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06:1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技术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实施
我院在2010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时采用上述模式,进行了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试点选取30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分为4组,根据学生综合能力高低每组题目各有差异。第一阶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情况选题。在试点阶段,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教改全过程,除风力推料机构为我院参加全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构难度较大外,其他的如装卸器,槽轮机构,大力神杯相对难度都较小。风力推料机构由15人分别完成叶轮加工,凸轮轴加工,齿轮加工,偏心轮加工,底板、推杆、料筒等部分加工,其余3项目共有15人完成。第二阶段,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进行造型、编程、加工、装配。本阶段,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料单上报,所需工装清单;院部进行材料的准备,并由数控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工装,机床;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毕业设计机构的加工我们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如晚自习、周末。学生进行零件工艺设计、数据计算、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最终各小组成员完成零部件加工后,进行装配。标准件:如轴承、螺钉、螺母、垫片由项目组统一购买;在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修正,直至完成机构装配达到预定目标。第三阶段,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完善。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完成的指定零件进行毕业设计资料整理,主要内容有零件图绘制,零件结构分析,工艺规程设计,各工序工装的选择,各工序切削用量的选择,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毕业设计总结几个部分。本阶段不仅仅要对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工艺规程资料的填写、毕业设计文本资料的规范,通过本阶段的总结,真正实现毕业设计内涵的升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铺垫。第四阶段,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我们一改以往提问基础理论知识的模式,重点让学生陈述自己在机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真正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图1为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流程图。
2毕业设计教改效果
通过2013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试点后座谈,学生普遍反映收获颇丰,既巩固了原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加强了数控编程、加工、装配等知识的学习,尤其对数控刀具、夹具、量具、切削用量这些知识理解更深刻,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如何独立解决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很好。
3总结
篇2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数控加工应用技术是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兴技术,数控技能专业人才是各大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学校积极做好市场调研,研究企业对数控岗位人才的需求,针对性的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现实,锐意改革
数控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毕业的学生和企业的要求能无缝,直接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现在的数控技术在学校的培养,一方面要熟悉数控技术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熟练掌握数控技术的操作和编程。现在的学校学生多,机床少,虽然国家和学校每年都在加大投资,但是,仍然较难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控技术仿真软件应运而生,它有着和实际机床一样的操作面板,机床结构,操作的规程和要求也和实际的一样,这样,我们只要有电脑,就可以学习数控的编程和操作,基本上可以人手一台,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锻炼。
数控仿真软件的出现,也使我们对数控技术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考虑,以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一个在教室,一个在车间;一个是老师讲,学生听;一个是个别人练,大部分人看。现在就可以把理论教学放到数控仿真教室进行,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老师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学生想办法,找思路,在仿真软件上完成。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相比以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也使学生对数控技术的学习,不再觉得烦躁,而是有了兴趣,愿意投入。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论学习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感觉自己好像基本学会了,但是学完理论后,学完了,也忘完了,实训时,又要从新开始,这样,理论没学好,实践技术也没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的过程中,只记了概念,但基本没用使用过,所以记忆不深刻,时间长了,也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理论和实践的教学不应该分开,有机结合才是出路,只用经过运用,才能牢固的掌握,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二、不断探索,认真总结
学生在不断的数控技术的实训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在毕业后可以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在企业里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为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而学校也在紧密跟进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能适应现有条件并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找问题,做好平时实训工作的日常记录,对每个阶段的问题做好总结和归纳,然后再不断的完善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生命力的。
现在学校对数控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
(一)将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旧教学模式向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转变,实训占重要的地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把理论教学放到仿真教室进行,边讲边实践。
(二)调整就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做到加法和减法,使用的做加法,可以增加教学课时,太偏、用不上的就做减法,直接淘汰。例如现在在企业里,自动编程的应用很多,可以增加自动编程的课时,让学生多实践,熟练掌握。总之,让传统教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数控仿真软件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用仿真软件即时检验编程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正确确定数控加工应用技术的定位。
(一)数控加工应用技术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的定位
数控技术毕业的学生以后可以就业的岗位有:机床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员、工艺员、数控维修员、数控设备营销等。
根据学校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调研,结合学校的总体教学目标,本专业定位为:培养岗位适应性较强的、具有一定数控工艺知识和数控加工操作、编程技能,并兼有普通机床操作技能的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操作。
三、重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6年学校买了上海宇龙公司数控加工仿真系统50个点,可以满足50个学生的同时使用,我们一个班一般也就50个学生,所以可以完全满足我们实际的需要。御龙软件做的还是不错的,在国内来讲技术比较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它里面有市面上常用的数控系统,例如FANUC数控系统,SIEMENS数控系统,三菱数控系统,广数数控系统,华中数控系统等,而且还有常用的各种版本,所以就是一个数控系统的大全,这一点,优势就很明显,因为对学校来讲,机床是有限的,数控系统一般也就一两种,学生要想学习其他的数控系统,还只能通过数控仿真系统来学习,该系统的面板和机床上的面板相同,操作的方法也和是实际的机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数控仿真软件来学习机床的基本操作,然后再到机床上操作,就胸有成竹了,再者,在实际加工中,我们也可以先把程序在数控仿真系统上验证,然后再在机床上加工,可以避免失误。当然数控系统也有自己的不足,就是检验不了刀具的移动速度和转速等,但可以看出工艺路线和编程的错误。
在数控教学中合理使用数控仿真软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灵活应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现在,学生较难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改变教学方式尤为迫切,可以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数控仿真软件,老师就可以较为娴熟地运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己找资料,找思路,想办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解决不了了,老师再进行引导、讲解。讲的精炼,做的扎实。
(二)合理使用数控仿真系统,正确认识其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常用于数控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还可作为数控操作技能训练的辅助工具。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数控仿真系统的作用,但也要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位置,它只是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所以不能完全依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做好引导,它有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所以在后面的实训中,还是要通过机床来真刀真枪的练习。
结束语: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制定出合理的数控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和发挥数控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作用,充实和改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衔接;设计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形式,数控技术专业在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中开设率很高,中职数控技术毕业生可以通过技能高考、高职单招、“3+2”多种形式进入高职院校升造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在岗位调查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内容等方面做一体化设计,以期达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
1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1总体设计
中、高职衔接关键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它是实现中高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核心。中高职课程设置面向工作岗位,来源于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中等职业、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相同,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偏重于操作技能岗位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两者在人才能力培养呈递进式。因此制定中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方案,关键是设置与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层次相适应、体现能力递进的衔接课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主要是基础知识学习领域课程衔接、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衔接、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专业拓展领域的课程衔接、职业素养课程衔接、实训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考核衔接等方面。本着知识能力螺旋上升的学习规律,中高职各课程模块应面向工作岗位构建衔接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的衔接必然是课程体系衔接的核心。
1.2核心课程设置
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业企业核心岗位工作能力及企业任职资格要求构建,中高职分别确定核心能力与核心课程。数控机床已在机械加工制造企业广泛使用,设备数控率达37%,制造企业数控机床通常有不同类型、档次的数控机床,其中中低档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使用数量大,高档数控机床较少。数控机床加工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产品加工制造中是关键工序。数控设备的正常生产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企业中有不同能力层次需求,需要面向数控机床的现场操作员、数控加工技术的工艺技术员、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技术员。操作工岗位能操作数控机床及机床日常维护,具备图纸工艺识读能力,简单几何形状加工程序编制及零件加工质量控制能力,具备数控机床结构知识;数控工艺技术员岗位除具备操作岗位能力之外,还要有产品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三维空间曲面编程与加工能力;数控设备维护维修岗位需要懂得数控机床操作,更需要熟知数控机床的机械及电气控制结构,会运用数控技术知识,维护数控机床及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修复。这三类岗位就是机械制造企业的核心岗位。数控机床的操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零件图图纸、工艺文件识读、加工前准备、加工操作数控机床、调整加工工艺参数、控制产品加工质量;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员在工作中分别有零件图纸分析、工艺方案设计及工艺拟定、工装夹具设计、3D零件造型设计及工艺规划、自动编程、操作数控机床调试程序、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案,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床机械、电器装调、精度检验与恢复等。核心岗位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的情境学习课程,中职将数控机床操作加工能力的培养确定为核心能力,高职将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技术员所需能力确定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核心能力。中职核心能力与高职确定的核心能力紧密相连,中高职分别设置《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与《数控加工及夹具设计》、《3D造型与多轴加工》、《数控机床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为核心课程。
2核心课程衔接设计
2.1核心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标准是体现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学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标准提出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合理科学规划课程及教学内容,实现中高职教学无缝衔接。《数控加工操作与编程》、《CAD/CAM软件应用》为中职核心课程;《数控加工及夹具设计》、《3D造型与多轴加工》、《数控机床装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为高职核心课程,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要求,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中高职核心课程教学以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本目标,将数控编程与加工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加工操作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为重点,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的培养。中职阶段更注重基础训练,高职阶段,注重知识面的扩展与提升,教学重点上,中职以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手动编程加工2D几何形状零件,知道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与维护。高职阶段,确立复杂手工编程及3D曲面零件,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能诊断数控机床故障并修复,以过渡巩固与提升衔接。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注重考查学生能力,中高职考核方式相同,实际操作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中职考核,实操比重70%,理论30%,高职考核均占50%;兼顾平时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考核。
2.2核心课程内容衔接设计
按照企业岗位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中高职核心课程内容都是面向专业岗位,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逐步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螺旋上升,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中高职两阶段在知识技能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合理安排,以适应学生渐进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有共性,但培养能力层次不同,掌握专业技能与知识深度、广度不同。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的培养,中职阶段能实现手工编程,操作数控机床实现零件加工,设置数控机床基本操作、零件图纸工艺识读、简单轴内外车削加工、螺纹加工、槽类加工、2D内外轮廓铣削加工、对称、旋转几何形状编程与加工、数控机床基本原理与维护等学习情境;高职阶段数控加工与编程,手工编程加工为基础,能运用CAM软件实现复杂零件的自动编程,操作复杂数控机床加工零件,设置加工工艺及夹具、复杂轴内外轮廓车削加工、特殊螺纹车削加工、端面槽加工、非圆弧2D轮廓加工、3D曲面加工、车铣复合加工、数控机床结构装调维修维护等学习情境。在教学上,中职注重数控加工与编程的基本指令应用与经济型机床的操作,高职注重提升,学习高级数控加工与编程,中高职在学习内容上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核心课程教学情境在内容选取时需一体化设计。(1)知识由简单到复杂,技能从低到高递进培养充分做好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研,行业企业岗位任职资格中高职技能分界点,构建中职和高职学习情境内容。企业行业一线现场数控机床操作岗位需具备中职职业能力及数控类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工艺技术员,班组工段施工员要求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及现场程序调试,熟知数控机床结构与性能及数控类高级资格证书。中职阶段偏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高职注重技术应用,面向行业企业高端岗位能力需求。知识与能力按简单2轴数控到3轴的数控机床操作学习,简单基本加工指令到复合加工编程指令学习,2D软件自动编程到3D自动编程,识读零件图纸工艺到零件图分析到工艺方案制定的螺旋上升培养。中高职在相同课程中,重构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全面安排课程内容。(2)优化学材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学材就是实施教学的载体,学材的选取是依据人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浅入深原则而定。学材结构是将学习材料符合学习者心理,科学呈现给学习者的序化,是具体教学的进程组织形式。中高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将知识技能训练以情景模式形成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材料,依据知识技能从低到高的提升顺序优化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结构。中职阶段以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选取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基本指令、简单零件加工、特征零件等情境,达到国家四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高职教育进一步深化学习,学习任务情景依据岗位要求及行业企业需求,选取多轴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宏程序编程加工、复合循环指令加工、3D曲面造型与加工编程等情境,达到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证书能力要求。一体化设计选取教学内容,优化中高职教材结构,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3)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共编核心课程教材针对企业行业核心工作岗位所需核心工作能力,精心组织企业专家与相关教师共同编写教材。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面向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工艺技术员、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技术员等核心岗位,要针对中高职两阶段的特点,优化学材结构,共同编写《数控机床操作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及夹具》、《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教材的中高职版,固化中高职教学内容,协调数控技术专业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中高职专业技术技能教学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教授数控技术知识与技能,是职业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也不是单纯的实践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就是职业教学模式,如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项目任务等。中高职核心课程是培养核心能力的重要学习材料,精心做好教学组织设计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中高职以就业为导向,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及技术应用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较好融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于一体,是一种效率高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与学生角色化,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徒弟;学习环境情境化,数控机床搬进教室,教室即车间;学习内容项目任务化,以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知识点、技能点为中心,设计成产品加工项目,完成项目分解成子任务,如零件图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编写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加工前准备、程序编写调试、操作机床零件加工、零件测量等子任务,加工工艺理论、工件装夹定位理论、金属切削理论、测量理论等知识依据任务完成需要,确定知识内容,在实践中运用学习,在实践中归纳知识点,理论实践相互印证;能力培养工作过程化,即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各项目任务按程序完成,符合教育教学过程的模拟生产实际,教师在过程中指导、分配、检查、督促实施、解答疑惑、总结任务知识技能学习;学习效果评价个体化,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结合,学习效果现场评价,教师与学生面对面评价,及时总结;学时安排集中化,任务的完成是一个连续过程,通常按4或8学时为单位设计学习任务,较好保证教学效果。中高职在教学模式上有着共同的结构,不同在于学习知识技能层次,因此,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区别对待。中职面向初中毕业学生,专业起始能力低,任务设计简单难度低,以基础知识能力为主;高职面向的是有着专业能力较高的中职毕业生,任务设计复杂些且难度要高些,以提升专业知识能力为主。为作好中高职课程的衔接设计,必须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4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
中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育重点在数控技术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既要评价数控技术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要评价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中高职在学业评价上具有相同的评价目标,构建共同的评价体系,有助于中高职衔接的协调发展,共建构建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专业理论知识评价体系,职业技术技能评价体系,技能测试结合必要知识测试,还需要参考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才能更好更全面评价学业状况,以利于衔接。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高淼,范有雄.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1).
[3]曾仙乐.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4]杨哲,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科技,2014(22).
篇4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 实训 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巾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_T具、龟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C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T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丁特点及适用范同,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数控车床;职业教育;教学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式严峻,一方面企业普遍出现技术型工人的短缺,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困难。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多数职业学校课程设置陈旧、教学方式传统、实习设备落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现状有关。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掌握最新技术和知识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应该尽快地完成传统实习内容向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内容的转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与企业生产需要接轨。
一、明确培养目标
数控专业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普通机床设备的操作及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具有数控机床加工的工艺工装设计和编程能力,能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进行产品加工,能够进行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也可以从事车间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
1.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控技术、CAD/CAM技术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
2.操作技能方面
较好掌握普通机械设备的操作、金属切削知识、及工艺知识;要求具有熟练运用和操作CAD/CAM软件进行一般机械和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应用能力,并且要通过CAD操作软件中、高级考试获得证书;具有熟练的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能力,并要取得数控车或铣、加工中心等中高级证书。
二、实施教学改革
1.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掌握最基本的操作
教学初,笔者抛弃在课堂上讲绪论的教学常规,先带着学员进车间参观车床,并讲解数控车床的结构以及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钮的作用,让学员先进行数控车床的最基本操作,如上电、下电、机械回零、对刀等操作,要求学员必须熟练掌握。
以GSK980TD 系列的数控车床为例,由于有极变速的车床,因此要对学员强调启动主轴前必须先选择档位,还有机械回零,学员往往出现超程的误操作。再就是对刀,这是一个数控车床的重点操作,它关系着零件的精度要求,必须强化训练。为了解决车床少、学员多的困难,同时避免损坏车床,让学员在电脑模拟仿真软件上模拟操作,熟练了再进行车床实际操作,要求学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数控车床常用最基本的操作。
2.动静结合,提高理论知识讲解效率
在了解数控车床的结构后,进行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可安排在数控模拟教室采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动静结合,讲与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要讲授数控车床的加工对象、工艺制定、程序功能代码、编程实例。因为学生已经学习过普通机床,已经具备基本的加工知识,所以教师讲解数控机床的加工对象、工艺制定时,采取与普通机床相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熟悉情境。把授课重点放在数控编程的功能代码上,由基本功能指令格式到简单的程序编制,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
3.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实践,并在实习课中体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以形成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轮理论、实践之后,都应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此外,还要使理论课为实习课服务,实习课则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掌握实践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知识及其规律,为实践服务。同时,还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认真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加强技能训练,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4.对学生做好安全操作及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以预防为主。数控车床有其自身的特点,较普通车床而言,它有许多优越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更应该向他们指出安全操作方面的特点。比如,因运行速度较快,操作不当会造成人身或机故,所以必须遵守操作程序。同时,还应教育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做到操作一丝不苟,精神集中,切不可认为数控车床属于自动加工,就可以不用管了。更不能离开机床干其它事情。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减少事故,保证教学,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这几年来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改革后培养的数控车床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能同时胜任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吃苦耐劳,品德较好,实践技能水平扎实。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数控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 调研 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 人才培养
随着制造业高端化发展趋势,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企业争相招聘的对象,而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在能力与数量上,与企业均处于不对接的状态。如何更高效、更高质地培养企业认可的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这也是玉环县职业教育向前迈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借玉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建设之际,33名机械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在现有教学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应该培养具有何种能力的学生,进而实现企业需求与玉环县职教人才培养的对接。
人才需求状况
据2015年3月最新统计,玉环县工业生产总值从2010年至今,除2012年处于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提高。而制造业作为玉环工业的主体,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且其增长动力已从传统的简单加工向产品的高端化发展。为实现提升竞争力,企业逐渐提升效率和质量。随之而来的是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具有数控专业相关技能的人才被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行业的各大企业竞相聘用。
据就业部门统计,2014年数控技术应用人员紧缺近4万,其中蓝领层数控技术人员在企业岗位中占70.2%,是玉环目前需求最大的。此外,深入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的75家企业调研,分析可知:2015年预期招聘10-20名数控专业员工的企业有26家,占1/3;需招聘20人以上的企业共有54.7%,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
调研整理与分析
被调研企业概况 对玉环县制造业分析可知,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并考虑近几年毕业生去向以该类型企业为主。因此,本次调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并涵盖一定数量的大、微企业。根据年产值规模统计可得,在75家调研企业中,中小企业共55家,占据总数的73.3%,见图1a。
在产业结构中,依据各大产业的规模情况,汽摩配、水暖阀门分别为第一、第二大产业,因此,调研中分别选取了30家和23家,见图1b。此外,机床制造作为玉环县第四大支柱产业,与笔者所在学校数控专业群中的机床维修与调试专业对接,因此也作为重点对象,占据13家。其他企业主要包括眼镜配件、消防设备等相关产业,占据9家。
企业对在岗学生的情况反馈调研 为更清晰地展现数控专业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以2011届毕业生和2012届处于顶岗实习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并借助面对面交流与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其中针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调研项,企业可进行多选。通过分析可得:企业对在岗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中,“缺乏吃苦精神”成为58家企业选项,占据77.3%;其次,主要是“技能不熟练”与“理论知识薄弱”两项分别成为43家和37家企业选项,分别占据57.3%和48.3%;通过对调研表的逐个核对可知,多家企业针对2012届毕业生所存在的问题中,明确强调学生存在“不了解岗位和企业规章制度”的问题,并有48%企业选择“不了解岗位”;此外,部分企业对中职学生的学习意识、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综上调研分析,学校在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均存在不足。在职业素养内容中,学生缺乏吃苦耐劳以及存在心浮气躁的问题,并且对所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所要服务的岗位不了解,应聘盲目、上岗盲目。在专业技能方面,技能操作上手太慢,并未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提出上岗后前3-6个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偏差。如何实现学生培养与中职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进的对接,还需基于更细致的知识与能力需求调研。
专业知识需求调研 根据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思路,并结合企业对数控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重点从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入手,涉及机械识图、测量技术、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钳工等内容,企业可根据自身各个岗位设置需要进行多选,其汇总结果见图2。
通过分析可知,“机械识图”与“工艺规程编制”分别成为56家(74.7%)和42(56.0%)家企业的选择项,则从学校课程教学角度可知企业对机械识图、机械工艺、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非常重视,以上理论知识也是学生深入学习技能知识的基础。对于技能知识选项,由图2可知,数车成为33家(占44%)企业的选择项,对调研表进行比对可知,33家企业中的18家企业属于水暖阀门产业,占23家被调研水暖阀门企业的78.3%;而汽摩配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数车与数铣两项技能,数车占13家,数铣占11家;机床产业的相关企业对加工技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钳工,占9家,在被调研的机床企业中占69.2%;此外,在水暖阀门和汽摩配中,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产品逆向设计的需要,因此,有14家企业提出了CAD软件操作要求,16家企业提出产品测绘能力要求;对于设备维修检测能力有16家企业进行选择,而选择设备故障判断能力的企业有41家(占54.7%),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员工在加工过程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判断有要求,一些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及时维修存在问题的设备。
通过分析,各类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倾向性,但在选择调研企业时,已充分考虑玉环制造业各大产业的比例情况,因此,专业知识需求的调研结果能够基本准确地反映玉环制造业人才专业知识需求情况。
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作为切入点进行调研。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可进行多选,汇总可得图3a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能力要求和图3b方法能力要求。
通过图3a可知,吃苦敬业精神成为64家(占85.3%)企业的选项,紧随是职业道德和忠诚度两个选项,分别有41家(54.7%)和39家(52.0%)进行选择,体现了企业对学生稳定性和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对社会能力中的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选项,分别有28家(37.3%)和25家(33.3%)企业进行了选择,体现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完成简单的一线工作和服从管理即可,还需参与一定的技术、管理方面的学习与交流,并且需在团队中起到相应的作用;对于创新、组织执行能力,在本次调研中可知其重要性显得并不突出,从侧面也体现了企业对中职生、高职生定位与能力要求上的区别。
通过图3b可知,企业对中职生的“解决问题思路”给予了较大的重视,有39家(占52%)企业提出该能力的要求。这也是基于一线工作的紧迫性和具体性,因此,很多企业将中职生作为一线的骨干进行培养,进而实现一线的更有效管理。基于以上原因,企业对中职生发现问题后如何理清思路、提出解决方法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其次是独立学习技术能力和制定计划及实施能力,选择的企业不足1/3,说明该两项能力符合了对中职生寄予较高培养期望的部分企业。
未来3年可发展方向 完成企业对中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调研后,企业从中职生未来规划角度来说,也给出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与符合中职生能力特点的3年职业规划。调研选项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计,企业可多选,见表一。
可升迁的岗位中,车间管理与车间技术占调研企业的65.3%和62.7%,其次是班组长岗位,以上三个选项将成为中职生从一线人员走向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发展方向。此外,中职生在综合能力提升较快的前提下,可走向质检与设计岗位,在调研中有1/3企业也有相关的规划,因此,这是学生未来三年发展参照的一个方向。占据44%的其他选项,涉及售后服务、维修内勤、营销管理等,但选择的企业比例较分散,因此不做深入分析。
归纳与思考
通过对汽摩配、水暖阀门、机床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的调研分析,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总结如下:学生在吃苦耐劳(占77.3%)、技能操作(占57.3%)以及理论知识(占48.3%)上均存在较大的不足;各类企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当重视,而对于技能知识,因产业差异使企业存在能力需求上的不同,对专业技能知识上的要求有较大的偏向;从职业素养分析,突出了对学生的稳定性与道德水平的重视,而在方法能力方面,重点突出了解决一线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基于以上分析,学校要为实现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的双核心能力培养做好铺垫,培养企业愿意接受、乐于接受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宝成,何万丽.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
[2]杨海华.苏州职教发展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调研报告[J].江苏教育,2011(15).
[3]唐玉林,沈雕,陈良.中高职教育目标衔接的“双核”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篇7
【关键词】中职 数控技术 理实一体化
一、引言
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专门为制造类企业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于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地联系起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必须改变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那些初中毕业却未能考取高中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理论基础差,自控能力不强,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先是安排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由于没有实践的体验,所以对于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以致很难学懂书上的知识,进一步加重了学习的挫败感,让其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会使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如果不对其进行督促,学生就会开小差,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些都给正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2.学生对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薄弱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等几门专业课程涉及许多数控机床操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的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则把理论与实践分成了二段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各自独立,无法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导致多数学生仅仅学会了机械式地操作数控机床,而所支撑操作的理论知识却与实践操作挂不上钩,使得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比较薄弱。
3.学生就业后不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
由于教学的效果不理想,使得教师在实训时要占用一定的课时给学生讲理论,使得学生操作的课时减少。这样又导致实训无法按原计划实施,教师只能缩减实训内容。最后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技能都停留在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就业时达不到制造企业对其岗位的能力与技能要求。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把在教室中给学生讲解的理论知识融入车间的实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以及时地进行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成为学生实训操作的基石,而实践操作反过来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学生由被动接受模仿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创新转变;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的讲授向知识的综合运用转变;教学的场所由固定教室向实训车间转变;教学的手段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向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操作实践转变。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购置一定数量的数控机床是必要的。但是,数控机床造价比较昂贵,一次性购置数量较多的数控机床有一定难度。这时可以着手建设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对所学编程指令以及机床操作进行练习,可以为学生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建设数控仿真加工实训室既满足了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马上进行操作的需求,又缓解了数控机床不足的压力。
2.构建教学模块与编写授课教材
将《数控编程与操作》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所需的编程理论、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等,按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线切割以及机床维护等岗位需求进行设计并形成各自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各个项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承上启下。学生在学完各个实训项目后,就完成了该模块的学习。编写授课教材首先要聘请企业里面的实践专家来校与教师们一起先把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等编写成教学大纲,然后把教学大纲中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分别设计到典型的项目任务之中,最后由教师们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设计好的典型项目任务进行授课教材的编写。
3.培养 “双师型”教师队伍
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不仅要求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能将自身的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可以给学生传授操作技能以及解决学生在操作时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骨干队伍是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最有力保障。可以通过资深教师指导年轻教师的结对子模式,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安排教师到相关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双师型”教师。
篇8
关键词:数控专业 教学资源 资源配置 教学管理 双师队伍
数控技术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的产物,是先进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校数控专业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办好数控专业,应具备哪些教学资源呢?
一、硬件配置是基础条件
文史类、财经类等不需要太多硬件支撑,但数控专业如果没有基本的硬件条件,只有教师,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学单位必须保障基本的硬件条件。数控属于先进制造领域,其发展紧跟计算机,日新月异。学校在配置硬件教学设备时,不仅要考虑资金投入,也要考虑保证一定的先进性。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阐述基本硬件资源配置。
1.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种类很多,学校不可能购齐,只能按工厂机型比购置。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依次是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镗床、数控磨床、数控线切割、数控火焰切割机等。其中前三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如果能熟练操作前三种机床,后面的机床操作经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
2.刀具、夹具、量具等其他配套。很多学校忽视刀具、装具的配置,只简单购置了基本立铣刀、外圆车刀等常用刀具和平口虎钳、三爪夹作为夹具。行话讲“三分工艺七分刀”。工艺体现在装具上,精度体现在刀具上。建议办学单位按生产需要配置刀具、夹具,量具等购置要参照工厂。教学用的加工毛坯最好有铁、铝及其合金等,其他材料如尼龙、树脂、塑料等。
3.计算机机房及软件配置。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推广,CAD、CAM、CAPP等技术与数控技术日趋完美融合,数控技术始终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控制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数控也不例外,且较早较为成熟的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简单用于绘图,更重要的是参与设计,2D与3D相互转换,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等。前面生成的图形资料直接可用于自动编程,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数控机床,完成加工。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高,才能完成3D零件渲染及仿真加工。
计算机选择主流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大兼容性,为安装CAD、CAM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适合高校教学且应用较广的平面CAD软件主要有AUTO-CAD、CAXA电子图板等,3D设计软件主要有solidworks、PRO/E、UG、CAXA制造工程师等。常用的自动编程软件:master CAM 、UG、PRO/E、catia、powermill等。常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有宇龙数控仿真软件、斯沃数控仿真系统软件、宇航数控仿真软件等。数控故障检测仿真软件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基本条件
有良好的硬件资源,还必须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最大能动性,把知识与技能毫不保留的教给学生。数控专业是新专业,主要继承了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专业技术,同时又是多学科交叉(主要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学科)的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或技能复合型为主要目的。它对教师的业务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专业知识不仅广博而且要精深某个学科领域。师资队伍的组建、引进、培养,要全面考虑。年龄结构要兼顾老中青;师资来源校内、企业各占一半;“双师”要占有较大比例。数控专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根植于生产的精湛理论与娴熟技术,对教师个人的挑战是极大的。
三、管理是根本保障
没有管理,就没有约束。教学需要严谨,不可朝令夕改。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多变的就业市场;教学大纲能更好的发掘专业课程的含金量;教学计划的实施要恰到好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要写进教学总结。
不少院校设备先进,师资雄厚,管理到位,但成绩不令人满意。原因在于管理需要创新。多半院校数控专业在“赔钱”:机床一开机便在消耗电力,学生一上手就打刀,教师的劳动只限于展示,成品零件和铁屑一样是废品……。去南方几个制造大省的高职数控基地看看他们是如何管理的:学校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不是简单的项目合作。企业给学校下订单,布置任务,并派驻技术人员,供给原材料;学校有场地、有设备、有高水平的教研队伍、有求学若渴的学生。企业完成生产,创造利润;学校不仅完成教学任务,也锻炼教师学生的能力;学生不仅提高自己就业能力,也享受工资待遇。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北方院校借鉴。无论在教学管理,还是在校企合作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去创新。
综上所述,办好数控技术专业,要有先进的数控设备、卓越的师资队伍、先进的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洪涛.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数控技术课程设置能力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的性能、结构及开头的不断改进,对零件加工质量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当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奇缺,已成为数控技术应用和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而数控人才的培养由于设备、师资、特别是课程体系等问题已不能适应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机械专业是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制造业生产工人为宗旨。
一、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1、重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做法:根据培养目标,来确定专业技能,再来确定专业课,最后确定文化课。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数控技术类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上,也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树立“专业理论为实践服务,专业理论要实用、够用”的观念,大力削减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以技能培养为课程体系的主线,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适应当今社会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具体做法是:把课程分成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分成机制制造基础知识和数控加工专业知识,技能分成机械制造技能和数控加工专业技能。
下表为数控加工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框架及教学内容模块:
2、以实用实效为原则,制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制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
1、大力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化,提高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数控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专业理论既抽象又深奥,只有在教学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结合,促进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是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中有实训内容,实践教学中有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地应用先理论后实践或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着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动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下表为数控技术专业部分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
2、以技能训练为基础,培养综合能力为目标,推选项目教学模式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有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综合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力、协作互助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培养。
让学生参与实际生活,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开展科研,按生活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尽可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实际生活技术,以科研促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贴近专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适应全会的要求。
良好的实验、实训基地,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则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但是,由于各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力不够,要建设一个够用、完善的实验基地,不是一说就能办好的,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
三、总结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理论学习应以“实用、管用、够用”为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外,重点加强专业论理学习。学校教师可根据当地企业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制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灵活全面的安排教学环节。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为了提高学习的兴趣,可将教学过程设置为:
参观生产企业――论理学习――实验――实训――实习――生产企业工作
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应主要放在实践环节上。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
实验:可起到对理论的验证作用,并使学生掌握基本设备的使用方法,为实训打下基础;
实训:按照形式教学要求,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在生产现场中使学生体验真正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实训;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4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逐步提高,国家出台了许多支持职业教育的举措,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也给职业教育广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个是生源问题。高等教育的扩招,带走了相当大比例的生源,社会上“早就业,早挣钱”的思潮也使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流失为打工一族,致使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量和质量都不容乐观。二是教育效果问题。有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不理想,到职业学校学习,给职业院校的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对所学专业的选择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基本上是在家长或介绍老师的劝说下选的,自身没有一定的人生规划,搞不清自己能干好什么,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学习上也没有目的,虽然教师全心全意传授知识,但仍有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实习或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世界上搞得比较好的,我校先后有两位教师赴德国德累斯顿职业学院考察学习。目前,有些人对职业教育不屑一顾。要改变社会上的教育观念,只有努力打造我们自己的职业教育氛围,让人们不再视上职业院校为没出息,认为职业教育也是一条光明的成才之路。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希望给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启示。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
(1)双元制的一元――职业技术学校。首先,职业技术学校是德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其次,职业技术学校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一元。实施“双元制”职业培训的职业技术学校,大多使用教和练相结合的方法。(2)双元制的另一元――企业培训中心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是德国实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机构。企业内职业教育包括“双元制”职业培训、熟练工短期培训、各种职业继续教育,以及大、中学生的实习。其中,跨企业培训中心最重要的培训是学员的职业培训、转岗培训、再就业培训等。
双元制模式的特点是:(1)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同生产紧密结合,以保证学以致用。(2)先进的培训内容、方法及用人单位的积极参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3)良好的互通互融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吸引一定数量的优质生源。(4)教学与考试相分离的考核办法,以保证教学培训质量。(5)国家标准,第三方权威认证,法律保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综合来看,德国职业教育主要从上面几个方面保证职业教育的高效性。
二、德国双元制教学计划培训规则制定
(1)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由各领域的专家、企业家、高级培训师、学科带头人、心理学家等组织课题组,确定完成方案,经州教育部门专家认证,批准执行。其特点:一是教师团队组织教学课程内容模块,二是教学课程内容模块可以交叉互用,基础知识互融互通。(2)企业培训中心培训规划。由联邦科学教育部负责下达,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负责培训规则,经联邦经济发展部组织专家认定,批准执行。其特点:一是学习领域专业方向培训全面专业技能,二是职业行为能力培养以核心能力为目标。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启示
双元制的培训教学模式,之所以能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是因为它有高素质、高水平、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和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德国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也是成绩一般或差一点的,因为成绩优秀学生上文理中学或大学了,和我们现在学生生源有相似地方,生源质量也不是很好。为此,也造成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上很大的困难,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特别重要。数控技术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掌握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众所周知,数控技术是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目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极为匮乏。双元制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因此,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行动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级数控技术人才。而四步教学法通过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四个步骤,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数控技术内容与技巧,因此,也要重点采用。四步教学法适合初学阶段的技能练习,可以小班教学形式进行。讲解:讲解课题的全部内容和过程。讲解要点,安排提问机会。演示:示范课题的全过程,重点难点放慢速度,可以多次示范。模仿:根据教师的示范练习,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仿、试做。让学生理解,说明道理。练习:充分练习,分析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这样,学生通过认真学习与严格训练,可以真正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成为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无论数控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只有采用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实用的教学培训方法,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向前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常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