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4: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留白”设计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白”设计的解读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逐渐转变教学职能,增强教学内外需,利用教学实践以及经验总结,让教师能够尽可能地规划整个教学过程各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交流时空,大大缩减了教学上的主导与组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笔者认为,正是留白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自体验、自我陶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的留白可以发展学生自觉体验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可以丰厚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留白”设计给予学生学习、思考并理解语文中的识字、内涵以及运用,既能体现教师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激发与引导小学生对于问题的形成、提出、思考以及解决,又能构建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时空去联想、思考与探究学习,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与运用,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简述小学语文课堂“留白”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第五册《放弃射门》教学为例,其教学内容本身亦存在精妙的质疑,即作者对富勒竞技场上两次主动放弃射门的解读,可提出以下质疑,如:“同学们,如果您是球队教练、队友、看台球迷或正在关注比赛的某人,你的反应、感受以及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如此质疑,给予学生留白,对于其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审视,直接地传达了学生在课堂中情感的流露以及学习的交流。之后教师再次提出质疑:“到底该不该放弃射门呢?”给予学生充裕的时空去思考,从中领悟一个美好的词语,那就是——人性美,让学生不仅去欣赏文章中的文笔、作者的热情以及竞技中的可贵“放弃”行为。因此,通过2次质疑与“留白”设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探究无限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篇2
一、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都是“满堂灌”,其基本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这是传统的讲读型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全国各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相对于我市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来说,各地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必须从我市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求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定的基础。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必须十分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建国六十年来培养大批建设人才的经验总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也符合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客观规律。因此,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力求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最基础的知识是字、词、句、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识字,然后用字组词、用词造句,再用句子组成文章,即作文。教会学生识字,首先要教学生学好汉语拼音,学会查字典,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时,通过查阅字典,用拼音学会读音识字,并阅读字典上的词与句,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二、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我市农村小学还比较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按语言规律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达到认识教材和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目的。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去,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这就为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革过去那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从教育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入手,充分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来讲授教材,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教材时,应讲在关键处,讲在重点上、难点上,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要注意发展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还要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长大后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做好各项工作,都具有重大作用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所要担负的重要任务。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对小学生谈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时过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从小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力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加强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通过围绕课题、抓住重点、运用比较的方法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来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门路,围绕课题提问,能揭示课题使学生立即产生急切阅读的心理,引起学习的兴趣。
篇3
2011版新课标中提出了各学段既相辅相成又富有梯度的识字要求,在学习动机上更强调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倘若教师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通过“组块”开展识字教学,就能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点及面的过渡,以达到省时高效,激发兴趣,学生主动、独立的识字目的。
[关键词]
“组块”识字教学;省时高效;规律入手;主动识字
一、缘起
“组块教学”是薛法根老师独立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专项课题《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薛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和标志。这个概念在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中出现频繁,但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尚属首创。这一概念的提出曾在全国小语界引起过轰动。
(一)关于“组块”
“组块”来源于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本是指记忆单位。在相似论里,“组块”就是“相似块”。其实,“组块”这个概念在阅读心理学中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而我们将它移植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从起源上说,“组块”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名词术语,可以看成是一个记忆单位、信息单位。著名心理学家福多就提出著名的“心理模块理论”。在语文学科研究中,它已经超出了本身的含义,具有更为广阔深远的教学论价值。
薛法根老师说:“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 (chunking)。”可见,“组块”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就是一个包括认知、情绪和情感以及意志这三个不同方面的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对于学习者而言,“组块”是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很多零散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块”状单位记忆下来的过程。也就是说,“组块”是一个把一堆散乱的知识拼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知识体来学习掌握的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中的组织、整合策略和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在背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古诗时,是把诗中的七个字看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在记忆时把这七个字当成一个“块”,所以容易记住。如果把这句诗打乱(课件)――“尽蚕死春到方丝”或是“蚕死春到方尽丝”,同样七个字,却是七个独立的意思,我们在记忆时只能当它们是七个汉字而分别记忆。这样记忆前面七个字相比于后面同样的七个字要容易得多。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组块”在学习过程中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用好这个学习心理过程,可以让学习的内容成倍增加,这样,就达到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功效。
(二)何谓“组块识字教学”
什么是“组块教学”?薛老师在《呼唤智慧的语文教育》一文中下了这样的定义:“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的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而后又在《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中这样写道:“‘组块教学’,从教学形式上看,是将线形的教学转变成块状的教学,即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多个教学目标,以提高语文教学的高效率。从教学内容上看,是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板块,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薛老师的关于“组块”和“组块教学”的理论更多的是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让笔者敏感地想到了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第一学段强调“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第二学段进一步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这样的目标要求重视“主动”识字、“独立”识字。如此要求,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认识汉字,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享受汉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因此,要做到费时较少、效率较高,就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在识字过程中形成的。于是一种想法就此产生――倘若我们能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入手开展识字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总体特征和构形规律,从而完成由学习一个字到几个字再到一类字的由点及面的过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的方法。这就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最初的想法。
二、定义
在中国知网中,以“组块识字教学”为关键词检索的结果为零。以“组块”为关键词检索表明:从学段来看,以初中的教学居多;从学科来看,以英语居多。与小学语文“组块”有关的只有与薛法根老师的以阅读教学为主的组块教学相关的经验总结了。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本课题研究是一个崭新的、极少人涉及的研究,就如同游戏研发者很难对游戏下一个定义一样,我们很难对“组块识字教学”做一个精确的定义。
最开始,笔者试图对“组块识字教学”下这样的定义: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以“认知组块思想”为指导,从汉字本身规律、儿童的认知规律、语文学习的规律入手,提出小学“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构想,进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识字效率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现在看来,这更像是“组块识字教学”的实践目的或仅仅是个实践构想。
如果再次给”组块识字教学”下一个定义的话,笔者会这样下:以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把零散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汉字(或笔画、偏旁)有意识地整合成一个个便于记忆的“块”状单位进行教学的过程。
三、践行
(一)寻求“组块识字教学”的足迹
1.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组块”识字因素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8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8个主题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其次,识字课的形式翻陈出新,分别运用了对对子、三字经、谚语、儿歌、词组串、谜语等,使古老的语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识字课的内容意蕴深远,一组词就是一幅图,一句话就是一首诗。这种新的富含张力和活力的识字编排方式,隐藏着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方式,预示着一种识字教学的新趋势。
2.学习名师课堂中的“组块”识字策略
斯霞老师是当代初等教育的专家。上世纪50年代,她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小学语文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在这里,词和句都可以看成是识字教学的“块”。
再来看看薛法根老师在教“鹬”字时是怎么教的?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字(出示:鹬),谁会念?
生:yù。
师:这是一个形声字,去掉右边的“鸟”字旁(擦去“鸟”,留下“”),念什么?
生:yù。
生:“鹬”是个形声字,所以,这个字念yù。
师:真了不起!你能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的本义是“矛穿过物体”。去掉“矛”字头(擦去“矛”,留下“住保,这个字又念什么?
生:(齐)jiǒng。
生:看过一部电影《泰住罚里面就有这个字。
师:处处留心皆语文,看电影也能识汉字。(擦去“住弊郑詹诺摹梆帧弊只辜堑寐穑
(生书写“鹬”)
师:不管笔画多么复杂的汉字,掌握了构造规律,识记就很简单了!
……
我们可以看到薛老师的识字教学经历由拆到合的过程,在拆的过程中,学生对“鹬”的各个部件都已经熟记于心,因此,当所有部件擦去时,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已有的较小的信息单元再次整合成一个更大的信息单元(即我们所说的“块”),成功地记住了一个字。
(二)尝试“组块识字教学”的方法
薛老师提出:“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思想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从汉字的结构上、意义上、读音上看,也都存在着其“相似块”。我们可以根据汉字的这一特性来进行组块教学的设计。
1.巧用字族规律进行“组块”教学
字族: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族”是族类的意思。如:①工、功、攻(有攻治义);②空、腔、控、拢ㄓ兄锌找澹;③非、扉、排、W、辈(有排列和分列义);④绯、翡、痱(有红色义)。
我们教到“准”字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包含有“隹”的其他字族。将其形成一个可以作对比、辨别的“块”,或是请学生组词,或是编个儿歌。比如:有土小土堆,用手来推推,两点来准备,又遇困难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识字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而且扩大了识字的面;不仅加深学生对新字的印象,还能巩固熟字。
2.集中相同部首进行“组块”教学
在新华字典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为方便读者检索,将同部首的字集中在一起。找到了一个部首,就可以找到包含这个部首的其他字。在语文书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称赞》这一课的“我会写”中有“板、椅、但、傍、清、消”这些生字,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属于“木”字旁的“板、椅”,同是单立人的“但、傍”,以及同是三点水的“清、消”各当成一个“块”呈现出来,请学生找出共同的外形特点和共同的书写特点,然后同时教学,这样使写字教学的时间省去了不少。
3.对比音近(音同)进行“组块”教学
音近字、同音字的识记和运用,对于低段学生来说最容易混淆,区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做――作”“座――坐”“那――哪”等词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寻找异同,可以简化识记组块,提高识字效率。再如,教《我们成功了》一课中的“洋”“扬”时,我们可以同时出示两个字,将其作为一个教学的“块”,对比其字形上的异同,再通过组词或者选字填空的形式来加深对两个字意义的理解。
4.分析结构特点进行“组块”教学
汉字中的合体字的构成就如同搭积木一般,形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不同进行组块教学。比如,《雷雨》一课中会写的生字有垂、乱、沉、压、逃、越、阵、彩虹、蝉、蜘蛛等,如果我们孤立地进行教学,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读准读音、分析字形、背诵笔顺、练习书写的话,势必造成耗时多、效率低的现象。因此,从字的结构特点入手进行组块教学,效果会有所不同。将所有生字分两个课时来教的话,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先重点指导独体结构的字“垂“,然后教”压、逃、越”3个半包围的字,最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乱”“沉”这两个字怎么写。第二课时则教4个“虫”字旁的字和两个半包围的字。
5.根据功能不同进行“组块”教学
反义词、近义词的出现频率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还是比较高的,把它们集中教学,让学生以对对子的方法学习、吟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字义的理解,还可以缩短记忆所需的时间,增大识字量。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表示颜色的、表示方位的、表示数量的生字加以组块进行教学,一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词句紧密结合进行“组块”教学
词句组块教学的灵感最早来自于斯霞老师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思想,指的是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将生字逐一出示,而是将含有生字的词或句直接出示,然后再进行教学。周淑珍老师执教的《清澈的湖水》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从单个的汉字来看,其意义远不比在具体的词语或句子的意义来得明确。以《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为例,要认的字包含“幕、临、烁、辉、煌、夺、幢、伟、犹、焕、府、绚、繁、扮、宫“这15个字,取其中一个字“繁”,将这个字放在“繁华“一词中,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个字的读音。
四、感想
“组块”识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的研究还只是处在研究、探索的阶段,它实用而高效但还有待更深入地发现和实践。我们并不认为它是一种万能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识字的教学环节,也不认为它可以取代任何一种识字方法,而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识字方法。它和其他识字方法如形象记忆法、猜谜识字法、顺口溜识字法等一样同属于语文课堂,在需要的时候才用它,在合适的环节才用它,在适当的课例中才用它。
[参 考 文 献]
[1]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上)[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1).
[2]薛法根.组块阅读教学策略(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0(2).
[3]顾丽芬.组块识字教学法的有益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篇4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资料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一样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资料,但教学资料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本事和运用本事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可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可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资料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资料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本事和合作创新本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资料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资料,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研究不一样发展水平、不一样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经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取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经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本事。三是根据教学资料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要适应课标理念的发展、变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善。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与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仅能增加课堂容量,并且能化抽象为具象,使教学资料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利于学生获得明确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2020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简单意味着在课堂上需要我们放弃一切与学生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必将每句话、每个句子都讲得那么透彻,留下点余地和空间反而更美!
我们的学生喜好议论,尽管他们的议论不够成熟、不够深刻,甚至很多是幼稚的、错误的,但毕竟这是他们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感受、真正的话语。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缺少了学生自由的广泛的议论!这本身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少思想、多复制”!议论少,想象得更少!其实,想象是孩子的专利,在孩提时代,多让学生写点想象的文字,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孩子的世界原本就一个童话的世界!
教师应当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只要心灵不老,他就能成为一个学生的喜欢的教师,而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需要具有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本事。
再精致的课件,也无法代替学生从语言文字描述中所获得的个性化的形象。想象的,尽管是模糊的,但又是最能憾动心灵的。与其花这么多的精力制作并不成熟的课件,还不如引领学生透过课文语言进行精神之旅。模糊的时候,学生很想看清楚些,一旦用课件让学生看得一览无余了,学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窥探语文,是坚持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极好境界。
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欢乐,简单就是幸福。
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语文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语文点燃我喷涌的活力,是语文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语文而精彩!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
2020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本事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在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本事,更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出于对语文的热爱,我选择了做一名语文教师。
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我对于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的心得与感悟。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传统教学中,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还记得担任语文教师的初期,由于没有经验,一向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成果的反馈,发现这样教学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交集,所以,对于课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只是教学地位的转换,而是对于学习的态度的转变。学生不再将自我置身事外,而是以课堂为己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异常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自我此刻学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费时间的随波逐流。
3、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在对课堂的安排上,要给予学生必须的时间。
4、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
谈到创新本事,这其实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我们从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以及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中,都能够看出创新的重要性。而创新本事的培养便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又一重要任务。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创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复一年的学习中,同化了想法。而教师要做的,不再是统一学生对事物,对课文的理解,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跟着感觉去描绘自我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同学的不经意的一个想法,而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体会出从前未曾体会到的涵义。这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本事的同时,也开拓了教师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师应当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简便的学习氛围,学生构成进取、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欢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创新基础。我们经常说兴趣是的教师。不仅仅如此,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进取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培养创新本事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资料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本事。
3、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创新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进取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热情鼓励他们进取思考,引导大胆提出疑问,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篇5
[关键词] 体验 语文教学 体验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认知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认知目的不是停留在知道客体是什么,而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只有成为了主体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的知识,才能达到安顿自身情感的目的,也才是主体的真正知识。一切停留在情感体验之外的知识对主体来说只是死知识、假知识”。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个体心灵的体验感悟,知识才能深深地植入他的内心深处;才能在日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才能彻底改观课堂上这种低效学习状况。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1个班为实验班。与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5.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研究成果。
三、研究结论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体验性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体验性识字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景,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采取“活、灵、动、新”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中识字。
1.“活”是指运用语境识字,使教学充满活力。如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识字;创设字谜情境,在编中识字;创设体态情境,在看中识字;创设联想情境,在想中识字等。
2.“灵”是指运用构字方法识字,使教学透着灵气。汉字以类相从,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如,从“艹”的字与草本植物相关;从“贝”的字与财货相关;从“言”的字与言谈相关;从“氵”的字与水相关等等。以“青”作声旁的字如清、晴、蜻、睛韵母都是ing;以“日”作形旁的字如晒、晴、晚、晾、春都与太阳相关;以“目”作形旁的字如盯、看、眼、瞄都与眼睛相关。把一组组的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进而进行类推、迁移,就能提高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益。
3.“动”是指运用游戏、合作识字,使教学更为生动。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人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4.“新”是指运用开放识字,使教学不断创新。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如物品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我就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练习。学生有时还把一些“字”带到学校来,互相考一考,真是“其乐无穷”!这样,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识字,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而且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体验性学习,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研究中,经过反复实践,我最终得出了一个可以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的体验性阅读的基本流程(如下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体验”犹如一座桥梁,能让情感直抵儿童内心,从而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实现文本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转化。在“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1.激感,引发体验
真诚地尊重、欣赏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以情感促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闪现智慧火花、情感火花;丰富体验形式,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情境促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感冲动,从而走进文本;关注体验感受,以成功促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就感,自主投入新的体验活动中去。
2.走进生活,丰富体验
生活是体验的沃土。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感受、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孩子们获得丰富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将生活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率真无忌地展露情感,有利于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阅读时,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生活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有助于理解文本。
3.朗读感悟,深化体验
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厚积薄发,使课文中人物所说的话就像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样,把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含情美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情凋、韵味、意趣,让学生在读中,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醉情痴,在美读中体验文字背后的情感,倾泄自己的情感;角色朗读加强角色体验,让学生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表演朗读,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创造性地活化了文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深化了情感;利用想像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像,进而体验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心灵的悟对。用丰富的想像,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4.引领实践,升华体验
“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维果茨基)因此,仅仅注重学生个体角色体验、感悟是不够的,还要开展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积极联系课内课外,来激活语文教学,升华体验。
充分地利用、补充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活动,强化体验。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灵活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置身有效的实践活动情境,深化体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体验到“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体验性学习,增加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改变了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一见你就怕”的现象,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1.体验生活,抒发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体验生活,参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生活的体验与积累,学生自然就有真话可说、有真事可叙、有真情可抒。
2.引导观察,激活源泉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借助感觉器官感知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并觉察事物特征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不能拘泥于课堂,或写什么才观察什么,而应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观察方法的指导,并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自然、观察社会、热爱生活、体验生活,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人和事。仔细观察上至天文,春秋季节的更替,气候环境的变化;下至地理,沧海桑田的变迁,涓涓细流的汇聚;再到飞鸟鱼虾的生活习性,牛马走兽的雄姿;从浑朴天琢的大自然到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时代的活水。
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获得知识,发现生活的真谛。学会了习作的方法,有了生活的积累、活动的体验,就会为“厚积而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运用体验性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体验学习和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直接经验和获取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认识、情感、能力、习惯和语文综合素养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它学科、将语文向课外、向其他学科拓展,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体验挫折中的坚强、成功中的喜悦;在实践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祖国文化的悠久;在实践中丰富知识、拓宽思维;在实践中体验创新、体验合作……
四、体会与思考
1.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篇6
二、测评时间 汉语拼音部分教学结束之后。
三、测评内容
(一)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拼读汉语拼音音节。
(二)测评学生能否准确地认读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要求认识的生字。
四、测评方法
(一)测试方法
1.拼读音节的测试方法。
(1)使用四年级以上各册语文教科书后的生字表,让学生认读生字上的音节。
(2)可以从生字表中的任何一行开始让学生认读。认读50个音节,统计认读的正确率。
(3)学生拼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音节做上记号。如果学生开始拼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
(4)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5)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从这一行开始拼读生字上的拼音,要看清楚,读正确。”
2.生字的测试方法。
(1)用汉语拼音部分所学生字组成的句子让学生认读。提供两套测试卷供教师选用。(见附件1)
(2)每套测试卷含汉语拼音部分所学的50个生字,少数几个未学过的字加注了拼音。学生认读时教师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做上记号,学生开始读错,后又自行纠正,应视为正确。加注拼音的字学生如果读错不必作记号。
(3)测试个别进行。可由教师进行测试,也可培训几个高年级学生帮助测试。
(4)测试开始时的指导语:“请你准备一下,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要看清楚,读正确。”
(二)评价方法
1.拼读音节方法和认读生字均为50个。对学生的测试成绩以给“星”的方法进行评价。
50个全部读对,给5颗星。
读错1-5个,给4颗星。(认读生字中,相同的字只算一个,下同。)
读错6-10个,给3颗星。
读错11-15个,给2颗星。
读错16-20个,给1颗星。
读错21个以上,暂不给星。
2.鼓励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可根据他们自己选定的时间再作测试,有进步就给加“星”。
五、统计分析
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测评后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对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记载和分析,作为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档案资料。(见附件2)
(二)对全班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成功之处和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改进和完善以后的教学。(见附件3)
附件1
认读生字测试卷(一)
生字数1.我爱爸爸、妈妈和老师。72.天下过雨了。53.你画云朵,他画山水,我画花草。94.哥哥骑车,弟弟读书,文文洗衣服。105.左边(biān)有大片田地,右边有一条小河,小河上(shang)有桥。116.鸡吃米,牛和马吃草,白鹅吃小鱼。8
认读生字测试卷(二)
1.我听tīng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话。82.天上(shang)有白云,有飞机。地上有山有水,有花有草。113.你读书,他画画,小乐在家洗衣服。124.小鸡爱吃米,牛马爱吃草,大白鹅爱下河。105.一朵花 一条鱼一片田地一个哥哥一个弟弟9 共50字
附件2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成绩登记表
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
序号姓名 认读生字
成绩(打星)读错音节成绩(打星)读错生字1
2
3
4
5
附件3
汉语拼音部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表
_______省_______市_______学校 一年级_______班 学生人数_______
拼读音节测试认读生字测试成绩统计 人数百分比 人数百比分5颗星
5颗星
4颗星
4颗星
3颗星
3颗星
2颗星
2颗星
1颗星
1颗星
未得星
未得星
错误率较高的音节生字
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对教材编写的修改建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艺术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问,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效”从传统意义上说是“有效果”,大家最关注的可能是结果的好坏和效果的有无。笔者以为,有效还指“有效益”,我们应从“投入”的角度来思考“产出”,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简明扼要
问题拈得好,拈出一点,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这里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拈出关键词问题,拈出矛盾。这样的课堂就能出奇制胜。如苏教版第六册教材《花瓣飘香》,课文情节简单、语言平实,却情真意切,融情入文。怎样引导学生体悟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领会人文意蕴。教学第二课时,我们可以紧抓文眼“懂事”突破开去,抛开文本原有的顺序,以“从哪里看出她的懂事?”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鼓励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抓住小女孩与“我“的三次对话,深入品读小女孩的话,仔细揣摩人物心态,人物性格便跃然于纸上了。
诚然,语文教学中的落脚点有很多。但在深入探究阶段应该抛开杂碎的“枝蔓”,构筑切入文本的最佳路径,删繁就简地扣住文眼,这样不光抓住了全文的准绳,启迪了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起到了“片言居要”的效果。
二、提问要带有一定的“虚拟性”
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补写作品中省略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等,就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的思维角度、一个新的思维平台。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诗人并没有花笔墨写园内的春色,体会满园春色就尽在“一枝红杏出墙来”带给学生的种种想象之中,是“红杏满园春意闹”,还是“留连戏蝶时时舞”?我们没有必要用确切的语言去概括,就让学生在淋漓尽致的想象中获得审美享受。
三、提问时坚持的原则
1.课堂提问应有意义和价值
问题可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低级问题只停留在简单的识记层面;中级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方法,其结果可能是多元的;高级问题的解决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宽广的思维空间。所以,在教学中宜多设计一些中高级问题,不能让那些肤浅、单调、陈旧、枯燥的问题充斥课堂。问题也不是随意设定和生成的,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2.课堂提问要讲求层次性原则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围绕“主干”问题,提出一系列层次分明、环环相扣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个单元、整篇课文、整节课来鸟瞰、审视,设计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学生也肯定乐于接受。
3.课堂提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能只考虑教学的容量而压缩了这方面的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内化;提问还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有一定挑战性,又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总之,对于问题的有效设计,许多专家和老师都有很宝贵的经验总结,有人曾归纳出十二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引趣设疑法、悬念设疑法、诱导设疑法、递进设疑法、比较设疑法、联想设疑法、相机设疑法、巧设疑难法、曲问设疑法、深入设疑法、逻辑设疑法、争论设疑法。
参考文献:
[1]钱健.“巧问”使语文课堂更精彩.新课程“教研:2011(2).
[2]戴述琼.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谈.吉林教育,2011(7).
篇8
2014年底,在县教育局领导及校领导关心下,我们学校在詹永飞校长的引领下,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写字指导策略的研究》。多么来之不易呀!因为这是首个真真正正立项且实施的市级课题,因为这表明了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殷殷期望,因为这凝聚了校领导、老师共同之心血。
作为课题负责人之一,我惶恐不已,因为能力有限。幸运的是,遇到了詹校长和夏主任这样的领导,遇到了占面雷、毕良华这样的老师,幸甚至哉!
以下是我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现状、内容方法以及开题后我们所要做的工作的简要叙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语言文字,因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形体美。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这些书法家之所以名垂千古、名扬中外,皆因为汉字形体之奇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是其语文基本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石桥所在的大公圩地区外出打工者众多,学校留守学生比例超过半数,留守学生的教育教学已成为一线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留守学生情况特殊,这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及姿势已影响到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把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作为研究的重点并带动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写字能力。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留守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留守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对本校的校本研修有重大的价值。
2.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提高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是对汉字书写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和发展。
3.规范汉字的书写,首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姿势,这对预防小学生的近视、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成长具有很大作用。
4.认真写好汉字,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
5.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提高,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背景(现状)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字体,它传达着悠久的中国文化和五千年文明蕴涵,是我们彼此间交际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规范美观的汉字,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书写能力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据权威调查,中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众多,80%的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母抚养。我们虽处于鱼米之乡的江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父母为了孩子们能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四处奔波。孩子们只有和祖父母相伴,而耄耋老人只能解决孩子的衣食住行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方面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别说指导孩子写字了。据我们课题组调查,目前我校在校生1360人,其中留守学生563人,近乎总人数的一半。而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更令人担忧:留守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习惯差、基本笔画和书写规则错误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加强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了解留守学生的写字现状,分析问题成因。
2.分学段进行写字指导,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
3.进行案例分析,形成有效的农村留守学生写字学习指导模式。
4.探索家庭、学校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途径。
5.开设午间30分钟课堂,加强指导训练,培养留守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主要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展示评比法、个案研究法。
终于在2015年3月14日进行了开题报告,会上詹校长作了开题报告,县教研室主任吴祖欣老师、县教科研负责人陈庆军老师等专家对开题报告作了认真修改,对往后的课题实施工作作了指导,我们如醍醐灌顶,收获颇丰。
往后,我们课题组准备主要做以下工作:
对影响留守学生写字水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分学段开展留守学生写字指导,编写各学段留守学生的写字指导手册;探索家长、教师、学生三结合的留守学生写字监督指导网络;开展书法评比展示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兴趣;对研究阶段的经验、策略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形成论文集。
在往后的实施中,詹校长作为这个课题的负责人,犹如轮船上的总指挥,他负责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方案的制定等,兢兢业业,付出了全部心力。夏主任、占面雷老师、毕良华老师也功不可没,低、中、高学段的三位负责人单开锁、周小艾、李青三位老师是实施者,他们制订学段计划,制订各种表格,不辞辛劳。
综上,“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我们课题组一定会踏实地做好课题,实实在在提高留守学生的写字能力,精诚合作,争取结题。
篇9
关键词:新课程;宽带网;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6-02-10
“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意思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宽带网”这一媒体,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加以利用,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与素质。笔者通过对“宽带网”的实践操作和经验总结,对“宽带网”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以下探究。
一、认识“宽带网”,明确其在教材中的地位
1.“宽带网”的内容与本组课文的内容相吻合
第四组课文的几篇文章――《花钟》 《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都是培养学生学习认真观察的品质;而“宽带网”也同时要求学生再看看有什么故事是一样的内容,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该组课文的理解,也为延伸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做出了回应。
2.“宽带网”的设置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个平台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很多时候,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时候可能教师推荐的读物,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在同一个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白了该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能力延伸,能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同类型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宽带网”的设置不是每个单元都有。第四单元关于人物通过认真观察而表现出来的神奇表现,学生肯定想看到更多的故事,所以“宽带网”的设立,就为学生开展更多的课外阅读做出了很好的指引。
二、利用“宽带网”,让教师建立开放式的课堂
1.促进教师要采取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宽带网”这一教学内容,只有短短的几行,教学用书中没有做出太详细的指引,这就留给教师一个创作的空间。我们一定要改变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口耳相授,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应采取多种多样且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上网、读课外书、询问、讨论,在课前、课后搜集资料,组织新闻会、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习作集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并且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如进行第五册“语文园地六 宽带网”内容教学时,我就利用学校电脑室,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而且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到学校藏书室进行资料的搜集。因为需要搜集反映祖国风光的资料,所以我结合本校的特点,带学生到爱国教育基地宝墨园进行实地的资料搜集。
2.促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宽带网”的评价体系中,发展性评价占着非常大的分量。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它有两个评价准则:一是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二是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要有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在进行“宽带网”的教学评价时,需要的评价是多元的,而多元评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除在传统教育中常用的师生评价,教师需要采用的生生评价、自我评价、家长和生评价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和立场观察和评价学生的情况,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第五册语文园地六的“宽带网”的评价时,我先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生生互动评价,回家再让家长进行评价,最后才是老师的最终评价。这几个步骤的安排,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己的成果自己最清楚,所以他们是第一个修改者;同学的立场和自己一致,观点与角度差不多,但各人的水平有差异,优等生修改一般同学的成果,游刃有余,而一般学生修改优生的成果,也可以学习参考,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家长出于对子女的责任与爱,对孩子的作业成果也是细致至极;教师的最后评价就是公正、公平的定论。
三、利用“宽带网”,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1.利用“宽带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如果对事物没有兴趣,他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学习动力,就谈不上任何接受素质教育。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而通过“宽带网”,学生能与网络交互,产生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能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宽带网”的出现其实是十分符合提高学生兴趣这一要求的,如在第五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宽带网”内容介绍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鲁班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锯子;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等。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在以上内容中提取几个小故事的提纲,打开科技故事的神奇盒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好的开头。通过这个引子,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科学家发明小故事的搜集,学生对于这项作业十分感兴趣。通过家长的辅助上网和到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他们知道了更多的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有爱迪生、诺贝尔,甚至连诸葛亮的发明故事也让他们找了出来。看来,打开学生的兴趣之门,我们会有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利用“宽带网”,让学生把文本读“厚”
通过“宽带网”,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够将课内与课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宽带网”的设置点,是在语文园地的最后,它不是每个单元都有设置,而是根据该组的课文内容的要求进行的,如第五册语文园地四的“宽带网”,它是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更多的相关故事。它是我们在单元教学完成后让学生向外发展、向外深入研究的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我们可以让课堂开放,教材开放,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知识,延伸课堂,获得更多信息,使课文的内涵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会是一个引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过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
参考文献:
篇10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引人情境,激发探究心理。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冬天是个魔术师》,我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人新课的:“小朋友们,你们见过下雪的情景吗?今天,老师带你们看一看。接着,我就开始放光盘。光盘一放完,不用我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文中的情境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雪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雪。其次,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人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三、创设情境,促进“自主”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有利于学生增强探究欲望,加强情感体验。教学中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可使学生感知处在兴奋状态,引起无意注意,激发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加上我们地处珠三角洲,约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冰天雪地是怎样的一种情形,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播放动画片,化无远为近,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用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画面、感人的音乐,把学生带进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小女孩的又饿又冷,她对火炉和烤鹅的渴望,对欢乐的需求,对奶奶的思念。这样,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感情,小女孩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学生的主体性便得到弘扬,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 上一篇:初二学习个人经验总结
- 下一篇:高中三年学习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