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09:3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专业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专业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河北省;高校体育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现状;措施

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各行业的发展变化,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出现矛盾,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社会产业的发展需求,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就业竞争力不足,体育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促使人们逐渐关注健身领域,体育产业也随之发展,高校体育专业也遇到机遇与挑战。体育院校与体育专业充分考虑社会市场经济对体育毕业生的需求,要熟知相关就业政策并制定具体措施,保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其就业水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对河北省六所高校中的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研究,这六所高校为衡水学院、燕山大学、唐山师范学院、河北体育学院、邢台学院及河北师范大学。本文对这些高校中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具体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法等进行研究,下面对五种方法进行具体介绍。问卷调查法是指以问卷方式对河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在校就读学生、学校就业管理人员、用人企业等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能力、就业质量等问题。在调查活动准备阶段,调查人员要对问卷实施效度、信度检验。调查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四百多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也与发放数量相差不大,有效概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文献资料法是指对2007年至2017年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有关的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包括期刊、硕士、博士论文、政策等。使用文献资料法可以为此次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访谈法是指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信息进行搜集,访谈内容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状况,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其职业发展状况等。调查人员也通过电话、走访等方法对河北省体育高校就业管理人员进行访问,调查管理人员对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的理解。数理统计法是指相关人员运用现代科学软件如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研究,提出有效建议。实地考察法是指考察人员在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及交流会等场所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求职情况和用人企业的招聘情况进行考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研究。

2.河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2.1体育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调查人员从统计部门处得知近几年河北省体育专业毕业生人数在五千左右,平均就业率达到百分之八十,毕业生去企业单位、体育产业企业如健身培训机构、学校包括小学和初高中的人数较多,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参与国家特岗计划的占到百分之九左右,升学人数如考研有百分之七左右,报考事业单位的接近百分之五,进行自主创业的占到百分之三左右,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参军的人数接近百分之五,进入政府机关及公安系统的占到百分之二左右,另出国人员则占到百分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在城市的人数接近百分之五十,在县乡一级的人数接近百分之四十,选择读研的人数占有比例没有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选择读研的毕业生主要目的是缓解就业压力。在参军入伍与特岗计划关系方面体育专业毕业生更多愿意选择参与特岗计划,也有近百分之四十的毕业生认为高校应在教学方面做出努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在校学生对就业预期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体育专业学生最希望就业的单位为政府机关、学校、公安系统,而在实际情况中,体育专业毕业生多数进入体育产业机构、企业、学校等单位,就业现实情况与预期情况出现较大差距。通过对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得出,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一些学生则期望进入大城市工作,还有些学生倾向于选择较稳定的工作如教师、公务员等,有些学生难以对社会需求和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相关岗位缺乏正确的了解,对自己的认识也缺乏客观性。

2.3用人企业调查情况

从对用人企业的调查结果得知,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企业希望体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应拥有几种基本能力,即了解吸收新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理解他人能力等【1】,但在实际就业情况中,多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存在如应届毕业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近百分之五十的企业觉得体育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竞争意识。用人企业建议相关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充分考虑社会要求,不断完善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指导工作。

3.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3.1社会环境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处在转型时期,社会产业结构面临着整合局面,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多数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也参与体育相关部门的招聘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竞争力。学校招收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体育专业毕业生若想进入高校需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城市中的中小学可以提供的岗位较少【2】,县乡级可提供较多岗位机会,但县乡级缺少事业编制名额,工作条件较艰难,待遇条件不高,职业发展空间不大,这些都成为毕业生不选择县乡级学校岗位的原因。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方面逐渐进行重视,体育健身行业在不断发展,多数毕业生选择去体育健身行业就业。

3.2经济条件

体育毕业生就业也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目前国家城乡经济发展差别较大,毕业生多愿意进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对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考虑较少,造成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导致的区域结构性问题。国家应对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进行重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吸引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

3.3学校因素

学校也是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之一,主要因为体育高校教学难以满足社会会的发展要求【3】,学校的职业指导也没有建立规范的体系。在体育院校教学方面,体育院校教学管理不完善,体育专业设置繁杂,较少考虑社会需求,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不足。在职业指导方面,学校没有对就业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职业指导对毕业生的作用,职业指导系统也就缺乏完善性,管理人员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多存在急功近利现象,仅向学生传授相应求职技巧,难以将职业指导工作做到全面化。职业指导人员也存在专业性不足问题,师资结构不合理,难以达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标准要求。

4.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措施

4.1国家做好毕业生就业支持工作

国家要不断完善就业优惠政策,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要督促相关人员执行相关政策,避免出现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如档案保管免费政策未落实。国家要不断完善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毕业生的权益,投资体育专业建设项目,全面建立体育基础设施,调节用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宏观调控。

4.2体育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要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社会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进行全面了解,根据相关信息,对学校本身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树立促进就业的教学目标。学校要致力于培养复型人才。在招收学生时,可坚持宽进严出原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习机会,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选择。

4.3树立科学就业观念并做好职业规划

体育专业毕业生要对社会发展状况、体育专业以及自身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培养自己的思维模式,强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特点【5】,了解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需求,对所要从事的行业要进行全面了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及空间,还要对自己的预期收益进行考虑,选择做优化的职业发展道路。体育专业学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学好专业课,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应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修养,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要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培养自己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5.结语

体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产业结构的变革会有所改善。体育专业有着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体育除了是教育方式外,还是一种健康有效的生活方法,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体育精神的独特优点即勇敢追求、努力进取、不轻易认输等已经深入影响到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生活中,影响着毕业生的意识和行动,毕业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些都是体育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会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助力,体育专业毕业生会在相关行业获得有效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作者:徐宏兴 王一博 杨寿强 单位:1.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 2.天津外国语大学 3.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梁勇,哈增红,马浩等.河北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8):104-107.

[2]刘亚娟.关于拓宽河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问题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09-110.

[3]张晖.对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35):182-183.

篇2

[关键词] 体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对策

1、陕西省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学生就业情况分析

伴随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的转换,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以上。高等教育大局和态势的急剧变化为数百万原本无望接受大学教育的学子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由此凸现。“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人,年均增幅27%。从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看,1999-2005年分别为93.7%、97.1%、82.0%、76.8%、79.0%、82.0%、90.0%、80.0%、70%、73%、73%,总体呈下降趋势[1]。而陕西省的高校就业率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又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可想而知,体育专业应届本科生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们应该倍加关注这一社会群体。

1.2学生就业需求情况分析

目前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构与社会需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一方面体育院(系)所培养的学生就业市场面狭窄,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较低;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部门缺乏一些体育专业人才。这种矛盾反映了体育专业培养上的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正由体育教师为主的单一型向体育科研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等复合型人才转变的一种新趋势。

2、影响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因素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非单纯由高校扩招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当前的情况,造成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诸多因素主要是:

2.1国家体制改革给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

国家相关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通过精简机构、合理划分权责、适度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等举措搞了行政组织部门的管理效率。但人事制度改革的直接结果是行政机构的用人数量减少,同时也使就业机会减少。而同时,在2004年之前,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行是“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在这种体制下,我国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取消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所有毕业生面向人才市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涌向教师岗位,使得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就业率连年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2社会因素影响

受社会经济的因素影响,体育发展状况不一,人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参差不齐,存在地域性差异,生活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居民较之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注重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另外,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现状结合性较低,这一点在社会体育类专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3体育专业办学缺乏特色,专业缺乏优势

陕西省高等院校设置体育院(系)专业的不少,有鲜明办学特色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依据传统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显得落后于社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知识更新缓慢;体育项目开设不全;专业课学时太少,选修课时效性差;实践环节明显不足;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课程设置大同小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培养规格近乎一样;专业培养面过窄,与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教育人才的就业。

2.4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强,缺乏竞争力

通过对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在校生中,有83.5%左右的学生是在高中阶段才开始接触系统的体育训练,有67%以上的学生选择体育专业就是为了可以考上大学。进入高校后,潜心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不足51%,因此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不十分用心,认为对将来就业用处不大。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仅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也放松了对于外语、计算机、文字组织能力等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在竞争市场注重的专项技术突出、一专多能人才的要求下,不具备竞争力。

3、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对策和建议

3.1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规划、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综合考虑个人的价值、兴趣以及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优劣势,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3.2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毕业生自身受文化素质的局限和择业观念的影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中学,都需要英语过四级或六级、计算机具有一定水平的毕业生。通过和毕业生的访谈了解到,体育专业毕业生,英语过四级的很少,过六级的就屈指可数了,并且在综合人文素质方面明显落后于其它专业毕业生。

3.3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化,提高灵活适应能力,扩展就业空间

目前体育专业的就业现状看,就业面很狭窄,大多数集中在体育教育上面,但是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人才还很缺乏。原因何在?这就要求体育专业学生将自己的资本存量由专业型扩展到通用型。在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专业型专业知识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稀缺资本,没有竞争性。而缺乏的就是将体育专业型知识与通用型知识的结合,这样才能扩展自己的视野,面临更多的就业空间。现行的体育产业提供的岗位都是要求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求懂体育知识,更多的还要有通用型知识,实现与市场的接轨。

3.4面向基层、面向西部,自主创业有机结合

积极的相应国家号召,鼓励同学支援祖国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宣传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去基层就业。把自主创业作为一条新的就业出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思想,鼓励学生做好自主创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3]。学校应组织优秀的创业代表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对有意向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济川. 关于体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05(3):253-254.

[2]郝鑫.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管理教育.2008-9.

[3]盖安俊,何宜中,王国权.分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人文论坛.2004.5.

篇3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对策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与学校的未来息息相关。同时,就业工作又事关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连续进行几年的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较大,目前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一、限制办学规模,减少就业压力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大审查力度,对各高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合格评估,采取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具备办学条件或办学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学校,应取消其办学资格;控制和停办一些地区设置重复、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偏低的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审批新的学校设置体育教育专业。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限制办学规模,缓解供需矛盾,减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就业岗位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伴随国家经济条件和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已经开始危及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认可,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期望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达到健身、长寿的目的。但是,这些活动大多数是由街道、社区的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锻炼的科学性,亟需一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指导员指导大众的体育运动,这无疑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就业岗位。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种体育锻炼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应根据各地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在管理、师资、教学、科研、场地、器材、设施等方面优势,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多学习和掌握一些健身、娱乐、康复和生活体育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为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街道、社区办事处应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活动,配备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计划地、有组织地、科学地开展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机会。

三、挖掘就业空间,拓宽就业渠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体育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体育产业和体育服务行业等发展较快,产生了许多相关的就业岗位,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能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在专业与岗位之间寻找更多的结合点,做到既能就业,又能实现专业理想。

四、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去工作

毕业生应正确判断自身所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改变自己的择业观念,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随。理性而又客观地评价对自身条件,科学地进行就业定位,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合理地降低就业的期望值。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去工作,或许更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

畅通的就业信息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高校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主动出击,努力开拓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相关单位的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去实践和面试,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切实做好毕业生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高校教育的始终,对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总结,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做出动态分析与预测,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指导和用人单位信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求职方向,减少求职的盲目性,缩短求职时间。

六、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院校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与术科、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学院的专业结构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变化相应较少,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在抓紧体育学院学科结构调整的同时,更需要增加适应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潮流的课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发展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快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实现体育教育专业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努力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化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但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有利于提高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孙成武、刘万芳高等学校应如何面对扩招后的毕业生就业[J]辽宁教育研究,2003 (4 )

[2]赵祥伦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 (3)

[3]郑建岳,杨水明浙江省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4]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篇4

关键词:高效 体育专业 网球教学

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要紧随社会市场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多部分面向到中小学就业,但是网球专业的毕业生,去中小学的概率较低,因为在中小学,网球运动并不普及。大学期间所学相关网球专项知识和技众多网球专业毕业生择业面向的是俱乐部性质的公司或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对网球专业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与中小学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对网球专业人才的需求,网球课程设置应与用人单位尽量保持高度一致,高校体育专业网球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一、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学状况

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从教学方法方面发现,主要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坚守从讲解到示传统过程,最后是学生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和纠正的一种教学过程。彰显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上发现,包括发球、正反手、截击技术,这些技术项目都是在网球俱乐部或者网球培训机构里面对众多网球初学者用到的。网球教学受天气影响比较严重,教学效果因此会受到严重影响。老师需要根据天气特点、地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

二、高校体育专业体育网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兴趣持续性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网球课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持续性兴趣时间较短。因素多样,如教学方式不缺乏变化,训练方法较为单调,并且长期由一名网球教师授课,对机体产生不了新的刺激,另外,由于网球项目自身特点,对球性和身体的协调性要求较高等原因,导致学生违背了自己的兴趣,从而为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学习,缺乏主动性,长时间以来,使网球教学效果成效见拙。

(二)网球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课程评价体系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检验教和学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高校网球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评价方面,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综合性,评价手段比较单一,评价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对老师的教的方法、教学能力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度,更新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用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定性,显然是不科学、不可行、不公平、不合理的。

(三)网球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网球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导,以理论为支撑,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网球课教学每学期的理论课时应在4―8学时之间,因此来看,理论学时安排显然不足,凸显了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课程教材方面,更新速度较慢,由于对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材普遍老化、内容陈旧,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如,老教材重视文字内容传播,理解抽象,新教材会插入与文字相应的图片进一步阐释内容,阅读起来更加轻松,使内容更加形象和具体。

三、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学改革措施

(一)重视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网球这个运动项目对初学者的球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对于初学者,老师首先应该培养其球性,让初学者慢慢逐渐掌握球性,让初学者产生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球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奋性,通过讲解和介绍网球明星所获得名次和成长的经历,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专注。把网球技术动作讲解示范完成之后,可以通过播放明星训练动作视频,对其动作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认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健全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标准

课程评价体系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评价体系要全面、综合、合理、科学、客观、可行。评价可分阶段和步骤进行,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和纠正,使学生不断的向培养目标靠近。平时考勤时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够突出反映老师教学情况。考核的内容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全面考核和评价,从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动作规范程度、讲解与示范能力等各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评价,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

(三)更新网球课程教材

网球教材内容不仅要满足社会市场网球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要紧随社会时展的节奏,内容要丰富全面,形象、生动、具体,根据内容需要可增设技术动作图片,使学习更加直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可增添案例分析,在课堂上呈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高校体育院校可根据学校特点到地方人才市场或网球俱乐部等网球培训机构进行调研,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编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目的。

四、结语

随着社会市场对网球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高校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培养各种师资的地方。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的网球课程存在着一些短板现象,这些短板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有扶持的政策做保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雄厚稳固的师资力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作后盾,从实际出发,长期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网球课堂教学变的更加有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理论知识丰富、技术技能扎实、综合能力强的网球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h.迷你网球及迷你网球的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2]武常宏,耿海燕,葛新超.多途径信息反馈在高师体育专业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篇5

1 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的内容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所差无几

社会体育专业是在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多年之后为了体育的社会化而开设的新兴学科,是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学科,培养方式、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等内容沿袭体育教育专业的一些方式方法,而没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这个专业开展之后的最初几年也属正常,但是经过多年开设之后,还沿袭着体育教育专业的模式,实属不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发现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社会体育专业目标明确为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看似非常合理,但是都非常含糊其词,什么是应该掌握的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群众需要什么,社会体育专业毕业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些内容的欠缺导致培养目标设置的空洞和课程内容设置时没有理论依据。这样就只能沿袭体育教育专业的老路来开设一些没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培养目标虽然阐述了要培养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内容,但是课程设置中都是泛泛的经过一门课程的学习简单的介绍一下,实在是达不到社会的需求,所以这样的课程设置也是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其实就是不合理的设置。还有就是培养目标中还阐述要培养教学科研的能力,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事情,培养目标并非是越泛越好,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所以要针对自己的专业情况设置适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的课程。所以要改变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首要的是从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改革,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才会有依据。

2 主干课程的设置必须要能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其他的术科是球类(篮、排、足等)、体操、田径、传统体育(武术)等。这些课程的设置看似很合理,但是作为体育专业来说,主干课程主要能体现出来专业特点的课程不是几门理论课程,而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术科,所以从上边的主干课程来说,就是没有什么特点,因为和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等同。针对这样的课程设置现状,其实只需大胆的进行社会需求调查,就能设置出很能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群,如果把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方法与实践、游泳这些很适合社会需求的项目定为专业主干课程,就能很好的体现出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也能使得专业的涵盖面相对集中,学生学习才能更加精深,如果面面俱到,社会体育的学生更加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的术科主干课程一定要精选那些非常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要精深的学习,才能适应万花筒的社会需求,不能像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样,就业几乎局限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以健身为目标,适当的学习一两项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项目,所以所学体育知识要宽,有一两项专即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社会需求的技术要求就相对来说要高很多,因为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技术的需求有层次的差别。因此,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的选择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学习的要精深。

3 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也要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

一般来说,每个学科的课程设置都是有主干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主干课程反映这门学科最基础最具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而选修课程则能为本专业的发展和提高做些辅助作用,如果在所学专业领域中能更精深的发展,就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相关的选修课程,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也不例外,但从当前各个高校开展的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的情况来看,开设选修课程的情况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达成和社会的需求还差相当的距离。一是,没有目标,不知道所开设的这门选修课程对该专业有什么作用,比如田径选修对社会体育的培养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二是,开设的内容太随意,不管对培养目标有用还是没用,只要开设起来就能上课,不管将来学生培养出来有出路或无出路,也不知将来学生在就业当中能否有生存的价值,这样以来,选修课程琳琅满目,但真的能适应社会,能为就业做准备的课程并不多。三是,学习内容太简单,没有向精深的方向发展,因为选修课大都是一个学分,学习时间都是一周一次,最多也就是36学时,针对体育的一个项目,36学时,也只能达到浅尝则止程度,所以不如针对一些社会需求强烈的项目,更精深的学习,如果说到田径在体育教育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在社会体育专业中倒不如针对如何组织比赛进行深入精深的学习,学生在就业时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作用,因为社会上针对社会体育的需求是不一而足的,所以在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平移过来而用之,要有符合社会体育专业教育的特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健身体操,在教学中就不能强调如何让学生学习的又快又安全,并且掌握教学的方法和规律,而是要多讲什么动作能如何达到锻炼的价值,对什么部位或者全身的什么系统有锻炼的价值,这样教学就有针对性,就对整个培养目标有所帮助。所以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健身娱乐为总的目标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即会做动作又能分析所学的动作的实用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

4 总结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有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已经成熟的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设定开始,至每门设置的课程的教学都要有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这样一门真正的社会体育专业才算成立。培养目标要吻合于社会需求,主干课程的选择要能反映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和规律,选修课程的安排及教学都要符合社会体育的专业要求,只有按照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课程设置,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有特点的合格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能泛泛的开一些选修课程就说该专业能从事什么并且具备什么什么能力,只有精深的学习才能达到社会需求的目标,所以,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进行调查研究,对该学科的课程设置尽早进行革新,为学生为社会负责。(下转第258页)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招生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体育教育专业,出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男女就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男女差距,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男女不平等的就业误区,目的在于使女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就业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自信心,明确就业方向。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通过访谈了解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去向,就业困难,就业方式,从而获知体育教育专业女生的就业现状。

3.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男女大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推断出来适合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就业的方式。

4.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及特点

1.体育教育专业的概念[2]

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体育教育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及目标

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体育锻炼、训练与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2]。

(二)体育教育专业男女生的比较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在思维品质,科研实践能力极其显著的优于女生;女生在学习成绩上极其显著的好于男生,在情绪调节能力上也较男生更好[3]。

在发展目标上,女生比男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注重知识本身的积累,而男生则更加倾向于获得和锻炼自己的能力。男女在职业定位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

(三)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现状

1.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有关研究发现,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但是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4]。研究表明从2008到2010年就业率呈不同程度的递减。

2.体育教育专业女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体育教师就业市场明显供大于求,从事教师行业的更是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但是从事教师专业的比例却明显要偏低[5]。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大环境下,报考公务员、研究生是大学生寻找就业出路一项明智的选择。

(四)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因素

1.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即是指男女生面对就业共同遇到的因素,它包括供需矛盾突出,期望值过高,就业信息不畅通[6],体育专业受到偏见,毕业学校知名度的影响,及毕业生个人因素等。

2.特殊因素

特殊因素即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不公平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对男女性别的偏见[7],男女在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8],用人单位考虑的现实原因及用人误区等。

三、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一)一般对策

个人主观准备方面:根据社会需要,提升自身能力;坦然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良好的个人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开始。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事业生涯始终。增强就业选择的机会就要从提高自身的能力入手。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有利于克服择业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客观条件方面:提高培养价值观的效能,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

(二)特殊对策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女生就业,除了需要一般对策以外,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女生更要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灰心气馁,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女生就业的竞争力,社会各界更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正确看待男女性别问题,摒弃社会遗留对女生的歧视,企事业单位要更加注重能力,选拔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篇7

关键词:广东;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前言: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给与了更多关注和重视。体育健身已成为人们健身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引发了我国体育健身市场的空前发展,也进而促进了体育健身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快速壮大,也使得该行业成为二十一世纪热门职业之一。

本研究中的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是针对健身行业经营性体育场所从事科学健身指导活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各类人员,包括企业正式在岗职工以及各类非正式就业人员、兼职人员。就本研究而言,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是指进入健身行业,从事健身指导工作的一种法定资格。在这一广义概念界定之下,本研究从从业人员的性别及年龄结构、从业人员来源、学历及继续教育状况、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情况等几个围度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一、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为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专门人才的总体设计,是高职类体育院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是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决定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方向和总结构。①本研究对广东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从学历需求、性别结构、职业素养现状以及从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状况几个维度的调查结果使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市场现状与需求,为高职类院校从专业设置、招生比例、课程规划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提供了倾向化的参考,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培养,使不久的未来体育行业从业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便弥补自身缺陷,发挥就业优势,全面丰富完善自己,从而提升自己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潜力与核心竞争力。

2.为体育行业从业人员提升学历、强化技能敲响警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就业现状、分配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广东省体育行业个别项目从业人群呈现出了低学历的显著特征,就游泳救生员项目为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仅仅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6%左右,大多数的从业者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难以满足职位本身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从业者多为在校大学生兼职或小区物业公司保安兼职,这种学历教育欠缺现状给体育行业从业者学历的提升以及继续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也为即将进入行业就业的人群明确了学历及能力要求。

3.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广东省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针对从业人员市场的研究也必将为广东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直接依据。首先,体育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资质证书获取状况使接下来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据可依,根据本研究,广东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会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较低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分项目、有重点、阶段性地制定鉴定工作计划;其次,本研究对各个项目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从业人员资质的欠缺便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不断打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与社会认知度要从培训工作开始着手,体现社会行业岗位需求的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生命力所在。同时,我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研究也反映出了我省体育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混乱的市场状况,体现出了我们下一步配合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规范市场、统一证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现状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截止2006年为止,广东省共有体育服务单位4314个,其中体育健身娱乐业4062个。②就广东省健身市场发展最成熟的深圳市来讲,截止2005年为止,登记在册的体育健身娱乐企业一千余家,加上各单项经营场所共约1500家。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及相关人员于健身行业就业,体育健身产业俨然已成为我省经济的朝阳产业。本研究采取抽样调查,针对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区健身行业(其中包括健身教练、游泳救生员、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四个项目)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进行调查分析,回收问卷216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1.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性别及年龄结构

在参与调查的198名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中,共有男性从业者 136人;女性从业者 62人;男女从业者比例为2.1:1 ;男性从业者占所调查者总人数的69%。其中,游泳救生员项目男性从业者比例最高,其次为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和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抽样性别比例中也可以看出项目性别比例与项目特征有很大联系。就年龄结构而言,82%以上的从业者年龄均位于20岁至30岁之间,其中低于二十六岁的从业者占到所调查总人数的73%,充分显示出了健身行业从业者年轻化的总体特征。其中,健身教练从业者的年龄结构最小,其次分别为游泳救生员、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跆拳道社会体育指导员。

2.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来源及流动状况

所调查的216名健身行业从业者主要来源有如下三类:1)高等体育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或在读学生;2)相关项目退役运动员;3)长时间(至少两年以上)从事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爱好者。其中来自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占从业者比例的68%;相关项目退役与动员以及体育运动健身爱好者所占比例为32%。通过对该人群近两年来岗位流动状况进行访谈与调查发现,我省健身行业就其他行业来讲,呈现出流动性比较强,流动范围较窄(主要内部流动于健身行业)的特征。这也受到行业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用工制度以及从业者个人因素等很多方面条件的影响。

3.从业人员学历以及接受继续教育状况

健身教练员的年龄结构是指健身教练员群体内部不同年龄层次的比例和相互关系的组合形式,它是健身教练员结构中重要的亚结构。处在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员,其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教练员的健身学历及受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对健身锻炼者的指导质量。③从所调查从业者的整体状况而言,50%左右的从业者拥有大学本科学历;32%左右的健身指导人群具有大专或中专学历,高中学历以下的占18%左右。

可以看出,我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总体水平较高,专家指出:广东健身行业的总体接受教育状况是由行业敏感度、流动性以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就业状况所影响。但是,从业人员整体接受在岗继续教育状况可以说并不理想。其中,健身教练及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项目由于专业技能更新速度较快,行业在岗人员较其他项目而言参与继续教育或各种类型的社会短期培训班较为普遍,而其他项目从业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参与社会培训人员比例较低。

4.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状况及执教年限

所谓职业素养,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是显性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 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构成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④

随着我国健身市场的迅猛发展,健身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急剧扩大,然而,目前健身指导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指导员证书五花八门,健身者对健身指导人员执教资格提出质疑的事件屡见不鲜,健身行业从业证总体职业素养无法满足目前健身人群的健身指导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健身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发展速度。提高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对21世纪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兴旺,社会体育健康、科学地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更好地实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大众健身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每家经营性体育场所都有几位专业素质过硬的教练或指导人员,但滥竽充数的也不少。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就职于经营性体育场所已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数量为76人,所占比例为38%,逾六成以上的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的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非体育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及相关培训的人数为58人,于俱乐部或健身场所一线工作的从业人员逾五成以上在该岗位之前未就职于体育行业。从局部情况来看,可以说,我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从事健身指导的科学性、专业化程度并不理想。

三、广东省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上岗资质相关规定缺乏执法力度

我省于07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广东省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管理规定》,但如何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体育局没有执法权)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没有执法,法规即便颁布也是形同虚设,经营性场所的经理人和从业人员都会抱着侥幸的心理,放弃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同时,《全民健身条例》已经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对以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具有达到规定数量的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救助人员”。《条例》中还明确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处罚措施。规范体育市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2.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状况参差不齐

从资历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省健身行业部分项目从业人员从业经验欠缺,即便是学历层次较高的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指导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尚无法满足经营性体育场所健身人群的需求。尤其是游泳救生员项目,整体学历状况过低导致科学指导能力、应急判断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欠缺。

近年来,健身场所如雨后春笋,遍布大街小巷。“花钱买健康”也成为一种社会新时尚。与此同时,由此而生的投诉也节节升温。2009年1月至8月14日,广州市“12315”接到健身消费类投诉、咨询123条,与去年同期的45条相比,增加了215%。投诉、咨询激增的背后,折射了健身行业的种种乱象。整合体育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机构,规范健身市场,是体育行政部门所面临的当务之急;行业不规范、高素质从业人员欠缺是各方面的共识。

3.健身行业从业人员执教资格证书混乱

就健身教练项目来讲,目前各大俱乐部比较认可的专业证书有国际健联(IFBB)高级私人教练、亚洲体适能(私人教练)教练证书、水中有氧教练证书、健身球教练证书、普拉提(Pilates)垫上运动证书等等。我们暂且不去衡量这些种类繁多的证书的质量与社会认知度如何,健身行业证书多门的现状已成为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可喜的是,新的《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和颁布对健身行业从业人员资质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今后,健身行业从业人员仅仅拥有这些专业课程的教练证书,还不能取得上岗资格,必须取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批准的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才可以上岗从业。如同其他行业一样,人们日趋频繁的健身活动需要科学的指导与权益的保障,健身人群对科学指导的质疑与健身行业投诉的日趋增多告诉我们,开展体育行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变“证出多门”为“一证统一”是体育市场本身的需求和未来的大势所趋,毕竟人民群众科学健身的需求和日趋增高的呼声才是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注释:

①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jwc.nxgs.省略/.

②体育年鉴.2005:252.

篇8

体育选修课的定位

学生所选择的选修课项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基础,对该类体育项目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体育选修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运动特长,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所以,我们应在各方面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体育专项知识的丰富,专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在运动中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体育选修课在学校体育中应是处于体育课与运动队之间的一种面向广大学生、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更加新颖灵活的教学、训练形式。

确定体育选修课教学的目标

要让体育选修课教学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必须确定几项基本目标。(1)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2)增强学生专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3)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创设良好的氛围和基础。(4)为学校各类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后备人才。(5)通过素质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适应就业后的高强度工作。

选修教学的几项原则

(1)培养及激发兴趣的原则:在体育课选修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内容有趣、灵活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与愿望。(2)循序渐进原则:掌握任何一项技能,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在选修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进行科学的渐进式的教学;要逐步的拓展学生知识面,渐进式提高学生运动技能。(3)区别对待原则:在一个选修班内,学生个体之间还是会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础技能,学生的接受能力,男生和女生,针对这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实践经验

(1)体育选修课应结合学校特色、学生的男女比例及兴趣、学校场地设施等实际情况开设,不能贪多求全。在实践过程中,假如不受学生欢迎,要及时找出原因,不合理的不具备条件的课程,应坚决取消,不断调整完善。(2)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要及时总结经验;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选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务实的课程标准。(3)体育教研室每一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体育特长,学校领导要给他们创造良好教学条件及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以充分的发掘和提高教师的特长,为体育选修教学创造良好的软环境。(4)体育教研室一定要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借鉴和学习,不断提高管理经验和教学水平。

实施效果

篇9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是老师带领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中,以自己的实践经历去验证所学理论的对错,并在验证理论过程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有了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未来的职业能力。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专业实训实习等等,环环相扣的学习方式证实了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中之重,也是优化实践教育体系的一个关键所在。2.实践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就是亲身实践,走出课堂外的学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既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基本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为了鼓励学生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实践教学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进行的,老师在一旁辅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懂得善于利用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去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证明,实践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应用型高校的体育专业定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为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开设的新专业,社会体育相关专业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才出现的。为了实现这一建立目标,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模式不仅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好的培养,还严重影响到了相关人才的培养质量,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想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

三、实践教学在社会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社会体育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求重视实践教学。我国社会体育教学是将高等教育为基础和体育技能教育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社会体育人才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头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素质教育的培养都要依靠亲身实践才有所领悟,所以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的院校都应该对学生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激发他们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人士的健身锻炼提供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方法。社会体育教育若要跟从时代的脚步,就要从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开始做起,让学习者树立牢固的实践意识。2.实践教学是学生知识技能转化的推进器。如今,由于健身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学和养生教学对社会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在要求社会体育人才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素质的同时,还要具备对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二,在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争取在未来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干得踏实、站得稳当”。这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训练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体育专业院校还是其他专业院校,大力培养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要善于总结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引导学生向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方向发展。如果作为一个社会体育人才没有实践经验,单凭着专业理论或者知识指导,是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取得成绩的,而实践教学就是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的推进器。3.实践教学是步入社会前的有效准备。实践教学作为实习和步入社会工作之前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它体现了学生是否能够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运用到解决相关体育专业实际问题中去。对知识技能运用越是熟练,就越容易将知识技能向职业化发展,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如此。实践表明,一个合格的社会体育人才所需要的素质培养,就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好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实际的环境里去反复实践才会形成。所以,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一个有效形式。

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不合理。只有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里反复训练才能更好地向社会过渡,但如果实践课程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学生在实践学习的时间短,就会导致没办法将理论知识巩固,也加强不了实践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也因此得不到加强,就失去了实践培养的初衷。当前,有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开设的实践课程数量比较少,学时不足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里失去了知识衔接的连续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社会在进步,许多学校为了迎合时代的变化都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改革。但由于当前的体育市场发展较快,还有许多学校意识不到对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的内容跟不上市场需求,导致所学的知识与社会衔接严重脱节,实践内容没有明确主题,学生在初入社会工作时不被用人单位所重视。3.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少数是对口专业毕业,极大部分教师都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每个教师的学历与经验不相同,学习基础也不相同,他们一般都是缺乏实践经验,通常一毕业就已经参加工作,多数人都是没有社会体育教学经验的,有些人甚至对体育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多,直接是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工作的,所以使得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实践教学水平过低。4.学校实践教学条件差。如今大部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校校内实践教学的教学环境相对比较滞后。教学环境落后、教学器材破旧,器材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太少,校园外的实践建设也很稀少,与校外一些专业实践基地没有合作意向,没有对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由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差,在校外实习的时间相对短,培养学生学习的成本又比较高,学生实习结束之后能够直接就业的概率又比较低,所以实习学生一般无法到实习单位的内部进行实习工作,而单纯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又体现不出专业性。5.学习目标不明确,职业规划不具体。当代许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找不到自己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自己所读的专业不完全了解,所以无法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定位,这就是许多学生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所导致的。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不上心,敷衍了事,在毕业实习的时候被动接受学校的安排,实习地点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影响实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同学是自助选择实习单位,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实习过于随意,多数情况都是敷衍交差,甚至有些学生提供假的实习证明,并没有参与实习过程,这样不仅没有实习经验,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导致之后到单位中工作缺乏经验,做事没有效率。

五、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1.构建系统化教学模式。要把社会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以此做为指导方向,才能够有效地构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去完善课堂与实践结合的环节,不断地改善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可以适当合理地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有效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优秀的师资不仅可以招揽许多优秀的学生慕名而来,还有利于在校内开展实践教学,教师的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准。加强师资建设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优秀又富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要鼓励在岗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可以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只有培养好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实践的教学水平。3.加强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的资源,将校内外实践基地进行扩大建设。要以校内的实践基础作为辅助,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体育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校外的实践基地有目的性地进行就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校内和校外基地结合一体化教学,要积极与其他学校或者实践单位进行合作,解决校内资源短缺、资金不足的现状。还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好实践教育平台,让学生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发掘其他的就业机会。4.明确学习目的,完善职业规划。对新学生开展入学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进入社会怎样才能被社会所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社会体育事业培养专业的人才,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对职业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提前做好生涯规划的同时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

六、总结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不仅要求高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还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把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能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实践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并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找到乐趣并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晓云,阮云龙.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2培养方案修订的探讨[J].运动,2014(3):56-57,81.

[2]王晓云,阮云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北京体育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为例[J].运动,2015(17):104-105,123.

篇10

关键词:体育院系;创业教育;必要性;课程体系

在创新、创业的21世纪,需要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要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2007年11月《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各地和高校要及时总结和推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典型和经验,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

在高教课改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体育院系与其他院校一样,既饱受压力又同时面临机遇。为此,体育院系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探讨构建体育院系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但是,目前体育院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对创业教育有认识的偏差,没有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本文以此为立足点进行探析。

一、创业教育解读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翻译成“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不是单纯教育学生如何创办所谓的企业,而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性,教育学生不要消极等待用人单位来招聘才就业,而是要在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勇于自己创业,突现自身的开创性。创业教育就是要以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以利于逐步使他们由“就业的一代”变为“创业的一代”。

创业教育并不要求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但必须使每个受教育者都具有创业素质: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二、体育院系创业教育必要性简析

1.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但仍有大约144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随着高校的继续扩招,每年日益增多的应届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越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变成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隐患。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而中国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尽管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发展创造的就业能力和实际就业需要量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开始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体育院系实施创业教育,能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由“东部走向西部”,由“城市走向农村”,还能“以创业带动就业”,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缓解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中是一个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市场。在我国,尽管这一市场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潜力巨大。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之一,我国众多学者将体育健身娱乐业称为“朝阳产业”。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承办奥运会可以为所有体育企业拓展业务提供资源和机会,健身娱乐企业可以借承办东风引导和刺激消费,拓展服务人群和服务领域。有学者认为:健身娱乐市场是我国各类体育市场中最有可能大发展的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这一市场可能存在的获利机会也最大。

我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虽然落后却有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加入WTO与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国体育产业要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直接面对全球技术、信息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就必须要培养出会经营、懂体育的通才,由此部分高校开始与体育院系合作培养体育MBA。新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体育人才,体育院校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在体育院系开展创业教育,必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定将有所作为,能成为一名“用一只篮球上好一节课的优秀教师”,能成为专业的俱乐部教练员,能成为一名具有开阔视野的管理者。创业教育能很好地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具有了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力,能更好地创造性地学习、工作。如果体育院系不断向社会输送受过创业教育、具有创新精神、拥有创业素质的体育人才,我国体育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3.体育院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市场中招生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社会需求程度――就业率高低已成为衡量学校或专业办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着高校声誉,关系着高校的生源状况,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现代网络与媒体触角的延伸,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社会各界一览无余,各高校都想争取更多的优秀生源,而学生在择校之前则考虑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

在体育院系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体育院系发展的最大瓶颈,而体育创业是解决目前体育生就业的一条新路。体育院系有必要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不仅突出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体现了创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旦有学生成功创业,势必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好局面,开拓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的大好市场前景,从而拓宽体育院系的发展空间。

4.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要求: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现在,许多大学在校生和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逐渐转换视角,他们选择主动创业作为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道路。据有关资料,在体育院系中有近10%的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愿望。然而,毕业生毕竟是初出茅庐,社会经验、工作阅历都不足,他们渴望在学校里能有一项系统的关于创业知识、创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在毕业后能更顺利地自主创业。

三、体育院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1.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

创业教育是适应创新型社会所需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体育院校的创业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事业心和开拓精神”。

2.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

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3.创业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1)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聘请校、企专家论证,群策群力,遴选具有体院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

(2)构建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从可操作性、简易性出发,多借鉴、多论证。

(3)邀请成功企业家来院座谈,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与教训,帮助学生对创业知识与能力进行“查缺补漏”。

(4)开展创业创意大赛,激发学生创业精神与学习课程热情。

(5)成立体育服务社团,参与社区服务,锻炼自己,培养交际能力,了解社会需求。

(6)强化暑期实践活动,创造机会让有志创业学生深入运动健身企业等体育产业领域,锤炼自己,学习经验,汲取教训,积累经验。

(7)结合课改,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断地进行创业精神的启发与渗透。

(8)设立创业基金。学校自筹部分创业基金的同时尽力拓宽筹资途径,在利用人脉资源的基础上,争取企业的赞助,争取省体育局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如体彩中心,为创业学生提供一些基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长伟,张金华.加强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J].大学生就业,2007,(13).

[2] 张婷.帝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6).

[3] 刘丽娜.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创业教育势在必行[J].职业技术,2006,(8).

[4]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