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9:5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综学习经验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专题点拨:密切结合2014年地理高考复习,及时推出专题,即“昼夜分布及太阳高度变化”、“大气运动与天气变化”、“气候形成与变化”、“河流”、“地质作用过程与地貌”、“产业活动的合理布局”、“特征区域剖析”、“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从2013年7~8期起刊载至2014年1~2期。
2.同步训练:适时呈现与专题点拨“专题”完全同步的模拟训练套题,并特邀地理高考专家或各省市富有高考经验的特级教师、名师团队及教研员团队精心撰写和选编。
3.教材新析:随新课程改革推进及实施,初中部分启用2012版新教材,多角度诠释新课程理念,深度剖析教材含义,抛砖引玉、集思广益,为广大中学地理一线教师打造最新交流平台。
4.教例选登:在推出极具参考性、实用性的教学方案、教学实录、说课、学案基础上,初中部分启用新教材,增设教学专家、特级教师和优秀一线教师教学点评,剖析教例精彩之处和创新火花,提出值得思考之问题。
5.教艺创新:“教学新探”大栏目下增设“教艺创新“小栏目,以教师课堂教学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语言描述、典型教学案例的剖析,交流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感悟、新经验、新做法。
6.信息网页:原“教辅集锦”栏目内容调整到信息网页之下,其内容不再明确要求与教材进度同步,选择有特色性与独到性的地理知识性文章,以及统计性、新颖性的最新地理信息。
投稿的几点说明
1.紧跟教学进度栏目:“教学新探”大栏目下设的“教材新析”、“ 教例选登”小栏目。需提前初高中教学进度4个月投稿,每期进度见“期刊进度表”。
2.关注“高考聚焦”栏目:“复习指南”小栏目刊于当年1-2期、7-8期和9期;“试题探讨”小栏目刊于当年3期和10期;“解题技巧”小栏目刊于当年4期和11期;“命题探究”小栏目刊于当年6期和12期;“心理调适”小栏目刊于当年5期;“一题一议”小栏目择优刊载。以上栏目均需提前4个月进度投稿。
稿件紧缺栏目及要求
1. 教材新析(需提前教学进度4个月投稿):侧重某节(章)教材在本书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在课标中的要求分析;该节教材的重难点、疑难问题或需注意的问题及关键点或亮点、闪光点分析等;该节教材中的图像图表、学习活动、作业练习等分析;对该节(章)教学内容的思考及教学建议。可择其上述某些方面撰写成文。字数为2500~3500字左右,注意与教案的区别。
篇2
[关键词] 教育电子商务化信誉化现代教育运作准备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教育消费活动,它的运行模式,除了包含传统的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环节外,更是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商务运行模式,它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心志的特殊服务。在运行模式上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和常规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需要建立短期标准和长期规划的综合性教育商务化模式。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建立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网络之上的,它已摒除了网络发展初期的浮躁化,开始向健康、高效益、规范化方向发展。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在技术、理论、管理等方面与网络上的普通电子商务靠拢。教育电子商务化的商业运作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教育电子商务化的低成本运营的可能性评估
教育电子商务的成本问题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根本问题。教育电子商务化的成本审核应该包括投资成本审核、中期的应用开发成本审核、版权成本审核和全程的维护服务成本审核的认定。教育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它依托的应该是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电子教育产品制作等都具有一定经验的高等学校。
对于学习者方面涉及到的客户成本也应该在成本审核之列。同普通电子商务相似,这是一种完全依赖网络的服务,这些费用虽然不列入商务化的运营成本,但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户开支,也是教育电子商务化被学习者接受并得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高校已有的技术、硬件和拥有的人才、人文环境、信誉、社会地位等软环境,将会大大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相对竞争力。
二、网络教育学习信誉化制度的建立:学习者个人学习信誉与电子商务教育资格审查机制的结合
学习者、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双层次的信誉问题是需要一定制度保障的。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需要国家级的审核,并走向国际化。而学习者作为行为个体在电子商务教育中的收益需要以认证的形式得到证明。
在权威部门认证管理上,有必要设立严格的资格审查机制,严格把握控制非正规办学单位的申请,注意思想传播的健康化,不给歪理邪说等邪恶、极端言行渗入到教育系统的机会。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除了在国家的高度上承认其办学资格,还需要在国际合作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认识到网络的无国界性,教育电子商务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面向的是网络。这就要求教育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和实名性并重,也就是说要使用有效的电子签名技术及其立法为教育电子商务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而电子商务立法还有待时日研究,那么可以考虑暂时性的设立教育电子商务的实名化规则。
三、短期标准与长期的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的制度保障:技术支持与监管双管齐下
规矩的设定和遵守应该在教育电子商业化的初期建立起就纳入日程。网络经济初期出现的泡沫经济至今还让人心存余悸。在建设初期可以做出短期标准,也就是说不允许有标准缺失的情况存在。之后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成熟。这种质量标准应该包括教育电子商品质量评估标准、价格水平制定办法、网络交货质量验证体系、相关整体服务水平标准、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这些质量评估标准的来源渠道主要通过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使用者即学习者的需求;参照各级别比赛的成功教育案例及评比标准;调查正在使用中的远程教育系统;专业从业人员的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等。
在评估原则上,强调和注重持续性的对教育的电子商务资格做出鉴定和质量评估。除在开办教育电子商务化资格时进行评定外,还要定时对教育电子商务化机构进行评估,以使教育电子商务化在教学产品制作、售后服务、社会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保持质量,及时吸收普通教育的先进思路和做法,争取与普通教育同步。这种评估应该包含三种:地区性评估团体、国家级评估团体、民间临时性评估团体、专业性评估团体。
四、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互补联合
从教育电子商务化的面向对象来看,包括面向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又可以适当融入到义务教育当中去,可以起到平衡师资,提高偏远山区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教育的电子商务化,还有利于吸引企业界的投资和进行企业的业务培训等;还可以进行休闲教育和社区教育。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高速发展,那么由此带来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和快速传播的教育电子商务化就不是哪个学校依靠自身就能完成的。无论在先期市场调查、全程投资力度、产品宣传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全力配合,而单独的一个企业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制造出高质量的电子化系列产品。许多企业家和投资商都对这种新兴的“知识经济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和研究。
篇3
银行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于5月31号进入xx公司参加培训开始,经历近两个月的试用期,现在即将面临转正.在这两月里我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经历xx开业前期的培训和准备,有幸见证公司开业当天庄严激动的那一刻,和搬入新办公区,我们一起用心布置和爱护家一般的喜悦心情,还有每一次跑客户谈业务的经历仍很清晰,我很认真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努力提高,和同事相互协作和学习,互相鼓励,一次次使我变得更有底气。
到现在近两月的工作和学习,点点滴滴心里充实了许多。从每一天的晨会要事记录开始,到每一天工作日志记录结束,看到自己一天天做的,和提醒自己要做的,以及偶尔心里有过的想法和思考仍很清晰。
作为客户经理,在思想上,在我内心深处,我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不断提升自己,做好细节。在此还要特别感谢王总在那次晨会上的教导,对任何人都应该尊重,以礼相待。偶然疏忽带给我内心深深的触动以后,我更注重细节和习惯,非常感谢王总一直以来对我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帮助和教育,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内心充盈,很开心!也感谢李总在培训时的那一句鼓励:我们是职业的经理人,那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我会做的更好!
在工作业务上,到现在,对于公司的产品,理念,流程,制度我基本都了解。记得调查客户从最开始心里很空白只能在旁边旁听,对要了解和核实的问题和要收集的资料都不熟悉,到现在能基本把握要点和客户有底气的交谈和沟通,很清晰的完成资料的收集,以及到厂房车间对客户经营实力的实地考察,和库存清单的核实,每一步都有了认识和经验总结。非常认同公司不喝客户一杯茶的理念并时常将其放心中,不增加客户额外成本,对客户每次再三的热情邀请都婉言拒绝,希望能帮助公司在起步时就能将好的方式一直坚持和延续。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所有小细节中做到风险控制、速度、亲和力、创新的差异化竞争,争取给所有接触的客户留下好印象,培育自己的优质客户。
作为阳光小组的成员,我经历了生意贷客户xxxx的实地调查,坚持风险控制第一,营销客户第二。从实力、信用、效益三大原则上多维度的分析客户,特别注重客户第一还款来源保障和抗风险性,比如销售收入的核实,我们都尽量在走访中就及时核实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增值税发票、手工帐本、各种财务报表,不留给对方造假的时间,且增值税和银行流水要时间同步才能准确反映。对各报表都认真审核是否造假,对于客户的任何情况的收集都客观的在调查报告中反应,不隐瞒,不夸张。对于客户的疑惑,我都能从维护公司的利益和形象出发,较合理的与客户沟通。在服务等细节上都尽量给客户提供方便,比如给客户送合同,送借据,拿资料。而薪易贷业务的程序相对要简单很多。从所经办的客户向曾、谭安淑经历中体会,最主要是核实客户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两个基点,申请特别授信15万的谭姐从材料收集到签合同全程由我主办,为了核实其烟草局的工作我专程去到她单位拿劳动合同,一方面为客户省事,另一方面是对收集的材料和工作情况更有把握,从而降低风险。这位客户本身很赶时间,所以我根据她的需求加紧在两天就为她办下来,也最大限度体现公司的及时性,客户对此也非常满意,发来致谢短信。而我在全程经历中对所有细节和流程都有更透彻的了解,相信对之后薪易贷业务的办理更顺利。
银行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进入中国银行六个月了。从盛夏到寒冬,在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下面将我一年的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入职的第一课从入职培训开始。尽管入职培训的时间安排相当紧凑,但是入职培训对于我们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入职培训,我了解到了中国银行的企业文化,学习了银行个金、公司、国结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团队意识,认识到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入职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经过短暂的入职培训,我在永丰路支行开始学习柜面业务。刚刚开始上柜操作时,我总感觉手忙脚乱,对于客户的提问也显得不知所措。在师傅和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虚心地学习请教,认真地做笔记,很快我学会了存取款、挂失、外汇买卖、存款证明的开立等各项柜面基本业务。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银行柜面业务看似简单重复,但实则需要柜员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细心地处理每一笔业务,耐心地服务每一位客户,时时刻刻谨记工作的责任,对每一位客户负责。
银行业归根结底属于服务性行业,而对于银行来说,各个网点则是为客户服务的第一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银行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文优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工作中,我时刻将文优的重要性放在心上,微笑待人,礼貌用语,想客户之所想,忧客户之所忧,以客户为中心,力争做到让客户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要做好柜面工作,各项技能必须达标。对于我来说,点钞、计算器、中文录入、个金业务每一项技能都需要练习。在网点同事的帮助下,在综管部的训练指导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我的技能水平渐渐提高,柜面办理业务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技能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练习的刻苦程度,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苦练技能,力争不断提高。
在银行工作在风险,因此,认真执行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责任心的体现。作为柜员,我严格按照双十禁的要求进行工作。无论是业务的办理过程,还是图章、凭证使用保管,都严格按照要就执行。长此以往,我自觉养成认了真谨慎的工作作风,尽可能的将工作中的风险降低。
营销也是柜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金、保险等中间业务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更好的进行柜面营销,我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树立了相应的理财意识。但是,在柜面的营销过程中,我的营销能力还欠佳。因此,我的营销水平还需不断向老员工学习请教,在实践中不断磨练。
半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成熟和有待提高的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脚踏实地的精神,保持学习的热情,摆正心态,用心做事,立足岗位,廉洁奉公,真诚服务,真心奉献,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力争与中国银行共同成长,共发展。
银行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转眼间,两个月的试用期即将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从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已逐渐适应了周围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对销售支持这项工作也逐渐进入了状态。从自身来讲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这二个月的工作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人管方面:
1、通过打电话及参加招聘会的形式,物色销售人员,并为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安排面试。
2、对于通过面试的新员工,根据hr的要求为其准备相关入司资料,并系统中为新员工上工号。
3、做好销售人员的考勤工作,以及他们佣金、薪金的计算工作。
二、业管方面:
1、在中信和交通银行的协议签定的过程中,与分公司保持联系,跟踪协议的会签过程,并在协议签定后,在系统中设置相关网点信息,以保证保单的录入,和单子的正常出单。
2、负责日常的收单、审单以及交单工作,并做好每日的业务记录和业务播报,若出现照会等问题单,做好跟踪并及时处理。
3、根据总监的要求,制定渠道经营计划并对费用进行预算管理。
4、负责制定银行与brc人员激励方案,并进行实施与跟踪,并在月末做好费用报销工作。
5、与财务和银行方面做好沟通,在每月月初核对做单情况,计算并及时支付银行手续费。
6、制定有关业务的培训方案,并对培训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做好报销工作。
7、处理分公司下发的邮件,并完成其安排的任务。
8、做好银保单证的征订,并及时对库存资料做好清点和整理。
9、做好施总安排的各项工作,为我们的销售团队对好后勤支持和服务工作。
篇4
[关键词]管理学;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发展路径
一、相关研究述评及引言国内外学者对于管理学发展的研究,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用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进行传统的阶段划分,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管理学发展,如郭咸纲的《西方管理思想史》(1999年);二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展示管理学的发展演变路径,如雷恩的《管理思想的演变》(1979年);三是以某种或某方面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为主线,如魏文斌的《第三种管理维度:组织文化管理通论》(2006年),挖掘管理学由经济人、社会人向复杂人转变的管理学演进路径。
第一种研究方法最为常见,这种对管理学进行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阶段划分得到了管理学界的一致认可,绝大多数管理学教材都是按这种方式来讲述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最为复杂,有点类似于历史学,甚至可以是世界历史的编年史,从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古代中国的管理思想、文艺复兴时的管理思想讲到现代管理思想丛林,有利于学者对管理思想从古至今的发展进行细致的研究;第三种研究方法最有创建性,可以只研究某种或某方面管理思想的发展,挖掘其内涵和意义以及对整个管理学的影响,往往能够另辟蹊径。本文依从第三种研究方法,尝试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又译作“理性论”和“经验论”)的哲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学的发展路径。
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大部分研究针对从科学管理开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学发展,本文的研究范围也是如此。
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学的发展路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从该哲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学发展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形成的最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虽然不少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立,也可以据此来研究管理学的发展。例如我国学者罗珉所说:“管理学从一诞生开始,就有两个理论范式主导着它的发展,或者说管理学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两个侧翼,这就是管理学的科学主义范式和人本主义范式”[1]。但是,这两种范式并不是各自孤立、特立独行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江天骥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一文中指出:“关于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相对立或平分秋色的理解是不恰当的。……仅就有较大影响的学派来说,情况是相当复杂的。”[2]而不论现代西方哲学如何发展,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是一个公认的划时代的理论标志,并直接为现代科学发展提供最为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国学者李醒民更进一步论证说:“整个科学的历史是在理性论和经验论的张力关系中展开的”[3]。因此直到今天,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仍然有可资借鉴的宝贵价值,可以从中探索管理学发展的路径。
二是从该哲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学发展之所以成为必要,是因为管理理论丛林的存在。孔茨在1961年和1980年两次分析了管理理论的丛林现象。他认为如果管理丛林继续存在,将会使管理工作者和学习管理理论的初学者如同进入热带丛林中一样,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4]。随着丹尼尔·雷恩、劳德·小乔治、哈罗德·波拉德等继续对管理理论丛林进行分类[5],问题似乎越来越复杂了,丛林越来越茂盛。但不论管理丛林如何产生,也不论研究管理的角度和方法如何不同,我们还是要依靠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管理。因此,考察不同管理学派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关系,就为对不同的管理学派进行梳理提供了哲学基础,使我们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管理学的发展。
二、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近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经典划分,指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大陆理性主义者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英国经验主义者之间的对立和区分。前者中还可以将马勒伯朗士等后笛卡尔主义者包括进来,后者中还可以将培根、霍布斯包括进来[6]。在现代,一般认为罗素、艾耶尔、维也纳学派(逻辑经验主义)等是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当然,和以叔本华、尼采等人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相比,上述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却又都成了“理性”的代表人物了。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分歧体现在三点:认识论、方法论和可靠性。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根本分歧就是认识论,焦点在于知识的来源问题。一般地说,经验主义者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否认“天赋观念”。与此相反,理性主义者则否认正确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天赋观念”。但是,在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上,传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各自存在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学者邹化政在《〈人类理解论〉研究》中指出:“对经验论来说,认识是否单纯是感觉的变形,是否只起源于感性,而不同时起源于理性呢?”“对唯理论来说,思维的能动理解作用是否是天赋观念,是否认识只起源于理性,而不同时起源于感性呢?”[7]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在认识来源问题上的对立,已经蕴含着关于认识的方法或逻辑的不同理解,即产生了不同的方法论。近代经验主义的拓展者培根从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原则出发,形成他的由个别的感性经验上升为普遍必然性认识的“归纳法”,这就是培根的“新工具”。与经验主义相反,近性主义的奠基人笛卡儿认为,在追求真理的出发点上,必须首先探求出一种无可怀疑的原则,并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去形成普遍性的思想。这就是笛卡儿的新演绎逻辑。
一般认为,笛卡尔的理性演绎法和培根的经验归纳法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方法论的典范。
对于知识的可靠性,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都确信自己获得的知识更加可靠。唯理论者斯宾诺莎极力否认经验知识的可靠性。他继承笛卡儿的认识论思想,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感性经验知识;第二类是推理知识即逻辑演绎;第三类是理性的直观。他认为:“只有第一类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类和第三类知识是必然真实的。”[8]而罗
素则说:“……在针尖似的逻辑原则上按倒金字塔式竖立起一个演绎巨厦,但是这个建筑不牢稳,哪里微有一点裂疵,就会使它坍倒瓦解”;“经验性的金字塔基底落在观测事实的大地上,什么地方出个裂口可以修缮而不至于全盘遭殃。”[9]认为理性主义体系一旦某一原则或原理被证伪,则整个体系化为乌有,而经验主义体系即使有些东西被否定,但就像金字塔抽去几块石头一样岿然不动。
根据以上论述,可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列出表1。表1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认识论理性直观经验知识方法论理性演绎法经验归纳法可靠性原则证伪则不可靠相对可靠和易调整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导入到纷繁复杂的管理理论,进而分析和判断不同管理理论的不同倾向。那么,如何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主要区别引入管理学中呢?这就需要分析管理理论的产生和研究过程。我国学者扬义在《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一文中提出了“社会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论框架:不同的本体论前提和认识论基础决定了方法论,方法论又决定了研究模式和方法,而研究成果的评估和应用最终反馈到对本体论前提的认识[10]。
对应于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可靠性,可以考察管理思想或理论的创建原则(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体现方法论)、评估和应用(可靠性的佐证)。创建原则充分体现了管理学研究者的认识论基础,是判断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本来源;分析建立管理理论采取的研究方法,能够进一步确认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立场;检验理论的可靠性,则可通过考察管理理论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辅助判断其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
以上划分的难点在于研究方法。根据科学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类,研究方法可以从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结合的维度加以划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目前学术界对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并没有公认的定义。另一种对方法常见的区分是思辨方法与实证方法,这也是科学研究中两种基本的研究范式[11]。自从管理学诞生之日起,实证方法、社会建构方法、比较方法、思辨方法等各学科的研究方法都被引入到管理研究之中,甚至后实证主义方法、解释或诠释方法、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方法等后现代哲学方法都已经出现。同时,不同视角和准则又会得出不同的分类。例如,按论证方法分为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按研究功能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按研究目的分为描述型研究、解释型研究、规范型研究[12]。不少人将实证研究对应规范研究、将理论研究对应基础研究,都是对管理学研究方法有误解所致。
对于管理学研究而言,演绎法和归纳法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而演绎法和归纳法正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方法论的典范。华莱士模型充分展示了管理研究过程,理论推理、经验论证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互动,形成了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做包括一个完整循环的研究工作,但有些情况下是重点做研究循环中的一部分工作。将华莱士模型按照水平轴线上下剖开得到的结果,是常见的区分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式。
按照演绎与归纳为一维、理论与实证为另一维的划分,可以发现学术活动有四种基本类型[13]。实际上,这是一种简化了的华莱士模型(表2)。
本文根据管理学研究者采用的基本研究方式这一角度,将华莱士模型按照垂直轴线左右剖开,可以称之为理性研究和经验研究。
表2学术活动的四种类型(简化的华莱士模型)发现(理论研究)证明(实证研究)演绎发现假说(H)检验假说(E)归纳经验概括(T)经验观测(O)对现有管理思想或理论的考察可知,某些杰出学者完全可以连上述半个华莱士循环都不做,仅仅凭借超强的洞察力和思辨分析,直接构建管理思想体系,而不去或没有条件加以检验,本文称之为纯粹理性研究;对应的,某些咨询类管理学者却仅仅进行经验观测,主要通过案例的收集概括来指导管理实践,本文称之为纯粹经验研究(表3)。表3学术活动的四种类型(增加理性研究、经验研究)发现(理论研究)证明(实证研究)演绎(理性研究)发现假说(H)——纯粹理性研究检验假说(E)归纳(经验研究)经验概括(T)经验观测(O)——纯粹经验研究本文这种研究方法的划分着重于认识论到方法论这一过程,也就是说,先考察其认识论基础,再来分析其研究方法。例如,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本文根据我国学者江怡的观点使用“逻辑经验主义”)在方法上强调以逻辑分析为工具,但和经验主义有着以经验为根据的相同认识论,“逻辑分析的方法从根本上把现代经验主义与以前的、更具有生物学-心理学倾向的经验主义区别开来了。”“是在经验还原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14]因此,逻辑分析或推理既是理性主义的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经验主义尤其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
只不过,逻辑经验主义的逻辑分析并不是某种理性演绎法,而是基于经验研究的逻辑分析,其认识论基础仍然是基于经验主义的。
在明确了体现方法论的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后,管理思想或理论的创建原则(认识论基础)、评估和应用(可靠性的佐证)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划分,不再详述。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见表4,研究方法有些部分参考了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对演绎式与归纳式理论建构的探讨[15]:表4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理性主义的管理学经验主义的管理学创建原则确立基本原则或观念然后理性构建来自实践经验然后加以总结证实研究方法理性研究:推理演绎、逻辑推理、哲学思辨、感悟思辨、数理建模等方法经验研究:经验归纳、基于经验的逻辑分析(逻辑经验主义)、比较分析、实地调查分析、实验分析等方法评估和应用多数无法证实;新的原则取代大多可以证实;可以不断调整在考察不同管理学派和理论时,其创建原则是基础,辅以对其研究方法的分析,就能大体确认不同管理学派和理论的倾向。一般情况下,通过对创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就基本可以确定某种管理理论是理性主义的还是经验主义的。在必要情况下,本文才会分析具体管理学派和理论的评估和应用,即检验理论的可靠性,为其理性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倾向性进行佐证。
虽然确立了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方法,但当我们考察具体的管理学派或理论,就会发现他们的研究方法并不像是非判断那样非此即彼,而是有一些交叉和共同的东西。这正如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从彻底的两个极端走向肯定感觉经验与理性知识的各自合理性。比如,理性主义者一般并不否认经验是知识的一个来源,也会采取比较分析等方法;经验主义者也承认一定范围内理性演绎的必然性,例如逻辑分析。当然,在基本认识论的层面上,双方的区分还是十分明显的。
某些管理思想或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完整循环的研究工作,抑或是实证研究或理论研究的半循环,都会和理性研究或经验研究发生交叉,就必须先考察其认识论基础,再来合理分析其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针对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只是试图说明管理学各学派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倾向,一定意义上是为了对管理学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供方便。
三、管理学的发展路径
自从现代意义的管理学开创直至成熟以来,各种管理思想、理论、学派层出不穷,尤其是二战后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更为复杂,不少学派还发生了研究方法的巨大转变,对这一阶段不同的管理学派进行梳理,对于管理学发展路径的分析至关重要,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本文分析,管理学的发展路径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验主义起源阶段、理性主义发展阶段、
经验主义回归阶段。
1.第一阶段:经验主义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虽然从历史上看管理与人类社会几乎同时产生,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就离不开管理,但是直到19世纪末叶才在管理实践中出现了现代管理学的开端。泰罗于1911年撰写了《科学管理原理》,总结出了一套企业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来自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是管理思想上的一次大综合,这里面蕴含着很多人的心血和经验。”[16]而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总结出了十四条原则、五种管理职能,创立了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和法约尔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以及劳动者因素的变化,一个专门研究人的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应运而生。行为科学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梅奥主持的西屋电器霍桑工厂试验。行为科学的研究,无疑是经验主义的又一次胜利,奠定了初期管理学研究中经验加归纳的典型研究方法。可见,管理学起源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无论是泰罗、法约尔还是梅奥,初期的管理理论都是从实践经验中得以创建。
从研究方法来看,泰罗的铲铁试验、梅奥的霍桑试验,都是典型的经验主义方法。法约尔的情况有些特殊,他的五种管理职能看上去像是某种理性体系的建构。但法约尔长期任职于企业,他的理论创建原则仍然是实践经验,基本研究方法还是经验归纳和分析,仍然是典型的经验主义的管理学。通过对这一阶段管理理论创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考察,可以认定管理学的经验主义起源。
2.第二阶段:理性主义发展(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二战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除了管理学者,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数学家、企业家甚至数学家都积极从事管理研究,创立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出现了孔茨所说的管理理论丛林。
1961年,孔茨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认为由于当时各类科学家的研究条件、掌握材料、观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产生并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当时划分了六个主要学派。1980年,孔茨又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之后,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产生了十一个学派。在孔茨眼里,这种门派之争为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众多的术语,如管理、组织、决策、领导、交流、人际关系等,由于用法及含义不同,加上本来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语义学丛林”;第二,学术界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及其所包含的范围,没有能取得一致意见;第三,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第四,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第五,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相互理解[17]。孔茨的门派划分,一般被管理学界看作经典,影响力超过了丹尼尔·雷恩、劳德·小乔治、哈罗德·波拉德等人。不过,孔茨毕竟是管理过程理论的传人,有意无意会存在一些偏见。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崛起,每天都可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丛林只可能越来越茂盛。作为经验论者的孔茨对管理理论丛林的梳理,只是一种简单的归纳与组合,而非建立于哲学基础上的统一与整合。不论管理丛林如何产生,也不论研究管理的角度和方法如何不同,我们还是要依靠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分析管理问题、研究管理理论。从这一哲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学的发展路径,能够尽可能地抛开门派之争,更为清晰地展现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对这一阶段存在的管理丛林的梳理,限于篇幅,仅分析孔茨第一次划分的六个主要学派,也能够清晰地展现这一阶段管理学发展的路径。
这一阶段,一方面管理学继续依靠经验主义的指导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以德鲁克、戴尔为代表的经理主义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并且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无疑,经理主义学派创建原则是基于实践经验,而研究方法和培根的经验归纳法一脉相承。从这点来看,经理主义学派被称为经验主义学派或经验管理学派并不为过,从事比较典型的纯粹经验研究。另外,孔茨根据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重新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的管理思想非常重视实践经验和前人的经验,他继承的不仅是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还有法约尔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
另一方面,巴纳德在二战前后开创了社会系统学派,提出了组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及经理人员职能等独创性的观念。巴纳德和法约尔类似,长期任职于企业,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对他的认识论有深刻的影响,其理论的创建原则大多来自实践经验。但是,从研究方法来看,巴纳德除了经验总结,应用了体系建构、思辨分析等较多理性主义方法,这和法约尔完全不同。可以认为,社会系统学派是现代管理学从经验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过渡,起源于经验主义,最终倾向于理性主义。到了后期,巴纳德甚至具有纯粹理性研究的兴趣了。
巴纳德之后,以西蒙为代表的管理决策理论拓展了巴纳德的组织理论,着重研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应采取的组织活动过程和方法,并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西蒙热衷于纯粹理性研究,通过透彻的演绎分析方法创建决策理论学派,并在管理学界最早提出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大力倡导理性对于管理的重要,是非常有代表意义的理性主义者。因此,基于经验主义的管理过程学派成为了西蒙的批评对象。在《管理行为》中,西蒙对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进行了系统的、尖锐的批评。他指出,法约尔的管理原则虽然看似简单明了,但内在的逻辑往往存在着矛盾;这些原则缺乏相应的理性证明和推理演绎,所以具有自身的局限性[18]。随后,孔茨在评价管理学各学派的分歧原因时,许多都是冲着西蒙而来的,如“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
行为科学学派在霍桑试验后,经过数十年的大量研究工作,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为科学的研究,逐步完善了人际关系理论。这一阶段行为科学学派的发展,也从经验研究转向了理性研究。例如,代表人物马斯洛提出的层次需求理论,主要根据观察和分析,并没有严密的试验材料作依据。以后有的学者试图用大量试验来验证马斯洛的这个理论,却发现马斯洛的说法中有许多缺陷,不能为试验所证实。
另外,伯法通过对生产管理的分析将数学学派或“管理科学”学派推向极致。数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数学模型和程序的系统,一些知名的运筹学家或数学家就属于这个学派。这个学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推导,也是典型的理性主义学派。这个学派有的人士颇为自负地给自己取上一个“管理科学家”的美名,认为自己才是真正解决管理问题的科学家,这种唯理论倾向曾经让不少管理学者感到反感。
决策理论学派和数学学派的理论,都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的管理学。他们成功地通过理性原则构建管理理论体系,运用理性证明和推理演绎,使管理学沿着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初期管理学经验归纳的典型研究方法被认为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而理性原则、体系构建、模型推导甚至唯理论成为了这个阶段管理学的主要思潮。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除了以孔茨为传人的管理过程学派,经理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行为科学学派都存在
着起源于经验主义,最终倾向于理性主义的发展趋势。例如,作为行为科学学派得鼻祖,梅奥的霍桑试验奠定的经验加归纳的典型研究方法被他的后辈们纷纷抛弃。
这一阶段,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战略管理之父波特。波特开创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无疑将管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推上了理性主义的顶峰。波特基于个人洞察力和理性思辨,创建了里程碑式的战略管理理论,“五力模型”、“三种通用竞争战略”、“价值链”等,构成了非常完整宏大的管理思想体系。
3.第三阶段:经验主义回归(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新的形势,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学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理论和趋势,比较有影响力的有非理性主义倾向、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非理性主义倾向,是相对于传统管理理论中唯理论的管理思想而言的。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观点有:批判原有管理理论中的唯理性主义、倡导对管理实务的研究、重视对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可见,非理性主义倾向依托于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人本精神,但大量使用经验主义方法如比较法和经验归纳法,非理性主义倾向的本质是基于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例如,威廉·大内经过调查比较日美两国管理的经验,出版了《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泰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的《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是在集中对80家企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后写成的。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对数千家企业进行研究和案例分析,于1990年完成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练”,指出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以维持竞争力。软件工程师和管理咨询顾问出身的迈克尔·哈默在总结企业案例研究后,首先提出了“再造”,并于1993年出版《再造企业》,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这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论都是基于经验总结创建,采用对比分析、案例分析和调查分析等研究方法,表明经验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刻地改变了前一阶段管理学思想的发展,经验研究又卷土重来。
美国学者徐淑英(Anne.S.Tsui)教授在2005年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主办的中国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研讨会发表演讲,她研究了本世纪以来在《美国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上发表的1500篇文章,认为调查研究、二手数据研究、定性与案例研究、实验室研究和准实验研究是目前经常采用的5种管理研究方法[19]。这一数据清晰地说明了当代国际管理学的研究现状,注重统计分析的经验主义方法成为当前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目前这一阶段,理性思辨、体系洞见等理性主义方法渐渐陷入低潮,尤其是唯理论受到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强烈批判,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重新成为主流。不少管理学者甚至认为,必须有数据或实证的文章才是理论贡献。我们还应注意到,自从波特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战略管理理论后,管理学界再也没有出现如此需要个人洞见和理性建构的思想体系。
四、结束语
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了整个管理学的发展过程,也必将对今后管理学的发展继续产生影响。通过对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划分和分析,管理学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验主义起源(19世纪末——20世纪40年代)。从19世纪末出现的科学计划管理开始,直到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并在梅奥出版《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前后达到高峰;第二阶段:理性主义发展(20世纪50年代——80年代)。20世纪50年代开始,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推动管理学的理性主义发展,代表人物西蒙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波特出版《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时期达到高峰,其他管理学派纷纷倾向理性主义;第三阶段:经验主义回归(20世纪80年代至今)。上世纪80年代初,经验主义的回归以《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和《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1981年)等为标志,《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年)、《再造企业》(1993年)都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成果,基于经验研究的方法重新成为管理学界的主流。
在不同的阶段,管理学发展呈现出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某一方面主导、另一方面趋淡的状态,并与其对立面保持了必要的张力。因此,正如李醒民对整个科学史的论证,管理学的发展也是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张力关系中开拓前行。
我国学者李怀祖在《管理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敏锐地指出,科学研究将不断地蚕食思辨研究的内容,但管理领域的思辨研究将永远存在,管理领域中总有科学研究无法完成的内容[20]。管理学发展的经验主义回归,使得研究方法过于注重经验研究,当代管理学基本没有出现需要个人洞见和理性建构的伟大思想体系,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也许,某种杰出的思想体系正在孕育之中,管理学又将迎来理性主义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