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毕业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2: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毕业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篇2
现将当时江西籍学生名录⑥列表如下:图画手工选科甲班34人毕业,江西7人,最优毕业生5人,其中3人为江西籍,他们是李健、徐作哲及陈赞成,并照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于宣统二年春赴京参加学部的全国性复试,后皆成为大学教授。徐作哲民初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工艺美术教师,后任江西省文史馆馆员,善画,中西皆善。“图画手工科”这一由日本引进的概念,必不可少地带有“现代”的思想。此时的日本已经完成明治维新的工业化进程,教育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方式密不可分。他们笼罩着当时中国改良派者所青睐的“科学”光环“。科学”这一名词带来的是人们对现代文明的理解。科学与人文是整个文化大格局下的共生物,与事物的两面性一样,同生不同属,共同构建人类知识的总和。因此,早期“图画手工科”的概念是一个科学体系的完善,它帮助更多的中国人学习和应用手工科的知识,掌握工科的基本原理。同时,它成立于两江师范学堂的这一特殊性质,使它成为当时社会人文学科的标杆,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师范教育,更肩负着一种复兴文明的使命。两江师范学堂的毕业生将在校所学的知识又纷纷带进他们日后的教学之中,在浙、苏、皖、赣几个地域乃至全国都造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也是由于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在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的至高地位,现在学者对两江师范学堂的研究不胜枚举,这些研究精彩且宏观,确定了两江师范学堂在近代中国美术教育上所起作用的地位,肯定了两江师范学堂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下文试从江西地域的毕业生调查研究入手,分析当时江西的教育之风及毕业生对当时乃至后来江西的美术师范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图画手工预科选科毕业生108人,江西籍3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1/3。他们对近代江西的美术教育事业起到了不可轻视的推动作用。在上文所提的上饶、九江、赣州这几个区域内可以找到这些范例。其中利德芹在江西赣州中学堂担任图画、手工教员,并编写《手工科讲义》教科书。该讲义对手工科的意义、目的、沿革、必要性等做了简要的述说。当时赣州府按照光绪二十九年清廷颁布的《癸卯学制》,设小学堂9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设有必修科和随意科两类。必修科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数、地理、历史、格致等,随意科有体操、手工、商业等。毕业的32位江西籍学员中,上饶学员占据10席。上饶地区西滨鄱阳湖,东有怀玉山,南靠武夷山,素有“富饶之州、信美之郡”美称,集四方商贾,商业繁荣,形成八省通衢、两江锁钥、闽楚咽喉的地位。上饶籍毕业生俞锡绂于广丰师范传习所任讲员,该传习所开创广丰县现代教育的先河,同时为该县举办各类“新学”培养和输送了第一批新型教师。清末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饶广信府信江书院和饶州府芝阳书院率先改办为中学堂,到光绪三十四年,各县均先后将书院改办为官立高等小学堂。
优秀毕业生李健,字仲乾,为李瑞清之侄,受李瑞清教诲。李健今属江西南昌进贤县人,当时南昌籍学员共有6人,1916年,有学生裘德煌⑧毕业于两江高等师范,先后担任南昌一中、二中、女中、劳作师范等学校教师。不难看出,其中也许有同地域里人物的相互影响,两江师范学堂作为当时的高等学堂,其影响也是口口相授、遍及乡邻的。两江师范学堂中一部分人选择在江西各地县的师范及中小学堂担任教师,将新鲜的图画手工血液输入已经腐朽的科举体制,为新式学堂的发展和新思想的诞生铺垫了基石,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师带徒形式的美术教育至此发生转型。师徒类型的美术教育缺陷之一是只注重技法的传授和训练,而相对忽视学问和知识,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师徒类型的美术教育也逊色于转型后的美术教育。李瑞清创办的图画手工科培养了近代中国首批专门性质的艺术教育师资,而这些毕业生再辗转他处推广艺术教育,奠定了近代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此奠定之功,当属时任该校学堂监督的李瑞清。
篇3
关键词: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心理障碍;化解障碍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来,受“艺考热”和高校扩招的影响,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而国家宏观调控具有滞后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迫切性,两者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难就业和就业难将保持一段时期。这一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许多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失落、偏执、自负、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社会的稳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研究当代美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现状及原因并研究其教育策略,帮助他们排除不良心理干扰,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化压力为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表现
1.1自负心理
美术设计生自我认知不准确,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些美术设计生,认为自己毕业于名校,是才子佳人,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等,在心理上藐视一切,不能混同于普通劳动者,总是期望找一个经济待遇高又体面自由的工作。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总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很难扬长避短,合理定位,求职总是不如意,很难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1.2自卑心理
与自负心理相对应的就是自卑心理,现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岗位可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竞争。很多美术设计生信心不足,对自己评价偏低,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因为自己高考入学文化分数较低,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比别人差,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比别人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总是自惭形秽,对求职总是悲观失望,特别是一些女大学生在就业遭受歧视后也会自怨自艾,失去求职的勇气。
1.3偏执心理
美术设计生个性都较强,为了学习美术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和精力,毕业后就非常想找一个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的工作,有的非常执着,不是本专业的工作就不签约。也有的学生把工作薪金待遇确定了一个底线,低于底线的工作也不签约。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人员储备多,需求市场小,就业面窄,竞争力强,所以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自我价值无法实现,进而产生抑郁心理。
1.4焦虑心理
美术设计生都非常希望找到一个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当这一理想职位无法实现时,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不自觉的紧张,甚至成天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手忙脚乱,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不能录取,还担心因选择职业不当或者应聘时因准备不充分而造成失误而抱憾终生,所以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无底,终日诚惶诚恐,东奔西跑,希望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却适得其反,这种心理影响用人单位对其的正确评价和录用,反而增加就业难度。
1.5依赖心理
美术设计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都比普通大学生的家庭好,成长环境较为优越,父母为他们付出了较多的财力和精力,这也导致他们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就业,他们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见,随波逐流,不能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能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家长的安排,不积极主动争取,不主动向单位举荐自己的专业特长。
2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2.1社会因素
随着“艺考热”的升温,高校的扩招,美术设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社会需求整体较少,即使在一些大城市,美术设计专业需求也非常有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美术设计生就业难度相当大。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也冲击了占绝大多数的无权无势的普通大学生的就业,这也无疑对美术设计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影响。此外,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泛滥,身处在经济社会之中的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产生功利心理,重结果轻过程,眼高手低,产生恐慌、焦虑、抑郁等心理。
2.2高校因素
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课程占比较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导致美术设计生大多基本功扎实,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需要,就业竞争力不强。同时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普遍滞后,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导致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经受不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一旦就业受挫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对社会不满,甚至走极端。
2.3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美术设计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后,家庭对学生的经济投入累计是非常大的,所以家庭对学生寄予很大期望,期望能找到一个经济待遇高、发展空间大的职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一期望受多种因素影响能够实现的不多,一旦不能够实现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心理,大部分学生在就业时都会产生心理压力,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手忙脚乱。同时家庭的压力也会导致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茫然失落。
2.4自身因素
美术设计生的文化课基础都是不扎实的,专业课有的也是在高考前临时突击的,上大学后,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都较差,专业学习比较吃力,所以很多美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有的美术设计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不能切合自身实际,自己是眼高手低还好高骛远,一味追求理想职业。也有很多美术设计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他们所追求的理想职业一旦不能实现,就会产生不良心理。
3解决美术设计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3.1政府要不断完善公正就业机制
政府要不断完善就业机制,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招聘工作全程都要在阳光下运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全程参与,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杜绝走后门拉关系现象的发生。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要统一公开,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就业歧视,也不能设置条件照顾内部子女,让进入的学生理直气壮,让淘汰的学生心服口服,要充分尊重人格利益,为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
3.2高校要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构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健全的职业心理和健康心态,教育学生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失败在所难免,要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屡败屡战。高校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讲座、模拟面试、职场达人比赛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就业择业技巧和自我心理调适技巧,形成健康的就业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高校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做出理性的待遇定位、求职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废除偏执心理,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可以先就业后择业,也可以面向基层、西部、私企择业就业。
3.3家庭要高度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
就业是学生的人生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就业,要根据子女的能力和素质,不提出过高要求,要充分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多给子女自主选择的权利,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帮助他们寻找实践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3.4学生要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就业本身就是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但学生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大,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心理挫折。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将压力化为行动动力,积极面对,合理释放。学生要学会面试技巧,克服紧张慌乱心理,充分展示能力素质。学生要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考试,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冷静理智地分析挫折原因,要及时减轻思想负担,消除急躁情绪,绝不能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一蹶不振。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职学校;幼教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35-01
如今对每届毕业生,我们都可以自豪地向幼儿园招聘方说:我们的学生有美术特长。那么,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到底要掌握哪些美术基本功,以胜任日后的工作呢?教学实践中,结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精神,主要在以下几方面来展开教学,即美术欣赏、绘画技能训练。
一、社会对中职幼教美术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在幼儿园担任教学活动。幼儿园各学科领域中,美术活动处于主导地位之一。因为美术活动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美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而幼儿期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好问、好学,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好奇,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生活、学习中处处都是教育的锲机。幼儿对美术活动又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强烈的情感性、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最为幼儿所喜爱。在美术活动中可让幼儿利用各种物质材料,结合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可视形象,表达情感生活,最终达到陶冶性情,发展智力,健全人格的目的。
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都应具有一定的美术修养,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主题性美术活动则是一种以美术活动形式为主线,进而整合其他领域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一个好途径。
进入21世纪,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幼教师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社会对幼教师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专业特长的中职幼教专业毕业生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开展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从开始的茫茫然到如今的胸有成竹,通过不断总总结、摸索,已能使教与学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是幼教美术教学的前提
美术欣赏为绘画、手工制作提供了审美标准与取向。美术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它折射着人类意识及科技的演化。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因人而异的全新发现。在欣赏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反复观赏品味,由表及里地感受艺术品的丰富内涵,美的动人的艺术形象和色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使学生体验到作品体现的作者情绪和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情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意念。中职幼教专业学生年龄不大,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感知能力都有限,应尽可能多地开展欣赏教学,以提高她们的审美水平,只有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时才会有好的起点。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最好。多媒体能营造学习氛围和直观的审美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进行充分、贴切的引导,引导学生各抒已见,师生良好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能让美术欣赏课堂生动而又有深度。
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加大课程信息量,并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将原有的素描、色彩改为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课程内容也与设计相涵接,将原来的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课程进行重组,打破各门课过去各自独立的局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和相互渗透,以减少原来多门课中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的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绘画技能技巧训练是幼教美术教学的重点
学生如能画一手好画,不但自己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幼教工作。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教室布置、与孩子沟通等诸多方面,熟练的绘画技巧将使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在中职幼教专业美术课教学中,绘画技能技巧训练内容包括透视的基本原理、素描作画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简笔画、水粉水彩画、国画等。除了讲授好理论知识,教师还应让学生多加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而且在这些教学内容中,要有侧重点,比如素描教学,笔者没要求学生像美术班学生那样深入地画,只要求她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一般规律,能触类旁通就行。又如,在进行水粉画教学阶段,待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有深刻认识和掌握后,不要求她们进行水粉画写生,而是更多地将水粉画与幼儿园的教学需要结合起来,要她们做幼儿装饰画、平面墙饰等,有时也让学生用所学色彩知识,为小朋友设计服装、书包等。
篇5
关键词:工艺美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创业教育源于西方国家,1947年迈尔斯梅斯(MylesMace)为哈佛商学院MBA学生开设新课程《新创企业管理》,众多的创业学研究者将这门课程的设立认为是西方大学创业教育起点,国外许多大学建立了以主导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比较薄弱,但随着近些年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愈加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进展迅猛。分析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成功的创新创业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培养模式,总结国内工艺美术专业的产业与教学融合培养人才的比较成功的院校相关案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大环境下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培养应用人才方案制定过程中研究,在人才培养课程中实践。工艺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除了具有工艺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工艺技术外,还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备与市场对接的能力,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让工艺美术人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内动力。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瑰宝,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源泉。工艺美术教育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性。2014年0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互联网+”、创客基地、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为核心的新型文化形式遍地开花,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生产方式,工艺美术在文创产业的带动下重获新生。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发展存在着新机遇,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需求的全方位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和发展,可以让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市场需求定位更准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将成为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以下从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课程特色与创新点等几个方面的建设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从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基本概念着手,分析工艺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的内涵、特点、要求、发展轨迹,以及国内外高校进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的情况,从而构建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理念。坚持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两个需求”为出发点,在培养模式上做“精”,因材施教,尊重学生选择,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培养方式上做“准”,实施分类培养,构建基础教学到实践教学模块化体系;深化学分制改革,建立“自主选择、个性发展,跨专业选平台”的精准人才培养机制,旨在培养高素质创新类、专业技术类两类人才。学生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方式获得创新学分,完成毕业实习,达到毕业标准。
二、课程建设与内容
工艺美术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经过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专业教学中每学期有1-2门核心课程,其他课程围绕这门核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形成一个课程群组,其他课程也会围绕这几门课程设置同一个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学生通过入学考试,第一学期选类型,夯实专业基础,通过第二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四学期,通过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学习,加强理论基础,提高专业能力;第五、六、七学期选平台、强实战,平台教学中,打破以往的以材料、工艺划分工作室。学生以选择项目为依托,根据项目需求进入不同的工作室,完成实践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在教学项目制作的时候可以跨平台、跨工作室、甚至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跨专业、跨学院寻求技术和知识的合作,为了保证教学和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会在这期间具备相关材料与制作工艺专业方向领域的知识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能力,并进入到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工作室进行各类项目的实践和训练,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八学期毕业实习、毕业合计,强化就业创业。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使学生就业竞争有实力,创新创业有能力,职业发展有潜力,实现“既好用,又耐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创业型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多采用工作室授课制,以实战项目、创新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课程内容实战性强,内容丰富,包括校内虚拟类项目,校企合作类项目合作,学生原创品牌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学校会组织“力行杯”创新创业大赛,省内有“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大赛等,除传统的多媒体、微课、慕课等形式授课外,这些大赛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工作室教师都具备创业导师的资格,将学生的创业活动融入教学中。邀请国内外手工艺品牌设计师进校园进行经验分享教学,定期组织工艺美术大师工坊、民间工艺进课堂等活动。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与社会交流实践的能力,也是检验学生在国际、国内行业的水平的机会。
四、实践教学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下的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主要以实践课程为主。实践教学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内实践分为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和非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教学中严格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依照开课计划,有针对性的选着实践性选题。一年级基础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为主;二年级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参与产业平台实践,三年级全体学生进去产业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室老师双向选择平台工作室,进行产业平台的实践教学,完成工艺美术项目实践课程的研究。工作室的项目要有社会前瞻性、科学研究性、实践价值转化性,高质量的项目,可以带动高水平的教学体系建立,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领悟和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项目制教学中选项目组长,组织完成项目,教师教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项目组成员,层层分配任务,落实责任。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在项目中发挥自己擅长,锻炼团队统筹合作精神,在实践中锤炼创新创造能力和素质,更好的推进教学项目的完成,项目检验方首先是工作室指导教师,通过后体检产业公司验收项目成果。掌握工艺技术、行业规范、行业流程,符合企业用人需求。此类教育教学模式领先于省内同等开设工艺美术院校的教学水平。
篇6
[关键词]美术教育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48-02
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大学生个体结合自身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对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掘自身潜能,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准备,形成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最终达到为就业和成就事业奠定坚实基础的目的。
一、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自我认知模糊
制定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就是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地观察与评价,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才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合理、长远地规划。自我认知主要包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态度、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做出恰当地认知,实事求是地评价,并能够将这些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可是多数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对自我认知较为模糊,了解不足,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工作,这些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的规划。
(二)专业认知模糊
造成一部分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知模糊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很多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非师范性”对学生造成误导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因为某些美术教育类大学生当初选择美术教育专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专业课成绩达不到设计专业的分数,觉得读设计类专业无望,无奈地选择了美术教育专业。在进入大学之后,这些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去做一名美术教师,对于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需要哪些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的发展前景等情况漠不关心,导致他们对专业认知较为模糊。而同时专业认知的模糊也造成其学业规划的不科学和盲目性。
(三)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帮助,但是在现实当中很多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并不重视,职业规划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认识不到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辅导纯粹是浪费时间;另一部分学生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不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到毕业的时候再去规划也不晚;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也只是应付学校和老师,并没有付诸行动。
(四)职业准备的不足
由于许多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的盲目,无法建构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加之缺少实践经验,影响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最终导致毕业生工作以后很难胜任教师工作的岗位。
(五)职业目标定位的不科学
据调查了解,不少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对教师职业和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因此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一定的理想化倾向,职业目标定位缺乏科学性。例如:有些学生认为毕业后到大城市、工资高福利好的地方从教,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愿去不发达地区或者小城镇发展;有些师范生一心想当画家或者设计师;还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择业心态,更多地关注一些外在的因素,导致这些学生不能科学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加强美术教育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在高等教育当中,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这提示我们,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确定具体的目标计划并坚持实施。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都成立有就业指导和服务中心,但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资源还比较匮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辅导员或者教育学类教师承担。其中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或进修,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能力较弱,往往照本宣科,对学生在规划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提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专业化指导队伍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需要每个高校投入资金和精力建设一支队伍稳定性强、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突出的师资队伍。
(二)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仅仅依靠校内的资源是不够的,应该把学校、教师、家长、实训基地以及校友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成才服务的良好平台。如邀请校外成功人士或本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来现身说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在校学生;还可以利用到中小学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来检测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个性化指导
每个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能力、家庭背景不同,因此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期望、职业追求也各不相同,而且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个性又比较突出,因此对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普及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具体到个体还需要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选择和人生定位。在实践当中笔者发现诸如职业生涯规划问卷、个人访谈,特别是深度访谈等手段都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和实施引导的较好手段。另外还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个人管理档案,将个人阶段性成果、心得体会等纳入其中,并定期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交流。
(四)实现全程性与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在很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然按照以往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式和体系来进行,只在毕业前开设该课程,还有些高校职业规划课程就只在前几个学期开设,临近毕业时就没有再开设这门课程了。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会流于形式,而无法真正起到作用。
高校对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应从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抓起,并且要在不同学期按照不同的重点、系统化地安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以三年制大专为例,大一时期,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这一时期正是他们的适应阶段,应该对他们进行专业引导教育,重点介绍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行业现状、社会需求情况、就业方向及往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大二时期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有一定的职业认识;大三时期是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毕业前的就业实战指导,包括应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自主创业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且爱动不爱静,如果只是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限于课堂上讲理论,是无法调动他们的热情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力度,需要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内容、方式、意义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通过举办论坛、辩论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2.结合学校自身物质设施开展拓展训练,将拓展训练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中;3.利用与中小学教师座谈或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教师的生存现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总之,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美术教育专业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职业规划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敏.关于师范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2] 黄姗.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3] 兰亚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10,(9).
篇7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论
一、何谓“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引入教学领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种教学模式的构成包括五种要素:教学理论,不同的教育思想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其制约作用;教学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经过学者的概括和总结,比较成熟的一些教学模式有:接受模式、探究模式、发现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模式、情境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等等。
二、 “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1、在华南师范大学,采用先理论学习,再能力培养,然后校外实习这种三级跳远式教学模式。独立增设了以培养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课程与教学论实验”课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很早就创办了课程实验室,目前美国各州及其学区普遍设置课程与教学实验室。该课程是一门将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加以应用的实验课程,与课程与教学论这一理论型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能的关系。
该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的空白区域,在二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但从目前就我国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其普遍推广的可能性较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2、上海师范大学,采用“三位一体方案”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重点关注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学习、教育实习以及科研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严密的教学方案、采用新型的学习方式、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等措施;在教育实习环节,开展“以公开课为研究课题”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使学生在中小学真实情境里,围绕公开课的选题经历一些教学实践和研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实习质量;该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综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师范类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集中体现,在许多高校不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却更重视毕业创作的情形下,该校反而取消了美术学师范专业的毕业创作,强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目的就是培养能适应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稿素质美术教师。
3、华东师范大学的项目研究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即校内理论学习和微格教学,之后开展校外教育实习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在教学模式中渗透了以研究项目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随时准备思考和重组课程的有知识、有创造力的人”,从而提高教师培育的质量。该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特色是在项目研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和联合社会各级美术教育机构,开发和利用社会美术课程资源,以此达到提高实习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效提高“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关于“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考
1.对高职高专“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理念、目标的思考
打破以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课程设计以满足小学美术教师的职业要求为宗旨,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师专业能力内涵为目标构建课程,称为就业导向的专业能力课程,其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方法称为就业导向的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模式。教师专业能力课程中的专业能力概念包括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两部分,它们涵盖了技术技能、理论知识、态度素质等教师从业需要的全部能力。
2.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设计原则的思考
树立“三维立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原则1:工具性设计原则——以教师专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
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课程是在能力本位课程观指导下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能力”的内涵具有时空属性,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形态的变化和社会劳动组织形式的演变。“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正是完成对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关键能力的系统学习,培养运用特定教学技术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原则2:针对性设计原则——以任务驱动、项目研究、行动导向设计单元课程
每个单元课程可以由一组内容相关和循序渐进的课程活动组成,目标是完成一项专门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一个单元课程也可以看成一个课程模块。单元课程可以通过把职业专门技术的培养看成一项职业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综合性任务,并考虑教学组织形式的时空特点,按教学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即从整体上可以实施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课程设计模式和课程教学原则。
原则3:序列性设计原则——以教学实践应用为目的多元范型教学技能技术课程
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中的一些课程原则上不是按学科系统化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因此对课程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课程内容可进行各种分类,并采用多种教学范式来开展教学。
3.对“美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开发方法的思考
采用多角度课程教学开发方法
(1)从小学美术学习领域的角度实施横向立体的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学习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可切合小学美术学习领域,设计课程和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从横向上拓宽学生对小学美术知识的直观教学认识
(2)从教学技术技能角度实施纵向立体的教学模式
就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课程来说,纵向的时间发展,即是课堂结构的组合,而各个课堂结构环节的活动开展都需要 教师具备不同的教学技术,如复习技巧、导入技巧、提问技巧、讲解技巧、练习技巧、归纳技巧、结束技巧等等。因此,从课堂流程的纵向角度,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教学技术训练即可环环相扣地开展起来。
(3)从小学美术学习阶段的角度实施螺旋上升式立体教学模式
小学生美术学习是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在不同年龄学习不同内容、不同技能、获得不同能力和方法。即使是相同课题,教授不同年级,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方法、以及评价标准都绝不是相同的,此即为螺旋上升的立体模式
研究与设计“三维立体多角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各种教学技能和能力。就三年制专科层次教师培育的各类学校,毋庸置疑地应该向工具性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倾斜,以就业为导向的“三维立体多角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体现了快速、实用的特点,在短短的二年多时间内,培养出能上课、会上课的小学美术老师,避免了职前教育与从业实践的脱节,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直观的小学美术课程概念,正真发挥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中讲述了“考前班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系统衔接出现了断裂,但是美术考前班并不能是我国教育体制中的空白,它只是对于现有的高中美术教育应试的补充。基础美术教育和高等美术教育之间的衔接将是我国美术教育体制变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谢裕宣的《透视广东美术高考补习现状》介绍了改革开成二十多年来,随着广东高等美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遍布全省的美术高考补习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成为中等美术教育的补充型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专业补习、生活管理和高考资询为一条龙服务的美术高考补习新产业。作为广州美术教育中一种颇具规模的新形式,寻找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客观全而的透视剖析它给社会和高等美术教育带来的积极意义和负而影响。南京艺术学院黄从威的硕士论文《美术高考现象的分析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影响美术高考培训的主要因素是国家考试制度,次因素是美术类专业的扩招产生的,从而说明了美术教育的生态遭到了巨大的破坏。“美术培训”成为功利性的产业而存在,影响着美术高考的正常进行并产生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尹玲的《美术高考现状调查与分析》中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所在的转塘镇为调查对象,对现阶段美术高考培训机构发展现状及学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艺考热”有所降温,总体趋势向理性发展的结论。提出了美术培训的健康发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力度和培训机构的大力合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从理性出发,从兴趣出发而选择美术高考这条路。首都师范大学李泽云的硕士学位论文《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初探》提出校外美术教育市场化繁荣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师资、教学质量、教育设备、教学管理、教育内容陈旧、部分办学机构不稳定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①政府对美术高考培训既要扶持又要监管;②家长参与教学管理;③教师提高教学质量;④创业者建立并巩固自己的核心教师队伍、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创立自己的个性美术高考培训教育品牌等等。
二、美术高考制度与美术高考的关系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谢建华在《美术高考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通过分析认为目前美术高考制度存在几个方面弊端:①对文化理论课程的轻视;②考试内容的固化和单一导致对中国传统艺术及世界艺术多元化的漠视;③对创造能力的湮没;④美术高考内容与学生所报专业的错位。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上述问题:①录取时,文化与专业要并重;②美术高考中,对中国传统及民间艺术的侧重;③考题应根据不同专业有不同变化,加大对艺术综合能力的考核;④对考题的审美标准应多元化,强调艺术创造力;⑤在阅卷中,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步骤,评审老师年龄老、中、青搭配;⑥美术人才的民间选拔与高考选拔相结合。河南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李勃和吴杰的《对美术高考改革之路的建议》跟上文大同小异,都强调了文化和专业并重、传统与民间艺术的侧重、艺术综合能力考核等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光的硕士论文《美术考前班现象研究》从高校扩招、社会和需求压力、高校变革等方面阐述了美术高考制度是导致美术“高考热”的根源。
三、美术高考的利弊分析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的杨帆在《试析美术高考培训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中对美术高考培训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从美术培训产业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浙江工业大学的王东在《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一文中分析了校外美术教育“火爆”的原因、高考美术“速成班”的利弊分析和如何避开其中弊端的解决方案。
四、美术高考相关的教学方法论的阐述和新解
首都师范大学的席卫权博士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国内普通中学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从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被忽视的设计教育在普通中学美术教育中所体现的更全面的教育价值和综合课程优势。提出了:①归属
篇9
新时期的职高美术教育已兼具了普通高中学生考入高等院校、职高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双重性质。那么如何提高职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为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提高职高美术教育质量,首先职高美术教师应具备改革教学内容的能力,美术专业教师除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绘画技法外,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要求职高美术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教材抓起,对于有些职高院校的教材,从美术专业内容来分析,缺少实用性,教材内容都比较概括粗略,缺少职高美术的针对性,导致职高美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这些问题来看,职高美术教师应根据职高学生的特殊情况把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构成和谐的知识体系。
(二)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明确职高美术的教学目标,根据职高美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接着就是研究、探讨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直观可以使绘画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范画、示范教学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吸引职高美术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职高美术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方向与步骤,明确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
(三)提倡职高美术学生的绘画个性发展。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职高美术学生的个性特点、潜在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课,就会涉及到学生一定的专业绘画创作能力的发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绘画特点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绘画方法、绘画技巧,让他们观察静物写生对象、感受静物写生对象、表现静物写生对象。不断寻求自我的个性表现、在职高美术教育教学中,提倡创作绘画,也正是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构图、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提倡创作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高美术创造实践活动。在职高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定期举办作品展览,展览规模形式可大可小,这种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也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之一。对职高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促进作用。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发现了好的学生习作,随时挂到画室前边展览,有学生习作突出的就装裱在画框里,这样鼓励了该同学又启发带动了其他同学。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平时习作展览搞讲评,效果会更加的好,讲评形式可以先让学生逐个发言增添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师最后总结讲评。讲评学生的绘画习作对于学生来说等于复习一遍专业知识,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的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个人学习专业绘画上的进步与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步提高鉴赏、审美能力,从而明确个人的专业努力方向。
篇10
关键词: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83-02
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美术课改历史回顾: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出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标志着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新一轮的重大改革进入了实质性和深层次阶段,同时也对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教育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落实这一方案,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2009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自愿申报的办法,开展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并在2010年2月下发的文件中确定了首都师范大学等21个省(区、市)的48所高校作为试点学校,旨在为实施《方案》和《纲要》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提高中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高校美术是一门综合素质教育的学科。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开发创造精神,促使其全面发展,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尤其是在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在高校的一些展览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同学们伫立在一幅幅美术作品前,面对这一双双充满各种想象和渴望的眼神,要尽可能地再讲授一些基本知识以外的内容,更需要多鼓励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引导并带领同学们积极拓展高校美术实践活动的有效空间。
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之一:高校美术要开展以“主题性单元教学”的方式促进某一教学项目的整体开发、设计,充分体现区域特色课程的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思考、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教学的整体优势。
在193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莫里逊就创导了著名的“莫里逊单元教学法”,在大学里得到迅速推广,并发展成为多种不同的单元教学法。
目前中国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积极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强调发展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强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发并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中通过采用“主题性单元教学”的方式,用几个课时共同来完成一个教学主题。这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既能够适用地方主题性课程的开发,又便于体现更加灵活多样的技能训练过程。
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之二: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使学生开阔视野、激情倍增,同时也让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采。
通过与教学结合紧密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展览,可以使美术教学显现出其出奇制胜、别开生面的一面。它也将更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并且能给学生创造出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和气氛,使其在自觉、主动和热情中去学习和创造。同时也为实现美术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做法是:
学生阶段性作品(作业)汇报展。这种展览可不间断地举行,因为在美术教学中,阶段课是我们惯用的设课方法,也统称为强化训练。只要完成一个阶段课,接着就来一个学生作品(作业)汇报展,这样既可以鼓励先进的学生,也可促进后进的学生,更可以让所有来“读画”的观众评出优秀的作品编入画册,从而又能提高了展览的质量和品位,扩大了美术教学的影响面。
教师作品示范展。举办这种展览适宜安排在新学年之初,此时正值新生入校,壮志凌云,满怀豪情。新的一片天地更能带给他们美好的开端,预示着今后的路将是什么样的一幅美好的图画。教师的示范作品能够带给同学们美的视觉、享受和美的追求。与此同时,在技法表现上也能给以同学们一定的示范、启发和教育,更为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绘画之路上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分门别类的专题展。这种展览一般适用于单元展、年级展、不同美术专业展、非美术专业兴趣特长展等等。比如,现代招贴画展、标志设计展、民间剪纸展、蜡染、扎染作品展、挂壁制作展等等。这种类型的展览,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可欣赏性,引人入胜,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成就感,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全校学年大型展。这种展览一般是指举行学期展、学年展、分届展等等,一般选择上述方法里的其中一种。比如分届展,可以把某专业某班级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内容通过毕业设计的形式作个提升和总结,并评选出更优秀的作品。学校不仅要发给学生美术作品收藏证,还要将被收藏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全国、省、市级举办的学生技能制作、美术作品比赛,或推荐到有关报纸、杂志发表等等。这将使学校和学生个人双方都有相当的受益。
其实,美术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作用的整合、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美术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等,这些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为重要目标,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要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上下一番功夫,动一番脑筋,探索出美术实践性教学适合学生发展的有效空间。
高校美术实践性教学有效性空间的探索,需要我们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寻求其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