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毕业思想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21:5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高毕业思想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就业指导;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任慧(1967.7—),女,汉族,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高等教育是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高职高专院校更是要把握好新形势下就业现状,做好思想教育的工作,创新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好就业的指导工作,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就业目标,帮助他们走上合适的工作岗位,以便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一、就业前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分析
就业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具有专业性强、思想活跃的特点,应当将他们送到合适的岗位中,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发挥学生体内知识储藏的巨大潜力和未知力量,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发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就业前思想教育有利于专业结构的调整设置。就业前的思想指导工作是学校与社会连接的一个中介,通过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够让学生及时掌握什么样的职位适合自己,岗位需要什么层次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思想教育与人才市场相结合,促进传统专业的改进,整合热门专业,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增强社会效益不断地服务。就业前思想教育还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及时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形势,在择业时能够有更好的选择,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顺利步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就业前思想教育还有利于提高毕业学生的就职竞争力,面对自身素质的竞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定位,能够根据自身特性和专业所长来进行职业规划,明确好就业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当前高职高专就业形势
高职高专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高专的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如自身学历、就业环境等,但是从主观角度来看,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内在因素是毕业生自身的思想、观念及素质上的偏差,毕业生往往不能够自觉去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观、成才观功利化,出现诚信危机、职业道德缺失等现象,这些主观因素往往就成为了高职高专生就业的障碍。从学校的思想角度来看,高职高专的就业思想指导还停留在过去,没有与时俱进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对学生的思想指导还停留在过去,且课程安排不足,具有封闭性和片面性,很多教育都只是流于形式的封闭式教育。
三、就业前思想教育的内容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就业前思想教育工作是就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具体分为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心理教育和诚信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勤学爱岗教育六个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要关注就业形式,抓住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心理,突出“应用型”教育,讲清我国的就业形势和地区分布,引导学生到基层、中小型企业就业及自主创业意识的养成。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起崇高且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认识处理好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和区别,切忌脱离社会价值而一味地强调自身价值,引导学生把握人才成长的正确规律,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面对新的教育形式,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顺应市场变化的形势,依据市场经济的需要,用正确的目光和心理状态看待就业压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和心理障碍,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灌输艰苦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和教育。学生需要充分了解自己专业的价值,掌握好专业的社会地位,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爱岗敬业,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改善高职院校就业思想教育的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适时作出调整,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业指导老师要对当前的大环境有一个把握,了解社会和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宏观性地把握大环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念奠定基础。高职高专院校对就业前的思想教育指导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平稳过渡到社会,教育学生要明确就业目标,充分做好面试准备。就业思想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就业趋势,使得学生尽快完成职业规划,在实习中要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好习惯,教师要做好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将实践与理论进行完美结合,实现对学生的多样化、动态化管理。学校还要把握好就业思想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让教育本身变得更为持续,更乐于被学生所接受,善于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谋求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养成学生乐于奉献、追求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结合的精神,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多渠道地强调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整体职业道德素质。
五、总结
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关系重大且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就业前的思想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价值,正确认识社会职业的需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思想教育的意义,不断探索和转变就业指导方式,才能推动这项工程在新时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关于新时期高职高专就业前思想教育的若干思考[D].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05)
[2]孙友平.高职高专学校就业指导的德育构建[J].教师,2012,8(04):20-22
篇2
一、分析学生现状,帮助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当代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受外来文化和社会消积因素的影响,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下列问题:
①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上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导致了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
②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萎靡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求知识技能掌握多少,只想混个文凭,导致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差,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
③行为规范不达标――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由、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和规范,集体主义观念不强,缺乏团队精神,导致不能适应职业的纪律和规范要求;
④轻视职业道德的作用――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重要的,企业重视的也是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修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学习而已,在这个经济发展的物质时代并没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
在学生中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学生认为“读职中,我的大学梦从此破灭了”。结合参加对口高考同学的升学情况,告诉他们读职中同样可以圆大学梦,以此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误区二:学生认为“我来读职中就是为了比读普高的课程轻松些”。针对这种情况,我帮助学生认真分析究竟是读职高轻松,还是读职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些,使他们认识到读职高不是为了好玩。因为职高既要学文化课,又要学专业课,专业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能,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企业员工素质。为此,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争取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误区三:学生认为: “读职中,是为了吃三年的长饭,是为了耍”。引起这一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外出打工,无法顾及孩子的教育;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说不需要孩子打工挣钱,只要拿张文凭就行了;学生基础太差;学生就抱着“混”的态度,“混”毕业证、“混”工作。针对这一认识误区,帮助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学有所用、学有专长、有真才实学,才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否则职高生活的结束就是下岗生活的开始。
二、依据学生特点,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操行分评分细则》《就餐纪律》《就寝纪律》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遵守职业纪律是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最低要求,因为违反纪律不仅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引发安全事故。敬告学生:单位领导决不会允许员工扰乱正常工作秩序。针对学生觉得自己读书读够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不需要再学习了。给他们分析当今的就业形势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坚持认真读完职中,而且就业以后还需不断学习,时代和国内外环境都要求每一个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劳动合同的时候,给学生讲《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社会保险的种类及标准、工伤事故的认定以及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后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解决。使学生通过学习知法、懂法、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指导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经济与法》等栏目,在每节课的前五分钟让一名学生根据自己观看的节目讲一个遵纪守法或者违法犯罪的具体案例,剖析案件的事实过程,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处理。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篇3
摘要: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其独特的教学目标决定了职高语文教学独特的个性。笔者结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实践,着重阐述职高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实用化、专业化、生活化。
关键词:职高 语文 教学内容 多样化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等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在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摒弃旧观念的痼疾,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其次,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职高生源质量差,部分学生甚至是“双差”,即: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差。学生入学起点不高,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进入职高后,多数学生片面认为:职高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于是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另外,由于职高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较弱,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特殊属性,即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化的表现
“职业中学”,“中学”前面赫赫地标明“职业”二字。这就表明职业学校是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为宗旨的学校。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输送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既然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职中生毕业以后十之八九就直接进入社会,开始就业,那么我们的教学理念就应该是这么一句话:“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教什么。” 而现在许多专家对职校提出质疑最多的却主要是文化课问题,说职校不重视文化课教学、文化课质量不好等等,比如工作了几年让你写个工作总结都写不好。而一位语文教师在下企业后也对我说:“语文能力对于一个企业的技术工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表达能力,在交际中善于说话,另外就是写作能力,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够把车间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下来,能够写出一些调查报告等等,那么我们的学生就很可能会得到企业的提拔重用。” 因此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必须打破现成的教科书,语文知识决不只是那6本语文课本,而应更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职高语文教学内容有她自己的特点,概括地讲就是: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化、专业化与生活化。
1、实用化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化,指中职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程的首要需求是“能用”。许多语文教师也认为语文就是一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课程,通过语文课程学到的东西也许不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其实,语文课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如开设实用文体写作专门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文体要比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文体要常见得多,如总结、报告、会议记录、合同等都在职场中运用广泛;开展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职场上,常常要用口头语言和上司、同事、客户等他人交流,有些就是通过说话展开工作的,如保险员、营销员、咨询员、导游、律师等。而我们职中生的说话水平堪忧。别看学生上课很爱讲话,下课后也三三两两“吹牛”,可一旦要他们上台发言,或在正式场合交谈,就会露陷、胆怯,不是支支吾吾,就是词不达意。所以,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开展口语训练很有必要。这些内容就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工作,而这样的学生也更受企业的欢迎。
2、专业化
专业化指语文学习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学纯语文,而要学与专业有关的语文。因此在语文学习的内容上,各专业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变化,让学生了解到语文是可以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可以变形的、有生命力的学科。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应结合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寻求语文与专业全方位的接触,应根据不同专业与学习需要,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突破口,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为今后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3、生活化
语文学习的生活化指的就是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学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从日常行为中学语文、从与人交流中学语文、从工作实践中学语文。只有这样创造性地学习语文,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是枯燥无味而又没用的东西,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就业息息相关的重要课程,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因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突出能力的培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基层、适应用人单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生;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和高专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专科层次。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
高职高专类学校的学生生源以农村户口的学生较多,由于农村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事实,所以高中毕业生能考上专科可以说已经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然,还有很多更为优秀的学生考上本科,甚至是211学校,这在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高职高专类的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也因资金不足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就有失望的心态,认为现在的学校不能和他们在电视及其他媒体上宣传的校园生活进行比较,产生了逆反心理。同时也有部分同学经过高中3年填鸭式的教育的压迫,初到大学学习不能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也容易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再结合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很多学生就产生了学了无用,不如不学的想法。
中国的大专教育一直夹在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大专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比不上本科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比不上职业教育学生。为了解决存在的这种窘境,现在的大专院校慢慢在往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希望他们培养出来的大专毕业生能具备本科学生没有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具备职业教育学生没用的理论知识水平。现以我所工作的高职类学校的财会类专业为例,来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应该转变的思想方向以及可以选择的就业路线。
财会类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都属于我国大学学科设置里面的老牌专业,可以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财会类的相关或者相似的专业。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少不了会计和出纳这个岗位,所以该类专业的毕业需求量肯定不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管理类的岗位更能发挥她的重要性,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个企业所需要的80%的信息都是来源于会计,那么企业所有者或者决策者能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准确就能在经济活动中占到先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说到:“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是必要。”这里的簿记指的就是会计。第二,会计这个职业,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俗话说学好会计也算会了一门手艺。按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来看,有一门手艺傍身至少吃喝不愁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不管从个人的自身发展来讲,还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来看,会计都有非常重要的存在意义。
但是结合上面讲的专科毕业生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和不学习产生的不自信心态,让大部分学会计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怀疑,并且在学校是缺乏社会锻炼,对会计的理解也仅限于毕业后只能做会计这一件事。其实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不能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必定不能好好面对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毕业生需要修正对会计岗位的理解
会计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的数量较少,我院会计类专业每班50人左右,男生基本都不超过10人/班。女生多的班级,班级氛围较容易形成小团体,尤其以宿舍为一个圈子进行活动。很多学生在宿舍里能言善语,甚至能歌善舞,但是一到班级这个大的集体氛围里就默默寡言了,不愿意也不敢在班级里发言。他们结合原来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认为会计就是简单的做账和算账,不用过多与人沟通,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前面说过了,会计提供企业80%的有用信息,而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不可能只在财务部门内部进行的,肯定要涉及到对外对内各个部门。作为会计人员必须搞清楚业务人员提供的票据代表的意义,同时要能给上级或者信息需求者解释说明财务资料和财务报告中设计到的内容。如果你不能锻炼自己与人交流的能力,那么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二、毕业生需要知道的会计能够涉及到的各个行业。
篇5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不仅有国家级高等学府在为祖国培养着高端技术人才,近些年来,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储备量也急剧上升,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批生力军。再加上国家的大力发展、政策支持,高职高专院校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著名的各种高职高专院校,深受众多应用型企业欢迎。然而,数量不断扩大的实践人才却占据着与自身职业素质极为不协调的岗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其未来的发展,渐渐已经演变成一个严重的不利社会现象。而英语科目作为大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教育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在对英语专业科目的职业素养培训仍有待完善,将职业素养融入教学课堂当中,成为一种趋势。其实,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类人文学科,本身的学习就不单纯以掌握多少词汇、能否进行阅读、写作为最终目的,其更希望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未来可以成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从这一点来说,英语教学大纲也有所要求和规定,当然还有一些必要的因素,也为将职业素养融入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课堂提供了机会。例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大多数学生都住校,那么在学校的时间最长,每天遇到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因而,无疑十分有利于英语教学课堂的职业素养融入。教师零距离地接触、了解学生,而后根据具体情况,着手计划培养学生英语职业素养的实施步骤,以便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方面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融合形成条件
面对我国近年来教育制度的持续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社会的用人机制变化、严峻的就业压力,都在昭示出职业素质教育和培养的紧迫性。毕业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都符合条件,但是较低的职业素养成为他们被拦在优秀企业门外的重要因素。而究其职业素养的本质,不难发现,其所产生的作用价值远远超过想象,例如:在企业招聘的时候,面对应试新人,不仅要求其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该具备大方的谈吐、礼貌的为人、深邃的思想、开阔的视野等等众多内在的品质,这些都不是单纯可以从课本上学会的,而是需要从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中慢慢积累养成的。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而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不存在升学上的压力,使得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融入职业素养培训计划。与此同时,社会中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这无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动力,让其更加专心地完善英语教学的策略。另外,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为社会提供满足企业要求的各方面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训更加理所当然,也是学校追求更高一级教育水平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增添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两者的有效融合具有一定的形成条件。
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教育不利局面
3.1职业素养观念薄弱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对职业素养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忽视职业素养的训练与规划,教师观念陈旧死板,无法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做到创新与探究,仍然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来展开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启发与培养,逐渐让学生开始欠缺这种良好的职业行为与素质。例如:某高职高专教师在讲“Happiness”这节课时,仅仅围绕课本来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即使提问也仅以“whatdoyouthinkofhappiness?”等简单问题来考核学生,并没有对提升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能力起到帮助。由此不难看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与学生的观念意识较低,是职业素养无法有效实行和培养的原因之一。
3.2课本选材不当,职业实践不足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来说,造成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还包括教师的不合理选材,对教学内容的编制缺少细致的考虑,没有做到精心设计、针对性与实用性并存,往往使得教学课程内容的讲解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还有一些教师甚至单纯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很多与课本教材无关的内容资料,展示给学生,这不仅仅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使正常的课堂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内容的编制漏洞,重新设计出具有实际作用效果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仍需加强。在讲究工作效率的时代,社会中的企业更需要的是实际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在此方面对学生的锻炼与培养,这也是职业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否则脱离实际的理论教学课堂,永远不是英语学科学习的真正目的。
4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职业素养的合理融合途径
4.1采取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感到困难,久而久之,反感情绪逐渐显现,更别说对英语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塑造了。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还应该把目光与精力返回课堂,从此处入手,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摆脱固定、枯燥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英语教学打造成更加合理化、多样化的模式。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便实现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塑造,促使其尽早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素养意识和学习习惯。例如:某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在讲“TheAmericanWay”这节课时,就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了有关“TheAmericanWay”的很多图片和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欣赏与学习。这样不仅使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而且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拓展了英语教材内容,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想象能力,让职业素养在无形中慢慢积累养成。由此可见,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英语职业素养是极为有利的。
4.2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引入职业素养的计划安排
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偏重于对课本教材的讲解,而极大地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指导与养成计划,最终使得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因为职业素养能力差而惨遭竞争淘汰。那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始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训计划提到正常的教学日程上来,从英语教学内容入手,在不脱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渗透德育素质思想教育,让学生从知识的学习内容中,慢慢领悟职业素养的实质,借助对教材内容的整合与补充、拓展,来有效进行思维的启发与思想的传达,达到将职业素养的形成计划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某高职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Love》的这节内容讲述中,以创设英语情境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构建职场英语情景,组织其形成小组讨论,制定常见的职场情景对话,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体会职场所需的素养与道德。
4.3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观的引导与纠正
在高职高专的院校中,由于学校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而忽视了人最基本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与教育,使很多学生的视野较为狭窄,心胸比较狭隘,人生观与世界观皆未形成,进而使得学生在面临到实际的生活挫折时,无法用正常的心态和正确的做法去面对和解决,对自身和社会都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很多高职高专英语系的学生都要在毕业之前去某个单位实习,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缺少职业素养教育,遇到实际的工作便产生了适应能力较差、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很多不良思想和举动。这无不显示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失败。因而,要想彻底将职业素养融入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教学,首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观的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观念,使其养成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才会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
5总结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选择
作者简介:汪卫东(1961-),男,江苏新沂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热能动力;韩丹丹(1983-),女,河北唐山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秦林(1982-),男,四川广安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钟玉文(1969-),女,广东五华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92-0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反复强调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就业服务和扶持力度,努力建立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更加积极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大学毕业生从2008年的532万到2011年的660万增加了一百多万(图1)[1]。逐年的人数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和世界经济的不景气使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显的非常巨大,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好工作更难的状况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家长和社会共同的认识。对形成这一局面的诸多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即将走出校门的同学,采取适合自身的营销策略,将自己推向社会,是从事就业指导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于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来说,改变就业观念、紧跟社会发展,认清行业形势、理性选择岗位是他们顺利就业的前提条件。
一、改变就业观念、紧跟社会发展
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说主要来源是社会的底层[2],其家庭背景不深,社会关系不广,就业信息获取能力低下,所以要正确对待职业的选择,不好高骛远,做到脚踏实地,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不能有不切实际的一步到位思想。在当前就业难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高专的毕业学生需要改变就业观念,只有紧跟社会形势发展,才能在社会上占据生存、发展的一席之地。
工作环境、地域条件、任务性质、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企业属性和个人发展空间等是学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对如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人的就业目标就是到发达地区的火力发电厂从事运行或者检修工作。电力企业高收入、高福利、发展空间广阔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电力企业的这一“刻板印象”一直深嵌在家长和学生的脑海里。而目前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是,2004年我国的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4,237万千瓦(火电32948万千瓦,占比74.48%),至2010年末,我国总装机容量增加到95,000万千瓦(火电70,000万千瓦,占比73.09%)。虽然总装机容量增加了215%(表1)[3],但是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和单机容量的大幅提高,发电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中小机组的关停,造成发电企业所需职工人数并没有随着装机容量的提高而明显的增加。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中,由于市场煤与计划电这个长期的矛盾,煤电联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联动不及时和联动幅度不到位现象,再加上经营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得火力发电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火电企业持续亏损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改变。五大发电集团仅今年1到6月份亏损就高达153.8亿元[4],职工收入和福利近几年不但没有增长反后环比有所下降,有些电厂甚至还实行了全员降薪减负。火力发电系统高收入、高福利的局面,伴随着2002年后一家独大垄断经营状态的打破,已经被彻底颠覆。在亏损的压力下,火力发电企业为了降低发电成本,严格限制了正编人员的进入,并且在用人的学历要求上,明确限制了高职高专学生,即使需要,也多是人事或者劳务派遣,其工资和福利待遇完全不能和正编职工同日而语。可以说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型发电企业的机会不多。所以作为热能动力专业的学生,要理性对待这样的就业局面,需要去探索新的、更好的出路。
二、认清行业形势、理性选择岗位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要充分考虑行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理性地进行选择。还是以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专业为例,过去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主要去向是到火力发电厂从事运行、检修和维护的工作。而在当前形势下,在电力生产发展迅猛的同时,电力设备的制造行业发展迅速,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家的任务非常饱满,交货期都很长,导致主机生产厂的很多附属产品都交由协作单位生产和配套。从而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了电力设备的生产制造领域,他们通过购买技术、与科研院校合作的方式生产和制造电力生产附属设备。尽管民营企业可以高薪聘请个别高端技术人才作为企业顾问,但是由于其基层人员知识面非常狭窄,不知道所生产设备使用的条件和在系统中的作用;其次这些民营企业的声誉、售后服务和产品的质量,由于生产时间短、品牌信誉还没有被发电企业所完全接受,不能和大型国有企业相媲美;再加上电力产品由于其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所以在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上需要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受过专业教育、动手能力强的高职高专学生完全可以在培训后从事电力设备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
工业产品销售与一般消费品营销两个市场在诸多方面存在先天差异。工业品采购的“理性”特点、特殊的购买诉求、集团购买行为和传统的销售代表与购买方的关系等因素的存在,使工业品营销与民用产品的营销大相径庭。工业品销售主要依靠营销人员推介,其采购者被诸多因素影响,有些是情感因素,另外一些是理性因素。当产品差异化比较严重时,对采购者的情绪影响或非理性因素影响作用就不大。而对于“个人推销”,这种相对大众传媒情绪化较强的沟通方式来说,尤其对那种高度同质化的产品非常有效。高职高专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对专业里的设备和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向采购者很好地介绍其产品的各种特点,并对其问题的解决给出合理的建议。因为一个好的工业产品销售人员,应该是站在这个专业产品的最前沿,不仅了解产品本身,而且对产品如何适应生产要求、存在的缺陷有所了解,不仅是告诉用户使用自己产品所带来的各种好处的推销员,还是反馈用户意见,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的通信员,是制造厂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设备制造企业对于优秀的业务销售人员的待遇绝不比技术管理人员低,尤其是对于标准化产品来说甚至销售人员的待遇是企业员工中最高的。火力发电厂的很多设备都是高参数(压力、温度)、大容量、专业化,其销售人员都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基本都是电力行业里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高级销售人员甚至是领域里的技术权威人士。据有关资料[5]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统计说明: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是制造行业,达31%,民营企业是毕业生最多的雇佣类型,达60%。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制造行业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主渠道。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摈弃“重工轻商”的旧观念,联系自己的专业特长、素质优势、弱势缺点来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三、拓宽知识领域、提高文化修养
“教育要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相适应,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这是现代教育学总结出的教育基本规律。在工科院校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工、轻人文素质的现象,文化陶冶过弱,专业教育过窄,课程的设置基本还是围绕着单一的专业而设置。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经济化社会,但是在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经济知识的内容,就业指导课程也只是对国家的一些劳动制度进行介绍,这使我们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人,缺失了在工作前必需的一些经济知识教育,对如:经济合同、合同的要素、资金结算、现金支票、转帐、承兑汇票、付款分期、劳动报酬、全额工资、提成、底薪+提成等知之甚少。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为将来的就业构建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有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有必要有所了解,还要关心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从事销售工作要经常和客户接触,有很多的时候是和客户以及他的朋友在一起,如果你能恰当地参与他们话题的交流、发表有见地的观点,不是一味地围绕生意这个唯一的话题,和客户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推动销售工作的进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品位也在逐步提高,空闲时间参加有意义的体育和娱乐活动已经非常时尚,可能你邀请客户爬山、打球、听音乐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你在体育技能和音乐方面要有一定的修养,不能谈话时做听客,运动时做看客。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对每件事情都认真对待,只有平时勤奋好学,注意积累,才可以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高职高专的学生还要学习与社会普遍价值观相一致的知识,跟上时代的节奏,通过学校开设的讲座、课程,以及业余时间的阅读、集体活动来充实自己。了解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知识,建立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掌握必要的职场礼仪及规则,对我们认识职业、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驾御事业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龙珍华.高职新专业学生就业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4).
[2]刘亚利.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大家,2011(16).
[3]史清.世界与中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的预测模型[J].动力工程,2008(1).
篇7
【关键词】旅游专业 就业现状 对策
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预测,中国将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旅行和旅游经济强国?然而,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旅游产业出现了一个发展瓶颈,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十分严重。本文就改变旅游专业职高生的就业现状提出一点浅见。
一、旅游专业职高生的就业现状
1.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每年旅游业新吸纳就业人员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000多万人。可见,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目前,随着大部分省份把旅游业作为本省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企业增长的速度很快,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
2.旅游院校人才供给状况
据统计,2004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313所,其中高等院校574所,中等职业学校739所,在校生达578,622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274, 701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03,921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641所,其中高等院校770所,中等职业学校871所,在校生为773,757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397,365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376,392人。可见,我国旅游院校的规模不断在扩大,旅游专业学生数量稳步增加。从理论上讲,旅游业的人才市场是可以达到供需平衡的。
3.旅游专业职高生就业动态调查
近年来,酒店、旅行社、景点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专业职高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学生不愿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实习结束后选择行业外就业;或者即使一开始在旅游行业就业,但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低,工作一两年内跳槽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旅游专业职高生就业因素透析
1.行业认知模糊
由于职高生年龄比较小,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刚初中毕业的他们在面临选择就读专业时会产生茫然、困惑、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一小部分的学生是家长或亲属朋友为其选择就读该专业的;另有一部分学生就读旅游服务专业是消极、被动的,因为升学分数不理想,理想的专业录不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失落感;喜欢旅游专业的学生,觉得这个专业游山玩水好,酒店很豪华漂亮,又有高收入,当发现不完全如此时,就一直抱怨选择失误,对专业没有兴趣,更不认真学习,甚至荒废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到毕业时就马上转行或失业。
2.对旅游行业认同感差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个别访谈,总结出很多学生不意愿选择旅游服务工作有以下几个原因:旅游工作辛苦、社会地位低、收入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家长反对,认为旅游行业是“青春行业”,前景难以预料。传统的、社会上的看法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旅游服务工作。
3.培养模式与行业需要的背离
由于传统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常常导致旅游人才的职业忠诚度不高、诚信度下降,影响了旅游人才市场的稳定性。部分学生即使在旅游企业就业,也并不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或怕苦怕累怕受气放弃了旅游工作,或在岗位上不脚踏实地,左顾右盼,时时刻刻寻找“跳槽”的机会。而最佳东方网的最新调查发现,76.08%的酒店认为,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必备的条件,11.04%的酒店认为酒店
从业人员必须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三、旅游专业职高生就业现状的研究对策
1.渗透服务文化教育,改变传统落后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服务工作被看成是伺候人、低人一等的简单劳动。其实服务是社会生活联系的纽带,是文化情感的交流和沟通,服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把服务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服务的内涵和实质。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是平等的,都扮演着服务与被服务的角色。其次,要把服务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2.加强职业指导,合理规划生涯
对职高生进行职业指导是中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缓解当前旅游业人才供需矛盾的关键。通过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体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而职业指导在学生心灵中的内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开展。
3.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实行“校企结合,产学结合”
促进职业教育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学校、社会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德国双元制作为目前人成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促进学校、企业双元的有机结合来充分发挥它们对人才培养的合力。推广实施“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是脱胎于基础教育的传统职业教育的挑战。目前,在我国双元制办学大环境尚不完全成熟的条件下,构建旅游实习基地网络体系,组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集团,成立办学指导委员会是贯彻“双元制”思想精髓,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1)在完善旅游实习基地网络体系的基础上,组建旅游职业教育发展集团,发挥其在学校与企业间的纽带作用。(2)成立职业教育办学指导委员会。
4.重视情商教育,培育“旅游情结”
传统的旅游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重智商,轻情商,忽视了人文教育,而这正是能使旅游业具有美好未来的根本。一些作用于学生思想深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心的塑造却不直接与知识、技能相关的教学内容被人为的忽视,很多毕业生缺乏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然而旅游服务不需要高知识含量,故而相比智商而言,企业更重视员工的情商。因此旅游职业教育更应有意识地培育学生从事旅游的热情、灵感、理想和事业心,我们这里称为“旅游情结”,这对一个人后天在其职业生涯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创造一种旅游服务的氛围,让学生在环境中得到熏陶。其次,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竞争性和创造性的职业活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领悟旅游服务是一项创造美、传播美和享受美的事业。学生在快乐的创造中陶冶情操,体验成功,对旅游行业产生强烈的“旅游情结”。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04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情况[EB/OL].中国旅游网,2005-05-1.
[2]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0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情况[EB/OL].中国旅游网,2008-05-1.
篇8
关键词:高职;社会实践;研究
0引言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更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办学宗旨。大力发展高职高专社会实践教育是提高高职高专育人质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更好地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教育手段。
1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困境
1.1法制环境不健全削弱了各方参与热情
大学生虽已成人,但中国传统价值观认为只要是学生就需要家长监管、学校负责,而这种负责有时会只讲道义不讲法理。这使得很多企业单位和学校,因为担心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安全责任不清,都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法制环境的不健全是阻碍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首要因素。
1.2目标定位不准确阻碍社会实践发展
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强调了实践和读书一样,都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社会实践却属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是学生课余时间的锻炼渠道。这种目标定位限制了社会实践的内容、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很多高校社会实践流于形式,很多高校毕业生欠缺实际工作能力,其原因归根到底都是源于将社会实践归于教学目标以外的第二课堂,对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
1.3学生参与意识差影响社会实践质量
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高专生源的文化素质水平越来越低。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勤思善问的能力。面对社会实践,他们更多的是不加思考地被动参与,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没有有效的措施。这是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工作与本科院校同主题、同方法,却不同质量的原因。
2高职院校可以整合利用的实践资源
2.1将社会实践融入课程建设
建立职业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高职高专教育更加突出与社会岗位的无缝对接。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通过增加专业实操课的学时来试图完成这种对接,这说明我们没有关注“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区别,这种“专业教育”的可能后果是:职业院校学生对“职业”认识不足,难以建立职业认同感,并造成学习者职业道德发展的障碍。如果将社会实践融入专业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行业调研、企业参观、市场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由任课教师直接指导,将实践报告列入期末考核内容,那将真正实现知行做的统一。例如物流企业每年“双十一”都会面临两周左右的业务激增、人员短缺状况,这是检测一个物流公司整体机制运行和人员管理的大会战,更是学生进入企业短期实训的良机。
2.2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生活,塑造职业习惯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从本质上打破了校园的围栏,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更要求我们加快开放办学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模式,将教学与生活、生产、营销融为一体,让校园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例如以员工打卡制度代替教师点名制度,将一些校内教辅岗位作为学生校内实践岗位,提供场地为学生微创业服务,专业课要求学生穿工服,服务类专业女生必须化淡妆,食品类专业学生参与学校食堂经营等。
2.3将社会实践挂钩校友资源,学习职业经验
高职高专院校传统社会实践的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新意脱离学生兴趣,一大主因就是社会环境支持力度不足导致社会实践载体缺乏。而社会环境支持力度不足中最大的表现就是企事业单位与学生互不了解。打破这一僵局的最好方式就是将社会实践与校友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并由毕业生搭建在校生服务企事业单位的平台,这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社会实践机会,学长的职业生涯也能让他们学习到职业经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根基。校友资源的挖掘方式很多,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校的主页上设立校友留言栏、建立网络班级。学校可以对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和建设的毕业生进行公开表彰并邮寄纪念品,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校意识,形成校友资源的良性发展。
2.4将家庭力量引入社会实践,提升经验指导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出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家长全程参与,高等教育阶段家长一无所知的现象。高等教育阶段家庭角色的缺失对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诸多潜在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成为大学期间沟通学生、学校和家庭的一个有效途径。发掘“校亲”资源,开展社会考察与调研,学生家长可以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进亲子沟通,同时分担指导教师的责任。实践小组成员家长轮流提供实践项目,更进一步增进了小组成员的相互了解和友情,拓展了学生将来寻找就业创业机会的人脉。
3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方向
3.1改革社会实践工作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健全社会实践考核机制。部分已建立社会实践考核机制的学校普遍将考核职责放在团委和学生处。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学情,要求我们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教育的一门必修课而不是课外选修活动。既然是必修课,那么社会实践考核机制的考核主体就应该是每个学生,而不是每个系部;考核的结果就应该是学分,而不是奖励证书。各院校应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将社会实践融入课程建设,因校制宜地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工作考核机制,使社会实践和书本学习成为学生踏入社会的双足。
3.2改革社会实践工作组织方式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工作普遍存在学校出钱出力出指导教师,学生却参与热情低、活动效果差的囧境。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建议将社会实践的策划人、出资人、指导人从学校转移到学生、企业和家长方面,打破时间限制,提高实践效果。
4结语
高职高专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改革与创新,必将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融入全球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只有不断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才能实现建设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若干重要理论研究课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1(3).
篇9
一、当前职高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职高语文的教学一直以来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学生的基础与能力较差也是制约教学成效提升的瓶颈。而且,很多学生都比较重视专业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投入程度、技巧掌握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影响了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所以现阶段迫切需要我们广大职高语文教师开展探究与尝试,带领学生逐渐走出教学困境。
二、对当前教学困境成因的分析
一是学生的消极心态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职高学生中,很多都是因为自己文化成绩较低,没有升入普通高中,转而进入职高学习的,所以他们在思想上有着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当然也有的学生是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而导致学习激情不高。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以具有积极的心态,因此也就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是语文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客观来讲,职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他们缺乏深厚的语文底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讲授的许多内容,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非常深奥的,因此教学内容往往就和教学进度安排、难度系数等方面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这样的状况制约了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教学模式陈旧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相对于当前教学改革热烈的气氛而言,部分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并没有能够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运用到位,尤其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还习惯于采取直接灌输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也就难以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良好模式,从而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升。
四是教学针对性不足影响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语文学科在职高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与工具性的作用,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立足于语文教学学科自身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属性很好地渗透到学生的专业里,或是没有与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力要求相结合,这就导致了教学活动陷入“就语文教语文”的怪圈,学生就会认为语文与自己的专业关联不大,教学针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对突破教学困境的探究尝试
一是要强化思想灌输,引导学生端正心态。针对职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消极心态,教师一定要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美好未来充满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学生并不是只有“读大学”这一条成才道路,各行各业都可以出“状元”,更何况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列举一些发达地区职业人才的待遇和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功范例,去纠正学生的片面观念,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是要强化拾遗补缺,夯实学生学习基础。针对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可以采取边新授边回顾,通过系统检测的方式,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其中具有共性的方面来进行集中辅导,以及动员学生结成互相帮助的小组或者对子,循序渐进地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是要强化教学创新,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因为没有高考的压力就放松对教学研究,相反更应要结合学生与教材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对教学过程优化的程度。教师可以将原来“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向课堂补充生动的信息,以形象化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枯燥的空洞讲解变得有血有肉。
四是要强化针对补充,提高学生能力素质。教师在开展职高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未来岗位的能力要求,补充一些有针对性的内容来开展教学,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针对学生未来走上的岗位主要以中小企业技术岗位以及管理岗位为主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公文写作、合同拟稿、计划总结撰写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具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篇10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促进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职业教育现状
中职教育作为教育与企业连接的主要桥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与企业工种相对应的产业属性。但是中职学校由于受高中热的影响,加上大学不断扩招,其整体情况下滑。
就目前的形势看,一方面中职业学校存在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技术精、专业硬、思想素质高的中职毕业生。
1.1 中职教育的问题
(1)中职学校设备落后或不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中职学校缺少现代化的专业设备,有的学校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班级式授课方式中,根本谈不上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较低,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是职校教师的通病。(2)中职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下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源于中考失利者,学生思想准备不足,道德修养欠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吃苦意识不够,缺乏荣辱感,不能很好地认知角色。(3)专业设置不合理。中职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推动专业设置与调整规范化、信息化和常态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2 解决办法
1.2.1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必须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突出职业学校特点的教师管理与培训模式,才能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1.2.2 中职教育应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
(1)应确立高职高专教育应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模式,增强高职高专教育的潜力,从而最终提高就业率。(2)应建立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机制。建立与高一级教育相互衔接沟通的机制,可以促进普通高中生乐于进入中职院校学习,促进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2.3 推进高职高专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1)逐步调整中职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增强就业适应能力。(2)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职高专人才,尤其注重创业能力培养。(3)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4)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5)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6)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对接。
1.2.4 加强校企结合,拓展顶岗实习岗位,促进就业
(1)要高度重视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加强与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一个好的实习平台,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企管技能,职业技能,这对他们今后进入生产企业,尽快胜任工作是非常有益的。(2)校园车间的合作模式。校园车间合作模式的好处有:一是省资金,起步快。二是真正做到学生的技能训练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生产实际无缝接轨,学生能实实在在学到技能与技术;三是避免工科专业高耗材的沉重负担。工科专业的学生要上机上车实操,而学生操作生产出来的成果仅仅是作品而不是产品,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将是学校的一大负担,校园车间合作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四是可以利用企业的师傅作为学校师资特别是实习实训师资。(3)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1.2.5 政、校、企共同举办校园招聘会的合作模式
校园招聘是指由招聘组织(企业等)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它不仅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招聘来提高企业和学校的形象,起到树立企业品牌和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及政府的公信度的作用。
1.2.6 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反馈机制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模式,即学生管理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1)二者对学生的管理最好能够有一定程度的衔接,管理模式自然过渡,让学生有一个缓冲期和适应期。(2)建立学生就业档案和企业合作档案,并做好两档案的管理和更新。这样在推荐学生就业时就可以相互考虑,知己知彼,避免盲目推荐,造成多方损失。(3)学校定期对学生和企业分别进行回访,总结分析双方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将企业和学生反馈信息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部门,针对就业情况,更新教育教学内容。
总之,中职教育在我们的社会中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工学交替、研究开发、实习就业、文化建设七大领域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教育领域与企业双方的创业创新和互动共赢,同时,我们学生的就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刘静.新入职员工职业生涯自我管理.企业管理,2013(6).
[2] 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