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2: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人大专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投资的学校要源源不断地培育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近十年来,南京技师学院瞄准市场人才结构需求变化,在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中,坚持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集创新能力、技能训练、知识掌握于一体,走出了一条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且独具办学特色的新路子。
学院高技与高职教育概况
我院开办高技高职教育起步于1996年,当时国家正面临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迫切需要大批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方面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技工教育面临发展机遇与挑战。受几千年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希望子女进入高等学校深造,成为高智能型人才,但由于高等学校规模有限,不可能人人上大学。在这种市场呼唤高级技能型人才,而家长又青睐高等教育的形势下,我院与高校联办了首届数控技术专业高级工暨大专班,在高技与高职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
高级工暨大专班主要招收初中生,实行6年一贯制学制(5年在校学习),其办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前3年学习,在技能方面达到中级工的水平,在文化知识方面达到成人高考入学要求,并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大专入学资格;其后两年进入高级工暨大专阶段学习,一方面学习高职教育课程,另一方面接受高级技能训练;第6年结合岗位实习,完成大专毕业设计;学生完成以上学业后,可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与高等学校成人大专文凭。
自1996至2006年,我院共招收高级工班、技师班85个,共招收学生4076人,均采用高技高职复合模式。1996~2002级共7届学生参加了成人高考,平均录取率为99%,1996~2001级已有6届学生共计816人毕业,历届毕业生除10人未获成人大专学历证书外,均获得了高级工证书与成人大专文凭。集技能与智能于一身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认可,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模式初显成效。
10年来,学院的高技高职专业不断拓展,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规模成倍扩大。专业工种从1999年的数控技术发展到现在的医疗器械、数控技术与维修、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模具设计与制造等现代化高新技术专业工种;办学层次由原先的高级工暨大专水平提高到现在的技师暨本科水平;办学规模由最初的1个班级39人发展到现在的68个班级3260人,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65.3%。先后与我院合作办学的高校有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办学质量也得到合作高校的认可。
优化教育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确立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段式教育方向技工学校开展高技高职教育顺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但在生源培育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是因为高级工暨大专班招收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办学初期,招收的生源平均分数在420分左右,最低的学生分数只有350分。尤其是在2000年,技校招生陷入低谷,招收的学生入学平均分数仅为400分,居历史最低水平(近年来,生源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分数达到了460分)。面对这样素质的学生,学校经过反复论证,明确了高级技工暨大专班的培养目标是高技高职技术人才,其教育模式既不同于一般的高级工培训,又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模式,要突出技能训练的特色。在实施高技高职教育之前,必须完成中技暨高中阶段的教育,然后再进入高技暨大专阶段的教育。为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应分两个阶段进行教育训练。第一阶段的中技暨高中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中文化相关知识与职业素质两个基础,即在文化基础上达到成人高考合格水平,在职业技能方面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与中级工技能,为实施高职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的高技暨大专教学,要使学生具备高等专科文化知识,另外在职业技能方面应具备高等专业理论知识与高级职业技能水平,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分层教学,实现文化、专业、技能衔接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院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中技暨高中、高技暨大专两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教育包含文化基础、专业知识、技能训练三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计划上还体现了中技文化知识与高职文化知识的衔接,中技专业课程知识与高职专业课程知识的衔接,中技技能训练课程与高职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级工与大专的教学目标。无论是中技暨高中教育阶段还是高技暨大专教育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均包含了文化与专业两个方面的教育。由于学制、学时是有限的,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实现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要精简,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国家高职高专教学计划选定文化、专业技术课程和技能实训模块,删减技工和高职相重复的课程。另一方面要做好两个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注意将各课程相互独立又各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按程度深浅分成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单元,实现同类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或不同课程相同层次的衔接。在组织高技暨大专教学内容时,要本着精选、更新、充实、实用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内容,力争在有效时间内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深化专业知识,开设课程设计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使知识融会贯通,具有深度,从而实现同类专业课程不同层次的衔接。接着在后续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又如电子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了《脉冲数字电路》课程,并进行了课程设计,已具备了相当的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电路课题操作训练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工艺实现上,使学生从设计电路、电子CAD制图、电路印刷版刻画制版到电路焊接、电路调试直至成功,既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也实现了高级工和大专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转贴于
贴近岗位需求选题,实施毕业设计,突破既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做好常规教学组织工作的同时,应努力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学实用目标,在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紧缺技能人才、打造企业最实用、最抢手的毕业生上下工夫。毕业设计课题的设计应贴近生产实践需求,利用学生在大专第三年结合岗位实习已完成了大专毕业设计的优势,以毕业设计为契机,鼓励学生结合岗位实习内容,以岗位生产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方面达到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总结、检验学生大专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我院在2005学年的0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班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高级工与大专的专业教学内容,拟定了22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分别为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PLC与现代电气控制、机械工程设计、单片机扩展、电子电路CAD、数字电子技术的典型应用等,有96名学生分别选择了45个课题,其中30名学生选择了岗位实习课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开展高技与高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在培育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学院也在探索师资建设的有效途径,以适应教学需求。
一方面,学院借助高等学校师资的传、帮、带培养教师,先后安排十多名教师到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进修相关课程,改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使教师能逐步承担起大专教学任务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院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进修,几年来,学院共有十多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进修,提高了学历与专业层次。学院还鼓励教师参加技师以上的高级工培训,仅2005年就有30名教师取得了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为高技暨大专教学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学院还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经常在教师中开展说课、赛课以及专业工种操作技能考核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与技能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中学到了更多的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得到了整体改善。
篇2
一、“订单”模式的招生是成人教育的趋势
根据2006年和2007年初的招生统计,天津市招生成人学员2.6万人。其来源为往届高中、中专生占32.7%;在职人员占65.3%;其他占2%。可见,在职进修仍是学员的主体,其进修的目的经调查大体为几类(1)调换岗位;(2)升职;(3)调单位;(4)单位人事部门要求。这四种情况反映了目前用人单位的知识水平意识,而且此举大有流行的趋势。
(一)“订单”模式招生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作用
总理在十一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强调了国家在职教育上加大了投入力度,2007年比2006年多投入近百亿的资金。这表明,我国目前缺乏专业技能的高级人员,这一点,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触中能得到证明。近年来的招生工作分析和总结看,“订单”模式的招生,人员集中,便于管理,知识传授针对性强,学员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兴趣浓,返岗后学习的知识立即在现岗中得到应用。比如:2006年为和平区工商局干部办一期大专班,32人次。2007年为和平区中小幼教师开办两个班《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专业》,共计194人。2008年初我们又接收民政局“社会工作者”培训生500人,教委专接本学员200人。以上的学员,无论返岗的还是在学的均表现出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从返岗生的追踪调查中表明,85%的学员投入到适合用上所学知识的岗位,并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整体看,我国受大学教育的人口比例为总人数的5%左右,而美国的比例为35%左右,我国目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仅为350万左右,而成人职业教育每年的毕业生达到2000万人。从另一个角度讲,普通大学毕业生从业存在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的缺陷,而成人职业教育,尤其是“订单”模式的教育从根本上克服了这一缺陷。这就是说,无论从待招生的人数上还是从需求程度上,成人职业教育在今后的多年里将会有很宽阔的前景,尤其是“订单”模式的教育,更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为社会提供适用人才。
(二)毕业生推荐工作势在必行
普通大学的学生毕业前都领到一张推荐信,此信是学生的第二张身份证和活页户口,一经录用,多数为终身员工。成人职业教育没有此等条件,所以招生的范围一般受地域的限制,学成后的去向多为本地单位。受习惯认识的影响,多数人事部门录用新人还受“正式大学生”这一传统概念的影响,这使得成人教育增加了难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人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完善的关键问题之一。尽管上面讲过“订单”模式的招生或解决或回避了这一问题,但“订单”生源不是在学人数的全部。现天津市成人职业教育各院校招生总人数为3.5万,其中在职的占83%左右,其余为往届高中中专生、外来人员及下岗待业人员。而后者的人群规模是相当可观的,每年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升学率不足7%,就是说每年大约2万人流入社会,这部分人员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由于上面讲到“毕业等于失业”现象,目前还不能调动这一群体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而开发这一群体的关键在于就业的可能与否。如何做好这一工作?根据我从事成人职业教育20年的经验得出的体会认为:
1.加强宣传力度。这不是简单的喊一喊就能达到的目的的,需要走出校门到那些新建企业、发展势力强的企业做积极的宣传。多数单位想不到成人职业教育这一用人途径,我们的工作是让他们认识、尝试录用、满意、再录用。
2.了解企业需求。对用人单位的预测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能否被录用的推荐率。而这一预测是需要了解市场、了解国家政策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决于市场,成人职业教育的学生就业主要是企业。所以前瞻性的分析是招生工作必不可少的。以前程序:一般宣传———等学生报名———设置专业———授课———毕业走人。如果将推荐就业考虑到招生工作中,那么就可以做到:分析市场———针对性宣传———定专业招生———授课———毕业推荐。如果推荐成功率高,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篇3
黑色棒球帽,前胸印有数字的文化衫,牛仔裤,耐克板鞋,杨庆就是这副打扮出现在我的面前,像极了街头玩滑板的“哈韩”少年。
可是他是一位导演,他导演的电影《夜店》,公映半个月票房已过千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由此成了国内第一个在院线全面发片的80后导演。
成功的来临是这样迅疾和出人意料,而杨庆一脸酷酷的表情,轻声说:“没什么了不起,我能成功,不过就是因为我的胆子比别人大一些而已。”
最厌烦的人生就是稳定无虞的人生
1980年,杨庆出生于重庆大足县,父母都是铁路工人,与电影没有丝毫瓜葛。
但是高中毕业时的杨庆,已经立志要拍电影,他忽悠父母:“知道张艺谋吗?知道冯小刚吗?那都是拍电影的,那是要挣大钱的。”父母对挣大钱没什么兴趣,但是希望儿子好好上学,将来能找份好工作――既然导演这个工作不错,那咱就学这一行吧。
杨庆上了四川音乐学院的影视艺术系,“川音”和中戏、北电、上戏不是一个级别,但是野路子有野路子的好处,那就是自由。那时候的杨庆可以随意去旁听别的专业的课,而且可以旷课去拍片子,想拍啥就拍啥。
三年大专,是杨庆最快乐的时光,和同学一起拍了许多有意思的短片。比如他曾经拍过一个农民工爬到29层高楼上以跳楼相威胁讨工钱的电影,由他自己亲自出演那个农民工,光着膀子站在顶楼的边缘,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杨庆今天想起来还有些后怕:“那时候不知道害怕,在我心目中电影大于一切!”对面楼里的人看见这一幕,还真以为有人要跳楼,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消防员来了,拿着个扩音器对楼顶的杨庆喊话,还兴师动众在楼下放上了救生气垫。杨庆示意躲在一边拍摄的同学将错就错,不动声色――正发愁没钱拍摄这么大的救人场面呢!直到拍完所有自己想要的镜头,他才向警察叔叔坦白这是在拍电影。把警察叔叔给气得,没说的,先给带到派出所,治安拘留15天。杨庆问警察,“我可以带一个摄像机到拘留所里面吗?”警察伸手摸了摸他的脑门:“你小子发烧了吧!”
那是一个精力充沛灵感井喷的三年,他经常是头天晚上躺在铺位上,眨巴着眼睛有了一个想法,第二天早晨从床上一跃而起,对同宿舍的哥们说“走,我有个好想法,咱们租机器去!”
惟一的烦恼来自于钱,虽说用的都是不花钱的演员不花钱的场地,但是租机器、请演员吃饭,也都是要花钱的。演员其实都是自己的同学,纯粹是友情出演,但是学生们肚子里没啥油水,大家都琢磨着片子拍完了怎么着也得让杨庆请客吃一顿吧?可是他哪有钱啊,于是每次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他就借口有急事、有人找等等理由开溜。甚至有一次他说要上厕所,一大帮子的人在外面等他,左等不出来右等不出来,派人进去一看,才发现,这小子早翻墙跑了!“现在想起来挺对不起那帮哥们的!”杨庆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一脸坏笑。
为了赚钱,杨庆绞尽脑汁,尝试做过各种小买卖,去学校里推销洗发水、在过街天桥上卖衣服、给人拍摄婚礼录像什么的,无奈来钱太慢。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游说班里那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谁出钱就给谁在拍出来的电影上挂个“副导演”的名字。这个方法挺管用,大专时期杨庆拍的片子,几乎每一部的副导演都在五个人以上。靠着这个办法,他随心所欲拍了很多短片,好好练了把手,毕业时还在学校里搞了一个“杨庆电影周”,很是风光了一回。
大专毕业,家里托人给他找了一个在成都电视台做编导的工作,父母的期望,是希望他一生都平安、稳定,不用为生计发愁,可是杨庆对这样的人生简直是嗤之以鼻:如果今天就知道明天是怎样未来是怎样,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他希望自己的一生充满变数,这样才够刺激。所以当毕业时有同学约他一起去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时,他立即答应了。他没敢和家里说,“父母要是知道我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去做一个‘北漂’,估计得打断我的腿。”
没有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
初到北京他就碰了一鼻子的灰。先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早已结束,又转战中戏的电视艺术系,考了个专业成绩第二名,可是中戏方面又说今年他们电视艺术系不办了,问愿不愿意上成人教育学院的戏剧导演班。从北电到中戏,从电视艺术系到成教本科班,一系列的变化,让杨庆有些发蒙,但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后来我还是决定上了那个成教本科班,来北京上学,不是为了获取所谓的知识,而是为了学校能给你一个平台,想干的事,说白一点,就是要认识志同道合的人。”
杨庆在中戏的同班同学里,有一个是著名演员方子哥的儿子,两人关系很好,杨庆经常跟着他去家里玩,把之前在重庆拍的片子,放给方子哥看。杨庆承认自己这样做是有目的的“那时候我做梦都想拍电影,可是我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谁理我啊?谁敢给我投钱啊?没有机会,只能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
方子哥看了他的电影,很是欣赏,给他介绍了很多活儿。那几年,他给不少电视剧当过那种没有署名权的编剧,还辗转在各个剧组做过各种助理――道具助理、摄影助理、美术助理等等。“所谓助理,就是拎包的,干活的。”杨庆解释,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苦出身”。他还导过一些烂电视剧,戏最终能不能播出他都不在意,他看重的是能在这一行全方位锻炼自己,为自己日后真正想做的事情做好充足的准备。几年下来,杨庆“会编剧”的名头已经在圈中小传。
整天在影视圈子讨生活,杨庆听说了许多这个圈子里的故事,他总结出一条影视圈的“生存法则”“这个圈子中最后成功的人都是胆子够大……有太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在大家看不清的时候,在大家都犹豫的时候。你要为失败做好准备,同时你也要敢于成功、成就自己,成为第一个跳出来的人。”
说是这么说,但是太难了,北京的演艺圈,真是铁打的江山,年轻的杨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下一下去硬碰去死磕。很长一阵子,他都会随身带着一沓自己的简历,逮着机会就给人发,此举曾经让他饱受同学们的嘲笑,但是他不以为然:“有枣没枣咱好歹打一杆子,我让一万个人知道我,哪怕只有一个人对我有兴趣。那不就是我百分之百的机会吗?”
还真的有人注意到他,那是国内的一位大腕级的导演,请他去为自己筹备中的电影出谋划策。他废寝忘食,和一帮人呆在北京郊区怀柔的一个宾馆里,天天开会讨论。到底是年轻,不懂设防,更是因为急于得到承认,他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许多的灵感,甚至包括电影的故事框架,人物设置,以及重要桥段。讨论了十来天,人家让他回家了,他还记得那个导演笑着对他说:“小伙子不错,但是还太嫩,再回去练练。”
当大腕导演的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他去看了,惊讶地发现,整部电影的故事、人物、重要桥段,都来自他的创意,而编剧的署名,却变成了那位导演。他坐在电影院里,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是愤怒,不是委屈,只是觉得诧异一那
么大的导演啊,怎么会这样?
日子愈发难捱了,很长的时间里,杨庆甚至不敢看电视里的影视娱乐新闻,他怕看见那些新闻里说谁又拍了什么片子谁又得了什么电影节的什么奖――这个圈子里,别人都在狂奔向前,只有他,还在这里蹉跎着,而青春就要过去了……他,有些沉不住气了。
孤注一掷为了《夜店》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导演宁浩和杨庆的情况差不多:年轻、没名、资历浅b他的成功,让杨庆敏感地意识到:风水轮流转,也该轮到我们这一拨了!他知道,属于自己的光明,即将到来!
2006年,杨庆绝地出击了!他知道,要想找到投资,不能单靠嘴皮子,必须先拿出剧本,剧本拿出来只要够好,够精彩,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决定闭关写剧本之前,他和自己的女友谈了一番话,他说:“这两年我决定再也不接那些滥活了,我要专心写剧本,经济方面,只能靠你养活我。你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整整两年,杨庆除了出门买菜做饭,其余时间都在家里写剧本。
《夜店》的剧本一写完,杨庆马上去中国版权中心注册了版权,然后,他把打着注册号的剧本发给所有认识的人看。这一次,命运之神没涮他――电影演员徐峥看见这个剧本,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精品,就把本子推荐给了好莱坞三大经纪公司之一的CAA的老板皮特,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杨庆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徐峥打电话给他,只说了五个字:“哥们,开工吧!”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一拳砸在墙上,手破了自己都不知道。
在开拍的第一天,杨庆的目的就非常明确这部电影一定要赚钱。“不要和我谈清高,新人是没有资格谈清高的,你的作品只有赚钱了,你接下来的作品才会有人投资,如果不赚钱,一切都是空谈。”杨庆说:“我们这一代的导演,和上一代不同的是,我们特别务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直奔主题。”那什么样的电影才能赚钱呢?杨庆对此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相对于其他的类型,观众更容易接受喜剧,喜剧其实非常难弄,让人笑比让人哭难得多,但它投资少,枪战、动作、科幻,没有钱你就没得选,但喜剧可以不靠钱,靠讲故事,靠故事本身的实力。”
《夜店》是一个喜剧,一个发生在超市里的故事。在拍摄的29天里,杨庆几乎就没怎么睡觉,他睡不着,整个人处在一种极度的亢奋之中,他不断提醒自己:要稳住,要镇定。他知道,一旦长久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人的情绪有可能会失控,心理会失衡,这时候尤其需要沉着与理性,需要每一天有条不紊的工作,才有可能顺利走完这万里的最后几步,不至于功亏一篑。他做到了。
电影做完后期,他独自坐在北影厂幽暗的放映室里看完样片,然后走出来,给女友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这部电影,百分百能赚钱!”
篇4
各位代表: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两校一中心行政,向大会做2004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4 年度学校工作回顾
一年来,两校一中心全体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校党委的既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004年上半年学校在校班级35个,其中中专21个班,635人;教学中心4个班,140人;脱产成人大专班10个,424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千1199人。下半年在校班级28个,在校生936人。其中专21个班673人,教学中心3个班113人,大专4个班150人。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但由于学校近几年生源质量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合格,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系统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督导管理工作,在开学初,由教务系统、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集中一周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授课计划,并将结果公布于众,教师们均能按要求进课堂,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根据学校安排,教师们坚持了每位教师听2-3位教师的课,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之际,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意见,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去年我校有2名班主任获得了自治区教委颁发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招生就业指导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
去年11月学校还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两所函授站的教学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同时为函授站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条对照评估条目体系,做了许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专家评估组的肯定。在今后的成人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评估条目认真落实,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立足社会、面向市场、突出特色、服务水利”是本届党委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的办学理念。为拓宽学校专业规模,学校有计划的派遣了十几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饭店服务与管理学”、“旅游服务与管理”、“电焊实用技术”培训教师认证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都顺利取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且参加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还受到了教育厅和劳动厅的好评。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是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办学理念。学校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我校的具体落实,今年年初校党委按照《乌鲁木齐市文明单位创建与管理条例》十条标准在全校开展自查工作,制订了2004年“两校一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4月校党委与各科室签订了2004年精神文明建设责任书。我校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活动中由全校每位党员每月捐款10元,建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帮助困难学生;协助厅系统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团员在学校进行“爱心基金捐资助学”缴纳特殊团费仪式,广大党团员积极参与,起到了一定模范带头作用。校党委还在去年投资精神文明建设设施的基础上,力促综合培训楼的建设工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了宣传标语牌,加大宣传氛围;改造了行政楼楼梯,加强办公环境建设,为学校环境育人打下更好基础。学校发展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学校基本建设
2004年学校完成了培训楼主体建设工作,先后投入约70万元先后完成了校园绿化管理及维护;部分建筑暖气管道的维修与改造;学校部分供电线路的改造;学生公寓节水装置安装;自来水与下水管道安装及二次装修设计;校园内建筑的屋面及楼内维修等多项工程,同时保证了全年度正常的水、电暖供应。
2004年11月经自治区劳动厅考察后确定在我校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实训基地,为此我校根据要求,已提出并上报了建设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四、注重素质培养,强化学生管理,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在延续和创新原有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举措的同时,注重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在学生工作中,注意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特点,寻求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为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能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学生管理部门配合教学管理等工作,坚决贯彻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模式。
切实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管理新机制。《两校一中心班级目标管理办法》《两校一中心学生操行考评实施办法》效果明显,对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确立了良好的、适宜的方式。
针对不同等级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今年学校重点加强了对提高生的教育工作。学生科采取分片帮教的形式,对提高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要求班主任加大对本班提高生的关心和帮助。
为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爱心基金会”。2004年6月2日,学校举办了两校一中心“爱习基金”颁发仪式,共有19名特困生受到学校“爱心基金”3500元的资助,激发了贫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10月25日,水利厅团委在我校进行特别团费捐助仪式,水利系统的团干部和团员纷纷为我校的特困生捐款。
由于我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我校共有23名毕业生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
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卓著。学校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纪念“12·9”运动中,分别兴办了民族团结杯球类比赛、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征文、教师节献辞,迎新生的板报比赛等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为做好2004年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学校积极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邀请了专业就业指导培训教师为我校近700名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由学校出面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向社会各届推荐我校毕业生。今年学校还邀请了新疆特变电工、新疆水利水电工程局、广东水电二局等单位到校与学生见面洽谈。2004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大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今年学校共印制了6000份招生简章,在《新疆招生与考试》杂志上刊登了我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并在电台广播等媒体进行招生宣传,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招生范围。今年还委托奎屯新世纪文化培训学校进行招生,开辟了我校招生的新途径。今年我校共录取中专新生432名,河海大学预科生41名。
五、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成立了两校一中心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学校的重大决策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人事问题一律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加大,有效地维护了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对于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工程承包、职称评定、学校财务收支等问题,学校不定期地在群众大会或中层干部会议上给予通报或者在宣传栏上予以公示,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真正做到了取信于民,得到了教职工的支持,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财务工作
作为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长,我在签批各类开销时,把握勤俭办学的原则,严把审批关。现对本年度的经费收支情况对各位代表作以下汇报:
一、经费收入情况:(1401.4万元)
1、 财政拨款755.4万元,占总收入的53.90%,其中,中专537.94万元;技校179.46万元;河海38万元。在职工人员全年工资434.2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57.49%;离退休人员全年工资97.75万元;占财政拨款的12.94%;机构经费拨款155.44万元,占财政拨款的20.58%;2004-2005年取暖补贴拨款30万元, 占财政拨款的3.97%。
2、 预算外收入592万元,占总收入的42.24%,:系学费创收收入,其中专生学费收入234万元,函班学费156万元;脱产大专学费66万元;住宿费收入124万元短期培训班12万元。
3、 校三产经营收入31.90万元,占总收入的2.28%,:其中,商品房收入22万元;食堂、澡堂管理费收入9.9万元。
4、 其他收入:22.1万元,占总收入的1.58%,其中科技咨询收入11万元;学生测量劳务收入2万元;房租收入2万元;医疗费补助5万元;微机房收入1.36万元;其余属学校帐户利息收入。
二、经费支出情况:1351.73万元。
1、 人员支出613.31万元,占总支出的45.37%,其中:人员工资434.23万元;津贴107.58万元;社会保障费63.11万元;招待所支出1.65万元;其他如临时工工资、加班费等零星支出6.94万元。
2、 日常公用开支568.06万元,占总支出的42.02%,其中:办公费3.42万元;印刷费8.76万元;邮政通讯费6.46万元;水电费30.72万元;已支付取暖费49.04 万元;交通费35.07万元;差旅费32.9万元;培训费15.66万元;福利费41.86万元;劳务费2.69万元;学生公寓、食堂、校园道路、招待所、行政楼及零星工程的维修费152.25万元;办公设备购置费1.04万元;微机等专用设备购置费43.1万元;教学费33.61万元;招生费开支9.57万元,文体活动费3.69万元,政工宣传费12.82万元,其他零星支出12.4万元(主要用于护校队值班补助、劳动工具、卫生用具购买等)。
3、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24.15万元,占总支出的9.18%,其中:离休费7.03万元;退休费90.67万元;抚恤和生活费0.23万元;医疗费1.27万元;住房公积金19.67万元;助学金4.35万元;其他零星支出5.05万元用于支付经探亲费,生活困难补助等。
4、 科技咨询支出:科技咨询项目支出14.6万元,占总支出的1.08%。
5、 校三产经营支出31.61万元,占总支出的4.35%:商品房经营费用支出20.4万元;澡堂燃料费支出6.15万元;人工工资支出1.13万元;其他零星支出3.93万元。
三、 本年度经费结余49.67万元。
2004年度上缴财政专户学费收支情况
一、 上年结余数:142.60万元。
二、 当年缴入财政专户学费:510.80万元。
三、 财政核拨我校预算外资金:592万元,下拨水校542万元;技校50万元。
四、 财政专户结余数61.40万元,转2005年度安排使用。
我校2004年度基建财务收支情况
一、 综合培训楼本年到位资金:208.5万元,其中:教育厅拨国债资金200万元;单位自筹基建资金8.5万元。
二、本年实际支出208.5万元,其中:培训楼工程款180万元;天然气锅炉款15万元;玻璃门窗预付工程款3.5万元。
各位代表一年来,学校各项工作虽然按照既定目标稳步进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办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有封闭办学思想,思维上还没有彻底走出传统办学的圈子,创新不够;面向市场办学的招生、教学模式尚未完全确立;人事制度改革还未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形成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座的各位代表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共同努力,为学校尽快与市场适应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拨出头筹做出努力。
2005年度工作思路
2005年的学校工作,要继续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切实重视并争取有新的突破:
一、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改进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005年度的教学工作,以切实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所有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付出艰辛的努力,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学校今后的招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1.要进一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我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的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和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体系。要依据学生实际和市场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多样化的人。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教书育人,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条件和要求,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2.继续认真抓好各项教学建设。围绕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抓好重点主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和教材建设。继续推进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常抓不懈,以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要继续组织青年教师现代教学技能竞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材。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要根据自治区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做好我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工作,建立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彻底改变我校部分岗位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偏低的工作局面,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进一步探索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
根据我校生源素质特点,在充分利用与继续原有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工作往纵深推进。要真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和增强自主、自强与自助、自主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自助学习与管理的能力与技巧,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争取在推进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与自主、自助管理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由校工会、学生科、团委牵头,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五一”、“五四”、“十一”、“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文明个人”、“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一个讲正气、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并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的素质有明显提高。
四、进一步做好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工作
2004年我校中专招生430余人,招生数量比前三年总和有所增加。要认真总结今年招生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学习同行学校良好的招生经验,充分把握国家关于职业准入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大招生工作的力度。
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荐我校优秀毕业生就业;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人才交流招聘会,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五、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按市场需求创办新专业
在努力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除加大对水利职工的培训力度外,还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开办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做到文理兼容,办出规模效益。
各位代表,2005年已经开始,我们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也同样有许多机遇,做为两校一中心的校长我将和全校教职工一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篇5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其负责注册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考核分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和公共卫生三大类。
《办法》规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不按照规定对执业注册地点在本机构的医师进行工作成绩、职业道德评定或者弄虚作假,不配合医师定期考核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经责令仍不改正的,对该机构及其主要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新《药品广告审查标准》颁布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联合颁布了修订后的《药品广告审查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广告审查和管理制度,加大了监管执法的力度。新标准将于5月1日起实施。
新标准增加了不得含有军队单位或者人员的名义、形象,利用军队装备、设施从事药品宣传;不得涉及公共信息、公共事件或与公共利益相关联的内容;不得在未成年人出版物和广播电视频道、节目、栏目药品广告;不得含有与医疗机构有关的医疗服务内容等规定。
新标准规定,药品广告中涉及药品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的内容,必须以国家批准的说明书为准,不得扩大或者恶意隐瞒,不得含有说明书以外的理论、观点等。药品广告不得直接或间接怂恿消费者任意、过量地购买和使用药品,不得含有免费治疗、免费赠送、有奖销售、以药品作为礼品或者奖品等促销药品的内容,不得含有评比、排序、推荐、获奖等综合性评价内容。
药品定价须经五道程序
为保证医药价格管理公平、公正、公开,国家发改委近日出台了《医药价格工作守则(暂行)》,要求从3月1日起,制定医药价格必须经过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或论证、听取各方面意见、集体讨论、集体审议五道程序。
《守则》规定,在成本调查环节,进驻企业进行成本调查,要有两名以上医药价格管理工作人员参加。调查结果要与企业沟通后由全体调查人员签字,如实反映企业及调查组成员的不同意见。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企业收取费用。不在被调查企业用餐,确因条件所限需要用餐,必须坚持吃工作餐并按标准付费。在专家评审和论证环节,要建立健全专家库,要在纪检监察部门现场监督下,在专家库中随机抽选参加评审或论证工作的专家。参加评审工作的人员不得引导、不得限制专家发表意见。在集体研究和审议环节,召开重要会议时,要邀请纪检监察部门派人参加。同时,对医药价格制定过程中的基础数据、专家意见、相关方面建议、内部讨论的会议纪要等基础资料,要做到记录完整、专卷保存。
安徽800乡医享受“省内粮票”
日前,安徽省卫生厅、教育厅等五厅委联合发文,决定开展面向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的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工作,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岗位成才搭建新的平台,也为他们从乡村医生向执业医师过渡创造条件。
目前,安徽省仍有一批尚未取得专业学历的乡村医生在岗工作,对他们开展学历教育是稳定农村卫生技术队伍的前提之一。安徽省规定,对45岁以下仍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在岗人员,提供大专学历教育的机会。第一步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面向安庆、六安、巢湖等3个市试点招生800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
该教育实行“省内粮票”的特殊政策,单独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单独录取,毕业后在省内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上享受普通专科同等待遇。教学过程中实行“宽进严出”,要求承办学校增强专业适应性,注重能力培养,使毕业生能适应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需求。安徽省同时规定,这些持有“省内粮票”的乡医一旦进城、出省,他们的学历将不予承认。
北京对“参合”农民“二次补偿”
北京市今年将率先在全国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实行“二次补偿”,这样北京市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将从2006年的26%,提高155%,达到40%左右。
近日,北京市卫生局表示,所谓“二次补偿”就是市、区财政再次拿出专项资金1亿元,对所有“参合”农民进行再次补贴,人均80元,农民不用出钱。这样,今年市、区财政对每个“参合”农民的补贴就达到了160元,农民看病报销的比例因此提高。
该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吕幡表示,去年该市“参合”农民达261万人,参合率超过86%。但实行三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均筹资水平和增幅与人均消费水平和增幅不协调:住院补偿率下滑,农民医疗负担没有显著减轻等。
因而今年该市卫生局调整和完善了目前实施的“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的合作医疗制度,决定对“参合”农民实行“二次补偿”。
台州医院举行“沟通比赛”
近日,浙江台州医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沟通比赛”――参赛者是医护人员,病患观众成了评委。他们的评价让医护人员明白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在比赛中,扮演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均为医院职工,“病人”尽量给医生、护士出难题,而医生、护士则运用沟通技巧来化解难题。比赛中,由病人来评点医生、护士沟通技巧的高低。
该院院长陈海啸客串一位脑疝病人家属,临床医生讲了7分钟,而“家属”却听得一脸茫然。正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病人李子叶看着比赛,忍不住说:“医生尽讲专业的医学知识,也没有想过病人是否听得懂。”旁听的一位医生说:“我们与患者沟通时应换位思考,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多想想,这样才能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
这场生动的情景剧引起了台州医院员工的思考。有的时候为什么会沟而不通?医护人员是否了解沟通对象的需求?医务人员该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两个多小时的比赛结束后,在最后的点评中,院长陈海啸说:“沟通无所不在,我为这场别开生面的沟通比赛总结了10字方法:多听病人说,多为病人想。”
北京大学礼来糖尿病眼病中心挂牌成立
本刊讯(记者凌寒)2007年3月20日上午,国际眼学会(ICO)在亚洲合作建立的第一个糖尿病眼病专门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礼来糖尿病眼病中心”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美国礼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陶I瑞尔、礼来公司中国总裁欧泰格、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马志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陈仲强等出席揭幕仪式并发表演讲。
据悉,美国礼来公司向国际眼科学会提供了15万美元用于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糖尿病眼病检测和防治中心。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在众多国际眼科专业机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这个项目的唯一试点医疗机构。该中心成立
后,将致力于通过对糖尿病的及早诊断、科学管理控制以及预防和应对等措施,减少主要因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方面的视力缺损和失明。马建中在揭幕仪式上说,该中心的成立“必将进一步对中国糖尿病眼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孙隆椿视察北京市通州区张湾村
本刊讯(记者刘林)3月18日,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一行,来到北京市通州区张湾村,视察了该村的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孙隆椿听取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利的汇报后说,张湾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绩斐然,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合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良性运行体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这种“住院统筹、大病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框架的建立,确保了“保障、救助、服务”机制的完善。
中华肾脏病学会举办“世界肾脏日”活动
本刊讯(记者段彦杰)2月20日是“世界肾脏日”。中华肾脏病学会举办了主题为“了解您的肾脏”的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运用新闻媒体、科技书刊、科普讲座等多种手段,使普通百姓了解肾脏的解剖、生理知识,了解慢性肾脏病的危害,了解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我国慢性肾脏病形势严峻,据初步调查,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达8%~9%。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起病时没有明显症状,许多病人开始就医时就已经发展成为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平均每年医疗花费约5~10万元,高额的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但是,慢性肾脏病并非不能预防,也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定期到医院体检,进行简单的尿液、血液或者超声检查就完全可以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即使已经患上慢性肾脏病,经过早期积极地治疗,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展。
第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展将在京展出
第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简称CISILE)将于5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
本届展会以“提高科研装备水平、促进科教事业发展”为主题,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个交流、交易、展示的平台。据悉,本届展会的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参展商有600家。
“中研兴业健康工程”启动
近日,中研医药产业集团在北京启动了“中研兴业健康工程”。
据悉,该工程是中研医药产业集团为振兴保健品业而发起的活动。该活动计划推出10个品质精良的保健品产品,新开100家专卖店,联络1000名经销商,发展10万名会员,销售1000万份产品,力争让产品销售额达到5亿元。
富士通推出窄行通用汉字打印机
近日,富士通公司推出适合医院收费、取药、住院窗口使用的DPK300窄行通用汉字打印机。
随着针式打印机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为更好地控制成本,在充分满足性能需求的基础上,用户对80列窄行机产品越来越青睐。DPK300用于北京某医院的收费窗口、取药窗口、住院窗口及配药室等处打印,在使用报告中用户反馈:该机型打印速度非常快,噪音小,字迹清晰;大色带寿命长,减少了更换次数,降低了办公成本:操作简单方便、运行稳定,很好地满足了该院需求,提高了营业窗口等部门的工作效率。
美国生物公司在上海启用亚太应用支持中心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3月14日宣布,其亚太应用支持中心在中国上海正式启用。该中心的建立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接触和了解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各种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的场所,从而有助于推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
新成立的亚太应用支持中心配备了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的全套分析仪器,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中心拥有多位应用及培训l专家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样品分析,针对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市场的特定应用的仪器操作和工作流程演示,各类培训项目,针对区域市场的特定应用的开发、现场和远程技术支持,以及和生命科学各领域的分析和研究的权威人士紧密合作,以促进新市场的开发。
RKA与西门子合作建立肿瘤治疗机构
本刊讯(记者吴马)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德国RHON-KLINIKUM股份公司(RI
粒子治疗技术是治疗癌症的一种非常精确、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效应的治疗技术。以前,某些肿瘤由于病灶位置接近重要器官而难以治疗甚至无法治疗。现在,采用粒子治疗技术可以轻松对付这些肿瘤――这将成为癌症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RKA与西门子签订的合同内容包括粒子治疗机构的建设、技术运用及设备日常维护。该机构是全球第三家使用质子和重离子治疗肿瘤的专业机构。吉森/马尔堡大学医院将进行相关研究,科学监控该机构的粒子治疗过程。新的治疗机构将设4个治疗室,预计每年接待病人数量超过2000名。RKA首席执行官Wolfgang Pfoehler表示:“粒子治疗机构计划于2010年开业,这将是癌症治疗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艺卓公司4款新产品
本刊讯(记者吴马)3月1 2日,艺卓(Eizo Nanao Cor-poration,EIZO)公司在京举行了新产品会,4款Radi-Force系列新型号医疗显示器集体亮相。艺卓公司同时推出的还有RadiForce RX210彩色和单色成像液晶显示器以及拓宽FlexScan-M系列临床复查显示器,FlexScan宽屏显示器也推出了两款新型号,EIZO独特的色弱模拟显示器L797-U也在会上首次和媒体见面。
本刊讯(记者吴马)3月14日,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宣布正式推出POWERxTM×射线产品。这是一系列可以用于食品、饮料和药品行业的新型高性能检测产品。
“POWERxTM系列产品作为对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EZx和PROxTM X射线系统的补充,提高了X射线产品的应用能力,可以充分满足客户集中在某些领域的需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全球包装产品销售副总裁Joer-gen Olsson先生介绍说,“除了POWERxTM产品之外,我们现在能够提供一整套的检测手段以确保客户生产的食品、饮料和药品满足最高的安全和品质标准。”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POWERxTM系列产品在高解析度的探测器和精密的图像分析软件的帮助下可以达到极高的灵敏度并将废品率降到最低。其独特的异物类比测试软件可以类比多种类型、尺寸及位置的异物,并迅速制定出针对每一种应用的最佳应对方案,尤其对陶罐、罐头、玻璃瓶等高密度容器有效。
诺和诺德改变糖尿病环球大巴车抵京
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1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
1.1学籍管理的记录凭证功能
(1)记录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及家庭基本信息。技工学校学生被录取、入学注册后,通过填写学籍表,记录学生的基本个人信息,包括学生的入学成绩等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各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校可以有的放矢制定学生在校期间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循序渐进的步骤;通过记录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可以对照国家相关政策,比如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的免学费政策的执行,国家资资金使用的重要依据。(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原始记录。学生在校就读的3—5年期间,通过每学期学生考试、考核成绩的记录,判断学生学业能否合格。学籍管理对学生有明确的管理目标要求,对于考核合格的学生准予通过毕业或升级;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要进行补考、退学或不授予毕业证书等处理。同时,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还要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有作弊或弄虚作假行为的学生要给予严肃处分,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3)学生在读期间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凭证。学生在校期间,在政治上的进步,如入团、入党的重要信息,均记录在档;学生在读期间,受到的各种表彰的审批原始件,均放入学籍档案;学生在读期间,如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至毕业尚未取消处分的审批资料均留档。
1.2学籍管理对学生学习的保障、激励作用
学籍资料的记录和保留,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在校期间的学业和表现,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以留下最优秀、光辉的人生档案,从而实现对其教育成才的目的。比如,有学生因违纪受处分,我们明确告知学生,如果在校期间不能撤销处分,那么毕业时档案将记下受处分的人生污点,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学生往往都很努力改正错误,争取在半年或一年内表现良好,从而撤销处分,毕业前消除这一污点。
1.3学籍资料对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为用人单位提供了解学生的有力依据
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学籍档案是学生本人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才华、特长以及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表现的重要依据。这使学生精准就业及用人单位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其所长,也使学生更好地发挥特长和优势,实现就业目标及人生价值。
2技工院校学籍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技工院校迎来了成长的飞跃时期,学籍管理显现出了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学历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差
最近几年,我国针对技工院校在招生、就业及教育教学等方面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在招生方面,有中技和高技、成人大专等不同的层次,招生对象学历层次多样,生源结构复杂,这些改革对培养人才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新问题。例如在管理内容上呈现出复杂性,经常出现学生休、转、退,中技升高技等现象。随着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录取的门槛放低,有些专业为完成招生任务,甚至免试入学,导致就读学生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以及培养潜力普遍下降,学生构成体系日趋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同时,自2006年以来,国家实行农村户籍学生国家助学金,2012年秋季以来,农村户籍学生免学费等资政策,更加大了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2.2学籍管理制度滞后,社会认可度低,导致学生对档案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随着技工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需求,暴露出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籍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有些陈旧、落后的信息已失去留档的意义,而一些重要信息在学籍档案中无法体现,学籍档案呈现不严密性。同时,部分技工院校一味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对学籍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加上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技校毕业生的学生档案也认为可有可无,不重视学生档案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一些外资、合资或私人企业因为没有人事权,因而完全忽视学生的档案收取及保管。这样一来,一方面是记录学生重要成长轨迹的学籍档案学校视若珍宝,而用人单位却弃如敝帚。如此以往,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本是人生重要档案资料,往往束之高阁,或被丢弃,失去了学籍档案的重要意义。
2.3学籍管理队伍缺乏稳定性,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学籍管理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学籍管理基本采用计算机信息平台,各种资料的记录、学籍的变更及资助信息的显示和统计、上传、汇总都需要具备一定业务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能完成,大量数据的操作和分析更需要一定专业素养。近年来技工院校规模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技工院校学习,对学籍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情况还有一定差距,有些技工院校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工作压力加大,人员流动更换频繁,由此导致很多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学籍管理质量。
2.4学籍管理中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的滞后
学籍管理是一项非常庞大、具体、繁琐且原则性比较强的工作。技工院校开始尝试借助现代化工具对学籍进行管理也是近几年的事,初步实现了技工院校自己的网络与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籍平台网络化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规范或重复设置的现象,容易出现数据矛盾或冲突的现象,给实际工作带来麻烦。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全省学籍平台和全国电子注册平台,同一个学校,同样的学生,两个平台,一个主要用于学生注册,休、转、退学及毕业证的办理;另一个主要用于资助金政策的落实。两个平台都很重要,但如果两个平台由不同部门操作,或不能同时更新,可能导致信息的不一致,造成数据的混乱而引起管理的混乱。而班主任在提供学生基本资料录入时,因两个平台的内容、格式不一样,同样的工作得重复做两次。这一切,一直困扰着我们基层的学籍管理员。因此,我们大胆改革,尝试将两个平台的信息整合,利用计算机编程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设计为一表多用。班主任只需录入一次,可以根据需求,生成多种形式的表格,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统一了数据,也是我校数字化管理档案的一次技术上的飞跃。
3加强技工院校学籍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与时俱进,学籍资料的设置更趋于科学、合理、适用
关于学籍管理,传统的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监督制约,而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学籍管理目标更偏重于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全面成长,记录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及市场生存能力为主要目标。技工院校应逐渐实现由封闭式的资料记录转化为开放型的学生成长的理念;注重记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现学生动态的思想和技能的发展和进步。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更接近社会,才能更适合社会需要。因此,学籍管理应以服务为本,既要关心学生,又要严格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本着对学生服务的理念,在学籍管理工作中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以人为本”贯穿到学籍管理的整个过程。
3.2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数据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效率
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籍管理制度,是技工院校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做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教学理念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手法的创新,个人专业能力也要不断提升,对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比如:严格学籍注册手续,规范学历电子注册程序,量化学生考核制度,制定毕业证书发放制度等。将繁琐的数据处理交给现代化的计算机程序来管理,同时注意记录和保存好学生的纸质档案,这是学生毕业后单位和社会查找学生在校期间信息的重要原始资料。我们学校办学40多年来,不断有历届的毕业生来学校查找原始资料作为凭证,到单位办理职称、入户籍、升工资等等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业务,一些早年毕业生,到退休的时候,才发现档案由于各种原因,缺失一些重要要资料,而重新回到学校查找并证明。可见,保管好纸质档案是多么的重要。
3.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队伍稳定性
首先,对学籍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学习让学籍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软件的运用。同时要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还要不定期的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到知名技工院校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学籍资料中班主任记录下的学生的每一科成绩、每一学期的操行成绩,每一学期的评语,这是学生一生求学生涯中重要的财富和珍贵的回忆,我们每一个学籍管理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素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籍档案。同时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出更科学的技工院校学籍管理方法,使学籍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3.4充分掌握利用学籍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系统功能
信息化技术是现代各行业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新动力,学籍信息系统也是在学籍管理上实现科学、高效、公正的基本条件。当前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以前半手工操作加小型数据库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籍管理中。通过校园网创建学校自己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汇集学生在校的各项信息,便于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实现资源共享。作为学生也可通过自动化检索,借助学校网络信息系统查询了解自己的学籍信息、课程表、考试成绩等。学籍管理是一项专业、持久、精细、繁琐的管理工作,要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不断探索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籍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只有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学习管理经验,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更加优质的技工人才。
作者:王泽娟 单位: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卢建萍.论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J].科技视界,2012?.
[2]李玲.浅谈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3]高林琴.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山学院学报,2011.
篇7
1、多方入手,力求改善人才结构。去年,我们制订了《20*年*市人才培养规划》,按照规划,多方入手,力求改善我市人才的布局和结构。一是不断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关系着企业的发展,重视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势所必然。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了一次面向各企业人事管理人员的讲座,内容为人才招聘与人才选拔。此次培训利用图表对照等多种鲜明生动的方式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科学的人才管理理论指导。培训后的调查表明,所有参加者均对培训表示满意。二是加快发展高等学历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信息网络,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与*高等院校合作,开设了经济管理专业大专班,共有36名学员。上课时间均定在周末或法定节假日,尽量避免与部分在职人员和企业经营者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三是重视“定单”培养紧缺急需人才。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企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为依据,联系相应高等院校对口专业进行“定单”培养学生。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与*职业技术学院“定单”培养2个班级100名学生,他们毕业后将在钱江摩托直接上岗,无需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2、“外引内培”,狠抓增加人才总量。去年,我们继
续把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采取“组团、自引”的办法,共引进各类人才1519人,其中高级人才131人,大专以上1135人。我们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针对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先后组织了63家企业赴*、*、*等地参加大型招聘会,赴*、*、*、*等地举行专场招聘会。特别是12月份在*、四川、*等四所高等院校举行的专场招聘会上,我市十几家企业提供了近百个职位,共有171名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工作。去年共柔性引进正高职称16人。人才库数据显示,至去年底,我市人才总量为54337人,已达到*市对我市人才总量考核指标要求,其中高级人才已达1217人。
“内培”就是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去年我们继续做好送培工作,联系了*职业技术学院,为本地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到高校深造的机会。共选送学生40名。
3、优化配置,积极搞活人才市场。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人才交流中心全年共举办定期人才交流会40次,进场设摊3000多个摊位,提供岗位9630个,人才集市在我市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给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人才网进行了改版,扩大了我市人才资源的搜索范围,拓宽了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信息来源渠道。去年,*人才网访问量已突破37.7万人次,个人会员注册2.8万人,共有79家会员单位900多条招聘信息。
去年,市人才交流中心秉着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推出“*人才库,免费送服务”新举措,在办公区内增设了查询登记室,无偿为求职和招聘者提供查阅工具。注册后的个人会员,可直接进行个人简历维护、招聘信息查阅以及在线应聘等。招聘单位在登陆*人才网后,可在人才库中进行人才信息检索和人才资料查阅。如已注册为会员单位,可随时招聘信息。
二、贯彻《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完善公务员制度
20*年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1周年,我们积极贯彻《条例》,继续加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
首先,坚持“凡进必考”的人事录用制度。考试录用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对严把队伍“进口”,提高队伍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可有效防止机关事业单位进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我们继续对机关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录用以及干部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施“阳光操作”,把人事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在公务员招考中,推行面试考官异地执考制度。每一考官组面试的考生也是在面试开始前临时抽签确定,这样保证了面试程序的规范、公正和严密,得到了社会的好评。二是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考的办法。从调查需求,确定职位,下发文件,到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录用等各个环节都规范运作,细致慎密,从严监督,严格把关,真正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三是对营级及以下(含技术级)干部实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对干部在部队立功奖惩表现情况、入伍年限长短、职务、学历等方面进行考核,并与文化考试成绩相加,确定名次,再以名次先后为序,由干部本人选择安置单位。去年共考录公务员67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8名,安置干部35名。
继续在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进人公开选调制度。一是与市委组织部一起,从各镇、街道机关中公开选调8名国家公务员到市级机关工作。二是通过考试,公开选调镇、街道统计中心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人。
其次,公务员管理工作步上正常轨道。有效的考核制度的实施必将激励公务员积极工作,奋发向上。20*年度的公务员考核,我们注重客观公正的原则,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公务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规范考核程序,把好优秀等次和不称职等次关。优秀等次人数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2%以内。对德才表现差、工作确实不称职的人员不姑息迁就,严格执行规定,该定不称职的就定不称职。通过该年度考核,被定为优秀公务员369人,称职2468人,基本称职3人,不称职5人,不定等次20人。
为加强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去年,我们在全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依法行政》、《行政许可法》、《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培训采取自学为主,集中辅导和电视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人次达12360人。
镇、街道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轨道。我们与市委组织部一起在调查摸底,分头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下发了20*年开展镇、街道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交流范围、对象、程序和纪律。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规定办事,坚持流向的合理性。对表现好的对象,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直接调配;回避对象,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就近考虑;对表现差的对象,原则上实行大跨度交流。去年,镇、街道机关交流43人,事业单位交流35人。
为配合机关效能建设,对市级和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工作人员)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离岗人员进行了一次清理。以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四家名义下发通知,要求离岗人员按时归队,并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督查。去年,共办理公务员过渡12人,非领导职务任职审批62人,惩戒14人,辞职5人,开除留用6人,延长退休16人,提前退休8人,离岗退养32人,招选聘干部录用公务员2人,公务员转任31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配89人,完成了20*年度干部年报统计工作。
再次,认真贯彻《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做好干部安置工作。20*年,我市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5名,其中团职干部7名,营职干部7名,连排职干部15名,技术干部4名,自主择业2名,随调家属11名。我市把团职转业干部作为安置重点,继续采取下达指令性计划分配的安置办法。对担任团职领导职务满3年的,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7名转业团职干部除1名安排在太平街道其余全部安排在市级部门,并担任领导职务。营职以下(含营职)及技术干部的安置继续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办法根据考试和考核总分,本着择优安置、任贤用能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由干部按照职位要求自愿选择接受单位。8月10日,26位转业营职以下(含营职)干部及技术干部对29个职位进行了选择,全部落实了公安基层派出所和镇、街道机关等接受单位。对2名自主择业干部,按照规定保证其按时足额领到退役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公务员医疗补助。11名随调家属除企业性质的3名自找企业单位就业外,其余事业性质的8名已安排在各系统下属的事业单位。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1、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的控制与管理。为巩固机构改革成果,防止机构编制的反弹和膨胀,我们一是确立了从严控制、严防反弹的原则。强化机构编制控制意识,自觉执行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规定除上级有明确要求外,不再审批各部门有关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的请示报告,职能调整和任务增加的部门,所需编制也要通过转变职能、调整机构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解决;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扩大机构编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也要从严掌握,做到总量控制。二是维护机构改革方案和“三定”规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重申经上级党委、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和同级党委、政府批准的部门“三定”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调整变动。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的“三个一”制度,即凡属机构编制事宜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承办,主管机构编制的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行文。严肃认真对待机构编制审批工作,坚决按规定程序办事,杜绝政出多门、越权乱批机构编制的违规行为发生。至20*年底,市级机关和镇、街道机关以及政法单位的行政人员总数全部控制在上级核定的编制数内。
2、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新路子。一是设立镇、街道统计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发挥了统计综合职能,同时也分流了各镇、街道企管站部分人员。二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优化组织机构,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关于印发〈*省深化完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委办[20*]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拟订了《*市深化完善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讨论稿)。三是开展全市性的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摸清底数,为即将全面铺开的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一年来,市编办拟稿46件,发文9件,做到件件无差错;答复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6件,满意率100%。
3、努力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去年下半年,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更名为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一步确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我们注意把好三关:一是把好法人条件审核关。按照资产、从业人员、场所、依法成立等条件严格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法人登记;二是把好年检关。对已办理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面进行年检,年检事业单位245家,年检率达到100%。年检时对事业单位的资产、业务范围、人员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合格的继续确认其法人资格,不合格的依法取消其法人资格。三是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符合条件一个登记办理一个。全年新登记事业单位17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变更50家。
四、进行专技职称评审改革,实行专技职务评聘分离
20*年,为加强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我们加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改革力度,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专业技术资格社会评价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通知》要求,组建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价中心,根据社会化评审的要求,做好各评委会与主管部门的脱钩工作,实现职称评审的平稳过渡。从本市的实际出发,组建各类中初级评委专家库14个,其中中评委专家库7个。积极宣传和引导企事业单位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到目前为止,除教育系统外,全市企事业单位均已推行评聘分开制度,并逐步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评聘分开,打破了专技人员因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而无法晋升的僵局,根据专技人员的水平、能力、业绩,采取考评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为我市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才档次的提升作出了努力,并受到上级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一年来,共评审和申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65人,其中中高级人员922人。
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建设,根据*市人事培训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去年,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进行创新思维培训和考试。在师资和场地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全年共举办培训班70期,组织大规模考试7次,培训人员14000人。
另外,做好正常性的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培训、考试等工作。一年来,共受理、审核省及全国性的各类资格评审报名考试1478件,举办外语及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考试8期,制作发放各类证书19000本。
五、关心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认真做好工资福利工作
工资福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关系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工作。我们认真执行上级政策文件,以极其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资福利工作。去年,共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约4207人,正常级别晋升工资874人,职务变动晋升工资2340人,兑现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称职(合格)以上一个月奖金约4641人,调整机关事业散文工作人员职务补贴和月目标考核奖各20626人,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6100人,办理市以下基层农林水第一线科技人员浮动一档职务工资和浮动转固定93人,每月核定市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市教师财政统发工资约1*78人,办理干部重新确定工资39人、调动工作重新确定工资70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离退休)劳模津贴34人。此外,办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手续175人、退休干部住房困难补助119人、病故手续30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250人、精减退职人员定期生活困难补助106人。春节期间慰问住院干部、老干部及遗属共计340人。
六、开发就业再就业岗位,做好就业再就业服务
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年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7020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267个,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84名,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123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74本,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面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去年,我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召开推介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条件。去年4月和11月,两次召开全市就业再就业推介会,组织参加招聘的企业和用人单位257家,提供就业岗位5176个,其中普通工岗位2625个,大大方便了再就业困难人员。推介会上前来应聘的有1762人,达成意向的有1018人。
二是宣传落实再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去年,继续为市环力电器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争取到省第七轮就业难点贴息贷款项目,每家企业贴息额度分别为4万元,促使这三家企业去年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为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对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我们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按照规定给予扶持和政策优惠。一年来,全市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100多人,减免税费10万元。
三是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去年市就业管理服务处通过联合办班和企业自培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为全市19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再就业培训,培训专业有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系统操作、车工、钳工、市场营销等。另外,为350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帮助有开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提高创业能力。
七、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一是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温政发[20*]129号)精神,按照*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标准(试行)要求,在上一年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去年继续推进此项工作,一方面是探索建立新型的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制度。去年我市出台了《*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暂行办法》(温政发[20*]99号),根据《暂行办法》规定,我们印制了1万本《*市被征地人员就业保障证书》,及时发放到符合条件的被征地人员手中,使他们能享受到规定的优惠政策,如免费参加就业培训,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对被征地人员的就业培训工作,也都与各镇、街道联系予以安排落实。另一方面是开展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按照“规范、对路、适用、专业”的原则,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培训。市就业管理服务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10期,参加培训人数491人,其中职业指导员1期27人,保健按摩9期464人。另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0人,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我局以《抓维权,强培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题作了书面材料介绍。
二是努力搞好劳动力市场建设。根据我市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要求和全市劳动力市场建设规划,去年我局继续重视镇劳动力市场建设。2月份,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开业。大溪镇职业介绍中心和横峰、*、*等镇、街道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以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为龙头,镇、街道劳动力市场为支柱,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辅助的劳动力市场网络体系。去年全市进劳动力市场求职登记85430人,介绍成功59820人。各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介绍所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工提供了就地、就近、就快的良好服务,为我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是清理整顿职业中介机构,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按照《*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去年初我局对全市93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年度审验,着重审验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允许经营的业务范围。另外,针对我市外来务工者多、职业中介机构多和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问题多的状况,我局会同市工商局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二次专项清理整顿,重点检查解决职业中介机构在职业介绍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职业介绍所,非法从事职业介绍活动;未经核准登记,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提供虚假信息,收费不规范。在清理整顿中,我们将教育、规范、处罚贯穿于整个过程,对非法进行职业介绍活动和有违规行为的职业介绍所进行批评教育或依法处理,不符条件取消5家,行政处罚3家,限期整改3家。通过清理整顿,规范了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
八、加大社保扩覆力度,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20*年是我市三年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最后一年。我们继续狠抓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工作,养老保险扩覆继上两年取得较大进展后,又取得突破性进展,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扩覆更是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市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社保扩覆和基金征缴指标任务,并如期基本实现三年养老保险全覆盖的目标。
1、养老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市作为全省26个经济较为发达县市之一,三年内要达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市政府去年给我市下达了净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5.3万人和征缴基金2.239亿元的指标。为完成目标任务,我们一是召开会议部署任务,签订责任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二是大张旗鼓地开展以《*省基本养老保险条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活动;三是为各镇、街道劳保所人员进行政策、业务和计算机培训;四是利用简报和召开社保扩覆座谈会等及时通报扩覆进展情况;五是下到各镇、街道督促、检查和指导。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养老保险扩覆工作顺利进行。去年我市实际完成养老保险扩覆人数53100人,截止年底,全市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达到115098人。全年共征缴养老保险费2.26*亿元,市财政补贴2000万元。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积余4.76亿元,实际支付能力达到45.5个月。我们加强养老基金的管理,确保养老基金的完整和安全,提高职工个人帐户透明度,及时调整和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继续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2、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去年,我们以稳定为指导思想,稳步推进我市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继续实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配套政策体系。起草、下发并组织实施《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贯彻〈提高部分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若干补充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通过政策调整,提高了部分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负担过重的弱势群体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压力。根据《*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暂行办法》,组织财政、卫生、药监、发展计划等部门,对市内11家定点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举办了一次50多家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定点测试单位派人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知识培训。至12月底,完成了*市下达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指标,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总数达到55996人,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4129.9万元,基金收缴率为100%。
3、积极探索工伤保险改革新思路。去年1月1日起,《工伤保险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我们利用新《条例》实施时机,狠抓了工伤保险扩覆工作。一抓宣传,在全市营造良好的工伤保险参保氛围。特别是通过工伤事例,得与失的比较,使企业主体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好处,从而变被动参保为主动参保。二抓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去年3月份,特邀请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伤保险处沈长仁处长来我市为各镇、街道劳保所经办人员进行《工伤保险条例》讲解,并进行其他业务培训。三抓进度,形成互相比较,争先完成的态势。通过每月一次的工伤保险扩覆进度通报,以及经常召开镇、街道社保扩覆工作座谈会汇报进展情况等,使各镇、街道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势头。四是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增强企业参保吸引力。为方便企业参保,各镇、街道劳保所都采取了便民服务措施,代办各项手续。我局社保科在规定时限内给参保职工作出工伤认定,市社保中心也对参保的工伤职工及时发放医疗费、伤残补助金等。截止12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6274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工伤保险扩覆任务。全年共认定工伤1068起,组织职工劳动能力鉴定458人。工伤认定行政诉讼5起,胜诉4起,败诉1起。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527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4%。全市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5375人,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35万元,基金收缴率为95%。
4、重视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去年是《*省失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条例》,确保失业保险扩覆和基金征缴任务的完成,一是加强宣传。印发失业保险宣传手册15000本,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失业保险扩覆宣传,并开展社会保险宣传咨询活动。对镇、街道劳保所人员和企业主进行失业保险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30余次。二是制定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贯彻实施〈*省失业保险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温政发[20*]119号),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有关政策,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另外,根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按规定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由原378元/月调高至441元/月。三是分解指标。根据*市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征缴数,分解到16个镇、街道,列入年度考核工作目标。四是规范申领发放程序。根据《条例》和《通知》规定,制定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程序,并告示于众。使得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发放规范化、制度化,既方便申领者,又不出差错。20*年,全市失业保险扩覆人数为23969人,止年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总数为64076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200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80万元,累计结余2565万元。全年为672名失业职工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为1027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284万元,为农民合同制职工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23万元。
5、基本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26号)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指导意见》(浙劳社农[20*]79号)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我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配合市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去年以来,我局配合市政府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特别是去年上半年组织有关部门专程到*、*、*、*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行地区的做法。并先后在太平、温、城东、城西、大溪、*、*、松门、箬横等镇、街道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然后编制了多种方案,反复测算、比较和筛选。二是起草文件,制订政策。在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反复商讨,多次修改,去年6月,我局起草的《*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以市政府名义,形成了一个比较切合我市实际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模式,为全面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宣传、培训和督查工作,确保顺利实施。首先,印制宣传手册及相关资料,进行政策宣传和解释;其次,规范业务流程,制订工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办法,举办业务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再次,加强督查,确保完成目标任务。至20*年底,全市已有5500多位被征地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障,已有1885位参保对象开始享受养老保障金,完成了*市下达给我市被征地人员参保的指标任务。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整顿规范中稳妥推进,健康发展。严格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将农保基金全部纳入安全渠道运行,确保基金安全增值。做好档案、财务等基础性工作、个人帐户清理核对工作和续保工作,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以管理促发展,保持政策和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九、依法调处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由于我市非公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劳动法制意识淡薄,劳动管理不规范,造成劳资纠纷日趋增多。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的新路子。
一是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为方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就快”解决劳动争议,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在建立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于去年4月份建立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派出庭和太平派出庭,在太平街道南泉工业园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去年,各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委共调解各类劳动争议案件3072件,其中工伤补偿争议474件,劳动报酬争议2567件,其他争议31件,已调处2645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1136.8万元,保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加大市本级仲裁委办案力度,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要求,市本级仲裁委积极受处劳动争议案件。去年共受理案件157件,作出不予受理3件,处理上一年余案13件,合计173件。在去年立案的157件案件中,工伤补偿124件,劳动报酬16件,劳动合同7件,养老保险8件,其他争议2件。已审结162件。通过审理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466.8万元,为用人单位挽回经济损失33.1万元。去年,市本级仲裁委在新型劳动争议案件和重大影响案件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审理*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诉某劳动者跳槽到*某公司案件中,准确使用法律,审理后得到许多媒体的好评。由于成绩显著,去年我市仲裁委被评为全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重视劳动争议仲裁队伍建设,提高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其一,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因人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组成人员发生了变化,为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去年7月20日,市府办发文调整了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组成人员。其二,市劳动仲裁院正式运行。20*年10月24日,市编委批准成立市劳动仲裁院,人员已于去年10月底到位。我市劳动仲裁院的成立,标志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市继路桥之后居第二家,在全省居第五家。其三,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充实仲裁员队伍,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在去粘月份聘请了20位兼职仲裁员,在12月份聘请了2位专职仲裁员。目前,我市仲裁委已有4位专职仲裁员,37位兼职仲裁员。为进一步树立劳动仲裁公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和劳动仲裁院于12月份印发了《仲裁员工作准则》、《仲裁员回避制度》和《仲裁员工作纪律》,对仲裁员在仲裁中的行为规范作了规定。其四,通过培训和研讨,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去年3月初,我局有关科室邀请市工业经济局、市总工会等部门与市法院联合召开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研讨会,就《条例》实施中的问题交换意见,尽量减少执行中的不一致现象。
四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实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去年,我局会同市工业经济局和市总工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召开会议,就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法》执法检查、劳动争议案件预防和处理,特别是*羊毛衫行业和*水泵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进行了讨论,三方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去年我们继续帮助指导*羊毛衫行业开展第二轮工资集体协商,使之不断完善。9月19日,*羊毛衫行业协会会同行业工会签订了《*市*镇*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镇水泵行业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试点。7月15日,在已建立*镇泵业协会的基础上,建立*镇泵业工会。3个月来,行业工会和行业协会分别代表劳动者和业主进行了三轮面对面的工资集体协商。11月3日,由*镇泵业工会主席代表本地区3876名泵业工人和镇泵业协会会长代表22家水泵企业签订了《*市*镇水泵行业职工工资(工价)集体协商协议书》,从而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一项经常性制度在*水泵行业推行。我市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其做法和经验在去年6月召开的全省推进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十、开展劳动用工整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年来,劳动保障监察在开展劳动用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用工,规范劳动管理行为,查处劳动者投诉案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止年底,共出动检查2380人次,主动监察用人单位729家,涉及职工96508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82934份,督促用人单位备案1709家,送达《劳动保障限期改正指令书》60份、《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69份。共受理劳动者投诉举报案件473件,为1586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款109.7万元。行政立案处罚案件100起,处罚金额70.48万元,其中查处童工82起,清退童工94人,罚款67.5万元;无合法证件13起,罚款2.3万元;职介提供虚假信息和雇用无证人员3起,罚款4600元;拒绝对指令书作出答复2起,罚款2200元。行政处理案件6起,涉及职工86人,金额21.3万元,经济补偿金8220元。处置10人以上群体性案件18起,帮助927名职工追回拖欠克扣工资143.7万元。去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收到感谢信8封、锦旗12面,被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先进集体,还被省未成人保护委员会命名为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20*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唱维权主旋律,打稳定主动仗,继续开展“三春”行动,促进劳动用工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巩固。
一是认真部署“春雷行动”。去年2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和企业招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我们与工商部门一起,对全市96家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了清理整顿。本着保护合法,取缔非法的原则,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家,处罚4起,罚款4600元。对于合法经营的职业中介机构进行进一步引导,促使其经营行为更加规范,为求职人员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另外,对企业招工行为,坚持边检查、边宣讲,帮助和指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招用职工和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其诚信用工的自觉性。
二是着力抓好“春苗行动”。去年是我市查处童工力度最大的一年。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举报专查等方式,共查处非法使用童工案件82起,无合法证件案件13起,罚款69.8万元。7月份“春苗行动”中,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组织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员对劳动密集型和家庭作坊式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留盲点,坚决有效地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同时组织举办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班3期,培训企业主180人,帮助他们提高甄别“假名童工”、“假龄童工”、“编外童工”的能力。通过深入广泛地宣传和切实有效的工作,依靠广大群众着力解决童工“发现难”问题已取得一定成效,严禁使用童工的社会氛围已形成。
三是全力开展“春雨行动”。去年,我们早准备,早部署,早介入,全力以赴开展以清欠农民工工资为主题的“春雨行动”。为及时妥善处置因工资纠纷引发的重大突发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工资权益,专门研究制订了企业欠薪应急处置预案,并建立劳动保障重特大案件应急小组,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能,实施有序处置。我们将全市生产不紧气、业主不是本地人或平时劳资纠纷较多的26家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其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进行不定期的回访检查。对莫视民工利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恶意拖欠,拒不支付民工工资的企业或业主,该处罚的就处罚,该暴光的就暴光。为解决建筑企业拖欠民工工资“老大难”问题,9月7日,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实施意见》我们联合建工局建立建筑施工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从实施效果看,去年受理建筑民工劳资纠纷投诉案件比往年大为减少。同时,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工资支付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民工工资支付负直接责任,有效的遏制了建筑行业小包头转嫁风险或携款逃逸事件的发生。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一是增强工作责任心,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我们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率先实施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该制度将行政执法的相关责任落实到专人身上,赏罚分明,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极大地增强了监察员在执法中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二是方便群众,建立“一次性”告知制度。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我局要求经办监察员对于证据或材料不齐全的来访者,一次性告知下次所要提供的材料或证据,绝不让来访者多次奔走。三是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畅通“12333”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电话,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方便。各劳动保障所对本辖区内劳资纠纷调解负总责,一般投诉案件当天处理完毕,复杂案件七天内处理完毕。对疑难棘手案件,可要求监察大队协助解决或予以解决。
为规范企业劳动管理,去年我们继续抓了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一是深入调研,不断完善“双推”考核办法。在制订“双推”考核办法前,深入各镇和街道,进行座谈,虚心听取如何更好落实“双推”目标任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力求“双推”考核目标任务基数的合理;要求建立职工台帐,并输入电脑,列入目标考核。二是以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双推”工作开展。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温市委办[20*]62号),要求各镇、街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并认真做好职工名册台帐等基础工作。三是积极部署,狠抓“双推”工作落实。我们把重点放在完善基础工作,建立职工名册台帐。召开会议,部署“双推”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双推”工作简报作用,及时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制作职工名册台帐软件和操作方法,发至各镇、街道,便于运用管理;不定期组织人员下到各镇、街道检查、督促和指导合同签订工作,并结合劳动法保障执法检查,对各镇、街道的“双推”情况进行检查。四是认真组织“双推”目标任务的考核。根据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我们组织人员采取抽样办法,对全市各镇、街道进行检查考核。截止12月15日,全市已有19338家企业与274256名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1131家企业工会或联合工会与企业或被覆盖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全市企业覆盖面达到了93.62%,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3.1%,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6.8%,点上劳动合同签订合格率为95.51%,企业职工台帐基本建立。通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基本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全覆盖的目标。12月20日,陈加元副省长在省政府办公厅编发的《昨日要情》176期《*市着力构建劳动者维权体系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63%》信息一文上批示:*做的不错,要认真总结,特别要抓住劳动合同签订的牛鼻子,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作。
十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是加强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职技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去年,我们主动出击,不断拓展考证的新空间,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了市工业经济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建工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全年共培训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13*本,其中初级8124本,中级2371本,高级808本。考证数名列*市前茅。我们充分发挥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的培训主阵地作用。市技工学校作为我市首批机电类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场地等条件和优势,可以同时开展多个工种的培训,并可长期举办培训。我们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进行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去年市技工学校(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培训人数达到5338人。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去年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市委办[20*]1*号),对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我们积极与市农林局等部门协作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集中体系,以市技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市就业训练中心和农技培训中心为主要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函大和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的作用,探索在企业开设分校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方便农民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多方协作努力,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9*0人。与此同时,重视开展被征地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去年6月份,借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东风,我们抓住时机,组织人员到各镇、街道宣讲和落实会议精神,并对重点镇、街道主要领导反复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城东、城西等街道主要领导对被征地人员就业培训工作相当重视,亲自听汇报,作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积极做好宣传摸底等工作。城东街道已成功举办了一期家政服务(保姆)培训班有50多人。
三是重视做好市技工学校的招生、学生实习和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去年市技校在招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经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想尽千方百计,终于基本完成招生任务。报名人数为330人,实际招生人数为291人。目前,学校开设了七个专业,有机械模具、数控加工、机械制造、维修电工、宾馆管理、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等。去年上半年有274名学生外出实习,下半年,又有4班学生外出实习。由于学校严格管理,实习生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社会反响较好。去年毕业生人数为274人,通过学校推荐与召开双向就业洽谈会形式,与企业签定就业意向的有260人,毕业生就业率大94.9%。市技校一直坚持以技能教学为主,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本年度,学生在*市电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省电工技能比赛中,两名参赛选手分获第五、六名;在*市钳工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市制图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
十二、扎实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建设,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市效能办的统一部署,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开展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此次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和“求真务实、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重点在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制度、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解决机关效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全体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行政能力、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上,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活动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学习教育。结合本局实际,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教育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认真查找问题。按照征求意见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下到各镇、街道,与各界人士和各类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谈,充分征求对本局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找准问题,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措施。
三是完成选派驻村指导员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选派本系统5名驻村指导员,服从有关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尽快下村开展工作。
四是搞好第三轮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审批项目(保留行政许可事项5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行政确认事项1项,其他类别事项9项),简化许可程序,缩短许可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方便基层和群众。
五是开展调研工作。结合本局年度重点工作,分线下到镇、街道、企业、单位,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市领导决策和市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六是完善局机关工作制度。清理、修订和补充局机关原有的各类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公布于众,严格加以执行。
七是做好排查调处工作。对遗留的件集中进行排查和调处,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实行重点件挂牌销号制度,落实一件,调处一件,销号一件。本年度共调处各类件45件,回复市政府直线电话交办单48件。
八是深化“双创”活动。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与时俱进争先锋、工作绩效争一流、效能建设争表率的“三争”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人民满意机关。在全系统开展创建优质服务文明科室、窗口(岗)和评选优质服务先进个人活动。
九是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委员提案。我局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件10件(含市编办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交办件12件(含市编办1件),共计22件(不包括协办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办结,面商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64%,基本满意率达到36%。代表和委员们所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我局改进和做好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十是实施党员干部参赌专项治理。印发《党员干部职工赌博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进行自查自纠,并建立专项治理情况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开展“禁赌拒赌、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提高对党员干部参赌危害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禁赌工作长效机制,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
十一是加强督查和考核。局机关开通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的举报和投诉。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遵守“三项禁令”和“五不准”情况以及上班出勤、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明查暗访,将检查结果、工作绩效与年度考核、奖惩评优挂钩。
我局开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反映在:
1、为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我局劳动争议仲裁科采取各项便民措施方便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仲裁。一是当日立案。对申诉人提交的申诉书及证据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立案。二是实行困难职工法律援助。对因工负伤且经济特别困难的劳动者实行仲裁费缓交、迟交、免交制度。三是仲裁程序告知。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和《工伤案件处理程序》告知当事人,便于其行使仲裁权利。
2、为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质量和效率,方便劳动者投诉,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建立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劳资纠纷投诉绿色通道。从首席劳动保障监察员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实施效果看,有效地提高了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市人才交流中心推出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新举措:人才在线求职,单位网上招聘。投资万余元,开设人才网查询登记室,无偿为求职和招聘者提供查阅工具。*人才网自运行以来,以招聘信息和求职人员集中为独特优势,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忙于事务无暇招聘的单位,也方便了难寻工作岗位的求职者。
篇8
台湾高等教育经过50年代的奠基,60-70年代快速发展,80年代的调整改革,90年代至今转型升级,有高等学校165所(不含军警学校和远程教育学校),其中私立高等学校110所,公立高等学校55所,本专科学生110余万人,研究生近20万人。80年代末,台湾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如今已迈入普及教育阶段,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8.6%。
二、台湾高等教育特征
(一)注重办学形式多样,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1950年,台湾只有一所大学(台湾大学)、三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工学院、农学院和师范学院)、3所专科学校、本专科学生总数仅6660人,研究生5人。根据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客观上要求设立更多的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显然单靠公立高等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求学愿望。因此,开始推行公立与私立并举,以公立为主,私立开放的政策,实行正规与非正规形式,正式高校与非正式、非学历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方针,在发展模式上实行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文凭证书与学位教育相结合,正规高校与空中大学(远程教育)相结合,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改制,扩建、升格高等院校来推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使台湾在80年代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台湾高等院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立学校发展。把发展私立高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1974年,为鼓励私人捐资助学,颁布了《私人学校法》和《私立院校奖励条例》,规定私立专科以上学校为台湾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形成比较完备的私立教育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据统计,1989年,私立院校发展到77所,占全部高校的66.4%,在校生占总数的72.7%,硕士,博士研究生,来自私立学校有4396人,占224%。显然,私立高等教育是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由于台湾私立学校比重大,减轻了政府负担,教育经费用于公立高等教育投入,2006年,台湾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达5496亿元台币,教育经费占gdp总值比率为5.6%,其中高等教育总额为2220亿元台币,约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40%。一所万人大学每年的投资一般在20亿元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亿元)。
(二)注重办学理念凝练和办学特色的打造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办学理念的确立,这集中体现在各个大学的目标、追求、校训和校歌之中。成功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教学与研究并重,科技与人文均衡发展,专业与通识教育携手共进,学生与教授共荣,引领成大迈向国际顶尖大学。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强调技术务实导向,落实职业证照制度;结合地区产业特色、灵活设计专业学程;促进产学建校合作,构建多元学习组织;配合产业结构变化,弹性调整紧缺专业;加强师资专业能力,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正修科技大学以出色的艺文环境,具国际化水准的超微量研究科技中心,先进的半导体测量环境及丰硕的产学合作成果为绩效与特色。创建于2000年的高雄大学,注重构建人文、生态、休闲、健康的大学城,有“世界绿色大学”之荣誉,以年轻师资、效率行政、新颖设施培育顶尖学生,并以坚强的学术研究为后盾,期许成为政策发展的助手。国立宜兰大学秉承“笃学力行,敬业乐群”校训之精神,教学与研究兼顾,人文与科技并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丰富的人文素养,主动的社会关怀,宏观的国际视野,成为具备全人品格的人才培育目标。实践大学秉承“勤劳是快乐”的观念,强调“科技与人文并重”,积极推动“生活与创意”全人教育,以培育更多勤劳努力同时具备创意思考及国际观的优秀人才。私立南华大学是由佛光山星云大师发起“百万人兴学”,募款创立,格外重视教学品质、教学环境与学生人格发展的提升,本着“取之社会,用之于社会,精致办学,提升研究,参与并服务社会”之办学理念,并以发扬古代书院传统,重建人文精神,结合人文与现代科技知识为主要发展目标。
台湾的大学一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就能一以贯之,比如台湾大学作为世界一流的综合类大学,其校训一直秉承老校长傅斯年先生当年确立的8个字“敦品、力学、爱国、爱人”。办学理念是学校改革发展的灵魂,它决定着学校发展方向。台湾的大学正是有了各自的办学理念,才能打造出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高雄餐旅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其校训是“精训勤朴”,办学理念是多务实少理论,培养优秀餐旅人才。学习结合生活,增进学生习作经验,兼办推广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建教结合,学理论与学技术相辅相成。建立国际交流,汲取先进国家经验。屏东教育大学校训是“诚爱严明”,办学目标是“崇尚学术自由,发展教育事业,注重人文关怀,丰富艺术涵养,融入科学知识。校歌为“武山苍苍,淡水泱泱;钟灵毓秀,化被八方;八德兼备,四维是张;手脑并用,六艺维扬;做中学,做中教,百炼成钢;学不厌、教不倦,以进以康;屏师之风,山高水长”。台湾的大学都十分注重办学理念凝炼和特色的建设,这个方面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高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
(三)注重通识教育,培育完善人格
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融合人文与科技领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分一般占毕业总分的20%以上,选修课科目包括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社会与哲学,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活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学术范畴。台湾大学黄俊杰先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的看法作了如下归纳:一是通识教育目的就个人而言是培养健全的人,就团体而言是培养共识,即生命意义、历史文化、政治素养和人类前途的共识;二是通识教育的渊源是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三是通识教育方法是运用人所具有的特质——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发挥人性,四是通识教育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应有的知识、技能与情意;五是通识教育着重知识的广博性、整体性,它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六是通识教育要培养良好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七是通识教育要陶冶的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尽民族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因而台湾各大学在通识教育的实践中能够本着通识教育的理念,积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开展与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组织师资与教学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为通识教育的评鉴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台湾的大学加强通识教育首先反映在各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国立台湾交通大学虽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其目标定位却是“先进
科技的摇篮,精致艺文的殿堂,台湾科技起飞的领航员。拟定通识教育的四项目标是“通天人,识古今,教博雅,育和平”,显示出文理渗透的培养要求;其次反映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为人文与艺术、社会与管理、自然与科技等三大领域,以满足学校工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等不同主修学系之需求,引导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人文与艺术领域强调人本思想,通过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课程来陶冶学生气质,提升其人文素养。社会与管理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心理、经济、管理等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于多元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自然与科技领域有两大主轴,一为思想观念之熏陶为内涵,主要范畴为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精神;另一为实用知识之传授为重心的课程,涵盖生物、医学、环保、理化、资讯、应用工程等各种科学领域,带领非专长学系的学生了解科学的概要,增进其生活的技能。
南华大学自1995年办学以来,不遗余力推动通识教育,该大学大力推行兀型教育,其中兀之横线即表示通识教育,两条纵线表示双项主修或主副修专业教育,以精致办学为方针,目标是把南华大学建成一所“兼备通识精神及生命关怀的文化殿堂”。在课程设计与教师授课上都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以经典教育为主轴,来贯穿通识教育及生命关怀,透过经典本身的跨越性、创造性、整体性、反思性与多元性,达到博雅之全人教育核心。
总之,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与客观情境建立互为主体性关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觉醒”的教育,是一种朝向完整人格的建立,促成人的自我解放的教育,这种意义下的通识教育,其实是当代中外教育学界所谓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不仅是当代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所有教育工作值得“永恒的乡愁。”台湾的大学普遍重视通识教育,普遍开设了大量选修课供学生选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当今社会带有普遍功利心理状况下,可有效地加强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本科阶段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加快学分制改革与实施步伐,进一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大量开放通识教育课程,不断优化通识教育内容,以通识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
台湾教育之所以比较发达,教师质量之所以比较高,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台湾“2001年教育改革之检讨与改进会议”将提升大学教师水平作为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各大学纷纷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倡导学术自由,鼓励教师拔尖;制定教师奖励办法,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性兼职活动和高层次合作研究;同时放宽聘用限制,鼓励吸引卓越人才,强化系所之间的学术竞争;建立健全教师评鉴制度,遴选和奖励优秀教师。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台湾各级各类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小学教师由中等师范毕业生担任;60年代,中小学教师全部由大专毕业生担任;80年代,小学教师则全部由本科毕业生担任,而且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中学教师主要来自师范大学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重点中学的教育队伍中研究生比例高达30%以上。大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更高,多数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70%以上,重点大学多达到90%以上,比如私立南华大学的专任教师89%拥有博士学位,朝阳科技大学72%的专任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义守大学拥有81%的博士学位教师,云林科技大学的博士学位教师达84%,高雄大学的专任教师94%拥有博士学位,大学里专任教师不仅学位高且大多有欧美留学经历。
(五)注重大学评鉴,推动自我改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私立大学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办学不规范,师资、设备条件不具备,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也引起了社会质疑。台湾地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办学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各校辅导、奖励及核准备申请之依据,同时受当时美国教育界讲求绩效责任运动的影响,于是启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台湾高等教育评鉴的进程,这一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75-1990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科评鉴的阶段;1991-1994年为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试办学科评鉴的阶段;1994年至今为落实大学法“建立高等教育评鉴工作体系”的阶段,1997通过大学教育评鉴计划,同年10月把62所普通大学院校和军警院校按学校性质分为综合、师范、医护教育、其他四类六组,试办大学校务综合评鉴,评鉴指标包含教学、研究、服务、行政和绩效总结五个部分。1998年6月公布了1997年度综合评鉴报告,1999年台湾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大学评鉴数量的评鉴外,更应重视质的提升,大学及其专业系所应定期接受评鉴,但以自评为主,评鉴信息要公开,评鉴结果应作为未来改善的依据,不宜与经费补助关联;落实教学评鉴,推动多元评鉴制度且与社会及产业加强互动,2003年,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出应该强化大学评鉴机制,成立公正客观的专责评鉴机构,依学校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评鉴指标,指标分质化与量化两类,质化指标包括校务发展计划、课程、教学、辅导、知识推广、一般行政、会计行政等项目;量化指标包括学术声誉、学生资料、学术规模、学术成果、教学资源等。2005年台湾大学共同捐资成立了“财团法人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接受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委托办理的高等教育工作评鉴,教育评鉴中心的任务是规划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机制,执行大学及技专院校评鉴工作;建立大学与技专院校评鉴人才数据库,搜集先进国家高等教育评鉴信息,推动高等教育评鉴国际交流等。高等教育评鉴中心把大学评鉴分为自我评鉴和外部评鉴两部分,自我评鉴是整个评鉴机制的核心和基础;外部评鉴工作分为校务评鉴、系所评鉴和研究质量评鉴三类。
台湾大学评鉴经历了从学科到学院再到大学,从教学为主到项目多元,从注重私立学校到公私兼顾的过程,已经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特别是将大学评鉴纳入法制化轨道,重视中介机构的建立和运作,评鉴指标体系、健全大学自我评鉴机制,强调评鉴工作的国际化视野等都值得我们开展评鉴工作借鉴。尤其是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正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六)注重大学生社团活动,着力提高
学生综合素养
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潜在课程。台湾的大学十分重视成立学生的社团组织,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大学生活体验,培养学生活动与创新的自主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社团类别包括学术性、服务性、艺术性、体能性、康乐性、联谊性、探索性、校际性、自治性、综合性等。如成功大学有学生社团130多个,每一个社团皆自行组织,独树一格,蓬勃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抱负和理想选择参与社团,自由自在地悠游在社团活动中,快乐地享受青春时光。在那里,社团活动经常热闹上演。义守大学、高雄大学及南华大学各有9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可从参与社团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拓展知识视野和生活领域,激发潜能,提升个人竞争力,充分享受丰富多采的大学生活。正修科技大学有48个学生社团,各社团经常举办各类活动、晚会、展演以调剂同学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实践大学向来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投入社团干部培育工作,培养学生领导能力、自治能力及组织能力。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有55个学生社团,学校积极鼓励社团举办社区服务相关之活动,以与社会紧密相结合。同时鼓励社团向校外以计划方式争取补助经费,让社团同学可以从计划申请中学得完整的计划、执行、考核方法,以提升社团活动品质。这些做法,对我们也颇有启发。
(七)注重民族优秀文化传承,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台湾,公私立大学都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校园中随处可见中华先哲们的至理名言,以激励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历史责任感。各大学的校训更是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使人备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受优秀文化传统的教益和陶冶。如:成功大学的校训是“穷理致知”,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弘毅精勤”,昆山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坚毅诚朴”,云林科技大学的校训是“诚敬恒新”,朝阳科技大学的校训是“勤学、敦品、力行”,正修科技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义守大学的校训是“务实创新”,南华大学校训是“慧道中流”。这些校训蕴涵了人文精神,充盈了人格教育,体现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想。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特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表述,蕴涵和体现了一所大学历久弥坚的教育追求、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台湾高校的校训简明精炼,意蕴深远,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注重教人做人,很值得我们借鉴。
(八)注重产学用合作,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台湾对职业技术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在高科技浪潮中随时保持与社会时态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台湾经济开始起飞,急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但当时的普通高中学生难以学以致用地充实工作岗位,因此台湾决定减少高中招生数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合理分流,即55%进职业技校,45%进普通高中,由此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职业技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对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涵盖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三个办学层次,已形成中等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博士多层次并存的教育体系,而且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具有和普通院校毕业生一样的继续深造的机会。台湾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传授、研究、发展应用科学及实用技术,培养具有职业道德与文化素养的各级专门技术人才,以促进台湾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人才的需求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属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一般都以培养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为宗旨,分为大学部与研究所两个层次。大学部根据生源学制的不同分为“二技”和“四技”:“二技”是招收专科学校毕业生的二年制办学形式;“四技”是招收普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办学形式。“二技”和“四技”毕业生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分硕士一般说来和博士班,毕业时分别授予硕士与博士学位。比如高雄应用技术大学、昆山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都是在短短几年间从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培养的学生从2年制的专科、4年制的本科一直到硕士、博士并存。由于中专职校的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调动了中专职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轻了初中毕业生都挤入普通高中的压力。
台湾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技术型、技艺型、实践型人才,对提高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密切关注社会时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服务并引领社会发展:二是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机会报考大学和研究生;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其科技大学有硕士班和博士班供学生深造;四是科技与人文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中渗透人文教育。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中专、职校、技校的学生可以继续报考大学和研究生,这样既有利于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又有助于培养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同时应尽快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术教育的办学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开办硕士班和博士班供职技类学生深造,使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样的社会认可度和专业吸引力。职业教育兼具职业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应确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九)注重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
推动台湾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提升台湾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台湾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10项国际化策略:1、持续推动“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对学校提出的足以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建立优良外语环境及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计划给予经费支持;2、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打破学校界限,成立跨校研究中心,鼓励大学聘任国际知名学者主持或参与相关研究计划,与国外优异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及人才交流;3、持续资助台湾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学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专题合作;4、建立大学国际化评鉴指标,奖励国际化优秀大学;5、持续资助大学教师与博士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6、持续邀请国际文教人士到台湾访问,资助大学邀请外宾;7、逐年增加留学生奖学金名额,提高奖学金待遇,延长受奖年限,改革外国留学生普通奖学金核给办法,扩大大学自主权,使各大学得以在国际化方面形成特色;8、发挥重点大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学科,加强招收国际学生的宣导;9、改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生活、学习
和工作条件,以吸引优良教师和学生到台湾任教或求学;10、通过在海外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或“台湾技职教育展”等形式,扩大台湾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影响。
在上述政策引导下,台湾的各高等教育机构纷纷采取了加强国际化、提升竞争力的对策:1、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理念。“迈向世界一流大学”是台湾大学的发展目标,为此,台湾大学十分重视多元化学习环境的营造和国际水准人才的培育,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台湾大学已与全世界170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山大学的办学目标,用校长张宗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做为南台湾国际学术的快乐领航者,带领大学面对台湾迈向21世纪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该校把“建立以国际一流水准教学与研究之精致学园”作为校务发展特色之一。东海大学把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培育优质化人才作为首要任务。该校校长程海东教授把国际化人才的特质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培育具有独立思考学习及语言能力人才;其二,对自我(本土)及他国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认知与省思;其三,培育自信、活力、已立立人、感恩、关怀人文社会及利他情操的人才。高雄师范大学把“加强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缔结国内外学术合作关系,推动校园国际化”作为重要的办学目标,该校现已同美、英、澳等国家的15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暨南国际大学把“推展国际交流”作为四大办校宗旨之一,其校名冠以“国际”二字,足见其用心。该校最近提出的八项为期4年的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台东大学、台北师范学院、台中师范学院和高雄应用技术大学也都提出了旨在加强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的目标。2、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台湾各所大学的校园标示牌均采用中英对照,以营造对外籍人士友善的环境。另外,各校都积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意识,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3、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学术组织结构。台湾各大学均按大学-学院-系(所、中心)三级建制,建立了扁平的学术管理结构,学术权力的核心在最底层的系所或中心。学院均按大学科门类设置,以利于内部资源整合,并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做出回应。4、采取国际化的办学措施和策略。台湾大学除了鼓励教师用英语开设课程、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吸引留学生以外,还积极参加国际性大学协会,与世界著名大学开设双学位课程,并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事务。高雄师范大学要求教师必须考虑如何引导未来的学生与国际接轨。为提升该校研究风气和成果,学校出台“研究优良奖励办法”,鼓励本校教师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提升学校国际学术地位。东海大学为促进学术及教育国际化,采取了选派优秀学生出国修习学分并进行参访学习、教授带领研究生出席国际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国际论文、邀请国外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来校讲学授课、与国外学校合作开设双国际学位学程等措施。中山大学采取三项重要措施来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其一,制定学生英语考核标准,提升学生外语能力;其二,开设国际交换学程并提供校际交换生,开阔国际视野;其三,制订“鼓励招收外籍国际博士生办法”,招收外籍博士生。暨南国际大学为了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提出要为本科生设置“入校门”和“出校门”的外语双门槛制,推出优秀学生出国养成计划和教师出国交流制,并建立外国学生双联学制等。
台湾高校的国际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国际化被看作是院校能力建设、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普遍受到重视;二,把国际化当作是一项具有渗透性的系统工程来抓,从目标、理念到环境,从组织结构到行动策略的有谋划和落实;三,注重发展院校国际化特色。中山大学为吸引留学生,整合学校教学力量,开设用英语授课的专业学程;暨南国际大学注重全方位外语环境的营造,除校园标示、系所简介、网站资料、课程一览表和授课大纲全面英语化以外,学校对学生外语能力还设定了入学和毕业门槛;东海大学希望加强本校教学特色来吸引留学生;四,注重国际化质量的提高。多所学校都在建立自己的国际化指标系统,以达到检视本校国际化水准的目的。
(十)注重机构设置精简,管理水平比较高
台湾高等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台湾人口2300万,高校数一百六十余所。面对少子化冲击,大多数大学规模都不大。从机构设置上看,台湾各大学的学术机构设置较为精简。学科齐备、历史悠久的台湾大学也只有11个学院,分别是:文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管理学院、公卫学院、电资学院、法律学院和生命科学院。暨南国际大学只有三个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和科技学院,它提出的中期规划为设置社会科学院和教育学院,长期规划为设置生物资源学院、医学院和艺术学院。南华大学设置有科技学院、人文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5个学院。其它高校也大致如此,基本上按大学科门类设置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最为普及与常见。在学术机构设置中,台湾各大学均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是与学院平行的教学单位,承担全校的通识教育任务,说明台湾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台湾地区的高校行政组织设置相对精简,一般不超过10个部门。以下为台湾国立大学的行政组织系统,分别是: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图书馆、网络中心、秘书室、人事室、会计室、研究发展处。其他高校行政组织构建基本相似。尽管与大陆相比行政机构设置少,但管理人员精干,一身多任,一专多能。行政人员往往不仅一身兼多职,而且还有自己的专业,包括校长,教务长、学务长、处长在内人员,都在教学一线上课,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序化、信息化。在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既平稳运行又竞争向上的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