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10:0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学毕业总结

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创新 评价机制 幼儿教师 衔接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已开办了二十多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和湘西州的品牌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和基地,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表明,我校学前教育在校生的培养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普通话等的专业技能技巧训练,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开放型的教育实践活动;二是课程、教法比较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三是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不到位,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一直没有走出传统模式,这就导致学生一旦进入幼儿园,一下子难以适应岗位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毕业生,就要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素质为手段,在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实施系统的教育。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学生和幼儿教师的自然衔接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抓好课程改革,注重实践教学

近年,我校学前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学有成、推得出”的办学宗旨,我校的学前教育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努力抓好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和实践,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调整了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根据需要增减教学内容,在合理开设文化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加强专业技能课教学力度。同时,实施分班分组教学,强化专业技能验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专业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的立业之本。学校根据验收要求,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舞蹈、声乐、试唱、普通话等科目进行了技能考核验收,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专业课的教学。学前教育专业在搞好专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注意拟订好学期、学年和整个3年时间内系统的见习内容和目标要求,使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同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保持紧密的联系,改变了过去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本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定时间的见习和实习,并与所在幼儿园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完善教学实习方法,为学生配好实习、见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具体带班时,学生在幼儿园能得到本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快幼师学生下去学习新知识、吸收新经验,从而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改进学习机制,提高学生素质

要培养适应现代幼教需要的幼师学生,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综合性的专业技能。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要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机制,了解学生怎样学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只有把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学生的独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专业教师在学校必须注重改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发展水平,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四、建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好学生质量关

考核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包含诸多方面,如文化知识考评、专业理论考评、专业技能考评等等。同时,结合学生毕业就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一个评价,从而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综合评价。

篇2

【P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08-02

一、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的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是指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形成的音乐方面的素养和修养,主要包括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幼儿音乐欣赏素养、幼儿音乐表演素养和幼儿音乐教育技能素养。开展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契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音乐素养教育从默默无闻的边缘化角色越来越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就是全面深入地把握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的真实状况。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接地气的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方案。

第二,契合用人单位的新要求。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遍地开花,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陕西省所有地方高校都已开设学前教育专业,这其中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最为明显。陕西教育学院在2012年3月改制更名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后,举全校之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迅速扩张。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675人,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为867人①。陕西省2016年学前教育招教考试人数为1000余人。面对供求失衡的现状,用人单位相应提高了用人标准,对毕业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调查基本情况

从2016年9月开始,课题组在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等学校开展调研。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电子邮件调查等。共计发放问卷650份,有效回收610份;面对面访谈15人次,电话访谈24人次,电子邮件调查36人次。问卷发放对象、电子邮件调查对象主要为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对象包括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本科生。

(一)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基本现状

第一,先天不足,学生入校前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调查可知,入校前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87%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入校前未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仅有15%的学生选择“学过舞蹈、钢琴或其他乐器”。85%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接触音乐途径是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方式,82%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接触的音乐类型是流行音乐。这些现状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接触音乐课程时,普遍感到特别吃力。在学习乐理知识时,识别五线谱需要近一个月时间;学习钢琴时,手指较为僵硬;学习儿歌时,唱歌屡屡跑调;学习舞蹈时,身体僵硬,动作呆板。

通过深度访谈,课题组对此现状的原因作了归纳。首先,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文科或理科招生的口径进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文、理科招生中,考试内容并不涉及音乐素养相关知识,因此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语、数、外等文化课上,仅将音乐作为休闲放松方式;其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乡镇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较弱,音乐课程往往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学效果一般。对于农村普通家庭而言,课堂外的音乐学习费用较高,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支出。

第二,后天失衡,入校后的音乐学习效果偏低。在问卷调查过程中,84%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认为音乐学习效果较差。除基础教育阶段积累不足外,对于大学阶段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在访谈过程中,许多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任课教师反映课程缺乏相应的标准,例如钢琴学习应当达到的水平或者舞蹈学习应当达到的水平等,缺乏清晰明确的规范性,这造成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习舞蹈和钢琴时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再次,音乐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学前教育隶属于教育学科,在陕西省地方高校中一般开设在教育科学学院,该学员师资队伍以教育学和心理学背景为主,具有音乐学背景的教师较少,且一般处于边缘化位置,对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缺少话语权。

第三,音乐教材质量总体偏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材基本脱胎于专业钢琴教材,弹奏内容基本来自《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哈农钢琴练指法》《车尔尼钢琴初级教程》和《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等。这些练习曲目并没有契合学前教育专业特性,未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音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标准简单移植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标准上,造成学生音乐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倦怠感。

三、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音乐素养提升策略

陕西省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音乐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这主要包括建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优化学前教育师资结构、

编写学前教育音乐教材和提升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这几个方面。

(一)环环相扣,建构逻辑严密的音乐课程体系

以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和省级幼儿园招聘要求为标准,遵循宽口径、强技能的指导原则,有机建构逻辑严密的音乐课程体系,将乐理、钢琴、即兴伴奏、舞蹈、声乐等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学期。并且,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保证每学期课程的内在合理性和外在衔接性,即课程内在的教学目标富有操作性和合理性,契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课程外在的目标富有衔接性,符合音乐素养形成的客观规律,保证钢琴、舞蹈学习的循序渐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良好习惯,使其适应幼儿园弹唱结合的教学要求。保证琴房开放式管理,确保学生每周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从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出发,“理解音乐情感是重要的入门环节。音乐作品的创造者、表演者、聆听者都有各自不同的情感倾向和情感体验。”②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范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儿歌的情绪和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分层次进行教学,综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动作协调性和舞蹈心理障碍等问题,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二)因地制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音乐教材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不可或缺的条件是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学前教育音乐师资队伍。一方面,引进外援,通过招聘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提升音乐队伍师资能力;另一方面,内部优化,通过系统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中力量,编撰适应于学生实际需要的学前教育音乐教材。“课程与教材编制是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形成过程。”③

优质的教材承担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学前教育音乐教材要以学生为主体,应当避免过多的学理性阐述,而偏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教材选择上,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在乐理训练时加强对学生五线谱识谱能力的锻炼。在钢琴曲方面,尽量选取内容简短、形象鲜明、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钢琴练习曲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内容选择上,尝试加入本土文化资源,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母语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和文化自豪感。

(三)探索创新,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

探索引用奥尔夫教学法,将钢琴学习、舞蹈学习与身体律动、节奏有效结合,在地域性文化和多元性文化中寻找平衡点,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律动性、传承性、趣味性的有机整合。奥尔夫教学体系是对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音乐教育体系,其“教学主要特色总结为:节奏教学、身体教学和情感教学。”④理性建构契合陕西具体情况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其与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秦腔、华县皮影戏、关中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路径,在其中寻找律动性、节奏性强的音乐片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富有陕西特色的方言、儿歌、童谣,促使奥尔夫音乐教育贴近幼儿生活世界。理性探索契合陕西具体省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例如从“西安”、“咸阳”等地名入手,运用声势教学进行节奏朗诵;与奥尔夫乐器相结合,配合使用幼儿自己制作的简易乐器,进行节奏教学;与实践性、体验式、情境式相结合,开展融入幼儿生活世界的游戏教学。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的反馈环节,我们要理性研究契合陕西具体省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评价,以提升W生综合素养为指导,摒弃传统的技能型单一评价模式,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评价目的人本化。

参考文献: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就业网.2016、2017届毕业生信息表[EB/OL].http:///,2017-3-2.

[2]于丽.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重构和实践生成[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6.113.

[3]黄瑾等.比较研究视角下的学前课程与教材编制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1):61.

[4]于丽.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特色[J].音乐时空,2015,(05):139.

作者简介:

白 婷(1995-),女,陕西洛川人,咸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环节

1.1重视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整合课程结构及内容,践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及操作演练加深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1.2加强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之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突出实训教学,加大实训的深度与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其首要任务。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分项目安排学生参与阶段性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室,如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教育实训室、亲子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等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设定明确、具体的教育主题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教学活动之中,初步具备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其提高从业素养的内驱力。

2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深刻认识到幼儿教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2.1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组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经常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应课程的教学之中作为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依据。

2.2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教育见习、实习的制度化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与实习一般都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未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育见习、实习要求,缺少专任教师科学有效地监督与指导,以致于有些学生在幼儿园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甚至个别学生并未真正去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敷衍了事等等。因此,应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教育见习、实习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见习、实习结束时完成教育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存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3落实毕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以幼儿园的准教师的角色,在幼儿园真是的教育情景中,以顶岗工作的方式亲自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设定全面顶岗实习内容。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逐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各层面的工作岗位需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感悟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其次,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结合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书,根据学生学习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定期验收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经常与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4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弹、跳、唱、画等基本艺术能力的水平却差强人意,比如,儿歌伴奏弹不了,幼儿舞蹈创编不会,基本的人物和动物简笔画不能拿笔就画。因此,应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并在教学时间以外通过开放实训室和固定学生练习时间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5.S富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传习民间文化

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的设置,对必修课进行了有机地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人文、科学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顺应幼儿园岗位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王云霞.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7―128.

[3]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3―4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

篇4

1.1对教学质量管理偏软

当前的中职学校过多的重视招生数量,而对于学员的质量却要求相对较低,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这对提高中职学校的质量十分不利。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前的社会中很多家长对中职教育不够认可,他们普遍认为在中职学校学生根本就学不到真本事,对将来的就业也不会起到太大的帮助,就是在混日子。所以,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在中考过后都会选择让孩子进行高中教育,这就导致大量的初中毕业生纷纷进入高中阶段进行学生,把本该进入中职的学生抢走了,这也是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陷入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更多的学校为了招到学生,把自己的招生标准普遍都降低了,甚至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实施只要初中毕业的学生就招收,把重点选拔变成普遍培养,各种招生考试也只是变成了走过场。

1.2教师的教育理论基础不足

当前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是从专业的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其对舞蹈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专业功底,他们具备相对较高的舞蹈水平。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关的专业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些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相对不足,缺乏一些相关的经验,这就说明教师也应该加强对自己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为幼儿的年纪太小,对外界的各种事物几乎都不太懂,这就要求把所有相关的学习上都要依靠教师的指导。这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因为只有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幼师他们付出较大的努力,才会使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这样才会达到最终的目的。

1.3相?P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的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当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内容已经严重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求,由于教材多年没有改动,使得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是过分的重视舞蹈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这样就使教学的主要内容过于追求大而全,导致种类过多,教材的内容过于杂;这也造成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些教学的内容与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已经不能相适应。这也说明我们应该加快教材的改革步伐,不能停留在再以前的内容上,这样就会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自身显著特征,教学的概念性过于突出,教材的主要内容在于应用方面显得不足等这些问题是需要尽快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培养出来的这些毕业生,是不能适应将来发展需要的幼教。

2.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进办法

2.1大力发展学生舞蹈的职业实践技能锻炼

中职学前教育是面向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幼教工作的摇篮。面对幼师队伍的短缺现状,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看准时机,加快发展步伐,锁定中职学前教育培养的对象,加快行业的自身发展速度。但是,当前我们的发展程度离目标还有很大的区别,在结合以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专业方面,几乎都是通过研究理论教学的技能专业知识,对其中的教学内容有些偏难的问题应该进行整合删除。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教学不利的困难局面,同时也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研究工作,为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提供基础保障,这样才能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水平和能力的快速提升,全面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2.2加快教材的改革力度

现在的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所以,应该特别重视舞蹈专业的教材,并且对现有的教学体制内容进行优化改革,把那些不适应当前中职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对那些教学内容比较难的内容要及时进行降低,这样才会把主要的教学内容调整到最佳状态,才能适应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水平。在对教材的改革过程中,应该合理制定相关的舞蹈教学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做到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这些教材的重现改变与安排,能够更好地实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有效提高,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水平的快速提升。

2.3要强化舞蹈教师的素质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在个人素质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要深刻剖析问题的根源,虽然现在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几乎都是正规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在业务方面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在教学方面,还要求其在个人的人生价值导向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着学生的动作规范。作为幼儿教师就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起到示范作用。因为儿童会经常模式身边的事情,就会把你的一切都当作示范来进行模仿。这就要求作为教师应该牢记以下几个原则,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不能做的,教师要带头先行不做。幼儿教师一定要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

篇5

笔者也在学前教育专业任教,在2012年冬季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侯(12月22日),有学生(理科生)因害怕世界末日来临,而选择放弃考试。这虽然只是个案,但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从这一愚昧行为中可见一斑。适当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在指导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子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如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

现行课程设置不利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的通识课程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而三年制大专的课程除了表1所列举的相关课程以外,并无其他自然科学相关课程。那么三年制大专是否可以增设与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类似的自然科学课程呢?三年制大专的同学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完整的学习了自然科学的课程,那么知识的简单重复学习,便没有了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课程里面几乎没有了自然科学。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各校学前专业现行的教育大纲几乎都可以概括成教心学(教育学、心理学)加技能(美术、音乐、舞蹈等)的模式。比如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方面,当前各校学前大专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为主,而没有将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制当中。[3]这样的后果导致学前专业毕业生自然科学知识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学过以后也不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怎样传递给幼儿。三年制大专需要怎样的自然科学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现存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学前专业大专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一门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主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总体教育实践为60~80个学时为宜。第二,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科学园(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中活动54—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4]该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初显的认识电和磁的相关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对自然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虽然大专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此活动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但很多的同学没有完全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在自然科学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以通以上类似的活动示例为背景,让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动手完成活动示例中要求的各项内容,然后对活动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笔者把这种对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叫做“从运用到知识”法。第三,现有的自然科学教材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应根据实际为该门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应遵循逆推或归纳过程,从幼儿教学的实际出发,归纳出需要学前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从运用到知识”法,重点以剖析幼儿科学教学中实际教学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结语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园”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共育模式的内涵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建立学校与幼儿园无缝对接的机制,并以陈鹤琴著名的“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共同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共同培养学前教育的人才。

一、目标对接,共建“校、园”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将专业培养目标与幼儿教师职业标准进行准确对接。“校、园”共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得到了社会的首肯和更得到了行业的认同,在此基础上我院与省级示范幼儿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幼儿园)组成的学前教育校企合作和幼儿园园长以及幼教行业专家成立了学前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不定期开展调研、研讨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研讨与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给予高水平的指导,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前专业教师是集综合性、专业性、师范性、实践性为一体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也正是因为如此,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知识涵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力求知识的广博和宽泛,专业知识的扎实和精深,学前技能的全面和精湛。这其中包括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技知识;扎实的基本教育理论和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的教师专业基本素质和多种能力(多种专业能力包括了解、掌握、观察和分析幼儿发展的技能,具备读懂幼儿心理的能力;掌握和传递指导技能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沟通协调的技能,具备教育反思、研究的能力和专业化全面的发展能力);在此基础上必须具备过硬的教育实践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培养需全程贯通、全方位的渗透,使学生一进校便要进入到学校的“校、园”共育实践体系,准确掌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入课堂、进实训室、去幼儿园、参与“校・园”共育活动、体验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等,在教学实践、教学体验的情境中全面发展。

二、课程对接,共同开发“职业化”课程体系

以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共同的平台,将课程标准与岗位设置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进行无缝对接。鉴于幼儿园工作过程,按保教工作任务设置相关课程,形成了专业基础素养、专业教育素养、专业艺术素养、专业素质拓展等四大素养模块。实施分层分类的过关,构建“校、园”共育的幼儿教师教学体系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坚持教师自有教育特色和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并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实际岗位的能力需要和需求,在课程设置中突出类别性、层次性、师范性的特点,以此在幼儿教师技能教学中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学体系。分层分类教学体系包括三类(依据能力和兴趣分专业、特长和专长)、四层(内涵质量标准分A,B,C,D四层)、十三项(具体的技能项目分弹、唱、舞、画、写、说、讲、做、操、保、教、玩和观察)。

课程设置要涵盖“开放性”的内容。紧密结合“校、园”共育的关系,使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与幼儿园保教工作过程形成良好的互动,实时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并不断纳入课程教学中,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实现“做中考”。进行课程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考评体系,即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将课程成绩分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着重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实现了以“做中考”为主要特征的考核方法。

三、资源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

在此环节中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平台,将幼儿园资源与专业资源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使“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得以创新。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并发展陈鹤琴“活教育”的基本教育原则,将其广泛运用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建实践性较强的“校中园”。学前教育专业实训中心含蒙台梭利实训室、电子钢琴教室、舞蹈房、微格教室、手工活动室、画室等并将陆续建立亲子实训室、模拟幼儿园实训室、、感统实训室、沙盘游戏室等实训室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服务、技能训练、专业实践功能的拓展,成为真正的“校中园”。是学生能更早、更好地进入幼儿教育的角色。

四、师资对接,实现“校、园”共育实践教学体系

以专业教学团队为平台,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进行无缝对接。毫无疑问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必定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元素,归根结底,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孩子的成长,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校学习期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使其更好地胜任学前教育工作,我院为适应市场发展和需要尽力了校内实训室多个,并与校外多个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实训合作关系,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培。

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的培训学习,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分批次地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在实习期间更要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的课堂,在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的中了解和熟悉幼儿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过程中良好的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以打到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在毕业前进行有效实习的目的,获得符合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能力,更加出色地完成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

五、结语

在“校、园”共育的学前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有机地结合专业特点,结合的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和教育实践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在笑学生的教育效果。教育实践强化教学实践的组织,是延伸教育理论课程的一种最佳方式。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结合理论课程的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动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出色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淑.中国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j].学前教育研究,1997,(3).

[2]庞丽娟,陶沙.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与师资培训改革[j].学前教育,1997,(12).

[3]曾琦.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0,(3).

[4]龚国勤.师范教育的世纪探索[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篇7

 

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要达到毕业学分至少完成21-22门课程,其中13门中央统设课,至少选8-9门非统设课程,而专业中的非统设选修课程,根据新规则我统计了一下保守数字有16门(通识课只按选l门课程计算),要想在短时间内将这些非统设选修课程的资源建设好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节约办学角度讲,在生源未达到一定程度时,为每门课程都设置专职的课程责任教师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电大可能会面临小专业建设资源师资紧张的现实情况,那么如何在师资较少的情况下建好专业中的各门非统设课程的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和考验。

 

对于非统设课程,就要区分情况对待。能依靠相近专业共享的课程资源就争取共享,并取得相应课程责任教师的支持。比如说教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两门课程与教育管理专业的课程可共享资源,而教育管理专业这两门课程的资源相应丰富,责任教师是非常有经验的两位老师在担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况也是一致的,这就可以将原课程的资源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出发,帮助进行整合或补充一些考核说明等资源上去,很快将这两门课程的资源整理到位,并上传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课程平台上,发挥了电大系统是一家的优势,并请教师直接对分校教师在资源应用上进行指导,这使课程达到了资源共享。

 

二、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1. 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我们调查发现,学员最困惑的是如何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决定给学员设计安排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组建学员学习共同体。可将全市分为几个区域,按照区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求学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必须加入学习共同体QQ群。每个学习共同体挑选若干名骨干教师,作为职业成长指导教师,每位骨干教师轮流做一学年的学习共同体组长,负责本区域的教育、学习、教研工作。要求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参加区域教学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为参与学员记继续教育学分。每个区域每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区域参与的优质课,必须邀请主持继续教育培训的教研员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并将此次活动计入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和电大相关专业课程的形考成绩记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区域优质课比赛,从区域选取优秀代表参加每学年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以赛促学。

 

2.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专业教师根据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设计几个主题教学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安排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要求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派一名教师准备一节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公开课,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负责指导上课教师。届时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必须参加公开课,也邀请能够参加的学员尤其是本区域的学员去观摩、研讨学习。充分发挥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力量,请相关骨干教师准备一节主题教学活动,分区域送教下乡,保证每个区域一学年至少有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的区域县骨干教师呈现优质的示范课,为学员的教学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课后将骨干教师 PPT、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点评、学员发言谈论等形成文字均挂各个区域学习QQ群,使学员们充分的分享、交流、学习。

 

3. 提升教学专题讲座水准。

 

一线的幼儿教师,喜欢观摩教学、研讨和得到骨干名师具体指导,非常希望有高质量的专题讲座。应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总结以前专题讲座的经验,注重提升专题讲座的质量。例如笔者参加了“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归来,就幼儿教育前沿理论、教学改革、培训感受和体悟,给学员做了比较全面、专业、有质量的主题讲座。并将学前专家的讲座笔记加以整理,结合自己的反思结集,形成学前专业培训学习资源,以飨各位好学学员。此外,每学期应利用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开展几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园长和优秀幼儿教师担任讲座嘉宾,给学员讲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等。

 

4. 注重教学拓展延伸。

 

应强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和教学实践反思,督促教师对教学拓展、延伸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拓展延伸,通过电话、QQ、网络、作业辅导等,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强化专业学习。学员将问题传到共享里,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时间段内加以处理,并将答疑内容上传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学员受益。真正实现“一人提一问,多人受益”的设想。专业授课之后,教师给定阅读材料或相关的网站,教师主持班级网上研讨会,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汇报,以促进教学的拓展与延生。鼓励教师就本学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建立最新资源库,使教学、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

 

电视大学开展学前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自身改革,发挥系统和资源优势,迅速提高办学能力,以尽量满足目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品位,还应当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把学前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

篇8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分布于本科高等师范院校以及专科院校,针对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就业形势,使得其他高等院校也开始此专业,其中包括独立学院,独立学院也称为二级学院,专指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新运营体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但独立院校无论师资学生较高等师范本科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教师经验不足,开设课程不成熟,因此针对具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学前教育的学生给予就业方向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价值。

就业方向作为本科高校专业体系的重要方面,为专业未来指明方向,近年来天津市改扩建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其他类别高校开设此专业,就业前景也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应该从多个视角多学科综合研究,才能对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的更加全面。针对目前对于此专业就业面窄,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难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与其他的就业信息,加强其专业技能,有应对性的培养,也对教师更多的就业信息,并不是一味单纯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对于不同的用人单位的认识,以及未来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有较为针对性的培养,可以为专业拓宽道路。

本研究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其对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调查,并给予其多方面的就业方向的认识,其中包括公私办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出版社、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艺术培训机构等。总结出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一从学生自身的就业趋向,二,给予其有较大可能性的不同的就业单位,对于其未来就业方向拓宽道路,并对于未来就业引起的挫折有可预见性,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出建议,体现专业的灵活性与全面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借鉴国内较优秀的就业知道问卷,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态度,就业趋向,就业准备,影响就业的因素等几个方面。

本研究共向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年纪为11级本科生,收回问卷145份,有效问卷136份,问卷有效率达93.8%。

三、结果分析

1.就业前景

根据学生对于专业前景的统计,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比较乐观,84.3%的学生对于专业的就业认为会很有前景,但也有76.5%认为有一定的危机感,对于此专业就业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压力大,但仍然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通过此调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前景认可度较高。

2.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方向主要分布为:公办、私立幼儿园、亲子馆、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出版社或电视台、特殊学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医院。64%选择公办幼儿园,占较大的比重,早教机构或艺术培训机构比例为23.3%。4.3%选择特殊学校、社区服务或家政服务。对于选择的原因78.5%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看中就业环境,离家比较近。

3.就业地区、就业待遇

在所期望的工作地点方面,超过50%的学生选择更天津市六区内,13.4%选择天津市周边郊县,原因自己的家庭所在地或者交通较为方便。14.2%的选择是户籍所在地,没有选择港澳台及国外地区,5.3%的学生表示在天津市内依据招聘单位的就业信息,都会去参加考试或面试,哪里招人去哪里。对于西部偏远地区的选择为2.1%,较少的学生选择此项。对于就业起步阶段,学生对于期望的月薪69.3%的学生期望是2001-3500元,25%学生期望起步月薪是3501-5500,较少一部分的学生的期望为55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薪金持较为理性的态度,也比较客观的理解自身的起步薪金。

4.就业准备

56.3%认为大学期间所学课程是否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为一般符合,需要改进,45.5%人为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实践技能,23.5%为社会交往能力,而在实践实习中,最为困难的是与家长的沟通,与幼儿的沟通,以及从自己的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跨越。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改革课程方案,培养创新型人才

首先学校在学前教育的方向指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实践性强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以重视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将更多的教学引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其就业单位的环境以及提高未来择业的竞争力,这样可以让未来的就业有一段适应期,要尽可能的提供不同的实践岗位,拓宽就业方向,做到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调整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未来的形式使得就业形势尚好,也有更多的就业缺口。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以实践来检验,首先本专业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择业标准和目标,根据自身的优点选择就业方向,在校期间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专业素养以及身心素质。

3.深入研究学前教育的就业的现状,科学的有实践性的指导学生就业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单纯影响的,就业问题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政府就就业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将学生的就业法制化,对于发展不均衡应进行宏观调控,鼓励学生到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地区择业,并对于农村偏远地区给予优惠政策。教师也应该科学的指导学生就业,开始关于就业方向,就业准备的课程,通过调查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能有预见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其就业方向的建议,并以此也为下一批毕业生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梁.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4)

[2]于宏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育2008(12)

[3]许兴建.罗巧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

[4]唐大章.学前教育专业新生情感素质现状及其教育策略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6)

[5]李岩.论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双师制”的几个问题.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6)

[6]张焕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文教资料2010(25)

[7]钱海娟.贾玉霞.崔岐恩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教育实习刍议文教资料2010(30)

篇9

【论文摘要】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更新课程设置等,为幼教机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强调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该年,教育部集中力量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55年,教育部颁布了《师范院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计划及其说明》,在幼儿教育专业科目设置中,专设“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78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原有学前教育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名额,为各地幼师培养师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至少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

基于以上惯性,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包括职业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幼教管理人员及理论科研人员。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一是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撤并。二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猛增,幼儿教师岗位以外的其他所谓儿童工作岗位无法容纳已有一定规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而且近几年的幼儿园处于一个课程改革、;}.}3念更新时期,对教师的知识、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以上变化,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调整培养目标,如“培养达到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水平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和

教研科研人员及其他幼儿教育上作者。”“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幼儿园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的专业化教师,也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科研部门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培养社区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工作的相关人才”。

尽管以上院校对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提法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

达成以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幼儿园,高学历者(硕士、博士)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幼儿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第二,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状况不协调。一般情况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大多办在二批本科录取线以上的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按高考分数录取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比较好。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年龄原因,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如形体训练、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大技能型教师,恰恰是生源的弱项,而墙养蜂们的科研能力,才是扬长避短。

2.幼儿园观摩模式犷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

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设计作业带到幼儿园实施研究。学生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从而能大大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作为纯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有关课程内容同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

(四)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凸现科研素养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增加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题形式,降低死记硬背题目的比重,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新,特别是科研小论文、研究报告,甚至与课堂中提出薪问题、新观点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明确科研素养考核的地位。

(五)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实习是指学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础和指导能力的幼儿园等实习单位,全面参与幼教一线的科研活动,运用课堂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工作的诊断,提出问题,进行活动记录与分析、调查访谈等各项教育研究工作,并尽可能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已引起重视,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时间长,而实践时间过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中,有2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还安排有必要的见习、观摩、观察和短暂实习。但是,作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一环—科研实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鉴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学程有比较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习。因此,教学实习、科研实习一体化,一方面能改变以往教学实习因时间不够而浅尝辄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科研工作能够立足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

篇10

【关 键 词】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112-03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也冲击着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计划的实施,大量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师需求量剧增,然而幼儿教师学历层次还不是很高,尤其在中小城市,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还很欠缺。以枣庄学院为例,本学院的初等教育学院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二级学院,该学院的前身是枣庄师范学校。枣庄师范学校自1949年建校以来,一直持续为社会培养幼儿师资,2012年合并到枣庄学院。虽然学校得到提升,学校招生也由原来的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向大学专科、本科过渡,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袭以前的传统,只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缺乏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见附表1)。经调查发现,认为“现在的计算机课程能满足以后教学需要”的只有37%。

二、新形势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当前形势下,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以燎原之势影响着全球各地教育领域。在国外,科学家对使用过信息技术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每周使用信息技术三至四次的幼儿,学前能力认知能力比没有使用过信息技术的幼儿强很多。《新民日报》也曾报道,通过研究发现,学前使用过信息技术的儿童比那些没有使用过的儿童更容易学会各项技能。[7]国内外报道发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儿童运动技能的提高、锻炼其反应能力,提高其认知图形、颜色等事物的能力。

美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普及了信息技术,幼儿园聘请专家讲解电脑知识,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美国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技术也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国内一些大城市,教师也将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儿童的必备生存技能。几乎每个幼儿园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和相应学习软件,可以带动儿童唱歌跳舞、绘画、游戏等。信息技术图像声音等多媒体的介入,使幼儿的学习轻松愉快,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从国内外的形势看,信息技术技术进入幼儿园教学是当今学前教育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已经很广泛,幼儿园也基本都备有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教学硬件。幼儿园也把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研究课题,刘萍老师的《幼儿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研究》入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二五”研究课题,可见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幼儿园课堂。

在本地,我们通过对城区和乡镇幼儿园的调研也了解到,幼儿教师还不具备自主开发适合幼儿课件的能力。很多教师只习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三、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两点定位

为满足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培养新形势下适应国家要求的专业人才,学校需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因为课程设置是专业设置的核心),要提高认识、改变教育理念、并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新的定位。

1. 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的定位。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必须注重课程的内在价值,而内在价值的实现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计算思维能力目标。2011年第三届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ICECT 2011)基于计算思维的特征,制定了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该定义认为:“计算思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过程”。专家认为,发展学生“数据抽象、模型建设、自动化实现”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今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重要内在价值。[3]我们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力争不偏离这一定位,使信息技术课程内在价值落到实处。二是现代教育技术目标。包括信息技术的photoshop图片处理能力、flash课件制作能力、基本的网页能力。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形图像处理、课件制作和网页制作能力。

2.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在对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课程定位的同时,还要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工作所面临的对象――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我们不能不考虑孩子各年龄段的真正需求,更不能站在成人的人生观角度去对孩子的儿童观指手划脚。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代表他们,从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角度来说不合适,从我们的年龄和他们的年龄特征角度来说也不合适,从科学的幼儿教育角度来说更不合适。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定位时,既要考虑时代的要求,还要考虑孩子的需求。当前形势下,使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园活动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综合素质较高的、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幼教改革计划与发展需求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四、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的课程实施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信息技术课程涵盖的内容不断扩充,美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信息素养课程、计算机科学课程、教育技术课程以及行业组织课程。初等教育学院在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信息技术技术课程时,可以参照美国标准,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养的目标,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5]美国学校图书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与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汇总做得最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极参与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6]

新形势下,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我们在开设信息技术课同时,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使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

2. 信息技术课程中现代教育技术目标。学前教育专业总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具有钢琴、舞蹈、声乐等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科研、管理、教育能力的专科以上层次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调查发现,高达86%的学习目标定位为通过等级考试,而调查显示“会使用计算机开发制作教学课件”的只有30%。这显然偏离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初衷。所以我们在多样化课程设置的同时要给学生说明,让学生把目标定位于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为将来的工作学习做准备上。

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除了教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如windows基本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和基本的信息素养外,还应该在课程中设置适合幼儿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如儿歌动画制作、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幼儿园主题墙饰设计。由于受课时安排的限制,部分教学内容采用选修方式进行。培养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多媒体课件开发能力、简单的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引导幼儿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五、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技术的课程评价

评价即评判课程实施的价值。孟子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课程评价的目标在于创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课程设置提供信息。一般的课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两个部分。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评价。

1.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对象的评价活动,它主要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或教学活动结束后。[4]学生评价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小组测评、学生档案袋、作品评比等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升自己、发展能力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为以后的工作需求做准备。

2.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即对教师的工作及其绩效进行评价的活动。[4]教师评价可以通过教学、社会服务、教学科研等三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可以放弃以往的闭卷考试方式,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考试系统,通过先进的考试系统更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还要纠正“等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的举措,在教学中兼顾两者,找到平衡点,让学生既符合等级考试的要求,又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六、结束语

自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地纷纷回应。目前大多数地区都已完成第一轮的三年计划,进入第二阶段。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学校,我们要抓住当前形势,励精图治、创新教育理念,注重改革与评价。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方面注重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幼儿教育师资。

参考文献:

[1]蒋在强.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课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个案[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马晓玲,刘美风.美国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实施与评价[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3-18.

[3]李锋,王吉庆.计算思维: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内在价值[J].中国电化教育,2013,(8):19-23.

[4].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学,2007,27(1):3-12.

[5]王道清.论信息素养的目标[J].科技风,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