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08: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平面设计专业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创新探索

毕业创作是高等美术院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四

年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设计实践过程。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不仅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平面设计专业在中国的各大美术院校中开设时间较长,其毕业创作教学思路在不同时期经历

了不同的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十年,平面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受到当下社会环境、科技水平、设计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调整。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创作的教学实践中,同样应当与时俱进,使平面专业的毕业创作更具创新的时代精神。

一、前瞻的创作理念

对设计艺术专业而言,创新性是专业的灵魂所在,优秀的设计作品必须是先于现有的设计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强大的作品生命力。而对于高等院校的美术院校来说,还需有培育超越当下商业设计市场的创新概念的任务。这不是对市场中设计的不认同,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后,还需要再经历“社会大学”的学习磨炼,然而创新的设计观念需要在学校培育,这种设计观念就好似是一颗种子,只有有这个新观念的核心,才能在以后的社会风雨中成长为一名

成功的设计师。

关于创作主题的选择,在积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依托平日与学生学习的接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长与其共同讨论制订。对于平面专业,“概念性视觉推广设计”可以成为一个较大的主题设置,学生可以在这个大方向下,结合实际项目或自拟题目进行毕业创作,创作方向可以是文化类或商业类。

二、整合与跨界的创作形式

图案工艺到平面设计再到视觉传达设计,从一张喷笔喷绘的

海报到多媒体结合、观念视觉设计。三十年间,中国高等院校的平面专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今日的各大艺术院校的美术馆中,平面专业的展厅中已经百花齐放,早已不再是几张海报的悬挂,而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平面的边缘已经开始消失,我们很难分辨这个作品的具体属性:是海报,还是包装。实际上,这些创作已经不能用这些名称去区分,这些作品早已开始跨界与整合:图形、材料、工艺、互动、影像、声音、装置甚至高端科技慢慢充斥着作品。让平面设计展区变得很饱满,很具有侵略性。

从目前的现状看,大部分院校的毕业平面专业设计都开始朝向整合性、跨界性,这成为目前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的主动脉。消失了边缘的设计,在不断地相互融合,这好比是一种进化的过程,艺术与设计重新融为一体的时代。

可以看出,平面设计在当下已是“不平的平面”,是综合多种表现形式的整体创作。因此,在毕业创作的教学指导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学会用多种视觉设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不拘泥于海报、包装、书籍等某一个设计形式,而需要将主题做整体的视觉推广,类似做一套VI(企业视觉识别),但不同的是范围和形式可以更宽

泛,视觉语言根据主题可以更为生动。

三、互动性的设计

毕业创作相对于平日的课程作业,特点是需要在毕业展上呈

现出来,以把大学的学业成绩展示给他人。因此,让作品更多地和观众交流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即设计的互动性。以前的平面专业毕业展中的作品多为海报、包装之类,缺少互动性。当下的毕业创作指导,可以多让学生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做思考,例如,毕业生要利用概念书籍的翻阅与观众互动;将主图形标识做成图章,让观众自己盖印完成一个纪念品设计;制作和视觉主体相关的游戏装置,让观众互动游戏感受所要表达的概念。

这些互动的设计形式,让观众参与完成整体的创意,使得作品与观众融为一体。摆脱了僵硬的、单向式的信息传播形式,而转向了更为生动、多向的表现,从而让平面设计专业的展示区域丰富

有趣。

四、创造性的作品展示空间

展示效果对于美术院校的毕业创作同样重要。如何利用空间展示作品,以及如何让作品在展示空间里更有效果地传达主题,也变成实际教学指导中的一个重点。应指导学生注意根据实际展示场地的尺寸来设计作品,实际丈量和观察实际场地,避免作品尺寸与实际展示脱节以影响展示效果。同时,对于一些毕业创作,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利用展览场地的特殊性,来设计自己作品的展示效果,例如,墙的拐角、楼梯、柱子等展厅的特殊位置,有时候也会变成设计的灵感来源。此外,还应注意墙体展示和中间空间展示的互应效果。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专业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进、革新,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展则是各种新变化综合体现的一个大舞台,也是让学生将四年所学整合发挥的最好契机。在指导平面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创作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已有的创作模式,积极探索适合主题的创作模式,通过新的创作理念、创作形式、展示空间等因素创作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优秀设计作品。通过毕业创作,让学生在大学最后的学习阶段在专业上有显著提升,建立起更为广阔的设计思维,为中国设计的明天培养更多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袁熙肠.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科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邬烈炎.设计教育研究:第5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篇2

关键词:调查;艺术设计类;市场需求;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2-02

自1999年我国的大学开始实行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酝酿开设或者已经开设许多艺术设计类专业[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而这些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当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的人才需求情况如何?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是否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决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作者在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后,从市场需求角度,来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概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常是指将艺术与计算机设计相结合的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专业[2,3]。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网页设计等设计方面的工作。

由于本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建筑可视化设计,因此我们的调查的主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以上三个专业。

二、人才市场招聘情况分析

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我们选择了上海、南京、苏州、芜湖等不同城市的30家艺术设计类(主要是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法,按时回收了调查问卷,收集到各城市不同设计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详细记录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就业方向、人才需求量、岗位技术要求、职业综合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调查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方面是指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而定性方面是指对市场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然后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调查结果[4]。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各城市招聘情况汇总

1、这30家公司总共有15个不同的招聘职位共计招聘197人,包括:平面设计师、二维/三维动画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网页美工、影楼美工、各类绘图员、实习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装饰公司市场专员、施工人员以及各类后期处理人员等。

2、只有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3个职位中有公司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其他都是以专科为起点的招聘职位。

3、其中有5个职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是3年以上,有1个职位要求是2年以上,有8个职位的要求都是1年以上,只有1个职位对工作经验无特殊要求。

4、各企业对设计师职位的综合素质要求如下:

(1)平面设计:审美较好,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动手能力强,色彩搭配和编排设计能力强,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2)动漫设计:美术功底深厚,手绘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能独立完成相关动漫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擅长Q版风格和卡通动物风格者优先考虑。

(3)室内设计:热爱设计、善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保持良好心态;对各种材料、工艺十分了解,对市场常见几种设计风格设计能有清晰表达;对手绘能力较强者优先考虑。

(4)市场及施工人员:有良好的洽淡业务能力,理解市场;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手绘能力者优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招聘职位的学历要求分析

在这些职位中,基本都是以专科为起点,也有一些公司在相同职位上对学历要求各自不同,往往是根据公司的规模来要求的。一般规模在百人以上的公司,对学历要求相对较高,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对学历要求相对宽松。纵观全局,在艺术设计行业,更注重的是能力和实际经验,相对而言对学历的要求反而不是特别的苛刻。

2、招聘职位的工作经验要求分析

从对工作经验要求来看,基本都要求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也是跟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身特点分不开的。因为设计的本身就是要看作品,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更容易交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一个设计公司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因此,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如果兼备了丰富工作经验,正是市场供不应求的。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17-02

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从专业来看,200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多的本科专业是艺术设计,创业比例为7.4%。高职院校近三届(2007-2009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远远高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自主创业的专业类集中在:计算机类、语言文化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在就业严峻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门槛较低,大量毕业生走上创业的道路,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与指导,创业失败率较高。因此亟需对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情况予以关注,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技能,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艺术类创业人才,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目前毕业设计实施环节中存在的一般问题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对在校学习课程的总结与检验,也是面向市场、面向商业设计的过渡适应期。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项目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和强化学生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熟悉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初步具备与甲方客户、与设计团队的沟通、协调、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选题是毕业设计整个环节的第一步。受限于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承接的社会设计项目少且单一,不能为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提供合理的“项目库”;专业、分院与设计公司“校企合作”展开的实效性差,流于形式与表面,企业缺乏兴趣投入一定的精力在学校专业实践教学上。在设计前期,学生无法体验与甲方客户的沟通交流,“真题真做”或“真题实做”少之又少。在毕业设计实施中,学校的专业教师自导自演,缺乏引入设计公司社会性评价。答辩环节缺乏必要的淘汰率和退出机制。学生在寻找工作的前提下,没有过多的精力与兴趣投入于毕业设计中,而学校的指导教师放任自流,仅应付于行政单位对毕业设计表格文本的检查与考核。

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基本素质

由于初期的投资较少,对岗位技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往往成为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初衷。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创业的初期,往往就是成立设计工作室。设计类创业,特别是传统平面设计类的创业项目,不是仅仅依赖街头门面来招揽客户的。考虑到成本支出,资金有限的话,初期的办公场所甚至可以在家里。创业者主要的投资是办公耗材和员工支出,而一般的设计工作室,雇用1-2名员工即可。小型的设计公司,没有大公司金字塔式的人事结构,老板一般就是做设计出身,既是老板又是设计师,同时还需要做市场,分工不细。或是若干人合伙创业,主内的就是设计师,负责技术;主外就是业务部,保证固定的客户,提供设计单子。

有别于初入职场以设计师为职业的毕业生,创业者身份的毕业生,需要各个岗位的实践技能。创业不仅仅是设计与制作,更需要市场的开发,这是企业的生存经营。自主创业需要专业技能各方面的能力积累,还需要社会经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

三、基于创业理念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设计不是自娱性的艺术,它属于商业设计。工作的流程基本上是从争取客源、分析客户要求开始,寻找基本元素――组合――调整――定稿――制作。创业者的身份应该是“懂设计,爱设计的商人”。“90% 的广告设计公司不挑食”,因为你工作目的就是让客户满意,在实现设计市场实效性的前提下,兼顾实现设计师的创意。

(一)自主选题

基于创业的教学理念,在毕业设计整个环节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走向市场,完成设计项目的“选题”。“选题”的动员可以启动地很早,或是在大二期间一次专业课程的介入;或是来自学生自己暑假在实习单位的努力接单。毕业设计项目的底线要求必须是真实的,它或是来源于学生与亲戚同学的不经意交流;或是来自于网站的设计项目外包。综合这几年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大致有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公司宣传册、房地产公司房产楼书、产品包装设计、企业网页设计等几类。毕业设计的自主性选题,虽然这是学生带有个人爱好偏向的一次主观选择,但这项目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设计,能使学生获得设计过程的完整训练。

个人在主动进行课题选择时,自然尽可能贴近与毕业生职业期望一致的岗位,体现的则是相关设计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中关键能力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课题类型尊重多样化,最大程度的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启动带有独立性工作性质的选题中,自然也会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选择深度、广度和难度适当的项目进行毕业设计。而作为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管理方,学校专业教研室需要做的是: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是否具有典型性,其训练的实效性、可行性是否合理。在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先是学生自主向各专业负责人提交拟向的毕业设计课题,在毕业设计课题小组审核同意后,继而师生双向选择进行调配,对双向选择不能落实的课题由毕业设计课题小组负责协调落实。

(二)与甲方充分沟通,明确任务书

在强调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或“真题实做”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模拟创业。市场中的设计项目是有条件的限定性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必须了解消费对象、产品、媒体特定、制作工艺等,室内设计必须了解客户意愿、工程预算、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室内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受到类型、价格、产地、厂商、质量等要素的制约。材料并不一定是使用流行、时尚的或是昂贵的材料,而是依据设计概念界定进行的选择。在学生毕业设计的前期,需要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积累有关市场信息和工艺方面的资料。客户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风格、造价成本、媒介材料等自然会提出质疑,而设计者应不被客户牵着鼻子走,要用创意引导并说服客户,并进一步让客户感到满意。

以往常规的做法是:在确定课题后,指导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而学生自主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及要求来自于学生自身与客户充分交流后的整理。有别于其它的毕业生,刚开始是以助理设计师的岗位初入职场,作为配合、辅助总设计师进行项目设计工作,开展的仅仅是各方面具体的事务,包括如材料搜集、针对项目的资料整合、提供设计方案等,其设计的进度按照总设计师给予的工作任务准确完成,以最快的速度上交给总设计师,并按照他的要求进行进一步更改。创业者直接面对的就是市场,他完成不仅仅是创意与制作、印刷,更需要确定设计的总目标、总计划、总基调,界定设计过程的总体要求和限制。

刚毕业的平面设计专业的创业者,前期以传统的平面设计+印刷为基础,包括设计海报、展板、宣传资料等,立足之后自然延展到所有的广告领域,包括包装设计、展示展览、网站等业务范围。企业的市场经营需要接触更多的甲方客户,对外协调与设计委托方、实施方等各方面的关系,对内组织指导各项设计方案的实施。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具备较强的策划组织能力的同时,组织实施设计制作,发挥每个成员各自最大的潜能。

据有经验的创业人士介绍,开好一家设计工作室,关键在于保证固定的客户,提供充足的单子。在客户资源上,与各广告公司建立合作,也是一种成长策略。初期靠技术、中期靠人脉,这些都是创业中的宝贵财富。有创意的设计并不一定就适应于市场的竞争,这自然涉及到设计的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如何让设计达到预期的市场效应,首先就要对所涉及到的市场进行剖析性分析,找到最恰当的目标消费群,进行市场定位,然后确定项目的核心。一切设计行为都围绕着核心概念展开,这样才能使设计不偏离客户的想法。这需要毕业生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的根本要求,设计师才能实现让客户满意,同时自己也能满意的设计方案。

基于设计过程项目化的毕业设计,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一定的知识、能力、态度。学生在运用这些知识、能力和态度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就学到了相关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掌握了完成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逐渐建构起自己从事创业的综合能力知识体系,同时培养起相应的职业品质。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导的主动跟进,而不是指导教师将毕业设计项目按照设计流程顺序以教学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创业就是最好的学习”,创业素质、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有创业就有失败。如何承受压力的心态问题,是毕业生面对的现实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自己创业前通过自主接单做毕业设计,实施设计、评价设计,为创业积累相应的经验和心理准备。

(三)设计实施

学校行政部门制定的毕业设计工作手册中,往往是这样的规定:学生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按时交由指导教师评阅。按指导教师的意见,对毕业设计进行认真修改,以达到一定质量并定稿。主动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工作情况。而以创业理念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设计,不惟学校专家领导、不惟设计公司老板总监,其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市场的实际需求,是甲方、社会对毕业生设计过程的检验和总结。在“市场需求驱动人才”机制的运行下,甲方客户的真实评价与设计师个人期望之间的差距成为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

毕业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实训课程,其组织首先要理解甲方业主的期望,然后才能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教学,最后输出人才到社会单位,而创业理念下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其对毕业设计教学及质量系统的整体效能要求更高。

学生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的评分组成,这属于“校内循环”的两部分比例各占50%。在直接面向市场的设计过程中,答辩小组的成绩评价可以做弱化处理,其甲方、社会对学生个人设计得失的评价包括:设计理念是否合适?功能设计是否符号业主需要,技术措施是否合理,哪些部分还需要改进?界面设计是否悦目?植物种植设计效果是否呈现?家具与陈设选择是否得当?风格采用是否合适?氛围营造如何?自己最满意的地方?业主最满意的地方?自己的设计理念与业主的决策如何实现平衡?施工效果如何?材料选择?构造设计?施工工艺?通过这个工程,自己有什么新的体会?什么地方有新的进步?什么部分留下了遗憾?什么地方最遗憾?在整个设计实施和现场跟踪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摄影手段、记工作笔记等形式进行记录、总结。基于创业理念下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其培养方式对毕业设计教学与质量管理的整体效能要求更高。个人与社会两者间质量差距的分析,将引导毕业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开放性,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求;也将引导毕业设计教学系统中目标、实施、反馈、控制子系统的协调统一性。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毕业生就业状况 提升就业能力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为了深入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状况,笔者带领在校学生调研了往届毕业的不同工作年限的11位毕业生和6家毕业生所在的工作单位,深入了解了近几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在调研的11位毕业生中,目前从事行政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占27.2%,业务人员占9%,另外63.8%中从事主编,教师,自由艺术家等职业。有超过一半的毕业生从事基本符合他们专业的工作,另外近一半是完全相关;在调研的单位中,公司招聘的员工多以广告专业为主,也有招聘相当一部分数码传媒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同时选择此两项的公司占66.7%。其次是技能,有50%的公司选择重视技能,16%的公司选择重视专业知识。对于专业对口问题,三分之一的单位需要完全对口,三分之二的单位要求专业基本对口。工作内容主要是担任技术支持,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聘用毕业生担任项目管理。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性上多数比较满意,也有单位评价为一般。

二、提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从以上就业状况调查可以看出,除了专业知识要精深以外,落实职业规划、增加实践教育、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拓宽相关知识面等都是提升就业能力所必需的。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学习、实践、提高和逐步积累起来的。那么,如何指导艺术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习重点和心理特点,分别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家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印发《学生生涯发展手册》、制作就业服务信息网、就业政策宣传和进行日常咨询等方式,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中。

落实学生的职业规划,不仅要学校就业部门教师和辅导员的力量,还要发挥学院及各系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动员院系一大批有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和专业教师等全员参与。例如,可以根据学院的总体就业要求和目标,提出就业率目标,签定就业责任书,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注意发挥与实习单位联系密切的教职工的作用,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

2.增加实践教育,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教育家杜威曾说,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加强室外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课外设计项目的锻炼和实践,真正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如室内设计课可以到设计公司或施工现场去教学,检验所学到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可以使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走进广告公司和设计院等,在实践期间积累经验,完善课堂所学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在实习过程中为寻找就业岗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具体举措,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拥有自己的虚拟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尽快接触真正的设计要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位虚拟客户,学生可以体会真正的设计师应该如何完成他们的作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客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这种与整体设计流程结合起来的指导和教育,既有助于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又可以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3.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在某个专业拥有深厚造诣,还要求他们了解甚至通晓相关专业和领域的知识,并善于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应用于具体问题。综合能力主要包含敬业精神、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水平、事业心、责任心等,这是要从众多设计人员中脱颖而出,必须拥有的综合素质。市场希望的人才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希望多元化发展的交互型人才。

综合能力强非常有助于适应公司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很多单位要求的人员是能对公司业务有一定技术支持并且能对公司项目进行相应管理的人才,即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对事件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在社会交际中的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是毕业生初入社会进行面试就必须通过的基本条件,然而每个人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在学校积累的是不同的,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有些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手绘能力比较强,但不够严谨,随意性比较强,缺乏一定的责任心,这也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表现。由于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转行的也不在少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学习,能有效的帮助毕业生应对将来进入社会后的方方面面。

4.拓宽相关知识面,提高社会竞争能力

如今就业压力非常大,竞争相当激烈,作为平面设计师应该尽量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如果环艺设计师学习些建筑理论,有利于环艺设计师拓宽性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专业法规的学习,加强学习专业法规重要性的意识。对于建筑、环艺类学生,学校还应对其加强制图规范的学习。还有,语言的学习也很重要。例如,被调研公司中,建筑类公司对于外语水平相当重视。设计师需要无时无刻的学习,学习资料有许多都是国外语言,在做项目过程中也有许多与外国交流的机会,精通外语的设计师就能够及时吸取新的理念,有利于设计工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志远.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4,(2).

篇5

关键词:图像合成法 图形制作

1、使用图像合成的方法设计广告

设计是有目的的策划,平面设计是这些策划将要采取的形式之一,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事实上平面设计者所担任的是多重角色,你需要知己知彼,你需要调查对象,你应成为对象中的一员,却又不是投其所好,夸夸其谈,你的设计代表着客户的产品,客户需要你的感情去打动他人,你事实上是“出卖”感情的人,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你都将面临挑战与被淘汰的可能,正如,想要造就伟大永远不可能是依靠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达到的一样。图像合成是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是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所必须的功能之一,可以通过几幅图像的合成,产生一种新的图像和特殊的效果。在广告设计中,图像合成已成为广大设计师的钟爱,创作出许多新颖独特,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设计作品。图层合成的关键是每个图像合成后边缘的淡化、模糊处理,使原图像与合成的图像之间实现平滑过渡、融为一体,通过对边缘过渡宽度的设置,使图像边缘平滑过渡。在广告中用到图像合成的方法是最简单而用易行的办法,它更可以表达一种思想,最终达到一种宣传的目的。

2、广告中的特效制作

在广告设计中,最令人眼花缭乱的还是各类艺术间特效的应用,Photoshop在这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它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创作出各种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下面我就用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做出一个公益广告。设计主题的传达:我们要确定什么样的内容作为这幅公益广告的具体传达形式,是构思一幅广告作品的关键。与战争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很多,选择哪一种表达方式最为直接有效,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在这幅公益广告中选择了战争中使用的武器――坦克作为主体图片来揭示主题,直接传达了公益广告所要表现的反战内容。具体思路表述:在制作这幅以反对战争为主题的公益广告时,首先要明确这则公益广告的性质和要求。怎样将战争的影响、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在广告中体现出来呢?是这则公益广告设计的关键所在。在这则公益广告中,选择了一幅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坦克的图片来寓意广告的战争主题,同时以较为灰暗的整体色调来衬托这个主题的沉重性。设计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在作品开始设计制作之前,总要做相关素材图片的收集和整理。与战争相关的资料图片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表现战争的图片都可以被我们采用,最终选择使用的图片必须符合我们确定的设计主题的表现要求。这幅公益广告的制作过程可分为背景的编辑和添加主题文字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整体上是将坦克图片和背景图片以叠加的图层样式混合,并降低其上文字的透明度,使三者融合在一起。

3、制作公益广告的大体步骤:

背景的编辑,先对背景纹理的绘制,然后绘制瞄准镜。背景中使用透明度的设置、[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工具、[滤镜]\[艺术效果]\[调色刀]工具、[图层样式]\[渐变叠加]工具等使图像减少细节而生成了一种描绘很淡的画布效果,这个灰暗的整体色调衬托了主题的沉重性。在制作过程中,将整个画面的焦点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瞄准镜中,这样,将整个广告的影响力推向,无意中将人们所想知道的内容聚拢在一个小镜头中,引起人们思维的跳动。将坦克的透明度设置完之后再进行投影效果。在绘制瞄准镜时为了精确,用参考线和网格作为辅助来制作。在这个广告的标语设置中,既有了鲜明的主题标语、又配以隐晦的背景和反复渲染的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添加主题文字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有的以画面为准,以其“无声”胜“有声”的说教形式,使人们接受所表现的主题,有的在画面的基础上加上一句有震撼力的句子,来和人们的思维产生一种共鸣。在这个战争广告设计中,最后在画面的基础上,以一句设问的形式,将主题表现的内容提炼出来。对文字也进行投影等特殊效果的处理,这样做出的广告能体现坦克近景的特定,更能突出广告的主题。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B、发明创造的能力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起码你应当明白,优秀的设计师有他们“自己”的手法、清晰的形象、合乎逻辑的观点。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和高超的设计技能,即无论多么复杂的设计课题,都能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用心思考,反复推敲,汲取消化同类型的优秀设计精华,实现新的创造。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所以设计师必须注重个人的修为,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设计的提高必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在设计中最关键的是意念,好的意念需要学养和时间去孵化。设计还需要开阔的视野,使信息有广阔的来源,触类旁通是学习平面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艺术之间本质上是共通的,文化与智慧的不断补给是成为设计界长青树的法宝。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第二步:你会画草图吗?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第三步:你还缺少什么?缺少对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太多太多,你还是问问自己吧!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最关键的是让你明白什么是艺术,更重要的是你发现你自己的个性,但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第四步:“我可以开始设计了吗”?当然不行,你要设计什么?正如你要开始玩游戏了,你了解游戏规则吗?不过你不用担心,你已经进入了专业自身的学习,同时也意味着你才刚刚开始,你将不折不挠,不浮躁不抱怨、务实的、实事求事的态度步入这一领域。第五步:你能辨别设计的好坏,知道为什么吗?上一步通过对设计基础知识的学习,不知不觉你已经进入了设计的模仿阶段,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你有时困惑、有时欣喜,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通过对平面设计、广告的学习和研究,“平面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这个设计过程的大致内容如上所述。平面设计和广告,它们已经成为两门独立的学科,深受人们重视。它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并互相促进,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广告的表现手法本文认为从视觉传达信息的效应上是很具冲击力的,可以强有力的吸引读者深入品味;并且我们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做出不同的广告;由于时间的仓促及本人的水平有限,论文中的不足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及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旭亮著.《CorelDRAW 11基础与实例教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21-02

又是一年毕业时,在紧张、忙碌的毕业设计之后,迎来的是毕业季所带来的抑或兴喜,抑或迷茫的时节。回首数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心中总会泛起几分惆怅,几分欣慰。面对学生们的成长经历,笔者发现毕业设计这段时间,师生们的朝夕相处,从相互熟悉到相互信任的情感交融对学生们的成长有着魔力的作用。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期间,师生们经过一起探索,相互激励,共同创造的作品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学生们主动思考,教师们以平等探索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正如哲学家邓晓芒先生所说:“教育绝不是一种片面的技巧,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吸引和碰撞,是两者发自内心的需要”。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还有许多的遗憾。但是,作为师者,很希望通过毕业设计的努力,可以在思想上让学生们有信心地面对社会的竞争。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指导经历进行总结,期望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一些探讨。

首先,探讨的是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误读设计中的艺术性,将艺术性等同于装饰性。

强调设计的艺术性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普遍要求,作为学院派的毕业设计,艺术性的要求更甚。艺术性意味着个性的充分展示,意味着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艺术性的设计在于强调多元性和设计家个性,给观者不同于市场上低劣熟悉的版式。但“艺术”不等于装饰,“个性”不等于无序。在实践中,学生往往简单地将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进行装饰性的布置,五花八门的字体,横七竖八的放置在图片的周围,唯恐画面有一处是“空白”。空间就是这样被装饰着。仿佛到了一个装满杂物的房间,没有了落脚的地方。很遗憾,在毕业设计的时候笔者还在强调本该在平时专业课程就该解决的问题。但它就是存在着,不可忽视!

2、漠视尺寸的概念。

尺寸代表的是比例关系,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传达。学生在设计工作的开始总是习惯于A4这一种比例关系。例如,在书籍设计或者是画册设计中,很少有同学会注意到开本、比例等的问题,大抵源于我们对设计还停留在“感觉”之类的评价。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起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虽然设计是源于艺术,但是也有别于艺术形式。尺寸、比例的观点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秩序和节奏、韵律之感,而且是理性思维的素质培养。这很重要!

3、忽视整体的系统性。

也许在平时教学中,对整体性就认识不足,这是因为平时的练习就存在着“个体性”,例如,在书籍设计中,平时作业实践局限于封面这个方寸之地,缺乏对书籍整体设计的有机系统性进行练习。但是在毕业设计意识中,设计的概念就会由单纯的封面设计发展到整合内容、材料、版式等一系列书籍因素的整体设计。所以,毕业设计中的书籍设计或画册设计应尽快从单纯封面设计的误区中走出来,进入有机整体设计。一本好的书籍设计或画册就像一首具有音律的乐曲,画面节奏在“起、承、转、合”之间拥有了节奏。读者在翻阅图书的时候亦会体验到这种音乐的节奏。

4、盲从“国际”。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审美还在屈从于“西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设计在很多方面还在模仿西方的模式,以招贴为例,许多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汉字做主题语,问其原因,答案多为:英文字体看着比汉字时尚、高端、大气。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们过分依赖电脑排版的字体带来的方便,没有从设计的根本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们盲从所谓潮流。既适应潮流,又引导潮流,尽快从屈从“国际”的误区中走出来,提高中国设计的文化品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探讨的是在毕业设计中为师者,该如何做?上述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能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的扩招带来的大量的艺考生源,其中不乏因为“投机”而来的速成生。为了上大学的梦想进行了为期不到几个月的艺考培训,在类似“流水线”作业的培训中,不管思想,只管技能的训练中,怎么可能让这些“填鸭式”教学成长起来的学生去适应一个讲究宽松、自由的大学教学环境?又怎么能够希望他们迅速成长呢?艺术的领悟岂是课堂上能够解决的呢?牢骚满腹也罢,痛心疾首也罢,都不能解决目前的境况,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味的抱怨也于事无补。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对此笔者在此做如下阐述:

1、美感切入法。在毕业设计中,如果把美的理念融入到设计思想中去,从美感这个切入点展开思维,并产生一种要求,要求学生们必须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收集、分析、归纳一切美的信息,并将此升华为理念层次的美,并以这种美感来指导毕业设计。创造形式的美,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版式的要求;理念之美,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主题的理念与行为。总之,美是设计的灵魂,要塑造形式之美,就要选准这个时代“美”的切入点。

2、求异法。所谓设计的“创新”就是“求异”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必然是旧思维“异化”的结果,因此,毕业设计的一个形式化特征就表现为求异性。求异的方法是否有效,关键是学生们在针对同一主题,是否做到了海量收集,只有经过前期大量的收集工作,才会对主题进行有效地对比分析,进而归纳属于自己的观点,才会产生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构思出别具一格的毕业设计。

3、问题归纳启示法。面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时,同学们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该做什么?在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一般笔者也相应提出总计为7W问题,即:(1) When什么时候?(2) Where什么地方?(3) Who谁?(4) Whom为谁?(5) What什么?(6) Why为什么?(7) How怎样去做?这是一种条理性清晰、逻辑性极强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我们碰到什么难题,都可以通过问题法来理顺思路,找到问题的症结,发现解决问题的通路。在毕业设计中,每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思路的发展点,继而可以在此进行思考、创作。百试不爽!说一千,道一万。作为教师,在毕业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只是作为启发者,而非命令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探讨的是,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你准备好了吗?

1、夯实基础知识,迫在眉睫。

大学专业课程一般是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这些课程的因为具有极大的抽象性,不容易被刚刚脱离了繁重的、机械的艺考模式的学生所接受,没有一定的美学知识体系和实践的学生,面对从复杂的审美认知抽象而来的理论将会一筹莫展。所以,很多学生也不会下足够的功夫来潜心学习这些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甚至抱怨学习这些有何用。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行为,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可是依然有种脑袋空空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基础不稳的现象。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再重新认识这些曾经的基础知识,这个阶段也许是一个持续且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知”到“一知半解”的解惑过程,在这个阶段中,有时困惑、有时欣喜,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会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2、专业技能必须熟练。

第一,就是动手能力,“艺术劳动首先是一种诚恳的手工劳动”。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手绘有着一般图像所达不到的效果,我们利用照片的细节、个性、场景等特征来完成对某件事物的写实性叙述,但是最能表现设计师的专业素养,还是手绘能力的体现。它是一种设计师必备的能力,电脑永远也不会取代人类的智慧。

第二,真的会用设计软件吗?我们可以利用软件将照片处理的非常完美。利用“退底、合成、影调、质感与特效等”PS技巧,把图片进行更艺术的处理而达到可能事先未先想到的效果。但是,值得提醒学生们的是:一味追求PS的绚烂的特技效果,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软件。一个成熟的设计,可能很少使用到PS中的特技效果,更多的是对图片的色调调整,例如:如何得到理想的锐化效果?这就需要知道一个功能的参数值――半径(Radius):它用来决定作边沿强调的像素点的宽度,如果半径值为1,则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两个像素,如果半径值为2,则边沿两边各有两个像素点,那么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4个象素。半径越大,细节的差别也清晰,但同时会产生光晕。很多同学在学习PS的时候会忽视这些功能的学习,这是片面地学习。

第三,最好提高自身的审美知识体系。在加强了设计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之后,便是一个伴随一生的学习体系――审美能力。它是构建一个设计师个性的灵魂所在。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就是在说明:一个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决定了他的艺术作品。

文章至此,也是尾声,笔者套用代福平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一文中的叙述作为结尾:“一个毕业设计,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却为我们生活的某一方面悬设了理想性远景,这不正是改造现实的第一步吗?一个毕业设计,没有照抄照搬中外文献,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这不正是艺术的永恒魅力吗?一个毕业设计,经过了对未知艰苦的探索,最终却失败了,这种失败不是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吗?没有对失败的宽容和尊敬,就不可能推动创造。想让年轻的艺术类学生像申报科学研究项目那样列出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和最终成果并加以考核,就把艺术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非逻辑性这些重要因素抹杀了。即使硬让学生这样做,他们也知道这些命令化、程式化、行政化的东西与促进他们的创新无关,反倒是一种累赘,只能敷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尚未迈出校门就学会了敷衍,这实在令人堪忧。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因此要重新认识毕业设计的理念定位。大学不是工厂、农场和市场,它同现实的工业、农业、商业保持了一段距离。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这个距离,如同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中所说:‘生命在这时还没有被束缚于迫切需要的整套狭隘目的,并且自身能有从事淡泊名利的科学工作的自由。’”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227-238.

篇7

关键词:印刷设计;培养教学;课程安排;校外实训

在2009年学院决定开设这个专业方向的时候,常听到有学生准备选报该专业问“印刷美术设计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啊?的确,从字面上读“印刷美术设计”让人感觉十分拗口,然而这个专业名称却完整的表达了该专业的全貌。将专业名称拆分开来:印刷图文但不是印刷工科专业、美术设计但不是平面专业。笔者认为它是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对印刷品的图文进行印前处理。

一、改革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

由于是我院新开设的专业方向,老师也来自不同的专业,有造型类、设计类、印刷类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所以,一开始在商讨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的时候,大家常从自身专业的角度,各自对次专业有自己的理解:①学生应具有很强的设计能力;②学生应具有很专业的印刷知识;③学生应精通各种设计制作软件;④由于喷绘写真市场好,学生应变为侧重学习喷绘写真知识;⑤学生应面向快印店,锻炼排版能力。从这里,也看出了老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上出现了不同的见解,正是理解上的偏差使得老师的教学重心不统一,学生在学习时,也失去了方向感,这在学生上大二时和他们交流的时候,特别明显,学生感到迷茫焦虑。比如,软件PS、CDR,除印刷设计班的同学在学习外,平面专业、产品专业、动画专业、室设专业也在学,还有我们和平面设计专业到底有什么不同等问题。为此,教研室的老师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具备扎实的印刷理论知识,熟悉印刷工艺流程,具有一定设计能力,并熟练掌握各平面软件,而老师在软件教学中应注意各专业的侧重点的不同,比如针对我们印刷专业来说不光熟练掌握图像,图形软件,还要掌握印前专业排版和拼版软件,如方正飞腾,Pagemarker等,这样可以是学生不仅能在平面设计领域就业还可以在制版和出版行业实现学生的抱负。

专业定位好后,我们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设计课、印刷课、软件课课时比例分别约为:50%、30%、20%。学生是学习了软件知识而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加强。经过研究,课时比例改为约:35%、35%、30%。经过变化,学生的印刷知识课时得到了补充,在专业课学习中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的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课程安排上,根据确定了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了教学计划的课程时间安排,去掉了一些课程,添加了适合专业发展并符合学生专业能力要求的课程。如去掉了广告心理、策划类等课程,添加了大三上的CI设计,大三下出版设计和印刷厂专业考察学习,大四上印刷项目综合设计等课程。将绘画基础及三大构成由一年级下学期改在了上学期进行。通过以上安排,整个专业的教育开始趋向合理。

二、开展针对性、对比性教学

针对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进程中却往往不知不觉错误的使用了它,变为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老师主观上还是将学生定位在“求学”上。笔者认为应该体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能动性,对比不同的授课方式及内容。

学生受到的教育与老师的专业知识是密不可分的,而同样一门课,老师教授的侧重点的不同,也会使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为此,针对学生普遍存在设计能力薄弱的特点,加大了对他们设计能力的辅导,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侧重于启发他们的创新式思维。例如,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学院及国内外的各层次的平面及广告设计大赛,在去年5月在上广告设计课程的时候,积极宣传和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广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学院奖,本专业的学生创下了参与率96%的纪录,并取得了一项铜奖,5项优秀奖,13项入围奖的骄人成绩,学生们在参赛的过程中实战经验得到了提升。针对学生软件操作技能较弱的特点,加大对电脑知识、设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

印刷的印前、印后加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印刷实验设备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对此笔者采取了校内授课加校外参观的方法。由此,学院建立了丝印工作室,在校内可以上一定的实践行课程。在其开设的印刷设计课程中,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授课内容将今后印刷图文处理作业常会碰到的工作作为重点,对广告招贴、画册、期刊排版、纸盒设计、宣传单页、报纸杂志等内容进行了专门讲解,并在学生的上机实验课中作为实验内容进行上机操作。通过大量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到各种印刷品的设计制作的共通性,如:出血位的预留、装订的要求、拼版的规范、印前的常识。而针对不同的印刷品种,要注意它们的区别所在、版式设计的特点等。学生们由开始的感觉难变为感觉简单,从感觉简单发展到还要加强学习。学生的变化证明了印刷设计专业的改革是成功的。

三、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对学生的辅导可以是多种方法的。虽然老师的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储备,但校外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起到了积极补充作用。为此,在校内我们多次举办了印刷方面、设计方面、软件操作技巧方面的知识讲座,学生的学习氛围日渐浓厚。专家讲解了目前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最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革新、社会用工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中就掌握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学生一毕业就符合企业的需要。

四、开展校外专题辅导,建立印刷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专题辅导的开展定位在校企联动上,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产、学、研”结合的思路。印刷美术设计专业与制造业专业有很大的区别,它的“产”定位在为企业设计制作印刷品上,它的产出是印刷或设计作品。“学”定位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学到符合行业规范及要求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符合三本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研”定位在通过学生的“产、学”研究出符合学生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教育方法。我们将学院的宣传任务及在企业争取到的活件,交由学生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多个学生完成,挑选最好的作品交付,事后再对每个活件进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认知。

教学仅仅放在校内来完成是不够的,我们积极规划,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与绵阳的三个行业及企业进行了合作。在企业的选择上突出其专业特点,选择了印前、印中、印后加工三个主打业务不同的企业。通过在输出公司的锻炼,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得到了加强;在制版中心学习菲林出片,制版晒版等环节,在印刷厂的学习,学生全面掌握了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品设计的基本要求;在印后加工厂的实习,学生明白了印后加工的不同种类及工艺特点。这一系列的校外学习活动让学生找到了专业学习的目标,掌握了社会对印刷美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五、引进新理念,编写适应市场发展的专业教材

印刷设计专业科研工作,教材的编写占的比重比较大。校校合作,学校与企业结合,是印刷专业教学很好的模式,来自一线生产企业的实际经验和知识,放进专业教材当中去,可以很好的弥补专业教材的知识滞后性和互补性。

六、专业师资的培养和引进

印刷设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的工作。印刷设计专业师资的培养力度,是与印刷市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的。专业教师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要有敏锐的嗅觉,时刻要感觉印刷行业技术进步的节奏。工作中,学校要倡导学习的气氛,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健全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以民主、求实、创新氛围要求印刷专业教师主动的学习,主动下厂锻炼,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创造性,树立团队意识,把自己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教学方式先进、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唯有这样,学院印刷设计专业才有发展,才会有希望。

七、结语

今年是我院第一届印刷设计专业的毕业,毕业设计展览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反响。所以可以在此总结,印刷专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图文表现手法的不断更新、处理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建立在与市场相连、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之上,要积极地使用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要提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成为印刷行业输入专业设计人才的高等院校,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弥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做好印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标志创意表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正文】

标志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品牌的核心。在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标志就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小小的标志要通过简练、概括、完美的图形进行表现,同时还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难度比其它任何图形艺术设计都要大得多。这就需要运用智慧、善加处理,富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那么这种创造力就是标志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上《设计素描》课时,我给学生讲:“从素描走向设计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改变视角。”;教《摄影》课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要想拍摄出好的作品,就要改变视角;今天上《标志设计》我仍然要告诉大家:“从艺术走向设计只有一步之遥,那就是改变视角”。前两个“视角”是要同学们改变观察的方法,而后一个“视角”是要学生改变思维习惯和视觉的定式,创造新的视觉诉求点。

从平面设计专业毕业,到企业实践做了几年的设计,再回到学校教平面设计,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下面介绍一些标志创意设计的表现方法。

点构成标志:点是相对的,不同的点,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圆点饱满、圆润、充实;方点稳重、钢筋;三角形的点尖锐;自然形态的点质朴、灵动。

线构成标志:线是点的集合、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性质,直线刚强、僵硬,斜线具有方向感和运动感,曲线柔美。不同的线孕育不同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在视觉上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面构成标志:面是相对点和线而言的、具有宽度和长度,规则的几何形具有理性、稳重、刚毅、冷峻、严肃的特征,圆形具有丰满、典雅、灵动的特征,有机的自然形态具有自然、质朴、易识别的特征。

立体化标志:立体化是将平面图形通过必要的处理、从视觉上具有立体的、空间的感受,以增加信息量、增强视觉感受。

像素化:屏幕上的最小元素就是像素,所以这些标志是在讲述它们的数字血统,当处理数码产品时,像素似乎是一个天然的构建基块。它们自然传达一个概念:很多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更大的主体,主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体现和装饰。

共线标志:共线标志是找到图形和文字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一条巧妙的、共用轮廓线,形成彼此相互存储、相互制约,显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共形标志:共形标志是找到两个图形之间相同、相似或相互依存的部分,创造出一个两形共存的组织结构,这种构形完全是设计师的主观和理智的创造,形成奇特的视觉感受。

透叠标志:透叠标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相互穿透,利用正负形关系,形成新的、现实当中不可能存在的图形。透叠标志突破了物形的三维立体限制,照成一种幻觉,在视觉上照成极强的吸引力。

遮叠标志:当一个物形部分地遮盖了位于它后面的另一个物形时,就产生了遮叠,遮叠的部分相互渗透形成新的图形,被遮叠的部分本该被遮挡,而显得不残缺,而实际上却使人感到它是在极力争取自己的完整,分不清到底谁在前谁在后,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装饰标志:运用不同的色块、图形或机理对平面化得标志图形进行装饰,达到更加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

省略标志:省略标志是省去图形中相同或重复的部分,突出最具个性的部分,形成视觉的焦点。

反转标志:反转图形标志的物形与背景,由于位置、方向、大小及构形方法的不同,使观者识别物形与背影的分离,同时产生一种时而物形,时而背景的视觉形象,两个物形之间存在着争夺分界线的现象。每一个物形都相互排斥对方以保全自己,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视觉效果。

旋转标志:旋转标志是用相似的单元旋转而产生的图形。旋转式一种巧妙的排列,它所产生的运动感、眩目感、丰富感是其他手法无法代替的。

发射标志:发射标志是通过多组线作向心或离心的组合,以获得明显间隔和交替的效果,从而产生强烈的节奏,视觉上具有光耀感和眩目感。

视幻标志:视幻标志也是矛盾空间标志,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立体感。

变异标志:变异标志可以将一个图形变成另外一个毫不相干的图形,不用顾忌形态上的相似性,也不用拘泥于自然规律,在视觉上通过物形的转化与结合达到新的综合。

曲带标志:曲带标志就是标志成带状的曲折,根据曲折处的软硬程度可以分为软曲带和硬曲带。软曲带委婉流畅、具有柔美之感,硬曲带顿挫有力、具有阳刚之美。

波折标志:波折标志是使图形象波纹一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产生一种律动,增强视觉冲击力。

断置标志:把某一特定的具体物象进行中断、分离、错位,分隔组成既有原有形态的特征,又形成新的图形,形成新的视觉感受。

手绘标志:手绘标志生动自然,富有灵活性和人情味,手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水彩、装饰、油画、国画儿童画等。手绘的方法不同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标志设计创意的方法很多,但都质在打破视觉的常规,创造新的视觉诉求点,通常一个标志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法,希望通过训练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带给你无穷的创造力和设计的灵感。

参考文献

[1]曾迪来《现代标志设计》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赵建、姜玉凤《企业标志设计创意精粹》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篇9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分层培养;课程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2―0043―03

1983年以来,以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几所师范院校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此后的20多年里,全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设置跟上时展的步伐,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必不可少。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我校2001级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开始进行分层培养,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课程体系,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分层培养的必要性

1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特点的内在需要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有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技术的,艺术的,等等。依靠单一学科的知识,办不好教育技术。要办好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1]。所以教育技术学综合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很明显, 这就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理科的东西之外, 还要获取美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通识教育的受惠者。但通识不是杂乱,不是什么都只知皮毛而又什么都不精,(这通常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最大的感受) [2]。例如,在课程设置中有“平面设计”这门课程,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如压缩图像、转换格式等简单的技术操作,如果有广告公司要求做个宣传画,很多学生就因美学或其他知识的限制不能完成任务。

2 分层培养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外在需求

徐福荫教授在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曾经讲过,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既懂教育又懂技术,既懂硬技术又懂软技术,既有信息素养又有媒体素养。正如李龙教授总结的那样,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包括:(1)各级师范院校中教育技术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2)各级学校和电教机构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应用;(3)教学系统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4)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资源、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建设;(5)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绩效的提高;(6)信息产业中的教育产品开发;(7)广播电视系统、信息传媒公司中影视节目的制作[3]。从上述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似乎就业渠道很多,而且似乎无所不能,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要在短短的4年时间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几乎是不可能的。本科教育不可能做到全而精,但是能做到全而某方面精,真正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人[4]。因此,各办学单位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设置自己的专业方向因此教育技术本科专业还不得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行分层培养。

二 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计应该体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三大特征: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教育技术学是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紧密结合的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5]。

目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偏少,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上的厚重感;第二,有“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不注意课程衔接,没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如开设了《计算机辅助教育》,也开设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导致许多课程在内容上出现大量重复;第三,对于专业技能课程,讲授多操作少,教学脱离实际。第四,与专业结合部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难以确定,不同的专业方向对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在应用方向各不相同,课程几乎成了应用软件培训班的培训内容。

三 实践探索

针对上述课程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方向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以培养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素质与应用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整体思路,设计了以下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对我校2001级本科生进行分层培养和分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为主,重点放在学生的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培养上。在考核方式上主要采取笔试和学年论文相结合,考查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三层次是方向课程,包含网络教育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和信息技术教育三个方向,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志向自由选择一个方向课程。如果有学生学有余力可以辅修第二个方向课程。方向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支持―注重应用―实践反思”的案例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如学生的“多媒体才艺周”活动等。在考核方式上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即老师提出设计或制作的任务和要求,每门课程都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大的作品,而且作品的主题都和该领域的生活和工作相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

具体做法是:在大二下学期开始(通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教育技术等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和判断)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动机和知识结构自由选择一个方向。如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技术。并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相关的课程,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应有明显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如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面向企业的学生则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学生毕业前的实习与实践也很重要,应该为师范生安排到中小学调研或实习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同时也要为非师范生安排进入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的机会(这个模块的实践和实习基本上为零)[6]。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也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重应用、求创新”的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和专业特色[7]。

通过对我校近三届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我们的分层培养成效是显著的。在对200人毕业生的随机调查中,有近80%的表示对分方向培养满意,过得去的占到15%,有5%的表示不满意。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三点:

1、计算机类课程设置。

关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计算机类课程的选择,对该专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家要重视和明确“应用”是纲,紧紧抓住“应用”这个主要矛盾,确实可以达到“纲举目张”效果。但“应用”绝非就是会用计算机和会操作应用软件,要结合专业做一些软硬件开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 [8]。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要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要大胆删除一些陈旧的课程(如光学投影媒体与教学),优化基础课程,让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基本结构。

3、专业应用课程设置。

加强专业应用课程,使学生形成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的各项技能,如课件制作技能、教学设计能力、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技能等等。

今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分层培养人才体系结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3-4.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现状、问题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3-64.

[3] 李龙.教育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结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7):6-7.

[4] 邹霞.对我国高师教育技术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4,(1):48.

[5] 任剑峰,杨晓宏.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112-113.

[6] 穆桂斌,王坤.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走向企业的路还有多远[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0):79-80.

篇10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

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