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3:0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研究生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研究生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临床医学 研究生 培养 就业 调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71-02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高能力的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是医学精英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亦逐年扩大,由此而带来的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及研究生就业压力等问题日益彰显,并成为各医学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0届至2014届全体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生源特点、就业状况等相关数据,总结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特点及就业现状,为深入创新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

(一)生源特点

1.招生规模。从表1数据可见,2010届至2014届招生人数分别为349、322、383、428、341人,每年研究生生源增幅控制在10%左右,未出现大幅度递增现象。

表1 2010届至2014届录取人数变化

年级 硕士 博士 录取总人数 较上一年增长比例

2010届 349 27 376

2011届 322 36 358 -4.8%

2012届 383 20 403 12.6%

2013届 428 28 456 13.1%

2014届 341 97 438 -3.9%

2.生源类型构成。从表2可见,2010届至2012届学术型研究生数量从241人逐年递增至29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则控制在110人至130人之间。从2013届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人数逐渐增加,与学术型研究生人数的比例由之前的大约2∶1上升至接近1∶1。

表2 2010届至2014届生源类型构成变化

年级 学术型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0届 241 135

2011届 246 112

2012届 290 113

2013届 246 210

2014届 215 223

3.研究生生源地域变化。从表3可以看出,2010届至2014届研究生中,来自广西区外的研究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录取人数从2010届的167人提高到2014届的210人,与区内生源的数量差距在逐渐缩小。

表3 2010届至2014届生源地域变化

年级 广西区内 广西区外 两者比例

2010届 209 167 1.25∶1.00

2011届 191 167 1.14∶1.00

2012届 203 200 1.01∶1.00

2013届 267 189 1.41∶1.00

2014届 228 210 1.08∶1.00

(二)就业状况

1.就业地区的分布性。从广西医科大学多年就业地区分布来看,区内单位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2010届至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区内就业的比例均高于区外,这与广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要生源来自区内,以及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及国家西部计划的实施,呈现出区内就业人数明显多于区外的现象。

表4 就业地区的分布性

年级 省内就业 省外就业 比例

2010届 236 140 1.68∶1

2011届 231 127 1.82∶1

2012届 240 163 1.47:1

2013届 274 182 1.51∶1

2014届 237 201 1.18∶1

2.就业城市的分布性。从表5数据上看,毕业后前往县级单位就业的依旧很少,2007届至2013届毕业生中仅有数名,而2010届与2014届则为零。绝大多数毕业研究生选择市以上单位就业,其中超过半数以上研究生选择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单位就业。

表5 就业城市的分布性

年级 省会/直辖市城市 地市级城市 县级城市 比例

2010届 198 178 0 1.11∶1

2011届 190 165 3 1.15∶1

2012届 214 184 5 1.16∶1

2013届 233 217 6 1.07∶1

2014届 209 229 0 0.91∶1

注:省会/直辖市城市就业人数与地市级城市的比较

3.就业单位性质。根据表6数据显示,我校临床医学研究生毕业就业去向主要是医疗事业单位、高等学校以及继续深造三种。近五届毕业生至医疗单位就业率分别占到同届毕业生总人数的92.8%、93.6%、90.6%、93.9%、93.6%,提示研究生就业单位性质比例变化并不大,说明学生的就业观念变化不大。

表6 就业单位性质

年级 医疗单位就业 学校就业 深造(攻博或出国) 待业

2010届 349 18 9 0

2011届 335 18 3 2

2012届 365 5 11 22

2013届 428 6 7 15

2014届 410 10 8 10

二、结论

第一,招生规模增幅维持在合理范围,近年来博士生的招生名额在不断增加,硕士生的录取人数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内,但重心已转向吸引优质生源、提高教学及培养质量上来。生源类型构成由学术型为主逐渐转变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并重,由于国家鼓励增招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政策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受就业单位青睐并且就业前景好等因素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并达到了国家建议的1∶1的比例。

第二,就业总体情况良好,且定位明确,逐步形成以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医学人才为主体的培养模式,符合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才精英教育”的理念。但仍需关注的是,临床医学研究生择业观念陈旧,就业期望值过高,从而导致就业结构性失衡,造成了部分同学宁愿选择大城市中的小医院就业也不愿意在县级医院就业的偏执就业观。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状况对毕业生择业的直接影响日益明显,多数人把经济收入放在择业考虑的第一位。这也与多年来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就业的方向性比较强,就业形势较好有密切关系。

三、建议

(一)扩大宣传,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

学校应扩大宣传,积极探索对外宣传的新模式,还应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学术杂志、交流机会等宣传自己,依据医学教育自身的特点,正确定位,将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项目充分展现,增强学校对优秀研究生生源的吸引力,以多渠道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毕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医学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使医学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医学院校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合理的培养过程。学术型研究生侧重培养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即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发现新知识的开拓创新能力等几个环节。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侧重临床执业能力,即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同时对社会交流技能、职业素质、预防观念、批判性思维和终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学模式的选择及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些培养目标来进行改革,并且进一步提高毕业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改进就业指导,完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

择业观不成熟和职业规划欠缺往往导致医学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战略规划失当、自我定位迷失进而影响就业。从研究生入学开始就应对其进行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科学引导,在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培养研究生的不同能力,加强就业规划、创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同时改进研究生就业工作机制,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生就业应以专职机构为阵地,以课程教育为轴线,以专业咨询为动态监控,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整贯穿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导毕业研究生择业时充分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信息、校友的人脉资源、借助企业讲座及座谈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就业环境等,主动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找准个人志愿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逐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尽快实现就业,帮助研究生调整自己的就业求职心态,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医学职业生涯。

总之,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全民健康事业的核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性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该以培养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的工作能力,真正成为能解决临床问题,一专多能的、具有创新性的复合性医学研究生作为目的。而医学院校达成这一培养目的可以从改善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大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积极培育重点学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改善研究生实验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就业率等方面入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善医学研究生生源质量及研究生就业压力等日益彰显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曾爱平,冯泽永.医学生如何走出当前就业困境[J].医学教育探索,2010(3)

[2]查远莉,蒋秋静.生源质量与研究生招生宣传方式探索――基于武汉某高校2009硕生源及招生宣传的实证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

[3]刘正新,吕兆丰.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1)

[4]李春根,廖毅敏,李建华,等.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国研究生就业促进之路新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2)

【基金项目】广西2011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1110598RZ09)

篇2

1基本情况

本院致力于医学研究生培养,尤其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对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阶段,注重发挥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党政管理及科室影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管理效能,探索出一套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多岗位”共尽职责的“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2]。通过该管理模式,本院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水平较以往有所提高,学术量不断增加,临床意识、岗位意识和学术意识增强。

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基本原则与要求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本院始终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等“多岗位”共尽职责,按照“以人为本、规范培养、互联互通、科学成才”的原则,构成研究生培养网络体系,科学规范地协助研究生成才[3]。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本院通过综合的管理措施,以医院的整体力量为依托,形成协作高效的研究生培养网,中心内容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范畴核心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内容关键是科学培养。

3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新模式

加强教学医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效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教学医院的职能所在和必然追求,本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对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五位一体”的管理培养体系。3.1加强研究生导师核心引导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学习历程中经常接触的最关键人,对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4]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院高度重视发挥导师的教学指导作用,按照“责任制”和“传帮带”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组织导师开展教学工作。本院要求导师或带教老师每周开展一次教学查房、每月开展一次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每季度开展一次科研进展汇报,导师务必亲自与学员交流讨论,形成共识;学员的轮转报告、工作及科研进展也需由导师签阅。院教学管理部门负责督导检查,将考核结果计入导师个人教学诚信档案及科室目标考评,积极引导导师注重教学、投身教学、热爱教学,努力提高导师的教学参与度。3.2强化科室教学秘书服务意识教学秘书是研究。生与导师、科室领导及院教学管理部门沟通交流的多重纽带和桥梁,教学秘书的作用直接影响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高低[5]。本院建立教学秘书管理制度,按照“教鞭”和“牧羊犬”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学秘书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本院要求教学秘书,每月组织本科室学员交流学习状况,并逐一与学员导师交流汇报;每季度收集学员学习和科研进展,形成书面报告报院教学管理部门;每年总结所属学员学习科研状况,以此为标准参加教学先进个人评比考核,同样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教学业绩和科室目标考评,促进和提高教学秘书参与教学、管理教学的热情。3.3营造科室成长成才的学术氛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与管理特点是密切接触临床,需在临床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因此科室学术氛围对研究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熏陶和影响作用[6]。本院建立教学和科研联动机制,按照“清无”和“扫盲”的基本底线,要求科室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本院要求科室必须有课题、论文和奖项,对于“三无”科室和人员,将取消相关科室和个人招生、带教、职称晋升和评功评奖资格,以此督促和倒逼科室积极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科室学术氛围,并以此带动和促进科室临床工作的开展,为学员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也对其成长和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3.4强化教学辅导员的协调管理职能。辅导员是学员的生活和思想指导老师,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有着直观重要的作用。本院参照大学校园做法,按照“德教”和“心教”的根本需求,建立和引入教学辅导员制度[7]。本院要求,担任教学辅导员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一类重点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具有爱心和热情,以此树立充分信赖的高尚形象和重要角色。教学辅导员是教学管理部门、导师及教学秘书的一个有力补充,辅导员是在思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学员的专职教育人员,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加强研究生与科室的有效沟通和管理。3.5积极发挥行政及党建管理效能行政及党建管理是加强学员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又一有力措施,本院高度重视研究生队伍的党建管理工作,按照“全覆盖”和“分体制”的原则,依照组织及党建有关规定和制度,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党内生活,切实提高学员的政治觉悟、党性意识和荣誉归属感[8]。本院成立研究生临时党支部,由分管副院长任支部书记,医务部主任任副书记,训练管理部门具体组织和管理学员参加组织生活,党支部下设党小组,将专业、年纪相近的学员纳入一个党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丰富组织生活,目的是以此形式加强学员间临床和科研的学习交流,提高学员的学习素养。同时,本院还要求学员纳入科室党支部管理,列席科室组织生活,以此增强学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促使学员形成追、赶、超的意识和思想。

4结论

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更加注重相关技能的培养,加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需要强化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模式[9]。本院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同时也对教学和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注重发挥导师、教学秘书、辅导员、党政管理及科室影响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管理效能,探索出一套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多岗位”共尽职责的“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10](图1)。通过该管理模式,本院研究生毕业临床技能考核水平较以往显著提高,学术量显著增加,临床意识、岗位意识和学术意识显著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率达到100%,毕业后在国内就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职于三甲医院的比例达到95%以上。“五位一体”管理培养体系是一种有效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成才的管理模式,在科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中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贺涛 王宁 王钦 张为 卢永良 单位: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务部

【参考文献】

[1]叶光明,吴渊文,潘丽,等.军队中小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4):353-354

[2]蓝丹,李登峰,高宗燕,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5-6.

[3]李震,何惠君.湖北省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四证合一”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6,29(6):101-103.

[4]宋敏,赵继荣,朱宝,等.从师承教育模式分析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6,29(5):57-59.

[5]刘嘉利,彭天文,姜楠.教学医院研究生师生关系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81-82.

[6]陈志国,吴剑宇,张愚.临床医院培养基础学科研究生的探索与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5,1(4):274-276.

[7]刘嘉利.浅析教学医院研究生辅导员管理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75-276.

[8]吴淑艳.结合医院特色抓好研究生党建管理工作[J].现代医院,2013,13(3):115-117.

篇3

1.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2.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3.七年制临床医学生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实践 

4.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面向21世纪临床医学教育的思考 

6.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7.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成效——以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为例 

8.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考试改革思考 

9.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10.对临床医学专业设置《护理学》课程的调查分析 

11.以本科评估为契机 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12.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及解决措施 

1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14.适应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临床医学教学方法 

15.对临床医学生推行实习生导师制的探讨

16.关于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7.循证医学对中医临床医学的启示 

18.双向整合案例(P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以器官系统为模块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实践 

20.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的探索 

21.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的临床调查分析 

22.提高临床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基本技能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 

23.OSCE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24.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5.培养创新型临床医学生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26.Jigsaw教学法与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效果比较 

27.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实验班“基础学习”生物化学模块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28.历版《临床医学概论》教材的比较和反思 

29.低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现状 

30.案例教学法联合传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31.预防医学专业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探索 

32.提高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神经病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33.新疆医科大学六所附属临床医学院输血医学师资队伍调查分析 

34.临床医学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 

35.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体会 

36.临床虚拟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发与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7.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分析 

38.地方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循证医学认知及态度调查

39.可视喉镜在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药理学课程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41.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性的探讨

42.Mini-CEX在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43.医学教育管理提高传染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少数民族临床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44.关于医院临床医学工程科的建立与管理策略的探讨 

45.急诊医学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46.重症医学的临床带教应分阶段量化

47.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

48.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以成都医学院为例 

49.新医改背景下临床医学定向生免疫学教学实践研究 

50.加强临床实践培训基地建设,促进医教协同培养临床医学人才 

51.“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 

52.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分析 

53.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的研究 

5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5.临床医学生对不同类别公共卫生课程的学习兴趣调查研究 

56.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 

57.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再思考 

58.临床医学类期刊编辑审稿决策能力及提高举措 

59.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全科医师职业趋向调查 

60.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MBBS)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 

61.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体验 

62.建立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6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64.医教协同 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市的改革实践 

65.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 

66.论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协调发展  

67.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向在高等医学课程改革中的体现 

68.教改医改互动 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 

69.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现状调查分析 

70.现代临床医学正在走向危险的边缘 

71.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学哲学 

72.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7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考试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74.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 

75.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新生学习目标与就业预期的现状调查 

76.过程控制与精细化管理: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发展之路——欧洲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框架应用述评 

77.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78.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  

79.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 

80.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 

81.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82.关于转化医学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8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现状调查 

84.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85.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角色认知为视角 

86.基于ESI的学科热门论文的计量研究——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例 

87.国内临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文献分析 

88.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及分析——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一 

89.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 

90.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 

92.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93.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 

9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 

95.“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 

9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97.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98.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篇4

摘要:生殖医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对于生殖医学研究生的带教方式一直没有完善的教材及教学指南,而超声诊疗技术对于生殖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生殖医学;研究生;超声诊疗

生殖医学是研究我们人类生殖相关问题的学科,辅助生殖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而超声诊疗技术作为现代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工作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尤其是生殖医学专业领域当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辅助生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尚未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目前的教学方式仍在不断探索当中,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及不足之处。本文旨在对所在医院的生殖专业研究生的超声带教期间进行积极教学探索,并认真了解听取了学生的反馈意见,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生殖医学的特点

生殖是我们人类生存得以延续的永恒主题,生殖医学,则是研究人类生殖相关医学问题的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生殖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涉及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学、胚胎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多个学科,同时它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自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辅助生殖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尽管生殖医学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 bryo transfer,IVF-ET)技术为核心的辅助生殖技术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生殖医学是妇产科学的一个分支,其面对的患者群体及诊断和治疗方式与妇产科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对于生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的临床带教应该具有其特殊的带教方式和特殊的侧重培养方向。

2 超声诊疗技术对生殖医学专业的医生的重要

随着超声医学的高速发展,目前超声诊断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随着生殖医学的飞速发展,对于超声诊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辅助生殖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对卵子、、受精卵、胚胎的操作处理来治疗不孕不育的技术,主要的操作流程包括了药物的控制性超排卵、获取卵子、体外受精、胚胎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步骤。整个辅助生殖技术的过程中,均需要超声辅助监测,包括卵泡数量、大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等,这些结果将决定临床促排卵给药的时间及剂量,而超声监测下胚胎移植可以显著提高辅助生殖的成功率。同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珠孕的双胎率、颈项透明层异常率高,早期胎儿超声筛查能够焦躁、有效的发现异常儿及高危儿。而超声诊疗还可以发现宫腔内病变、评价输卵管通畅性、评估子宫内膜的容收性及卵巢储备功能等,所以生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除了具备生殖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对超声诊疗技术的理论、实践知识有所掌握,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 临床实践的困难

3.1生殖专业的医学生对超声诊疗的重视程度 临床医生对于辅助诊疗技术的重视远不如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很多医生潜意识里认为,辅助检查仅仅是服务于临床,医生只需要会读报告,会诊断,会开药就能够胜任,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临床医生掌握辅助诊疗技术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超声诊疗技术对于生殖医学专业的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在研究生实习期间,是一名生殖专业医学生像生殖专业医生转变的过程,它不但能够为研究生提供临床工作经历,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专业的价值观和具有独特风格的临床工作方式。而研究生实习期间对于超声诊疗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则对于生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3.2临床实践的问题 目前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对于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造成极大的困难,来诊患者多为女性,检查部位均为需要保护的隐私部位,所以很多患者不愿意配合教学,且根据目前的医疗法规,研究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这使得研究生对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所欠缺,对于一些诊疗常规的操作流程不甚熟练。虽然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为众多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希望,增进了他们的家庭幸福和改善了生活质量,但同时对于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对于生殖医学的伦理,还有患者的隐私、社会公益原则等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对于生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受到生殖医学学科涉及面广泛的影响,生殖中心的各个岗位是根据不孕、不育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流程来设置的,岗位较多,包括不孕症门诊、辅助生殖B超室、手术室、胚胎实验室和档案室等等,研究生均需要在以上岗位进行轮转学习,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操作技能和整个治疗的流程,但是临床实习的时间有限,如何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传授最大量、最优化的知识是带教工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医学研究生自身的挑战除了学科压力大、知识面广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存在的因素影响。目前很多用人单位要求研究生毕业后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执业医师考试成为了研究生研一甚至研二的重中之重,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复习和准备考试,而本来就很少的临床实习时间进一步被挤压,深入临床工作、接触患者、临床实践的时间进一步减少。

4 如何进一步优化临床带教工作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 医学英语 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普通中小医学院校,由于师资不足,加上教学时数及对医学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医学英语教学工作进步缓慢,成效不显著。目前,高等学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包括:教学手段落后、内容单一,学生医学英语实际能力低,教材与医学发展脱节,与公共英语教学脱节,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不足,利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的不充分等。同时,医学英语教师对于医学专业知识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需要拥有医学专家一样的医学专业知识才能教好医学专业英语。另一方面,与大学普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相比,医学英语的教材及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目前尚缺少个性化的医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缺少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多媒体医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相应的教改实验研究。诸如此类因素,制约着医学英语教学的进步。

上个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传入我国后,给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强烈冲击、开拓性的发展和变革,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是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它总结、批判并汲取了不同认知学派的教学理论精华,深入揭示了教学过程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院招收的肿瘤学研究生对医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分析,作者在建构主义教学观和教育学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前我院肿瘤学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力求医科院校学生的医学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一、明确学习目标

任何教学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目的明确了,加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取得预期的结果。明确的学习目的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为此,在进行肿瘤学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首要步骤是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临床肿瘤学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的学习,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一般本科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专业化程度高、实用性强、与国际医学前沿”联系紧密。研究生医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顺利查阅国外专业文献、用英语撰写医学专业论文、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上和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流利发表自已独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客观要求。这一点与建构主义追求的教学目标具有“高水平的思维、有深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等相吻合。带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意味着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绝不能只是让学生熟记一些定义、概念和原理,也不等于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学习更多、更难、更深的毫无关联的内容,而是要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有用性,使学生有能力解决知识变式问题,并将所学专业医学英语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因此,在教学之初,就鼓励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后,再次形成新的目标,如此循环往复,使目标呈螺旋式上升。而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论文的写作技巧训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医学专业贡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选编合适的教学素材

目前,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医学的进步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因此,要求医学从业者不仅有高水平的医学知识,同时还应有高超的外语水平和交流能力。目前,各高校采用较广的医学英语教材主要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医学英语》、《临床医学英语》、《医学英语听与说》、《医学英语写作与翻译》等4册组成的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医学英语听说教程》等。随着各种医学英语优秀教材的不断涌现,医学英语教学模式从单一的阅读翻译模式转变为集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综合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大推动了大学医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实践。但是,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相比,医学英语的教材及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现有教材已满足不了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需求和临床实践的需要。针对肿瘤学研究生毕业后将主要从事肿瘤防治研究的特点,根据当前肿瘤防治的主要手段: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中西结合及综合治疗等,增编的医学英语素材应包括上述领域的医学术语学、英文版经典医学教材、国外主流期刊文献(例如,《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The lancet oncology》,《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医用口语、医学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具体内容,着重突出专业特点,做到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并做到“与时俱进”,始终紧密联系当前医学发展最新前沿,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再通过应用来促进教学。

三、组建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有资料表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从公共英语教学转向医学英语教学后,许多教师都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根据上述肿瘤学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素材的特点,并考虑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普通外语学院毕业的英语教师,难以充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为此,必须组建组建高素质、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是:(1)有计划地、分次分批送医学英语教师外出进修和培训,着重培训相关医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快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医学专业知识。(2)为医学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之间建立横向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双方在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上都取得提高,最终从整体上提高医学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3)聘用本院留学归国的相关医学领域(如外科、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的高级专家、或者具有高超外语水平高的医学专家,担任研究生的专业医学英语的部分教学工作。这些专家,不但其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会促进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而且,这些高级专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对提高研究生学习专业医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言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的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认知建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医学英语教师从原来单纯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从“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进步的快乐,达到教学的目标。

四、充分利用迁移理论

根据教育学的迁移理论,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在任何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合理应用这一理论,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研究生专业医学英语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首先,要充分利用研究生入学考试已有的公共英语基础知识,加深他们对医学英语的理解;一般来说,能通过目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者,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大学英语六级合格水平,掌握了大约6000左右的英语词汇,所以,在进一步的专业医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对医学专业英语的正迁移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肿瘤学研究生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专业技能的实习,因此,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应和他们已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医学专业课程结合起来,通过相互联系,实现医学专业知识与医学英语的正迁移,达到相互巩固的目的,所以,在选择医学英语教学素材时(如采用《Nature medicine》、《Cancer》、《Cancer cell》等登载的专业论文),紧密结合当前的医学专业内容,从而不但可以体现医学英语的实用性,加深记忆,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并同时掌握了国外最先进的医学研究进展,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为了使这种侧向迁移取得良好的效果,医学英语教师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医学专业课程的内容概述和学习进度,从而科学地组织医学英语的教学工作,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真实学术交流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可以独立于特定的情境而进行,学习者必须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在现场情境中获取、发展和使用认知工具,建构自己的认知图式。目前,国内、国际医学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大部分肿瘤学研究生毕业后都将长期从事肿瘤防治临床工作、或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交流大会上报告他们的工作经验、研究成果、临床发现等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因此,在肿瘤学研究生的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与现实情况最类似的学习情境就是:在医学专家的帮助下,模拟国际学术交流大会。让学生在模拟大会上,完全按照正规的国际学术交流方式,进行学术讲座、论文报告、大会主持、学术讨论等。同时,学生轮流充当主持者、论文报告者和听众(参与提问和讨论),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帮助、纠正。开放的交际场所和语言实践实验还可以延伸至门诊、病房等情境中,通过生动逼真的情景模拟(如模拟英语环境下的临床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体检、实验等),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语境氛围,积极、快乐地完成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建构和应用。这种教学方式克服了照本宣科式教学的枯燥、乏味,使学生能强烈地意识到英语课程中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至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任何模拟都不能完全取代真实环境,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广州本地或异地真正的国际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在大会现场去观摩、感受、体会、锻炼。这样的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的医学英语学习,会使学习者生发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人与人的交互作用中建构更加灵活、更加准确、更加全面的语言规则系统;它把语言习得与社会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对接,势必更加有效地促进英语转化成高层次医学人才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通过反复模拟演练和实践,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生动、鲜活的场景中成为瞩目的焦点,把传统概念上的教室改变成为人人参演、个个登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扎实、过硬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

六、全面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

21世纪是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时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也为以多种技术手段开展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现代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集成于一体,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一种更合乎自然习惯的交流环境和方式。全面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后,学生可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信息,从而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识信息的过程,并有助于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加深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获取医学英语教学素材,并利用电脑技术制作虚拟的语言情境,用于培养学生的医学英语交际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等。

参考文献:

[1]刘斌.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8):745-746.

[2]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29(1):23-25.

[3]赵跃君.医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9-10.

[4]罗永合.建构主义理论对七年制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185-188.

[5]许瑾.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82-484.

[6]赵庆红.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18(6):64-65.

[7]Brown JS,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1989,(18):32-40.

篇6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中医妇科 临床研究生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四大学科之一。它紧密联系于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又有其独特的专业理论内涵及临床特点,尤其是在临床治疗方面更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展示它特有的优势,发展好中医妇科这门学科呢?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历经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从一个单一的培养模式过渡到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科学研究两种培养方向。[1]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在多年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过程中,通过对几十名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纠正,将不利于中医妇科专业的发展。现就一些问题进行探析:

一、经典理论学习不深,难以透彻领悟中医理论全貌

从古代著名医家和近代名医的经历来看,学好经典著作,熟记重点条文,深刻领悟文意内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的前提,笃诚实践,医精于勤,是成为栋梁之才的必经之路。 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研究生,首先应该重点掌握 “四大经典”等古典医籍的条文。因为,它们是中医的起源、是中医的灵魂。如果能够深解其意,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势必会在理论和临床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的很多研究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医籍越来越淡然,知之甚少,只知其几条肤浅的原文,或者是为应付考试而背诵一些,隔一些时间便全然忘掉。更谈不上熟记理解和应用了,又从何谈起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呢?所以临床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不要单纯追求学历和学位,而出现“博而不博”“临而不临”的现象。研究生除了注重专业培养之外,同时也要加强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因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只有博览群书,由博反约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盲目追求中医西化

中医学是在几千年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异质体系,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和西医学的“分析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2]不要拿西医的东西往中医里生搬硬套。邓铁涛教授指出“中医要走自己的路”。培养中医人才,既要遵循现代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教育精华。[3]中医如果违背了中医学术特点及发展水平,背离中医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直接借用或照搬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所有的中医理论和临证都要用什么客观化、标准化来规范,这将对高等中医教育和中医专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当然我们绝不排斥西医,并且提倡要掌握一些西医的知识。主张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诊治病人。例如在诊治崩漏、胎动不安、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时,我们也不反对涉及一些西医的认识,采用必要的检查手段。但一定要拿出中医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发挥中医的特长和优势,因为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今后要承担的是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两种医学我们应当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比如,对于胎死不下一症,古人已告示医者,“当速下其胎,以救其母,方用脱花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人能有此认识实属难能可贵。但在今天,面临着这种病症,我们是否仍然要墨守成规,而不去发挥西医学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呢,这当然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发展中医的有效途径。

三、科研能力不强,重复模仿现象普遍

发展中医妇科事业,需要普遍提高妇科人才的素质和高尖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如何搞好中医的科研工作,在许多的研究生中存在着误区。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中医科研研究。在目前的大多数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忽略理论、忽略继承、忽略极为宝贵的临床特色经验的总结;出现科学研究的虚假和重复现象,其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是科学研究的重复模仿。重复进行同一课题的研究,只不过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得到他人已经得到的结果,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该实验的可重复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浪费了财力,毫无意义。中医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医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只是为了应付而机械的去进行毫无新意的研究。真正的中医科研工作应该着眼于中医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应当深入的理解中医妇科的专业理论,认真地进行思考、确定科研方法,才能够得到有意义的科研结果。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定性、定量标准化,要热爱中医事业,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医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不要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替代中医的研究方法,不要以现代科学为尺度去度量中医而定其取舍。[4]我们应当重视临床实践,具有扎实的中医根底,以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论证、研究中医学从而促进其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

理论源于实践,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的疗效是中医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3]现今的临床研究生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接受了五年的高等教育,已习惯于以课堂、老师、教材为中心,只要你认真听讲,啃书本,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当全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结束以后,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这样就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体系。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去发挥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是茫然抄记老师的方子,结果呢?在老师的手里,方子是活在树上的树叶,很有效,可是在学生的手里,叶子逐渐萎缩,后来就变成碎末了。[4]这说明学生们缺乏动手动脑能力,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表现出临床遇到实际病人不能处理,甚则连一个合格的病例记录都难以完成。形成了高学历、低能力的局面,使用人单位也面临着选人、用人的危机。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必须积极改变现行医学教育滞后于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转变出来。让他们学会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勇敢地向新世纪迈进[5]。

五、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而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多样化、综合化的需求,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的多元化趋向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中医学术水平及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中医人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医独特的培养和成才规律,通过对学生东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稳定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另一方面,把中医学放在现代整个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中,采用开放性研究,及兼容并取的态度走向世界、面对世界,敢于吸收外来的(或现代)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促进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有较高道德操守,具有较高理论和临床水准,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中医人才,[6]是我们的愿望和人民的需要。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站在与世界先进国家同等教育的水平线上要求研究生。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方案,各职能部门和本专业专家到各大专院校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点迷津,这便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金凤、陈志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4,8(12);4

2、耿建国、韩奕.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

3、郝光明.对中医教育而言,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中医药学刊.2004,8(22);8

4、耿建国,韩奕. 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