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值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9:1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值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值周总结

篇1

杭州口碑比较好的课外辅导机构咨询电话(即日起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有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

杭州学大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西湖区】浙大校区

杭州精锐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339

【西湖区】文二西路学习中心、教工路学习中心、黄龙学习中心

杭州智康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2258

【西湖区】文二路校区

杭州纳思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5048

【西湖区】文二元茂校区、文三中茵校区、文一湖畔校区、天目山富欣校区

杭州京翰教育-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77678

【西湖区】文二校区

 

【招生对象】小学一年级—高三学员

【热门课程】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奥数作文阅读

以上的是各个学校的免费咨询电话,课程费用因年级不同、科目不同收费不同,家长如需给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可直接拨打上面400免费电话咨询。

免费预约试听电话:400-0066-911转分机10811

温馨提示:400免费咨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您可以咨询最近校区、价格、师资等情况!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400免费咨询电话了解快!

********************************************

这不仅因为英英词典给你的词条解释是比较清晰的(翻译过的词条解释往往会引起词义上的误解),还因为通过查询英英词典,能够使你对英语的把握和感觉更加直接,不需要更多的中英转换。比如,英语里的insist 和persist两个词。在英汉词典里查都是"坚持"的意思,用汉语翻译根本看不出这两个词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如果你查询或者使用英英词典的话,一开始就会明白。请看在Longman Web Dictionary 中对insist的解释是:to say firmly and repeatedly that something is true, especially when other people think it may not be true(尽管别人说某件事情不对,也执意要说而且是重复不断地说那件事情是对的);而对persist的解释是:to continue to do something, although this is difficult, or other people warn you not to do it. (继续不断地做某件事情,尽管这件事可能很难,或他人劝你不要做)。

篇2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 阅读兴趣 阅读课新模式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问题

1.学生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人性的光辉。学生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初中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

2.学生迷恋于“读图”:电视、电影、动漫作品以及多媒体正以强大的可视性、娱乐性和立体性,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于“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喜好津津有味地翻阅一页中只有几句对话的动漫书,而不想涉及大部头的人文著作。因为文字阅读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转化才能成为可以接收的感情、形象或者情节,比起“读图”,要吃力得多。这是当代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倾向。

3.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的退化不仅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二、要想改变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下大功夫

探索落实语文新课标下初中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途径,拓宽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改善传统语文教学现状,促进初中学生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体验的能力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将“读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的培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发挥主动性、自觉性、恒久性和创造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爱读书,感受到读书的乐趣的基础上学会多种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创建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新模式,挖掘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教师深入探索初中阅读教学规律,探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

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每天的阅读时间和数量。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对“如何上好阅读课”的研究,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独特风格的阅读课模式。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记录每次写作所用到的阅读收获。

四、实施研究目标的策略

1.定点实验。以我校七、八年级为实验试点,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根据研究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目的地自主阅读课外读物,老师给予指导阅读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阶段分析和经验总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好手头的材料进行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类型与要求的文章能自觉进行粗读、泛读、精度,提高阅读效率;勤作笔记,自觉积累资料,能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为学习写作积累比较充实的材料;课堂发言逻辑严密,表达顺畅,声音响亮,表意清楚。

2.分步实施。从低年级向高年级逐步推进阅读过程,不同学期选定不同的读物。教师根据阶段目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及时评价总结,不断地激发学生完成目标任务。

3.整体提高。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方式的改变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学生不断拓展阅读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领悟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二是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做人的基本能力;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式,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变我读书为我读好书,形成终身学习。

五、积极探索具有独特风格的阅读课模式

1.确定阅读内容。课内课外相结合,必读选读相结合,课标推荐的篇目必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名人传记、诗词鉴赏、古今中外名著为选读。鼓励个性化阅读,通过网络关注时政热点。

2.制定严密的阅读计划。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形成系列化阅读。七年级:①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如:《童年》等。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人物传记,如:学习《邓稼先》时推荐学生读有关邓稼先等人物的传记。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家作品,如:《城南旧事》等。八年级:①课标规定的必读篇目如:《海底两万里》《朝花夕拾》等。②自然百科知识。③史学名著,如:《资治通鉴》《史记》等。

3.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①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离开教室到阅览室上课,并且两节课连排,语文老师随堂指导。②每周安排一节网络阅读。前半时按老师要求指定浏览,后半时个性化浏览,并且学会搞抄和拷贝,存档打印等网上存取资料的手段。③课堂阅读和课下阅读相结合。④音像资料和文字阅读相结合。⑤自由阅读和效果检测相结合。

篇3

关键词:物理;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79-02

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又叫问答法。由于初二学生刚开始学物理,因此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辅以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一节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情况、学生的回答情况。如果提问得当,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将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要提出有意义、有建设性的问题,就应做好提问方面的准备

1.在备课时,教师要重视备问题。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备问题。备问题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备对本节课有效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备课过程是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思路畅通是确保获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问题备得深透,备得恰当,教师讲解起来便会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学生听课也不会觉得费力,教学效果就会好。对于物理来说,初中学生在初二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有一种好奇,想对它进行研究、探索,因此,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辅以问题加以引导,就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真正备好有效问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不假思索地随意提几个问题就能达到目的的。要备好有效问题,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前提:

(1)必须把教材内容钻深、钻透。在此基础上,要重点考虑这样几个问题:这一部分教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重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地方,怎样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较快地消除疑问,明确重点和掌握基本内容。初二学生刚学物理,基础很弱,要提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简单问题。

(2)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正确、全面地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准备的问题才更加切合学生实际。

(3)必须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资料,准确地理解、把握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的、要求和编写者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提出哪些问题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学深、学透这部分内容。

2.备课时要弄清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备课时,不仅要准备一些具体的问题,同时还应安排好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时机和先后顺序。例如,哪几个问题提出后需要学生当时就回答的,哪几个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几分钟才回答的,哪几个问题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提出,哪几个问题在总结时提出……

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考虑问题时要注意这样几点:哪些内容是需要以问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的?本节课一共要向学生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最为重要?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还应该辅之以哪些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备课备问题,不但要备好所提问题的正确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好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有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去接触问题和分析问题,他们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有意识地备问题,还要处理好问题

1.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基本要求。

(1)针对性要强。教师不仅要紧扣物理教材的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注意力集中情况,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感兴趣,等等。

(2)教师的态度要和善、亲切。无论是刚开始提问时,还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追问”时,教师都应该抱着满怀期待的态度,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即便回答得并不理想,也不要轻易加以全盘否定,要尽可能找出其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加以鼓励。

(3)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物理上对语言表述有一定的要求,对定义、概念的描述要符合物理学的规范,要简明、准确。提出问题要简单明了,使学生清楚、确切地理解和掌握教师的要求,以利于他们迅速地按照教学意图思考问题和寻找答案。

(4)要有一个“时间差”。提出问题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之间要间隔一些时间,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以便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组织语言,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5)要富有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一览无余,而要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思路,启迪智慧,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提问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初中物理教材。“课堂提问要紧扣物理教材”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前就应深入地分析、研究初中物理教材的基本内容,特别关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需要追根究源的地方,领会初中物理教材中最需要和最值得提的问题,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地提出这些问题。否则,事先对物理教材内容不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对问题不作精心准备,在课堂提问时便很容易脱离物理教材,教师无意之中便会误导学生。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内容一定要紧扣初中物理教材,这是一条重要的提问原则。要知道,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方法,而不是教学目的。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加深对物理教材内容的理解才是目的。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地启发引导下,使那些原先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逐渐变得熟悉起来,且较容易理解,这对于他们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显然是有好处的;与此同时,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3.把握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要使物理课堂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住最佳提问时机。物理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要了解学生听课的“即时心理状态”,要尽量挑选在学生情绪比较愉快、稳定和对学习内容特别感兴趣时提问。

学生的情绪处于愉快、稳定状态和对教师希望他们注意的教学内容特别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便会全神贯注,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他们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使思维活动积极地进行。这时无需督促,他们便会十分兴奋地去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了。

篇4

【关键词】 韩国国立马山结核医院; 护理; 见闻

应韩国国立马山结核医院的邀请,笔者有幸于2002年2-4月赴韩国国立马山医院进修2个月。韩国国立马山医院全部实行计算机系统管理,还开设了医疗信息健康教育机构,为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医疗信息咨询服务。以优美的环境、温馨的气氛、先进的管理、齐全的设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笔者扩展了视野,受到了极好的启发。

1 韩国国立马山结核医院简介

韩国医院主管部是韩国保健福祉部。韩国医院分为国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国立医院分为综合性医院、教学医院、专科医院,笔者所在的韩国国立马山结核医院是国立专科非营利性医院,位于韩国最南部京相道马山市南郊区,医院四面靠山,像一个小盆地,是结核病患者疗养的理想场所。1941年日本侵占朝鲜时期,医院是日军伤员疗养所,1946年改名国立马山疗养院,接受过2年的美国医生指导业务,1970年正式改名国立马山结核医院,是韩国最大的结核病治疗中心,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多数为难治性和耐药性结核患者。医院共有院部、后勤科、医生科、护理科、医技科,1名院长、4名科长、4名医生(博士)、60多名护士、30多名后勤人员和军服务生。在韩国,男公民有2年军服务义务,所以医科大学毕业生到小岛或传染病医院工作2年算军服务。毕业时经考试取得专科(内、外、儿等)医生资格,服务到期可以开私人诊所或在医院就职,或向公立医院申请,经审批后就业,同时继续深造硕士、博士。国立马山结核医院职工属于韩国公务员,能享受终身制医疗保险、养老金、飞机票优惠、1年1次公务员休假。每年春秋开全国结核病总结大会,由国家保健福祉部主持,全国各地结核医院、结核病协会、结核病研究院、保健所、诊疗所互相交流经验和总结,讨论来年计划。公立医院医生不能兼开诊所,私立医院医生可以开诊所或在2~3家医院中兼职。医院4名医生主管诊断门诊结核病患者访问、手术。住院部主要由军服务生负责,每周1次医生查访,护士准备泡茶待医生查房。在马山结核医院中,护理人员在医院日常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2 以人为本的医院管理

走进医院大门,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义卖商店的咖啡香味,花草、树木、鱼池和家庭式的大厅、宣传板使患者消除了住院的恐惧感和陌生感。由于韩国医疗制度有国家全免医疗保障(特困居民)和医疗保险两种,患者通过综合医院X线检查,可疑结核病者转诊到各保健所,确诊结核病,报告疫情同时督导1个月的抗结核药。患者每月只付2000元韩币就可以获得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总疗程9个月。到国立马山结核医院门诊时,医生确诊结核病并转入处方病房,在2周时间内进一步观察与分析病情后安排适合疗区,住院当天护士通过卡片、图片的方式给患者详细地介绍结核病是什么、怎么治疗、怎样配合医务人员、怎么预防发病、住院后生活情报、出院后诊疗开导等,然后教育培养每个患者自管疾病,改善生活方式和习惯,适应治疗过程,增进治疗效果,医院为患者出版教育用手册《加甫沟》,内有院长为患者治疗成功祝词、医院简介、结核病常识、心理开导、病历日记栏等,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医院开设有一般疗区、女疗区、耐药疗区、重症疗区、呼吸再活疗区、手术室。国家规定9个月抗结核化疗中7个月需住院治疗,根据情况经研究审批可缩短时间或延长。住院期间国家全免医疗保障两种人员,但医疗保险(大部分韩国公民)人员需付1万元韩币医疗费和1750元韩币伙食费,出院后只付门诊医疗费40%,出院后1年半每3个月护士电话联系了解病情。每年7、8月份是结核病高发期。需要手术时只付99250元韩币。1个疗区设有淋浴室、卫生间、娱乐室。电话在疗区办公室护士负责传接病房间,有严格作息时间。规定时间内就餐、服药、输液、娱乐、就医、休息,外出时申请疗区护士长负责审批。确定手术日,术前1 d由该疗区护士详细询问和记录身体状况,目前所用药物、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同时详细解释手术当日的程序,术后镇痛及恢复期需做的运动等,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护士治疗。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病房,密切观察24 h,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送恢复室。家属陪住只是给患者以心理安慰,从护理需要看,家属陪住并不必要,因为病房护士的工作做得十分周到。国立马山结核医院护士的工作目的非常明确,即从患者的利益出发,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患者住院最后阶段,转呼吸再活疗区,并进行肺功能检查、肺活量运动体操等。

3 统一协调的护理管理

由于韩国与我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其医院管理方法与我国有很大差异,其特点是院长、医技科、检验科等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管理才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可以不具备专业技能,只管理而不插手具体业务。医生、药剂师、护士必须具备专业技能、学历、专业注册。护士大专学历起点,医生和药剂师需有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韩国有专科护理资格,专科资格护士可以兼2~3家医院或个人诊所兼职或到大学护理系讲课,而且敬业精神很强,热爱护理专业,自觉学习,在职读硕士、博士学位。具有崇高的护理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文明的语言,端庄大方的仪表。医院有统一护士服装,长上衣裤子、短上衣裙子、毛衣,由医院负担服装费50%。护理科1名科长,各疗区有1名护士长,只管理各疗区。有3个值班制度(白班、前夜班、后夜班),每个班值1星期后换班,交接班时书面交接,内容很具体,包括患者情绪、心情、性格等。每2个小时输入计算机患者一切情况、医生查访内容等。韩国没有午休时间,职工食堂里轮流午餐后继续工作。医院里有基督教、天主教、佛教3种教堂,患者可以按自己的信仰参拜。3种教堂的牧师、修女、僧人善待患者,收养出院后无家可归的患者。

4 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医院义卖商店的收入捐给每年医院职工作为福利,如托儿费,职工子女进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时奖金(一次20万韩币)。无房的职工可以住医院宿舍,交少部分管理费。护士从上班到下班除吃饭外不能也不必离开病房和患者。医院设有自助式餐厅,医护人员根据自己工作完成情况选择就餐时间。会议室是专门为小型学术活动提供的场所。定期外请专业人士讲职工子女教育问题、消防常识、家庭问题等。医院在每个疗区内免费提供给医护人员咖啡、茶、饮料、方便面,以保证医护人员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工作。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欢乐教学 师生关系 欢乐素材 教学方式

学生的本性比较好玩,营造良好的欢乐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倘若学生喜欢某项活动时,便会做到投入学习,从而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设欢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欢乐的教学气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政治课堂进行欢乐教学。教师应该改变观念,勇于创新,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思。一方面,教师需要淡化管理者、授予者、权威者的形象;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强化引导者、服务者、合作者的形象。当学生对于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对于其中值得肯定的,要进行表扬,其中若有不对的,也不要轻易地给予否定,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答案,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自主参与的快乐以及思考的喜悦。

二、充分搜集欢乐素材

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欢乐素材,进行欢乐教学。教师需要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生活案例,并且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在《适应新环境》这一课中,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关于动物如何适应新环境的。例如海豹,由于生活在寒冷海域,为了体温,皮下脂肪很厚;再例如仙人掌,在沙漠中生活,根系发达,叶变成了刺,减少蒸腾作用;然后引入到适应新环境的主题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建构欢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地探索研究欢乐的教学方式,是进行新课程欢乐教学的核心理念。

(一)创设欢乐的教学情景

教师应该创设出欢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欢乐教学的基础。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投入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并且把亲身的生活实践当作基础,从中能够获取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方面、能力方面、知识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丰富教学的内涵,给予学生感官上的享受,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收集一些相关的教材,选择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选取有效的材料,借助多媒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讨论中来,能够对于自身的权益有个更好的了解,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

(二)选取并且整合媒体资源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教师应该利用媒体手段,主动寻找相关的媒体资源,在课堂教学上倘若有条件就进行播放。例如歌曲、小故事的录音、影视片断、社会录像、小动画等,这些多媒体能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感受材料的同时,对于教学内容也能够有进一步的体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欢乐学习的气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源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做好筛选工作和整合工作,不能够冲淡课堂的内容,使教育课堂成为电影院,将教育只停留于热闹的层面,这容易导致教学模式变得重视形式而轻视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将欢乐教育思想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媒体有关资源进行一定的选择,并且给予有机的整合,需要注重学生对于资源的反馈和感悟,使学生充分了解教学内容。

(三)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够获得欢乐,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对学生的独创精神给予鼓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欢乐,了解自身的能力、潜力以及独创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具备课堂方面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是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组织能力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水平。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组织工作,如果组织得不好,欢乐教学就会变得比较混乱,无法把握教学的秩序,导致课堂思路被打断。因此,进行欢乐教学,还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比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地进行备课工作,不断研究探索,准备上课教学所需的材料。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从而使欢乐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四、欢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把握好欢乐教学的度,倘若欢乐无度,就会造成教学失控。对素材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将欢乐教学作为一个载体,从而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欢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机,在欢乐教学之后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乐不思学的情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尽力发掘课堂教学中的欢乐因素,使学生能够在欢乐中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欢乐的气氛中教学,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学到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桂琴.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6-58.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37-0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现代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发挥强大作用,把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变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为新型教学模式,是实验教学对每一位物理教师新的要求。

本人就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方式及信息化教学应用中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进行阐述,意在抛砖引玉,与广大教育同仁共同探索一条适应当前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途经。

一、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情景再现的工具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从实验猜想、设计、验证、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各个环节,40分钟显得很仓促。如用传统实验教学,往往会造成浪费时间,很难突出实验的重点。更何况,有些现象稍纵即逝或不太明显,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观察阶段分不清观察重点,或看不清楚,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是导致“做实验”成了“讲实验”的根本原因。而物理探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等效代替法”、“类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仅仅靠物理实验演示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恬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等时,很难用实验真正解决问题,而用多媒体音频、视频资源或flas,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科学的实验情境,这种学习平台的完美创设,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又能使学生对各影响因素与研究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所以说,在实验的基础上,恬当的应用多媒体再现实验情境,不但可以使重点情景再现,必要时还可以“放大”、“重复”等,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二、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交流工具

新课程改革将现念下的课堂教学带入到一个完全开放、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这无凝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地挑战。如何把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声音、图象、动画、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现得举足轻重。信息技术作为演示、交流的工具,在演示和交流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比如,在“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从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规范操作到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很繁杂的实验过程,而在学生探究实验之前,如果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对操作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对实验步骤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倾向,可减小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猜想和设计阶段,根据不同猜想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交流认识和观点,分析猜想的合理性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在实验论证、总结时,设计典型实例开拓学生思维。如:“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在天平右盘中放入物体,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时,物体实际质量是多少?”经过演示和交流,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得到正确答案。这种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误”中求“真”的开放性“实验”的演示和交流,对提高学生在实验结论应用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信息技术可作为物理实验导入和实验专题复习教学中情境创设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物理课由于其特殊性,实验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用多媒体资源代替部分“实验法”导入,用大量的资源从社会各个方面展现物理情境,比传统的实验导入法要在情境创设上效果好得多,并且可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和情景演示出来。如在讲《宇宙和微观世界》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太阳系、银河系及分子、原子和原子核的物质组成,能为学生创设直观的物理模型,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个情境创设过程正是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有效地学习物理的基本特征。在情境分析的过程,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引出相关的知识,所以说,信息技术可作为一个非常理想的情境展示平台。

篇7

1. 剖析教材中经典实验,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

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让学生在理解经典实验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作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实验的思维方法。

“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河北版,八年级上)是中学教材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在“叶的光合作用与光能利用”一章中占重要的地位。教师将实验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此实验的设计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方法,了解整个实验安排的必要性。

2.分析教材中学生实验,还原科学探究过程

课堂中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要和学生一起努力去还原科学探究过程本身,是要学生充分体验:假如他们是当时的科学家,在当时的科学认知水平下,观察实验现象(或身边生活现象)时,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如何做出合理的假设?怎样进行周密的求证?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出那些科学的结论?课堂上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用具,大胆放开手脚,然学生当一回科学家,去发现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好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值得推广。

“探究鱼的呼吸”一课(河北版,七年级上),教师课前作了大量准备工作:金鱼、墨水、滴管、塑料盆、广口平、凉白开(缺氧水)、晾晒后的自来水(含氧水)、培养皿、新鲜鱼鳃、解剖针等等。由观察引发鱼为什么不停张口“吞水”?分成三级课题:第一级课题,求证金鱼是否吞水入肚?五花八门的证实方法的讨论后,找出了“口前滴加墨水看是否由鳃孔排出”的经济且易行方案,经过学生各自亲手摸索,总结出了四个注意事项(①让鱼保持安静,不惊扰它; ②滴管吸取墨水的量勿多;③滴管距鱼口0.5cm最佳;④滴墨水时用力要轻快),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完成,证实了水由口入再由鳃孔排出。第二级课题,探究“水由口入,再由鳃孔排出的意义?”设计对照实验,为使实验具有说服力和严密性,四人一组计数在不同含氧水中呼吸频率,连测三次,分析所得数据,证实了水由口入,是获取水中的氧。第三级课题,鱼是怎样通过鳃来完成呼吸的?观察新鲜鱼鳃,借助于教材中的“小辞典”等科学资料,明晰鳃不仅是鱼也是其他水产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呼吸器官。(学生以次为题撰写了小论文并发标于《初中生学生物》杂志上)。

在此过程中,既重视了以“发现”、“探究”为基础的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以探索性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训练。体现了生物学的研究法:即“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设计并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并得出结论”。

3、巧解教材内容,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到创造性的对教育情景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活动的欢乐与愉悦。

“人类起源和发展”一节中,有关古人类在劳动中产生语言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上,教师请一位学生选择三位同学,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2位,由他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3位,最后请第3位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意思来。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去体会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再例,在学习有关植物分类时,利用教室的窗台、角落等地方,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具有典型分类特征的植物,亲自护理,然后将自己种植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描述;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不身临其境,很难有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挖掘书中潜在实验设计,特别要注意书中的一些实验结论、规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设计相应实验方案验证它,师生共同挖掘书中涉及到的热点问题,成立相关课题小组,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应尽量利用学校的空闲场地、空闲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学生动手做过一两个课题后,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学习迁移能力都有极大提高,所谓“小课题大学问”。

在新课题实施的一年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活动,像“生态瓶制作”“再生纸制造”“酸雨测定”等等。以“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为例。

课题大意:有关资料表明,制造1吨纸张,需砍伐约20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全世界约有35%的商品木材用于造纸。丢弃于垃圾堆中的各种废纸、废木纤维,过去多被送往垃圾场付之一炬。近年来却开始被一些国家回收利用,成为廉价的造纸新原料,科学家称其为原始森林、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之外的“第四种森林”。据估算,回收1吨办公类废纸,可生产0.8吨再生纸,相应节约木材4立方米,相当于保存17棵大树。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办公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满足新纸需求量的75%,相当于800万公顷森林可以免遭砍伐。?回收废纸生产再生纸,成为环保共识。而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纸,如:报纸、书刊、作业本等,有些用过之后,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如何节约资源,使废旧纸张重新成为有用物品?制作再生纸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篇8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3-0029-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成为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中化学学习所需具备的要求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普遍感到高中化学内容繁锁、抽象,知识点“易学难用”、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高中化学的正常教学。

初中与高一年级的教学衔接是一种“短期衔接”,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而真正科学的教学衔接是初中与整个高中阶段的“长期衔接”,它涵盖了短期衔接,并将其进一步拓展、延伸和优化了的教学衔接。

2 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结论

笔者于2009 年4 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找到学生化学学习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华东师大三附中(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

本次调查研究从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的角度,共设计客观性问题12个,开放性问题2个,主要围绕三个维度展开: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初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采用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有关统计结果与分析如下:

有关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

只有3.97 %的学生认为初、高中化学“联系紧密”;在初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性”的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性的认识普遍不及初中。究其原因――初高中化学教材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难免存在脱节的现象,其具体差异表现为:

(1)教材内容

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主要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最基本的化学技能,知识容量小、知识点零散、不连贯、教材内容表达浅显,属于“生活中的化学”;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形象转为抽象,除了要掌握物质的个性,还要寻求物质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立体网络结构。

(2)基础理论

初中化学没有相对完整的化学理论。例如:提出了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却没有涉及到共价化合物的概念;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却只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去分析……高中化学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并使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理论指导下教学,因此,高中化学课程具有理论丰富、应用广泛的特点。

(3)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某个知识点、对某种具体的性质或具体操作进行局部性、浅显性、单一性的观察,主要为“定性分析”;高中化学实验在实验的目的性、计划性方面更加深刻,实验过程中要求把变化与能量、运动、性质、理论等联系起来,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加入了“定量分析”实验、“设计(评价)实验”等实验类型,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更进一步。

(4)化学计算

初中化学淡化了学生对化学式概念的理解,对不纯物质参加反应的计算要求降低,对化学反应的多部计算不作要求,主要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高中化学引入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联系到一起,除了物质的质量还有气体体积、溶液浓度等相关计算,因此在计算难度和方法以及综合能力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有机化学

初中有机化学介绍的是“身边的化学”,以科普知识为主,只对常见物质(酒精、蔗糖等)常见的物理性质及应用加以介绍;高中有机化学在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性质、制备方法、鉴别方法、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拓展,并对有机物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变形应用提出了较高层次的要求。

有关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与初中相比,到了高中以后,一方面对于一些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例如“课前预习”(高中34.92 %―初中26.19 %)、“归纳知识点”(高中52.38 %―初中42.06 %)、“总结学习方法”(高中29.37 %―初中15.87 %)等,学生们能够比初中阶段更加重视;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有42.06 %的学生很少预习;有39.68 %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偶尔”进行总结;同时有38.10 %的学生对于自己“自学能力”的情况没有把握。这说明进入高中后,由于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和主动调整的意识,因而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改进学习方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过初三“题海战术”的反复操练,许多高一新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指令,学习主动性差;二是教师上课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学法指导的力度和频率不够;三是不少学生进入高中有“休息一下”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取精神影响较大。

有关初、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①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一般都能想办法解决,但其中能“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比率由初中阶段的40.48 %下降到高中阶段的35.71 %;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比率由初中阶段的30.95 %下降到高中阶段的23.81 %;②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自己化学成绩“信心不足”的比率高达44.44 %;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来源,有49.21 %的学生是来自于“在集体中不甘落后”,“对知识的渴望”只占到19.84 %;③初中阶段近七成的学生感到课堂节奏慢或是适当,完全可以适应教师上课的节奏;到了高中,过半数的学生感到教学进程快,难以或是勉强可以跟得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与初中相比,高中化学课程难度明显加深,内容繁多、抽象,这使得形象思维仍占优势的高一新生很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和不适应的情况。“我要学”变成“要我学”,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来维持学习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在教与学的磨合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焦虑的心理状况:学生感到“听课时好像都听懂了,可做作业却毫无思路”;在难度不一的频繁考试中往往难保成绩的“绝对优势”,因此,很多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理上萌生了“自信危机”。

2.3 关于问卷结果分析的讨论

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化学的物质观、科学的思维方法、知识网络的构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方面正是教学衔接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对策及实践

3.1建立科学的化学物质观,保障衔接

从表象到本质,这就要求学习的重心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观念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化学物质观是保障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以下介绍三种培养科学化学物质观的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策略

合理的化学物质观应该是在化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建构的,没有化学知识做基础的化学物质观是空泛的、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培养学生化学物质观应该是在讲授化学知识时,结合学生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有倾向性的渗透。当化学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及时的给予指明或直接进行教授,即直接教学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在初中化学知识――“CO2性质”的基础上,在“晶体类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直接教学策略:

[学生]①写出碳、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描述CO2的物理性质

[教师]①展示石英图片,结合SiO2用途介绍其物理性质;②展示CO2、SiO2结构模型

[学生]通过物理性质、结构模型,判断CO2 SiO2晶体类型分别属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教师]进一步总结同一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相似,但其性质可能不同;提出“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

(2)前导性信息教学策略

在物质观的建立过程中,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认知观念可以同化新观念时,教师可以在教授新观念之前,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将要学习的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即前导性信息教学的基本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获取新知识。

[案例]:在“乙醛化学性质”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乙醛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键断裂方式,总结出乙醛的化学性质。首先提供给学生“前导性信息”:①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可以打开,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加成反应;②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③乙醛分子中的甲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碳氢键的断裂――取代反应。

[围绕前导性信息,探究新知识]前导性信息出现后,学生对上述乙醛结构进行分析,得出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①乙醛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②乙醛能被氧气等氧化;③乙醛与氯气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总结新规律,完善物质观]在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后,引导学生回头重新审视“前导性信息”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对信息加以充分说明上升为学生的化学物质观,作为今后分析问题的工具和同化其他新知识的基础。

(3)自然科学方法论教学策略

自然科学方法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具体体现,又是对包括化学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自然科学认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是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形成物质观的有效途径。自然科学方法论教学策略通过实验事实和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将所获得的化学物质观指导个体的科学行为,应用于科学实践;另一方面进一步从科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巩固或发展个体的化学物质观。

[案例]在“乙醇的结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初中化学“乙醇的性质”,通过性质实验来判断乙醇的结构。

[明确问题]乙醇的分子结构式是怎样的?

[收集事实和资料]a.分子式:C2H6O;b.化合价:C、H、O的化合价

[提出假说]根据乙醇的分子式和碳、氢、氧的化合价,写出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对假说进行推理和判断]如果为结构(I),那么1 mol乙醇能产生2.5 mol或0.5 mol氢气;

如果为结构(II),那么1 mol乙醇能产生3 mol氢气。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乙醇分子的结构式是结构(I),而不是结构(II)。

以上三种培养学生化学物质观的教学策略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进行,为保障初高中化学科学物质观衔接的连续性、流畅性,进行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自身的化学物质观。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化学小实验,举行化学物质专题讨论,举办知识讲座等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化学物质观。

3.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落实衔接

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基础。从初中到高中,是思维方式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过程,因此,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很大。在思维过程中,一方面将现实中联系着的东西分解开,另一方面又将它们结合起来,这样就在思想中产生了分析综合。在概念形成的教学活动中,可采用此种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

[案例]:在“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观察“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现象时,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会偏转?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②锌片上的电子为什么会流向铜片?③铜片上为什么会有氢气泡产生?④锌片和铜片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⑤从氧化――还原分析,两极各发生何种变化?⑥从能量转变角度分析,原电池是一种什么装置?

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每一个现象,综合得出原电池的概念。在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经历反复思维的活动训练,对开阔探索科学问题的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2)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

所谓抽象与概括,是更高一级的分析综合。抽象就是通过分析,在思想上分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概括则是通过综合,在思想上将事物的本质属性联结起来,从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在教学中用科学家发现概念和定律的研究过程来启发学生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是非常有效的。

[案例]:在“物质的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都没有看到单独的原子或分子,但是他们通过千千万万个原子或分子所表现出来的客观现象,抽象得出原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概念。可以说他们是利用思维的力量,把物体“分割”成组成它的分子,将分子“分割”成组成它的原子。

这说明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分析,可以达到实验手段达不到的深度和广度。

(3)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

人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过程,同时这也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其中,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活动是归纳;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活动是演绎。在对规律性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时,可利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一]:在梳理“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时,由“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就越稳定”这一规律可知,由于非金属性:Si

[案例二]:在“卤族元素性质”的学习过程中,由氯气的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②与某些非金属(如氢气)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碱反应;⑤与某些盐(如Na2S)反应,可推知,卤素单质大多有以上性质,此为归纳。

这类思维方式容易掌握,而且一经掌握,学习的思维就更具有逻辑性,同时对所学规律性知识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

(4)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心理学家指出: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创造现象力的发展速度快,开始把创造想象同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对理化实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学生心理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有组织、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所谓设计实验就是按照课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

[案例]: 在“测定NaHCO3(含NaCl杂质)的纯度”这一实验课题中,向学生提供烧杯、过滤装置、胶头滴管、滴定管、分液漏斗等仪器,另外提供BaCl2溶液、稀HCl溶液、稀H2SO4溶液、指示剂等。实验过程中,学生先分组讨论并设计出可能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进一步评价、比较出最佳方案。实验方案如下:

方案一:取m1 g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称量m2 g沉淀。

方案二:取m1 g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测生成气体CO2的体积(标况下)V1 mL。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方案三:取m1 g样品溶于水,加入指示剂,用标准盐酸C mol・L-1滴定,到滴定终点,耗酸V2 mL。

……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分析、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3.3 有效构建知识网络,促进衔接

初高中化学在体系上既有内在联系,又有阶段性变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到好处将新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以及后期将要出现的知识进行复习性、导向性和预见性的教学处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初中化学知识,对于每一个新知识都要努力找到与之相关联的初中化学认知基础,从而对知识进行积累和有效的构建。

(1)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新知识总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的过程中获得的。在初中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在遇到新情境时,教师应判断学生用来同化新知识的原有初中知识是否稳固和清晰,从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案例]: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首先从初中介绍过的“酸性氧化物”和“元素化合价”入手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原有认知,然后,让学生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硫的价态”两方面考虑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这样,既完成了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又在知识和方法上进行了积累和进一步构建。

(2)理清高中教材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呈现顺序

理清高中教材的逻辑结构就是要掌握学生在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知识上的联系和衔接,适时引导学生了解高中化学教材的逻辑结构,熟悉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其整体结构。在向学生呈现新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式进行推敲,这对于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网络至关重要。

[案例]:“开发海水中的卤素资源”这节内容是在初中学习原子结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在高中第一次学习到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元素族的概念,为接下来学习氧族、氮族做准备;为后面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打好基础。

(3)创设认知情境,引发知识碰撞

学习不仅是新知识的获得,也是对旧知识的改造。学生原有的初中化学知识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被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所补充、修正或替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不断地被破坏,新的平衡不断的形成,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努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改组与重建知识结构。

[案例]: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教师让学生判断下列物质水溶液的酸碱性:硫酸、醋酸钠、氯化钠、氯化铵、氢氧化钠,学生会根据初中已有的酸碱盐化学知识做出如下判断:pH7的溶液是氢氧化钠。这时,教师请学生动手验证这五瓶溶液的酸碱性,进而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入手,自然地引出了“盐类水解的概念”;接下来又通过形成该盐的酸碱性强弱,又顺理成章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在实验结果和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知识结构的重整和构建将是非常深刻的。

(4)构建知识网络,揭示化学知识的有序性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起来,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化学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类比、归纳等方法,将已有的知识按一定的关系分类,并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案例]: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会感觉到高中化学所学的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在总体上很难把握。这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从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这条主线来组织整理各主要有机物如:醇、醛、酸、酯等物质的内部知识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建立知识网络图,从而,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就被提炼出来,整个有机化学的知识就显得更加有规律、有序。

4结束语

教学衔接是教学中永恒的研究课题。在高一新生入学后,很多教师在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衔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里就不赘述了。笔者认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共同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在思想上做好长期衔接的准备是前提;建立科学物质观的衔接是重点;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是关键;有效构建认知结构是保障。

篇9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由不同的教师选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亲自执导上课,以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在讨论交流中教师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目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就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2 生物学开放性教学的涵义

所谓的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封闭式、灌输式的教育形态而言的,它通过营造开放、民主、平等、自由、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育氛围,优化各种教育资源和环境,借助社会力量与现代科技成果和手段构筑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而生物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来源于开放性教育的启示,目的是对传统单一封闭的生物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改良,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3 同课异构对实现生物开放性教学的助推作用

2011年11月,有来自天津、北京、上海三个省份的4名高中生物教师分别在同一班级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题开展校际“聚焦课堂——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4名生物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处理办法,表现出丰富的、鲜明的个性,使课堂异彩纷呈,达到开放课堂促进学生相应能力提高的目的。下面就这几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情况,谈谈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构建开放课堂的几点策略。

3.1 设置不同的情景,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开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课的引入中,4位老师都或多或少以学生熟知的事例来引入,很快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教学1:来自北京市某中学的秦老师,在引入新课时从学生的生活问题入手,如“中午的时候有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好饿啊,补充能量去。”(1) 你们觉得这里所说的能量在哪里?(2) 能量怎么样到人体内的呢?食物中的能量是不是100%的传递到人体内的呢?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些问题会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生活化的开头让学生们易于接受,并带着问题去深入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关于能量流动的内容,立即将学生的思维拉进了课堂之中。

来自上海市某中学的胡老师,同样在引入新课时别出心裁,她指着幻灯片上的巧克力、鸡蛋、糕点等几种食物问到:“同学们假如你们去参加东方明珠的登高活动,你会选择哪一样食物去补充你的能量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选择巧克力”。这样的开头轻松、愉快,让学生的兴趣立即被激发出来。

来自天津市某中学的赵老师以“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沙化,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发问,然后播放一段焦点访谈中的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因过度放牧而沙尘满天的报道,以有声有影的事实来激发学生们对环境等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的关注。

来自天津中学的周老师,他在引入时先问到“大家都听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吧?”,当学生一致回答是的时候,接着周老师在幻灯片上给大家呈现一个类似的模拟场景,让学生们讨论并从可供选择的鸡与玉米中确定一个先后顺序以维持更长时间的生命,通过创设这种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位老师引入新课的方式都紧扣学生身边或者能够关注到的事情,这些事例或多或少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正是这些生动的例子,创设了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形象的、有趣的学习情境,并且很好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温暖的学习氛围,而这种氛围正是开放的师生关系形成所必不可少的前提。

3.2 突破教材局限,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宽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开放就要求教师从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转变为更注重对学生现实生活、人生价值、自我个性、自我发展的关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民主化,几位老师各有侧重。

教学2:秦老师结合“草—兔—狐”这一食物链来设问,学生会有更清晰的物像理解,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课中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根据自己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了解相互交流讨论提出了一些对其能量流动方面的改进建议,让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入了日常生活。

胡老师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留给学生几个问题,“就桑基鱼塘这个人工生态系统,如何充分利用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请你设计一个改进鱼塘的方案,使能量更有效地得到利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激情高涨地讨论,交流,并设计了初步的方案。这样开放化的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周老师在讲到能量金字塔是否能倒置的问题时,通过幻灯片中展示的生态园中一颗番茄树上出现大量的害虫白粉虱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而能量金字塔则不能。最后还鼓励学生多到学校生态园中进行实地观察增进了解,很好地将课堂内容开放到实践中。

而赵老师则将鄂尔多斯草场因养羊数量的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新闻间断性地穿插于讲堂之中,让学生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问题参与自主式的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交流谈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授课的过程中,4位老师都能够广泛地挖掘教学素材,根据教学所需,把教材内容和课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于课堂的的关注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教学内容在学生的交流之中慢慢地实现开放化。

3.3 灵活安排教学程序,使教学形式得到开放

教学3:在讲到能量在营养级流动过程中的消耗时,秦老师巧妙地设置关于能量在营养级中传递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然后请部分学生到黑板上画图示范,有异议的学生也被鼓励着走上讲台给前面的同学进行补充。对于各种理解,秦老师和坐在下面的学生一起讨论,小组给小组点评,最后由秦老师做总结。这一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获得正确结论的途径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他们的智慧,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周老师在讲到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能量去路的时候,没有先讲解,而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借助剪纸贴图的活动来理解。这种形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通过思考,合作,交流和动手尝试,对疑难问题很快形成思路,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多种能力。

而胡老师与赵老师则都采取了当前最时髦的小组合作形式,把课堂中值得探讨的问题分配给几个小组,当赵老师在讲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时,试图通过探究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四个探究小组,每组都设定了不同的探究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老师则走下讲台一边巡视一边参与讨论,适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指导。这种自主式的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不仅开发了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有道是“一切天赋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一语中的!

几位老师的授课均具有“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各个知识点过度自然,环环相扣,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几个特点”中都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并鼓励学生离开座位走上讲台,向同学呈现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练习中,执教老师的一句“对于这个问题,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异议?有的话,请你帮他改正”提醒学生引起重视,比学生自己处理效果好得多。并且在教学中老师们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的过程与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高等数学;角色转换;数学建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能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迎合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高职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如何与专业课结合,怎样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新的定位,我们的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 学生基础区别较大

目前,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学生生源地,分为北京市生源和外地生源两种;另一类是学生层次,又分为高中与中职两种。学生的多元化导致了他们数学基础的差距较大。

3. 教与学矛盾的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的感觉是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人。

4. 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不便于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高职数学教学的探索

1. 教学理念的更新

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数学素质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就要进行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从讲授型教学向渗透数学知识转变、从传授解题技巧向培育数学思维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向大家主动探索转变。通过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2. 教材内容的变化

高等数学理论知识很抽象,学生感觉很难接受,适度降低理论难度,采用数学模型把繁琐的理论直观化,让学生易于接受。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按“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取舍,适度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更多地注重实际应用和数学思想与方法。知识覆盖面不宜太宽,应突出重点,淡化数学证明和理论推导,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根据所教专业的方向需求,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案例学习,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每节课前,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教学风格上,本着“活泼数学,实用数学”的思想,尽量将数学课程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用以打破学生心目中“枯燥数学”的形象。

三、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

结合高等数学课程讲述数学史及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比如讲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可以介绍拉格朗日的成长、发展,以及在数学领域的重大贡献;讲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介绍牛顿和莱布尼兹生平简介,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等。这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具体说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1.转换角色,改变已往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首先,作为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独自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路时,教师应引导他如何辨明方向。当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鼓励他解决问题。再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其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例如,在学生争议不休,并且与正确结论之间有偏差时,教师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的态度、“商量”的语气、“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充满信任的学习环境。

2.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仔细观察,做到尊重差异、承认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传统教学观的束缚,注重整体与个体并重,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在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方法。

3.增强教学活力,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

数学教学要淡化“一言堂”式的知识灌输,从“给出知识”变为“引出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课堂教学教师坚持“精讲、多设问”的原则,在不同的教学模块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习级数,可以用应聘情形引出:你与几个专业、学历相当的人竞聘一个岗位,你会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赢得机会?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凭自己的认知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给出一种竞聘方案:我是没经验的新手,试用期可以有三周时间;计酬方法是第一天1分,第二天2分,第三天4分……假如你是面试主管,你会关注我吗?为什么?然后根据薪金引出级数。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他们片面地认为数学跟工作和生活联系不大,因而有部分学生在数学课上睡觉、聊天、看小说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考核形式的改革

可引用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的模式,把传统的数学考试改变成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活跃度、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占成绩的30%。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进行论文答辩,以查验学生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这一模式的目的是重视平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展望与总结

目前,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探索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和活力。教学中,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课程内容可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讲应用少推导,多自学少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考、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