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21:2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院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手术室里不是太忙,只是近距离地站在手术台上看医生操作,还好本人对血不敏感,也不晕台,而是把更多的新奇放在焦点上。在这个月的中旬,因为院庆即将来临,我们科室要出个节目,并和外一科的人员联合编出一个节目。我们科的护士长真为我们着想,特意请了位舞蹈老师来教我们,第一天去面试了下,我拉着本组的一个丫头一起去试试,都选上了。就等待着第二天下午老师来,当他说:姑娘们要学跳苗族舞蹈。哇,真有挑战,不试试怎么行?
开始排练了,程老师想的很周到,干脆地把我们拉进状态中,很快由10个人组成的舞蹈团队呈现了,大家明确‘分工’,他将一个接着一个的四排的动作教给我们。哎,连续动作能很好地记住就很不错了,想到轻松掌握还需下点功夫。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嘛,我想大家都准备好了!到了第二天,继续排练,唉...有些动作不记得了,跳着跳着记不住下个动作,程老师耐心给大家指导,(*^__^*) 嘻嘻……就是这次,我幸运地选为领舞同学,我试着去学习分内的新动作,还好老师一教我就会了,模仿的像模像样,只是动作的连续性不好,得记记。当时心情即使欢喜又是愁的,要是带不好大家,便没有资格当主跳,胆大心细慢慢来。
这一期间我没有压力,该做的我能完成,自然而然地成了焦点,在医院的两次彩排让其他老师认识了我们,我们虽不是专业,但也要重视,可不能搞砸。
令人期待的一天终于来了,10月19日,市医院50周年院庆,好热闹。就在这天来到的前一天,那天气真是太好了,暖暖的太阳,愉快的心情,让我们组的彩排很好地呈现给台下领导。可惜,热闹当天的天气就不怎么样了,何况当时还穿着服装,冷得我头好痛。还不是要坚持到表演完才能放松,这一早上大家都忙忙碌碌,为这一刻我们可是准备了20天整--辛苦而充实着。轮到我们上场了,心里紧张而又兴奋着,这样的场面确实很少接触,记忆犹新。姐妹们带着微笑的表情,熟练的舞蹈动作,卡住了音乐,跟上了节奏...彼此默契地度过了短暂5分钟的表演,迎来观众的掌声。这感觉真的很不一样,为此我提前邀请龙叔叔来看我们的节目,成功的演出让他很满意。 嘻嘻……,赶紧把好消息给在凯里丹寨苗族村的程老师汇报下,分享喜悦。
篇2
[关键词]新医改;医学检验;就业前景
2012年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医学检验专业由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转变为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学位授予由医学学位变为理学学位。面对这样的医学教育改革(以下简称“新医改”),医疗系统看到了既能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新时期特点的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而最后一批五年制医学检验学生则多了一分就业焦虑与迷茫。而作为改革之初的最后一届医学检验毕业生面临两届学生一同毕业的巨大就业压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批医学检验毕业生进行就业分析与指导并且也应更贴合实际,找到更适合他们就业的对策。
1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针对牡丹江医学院校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在其大学最后一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9份,有效率93.0%。(2)材料。牡丹江医学院校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资料,根据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筛选并总结适合目前医学检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3)统计分析。用统计图进行描述,表达统计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1)2017届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结果,2017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选择中三甲及以上医院,二甲至三甲之间医院,考研分别占25.4%,24.4%,18.0%,居毕业生择业方向前三位。(2)2014—2016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调查结果,牡丹江医学院过去三年医学检验毕业生就业方向大多集中在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民营医院,考研成功升学的比例比计划考研的小,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的毕业生在当年毕业生中所占比例也较小,进入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在逐年增加。
3讨论
篇3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有效地实现必须以详实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支撑[4]。因此,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和实施方式。然而,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把握现在的实际,更需要考虑专业未来的发展;此外,它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更要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因此,一套符合特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体系必定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探索与实践及无数次的改革与调整。总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具体实施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等三大类。
2.1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2.2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2.3特色课程:眼视光学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3“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优势
“基础-核心-特色”这三大课程模块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呼声在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培养医学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备临床医学的属性。由于眼球并非独立存在的器官,某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生理,而眼睛的状况又可以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眼视光医学教育必须以临床医学作为大背景,而临床医学又是以众多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的。基础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约占1/3,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掌握能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1/4以上,其总学时数和总学分甚至多于眼视光学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眼视光学专业还通过选修课或各类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和巩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全面和合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眼视光学临床工作中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他们既适合于较高级、较专门化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单位,又适合各级基层单位,这符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社会需要。
4“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教学效果评价
篇4
关键词:医学教育质量保障;质量认证;启示
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能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提供借鉴。
一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招生录取
美国医学生招生条件与申请程序严格。美国医生委员会严格医学生申请条件。一是要求必须取得非医学类专业学士学位,具有良好的高中学习成绩,特别是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二是要求必须通过SAT和MCAT考试。SAT包括两部分,SAT1主要测试语言与数学能力;SAT2主要测试文学、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学等。MCAT(MedicalCollegeAdmission)主要测试生物学、物理学、阅读与解释信息能力、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15年MCAT增设医学知识以及行为心理学、行为社会科学、行为生物学,扩展了批判性思维部分。三是要求必须提供Applicationessays、推荐信(多数医学院既需要一份医学咨询委员会的信,也需要分别来自理工科教授和非理工科教授的一份联合推荐信)。另外,美国医学生的申请程序也很严格。第一步是必须向美国医学院协会下属的AMCAS(AmericanMedicalCollegeApplicationService)递交初步申请,提供GPA、MCAT、个人陈述、推荐信,列出与申请医学院有关的科研、社会实践、义工等活动。第二步是必须接收并回复医学院发放的申请资料。第三步是必须经过面试关。总之,招生录取环节从源头上控制和保证了美国医学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考核评价
贯穿医学生培养全程的考核评价是对医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途径与方式。考核评价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尤其是自学能力。通常由学校专门委员会组织,含课程考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等。考核采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理论采用笔试,技能采用临床模拟病人或标准化病人考试,均为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采用。USMLE是美国医学生能否毕业并具有行医资格的必备条件。USMLE分为三级,step1主要以计算机的形式考核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安排在医学院二年级。Step2主要考核临床知识与技能、临床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一般安排在医学生毕业和申请住院医师前。考核方式采用模拟病人(SimulatePatients,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OSCE测试医学生临床能力,共设置12个clinicalencounters,每考站30分钟左右,15分钟接触1位SP(主要是问诊、查体、解释病情以及与病人商量下一步)、10分钟写病历、5分钟休息,然后进入下一考站。Step3主要考核住院实习生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等能力,重点是门诊病人管理能力,一般安排在实习1年后。许多美国医学院要求医学生通过Step1才能进入后期临床训练。美国实施职业医师资格审查制度,全科执业医师资格审查每两年一次,专科医生每十年一次。
(三)教学评价
美国要求学校正规而定期地开展教学评价,以利用反馈信息来调节教学方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评价和课程评价是美国教学评价的重点。学生评教是美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常用方法。1978年Lancaster等人发现被调查医学院校中65所采用学生评价,且许多院校已开展多年。1986年Lancaster等人再次发现被调查医学院校中110所采用学生评价,72所至少已持续10年,96所至少持续5年。学生评价作为教师任用和晋级的依据的重要性高于作为教师发展的依据。1987年Fallon等人调查表明学生评价是对教学质量最有益的反馈[1]。学生评教已经成为美国医学院校的一种制度化机制。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设置合理性、课程内容科学性以及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20世纪30年代泰勒8年实验研究后,美国课程评价在评价理论和技术等方面迅速发展。1964年美国修正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规定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评价要求。1987年美国对101所医学院医学生实习课程评估涉及划分等级等情况调查发现,实习课程评估主要涉及指标(根据重要性排序)为主治医师评估、住院医师评估、全国医学考试Ⅱ成绩、教师命题的笔试成绩、教师主持的口试成绩、项目负责人病人、客观临床考试成绩等13项指标[2]。课程评价是美国医学院校课程改革有效性的重要检测手段。美国医学院校要求不仅制定课程改革计划及实施方案,而且要求制定详细的课程评价计划和方案。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为例,其课程评价主要涉及9个方面,学校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中严格按照课程评价计划推进,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和学生对革新课程的意见并对革新课程效果评价,课程评价伴随革新课程全程,直至学生毕业[3]。
(四)医学教育认证
认证是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主要审核机制和形式,涵盖本科医学教育认证、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和继续医学教育认证。1847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AMA)成为美国首个专业认证机构,通过认证督促学校改进课程并强化招生标准和毕业要求[4]。1877年美国医学院联合会(AAMC)成立,达成关于医学院校教育最低标准的协议。1899年医通过学教育最低标准,这是美国最早的专业认证雏形。1904年美国医学会下设医学教育与医院认证委员会(CMEH),首次提出设立医学院标准并公布医学院校排名名单,开发与实施医学院校等级评价系统。1906年美国医学会成立医学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全美进行医学教育评估。1907年医学院校第二套排序系统提出,规定未经过专业认证的院校毕业生不得参加美国执业医师考试。19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提出一系列医学院整改措施,促使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步入标准化和制度化进程[5]。1912年美国成立州医学委员会联合会(TheFederationofStateMedicalBoards),接受AMA的ABC三级分类标准,对C级学校实行淘汰。1942年LCME成为美国本科医学教育质量认证机构,其基本任务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是否能够达到授予MD学位的最低限度办学标准和教学质量;讨论、研究与制定评估学校指标[6]。1962年LCME启动医学教育评价,对美国医学院校进行合格鉴定等认可性评价,其认证标准根据医学教育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适时变化。
二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的特点
(一)精英性
美国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淘汰性。首先,入学时的招生条件和申请程序开启首轮淘汰。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考核评价,尤其是USMLE具有极强的淘汰性。每一步考核结束,都有一批学生被淘汰,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下一个培养环节,直至成为合法合格的执业医师。同时,职业医师还要接受10年一次的医师资格审查。总之,严格的淘汰式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了美国医学教育的精英性。
(二)独立性
美国认证体系包括全国性与区域性的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机构,认证体系具有极强的独立性。首先,重视民间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认证。美国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基本上是独立的、民间的社会中介组织,其认证评估活动具有合法性,能自觉维护组织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次,建立对认证评估机构进行评价的机制。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是认证机构的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认证机构的资格标准,评估并认可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协调各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帮助认证机构持续改进认证质量。
(三)效应性
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实施全程、全员与全方位的全面质量管理。其教学质量评价不仅重视终结性评价,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尤其重视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及效应。政府部门重视以第三方机构的认证评估结果作为政策依据。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高等教育法案》将高等学校的教育认证与其教育基金挂钩,以通过财政杠杆来促使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三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一)发展与完善医学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相比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方面,各个医学院校考核评价体系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尤其标准化病人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方面比较欠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评估亟待加强。其次,外部质量保障方面,虽然我国曾实施七年制医学教育教学与学位授予质量评估、本科医学院校合格评估、七年制办学评估、随机性水平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等工作,而且也已经启动医学专业教育认证制度,但是这些评估和认证仅限于部分医学院校,且持续时间不长。另外,医学专业认证尚处于首轮探索与实践中,评估与认证的研究总结、反思等亟待加强。
(二)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医学教育质量评价与认证
我国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机构独立性不强。首先,已有评估机构设立、评估指标制定、队伍组建基本由政府来决定,缺乏民间第三方组织参与。其次,现有认证机构不具有完全的独立性。虽然我国医学教育认证委托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施,但是基本上依据政府主管部门要求行使认证职能,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再认证机构与运行机制。因此,亟需制定配套的政策鼓励第三方民间组织或者行业协会参与评价与认证,进一步发挥第三方机构对专业或行业人才培养的监督与指导功能。
(三)积极探索以评估认证结果为依据的高等教育投入与发展机制
美国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时间长且比较完善,对美国医学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其认证机构与组织基本上由第三方参与,其认证结果发挥了积极效应。以AMA和州医学联合会为例,其认证结果及决定几乎具有法律效力,政府部门主动以美国医学教育委员会所制定的学术标准为基础制定医学院校资格认可政策[7]。而且,政府对于高校投入也以此为依据。虽然我国评估认证结果是高校拨款与发展的参考依据,但实际效力并不是强。所以,以评估认证结果为杠杆引导医学院校及其医学教育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总之,建立内外结合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积极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评估认证经验,参与全球医学教育评估与认证工作,借鉴医学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的全球标准,促进医学教育国际化是今后一段时期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及质量保障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乔敏.美国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状况及有关问题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1993(3):103-107.
[2]王素瑛.美国高等医学教育评估特点管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2,4:43-46.
[3]贺加,陈俊国,郭立.美国医学院校课程评价现状及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3):56-58.
[4]陈华仔,黄双柳.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百年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6(7):61-65.
[5]陈敏.美国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综述[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30-32.
[6]金峰.美国医学教育的评价工作[J].医学教育,1986,5(35):13-14.
篇5
[关键词] 医学院校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最高目标就是以英语为工具进行交流,并能够读懂医学文献,获取医药学知识的信息。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以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目标,使学生掌握的英语语言技能能够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满足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即达到运用英语和医患之间进行交流的目的。
但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只注重英语素质培养的通用性,而未涉及到医学生所需求的医学英语知识和对专业语境的具体运用。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应坚持“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的大方向。因此,总结多年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医学院校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医学英语知识,其目的是为学生从事医疗保健服务和学习研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中讲授医护用语的常用词汇、询问病史、记录病情、用英语进行查房、书写病历以及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和药品使用等方面的医学英语知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日后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注重两种知识的衔接,使英语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教材的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选取一些适合本校学生水平的教材和材料,介绍常见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常用的医学英语情景对话;医务人员和病人常用医学英语句子。医学英语教材以医院科室及常见疾病为模块,涵盖医院常见科室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部及住院处。教材要以医学口语和临床会话形式展开,介绍常用医学口语、临床会话以及临床实践中英语的运用。对话选材要新颖,趣味性强,针对性强,要注重内容的广度、科学性和教学适用性。例如,要有目前备受关注的儿童手足口病等热门话题及其他热门疾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及学生毕业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能力。并要附有词汇表,为学生牢固快速学习医学英语提供指导。针对每篇对话要有词汇练习、翻译练习和口语练习,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医学英语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医学英语知识由于晦涩难懂而在课堂教学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既在课堂上引入录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视听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使知识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能够提高学生观察判断、想象及创造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观看录像,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医学词汇进行语言操练,正确的英文表达进行医患沟通,综合运用医学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例如,利用挂图、人体模型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视觉语言环境;通过放映幻灯、教学录像、投影仪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为学生营造一个听觉语言环境;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交流的平台与机会,提供更好的展现自我和发展的空间。
三、课外活动的深入开展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还通过课外活动这种辅助形式继续和深入。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实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英语角,英语墙报,医学英语词汇、诵读、诊病、临床模拟演练大赛,职业情景训练等。这些形式的课外活动,向学生提供了英语语言输入的信息和多种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和条件,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开设一个专门为同学们提供医学知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加大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为学生深入学习实践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展现医学生的多才多艺和大学生多彩的校园生活。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大、参加人数更多的大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通过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的医学英语实际学习和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使毕业生在工作中也增加了涉外业务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医学英语的职业特色。
医学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医学专业词汇和医学基本句型表达,达到即学即用的交流目的,为从事医学事业的学生登上更高的职业高峰助一臂之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增加医学英语知识学习与实践,既重视英语教育与就业标准相兼容,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又增加了毕业生在工作中涉外业务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光飙.谈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01).
[2]赵贵山,刘泽权.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4).
篇6
任何临床问题的提出都基于对该问题现状的准确把握,即对该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全面了解,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优秀的文献检索和总结能力。而我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源与就业模式、课程计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均有相当的差异。以美国为例:首先,美国医学院招收的是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生,而我国的医学院校招收的是高中毕业生,美国学生必须经过11年的学习教育才能获得专科医生培训的机会,在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其次,美国医学院在临床实习前阶段都采用了跨学科的整合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还体现了与临床的早期接触。而且,美国医学院对教材的选择比较灵活,一般没有材,由教师指定一些课余读物,有利于启发式教学。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美国的医学教育思维很好地秉承了循证医学的理念,从问题的提出阶段即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医学知识,并启发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我国,本科阶段的教育多数时间在院校内学习基础课程,临床见习与实习的时间短,但却涵盖了内科、外科及专科等众多专业。短暂的实践时间与海量的临床知识之间形成了巨大矛盾。因此,经过这样培训的医学生毕业后的执业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2临床问题的解决
循证医学强调运用最新证据解决临床问题。而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现状则是以教科书为蓝本,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由于教科书的出版周期非常长,导致其所倡导的医学理念已经落后很多。医学知识每年知识更新速度达10%,其半衰期大约为5年。多数医学生接触新的医学知识的机会仅来自于不定期的学术讲座以及强制性完成的综述。由于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长期渗透,当前大多数的临床教学仍然采取依据教科书的灌输式教育。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条理清晰、系统性强的优点,但忽视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根本无需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和背诵知识。这样会越来越弱化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循证医学所倡导的运用最新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这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的缺点,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内的很可能已经过时的医学知识,转而运用科学的试验方法获取新的临床证据,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科研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医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历教育,也即意味着许多医学生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会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而在最初1979年中美建交的相关协定中,中国大陆177所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位被认可相当于美国MD(MedicalDoctor),可以申请美国医师执照考试。美国MD和中国临床医学本科在法律地位上和实际操作中地位也是对等的,都是取得医师执照前的基本医学教育,培养目标是相对等的。但实际上在我国只有临床医学博士的执业水平才能达到美国MD的水平。由于我国目前特殊的职称评定系统对科研的特殊要求,使得科研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研究生做科研存在着盲目追求热点,缺乏创新性的问题,从而导致大多数的研究脱离临床实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这样的科研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且会极大地伤害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循证医学的思维,从现有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基础医学试验或临床试验的方法将其解决,并将结论应用推广至临床实践。这种科研思维会比上述科研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从微观上讲,这种思维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教育目的。从宏观上看,每一次成功的运用都节约了宝贵的医疗资源,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4结语
篇7
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高就业率和低创业率具有极大关联性,医学院校和医学生对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忽视与就业创业局面的发展变化互为因果,本文立足全国高校就业创业现状和医学教学特点,深入分析导致创新创业课堂困境的原因,从教学内容、形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探讨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课堂质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
【关键词】
医学;创新创业;课堂教学
一、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现状
上世纪末创新创业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展开,不断将欧美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在政策引导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创业人数连年攀升。1998年5月,清华大学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局面,经过近20年发展,创新创业精英教育逐渐达到顶峰,当下已经与相亲、文艺赛事、娱乐晚会一起跻身于四大电视节目热门。各医学院校在团中央、教育部的带领下也积极参与到历届创业计划大赛之中,甚至还摘得奖项名次,但面向包括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内的全体高校学生普惠性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依然欠缺。2015年6月10日麦可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呈上升趋势,医学专业是就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就业形势大好的局面之下,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课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很少有医学院校单独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课,个别医学院校将这门课程设为选修课,多数医学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就业指导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的课时仅有2-3课时。身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如何在课时少、学生轻视和科目专业性低的多重困难下保障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
二、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困境分析
1.医学生就业率高,创业动机弱
医学生就业率高,就业压力与创业率关联性低,使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课堂关注度低。由于医院偏爱高学历人才、大中型医院人力饱和等原因,有人认为医学生就业压力大,但医学专业是就业热门专业。国家医疗卫生改革扩大了卫生人才需求,国民健康意识觉醒、老龄化加剧和对生存安全的担忧,使医疗卫生行业大发展、就业形势大好。教育部2015年报告指出: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业(13.0%)和零售商业(11.1%)两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则集中于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就业困难不是创业最主要原因。医学生大多将自身置于稳定职业、技能型行业发展路线,缺少创业动机和激情,在缺乏创业技能的情况下创业比就业难度更大。
2.学业负担重创业精力不足
医学专业是极其务实的学科门类,培养年限比一般大学本科专业更长,不仅需要学量科学知识,还需经历多个科室见习、实习以及两次规范化培训才能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医学生不仅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牢固基础,还要掌握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学科,仅化学就分有机、无机、医学、分析等多个细分学科,课业压力极大。随着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和规培经历越发看重,医学生考研人数持续增加。2016年国家卫计委官方网站《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5〕97号),要求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础上增加2-4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再次延长医学生的培训年限。综上所述,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不高,就在情理之中了。
3.创新创业等通识教育课程边缘化
就业率被高度关注、社会分工更迭频繁,许多大学专业被窄化为应职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严重不足,不能正确运用汉字、标点的情况大量存在,历史、艺术等文化修养更是欠缺。公众、高校和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身均将专业学习置于大学生涯最为重要的地位无可厚非,但医学院校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教育学校有极大区别,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兼具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高等人才。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也是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纠纷引发大量伤医悲剧,对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强化医学院校通识教育刻不容缓。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
1.创新组织课堂
(1)充分利用视音频等直观传播手段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普及,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方法传递信息。医学专业的创新创业课不仅是一门技能性课程,也兼具人文课程特性,可利用的影像素材十分丰富。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演示过程中插入富有趣味的图片和视音频,用比语言文字更生动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昭示理念,包括各类影视作品和名人影像资料等。(2)差异化设置课堂互动环节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是医学专业教学的必经途径,以往的教学互动主要以问答形式进行。在医学生创新创业课堂上,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差异化地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班级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和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组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现场“创新工作流程,减少医患纠纷”的“头脑风暴”;让以女性为主的护理专业学生,从提升个人形象魅力角度出发,对身边人提出改善外在形象的建议;让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吐槽”一下学习中的特殊见闻。(3)积累贴近医学专业的教学案例国内外创新创业的案例数不胜数,医学院校教师应从中梳理出与医疗卫生相关的案例,供课堂使用。例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创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抗疟新药赢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非典斗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曾在首届全运会打破四百米栏全国纪录;欧洲“医者之父”阿维森纳竟然是一个阿拉伯人;护理事业创始人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称谓的由来;阿维森纳体格健壮所以生活颠沛依然有精力留下大量著作,而南丁格尔因体弱差点死于疾病等等。
2.从基本环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1)开发医学生记忆中枢之外的大脑创新创业课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传授创业技能。而医学生在繁重的“内外妇儿”课业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记忆知识点,对创新思维的运用十分陌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逐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利用华罗庚“烧水泡茶”典故来解释创新概念中“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常规”,以“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为题来做语言创新的练习,立足护理专业知识背景进行创业项目的征集等等。(2)传播创业知识为辅,授予创新技能为主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超越了最初号召创业的初级目标,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能力,多方位开发个人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教师讲授的知识要跳出创业知识局限,拓展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更要提示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彰显文化素养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3)有技巧地寻找医学与创业的结合点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十分类似,要触动他们的内心,就要寻找贴近他们生活背景的案例和创业项目。例如:药学专业学生在医药生产和销售甚至研发方面有独到优势,护理专业学生更适合养老项目的开发,而淘宝、微商这些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他们更有发言权。教师还可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切身体会创业中的不同感受,总结经验教训,对所教授的创业理论进行检验,将创业经历作为教学案例与学生和校内外其他创新创业教师交流探讨。
3.将创新创业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
(1)利用“互联网+”手段与学生建立普遍联系随着全媒体时代来临,联系方式已经从信件、电邮、电话发展为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号、网店、个人网页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已普及,在较短的创新创业课时之外的时间,师生之间可以建立长久的师生联系,加入学生班级、兴趣小组等群体交流平台,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2)围绕校园生活圈与学生进行交流创新创业授课教师可能来自专业课教师、辅导员、校园行政管理人员等不同的教职岗位,教师可以在个人职责范围内,利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指导、专业授课的机会,继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运动会、“三下乡”、迎新和毕业等主题晚会等校园活动中,师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也是教师身体力行、实践示范的好机会。(3)多种形式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医学院校学生的创业率相对较低,但数量呈增长趋势,主要包括受家长影响在自己的社交圈进行经营、在校园生活中参与了企业校内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创业意愿等情况,更有不少学生是通过创新创业课堂教育启发后而进行的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以重视和培养,也让这些学生互相发现、“抱团取暖”,并在课后进行追踪指导,从技能和政策上给与更多的扶持,保护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和辅助其发展壮大,发挥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创业的指导作用。
作者:付恩砚 单位:川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
参考文献
[1]谢建平,等.西部区域基层医生职业认同及职业规划现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6):882-885.
[2]方丹敏.就业率稳定自主创业大增——《2015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J].大学生,2015(15):114-117.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
[4]曹瑞明,等.关于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1):104-108.
篇8
[关键词] 高校新生;成才学习;关注焦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16-04
目前,我国内地在高考和招生录取制度上已经比计划经济时代大有进步,不仅高校招生录取过程透明、公正和信息化程度高,而且考生均是在高考结束并获知成绩以后才填报志愿;调投档过程不仅通过独立、公正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而且有数个平行志愿和调节录取的制度作保障,这些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能被录取到自身所填报的学校和满意的专业中学习深造。
不过,是否大多数被录取的考生都最终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学习深造呢?医学院新生为何选择学医呢?他们入学后能否迅速在创新与学术研究、专业智能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确立起个性化的成才学习规划呢?这些涉及志愿填报、入学动机和职业规划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国内高校新生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1-3]。
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指出:“21世纪的人才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的、一张是职业的、一张是素质的。”[1]本文试图结合泸州医学院面向全校普教本、专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医学学习论》教学,从观察医学院新生自主参与成才学习课堂分组讨论的焦点话题偏向上回答上述问题;同时,从学校如何准确地把握新生群体的心理和思想动态角度,对如何提升新生教育工作的群体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有效地帮助新生顺利渡过大学学习与生活上的第一个不适应期等问题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项研究是以泸州医学院所有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2011级普教本专科新生为观察对象,开展本项研究时学生已经步入大学近4个月。方法是在讨论课堂上,首先面向所有选课学生给出“为什么选择学医”、“合格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人生规划”、“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如何对待大学生活”、“高中与大学的区别”、“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收获”和“其他”等8个备选的讨论主题,然后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自愿的基础上,按每4~6人/组分组讨论(30分钟),各组只能选择同一个主题讨论,并做好书面的讨论记录和总结;在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一位代表当堂面向全班做2~3分钟的汇报演讲(规定时间内可以有组员补充发言),并将分组讨论过程的书面记录、总结和发言稿及本组成员情况一同上交。在汇报演讲阶段,由各组派一名代表对其它组发言情况按“优”(有非常明确的、积极的认识)、“良”(有较清晰的认识)、“差”(认识模糊)三个等级进行民主评分。
全年级五个教学班讨论课全部结束,汇总所有小组的讨论过程与演讲记录及互评结果,并按照前述优、良、差的分级标准,重新逐一核定其综合评价的等级,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本课程选修学生情况、总人数和出勤率。本年度总计有1488名学生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分别来自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药学和法学等全校近20个专业。其中,本科学生1256人(占84.41%),专科学生(护理专业)232人(占15.59%);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1409人(占94.69%),非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79人(占5.31%)。
表1中各主题合计和总合计数据显示,本周次教学中出勤并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总计1399人(未含事假78人),实际出勤率为94.02%。
2)课堂分组讨论的资料汇总。表1显示,全年级五个教学班课堂讨论后,共收到268个讨论组的268份有效书面讨论记录与发言稿;其中,有98%以上的学生(97%以上的组)是在给定的前七个主题中选话题讨论,仅有1.64%的学生(2.61%的组)选择了“其他”话题讨论。
3 讨论分析
3.1 医学院新生成才学习课堂讨论所关注焦点话 题偏向的群体特征
每一个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都会关注自己学习的专业和职业话题,也会关注大学的全新生活问题,医学院新生也是一样。
1)对人生和职业规划与个人业务职能发展的关注程度。从表1看出,五个教学班共计有169组(总组数的63.06%)的839人(总人数的59.97%)参与了人生和职业规划有关的三个主题讨论,其中选择“为什么选择学医”和“合格的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两个话题者均为80组(29.85%),但参与两主题讨论的人数比分别为25.45%、32.02%,说明后者在医学院新生中受关注的程度更高;选择“人生规划”主题的组数仅为9组(占总组数的3.36%),其总人数仅35人(总人数的2.50%)。可见,泸州医学院有60%的新生都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课题作为入学第一学期的首要问题加以关注。
2)对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关注程度。表1中关注大学生活、大学学习特殊性等三项主题的学生总计有84个组(总组数的31.34%),其总人数为502人(总人数的35.88%),其中“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和“如何对待大学生活”的总人数分别为215人、155人,明显超过了话题“高中与大学的区别”人数(132人)。可见,本校1/3以上的新生都在入学第一学期高度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学习的问题,而且其中大部分学生(超过总人数的1/4)首先关注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
3)对本课程教学效果与其他问题的关注程度。表1中参与讨论“选修《医学学习论》课程的收获”和“其他”两主题的学生共有15组(总组数的5.60%)58人(总人数的4.15%),虽然其中讨论本课程学习收获的人数相对较多(35人),但在总组数上很接近(8∶7)。可见,远不足5%的医学院新生放弃了对前六大主题的关注,首选了对本课程教学效果和其他问题的高度关注。
因此,本次自由分组讨论的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不仅从教学内容(主题)设计上是成功的,是贴近我国内地非重点大学新生群体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的,而且从教学过程上也符合教育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和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开展形成性评价工作等基本精神[4,5]。
3.2 各主题分组讨论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程度
从表1看出,在分组讨论和汇报演讲中,所有主题中认识程度达到“优”(有非常明确的、积极的认识)等级的仅有106组(39.55%),总计568人(40.60%),其中以首要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话题组“优”等级学生最多(人数有229人,占群体总人数的61.89%);达到“良”(有较清晰的认识)等级的有107组(39.93%),总人数553人(39.53%);属于“差”(认识模糊)等级的有55组(20.52%),总人数278人(19.87%)。可见,医学院新生对于自身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有清醒、积极认识的总比例仅40%左右,总体上未超过一半;有近40%的学生对自身首要关注的问题仅有一般程度的认识,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和某些认识领域内尚未成为合格的大学生;而且,总体上还有20%的学生对自己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并无清醒的认识,可以说他们在各方面尤其是思想上尚未准备好成为大学生。
当然,比较各话题组讨论与结论的深度,也发现了大学新生们所表现出的群体性差异。
1)医学院新生对于为何选择学医和人生规划问题的认识情况。为什么选择学医?这应该是每个医学生填报志愿、入学报到注册之前就应该能够明确回答的问题,它是医学生成才学习的内在动力之源,并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才质量。
表1内参与选择学医话题讨论的356名学生中,仅有20%左右的学生观点明确,应该是出于个人兴趣的选择,他们的职业理想是坚定的;也有多达20%以上的学生(话题组)是职业理想与学医不相关、认识不明确的。
表1内在选择人生规划话题讨论的35名学生中,也仅有20%左右的学生(组)的人生规划、职业理想和个人兴趣是明确而坚定的,但首要关注该话题的学生中没有认识模糊等级者。
可见,在首选“人生规划”和专业(职业)选择这两个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只有1/5的人头脑清醒、观点明确、理想坚定。
2)在合格医生标准上的认识情况。表1内参与选择“合格医生应该具备的条件”讨论的有448名学生,该话题是所有话题中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接近学生总人数的1/3)。但是,其中仅有44%左右的学生(组)观点很明确,认识很清晰;另有近20%的学生(组)认识比较明确;总计有36%以上的讨论者(组)是认识不明确的。可见,在首要关注自己大学的专业和未来职业规划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认识很清楚、目标很明确的人远不足一半,超过1/3的学生是一片茫然。
3)大学新生对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认识情况。在选择“如何对待大学生活”话题讨论的155名学生群体中,69%的学生(72%的组)认识清晰,能以正确、积极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
在选择“对大学生活的体会和感受”话题讨论的215名学生群体中,近57%的学生(55%以上的小组)认识清晰,认识一般的学生占1/3,完全无所适从者(认识很模糊)约占10%。
但在选择“高中与大学的区别”话题讨论的132名学生中,仅有28%的学生(组)认识清晰,60%以上的学生仅有一定认识,有约8%的学生(近10%的小组)是认识不清的。
可见,在首要关注自己大学生活和学习话题的学生群体中,总体上60%的学生是认识很清楚、观点很明确的;但也有接近1/5的学生对大学生活与学习完全无所适从,其中近一半学生是由于对大学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认识不清而有困难的。
3.3 大学新生对待医学人文选修课的认识情况
首先,本年度拟开课五个班(300人/班),选修机会1500个,实际选课总人数为1488人(选修饱和度高达99.2%),是泸州医学院新生中两门选课人数最多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医学学习论》是泸州医学院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任选公共课程,已经连续开设22年,属于专业学习和成才指导相结合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科学的体系、特点及医学教育特点,医学学习的特点、规律、原则与方法,医学生成才学习的主观因素、环节把握及专业课程学习方法,大学生成才学习的指导思想和相关条件,新世纪医学毕业生合理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智能发展规律和成才设计及实现等内容。可见,本门课程从教学内容上保证了其在泸州医学院历届新生中非常高的受欢迎程度。
其次,本课程(讨论课所在周)到课学生总计1399人,事假78人,旷课11人(旷课率仅约0.74%)。可见,作为一门不会闭卷考试的大学选修课,本课程用自身的魅力保持了其对学生高出勤率的吸引力。
第三,在到课出勤的学生中,选择讨论“学习《医学学习论》的收获”的仅35人(占2.50%),虽然其中没有学生认为毫无收获,但对于学习本课程收获很清晰、体会深刻的学生却仅占该话题组总人数的20%。可见,在选修本课程并希望有所收获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直接收益并不明显,这是今后本课程教学改革应深入研究的方向,特别是就如何提高因材备课和教学设计的群体针对性上应该着力解决的。
3.4 大学新生中关注“其他”话题的群体
表1显示,虽然仅有1.64%的学生(2.61%的小组)选择了“其他”话题讨论,但其中绝大部分(超过82%的)学生是认识清晰、观点明确的。可见,这个话题组的学生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是有独立视角和清醒头脑的,说明他们是大学新生中比较成熟、综合素质较为优秀的群体。
4 结论与对策
综上所述,泸州医学院主要面向医药卫生类专业新生开设的成才学习指导课程《医学学习论》是一门很受刚入学新生欢迎的公共性医学人文选修课程,本研究通过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分组讨论和汇报演讲的观察与资料分析,首次发现医学院新生们在所关注焦点问题上表现出了如下群体性特征,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非重点本科医学院校新生在总体上对职业和人生规划的认识急需提高。在医学院新生中,高达60%左右的人都把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看作大学入学后第一学期的首要问题,并愿意在同学之间积极地加以公开讨论和交流。此外,从人生规划高度上讨论成才学习的学生在总人数和比例上极少(仅约1/40),而且其中只有1/5左右的人是头脑清醒、观点明确、理想坚定的。
近年来,我国内地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一直居高不下,所录取学生被认为是学习能力较强、总体素质较高的。但是,本研究提示这些学校不但不能削弱新生入学后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而且应该加强其在这些方面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越早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越早地全面培养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综合素质。
有研究表明,我国内地高校招生录取并报到注册的新生中,有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是以职业兴趣导向、个人发展导向(而是以就业导向)为首要考量因素的,很多大学新生在职业取向和人生规划的起步阶段并不是以自我规划、自我决策、自我承担、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中所必需的自主为前提的[2]。因此,高校应该在大学生入学以后,及时提高他们对人生与职业规划的认知和自主设计能力,并且要参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和具体目标,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切实提高毕业生从就业竞争实力和从就业含金量为导向[3];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和批判性思维与创业能力的培养[4,5]。
2)大学新生适应新生活并成为自身学习主人过程的困难在群体上是比较持久的。虽然在首要关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两个话题组中“优”等级学生最多、比例最大(约占话题组群体总人数的62%),但群体中其余成员的情况应该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首先,大学新生中30%以上的人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与大学学习的问题,其中的大部分(超过总人数的1/4)学生主要问题是在个人生活领域。其次,近20%的大学新生至少在半年内对大学生活与学习是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是需要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加以特别关注并及时辅导的群体,也应该是本课程和其它专业性课程教师备课与教学改革中应该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3)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新生对专业教育和成才目标的认知能力。虽然,开展本研究时第一个学期的大学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但学生们的成才学习障碍总体上依然很明显。首先,医学院新生对于自身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有清醒、积极认识的总比例(仅40%)远未达到一半;另有近40%的学生对自身首要关注的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总体上还有20%的学生对自己首要关注的成才问题并无清醒的认识。其次,学生们对自己大学的专业教育和学习目标及未来的职业技能认识很清楚的人还
(下转第33页)
远不足一半,有超过1/3的学生甚至是一片茫然。
因此,建议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一方面系统地介绍国际医学教育委员会(简称I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和200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对医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6,7];另一方面则要求各专业、各学科和各主干课程的教研室应结合国家医药卫生类执业资格(师)考试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切实加强以课程整合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探索[8,9],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以便提高泸州医学院各专业学生将来在全国执业资格(师)考试中首次参考时的通过率,提升毕业生就业以后的从业竞争实力和服务质量与水平[5,9,10]。
参考文献
[1]王芹.普通本科院校大一新生职业规划教育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21-21,28.
[2]曹明乐.高考志愿填报专业选择行为探析――基于南京工业大学08级新生高考志愿选报调查[J].文教资料(中旬刊),2009,(35):121-123.
[3]徐春艳,费小平.关于新生入学动机与职业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2010,9(5):13-15.
[4]杨棉华,罗添荣,谢雯霓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及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321-323.
[5]冯保庆,高月春,杨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实施方略的研究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1):143-146.
[6]陈垦,冯建玲,杨建新,等.医学专业认证下我校临床医学本科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进[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6):2640-2641.
[7]线福华,庞文云,贾建国,等.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6):4-12.
[8]楼新法,刘璐梅,卢欣杰,等.本科医学教育认证体系下教师教学观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644-646.
篇9
ps:请大家看完之后戳阅读原文为各位班委和团委这一年的工作进行评分~
团支书——刘行云
大二学年我担任团支部书记,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组织各项支部活动,进行策划、前期准备、协调、后期总结等各项工作。
2、传达学院和老师的各项通知,并按要求统计信息、收取资料等。
3、对班级公众号的内容进行协调安排。
我认为我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对组织支部活动仍欠缺一些热情,支部活动内容不够丰富、频率不够高。
2、对班级公众号的安排和管理有时候不够及时,对一些写推送的同学造成了麻烦。
3、经验不足以致某些支部活动进行的不是非常顺利。
在过去的时间里,感谢所有同学对我以及各位班委团委的工作的支持,让我们一起努力创造更好的支部和班级吧~
组织委员——吴天昊
过去的一年,我们班无论在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社会实践还是文体竞赛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任职期间,首先很感谢同学和班委们的大力支持!班级工作让我学到不少东西,但还有许多方面做的不足,希望同学们批评指正。以下是我一些工作总结:
1.配合班委组织协商班级聚餐,文艺竞赛,团日活动,为班级活动做出能有的贡献。
2.在班级事务或者班级活动缺乏人手时,若能胜任我会积极加入或者推荐同学加入。
3.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团结同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有优秀个人品质的班委才能组织班级形成凝聚力,我希望以此为目标,时刻鞭挞自己。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的工作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学院组织部的活动参与不多,很多集会消息都是书记同志出席传达,希望能在今后改正!
嗯,谢谢书记,谢谢同学们!
宣传委员——关筱媛
在大二一年中,我担任班级宣传委员的职务。我能配合团支书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确保班级团支部建设的有序高效。
一方面,我能及时向班级传达学院团总支的各项要求。作为学院宣传部的一员,我能在第一时间将基础医学院团总支的各项活动通知和安排相关传达给团支书和班级同学,以使班级尽早做好相关安排。并能在班级内积极号召并组织同学们参加团内活动,例如“医声论衡新生辩论赛,班级风采展示大赛,北京大学医学科普文化节的前期筹备等。
另一方面,我能配合班委会完成班级管理工作。我能积极参与每一次班委会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商议班级大小问题,将班级建设的更好。此外,我还能配合团支书做好微信平台的管理工作,为班级的宣传窗口把关。
班长——陈一铭
在大二学年,我作为口腔2班班长尽可能地投入到了班级的每一项工作当中,协调各个班委工作,定期带班委向老师汇报班级工作,及时反映班级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强化班团建设。
在班级建设方面,我策划组织了班级前往十渡的春游,前往大清西格公司的参观团日活动,以及基础医学院科普文化节活动(期间同口腔医学院及赞助商沟通协调,取得了圆满的成果)。
此外,我还主导设计了班徽班旗,在课堂教学和临床早接工作中积极与老师沟通联系。
另一方面,我协助团支部书记策划了团支部风采展示并取得优异成绩;担任了“医声论衡辩论赛口腔代表队队长并带队斩获冠军;参与策划了班级轰趴等活动,为口腔2班班级、团支部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学习委员——李生振
过去一年,我一直担任本班学习委员的职务,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1.将教育处、学院、团学联等的通知传达给同学,并及时反馈同学遇到的问题。领取发放四六级准考证、成绩单等材料。
2.与学习相关工作如选课、考试前的提醒,避免同学忘记,错过时间。
3.不能直接获取课件课程的课件拷贝与上传分享,并建立了班级百度云盘,方便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享。
4.参与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与前期讨论,班级评优活动中参与前期准备等。
5.班级内作业的收发。
6.其他一些临时性班级工作。
文艺委员——李雪滢
文艺委员不是一个忙碌的职位,日常的工作比较少,但是遇到开学、毕业、新年等重大节日或重要时间节点的时候,便少不了我们将各大晚会活动的消息告诉大家,拉动同学们出节目。
大二这一年中,在同学们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口腔二班分别在口院迎新晚会、基础医学院元旦晚会、基础医学院游园会、“五四合唱比赛、口院毕业舞会等多项活动上有精彩的展示,在游园会最喜爱的游戏评选中获得第一名,并获得现金奖励,其他活动中也收获了很好地效果。在这里真的要好好感谢每一位同学对文委工作的支持,感谢同学们为了准备节目的辛苦付出。
另外一部分工作就是和其他班委一起筹划班内活动。我们一起为班级评优的节目展示进行头脑风暴;轰趴、十渡郊游前,班委一起开会群策群力。每一项班级活动的成果都少不了每一位班委的努力。
我知道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大家多提建议,也希望大家今后仍然像往常一样配合班委的工作,谢谢~
生活委员——高梓翔
自去年9月担任我班生活委员以来,我兢兢业业、尽可能地配合班主任、班长、支书的工作,为同学们在生活方面服务。
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管理班级的班费
2.督促检查男生宿舍的卫生和安全
3.科普文化节我班展位的协助筹备
4.班级信箱的管理
5.班级里受资助学生的相关事宜
6.学生证的注册、火车票优惠码充磁
7.与其他班委一起组织活动、采购物品。
8.在班级群里通知一些学院、学工部、资助中心等学校部门相关的事情。
如果大家对我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水平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直接向我提出,我尽量改正。
生活委员——岳慕心
大二一整年担任生活委员,在同学们的支持和配合下,与高梓翔同学一起负责解决和传达同学们生活方面的问题。
主要负责将基础医学院生活委员群里的消息传达给同学,比如公交卡办理、助学金申请、学生证注册等事情的通知,还有献血、离校、假期住宿、暑期动向等表格的填写和收取,以及将同学们在学校生活方面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诸如此类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在我们两个生活委员的协作下,工作能顺利完成。
也和班委们一起组织了十渡的春游、轰趴等班级活动,希望能在这些活动中大家一起玩,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我们班像一个大家庭~。
篇10
一、多学科的PBL课程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初步构建
我们口腔医学院现行的口腔医学临床实习采取的是分科轮转实习模式,即一般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在口腔二级学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分科轮转实习。而每大组又划分为几小组,如口腔内科分为牙体牙髓科、牙周科与粘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又分为病房和门诊两小组,在组内进行轮转实习。经过几年的临床实习实践,我们发现现有分科轮转模式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这种轮转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完整、系统地认识和掌握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其次从临床医学本身的特点上看,临床医学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然而目前临床实习的教学模式是严格按学科划分来进行的,这样的方法固然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临床医学的整体和综合的特点。针对毕业实习临床教学中的不足,口腔医学院利用建立附属口腔医院皇家新院这一契机,对毕业实习临床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设立口腔综合科,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口腔检查,并制定细致可行的诊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患者在同一诊室即可得到如拨牙、补牙、镶牙等一系列治疗服务,既节省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治疗费用,同时也优化了医院的资源配置,深受患者的普遍欢迎。以口腔综合科为基础,将多学科的PBL教学理念引入临床实习中,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这样的实习模式不仅方便了病人,学生也可在同一病人身上进行不同学科的实习,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因此将多学科的PBL教学理念引入临床实习中是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时,我们学院也为综合实习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学院为PBL教师购买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个PBL讨论小组准备了一个电子白板,引进和购买了大量的教科书和文献期刊,还开通了宽带网服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免费上网搜索资料。我院还选派医生去武汉大学、香港大学观摩和旁听PBL课程,同时我们还邀请来自美国罗玛琳达大学、华盛顿大学牙学院、香港大学牙学院的专家,进行了PBL的讲座。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PBL教学改革小组成立,其核心成员由接受PBL教学培训的、来自口腔基础和临床不同学科的中青年教师组成,首先从师资结构上保证了口腔各学科的整合。同时工作小组还完成了课程整体框架的设计,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教学病例,编写实习手册,建立了相关网站,为PBL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多学科的PBL课程的实施情况
我院的多学科PBL课程于2004级、2005口腔系本科生的临床实习中实施,课程由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全面负责,由科教科统一协调管理,由PBL教学改革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所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1.对象与分组。由2004级15人,2005级17人口腔系本科生,2004级、2005级实习学生分别分为三组,每组5-6人,由两位指导老师带教。
2.所用病例。多学科的PBL课程的病案不同于我们以往的单学科的PBL病案,它要求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因此我们在编写病案时,由多个学科的老师共同商讨,并参照国外大学的现有病例,进行编写,每一病例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两个版本。病例所覆盖的知识点原则是从易到难,偏重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目的是锻炼了实习学生各专业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室。经过改建的PBL专用教室共有3间,室内布局与圆桌会议室类似,四周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供学生使用,墙上的挂钟让学生能自行掌控讨论节奏和进程。
4.讨论过程。一般情况下,一个病例通过三次讨论课来完成。病例内容是分段逐步发给学生的,当新病例给出时,学生根据病例的内容进行讨论,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收集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查找相关资料,收集回答、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能够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一次讨论课上还需对本小组、本病例的讨论情况进行反思和反馈。每个病例结束之后,召开全体学生参加的病例总结会,由负责该病例编写的教师向学生讲解本病例的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同时对学生尚存的疑问做出解答。
5.教师角色。PBL指导教师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的完全不同,即不涉及任何教导性信息的传递。教师所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深入地探究学习问题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强化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生偏离方向时给予适当引导,将学生引向理解的更深层次;为学生营造互相信任的环境,努力培养学生人际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行为规范。
6.评价方式。临床考核是保证和控制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完整、配套的临床实习考核,是推动实习教学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举措。实习考核分阶段考核和综合考核。阶段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专科临床技能,如根管治疗术,冠桥修复等;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医患关系,独立工作能力。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两位副高以上医师参加,每个项目均有客观评分标准和权重。
7.追踪实施效果。为获得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我们将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特别是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提供参考依据。问卷调查包括毕业生独立工作所需时间,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综合素质调查。综合素质调查又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三大方面,其中知识又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医学临床理论知识,口腔专业理论知识,社会人文学科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力包括临床工作能力,教学工作能力,外语使用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竞争意识,创新能力;态度包括人际关系情况,遵纪守法情况,工作态度情况,医德医风表现。并与分科轮转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
8.实施效果。PBL教学实践虽然仅仅实施了二个学期,教学效果却超出了预期。首先多学科PBL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接诊患者,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分析病情,自主治疗方案的能力。其次PBL能够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及初步能力,应用分析信息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检索、查找文献、上网等,经总结归纳后形成报告,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主讲或参与讨论又提高了他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再有学生集多角色于一身,受到全面锻炼。除了综合接诊,还参加分诊、巡回、消毒等护理工作和设备的清洁、维修与保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