其是在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和理解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就毕业生论文来看,写作能力和研究角度也有了极大的拓展,这与公共课程的增加是有很大关系的。
《课程方案》对“培养规格”的要求中,强调培养的学生应当是:“系统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所必备的音乐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恰恰是在音乐本专业上强调甚多。而在“较高的文化素养”方面关注不够,这种长期的“不够”,也使得学生难以更进一步地具备“较强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由此,“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强调,是十分必要和紧要的。
《课程方案》“实践环节”实施应结合社会需求
“综合实践能力”是一名音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课程方案》除了对课程设置加以细化之外,还专列“实践环节”以强调其重要性。具体为:社会实践(入学教育、军训、劳动教育、社会调查、毕业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实践(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艺术实践(6周,第二至七学期集中进行,第七学期安排1周时间作毕业汇报);科研实践(论文写作及答辩,4周)。其中,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科研实践,都应当以艺术实践为根本,毕竟音乐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只有专业技能上过硬,才有可能谈得上其他的实践,否则都只能是或为空谈,或流于形式。而强
调艺术实践,培养技能技艺,又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尤其是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当前,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是近年来提得比较多的一种理念,关键点是,不能将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演唱(奏),等同于舞台上的演唱(奏)实践。所以,我们提倡学生课堂学习与舞台汇报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舞台实践经验。而舞台表演也有差别,在学校音乐厅的汇报演出。还不能等同于诸如下乡、比赛、庆典等场合的文艺演出,二者对于表演者而言,区别在于心理状态――这对于表演者又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观众的欣赏口味、评判体系,不同性质演出对于演员的不同要求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演员的现场表现。因此,我们不仅仅是组织校园内部的舞台汇报,还组织多种性质的音乐演出活动。例如,参加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开幕式文艺盛典(2007)、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制(2008、2009)、文化部“唱响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贺建国六十周年大型文艺盛典演出(2009)等,做为地方院校,这种机会并不常有,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学生们在国内知名导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从根本上提高了师生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为学生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的这种做法还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实践,也不是单纯为艺术实践而实践。笔者认为,《课程方案》中提到的四种实践应当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和补充的。因此,在强调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环节上,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充分考虑和观照社会需求。自2008年3月开始,我系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中小学实地调查基础音乐教学现状,了解其实际需要及对我们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邀请中小学校长和音乐教师座谈。共同分析和研讨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文化活动;同时,长期关注各种用人单位、用人渠道的用人动向等等。以这些做为重要参考,不断调整和完善培养计划,并在恰当的时机,强化或侧重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及更长远的就业发展机会。
既然《课程方案》注意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那么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在教学目标上,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体现。音乐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既有的技巧、知识,又要敢于创新,敢于创造。《课程方案》实施以来,我系每个学期定期举行学生汇报演出,鼓励学生演唱(奏)原创作品,哪怕是一首普通短小的歌曲,只要是学生自己的创作,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从建立自信开始,转而成为兴趣化的关注,进而系统化地学习创作,从而增强了能动性。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论在专业,还是在音乐理论课程、公共课程的学习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观。很多学生自发地写了心得体会,还有些学生根据当地曲艺、戏曲、器乐曲进行改编,这些都令我们教师颇感欣慰。
依托“非遗”保护项目拓展教学空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课程方案》也非常明确地强调了这一点,在“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中一级分类(选修课一级)中专设“地方和学校课程”,规定以“约180学时,10学分”为参照系,“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课程”。内容包括“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区域音乐历史与文化、少数民族乐器、民间音乐采风、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等”。
长治学院地处山西东南部地区,这里有大量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不仅有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上党落子、潞安鼓书、襄垣鼓书、沁州三弦书、襄垣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国家级传承人,还有迎神赛社、庙会等多种民俗活动;不仅有大量神话传说,还有大量文物古迹。这些为我们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教学资源。
由此,我们增设了晋东南说唱音乐赏析、上党戏曲剧种名段赏析、上党八音会以及民间音乐采风等具有晋东南地方特色的课程,并根据课程需要编写了《上党地区传统音乐概论》(晋东南地区,古称“上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整理拓展出《资料汇编》和“系列丛书”。同时,根据本科设置特点,从大学三年级开始,依托论文写作课程,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田野考察;同时,将当地知名艺人请人校园做专题讲座,并教授学生唱(奏)民间音乐。这种“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使教学空间获得了极大的拓展。
这种做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第一,使学生感知并热爱传统,学习并传承传统;第二,学生以此为契机,可以采集汇报演出的创作素材,也可选择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而由此带来的深层影响是,使学生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思维,从而真正具备《课程方案》培养目标所讲的“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关于《课程方案》进一步实施的几点建议
1,建议教育部每年对各试点学校下达明确的指导性文件,确定每年工作的任务与目标;同时,必须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异,制订相应的指标,对各个区域的试点单位进行教学量化考核。
2,教育部体卫艺司应当将各试点学校开发的地方特色课程教材统一审核后纳入国家统编教材范围。
3,建议各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组织本省试点学校向下发展自己的中小学教学试验基地,真正意义上推广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研改,将试点的各项工作长期有效地进行下去。
篇3
1、教研方面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并在学校外派听课活动中,能够认真做好记录,撰写听课有感,回校后及时向老师们分享交流。例如利用双休日,观摩了“现代与经典阅读教学活动”后,向全体语文教师作了《做一位甚聪惠的教师》的交流;听了南国学校《赠汪伦》一课后,撰写了听课随笔《赏识教育,让课堂一切皆有可能》,并得到了原茶山镇语文教研员陈碧瑜的好评;在新课程热点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讨与交流中,我凭借着自己的热情,肩负着学校及茶山镇领导对我的信任,三年来,我先后开展了两个课例研究,即《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走进童话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两个课例均作为开放课进行交流。《大自然的启示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会》作为茶山镇语文教学研讨面向镇全体语文教师开放,并得到了东莞市及茶山镇语文教研员的一致好评,为我校赢得了荣誉。同时,课件荣获华师教育集团课件类评比三等奖。教学论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痛并快乐着》在东莞市语文教研网上发表。
2、工作方面
XX-XX年度我担任405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在稳扎稳打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活动。例如:我在班干选拔体制上,采用了“班干部竞选制”,并定期进行班干部技能培训;周五放学一改往日家长随便进入课室,教室纪律涣散,而是采取“门卫负责制”;即由学生干部负责,在走廊接待家长,做好签名接待工作,特别是对于个别表现好的同学,训练小干部让他们向家长汇报。这项举措得到了领导及家长的好评,同时我也在全体小学教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并得到了广泛推广。家长会《说说心里话》让孩子们把自己嘉玛的收获,成长的烦恼,对家长的建议等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进行了表白,家长们听了,有的露出了欣慰的微笑,有的留下了激动的热泪,有的则在心底暗暗地自责……在家长的大力配合下,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405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本人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XX-XX年度我除继续教课505班之外,还担任了年级组长的工作。在带领全组前进的路上,我本着为老师们服务,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在“嘉玛学校古诗文朗诵大赛”演出活动中,我站在全组的角度,对8个班的活动进行了统一策划,适当的安排了舞台的人文背景表演,使得舞台气氛及效果非常喜人。在家校沟通工作中,适时地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家长》《我心目中的好孩子》调查与评选活动。下学期四月份,我在宝宝出生前一天才休产假,当然在怀孕工作的日子里,我特别感谢校领导及同组老师的理解与关怀。
XX-XX年度,产假还没有结束,我就肩负起了毕业班的教学与级组管理的任务,尽管每天要一边工作,一边给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但我并没有因此在教学与管理中有一点马虎。六年级要打翻身仗,学校给我们的压力怎能让我有一丝疏忽?我在开学伊始,就制定了详细的级组发展计划,并多次召开级组工作论坛会,学情分析会。“争创嘉玛优秀生”系列活动,我亲自策划与主持,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达到了激励的目的。同时,师生文体活动,学科竞技活动等层出不穷。在最后的统测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策划并主持的“毕业生典礼暨汇报演出活动”使学生对母校的感恩,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感恩表现得淋漓尽致。
XX-XX年度我又一次接受了学校交给的艰巨任务——担任家长问题较多的401班的语文教师及四年级级组长工作。开学伊始,我就策划并召开了四年级家长会。在会上,我做了《营造和谐家校关系》的报告,报告中论述了老师和学生、家长和孩子、老师和家长的新型关系。同时,就了解、信任、沟通、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我没有采用说教论坛的形式,而是通过截取发生在我7年教育生涯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给家长以点拨与暗示。会场内家长的回应更是格外的兴奋,掌声与微笑并存。会后,我还给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家长们欣然接受。
3、生活方面
篇4
1、学会沟通和传达
分园负责很大一块任务就是做好沟通和传达工作,如何做好“传话筒”,把幼儿园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心里,是我在分园工作中一直在贯彻和始终在做的事情。
2、拒绝猜测、增进透明度
很多事情总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误会和分歧,因此如何让老师了解你,了解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人不需要去猜测,因为你已经知道事情的安排或者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了,你是活动的策划者、参与者,你还有什么可以猜测的呢?
3、增进了解、表达情感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测试,让一些人在自己爱人面前表达情感,不能说话,只能用表情和眼神。测试前他们猜测应该很容易让对方明白自己表达的情感。但是结果却让人很意外,“满含爱意”的表情被误认为:发呆、生气、思考、想骂人等。这样的测试让我想到,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要把对方想象成被测试者,他们不知道你的表情和行动说明什么,因此你必须要让他们明白,最好
的方法就是直接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我也鼓励幼儿园其他教职工要学会表达情感,对同事的关心和问候说出来,不满和疑问说出来,强过在背后发牢骚。
4、发现矛盾、及时协调
在工作中总有出现矛盾的时候,矛盾出现的时候不能逃避,更不能在背后发表意见。最好的方式是让矛盾双方都在场,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作为协调者要注意引导双方从事情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想想自己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这样有什么矛盾就可以直接解决。同时更有利于双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合作愉快。如小一班保育员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在协调后现在双方都反映合作得较好。
5、直面不足、督促改正
在我们的工作中总有很多的不足存在,有不足说明我们还可以作得更好,直面不足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个人也是如此,如何剖析并尽快的善后是对所有教职工的要求,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走接下来的路。
二、幼儿园的工作
1、落实了各项制度,使幼儿园的工作正常化、秩序化
制度的落实是保障幼儿园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有些制度已经存在,但是在真正实施时有遗忘。因此真正解读制度,细化制度,是我们在这学期中的重点。如:重新明确和细化了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维修制度的申报和检验人员,公共场地包干制度,安全制度,节约制度,年纪组长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等。这些制度的细化让教职工们有章可循,更明确自己该怎么做。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由于我们分园坐落在蔚斗新村内,因此我们在社区广场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蔚斗片个体幼儿园的文娱演出,组织了“庆五一、迎六一”社区演出活动及画展,0—3周岁的亲子活动等。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有目的的进行宣传活动:组织家长进行亲子活动,邀请参加大班的毕业汇报演出等。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开发区幼儿园的口碑越来越好,更多的人认同了我们的办园理念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来。
三、教育教学方面
1、主题墙的研讨活动贯穿整个学期。
2、教师开课、评课活动重点明确
重点:教师自己的想法、存在的不足、可以借鉴的地方。通过开课和评课,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教学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为了不误人子弟,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3、抓分园特色:美术
继上学期在社区进行幼儿画展,本学期我们又在社区进行了画展。和上次相比,这次的形式更为丰富。
(1)画种丰富:蜡笔画、水粉画、刮腊画、喷绘画、线描画、印染画、纸工等。
(2)装饰花心思:在背景的装饰上老师们动了很多脑筋,如在水粉上加上亮粉等,把孩子们的画提炼得更有特色了。
(3)展示多渠道: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在各种场合中,社区(画展)、幼儿园(爱心义卖)、瓷砖(中二班画展)、走廊(悬挂纸板画)、教室等。
四、后勤保障方面
1、门卫工作
何师傅工作认真负责,除了把好门卫关,他还兼任很多工作。咨询接待、报名、安全和维修检查、运送物品、厨房帮忙等。正是有了这样爱园如家的门卫,我们感到很放心,没有后顾之忧。
2、食堂工作
分园食堂只有两名工作人员,要负责全园200多名幼儿和教职工的伙食,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是两位工作人员任劳任怨,融洽合作,从没有怨言,保证了全园幼儿和教职工的伙食,吃得安心、放心。
3、保育、保健工作
本学期由于加入了新的保育员,学期初在保健负责吴燕的牵头下,重新细化了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使保育员在工作中能够明确自己该做的事情。整体班级工作较好,能够保持班级的整洁、卫生。在处理幼儿园大型活动时,也发生过和班级事情相冲突,但在一次次的教育中,很多保育员能够认识到要从幼儿园的大局出发,先共同完成幼儿园的“大事情”,再去做班级的“小事情”。现在保育员们已经能够很好的协调自己的工作。
4、档案整理工作
本学期由钮晓鹏担任档案整理的工作,组织和策划活动的教师自己整理好相关的材料,上交给钮晓鹏。由于对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教师已经比较明确,所以相关的资料收集比较完整。
5、报名工作
本学期的报名工作由邱文红牵头,她认真仔细的核对报名人数,记录,统计人数,给新生领被子等。因此整个报名工作比较有序。
五、本学期开展或参与过的大活动
1、蔚斗片个体园文娱演出。
2、“庆五一、迎六一”社区演出活动及画展。
3、“庆六一”接待领导演出活动。
4、辅导网送教活动:厚生和邵阮幼儿园。
5、社区亲子活动:东升和蔚斗社区。
6、“献爱心,建图书室”我和幼儿园同出力,爱心义卖活动。
7、大班幼儿毕业汇报。
六、我们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如何加强团队意识,从幼儿园的的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怎样的方式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
2、怎样加强品牌意识,把分园的美术特色亮出来?让分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星级幼儿园。
篇5
文学是本专业学生需掌握的重要一块,而外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在学习、研究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树立的正确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将会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课程非常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通过跨学科重新整合外国文学的教学资源,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全新的外国文学教学模式,及时把本学科教学改革与实践引入教学,恰当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精选和优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具体学习内容中每章都有学习要求,每节都有学习提要和思考题,每章每节结束都有图表总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本章本节的内容。详细的学习辅导内容,不但有利于对本课程形成架构的认识和定位,对课程的了解更加深刻透彻,而且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大胆打破学科界限,丰富文化含量。注意本学科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特点,注意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艺术,文学与自然科学等的联系,对外国文学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异质文化比较,在跨学科平台整合历史文化、绘画建筑、音乐歌剧、科学考古等知识。特别注意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与文学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好外国文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达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再者,在教学内容中,注意寻找契合点,培养学生的德育。如《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现代爱情观和古代观的比较,突出生命的意义,加强学生珍惜生命教育;如《伊利亚特》、《罗兰之歌》、《羊脂球》等加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建讲、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1创建开放性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智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课堂听学”模式下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本课程以情境、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为基础,创建了讲、视、听、读、写、做、编、演于一体的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图文并茂,绘声绘影,形成外国文学史的视听化教学。讲:学生讲课,培养学生学术意识和创新能力。根据课后的“作业与思考题”进行自学、尝试备课,并作好讲课准备,然后让这些学生登台讲解,师生一起品评。视:观看电影改编和美术作品,外国文学视听化。充分利用根据外国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电影改编视听资源将传统文字外国文学史教学变为视听外国文学史。听:欣赏音乐歌剧作品,回响外国文学天籁。充分利用西方音乐和歌剧改编视听资源,改变传统外国文学史教学的无声世界,营造外国文学音乐殿堂的氛围。读:阅读经典名着,把握外国文学精髓。按照外国文学史的演化规律,系统阅读外国文学3000年的经典名着,掌握外国文学的思想精华和艺术奥妙。写:撰写外国文学论文,增强研究水平。从视、听、读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撰写外国文学论文,为深入研究打下学术基础,为写作毕业论准备。做:制作多媒体作品,提高信息素养。学以致用,人人动手,将课程内容用新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制作多媒体教学作品,课堂展示,协作学习。编:改编外国文学名着,重新诠释外国文学作品。学习编剧,抓住外国文学原着的关键元素,进行戏剧改编的再创造,突出原着跨时代的母题意义和全人类性的普遍现象。演:演出外国文学课堂剧,与外国文学人物生活在一起。人人参与演出,展示才艺,体验角色,使外国文学充满现实生活感。
2.2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提倡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研究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浏览网络信息,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这种学习既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讲授中世纪文学,根据学生对骑士和骑士文学的兴趣,将骑士文学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去研究。
2.3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归纳教学法和角色扮演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使用多媒体资源呈现情境,导入教学,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展开讨论,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章节提要和图表总结。
2.4进行创意性的即兴表演课堂剧在期初时列出外国文学名着目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也可以学生自编、自演、自导剧目来体会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内涵。分成协作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实践汇报演出。
3改革考试方法,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本课程改革传统考试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和最终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占学期总评成绩的50%。内容包括学生课程小论文、阅读文学原着感想、多媒体作品、改编外国文学剧本、课堂剧演出、课程实践汇报、学习体会、演剧体会等。最终性评价(期末考试)以传统考试方法进行,占学期总评成绩的50%。闭卷考试分AB卷,增加主观题。
篇6
【关键词】声乐表演 舞台实践 重要意义 具体建议
一、声乐表演中的舞台实践的重要意义
1.舞台实践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起步都比较晚,基础不够雄厚,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弥补专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老师可以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声乐沙龙、校园歌手、文艺演出等课外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又能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
2.舞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校的声乐演出和校外的社会演出,不论是声乐比赛还是其他性质的娱乐活动,这些声乐实践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在团队性的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在团队的各项活动,从项目组织策划、幕前幕后等各方面都需要团队人员的协作,在团队演出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舞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声乐表演是声乐学习的再创造,舞台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可以促进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学习了声乐理论之后,如果要很好地诠释一首音乐作品就必须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可以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个性化创新发展。
4.舞台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就业。声乐表演这一门学科,在学习声乐理论的同时必须培养舞台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声乐老师和专业的舞台表演者。只有加强声乐舞台实践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的就业难题。音乐专业的学生要想立足社会,找到理想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实践,加强舞台训练。
二、加强舞台实践的几点建议
1.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老师可以鼓励、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声乐沙龙、校园歌手、文艺演出等课外比赛活动,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又能促进声乐教学的有效发展,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音乐实践活动比较少,制约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发展。那么,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首先要建设基础的舞台实践基地,以学校的名义联系相关的文体娱乐单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稳定的演出机会;其次还要大力开展各类校园舞台娱乐活动,像周末文化广场、汇报演出、校园艺术节等都是很好的舞台,大力鼓励音乐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最后就是加强学生内部的舞台实践,学生内部可以组织一些内部的演出交流,虽然只是内部的实践活动,但是这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出状态。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舞台实践指导队伍。教师对学生指导作用非常明显,必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很多声乐老师都不具备这一点。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领导、示范作用。首先老师要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教学态度,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同时要以身作则影响学生,让学生也明白舞台实践的重要性;其次老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在正确目的的引导下积极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舞台实践活动更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师和学生要有充分的交流,老师要跟踪学生的舞台实践活动,及时作出评价和相应改正,师生之间只有坦诚、耐心的交流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3.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意识。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将大学学习等同于课堂学习,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形势,实践意识十分淡薄。大部分学生到大四择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仅仅靠大四的突击实践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声乐演唱专业,舞台实践是学生获得专业素质的唯一道路,但是现在很多学生只是在琴房唱,没有进入到舞台进行真正的舞台表演。舞台实践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他们的演唱品质,很多学生一上台就紧张,不知所措的也大有人在。舞台实践意识的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今后的就业。因此我们必须从学校开始,充分认识到舞台实践的重要性,积极变革和完善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辅助等一系列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声乐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舞台实践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提高舞台实践能力的几种方法
1.加强肢体动作训练。形体表演会对歌唱起到辅助、协调、统一、提升作用,还能使声乐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声乐表演者需要有良好的形体表演能力,才能避免演唱机械、僵硬。另外演唱时的肢体动作不在于多,但要符合表演情境。学生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动作、眼神、表情,合理运用到舞台实践中去。
2.加强面部表情训练。面部表情是表现作品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面部表情就可以断定人物的“喜、怒、哀、乐”。面部表情在表演中非常重要,会为演唱作品填上重要的一笔。为了在舞台实践中展现出最好的一面,就必须加强加强面部表情训练。
3.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舞台实践能力的薄弱直接影响他们的演唱品质,很多学生一上台就紧张,不知所措的也大有人在,因此必须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地调动积极情绪,减少消极情绪,那么上台演出时就能把情绪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展现出良好的舞台表演素质。
四、总结
声乐表演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声乐理论的同时必须培养舞台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声乐老师和专业的舞台表演者。为此学校、老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舞台实践机会,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舞台实践指导队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舞台实践意识,还要切实提高舞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当学生产生这种学习倾向时,学生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我校小学部选择了音色优美,简单易学的,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曲(葫芦丝)作为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乐器,有的学生当堂课就能吹出简单的曲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乐器的信心,为器乐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那些既没有音乐基础且又没有音乐爱好且比较懒惰的学生来说,学好一门乐器确实不容易,因此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在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选择短小、简单的乐曲开始,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培优训练,提高演奏水平,以课堂表演、汇报演出、考级和比赛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乐器创造多种展示和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轻松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乐器的辅助学习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及乐器教学,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通过学习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比如:把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和节奏练习结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把葫芦丝吹奏的指法与识谱教学结合使学生从小就学会识谱,不断增强识谱、唱谱和自学音乐的能力,用葫芦丝为歌曲进行伴奏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音准,更自信地进行表演。这些都是乐器普及进课堂的重要成果。
三、如何在不增加课余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演奏技能?
尽管葫芦丝简单易学,入门快,音色优美,音准好,是最适宜在大课堂普及的乐器,但是要想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余负担的前提下掌握较高的演奏技巧,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学习周期进行训练,当二至三年后学生有了一定水平的演奏技巧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的基本能力,教师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负,但此时学生已经马上毕业,当学生进入中学后,如果不能继续坚持学习乐器,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将随之夭折。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决定在一年级重点进行节奏和视谱的训练,为学好乐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用五年的时间坚持学好一门乐器,收到了喜人的教学成果,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
四、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特长培养?
篇8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河池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学也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正在实施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将进一步阐述。以培养能够为地方所用的优秀人才,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优化管理机制,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并努力提高自身硬件、软件的实力,做好学生的毕业就业等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
声乐教学改革一直伴随着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是声乐教育的试金石。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引入了普通学校的课堂,当时是集体歌唱形式。三四十年代周小燕、黄友葵等人的出国留学归来,自此美声唱法开始传入中国,并从此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目前声乐类课程大致有:声乐、声乐艺术实践、中外民歌学唱与乐理、中外民歌欣赏与实践、声乐艺术鉴赏、合唱指挥、歌剧欣赏等。这些课程的开设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总结出来,它是声乐教学发展的基础,是声乐时展的产物。目前很多专业音乐学院大都开设这些课程,而地方高校声乐如何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如何在音乐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强大推力下,提高自己的办学宗旨,突出自身的特色?地方高校教育发展转型,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挑战也是发展的趋势。河池学院艺术学院也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正在实施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将进一步阐述。
一、河池学院声乐教学现状
(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由于河池学院是地方性院校,对生源的要求不高,几乎不加以选择。招来的学生只是在高考前接受一段时间的考前培训,学生在音准、节奏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有的学生是因为高考文化课的分数太高,怕自己考不上大学,而转学艺术。他们中有很多对音乐并不是很热爱,缺乏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声乐的学习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要求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这就给声乐的学习带来的困难。同时,毕业后社会对声乐人才需要的越来越少,也就相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声乐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也就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声乐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单一
河池学院的声乐教学课程比较简单,主要开设的声乐基础,声乐主修、乐理、和声、声乐鉴赏、声乐剧目、作品分析、视唱练耳、钢琴、合唱指挥等课程。课程比较单一,缺乏声乐理论课程、声乐实践课程。声乐基础课基本上是单一的模仿教师演唱,声乐学习只停留在模仿老师演唱的这个阶段。而对于这个阶段还是在没有进行声乐学习的自然模仿阶段,没有进入不自然阶段,这个阶段是声乐学习的必经阶段,很多声乐的学生并不了解这个阶段,而片面的认为越学越差,最终放弃声乐的学习。多数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声乐学习的三个必经阶段,自然阶段到不自然阶再到新的自然阶段。部分声乐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练声基本都是按照一贯以来的“咪”“吗”,没有尝试其他的发音。歌曲的内容也过于单一,只会唱民族歌曲,而过份的排斥美声作品,这就导致学生只会唱一种类型的歌曲。
(三)声乐教学中缺少实践
声乐教学是在琴房中进行的,一般多是两人一组,或者三人一组,由于空间狭小,学生的声音同时发出,声乐教师并不能真切的听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由于人数多而放开嗓子喊叫也就成了必然,会不自觉的养成喉头上提的不良发声习惯。同时学生很少进行艺术实践锻炼。只在每年的五月份进行五项全能比赛,实践特别少,也就造成一些在琴房发声较好的学生,在舞台上却表现不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比如每周进行一次班级汇报,每个月进行一次年纪汇报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也促进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
(四)声乐教学未突出地方特色
河池学院坐落于刘三姐的故乡宜州这座美丽的城市,这里因为歌仙刘三姐而不断的发展壮大。“广西宜州刘三姐文化旅游节”“河池市铜鼓山歌艺术节”等活动,还邀请了一些明星,如孙楠、韩红、李湘等,通过大众传媒网络、电视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学院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是对专业音乐学院教学的模仿,并没有自身的教学特色。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会唱三姐的歌很少,这就要求我们声乐教学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一些地方民族文化,不仅有利于我们对传统音乐的吸收,更有利于我们保护地方民族文化。利用课余时间排演一些刘三姐的歌谣,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剧中的人物的生活背景。例如《只有山歌敬亲人》《多谢了》《世上哪有树缠藤》《采茶歌》等这些歌曲的排练演出,并经常带领学生去市里的文化馆以及相关场所进行演出,这不仅能够提高我院的办学特色,更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请社会上的三姐演出团体进校园演出或者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五)声乐教学中过分强调本专业的技巧
河池学院的声乐教师大多数来自专业的音乐院校,他们在学习中很注重自己本专业的业务水平。也就相应的在声乐教学中过分强调声乐专业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但也会使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学习,做到“一专”,而忽视了“多能”。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毕业从事基础音乐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无从下手。声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而且也要学好其他学科。
二、河池学院声乐教学改革后的相关问题
(一)调整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
目前地方性专业院校的声乐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授课方式、师生配置、课时的安排及课程设置方面一成不变,没有突出地方性特色。改革新的课程设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声乐课程的应用性,从而构建新的声乐课程体系。如何做到声乐课程设置规范化,突出实用性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声乐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突出两点:一是要加强声乐实践课的教学;二是要加强综合素质等课程的学习。声乐实践课的教学中要重视艺术指导的地位,在声乐的教学中增加艺术指导课,让学生从开始就习惯艺术指导,从而达到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完美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声乐钢琴的伴奏学生准确的把握声乐作品,而且更有利于声乐学生在演唱中与声乐钢琴伴奏的配合更默契,从而更好的表达声乐作品。对于声乐综合课中要将合唱指挥和即兴伴奏纳入学生的必修科目,地方本科院校是为地方培养人才,地方上的合唱比赛将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即兴钢琴伴奏能力也能在合唱比赛中展现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方面的发展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我们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每周六晚上可以按年级举行一次汇报演出,学生自弹自唱,锻炼自身的即兴伴奏能力,还可以举行合唱比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及舞台经验。声乐专业的学生过多注重声乐学科中的技术训练,而忽视了自身综合能力培养。所以,笔者以为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应开设以下一些相关的选修课程。
1.开设意大利语与地方性民歌的课程
河池学院坐落在桂西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民非常热情,特别喜爱唱歌。而学生是从不同的地方走进来的,要让他们了解这里的民族文化,首先要了解他们的地方民歌,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开设相关的地方民歌,这不仅有利于突出地方性民族特色,更有利于地方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其次,意大利是美声唱法的摇篮,意大利语的发音有利于学生喉咙的打开和气息的运用。
2.开设与声乐相关联的课程
声乐教学专业除了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嗓音条件和个体素质的不同而因材施教,还应该提供更多相联的选修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的课程应该围绕这七门与声乐相关联的学科,如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生理学及医学、声史学、声学等课程。这些学科不仅体现了学生在声乐表演中心理问题、作品的唯美、咬字中的语言准确、嗓音病变、历史观、声音的发声原理等方面,促进声乐学生的学习。所以开设相关的学科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毕业后的择业需要,还应开设相关的课程,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如:中国文化概论,公关礼仪学校,民俗学等。通过这些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演唱,作品的表演。
(二)完善招生制度
按照国家的制度改革方案,地方本科院校在招生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测试,这样就排除了一部分未接触过声乐艺术的学生凭借自己的小三门高分走进艺术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专业的人才,那些演唱能力差的学生逐渐被社会淘汰,对于这些学生的培养造成了浪费,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在稳定招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声乐演唱水平以及学生良好的表现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一种严重跑调、乐感差;而另一种是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三)提高在职教师的声乐教育能力
声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成败。地方高校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正确的歌唱观念和掌握科学演唱方法的能力,声乐教学中的示范能力,舞台演唱表演能力,要有一双明锐的耳朵监听学生的声音对错,熟练的即兴伴奏能力,深厚的音乐理论功底,优秀的人品以及人格魅力,强大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掌握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化科学知识的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声乐演唱水平的发展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配合,同时也需要老师的努力。
(四)培养学生审美等综合素质
地方高校的学生的审美存在很大的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声乐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尖又亮的声音。这种声音是用喉咙发出的摩擦声带的刺耳声音。在教学中学生一旦改变原有的“挤卡压”的声音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声音退步了,而并没有注意自己已经摆脱了“挤卡压”的习惯。所以笔者认为在声乐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多学、多听、多看,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演唱一些中国优秀作品,引导他们聆听美妙的声音,逐步提高学生的对正确声音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地方高校发展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策略,给地方高校声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应该以培养能够为地方所用的优秀人才,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设置,优化管理机制,优化声乐教学内容,并努力提高自身硬件、软件的实力,做好学生的毕业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办学竞争力,力争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河池学院的声乐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完美的解决。声乐教学改革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众人共同努力,声乐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声乐人才。
作者:王克永 单位:河池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于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沈湘.李晋玮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李晓贰.民族声乐教学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篇9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后厨》中,赵峥扮演的李同跟小沈阳扮演的时慧宝上演了一出夺妻大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不会做饭的赵峥下足了功夫。在电视剧《后厨》中,赵峥扮演金砂饭店主厨李同,与海青饰演的是旧情人。李同不但厨艺高明,人也特别绅士,这个角色俘获了许多观众的心。然而,现实中的赵峥完全不会做饭,对于料理也停留在“只会吃”的阶段,为了更好塑造剧中这特一级的大厨角色,赵峥在戏外做足了功课,阅读大量的参考书籍,请教优秀厨师学艺,只要有机会下厨房就一定当仁不让,赵峥总结当大厨的诀窍:“做菜不光要基本功熟练,更要讲究食物的搭配与辅料的掌控,才会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生活中的赵峥是个顾家的好男人,在同龄演员标榜单身隐藏恋情的时候,他早早结婚生子。赵峥的妻子谢润也是圈内的演员,两个人最初的合作是在电视剧《香樟树》中。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3岁了,幸福的婚姻让很多圈外人羡慕不已。而随着事业蒸蒸日上,赵峥却特害怕演道德品质有问题的角色,赵峥说他不是不敢去面对,而是有了孩子之后,总希望他能在荧屏上看到爸爸正面、美好的形象,对他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愿意为儿子多演好人。
长安的心事
《叶落长安》是赵峥特别愿意拿给家人看的一部作品。全剧以郝玉兰一家的生存状态为主线,讲述了1942年河南人向陕西西安逃亡的近代史。
赵峥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谈及这段历史,赵峥透露,自己家族的故事跟《叶落长安》惊人的相似。早年,他曾经听家里的人说起,自己的姥爷从河南到西安的路上被一个剃头匠收养,后来还跟了那个剃头匠的姓。可惜赵峥的姥爷去世的太早,不然赵峥一定能听到更多的传奇故事。巧合的是,赵峥在剧中扮演的梁长安,也是一个从河南逃难到西安的角色。到了西安以后,他成了孤儿,被郝玉兰一家收养,从此在西安扎根生存,做了木匠的学徒。西安是赵峥出生和成长的地方,赵峥十几岁的时候,独自坐着火车去武汉找舅舅。当时是冬天,铁皮火车上特别冷。坐在他对面的大爷看见赵峥冻得发抖,就抱着他睡了一整晚。在赵峥心中,西安人都有着古道热肠的侠义之心。
赵峥认为,梁长安最不好演的地方是一直萦绕他的不安全感。长安从小是孤儿,被郝家收养。可是郝家也不富裕,梁长安不但没地方住,还遭到郝家小女儿的白眼,说他不往家交钱,反而白吃白住。长安听罢就放下了手里的馒头,出门找了份差事,直到养母疯了一样把他拉回家。这是全剧最让赵峥感动的情节。这段戏解释了梁长安的人生轨迹,他一直拼命追求出人头地,还为此栽了跟头,他是一个时时刻刻需要安全感的人,这跟他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叶落长安》中长安与莲花的爱情故事引人唏嘘。虽然在宣传上使用了“高富帅”与“白富美”的时髦概念,但电视剧打动人心的部分还是对特殊年代感情质地的细腻打磨:长安与莲花的爱情开始于书信,长安常带着些小礼物去看望莲花。为了表达谢意,莲花给长安织了一件白色的毛衣,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满满的心意。莲花怎么也想不到,此时她的情敌江小小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她给长安织了一件红色的毛衣。江小小是轻工局局长的独生女,长安所在工厂里有名的厂花,她被长安的勤劳和男子汉气概深深地吸引,长安却不为江小小所动,他把江小小送给他的毛衣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还告诉她自己早已有了心爱的人。
相隔7年的两部《誓言无声》
赵峥的舅舅是相声演员。十几岁的时候,赵峥的父母离了婚。正好赶上武汉说唱团学员班招生,舅舅做主让赵峥考试,这样可以顺便照顾外甥。赵峥上了几年艺校,顺利考取了武汉话剧院。在话剧院工作期间,一个中央戏剧学院的老师来武汉交流,他认为赵峥应该去北京考中戏。赵峥复习了一年文化课,参加了考试。
1997年,赵峥已经学了8年表演。那一年,北京西站刚刚修好。赵峥下了火车,哪儿也不认识,走出三站地才打上一辆出租车,结果出租车也找不到赵峥朋友给他在大佛寺提供的落脚点。赵峥报考了中戏和军艺,考军艺的时候,一个医院把病房腾出来给考生住,赵峥花7块钱租了一个床位。后来,中戏和军艺都录取了赵峥。中戏的一个老师让他好好复习文化课,拍着胸脯给他打包票,说只要文化课过了,他的专业完全没问题。
上学以后,赵峥虽然已经学了很多年表演,对专业课完全没有陌生感,但他仍然要求自己成为最刻苦的学生。在中戏4年,他天天出晨功。有一次学校汇报演出,班里演一个日本的歌舞剧,赵峥在戏中演一只青蛙,需要从头跳到尾,惟一休息的时间是青蛙蹲在地上的几秒钟。为了在台上不大喘气,出晨功的时候,赵峥在操场两头各放一块砖头,他在砖头之间一边做折返跑一边大声唱歌。有一次考试小品,同学们的台词分数都出来了,惟独赵峥没有分数,等到最后,他的台词老师突然站起来说,他要看同学们在台词课上所学,在表演课上到底用了多少,所以要等到最后打出一个综合分数。当天晚上,他要给赵峥打100分,这个分数是戏剧学院教学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后,赵峥仍然记得当时的心情,他形容那种心情,就像在“中国好声音”里拿了第一名那么激动。
大学四年结束,赵峥面临去向问题。大学期间,赵峥从来没拍过任何电视剧,在北京他几乎没有积攒下任何人脉,他曾面试过《笑傲江湖》剧组,但面试的时候,他心里就非常清楚,其中任何一个角色都不会轮到他。赵峥毕业那年,正好赶上北京人艺和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一起招生。为此,中央戏剧学院针对性地准备了《雷雨》《皆大欢喜》两出毕业大戏,这两出戏分别是两个招生单位的经典剧目。赵峥在《雷雨》中演周平,在《皆大欢喜》中演奥兰多。两个剧院都录取了赵峥,赵峥最终选择了人艺。
在演出了第一个人艺大戏《金鱼池》后,赵峥人生的第一个机会突然开始向他招手。赵峥的同学在电视剧《誓言无声》剧组做执行导演,推荐他演男一号骆战。赵峥见到导演毛卫宁的第一话就是:“导演,感谢您给我看剧本,还约我来聊剧本,上大学四年,没人约我聊过剧本。”这句话感动了毛卫宁,他觉得这个眼神清澈的小伙子有着难得的天真和认真。毛卫宁顶住压力,使用了没有任何影视表演经验的赵峥。第一次演电视剧赵峥闹了很多笑话,他曾把一句只有两行的台词标了十几个逻辑重音,把导演都给看傻了。《誓言无声》是最早的反特戏,戏里面还包含了特工们特别琐碎的日常生活,这部戏包揽了当年的金鹰奖和飞天奖。
时间一晃就是7年,今年,赵峥再次主演《誓言无声》的续集《誓言永恒》(又称《誓言无声2》)。赵峥说原剧组一大群人聚在一起,好像7年来大家从没分开过。老演员高明评价赵峥:“7年是个不算短的时间,但很多不会把握的演员仍然成长不起来,但赵峥做到了成长。”毛卫宁导演也赞叹赵峥的情绪记忆非常到位:“他既没忘了7年前的人物感觉,又能揣测出7年后人物的发展方向。”
篇10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教学方式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课程。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是作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要完成它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强化声乐学习和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有效的教育方式。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以班级为单位授课,虽然比起音乐教育专业以个人为单位授课,集体课的教学方式确实有一些局限性。但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学前教育的很多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的声乐课程学习,对声乐教学也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学科开设声乐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目标,明白声乐学习并不是枯燥和艰难,只要认真努力学习和训练,每个人都能获得应有的进步与提高,使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声乐学习的重要性;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师面带笑容,亲切自然的面对学生,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达到融洽课堂气氛、便于师生沟通的功效。只有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才能体验学习和掌握声乐技能的乐趣,从而树立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信心;再次,要引导学生对声乐知识和技能进行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攻克难关,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步时多表扬,不尽如人意时则多鼓励,让学生信任老师并建立自信心,保持稳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最后,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充满热情,从敢于唱歌到喜欢唱歌,再到富有激情和表达欲望的演唱。一步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但要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以及声乐演唱中的各种技巧,还要掌握儿童歌曲的发声方法和童声演唱的风格与特点。大一时,可以选择一些篇幅不长,节奏相对容易把握,演唱难度较小的艺术作品进行训练,例如《摇篮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花非花》等等,并着重训练气息的运用和声乐的发声方法;二年级及以后的课程里,应该逐渐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艺术歌曲,如《我爱你,塞北的雪》《长江之歌》《共和国之恋》等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发声技巧以及加强气息的运用。同时,还要加入儿童歌曲的演唱训练。在演唱儿童声乐作品时,并注重让同学学会分辨和控制音色,区分成人演唱和儿歌演唱的差异,准确把握儿童歌曲的演唱风格。例如《小毛驴》这首作品描述了一个调皮可爱天真的小朋友骑着心爱的小毛驴去赶集的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让学生演唱这首作品时,一定要注意演唱的特色与作品的情绪,不能一味追求声乐的发声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让学生由简单的声乐训练作品向较为困难的声乐作品有计划的过渡和提高。
三、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模仿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形式,老师的范唱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听到规范的、正确的声乐技巧,通过学生认真地聆听、领悟以及模仿,就可以更容易、更直观的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声乐集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做示范,学生要认真而不厌其烦地进行模仿训练。很多学生提出在课堂上大家一起唱歌时感觉很好,但是自己单独演唱时就找不到感觉了,这是因为在声乐课中,同学们一起唱歌时,很难针对每个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授课的局限性。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每节课都让一部分学生进行单独回课,针对学生的歌曲演唱情况和特点给予点评和记录,指出问题所在。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闪光点,再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或示范,这样,回课的同学就可以非常直接的和老师交流,老师也能非常直观地发现并指出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准确的把握,同时其它学生也能够清晰的、直观的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进行反复练习,逐渐规范自己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明确自身在技术上问题。二年级以后,随着声乐技巧掌握的程度的不同,学生学习的进度也不尽相同,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也不同,就形成了不统一的歌唱状态,我们可以把歌唱状态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把问题分类,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辅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获得进步和提高。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来说,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了声乐大班课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培养目标。
四、发挥教学资源作用,强化实践
在声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比如,在教学中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使以自身为参照,对照检查,就会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也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续,学生可按自己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同时还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再如,为强化声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就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播放教学音像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五、结语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借鉴更科学,有效的、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增加声乐学习的丰富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综合演唱能力,为他们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力刚.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