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4:5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学毕业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学毕业生个人总结

篇1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调查研究表明,新时期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所在领域与行业分布广,类型多样,具体的实习岗位更是众多。各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此差异可将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总结归纳为七大类型,每种类型的实习岗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实习考核与评价包含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构建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142-05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XIE Xingliang XU Xiaohong ZHANG Zhonglin ZHENG Xianghui SHENG Yanmei

Pharmacy Schoo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harmacy graduat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occupational area. How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professionals conforming to industry needs,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the medi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ave to f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j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wo goals of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motion and individual training. Furthermore, the thought on how to construct this cultivating mode is explored and though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Innovative experi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armaceutical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Thoughts on construction

本科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大学教育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决定着我国各行业产业结构能否成功D型,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完成前一阶段的规模扩增后,已进入了提升教育质量内涵的新阶段,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1-2]。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加快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机制,以显著提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成为近年来研讨最为集中的课题[3-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5],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该工程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部分[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提供了平台和支撑[7]。课题组基于历年指导药学类本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践体会[8-11],在分析当前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创新性实验为平台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核心思想、学生选拔、团队组建、培养环节与内容设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以丰富和创新现有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 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构建背景

1.1 医药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扶持和医药产业界的努力下[12-13],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药品研发、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均显著提升,行业监管日益专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14-15]。这些新形势对于医药从业人员,尤其是药学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药学职业领域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关注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科研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沟通能力[16-17]。然而,传统培养模式受培养定位、教学方式、内容及资源等方面限制,在科研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尤其是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较少,难以满足医药行业对药学类本科人才的新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8]。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创新药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医药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成为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平台

自2007年教育部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为广大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计划实施至今,有关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各种成果屡见报道[19],相关研究已从最初的具体操作、经验介绍,逐步深入到探讨该类计划在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的辐射与平台作用,甚至将其视作本科教学观念与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20],如任良玉等[7]提出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构建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董健等[21]提出基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动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科研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推动建立以实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新模式,颇具示范意义,也为本文提出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实施平台。

2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思想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核心思想为针对当前传统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不足的两大问题,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参考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模式,并结合药学类本科生学业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实验课题、学生个体两个关注目标,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以下两大核心任务。

2.1 显著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以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

该培养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在指导教师的带I下,进行科研团队构建、技能培训与考核、项目选择与申报、实验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研讨交流、研究报告与论文撰写、专利申请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力,显著提高其科研素养、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解决药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项目各环节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团队协作、沟通组织以及项目管理能力。

2.2 引导药学类本科生实现学业与职业方向的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不仅围绕项目课题展开工作,而且需要密切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鼓励并帮助其克服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并通过创新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师生间、团队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一起认识、发现自己的个性特质,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医药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其构建适宜其个性特点的学业和职业规划方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向着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学业、职业方向发展,实现药学类本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3 构建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问题

3.1 学生选拔

受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和老师时间精力所限,同时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预期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从药学类本科生中选择部分学有余力、乐于参与的学生,具体选拔策略如下所述。

3.1.1 选拔时间与对象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在从药学、药物制剂等药学类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中公开招募。大二年级学生已能较好适应大学生活,对大学学习模式有了较多体会,对药学专业领域也有初步了解,为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奠定了一定基础,并且根据创新性实验和人才培养周期需要,从大二开始实施亦可保证尚有充足时间完成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与内容。

3.1.2 选拔过程及考察因素 选拔过程分为交流考察和实验室考察两个环节。交流考察主要通过与学生直接交流,初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参与项目的原因和目的;②学习情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③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例如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个人职业偏向;④对自己个性特点的评价和认识;⑤沟通表达能力。实验室考察是根据初期交流情况,选择6~8名学生分配到课题小组,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科研实践体验(主要为文献调研、方案设计、项目研讨、实验操作等模块),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情况:①做事态度,是否主动积极、认真细致、敢于吃苦;②学习兴趣,是否对科研实验感兴趣,乐于思考、勤于动手;③科研潜力,是否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潜心研究精神;④做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较好完成分配任务,能否与其他成员配合做事;⑤文字表达能力,能否准确、有条理的用文字表达。

3.1.3 选拔数量 通过前期考察和师生双向选择,结合课题组导师带教实践体会,考虑到导师时间精力、实验室容纳量等方面限制,原则上要求每名导师每年招募不超过5名大二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组成的整体学习培养团队的人数以不超过15名为宜。

3.2 科研学习团队的组建

药学类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是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团队实现的,整个大团队是由1名指导老师和大四、大三、大二年级共约15名药学类本科生组成。为保证每名学生的实践机会,需要将15名本科生按照创新性实验项目分为几个独立小组,原则上每小组至少应由1名大四学生、1名大三学生及适量大二学生组成,其中大四学生、大三学生是固定成员,大二学生为见习成员,可在各小组流动,其具体人数可根据实验项目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进行灵活、动态调整。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theoretical basis of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pharmacy major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irstly, then discusses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from six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the teaching goal of higher mathematics course combining with pharmacy major, organiz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reforming supporting exercis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construct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using multimedia properly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using QQ space, WeChat public number and other public network space to extend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etting up a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cours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high vocational college; pharmacy major; advanced mathematics; reform in education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力工具。[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1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1.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1.3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教师不应该歧视学生,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2 信息时代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建立与药学专业相结合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思维能力和科?W素养的培养,而不仅是解题能力的训练。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提高素质的原则,不过分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于一些艰深难懂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的概念和定理,少讲或不讲。根据构建主义理论,教师并无必要也没有时间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2 根据学生情况组织教材、改革配套练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职院校的高考录取分数越来越低。为补充生源,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面向中职学校招收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应选择通俗易懂、例题与药学专业尽量相结合的教材,教材最好附有配套电子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源。如果市场上没有合适的教材,也可组织教师自编教材,力争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好的教材不仅易于教师开展教学,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材课后习题题量过多,难度过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教育不同于高中教育,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数学应用能力。因此教材配套习题宜精不宜多,教师应选购习题量不大但是题目典型的教材。教师还可利用“考试酷”等在线测试网站设计练习题,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测试,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然后学生根据测试情况主动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可以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3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唯一决定的,这种方式只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数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考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应只注重解题能力,还应注重考查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教师可将最后的成绩分为两部分,即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两者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可使平时成绩占50分,笔试成绩占50分。平时成绩可由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学生出勤、实验操作、在线测试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和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组建实验小组的时候,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得到体现。因此,平时成绩部分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由此方式得到的学生成绩比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将传统的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可选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其中最常用的是Microsoft公司的PowerPoint软件和Adobe公司的Flash软件。PowerPoint软件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技术门槛低,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课件制作软件。而Flash软件则可用于制作更加复杂的动画或是交互性更强的课件。它的缺点是学习难度比PowerPoint软件要大,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尤其是制作交互性较强的课件需要掌握必要的编程知识。普通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一般难以掌握,可请信息技术中心的教师代为制作。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PowerPoint软件或是Flash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素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极限的概念的时候,可制作Flash动画逐渐增加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则其面积越接近圆的面积。通过观察动画演示过程,学生对极限的概念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还可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一次制作,可反复使用,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5 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公共网络空间延伸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倾向于增加专业课课时而压缩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时。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2]为延伸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碎片时间,教师可利用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免费公共网络空间课件、教案、课后习题答案、电子书籍等教学资源。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时代,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查看教学资源。这样就使高等数学教学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缓解了课堂时间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可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果。

2.6 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是借助数学软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实践课。由于课时有限、教学条件不足以及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并没有开设数学实验课。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数学实验一般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索如何借助MATLAB等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很多数学概念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增加通用性,一般都要作抽象化处理。单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和探索中去自己总结概念,这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可以对概念形成直观的认识。[3]在实验分组时既可由教师指定各个小组成员,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具体可由实验内容来确定。由教师指定分组的优点是能节省实验时间,但是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内容,最好实行学生自由组合的形式。这种方式既可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篇4

关键词:柔性管理 中职学生 班主任 思考 运用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实在难管,一个班级学生差异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笔者刚带班时,非常崇拜那些手段强硬的班主任,因为学生在他们严厉的目光下变得很听话。因此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坚持以“制度为标准,纪律为保障,奖罚为手段”来治理班级,成效确实不错,也曾一度认为刚性是最有效的管理风格,柔性则意味着犹豫和软弱。但随着笔者带班年限越来越长,渐渐感觉到刚性管理也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强硬”常常代表着“高压”,“听话”往往是表面的“屈服”而不是真正的“心服”。

众所周知,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莫过于水,但水又是至刚之物,它既可以柔软到无形,又可以刚强到穿山破岭,水的柔是可以克刚的。在中职学生管理中,“刚性”虽不可少,但“柔性”更需要。

下面结合笔者20多年工作经验,从班主任角度谈谈“柔性”在中职学生管理中的一些思考和运用。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和本质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管理,强调遵守与服从。柔性管理以人为中心,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行为。

这个概念的主题词是“规律”“非强制”“潜在”和“自觉”。其体现了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四个基本方面:依据是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方法是非强制性的,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最终目标是让人自觉行动。柔性管理的本质既体现了一般管理的本质――控制,以及管理的核心――协调,又体现了柔性管理的本质特征――“柔”原则与“软”控制,而且是在顺应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柔性管理的几个特点

1.模糊性和开放性

在质的方面,柔性管理表现为模糊性。此时,二值逻辑失效,非此即彼被视为柔性管理的对立物。因为我们面对的管理对象是人,人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本来是模糊的,在处理人的问题(诸如分析、评价、批评、表扬)中,应该立足于多种选择。坚持开放性,就能尽可能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时可能会慢一些。但是,经过这样一个广泛的比较和整合过程,可能使结果趋向更为完善。

2.感应性和信任性

在方法上,柔性管理强调感应性。此时,权力影响失效,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被淡化。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心灵沟通、感情认可,从而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必须通过坦诚、关注、理解和尊重等来赢得学生的信任。有了信任,学生才会真正尊其师,信其道。在柔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没有畏惧无奈的应付,有的是老师与学生双方的信任和感应。

3.滞后性和持久性

在效果上,柔性管理表现为滞后性。滞后性是指从开始工作到发挥作用,在时间上出现的落差。在刚性管理中,规章制度一经颁布便立即生效,它不允许因为不理解而拒不执行,更不允许以不理解为借口而公开对抗,其作用的发挥没有滞后性。在刚性管理中虽然对制度的执行也希望自觉,但决不以自觉为前提,它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有序统一。柔性管理则不然,它要求人们对事物要理解、行为要自觉。显然,在完成“外在规定―内在接受―自觉行动”的转化过程中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滞后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因而,认清了这一规律后,对柔性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就不能急于求成。

三、中职学生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1.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

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较差,纪律性薄弱,加上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尚未成熟,对老师的训诫有抵触情绪,对常规的约束性条例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在增强,他们越来越关注自我兴趣和爱好、尊重和理解等精神需要。他们反感居高临下、简单强制的管理方式,更期待民主、和谐、宽松、柔性的学习生活环境。

2.更好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

当前,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宗旨,决定了中职学校要在学生学习、就业要求、社会需求几方面中寻找平衡点,努力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这样原有简单的、刚性的教育教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新需求。

在社会发展的牵引下,中职学生个体对管理的“柔性”需求和社会对服务型人才的客观需求促使教育方式的改革,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也不得不由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

四、柔性管理下班级变化的规律

在柔性管理的理论指导下,笔者在班级管理具体实施中已坚持了2届6年,渐渐总结出这种管理模式下班级的变化。

高一,少部分学生由于感受不到强制和高压,似乎还有点不适应。甚至有个别学生和家长感觉班主任的管理偏软弱,担心会压不住学生。班级看上去有点散,班级评分(如教室卫生、住宿纪律)总体偏低。

高二,绝大部分学生认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的温和绝不是软弱,而是包容,其中还透露出自信和坚韧。班级走上正轨,渐渐形成平和稍带热情的班级气氛。班级评分开始挤进中等。

高三,大部分学生喜欢上这个班集体,对班主任既尊重又亲近。学生犯了错,会主动来承认,而且还会提出解决或弥补的方案。任课老师对这个班的感受是“学生善良、亲切,学习氛围好”。班级评分提升到中等偏上。

毕业生返校看望班主任时,他们的反馈常常有:

“高中三年,感觉很温暖”。

“犹豫时,会问自己:内心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改变了一些想法:如,轻声有时比大声更有威力,说话态度比内容更重要。”

“ 什么是内心的力量,现在有一点点明白。”

在这些变化和反馈中,笔者感受到柔性管理的美好和影响的深远。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真切感受到坚持的不容易。要实施柔性管理,除了理论指导,对班主任个体的性格、信念等还有一定的要求。

五、实施柔性管理,对班主任的几点要求

1.积极的学生观

积极的学生观是实施柔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的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基础。

班主任要坚持相信学生内心始终渴望“向上”和“向善”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着眼点要放到学生自身优势和资源上,积极给予开发和利用,弱化、淡化他们身上不良品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优势,重塑自我。

2.懂一些心理学并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

“带人如带兵,带兵要带心”。作为一名班主任,“爱学生”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爱”。新时代的中职班主任更需要琢磨:

“怎么说,学生才会听?”

“怎么听,学生才会说?”

“我给的是不是学生想要的?”

要真正把握这些,就要求班主任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要求自身拥有较好的共情能力,感受学生的感受,体会学生情绪背后的真实需要。

3.以身作则,营造柔性氛围

在柔性管理中,有一项原则: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能否言行统一,起好身教模范作用,对学生是一种强大而潜在的影响。这类以身作则,在刚性管理中也是一直提倡的,但刚性管理更多的是指在执行制度中的榜样,如时间观念、纪律性强等先进典型。在柔性管理中提的身教更多的是指营造柔性文化氛围,如班主任自身那种平和、尊重、坚韧、好学等品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强大内心,看淡分数,静待花开

在具体实施中,尽管对柔性管理效果的滞后性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班主任精心实施了一段时间,班级却没有什么起色,那时内心难免会急躁甚至是沮丧。有的中职学校还把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以分数的形式给班级评出ABC不同等级,偏低的分数可能还会受到同行或领导的质疑,那时,内心可能会动摇甚至想放弃。

实施柔性管理的班主任,对自己需要强大的自信,对学生需要足够的耐心,对教育需要坚定的信念,对分数和名利还需看淡或放弃。

笔者怀着对柔性管理的美好期待和不懈的坚持,在多年的实施过程中累积了一些经验和措施。

六、柔性管理在中职班级中的具体实施

1.教室的“柔性”布置,增加期待感

班主任要想实现对班级的柔性管理,需要一个和谐班级文化作支撑。新接手一个班级后,在学生进校门前,首先要注重打造教室的“柔性”文化。如教室的布置除了净化美化外,更要突出班级的文化特色。如笔者所带的药学专业班,教室布置主要突出二个主题:一是带班思想“制度遵守,内心自由”;二是专业特色;一面墙全部布置为相关药学标本和药学专业各阶段目标和要求。这样新生一进入教室就会感受到与初中阶段完全不同的强烈冲击感,他的内心不知不觉就会有一种好奇和期待,为接下来的柔性管理做好铺垫。

2.文学阅读,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喜欢阅读,那他肯定坏不到哪里去”。阅读能够愉悦性情,净化内心,拓展视野。

班主任的教育除了教授知识,还有见识。要增长见识,可以行万里路,还有读万卷书。笔者所在学校建造了市区一流的图书馆,而且全部向学生开放。为了给学生更好更系统的引领,笔者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一个专题“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进行一系列的文字阅读介绍。

旅游篇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走近最初的自己》……

心理篇:《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我很重要》……

人文篇:……

爱情篇:……

一开始开展这项活动,学生很奇怪,他们会说:“老师,你怎么变成语文老师了?”渐渐地,他们会追问:“老师,接下来,会给我们介绍什么书呀?”

慢慢地,笔者发现课余时间学生进图书馆的多了,打闹的现象少了;学生课桌内零食少了,课外书多了。

3.感受学生的感受,肯定重于否定

肯定是柔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当然柔性管理不排斥否定,但肯定重于否定。在刚性管理中,更注重的是规范的制约和执行的统一,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运用更多的是“禁止、不允许”。但现实中,一个学生做一件事时,不会刚好是完全符合哪个标准。就人的心理趋向来看,人的心与言、言与行常常会表现出不一致性,但人心趋于美好,希望个人的表现得到承认。尤其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肯定和赏识。他们内心深处并不希望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违反制度。那种心与行的不统一,他们常常意识不到或是一时控制不了。

如何把握肯定和否定,不单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管理艺术的问题。这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班主任有较好的共情感受能力,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阳光的一面,更要看到学生消极的、错误的、甚至阴暗的那一面所隐含的东西,去感受它真正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

4.以退为进,攻破管理难点

一个班中,总有几位学生是比较棘手、难搞定的,他们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很大,但他们讲义气,愿意替别人出头,在同学中威信较高。降服这几位学生,是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关键。对这些学生,刚性的号召,制度的制约肯定是很难奏效的。比如,某位男生经常旷课出去打篮球,如果硬对硬按制度办事,学生一般就甩你这样的话:“大不了处分,退学也无所谓”。这时候班主任除了理解尊重外,在具体的面对面“较量”中还要讲究策略,比如“示弱”“妥协”,这时的“妥协”并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等待目标结果的出现。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反叛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挑战权威,渴望得到肯定,但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柔性管理中的“柔”原则、“软”控制更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是中职学生,中考的失利对他们的内心有较大影响,他们更需要温和的、渐进的管理方式。

笔者一直认为,班主任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让学生真正明白“外在的形式遵守是为了内心更多的自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班主任要坚信学生心中都有一颗积极、阳光、美好的种子。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缺风吹雨打,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郑其绪.柔性管理[M].青岛: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王杰昌.我国中职学校实施柔性管理的策略分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