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3: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改革

作者简介:廖礼平(1979-),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工程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编号:JXJG-14-59-3),主持人:廖礼平。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67-04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总结,是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到能力提高的转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协调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综合方面素质的训练过程。

一、毕业设计现状及原因分析

就业问题,是新时期社会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实现“零距离就业”,是每个院校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使“零距离就业”成为现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临毕业前设置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包括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使学生受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初步职业训练[2],比如,工程造价专业就包括工程识图,现场施工与组织、工程预结算、工程管理等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各工作流程。但因受传统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为此,课题组在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某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中开展了问题调查,进行了文本分析。

(一)课题调研背景、路径

本次调研,以江西省某高职院校及某高专院校为对象,两所院校在校内师资、毕业设计管理性文件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不存在影响毕业设计实施效果的技术问题。但是,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依然不理想。调查内容及路径如表1。

(二)课题调研结果及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520份有效问卷,进行质量分析,结果如表2。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方面,学生自主选题的仅占19.5%,明显偏低。毕业设计选题性质,毕业设计与毕业报告两类合计达到79.1%,论文类仅占11%,说明高职高专毕业设计选题以应用技术型为主。选题与专业的关联性达89.6%;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就业的相关性仅为48.6%,这两者充分说明专业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与此同时,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联性为56.2%,说明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的结合仍存在差距,须加强之间的连贯性。从毕业设计完成的时间看,61.1%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不到2个月,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半年及学校规定的18周;教师指导情况,指导3次以内的占41.3%,这两者说明学生投入的时间不足、教师指导不够。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84.4%,这说明毕业设计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老师,另有其他因素。毕业设计质量影响要素中,除前面的时间原因,知识欠缺、资料不足占83.8%,应为主要障碍。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贡献来看,90.4%认为有贡献,31.3%认为贡献很大,说明毕业设计至关重要[3]。

综上调查及分析,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有: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大多数毕业生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热情,没有足够重视;第二,指导老师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就业岗位各环节各流程全部覆盖,加上平时还有教学工作,时间安排没有足够的灵活性;第三,毕业设计教学周期长,学生管理难度大,尤其是安全方面,教学效果不显著,存在毕业设计形同虚设,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放羊”现象,比如建筑施工类、会计类专业。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质量。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必须改革。

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构建

笔者以江西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新模式,包括毕业设计的安排、指导老师及学生的管理、顶岗实习的布置、实施及考核、成绩的鉴定等方面。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本专业岗位职业技能及可拓展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以全过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技术及基层造价管理岗位为主。院校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始终围绕专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岗位进行。所以,毕业设计必须基于顶岗实习的工作过程进行安排[4]。

(一)调查阶段――做好毕业生跟踪工作,把握毕业生顶岗及就业状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其培养对象理论知识相对薄弱,但对其实际操作技能、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将毕业设计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有机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具有明显的岗位针对性。

近几年,通过对江西省中恒建设集团、江西建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调查、回访,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基本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二是以现场管理人才为主。工程造价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主要以工程项目造价员为主,占到毕业生总数的近六成。及时让学生掌握情况,毕业设计才更有针对性。院校可以在第五学期将上述情况通过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岗前培训等形式告知学生,以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有一定的预期。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采取多途径分流毕业设计工作

受建筑类企业项目分散、实习工地安全隐患多、实习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造价毕业生集中就业人数相当有限。为更好做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院校在第五学期中段,一方面,与就业指导中心密切联系合作企业,尽最大努力安排集中顶岗;另一方面,广泛收集社会各用人单位信息,举行供需见面会,积极推荐学生分散顶岗;第三,校友、积极协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教师积极推荐。社会、院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将每一毕业生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在院校、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求职意向等,自主地选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价、工程招投标、现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预结算、工程测量、工程资料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报指导老师、院系审批。当然,院系也鼓励毕业生,按照《毕业设计》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性选题要求,进行自主创新创业。这样,学生、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协同努力,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顶岗或就业有机结合,指导老师按规定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汇总、审核、开题指导工作,确保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高质量完成。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定期检查、到企业调研及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

为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校内专业带队指导老师通过巡查,或现代化通讯设备、网络等对小组学生在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处理、解答。同时,为加强过程控制,教研室、系部、教务处(或实训中心)安排四次集中检查。第一次检查,每年12月初,顶岗实习动员会。主要针对学生社会阅历不足,实际工作经验缺乏等情况,进行专业就业指导宣传,动员学生顶岗实习,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第二次检查,来年1月上旬进行,顶岗实习布置工作。根据第一次集中后的动员情况及指导老师下企业调研结果,指导学生落实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工作,完成顶岗实习报告书的发放及填写指导工作等。布置第二阶段指导老师1月至4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三次检查,来年5月上旬进行,毕业设计答辩会。针对学生顶岗4个月以来工作过程、毕业设计环节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顶岗情况、指导老师的指导情况、学生实习报告的填写情况等;布置第三阶段指导老师在5月至6月上旬下企业调研工作。第四次检查,安排在来年6月中旬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总结会。主要工作包括,针对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完成后的收获、体会以及教研室、系部、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学生顶岗实习报告书的批改、总评、鉴定工作。

(四)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按学生顶岗方向分组进行

在每年6月上旬,毕业生返校,学生辅导员、教研室、系部主持毕业生答辩会。答辩会按毕业设计选题进行分组,比如工程造价学生可分为项目招投标组、建筑施工组、工程监理组、工程预结算组、建筑测量组、工程项目资料管理组等。答辩程序按每人10分钟汇报进行,每人分三阶段:自我介绍、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介绍、答辩。答辩成绩按指导老师给出的过程成绩(60%)、教研室安排评阅教师给出毕业设计评阅成绩(20%)及答辩专家给出答辩成绩(20%)。

(五)顶岗实习考核――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

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重学历、转为学历、能力、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并重。责任感、协作、创新等成为现代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顺应这一转变,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也须进行改革。顶岗期间学生的道德品格、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组织规律、创新创业成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且,评价过程以定量考核为主,最后按优(85分以上)、良(70-84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给出顶岗成绩。

三、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措施

高职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其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应创新思维,打破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科体系,开展基于顶岗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顶岗实习工作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的应用与实践,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机制,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

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应淘汰与顶岗实习岗位关联度不高、缺乏应用技术价值的课题,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寻求选题方向,将生产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管理性问题纳入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中。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总结其岗位特征,归纳出与本行业、企业岗位联系密切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建成难度适中、内容覆盖面广、与企业生产经营关系密切的毕业设计题库。要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选题各项指标,尊重知识,尊重学生兴趣,实现毕业设计选题的灵活性、高效性。

(二)加强监控,构建学生、学校和企业共管的毕业设计监控体系

推行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院校和企业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这是确保毕业设计改革过程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人员相对分散,尤其是建筑类专业,项目流动性大,这样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此,应构建由指导老师、企业兼职教师、教研室、系部、教务处多层次多角度的过程监控体系。通过这一科学体系,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毕业设计实践、答辩、成绩考核等各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毕业设计目标的实现。经过长期的实践、优化,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最终形成“校企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

(三)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关键

鼓励校内教师到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及水平。同时,从企业聘请一批能工巧匠,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的优势,从而构建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导师团队。建立企业“教师联系站”,成立企业毕业设计指导办公室,由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项目工作,实现校企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的运行机制[5]。

(四)突破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实现毕业设计成果多元化

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兴趣与顶岗实习企业的实际,由学生自主地选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可以是毕业设计、毕业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实验报告、创新发明等。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其毕业设计可以是编织一份完善的预算书、一份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份规范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也可以是一份规范的监理大纲。

(五)健全校企共同评价、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应根据毕业设计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应细化指标、量化指标,定性定量相结合,探索成立由校外专兼职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共同组成的毕业设计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改变传统的只有指导老师或只有校内老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程序式答辩”的评价模式。大胆创新,逐步形成由指导教师、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毕业答辩――毕业设计成果展示――企业招聘”三位一体的毕业答辩新模式,以社会、企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真正实现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比如,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答辩,可以聘请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领导等,与校内指导老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实现毕业与就业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焱,柳天杰.基于顶岗实习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0(11):210-211.

[2]周志近.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生活教育,2012(12):93-95.

[3]管新平,等.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调查与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8-20.

篇2

随着市场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此培养方向上,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特色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工程造价;课程设置

1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全面开放的金融、咨询服务和建筑业市场条件给工程造价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国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无论从执业资格数量上还是从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国内建筑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下面两组统计量可以清楚地说明我国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现状。统计一是天津某职业技术学院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流向所做的调查。调查显示该院2009届和2010届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主要流向的对口专业岗位为:建筑工程造价员,公路、铁路工程造价员,市政、装修及园林造价员,安装工程造价员。也有部分学生从事土工材料试验工、工程测量工、施工单位文员、工程监理员等建设领域相关岗位。两年间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分别为75.6%和77.9%。统计二是对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人员基本自制的统计。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约有80万至100万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都是由土木工程、工民建、财经、管理类专业转化过来的,其中拥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只有86918人。由以上两组统计可知,我国人才现状不能满足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由此,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此。

2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按照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需求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一个金字塔型分布图。塔顶第一层为专家型人才,主要从事行业规范的研究、造价理论研究或者国际工程结算等工作。第二层为综合型人才,该类型的人才主要从事的是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造价鉴定和投资顾问的工作。第三层为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审计、成本控制等工作。底层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标书编制、工程结算等工作。对高职高专的工程造价专业,重点的培养方向为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由上面两组统计案例也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但随着与国际接轨,就显出对工程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足,这就要求人才培养要紧随环境变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大力培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以缓解社会和市场的急需。

3课程设置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因此在培养内容选择上,要着眼于市场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突出实用性。具体来说,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主要有两方面,即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具有符合企业要求的执行力、对复杂事物进行清晰描述的概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除对社会能力培养的课程外,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选择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建筑工程技术方面:专业外语、房屋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工程测量等。

(2)经济方面:工程经济学、工程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国际金融、房地产经济学等。

(3)管理方面: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工程统计原理、工程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

(4)法律法规方面:经济法、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合同的谈判、签约、履约的知识,还包括国际招投标法等。

(5)工程造价专业方面:工程造价的计量规则、工程造价的计价原理、可行性研究的投资估算和项目经济评价、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投标报价、合同索赔等。

4高职高专人才培养需注意的几点

(1)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专业能力,高职高专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其他素质容易被忽略,例如语言素质,随着市场的扩大,使得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变得日益频繁,良好的语言素质是对综合型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之一,故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德智体美劳应全面发展。

(2)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单单是各专业课程的简单堆积,更要深入探索课程之间的联系,将其耦合为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的完整体系。

(3)与课程设置息息相关的是课程的教授方式,在高职高专授课时间较短(三年学制)而所学科目较多,科目跨度较大的条件下,探索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相关应用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边教、边学、边做”等方法是高职教学中较先进的方法,其中“边教、边学、边做”的方法强调以“做”为中心,教、学、做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4)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个人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的强弱在工程实践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注重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方面,强调在人才培养定位中、在教学计划中、在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均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

5总结

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为依据,着眼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对体系构建的思考包括了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具体实施,其中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科学、高效的授课方式是以后努力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秀云,张淑霞.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研究[J].职业教育,2011(4).

[2]袁芳,李启明.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一体化目标下的工程造价管理课程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7(2).

[3]卓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4]李康平.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z1).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践教学;高职.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模式早前采取的大多还是理论教学为主,PPT、黑板、课本、规范、图集,是教学中主要运用的工具。课本、规范、图集在变化,教学模式却没有重大变革。近几年,国内外开始提出“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1]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真正落实,还需要我们设计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从事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工作,其核心能力是为工程提供服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仅仅依靠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辅助。

2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2.1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具体流程为:教师以实际工程图纸为案例,向学生提出任务,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学生制定一定的计划,教师审查并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形成计算稿;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学生总结,PPT汇报各组成果。

在《工程量清单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讲解理论,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的兴趣。以“项目化教学”进行,可以使教学过程从纯理论讲解一定程度上过渡到实践教学。以土石方工程“项目化教学”为例:图纸选取学校教学楼,向学生提出任务,进行土石方工程计量与计价;学生得到任务后,可以查找规范、搜索互联网,看土石方工程的视频、图片,分组自由讨论;讨论后,制定工程计量、计价的步骤和计算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并审查学生的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量与计价,形成计算稿,期间教师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成果,学生互评,教师后评;最后,各小组对自己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分组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老师教学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2.2 实训基地辅助教学

实训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手算实训室、广联达实训室、鲁班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实训室、测量实训基地、项目认识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包括传统集中实习基地、学生自己联系的开放实习单位和校外生产性顶岗实习单位。在实训基地中,学生的实践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递进模式,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2]

广联达、鲁班、神机妙算、新点等软件,都是工程造价专业可能会用到的计量或计价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的靠人工计量、计价,就需要用到很多人力,消耗较长时间,使用软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因此,软件课程的开设对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在软件的学习中,实践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学生自主练习的效果远远大于讲解。在软件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案例后,对软件的运用就基本熟练了。在软件的应用过程中,通过造价软件建模生成三位工程,模拟工程的建造过程,给学生一个立体感知。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校企合作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更早接触社会和实际工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产学结合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有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和社会经济方向得到契合,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可以说实训课程的加入,改革了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了实训功能落实的砝码。并且,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便利。当然,在校外实训基地中要做到重视学生安全,遵守企业制度和职业规范。

2.3 现场学习结合微视频教学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论以后是从事施工技术指导,还是从事造价咨询工作,都要要对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有一定了解。要了解这些单靠图片、模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施工工艺和工序在课堂上要讲述清楚也有一定困难。学校可以联系企业,让低年级学生去生产、建设、管理的现场进行见知实习,由教师带领讲解,让学生做到对工程有一定了解,确定学习方向。高年级学生可以联系企业,在暑假期间进行定岗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一个明确定位。

依据工程工作过程划分为土方与地基工程、地基与边坡处理工程、桩基工程、砌体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屋面防水保温工程、装饰工程等。 [3]工程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工期长,从筹建到结束所耗时间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看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并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危险。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施工工艺、建筑构造,教师可以采取微视频录制,分阶段录制现场施工情况,让学生收看微视频,再进行讲解。视觉上的冲击,细节上的讲述,学生将会更容易吸收。

2.4 打造双师型团队,成立工作室

培养合格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教师队伍非常关键。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过硬,但在工程实践知识方面有所欠缺。造价专业教师到造价咨询公司工作,能够增强工程实践水平,避免课堂上纸上谈兵。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施工单位、咨询单位合作,提高专业知识应用频率,增加工程实际经验。教师参加实践后,可以更深入的进行专业研究,并调整授课体系,进而做到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技术在更新,知识在扩充,教师队伍要注重充电。新技术、新规范、新图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不断学习、充电。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学习讨论,还可以参加行业培训、专业培训、交底学习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师成立工作室,可以更好的互相探讨及学习,有利于教师以更高的要求来提升自己。工作室可以和企业合作,在企业学习,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和企业互助。在工作室中,还可以纳入一些学生,让部分学生更早的参与到专业应用中。

3 结论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些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做好实践教学环节,做好做实并发挥其效益,专业课程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我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培养的模式,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有理论基础、有操作技能、有市场竞争力的学生。[4]

参考文献:

[1]董晓英.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岗位实践设置教学环节探讨[J].价值工程.2014,10:251-253

[2]周丽娜.高校旅游管理专业ESP教学改革探析[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10(4):33-35

[3]陈月萍,曹青,宣晴.建工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工程与建设.2012, 26(1) :129-131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31-01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历程

1987年,天津大学开设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该专业侧重于管理,这与目前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则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其宗旨在于面向建筑业第一线提供应用性人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很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尤其在1997年以后实行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后,工程造价专业就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2004年全国高职高专专业规范目录中,将“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改名为“工程造价”专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该专业“培养掌握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根据职业技能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是既懂工程施工技术,又懂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工程造价或相关专业均来源于最初的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和土木工程等学科,基本停留在工程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层面上,或者只是上述专业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并没有完全独立出来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

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逐步确立了较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内容,并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工程造价相关软件,进一步完善了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建成了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专业教学团队,也总结了不少办学的经验。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有较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就业,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和岗位需求来制定,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结合造价员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能力,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建设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等项目的计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招投标文件、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依托行业办专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应侧重于生产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的人才应直接面向建筑业第一线,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围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通过建立一种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不同环境及资源,有计划的采用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课堂延伸至企业现场,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其优势在于它紧跟行业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在培养过程中重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结合高职特点进行课程改革,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应具有高职高专毕业生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基本素养,因此必须设置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等职业素质课。此外,还要按照能力本位要求构建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必须的、够用的知识点、能力点,根据这些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来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更新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这条主线,突出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技术应用,删除超越高职层次的内容,尤其是纯理论性的过多的内容。此外,还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作为工程造价这样一个注重能力建设、工管交叉的学科,要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该加大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压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时间,增加学生在企业、施工现场的实习时间,同时应该鼓励企业更多的介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制定和参与教学工作,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外聘教师的比例,增加企业人员来校讲座的次数 由建筑企业的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工作,比如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在暑假期间进行施工实习,这样也能够使得学生更专注于实践知识的学习。

(二)增加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机会,丰富教师的实际经验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教师,更擅长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相对而言,实践方面的经验可能要欠缺一些。这就需要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尤其是利用业余时间实践,进一步丰富实践知识和经验,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很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在讲台前讲授是很难体现的。比如教师在讲授如何计算钢筋长度这个知识点时,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如搭接长度、弯钩长度这些名词,解释起来非常抽象,学生没有感官认识,听起来就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不仅可以很快掌握知识点,而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在专业认知、施工技术这类课程上,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采用现场教学法,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施工工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小结

目前,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只有深刻理解高职教育理论、把握职业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准确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信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8).

篇5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job training programs to adjust the demand for higher vocational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djustment to find a basis.

关键词: 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Key words: talent demand;professional reform;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6-0252-02

1 专业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1],要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的基于传播知识的教学体系一直在试图改变,也做了大量的调研。目前高职教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的大专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转变的关键几年,更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3]

2 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初次就业岗位的不同,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侧重,分别简述如下:

2.1 对施工员的能力要求

施工员首先要要能看懂图纸,看懂施工图是施工员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建筑识图的基本能力。其次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能合理控制工期、准确地调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使企业所获得利润最大化。此外还需了解一些诸如资料整编、简单工程图的绘制、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等。

2.2 对材料员的能力要求

材料员须具备建筑材料采购验收能力,建筑材料存储方案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运输方案制定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等。

2.3 对测量员的能力要求

测量员需能够测绘地形图,能进行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能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变形观测,能进行建筑施工放样等。

2.4 对监理员的能力要求

监理员要熟悉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熟悉所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熟悉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所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质量、造价、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督促。

2.5 对质量员的能力要求

质量员应能进行工程图识读,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能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参与建立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具备进场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的z查能力,能够对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验收。

2.6 对安全员的能力要求

安全员须熟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能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撰写安全检查记录,能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方案,能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7 对资料员的能力要求

资料员须熟悉资料体系的编制,熟悉工程资料的审核和收集,能够对工程资料保管得当,熟悉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能够按照目录编制合适的完整全面的审查资料,熟悉档案移交的手续等。

2.8 对预算员的基本要求

预算员须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具备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能力,准确计算工程量,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能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3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供需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3.1 施工员仍然是建筑企业需求人数最多

施工员是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的岗位,也是毕业生喜欢的初次就业岗位。因为相对来讲,施工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在企业中成长较快。

3.2 短期内安全员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由于广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员不得同时服务于两个项目,存在“锁证”问题,所以需求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很多毕业生传统地认为安全员没什么知识含量,学不到东西,不情愿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导致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有的企业甚至在探讨在学校对口开办安全员订单班的可能性。

3.3 预算员需求较大

由于目前专业的工程造价的毕业生比较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预算员的竞争上处于比较劣势。

3.4 测量员存在一定的短缺

主要是专业的测量员一般不想去比较小的建筑企业,更愿意去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市政企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学校仪器等的限制不胜任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学校在测量员的培养上加大投入。

3.5 其他初次就业岗位需求暂无明显变化

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质量员岗位供需比较稳定,没有趋势性的变化。另外比如机械员、劳务员、标准员等需求数量较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没太大拉动作用。

但是要成为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多工种的工作经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企业一般采用合理轮换岗位制度,以使每个人才得到综合锻炼,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参考文献:

[1]邰沛沛.高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审视[J].中国农业教育,2011(01):23-24.

篇6

关键词:高职建筑类专业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课程 教学模式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1.1 调研目的

根据高职建筑类专业建设的需要,调研小组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效果评价。

1.2 调研安排

此次调研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邮件等形式相结合。分别调研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4所院校。发出问卷调查表数30份,收回调查表21份。

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开发思路

2.1 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造价员是与本门课程对应的核心岗位。通过调研搜集造价员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各部门造价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了造价员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程算量和工程计价。培养学生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理解工程对象的计量与计价的依据、范围和要求,以便在所从事的确定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施工成本分析、造价咨询服务等技术活动中做到:

①正确地采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资料。

②正确地运用国家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和造价软件。

③正确地界定计价范围和选用计价方法。

④正确地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组成、计算内容和计算结果。

⑤正确地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2.2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到,各院校通过整合改造课程内容,以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以鞍山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情况为例,该院结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时效性、地域性、实用性、先进性的特点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在时效性方面,该院在教学中,在每一个情境教学模块中,以清单计量计价为主,辅以定额计量及计价。及时调整和补充最新版本的定额和清单计价规范内容。

在地域性和实用性方面,该院结合辽宁省实际工程项目,采用2008版《辽宁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标准图集等有关资料开展教学。

在先进性方面,该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机房资源,购买“广联达”、“鲁班”多网络节点版造价软件,使学生成为手算点算双能手。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将行动领域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该院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成6个学习情境, 14项工作任务(详见表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相应的教学单元及课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

3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

3.1 课程实施情况

3.1.1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据调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都本着以行动为导向的原则实施项目化教学。他们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开展教学。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内容时参照施工图预算编制、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实际的工作过程,以该项目为载体,导入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完成项目任务。安排两周集中实训,要求学生利用软件进行计量与计价。并与手算结果进行比对。找出实际操作软件时注意的问题,并总结软件计算与手工计算各自的优势所在。整个教学整体设计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缩短课堂教学和毕业生职业生涯之间的距离,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上岗就能顶岗。

3.1.2 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模拟现场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该院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将学生按小组扮演招标、投标、造价咨询三方,让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清单报价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书等,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3.1.3 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该学院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突出过程和能力考核。

3.2 课程建设情况

3.2.1 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带动课程建设

所调研的几所高职院校均配备了专业的造价软件机房,安装了在建筑行业被广泛应用的最新版本造价软件。学生在进行造价软件学习的过程,就是对将来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校内基地模拟工程结算现场和招投标开标现场设置。采用角色扮演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校外方面,各高职院校都有多家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所。

3.2.2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被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每年均会安排老师进行“双师型”技能培训。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具有 “双师型”(含双师素质)139人,占教师总数的31%。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高职教师“双师型”培训基地。同时在合理分配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各学院派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生产实践。

3.2.3 积极编写出版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带动课程建设

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政策性很强、区域性强的特色,特别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热点模式,因此多所高职院校均编写了与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以此带动课程建设。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效果评价

据调查,所调研的四所高职院校中,近年来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下,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提升。以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学校组织的造价员考试通过率能达到90%以上。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通过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就业对口比例有了明显的提升。目前能占到该校造价专业毕业生的一半以上。由于课程教学效果明显,目前该学院已成为全国建筑类一级资质培训机构。同时,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巧兰.浅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河南建材. 2010(04).

[2]翟丽旻.如何改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J].考试周刊.2008(36).

[3]李江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浅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

篇7

关键词:高职工程监理专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在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本,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要想以工作过程来构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其课程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及工作目标相关,其课程教学过程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主要为了突出职业工作任务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培养高职工程监理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工程监理专业为例,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意义

与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具有其独特之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中融合了核心岗位的工作任务,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开发与重组,明确工作过程在构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培养主线和培养基础分别是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实际的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是分不开的,高职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动手能力较强,在构建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尝试适当增加模拟岗位工作的实践项目和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过程动手操作、实践,完成从被动听课者到主动实践者的转变,真正做到理实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工作的责任心,职业岗位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于专业岗位的了解与专业技能的操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符合企业对于专业岗位职责的要求,为毕业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足准备。

2工程监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2015年被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为搞好建设重点进行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就是课程体系建设,只有依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才能完成构建符合我院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工程监理专业构建的课程体系,主要面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导改革教学内容,着重技能培养。以就业导向、实践能力来重构课程体系,注重以培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理论课体系和实践课体系。依据实用、适用的原则调整教学内容,将传统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新课,适当删减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重组融入工作任务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引导,进行实践教学,注重可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建筑行业及工程监理企业的走访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座谈,结果说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的能力,具备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我院工程监理专业主要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方法,经过实践探索,合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逐步贴近建筑监理行业和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教学效果改善显著。工程监理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教学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第二阶段为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第三、四学期)、第三阶段为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第五、六学期)。(1)专业能力初步培养阶段课程:《经济数学》、《大学英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装饰材料》、《安装工程识图》等课程。(2)专业能力强化培养阶段课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等课程。(3)专业能力综合提高阶段课程:《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工程经济学》、《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等课程。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素质的提高,将工程监理专业三年的课程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体系,并将工程监理的职业精华“三控、三管、一协调”贯穿其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企业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适当调整、补充,与时俱进才能满足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

3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

在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指由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对学习情境进行的重组和设计。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领域是指具体体现完整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原有学科体系中的课程。核心课程建设中的学习情境是指在职业的行动过程和工作任务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方法论和教学论和转换而构成的学习领域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这种新型课程设计,可使学生从不同的工作过程中去获取不变的思维过程及规律,从具体的个性中去获取一般的共性,并能够用抽象出来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去应对新的个性和具体,充分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特色。按照“工学结合,德学同步,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据工程监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结合工程监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监理员的岗位需求,来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核心课程包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概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工艺》、《工程合同管理与招投标实训》、《安装工程造价实训》。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图会审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新的学习情境,该课程为《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其中的难度与深度逐步提升,但它们仍属于同一工作领域,操作步骤类似,可以进行对比。因此通过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是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选取建筑工程中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实际工作情境,并能真正做到理实一体的工作任务,就是能够作为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任务要求,分组组成团队,结合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根据工程类型与要求查阅相关资料或图集,在分专业研讨的基础上制定方案,结合工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等组织工作实施,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总体评价等进行总结、反思和提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并可根据工程施工图的要求完成建筑构造实施任务,具备参与施工图纸会审工作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完成日后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能够增强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变了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再进行教条的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更好的将我院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落到实处,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研究彻底转化到实践教学中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系的建筑模型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预计在年底到明年年初能初具规模,并于明年正式在教学中投入使用,把模拟的“真实”施工现场搬到学校,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完成认识实践的教学过程,再配合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室,教学过程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从理论教学到认识实践,再到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从学习到认知到实践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才能完成。将理论知识、团队协作、实训技能三者有机相结合,确保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能够顺利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教育部职业枝长技育中心研究所.

[2]俞建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篇8

关键词: 工程;结算;审计;项目;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in the engineering audit auditor pay attention to sum up the problem appeared, and earnestly analyze it appears the reason, and their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gularity, put forward a kind of the best engineering investment audit methods, the engineering audit effect to achieve optimal.

Keywords: engineering; Settlement; Audit; Project; question

1 工程审计的关键阶段

1.1 项目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阶段

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即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有成败、工程造价的高低、投资效果的好坏、关系到项目使用功能能否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审计工作中在项目投资建设前就显得尤其重要。工程建设前设计单位需进行的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这也是制定工程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要本着使政府规划项目部门财政支出以最少的投资和最小的风险来获取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设计方案。

1.2 项目工程建设决策阶段

政府规划城市的工程建设投资需要经过严谨、精确的分析、估算,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政府职能部门就要针对项目本身来选择投资方式和投资成本,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进而制定投资行动总体方案,这是在工程建前期最为关键的工作。

1.3 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阶段

政府规划工程施工资金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保障,工程在建设前期就要做好筹资方案,要保证工程施工资金能够及时、稳定的到位,也要通过前期的投资估算来使投资成本降到最低,使工程资金的利用效果更好。

1.4 项目建设整体设计阶段

政府规划工程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投资。筹资阶段任务完成后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整体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这是将工程项目由计划转变为现实的决定性的阶段,也关乎着工程项目的总体造价控制。

1.5 项目建设招投标阶段

在项目建设投招标阶段,政府建设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规定,引进竞争机制,使各承包商。建筑公司之间能够得到公平竞争,避免现象发生,同时也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使施工成本降到最低。在项目建设开始前,内审部门需要提前介入建设招标,以保证项目招投标工作能够公正、公开、公平进行,施工方和建设方暗箱操作,妨碍公平,影响施工廉政建设。

1.6 项目工程建设合同签订阶段

在正式施工前,政府建设规划机关要与工程施工承包方进行签订工程建设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施工,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工程发包方与承包方确立、变更和终止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的关键性证明文件。

1.7 项目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在具体确定和落实了施工项目的设计及建设合同后就要开始正式的具体施工阶段,这就是将计划的设计转变为现实的固定资产的实施过程,也是项目投资资金转化为预期收益目标的关键阶段。

1.8 项目工程建设竣工决算审计阶段

在整个的施工过程结束后,负责政府项目投资的审计部门就要对项目由开始计划到最终完成后的各个阶段进行竣工决算的审计,这是工程审计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9 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后综合评估阶段

项目施工完成后,政府项目投资审计部门要对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进行预期效益的测评,评估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政府内部项目投资审计部门要对政府规划投资建设的项目进行审计确认,要注意分析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的的实际盈利情况、市场情况等,并与计划预测相比较,判断该项工程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工程审计的疑难点

2.1 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专业性强,工程设计规范、预算定额或工程计价表种类过多,现行的工程预算定额涉及到多个领域、部门,包括不同的专业,建筑、装饰、电力、水利、交通、市政、园林工程预算定额等种类太多,科目比较杂乱,除一些专业的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人员以外,我国现有在各单位担任工程审计的人员大多数都是财务会计或经济类专业毕业,没有专业的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储备,由于专业知识所限,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正确的审计标准,会给审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失误。有的地方政府聘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中专业工程师参与政府审计,他们的专业知识很丰富,但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规定、审计内容、审计重点了解的不够,达不到政府审计的要求和深度。

2.2 非标项目的定额无章可循

除了一些专业的工程预算定额或计价表、国家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规定外,政府工程投资审计部门在具体的工程审计中还存在一些无法根据现有定额标准来直接套用的非标项目,没有可以参照的定额标准,参与工程审计的审计人员难以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

2.3 主要建材价格的收集在工程预、决算造价中存在差异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建设材料的规格品种众多,产品质量优劣不等,同样一种材料,由于不同的产地、品牌或时间在价格上都往往会存在巨大的价格差异,即便工程造价部门也会在一定时期内主要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但是由于各种主材的新材料、新工艺在制作、施工中不断采用,使政府工程投资审计人员难以及时准确的收集到适时的主材价格信息,这就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准确地确定出主材的具体费用,从而无法准确地确定出工程的准确造价,使得政府工程投资的造价虚高。

2.4 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审计过程中的大量工作都集中于工程量的审核情况,大多采用单一的全局审核方法,这种审核方法使审核的精度高,质量精,但是也会耗费众多的人力、物力,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若在施工中过分强调效率就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的质量,审计人员在长时间的审计工作中将会出现失误,这也就会影响整个政府投资建设施工项目工程审计的质量。所以针对政府投资建设的规划项目,政府投资投资审计内容着重于投资资金的投资收益和廉政建设。

2.5投资绩效情况的审计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因决策失误、环节失控等原因所导致的重大挥霍损失浪费现象,只有通过有效实施绩效审计,才能更好地保证投资项目的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但并非是一项简单的业务,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成熟的机制和充足的资源,只有当社会发展到相当水准时才能普遍开展,目前只是摸索阶段,对政府项目投资的绩效审计还是一难点,值得审计人员的探讨。

3 工程审计的改进

3.1 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学习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从根本上保证政府项目投资工程审计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保证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能力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水平才能不断完善。因此政府项目投资审计和工程设计、施工各相关部门都要为专业审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提供各种机会让工程审计人员参与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学习,使专业审计人员熟悉并精通各种专业的审计标准以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实行审计人员持证上岗规定。

3.2 建议有关政府部门针对非标项目制定出一套定额标准或具体的编制办法

针对现有非标项目定额标准无章可循的现象,要建议有关部门针对这一现象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定额标准或具体的编制解决办法,进而使政府项目投资审计部门、机关、审计人员都能够规范执行,避免项目施工单位或投资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编制决算时的处理这类问题的随意和盲目所造成的问题。对于不同施工条件与项目定额内所规定的各项施工条件存在差异的项目, 必须要求承包方对各项项目的单价做出分析并合理解释,并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将项目施工变动的项目以合同或会议记录的形式予以明确记录。

3.3 行业内部建立工程材料的网络信息系统

为了避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预决算之间存在的价格差异所造成的审计困扰,应该在各行业内部建立工程材料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工程材料价格在整个行业内部的资源信息共享,使整个行业内部的各成员都能够及时更新、了解到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动。于此同时,政府项目投资审计部门也应对信息进行监督,及时监控市场价格,政府投资审计人员也应该对主要材料的价格进行定期的调查,更新信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市场变动情况。

3.4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

创新审计方法,跟踪审计要坚持“重点突出,量力而行,明确责任,防范风险”的原则,采用多样灵活的审计方法,对于小型的工程可采用重点介入法,对于中型的工程可采用重点介入法和实时介入法相结合的跟踪审计方法,对于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可采用全程介入法的跟踪审计。

结语: 审核方法需要创新。正如上文所述,现行的工程审计方法大多存在不足之处,任何一种单一的工程审计方法,都会难以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所以,传统的审计方法需要一定的创新才能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学军著:强化工程审计、提高投资效益,基建优化,2004年06期

[2]袁晓成著:浅论如何进行工程审计,科学之友,2010年07期

[3]梁伦腾著: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篇9

摘要:调查统计42所在蓉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影视演艺类专业签约率最低;学校层次越高,到国有企业、一线城市、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就业率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几乎都留川并且几乎都在其他企业就业;留在高校所在城市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因此,高校所在城市地区应该制定更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政策,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所在地区与高校能够相互支撑,共同发展。同时,高校要注重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01-08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College Graduates

―Discovery from data of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YAN Yueqina, DENG Fayunb

(a.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b.Librar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job destination; employment rat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college graduates from 4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engdu in 201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raduates from disciplines of Engineering are the ones with the highest rates of employment and those of liberal arts the lowest. Among them, graduates of movies, TV and performance art have the lowest rate of employment. The higher ranking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more opportunities their graduates would secure to work a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stitutions in the sectors of education, technologies and medical services, and in firsttier cities. Most of the 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chools find their positions in enterprises and sta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graduates choose to work in the cities of thei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highest rate in terms of job destination. Therefore,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of the cities where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should on the one hand design favourable policies to facilita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n the other hand make appropriate adjustment to their setting of disciplin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ir graduates so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lleges can collaborate and cooper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 respectively. In the meanti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直接反映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包括政策吸引力、经济吸引力等。为了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去向,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各用人单位特别是用人省市提供决策依据,本课题组接受成都市教育局委托,于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对在蓉56所高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共收集到42所高校数据,其余14所高校有10所未填报数据(全部为高职高专院校),另外4所本年度没有本科或专科毕业生。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现状与特点

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统计口径,就业去向共有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升学(不含留学)、出国留学、自由职业或其他形式就业、未就业5种主要形式。统计42所高校提供的数据,可得出如下结果(见图1)。

图1毕业生就业去向及比例

1.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

在蓉高校未就业的学生比例为5.46%,参考往年同期情况,属于正常范围。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为67.54%,在2015年已出炉的各地大学毕业生的签约率中属于中等水平。自由职业和其他形式就业的学生比例达15.88%,大部分高校统计的这个比例都有所提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引导和环境影响下,这一比例的提升证明了国家鼓励自主创业政策激励已经初显成果。

2.人数最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从毕业人数来看,2015年成都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前10位,由多到少依次为:艺术设计、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电子商务、土木工程。其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工程造价。艺术设计和广播电视编导这两个专业,毕业人数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六,毕业人数排在前列,但毕业生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却比较低,艺术设计为5533%,广播电视编导为2980%。具体情况见表1。

3.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率最高、最低专业

签约率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最具说服力的数据。发掘出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中签约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对于教育主管部门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对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于考生选择专业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从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率来看,2015年成都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排在前10位的专业,除会计学外,全部为工科专业,并且专业性强。签约率最低的10大专业,除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外,全部为文科专业,专业性也比较强。具体情况见表2、表3。

从高职高专签约率来看,文物鉴定与修复、投资与理财、视觉传达这三个专业毕业人数少,不过签约率高;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虽然毕业人数多,超过千人,但签约率也高;签约率低的全部为文科,并且主要集中在媒体及演艺行业。具体情况见表4、表5。

总体来看,签约率高的专业针对性都比较强,且该专业毕业人数都比较少,7个签约率高的专业毕业人数都在200人以下。签约率低的专业针对性同样也比较强,并且大部分集中在演艺行业,这种结果值得教育管理者、学校和学生本人思考。具体情况见表6、表7。

从总排名看,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的重视:

第一,在蓉高校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但这些毕业人数多的专业却不是签约率最高的专业,而是正相反。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签约率最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这些专业却不是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这一现象值得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反思,即我们的专业设置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招生计划制定的依据又是什么?这种状况需要怎样纠正?

第二,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大部分为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几乎被文科专业囊括,这一点与本科生研究生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同,不同的是由于高职高专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也是工科专业,签约率也最高,没有出现像本科研究生专业那样的毕业生人数与签约率的完全背离情况。

第三,签约率最高的专业中,本科以上专业和高职高专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研专业签约率最高的十大专业均为传统的工科专业,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虽然大部分也是工科专业,但大类算是应用文科的专业几乎占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高专签约率最高的专业排前4位的文物鉴定与修复、投资与理财、视觉传达、物流管理。这些大类算是应用文科的专业,严格说应该算是复合专业。为什么这类专业毕业生大受人才市场欢迎?

第四,签约率最低的专业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都一致是影视演艺类专业,为什么这些专业受到人才市场的冷落乃至抛弃?

二、毕业生就业行业类别

统计挖掘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别,可以得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以及每个行业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成都地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类别见表8。

从毕业生行业的类别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三个行业吸纳毕业生最多,而到军队、国际组织、资源类领域的毕业生最少。这与成都市产业结构基本吻合,成都的支柱产业就是信息产业、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基础建设行业,而吸纳毕业生少的行业也不是成都市的支柱产业,比如农林牧副渔、资源类、军队、国际组织。

三、毕业生就业行业性质

掌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性质,可以掌握各类行业领域对人才的吸纳能力,从而分析各个行业领域在吸纳人才过程中政策方法的优劣,便于政府、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决策、人才培养中参考。成都地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性质见表9。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和比例

从表9可以看出,成都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集中在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等,人数合计达到130025人,比例达到78.20%,可见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单位。这是因为,企业是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经济发展的载体。这个结果揭示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在蓉高等学校看,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人力资本支持是在蓉高校的光荣使命,高等教育作为专业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特别是与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四川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了适应四川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蓉高校还要主动超前预测四川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对人才结构、标准、规模的需求,及时调整那些不能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课程和专业,使所培养的人才更加受企业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就业率,以高就业率带来优秀生源,带来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第二,从毕业生角度看,企业就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更受企业欢迎,在学校就要更加主动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积极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打好专业基础,达到企业要求的能力素质;第三,从企业看,高校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力支持的单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在蓉企业要把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来支持,积极主动为在容高校提供实践条件,提供可能的人力物力支持。同时,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环境,使之愉快工作、发展顺利,给在校生以良好示范,吸引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到自己企业。

上述统计显示,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含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就业总人数为15510人,总共占比9.33%,这一方面是由于事业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另一方面,这些部门和单位需要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强的毕业生,需要高素质、高学历,这些单位也深受具备这样素质的毕业生青睐。

基层就业含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总人数为171人,比例为0.10%。蓉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科学技术进步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但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农村的生活环境、事业发展条件还不足以吸引高校毕业生甚至高职高专的毕业生,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破解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府出台更好更优惠的政策、更加特殊的政策,鼓励激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机关就业人数为3287,占比为1.98%。

2.不同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将不同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进行比较,可以发掘各个就业单位对各类人才的偏好以及需求人才层次。本次比较从两个方面,一是将四所211院校与14所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含教育厅属13所+西南民族大学,即原来的二本院校)进行比较,二是对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四所211工程建设院校进入国有企业、高等教育单位、机关的比例远高于一般本科院校。

从图2看出,本科院校国企就业比例相对比较高,其中最高的5所高校分别为西南交通大学(比例为59.26%)、西南石油大学(比例为38.96%)、西南财经大学(比例为30.62%)、西华大学(比例为26.65%)、四川大学(比例为26.55%)。

图2国企就业比例最高的学校

国企是国家主流企业、经济支柱,在蓉四所“211工程”建设大学去国企的毕业生最多是正常的,其他14所高校进入国企的毕业生率远低于4所“211工程”建设大学,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出路中几乎没有国企,甚至95%以上进入其他企业,三类学校进入国企的比率呈现鲜明的阶梯状。表面看这种现象与人们的主观认知是相同的,似乎合情合理。这种现状也促使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国企和高校深思:是否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国企的需要?国企是否在人才使用中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

3.去其他企业就业比例

其他企业是指因为历史或者统计的原因的非主流的企业,去其他企业人数的高低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就业质量。在蓉高校毕业生去其他企业就业的比例达到62.48%,排名在前10位的高校都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去其他企业就业比例最低的高校则仅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西南交通大学最低20.81%。基本上,这个数据呈现明显阶梯状态,即学校层次越高到其他企业就业率越低。

从统计数据看,去其他企业的比例整体都比较高,最高的达到95.29%,最低的也有20.81%。可能以后的统计方式需要改变,能更真实的反映毕业生的去向。

另一方面,教育文管部门和高校应该深入调研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四、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特点

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可以得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所在,可以分析总结毕业生所以选择就业地的原因,促进就业地在吸纳人才时取长补短,更好更多地吸引高层次人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1.毕业生省内、省外分布状况

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划分为本校所在地(四川省)和外地(除四川省以外的省份),统计分析各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结果见图3。

图3省内外就业人数分布概况

毕业生目前已落实的工作地域在四川省本地的比例为61.32%,外地就业的比例为38.68%。

2.全国主要城市就业人数分布

通过对成都市相邻的西部大城市以及北上广深的就业地域分区域对比,可以发现上述城市对成都地区大学毕业生的吸引与吸纳能力。结果见表11。

通过表11可以看出,成都高校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占总毕业人数的6.04%。留在成都的毕业生人数为60218人,占总人数之比为36.22%,为各个省会城市之最,其次是重庆市,人数为5219,占比3.14%。

3.成都市高校招生及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通过对成都地区高校成都籍学生以及成都地区高校留向成都的学生数量对比(见表12),可以观察成都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成都籍应届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23620,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421%。成都就业人数合计为60218,占总毕业人数的36.22%,说明成都市具有较强的人才吸纳能力,人才流入大于人才流出。

4.不同层次学校毕业生去一线城市对比

通过对4所211高校和14所普通院校(含13所教育厅属院校+西南民族大学)去往发达一线城市就业情况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层次高校学生的竞争力。对比结果见表13。

上述统计发现虽然可喜可贺,地方政府还应该在此基础上:(1)制定更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川大、交大、电子科大、财大这些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愿意留在蓉城就业发展的政策,使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尽可能多地留在蓉城发展;(2)在人力物力和环境政策方面更加支持在蓉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主动同高校沟通蓉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模规格的需求,使高校能够针对性培养更多适应蓉城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3)在蓉高职高专毕业生绝大部分留在蓉城,一方面可能因为生源原因,毕业生大多来自本省不愿意离开四川,另一方面也可能到外省就业更加艰难。不管何种原因,面对在蓉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大面积留在蓉城的客观存在,市教育主管部门多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办学的指导,组成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职高专办学进行常态化评价,促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紧密结合蓉城经济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需要,特别是蓉城支柱产业对技术工人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劳动者。

五、主要发现与建议

(1)在蓉高校毕业生签约率高的专业几乎都是工科专业,签约率最低专业几乎都是文科专业,影视演艺类专业签约率最低。

(2)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越高。

(3)学校层次越高,到国有企业、一线城市、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就业率越高,高职高专毕业生几乎都留川并且几乎都在其他企业就业。这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就业蓝皮书: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资料是一致的,该资料显示,2008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1〕。

(4)留在高校所在城市就业毕业生比例最高。

(5)到国际组织、农村基层就业人数偏低。

“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更进一步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当中”〔2〕,鉴于上述主要发现,建议如下:

(1)高校所在城市地区应该制定更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支持所在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促使高校培养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2)高校及时了解所在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模规格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3)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国际组织输送高素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责任。高等学校要积极了解自己所在行业国际组织性质、对人才的要求,积极培养输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工作。

(4)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各级各类人才,全社会从政府到高校都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能够让高校毕业生愿意去农村基层工作并且能留下来长期工作的政策。

(5)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3〕。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高等学校、政府和大学生,都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创业,把创新创业打造成与现有“就业”、“升学”并列的重要就业途径。

(7)加大政策扶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本研究揭示,越是层次高的学校到一线城市、国有企业工作的比例越高,这说明毕业生就业重点还是以一线城市或者说大中城市、国有企业为主。在北京大学的五次调查中,毕业生去大中城市所占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2005年比例最低,为70.7 % , 2009年最高,为83.7%,最近三次调查的比例都在八成以上〔4〕。这一现象准确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主、大城市比小城市好、小城市比城镇基层好的现状。因此,政府、高校特别是政府要制定更多更好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8)政府应采取措施改善其他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从调查看,高职高专就业主要去向是其他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政府应该加大对那些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民营企业的扶持,改善其发展环境,使之提高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制度,维护和提高在民营企业中就业的毕业生的利益”〔4〕。

参考文献:〔1〕

徐向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特点及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79-82.

〔2〕曾燕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46-51.

篇10

本文介绍施工企业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策略。提出在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几个要点,并用工程案例说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成效,在此案例中提出成本控制工作的标准流程,可供其他施工企业参考。

【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计价成本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国外广泛采用的建设工程计价方式,为能在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国广泛普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施工企业在适应清单计价方式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在实现“量价分离、市场形成价格和合理低价中标”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因此,开展成本控制研究工作对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从2003年7月1日起,对于国有投资或国有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必须强制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我国施工企业在计划经济的时候利润比较高,只需要完成指令性任务而对工程项目成本不需要太多的重视。随着近几年本行业的企业不断增多,行业日益成熟,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建筑企业感觉到危机,所以开始注重对项目成本管理的加强,但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要很长时间,加上我国建筑业市场尚不规范,粗放型管理模式影响过深等诸多原因,使得成本管理工作难度极大,当前我国许多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成本目标确定缺乏科学性;缺乏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缺乏技术经济比对方案;缺乏有效地成本控制手段这四个方面。以上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以前的管理方法,以上问题不及时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针对施工企业的成本要素,分别对用工批量,材料费用,机械费用,施工过程中水电费,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进行有效的管理,管理费用,企业既定利润。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的控制,针对工程量清单形式带来的风险性,施工企业要从加强过程控制的管理入手,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点。积累各种结构形式下成本要素的资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代表人力、财力、技术力量的企业定额体系。

2、工程案例

2.1 基本概况

某集团公司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房屋修缮,工程施工,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设备安装。该公司具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起重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二级资质、市政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物业管理一级资质,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以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曾被评为“中国优秀施工企业”和“中国最佳形象AAA级企业”。随着国有体制改革,该公司先后投资成立不同的专业子公司,其中X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施工,装饰装修的专业公司,公司自成立管理手法一贯比较科学,注重新科技、新理念,投下重大资金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以供企业各部门共享。X公司积极培训人才,注重员工的思维训练,鼓励员工接受新理念,始终奉行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的,在具体操作规程上是坚持成本控制的原则。

2.2、成本控制工作流程

X公司制定一套规范的成本控制工作流程,该流程是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成本控制工作流程说明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全过程、全系统的实施。流程表明显地指示在那一个阶段,需要预备之文件和表格和需要完成之时间。责任成本制也担当重要的角色,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负责人,而需确认及签署的也白纸黑字说明。在整个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在成本控制下的责任与权限,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责任制度。X公司在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实施整套工作流程,令员工对成本控制有一个十分清晰思路,每执行一个任务,都会考虑到成本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这套措施是有效的,持之以恒,它令X公司每年的利润都有能高于同业两位数的百分率。下表(表1)即为X公司制定的规范成本控制流程,以供参考。

表1成本控制工作流程

2.3、成本控制取得的成效

X公司实施成本控制标准流程后,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增长、社会声誉日益提高,企业发展不断加快,职工福利稳步上升。2010年,主要经济技术指针均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全年工程合同成交额达1.87亿元,完成施工产值1.30亿元,超过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到50年的总和,综合效益达100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10.61万元,以每人头计算,国有资产增长率达272.2%,职工人均收入逾万元。该公司成为集团公司首创产值过亿元、效益过千万元的“双高”子公司。短短几年时间,X子公司逐步走上生产经营良性循环的道路,企业积累不断增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逐步摆脱过去规模小、生产能力弱、效益低下的局面。X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套完善可行的成本控制体系,自前期工程中标便进行前期策划,确定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目标。公司对项目经理部成本目标的确定是通过编制、下达目标后预算、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经济合同来实现的。面对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低的报价,企业再像计划经济那样粗放管理,许多项目将必亏无疑。

为控制项目经理部的成本降低消耗,确保项目不亏损并略有盈余,X公司于1998年颁布内部《劳动定额》,《标后预算编制办法》和《内部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等经济指标,作为项目经理部成本目标的编制标后预算。标后预算的总费用即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成本控制目标一旦确定,项目经理部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组织施工生产、加强过程控制千方百计的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首先建立成本管理控制体系,确立项目经理是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成立由工程技术、物资机构、试验测量、质量管理、合同计量、财务等部门参加的成本控制小组定期进行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同时制定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及奖惩办法,做到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和项目所有人员成本的积极性(包括分包队伍)。项目结束后,及时进行项目评估,分析盈亏,总结数据。由于有完善的控制体系,明确地成本控制流程,每一个员工都明确的知道自己的职责,项目目标也能实现,企业走向良性循环,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充实,以形成系统的成本控制理论体系。通过本文总结的施工企业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策略。施工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而明晰要加强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对用工、材料、机械、水电、设计变更等要素进行控制。通过本文工程案例说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的具有良好成效,在此案例中提出成本控制工作的标准流程,可供其他施工企业参考。

4、参考文献

[1]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1-32..

[2]黄腾.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的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

[3]葛燕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4]李艳.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企业定额管理[J].基建管理优化,2006,18(l):17-20.

[5]杜晓.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基建优化,2000,2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