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13:2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生值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生值周总结

篇1

关键词:高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影响因素

互联网作为一项新型的沟通、交流工具,对全球化进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在当前生活中应用的逐渐深入,互联网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高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高中学生“网络成瘾”不仅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全面发展。

1.高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与分析

1.1 “网络成瘾”概念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个系统名词,设计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主要包括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广泛行为及冲动自制问题。金伯利扬将“网络成瘾”理解为冲动控制障碍,认为“网络成瘾”是一项病态的网络使用操作。

1.2 调查资料

选取本校在校高中生500 多人,对人员进行随机调查。本次高中学生选取的过程中选取500多人均具有上网条件且均符合调查要求。

1.3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依照原有科研调查问卷,针对高中学生特点进行特殊分析和处理。

1.4 问卷调查具体状况

1.4.1 “网络成瘾”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连州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总体的%(图1),其中67%高中学生存在1年以上上网经历,45%高中学生存在2年以上上网经历。

1.4.2 上网活动特征

对非“网络成瘾”高中学生及“网络成瘾”高中学生的上网活动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非“网络成瘾”人员在上网的过程中主要是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性活动,而“网络成瘾”人员主要是网络游戏、聊天等娱乐性活动。非“网络成瘾”人员注重信息获取,而“网络成瘾”人员注重游戏娱乐。

2.造成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2.1 个体特征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心理、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高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叛逆心理,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自身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尚未定型,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个体特征导致“网络成瘾”主要由于:(1)高中学生自身交流与情绪宣泄的需要;(2)高中学生具有非常高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3)性心理成熟。

2.2 网络环境

当前造成“网络成瘾”的网络原因主要包括网络超链接、社会化虚拟性、信息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主要是利用HTML方式进行页面操作,具有非常简单的操作方式,可以很快实现对信息内容的查找、搜索、利用。与此同时,网络信息较为丰富,在这种的网络环境中,高中学生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信息、咨询。这些信息中既有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发展的有益信息,也有制约高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不良信息,一旦高中学生沉迷于此,很容易出现难以自拔的局面。

3.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控制措施

3.1 从高中学生自身强化“网络成瘾”控制力度

3.1.1 建立良好高中学生交流环境

高中学生是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阶段的价值观培养、行为意识养成对人们今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2 引导高中学生正确上网

在进行“网络成瘾”控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高中学生上网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对高中学生进行上网教育和上网提升。教育内容要包括网络对高中学生发展的意义、网络的使用规范、网络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因素、“网络成瘾”的危害、“网络成瘾”表现内容等。要从本质上提高高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对“网络成瘾”的认识,改善高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效果,从根本上提高高中学生“网络成瘾”控制效果。

3.1.3 加强个性发展及心理学治疗

个性化发展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当前的个性状况对高中学生存在的网络问题进行解决的一项措施。在实施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教师等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保证高中学生能够依照确定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除此之外,对存在“网络成瘾”的高中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学治疗。

3.2 “网络成瘾”的外部环境控制

3.2.1 “网络成瘾”的家庭环境控制

家长要积极营建和谐、愉悦的家庭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高中学生家庭生活的舒适效果。只有在这种环境下,高中学生才能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愿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从根本上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性。

3.2.2 “网络成瘾”的学校环境控制

学校要对网络知识进行辨别、筛选、处理,为高中学生发展建立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空间。要对学校自身网络负责,严格落实网络道德标准,提高学生对网络的使用质量和使用效果。最后,要建立多层次“网络成瘾”控制体系,由专门教师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降低“网络成瘾”发生率。

3.2.3 “网络成瘾”的社会环境控制

社会环境控制的过程中主要要实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营建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对高中学生成瘾现象的关注度。第二,政府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活动条件,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环境问题及时进行规避。第三,要从各个方面落实“网络成瘾”控制内容,对控制进行深化。在内容实施的过程中,国家、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可能出现的网络犯罪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总结

随着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国当前的互联网应用人群逐渐趋向低龄化,高中学生网络使用者的人数逐渐增多,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成瘾”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英语是我国主要的外语学科,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外语学习,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在高考时进行英语考试,并以此作为大学录取的成绩。这使得教师对英语学科的教学十分重视,当前我国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将英语进行分块教学,这使得我国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受到一定的孤立,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的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母语思维当中,对于英语写作常常会犯一些自己察觉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英语写作策略的教学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

高中的英语写作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对学科的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所写出的作文内容中常常会出现“Chinglish”,语法错误和不地道的用法非常普遍,特别是一些学生在词汇的记忆和使用上有一定的困难,造成学生的写作内容贫乏,无法写出具有高水准的文章,都是当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过于分化有直接的关系,许多教师将英语分解成语法、词汇、写作、听力等不同的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不大,这种分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非常大的阻碍,造成当前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高的问题。

二、从教学手段上进行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1听说造句

根据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教师首先可以从词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锻炼,将听力、口语等综合性要求较强的教学内容引入到写作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听说造句的锻炼,学生通过听说造句能够熟练、流畅的使用词汇、短语或句型。这是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基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整段听力内容的联系后进行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找到听力中的关键词,并以此作为造句的主要应用词汇,进一步的使学生学会按照词汇的要求进行造句的训练。

2.2组句成文

学生的造句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行文能力的提升,主要对学生语义、逻辑顺序的把握能力,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段落的练习,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之后,对学生进行小短文的练习,按照不同篇幅、不同词汇量等进行难度的划分,并逐渐的加深学生的联系难度,有阶段性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2.3命题作文

在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词汇和语法进行写作后,需要对学生进行多种类型的写作题目的练习,命题作文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命题作文的教学训练时,不单单可以将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带入课堂进行练习,教师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不同类型题目的练习,题材可以是一封信、日记、广告、说明书等内容。

三、知识内容上进行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1加强简单句的训练

在英语写作当中,有几种较为常用的简单句型,这类简单句型虽然并非非常惹人注目的句型,但在整篇作文当中不可或缺,许多学生对于简单句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出现漏洞和语法问题,导致学生作文丢分。高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的简单句型有:there be句型、It is+ adj+ that +句子句型、It is + V-ed + that + 句子句型、It is + 名~ + that + 句子句型、It seems that + 句子句型、主语 + 系动词 + adj/V -ed + 不定式句型、主语 + 动词 + that + 句子/主语 + be + adj+ that+ 句子句型和it句型以及常用的状语从句等。这些句型能够涵盖所有高中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是高中英语作文写作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需要多让学生进行上述简单句型的理解和记忆,适当进行此类句型的造句练习。

3.2写作过程中句式的运用

除了对学生进行简单句的记忆和练习,对学生进行不同句式的运用教学也十分重要,多种句式的灵活应用会使学生的作文看起来非常有阅读性,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英语写作习惯。为此,在进行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句式进行练习和搭配组合,并以不同的词汇进行句首的引入。例如在表达递进关系时,可以应用furthermore,moreover,besides,then等词汇,进行转折关系的表达时,则可以进行however,but,afterwards等词汇的应用,而进行总结语气的表达时,也可以用finally,at last,in brief,to conclude等词汇,这些词汇作为得分点,能够增加学生作文的精彩程度,

参考文献:

[1]关俊.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3(06):144-145.

篇3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1-01

一、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

语文素养就是各种语文学科所需能力的统称,具体包括以下几大层次。

一是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了汉字音形义的学习、重点词组语法修辞手段的应用、文章的阅读锻炼与写作提升等,这些内容需要日常积累才得以掌握。教师应考虑对具体基础知识的研究安排,让知识的普及更加顺利。

二是语言累积。高中语文课本内容经众多专家学者审议核验,较为经典。高中生应围绕课本展开文章阅读,掌握足够的生字生词,同时强化诗词的阅读诵咏,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阅读积累量。

三是语言技能。高中阶段要求语言技能达到熟练应用程度。语言技能有查阅资料、阅读文章、语言交流实践、文字写作等。学生掌握多样化阅读方法,并拥有固定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加以形容表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四是W习习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习惯。只有坚持在教学中强化查阅资料找信息、注重阅读、摘抄记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写作等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足够大的帮助。

五是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内外兼修,培养儒雅文明举止。待人处事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措辞严谨讲究;与人交流时注重交换思想,倾听不同声音,在取长补短的观念中与人交往。

六是文化修养。语文的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魅力,自身见识增长后,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也将增加。学生在欣赏汉字形象美、语言艺术美的同时,必然感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必然惊叹于其中的多元文化智慧。

二、基于教育戏剧理念的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深刻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任何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需要经过台下漫长时间对饰演角色内心的揣摩,才能真正演活角色,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喝彩。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戏剧作品超过十余部,无论哪一部,都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戏剧剧目。这些戏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性分明,对于演员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选段作为剧本进行戏剧表演,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感受到戏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者在不断感悟中,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必需具备更为丰满的人生阅历,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性格,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许,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

(二)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为人处世经验,注重言谈举止。借助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戏剧选段来编排戏剧后,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编演,精心模仿不同角色的人生。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人生的知识、视角、经验等都成为了学生可学习的内容。教育戏剧的模式中,无论是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能够在理解角色和解读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将心比心看自己与剧中角色的对照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励成长,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注重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技能习惯。团队协作能力是教育戏剧理念中值得继续加强的培养要点之一。随着戏剧的编排开始,很多参与者都必然需要加强各岗位各角色之间的合作扶持。作为一项团体参与的活动,若学生能够在各方面保持默契,明确分工,坚定落实职责,就可以促成一部戏剧的出色完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戏剧片段文章与实际开展戏剧表演是两种感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故事发展,并持续与周围人保持交流沟通,建立尊重互信的合作氛围,可以更好地融入戏剧,完成教育戏剧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必然要运用各种语文课程所教授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无疑可以同时进行有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戏剧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扩大利用教学戏剧进行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尝试。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对书本戏剧片段进行编排,形成新的戏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论.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巴君超.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聪.高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2):56-57.

篇4

【关键词】 青春期; 高中生; 生物教师; 性教育

Sex educ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ZHOU Junhua

Linyi Vocational School, LinyiShandong 276000, China

【Abstract】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entered into the adolescence period which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Biology teachers in high school should target at the “sex puzzle” and “sex issues”experienced by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hould take every opportunity in biology classto provide proper guidance and education in sex health, helping them smoothly to walk across the life crossroads.

【Key words】 Adolesce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Biology teacher; Sex education

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已刻不容缓,我们中学生物教师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抓住高中生物授课内容的每个有利时机,及时对高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现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处内容,谈一谈我对高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体会。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讲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结合课本、教参和老教材的思考题,我向学生提出了探讨性问题“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是怎样进行调节的?请举例说明。”我将该题布置成了课下作业,要求学生课下熟知教材内容,答出性激素调节机理;结合自己身心感受,举出能引起人体性激素含量变化的实例及变化过程;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找出当前中学生有关“性问题”的调查资料;归总出你认为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面临在你身边的这些“性问题”。下一堂课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同学就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回答、阐述、总结和引导。内容充实,气氛活跃,有声有色地组织学生上了一堂关于探讨“性问题”,进行性教育的“公开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根据教材内容,阐明性激素调节机理,学生心理坦然

先让学生根据课本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机理总结说出人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变化的调节过程。当人体受到有关性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就能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又能刺激性腺(或卵巢)合成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增加,激发和维持人体的性征,使人体表现出兴奋和激动。这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每个学生都要心态正常、心理坦然地面临和面对这一正常的生理活动现象。

2 从自我身心感受举例,分析身心变化过程,学生踊跃回答

既然性兴奋(冲动)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进入高中阶段的中学生肯定都经历过或有过因性刺激而产生性兴奋的经历,举例时要求学生坦诚地说,不能遮掩,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感受举例,鼓励学生敞开心扉、放开思想、大胆发言、探讨该问题,说出自身的感觉变化。敢说才能敢正确面对,才能有正确认识。这一引导,同学们才一个接一个地说了起来,一个人只限于说一方面的例子。“一听到老师讲有关性知识,我心就怦怦跳,光想听,还不好意思”;“总怕老师让我回答这个问题,心里显得很紧张”;“看到电视上接吻和拥抱的时候,我就紧张和兴奋”;“看模特儿表演时”;“看生理卫生知识时”;“看言情小说中性描写时”;“看到别人在一块谈恋爱时”;“看网上的有关报道时”;“独自一个人胡思乱想时”……

男生比女生踊跃,女生稍显含蓄,但都能抬起头来认真地去听,不是“低头思故乡”。回答出这些切身感受的例子,表露出同学们对性兴奋的所见所想及感受。面对这么多能引起人性兴奋的刺激,或青年学生面对各种刺激而产生的性兴奋应该怎样对待,怎样处理或者是怎样解决,这是高中学生面临最困惑、最棘手的问题。

3 正确点拨、因势利导,学生明了,认为老师引导得好

面对同学们提到的有关性兴奋问题,我发问同学们:你是怎样认识的?又是怎样对待的?有没有犯过认识上的错误?你是怎样处理的?或是怎样调节的?正确的调节方式应该怎样?你有没有犯过行为上的错误或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让同学们展开讨论,但不让同学起来回答,根据内容需要,我集中讲解,阐明调节机理,统一同学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点拨面对一些困惑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方向来认识、面对和处理随时会围绕自己的性兴奋。

3.1 学会调节面临的性兴奋因为性激素的分泌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在性兴奋时,人们通过自觉地减少刺激或避开刺激,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便可调节和控制性腺对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减少和降低了血液中性激素的含量,使人的性兴奋(或冲动)降低。明白了性兴奋的调节机理,同学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面对各种刺激产生性兴奋时要自觉地减少刺激或避开刺激,才能降低或抑制性兴奋。首先要消除自己对生殖器官及性生理的神奇感和好奇心,对不经意的刺激而产生的性兴奋要学会调节和抑制。其次要保持一颗正常心,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正常的性生理现象(例如男生的遗精和女生的月经等)要泰然处之,随其自然,不要追求或尝试性感官刺激,不要过多地去探究有关性生理问题,不要故意和过多地看影视或言情小说中有关性描写内容,更不要专门看黄色书刊或网页,不要过多地产生性幻想等。还要学会注意力转移,偶发性兴奋,随其自然产生,但要马上将注意力转移,坚决杜绝进一步加强感官刺激强度,更不要去尝试片刻的。

3.2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性兴奋是自然的,性生理是正常的,但现在高中学生正处在学习时期,身心都在正常健康地发展,尽管已经性萌动、性成熟,但到的合法正常进行还要经过5~10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才能将旺盛的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才不会虚度年华,更不会因无所事事而受社会上不良风气、不良文化、不良教育及泛滥的黄毒的影响。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在激励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学习的同时,调整了学生的心态,转移了学生注意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暇顾及自己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加上不去主动接受有关的刺激,不进行恋爱、交友等行为,自然就不会经常出现性兴奋。等到学业有成,奋斗目标实现,幸福时刻到来之时,再去充分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那才真是事业、爱情、幸福大丰收。

3.3要有坚强的自制力和行为约束力

性生理、性心理、望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同学们要自觉、平静、适时、适当地去学习和探讨有关的“性问题”,形成更加全面的性知识,增强自己的性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去感受不良性器官刺激,如偶有发生(例如),一定要正确对待和认识,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和约束,决不能沉溺不悟过度放纵,甚至不能自拔。这将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对自己的心理造成负担,对自己的精神造成压力。调查资料显示,青少年发生现象相当普遍,众家对此褒贬不一,归结起来认识有4点:(1)最好不要出现;(2)如有发生,适可而止,不能沉溺;(3)随其自然,自我控制和把握,以精力充沛、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为原则;(4)不要由此而形成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更不能蒙上“行为、道德败坏”的阴影。这完全是自己的行为,靠自我约束和控制。但这个刺激或冲动诱惑力是巨大的,一旦沉溺,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不能自拔,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将旺盛的精力和注意力多向有益于学习和丰富多彩的有意义活动方向转移。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来分担和释放自己旺盛的精力。遇到不良刺激、不良内容,应头脑清醒地告诫自己,这个坚决不能涉入,否则自己将被“吃掉”,靠自己坚强的毅力来控制和约束自己。

3.4 要有完整的自尊、自爱、自重和尊重他人的人格

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异往,高中学生在区分“正常交往”和“恋爱关系”的界限上,较初中学生有明显的区别。高中学生除了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外,男、女学生一旦真正“恋爱”起来,比起初中学生的“早恋”要专注得多,感情投入要深得多。并且男女同学能很快进入“热恋”状态,完全不顾及周围,集中精力谈“恋爱”,抛开学习不说,“恋爱”中的部分人慢慢地将人的自尊、自爱、自重及尊重他人的人格也丢掉了。随着感情的加深,接触的频繁、最终往往兴奋冲跨了自制力,导致了不可避免地发生。据网上调查显示,我国高中学生因谈恋爱而最终导致发生的比例占6%~10%左右,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这一现象应引起高中学生及社会高度重视。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学校、社会没有一个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只有靠自己来把握。但学校、老师及社会对高中学生谈恋爱的看法是一致的:年龄尚小,时机不当,浪费时间和精力,荒废学业,难定未来,成功率不高,且会出现越轨行为,会造成身心伤害及严重社会问题。即便恋爱,也应有高度理智的思想,双方心照不宣,相互寄托感情,交流思想,并且相互鼓励,使之成为内心积极学习的动力,而不应该致力于恋爱,抛开其它一切,更不应该借恋爱之机去追求激情或“享受”幸福。如真有感情,那也应该暗地为今后升学、工作、家庭作打算去努力去奋斗,而不能毫不珍惜自己,随便兴奋过头现在就“实践”。再者,即便是真到了不可控制、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也还应该想到为他人、为自己负责的最后一道防线――避孕,这是防止在已经发生的“后果”中再形成“严重结果”的最后一道保护措施。避孕的知识在此一定给同学们明讲,结合已学过的生理卫生知识,讲明受孕的步骤,受精的部位及避免受精的方法措施(通过提问,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精、卵结合受精的部位在输卵管)。看到同学明白的眼神,我判断出对学生进行正面性知识、性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并不会象一些报道上说的为了预防性病、艾滋病,各地就立即行动起来,在公共场所,甚至包括大学校园内无偿发放,结果可能会对青年学生引起误导,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如果不明白生理机理,盲目地进行自己的行为和不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怀孕对青年学生所造成的身心危害及引发的社会后果是严重的,让学生能形成自觉、自律和对人、对己、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尊重他人、把握自己,不给自己、他人和社会留下永久的创伤。

还有一些人在高中阶段不思学习,滥交“朋友”,以种种方式或理由在同学当中“结哥拜姐”。有的是男、女同学出于某一种“目的”而自愿结交,有的是女生在男生的主动“进攻”下,迫于“名誉”或“面子”压力而被动与男生结交,最后乖乖被男生“俘虏”。这种滥交行为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正常学习和交往,损害了同学们的利益,并且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发生严重的,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这样的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无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念淡薄,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能正确认识,从而不加以控制,往往就不能顺利渡过人生的“性危险期”,不能使自己的性意识向和乎人性的方向发展,给他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4 适时进行性教育,引导学生安全顺利度过人生的十字路口

篇5

【关键词】生物课程 学科素养 科学探究能力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以来,生物学科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农大附中位于南昌主要风景区梅岭的脚下,位于美丽的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这里物种丰富多样,学生的实践学习资源丰富,同时,江西农业大学有林学院和农学院,其师生都是专家,方便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这样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乐学、会学,使生物学课堂真正充满生命活力,并为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它反映了学生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一个艰巨而意义深远的任务。

三、生物学科素养对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型、创新型时代。只有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不被知识经济时代淘汰。具备生物学科素养的人才能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物学科素养培养意义深远。

1.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对原来知识技能基础上的超越。创新能力的高低,与人的知识积累密不可分。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创新也是海市蜃楼。一个人的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举足轻重。中学生如果以一定的生物知识为根基,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他们就有可能产生超越自我的冲动。因此,在生物学科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生物学科素养在创新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学校教育是受条件制约的,人的一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大量事实证明: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科的学科素养,能为今后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赢得主动,为实现终身教育保驾护航。

3.生物学科素养关系到生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学生在生物学课程的学习中,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知道如何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对科技引起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当他们参与社会活动时,就能够采取适当的个人行为。

四、提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培育生物学科素养,可使学生具备对生命现象及生命本质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将受益终身。因此,生物学科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以生物课堂为主阵地扎实、稳步推进。

1、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作为教学的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具体到实施教学活动,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法方法,都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具有较高科学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生物教师,如果不看百家之言,吸收更多养分,给自己不断充电,就不能将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带到课堂;如果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及学科素养。这样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学生呢?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教师要主动参加学习,利用好图书馆、互联网、校园网等信息渠道,提高自身学科素养。

2、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生物教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中学生物教学是为学生未来的生物研究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也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生有了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才可以有探究的实践活动。探究意识离不开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科和地域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历生物生活的机会,让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与美丽的大自然相联。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建立适宜的生物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丰富的生物信息,还可以在郊外深入乡村的地方选择实验田,为学生实践探究搭建平台。

3、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自然科学。在实际实验中,教师可直接演示实验,让学生重复;也可讲解实验过程、要领,让学生亲自去做。或者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实验,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最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是让学生根据某一原理设计实验步骤,增强生物学实验研究技能,生物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提升。

【结束语】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有目的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熟悉生物学知识,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把这种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积极的姿态、切实的行动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真正,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莉.浅谈生物学科素养的形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篇6

论文摘要: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许多省市开始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实现预期目的?作者总结一些地市会考监考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只有像高考一样严格监考,才能促使中学积极实施国家的课程方案,重视薄弱学科、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陕西省教育厅决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省市公布学业考试实施方案。

实行全省统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证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有利于监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不断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它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考试评价制度的重建,鉴定评价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结果将是高等学校招生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

但是,实施高中水平考试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从会考的经验和教训看,关键是要严格考试纪律。

长期以来,许多省市实行高中会考。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是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教育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给中学以正确的导向。”实施会考的初衷是为了使学校由过去只重视高考升学率转向重视合格率;教育教学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实际文化水平;促进学校按教学计划开设各门必修课程,加强教学中的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克服偏科现象;同时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现代教育测量和评价理论为指导,科学评价学生个人和群体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水平。

实施会考十几年来,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只重视高考升学率,不重视会考,许多学校只开设高考课程,不开设高考不考的课程;教学仍然主要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背离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会考成绩的公信度与权威性丧失,谁也不会用会考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学水平。高中会考制度各项功能正在逐步弱化。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顽疾作祟,直接原因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与教师都不重视会考,以至于许多地方会考的监考形同虚设,姑息学生考试作弊。

某地的几个学校在最近几年,高二理科学生没有上过一节思想政治课,学校甚至没有给理科学生购买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同样,高二文科学生也没有上过一节物理、化学、生物课。但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政治课会考成绩不是“很好”,而是“相当的好”。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校文科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会考成绩也是相当的不错。学生们毫不掩饰——如此大面积的“好成绩”都是集体作弊的结果。

来自各个学校的监考教师都知道学生根本没有学过一些课程,如果严格监考,许多学生会考成绩会不及格,将无法取得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可这并非是学生的错,故而监考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严格监考,有些教师由于无法面对两难的处境,只好拒绝监考。学生当然明白,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很严重,但是又没有学过相关课程,在监考不严的情况下,只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对会考也不十分重视,大家都清楚当地中学为了集中精力抓高考,没有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如果严格监考会导致当地学生大面积不及格,这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所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于会考监考基本上是例行公事式的走过场,口头上讲得非常严格,实际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因此,尽管省关于会考监考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有各种各样的违纪处罚办法,但那只是为考前培训做样子而已的。

于是,本应非常严肃的省级考试,其考场纪律远远不如学校的平时考试;本该具有十分权威性的省级水平测试的成绩却完全不能够代表中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这样的考试已经丧失了当时的功能,除了增加学生负担、扰乱正常的教学计划之外没有多少积极意义。

会考监考不严,还造成严重的负面作用。除了直接影响学风,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学生参加会考后,普遍感慨:做人不能做老实人,做老实人太吃亏了。那些平时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会考面临道德和利益的冲突时,也大都选择了作弊。这种会考实际上给学生上了一堂消极的政治课,它完全背离了会考推行素质教育的初衷。

课改以来,许多学校认为高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国家要求的课程,只要不高考的就不开设,包括一些必修课;或者不按规定课时开课。什么研究性学习、什么通用技术、什么校本选修课,统统不管。反正学生学分由学校给予,学校还能让学生不毕业?学分认定时坚持宽松原则,甚至没有开的课程如通用技术等,学生的学分都一个不会少。

现在要实行学生学业考试了。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学校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是,这次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依然采取以往会考监考的那种形式,则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事与愿违,造成更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纪律。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像重视高考那样重视学业考试,要求监考像高考监考一样严格,督查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负责,还要启动高考的现代化监视技术、电子屏蔽技术,考生和监考考试违纪也要与高考违纪同样处罚,并且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才会重视学业考试,学校才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课,才会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陕教基[2008]18号.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当前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纷纷致力于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及方式方法。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调动、诱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形成了一套认识与看法,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一、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抽象性与逻辑推理性特征都较明显,知识点繁琐而复杂,确实不利于学生实现对其的深刻理解。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与持续的学习热情。在他们看来,高中数学难学、不易理解,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而单调。而这就成为制约高中数学学习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一现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指导要求或许可以改变上述尴尬现状,重新唤起学生对于高中数学产生的积极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知识其实蕴含在广泛的社会现实生活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高中阶段学生所感兴趣、同时又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生活现象,在熟悉、倍感亲切的学习氛围与情景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想象必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诱发与调动。”

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新课标上述言论的高度正确性与科学性。如,在教学“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这一知识点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笔者率先向他们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太阳东升西落、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异性电荷相互吸引,这都是现实生活中肯定会发生的事,都是确定会发生的,所以称之为确定性现象;而医院新出生的婴儿由于不确定是男孩还是女孩,所以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出生都只能称之为随机现象,明天的天气有可能是晴天、雨天、多云等多种天气现象中的任意一种,所以无论是出现晴天、雨天还是多云等也都只能称之为随机现象……这样一来,借助熟悉的生活事例学生对于“确定性现象”及“随机现象”这一内容的学习就充满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及积极了解欲望。而这很显然为他们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活动中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有利于在积极学习情感的引导与推动下获取最终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学反响异常良好。

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上文提到高中数学是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都较强的学习科目,需要学生借助抽象的思维实现对其知识点的深入认知与理解;但是大多数高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发展阶段,其自身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良好抽象学习思维。如此,学生的主观学习认知规律就与高中数学学科特征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与矛盾,给学生获取高质量的数学学习效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如何有效改善这一教育不理想处境呢?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苦苦探索与实践研究,最终发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卡展现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化抽象为具体、化理论为直观,可在带给学生强烈主观冲击、有效诱发他们浓厚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大降低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从而确保最终高质量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如,在学习“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这一知识点时,学生普遍对于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感到头大,学习兴趣并不高涨,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在此情况下,笔者就及时转化了教学策略,改为将高中阶段学生普遍较为推崇的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到课堂中,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了一张幻灯片,该幻灯片将原命题、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全都以直接、直观、形象的形式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该幻灯片学生意识到原来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自己想象得那么复杂、难以掌握,相反有着一定的科学规律。而这一认知的形成很显然极大调动了他们对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为他们接下来更热情、更有针对性地展开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大大确保了当堂数学课的高效率学习效果。

三、适当引用数学史料故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大多数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背后蕴含的数学史料有着较强的探究兴趣和积极了解欲望。针对他们的这一主观学习特征,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特定数学知识点背后所蕴含的史料故事适当嵌入到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相信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内容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对这一观念形成深刻认知的基础上,笔者对其进行了积极落实与实践,并取得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教学“割圆术”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就为学生扩充了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在“割圆术”的经典做法:首先在直径为2的圆内建立起正六边形,再然后就是正12边形、正24边形,依此类推,直到正192边形……随后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这些圆内图形的面积,从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

如此这般,借助刘徽“割圆术”做法的史料补充,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割圆术”这一数学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在积极情感的推动下得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利于最终良好课堂学习效果的切实获得。

以上仅为笔者的粗鄙见解,望能切实起到抛砖引玉之良好效果,从而为有效扭转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迷的尴尬现状,进而切实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及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8

关键词:高中德育;策略;措施

高中部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以活动为载体,以稳定为主旋律,创新德育方法,

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教师的教学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教学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展露在学生面前,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使其在德育过程中发挥充分的作用。

二、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在内心深处喜欢教师、尊重教师,才能听从教师的教诲,服从教师的管理。因此,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是教学的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中学生渴望平等公正,希望教师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们。如果学生对教师有敌对的心理,则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将会无比艰难。只有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才有助于教师耐心的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给予学生帮助指导,更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

三、发挥德育熏陶,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高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日趋成熟,但由于经验和阅历的欠缺,在面对生活中常见的困难和挫折时,他们更容易想不开,外在行为也易走极端,或者不知道如何化解,走出内心的困境,抗挫折能力差。而挫折又是学生能力成熟的“催化剂”,能够使人的意志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德育正好可以在观念上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用更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我们的德育目标,绝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应试机器,而是培养一个思想健康、心态成熟,能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人。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挫折”为主题,让学生讲述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措施,然后对比一些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使学生在故事中受到启发,让思想影响行动,增强自身抗挫折能力。教师在实施这项活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使学生能够冷静地面对自己的缺点,教育学生要用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在困难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有自信和勇气去面对突发的状况,以淡然的态度去面对失落。

四、开展德育活动,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

(1)坚持做好传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和班会对学生进行激励、鞭策。

(2)德育工作要结合多种形式,将德育融于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努力开展和组织学生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了各种外出实践,参观西柏坡、红旗渠等地接受爱国主义,去幼儿园、医院献爱心,开展观看教育类纪录片等,此类灵活多样的形式,更有利于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3)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视频、影像、讲座往往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更有说服力,如我校曾经邀请医生来做戒烟的讲座,这种形式下学生更易信服吸烟的危害。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吸烟的危害视频等,大大增强了学生 的主体参与度,达到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4)充分运用名人效应,树立榜样典型。很多高中学生喜爱的明星热心公益事业,如范冰冰救助车祸男孩、韩红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自掏腰包救助重症患儿,以及汶川地震后众明星捐款等。一些明星的个人奋斗历程虽然艰辛却充满正能量,如韩庚、吴奇隆等。优质偶像是学生努力的目标、奋斗的榜样,激励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朝预定的方向发展。

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都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场所,社会是学生接触和了解各种信息,各种人和事件的平台。因此,要想健全德育教育,必须将三者联系起来,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现无缝隙立体教育,发挥整体教育的优势。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 历史学科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

History Learning Research and Guidanc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I Bo

(Guangxi Huanjiang Senior High School, Hechi, Guangxi 547100)

AbstractStudy of history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high school scores, but also can enhance the history literac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this stage, the majority of our area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history still based on passive learning, rote learning is the most basic method, and learning means is single,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ese phenomena, such as social factors, teacher factors and students' own factors. Improve 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 methods need to star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multiple ways.

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history; learning methods

学生历史的涵养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是一个人知识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人生成长经历中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的素养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教育而逐渐形成的,尤其是学校的史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历史学科在高中文科综合中占据相当部分,在高中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后,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却由于对历史学习方法掌握较差,出现历史学习困难,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上的分化,历史成绩难以提高。进而影响了文科综合的学习成绩,乃至对高考形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误区和不足是面对整个高中群体的,所以研究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新课改下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第一,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二,对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帮助、指导学生学习;第三,近年来,高中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的质量也参差不平,历史知识的水平更是差别万千,考试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全国推行,也对高中的历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习方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习方法于教学方法之上,把学习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教学方法改革与横向的学习方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方法研究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因素使得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研究变得更有意义。

1 目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存在的误区、不足

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方法单一、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准确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等误区,造成众多学生历史学科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一,学生注重课堂形式,忽略实质内容。众多的学生在从事历史学习时,将上课认真听讲作为自己的最高要求,至于内容是什么,自己该做什么全然不顾,全由老师安排。尤其是上课时老师提到的所谓的“重点”,还会在书本教材上着重标记。对于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而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漏的复遍。对书本内容不理解,课前不准备,课上不思考,课堂不能跟进,课后不积极总结,学习态度上表现较为被动。

第二,死记硬背成为万能方法。不少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高考。对于历史史实,不需深入只需记忆即可。而且部分考试的模式也验证了他们的猜测,由此形成了一个定势思维,并逐渐根深蒂固,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记忆力好,能够把教材背下来,历史就能学好。不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法指导下,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死记硬背,结果效果并不理想,今天记住了,后天就会忘记一多半,而且还出现了知识点混淆。即使勉强记住了,考试的题目稍微灵活变动,又考不好了。长期的恶性循环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降低,学习兴趣大减,还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和抵触情绪。目前这种死记硬背机械式记忆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中间还是基本的学习方法。

第三,难以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学习,学习手段比较单一。教材是高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资料,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教材,是不可能学习好历史的。但现在学生在学习中,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种情况是,过度强调教材重要性,上课对着教材划重点、难点、考点,下课比对着教材脱节的看单个知识点,考前死记硬背课上所划知识点,考完试一切又还给了教材;另一种情况是教师上课仅把教材上知识点讲述一遍,然后就一头扎进辅导书、试卷题海中间,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脱节,变成了干巴巴的考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之后,效果却不尽理想。

通过上述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多数地区的高中学生学习历史时还是以被动学习为主,死记硬背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手段单一,容易走极端。这些历史学习方法逐渐的使众多的高中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影响了学习效率,造成了学习的质量不高,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转变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2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存在误区的原因

导致高中生历史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大的方面说有社会因素,往小的方面说有教师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不足等等。

2.1 社会因素造就历史学科不被重视,影响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研究探索

第一,考试模式间接的降低了历史学科的地位。目前我国高考模式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各个省份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部分地区实行“3+2”,即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在剩下的六门课中任选两门课程参考高考;一部分是实行“3+大综合”,即剩下六门课综合在一起;还有一部分是 “3+文科综合”和“3+理科综合”,考试模式对历史学科的影响深远。尤其是“3+2”和“大综合”模式,使历史学科的地位降到了副科的位置。另外,高校在招生中理科居主要地位,文科招生人数相对较少,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众多学校重理轻文,客观上使历史学科不被重视。

第二,历史教材尚不成熟造成历史学习方法缺失。在进行新课改前,教材主要采用通史的形式,内容空洞、僵硬、枯燥、且政治意味浓厚。新版本虽然颠覆传统教材编排模式,却由于在专题、模式上并不成熟,造成历史进程联系上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割裂。教课书注重的仍然是史实叙述。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被动,采取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出现在学习方法上的缺失。

第三、对历史学习方法缺乏研究。历史在社会中的不恰当定位及不被重视,教育工作者对历史学习方法研究不多,学生不够关注,使得历史学科学习方法的研究长期被忽视。

2.2 教师因素

很多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也落后,在从事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多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不太关注。尤其是在现代高考制度的压力之下,很多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时候,对于新课采取点出知识点、高考考点的做法,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阐释;有些教师为了保证高考前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考点的深化复习,有意识的压缩上课时间,而不管学生理解与否。基础理论薄弱、对知识点不理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长时间循环之后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能对历史采用死记硬背的陈旧方法。

2.3 学生因素

第一,学生的心理原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低下,甚至有部分学生有很强的厌学情绪。自己不愿意、也无意去主动摸索改进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平时不专心、以消极的心态应付课堂作业。这种心理变化与长期的过程中老师、社会、家庭都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系,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这毕竟是少数,多数的学生都得不到重视,自信心及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心理上产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更别说探索历史学科的主动学习方法了。

第二,不善于突破创新学习思维方式。在现代的高中教学中,由于需要应付高考,能够留给学生真正独立探索的空间很少。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惯性思维,主观能动性较差,不善于、也不愿意进行独立思考问题,不敢质疑老师,单纯一味的依靠老师,完完全全地跟着老师走,不顾那些是否完全适合自己的进度及实际。在很多的问题上,学生考虑问题都缺少深度,思维简单,一知半解。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学生突破创新思维方式有待提高。

第三,对学习方法的轻视。不少学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一种认识误区,认为文科类的东西就是靠记忆力解决的问题,不需要什么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历史学习方法长期得不到学生的正确认识,造成了众多学生学不好历史,畏惧历史。

3 重视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造成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不被重视的原因是多样的。同样解决的途径也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现状和深层次原因入手,摒弃不合时宜的历史学习方法,转变社会的不合理观念,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

(1)改革考试制度,转变人们学习历史的观念,加强对历史学习方法的研究。首先,通过考试机制的改革和考试内容的调整,提高和加强历史学科的地位,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对历史学科的轻视程度。其次,忘记历史意味这背叛,不知历史无意于愚昧。当前西方文化大肆入侵下,不少人价值观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处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时期,加强历史教育,对培养其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鼓励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及历史教师研究历史学习方法,并进行检验,对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推广,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2)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活用教材。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最新科技成果也不断走进课堂。多媒体设备在多数地区都得到推广。但众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一支笔一本书上一节课,效果不是很好。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多种教学资源,活用教材,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教师单纯的灌输式讲授。例如,在上中国古代历史时,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观察文物同历史书中图片及介绍联系,能够有效的增加同学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而且很容易记住。教师有效的教授也是学习方法不可偏废的一个部分。

(3)学生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并不断探索完善。在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有框架学习法、图表法、联系法、横纵向比较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有效的一面。(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22页)例如横纵向比较法,首先应对选定的比较对象加以分析,找出其各个组成要素及属性的可比性,然后再一一对应比较。分析比较历史事件一般都是从背景、性质、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切入,找出彼此对应的可比性内容,在此基础上,再逐项对应比较。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思考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由于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学习的手段和条件等不同,学习者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善于结合自己的特点,因人、因时创造适合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历史学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三峰.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误区和困难及矫治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

篇10

一、在课堂教学中,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一旦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将学习生物课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情,生物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学科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要取得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就必须孜孜不倦地追求生物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既是“主角”,又是“导演”,生物教师的心境直接影响到生物课堂气氛的优劣。因此,生物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投人“角色”,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生物教师满怀喜悦地上课,学生主动配合,这是创设愉悦氛围的关键。生物教师语言的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亲切感人也是创设愉悦氛围的重要条件。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密切结合教材,适当地穿插一些相关的生物学家探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的生动故事、人物轶事,创设诱人的生物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如,达尔文是怎样发现和证明自然选择规律的正确性的?沃生和克里克是怎样的人物,他们是以什么为依据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切除后的公鸡为什么容易育肥,而且越长越像母鸡等等,都可以在教材中穿插,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注重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明白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具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往往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生物教师而努力学习,既喜欢听这位生物教师讲课,又乐于做这位生物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这也正是古人所讲的“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成功的生物教学总是以融洽的师生情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后盾的。既然生物教学活动是以生物知识的传授为载体的师生感情交流活动,生物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世界,对生物教学工作充满激情,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渴求生物知识学生的热爱,对所教生物知识的热爱,创造一个有情感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有爱的炽热交流,有兴趣的浓烈激发,有知识融进情感的魅力。生物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在于选择恰当的方法,把生命科学理论原理变为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把生物知识变为充满吸引力的精神食粮,把生物教学过程变为不断探索真理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要取得师生情感交流的良好效应,就必须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用灵活的思维、敏锐的观察、果断的决策,机智地处理好随机因素,知他们之所想,释他们之所疑,正确驾驭自己的情绪,及时调节生物教学活动,调动起他们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学生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因此,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若条件允许,教师应尽量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此,可以使学生对探究所获得的新的知识心领神会,植根脑海,形成永恒的记忆,且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验证,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科学素养包括肤浅的生物科学素养、功能化的生物科学素养、结构化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多维的生物科学素养4个水平。培养并不断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水平是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

正因为中学生物学科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奇异性、复杂性和发展逻辑性,所以生物教学对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搞好生物教学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认为,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把培养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利用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遗传、变异、进化、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生物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既懂得怎样利用生物资源为人类服务,又懂得人类为什么要与生物和谐相处的道理,进而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科学的环境观。

参考文献:

[1]肖国学,蒙新珊,李永波.多种教学方法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45-146.

[2]袁洪峰.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浅谈[J].读写算杂志,2011(1):213,163.

[3]刘红.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