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8:0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

篇1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意义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种意义是两方面的,首先对于老师而言,由于学生具备数学学习的思维,所以在理解力和自主学习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与此同时,老师的教学压力就会得到相应的下降,也就是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强度,对于老师而言具有减负作用。其次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加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学习效率会得到明显的提高。综合而言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1.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进行不同类型问题的总结和分析。经验总结法简单而言就是利用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出相应的学习方法,然后利用在今后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小学教育中可以普遍推广。例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会涉及应用题的计算,在应用题的计算中,有几个类型,比如时间计算、距离计算,还有速度的快慢比较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看似比较凌乱,但是通过总结发现,其实都具有一致性,即这些问题的计算都可以转化成简单的方程式,也就是说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只需要把数量的关系建立好对等的方程式,所有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可以触类旁通地解决其他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经验总结法培养数学思维,主要是要找到数学问题中的一致性,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养成。

2.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利用发散性思维可以扩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是说利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会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这对于综合开发学生的思维结构意义重大。利用自主探究法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配合,即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手法。比如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布置任务,让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主交换想法,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程进行相应的提示和指点,使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通过这样长期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越来越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高。

3.情境设计法

篇2

[关键词]口语 评价方式 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50

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口语表达能力在其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能力是首要任务。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改善目前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师和家长都已经意识到口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却没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为了适应时展,英语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促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完善和科学化。通过口语评价,提高教师对英语口语训练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对小学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研究,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改善现代的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教学的资料、网络平台及杂志等途径,对本课题研究做好准备,同时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教学原则,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依据。通过分析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的苦难程度进行研究,并采取及时的解决措施进行调整。

3. 总结经验

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之间需要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并开展定期的总结大会,将教学成果和教学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形成完整的经验总结。

四、 课题研究的成果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

2.实现主体多元性原则

在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评价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实施评价,不能采用统一标准对每个学生一概而论。其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客观性。

3改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改善目前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第七册Module10 Unit 1 《Don’t talk in the library》一文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开,运用所学句型“Please … ”“Don’t … ”等进行相互交流。从而创造出其他句型:Don’t park here.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s. Don’t make any noises in the library. Don’t play with fire in the library.

4.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

在对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时,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施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评价不应该只看重结果,应该注意评价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相互协调发展。

5.建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档案

篇3

一、加强兴趣引导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切智力的东西都依赖于兴趣”等许多至理名言中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作文教学时我常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1)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2)根据儿童对未来充满幻想的特点,将明天的理想同眼前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写作前憧憬美好的未来,从而形成写作的动力;(3)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富于有趣的活动中,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写作的积极性;(4)抓住学生在写作中的闪光点,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不断培养并且提高。

二、注重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受益无穷。”由此看来,学会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学习作文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导:(1)中心词审题法,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揭示作文内容和范围;(2)比较审题法,通过与其他作文题比较,把握作文的中心,选材的重点;(3)类比审题法,将作文中遇到学过的某些文章的题目相类似时采用类比审题法。通过各种方法对比训练,使学生在作文中不论遇到什么要求的作文都能准确把握作文内容和写作范围。

三、加强作文修改指导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的作文修改更为重要,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极不稳定,思维不成熟、用词功底差,所以在作文中修改更必不可少,在作文教学时我常用以下几种方法交换使用:(1)学生自己修改;(2)同桌互相修改;(3)小组共同修改;(4)师生共同修改等方法。经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中学会他人的修改技巧,弥补不足。

四、加强课堂内外妙词佳句的积累

篇4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是极有好处的。它不但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回顾旧的知识并掌握新的知识,同时还能将这种学习的方法运用到以后的新知识之中。不断地学习,让学习活动变得更加轻松、顺利。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

实现美术教学中学生知识兴趣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用心地安排上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次要认真选择教材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小学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册第14课“下雨了”的课堂教学中,从孩子天生喜欢嬉水这点出发,选择下雨天来安排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自感受下雨的情景。具体来讲,首先可以通过以前的录像或多媒体录音,让学生在教室里先回忆他们心中下雨时的情节,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带孩子们到室外亲身体验下雨的感受,孩子们在看、听、说、触、玩的基础上对下雨的情景有感而发,通过亲身感受,倾听和亲近雨,来说说下雨时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最想做什么,使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高涨,这样一幅幅生动而有趣、富有创造性、内容又新颖的画面就在孩子们的笔下完成了。

2.学生要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

创新总是会和逻辑有关,但是逻辑并不是创新的全部,创新需要逻辑的参与,以实现一种更加理想的状态。因此,创新必须做到突破思维定式,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拓宽思维的领域。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整体辩证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逻辑并不单单与科学挂钩,随着社会的发展,逻辑对于美术教育的作用也在日益凸显出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众所周知,儿童作画开始都是凭借他们原始脑中的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样画他也怎样画,缺乏独创性。这就要求要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将想象力与创新性思维结合,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正是基于此,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将学生看似荒诞的想象同他们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很关键了。首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之中,许多创新和想象就会在这种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具体就是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独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将这种创新精神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不断训练和强化这种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

3.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能适应现代教学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有能力了解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也有能力去解决所发生的各种新情况,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不自觉的环境中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这些对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优缺点,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优秀的学生,耐心地疏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此外,儿童作画始于自身印象的特点,使得教师领画、带画,示范作用凸显出来。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否则学生会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经过多年美术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从中得出以上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良性发展,不断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真正使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适应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发挥。

参考文献:

篇5

(1)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英语兴趣

丰富课堂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多置认知玩具实物,实物与英语单词对应,情景与语言对应,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唤起小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实体,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认知感和强烈的趣味性。低年级学生思维具体性的特点,促使教师还要多利用图片、音像等多媒体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在形象生动的课堂活动交流中,传递真实有效信息,使学生呆滞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交流。

(2)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自我提高素质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看到自身存在的知识与业务素质的不足,强化英语基本功,在基本功上面,对于英语口语水平差的老师,自然要强加练习,不过在练习方法上,笔者认为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只有有了目标才能知道自己练习的成效,才能逼迫自己不断进步。教师也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让自己举手投足,说话的语气、姿势、表情,有助于老师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让小学生做猜谜游戏时,让他们们自己设计,通过肢体进行表演,请其他的同学通过肢体语言猜出是什么东西。以此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表演技能,更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创设生动情景,使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19-02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闲暇娱乐中,无处不运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体现着数学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数学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数学的应用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在诸多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中,开放式教学是笔者比较推崇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开放式教学,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优化整合课本内容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理知识的开始,因此,基础必须要打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实现开放式教学,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和课本章节的限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通篇的阅读和思考,按照实际班级学生素质的情况,重新整合优化教材的内容。这样,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知识最大化地传播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通过类比、对比的方式,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最终,不仅教师可以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发散思维,达到综合学习数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将“时、分、秒”和“进、退位加减法”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十进制的加减法则,还可以认识、掌握六十进制的时间的加减法则。这样类比着进行学习,便可以在综合教学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课堂上便会向教师进行提问:“有没有八进制、九进制的加减法?”“是不是法则还是一样的?”……这样,教师便可以顺势将知识进行拓展,素质较好的学生便因此获得思维发散,智力开发的成果,而稍差一点的学生同样可以了解到这些知识点。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广大教师采纳、推广。

2.教与学同步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将教学内容动态化是“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并用、学生与老师互动”思想的重要体现。限于小学生年纪较小,自律较差,也相对没有耐心,这便要求教师要转化教学方式,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要将所讲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因此,边教边学,教与学适时互动便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学生在学习“度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手量一量课桌的长、宽,用脚步测一测教室前门到后门的距离,让学生理解了单位长度的含义;学习“时、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进行把脉测试,切实地去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在学习“角和直角”时,可以让学生拿着三角板去寻找身边的直角、锐角和钝角等。通过边教边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并且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那么学生学习的动力便会更加充足。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便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提倡。

3.运用多媒体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加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在众多教学资源中,多媒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鉴于多媒体直观、动态化的优点,教师在进行一些用言语和板书表达比较困难的知识点讲解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由于多边形图形的复杂性,教师在黑板上绘制往往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多媒体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电脑软件对多边形进行分割、重组,将其变为学生熟悉的三角形、长方形。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计算面积。教师可以在学生计算面积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多边形的面积最终可以怎么计算。这样,学生便会轻松掌握知识要点,并会形成发散思维。

4.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生阶段,直观、形象的知识表达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收。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积累的缺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很多时候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对于这种情况而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比较生涩难懂的知识时,可以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去感受和理解。这样,教师的教学切入点也比较好找,而且学生也不会存在对新鲜知识的胆怯心理。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师要格外的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参与、配合,以达到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课时,鉴于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概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各拿一个钟表,让学生进行小组演练,一人报时间,剩下的组员用手中的钟表表示正确的时间,最后每组优秀的学生进行最后的比赛,由其他的学生出题,比出冠军,教师颁发奖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魅力。

5.课后作业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同其他课程一样,数学课后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后练习的布置对教师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小学生阶段,练习题也要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教师可以在兼具趣味性、参与性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和学习。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给学生:统计自家小区邻居十户近三个月的水电用量、费用情况,并用方块图和表格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巩固、练习,又可以切身地体会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常识,知道能源的重要和父母赚钱的辛苦;同样,学生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比如,交水电费等,增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师不仅仅只是教授学生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项生活能力、品德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小学数学可以说是义务教育的起步阶段,属于打基础的时期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的更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个时候属于起步阶段,其实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越难教,在小学简单的数学知识也要好好叫,不能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刘颖.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学周刊c版,2014,(8): 68-69.

篇7

【摘 要】通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习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的课程,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运用更有效地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成为摆在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发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是所有科学发现的起始,在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科学家不断地观察中所得到的。例如,牛顿就是在不断地观察苹果落地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这种观察能力是需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的。

科学中需要培养的观察能力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点。

(1)实事求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他们真实地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不说假话,不篡改结果,不伪造数据,从小养成客观、谨慎地科学态度。

(2)耐心持久。很多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经过若干年或者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不断地含辛茹苦地观察与实验中得到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性和持久性,培养他们持之以恒地科学态度。

(3)多角度全面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教会他们把各种零散地、看起来孤立地事物联系成一个整体,进行全面地、综合地观察。

(4)明确目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常常忘记了要观察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本该观察的是物品所发生的受热变化,但仍然会有些学生被酒精灯的火焰所吸引,忘记了观察物品发生的变化,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火焰的跳动上。因此,培养学生明确并牢记观察的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是科学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然而,很多小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虽然他们从小就在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父母更多地是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向孩子讲得明明白白,孩子就没有必要再主动去探究了。进入学校之后,一些教师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清清楚楚地灌输给学生各种知识,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指定的步骤,就可以得到结果,不需要再进行探究。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养成了直接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从而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究,主动找寻解决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倡导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通过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增强体验与感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但是,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更愿意用动手的方式,却较少去考虑动脑,也不愿意多动脑。当把实验的器材摆在他们的面前时,他们往往迫不及待的动手去操作实验器材,甚至在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生也只顾着玩的热闹,而不专注于实验本身。因此,培养小学生养成既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显得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科学教育在引导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向小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小学生牢记要解决的问题,强化小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小学生在动手之余,多注重对事物细节的观察,多积极思考,对产生的现象多分析,培养独立思考与善于思考的习惯,通过问题分析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科学结论,或者有时得到的结论与预期结论相反,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出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碰到这些情况更是正常的现象。当碰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也不要急于否定学生,帮助学生纠错。如果这样做了,反而有可能打击了小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可能使其失去了学会自我反思的契机。作为教师,更应该做的是保护小学生,培养小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挫折失败,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情况反而更有利于培养探究者的勇气毅力与自我反思,并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错误,获得进步,这也培养了探究者的优良品质与习惯。

因此,教师要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遇到挫折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并鼓励他们,耐心的引导他们对整个探究过程及自我进行反思,自我排查,进行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实验,找到错误的环节,进行改正,最后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也会获益良多,学到很多东西,促进自己的成长。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对学生学习知识,包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纵雯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2]刘凤江.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11-01

小学学生处于思想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对未知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小学语文教学更是一切其它教学科目的基础,利用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以及爱玩游戏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交头接耳、睡觉走神以及搞小动作的想象比较普遍,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旦下课,学生便恢复了活力,变得生龙活虎,在教室、操场玩的不亦乐乎,每个学生的脸庞看起来都洋溢着满足和快乐,与课堂表现完全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在课堂对学习内容没有学习兴趣,许多专业知识是老师强行灌输的,并不是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从而缺少学习积极性。肯定有很多人会认为是因为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趣味性,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实际教学笔者可以了解,近年来我国教材针对趣味性以及探索性相比过去已经有了很大改善,许多知识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直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更加的生活化,很多教学内容都已非常幽默的形式呈现出来。造成教学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虽然教材在改进,但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没有跟着教材一同改进,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一种主动探索的方式存在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是老师不考虑学生的想法,一味的强行施加给学生,自然会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势在必行。

二、游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会给学生带来别样的体验。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缺少必要的导语和铺垫,老师往往是上来就开始给学生介绍各种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开始做练习,在课后的时候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的教育,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双方的交流融合太少。而一个良好的导语可以再瞬间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比如,以课文《夏天的衣服》为例,我们就可以实践游戏教学法:可以先找好小猴子玩具等,放在购物篮里,让两个人一组,请小学生帮助小猴子进行衣服的运送,然后很快地回来交给小猴子。很多的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在短暂的游戏之后,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游戏状态,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行新授课内容“夏天衣物的认识”教学。

2、妙用角色表演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对于某些课文往往不感兴趣,在听课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走神,甚至是打瞌睡,总之课文的听讲并不是那么的认真,而教师如果是一味地提醒责罚,效果其实并不好,学生下次还会继续犯错误。所以,在某些课文讲解的时候,不妨提前透漏给学生这节课会有个小节目、小表演,引起了他们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中间的适当时机可以让它们起到缓解审美疲劳的作用。比如,在讲课文《猫》的时候,我们不妨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模仿猫的神态和叫声,很多学生会津津有味地高一声、低一声叫起来,课堂就会显得很是生动。教师精心设计的游戏能帮助学生学习各种单调的内容,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对文本的解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调节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布置作业游戏

目前的小学生往往被大量的题海和作业所淹没,整天地把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作业上,这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竞争从小学生就开始了,他们被迫地放弃了游戏的快乐,整日地重复着字词句、段篇章,语文对他们来说完全失去了兴趣的所在,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而教师可不可以布置一些“游戏作业”呢?比如,在课文《武松打虎》中是不是可以让高年级小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进行模拟,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欣赏到一次酣畅淋漓的表演,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武松形象的认识。教师可以不断地加强指导,提示给学生各种动作,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这样的作业对他们来说显然兴趣会更加浓厚,达到了其他方式所没有的效果。

4、借助节日拓展课堂

目前,在小学阶段最为盛大的节日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教师不妨借助这个节日进行另外一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可以选取那些朗朗上口的课文编成儿歌,课文的选择就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策略文/崔珍珍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部分主要是拼音、汉字和阅读,知识结构简单、形心理特征,要注意主题的简洁、思想的纯正,最好能够有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歌词上应该顺口、押韵,富有感染力,适合阅读背诵,这样通过游戏的编排可以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如果教师有精力还可以参照一些课文进行舞蹈的编排学习,形象、简单、明朗的形象都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印象,对于课文会更加地了解,鲜明的节奏感、准确细致的动作都会带来强烈的情感体验。

总之,小学的语文游戏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运用游戏教学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但是也需要教师积极地把握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切切实实的精彩,保持对于语文的兴趣,达到乐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由拉丁文发源而来,是一种传统的拼音文字,总共由26个英文字母中的数个组合成为单词,再由单词组成句子,篇章而成。其构成形式和大部分的语言类似,都是由不同的个体字母单词组成。现今中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主要注重的是单词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这也就对学生的记忆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在大量记忆的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听说能力的掌握,部分教师也是单纯注重学生的单词量和语法记忆量,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习惯,从而造成了很多学生在小升初,初升高的阶段性跳跃中出现口语能力不足,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科选择性放弃。而这,也是影响我国国民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目前主流出现在教辅材料中的各类指导口语学习的方法,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和理解,简单来说,很多方法虽然理念很好,但是不能完全针对出现不同问题的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只用一种指导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总结了四年来本人在中小学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学习方法,在这里简单谈一谈如何创设英语口语的语言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主动适应能力。

语言环境,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环境,而在英语教学中,口语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语言环境创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能否找到学生真正适应的环境,再根据各个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创设,从而达到以环境带动语感,用语感为动力带动口语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的创设语言环境呢?

首先从小学部分分析,小学英语接触的知识面较窄,单词量也不多,大多数以认识记忆单词和句子为主,所以,小学阶段的环境创设应该以单词为主,在学生学习了新课程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制作单词贴片,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尽可能地根据当前所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单词来描述自己学过的事物。例如:

在学习了PEP三年级上册Unit1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制作文具的单词贴片,贴在相应的文具上,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尽量用英语来描述此类物品。而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小学的学生并不具有主动的英语表达能力,这也就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使用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在小学高段遇到较多句子时,就可以自行利用此类方法来巩固口语,也为进入中学的进一步的英语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针对于初级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对于这种环境创设法的要求也会更进一层,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将接触大量的单词和句子,如果不进一步提高语言环境的质量,将很难满足初中学生的口语进展,尤其是初中高段,教师在很多时候会在课堂上进行全英语教学,不仅让很多学生头疼,也让很多老师感觉一节课上下来,筋疲力尽,而学生则似懂非懂。所以,初中阶段的语言环境创设,要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此时,应大力倡导学生将自己身边所有事物与学过的单词,句子联系起来,坚持制作英语贴片,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我们生活在中国,一样可以制造出自己的英语世界。

而仅仅只是从课本入手,还是不够的,同时我们要利用一切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多媒体资源,现在的学生大多上网较早,所以我们大可以利用学生这一资源,从音乐,演讲,电视剧,电影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例如:

我教的第一届学生,是初一的新生,很多学生都是从农村小学升入的,对于英语口语根本没有任何基础和意识,这对于我的英语口语教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同于其他老师,我选择了英语贴片与影视音乐全方位的影响。初一的时候,环境创设进展非常缓慢,但一升入初二,学生的口语意识有了巨大提高,以至于有部分学生在观看完《功夫熊猫》之后,竟然能够记住其中大段的台词,而喜爱欧美音乐的同学,也从歌词中体会到了英语的魅力,从而大幅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亲切的,贴近他们水平的英语学习环境,如同我们中国人都说粤语难学,可真正在广东生活几年,不用刻意学习,我们一样可以信手拈来,与其每天逼着学生读课文,背对话,不如创设合适的环境,让他们自愿参与进来。

篇10

教材背景:课题组主要研究《新标准英语》,学生生活题材,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国外人的相处等。同一题材在全套教材中重复出现,但其内容逐步扩展加深,螺旋上升。我们的低段一,二年级,使用的是快乐英语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新标准三年级起点教材。本教材单词和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全部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本套教材几乎课课都配有图画,这为看图说话提供了便利,通过图片引出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可以用图画展现学生本课的主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姿势和神态等,并对这些东西做出合理的解释,联想和推测,达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目的。

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经历旺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求知欲高,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善于模仿,敢于开口,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所在,但自规性比较差,容易培养兴趣,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失败,或者是遇到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时,他们更容易对外语学习失去兴趣。看图说话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律,儿童在思维方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利用直观生动的图片能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开口。另外,以图画为桥梁,启发学生“借图说理”,逐步实现从叙事到说理的过渡。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 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

(3) 有利于师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小学英语课标中要求,低段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听、读的基础,可见情景教学中看图说话的教学方法,是听、说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理解图意,达到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学会说话的目的。

在课标语言技能中:一级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故事。

二级要求: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心理学依据:在9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提出了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原理为指导的教学设计,并揭示了其所依据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机制。在此后的几年里,国内外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智育理论又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明确了一条最基本的智能发展的规律,就是当人们具有某种水平能力的时候其大脑中必有相应的分类知识的结构,即图式(schemata)。如果一个人大脑中确有某种水平的图式,他必能表现出相应水平的能力。这种图式主要由三种知识构成:⑴陈述性知识,即陈述、解释什么是什么的知识;⑵程序性知识,即面对什么问题怎么办的知识,经过练习可以转化为智力技能;⑶认知策略知识,即如何监控、指导自己思维的程序性知识,经过练习可转化为认知策略。

4.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能够制定出看图说话的策略。

(2) 通过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3)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5. 研究对象及方法

5.1 研究对象: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5.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比较典型的提问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借鉴有关理论或实践研究结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

(2)自然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不同提问方式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等。

(3)调查对比法:通过实验前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和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提高的调查,收集一定的事实资料和依据,并加以整理。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5)经验总结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形成一些针对小学四年级有效提问的理论经验,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

6. 关键词的界定

小学英语 看图说话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7. 课题研究的内容

调查分析教材图片特点,看图说话的有效实施方法,以及方法在学生实际学习中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如出现问题如何改进。

7.1 教材图片特点。

《新标准英语》是由外语教学于研究出版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出版公司联合组织编写的完全符合最新《国家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使用的“一条龙”英语教材。a.教材体现了,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学习英语,都要遵循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规律; b.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NSE,强调“运用语言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强调“跨文化教育”,以题材-功能-结构-任务为教材编写的基础; c.教材充分体现了美育渗透特点; d.教材体现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的特点; e.教材充分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曾强调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幅图。”翻开新标准小学英语教材,一幅幅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插图使人眼前一亮。文字是图片的具体描述,插图是文字的形象体现,图文并茂,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些课文插图都是课本编写者精心选配的,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拓展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它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能满足小学生对新鲜的、生动的事物的刺激需要,还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对文章进行了重要的诊释和补充。利用课文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7.2 依据分析教材总结出的方法:

(1)要注意描述图片的正确步骤;

(2)把握看图说话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导之以“法”;

(3)借图引导,呈现新知;

(4)借图巧练,操练新知;

(5)借图巩固,拓展创新;

(6)借图升华,总结主题。

7.3 检测研究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实施效果。(如表1)

表1

一年级“看图说话”不设场景或只是简单的场景,着重对于角色特征和角色行为的描述,通过孩子对图片的视觉认识,训练他们对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大小、名称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年级“看图说话”中角色相对单一一些,但是引入了比较复杂的场景,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看图说话”角色有所增加,由此带来的角色行为也就多了,且图中的角色行为、动作比二年级难一些。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故事形式,把图片内容连接起来,场景多样,涉及的物品也较多。

四年级“看图说话”涵盖角色,场景,角色行为各方面,角色一般都在三个或三个以上,要求学生在把对话连接起来的基础上,变成有情节的小故事,从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看图说话”通过形象有趣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感,教师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教会孩子要学会团结合作、助人为乐、文明礼貌,以此提高孩子的语言学习及流畅的表达能力。

六年级“看图说话”为连环画的形式,在对整个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场景和角色行为进行识别和描述基础上,更要注意对故事情节的构思和陈述。要发挥想象,构思人物和心理活动。

8. 研究过程

8.1 提出阶段:(2012.3-2012.4)

1)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

2)落实管理体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8.2 实施阶段:(2012.5-2015.4)

1) 初级阶段:低段年级的实施(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

2) 中级阶段:中段年级的实施(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

3) 高级阶段:高段年级的实施(2014年5月-2015年4月)

三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如下:

1)制定教研活动安排表

2)学生前测,分析学生成绩

3)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分阶段教材、图画特点,找规律

4)课堂观察,可行性方法的实施

5)对总结方法进行修改

6)收集积累资料,撰写阶段总结

实施阶段总结:

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后,尝试在同年级其他班推广。

8.3 结题阶段:(2015.5)

1)总结研究的经验

2)完成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3)申请结题

9.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理论成果: a.通过对新课题的研究,要求全体成员不断在工作中总结新的教学 经验,撰写研究报告,把自己新的经验及时介绍给大家,以供成果共享。

b.撰写优秀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 综合成果:a. 搜集学生作品编写学生作品集

b. 搜集教师课件,完成教师音像作品集

c. 汇集、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论证 结题。

d.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学生英语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 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e.进行优秀研究成果评比。

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应用的方式进行,力求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变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生学习发展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10.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表达

10.1 提出阶段:问卷调查、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

10.2 实施研究阶段:撰写学术性或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可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