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21:2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值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案件质量管理
案管中心成立后,我院制定了《案件管理中心工作办法》,实施六项案件管理制度,强化案件质量管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这六项案件管理制度分别是:一是案件催办制度,即规定办案部门在办案时限届满前的一定时间内不能结案的,由案管中心进行催办,督促办案部门尽快结案;二是案件督办制度,即案管中心对在本地有影响的大要案、新闻媒体关注的、当事人反映强烈的几类案件实行督办,由案管中心督促办案部门办理落实;三是案件协调制度,即对一些疑难复杂案件,由案管中心协调本院办案部门或者协调公安、法院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四是案件实体审查制度,即对不捕、不诉、不立案、改变强制措施等几类案件,由案管中心进行实体审查,案管中心与办案部门意见一致时,办案部门方可作出决定;五是案件质量考评制度,即办案部门结案后将卷宗报送案管中心,由案管中心对办案质量进行考评;六是法律文书管理制度,即由案管中心统一保管、登记、开具法律文书,从法律文书管理实现对案件流程管理。围绕上述六项制度,我们建立了案件催办表、案件督办卡、案件实体审查登记表等十三种表格,辅助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严把案件受理关,杜绝受理“带伤案件”
根据《案件管理中心工作办法》,由案管中心负责全院提请逮捕、移送案件的统一受理。在受理案件时,我们采用多项机制,提高案件受理质量。一是制定案件受理标准表。我们根据法律规定,结合提请逮捕和移送案件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制定了《提请逮捕案件受理表》和《移送案件受理表》,案管
中心工作人员在受理案件时,按照受理表逐项对照,使案件受理有“章”可循,改变了以往受理案件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受理案件采取多重审查机制。首先由一名工作人员审查案件,审查后认为案件符合受理条件的,即登记后分流至办案科室;认为案件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交由案管中心负责人审查,案管中心负责人审查后仍然认为不符合案件受理条件的,会同办案部门负责人进行研究,听取办案科室意见,最终确定是否受理案件。三是建立不受理案件说理机制。案管中心对不予受理的案件,向报送部门在送达《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的同时,附上《不予受理案件理由说明书》,向报送部门讲明不予受理的理由,使报送部门能够清晰了解检察机关不予受理的理由,明确案件的侦查方向及取证重点。案管中心通过严格的把关,给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减少了审查案件的工作量,使得这些部门的办案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案件办理之中,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
三、实施案件实体审查,严把案件质量关
根据《案件管理中心工作办法》,案管中心对本院业务部门正在办理的不捕、不诉、不立案等案件进行实体监督,确保案件办理质量。一是明确实体监督案件的范围。将侦查监督科办理的不(不予)逮捕、立案监督等四类案件、公诉部门办理的不、变更强制措施等七类案件、自侦部门办理的不予立案、撤销案件等四类案件,列入案件实体监督范围,对这些案件,办案部门在作出处理决定时,须报案管中心审查,否则不能作出决定。二是明确实体监督程序。符合实体审查的案件,办案部门需在办理时限届满的一定的时间内将案件送案管中心审查,案管中心接到案件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限内作出审查结论。例如侦监部门对需要实体审查的案件,应填写案件实体审查表,最迟在法定期限届满前二日,将卷宗材料移交案管中心进行审查,案管中心在收到卷宗材料一日内审查完毕,至迟不得超过一日半,审查完毕后向办案部门反馈意见,并向检察长及时汇报结果。三是明确实体监督责任。案管中心实体审查后,与办案部门意见一致的,由办案部门及时作出决定并执行;如果案管中心与办案部门意见不一致的,则提请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
四、成立检察业务咨询小组,对疑难复杂案件“把脉问诊”
为提高案件办理质量,解决业务部门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复杂案件,院党组在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检察业务咨询小组。检察业务咨询小组组长由一名副检察长担任,成员由院党组从侦查监督科、公诉科、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案管中心择优选出的六名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担任。业务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对新类型、重大疑难复杂及部门内部意见分歧较大等案件,通过案管中心,提请检察业务咨询小组进行研究,咨询小组成员研究后,分别拿出书面意见,由检察业务咨询小组综合各成员意见,提出倾向性意见,由案管中心向办案部门反馈。检察业务咨询小组的意见,仅供办案部门参考,不作为决定性意见。通过检察业务咨询小组的“把脉问诊”,确保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质量。例如我院侦查监督科办理的彭某某等五人涉嫌一案,侦查监督科审查后形成两种分歧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彭某某等五人是的共犯,应追究五人的刑事责任;另一种意见认为另外四个人与彭某某不是的共犯,应追究彭某某一人的刑事责任。该案提请检察业务咨询小组研究后,七名成员中有六名同志认为本案不是共同犯罪,应追究彭某某一人的涉嫌的刑事责任,检察业务咨询小组根据成员意见作出倾向性意见,案管中心将倾向性意见向侦查监督科反馈后,该科认为咨询小组倾向性意见理由充分,遂对彭某某一人作出批准逮捕意见。
五、定期进行案件质量考评,提高案件办理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81―02
1 简述
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有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却在逐年的下降, 7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残障,言语和精神等各种残障,本文是探讨脑中风患者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否认、孤独、失助等心理障碍,心理因素是影响恢复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中风患者的恢复效果,我们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PDCA护理循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护理实践,并循环不止进行下去的一种工作程序。
1.1 P阶段(PLAN,计划阶段)调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1.1.1 调查的样本 :
在我院选择60列中风病人,作为现状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并发症,男女比例约1.1:1,年龄最大85岁,最小40岁, 90%的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后遗症症状有以下几种:单侧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疗效检查标准:1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为4~5级; 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级以上; 3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高1级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4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病程4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治疗效果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29.6% 41.2% 29.2% 70.8%
1.1.2 对患者心理调查和分析
采用患者调查法,观察法和会谈法及问卷法(运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临界值50,分数越高,焦虑抑郁倾向越明显。
1.1.3 调查的结果
3.1焦虑、恐惧 :70%,病人因突发疾病,难以接受。3.2抑郁:50%,具体表现在少言寡语,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心灰意冷。 3.3失助感和自怜: 20%,无法自理,事事都需要他人协助,而产生失助感。3.4强迫: 18%,强迫性思维:内心忐忑不安,乱想。 3.5否认:12%,我没病,拒绝和不能接受。 3.6孤独感 :10%,治疗的环境和人都不熟悉。
1.1.4结果分析
1.1.4.1 作排列图,找出影响的主要因素
在排列图上把累计频数分为三类:0-80%间的因素为主要因素,记为A类因素;80%- 90%的因素为次要因素,记为B类因素;90%―100%间的因素为一般因素,记为C类因素。
1.1.4.2 根据排列图,80%以内的为主要原因,得出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焦虑、恐惧,抑郁,失助感。
1.1.4.3 分析原因 画因果分析图(鱼刺图)
2 D阶段(DO 执行阶段)按制定的方法实施
在我院选择对照组患者,共58人,男女比例约为1.1:1;最大年龄86岁,最小4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占总数的90%。原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按以上制定的方法精心实施护理。患者病程4到8周不等,平均病程6周。
3 C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按制定的标准检查
两组病人的综合状况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PDCA循环后,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总有效率达87.8%,而未有护理干预的有效率为70.8%。经过本轮PDCA护理循环,达到预定目标护理效果。
4 A阶段(ACTION 处理阶段)总结经验教训
本轮PDCA循环在护理中,有计划未见实行或实行不到位、改进措施效果有限等问题,需要通过对患者更充分理解,针对不同患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护理人员的进一步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等手段不断完善。我们准备在原有基础上制定新的计划,开始在更高基础上的循环,一步步前进,螺旋式上升。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值日班长;无为而治;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周期长的系统工作。长期以来,班主任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随着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班级管理开始从班主任一人实施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试行以“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的值日班长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值日班长制概述
值日班长制,就是让全班每个学生轮流当班长来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
1.值日班长的做法与内容
(1)按学号轮流,每人值日3天;值日期间,以班级日记的形式,认真做好以下记录:考勤、课堂纪律(含自习课)、同学的精神面貌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
(2)每天放学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总结当天值日情况,指出当天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指出努力的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值日班长的要求
首先,要乐意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前提;其次,要敢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要善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关键;第四,要公正地为大家服务,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公平公正才会取得同学的信任,得到尊重。
3.对值日班长的评价
每周班会课时间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一起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上一周2名值日班长中推选出周优胜者,每月从四个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月优胜者,从每月的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学期优胜者,曾经被推选为优胜者的同学,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这样能让值日班长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有危机意识。
4.对值日班长的定位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在搞好常规建设的同时,还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因此单靠值日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值日班长可以定位为班内质检员,负责监督同学行为,反馈班级动向。统领性的工作由常务班长和其他班委协助完成,这样做,班级工作就不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值日班长制的理论基础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制的指导思想。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有的人以为服从安排,无所作为就是“无为”,是一种懒散、消极的人生观,其实不然。“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滥为、不盲为,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意思,它推崇一种超脱忘我、利于他人、无私无畏的思想观念。治国安邦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班主任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采用科学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才会使学生管理达到“民自正”“民自化”的境界。
三、实行值日班长制的意义探讨
1.展现自我,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值日班长制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责任,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做,形成人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良好班级氛围,从而生成班集体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时,值日班长制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拓宽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实行值日班长制,使班级的环境卫生状况和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值日班长制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成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2.参与管理,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值日班长制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学生时时处于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色互换中,每个学生既可以体验到管理者的责任和难处,也体会到了被管理者的苦衷与心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用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从而增强了自律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管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正地把具体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工作就变成了一点点小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分担一点班级工作,既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又避免了少数班干部工作过于集中、疲于应付的弊端。同时,如果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也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生等一系列提高学风、班风建设的问题上来。
3.正确引导,“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能够促使学生按照规范的管理制度行事,让学生自愿地、愉快地、毫无怨言地服从班规校纪,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在和谐的氛围中朝着既定目标共同奋斗,这是班级管理达到的理想状态。明智的班主任可以通过“无为而治”,达到“以心治班”的管理境界,师生心有灵犀,对班主任的意图学生心领神会,往往只要一个眼神,学生就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有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化过程。班主任在接一个班的初始阶段,必须身体力行,给学生指导,为学生树立榜样。等学生自我管理逐渐成形,班主任才可以慢慢放手。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综上所述,实施值日班长制可以帮助班主任实现工作重心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到研究教学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班干部的负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再者,值日班长制也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担当班长的机会,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和发现更多的管理人才。班级管理是一项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还要运用智慧,创设一些治理班级的小方法、小策略,只有找到适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更高效地管理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蒋惠琴.我们给 孩子留下些什么:来自值日班长群体的调查报告.江苏教育,2003.
篇4
作者/鄢永玲
我校地处西部较偏僻的农村,但高效课堂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了吗?答案只能是:“我们正在高效课堂的路上。”如果我们都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实践,再反思……我们一定会更好、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学者波斯纳说:“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课堂反思并从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结合我校在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中的实践,我谈谈教学反思策略。
一、明确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教师预设的可能情况和生成的不确定性,总是在课堂这个实践的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前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交响曲。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困惑之处,改进和优化之处。对课堂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反思,有利于消除困惑,吸取教训,少留一些遗憾,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课堂。
2.教学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
课堂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总有亮点和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导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因偶发事件产生的瞬间灵感,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富有创造性的板书;学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等。将这些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教学的规律和真谛,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让我们的课堂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3.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过渡自然;讲解、提问、讨论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是否表面热闹,华而不实;媒体使用是否切实,有助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一些细节,往往对整个课堂是否流畅,是否高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走向高效课堂。
二、懂得教学反思的方法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再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观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要研究专家的教学思想。近年来我校提供机会让各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的教学研讨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这是教师走近名家的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自己的机会。
3.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也可以以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还可以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4.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师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我校开展了集体备课,分学科分年级上展评课,集体观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篇5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在早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它不利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与新课改的目标相违背。在新时期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来加强我们的英语教学,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提出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涵义
在阅读课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就是我们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中为学生设定阅读任务或者目标,学生以此为学习动机或者说是动力,主动地、创造性的完成阅读学习任务,最终通过成果展示来体现英语阅读教学过程的方法。任务型教学法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相吻合,能够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在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也应该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相信在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英语教师该如何实践任务型阅读教学
下面我总结了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几个步骤,现总结如下:
2.1教师要认真备好阅读课的内容
我们说备好一节课是老师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其实,备好一节课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备好教材,二是备好学生。备好教材是指我们老师在上阅读课之前一定要钻研教材,了解阅读课的内容,做到有备无患。备好学生是指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爱好、学习方法以及他们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这样我们老师才能更好地、分层次的展开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
2.2合理分组展开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
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很多都离不开小组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之前一定要将班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活动中,我们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协商小组所分担的任务,最终促成他们阅读目标的达成。
2.3呈现任务型阅读教学成果
呈现和展示任务型教学成果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阅读学习任务,呈现和展示阅读学习成果。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最终达到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目标。
2.4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这是任务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评价学生阅读学习成果时,我们要多肯定和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这种任务型阅读活动中增强开展这种活动的信心。当然,学生做的不足或者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要及时的指出来,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策略,改进阅读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这几年任务型阅读教学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证明它确实是一个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好方法。但我们英语教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下面几点希望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3.1是否每节阅读课都必须实施任务型教学
事实上,任务型教学法只是英语教学法的一种,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每节阅读课都必须实施任务型教学。相反,我们要尽可能的多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来丰富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只片面的追求"任务"的达成,我们还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成果的展示以及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等等。
3.2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在开始就谈到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要从新进行角色定位,教学再也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清楚自己在任务型阅读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开发者和协作者。在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去鼓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快、更出色的完成阅读任务。
3.3任务型阅读教学任务该如何设计
任务型阅读教学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此我们对其任务的设计也不能一成不变。首先我们要考虑到阅读任务的达成时间,如果有些阅读任务达成时间短的话,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如果达成时间比较长的话,我们可以提前布置阅读任务或者让学生在课后去完成。其次,任务型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有科学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当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我们英语教师才能让任务型阅读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而言之,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以有效地落实和实施。它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它本身也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加以完善,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此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来加强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护理干预;疗效;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元凶,其中,中风的致残率通常达到80%以上。[1]中风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并伴有口眼歪斜,语言功能受损等症状。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言语不利,麻木不仁等,令中风患者及家人苦不堪言。医院一线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就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从病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入手,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治愈率。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同期接受治疗的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长期观察对比。同期接受治疗的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且均无其他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符合参加对比实验的条件。实验组男女比例约1.2:1,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9岁,约89%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1;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病史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90%。参加对照实验的患者病程3到7周不等,平均病程5周,患者的中风后遗症症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单侧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两组病人的各项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每天都定时定量服药,并在饮食上严格控制食物的种类和每餐的量,保证饮食清淡,忌肥腻,忌辛辣,少食多餐,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同时强调低脂肪,低热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治疗,一周为一疗程,持续八周。观察组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
1.2.1 医务人员坚持与病人谈心,鼓励病人,向病人介绍成功康复的病例,打消患者疑虑。对情绪沮丧焦虑的患者,设法转移其注意力;而对惰性较强的患者,要向其说明疏于治疗的严重后果;保证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给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1.2.2 每天由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引导病人做肢体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近端到远端。上肢可从肩开始,下肢从髋关节开始,先做一些缓和的动作,再逐级增加运动幅度,加大运动量。每天有固定的按摩时间,帮助患者的淋巴循环顺畅。做一些锻炼肢体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动作。
1.2.3 进行传统中医针灸的护理干预。治疗前,要对患者的皮肤和医务人员的双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治疗时,可令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平躺、侧躺,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可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伴语言障碍加通里(双)、廉泉等,调整最佳针刺深度,每日一次,随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主治医师要灵活调整针灸穴位。[1]
1.3 疗效标准
1.3.1 基本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病残程度为0级,肌力为4~5级;
1.3.2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肌力提高2级以上;
1.3.3 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肌力提高1级以上,但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自行站立或步行;
1.3.4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软件统计,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达96.1%,而未有护理干预的有效率为60.8%。二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见表一:
表一 实验组和对照组病人经八个疗程的恢复效果比较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2.9% 43.1% 3.9% 96.1%
对照组 19.6% 41.2% 39.2% 60.8%
3 讨论
中风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高发病,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患者本身体质虚弱,阴阳失衡,气滞血瘀,肢体失养所致。人体的真元衰败,就会有内外邪入侵,只有恢复真元,才能消灭内外两邪。所以,中风患者可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运用中医辩证施治的理论扶其真元,兼顾病邪部位,从而起到化瘀通络的作用。其中,通过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总有效率更是高达到95.1%。[2]康复理论认为,中风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3]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应该是通过合适的方法,首先,让患者在心理上重燃复建的信念。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中风的复建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患者只有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才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其次,要通过正确的运动帮助患者完成肢体功能的恢复,当然,这也是患者通向康复之路的必经途径。只有科学合理的运动才能让患者早日脱离病魔的困扰。最后,只有将药物治疗、饮食搭配、心理干预,运动复建和针灸治疗等方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通过以上的数据统计分析及大量的临床实践可以得出,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种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秋,苗荃,张娜.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3o例[j].河北中医.2010,32(5):717-718.
篇7
关键词:初中中学语文 兴趣 教学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往往是辛苦的,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初中中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
一、提高自身的素养
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中学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三、组织活动
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常用的形式有:
1.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2.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象、幻灯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有利于引起审美愉悦,增强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制作展现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骗子的阴谋诡计,他们吹嘘自己所织出的衣料的“特性”,他们在织布机上的“空忙”情景,大臣、官员和皇帝察看织布情况时的心理动态,皇帝穿“新衣”上街游行和被老百姓识破的过程等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嘴脸形象地刻画出来,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中学语文的兴趣,是初中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值得大力探讨和研究的。兴趣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就看我们如何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课题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中学语文产生兴趣,首先要老师热爱中学语文,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中学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语文不仅实用,而且美丽。如果仅仅让学生把中学语文当成升学的必修课,为考试而学,势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经常给学生传授些关于中学语言、文章强大功能的知识和典故,让学生喜以语文为工具。这样,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和思考语言问题。比如,教学生在日常口语中采用修辞手法,让语言风趣幽默,或者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语言,这样,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对中学语文的热情。
参考资料:
篇8
卡尔·威特说:“我从来不会无条件地给儿子钱,总是要当卡尔有良好的表现时才给一些钱作为奖赏。”在对孩子从小进行严格教育的同时,也应当要指导他怎样正确地使用钱,这种理财教育是我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孩子素质的内容,它是关系到人生幸福的很重要的因素。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也将为儿童理财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教育行为为正确的理财教育铺就道路,不良的教育行为为将来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带来潜在的困难和烦恼。美国一家公司近日的调查显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九成家长计划在今年重点教育孩子如何理财,1/4的家长表示要让孩子从学会使用零花钱开始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无独有偶,根据英国最新教学改革计划,储蓄和理财课程将从2011年开始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根据英国政府制定的《个人、社会、卫生和经济计划》,儿童从5岁开始就应接受理财教育;7岁到11岁的学生将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中学将开设与信用卡、贷款以及家庭财务和负债有关的课程。按照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的说法:“孩子们的投资理财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所以,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与幼儿消费紧密相关的教育者,其教育行为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儿童理财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家长应对幼儿消费要求时的教育行为的现状作调查研究实为必要。
1 农村儿童消费现状分析
1.1城市儿童消费要求现状及分析
1.1.1城市儿童消费市场要求现状
1.城市儿童消费要求的频率偏高
本研究中的儿童消费要求的次数是指儿童在一周内主动提出各类消费要求的总的次数,有0次、1-2次、3-4次、5-6次、7次或7次以上五个等次。一周内提出“0次”即不提消费要求的儿童占总被试人数的4.8%,提出“5-6”次消费要求的儿童最多,占总被试人数53.1%,要求为“7次或7次以上”的占了总被试人数的10.2%.由此看来,儿童提出各类消费要求的次数多,不提要求的儿童极少,仅占4.8%.
提消费要求频率为“5-6次\周”的儿童所占的百分比为53.1%,得分在中值以上(中值为3=3-4次\周,所有儿童所提消费要求的次数的平均值接近3-4次,故以此为中值,高于中值的表示儿童一周内所提要求次数太多,低于中值的表示儿童所提要求次数较少),这说明儿童提出消费要求的频率偏高,加上提消费要求频率为“7次或7次以上\周”的儿童(102%),频率就更加偏高。
2.城市儿童消费要求最多的是“玩具消费要求”,其次是“食品消费要求”城市儿童消费要求的内容主要有食品消费要求、玩具消费要求、服饰消费要求、文化用品消费要求和娱乐消费要求五大类,注:娱乐消费要求指儿童主动要求家长带其去娱乐场所并借助娱乐设施而进行的消费,如坐碰碰车、充气气垫等,不包括在娱乐场所的购物;文化用品消费要求指与学习有关的要求,包括对诸如学习机、学习光盘等的用品的消费要求;服饰消费要求指所有与穿戴有关的要求。
儿童消费要求的内容按平均次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玩具消费要求、食品消费要求、文化用品消费要求、娱乐消费要求和服饰消费要求。总体来说,儿童消费要求以玩具消费要求为最多,其次是食品消费要求。
3.城市儿童消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以“哭闹以使家长满足”的方式居多城市儿童消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的方式是指儿童向父母提出消费要求,而父母不满足其要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可以分为恳求父母满足、哭闹以让父母满足、要挟父母满足三种。
注:恳求家长满足指家长不满足其要求时,儿童以跟家长讲道理或撒娇等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哭闹以让家长满足指儿童以哭闹地上打滚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行为;要挟家长满足指儿童哭闹打滚还伴以如“您不给我买XX,我就不……”的扬言。
儿童向父母提出消费要求而父母不满足其要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所得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哭闹以让父母满足”、“恳求父母满足”和“要挟父母满足”.总体而言,儿童向父母提出消费要求而父母不满足其要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哭闹以让父母满足”的最多,说明儿童消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现象严重。
1.1.2城市儿童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城市儿童消费要求的频率偏高;儿童消费要求的内容多为“玩具消费要求”和“食品消费要求”;向家长提消费要求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哭闹以让父母满足”的最多,儿童哭闹现象严重。笔者再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观察和访谈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
1.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从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来看,“学前儿童(3-6岁儿童)的一个特点是: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第二信号系统还不够发展,因而主要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当然,学前儿童也在不断形成一般表象和低级的概念,他们已能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是无论如何,这些概念和逻辑思维都具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儿童还不能经常有意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他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很多时候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直观表象的形式,缺乏逻辑思维;儿童又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纯真、幼稚、有童话般的幻想色彩,因此表现出好奇、直观、模糊等儿童消费心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影响的调节和支配,容易为一些动人的推销和宣传所说服和左右。这是儿童消费要求频率高的原因之一,也是儿童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哭闹现象严重的原因之一-父母不理解、不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得儿童的一些合理消费要求也得不到满足。
2.孩子的任性导致。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样产生了大批的独生子女,这就造成了很多家庭大人多小孩少的“倒金字塔”结构。儿童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全家围着儿童转的现象严重,尤其是城市家庭,经济水平总体较高,因此对孩子教育也空前重视,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养尊处优,拥有特殊地位,这样导致任性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的任性程度越来越高。
3.媒体的作用很大。如电视广告为儿童消费提供了信息,电视广告以其新、奇、快,图像鲜艳明快,语言幽默精炼,信息量大等特点深深吸引孩子们。电视广告里宣传什么,孩子就要什么。一些“精明”的商人便瞅准了儿童消费这个市场,想方设法打赚孩子钱的算盘。学前儿童的克制能力差,又生活在一个充满了诱惑的商品经济社会里,是最容易被鼓动的消费者,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物质欲望是难免的。
4.孩子之间的相互攀比,也是造成儿童消费要求频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比不上别的孩子,抱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必有”思想,认为越是高消费就越高人一筹,因此,当孩子说:“某某小朋友买了新玩具,我也要”这一类话,便毫不犹豫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盲目的满足使孩子也形成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如:我爱人给儿子买了一盒电子积木,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去把小区里的几个小朋友都叫过来看他的电子积木(能组装成一个小电风扇,还能装成报警器、能唱 HaPPy Birthdaytoyou、做成飞碟),神气极了,小朋友们都围着看,羡慕不己,就回家吵着爸爸妈妈买,结果四个小朋友中又有三个买了电子积木。(摘自2009年10月5日儿子成长记录)这样的盲目攀比,也为儿童高频率的消费要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2、农村儿童消费现状分析
1.2.1农村儿童消费市场现状
据人民日报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农村家庭每月为6-12岁的孩子提供的零用钱在31-60元之间,即孩子们每天的零用钱在1-2元之间,而这个数字只相当于城市儿童2002年的水平(James U. McNeal在2002年调查北京两所小学的学生支出的每周消费为5.56元)。农村6-12岁儿童消费支出较小的原因在于:一是农村经济总体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收入。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绝对数为4760.6元,恩格尔系数为43.7%,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5780.8元,恩格尔系数为37.9%;二是多子女家庭比重大,家庭负担较重。调查资料表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占比为15.6%,有2个子女的家庭占到了48.2%的比例,拥有3个及以上小孩家庭的比例也很大(特别是广东地区,这一比例达到了54.5%)。由于孩子较多,家庭负担重,孩子得到的零花钱不多;三是提供给农村儿童的产品价值较低,也导致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对于商家而言,他们考虑到当地的经济水平,一般在采购儿童产品时较少选择价格高的产品。
目前,尽管农村儿童消费市场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但调查的另一组数据又提示我们绝不能忽视这一市场,因为95%以上的农村父母表示在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会增加孩子的零用钱,这说明农村儿童消费市场的容量将扩大,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儿童消费总体水平低,由于儿童零花钱少,但市场潜力前景大。
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尽管我国农村儿童表现出来的购买行为具有一致性,但不同地区之间又有一定的差异。例如,每月拥有150元以上零用钱的地区,广东和浙江的比例最大(分别是27.2%和25%),而贵州、重庆、湖南的比例最小,几乎没有一个小孩每月的零用钱达到150元;零用钱花在学习用品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广东地区为9.1%,湖南地区则高达50%;在购物受同伴影响方面,海南最低,只有35%的人会受影响,而浙江最高(达到了66.7%)。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样,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较大的区别。因此,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尽管都是针对农村儿童,也应该因地、因人制宜,总之,相对于城市而言, 6-12岁的农村儿童消费具有明显的特点。企业应针对这个不断扩大的消费市场,动态地了解农村儿童消费行为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经营管理好这一特定市场。
1.2.2城市儿童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1.购买的物品比较集中,品牌意识较差
农村小学生最喜欢购买的是食品,其次为学习用品。当被问到平时喜欢购买什么时, 48.1%的孩子表示会选择食品,且大多数在放学以后购买(选择在这个时段购买的比例达到了84.4%), 25.2%的孩子会选择学习用品,购买玩具的不多。论文格式之所以以购买食品为主,是因为嘴馋是孩子的天性(这一点与城市儿童类似),特别是那些有附赠品的商品更是受到孩子们的青睐(92.6%的孩子表示愿意购买有附赠品的食品)。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村孩子比较节约,他们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购买学习用品,但一般不会购买玩具,因为他们的玩具大多数是利用现有材料自己动手或大人帮忙制作的DIY产品,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下嬉戏,所需玩具并不太多。
无论选购什么产品,农村儿童不像城市儿童那样注重品牌,特别是购买服装和文具用品,他们往往只求拥有,并没有明确的品牌偏好,也不追求名牌,这一特征与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是相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多的产品。
2.购买时获取的信息来源有限,受同伴影响较大与城市儿童一样,农村儿童消费行为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同伴口碑、电视广告等。但在获取信息、选择比较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农村儿童获取的信息有限,可供选择的商品往往也屈指可数,所以其购买具有明显的集群性。尽管住得比较分散,但农村孩子们在花费自己的零用钱时会结队奔向商店,在购买什么产品时也会相互影响。调查发现, 81.8%的孩子与同伴一起购买,购买时受同伴影响的比例为49.6%,受广告影响的比例为18.5%,至于父母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则比较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儿童大多在与同伴玩耍中度过课余时间,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群聚效应相当明显;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会通过电视来打发闲暇时光,由于电视广告极具感染力,儿童很容易接受,并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广告内容,购买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广告中的产品。
3.购买地点选择在校园周边商店
在购买地点选择上,农村儿童大部分选择校园周边的商店。调查数据显示, 55·6%的农村小学生在校园周边商店实现其购买行为, 85.6%的孩子在离开商店后消费。也就是说,农村小学生的消费大都不在家长或老师的控制范围内。之所以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儿童会选择在商店消费,这是由于农村几乎没有形成以小学生对专门对象的商业经营户,更没有形成以小学周边为主要的马路摊贩市场,他们一般只能在商店里购买,可选择的范围很小。
4.自主意识增强与大额消费父母作主并存
6-12岁的儿童注重自我、个性张扬,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与婴幼儿及12岁以上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儿童又有所不同。婴幼儿所需物品基本上由父母做主,而6-12岁的儿童在购物时有自己的主见,不愿受家长控制。而这些孩子不具备一般的判断力,基本的商品知识不足,又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为了稳妥,父母决定小孩的吃、穿、用等数额较大的消费,只有小部分的零用钱才可以自己自由支配。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儿童的零花钱非常有限,大部分孩子每天只有不到1元钱,有些孩子会累积起来后才购买,但每次花销仅2-5元(占调查对象的63.7%)。其原因可能是家长考虑到自身经济状况及安全问题,一般不会给小孩较大金额的零用钱,而孩子天生对商品感兴趣,要将零用钱储存起来再进行一次性购买也不太可能。
2儿童消费市场构成要素
2.1 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2.1.1社会环境因素
儿童的消费特点是感性消费,“产品包装”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孩子的消费具有很大的从众性,很容易受到广告媒体、学校小朋友以及社区附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多数儿童看到电视广告里出现的玩具和食品,多会提出购买的需求。家长针对这种消费需求时,会受到广告宣传的影响,给予儿童消费满足。另外,家长往往不想让儿童在班级中显得“穷酸”,别的小朋友有的,一旦孩子提出消费需求,家长也会满足。同理,如果社区附近邻居为自己的小孩购买过某种产品,会让家长跟风,更容易的满足自己孩子的消费要求。例如很多家长都会提到,“有些广告太商业化,专门针对儿童特点,千方百计的吸引娃儿的注意力,有时候家长都无法抵挡起诱惑,更何况是小娃儿”“现在学校家长都是一个看一个,一个小朋友买了个某种新型的产品,其他小朋友很快就都买了。”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行为有着不小的影响2.1.2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家庭结构不同,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的生活管理也不相同。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行为实施有较大影响。核心家庭的家长在每周满足儿童5-次消费要求的百分比为34.9%,主干家庭的家长的百分比为65.1%,远远高于核心家庭的比例。因此,主干家庭的家长比核心家庭的家长更倾向于对儿童消费需求的满足。核心家庭中只有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父母可以控制儿童的消费需求,但是主干家庭中,孩子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对儿童溺爱的原因,更容易满足儿童消费需求的频率,这就使得主干家庭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频率要多于核心家庭,从而影响家长应对儿童消费需要的行为。父母如果能够与孩子的祖辈一起共同分享有关信息,一起交流,与他们一起讨论纪律约束问题,共同与他们引导儿童的消费行为。
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会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收入不同的家长,在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行为上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差异。家庭收入不同的家长,在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上呈现了显著的差异。各个收入水平的家长之间均有显著的差异。,2001元-8000元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最高,8001元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较高,2000元及以下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的最低。
2.2儿童消费教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中又存在上述的诸多问题,因此深入探讨影响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的因素对于生成有效的教育策略、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促进儿童正确消费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健康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2.2.1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鉴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存在影响,笔者在生活中发现不同学历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内容有显著差异。
学历不同的家长满足儿童的文化用品类消费要求的程度差异显著,“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家长与“专科或本科”、“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家长在满足儿童的文化用品要求的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家长不存在显著差异;“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家长与“专科或本科”、“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家长在满足儿童的文化用品要求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家长,满足孩子文化用品要求的程度具体差异表现在: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满足孩子文化用品的消费要求越多。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发现: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在文化用品方面的投入更多。
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专科或本科”和“硕士及其以上”家长大部分有较强的民主观念,即在应对儿童消费要求时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很少动用权利和惩罚以使孩子服从。而“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的家长更多的认为“对孩子要严格要求,绝不能轻易满足,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2.不同学历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需求内容也不同,“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家长与“专科或本科”、“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家长在满足儿童的文化用品要求程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在: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满足孩子文化用品的消费要求越多。
3.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时采用协商方式的情况越多,采用权威方式和妥协方式的相对较少。
4.不同的家长即时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人数有显著的差异,表现在学历越高的家长延迟满足儿童的越多,而低学历的家长更多选择即时满足或者拒绝满足。
2.2.2 家长的年龄
不同年龄的家长心理成熟水平不一样,对于事物或现象的看法也会不一致。家长的年龄对其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行为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鉴于3-6岁儿童家长的年龄一般集中在28岁至40岁,研究者将家长的年龄以10岁为一组,共分三组(分别是28岁以下,28-38岁,38岁以上),笔者以年龄这个因素对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频率进行了LSD的多重比较,发现不同年龄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频率有显著差异。
每周满足儿童消费要求5-6次的家长中,“38岁以上”年龄段的多于“28岁以下”岁年龄段的,“28岁以下”岁年龄段多于“28-38岁”年龄段的家长。每周满足儿童消费要求5-6次的家长中,“38岁以上”年龄段的家长最多,28-38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家长最少。这说明,处于两端年龄段的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最多。
本研究中,儿童家长的年龄最低点和最高点相差十几年甚至更多。由于不同年龄的人自身经历及社会背景不同,自然存在诸多差异。一般来说,晚婚晚育的大龄父母,己经奠定了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和自己的职业基础,但孩子的出生较晚,因此对他们来说,比年轻一点的父母更多了几分欣喜,因此对孩子娇宠有加,经常满足孩子消费要求的较多。而28岁以下的父母结婚相对要早,自己还年轻,涉世不深,自身发展尚未成熟,有些不仅不能很好地控制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反而带着孩子一起消费,笔者曾在某学校门口的观察到不少年纪很轻的父母自己也很爱吃零食,孩子只要要求就会满足孩子甚至和孩子一起“分享”,有些时候孩子根本没有要求,父母也会买一点来吃。28-38岁的父母每周满足孩子5-6次消费要求的人数较两端年龄段的要少。
2.3 家长教养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父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儿童消费的教育也是父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应对儿童消费要求时的教育行为。
44.7%的家长以民主观念对待对儿童消费要求。家长所持的教育观念百分比的得分的高低依次是民主观念(44.7%)、放任观念(23.5%)、权威观念(16.9%)和专制观念(14.9%)。这与在研究结果“家长多能采用协商的教育方式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结果较为吻合。父母的教育观念,是父母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直接影响父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及行为,并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的论述相类似。同理,家长观念也对家长应对儿童消费需求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儿童的个性、年龄、气质类型、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也会影响家长的教育行为。每个孩子都其独特的个性,有的安静,有的活跃。这些气质、体质上的差异往往引起父母不同的抚养行为。比如有些孩子表现很乖,少有哭闹,他们的父母一般倾向于对他们充满喜爱,反应积极,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注意和,愿意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而对于有些孩子,经常哭闹,脾气暴烈,且很难平静下来他们的父母也往往倾向于不满、抱怨,甚至责备、惩罚孩子,很少为他们提供积极、耐心的指导,对于这些儿童的消费要求,父母更倾向于对其控制、拒绝较多。
作者在观察到一个典型的案例:学校门口,一个小男孩躺在地上打滚,狼陶大哭,妈妈想抱他起来,他就连踢带打,嘴里还嚷:”坏妈妈,不给我买奥特曼,就不上学校。“弄得妈妈满脸通红,狼狈不堪。折腾了半小时,才在老师的帮助下,把他弄进了学校。原来,这个孩子的妈妈因为他家中己有大小奥特曼近20多个了,才没有答应他买价值100多元的奥特曼,惹得小家伙又哭又闹,视妈妈如仇敌。
案例中的儿童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胆汁质儿童的中心特点是”急“.对待这类孩子,在面对儿童消费需要的时候,儿童往往是”固执己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不满足儿童消费需求,就会激化矛盾。家长在对待儿童消费要求时,克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保持好脾气,采用恰当的”回避方式“.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家长对其消费要求的行为是受儿童的气质类型影响的。
3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的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得出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家长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频率偏高;满足儿童的文化用品消费要求的程度高,而满足娱乐消费要求的程度过低,家长重视儿童的智力培养,投入较多,但对需要投入更多时间的消费满足的程度低,家长有从成人角度并带有一些功利性来对待儿童的消费要求的倾向;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标准多是”价格和内容兼顾“较为合理,但最后却多以儿童的固执、任性而告失效;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方式虽然多能采用协商方式,但也还有较大一部分家长经常采取妥协方式,过于迁就儿童;家长多数会”部分满足“儿童消费要求,但满足儿童消费要求的过程中存在过多的斥责和无奈,给儿童所讲的道理也比较陈旧、老套,很多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效果较差。
产生上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时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教育实施过程存在困难;家长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孩子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对家长的影响等。为此,我们根据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议,行为能为家长、社会提供些许的参考。
3.1 开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
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知道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要先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鱼、养马、养鸟,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能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可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养蜂、养猪、养牛看得重要。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头猪、一只羊。由此,国家、社会很有必要开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要让家长注意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了解自身状况—学历、年龄、职业、收入状况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影响,并能根据自己的学历、年龄、职业、收入状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做教育的有心之人,不断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教育素养,“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也是一种职业。”没有天生就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只有不断督促家长寻找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的过程就像和孩子一起做实验,在实验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社会应该教会家长做一个会总结、能改正的实验者。
3.2 家长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消费观
本文发现家长在应对儿童消费需求行为是受家长金钱观和消费观影响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家长受了金钱的“洗礼”,以至于有部分家长向孩子灌输错误的金钱观,认为钱可以买到任何的东西,有钱有权可以满足一切虚荣心。家长应该弄清自己的金钱观,儿童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来学习的,如果父母总是谈论什么东西值多少钱,当告诉儿童钱并不是一切时,儿童肯定是大惑不解。
通过对家长的访谈,研究者发现:当今家长大多有溺爱心理、攀比心理和炫耀心理,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为了孩子吃好穿好玩好,家长省吃俭用,勒紧腰带满足孩子日益膨胀的物欲。有些家长从成人角度出发,只是为了攀比,其他小孩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有。甚至想让孩子在吃穿喝都比其他人高一筹。家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父母要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是指家长适度的、合理的、健康的消费,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良好品德培养,可以减少奢侈浪费和享乐主义滋生。家长应该让儿童正确认识金钱,告诉儿童钱币的来源,让他们能初步认识到劳动与钱的关系,钱是辛勤劳动获得的,金钱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金钱并不等于全部,因为人类不能没有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空虚的人,不会真正的幸福。
家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主要是指: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本文认为对待孩子提出消费的要求,大多数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尽量少动用权利和惩罚以使孩子屈服。事实上,父母不仅应该对孩子的消费有所节制,还应该学会合理地帮助儿童做好消费计划。注重实用舒适,而不是高档名牌,要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以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消费教育时,要注意“科学”二字,即消费时既要考虑到主观因素,如家庭收入,自己的需要等,又要考虑客观因素,如商品的质量,商品的价格等,切勿盲目超前消费或过分节约消费。同时要“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要使孩子建立对钱的正确认识,不能将钱作为一种刺激的手段,更不能让孩子有“劳动就是为了钱”的思想,在科学消费教育中也要渗透对孩子奉献精神的培养。
3.3 家、学校合作促进家长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行为科学化为了继承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为了使家长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行为科学化,也为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家长和学校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和配合起来,很好地开展家学校合作,使家长能正确科学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3.3.1 家长经验交流会
学校组织家长开展经验交流会,家长坐到一起共同交流应对儿童消费要求的经验。通过不同家长阐述在科学消费教育方面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可以加强家长之间经验的沟通,共同进步。学校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家长素质水平,在开展交流会之前,最好让学历较高的家长事前准备好发言稿,先抛砖引玉地谈谈自己的经验,这样对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生性腼腆的家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其次,有些家长表达能力有限,对经验的总结能力不强的家长,在座谈时,教师要注意调动这些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教师可以将交流会的精髓整理出来,以文字的形式发给家长或粘贴出来。
3.3.2 亲子活动
家长应对儿童消费需求是双方相互影响的行为,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模拟来让家长体验情景。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在儿童喜爱的游戏中,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消费教育。例如,学校教师创设消费购物的情景,让家长和孩子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同时观察记录家长与孩子在表演中的表现作为供研究的案例,同时让别的家长给予案例中行为一定的评价与讨论,还可以让儿童发言,不仅时家长得到启示,还可以让儿童接受一次科学消费教育。
3.3.3 聘请专家讲座与问题咨询
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儿童教育专家,来学校做专题讲座,如“家长如何应对儿童消费需求”,在专题讲座中,可让家长向专家提出现实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定期举行学校家长消费知识普及活动,可以向家长发放有关科学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资料,或者利用网络沟通,通过现代化通讯如博客等向家长宣传家长科学应对儿童消费的知识。以上这些活动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国内外有关科学消费教育的信息,不仅可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学校教师可以多多了解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行为的现状,为以后家庭学校合作活动提供有说服力的素材。
3.3.4 家庭学校现场辨析会
举行家庭学校现场辨析会。在家学校现场辨析会上,可以让家长自己说出平时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提出问题,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讨论和辨析。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可以分析也可以辩论,最后教师作归纳或简单的点评,家长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辩论会提高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的实效性,使家长明白如何在具体情景中采取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应对儿童的消费要求。
3.4 社会共协促进家长正确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行为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它对家庭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家长对儿童消费要求的应对行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盲目攀比,炫耀之风等等),这些都会对家长的教育行为产生消极影响。
家长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而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偏差,“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自己辛苦点没什么”、“不落后于别人的孩子”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家长应对儿童消费要求教育时产生偏差的表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儿童消费需求教育的实施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家长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对儿童理财教育有着明确的识,不要盲目地“从众”,应该从自身做起,首先树立自己明确的消费观和教育观。
社会要对家长应对儿童消费的正确教育行为进行多渠道宣传,做好正确的教育培训。可定期举办科学育儿讲座,让家长了解儿童消费要求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及特点;还可以有针对地组织儿童消费指导的咨询活动,对父母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行为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社会力量可举办家长学校,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的经脸,使家长不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过早地定向,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自然发展,适当引导,不要盲目地摧残儿童幼小的心灵。总之,家长正确应对儿童消费的教育行为的形成有赖于社会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协作。
人在儿童时期,可塑性很强,“染之以朱则赤,濡之以墨则黑”.“孟母三迁”之所以被传为教子的佳话,其道理亦缘于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少家庭都较以前富裕了,父母关爱孩子,适当满足孩子的一些消费要求,本无可厚非;加大教育投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优越环境,打造孩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亦是应该和必要的。但攀高消费,以钱示“爱”,过分娇宠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天下父母,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龙成凤,“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个为人父母者,当从唐初政治家魏征的这一名言中获取启迪,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培养教育儿童。
结论
篇9
关键词:重庆;高考数学;纵向比较;复习建议
近五年重庆市高考数学试题紧密结合全市实施课程改革的教学现状,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的控制符合考试性质,文理科试题既有联系又有较大差异,有利于高考数学考查目标及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试题立足于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就试题的难度来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有递减的趋势,比如2014年只有重庆卷、北京卷最简单,三份全国卷难度次之,四川、天津、陕西、辽宁、浙江卷较难,江西、江苏卷最难,甚至比重庆理科还难.重庆的这种命题模式成功实现了新旧课标的平稳过渡,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理科和文科的第10题、第21题,文科的第15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也符合“平稳中创新”的高考指导思想.总的来说,坚持了对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试卷有层次、多角度、广视点地考查了考生数学理性思维能力,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及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潜能.试卷对课程中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重庆卷与其他各地高考试卷相比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注重基础,力图创新;注重思维,考查能力;承上启下,确保稳定. 下面将重庆近五年高考数学做如下分析,力求寻找高考命题规律,达到掌握规律、高效复习的目的.
[?] 近五年重庆高考数学纵向比较分析与2015考点预测
(一)文科数学(见表1)
1. 必考热点
(1)集合的交并补集运算(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指数对数不等式).
(2)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其通项公式、前n项和.
(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及最值等),图象变换,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与恒等变换,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
(4)向量的平行、垂直、数量积公式应用.
(5)概率:古典概率或几何概率(蕴涵线性规划思想).
(6)双曲线的离心率(近四年均考).
(7)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单独考查或在导数大题中考查).
(8)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极值或求切线或单调区间.
(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或圆的性质.
(10)立体几何,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求棱锥、棱柱的体积或面积等.
(11)椭圆与圆,考查椭圆与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抛物线降低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
2. 新增热点
(1)复数的代数运算(近两年均考).
(2)程序框图(近两年均考).
(3)利用几何体三视图求其体积或面积(近两年均考).
(4)命题关系(近三年均考).
(5)函数零点(2014年考查,重点考查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6)函数奇偶性(近三年均考).
(7)均值不等式求最值(2010年、2011年、2014年均考).
3. 考查冷点
(1)线性规划(仅2010年考查,近四年未考,2014年几何概率蕴涵线性规划思想.从2014年全国各地(按照天利38套总结)的18套高考卷来看只有五个省市没考,13个省市均考).
(2)线性回归(仅2013年考查).
(3)抛物线(仅2010年考查,近四年未考).
(4)幂函数(近五年未考),考纲要求: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 y=x,y=x2,y=x3,y=,y=x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茎叶图(仅2013年考了茎叶图与概率),作茎叶图、众数、方差、极差近五年未考.
(6)独立性检验(近五年未考,2014年仅安徽、辽宁卷进行了考查,今年重庆高考考试说明中未作要求).
(7)系统抽样(近五年未考,新课标下考纲新增了对“系统抽样”的考查).
(8)指对数运算(近五年未考,但2011年、2012年考过对数值大小比较).
(二)理科数学(见表2)
1. 必考热点
(1)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与其加减乘除运算和模的运算.
(2)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及其性质.
(3)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及最值等),图象变换,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与恒等变换,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等.
(4)向量的平行、垂直、数量积公式应用. 新课标增加了对含义和意义的理解,要求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了解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能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5)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与最值.
(6)利用排列组合求概率,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期望.
(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或圆的性质.
(8)立体几何,考查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求棱锥、棱柱的体积或表面积等.
(9)利用函数的导数求极值或求切线或求单调区间.
(10)椭圆与圆,考查椭圆与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双曲线、抛物线降低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
(11)求解数列中的某些指标并证明与之有关的不等式.
(12)集合的交并补集运算(2011年未考,2010、2012、2013、2014年均考). 增加了“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要会求集合的交、并、补,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13)常用简易逻辑,命题关系(近四年均考).
2. 新增热点
(1)程序框图(近两年均考).
(2)利用几何体三视图求其体积或面积(近两年均考).
(3)排列组合(近三年均考).
(4)平面几何中圆的有关性质、极坐标、不等式选讲内容三选二.
(5)向量解法的考查(2013年考了选择压轴题).文科不再要求向量解法,而理科考纲提高了要求,强化了对向量解法的考查,比如理科学生可强化训练例1.
例1 如图1,AB∥MN,且2OA=OM,若=x+y(其中x,y∈R),则终点P落在阴影部分(含边界)时,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简要分析:
若P在直线AB上,则x+y=1;
若P,O在直线AB同侧,则x+y
若P,O在直线AB异侧,则x+y>1,
所以由终点落在阴影部分得出x,y满足的约束条件为x+y≥1,
x+y≤2,
x≥0,y≥0,接着把变形为=+1,然后由线性规划知识即可求得其取值范围是
,4.
3. 考查冷点
(1)线性规划(仅2010年考查,近四年未考).
(2)线性回归(仅2014年考查).
(3)双曲线离心率(仅2014年考查).
(4)函数零点(仅2013考查). 函数与方程考纲要求: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5)抛物线(近两年未考,前三年均考). 理科降低了对双曲线的要求,由“掌握”改为“了解”,文科降低了对双曲线、抛物线的要求,由“掌握”改为“了解”.
(6)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近三年未考,仅在2014年导数大题中涉及一步,2010、2011年均考查).
(7)频率分布(近五年未考).
(8)有关定积分的选择、填空题(未考).
理科新增“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考纲要求:①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②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9)幂函数(近五年未考),考纲要求: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y=x,y=x2,y=x3,y=,y=x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 2015年高考数学高效复习建议
1. 重视教材,狠抓基础
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性复习,立足中低档题目,降低复习的重心,注重复习的过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试题区分度的增加是必然的,但考查基础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主要是适当增加创新成分,同时又保留一定的基础分. 因此,基础题仍然是试题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得分的主要来源. 坚持以中低档题为主的训练策略,第一轮复习的要点一是要对准110分,加强低、中档题的训练,尤其是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二是在“三基”的训练中,力求过手. 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到三个回归,即“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近几年的高考题”.
以课本为基础,全面整合知识,总结方法,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抓知识点之间的交汇点,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特点,也是一个重点. 从基础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要求做到:
(1)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深刻、准确;
(2)明确公式、定理的原理及正逆推导的过程;
(3)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它们的交集点.
事实上,有很多的高考数学试题都是从课本上基础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到的. 第一轮复习一定要重视基础,切忌盲目追求进度,要认真引导学生理清知识发生的本质,如一些重要公式、定理等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构建起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 曾记得2010年四川高考数学解答题要求推导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让很多考生无从下手,至今让人心有余悸,这给我们既是教训又是经验,必须吃一堑,长一智,争取不再出现复习盲点. 所以必须多阅读教材,以避免一些知识盲点. 同时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不要好高骛远,充分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引申、发散等方式形成典型的例题,构建知识块,提炼通性通法,必要时尽量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以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培养.
2. 潜心研究,高瞻远瞩
教师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要仔细琢磨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及其稳定性和变化趋势,明确高考考什么,考到什么难度;明确命题形式、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明确每年命题的创新点、思想方法的切入点、能力考查的力度等,使复习有明确的方向. 要明确当年高考在内容、难度和题型要求上将要发生的变化,哪些内容被删去了,哪些内容降低了要求,哪些内容是增加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参考全国各地其他省市的高考试题,因为说不定其他省市今年的试题类型就是咱们今后的考题类型. 如表3所列举的就是2014年全国各地文科高考试题中值得师生研究借鉴的题目.
比如陕西省2014年文科高考数学第21题、天津市2014年文科高考数学第19题解法不太常见,又有一些创新之处,很容易出现误解或无从下手,值得师生认真分析和研究,下面做简要赏析.
例2 (2014陕西文科第21题)设函数f(x)=lnx+,m∈R.
第(3)问:若对任意b>a>0,
思路:因为b>a>0,
例3 (2014天津文科第19题)已知函数f(x)=x2-ax3(a>0),x∈R.
第(2)问:若对于任意x1∈(2,+∞),都存在x2∈(1,+∞),使得f(x1)・f(x2)=1,求a的取值范围.
思路:设A={f(x)
则由题意得A?B,且0?B. 再讨论a的取值范围进行求解.
3. 畅游题海,提炼战术
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做题,各种类型题目的训练是必须的,我们不主张题海,但一定要提倡题海战术.要善于在解题后进行归纳总结,达到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水平的目的.
我们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注意训练的目的性,要紧扣新课程标准,编写教案,突出重点,注重基础. 注意对题型难度的控制和跟踪练习题的配套使用,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做到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真正做到“解一道题,会一类题”.
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注重题型归纳,提高解题水平. 解题经验主要包括:对某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怎样解最简捷?比如:如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怎样求函数的最大(小)值?如何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怎样求直线与平面的角?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有什么特点?椭圆的通径和焦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等等?还有解选择题时首选特值法,解答解析几何大题时,若第二问太复杂可按照固定的程序,联立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写出一些关系式,后边采取直接放弃的战术一样可以得到不菲的分数,等等,这些都是构成高考题的一些基本要素或有效解题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结论,都是值得考生认真总结和记忆的内容. 当然不是要陷入题型分类与结论记忆之中,但记忆与把握一些基本思路和常用结论(数据),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对提高学生解题的起点和速度,增强看问题的深度十分有益.
4. 数学思想,渗透讲解
主要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化归与转化、分类与整合、数形结合与分离、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 在平时的讲解中,无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归纳数学思想. 如当学生做函数题时,可以给学生说:“函数题做不出来时,可以首先画出图形,然后由图形直观感受和理解”,其实体现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当学生做求值题时,可以给学生说:“求值时,可以先假设一个未知数,列一个等式,算出未知数就可以了”,其实体现的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的思维方法,授学生以渔是非常重要的.
5. 通法特技,两全其美
新课标中明确删除了“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这句话. 通性通法,是解决某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具有通用性,强调通性通法为的是有利于学生把握相关知识内容最本质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形成基础知识的结构和网络,也有利于消除多数学生的恐怖心理,能够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然而通性通法一般解决不了创新题或背景新颖的题型,对优生得高分有很大的阻碍. 所以还得学会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其思维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能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问题的解决.
例4 (2014全国新课标2卷文科第12题)
如图2,设点M(x0,1),若在圆O:x2+y2=1上存在点N,使得∠OMN=45°,则x0的取值范围是( )
本题是2014年全国新课标高考2卷文科数学选择压轴题,从命题者的角度认为该题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及综合分析能力,是一道拔高能力题,难度较大.
常规解法:设出直线MN的倾斜角为α,利用其倾斜角与直线OM的倾斜角θ满足方程α=θ+45°,从而找到其斜率与x0的关系式.
k=tan(θ+45°)===(x0≠1)(当x0=1时单独验证成立).
而直线MN:y-1=(x-x0),化简得:(x0+1)x+(1-x0)y-(x+1)=0,
则O到MN的距离满足≤1,化简得-1≤x0≤1,故选A.
特殊解法:验证当x0=1成立,可排除B、D,再验证x0=时,由于∠OMN=45°,N点最远在与圆相切位置成为切点. 由ONMN,得OMN应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由图可知明显ON=MN不成立,所以排除答案C,故只能选择A.
很明显,用常规解法求解太复杂,像平时这样“小题大做”的训练方式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严谨性,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算能力,但高考时,如果这样操作,就太浪费时间. 而特殊解法利用了图形和答案的特殊性,很快得出了答案,充分体现了特值法的优越性. 所以通法特技需灵活应用,争取两全其美.
6. 良好习惯,注重培养
(1)解题速度. 考试讲究的是“任务完,时间到”,而不是“时间到,任务完”,要争分夺秒,复习一定要有速度的训练,避免“小题大做”,如例4.
(2)计算能力. 数学就得做题,做题就得运算,虽然近几年高考试题计算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是对计算能力降低了要求.要熟练、准确、简捷、快速运算.
(3)规范表达. 高考以中低档题为主,通过审题后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相对容易,如何准确而规范地表达出来就显得重要了,因此,要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从开始就得注意规范化的表达. 学生因为书写不规范,没条理失分的现象十分普遍,表现在:丢三落四,只求三言两语,无关键步骤(如方程),不求推理有据,更谈不上整齐、清洁、美观. 要求师生在每一节课都要按高考答题格式板书一道题的全部解答过程的做法一定要落实.
篇10
在2003-2011年间,本文作者和共同参与全球呼叫中心研究项目(Global Call Center Project,简称GCC)的其他四十多位研究人员在全球的17个国家开展了呼叫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总结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等17个国家在人力资源挑选、开发和利用方面的大量成功案例,参与调研的企业包括2500多家呼叫中心,其中外包型专业运营商占三分之一左右。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汇总这些国外企业在员工甄选、培训和绩效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展开我国呼叫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提供基础。为了方便总结和分享国外经验,我们把参与本研究的17个国家分为三大类:协调型市场经济国家,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协调型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参与度较高,劳动法规也相对严格,代表国家包括德国、法国和西班牙;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爱尔兰,这类国家注重市场的自发调节和企业竞争,劳动管制相对宽松;最后一类是正在经历快速经济增长的新兴工业国家,包括巴西,印度等国家。
员工甄选
如何选拔和甄别呼叫中心从业人员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从人员选拔工具、录用率、和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来了解。应用在呼叫中心的系统化人员测试可以分为心理测量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和岗上演示评价三种手段,我们的研究表明大约有一半的国外呼叫中心把这些选拔测试纳入常规的人员挑选手段中(见图1)。
录用率指的是实际录用人数占参加招聘人数(递交简历人数)的比例,录用率低说明公司选拔严格,有能力从一个较大的申请人群中挑选最好的候选人。本项研究中的典型呼叫中心(中值)录用率为20%,意思是每五位申请人中有一位被聘用。从图2中可以明显看出,最低录用率即选拔最严格的国家包括印度(7%)、德国和瑞典(10%),录用率最高的国家则有荷兰(40%),韩国、巴西和西班牙(都是30%)(见图2)。
衡量呼叫中心从业人员选拔要求的最后一个指标是教育程度。虽然人们常以为呼叫中心提供大量初级服务岗位,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呼叫中心要求员工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巴西和南非除外),其中五分之一左右的呼叫中心主要使用受过大学教育的员工群体。在印度,大学教育只有3年,超过70%的受访呼叫中心主要依靠大学毕业生,法国紧跟其后(超过60%的中心依靠拥有2年大学教育的雇员)。西班牙、瑞典、爱尔兰和英国雇佣了具有三年制大学学位的雇员的呼叫中心比例在28%和39%之间。在美国,20%的呼叫中心主要雇用具有4年制大学学位的员工,另外12%雇用至少有2年学院制学历的员工(见图3)。几个关键因素可以解释呼叫中心的大学毕业生比例比人们预料的高:首先是因为一些呼叫中心特意在大学城或临近地区选址,从而可以吸引在校大学生利用课余工作时间进行兼职;其次,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将呼叫中心的工作视为在正式开展职业生涯以前获取社会经验的重要机会;最后,许多大型企 业把它们的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转移到呼叫中心,这些工作对员工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都有较高要求。
培训和发展
在甄选策略外,培训和发展是呼叫中心建立有胜任力的工作队伍的重要手段。呼叫中心的工作不仅要求员工有基本服务意识和技能,而且必须熟悉公司专门的规章和流程,对产品和服务有深入了解。这些要求在目前产品更替周期短、新产品推陈出新的背景下愈显重要,也就是说,有效的工作培训项目必须针对呼叫中心的核心产品和关键客户需求展开。出于这个原因,很少国家发展出针对呼叫中心工人的公共培训课程或是认证过程,连德国、奥地利、荷兰、丹麦这些以规范化的职业培训体系闻名的国家也不例外。因此,企业如何提供对特定产品、软件系统、技术流程、销售技能和客户互动技能的入职培训和继续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新录用的员工通常接受15天或大约3周的入职培训(见图4),这个数据在各国间基本一致。新员工在入职培训之后需要在岗位直接工作三个月左右才能达到熟练水平,各国的具体调查表明这个数据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在协调型市场经济国家中新员工需要8周变为熟练工,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是16周,在新兴工业中是12周。这一数据差异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新雇用员工的正式教育水平不同;产品、服务或技术系统的复杂化程度不同;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策略不同;管理层对什么是熟练或完全胜任的标准不同。在入职培训之外,雇员们还需要持续的在职培训以保持熟练和全面工作效率,持续培训也需要提供在产品和流程更新方面。在典型呼叫中心中,有经验的客服代表平均每年接受6天的培训。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呼叫中心行业是个富有争议的话题。一方面,呼叫中心的技术环境极大提高了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应对效率;另一方面,高重复度的密集劳动和情感服务的双重压力给呼叫中心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职业倦怠感。许多对呼叫中心从业人员的研究表明,高度焦虑、压抑、情绪耗竭和低工作满意度往往和管理者过度强调数据指标和实时监听相关。下面我们主要关注工作自主度,绩效监督和团队合作三个方面:
1、工作自主度
工作自主度指的是呼叫中心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拥有的自我控制和选择能力。调查中,呼叫中心经理们分享他们对呼叫中心员工在工作速度、工作方法和程序、休息和午餐时间、以及如何应对客户要求这几方面的自主度(1分代表“完全没有”,5分代表“非常多”)。平均而言,经理们认为呼叫中心的工作总体上较少提供机会给员工根据具体情况和客户要求自行判断和处理问题(5分维度上打分为2.6分)。经理们的调查结果和我们对客服代表的调查结果非常一致,然而不同国家之间差异明显。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使用低自工作所占的比例达到51%,这一数据在协调型市场经济国家中是30%(见图5)。
2、绩效监控
技术环境提供了实时监控呼叫中心员工工作效率数据的可能,因此绩效监督和基于个人的KPI考核在呼叫中心被广泛应用。然而我们调查发现,经理们使用监控 手段和结果数据的目的和方式存在很大差别。从监控频度看,典型呼叫中心以每两周为基础监听雇员的呼叫并提供绩效反馈(见图6),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呼叫中心中监督强度尤其大,绩效监督通常每周一次乃至更多。从监控数据的使用看,有些企业通过工作表现数据挖掘员工的技能缺陷,从而发现培训需要;还有一些企业直接把数据作为处罚员工的依据。我们在调查员工意见时发现,员工们抱怨缺少隐私,经常暴露于监听环境提高了工作时的压力。此外,如果绩效监督和反馈过于频繁,员工会认为管理者不信任他们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呼叫中心的监督系统在呼叫中心工作组织方面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3、团队合作
呼叫中心的任务完成和工作环境客观地突出了员工单独和客户交流的特点,因此,许多呼叫中心在强调独立工作能力和重视个人绩效考核的同时经常忽视了呼叫中心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工作氛围的建设。许多国外优秀呼叫中心的经验表明,以高标准化、高度个人监督、低工作自为代表的生产线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呼叫中心追求卓越服务和产品多样化的要求。相反,呼叫中心的有效团队使用能够给员工带来更大的凝聚力和激发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服务和销售效率。问题解决小组和自我管理团队是国外常见的有效团队形式,我们的调查反映了他们在呼叫中心的使用范围。
问题解决型团队(也被称为:质量圈小组)从八十年代起在制造业得到广泛瞩目和应用,近年在呼叫中心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试验,成果令人满意。问题解决小组一般会由3―12个员工组成,小组每周用几小时来开碰头会,讨论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小组也会就如何改进工作程序和改善工作环境互相交换看法或建议。问题解决型团队为员工提供了定期与主管见面的机会;也可以提供员工间学习、问题解决和绩效改进。但是问题解决小组没有实质管理权限,也就是说在不经得主管同意的情况下不能单方面改变工作流程。我们调查了有多少呼叫中心在使用问题解决小组,如果使用,有多少员工参与到问题小组当中。结果很有趣,我们发现问题解决小组使用非常广泛,大约80%的呼叫中心正式使用。然而员工参与比例很低,说明这些团队由少数员工组成讨论特别问题,而不是由大多数员工参与的工作常规模式(见图7)。
自我管理型团队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典和英国。在美国,金佰利、宝洁、通用等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在20世纪70―80年代开始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问题解决小组不同,自我管理团队授予员工更大的自主度责任范围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间休息和轮修安排。这样的团队可以承担部分班组长的职能,使得经理们可以用更少行政资源管理更大的一线工作群体。我们的调查结果表示呼叫中心很少采用自我管理团队。除了两个国家以外,每一个国家都报告了其60%的呼叫中心都几乎没有或很少用这样的团队形式。然而,如果呼叫中心一旦使用自我管理团队,大部分员工都会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因此,瑞典是这方面的领跑者,以其在自我导向工作小组中的实践而著称,有超过60%的呼叫中心都将大部分员工群体组织为团队(见图8)。南非也有很高的使用率,有46%都将大部分员工组织为这种团队。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