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社团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4:3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社团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工作宗旨
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由校招生就业办指导的社团组织,通过指导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意识,增强学生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本着以“完善自我、开发潜能、规划未来、奉献社会”的宗旨,开展各项活动。
二、工作主题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社团。
三、重点工作
(一)社团干事竞聘
(二)社团会员统计
(三)社团招收新会员
(四)创业小集市
(五)社团迎新年活动
(六)各种活动的收取,整理。
四、具体工作
1、完成各个社团开学会员统计工作,并进行社团干事的竞聘工作。
2、完成所有社团新社员招收工作,完成所有社团管理层转轨工作,确定新社团负责人并做好相关通讯录
3、监督审查社团会员工作情况
4、办好创业小集市的一切相关活动
5、做好社团活动总结工作。
6、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社团的学期总结,部门的总结。
五、部门工作分配
根据社团本学期的工作要求,分配如下:
1、所有部长、副部长: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策划各类社团团体活动;鼓励每个社员积极参加各个活动;学期末对每个成员做出评价。
2、秘书部:以积极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务实的作风,做好积分整理及存档;做好每次例会的会议通知、会议登记;做好每一次的会议记录;协助指导老师做好社团资料的整理存档;辅助其他部门完成社团各个活动。
3、项目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并协助社长做好社团内部各种活动策划;审核社团上交的文件;完成社团近期的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4、宣传部:做好对社团内部的海报通知;做好每期广播通讯稿。
5、创业部:组织办好创业小集市活动;提供学校每个同学创业的平台。
篇2
【关键词】学生社团;竞争力;高职
当前,随着大学生扩招进程的加快,大学的精英式教育逐渐被平民化的教育所取代,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也是如此,甚至就业压力更大。在高职院校,日益活跃的社团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把学习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就业能力的培养,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一、就业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能否顺利找到工作,本质上是对大学几年学习成果总的检验,是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把握住就业机会,赢得考官的认可,就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可以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可以战胜竞争对手,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专业社团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学校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释放,直接或简接的增强了就业能力。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得来,高于实践,但理论的发展只有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离不开社会实践。
2、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只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才能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顺利的完成他人交办的工作。对事务具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对自己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完成工作上的开拓进取。在高职院校中,社团众多,每个社团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对活动的筹备,活动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回顾都需要集体讨论确定,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真诚沟通,通力配合才能圆满完成活动,这就改变了学生只会学习,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的状况,迫使他们对自己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学生很多是在高考中没有很好的发挥,理论知识相对不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接收能力,创新思维强,发展潜力大。而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他们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社团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在一起“共事”,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思维进行碰撞,让大家都扩大了知识面,浓厚了学习氛围。有些发展比较好的社团,已经走出校内的活动范围,与市内的其他高校开展合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面,开阔了视野,进而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4、拓展教育空间,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
近年来,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个性发展、交往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做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拓展教育空间,培养出家长放心、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引导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在大学生社团中,贯彻民主的思想,使得社团成员对其他同事理念的认同,学习他们对事物的价值的理解,行为模式,也能准确把握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树立自己在社团中的良好形象,逐渐的形成自我认知,设定职业理想,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人格。
三、建设科学规范、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1、更新管理机制,引导社团健康发展。高职院校的社团是群众性组织,从设立到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管理和运行监督一般由院团委负责,主管学生组织是社团联合会。目前,由于定位单一,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社团之间发展情况区别很大,有的社团发展规范,运转良好,组织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甚至走出校园,参加全市范围内的社团活动。而有一些社团因为主要负责人对社团的定位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规范,加上社团的中层部长经常变动,对社团发展的波动很大,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要实现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就必须加强管理,明确社团定位,加以引导,从而让社团组织健康成长。
2、把大学生社团建设纳入到高校整个规范的育人流程中,结合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来建设社团,把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深化和拓展专业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科研的重要阵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总之,通过对高校社团实施科学规范的建设,使其成为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推进剂。
3、加强大学生社团导师队伍建设。为了推动社团上水平、上层次,学校应专门聘请威信高、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和顾问。社团导师不仅要在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给予指导,而且还要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生活、修养、成长、求职等方面给予指导。作为社团成员全方位的导师,在社团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这些教师在学术上有造诣、在人格上有魅力、在教育上有敬业精神。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社团的层次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在社团中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4、建议在高校社团中引入“社团教学模式”。将学分制引入社团中,并根据高校各社团的特点、国家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情况和学生自身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设引导课程,形成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社团教学模式,使社团摆脱传统建设模式下的无序性和松散性,通过一定教学制度、教学规范和教学成果评价机制规范社团引导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实现社团建设的科学性、学术性、文化品位性、科研性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能力
温总理曾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然而,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笔者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从业的实际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向广大技工院校毕业生介绍求职就业所需的三种基本能力,以便其在求职和入职伊始就能及时进入角色、发展自我。
一、人际交通能力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统计,人除了8小时的睡眠以外,在其余的16小时中,约有70%的时间都在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可见,人的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能力(简称人际交通的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对于毕业生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努力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通能力:
1、大胆参与。人际交往能力是人们实践与经验的结晶,要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胆参与。社团文化在技工院校校园内可谓方兴未艾,比如有根据专业特点组建起来的电子协会、营销协会等专业社团,有兴趣类的文学社、合唱社,有公共服务类的爱心协会和志愿者服务社等社团。蓬勃发展的学生社团既为同学们提高能力、拓展素质搭建了宽广的舞台,更为毕业生增强参与意识、大胆实践创造了俱佳的条件。
2、心理相容。心理相容就是宽宏大量。中国有句古语是“大其心—容天下难容之事、宽其心—听天下难忍之言”。毕业生在求职和入职之处,需要反复增加自己的心理容量,使自己做到能相容别人的人,做一个具有宽阔胸怀,有自信心,有坚定意志,有远大理想、开朗、豁达,对人谦让的人。
3、诚实守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无信而不立”,这些古训其中深含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我们无法设想一个虚伪寡信的人能在人际交往中占据上风。毕业生就业就更需要诚实守信,如果说企业的员工言而无信,那么,企业的信誉就要大打折扣。因此,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如果递上一份虚假的证书,涂改一门成绩,即使一时侥幸如愿,最终也可能会使他丢失一份本该得到的职业。
二、组织管理能力
学生毕业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走上领导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但每个人在将来的工作中却都会程度不同地用到组织管理才能,这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也已经看到这样的现象: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总是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看重毕业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学校内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到学生会主席、小到寝室室长,还有大量的班团学生干部和众多的学生社团等,当“官”的机会应该不算少,但这些“官”手头确定没有什么权,他们以为同学服务为目的,肩负最多的是责任和义务。如组织一场辩论赛、举办一次舞会,或寝室之间组织友谊竞赛活动等等,如此你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相应提高。因此,广大的毕业生应该积极抓住在学校锻炼的机会,积极担负起服务同学、锻炼自我的光荣使命,在履职中建立组织管理观念,在服务中积累组织管理经验。
三、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文字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属专业范围内训练的基本技能,这里主要阐述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1、口头表达能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首先需要展示的才能就是“说话”,因为用人单位向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单位应聘,说说你的想法和情况。”虽有才华不善于口头表达,无论如何用人单位会认为这是你的一个缺陷。训练口才要把握这样几点:首先要敢于说话,就是敢在公众面前大大方方地说话,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有话可说,就是说话时有丰富的材料和内容,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还要善于谈话,就是如何把话说得更简练、更生动、更有水平,使人爱听,让人信服,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
2、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是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他们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对技工院校毕业生而言,先不谈他今后如何撰写有关工作的计划、总结,起草文件及至于著书立说,单说求职,递上一份章法紊乱、文理欠通、标点不符的求职信,那他的求职结果就根本用不着招聘人员另行通知,即使侥幸求职过关,你也会在今后的职业岗位上因力不从心而慢慢露出“马脚”,对毕业生今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宦平. 职业指导.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篇4
一、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
每个新学年,随着高三学生毕业,高一新生入学,学校的各个社团都会陆续发展新成员。“博雅文学社”是爱好文学的学生聚集地。加入社团可以畅谈文学理想:“百家讲坛”和“辩论社”里演讲、辩论的精彩场面,让人体会到高超的口才,来源于广泛汲取史学、文学、哲学、逻辑学的知识;“疯狂英语”和“韩语角”的社员,有优秀的外语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千和合唱团”和“青春话剧社”活跃了学校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学生走上文艺之路;“陶艺、泥塑社”绽放着土与火的技艺;“剪纸与扑灰年画社”展示着民间艺术的精华;“心灵驿站”慰藉着学生成长的情感家园;“模拟联合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与“郑玄研究协会”等社团,可以拓展学生探究的领域。
社团没有领导的戒律,没有教师的清规,完全由学生自主举办,自主选择,自主招生。36个学生社团组织。涵盖了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综合五个大类。在校90%以上的学生至少都参加了一个社团,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自主的发展。
二、“三三模式”激发社团活力
总结学生社团建设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即为“三三模式”:认识三升华、课程三结合、管理三到位。
1.认识三升华
一是升华社团价值的认识。有些教师以为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学业,影响高考,因此对社团很冷漠,甚至阻挠学生参加。但是实际上,社团建设可以深化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如曾任学校辩论社社长的陈昆同学在考入厦门大学后,第二年就竞选为厦门大学记者站的站长,而竞选的成功得益于在母校辩论社的锻造。高考没考出来的能力和才干,却成了竞选站长的资本。陈昆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大胆放手办好学生社团。他说社团不会影响学业,相反,它的收获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二是升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过多地干预社团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选择教育的要求。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社团的举办权、选择权、活动权一并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自,就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锻炼自己。如连学校最犯愁的活动时间问题,学生也能自主解决。社团利用闲暇时间,自发组织校外活动。
三是升华家庭对社团的认识。学校刚开展社团活动的时候,有些家长对学生社团有偏见,不但不支持,甚至认为学校不务正业。教师们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讲社团建设的意义,展示社团成果,让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价值,从而转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支持孩子发展特长。
2.课程三结合
尽管各社团的锻造目标不同,但目标达成的实施途径,都离不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与课程实施的三维目标是相同的。因此,需要引导社团把课程作为实现锻造目标的主渠道,做到三结合。
其一,与国家和地方的必修课程结合。在必修课程的各学科里都渗透社团活动的内容,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面的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内容、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各种社团存在关联。通过社团组织,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相关课程;而相关课程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的兴趣。
其二,与校本课程结合。国家与地方课程经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改造以后形成的新课程,应该兼顾社团的知识需求;学校的校本课程,半数以上是面向社团开发,可直接作为社团活动的教材:少数探究性的社团,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发了自己的社团课程,按各自的社团活动计划,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应用。
其三,与活动课程结合。以“励志修身、增长才干、实践探究、体验感悟”等为主题,开发的“人生目标规划”、“名人对话”、“朝阳读书”、“阳光体育”、“节日纪念”、“闲暇生活指导”等各种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了社团锻造,使得活动课程与社团组织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
3.管理三到位
一是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措施到位。学校调整内部机构,增设了社团管理办公室和科技教育处两个中层部门,配备了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遵照《康成中学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具体负责策划、组织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管理每个社团独立一宗的社团档案(其中包括社团成员登记表、社团章程、活动计划、活动记录、集体与个体锻造成果等):统筹安排和调度社团活动场所和时间;交流总结社团经验:组织、评价和评选表彰优秀社团、优秀个人(包括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学生)。
二是辅导导师和辅导规范落实到位。对社团的辅导实施导师制,每个社团经过各自的民主投票,从全体教师队伍中选聘了1~3名的辅导教师。同时,学校还从社会上聘请了一批相关专业的名人,成立了特长生导师团,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的社团导师辅导队伍。学校制定了“社团导师辅导规范”,按照规范,可为社团出谋划策、举行讲座、提供资料,可帮助社团解答疑难、总结提高,但不能越俎代庖,必须充分尊重社团学生的自。
三是装备条件与活动经费落实到位。学校为社团专门配备了通用技术实验室、探究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和“爱迪生”工作室,配备了满足社团活动所需的设备,连同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等常用设施,一并全天候开放,供社团社员随时选择使用。同时,学校为社团活动提供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确保社团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三、学生社团收获的成果
1.学生社团给学校带来荣誉
作为学生自主成长的乐园。学生社团有效助推了学校的蓬勃发展,给学校带来了荣誉。在200多平方米的学校“荣誉展室”里,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种奖牌、奖杯、奖状、奖旗。如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第十六届信息学竞赛“金牌学校”、国家重点课题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学校、中科院重大课题协作单位等称号。2010-2011学年度,在潍坊市教育局组织的普通高中第二次专项督导评估中,康成中学以学生社团建设的突出特色赢得了评估专家的青睐,被评为五星级学校,而整个潍坊市获得这一殊荣的普通高中只有五所。
2.学生社团促进学生发展
篇5
【关键词】学校;学生;德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69-02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经这样说:“一个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技能不行,企业可以培训;如果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不合格,企业很难培养”。这段话反映了社会对中职德育工作的期待。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他们的素养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发展和我国技术工人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德是基础、是教育的根本。
1 德育教育观念创新
1.1 树立“德育为本”的理念。“教育即德育”,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灵魂、根本,确立德育与智体美劳相融合的思想,把德育过程和智体美劳各育过程看作是同一过程。中职教育首先是成人教育,要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关心他人和生命的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次强化教师自身的道德形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本职工作,就要注意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2 树立了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树立德育内涵多元化观念,必须根据适应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形势的需要,发挥学生个人潜能的积极因素,在学生的成就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效率意识、健康心理意识等方面不断拓宽德育内容。
1.3 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个教师的工作,不能谈到德育工作就认为是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事。只要见有学生违纪行为,无论教师、职员、工人都有责任去教育、跟踪,努力构建一个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新局面,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四位一体。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职工既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全校广大学生。
2 德育教育内容创新
2.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中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中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德育教育内容的创新,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注重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信息能力、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2.2 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一是通过每年新生军训规范学生的规范学生的站、坐、行习惯;二是通过教职工的德育工作、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升华班”学习活动等,增强学生诚实守信、语言文明、仪表仪容端庄和有礼有节的行为意识。三是抓寝室、教室的卫生,通过检查、评比,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观念,养成讲懂文明、讲卫生的习惯。
3 德育教育途径创新
要实现德育目标,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的培养提升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逐渐养成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积极、健康、向上、稳定的道德品质。
3.1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多渠道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的重要途径。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成立了28个社团组织,每天下午5点—6点,以及周四下午3点20—5点30分作为社团活动时间,并以“社团发现学生特长、健康学生心灵、找回学生自信、增进同学友谊、丰富学生生活”作为社团活动的目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营造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并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我行,我真行!
3.2 实行班、团例会制。每周星期天晚上,班主任组织班、团干部开班级管理会,学生提出本周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要改进,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下周工作要点,怎样落实。班级例会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管理中的困难、困惑,提高他们的觉悟和管理水平,以此来带动全校学生积极、健康、向上。
篇6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大学生有效就业 可雇佣性
一、可雇佣性的发展
(一)国外可雇佣性的发展
可雇用性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的英国,盛行于90年代。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成果突出。英国学者Hillage&Pollard(1998年)阐述:可雇佣性指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就业所需能力(就业过程获得的技能或个人适应力)。英国卡迪夫大学著名学者Brown&Duguid(2001年)做了阐述:可雇佣性是寻找获得和维持不同种类就业岗位的相对机会。“相对机会”受个人专业选择、接受教育机构和雇主偏好等因素影响。可雇佣性在绝对层面与个体特质(合适技能、专业知识、个人特征、劳动者所需通用技能)紧密联系,相对层面与劳动力市场情况相关。Yorke(2006)认为,可雇佣性是个人能更好就业,并进一步成功胜任所选职业的一组能力和素质的集合,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种状态。
(二)国内可雇佣性的发展
国内可雇佣性研究相对较晚。如赵颖、郝德永等(2003,2005)较早引入了可雇用性的概念。曾湘泉(2004)研究表示:企业单位看重的素质是专业知识与技艺、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敬业精神与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能力。李颖等(2005)调查验证了就业能力(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对就业质量有显著积极影响。李洁(2007)探讨国外企业培养与提升大学毕业生可雇用性及可雇用性能力有效途径方法。宋国学、谢晋宇(2008)系统引入了可雇用性研究大学生职业能力。
(三)可雇佣性的含义
可雇佣性是对环境需要做出反应,改变行为和态度的适应性,对个体职业优势个人变量(包括教育、工作经历、训练和技能知识)的人力资本,对人际关系上的社会资本。学生自身具备专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身心承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合适的工作经历等一般能力,在学习能力基础上与职业相关并深入个体伴随职业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个人来说,可雇佣性包括个人获得成功就业维持就业及获得晋升能力,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拥有可获得成功就业的相对机会[1];对雇主来说,可雇佣性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企业共同发展,表现为工作准备程度(即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能力特性和商业理解力)。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成功谋得且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技能知识等因素的综合。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社会对高等教育部门为毕业生提供雇主所需技能高度关注,大量高学历人才学历能力不太匹配。在我国,一些大学生面临就业与能力缺失的双重压力(其知识、素质、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重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及毕业生可雇佣性培养,且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提出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方案,为学生开设系统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生涯课程。大学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就业素质教育研究和规划,把就业素质教育和提高可雇佣性能力教育贯穿大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
三、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的方法途径
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性,先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品质、素质),再掌握学生自身具有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差距,最后计划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可雇佣性。
(一)将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
增大课程教学实践比重,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理论,在理论巩固中结合经验,理论和实践不断反复、磨合。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开设一系列课堂讲授、教学和互动等基础课、专业课和职业生涯课,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脱节的目的。
第一,改革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收集汇总企业需求,查找企业单位培养目标,归纳分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整理各类课程重点培养技能,把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当前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及关联学科联系起来。
第二,建立校企合作课堂教学。
邀请企业高管人员教授课程特点与企业内容相关教学知识,和学生在专业课程上合作互动、讨论探索。
第三,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
专业教师积累可雇佣性能力课堂教学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知识,寻找自身现实角色模式,为其提供丰富信息。
第四,建立可雇佣性能力培养个人档案。
1.分配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初步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了解自身优劣势,发现自身需求兴趣、个人能力,进行有目的的锻炼,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2.召开学生可雇佣性能力总结会,反思不足,同时对学生提出关于个人职业方面的建议。
3.辅导性提供合理的实习、模拟面试、预测就业机会,提供相关岗位招聘信息和实习机会。
第五,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级考证。
结合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引导学生,通过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内容。
(二)将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融入实践教学
让学生接触实际,积累经验,通过实战或者模拟实战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学校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做到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实践、实习为载体。
1.鼓励学生创业,组建创业F队、社团。
(1)专业方面的创业团队
①教学课程上:专业教师选取合适项目作为学生作业,让学生在项目中找到解决方法,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学习需要的理论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竞选,最终获得最佳方案。
②实际应用上:对于优秀学生成果,在实际项目上应用。让学生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反复验证。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人际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大学生毕业后获得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力。
(2)其他类创业团队
创业项目分类很广,每一个项目能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组织、计划、实践等综合能力。
(3)学生社团
根据学校各专业特点成立,分配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开展专业性活动,使学生社团活动和实习、就业相结合,不断延伸学生社团活动。
2.构建特色实践体系。
(1)短期实习
发挥专业学科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外部资源,建立校企合作互动机制,利用暑期时间安排学生去企业单位实习,合理安排学生理论上课时间与暑期实习时间。
(2)兼职等多种实践项目
学校安排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创业实践等多个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期间综合性学习。
篇7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长期社团活动经历所凝聚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高校社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高校社团文化及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研究重点,总结概括了其稳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导向中介功能、陶冶情操功能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高校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高校社团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我国高校存在多种多样的社团,尤其近年来高校社团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多。高校社团文化是在高校社团长期发展形成的精神风貌、群体意识等,是大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校社团文化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的品牌和文化产品、社团制度规范以及社团的价值和理念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或联系时所表现出现的功能或者效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过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以高校社团文化为工具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社团文化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1稳定功能
现代学生接受的教育已经和以前应试教育有了较大差别,我国目前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已经开始实施全面的课程改革,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刚性填压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被学生所淘汰,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团文化的自由、个性、轻松,以及以人为本理念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稳定大学生的思想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更强。社团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摒弃传统教学的强制力,潜移默化的历练大学生品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2.2 社会化功能
高校社团文化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同化功能和辐射功能。一方面,高校社团是开放的、对外的,它们经常向外界尤其是校外的一些新鲜组织学习经验,以这些先进经验为社团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潜移默化中让自身被同化,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使得社团成员呈现社会化倾向,达到促使成员向社会化发展的目的。如前所述高校社团不是孤立封闭于校园内部的单纯的校园组织,其文化也不仅仅单纯的校园保守文化,其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社会主流文化深刻的影响和同化社团文化,社团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同化社团成员。一直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的最主流精神一直都是马列主义精神,这就决定了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了社团文化的科学与正确性;另一方面,社团文化还有辐射功能,对学生对社会都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社团成员在社团期间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待到毕业以后,这些成员必然将这些社团文化带到社会中,促进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发展进步。其次,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对对其内部成员形成良好的教育作用,通过一层层的辐射作用,达到范围将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激励约束功能
高校社团的激励约束功能主要是指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向前的情感和动机,同时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阔视野,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社团对于没有一个成员来说都属于一个家,如果该社团的社团文化切实渗透到每一位成员的内心,被每一位成员所接受,那么就能很容易的激发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所有成员会为了社团的发展而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行动标准,拥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有成员在社团中的积极工作,培养个人的组织、管理以及决策能力,为社团建设做出贡献。正确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和约束每一位成员,成功时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懂得继续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失败时,同样也较好学生摆正心态,要用正确的姿态面对挫折,给与他们信念,帮助他们明确目标,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导向中介作用
社团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导向中介的作用。所谓导向功能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方向性、目的性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实践生活经历少,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尤其是心理发育更加快速和不稳定。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和心理都比较活跃,稳定性差,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强,但同时又很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时的大学生思想和政治观念都不成熟,道德观念还不健全,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差生盲从。而社团文化能够帮助学校在学生教育上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团文化可以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可以将社团文化作为学校了解、关爱以及管理学生的中间点。正确利用社团文化,有效发挥社团文化的导向中介作用能够帮助学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针对性,为新世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5陶冶情操功能
当代大学生对精神生活水平要求更高,他们注重精神享受,不断寻求高雅文化,注重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目前,我国高校社团文化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对高尚文化的追求,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精神生活,将学生的价值取向要社会主流文化拉拢。另外,通过社团文化的陶冶情操功能,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党以及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全面升华,思想境界全面提升。最后,学生在社团文化中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个人理念更容易和学校理念发生共鸣,因此个人行为也很自然的向校规校纪要求的行为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简单概述,紧接着对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层次的细致研究。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将高校社团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各高校应重视高校社团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品质良好的社团,促成高品质社团文化的形成,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阵地,通过社团文化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程斌;蔡为青,关于高校社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2]何瑞莉,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探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
篇8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入职后的职业素质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几乎所有院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主体,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的接收者,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拓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广阔舞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三者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校企互动;专业社团;学生;职业素质
学校培养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改革的主旨。校企互动正是在这一主旨下应运而生的。校企互动是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建立的一种互动模式,互动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生活等活动的各个方面,校企互动的目标旨在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几年高校社团的不断发展完善,专业社团作为联系企业、学校、学生互动的纽带,其作用不可替代。社团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在丰富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价值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已经从事的或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职业理想体现这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职业理想往往与自己的高考志愿、所学专业联系在一起。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在参加专业社团时,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可以以兴趣为基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参加专业社团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个专业的社团就是一个微型企业,在这个微型企业里,所有的人员都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每个人清楚自己的职责与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团体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校企互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校企互动过程中,专业社团组织的活动不仅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可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当前学生就业难,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在离开学校走上就业岗位时,常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常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很多学生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其实这些生活于象牙塔的学子往往连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都模糊不清,就更谈不上职业道德了。而学校专业社团不仅能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责任感,提前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互动中,学生在参加专业社团活动时注重“补自己之短,扬自己之长”,从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学生在择业、就业是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专业社团经历可以使学生拥有竞争优势:一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良好能力的一把利器。二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一个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工作很重要,是参加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力。良好的政治鉴别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
多方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校企互动中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类型的人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校企互动中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向学校、学生宣传,进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作为校企互动纽带的专业社团也可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服务性。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专业社团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组织活动。人们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参加学生社团可以说是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提前转变自己的角色。即便是在学校学习,但已经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着进入社会。社团可以培养学生不断与人沟通及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融入集体的能力。校企互动的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尽快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学生自己在学校、企业和社团的指导下,正确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以便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学校、企业、社团和学生自己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步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活动的各个层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将这种软实力融入学生活动的不同层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专业社团作为校企互动的纽带,应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和特点,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有意义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要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制定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辅导工作。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开展有深度和有内涵的相关活动和研讨会。学生社团建设要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切实转变思想,抓住机遇,走社团创新之路。社团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既是为了让其掌握知识技能,更是为其通过活动去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只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活动的各个层面,才能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在企业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唯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具备长久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学校教学的任务,也是学校社团的职责,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校企互动中企业可以为社团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使得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无后顾之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团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社团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在校企互动的整个过程中,校方、企业和高校社团及时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努力。
三、总结
篇9
“一公里问题”
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并不是撞大运。用应向阳自己的话说,他在创业路上磕磕碰碰走了许久。“我初中就有创业的念头。”高中毕业的暑假,应向阳办航模俱乐部,卖遥控飞机和航模,一个暑假赚了一万多。到了大学,应向阳又投资股票——他是幸运的,在股票下挫前抽身离开,小赚了一笔。不过,股市的无常让应向阳感到靠这种方式赚钱靠不住,实体才能长久稳定。于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应向阳辅修了财务管理,为创业做起了知识储备。大二下学期,应向阳组建创业团队,初试身手的第一件产品是手机蓝牙防盗器——将一枚小小的芯片放在重要物品上,一旦离手机距离过远,手机自动发出警报。不过,这第一次创业并不算成功,产品无力量产,没有销售渠道,外形不够美观……每一样都是拦路虎。但是,他们的创业激情却被点燃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发新产品,借助网络平台产品,这样的资金压力不大。
最终帮助应向阳进入福布斯榜单的智能快递终端,算是产品研发路上的意外收获。
与一般商业创业不同,应向阳重视技术。他的理念是:要掌握技术、拿出产品,再谈商业模式和思维。对团队来说,研发是创业的前提和关键。为此,他们需要在网上订购大量的零部件,在实验室里琢磨鼓捣。“与快递打交道实在是太频繁,简直是VIP客户。”2012年暑假,应向阳越来越深地感到快递多的烦恼——正潜心解决技术难题,快递打电话过来,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任务跑去取快递,中断了思维,也浪费了时间。
能否把快递暂存?应向阳想到了超市储物柜。这个灵感要解决的是“一公里问题”,在服务领域,意味着如何解决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15分钟”。灵感得到了团队的认可,2012年9月,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项目上马。
为了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应向阳不仅带领团队调研市场,还到快递公司帮忙分拣快件,甚至客串快递员送快件。“在送快递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他们了解到,快件滞留导致快递公司通信、人工和仓库成本增加;学校的快递总堆放在固定地点,个人信息暴露,冒领问题防不胜防;权责划分是快递公司考虑的重点之一,“快件丢了谁负责?滞留谁负责?用户投诉谁负责?这些可能是我们设计产品和合作方案时忽略了的地方。”
这种体验,也给团队带来了第一个试点方——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出入政府部门要登记,快递员无法进入,要么在外面等,降低了效率,要么把快件堆在收发室,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不便。”发现问题后,应向阳找到交通运输厅的物业部门,恰好该物业部门也在尝试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方有需求,一方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友宝公司的第一台智能快递终端成功落户交通运输厅。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快递员将快件送达网点,按照终端界面上的提示,扫描授权卡或采取短信验证方式确认身份信息;系统根据包裹大小,选择柜子;点击确认后,柜门自动弹出;快递员将包裹存入柜中并关好柜门,系统自动发送包含取件地址、柜号和验证码的短信至收件人手机;收件人到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件。
项目驱动学习法
早上去学校指导挑战杯团队;
下午2点去经济学院拜访老师,学习管理经验;
下午4点核算创业项目报销内容。
这是应向阳4月18日计划表上的三点主要内容。
每天晚上,他会记日记,回顾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心得和教训。之后,他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标记紧急、重要事情;事情多的话,他的时间安排甚至能精确到分钟。制定计划,是应向阳成功的另一个小窍门,是他在高中时就养成的习惯。到了大学,学习、社团和创业事项更加繁杂,计划更是不可或缺。“大一曾有段时间比较松散,事情一多容易忘记,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把每件事都安排好,才能使工作达到最佳状态。”
应向阳的4 年大学在忙中度过,双学位+社团+比赛+创业实践,将他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一进大学他就知道毕业后要干什么,似乎直接越过了迷茫期;他从不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从容上考场……这些都归因——制定计划。
篇10
一、明确培养目标,制定授课计划
综合素养全面是笔者学校确定的“3+4”本科贯通培养班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一项重要目标。综合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文明素养、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素养等诸多方面,艺术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主要考量指标。
艺术素养是一种审美素质。它是通过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一切美的东西的认知和感受,来提高人们的内在审美能力。
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指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审美能力,并使这种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由内而外体现一个人的艺术气质。这种气质一旦养成,将会如影随形,伴随一生,使人终生受益。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入手,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明确这一目标后,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艺馨话剧社,在对学生系统介绍话剧基本知识、中国话剧发展史,以及观摩了经典话剧后,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雷雨》《日出》等经典剧目;开设了世界名画欣赏、经典名曲欣赏两门选修课,精选了100幅世界名画、100首中外经典名曲作为授课内容,制订了详细的授课计划,在高一至高二4个学期为学生开设较为系统的名画、名曲欣赏知识讲座,使学生在接受名画、名曲和话剧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艺术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显著提升。
二、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话剧社成立之初和刚刚开设选修课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和上课时出勤率较低。为扭转这种局面,笔者除了采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多媒体等方式进行课堂授课外,还建立了微信群,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在群里布置预习和课后作业,在群里讨论课上讲授内容,并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热河书画院画家的作品展、热河民俗博物馆的展览,观看避暑山庄清宫音乐社的演出、承德大剧院音乐会演出、承德话剧团小剧场演出等,将课堂移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艺术空间,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艺术熏陶。在每次观看展览和演出后,让学生写欣赏感受,然后放在群里让大家浏览,或是选出优秀者的文章在课上朗读,或者投稿给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站。此举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向全校宣传了“3+4”话剧社和艺术选修课,带动全校学生亲近艺术、提高自身素养,并借助学生的社交圈,提高了“3+4”专业的知名度,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到高二下学期,笔者任辅导教师的艺馨话剧社有成员32人、3个排演小组,达到了学校提出的活动有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场所的“三固定”要求,是“3+4”专业中4个二课、社团中活动最好、成员最稳定的社团。笔者任课的名画、名曲欣赏选修课,学生稳定在56人,因小班教室容纳不下,只好到大合班教室上课。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话剧社和名画名曲欣赏课均得到学生好评,优秀率为96%,居二课、社团和选修课之首。
三、多方引进资源,丰富授课内容
在开设名画名曲选修课和成立话剧社之前,笔者只在大学学习美学概论,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底子薄弱,开设选修课和辅导话剧社尚显吃力。为此,笔者重新拾起在大学学过的美学课程,在网上观看美术、音乐、话剧方面的基础课程讲座,研读中国美学大师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关于西方美学,拜读了傅雷大师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通过充电学习,自身的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给学生授课时也有了底气。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授课内容,经学校批准,笔者还邀请承德民族师范学院音乐系和美术系的教授来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教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同学们讲授欣赏名画、名曲的方法,他们的讲座声情并茂,激情澎湃,还与讲座现场的学生互动,讲到精彩之处,场内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讲座效果超出了预期。此后,艺术选修课上座无虚席,再无逃课情况出现。因为学生已经意识到,艺术素养培养是对人终生有益的事情,而不翘课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也是个人综合素养提高的表现。
四、引导学生实践,切实提升素养
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2015年上半年期末,艺馨话剧社接受学校欢送毕业生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重新排演了话剧《白毛女》选段。此前话剧社活动时,虽然作为教学实践内容排练了此剧,但那只是练习,而要正式上台演出,就要对剧本精心修改,重新选定演员,准备服装道具。为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奉献一场精彩的演出,笔者和剧组成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反复观看网上演出视频,一遍又一遍地排练,但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又不知如何改进,排练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
面对困境,笔者向领导提出,聘请专业演员辅导,打破排练僵局。经多方努力,请来了承德市话剧团的副团长――一位有着四十多年演出经验的老演员给同学们辅导。专家观看学生的排练后,立即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亲自示范,从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开始进行纠正。经过20多个小时的精心辅导,同学们的演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他们登台演出的信心。经过认真排练和精心准备,在欢送2015届毕业生的文艺晚会上,艺馨话剧社排演的话剧《白毛女》选段成为当晚演出的亮点,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这个话剧片段的上演,也改写了笔者学校文艺演出中从未有话剧演出的历史,在学校的文艺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该剧目又作为经典节目为省教育厅领导和技能节来校参观的家长演出,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排练和演出的艺术实践,既锻炼了学生、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这种素养已经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话剧社成员和选修艺术欣赏课的学生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也成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骨干,他们用自己内在的艺术素养,为学校和班级的文艺工作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