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23: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篇1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在上课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文字、图形等)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而不是由老师说出),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地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计算机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对滞后。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更准确。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当堂反馈,及时补救”,不让错误传入下一堂课,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进行全班达标检测,利于纠正错误及时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安排和适时拟定对差生的补救措施。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实现形成性检测,及时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当堂巩固,当堂矫正,更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累积性知识误差。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便于小学教学中充分发展个性,推动因材施教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打破了齐头并进的错误做法,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秀生可以快一点前进,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的充分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差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差生吃不消,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都相应得到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学校。

农村小学数学老师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对其正确使用需要认真斟酌。在农村小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老师其实不多。大多数教师都是直接引用了现成的一些信息技术资源,好或不好没有经过缜密思考,直接照搬于自己的课堂,并没联系实际进行必要修改。只是为了方便自己授课,不用黑板和粉笔。往往会出现与实际教学不符,这样不仅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干扰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干扰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篇2

       本学期,我市小学数学学科的教科研工作,主要是认真学习和贯彻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加大了数学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培训力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促进学习 理念先行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成功的先决条件,而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又是受其头脑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所支配的,因此,本学期,全市数学教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学习计划,采用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有关新课程的理论丛书,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四个观念:(1)教育观:基础教育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要面向每一个儿童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课程观:课程不是静态的封闭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体验与会话。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应该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3)教学观:教学已不再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是课程的创生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动发展的过程。(4)评价观: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则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甑别为主的评价观,取之以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侧重发展的评价观。从而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健康地进行作好准备。

       二.狠抓课改 保证质量

       ⒈本学期,我们除在数学中心组活动中认真贯彻研讨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并布置了有关工作外,一方面,在文化小学和南门街小学对全市一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两次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在绸缪小学对全市五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苏教版(修订版)教材教材教法的培训活动,使有关教师很好地领会了编者的意图和把握了教材的精神;另一方面,设立了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中心组,并组织在实验、上沛、周城等小学多次上研究课、作课改的讲座和进行研讨活动,为广大实验教师示范、引路。另外,我们还扎实地组织了各种评比活动:(1)一年级课改实验教师优秀案例及优秀课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实验小学的吴红琴老师和平陵小学的马柯老师拍了录像课送省和常州市参加录像课评比;(2)数学年会论文评比活动,并从中选出一部分参加常州市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3名的好成绩。

       ⒉发挥群体优势,抓实课改工作。在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其精神的基础上,各校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本学期,我们对全市许多学校(特别是对全市课改基地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了调研,特别是深入课堂第一线听了大量的课,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校校本培训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指导,并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和策略在网上,以供全市数学教师学习,逐步做到在每位教师每节课的备课、上课和教学评价中都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三.抓实课题 深化教改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多媒体

在数学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与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加深他们对某个数学知识点的情感认知,让学生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使得他们能够自然习得相关知识。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刺激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其自愿学习数学知识。下面,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三个教学策略。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在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它能够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动画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迅速抓住小学生的眼球,使其对数学课堂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喜欢新奇的事物,由于他们对于多媒体技术下的教学方式比较陌生,所以对其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在“垂直与平行”教学中,我利用刚刚结束的里约热内卢的奥运会,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体操比赛。在观看结束后,我再将一些经典的体操动作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我让学生指出在这些体操动作中,有哪些动作与垂直与平行有关。体操比赛视频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期待。而这些照片能够将学生迅速带入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使其潜意识中便能感知本课教学与直线关系相关,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利用,古时人们“结绳计数”就是最早的数学活动之一。在整个数学发展历程中,数学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不断发展,因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其呈现在数学课堂上,让小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通过这种学习活动提升自身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统计”一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学会看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学会绘制复式条形图。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问学生:“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啊?”学生回答:“有40个人。”然后我说:“那么,学生们知道整个四年级有多少人吗?每个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呢?全校又有多少人呢?”然后,我会出示本校的具体学生人数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这个具体的图表分析数据。我还为学生出示了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让他们区分两种统计图,使其初步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创设生活情境,让很多学生都感到十分亲切,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开展数学游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就使得他们对游戏十分热衷。在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几乎都提到了利用数学游戏展开教学活动。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十分强,这个学科特点使得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困难,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毫无学习兴趣。这时,教师便可以开展数学游戏,为小学生创设轻松、愉悦、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其在“玩中学”,真正实现快乐学习。在“口算乘法”一课中,我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我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整百乘法的口算题目,如300×6等。口算最快的学生要举手示意,说出答案。每当学生答对一题,教师便为学生所在的小组积一分,并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答题情况。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便可以根据积分情况,选出最佳小组与最佳个人,为其颁发奖励。这个比赛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数学课堂上,整个班级中都弥漫着浓郁的学习与竞争氛围。

总之,情境教学法对于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声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使小学生能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展开教学活动,同时促进小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使其掌握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教师要开展数学游戏,利用游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数学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篇4

一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足

数学是侧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学科。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有限,对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小学生的数学启蒙教育做得不到位,一开始数学学习不入门,导致对数学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学习自主性不大。再者,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水平的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计算能力低下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新教材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学习兴趣,对旧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调查显示,在新的计算教学中,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似乎并没有提高,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呈下降势态,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学习中粗心问题严重

粗心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种突出的、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见这种情形,家长们打电话给老师,或者家长相互见面后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粗心怎么办?每当我们翻开孩子的作业本或者试卷,看看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做漏题。所以如何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是小学数学老师的一个难题。

4.不讲究学习方法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学习经验,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加上老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足,使得学生学习不得法。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

二 纠正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解决问题的对策,仅供参考。

1.将数学生活化,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兴趣。具体方法:(1)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坐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2)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制订一个购物计划。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关键。

2.严格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认真、严格地进行训练。首先,要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低年级是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找准粗心原因,对症下药

首先找准孩子粗心的原因,一般小学生的粗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1)注意力不集中;(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针对粗心原因,其对策如下:(1)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做事情时一心一意,不要一边做习题,一边做其他事。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很大,效率也不高;另外,我们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游戏活动,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2)充分掌握课本知识,教师要本着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学生不懂的部分,有耐心地讲明白,使学生充分理解。

4.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1)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向老师请教;(2)帮助学生选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让学生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每天保证1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间;(3)“温故而知新”,对一些比较经典的题布置学生多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做一面“镜子”进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效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法。

篇5

【关键词】简约式教学;解决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只是重重复复地计算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本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处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现行教材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的每一册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都占了很大分量。

但是,我们很多一线的教师,却都和本人一样,直接、简接地了解到很多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这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都是感到“难、累”,要背诵好多好多的关系式,要做好多好多的类型题练习,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伤脑筋,不是这题错就是那题错。因为这些题多数都是占分比较多的大题,扣得多,得分自然就不高,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就更加普遍。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著名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话讲,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了令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的“三不讲”、“三讲”的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规律方法”。

在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一课和他的《我的简约教学》的讲座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方法,对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利用两到三学期时间进行效果追踪、方法改进,如能得出好效果,就在同行推介。为此,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 “低中年级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效果研究” 小课题:

1 本小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以本校2、3、4年级学生为样本)

研究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3到8册里面“用数学”、“解决问题”、“列式解答”等内容的简约教学方法和效果研究。

2 本小课题的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如何对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2 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验,边反思,边完善。组织同事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实施本课题确立的研究内容。

2.3 调查研究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2.4 对比分析法。每个年级都设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两到三个学期进行跟踪对比。

2.5 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3 本小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步骤:

3.1 申报阶段(2011.05): 提出设想,向区教科所申报;

3.2 准备阶段(2011.06―2011.08): 相关指导理论与方法、教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主要包括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有关简约教学的理论和课例,有计划地学习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一书,讨论挑选实验班和对比班,确定课例以及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的分工。同时,我们还设计出以下数据统计表:

填表说明:

(1)“实”指采用简约教学的教学班,“对”就是同年级对比班;

(2)总评的各档做对的人数,等于上面四项平均人数。

3.3 实施阶段(2011.09―2012.07):教学实施,数据收集;完善资料,改进方法;

3.4 总结阶段(2012.08―2012.09): 数据整理和分析,写研究成果、总结。

4 完成本小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课题组的成员都是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教研经验,对数学的教学工作一丝不苟,教学成果显著。同时此小课题的研究得到区教研室、林凤娥小学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给予了理论的指导。

通过本小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4.1 学生方面:通过实验对比的教学效果检测,我们得出以下数据:

4.1.1 总评正确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9.4%和92.9%,

对比班占88.0%和83.2%;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94.3% 、92.2%和94.4%,

对比班占86.6% 、84.4%和90.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88.2%和87.2%,

对比班占86.8%和80.8% 。

4.1.2 错误率≥80%的学生:

二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和1.32%,

对比班占4.2%和4.86%;

三年级的三个课例,实验班占0% 、0%和0.83%,

对比班占4.4% 、1.67%和2.50%;

四年级的两个课例,实验班占0.74%和0%,

对比班占1.50%和2.27% 。

对比两极效果以及课例实施后到研究时间结束的学生综合表现,我们证明用简约教学的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力水平等完全超越对比班的学生,这还不包括实施课例的简约程度是否理想,因为限于水平问题,我们的教学设计、授课过程的简约程度肯定有待提高,假设课例的设计能更加简约,这个差距可能会更大。

4.2 教师方面:

证明我们有能力、有办法对低、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而且效果是理想的,同时也探索出一些能让低、中年级学生高效学习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方法,初步收集和设计出一些简约式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低、中年级数学教师能对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约教学,用最为简洁的教学语言、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时,也允许学生使用他自己能明白的最为简洁的等量关系式去解决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框条条。能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简约式教学可以适用于小学低中年级的问题解决的教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更加能够适用,因为高年级学生比低中年级学生具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更能举一反三,采用简约式教学,自然更加见效,也就是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对象才不考虑高年级学生。运用简约式教学方法,完全可以高效教学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解决问题,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高职数学、网络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02(c)-0000-00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作理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强烈兴趣并激发他们自己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数学工具,有助于让学生在“用数学”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借助于数学实验的动感显示和绘图功能,利用多媒体的综合直观性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数学课程在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网络环境下,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分析研究当前高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优点、弊端和前景。(2)采用理论分析法;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分析,以使课题的研究遵循规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3)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问题的实践研究,探寻基本途径、规律和方法。(4)采用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经验,进行综合、概括、提炼、升华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系统理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不强、高等教学课时缩减、教学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等实际情况下,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构建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创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鉴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造成了目前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我们应尝试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创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训练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突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高等数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一般均以常规教学媒体穴板书和教材等雪为主,并适当借助挂图、投影、幻灯等形式辅助教学。

教学策略理论已羽翼丰满,然而就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及理论而言还很欠缺,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环境和现实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推动高职数学教改思路和新教学理论的实践。基于网络的数学教学要进行观念的调适,并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探索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网络下的教学策略体系富于内涵并有其可借鉴性,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是时代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世平,杨世国,李伟,王家正,朱广化.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马健生,张艳敏. 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 2004,(05)

[3] 张天孝,唐彩斌. 美、日、德小学数学教材的共性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01)

[4] 曾安雄. 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交汇题[J]. 数学通讯, 2005, (Z1)

[5] 潘悦芳.美国教师教育“PDS模式”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01)

[6] 夏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7] 刘小歆. 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8] 郝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9] 徐超,梁亮.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高校理科研究,2006,2,71-72.

[10]王笃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稳定性分析[J].江苏高教,1996,2,23-26.

[11] 辜子寅.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153-154.

[12] 邹颖,郭世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16-20.

篇7

课题负责人:鄢建红

如今世界是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使学生长大后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淘汰、如何使他们成为多功能型人才,是现代教师(特别是我们乡村教师)教学中急待钻研的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师,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积极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让这些技术资源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经过近两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教师们力所能及的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

主要参加人:鄢建红、张亚、何龙权、陈正方、黄伟。

二、研究设想

研究目标:(各学期研究目标,最后研究目标。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小学的研究时间可以是六年为一个周期)

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1、探索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益。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用于实践的能力。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善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研究内容:(各阶段研究的内容,逐层深入)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3年3月)准备阶段

1、确定、撰写好课题研究方案。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完成调查报告。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成立课题组并根据教师所任学科特点完成成员分工。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培训。

6、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1、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实践研究。

2、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课常上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创新。

4、举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

5、组织全校性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的评比与展览活动。

第三阶段 (2014年4月―2015年3月)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2、分析各类资料,完成实验报告。

3、请专家组和学校进行结题鉴定。

预期成果及研究价值: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研究范围和内容:

1、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渠道,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和优化。

3、研究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资源、网上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学校自行开发制作的课件等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研究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感培养

所谓数感,通俗而言就是对于数的感知能力,生活之中数的身影随处可见,对于数的应用也是比比皆是,就像是音乐有乐感,美术有美感一样,都是人们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认知、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由此可见,数感的提高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认知、理解和应用,这些基本能力都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性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数感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关于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缘故,其思维能力往往较低,思维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还比较依赖于实际生活,而数学又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异常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数学这门学科的独有特性,将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之中对于数学的感性认识,通过课堂教学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且借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之中对于数学的实际运用来激发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能够总结和反思自身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从而逐步地认识到数感对于其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认数的环节,生活之中数的应用可谓是随处可见,学生对于生活之中的数极为熟悉,但是却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对待,这时在认数这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数,很多学生都举出街道、楼层等以数作为标识进行区分的实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让学生总结数的概念、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从而借助数感的激发来提高自身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力。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诸多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思维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的支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在实际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并且通过思维能力的提高来培养自身的数感。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必然会带动学生认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更加地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

三、加强计算教学,积累学生的数感

数感应该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数感在被激发之后应该经过一个非常有效的积累过程才能够真正地作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学生数感的积累就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教学来夯实学生的数感,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联系来不断地积累自身的数感,从而通过一个量的积累而带来学生能力提高的质的飞跃。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数感培养以高度的重视,因为随着学生数感的出现并不断地积累,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而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性能力,所以,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将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 活动经验 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27-01

学生数学经验积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获得直接数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经验总结,并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和数学训练,拓展学生数学经验维度,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促使学生形成完整数学经验体系。

一、自主探究,获得直接经验

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学生会在阅读文本、合作探究、实际操作、质疑解疑等环节,对数理展开多重探究学习,并形成最为直观的数学经验。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进行数学实践,需要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中形成丰富思维经验认知,从实践和创新思维中获得多元经验积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师让学生准备了纸飞机、圆盘、指针,在认识“平移”时,教师让学生先看教材例1图,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运动的画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明确了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道具,进行平移展示。学生手握纸飞机、课本、文具盒等进行“平移”。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文本,并根据已经准备的圆盘、指针制作转盘。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旋转操作。教师提问:指针是一种什么运动?指针围绕哪一点旋转的?从指针旋转中你明白什么道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实际操作实践,很快就获得数学经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根据教师提示引导自行进行实践活动,从中获得了直观数学经验。这些数学经验反过来指导学生学习,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二、引导内化,总结数学经验

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有自身规律,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认知出发,让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数学经验能够获得成功验证。学生数学经验和教师数学经验有较大差异。学生大多对数学经验进行直观解读,经验品质较为肤浅;而教师的数学经验则是对多元数学因素进行综合关联,形成普遍意义上的数理方法、感知、经验,给学生以多元数学引导。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经验进行融合、优化、升级,让学生数学经验能够实现内化,将感性认知升级为理性认知。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思考、发现、比较,找出数学经验背后理性抽象的数学规律,让学生获得实用性更强的数学概念认知。

在学习《运算律》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例题解析,然后针对加法交换律设计问题:“既然大家知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是不变的’,那咱们是不是可以用汉字、图形、字母来写成等式呢?”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规律,自然很顺利地完成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达、字母表达。教师让学生对比文字表达和字母表达的优劣,学生自然选择字母表达方式。教师让学生利用字母交换律公式,将一些数字代入进行反复验证,最后形成数学经验储存起来。教师让学生找到数学经验探析、运用技巧,并通过实践操作完成验证,其经验自然成为学生数学能力。

三、迁移能力,拓展多元经验

所谓能力迁移,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在对数学概念认知基础上,利用实践活动进行验证获得的数学认知和能力。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过于狭隘,教师要巧妙设计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课堂训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知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认知的充分融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多重探索,要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将数学经验用于实际生活,在对数学经验进行验证的同时,建立完善数学经验体系。

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教学“角”时,从一个点引出一条线段,再引出一条线段。教师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叫什么呢?学生回答:这是角。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后,对角的概念进行识记。教师让学生对角进行抽拉操作,找到角抽拉能够呈现角大小的规律。最后教师设计课堂训练,学生在数学训练中形成数学概念认知。教师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找到数理变化规律,并形成数学经验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新课标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有明确规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策略。小学生数学经验积累不足,教师要设计更多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实践积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嘴等各种感知手段建立经验积累体系。

参考文献:

篇10

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只有对某样东西很感兴趣才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预习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下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布置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预习作业,了解即将要讲的内容的背景知识及延伸知识。通过准备预习作业小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东西充满期待,这从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预习的成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来。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对一些彩色图片所传达的知识的接受能力要比文字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尽量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色彩,比如在“加一加”这节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教学情景,首先教师需要准备一个小兔子和许多胡萝卜的图片,像讲童话故事一样把题干讲给小朋友听,这样小学生就会融入情境中,把小兔子当成一个真实的存在,这样,学生们会积极地帮助小兔子解决问题,题目其实很简单就是加减胡萝卜的数量。小学生对题目产生兴趣也就会积极主动地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探索数学学习的乐趣

1、注重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的就是充分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允许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所谓殊途同归,只要能学到知识,我们不在乎是什么形式,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就不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相反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快乐的,学生的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可以将这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借助一些道具,自己动手找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减法的教学中,如果题目是10-3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剪出十个小方块,然后在教师的指引下拿去三个,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比空洞的口头教育要有效得多,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

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进行精心的安排。在学生进行动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引导。避免学生走进误区。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目标后,再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三、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1、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在学校里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自主、自如地学习。教师对所有学生的态度应是一致的,不能对某个学生存在偏见,对孩子们的课堂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再分析学生在哪个地方存在错误,激励学生改正错误。这样,学生就能感觉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是一个严厉长者的形象。如此,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