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生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1:3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本科毕业生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本科毕业生毕业总结

篇1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成人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总结

进入__成教学院已经将近三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___的重要思想,树立“八荣八耻”的良好风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上勤奋刻苦;关心同学,热爱___。

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于实在不明白的就要向老师积极请教,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学会了改进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我不只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理解的是,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受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___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三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三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这几年的生活,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已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一般商务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___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软件和其它流行软件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我通过加入院学通社与合唱团,不但锻炼自己的___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成人专科,考取了采矿工程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通过学习,本人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___的领导,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煤炭事业。函授学习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煤矿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三年时间__函授学习,从时间上讲很是短暂,加上平时工作的任务颇多、事务繁重,但是我正确理顺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安排,珍惜每次面授的时间,上课时候,保持学生时代的作风,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就及时和老师探讨。

这样的学习过程,使我在工作岗位中受益很多,我自己知识面扩大了,思维空间拓展了,工作起来也提高了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收获和体会:

平时不常读书,函授学习使我感受到自身修养的欠缺,我充分利用自己空暇时间,阅读书籍,努力学习煤矿开采技术等专业书籍,并把它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个人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我工作期间,做好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工作与学习完好相结合,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我把我学到得知识系统的归纳,科学有效的结合现在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结合,这样我的个人素质也提高了,业务能力也提高了。特别是我学习的《煤矿开采技术》、《矿山通风与安全》、《矿山电工》、《计算机基础》等知识,使我在工作中得到更多应用空间,今后,我将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毕竟,知识是提高人修养的基本途径,也是时代的需要。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__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我的专科函授学习认真而充实。三年的严寒酷暑,我有收获。今后,我会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更充实!

篇2

关键词: 本科毕业生 专家型教师 胜任力

1.研究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地方高师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一些身处大城市的一本高校相比,地方高师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办学经费也相对不足。从这种现状中培养出的即将走上基础教育工作岗位的英语专业大四本科生,他们能否胜任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胜任力如何?成功实施基础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努力提高广大英语教师的胜任力,而地方师范毕业生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

本研究旨在调查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在个人专业素养、教授能力等胜任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差异分析提出完善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校内集训和校外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出优秀基础教育师资的相关建议。这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胜任力及他们的专业素养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以促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基础师资力量的发展。

2.文献综述

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对教师胜任力做了研究,但关于教师胜任力的定义仍没有统一,学者们均认同的一点是: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他们在胜任力其他特征上存在争议:国外学者认为教师的人格特征能够表现胜任力;国内学者则认为教师的专业价值观,即个人品德、职业道德能够表现胜任力(刘钦瑶等,2007)。

国外就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由于发轫较早,发展至今,已呈百花齐放、非常深化和细化的局面,研究成果不胜枚举。若要进行归纳分类,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分成三类,教师胜任力研究内容(McClelland,1973;Spencer,1993)、模型及特征体系(Reily,1983;Singh,1986)、评价研究(Iwanicki,1990;Paterson,2000;等)。相较之下,国内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者们奋起直追,国内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同样呈现出了一派繁荣蓬勃的景象。从研究视角上看,它们可大致分为四类:(1)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刘钦瑶,2007;罗小兰,2007;徐智华,2012;等),促进国内教师胜任力的发展。(2)析出胜任特征,构建胜任力模型。研究对象有中小学教师(徐建平,2004;罗小兰,2010;李中国,2011;等)、大学教师(牛端,2009;林立杰,2010;等)、高职院校教师(张议元,2006;李继延,2010;等)、民办高校教师(谢晔、周军,2010)、特殊教育教师(石学云,2012)。对英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大学教师,如李洁(2006),童成寿(2012),等等,而对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文献甚少。(3)评价研究。蔡永红(2001,2003,2005)引用国外资料,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教师胜任力评价。邢强(2003)、刘吉良(2009),黄艳(2013)对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测评进行了研究,而李秋香(2006)、翟小宁(2010)对中学教师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内容从单一维度到多个维度。

3.研究过程

本项目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数据和资料,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包括知识结构的层次与范围、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认知、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对学科动态的理解与钻研)、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包括进取心、自信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两个大的方面,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1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作为调查工具,以已经参加校内集训和校外实习,刚刚走上中学英语教师岗位的本科毕业生,以及咸阳市各中学专家型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问卷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教师的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第二个部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

3.2测试方法

首先,利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咸阳市八所中学(中张中学、太平中学、渭城第二初级中学、双照中学、咸阳中学等)英语组七至九年级的部分优秀教师和部分咸阳师范学院外语系2013届本科毕业生。之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具有代表性的问卷参与者进行访谈实录。最后有选择地走进毕业生教学课堂进行实际听课调查。

4.结果与分析

4.1调查结果

将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整理后,结果见表1:

表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统计表

图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胜任力对比分析图

从统计结果可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论是在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方面,还是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都与专家型英语教师有一定的差距,本科毕业生的总分与平均值都低于专家型教师,尤其在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表现得更突出。图1显示,毕业生在“课前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准备”、“会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来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节课之后你都会及时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三个题项中稍高于专家型教师。

4.2分析

经过调研走访,整理材料,分析数据后发现,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教师相比,存在如下差异。

首先,从专业知识与教授能力方面,本科毕业生由于从教时间短、实践经验少,在教学方面与专家型教师相比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而专家型教师则在长期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积累、探究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从而产生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不断增强,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运用大量结构良好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因此,他们已经具备了较本科毕业生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另外,从思想价值与综合能力方面讲,如果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是“硬件”,那么,职业素养、思想观念、综合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就是“软件”,两者是不可替代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实录我们发现,本科毕业生在“软件”方面与专家型英语教师相比,存在着更明显的差距。将两类问题归纳整理后,具体如下。

(1)教学观念陈旧。填鸭式教学挥之不去,对教师角色没有新的定位。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欲望、兴趣和方法,比死记硬背知识更有效。我们要把“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善于合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本科毕业生相对来说比较年轻,但在这些方面还很难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且没有对新课改与素质教育做深层次的研读,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追求面面俱到,普遍撒网,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老师指引、学生自学。

(2)教书与育人脱节。所谓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导师,而且是精神上、生活上的朋友。教书育人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育人比教学更难,教学可以量化,但育人对施教者的要求更高。专家型教师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所想、所困、所扰、心理健康,以及情感问题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注重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感。本科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少深入到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加以沟通,提供耐心的帮助和指导。

(3)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我们认为,理性的语言微观讲解至关重要,但是感性上对语言的宏观理解也不可或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逻辑讲解为基础,而且要适当地将感性认知融入其中。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本科毕业生在课堂中很少把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课堂气氛沉闷,导致知识讲解高高在上、空泛的尴尬局面。而专家型教师则不同,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会把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与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新知识,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表达情感,用英语做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课堂管理能力与管理技巧有待提高。中学生正处于逆反心理较强的年龄阶段,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容易起哄、不配合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相对来说较强,他们能充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然而,本科生的课堂管理能力较专家型教师的差距明显,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很难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控制课堂秩序,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场面失控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任务无法按原计划进行。

(5)不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英语教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具有更强的交互性情景色彩,尤其是英语的实际运用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情景更生动和丰富。然而,在问卷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本科毕业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本科生在校主要以日常课堂学习为主,虽然学校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相关课程,但由于缺乏实际教学经验与运用的机会,他们并不能够通过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专家型教师就不同了,他们不但受过相关专业培训,接触的教学软件类别丰富,可经常应用于课堂,而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够主动研究和使用这些教学软件。因此,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教师在这方面还有差距。

5.结语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发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与专家型中学英语教师在胜任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胜任力,推动其专业化的进步,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年轻力量的发展迫在眉睫。结合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现状,通过分析和探讨上述差距形成的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5.1高师院校要号召并组织师范生认真学习和研读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师范生范围内形成学习新课改的潮流,使毕业生了解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新变化,理解英语课程新标准,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与活动。

5.2加强对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整体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养毕业生健全的人格、提高毕业生的职业修养与道德素养同样是提高本科毕业生胜任力的关键一步。

5.3改变校内集训方式,提高校内集训的实效性。首先,集训绝不仅仅是短短两到三周的活动,本科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时时不忘实践和训练。院系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本科生深入实际的中学课堂见习,定期对本科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还可以组织各种观摩课、示范课等,在不断地借鉴学习中提高教学能力。其次,集训不应该只是走个形式、喊喊口号,院系应该组建一支专业的集训指导教师队伍。在日常教学中,定期对师范生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指导,在后期的校外实习阶段,更要严格检查监测集训效果,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疑难问题。另外,集中训练时可以请熟悉中学课堂、了解中学大纲要求、有着丰富实际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担任集训讲师,这样会加深师范生对中学学情的了解,从而将校内集训与校外实习联系起来,提高集训的实效性。最后,可以适当延长师范生校外实习的时间,给其更多的进行实际教学实践的机会。

5.4毕业生应当加强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从而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运用教育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5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程度。经常性地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交互教学实验,多参加课内外组织的课件大赛及多媒体制作技术大赛,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为提高课堂互动性与趣味性开辟广阔的途径。

5.6毕业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面对课程改革,本科毕业生要学会独立思考,认真反思及总结,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课堂千变万化,教师只有经常反思,才能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深入研究、不断创新,依靠自己分析和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把一节课上好,首先应该是自己理解教材内容,领会课程目标,然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自己教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hysiologist,1973.

[2]Spencer L.M..Spencer S 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Sons.Inc,1993.

[3]李中国.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实证性研究[J].教育研究,2011(8).

[4]刘钦瑶,葛列众,刘少英.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5]邢强,孟卫青.未来教师胜任力测评:原理和技术[J].开放教育研究,2003(4).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现状 对策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来就业岗位呈下滑趋势。了解该专业毕业生现状,特别是市场需求中的行业种类及其未来趋势,才能研究分析各个行业的岗位数量和能力需求,从市场的角度探讨薪酬问题。着眼于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

一、现状调查

本次调研工作费时较长,覆盖范围较广,前后历时3年,调研范围包括石家庄、唐山等河北十一座城市的20所院校。其中高职院校占30%,应用本科院校占30%,研究型本科占40%。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调查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题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1、就业率:2016年全省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签约率达到了近十年的最低点,仅为45%。而2015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为65%和51%。其中,就业三个月内的跳槽率和辞职率,在2016年、2015年和2014年分别为15% 、10%和8%。就业半年后的跳槽率和辞职率,也达到了2016年的7%,2015年的5%和2014年的4%。

2、行业分布及收入:英语专业毕业生去向为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幼儿园、出版社、报社、国际贸易、企业、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职业有教师、企业管理人员、一般行政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户等。工作时间在5年及以上者277人,5年以下者379人。就职单位类型,国有企业121人,私营企业237人,事业单位139人,政府机构91人,外资企业59人,其他单位9人。课题团队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2016年5月发放试卷4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6.53%。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研究型本科毕业生分别占比27.3%、52.4%和20.3%。在这些岗位中,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就业占比11%,出版社、报社占比22%,企业(包括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占比43%,公务员占比4%,其余在家待业或准备升本读研。

收入:所调查的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起薪为2850.7元,在2000元以下的占19.7%,2001―3000元的占45.5%,3001―4000元的占34.6%,4000元以上的占5.7%。其次,从平均月起薪水平来看,应用型本科为2979.0元,专科为2427.8元,研究型本科居中,为2645.1元。再从就业落实率来看,专科层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最高,达到85.4%,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次之,为73.5%,而研究型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相对较低,仅为56.7%。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研究型本科教育的同质化竞争严重,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教育刚起步,一般普通高校向应用转型和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即专科毕业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为71%,应用本科毕业生为98%,研究型本科生为100%。而英语六级通过率则为专科21%,应用本科52%,研究型本科为75%。 但从企业的反馈来看,实践能力排序则为专科>应用本科>研究型本科。这反映出在教学环节中,三类学校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同。而企业虽然也重视证书,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强的专科生显然更受到企业青睐。

人文素养:在对比本专科毕业生的特点时,发现专科院校对学生守时、诚信、一专多能等方面的培养上所下功夫更多,被社会好评的程度更高。具体为:在入职一年内,因迟到早退或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以及因拖沓散漫旷工等违规行为被处分或开除的名单中,专科毕业生为零。应用型本科毕业生5%被处分过,研究型本科毕业生12%被处分过,3%被辞退。这从管理上来说,本科院校尤其研究型院校,只重学术而轻视纪律约束,采用自由放养模式是不足取的。

二、对策

1、高校人才培养:

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指挥棒,进行课程改革。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论专科还是本科,都在将“天之骄子”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知识内容也是数十年不变的陈旧古董。这样做的后果,直接让大学脱离社会实际,而学生更是与社会格格不入,能力素质无从谈起,进了大学就等于进入“保险箱”。当然,随着应用本科的出现,以及近几年教育政策的变革,人才教育出现很大变化,呈现可喜的势头,然而与实际需要,距离还很大。我们要以科技为基础,跟随科技最前沿,将技术领域最新成果编入教材,并且要年度补充。此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最新的学术前沿。课程设置上,重视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进行场景式授课,理论――实践――总结,并按学期带领学生进入本专业所在行业企业,进行实习课程。

⑵ 厚德载物,加强人文主义教育。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人们的心理是浮躁的,似乎“名利”是最重要的。于是,学校的好坏全由学生就业收入来证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学生只学“挣钱”,中华传统文化丢弃一边,更不要提优良品德的陶冶。要从制度上改变,增加国学课,重点讲解“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些传统文化。还要以社区服务为载体,通过向孤寡老人献爱心的方式提升自我爱社会、爱家园的朴实情怀。

⑶ 每W年进行模拟企业的“拓展训练”,以解决纪律涣散、自私、缺乏沟通和目标模糊的问题,为进入职场做准备。使学生未入职场已成职场达人。

2、用人单位:

(1)与高校建立对口联系,确保用人要求实时更新,且清楚透明。为高校培养人才做好指挥棒。

(2)与高校定期交流行业信息,互派人员培训,以保证教学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当然,前提是要有共同利益,在核心利益上做好互相保密措施。

三、总结

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分析,重点研究了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根据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相信在此机制下将会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

篇4

关键词 测绘工程 本科生流向 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83

Analysis and Thinking of Future Trend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 Choices

WANG Zhongquan, NI Qing, XU Hui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test six year's data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 choices in Wuhan University, the trend for graduates' choice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 were analyzed.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rate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relative high. However,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by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dustry, 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for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s.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 choices; future trend

0 引言

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矛盾的反映。①据统计,全国开设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到120多所,每年本科毕业生达1万人以上。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如何?测绘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必然随之萎缩,这么多毕业生将走向何方?这些隐忧都值得测绘教育者去思考,去总结,防范于未然。

测绘属于小众学科,国内关于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流向的文章很少。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谢宏全等人对江苏省测绘行业人力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②广东工业大学测绘工程系蒋利龙教授对他所在学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就业现状分析,并着重阐述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因素。③武汉大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测绘高等教育学府,近几年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稳定在350人左右。笔者结合所在学校2009年以来6年的毕业生流向数据,介绍了测绘工程本科毕业生流向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笔者深知,每所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学校情况不一,武汉大学的情况也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学校;而且,这仅仅只是一家之言,有些观点不是很成熟,难免存在以偏概全的地方。笔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用意是提供一个实例,供全国的测绘教育工作者们和学生们参考。

1 毕业生流向现状及趋势

毕业生流向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继续深造,包括在国内读研和出国留学两类;二是直接签约工作,为了分析学生们的选择倾向,就业类别被细分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等6个子类;三是“待分”,每年也有少部分学生准备再次考研、或是在毕业前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我们将这部分同学归为“待分”一类。基于学校签约管理系统的毕业生去向登记,将2009年以来武汉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流向现状编制成表1。需要说明的是,学校每年培养了一定量的国防生、“港澳台侨”和定向、委培的学生,由于这几类群体的分配由相应部门负责,学生不具备自主性,故在数据统计时没有计算在内。

整体来看,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形势较好,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分析这6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规律:(1)近四成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较高。每年国内读研的比例约为35%,出国留学的比例略有起伏,这两年稳定在7%左右,两者相加,每年有约四成左右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2)一半毕业生直接工作,签约单位性质存在变化。签约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30.99%降为20.34%,去国企工作的比例也在下降,然而,选择民企的毕业生比例上升较为明显,从4.13%升到11.02%;(3)待分的比例有增多的趋势。这类群体中有部分是准备继续考研或出国,不愿就业,也有少数毕业生没有清晰的目标,缺乏自信,对自身的定位也不明确,以至于在毕业前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2 毕业生流向影响因素

结合上文的流向统计现状和趋势,可以对影响测绘工程本科毕业生流向的几个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1)毕业生就业心态的变化。面对越来越浮躁的社会,毕业生的心态逐渐归于现实,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放大了经济价值的追求,而不是个人价值。④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工资待遇,也就是一年能拿多少钱,其次是工作强度,需不需要做外业,是不是经常出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毕业生的选择。

(2)本科文凭的竞争力下降。毕业生将求职目标锁定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收入行业,直接导致就业竞争更为激烈。⑤面对越来越多的求职学生,用人单位招聘时初步筛选的重要依据就是毕业生的学历层次,这直接导致本科生竞争力下降,而且,研究生在薪资待遇和晋升渠道上比本科生更有优势,这直接倒逼更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

(3)传统测绘行业人才需求减少。这几年,毕业生基数持续增大,而传统测绘行业单位,特别是同学们十分心仪的单位人才逐渐饱和,需求逐年减少。这“一增”“一减”中,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比如,城市勘测院由于工作地域稳定、待遇好在毕业生中认可度非常高,但近年来招聘计划下降明显。某市勘测院2012年在我校招聘计划是30个,到2015年下降到6个,而且更倾向录用研究生。这在客观上导致签约事业单位的学生比例在下降。

(4)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一大批行业内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同传统的测绘事业单位或国企相比较,人才需求量大,提供给毕业生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同样有竞争力。近几年,选择去民营企业工作的学生比例在上升。

3 思考及建议

随着2008年底国家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十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测绘人才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然而,在高就业率下也有隐忧,毕业生心态的变化、本科文凭竞争力下降,以及传统测绘行业人才饱和的趋势不可逆转。而近些年,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测绘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顺势而为。

(1)紧跟行业热点,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信息化测绘、“智慧测绘”越来越成为发展的趋势,传统的地面测量手段正朝着空天测绘方向发展。同时,测绘学科的外延不断拓展,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⑥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17个省(区、市)随后跟进,出台了本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明确了地理信息产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技术人才。这无疑会对测绘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学实践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新形势下的测绘地理产业的发展。

(2)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积极拓宽学生的实习渠道。测绘工程专业属于工程学科,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学生的生产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学校开设的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项目贯穿大学四年,数量可谓不少,⑦但内容上稍显陈旧,考核上也失之于宽,而用人单位所致力于的大多都是行业的热点。学生们通过在生产单位的阶段性实习,可以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接触行业的最前沿;另一方面,学生们通过提前进入工作状态,熟悉工作环境,也是对人生目标、职业规划上的修正和凝练,而这个更为重要。据笔者的观察,有实习经历的同学在求职时往往更自主、目标更坚定。

(3)结合专业特点,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把就业指导工作前移,贯穿在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就业观,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开展适应性教育,着重引导其明确学习任务,根据自身特点初步思考职业发展方向;对于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专业意识教育,结合就业形势教育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职业目标;对于三年级学生,鼓励和引导他们进行实习实践,在此过程中认知自我,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于四年级学生,针对求职期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面试技巧、心理疏导、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教育的逻辑重点和鲜明特色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⑧传统的测绘教育模式,更多是以基础知识的灌输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比重较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也大多着眼于就业,而不是创业。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的今天,学生面临的挑战更大,机遇也更多。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和训练力度,在培养理念上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4 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以来6年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流向数据,分析了影响毕业生(下转第178页)(上接第175页)流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整体就业率较高,但就业压力逐年上升。作为测绘教育工作者,不断紧跟行业发展,提升培养质量,善于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使他们具备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正确的就业观,这是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强化的。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018)

注释

① 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2001-2011)[J].高等教育研究,2012(2):75-86.

② 谢宏全,许运,池承洋等.测绘工程专业人力资源现状与毕业生需求研究[J].现代测绘,2009(1):46-48.

③ 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7):105-108.

④ 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3(5):60-61.

⑤ 范皑皑,丁小浩.谁的文凭贬值了――分割的劳动力市场视角下的过度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7):7-13.

⑥ 宁津生.对当前测绘高等教育现状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1-3.

篇5

毕业生登记表是各类学历教育毕业生用来填写所取得的学籍和毕业档案的登记表格,里面包含着毕业生个人的基本信息、简历和在学校的奖励、处分和评语等。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下面是关于本科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大部分。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彷徨。但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现代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而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大学四年,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看待问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篇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及学生的自身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与生存。因此,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还有利于高校的生存及发展。同时,我国的清华学校早在1923年正式成立了职业指导委员会,在1925年还出版了《职业指导实施》的教材。如此,高校毕业生指导工作的模式不再是单一的毕业前的突击指导。本文根据市场企业人才需求“大数据”,基于高校在校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反思与探索。

一、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采集

笔者通过全国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截止2017年3月31日,全国共有2879所高校其中综合排名在前100名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5%,综合排名在101-200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2%,其他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1.3%,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93.3%。由此可见,高校的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而民办学校侧重学生的技能教育及就业培养,在毕业生就业率上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是上海、浙江、北京、福建、江苏,这些省份的就业率平均值都在95%以上;云南、广东、天津等14个省份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在90%到95%之间;贵州、青海等9个省份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在85%到90%之间;内蒙古、陕西两地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最低。

二、高校毕业生相关数据的应用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可从毕业生的专业及兴趣爱好、在校表现、综合成绩及特长进行研究,并根据毕业生从入学至毕业对就业的心态变化进行分析,制定出符合毕业生就业指导规划。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单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工作作业,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应在早期带领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及了解工作要求,引导学生在校进行自主的学习及技能的扩充,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毕业就业发展,还能方便学生在早期对自身判断及职业发展规划。

三、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要点

1.确保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及严谨性

基于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考虑到各方面的“大数据”,因此高校毕业生指导规划中对于数据的采集要具有全面性。例如,毕业生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地区的人才需求及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等等。另外,大数据是通过人工或软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因而在采集数据前要反复斟酌重要影响因素,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及严谨性。

2.引导学生进行长期职业规划

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校后,大多已是成年人,应树立学生的成人独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职业规划。例如,本科生在毕业第一年里可出国、考研、考公、就业,专科生则更倾向于就业。因此,高校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制定毕业目标,以目标为发展宗旨,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及实践规划。例如,对于毕业选择出国的学生,要努力学习好英语尽可能考到雅思6.5的成绩,注重在校的学习成绩、选择出国深造的学校及专业,提前办理护照及签证;对于毕业选择就业的学生,可制定毕业就业的方向及具体公司职位,对目标公司和职位的要求进行了解,注重在校平时成绩并参加学校组织的相似的工作实践,制定考取相关证书的规划等等。

3.善于利用已有数据

对于学生的就业情况最清楚的莫过于学校本身,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利用自己教务系统对未能顺利就业的学生进行分析及辅导。例如,根据教务系统分析学生各阶段各科目的学习成绩分析学生未正常就业是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如现阶段学生的期成绩采用卷面分和平时分的考核进行评定,通过学生的成绩成绩,可判断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及日常上课中是否存在早退旷课的现象;教务系统上还有学生相关专业证件的考取情况,可细分拥有相关证书的学生在毕业就业中的情况,分析目前企业对毕业生的硬性要求及青睐对象;对于学校励志奖学金的评比中,学生会递交自己的成绩及优秀之处的证明,高校毕业指导老师可研究获得励志奖学金的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已毕业未就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还可将校内各届毕业生的就业及创业情况进行统计,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邀请他们返校作指导及鼓舞工作;或是与已从业多年的学生进行合作,帮助应届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对于自己创业的学生可优先返校挑选合适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及实习等等。

4.强调数据的混杂性

对于“大数据”而言,单一的格式会束缚95%的数据无法参与整合,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数据采集不可过分强调格式与形式。例如,高校的毕业生同一专业但发展的职业方向不同或是同一专业同一职业不同地发展专业以及学生的反馈进度不同,若是按数据表格进行统计会因其中存在的某些偏差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对于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及反馈可进行混杂性统计,当总结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时,混在性数据统计会比单一模式的统计更为精准,一般情况下混杂性统计的精准度比单一模式统计的精准度高出23%。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大数据”协助分析,对高校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毕业指导工作,可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式中,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秉着“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顺应就业市场需求或对于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加以培训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如此,才能保证高校输出毕业生的就业率,实现高校育人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王宏利,王磊.高校二级学院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新举措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7(03):202.

[2]司萍,沈德艳,杜小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33(04):152.

篇7

[关键词]工科院校 毕业生 有效就业 因素 对策

[作者简介]张艳亮(1970-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天津 300130)李瑞君(1969- ),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范超(1983- ),男,天津人,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天津 30013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02-02

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当前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已有很多研究,但对于工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工程领域发展要求乃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以促进当前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工科高校应加强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课程教学的综合化与实践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毕业生就业状况。因此,要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尤其是工程领域需要的高级人才,需要我们根据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全面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市场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良好就业。

一、影响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

1.大学招生、毕业人数持续增加。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的入学率大概只有9.8%左右,自1999年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各个等级的高校招生人数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到2002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的入学率约达到了15%。2005年普通高校招生入学率达到了21%,这标志着我国正在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相对应,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到2009年的611万,2010年更是达到630万。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学生人数剧增,但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没有随之改变和提升,这难免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困难。

2.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许多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追求多而全,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没有考虑到实际就业的需求,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很少有高校做出有针对性的变化,在各专业招生人数上并没有转变;况且学科专业设置上,很多高校只是有几个重点专业作支撑,就业率较高的往往也就是这几个专业,而其他专业的就业率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

3.相对滞后的教育模式。相对市场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科专业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造成高校人才的培养往往滞后。我国许多普通高校至今仍然沿袭着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没有重视和意识到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给学生就业带来困难。高校人才的培养缺乏灵活性,培养的学生不具备自己的特色,从而影响社会对学生的认可度,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就业。

4.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成长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时往往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的环境以及经济利益等因素。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反馈实际人数为1235人,调查显示,有56.8%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就业;64.3%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留在一、二线城市,认为这样有助于自己的发展;83.6%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就业于比较稳定的行业;45.8%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如果找不到合适工作,愿意等待。总之,大学生就业观念体现了一定的集中性和从众性,很少有人从现实和自身的能力出发作出正确的选择,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二、提高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对策

1.工科院校应努力创建自我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高校每年都要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表明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对大学能否成功办学是至关重要的。市场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第一因素往往比较注重高校的名气,高校的自我品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树立的,往往是通过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来取得。因此,普通工科院校应该从实际教育教学的细节、基础上做文章,树立学校的品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应该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观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面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应该客观、全面、理性地对待。首先,要认清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由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势必会逐年增大。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可以先择业,在择业的过程中再选择,这对于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要进行全面、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时,应避免盲目攀比、从众等不良心理,在就业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长远发展的因素,往往成功就业的机会反而更大一些,有助于自我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要时刻准备自我创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在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分流,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3.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时认为最重要的是个人能力和自身素质。同样,招聘单位大多也认为大学生要有良好的素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大学生上学期间,最为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是指人品,做事是指专业能力。此外,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学习,除了专业课外,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以及社会知识都是很重要的,高校应该更多地开设各方面的选修课,让大学生自主选择。除了课程学习外,高校应该设立奖励机制,并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学生的良好素质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4.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工科院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一是深化课程设置。工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课程教学体系和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组成。经多年研究与实践,我们制定各专业新版培养方案,构建了三层次逐步综合的、强化能力素质培养的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体系。新教学体系设置了公共基础课、工科专业课、设计实践课和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习课,其中,实践教学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0%。各课程训练任务与主攻方向明确, 确保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同等的重要性;采取由简到繁、由单项技术到综合应用的次序安排教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大部分主要是为工程服务的,因此在相应的教学环节穿插了具有工程背景的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二是创新毕业设计模式。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综合训练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体方式是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出发,选择各类工程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体现学生具有应用工学理论方法分析、解决应用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资料查询、中外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学习、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注重与工程方面的科研相结合,邀请校外企业和研究所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让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研究工作中,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如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和人群,提高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通过生动真实的现实生活和事例,让学生感受生存的艰难、创业的不易,激发他们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志气;通过集体完成项目,培养了学生科研意识和合作能力等,从而改善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三是搭建合理的实习合作平台。按实习项目组建工科专业各项实习实践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各小组负责实习模式的构建、实纲与指导书的编写与修订、实验室建设规划的落实、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与成果总结等。各项实习组织与实施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实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特别是专业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有自己特点,体现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同时,为促进毕业生有效就业,搭建了本专业与工程领域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实习合作的平台,多次到工程领域企事业单位和同类工科院校进行调研;到相关部门一方面介绍学校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就业方向等,一方面了解个单位对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行业特色、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另外,调研组到其他工科院校就办学条件、学生培养方案、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积累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与这些校外实习合作单位就生产科研项目合作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实现开门办学,提高就业率,促进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三、实施相应对策促进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效果

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2004~2006级本科生三轮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实施,我们发现毕业生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承担一线的技术与生产管理工作。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二次)在90%以上,并且半数以上进入了国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现,2010届毕业生比2008届、2009届就业率整体明显提高。

四、结论

通过对影响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因素及促进对策的研究发现,虽然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如果能够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对策,是可以有效促进工科院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提高其就业率的。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各工科院校促进本科毕业生就业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葛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3).

[2]周章明.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及出路[J].教育探索,2010(8).

篇8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海南大学;科技写作;论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66-03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本科院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1,2]。作为初级学术训练的研究活动,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研究的一般功用,能够在学术训练中提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效反映了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掌握程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尺度[3]。但是,近年来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不断,一方面是认为本科论文是一块鸡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的论文完全存在抄袭和“黑市”购买现象,觉得应该取消;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大学一直秉承“严进宽出”的传统,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考核把关不严,极少有学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而拿不到学位的,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是否能拿到学位丧失了应有的约束力[4,5]。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以论文质量下滑和考核体制不完善为理由而取消本科论文,失去一次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实践机会,从而导致大学教育不完整。针对各种争议,本文对海南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的某几个专业的本科论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期望该次调查结果能为我校本科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提供契机,也为其他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一、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海南大学自然科学方面某3个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此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9%。调查的内容主要涉及论文选题、师生互动、论文完成情况及满意度、论文写作、论文对自己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位论文导师选择

有大约45%的大学毕业生是自愿选择导师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做毕业论文选择时的主观能动性。另外,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和导师往往都是强强联手,如:导师课题较多、学术造诣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也较高;学生和导师之间相互比较熟悉。当然,这部分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大约只有14%。值得注意的是,大概有16%~17%的学生比较被动,他们对导师的选择很漠然。他们要么是对导师情况不熟悉,要么是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科研兴趣不明确,在导师选择中比较被动,最后只好由学院来做安排。对导师选择的建议是:学院对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给学生的研究课题做详细说明,让毕业生充分了解每个导师,最后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适的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创新精神。

(二)选题思路

超过48%的毕业生是和导师共同商量后确定毕业论文的课题,这一选项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选项,也充分说明了学生对毕业论文题目选择的主动性和协调性。有大约29%的毕业生的选题是由导师安排的,这部分学生就比较被动,可能参与的课题不在自己的兴趣范围之类,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约17%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的课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对选题思路的建议是:导师要充分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或是与学生共同商量决定要做的课题,而不是强加式的命题作文。导师要充分发挥引导、扶持、纠错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少走弯路。

(三)对毕业论文课题的兴趣度

大约有5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是有兴趣的,而且在努力完成;另外,有超过25%的毕业生是花了心思在做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大约15%的毕业生对自己毕业论文涉及的课题非常感兴趣,也非常用心地做。综合起来说,这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完成都是非常认真的,而且兴趣也还不错。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足6%)对自己的论文题目完全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理由相信这部分学生的论文质量水平不高,属于完全的“从动轮”。为了增强学生对自己论文的兴趣和参与度,提供论文质量,建议导师要充分准备自己的课题,多设几个研究方向,同时要充分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使选题有价值,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大题小做”。

(四)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与导师的互动沟通情况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师生沟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沟通讨论的学生比例达到48%,远远高于其他选项;另外,其中在遇到问题时有沟通的学生比例也占了37%以上。当然,也有小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与导师沟通较少或基本没有沟通,这两部分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偏多,在论文(设计)指导上就难免力不从心,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论文进行深入了解[6]。建议导师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足够重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就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经常与学生沟通沟通讨论,对学生毕业论文仔细阅读、审核,提出意见,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体论文水平提高。

(五)完成毕业论文所花的时间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超过85%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都在3个月以上,其中60%的投入时间在3~6个月,有25%的学生投入的时间较多,在6个月以上。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投入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近年来,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们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联系工作;再加上一些学生忙于考各种证书,来增加就业的砝码;也有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试、调剂等,很难专心从事毕业生产实习和论文工作[2,7]。建议学院提前启动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学生尽早着手实验论文的工作,包括查阅资料、论文设计、实地实习、撰写论文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任务。以便为后续工作安排留有充裕的时间,做到考研、毕业、就业多不误。

(六)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

有接近50%的学生是在师兄师姐(硕士/博士研究生)辅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20%的学生是在导师亲自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有超过20%的学生是独立完成毕业的;另外还有不到10%的学生是和同学合作完成毕业论文。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角色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是高于导师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也反映了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或任务重的问题。建议学院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从传统的“一对一”模式,转换成“多对多”、“多对一”或“一对多”。每个学生既有各自的研究任务,又可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分而不散,合而不乱”。学生科研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来完成一项较大课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指导团队的组建既可解决学生数量过多、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对自己论文所涉及的领域的熟悉度

有接近50%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了解的,体现了指导教师给予的课题专业性比较强,充分结合了专业特性。另外,有大约38%的学生尽管在毕业论文开始前并不了解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但通过文献阅读慢慢了解。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在论文完成后对自己毕业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是要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不感兴趣,要么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认真负责,还有就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甚至迁就某些不合理要求。建议指导教师要结合专业特性设计较多的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从论文涉及的领域(包括研究意义、研究动态及创新性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

(八)毕业论文遇到的最大挑战

有大约37%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大的挑战是做实验,有大约28%的学生觉得是写论文,有17%的学生认为是文献阅读。当然,还有另外的17%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挑战,随便做做就过了。综合来看,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做毕业论文时,无论是从做实验、写论文,还是阅读文献,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建议注意重视学生研究素质培养,可实行导师负责制,让有兴趣的学生平时多参与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实验报告和科学论文的习惯。

(九)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写的内容

有超过5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难写的是结果与分析,有大约22%的学生觉得是结论与讨论,有17%的学生认为是前言和综述部分,只有大约5%的学生认为是材料和方法,而在另一个选项参考文献方面居然没人选择。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讲,往往结果与分析是最容易写的,而大部分毕业生却觉得这部分难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参考文献阅读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本领域了解深度不够,在文章中盲目推理。面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不知怎样处理,怎样进行分析总结。虽然在参考文献一项中,无人选择,但就论文评审评阅过程来看,参考文献格式问题几乎是一个通病,基本都是直接拷贝过来,格式五花八门。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进行合理引导,加强学生对文献阅读的理解力和规范性,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十)论文写作过程中,最容易写的内容

有大约4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最容易写的是材料和方法,认为前言(综述部分)、结果与分析、参考文献部分容易写的学生大约各有16%,只有不到3%的学生认为讨论容易写。综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材料方法、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写,是因为这部分往往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甚至是直接拷贝。相反,在其他方面觉得难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自己的科研思维和文献消化能力。建议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科研道德、科研素养教育方面合理引导,形成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十一)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困扰

在论文写作困扰方面,有大约43%的学生认为是文档结构,有25%的学生认为是文献综述,有大约22%的学生认为是论文写作格式,只有不到9%的学生论文是参考文献困扰自己。其实从论文评审评阅情况来看,大部分论文在文档结构、论文格式及参考文献中都存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长期以来高校在课程教学不注重习作性专项训练,学校也未开设科学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撰写专项训练,导致学生资料整理能力、写作能力较差。对该部分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开始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选修课,增强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十二)毕业论文存在最大的问题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超过55%的在写作规范上存在问题,有25%的学生在实验设计上存在漏洞,有大约17%的学生在参考文献格式存在问题,有大约3%的学生存在结论不合理的问题。综合来看,论文写作规范困扰着大部分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论文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和规范要求。另一方面,还是学生对论文写作缺乏了解。建议指导教师要对实验设计和学生进行系统的讨论,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束后的一堆数据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地分析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确立学术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体系。

(十三)论文答辩后对论文所涉及领域的认知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68%的学生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有点兴趣,另外有17%的学生了解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并认为如果有机会有兴趣继续往下做,有超过11%的学生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产生向往。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不到3%)对论文所涉及的领域还是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综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完成毕业论文了解该领域,并产生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建议指导教师根据大学生兴趣广泛、志向多元的特点,发挥各自特长。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志向入手,有助于让学生们形成钻研学术和实务创造的作风。

(十四)对毕业论文完成的满意度

在论文答辩后,有超过51%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完成情况还是感到满意的,另外有40%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达到了良好等次,还有大约3%的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感到非常满意,当然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终于完成了。综合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论文完成情况感觉还是不错的。建议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力争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论文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三、结论与讨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我校所调查的几个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在导师选择、课题选择、兴趣培养、论文设计、论文写作、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表现得还不错。但同时也对指导教师在课题拟定、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素养、培养学生阅读文献和科技论文写作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完善。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教学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

参考文献:

[1]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31(10):203-205.

[2]姜仁涛.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专书研究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S1):80-82.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83.

[5]张欣,毛永江.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99-101.

篇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政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图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篇10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