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4:0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学习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阅读能力;英语;初中生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近些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一些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盲目性较大,没有科学的进行规划,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对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

一、设定阅读目标

学生在阅读教材课文之前,应该给学生设定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带着目标去阅读。适当的阅读目标能够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出来,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设定阅读目标有两个要点,首先要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设置,其次要设定完成目标的时间,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目标才算合格,否则学生阅读速度难以提升。

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3

单元“Receiving money makes me uncomfortable.”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例,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我设置了这样的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1)Why do some people like to give money?

(2)What’s the Chinese meaning of “It’s the thoughts of counts”

(3)What kind of gift does John prefer?以这几个问题为引导,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升。

二、初步理解阅读

完成第一步之后,学生对于文章已经有了浅显的认识。下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理解阅读,目的是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每个段落的主旨句,并根据主旨句理解每一个段落。在初步理解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碰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句型,此时不能急于让学生查字典、查生词表,而是要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经验揣摩这些词汇、句子的意思,这样能够逐渐增加学生对语意的把握能力,提高英语理解能力。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1“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第四段为例,在理解这一段时,学生准确的找出了主旨句“Many students often complain about school life”,本段以此句为中心展开介绍。通读这段之后,我先让学生猜测大意,猜测之后,再逐步查字典、问老师,然后比较自己猜测的意思与正确意思的区别,从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不足之处。

三、深入思考阅读

经过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中每个段落的意思,但是还不能够全面的掌握文章所要表达意思。这时,学生应该将每个段落连起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阅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要将阅读之前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达到对文章中心内容的准确把握。

在阅读“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这篇文章之前,我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是“How many ways we can deal with our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Which way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回答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对于第二个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每段意思进行细致的分析。

四、快速复习阅读

学生完成阅读目标之后,应该对全文进行多次复习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时刻回想在之前阅读时遇到的难点,对于之前遇到的生词、陌生句型要反复阅读,直到熟练为止。同时,复习阅读要保证阅读速度,通过多次的快速复习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必要时,教师可以选取原文的某一段,然后将关键词汇去掉,让学生填空。

五、阅读经验总结

以上四个步骤之后,学生应该对本次阅读学习过程进行一次总结,可以将自己遇到的一些生词、短语、句型记录到专门的记录本上,并注意定期进行复习,从而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增加自己对英语句型的掌握。不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阅读技巧交流,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提高培养阅读能力的建议。在不断的总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改正措施。

六、结论

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本文提出的五个阅读能力培养步骤,设定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升阅读速度;初步理解阅读和深入思考阅读,则是由浅入深的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层层深入,并解决难点词汇、句型;快速复习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度对文章更加熟悉,对重点、难点理解更加透彻;阅读经验总结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总结阅读技巧,积累词汇、句型,提升阅读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学生学习应达成的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持久性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新课程本质,设计教学方案,及开展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这时期的学生刚摆脱小学生的稚嫩,对初中阶段的各事物感到十分好奇,利用?@个特点对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十分有利。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以便初中生能在早期形成数学思想,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育目标从表面和内在角度可分为隐性教学目标和显性教学目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范畴。初中数学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长期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数学逻辑思维,并使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以不断积累学习经验,这便是核心素养。一个具备了核心素养的学生必然善于利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当代初中生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根本追求,也是着眼于数学教学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后,通过教师引导,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逐渐的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就会被建立起来。要想到达这个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一方面注重学生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挖掘数学教材中所包含的隐性核心素养,最终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2.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总结,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初中生善于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实际性问题。数学学科看似理论性很强,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处不在。学生在处理现实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其次,合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解决某类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能够运用固定的方法,以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复杂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率先考虑用数学思想去解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情境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学生就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在系统化的训练中,不断强化核心素养,并持之以恒地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究中,改变过去灌输式、单一、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过去教学经验总结分析,大多数初中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知识离自己实际生活甚远,而学习数学对他们好像帮助不大。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景和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一些生活化的问题,拉近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数学情景,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并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以多样化的开放性数学题

所谓开放性的数学题是指解题思路有多种多样,答案不是唯一确定的。整个问题的条件、解题方法和最终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十分热衷,并且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容易激起学生挑战欲望。数学开放题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大多数和学生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水平有很大帮助。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核心素养时,要注重设计多样化、开放性的数学题。

3.进一步丰富数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数学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应用数学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善于交流,书本归纳总结,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数学方法和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通过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信息,有利于增加初中生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初中生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多而杂,对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比较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好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上要紧紧围绕着物理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性探究来展开教学。

一、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探究方法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尽快学好物理,就必须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方面的培养,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上要不断加强和引导在物理实验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气压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硬纸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倒置过来,学生们就会发现这个充满水的烧杯中竟然没有一点水漏出来,这硬纸竟然没有因重力而冲走。通过这样一个有趣活泼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气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亲身融入真切的物理感官世界中,勾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索欲望,进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物理学习兴趣的转变。

2.利用现实生活惯例,逐渐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物理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观念,改变物理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主动转让到学生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角,从而改变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角色,将教师与学生逐渐融为统一。为此,教师要不断创造师生共处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并不断增加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参与互动环节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常识的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这些物理现象。在其他方面上,物理实验要及时引导对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视,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切实感受物理学习的奥秘。由物理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经验总结上的,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广大的生活惯例中提取的精华,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物理的真谛。

3.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要还原物理学科的本质,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解释初中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实现两者的相互关联。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有物理属性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关于物理知识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物理的探索,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学习物理,发挥问题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对于物理模具的选择上要切实做到真实可信,尽量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运动时,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带到室外或者是让学生在车上观察沿路汽车的运动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情景,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相对运动和参照物上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理解的趣味性,这样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领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运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激励中让学生多思考实际中的物理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对物理知识结构整体把握

物理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座刚刚建立的高楼,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如果想要真正认识和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就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学科整个结构体系的特点,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能够知晓物理中的概念、物理规律所揭示的含义,让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在教学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不仅能够对物理概念以及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要了解物理属性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教师要处理如何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它们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于一些物理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对摩擦力的讲解时,我们就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流星划破天际时,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闪亮的光芒?这类生活中新奇的事例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结构体系的认识,通过创新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注重物理知识及时总结和分类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分支众多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连成紧密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了初学物理者应接不暇,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物理知识面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学生不对现学的物理知识及时加以归纳和总结,难免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进行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物理概念进行分类和总结,突出学习重点,并将物理概念进行系统化概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初中生尽快学好物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的事例中逐渐引导学生喜欢上物理,要注重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控,注重对物理知识及时分类和总结,这样才能尽快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完善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韩觉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刍议[J]. 数理化学习,2010(03).

篇4

关键词: 课外实践活动 初中生物 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智能,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操、品德,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课内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1]。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部分章节插入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1.巩固和升华课内知识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加大深度难度[2]。如在讲授桃花结构一节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近距离地观察花的结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花结构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如“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给栽培植物松土”等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只能单一地描述,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掌握跟不上。但是如果这些内容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就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直观、更具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2.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性格冲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带领学生到农村果园认识花芽、叶芽;嫁接期观摩酸枣嫁接大枣过程;调查河污染问题,等等。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生物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4]。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课外的实践课,因为实践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究欲。运用这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获得很有必要。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如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对学校的盆景及绿化带进行修剪和整理,在实践中不仅学生能学到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能在此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还可尝试学习管理校园花圃,在管理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靠近花坛边缘的草要长得旺盛一点?为什么向阳面的比背阴面的开得早?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动脑筋先思考,并鼓励他们把心中的一些想法和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很关键,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创新。如植株的嫁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虽然在嫁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说搭配的问题,但教师此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做,待看到结果后,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除此以外,还有“帮助植物授粉”、“探究蚂蚁的通讯”、“饲养家兔”等探究活动是适合开展的,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耗时较长,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成,所以课外实践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今天的生活环境来之不易。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如带领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与化工厂,了解其基本操作流程,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环保的种子,只要给予一定的“水分”和“养料”,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生物课堂丰富多彩,而且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实践天地。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能给生物课堂带来无限活力。总之,课外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是提升生物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玉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池州师专学报,2005(3).

[2]蔡永清.浅议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J].考试教研版.

篇5

关键词:初中生 攻击行为 产生原因 预防干预

一、概述

初中生攻击行为是指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的,或因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因挫折而故意采取的,指向他人的并给他人或可能给他人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活动。这里的行为执行者是指在学校就读的初中学生,行为本身是故意的,是给他人或可能给他人造成伤害的,而且是学校和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并且他对行为者本身的健康成长也是伤害性的,这种行为是行为执行者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挫折所采取的。如得不到家长的关爱、因成绩不好而受到其他同学歧视、或自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或在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得不到解决情绪得不到宣泄等。

我们把攻击简单的分为打入、骂人、蛮横无理、欺负同学,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干扰同学听课等表现,编制成两种形式的问卷(自评与他评),按班级对我们学校的322名学生进行调查。经过简单统计,结果如下:打架斗殴的10人,占3.1%;骂人的31人,占9.6%; 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的15人占4.6%; 暴躁、容易发火的 7人,占2.2%;上课动作多的29人,占8.9%; 有意违反校规的 9人,占2.8%; 与社会闲散人员联合殴打同学的11人,占 3.4%;没有上进心的 21人,占 6.5%。另外据山东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主任翟静对济南两所中学的1585名初中生及他们的家庭情况的调查也发现,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事实上,初中阶段学生的攻击行为非常普遍,如同学间的互相辱骂、打架斗殴、恶意中伤,有些学生的攻击行为甚至指向课任老师。这种现象在校园里时有发生,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初中生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

1个体的心理因素

第一,与初中生本身固有的经验有关。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早期遭受的身体虐待和以后的攻击行为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逻辑的理论关系,即身体曾经遭受虐待的经历教会了个体的攻击行为,并把攻击行为作为一种固有的规范。事实也证明,具有攻击行为的初中学生中大部分早期都受到过虐待或伤害。

第二,与初中生的人格特点有关。有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攻击倾向与某种人格结构的稳定性紧密相联。经常欺负其他同学的学生具有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自信,脾气多急躁,易被激怒 ,有与社会相悖的价值观,进而促成了特定的情绪特点和攻击行为模式;而经常被欺负的学生通常却具有自尊较低、缺乏自信、内向退缩、过敏性、情绪性等人格特点,因而常沦于被攻击、被欺负的地位,而这又反过来促

2 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第一,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骂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遗弃、死亡等缺乏温暖的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学生攻击行为与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第二,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学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 社会因素

第一,电子游戏的影响

玩暴力型电脑游戏有可能强化一个人的进攻心理、情感和行为。有美国心理学者经过研究指出,由于电脑游戏具有交互性,会诱使游戏者将自己认定为攻击者的角色,所以暴力型电子游戏比包含暴力内容的影视节目更加有害。一项研究显示,具有习惯性攻击倾向的年轻人在反复受到暴力电子游戏刺激的情况下,其攻击倾向会明显增强。另一项研究则显示,任何人哪怕只是短暂地接触暴力电子游戏,也会在短期内出现攻击行为增强的现象。

第二,同伴群体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同伴群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青少年学生攻击性的增加。同伴群体的感染作用、去个性化作用等,会导致青少年学生相互模仿,降低攻击他人产生的负罪感,从而直接增加青少年学生的攻击性。

三、初中生攻击行为的预防与矫正途径

(一) 学校因素的干预

1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会学生疏导和宣泄情绪。初中生处于生长加速期,其兴奋与抑制两大神经系统的失衡,容易引起过分冲动,从而发生攻击。心理学认为情绪不能压抑,应疏导、释放,否则将有害于身心健康。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重点教会学生疏导和宣泄情绪的方法。

第一,让学生学会转移情绪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教会学生当心中的烦恼与愤怒无法排泄时,用转移法把这种烦恼与愤怒转移到其它地方,从而达到宣泄情绪的目的。例如,跑到学校空旷的地方大喊大叫;用手敲打沙包、枕头、拼命地踩地板等方法。但同时要教育学会要注意情绪的宣泄要有节制,要尽量不影响别人、不损害自己、不妨害社会。

篇6

关键词:体育游戏;课堂教学;初中生;健身;娱乐活动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初中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桥梁,所有游戏都是学生们的乐园,民间传统游戏,如棋类、电子、扑克等都得到了孩子们的迷恋,玩起来可以废寝忘食且乐此不疲。因为孩子们需要玩,玩即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总结、感悟发现,教师们上课时都喜欢运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等问题。一堂体育课的成败取决于课中教师游戏的组织与运用是否成功。因此,我们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等得出一些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1 、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 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游戏教学法”是“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巧妙结合体,是一种全新的且收效显著的教学方法。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是以简单的规则为前提,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为目的的特殊的体育活动。

1.2 初中体育游戏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通常我们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游戏都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比较适合于青少年活动。因此,体育游戏深受学生的热爱,而教师也乐于采用此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 、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

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表现为:

2.1.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游戏的涉及面很广,每个游戏都存在不同的教育意义,学生要通过游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单就短跑训练而言,就有迎面接力跑、换物赛跑、十字接力赛等形式。但即使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参与编创一些游戏环节,如50米快跑。过去就是一味强调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又累又烦,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征求意见时,他们提出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于是大家看,我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以及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由于游戏中有学生的创造。就更能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步幅,激发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这时教师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充分的肯定,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这样的游戏既丰富了课堂的内涵,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2.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能有效的把体育项目带入之中,让他们对于枯燥的体育项目变得由不喜欢到喜欢,直至有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竞争中去体会“得第一”的快乐,去表现自我,无疑是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腿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教授动作要领,进行重复的弹跳训练,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在这部分教学中加入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单脚接力跳的比赛或跳绳接力,就将枯燥的训练转化为游戏的形式。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愿望,必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课堂,体育游戏都成为其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再仔细观看不同学段的体育游戏情况,随着学段的提高,体育游戏的技术含量就越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设置要求也就越高。而初中阶段,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正处在成长的特殊时期,使得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更难于把握,下面是体育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较常见的一些问题。

3.1 缺乏针对性,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走秀现象细看初中学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为追求“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或是追求让“学生满脸笑容满头汗的教学效果”,整堂课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游戏中度过,笑声与汗水交织在一起。但教师们却忽视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初衷——以游戏为教学手段或载体让学生学会某项技能,犯了为了游戏而游戏的走表面秀现象(其他学段可能也有此情况,在此不作研究)。

3.2 游戏安排的层次混乱,不能为体育教学服务体育教学是正确、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必须多次、反复进行,有时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单调。如果在适当时候,教师将教学内容编排成体育游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动作技能时的枯燥和单调感。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选择游戏时却没有考虑到体育教学规律、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每个游戏的特点,忽略了游戏安排的先后顺序、游戏的组织形式以及时间的分配,导致所选的游戏不能为教学主题服务。

3.3 游戏缺乏适宜的负荷“汗水与欢笑”是体育游戏的精彩与魅力所在,“汗水”意味着学生在游戏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欢笑”意味着学生在游戏时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只有两种负荷安排的恰到好处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体育游戏的精彩与魅力,体现出其有用价值。体育游戏的负荷绝不是随心所欲,更不能认为体育游戏的负荷越大越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了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往往认为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而且运动量较大,玩的满头汗水就是好的,这种错误观点有待端正。

3.4 游戏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力度不够体育教学的成败关键之一在于安全,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未成熟与成熟之间,他们表现欲望强烈,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游戏中较为莽撞,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护意识不强。而体育游戏的特征却充分地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更是使得学生们忘我投入,安全自然抛之脑后。部分教师们在教学中却错误地认为初中生具有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掌握游戏方法的能力,相对小学生而言更懂事、更稳健,从而轻视了安全教育。这就是造成初中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多于小学段和高中段的原因之一。

3.5 游戏小结评价不够深刻全面体育游戏的小结讲解对教学效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那种忽略和缺乏小结讲解的体育游戏,都会影响体育游戏的寓教于乐的效果。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一般对整堂课都有所小结评价,但专门针对课中游戏的小结评价只是蜻蜓点水,不够深刻全面,而且也不多见,因此不能完全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

4、 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需明确的要素

4.1 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内涵体育课堂教学的初衷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而体育游戏则是达成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的手段或载体。因此,教师安排的体育游戏必须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在此前提下再来追求,游戏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4.2 明确体育游戏的对象体育游戏的对象是初中生,教师在安排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时下的时代特征。当代的初中生个性与早期的初中生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区别,使得他们出现了较大的个性变化。

5、 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措施

5.1 结合时代特征,借助潮流音像在明确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结合时代特征,不仅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与现实紧密相连,有一种就在眼前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新奇和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游戏兴趣;借助潮流音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喜爱角色的表演欲,又可以利用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所喜欢角色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游戏的积极性。

5.2 结合年龄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安全教育编排的体育游戏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遵循客观的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由于初中生年龄个性的不稳定原因,在游戏中教师要随时强调安全教育,关注学生游戏安全。一般可以采用教学分组,层层管理的措施。

5.3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异是体育游戏安排运动负荷的关键。在游戏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有的学生面不改色,轻松自如;有的学生欢声笑语,有的学生神情呆板。学生中不光有性别差异、体质差异,还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安排游戏的运动负荷时要根据不同的个体进行分层,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要求或规则,来不同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身心负荷。

5.4 自主分析,积极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分析,运用不同的战术,改变胜负关系,不改变游戏整体体力水平含量的同时,发挥智力作用,增加游戏的对抗性、知识性。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把智力与体力有机的结合,拓展游戏的外延,发展学生的求知欲,使游戏变得有趣、有知且富含哲理。

6、 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6.1.目的性教学原则宣传。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游戏教学法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就拿腿部力量的训练为例,教师设计的游戏时,必须突出动作要领,除了上面提及的单脚力跳的比赛外,教师还町组织学生跳简易的“竹竿舞”或者组织女同学进行一次“跳皮筋大赛”等,这种游戏的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

6.2.启发性教学原则。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同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例如,在短跑训练中,学生自编的“画人像”游戏颇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学生是这样设计游戏环节的:把每10个学生分为一组,在30米外放一块小黑板,要求学生听到口令后迅速跑到黑板前,画下一笔后再折返跑,最终组成一个人头像。“画人像”游戏,改变了以往单纯绕过障碍物的跑步练习,而是将跑步和画画联系在了一起,新颖有趣,每组学生画出的头像都是他们自己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能活跃课堂气氛.把死气沉沉的体育课堂变活,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变成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游戏的运用能创造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最新,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真正实施了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社会适应目标与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中,为他们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初中生是人生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将体育游戏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课程改革正处于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需要教师们不懈的共同努力学习和实践研究,总结经验;我们不光要从宏观上改革进步,还要从微观产生质变,展示出体育游戏应有的魅力,发挥出其独特的功效,为体育课堂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奉献。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福林.体育游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然而教育制度与师资缺乏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以下是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的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英语教学死板枯燥。由于英语教学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英语课堂过于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新教程改革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2)阅读方法不正确。学生在阅读英语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或者词汇、语句理解不到位,使得阅读时无法理解上下文语句的意思,以致形成错误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增加词汇量来提高阅读能力。(3)忽略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并不完全用于英语教学,大量的训练并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英语的真正含义,教师应该明白,英语来源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运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为学生设置情境,将英语做到现学现用。

二、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效率的实践

1.强化词汇教学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丰富的词汇量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影响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词汇时摆脱不了词汇“开花”:学一个词,就联想这个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例句等等。词汇开花使学生在学习新词汇时有一种恐惧感:每学一个新词汇意味着要被迫学习许多东西,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该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将词汇教学按照对比、联想、链接等方法让学生来接纳词汇,而不是从心里排斥。

2.提升初中英语阅读的趣味性

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词汇的恐惧感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How are you?”这句经典的开场白,虽然我们提到英语对话就会不可避免地想到它,但这正是它融入生活中的重要体现:我们不用特意强调,这句英语便可以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将英语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英语阅读。

3.开展课外活动,拓展学习途径

正如上面所说,英语是一门语言,它来源于生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就要让英语回归生活。教师可以定期观看英语电影,来了解英语对白;可以开展英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举办各种英语比赛:演讲比赛、趣味英语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创新,为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72-02

一、引言

1.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地推广与应用,并且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思想和实效的学习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小组内的学生的互相配合和互动,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和协作,以交流的方式,相互激发思维,实现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及学习任务的制定,并且给予学生探讨问题的全过程指导,这样能够锻炼初中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进行创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体验,改善初中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的作用,这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并贯彻实施到了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不同难度和内容的学习任务,优化了小组学习的学习任务,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感,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技能问题的提出。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进展,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其问题也显现出来。笔者近六年带了二届学生由初一到初三,使用牛津广州版教材教学。六年来我坚持在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经验总结反思中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表现为小组合作的过分活跃和空洞的交流,小组讨论脱离了教学的知识点,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技能就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因此,要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进行关注和研究,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还不成熟。初中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效地进行英语语言沟通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样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合作压力,同时,初中生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建立小组合作的基础,对于英语课程的难点和重点知识点不能有效把握。初中生团队意识还比较弱,分工与协作能力不强,这样很多初中生不主动表达交流,失去了小组合作者的身份,而常常变成一位旁观者。笔者在教学中就有这样的失败经历。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七年级第一学期Unit3 troubles时,小组讨论How to deal with trouble?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进行表达;还有的学生没有相关的生活实践经验,对此讨论漠不关心。这样的小组讨论学习效果很差,没有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2.指导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控制力比较弱。一些英语教师习惯于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还不熟悉,缺乏应用的教学指导经验。例如:教师更多地对学生进行Input 输入知识,而缺少学生的output输出知识。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5 More practice B1 Cinderella时,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组织话剧表演。但是,很多学生没有表演的经验,对演出的环节和流程也不清楚,再加上时间不够,小组合作就陷入了停滞。因此,对于学生小组合作活动往往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会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理想。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差距大,学习效果也不同。这样的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推广造成了难度和阻碍。

3.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给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这样对开展该教学方式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对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评价更多地是对小组最后的讨论结果给予教学评价,忽视了整个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准备和努力。例如:教师仅仅关注了最后发言的学生,而对讨论过程中一些学生的参与缺乏鼓励。这样就不能给予学生以鼓励和热情,不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活动的情况,不能给予学生差异性的学习帮助,就不能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因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评价机制。

三、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实践路径

1.加强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的职能,与学生具有相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和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合作活动进展和内容,并促使小组讨论的内容围绕着主题。例如:教师要能够给合作小组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辅导学生提问技巧和倾听能力,对于出现的小组讨论的内部分歧应进行协调和归纳观点。教师要对小组的划分进行合理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行分组,这样增强了小组的合作能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掌控能力。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话题教师应更多地设计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培养学生使用提建议句式:You may/should/can和You'd better等,学生逐步有了熟练的掌握。例如,笔者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A What should I do?时,就让学生假设,If you were Kathy,James or Tracy,what should you do?指导学生用I should…的句型回答。学生对此类话题很感兴趣,他们分小组进行讨论,不同类型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但这些答案都与老师预先设想的一致,都能围绕着主题去发挥,都是传递正能量的,达到情感目标的教学效果。这样,有了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激发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对英语课的喜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科学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要根据小组的学习能力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要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差异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表达学习,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牛津广州版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Reading A What should I do?整合资料备课时,我注意到全文由三个不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起一个标题,这与近几年广州中考阅读题中选最好的标题(the best title)吻合,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小组讨论并为三个不同部分起标题(What's the best tilte),组员讨论,组长要帮助英语较差的同学阅读和找关键词,组织好语言并负责记录下来,这样增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能动性。然后再抽四个小组长在黑板上写答案。第一部分,三个小组都写了a flower pot,一个意外惊喜是有一个小组长还加了一个形容词a broken folwer pot。在第三部分中,有的小组起the checkout assistant and I,有的小组起an extra ten-yuan。我趁机指导学生,中考时做这一类型的题,标题不宜太长,同时要找一个符合题意、有文学色彩的标题,显然an extra ten-yuan较好。再比如:在牛津广州版七年级第二学期unit 5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C1教学中,我引导小组成员进行探讨:Trees are our friends,but they are in great danger.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trees?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写作的机会,就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C1的课文再小组讨论,学生兴致勃勃地整理出答案后,我再让他们围绕如何保护树木这一话题写一段话,组长负责记录,组员共同修改。再每组由一个同学到讲台利用投影展示和朗读小组文章并全班共同修改。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全程监控。初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监督,控制好小组讨论的主题进展情况,使小组讨论内容紧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并不断提高合作的效果。教师的全程监控能够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首先,能够控制好小组合作的秩序,避免课堂的混乱,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警告牌、打手势发出信号、摇铃、放音乐等,促进小组学习合作更加专注。其次,教师能够调动小组活动场面,避免小组活动冷场,教师通过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最后,教师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对小组合作成员进行明确责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对于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学生要进行监控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

4.构建对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此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基础是教师全程的参与和监控,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学习评价。通常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可采用相互激励措施和外在激励措施。如在单元测试卷上写鼓励的话语“你是最棒的”,或者利用校讯通向家长发报喜短信,每月评一次优秀小组等。侧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习小组的团结性和协作能力给予评价,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新性,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了方向。对于每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指出优点和缺点,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要建立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机制和组间互评。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机制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更加具体和全面地进行评价。组间的相互评价能够促进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这样以竞争的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能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得出了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要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内容,重视对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勇于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改善了师生的教学地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改的实践和参与的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实现优质、高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任务,要能够体现学生的兴趣,并且结合初中英语的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以获得更多真实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郭娟.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之教学体会[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2]冉玉霞.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C).2007.

[3]李燕.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01).

篇9

关键词:课堂氛围;初中英语;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38-01

初中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教学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效英语课堂氛围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利用好课堂这一重要教学平台,构建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初中英语高校教学。本文通过从学情、师资两个角度分析了高效课堂应具备的条件,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和理论学习,探索出了一些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方法,旨在为提高初中生英语成绩提供更多的操作性帮助。

一、促进初中英语高效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低效问题一直备受广大师生的关注。课堂的低效是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善低效课堂的现状,很多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实践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高效英语课堂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呢?

1、学情特点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同时也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震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英语课堂上集中精神学习的时间较短。在加上初中英语难度系数逐渐增加,所以初中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从学生角度来看,高效课堂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学生对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其二,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因此,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更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课堂。

2、师资要求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领导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

新课标理念发展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指导下,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在尊重学生基础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从教师的角度看,高校课程应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英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出现不吻合情况时,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其二,在教学过程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合作和展示。其三,在教学中,对学生适时的跟进、监测、反馈、理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构建愉悦初中英语课程氛围的方法探究

1、构建愉悦初中英语课程氛围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赞可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对学习的认清,思索判断的姿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从而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身为初中英语教师,要秉承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教学,热爱自己学生的教育思想。教师要把对事业对未来的热爱倾注到教育学生工作上。试想使学生产生害怕、厌学的情绪的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情绪高涨;相反让学生尊敬、对学生有爱的学生教师走进教室,学生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学习兴趣浓郁,成绩自然提高较快。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亲切感,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说英语,积极主动的学习应用。

2、构建愉悦初中英语课程氛围的剂---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营造英语课堂气氛。

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氛围。在初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英语重新产生新鲜感、增强求知欲,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实物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pencil、sharpener、blackboard、broom”等单词时,教师可以把这些实物拿到课堂上,机关像铅笔、卷笔刀、黑板等实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教师把这些实物用于课堂,反而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arm、ear、eye”等单词,教师可以利用体态语、学生自身作为实例,进行学习。

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视频、音频、录像等形式,生动、形象、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英语学习内容,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多方面,宽角度的刺激学生思维,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运用英语交际的额能力。

3、构建愉悦初中英语课程氛围的关键――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课堂氛围的浓淡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分不开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创设问路、就餐、聚会等情景,要求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讨论、合作等方式,全面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班级组织英语口语大赛、朗诵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的小进步,小成功进行表扬、肯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愉悦的英语课堂气氛,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于初中英语高效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创设和谐、愉悦的课程学习气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求学热情,也让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及既体验到了快乐教学,有能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教法;学法;激发兴趣;语感

英语是一门广泛使用的外国语言,是我国初中学习阶段三大基础课程之一。由于我国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一困难,而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文章篇幅与旧教材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那么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只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尤如飞机两翼缺了一翼。新《大纲》指出:“教师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应该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新《大纲》有关强化“学”的功能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而信心的丧失,则意味着心理的死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记单词时,是逐个字母地朗读、记忆,把一个有机的整体拆得七零八散,不按读音规则记,没把词、句、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结果是今天记的单词,明天就忘得一千二净。没有成就感,自然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在教学中,选择单词的拼读为突破口:单词不会读,就难以昕得懂,听不懂也就造成讲不出的恶果。要按照读音规则,先从单音节单词的拼读人手,再到双音节、多音节的拼读。增强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在新授课中,要坚持让学生先拼读生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分块设靶,高频操练,各个击破,不断使其获得成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兴趣也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了。

二、注意指导学生培养语感

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一是加强朗读,增强语感。对于英语的学习,读得越多,读得越好,就越能体会到句子文章的思想内容并受到感染。二是品味语句,体会语感。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受都是通过主题句表达出来的。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升华。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既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加强了语感的培养。三是背诵课文,深化语感。背诵课文则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背书时输入的“语言形式”、文字符号申的形义和已有的各种知识融汇,会共同作用于大脑,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活动,如感觉、知觉、思维、判断和分析,这就是语感的形成。语感强了,那么理解力就强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得体,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外语的高效率。

三、注重听力的提高

很多同学都是在进入初三后才意识到听力的重要性,这已让他们损失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因为听力训练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初三紧张的练习对一些简单的、有规律可寻的题型还能有一定效果,但是对于拉开档次、决定是上普通还是重点学校的那部分题,就丝毫没有作用了。所以,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听力学习态度:从初一开始我们就要注重听力的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初中生没做到的。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有策略的去听。所谓“有目的”就是指针对具体的题型来练习。平常的英语考试和中考的听力题型几乎是固定的。可以逐个地将各个题型的题目拿来练习,也就是选一段日子来专攻一个题型,并且把这段时间学习的经验总结,把错题也分析总结。“有计划”和“有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有计划”就是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攻克一个题型的周期。有计划也是指每天循序渐进的做练习。每天保持半小时的训练比较好,这样比较容易坚持,而且效果好,半小时的时间也于考试的时间相适宜,可以培养考试状态。“有选择”即不要什么都听。要量体裁衣,接着再逐渐提高难度。“有策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它讲究的是方法和效率。要学会泛听和精听的结合。在听力练习的计划中要适当的安排泛听和精听,针对不同的题型也要采取不同的听的方式。

四、学法的掌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