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毕业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7: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毕业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前景;调查
随着人们对健康标准、卫生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高职护理;专科护理;一本、二本、三本护理;硕士护理等多层次学历相继出现,致使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表面看护理人才出现供过于求,但据资料显示,医疗卫生改革尤其乡村基层医疗体系仍亟需大量护理人才,这一市场并没有达到饱和。一方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困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现就独立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展开调查,了解现阶段独立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独立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护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更好地实现各自目标。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抽样方法选取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医高专应届毕业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55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其中女147人,男3人;最大年龄者24岁,最小年龄者21岁,平均年龄为23岁;地域分布均为浙江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就业形势的评估、就业途径选择、就业意向单位及薪酬、就业时的自我心理状态、就业影响因素5个方面进行调查,共计25项,全部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155份,收回150份,有效回收率为96.8%。
2.结果
2.1 独立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评估
(1)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看法(见表1)
(2)对于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见表2)
2.2 对就业途径的选择
对就业途径的选择(多选题)见表4。
2.3 就业意向单位和薪酬
(1)目前形势下希望就业的单位(多选题)(见表5)
(2)希望得到的薪酬(见表6)
2.4 就业时的自我心理状态
(1)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单位,会不会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见表7)
(2)自己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见表8)
2.5 就业的影响因素
(1)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见表9)
(2)求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见表10)
(3)应加强的职业指导(见表11)
3.分析及讨论
3.1 目前的就业形势加大心理压力
从表1看69.8%毕业生认为形势严峻,比较困难。而表2显示74.8%毕业生认为护理人才紧缺。可见毕业生对就业的供需认知存在矛盾。一方面,从护理专业的总需求来看,护理专业2004年被六部委确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专业之一,预测到2015年我国护理人才将需232万人。另一方面,护理专业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超过了目前的需求量,造成了护理人才供需失衡,导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招聘时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而基层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保健岗位却招不到护理人才。表3显示这种就业现状造成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感到一般;感到乐观的人仅占19.7%,加重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
究其原因,一是扩招造成毕业生数量增多,竞争日趋激烈。二是毕业生对工作单位的地点、规模较关注,不愿意下基层,目光只盯在省市级大医院或城市。三是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需求小,不平衡,目前我国省、地市级、县级大医院护士已日趋饱和,紧缺的是乡镇卫生院及家庭、老年护理等方向所需要的护理人才。四是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致使医院在用人方面出现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五是需求方面目的人才“高消费”观,许多医药卫生单位用人上相互攀比,形成重学历轻技能的不合理用人观,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上处于弱势。六是学校培养目标滞后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造成“产品”与“市场”脱节。
3.2 就业途径趋向自主自立
表4显示,自己应聘者占36.2%,亲朋介绍者占35.2%,反映出毕业生的自主自立能力较强,对就业的公平、公正性有一定的认同,但对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作用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符合社会现状的。
3.3 就业意向单位定位不准,薪酬期望相对理性
从表5看选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者仅占17.5%、6.7%,显示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时以医院地点、规模为主导因素,不愿意去农村基层工作,与实际的市场需求相违背,造成就业困难。
表6显示选择最多的月薪是1000-1499元占39.7%,1500-1999元者占25.7%,2000元者以上者占24.2%,说明毕业生对薪酬的期待还是比较理性,只有小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3.4 就业时的自我心理状态比较务实
表7显示56.6%的人选择在长时间找不到满意工作后会降低标准,29.4%的人选择不会,这反映出多数毕业生找工作较务实。
表8在就业形势的了解程度上,83.8%的人选择了解一些,5.5%的人选择非常了解,其他选择不了解。说明在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方面学校还做得不够。
3.5 外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表9显示,在“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这一问题上,选择工作较稳定的毕业生最多,占49.6%,其次21.9%的人选择了父母的选择,而选择喜欢护理工作的人仅占6.2%。可见绝大部分毕业生是受外在因素影响而选择护理专业的,真正喜欢护理工作的比较少,缺少学好护理专业的内驱力,这对就业的内在需求和将来工作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表10显示,在求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53.9%选择个人能力不足,31.2%认为是对单位的用人标准了解太少,7.2%认为学校指导不够。说明毕业生自信心缺乏同时学校指导也有所欠缺。
表11显示55.1%的人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24.2%的人渴望求职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和写求职信培训,19.7%的人要求开设职业指导课,8.5%喜欢各类讲座。说明大多数毕业生是在就业需要时才想到急需信息和技巧,忽略了对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平时积累,也暗指学校就业指导还不够到位。
4.建议及对策
4.1 调整学校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护理人才
学校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形式、实践技能、价值取向、道德素养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衔接,多做调研,搞清楚用人单位最急需的是什么,按需培养出实用型护理人才。
4.2 科学统筹护理岗位编制,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当今护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因经费紧张,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的配备都不足。许多医院除正式在编护士外,还有合同制护士、临时工护士,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挫伤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下去势必对医疗卫生事业造成损害,不利于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
4.3 培养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
高校在校学生,年龄一般处在19-23岁,是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承担起教育任务,从各方面正面引导,提倡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自我价值,应摆正位置、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4.4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调查显示,许多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缺乏了解。学校应针对毕业生的需求深入开展工作,及时就业信息,邀请护理部主任开展医院录用标准等就业知识讲座。就业指导还要动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及各职能科室等全员参与,从而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5 增强内驱力,提高综合素质
部分学生被动选择护理专业,缺少学习内驱力,应注重逐步培养对护理职业的兴趣,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护理事业的真、善、美,并为护理事业付出自己的智慧和真情。
4.6 克服自卑心理,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护理学专业是个相对女性化专业,学生性格较内敛,独立学院的文凭在就业竞争中更易滋生自卑心理。因此,要重视对独立学院护生心理压力的正确疏导,多表扬鼓励,多给机会,帮助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成.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5:35-36.
[2]郭保明,高艳琴,等.我校大学生就业观及态度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6):668.
[3]付伟,刘婷婕.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8):56.
篇2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的深化,高职院校均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形式加以推行。所谓顶岗实习指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它不同于传统的见习、实习教学,也不是在虚拟课堂或模拟场景中学习,而是在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所,以准就业工作人员的身份来从事具体岗位的工作,承担相关的责任,学到将来所从事工作的直接经验。它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巩固,并在各项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岗位能力的过程。这需要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质量,使顶岗实习真正成为学校重视、学生认同、企业欢迎的教学活动。
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是保证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下,加强过程管理以提高实习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一致追求的目标。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系统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加强顶岗实习,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顶岗实习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方向不符;企业重视学生劳动轻视学生培养,协管职责缺失;学校重视实习单位落实轻视学生实习过程管理,监管职责淡化;学生实习流于形式;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顶岗实习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制约着高职学校的发展。有鉴于此,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实习学生、实习单位、高职院校三方面调查获得丰富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技术,了解学生校外实习现状,对影响校外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作探索性研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
要确保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和完善的机制。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为例,我院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及护理科学的发展,秉承“人本关怀,全程照护”的服务理念,加强对外合作,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资源。推进护理专业综合改革,创新专业建设机制,共建院校合作平台,夯实“院校融通、学做一体、实境育人”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归纳如下:
1 强化实践育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牢实的基础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将护理专业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模式可供示范的省级重点专业;并将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乐山市医药卫生行业继续教育基地和乐山市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中心。学院是首批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近年来建设和完善了人体科学馆、基础护理实训室、外科护理实训室、ICU护理实训室、妇产科护理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语音实训室等。确保各种实验与实训开出率达到98%以上,其中核心技能实训达100%,校内实践教学时数占校内教学总学时数40%以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顶岗能力达到要求。
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毕业实习与学生就业的联动
校外实训基地的规范建设是保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练就双师型教师队伍十分有效的途径,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每年护理系新建校外实训基地3~5所,目前共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4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22所,示范性实训基地两所,紧密性实训基地2所,合格实训基地50所。学院与每个校外实训基地均签订相应的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在学生实习与管理中的职责。由三所附属医院(其中两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包括川大华西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武警四川总队医院等校外教学或实习医院的构建,为“院校融通、学做一体、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提供了保证。
3 做好实习学生管理工作
图1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示意图
对顶岗实习各个环节和影响顶岗实习质量因素开展研究,制定出管理计划并认真施行,同时不断总结提高。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为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岗位采用学院统一安排和学生自主顶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落实,其中统一安排的岗位做到与课程教学、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主要选择课程开发合作单位、毕业设计课题合作单位和学院就业基地;而学生自主顶岗需填写《自主顶岗申请表》,由专业主任审核岗位的专业吻合度及企业指导教师的符合度。确定岗位后学生需和学校、企业共同签订三方协议,专业依据岗位类型下达学生顶岗实习任务书。针对顶岗学生分布相对分散的特征,为强化过程监控与考核,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以及校企紧密合作关系,实施了由1个网络管理平台(顶岗实习网站)、2个课程目标(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提升)、3个监控要素(工作状态、指导状态、就业状态)、4种指导途径(WEB交互、现场指导、电话指导、EMAIL指导)、5项考核内容(出勤考核、工作日志考核、工作量考核、工作质量考核、总结答辩考核)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具体工作方案如图1所示。
4 健全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引导高职院校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如连录虎强调:“加强管理举措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张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①
(1)在校的能力导向,确保了学生顶岗实习前的能力。坚持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护理岗位所需能力与素质为核心,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加强选修课程设置,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对主干课程的建设,并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指导教材。力求做到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相对接、教学过程与一线工作过程相对接,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吴素敏、王丽蕊等提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首先需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准备与动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到位、关爱到位,实习结束后要注重总结与提升。”②在实际运用中也可融入。
(2)完整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我院是在分管副院长领导下,由学院教务处,护理系教务办,护理系专业主任,护理系实习指导教师,医院医教科(医务科)和护理部共同负责实习生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制定教学和实习管理制度,编写实纲和实习手册,使实践基地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护理系教务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发放实习生反馈记录表;组织召开一年一次的实习工作会议,参与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会议,研讨新形势下改进生产实习工作的办法,使之更趋完善。专业主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实纲。进一步修订《毕业生顶岗实习手册》,加强实习过程全程监控。修订后的《毕业生顶岗实习手册》以学生完成各科实习项目为重点,详细记录实习中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并由带教老师作出评价。学院对评价条目进行细化,要求带教老师对评价栏目逐栏作出评判,体现评价的客观性。确保每个学生的实习质量。
(3)专人实习管理。护理系教务办负责联系实习单位,安排实习人员,发放实习生反馈记录表;定期召开实习工作联系会议和各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会议。护理系教务办,护理系专业主任,护理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各实习医院实习生的定期巡回检查,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医院对学院教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
5 用人单位反馈意见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德育教育;护理专业;方法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需要大量的护理专业的人才。很多职业院校也开设了护理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很多学生反映护理专业就业仍然很难,也有一部分人放弃这个专业,转行做了其他专业。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加强护理专业就业指导中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生就业时面临的难题
(一)中职生的素质普遍不高
中职生大多因为没有通过中考而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因为学业成绩不好而选择到职业学校就读的。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一般都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很多学生即使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也很难改善以往的不良习惯。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二)中职生的就业观念模糊
中职学生普遍年轻化,他们对就业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使到了工作岗位上,也怕苦怕累,不能坚持下来。许多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都想去大医院工作,而没有切合实际情况制定目标。
(三)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虽然目前社会上对一些技术性的岗位要求不高,但是对于中职学校的护理这个专业来说,很多岗位还是有一定的学历要求。除此之外,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时还未成年,许多单位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学生。即使一些单位会接受,会害怕刚毕业的学生不够稳定,工作不了多久就会跳槽。
二、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择业标准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已经成为许多毕业生的一项重要决定。对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择业标准,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学生会选择去学校安排的工作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然后当毕业后再选择合适的单位。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没错,但是要考虑一些硬件因素。例如,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喜不喜欢护理这个行业,要让学生明确,虽然学的是这个专业,如果自己学得不够好,或者自己不喜欢,可以选择其他行业。其次,如果学生喜欢这个行业,也打算毕业后从事这个行业,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到护理这个专业的门槛要求,以及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要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准备好应有的技能或者资格证书。
(二)职业道德指导
良好的职业道德,既是对从业人员的行为基本要求,也是各个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才可以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同时,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就业观念,并且能让学生学会依据职业的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为以后的从业道路打好坚实的职业素质基础。那么,教师在进行指导时要注重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奉献、忠于职守的精神。护理专业可以说是一项需要耐心的专业,它不仅考验着从业者的耐心,还应该具备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既然学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应当具备这样的精神,这样才能在这个职业中走得更远。(2)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因为工作中是一个集体,很多时候得服从指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3)帮助学生树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意识。学生毕业后进入医院工作,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比其在学校时的人际关系更为重要。因此,在德育课程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来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集体。
(三)成才道路指导
帮助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为学生指引成才的道路。在就业指导中,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认清就业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让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或者边学习边工作。例如,对于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他们进行择业建议时,要让他们制订长远目标,不要觉得大医院起点高,都想进大医院工作。要让学生认清现实岗位需求条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等到积累到一定经验,再让他们选择学历进修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然后再选择更好的岗位。
三、总结
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未来具体做什么工作。对此,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难题,并且以护理专业为例,阐述了就业指导中德育教育的策略。对于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德育教育就是关乎职业道德的教育,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才会找到更好的工作。
作者:周轮 单位:重庆市医药学校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5-01
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原则。该校于2012年开始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鼓励新教法的实施,其中,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初步尝试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校中职2012级护理17班学生共52位,第四学期共18周采用传统教学法,第五学期共5周采用案例教学法,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1.2 方法
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提问,学生集体听课,课后完成学习指导练习。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能反映教学重点的案例。课前3天给出案例,交给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4组座位基础上每组分为2组,全班共分8组;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根据要求列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上课之前各组统一讨论结果;教师主持课堂汇报,由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全面梳理本课教学内容。
1.3 教学效果
1.3.1 问卷调查
设计不记名听课情况调查表(表1),进行问卷调查。每项答案中D计1分,C计2分,B计3分,A计4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各做一次调查,将调查结果统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
1.3.2 考试成绩
传统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中考试,案例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末考试,均采用笔试形式,由同一老师出卷,试题难度基本一致。将考试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7个问题得分差值的统计量描述依次为1.00±0.52、0.77±0.43、0.86±0.68、1.03±0.56、0.92±0.51、0.75±0.53、0.83±0.47,t值分别为13.76、13.04、13.25、13.17、13.28、13.55、13、28;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差值统计量描述为9.85±6.13,t=11.59(n=56,P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随后被广泛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1]。曼莎斯认为[2],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我国案例教学是于1979年由工商行政代表团访问美国后引入到国内的,虽然国内对该教法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案例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和发展[3]。
篇5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与国外的交往日益增多,出国研修、交流学习已成为当今卫生类职业学校与国外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已成为护理专业毕业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英语单词记的少,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信心缺乏、恒心与毅力不足,对英语学习完全丧失了信心和热情,有些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恐惧感。这就意味着当前的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消除负面的、消极的英语学习心理,战胜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才有可能逐步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提高英语成绩。
二、提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老师在课堂中必须向学生阐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及英语应用能力在今后就业、工作岗位上具有的优势,让学生潜意识产生要强烈学好英语的意愿,明确学习目的。老师通过向学生阐述国际形势,我国的劳务输出和服务贸易状况,国外医疗卫生机构优越的待遇和福利, 讲述医护人员到国外发展的成功事例和失败的教训,解释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
1.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将医学术语融入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图文并茂,能使教学形象化、立体化,更为生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缩短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为此,教师在教学生认知单词和课文前可以精心设计课件,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形象化。
2.以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永远是兴趣的好导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老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互动情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老师在课堂上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一组由2 名学生组成,分别扮演病人与护士,表演病人与护理人员的对话,如“How are your teeth”?“not good, it is aching”,“When did you last see a dentist”? “Maybe one year ago”(您的牙齿怎么样了?不太好,我感到很疼;您上次看牙医是什么时候?大概一年前吧)。通过努力创设真实的现场情景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从静态的听课状态转变成动态的互动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另一方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三、总结
如果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的用英语和同学或病人交流,那么她们不仅对英语,还对专业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同学们尽可能多的实践练习。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学习英语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他们可在良好兴趣带动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学习作铺垫。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6
关键词:护理教育;规模结构;护理人力需求;研究
现阶段,随着护理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界对护理教育结构层次的完善也十分关注。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市场的动态性特征驱动下,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层次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从而使其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专业的护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表现在人力资源的数量,同时也表现在专业素质等多个方面。鉴于此,本文对于国内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分析
(一)护理教育现状
在国外发达国家,其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以科学知识为哲学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事物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及奋斗的精神与毅力,其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点与中国教育理念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我国,护理教育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包括护理理念、教育理念和学校理念。与国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基础阶段。护理教育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1998年至今,我国护理教育规模几乎翻了10翻,护理专业在中专、大专和本科均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育规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也兴起了,对护理专业的定向培养体制和针对性的学术研究,这些变化均说明我国教育体制在发生着革新与变化[1]。
(二)护理人员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下,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具有明显的供不应求趋势,即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如表1所示,其为我国2007年到2015年全国医护人员的数量。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医护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护士人员增加的幅度仍然较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我国护理教育本身相关,同时也与社会风气以及医院体制等因素相关[2]。
二、我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实践性不强
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这与现代护理教学存在一定的出入。当前尽管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对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国内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教育体制的落后,制约着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尽管我国护理教育规模已经达到的一定的水平,但是从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护理教育缺乏针对性
首先,针对性教学是保证学习和就业统一的最佳举措,然而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护理教育仅仅停留在对专业课和其它辅助课程的学习以及最浅显的应用实验等,这与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能力的需求缺少一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得教学质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3]。其次,护理教育结构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也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其没有对护理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没有全面的了解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从而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存在较多的弊端。
(三)护理人员供不应求
从现代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率一般保持在50%左右,这与其它专业的就业率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据相关部门统计,在50%的就业学生当中只有25%的学生从事护理专业,且部分学生进入社区医院,只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城市内的三甲医院。这样的现状导致了我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供应数量,可见其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聘用标准含糊
从现代医院用人体制的角度分析护理人员的供需情况可以发现,医院对护理人员的聘用标准十分含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这使得护理教育结构在改革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参考依据和针对性,同时也容易给护理专业的学生造成更多的心理层面的影响,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受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关。
二、完善我国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的策略
(一)改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优化护理教育结构
护理教育理念的革新并不是护理专业的单项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实践性和动手能力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提倡在教学过程用实践能力代替理论知识的核心地位,采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护理教育理念要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变革,从教育本质出发,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造[4]。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教学体制的优化,从现代护理教育现状中不难发现,在护理教育过程中与实践相关的基础教学设施相对匮乏,教学资源不足,这些约束是造成护理教学质量不佳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相关教学部门应该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城市信誉度较高的医院展开合作式教学,从而在其培养的过程中丰富教学资源,同时也有助于医院培养适应性较强的专业护理人才。
(二)全面分析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素质需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教学工具和方法为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护理教学同样是一个新的机遇。因此,在这种优异的教学环境下,护理教育应该掌握现代医院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条件需求,结合现代教学工具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护理教育结构和护理人员需求现状,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完善护理教育结构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尤黎明,万丽红,刘可,朱晓雯,郑晶,罗志民.中国护理教育规模结构与护理人力需求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5):46-50.
[2]隋欣.浅析新形势下中国护理规模结构和护理人力需求[J].科学中国人,2015,(8):156.
[3]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护理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是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护理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如何深化护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规范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高质量护理人才,始终是我们护理专业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校护理系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一、转变护理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是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先导,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则是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1.强化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作为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创新素质的高低,将对教育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首先强化护理实践教学人员对护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把这种思想和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积极做好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工作。
2.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派送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医院参观、学习、进修,了解国内外护理实践教育的新理念、新进展和新方法;安排专业教师不定期下临床,每人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以提高专业教师对当前用人单位及广大患者对本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的认识,临床专业双师型教师达100%,从而使实践教学更贴近临床。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将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分解到理论知识项目模块和综合技术应用项目模块进行系统地培训。护理实践教育属综合技术应用项目模块,学校根据培养“ 具有综合素质的实用型的护理人才”目标要求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集中备课、组织编写了高职护理专业创新系列实训指导教材,编制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及儿科护理的实验实训操作课件、实验实训操作流程等,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需要,与临床护理专家合作开发了综合性的实训项目,把操作项目与具体病例相结合,将各个单项技能训练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急能力,强化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和服务意识。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应用学科,实训课程内容多、学习时间长,需要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我校推行“‘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案例教学法。病案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病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病情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病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新课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时,教师首先给学生一个病例:某患者,男,35岁,未戴头盔骑摩托车走反道上班时被汽车撞倒,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约10分钟后清醒,自诉头痛、恶心。住院观察,频繁呕吐5次,2小时后发现昏迷,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瘫痪。由此引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及原因,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颅内压增高病人会引起的并发症及对该病人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如实训中心、多媒体课件、录像、网络资源等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以病例为导入,将学生引入如同在病房身临病人床前的情景中,对实践操作进行情景教学。教师首先示范整个操作程序,然后将学生分组,将自己置身于病例中,分别扮演“护士”与“病人”或“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角色。在护理过程中,“病人”或“家属”提出各种问题,而“护士”则需迅速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提出一些与病例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PBL小组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必要的知识。在一个系统理论课结束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3-4 人∕组),由老师带领学生深入临床,将本系统中学过的常见病例展示给学生,让护生通过与病人或病人家属交谈、阅读病历,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伴随的身体不适进行病史采集,小组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讨论、整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班级交流: ①随机决定每个小组的教学汇报内容;②每组推出一位学生进行汇报,组内成员可适当补充; ③各组间学生互相提问质疑,由学生代表解答。最后教师答疑和总结。该方法摒弃了学生简单接受老师观点和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临床的真实病例所呈现出的病情变化,引导、鼓励学生从复杂的病情表现中,运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及收集的患者资料,发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和沟通技能,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后练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方便。我们在实训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可播放录像及网络教材,学生在课余练习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如对操作流程已模糊、动作是否规范有疑问,可通过电教设备得以纠正。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实训中心配备了10余台开放式护理辅助教学系统,该系统内有《基础护理学》等在内的所有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践操作的录像资料,还能进行模拟考核。此系统为学生课后学习、练习和检测自己的练习效果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创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目前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是江苏省省级示范基地,中心归属系部管理,设负责人1人,专职实训指导教师8人,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面积及设备基本能满足本专业实验要求。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护理实训室的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和完善,如今,实训中心建筑面积8400余m2,教学实验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设有护理模拟病房、模拟抢救室、模拟重症监护病房、儿科、妇产科专科护理病室及理实一体化教室10余间,共有床位85张。先进的实验教学条件,从硬件方面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施实训室课后开放。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通过必要的技能学习与实训,构建护理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从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培养全方位组织能力出发,学校将护理实训室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学习和实训内容,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针对性强,形式灵活,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改进护理实训考评方式
操作技能综合评价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加强实践教学,需要变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1.完善评价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定位,从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将每个临床护理实验操作按护理程序分为几个部分,并将各部分分解为许多步骤,对每一步骤都给出评价标准,从而制定了细化具体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客观的评分标准,学生人手一本,既方便学生练习时使用,也便于老师记录成绩。
2.强化实训考核。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实践教学评价采用实时评价和随机抽测。实时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在小组学习中要重视学习小组的管理,调动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避免小组内部分学生忙,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现象,指导小组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人人有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并重视小组内成员间过程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实训操作、课后教学资源应用、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书面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而随机抽测则调动了护生在全天开放的模拟病房内进行练习的主动性。两种评价的结合使技能操作的考核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教学方法首先强调和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训练,同时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紧扣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就业需要的主题,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护理实践教学,从而使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早日适应社会,满足临床对“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庆岭,王克芳.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护理学杂志,2002,17(10):739-740.
[2]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护理研究,2003,20(8):41-42.
[3]丁亚萍,崔焱,顾平,等.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本科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课程化管理.现代护理,2005,11( 1):74-75.
篇8
自1993年起,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就一直在摸索着改革,到2011年至今,新的考试制度出台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作为独立的考试项目进行组织和管理,卫生资格考试将不再设置“护理学(初级士,专业代码003)”这个专业。取消地区特殊照顾政策,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生必须一定性通过两个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资格证书。
我校是中专院校,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医院提供技能型人才。自2011年改革开始,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就一落千丈,以班级为单位,有的班级通过率才10,好一点的班级才达到40。残酷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够全面,中专院校的教育制度要改革了。要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不断推进护理教学的改革,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构建护理教学课程新的框架。具体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领导重视,全面抓起,安排合理。
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提高了,就业率就会跟着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会提高,招生就不是问题。对于一个中专院校来说,就有了“生源”,能为学校解决很多问题。从这一角度出发,能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就变得很重要。提高考试通过率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一个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老师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共同配合,班主任的力量很强大。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向学生宣教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同时注意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此外,及时的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在最后考试冲刺阶段对于教学按排、班级责任教师任命、教室宿舍按排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检测和后勤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做到细致合理,以保证考前辅导的顺利进行。
2 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辅助课程发挥作用。
课程的设置影响学生的素质水平,而学生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最终目标的完成。文化基础课坚持够用就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大胆的有所取舍,重新组编课程,体现出基础课为专业课辅助的原则。期末考试的形式、模式突破,原始的考试题型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学生大多在考试前机械的记忆,丧失动脑、分析判断的能力。为适应护士考试的新形势,可以以客观题为主,注重平时对学生执业考试的素质培养。学校要有一个完善的考试监考制度,杜绝中专院校考试抄袭的现象,彻底摧毁学生对于考试的侥幸心理。
3 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变动及题目的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除上述的教学课程以专业课为重点,还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病例导入式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生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思考、记忆和归纳能力以及临床分析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缩短理论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距离,在学习每一章的同时,针对学习的内容,安排几学时走进医院,到临床看一看,更形象的理解理论知识,使护生理论学习和临床实际工作“零”对接,更快的融入护士的角色,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4 讲究学习方法,提高记忆效果。
以基础护理学为例,加以说明。基础护理学知识点多,且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较少,因此,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才能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才能记得准,记得牢。首先要经常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对于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所以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和记忆。课后应反复强化记忆的知识点,做一些与知识点相应的练习题,采取通过知识点做题,通过练习题强化知识点,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其次我们还可以掌握的记忆方法有,对比记忆、简化记忆、归纳记忆等。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基础护理中,对于急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可以每一点取一个字简化为品、安、保、消、检;如基础护理学涉及的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很多,硬性记忆很困难,可以把它们总结起来,做成表格归纳记忆;还有像护理操作中,灌肠术、导尿术、鼻饲法等等技术,操作方法类似,容易混淆,我们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取它们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去记忆。
5 对专业课教师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题培训。
让专业课教师熟悉大纲的要求,熟悉考试题目和考试内容。其实这些也是学生必须做到的,可是考虑到中专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就有教师来补充。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对历年来考试的重点和真题系统的研究,分析当前的考试趋势。此外,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护考改革涉及教师的理念转变,而教师的理念转变影响着护生的考试通过率,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方法的掌握。在教师的队伍中,可以选择几个教学经验丰富,职称较高的教师成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小组。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每门考试每章节的分值比例,归纳出题方向,找出常考的知识点。最后根据新大纲要求及历年真题的出题方式,建立一系列模拟考试题库。
篇9
1医学模拟教学在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学的实践性强,其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学生在临床实践时进行技能练习涉及到病人的安全和合作问题,再加上病人的维权和保护隐私意识提高,使得学生临床练习的机会很少,而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护理技能和初步护理评估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4]。面对这种现状,现代模拟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临床技能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学生创造了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现代医学模拟教学以高科技为基础模拟临床实际问题,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以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优点,在医学教育方法上又掀起了一场革命[5]。
吴伟平[6]运用综合护理模拟人再现临床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标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创新思维能力。有研究[7]指出,用医学教学模拟系统、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等模拟方式代替真实病人,对学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杨朝云[8]在护理专业学生岗前培训中应用高端模拟一体化岗前培训法,这种方法把三大岗前培训学科(内科、外科、护理技术)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融合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设置,充分运用高端模拟人(emergencycaresimulator,ECS)作为情境设置中心,学生、“病人”、教师互动,最后三大岗前培训学科的教学目标共同达标。倪国华[9]对38名本科学生,以临床真实案例为材料,开展仿真实验课教学,使理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有研究[10]报道,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仿真医院,学生最后一学期实行24h值班制护理技能训练。事先设计好病案,学生扮演病人,住在仿真病区,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各由1名老师带领3~4名学生(扮演护士)进行技能训练。学生认为该训练方法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模拟教学模式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效果显而易见。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只要教师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建出典型、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并在操作中给予必要的提示,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但现代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所以更适合于本科护理教学[9]。
2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护理
技能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structuralclinicalexamination,OSCE)又称为多站式考试或考站式考试,是全球医学教育领域近20多年来正在兴起的一种新观念,是一种客观的临床能力考试模式。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可根据不同的测试对象,在各站点中安排不同的任务,用模拟临床场景的方式来测试学生的临床能力,这种临床能力评估方法集知识、技能和态度并重,目前被医学教育界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学生临床能力的方式[11]。赵华[12]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中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革新了护理教学模式,全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方法为:准备阶段包括建立考站、试题编制及评价大纲的制订、考生的准备、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及培训。实施阶段每名学生均使用相同的考场,从第1站依次进入到第5站,每1站都有1名考评教师在场观察评定,同时标准化病人也根据自己的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评分表上记录并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充当病人和考官双重角色。佟金谕等[13]将情景教学法结合标准化多站点考核模式应用到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评估了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初步临床工作能力。还有研究[14]指出,在护理专业学生岗前培训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及培训站点,学生有进入病房的逼真感觉,能真正体验护士的身份并独立完成工作,树立了学生工作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新的岗前培训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实践操作、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还体现了对学生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的培养。但是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所需时间长,对表演不具备专业性者,反复表演、示教会使其体力消耗过大而降低表演的激情,从而影响培训效果,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PDCA管理程序在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PDCA管理程序是一种标准化、程序化、科学的管理方式,通过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实施管理,在不断循环中提高工作质量。在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运用PDCA管理程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种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15]。孙健等[16]为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将PDCA循环应用于技能训练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分为3个循环,每周为1个循环,每个循环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处理(action)4步进行。高玉霞等[15]在护理技能教学中把技能的掌握过程分为教、仿、练、作、看、作6步,并将此教学法称为6步环式实验技能教学法,此法关键是沿着教学目标,以PDCA管理程序为指导,以动态、向上的循环为特点,环环相扣,每循环一次解决一个中心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间的不断沟通与改进,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协助。
4综合训练法在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李兵等[17]连续对3届准实习生进行技能训练的摸索,形成了以“临床问题”为线索,以“临床路径”为指导,以“疾病阶段”为背景,以“角色扮演”为形式的综合技能训练方案。吕一婷等[18]为了训练学生的护理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达到进入临床实习时实现无缝对接的目的,设计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教学病例,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模拟“接诊病人-护理评估-病例分析-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的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护理技能训练。陶巍巍等[19]运用综合训练法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对照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实习前开设临床护理综合训练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护理能力。综合训练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创新潜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综合训练法存在训练所需时数较多,对教师要求高,病人的一些阳性体征不容易表现出来,教学评价较困难等问题。
5其他护理技能培训模式
王丽华等[3]在护理技能训练中应用病案教学法,即事先设计典型病案,然后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并将其输入高级护理模型的电脑,学生采用分组训练,让学生结合所学医学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分工合作。病案教学法形象逼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护理技能水平及学习的积极性。
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中加强元认知训练[20],能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处于一种较为满意的状态,提高其学习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训练内容包括布置预习,完成作业;学生提问,教师示范;角色扮演,动手实践;评价反馈,纠正强化。有研究[21]指出,在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护理操作培训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达到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深层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能力。
6小结
新形势下的护理专业学生岗前技能培训与传统的比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培训目标不再仅仅是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操作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在临床实习中能较快地适应护士角色,满足病人需求。
篇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教育体制出现了历史性的巨变,最大变化体现在大学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如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毕业生从事药品营销,基层医院医生兼做护理工作等,学生基本上是让专业围绕就业转。本文从中高职临床、护理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就药理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谈一些体会。
1 培养目标
医学类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基本概括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相关医疗活动的中高级专门实践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护理行业发展,
体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先进性;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2 目前学生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医学教育的传统模式是从基础知识过渡到临床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生产实习。大多数学校沿用这种模式,由于前面两个阶段基本是在学校完成,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身份认识不明确,从而影响学习的动力,影响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进而降低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或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一时难以适应,甚至出现高分低能、职业道德低下等问题。在校期间开设的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为毕业生举办的各种就业培训等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医学类各专业来讲,如能在开始基础课程教学时能有机的渗透职业素质教育,会对这种状况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在药理教学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
药理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门桥梁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药物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学生对该课程往往比较重视,在教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有机的将与未来职业所必需的或可能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做了补充或强调,从而对未来职业及有关知识的需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1 医德教育:医德教育是一种职业道德教育,它不能脱离医学专业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某些医院和医务人员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药物就成为创收的重要源泉。开大处方、重复用药、无针对性地使用新药贵药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教学中给学生有机地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每部分内容中涉及的基本药物都进行总结,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及时了解进入市场的新药的有关信息,并与所学同类药相比较,强调新药由于用药历史短等原因,其不良反应还有待监察,应用应慎重。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等疾病的药物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最小成本分析等药物经济学方面的分析。
3.2 技能培训及提高: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纠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要明确实验、实习教学目标,切实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使药理教学符合这一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3.2.1 处方书写:良好的医疗服务需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作保证。在临床医学专业来讲,处方书写是基本功之一,除讲解处方的书写要求、规范及法律意义外,教学中对常见病结合所学知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或进行处方分析讨论,指出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既锻炼处方书写能力,又能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医学事业的责任感。
3.2.2 实验教学改革:药理学实验有注重探究原理的、有注重观察结果的。我们结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选择一些学生动手机会多,观察方法更类似于临床实际情况、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且探索与其他学科实验相结合,开设综合性实验,密切各科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有些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药品营销工作,我们建立了药品示教室,展示药物分类情况及各种常用药物的剂型和说明,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解答。从而拉近了药理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2.3 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为拓宽学生的视野,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题目,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知识,并要求写论文。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密切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临床的联系,大大增强了学习兴趣,得到了学生的赞同。
4 培养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任何专业教育的目标最终应是使培养对象谋得一份职业。对学生的就业,学校没权包办,但学校对学生就业有进行指导的义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设立就业处等,对学生择业意识的培养及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如将这种观念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熟悉培养对象将来可能的就业方向以及对本学科知识的需求情况,建议学生利用节假日到药房(尤其是自选药房)、医院等其他医疗部门参观、见习,熟悉医疗工作的内容、流程及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等,为自己日后择业提供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熟悉国家有关执业考试的内容、规定等,并有机地贯穿于教学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