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22:1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第二学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第二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进行有机组合,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着手,根据新大纲、新教材、新课程进行启发式教学,以“照顾全体、注重个别”为基本点,把游戏穿插于教学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每个幼儿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比如:在给幼儿讲故事《五兄弟》时,我先让幼儿按顺序看图片,引导幼儿用英、汉双重语言说出五兄弟眼、耳、口、鼻、手。然后启发幼儿说出五兄弟是长在我们身体里、工作时需要的五个器官。最后讲故事《五兄弟》,让幼儿思考讨论,并回答:故事中讲了五兄弟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为了使幼儿兴趣不减,做“找一找”游戏,要求个别的 、小组的、集体的分别进行。活动结束后,弹唱歌曲,《五指歌》,这样既活动了各个手指,又认识了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拇指。整节课将语言、科学、艺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每个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变得积极主动,不但轻松的学到了五兄弟的英文说法,而且还认识了五兄弟的重要作用及手指名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课程内容方面,严格按照每月主题活动,以“主题内容为脉搏,延伸内容为网络”,将知识“由点及面,由面到点”的向幼儿进行传授。九月的主题活动是“秋天”,我在各种活动中先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秋天?秋天有哪些景色特点?再从秋天的景色延伸到让幼儿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用叶子的启发教幼儿学数50以类的数,3以内的分解与组合,认识了各种颜色,物体的形状等。还通过秋天让幼儿知道是收获的季节,认识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从而使幼儿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种的,懂得了节约不浪费的重要性。十月的主题活动是“我爱祖国”,我首先让幼儿看一些关于国庆大典、风景名胜的碟片,让幼儿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国家。用歌曲《国旗多美丽》引导幼儿认识了北京天安门、国旗、国徽和国歌。还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向幼儿简单介绍我国的一些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使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民团结,生活幸福。用图片让幼儿认识军队,并在活动中让幼儿学扮,使他们初步了解是保卫祖国 的卫士,有了他们,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安心读书。了解我国的一些建设成就,激发幼儿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父母、热爱他人的社会主义情感。十一月的主题活动是“路”,在活动中我把“路”一种分为我们脚下走的路,另一种分为成长之路来教学。我先让幼儿认识各种路:公路、小路、人行道等,并延伸到路上的标志:斑马线、指示灯、交通工具等,再通过交通工具教幼儿认识汽车、火车、卡车等各种车辆,以及飞机、轮船、军舰,使幼儿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了解了海、陆、空三种交通工具。另外,还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是要遇到很多困难的,应从小懂得保护自己,不怕困难,勤劳勇敢,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十二月的主题活动是“冬天”,我让幼儿在活动中先观察冬天的景色特点,再用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冬天的寒冷,课堂教学“洗一洗”使幼儿对比出冬天的水比平时冰冷得多。用游戏《冬爷爷和小冰冻》,以及故事《下雪了》使幼儿了解雪与冰的形成,知道雪花是白色、无味、一片一片的,并且与冰冻怕太阳公公,温度高时会化成水。用看图说话《美丽的手套》和《动物怎样过冬》,让幼儿多方面了解人们在冬天里的活动及防寒保暖的方式,知道不同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元旦节教唱《新年好》,并要求幼儿将歌曲带给他的爸爸妈妈和他的好伙伴。

俗话说“看百遍,不如手动一遍”,幼儿虽小,但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各种活动中让幼儿多动手,不但可以训练其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而且还可以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想象能力。可以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可小视。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写简单的数字,画自己喜欢的作品,用纸折自己喜爱的飞机、轮船、扇子等,教师在幼儿动手的过程中只作指导或参考,且激励为主,让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以此使他们手指及手腕的肌肉得到训练,为以后达到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在活动中,我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动起来,并多训练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动手极差的幼儿,扬长避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她们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成功,让他们每个幼儿主动成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篇2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模块化教学;信息技术素养;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482-01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Individual Chunk in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LIU Chang

(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China)

Abstract: College computer teaching of non-computer major aims at improving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alities and their capability. The current college computer curriculum has not met the multiple and individual needs of students for cours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college , the ways of improving the arrangement of applied computer cours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focus of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qual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 chunk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ualities; individual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才素质密切相关,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为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成为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性人才。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大学来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两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学期讲授程序设计。这一框架已经有二十年大体未变,只是教学内容有所更换,即从DOS平台的基本知识与程序设计,转换到Windows平台上。我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全院各类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开设,分别在两个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程序设计”。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显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而无法吸引他们热情持久地学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第二学期统一开设单一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或者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感觉难以掌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实际需求或意愿存在一定差距,在日常的学习或日后的工作中很难学以致用。这些现象在第二学期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教学两难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有教学安排上的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在用一个单一的标准要求、塑造和衡量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作为高校教师,在这一点上我们责无旁贷。变革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和应用基础的前提下,将第二个学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分为多个教学应用模块,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基础差异和专业差异,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专业特色。

2 突出个性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课程体系设置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计算机教育是逐步发展的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信息技术方面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应当具有应用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能够充分的应用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

变革传统的“1(计算机基础)+1(程序设计)”教学模式,取而代之以“1(计算机基础)+X(多个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 强调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类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性。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不同,它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

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着眼点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色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课程体系设置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三门主干核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色和自身的基础应用水平及个好在多个课程模块中进行选择,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在教与学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发挥教师及学生双方的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建立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适应我校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应用性、广泛性需求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个性化模块教学模式已在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广泛推行,得到了全校各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个性化模块教学实践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1) “1+X”教学模式,开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块为不同层面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这样既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授课教师的专长,使原来较为单一的课程设置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与互动性。

2) 使教学更加突出个性化与人性化,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3) 课程教学安排的多元化,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分配。

3 结束语

经过长期以来努力和实践,我校推行的突出学生自身特色的个性化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教学体系已逐步建立,并深得广大学生的认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计算机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更为深远的作用。大学计算机教学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新,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都应更加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篇3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的指导者,加强常规教育、行为规范训练,形成良好班风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

高二(8)班现有学生54人,作为理科重点班之一,尖子生少,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整体成绩较弱,但只要本学年我们高二(8)班全体师生共同努力,认真挖掘,潜能无限,前途光明。

通过高一下学期,我高二(8)班师生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较好的班风和学风,有一批得力的班团干部,形成了班集体的核心,带领全班同学比学赶帮,学生学习自觉性普遍提高,学习认真、刻苦、有拼搏精神,全班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主要班干部对班上的工作很关心、热心,积极配合我开展班上的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

进入高二,师生就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他们对来年的高考都同样寄予期待,这无形中对高二师生构成强大的心理压力。高二(8)班参差不齐的学生素质、思想行为、知识基础落后面巨大的班级现状不但给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更是给我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现实,作为班主任的我,深知班风、学风对班级备考的影响,所以必须下大力气狠抓班风建设,营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环境。

三、工作目标

1、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出现率为零。

2、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的班级体

3、班风、学风力争成为学校各班级效仿的'榜样班级。

4、班级文体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精神风貌力争成为学校各班级学习的榜样。

5、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力争做到“缝活动必参加,参加能拿奖”。

6、继续确保“好行为、好习惯,共创好班风、好成绩”的实现。

7、确保教育和培养到学生个个人品好、思想佳、学习强、身体棒、劳动勤、行为正、语言雅、衣着洁、与人善、习惯好。

8、严重违纪违规现象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常规违纪违规现象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

9、呵护每一个学生,流失率为零。

10、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为实现自己目标努力。

四、工作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水准。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应对高二学习,本学期我对高二(8)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理想教育——确定学习的具体目标,人生的大目标。

②态度教育——敢于吃苦,敢于拼搏(通过学习往届高三毕业生的优秀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③典型教育——向好学生学习,向第一看齐。

④信心教育——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自己的人生做最后的拼搏。

2、加强规范训练,即学生的养成教育:

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题要认认真真地改。

②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互帮互学,凡是学过的知识都应该会,凡是做过的题都应该对,凡是要求记住的都应该牢记在心。不留疑点,不留死角,切实打好基础。

③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严格的学风,不仅应坚持一周、一月、一学期,而且应该坚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的学风应始终如一。

3、加强学法指导。

根据“新教材、新大纲、新教法”的特点,依据高考形势的变化,要在总结学习以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高考最新形式,认真研究教学管理的新对策,我在本学期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教育学生在突出语数外的同时,综合科目要在应用和学科渗透上下功夫,特长科顺其自然。

②加强学法指导并对学生进行分类,实行分层推进。

③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学法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努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主动认知的能力。

④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养成一种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

⑤当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桥梁,搞好师生配合,建设一个师生和—谐的班集体,为教学、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加强完善班干部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具体做到:

①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大力开展经验交流和思想教育活动,培养班干部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奉献精神,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水平,促使其更好的发挥班级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当好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班内的各项事务明确到位、分配到人。班干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很好的行使职权,每一位学生必须及时、认真、全面、彻底地完成应完成的任务,若出现问题,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5、强化日常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建章立制,制定宿舍公约、学生一日常规、课堂公约等措施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6、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高三的学习是紧张忙碌的,为使学生乐学、爱学,让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营造轻松学习气氛。

高二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是整个高中的冲刺年,是班级能否可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时期。相信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我们班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的。

总之,班主任要始终以关爱的态度培养学生,以细心的言行善待学生,以勤奋的工作带动学生,以严格的要求管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如既往地抓紧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向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理科高二(11)班班主任,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重大,怎么充分的调动每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这个班主任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本学期高二(11)班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上基本情况

全班共52人。31个男生,21个女生,32人住宿20人外宿,2名体育特长生。班上男学生比较多,要面对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检查督促。女生尽管少,然而要关注思想情绪问题。全班总平均成绩不是很理想,尖子生也不突出。

二、认清形势,做好班级稳定工作

从思想上给学生讲清我们面临的高考的严峻形势。高二就像是一个跳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高二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中最难把握的一年,针对这种情况一要抓好立志教育,立志立大志,立坚韧不拔之志;二要培养学生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三要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明白只要有信心,再加上刻苦努力的学习,朝着自己的目标发展奋力拼搏不尽就一定能够成功。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

指导学生干部工作,依靠干部及班集体的力量,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用“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方法引导、转化后进生。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法制、理想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广泛开展爱校、爱班等活动;组织好每次主题班会团会;学习“校规”、“校纪”,切实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加强毕业前心理辅导。

三、采取的措施:

1.重视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受益非浅。

因此,在班级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学期,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常规训练。重点落实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2、加强后进生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关心学生。

多与学生和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3、及时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以促进全班成绩的平稳、扎实地上升。

4、家教结合:经常保持与否学生家长联系,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不厌其烦的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抓两头,促中间,使全班真正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学校政教处的领导下,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特长,为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班上基本情况

本学期全班共有学生72人,其中男生46人,女生26人,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在、纪律、卫生上都有不少的进步,班级凝聚力增强。不过也有部分学生相对比较调皮、较缺上进心,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三、主要工作

(一)建立班委会

学期初要尽快组织学生通过民主选举组建一支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新一届班委会,并明确班委会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锤炼,实行班干部负责制加强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设岗位,定人员,定工作,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工作得到落实。这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为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思想教育

本学期对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准则,用身边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利用班会将行为规范训练落到实处.教育学生不赌博,远离。在学期初段,结合学校的安排,整顿班风学风,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期中段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和进取心。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美好心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

(三)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在危险的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四)培优转差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现阶段就开始动起来,把一些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减少到最少,笨鸟先飞。对每一次考试成绩做好跟踪,把临界生的名单和人数把握好,及时找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学习情况。鼓励勤奋好学,树立学习榜样,协同科任老师做好优生的培养工作,争取有较多的同学进入优秀行列,同时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采用正面教育安排班干部一帮一的方法进行转化。

(五)做好常规管理工作

经常性地做好校纪校规的检查督促工作,特别是迟到、追逐打闹、晚自习讲话等违纪现象,要及时教育,杜绝打架的现象。做好仪表的规范化教育,督促男生不留长头发,女生不化妆。配合政教处加强学生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教育。依靠班干部管好班级的室内卫生及区域卫生。

(六)组织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

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围绕着主题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个准备过程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让学生们自我教育,互相教育。班风的形成必然要经历“导向”,“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因此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经常化。力求使班级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团结向上,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全面发展”的班集体。

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4为搞好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现将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大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认真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和班级考核制度,

使学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学校要求内化为本班学生自觉的行动。

上学期我班已经建立了班级规章制度,经过一学期学生反应是不错的,本学期我要引导学生认真研究班级规章制度的完善问题,总结上学期的经验和不足,力争进一步提高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的习惯。

二、继续做好促优转差工作

对于优秀生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既包括学习也包括生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成绩和在年纪的竞争力;对于差生多找他们他们谈话,认真了解他们内心思想的变化,寻找思想上的闪光点和开展思想工作的突破口,鼓励他们赶上去;特别是对贫困生,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丢掉包袱,轻装前进,努力思想人生价值,不为眼前暂时的困难压倒。

三、继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集体注意观念和主人翁意识,

心胸开阔,顾全大局,让学生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树立我班的良好形象,

四、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做好日常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要发挥班干部、小组长、课代表的带头作用,百分之百杜绝恶性事情的发生,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一切歪风邪气向班级进攻,使我班保持健康向上的发展势头。

五、注意调动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

班主任力争做到:不间断与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差生及的家长的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动向;注意和各科任教教师交流和协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明确把握班级的动向。

六、大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认真总结学习中的问题,组织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力争优化所有同学的学习方法。每次月考结束以后,及时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自我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第二学期高二班主任工作计划5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新学期,作为高二(六)班的班主任,客观、科学地制定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非常必要。结合六班具体实际和学校工作计划,以及有关部门对德育工作的要求,特制订本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思想建设

首先,认真贯彻落实《德育纲要》,加强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勤奋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高二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种种原因,学生极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成绩分化情形大面积产生,作为班主任,要想方设法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走进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成长。第三,要引导学生充分做好从高二到高三的准备,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班主任要善于用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善于用一切方法来激励先进,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团结互助以及感恩教育。本学期本班将践行区委书记关于“向文绍英同志学习”的指示,搞一次向朱沱镇港口社区“爱心之家”献爱心活动。

二、班级组织建设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建立一支班干部工作团队,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是带好整个班级的关键。结合上期班级组织工作情况,本学期将不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针对个别班干部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范围的批评教育和工作指导。具体工作中实行班长负责制,班主任加强宏观的管理,指导好班委会、团支部工作,树立正气,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同时要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班内存在的学习问题、纪律问题、卫生问题及时向我反映情况,营造良好的班风,带领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三、班级制度建设

根据北山中学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每一位学生的行为。根据高二(六)班学生实际情况,落实班级制定的班级“三字公约”,做到奖惩分明;要知道,在狠抓学习的同时,行为规范是否做得好直接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风气。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本学期我将紧抓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打造出全方位优秀的学生。对班内的各项工作做好分工,例如:卫生值日责任到人,谁出了问题谁负责,对问题严重的同学进行适当地惩罚。继续推进值日生报告制度,每天由学生总结工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不定期了解班干部工作情况,每学月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全面掌握班级发展状况,加强对班干部工作的指导。

四、班级学习方面

虽然在上学期的每次考试中,六班都取得了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但名优学生,重点线上的学生还有很大的差距,离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有很大距离,因此本学期更应该加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为进入高三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配合任课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提高整体水平,使我班班风正,学风浓。每个学生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理想,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实践和兑现自己的承诺,力争在本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作为班主任,我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首先,加强责任、感恩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其次,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从高二到高三的过度。

第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制订学习计划。对他们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充分利用周围学生的学科优势,发挥团队作用。

第四,是在高二下学期紧张的学习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多看参考书,多作练习题,为高三打基础,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的帮助他度过难关。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五,积极开展班、团队活动以及主题班会,使学生在快乐生活、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篇4

一、学习方面:

大二第二学期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中点,这一学期很重要。特别是本学期,我们专业的课程十分的多,且大部分都是重要的专业课。同时也我们在大学里,冲击xx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班委的主要工作将是围绕着“学风建设”展开开来的。在过去的几个学期里我们班开展了“集体自习”“印发复习资料”等措施,有一定的效果。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的这几个管理措施。我们为了充分利用我们班的资源,结合我们本学期的实际。决定在我们的专业课,每结束学习一个章节,就要求学习领导小组的同学,结合课程要求、课堂笔记、学习重点总结归纳出本章复习的重点,印发给广大同学。同学每周设立一个集体答疑时间,由学习领导小组的同学,帮助同学们解决一些学习中的问题。英语学习方面,我们会从网上和课外的资料上收集一些重要的信息,印发给同学们,同时组织交流四六级通过经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变我们普遍存在的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

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市场营销知识、口才培养,管理经验和理论、电脑技能等……因此我们将组织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地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包括利用班会的时间集体观看“管理学讲座”“营销学讲座”等,以及“商机交流会”等活动。

三、班级凝聚力增强方面:

班级活动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因此很好的利用班级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本学期我们将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并且充分征求同学们的意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

体育是最能够团结人的活动,因此我们在这个学期会积极地筹办篮球、足球友谊赛。

同时为了培养我们的手足之情,我们还计划每个月主办一个生日party,将本月所有同学的生日一起过,为了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又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在经费上采取这样一种方式:班费支付活动的20%,其他部分由这几个同学分摊。同时每次生日聚会都会有不同的计划和安排。

本学期我们还将积极地完成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一个是“一声相随”的音乐专辑的制作,收录每个人的声音。另一个就是“我们是31胞胎”的班服制作。

四、班会和团组织生活会:

班会和团组织生活会是同学们,集中交流的重要方式,然而单调的会议又会使同学们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调查中就提及到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是希望我们能够摆脱现有的单调形式,能够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吸引同学们来参与。一次我们将发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利用每一个人的思想,力求创新,办好各个会议。

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外语教学谚语学习

20世纪80年代至今,建构主义思潮在国际教育界影响巨大,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重大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入我国后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尽管该理论“一直没有逃脱过批评”,但不能否认,其理论思想对改变我国传统消极的教育方式有许多积极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的心理学渊源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在其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都对该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拓展。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带来的一个景观是,基础教育研究的重心,从课程转向了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外语学习必然是融入社会文化的学习。而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因素在Steinberg看来,主要包括:智力的加工处理、记忆和动作技能。作为成人的大学生,其外语学习也有其自身特点。在智力加工处理方面,成人已过了语言关键期,语言习得机制渐渐衰退,所以大脑接受语言能力不如儿童,他们更多依靠自我发现总结语言规则来掌握语言;记忆能力已有所衰退;成人控制发声器官的运动神经也在10到12岁开始衰退。面对这些特点,成人外语教学中,教师就不能采取单纯的机械模仿的练习方式进行教学,而应发挥成人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接触语言,使之形成有意义的刺激,而且有必要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来弥补不足。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因此,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及成人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外语教学也应改变传统强调外部刺激和灌输的方法,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和同伴给予帮助和支持,并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有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3具体案例

3.1问题呈现

在德语一年级精读教学中,学生在德语学习初级阶段中容易出现几个问题:1)学习被动。延续以往传统,教什么学什么,不教就不学。复习也只为完成任务。2)有心无力。有些学生希望学习更多,但在初级阶段不知什么材料适合自己。3)方法不当。学习内容孤立,割裂整体性。有些只背单词或句子,孤立对待文本内容;又有些喜欢钻牛角尖,孤立而偏执地研究某些语言现象,忽略了语言是社会生活整体的一部分。4)流于表面。很多学生忽略语言的文化性,不曾深究语言背后的文化根源。5)信心不足。因德语语言体系复杂,很多人信心不足,不敢开口。

3.2案例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又结合学生对谚语很有兴趣的现象,笔者试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尝试设计一种教学实践,即通过学习谚语来学习。实践对象:大学德语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教学目标:初级目标:掌握几条谚语。高级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习思路,结合语言学习与日常情境,全方位练习语言技能,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理解。具体过程:1)推荐书目: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初推荐一两本介绍德语谚语的书并传阅。内容浅显且有趣味性,并有来源出处解释及场景应用实例;2)布置任务: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编写两分钟演讲的创意故事,应用任意一两条谚语,内容形式不限;3)提供指导:编写后先由老师进行语言修改和指导;4)进行实践:上课开始两分钟学生上台脱稿演讲;5)社会互动:讲完台上台下提问互动,并讨论该谚语文化内涵;6)成果评价:教师从整体内容、思想、表现形式、表达能力等宏观角度进行点评;7)汇编整理:再次修改文稿;8)成果检验:全班完成后,将已有或前几届的谚语故事汇编,谚语与正文分离。每位学生为新故事寻找适当的谚语,并相互交换故事。过程中同学间可相互交流协助;9)成果保存:制作合集以便分享及留念。

3.3设计解读

在这个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以原创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讲述,在该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谚语,练习语言,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想。演讲和检验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有益于语言提高,更有助于自身思路开阔。交流的过程也是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最后的汇编成集,也是社会性协商的一种体现,即实现资源共享。以谚语为载体,是因为心理学上有所谓的“门槛效应”。心理学家费里德曼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小步的积累能够带来大步的提升。从小故事入手,简单有趣。在大一第二学期实施是因为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起自己的理解。第一学期时学生尚处于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逐渐入门的过程,基础较弱;而到了第二学期,学生对该语言已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虽不全面,会表达一些,但可能不是太敢表达或表达不完美。以演讲为形式,是因为学习科学家发现,当学习者外化并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知识时,学习效果会更好。但学习者并不是一学习某一知识就能清晰表达。

学习者需要在知识尚未成型时就开始尝试进行表述,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使得学习与表达在反馈中相互加强,齐头并进。因而,让学生在大一下学期知识体系尚未完全成型的时候尝试该练习,既与其兴趣点一致,也结合了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能够学以致用,对语言学习有更深的体会。表达对学习很有帮助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产生了可能的反思或元认知[7]———对学习过程和知识的思考过程。通过实践中的修改、互动、评价、检验等环节,可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学习他人优点,拓宽自己的思路。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因此,在案例设计中,教师退居二线,给学生提供自我理解和创造的空间,给予建议和修改等支持;学生则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发挥主动性创造力,主导学习过程。学习科学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当人们积极参与自我知识建构时,他们对知识理解会更深、更概括,动机更强。

3.4案例评价

该教学实践已在2011年和2012年经过两次试验。第一个实验班将谚语融入到了学生生活故事中,并构成了一个青春爱情系列;第二个实验班,则将谚语融入到自己喜爱的书籍电影中,并构成了一个书评影评系列。通过现场检验与学生访谈,结果表明,总体效果理想。总结来看,该教学实践基本达到了最初设定的基本目标:1)契合并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信心;2)巩固语言基础,综合训练听说读写;3)加强学习效果,刺激了外化和表达;4)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5)引发反思,拓宽学习思路;6)锻炼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7)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尽管总体效果理想,仍有一些问题值得下次改进。比如:1)推荐书目有限,还可增加网络资源;2)修改过程中,除针对语言表达问题,还要注意多面评价;3)在互动环节,要考虑如何激发更多学生提问;4)成果检验手段还可更丰富;5)除了访谈,可进行系统的问卷调查,以便做出更好的改进。

4结语

篇6

关键词:体育专业;生涯教育;内容;措施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通过对200多所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低(3248%),不到同期大学生整体初次就业率的一半,在各类院校中排在最后。到科研设计单位和到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1%,考研的比例为1%,到国企的比例是2%,而在国企和三资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工作的比例为1%,到部队寻求发展的为3%,流向机关的为5%,在其他教学单位工作的为5%,13%的毕业生在高等学校任职,待分配的毕业生占学生总数的67%。从上述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很严峻的。

2.就业意识淡薄,就业的盲目性、依赖性大

目前,体育院、系的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在大学学习期间不能很好地提前设计自己,主动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毕业来临时才感到就业的压力和力不从心。通过对江苏省九所体育院、系的调查,一、二、三年级有7542%的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完全了解的只占2458%。毕业班的学生情况要好一些。由于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大。在就业形式的选择上,有8745%的毕业生仍希望依靠国家给予安排,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忧患意识和就业焦虑感,仍然“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等待分配,而一旦临近毕业,面临就业,就显得束手无策,陷入被动。

3.缺乏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力的精神

体育院、系学生由于生源和专业特点,入学时,有一大批是特招生、退役运动员和学校的体育尖子,他们的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要跟上学习进度和各项达标,需要比别的专业学生付出得更多。因此,主动学习和开发自身潜力的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一些选修课未修到位,外语、计算机学起来吃力,与同期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通级率低(体育院、系大学生外语只需通2级),极少有人主动地跨学科、跨专业去选修课程。很显然,除了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外,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面、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人文素质都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这就对将来的择业、就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4.缺乏竞争意识

双向选择,自由择业,意味着人才竞争的激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育院、系学生对“就业竞争”的概念仍然模糊,仍存在着“打好篮球,一辈子不愁”的唯专业论的想法。在四年大学学习中未能充分发挥他们在竞技场上力争上游的优势,表现为“不想”:对四年后的择业、就业考虑很少,或根本不考虑;“不动”:不积极主动去选修课程,对外语、计算机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通级率低;“不干”:对社会活动、竞选班干部不感兴趣,认为多干花时间,花精力,影响学习。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缺乏竞争意识的反映,反映出学生还未能从就业、择业的深层去考虑问题和塑造自己。

二、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措施

主要内容: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生涯教育可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第二阶段为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阶段为四年级的两个学期。

1.第一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1)第一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新生生涯教育活动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指导新生安排好大学生活的关键环节。生涯教育的内容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为主线。在新生中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教育,指导新生确立大学学习目标和做好职业发展的规划,促进新生尽快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和职业理想,并自觉围绕目标与理想发愤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转贴于

(2)第一阶段生涯教育的措施。本阶段生涯教育活动可分为宣传和教育、新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交流和总结三个过程进行。首先是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召开全体新生大会,进行广泛动员,提出具体的要求;邀请专家、学生导师等举办系列指导讲座、专题报告,紧紧围绕生涯教育这一主题,结合如何认识所学体育专业、当代大学生如何确定大学目标和实现人生理想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话题,对新生进行生涯教育,为新生指明努力方向。第二是做好新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演讲比赛、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主题班团会等,发动和组织广大新生探讨如何确立自己的大学学习目标、如何成才等问题,引导新生认识自我,认识时代特点,恰当定位,统一他们的认识,做好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求每名新生都积极撰写主题文章,剖析自我,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加深对大学生活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的认识。同时通过对自我实际的认识和评估,结合形势的要求,每名新生要制订自我发展规划,制订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认真撰写自我发展规划书。第三是做好交流总结工作。体育院、系的工作人员及学生导师对学生的自我规划进行点评和指导,每学期学生导师、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共同对规划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两次以上的检查和调整,对没有完成规划目标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并落实整改措施。

2.第二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1)第二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按上学期确定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和途径,接受各种教育和训练,进行生涯接触,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形成适应形势需要的学习方式,向既定目标迈进;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个人短期或长期的生涯目标,并通过现实检验,修正已建立的生涯目标。

(2)第二阶段生涯教育的措施。通过就业指导课、生涯辅导课、各专业课及素质课程的教学以及各种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和训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最基层的社会实践工作,如寒暑假组织参加以挂职锻炼形式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实践课帮助学生进行生涯接触;组织观摩校内人才市场;帮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广泛开展职业心理辅导,开展小组训练,模拟“双选”市场和面试考场;学期结束时学生本人对照制订的规划中的具体目标进行自评和修正,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导师进行鉴定,对没有完成规划目标的情况,师生要共同分析,并落实补救措施。

3.第三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及措施

(1)第三阶段生涯教育的内容。帮助毕业生依据个人意愿、学历水平、专业能力及职业机会等,对职业和事业发展做出合理的决定;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供各种职业资讯,协助学生顺利就业、创业。

(2)第三阶段生涯教育的措施。邀请校友返校与毕业生交流职业生涯经历与求职经验;及时向学生提供考研信息资料,有计划地帮助考研的学生确定考研方向,进行报考学校和阅读书刊等方面的指导;及时向毕业生宣讲最新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设立体育院、系就业咨询接待日,接待毕业生就有关就业问题的咨询来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了解体育专业学生的求职心理,了解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并将调研情况及时向学生反馈;通过主题班团活动、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签约、违约及应对策略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供需资讯,并积极利用校园网实施网上双选,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便利、快捷、高效和优质的服务;建议学校建立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每年12月与次年3月前后,举办两次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与毕业生实行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为用人单位提供不定期来校招聘毕业生和毕业生自主与用人单位开展“双选”活动的便利。

参考文献

[1]解毅飞.论高等师范体育系大学就业指导策略[J].山东体育科技,2003(3).

篇7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改革 行动导向

[作者简介]丁辉(1969- ),女,江苏大丰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江苏 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就业竞争力的高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JSJG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176-02

一、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一是政策引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且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各部委相关文件中也一再指出职业核心能力对于学生和职业人的重要性。二是就业市场需求。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选人的主要条件之一;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基本工作能力(所有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的掌握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高职高专基本持平”,并且毕业生认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的学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等是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三是能力本位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四是坚持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五是坚持规范和创新。规范和创新是课程建设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规范性保证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创新保证课程建设的先进性与超前性,从而保证课程能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需求。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评估指标体系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职业核心能力课分为三门课程。即“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步骤、方法,自我管理的内涵、误区、法则、改进方法,增加学生从事企事业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提高学生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的基本能力;“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掌握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内涵、意义、原则、原理、技巧、技能、策略等内容,提高学生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的基本能力,并为专业岗位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思维创新与解决问题”课程,课程目标为:使学生认识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创新与革新的能力。这三门课中,其中前两门课是必修课,分别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开设,第三门课作为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述三门课程的内容及专业考证的要求(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国家一级B证书、江苏省英语等级A/B级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基本涵盖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所规划的职业核心能力分项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

2.教学实施。根据整合后的课程标准,教研室集体备课,分工协作,进行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资料的准备。每门新课开授前,组织全体授课教师进行培训,由比较有经验、经过师资培训的老师进行示范,同时要求新教师进行试讲,大家共同探讨教法,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学院重新布置了教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组,一般6~7人一组,全班小组围成一个开口的圆形,方便教师操作播放课件等。课程教学采用较为开放的方式,以某教学目标或话题、游戏等引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后的实践,提出各自小组的认识与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升,完成教学。

3.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前期小规模的实践以及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一阶段的实践,总体效果是:学生普遍认识到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希望通过本课程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改变过去,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功。学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可以说是顺应了学生的要求,受到了学生普遍的欢迎。学生除了欢迎之外,对本课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与建议。本课程每学期24节课,每周两节,共12周。通过一学期的全面实施,也许是教师的期望值比较高,每次课结束后,都布置了任务,有小组的,有个人的,如“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每人做一个职业规划,完成一项自我学习任务,小组完成两个集体项目,SWOT分析作业,并部分要求进行课堂汇报等。所以一学期下来,学生感觉任务太多,课余时间占用过多,造成完成任务的质量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是敷衍了事。

三、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改革实践的启示

1.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安排教学内容。(1)针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目前我国高职学院的学制一般是三年,学生实际在校的时间是两年到两年半。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学生首先要适应高职的学习,其次是明确专业学习目标,最后是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设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学会自我学习,有效地利用时间,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而不能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2)针对学生的特点。目前高职生多是“90后”,他们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接收能力强,崇尚自由,爱憎分明,个性张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但人际交往能力差,受挫折能力差,社会责任感弱,功利主义明显。因此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要有针对性,努力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认识到对自己的未来要进行合理规划,将来在职场上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功。结合上述两方面的针对性,提出以下课程安排计划: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以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为目标,第一学期安排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交流与沟通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和独立生活,较好地与同学、老师相处,了解专业岗位需求与专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实际的需求;第二学期在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并且对专业和就业岗位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基础上,针对职场实际需求,以团队协作、职业规划、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及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第三学期要结合专业以创新革新为教学目标,教会学生创新思维,学会通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发现更多的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强化师资培养。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师资是关键,要求老师自己必须具备这些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各类课程,试想教师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如何能教好学生呢?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强化提高核心能力的意识,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其次是改变教学方法,学习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调动学生的内因;最后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以丰富教学内容。

3.改进教学方法。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行动起来,使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去体会能力的提升,理解各个专项能力的基本理论和能力提升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活动为导向,是以能力为本位(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具有促进学生参与、合作、行动,提高教学效率,形成完整个性的功能。行动导向教学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充分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而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行动导向教学法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学生在自己“行动”的实践中,训练能力,学习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过研究,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六步法,提出了核心能力训练的OTPAE五步法,即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和评估(Evaluate)。其实不管是六步法还是五步法,我们可以把其理解成做事的方法。能力训练时,我们采用这些方法,首先是要明确训练的目标,然后制订计划,进行相关的准备,再实施计划,最后进行总结评估。所以笔者根据核心能力训练经验及日常做事的过程,总结成四步法,即目标、计划、实施和总结。教师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上,按照四步法,让学生明确能力训练的目标,制订训练计划并进行自主的知识准备,实施计划,进行能力训练,最后,从个人的改变、知识的积累、做得不够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下次能运用成功的经验,避免类似的失败。学生通过不断强化这样的四步法,实现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并且对四步法形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自然就掌握了以后职业生涯中做事的方法。每位从事职业核心能力教学的老师,既要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更要根据教学对象与内容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灵活地运用到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寻求高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

4.集体备课,精选教学内容。职业核心能力涵盖的内容广泛,教学案例非常丰富,可选的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共两套,分别是教育部牵头的一套6本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牵头的一套8本。高职学生,由于实际在校的时间较短,课时比较紧张,如果按某套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没有足够的课时保证,同时学生学习训练起来感觉很累,很烦,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使这门课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通过集体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编写授课讲义与教学课件,精心设计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项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力求达到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最佳效果,使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中所培养的能力,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能用在学习上、用在与同学相处上、用在生活中、用在对未来的思考上等,达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

职业核心能力对于一个职业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国内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有效地在学校开展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师资是关键,课程建设是保障,改革教学方法是途径。职业核心能力作为课程在高职院校开设,才刚起步,各方面都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探索、实践与思考。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报,2006(9).

[2]杨德荣.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案例设计与分析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10).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设计;职业能力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服从市场人才需求目标的原则,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途径。在邀请行业专家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各专业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了专业课程设计。为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对往届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了英语教学与职业外语能力要求的差距和原因,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下面仅以我院品牌专业护理专业为例,探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英语课程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院护理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在具体的基本要求中,除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较好的外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该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致,即高职英语课程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不仅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1]。

二、依据学生现实基础与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200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提出,一般英语课程也要求安排180-220学时,分别在一、二年级的三到四个学期开设,不涉及到专业英语教学,仅有少数高职院开设不超过60学时的专业英语。这种主要用于基础英语的复习巩固的课时分配方案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成效不明显[3]。我院护理专业生源素质较好,专业课程紧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扎实,但是听力、口语能力较弱。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和现实基础,我院尝试构建了以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公共英语与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力求做到基础与专业衔接,修养和技能并重。第一学期,作为公共文化课,重点不仅在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规划人生的思想理念和国际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和护理人文修养,并着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第二学期,关注护理岗位职业英语交际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做到知识的传授为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的培养服务,第三学期开设护理专业英语选修课,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

三、密切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通常由不同的教学团队担任,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各自上课,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英语教师不关注专业需求,教学内容也不涉及学生所学专业;而专业英语教师受制于个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技巧,把专业英语的教学上成里了文献翻译,两者都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为挖掘已有公共英语教师资源,我院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和兴趣分成不同的专业教学组,一方面制定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学习计划,通过旁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师合作上课、自学、教学组交流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术语等,通过网上文献查询、行业调研、行业见习等了解行业文化;另一方面和专业教师一起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职业外语能力要求制定该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我院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组充分发挥原有两名具备双专业素质的英语教师的作用,带领教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说课交流、讲课示范等以多种形式对新任课教师进行讲课培训,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护理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和专业英语词汇,教师间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英语教师合作授课使英语教师感受到专业知识匮乏的压力,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快速地提升了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四、依据学生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都是面向所有专业群,强调人文和通识教育,涉及的词汇和情境与专业关联性不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专业性、职业性特点,难以满足各专业学生需求。为了体现“实用为主”的原则,高职教学基础英语内容中应渗透融合行业知识、行业理念、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增加职业领域内的阅读、翻译、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自然过渡到后期专业英语的学习。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各专业应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关注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与专业的关系。如我院护理专业重点选择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与人格塑造、人文关怀、环境健康、跨文化交际等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补充与医学、护理相关的英语新闻、国际红十字协会、急救、护理工作理念、护士职业特点等听力、阅读材料来扩充专业词汇,激发学生表达思想,锻炼口语,培养专业思想。第二学期主要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参考以护理岗位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的听说、读写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对英语能力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专业知识重新整合,编写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讲义。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国外医院使用的病历卡、电子处方、化验单、进口药品说明书等样本,结合典型病例处理过程设计教学任务,突出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意义的构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五、基于教、学、做一体进行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学院护理模拟病区可创设富有意义的真实英语交际环境,教学与实训结合体现英语的实用性,激发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一学期公共英语教学阶段的内容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主题与日常交际,适宜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前信息收集、材料组织,语境设计,课堂上展开主题讨论、演讲、辩论、交际活动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合作、体验性教学。第二学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把课堂延伸到护理实训基地的模拟病房,去完成基于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而设置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比如学生扮演的护士和病人合作完成对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问诊、血压测量、化验、给药、皮试、输液、外伤处理等工作项目,任务的设计既涵盖了学生应掌握的语言和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职业态度修养。在项目化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和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为完成任务而自觉地合作,主动地回顾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牢记操作规范和流程、运用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等,体现了符合认知规律和理论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增加了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成分,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开放性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得到包括能力、态度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应以学生英语知识、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职业需要的语言适应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科学的评估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监督和评估反馈,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促使学生反思、总结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我院英语课程采取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按照1∶2∶3∶4的比例进行考核。1代表口语测试,由外籍教师主考,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适合性,占学期总成绩的10%;2代表课后作业,由教师根据书面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占学期总成绩的20%;3是平时表现,根据课堂内外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态度、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由教师和其他组评出小组分,组员在小组分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成员的分数,占学期总成绩的30%;4是包含听力的卷面考试,由教师按照客观标准评定,占学期总成绩的40%。这样由多元主体和多种方式全方位综合、公开的评估形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了学习者主体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教学设计、完善评估标准、实现英语教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基础。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英语课程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多元评估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观念,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满足行业对专门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1):9-13.

篇9

一、班委、团委成立

第一学期军训结束之后,辅导员召开班会。在大家未了解其他人的情况下,班委、团委由辅导员根据所有同学在中学时期的任职经历及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推举产生。至此,本班第一任班级干部组产生;

第二学期开学之初,召开班会。由辅导员主持会议,按照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推举班委、团委成员,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同时,以这种方式产生班级干部成员。由于得到全班同学的普遍认可,更有利于以后各项班级工作的开展。

二、班级工作主旨

为了感谢全班同学的信任和支持以及辅导员老师的认可,全体班级干部决心以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为主旨,相互合作,努力做好各自本职工作,为打造团结、向上、优秀的班集体贡献力量。

三、班级工作内容概述

1. 以全体同学表决的形式决定班费收取数额并由班委成员讨论决定班费管理、使用、监督制度。班费的形成保证了以后各项班级活动的经费来源。同时,使班级公共物品的配置得以实现,如体育器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2. 我院举办迎新晚会之前,组织班内才艺出众的同学积极报名参与,并认真参加排练。最终,本班同学在迎新晚会上表现良好。周郡同学获得个人单项奖;

3. 经过与03人管师兄的协商组织进行了03、04人管两个班级之间的男子友谊篮球赛,并组织本班同学有秩序地在场外组成拉拉队,为球员呐喊助威。最终,本班球队以几分之差险胜03人管队。在比赛过程中,双方球员充分体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运动精神。通过这次比赛促进了本班与03人管之间的交流于联系,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4. 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之后,全班同学乘车赶往天门山进行了一次郊游野炊活动。

在准备过程中,班级干部之间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与协作,包括物品的选购,车辆的预订,线路的选择等等。郊游过程中,全班同学井然有序,自己动手在户外野炊。不仅不能乱仍垃圾还要注意安全。在参观天门山个景点时举止文明,充分体现了当今大学生的良好品质。

此次活动,让所有同学在学习之余,更加贴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自己动手更是锻炼了大家吃苦耐劳的能力;

5. 积极配合我院学生招新工作,组织本班有能力的同学有秩序地报名参加我院学生会。最终,夏珍、韩金东、张克丽、张芙海、四名同学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其中的一员;

6. 值圣诞节、元旦节之际,本班组织举办了班内元旦晚会,并邀请了04财务管理的几位同学参加。

事先,班内同学经过分工,各自为晚会的举办做准备工作,包括采购物品、准备节目、节目排练以及晚会当日布置场地等;晚会由宣传委员和文娱委员主持。在整个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按照节目表所列顺序登场,展示才艺,充满活力的青春在师大校园里燃烧、释放出了强烈的光和热!

7. 以班委、团委为代表,向各位认课老师老师送上一份新年贺卡。礼品价值虽小,但一句简单的“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却代表了我班每一位同学对老师的祝福;

8. 为配合参与我院举行的班级篮球循环赛,在已有班子篮球队的基础上本班特别组织成立了班内女子篮球队,并组织男生负责指导练习。在此过程中,男生表现出了十分的耐心与细心,女生的恒心与毅力跟是感染了所有同学;

比赛过程中,球员分力搏斗,但并不失于礼貌,部分球员甚至在球赛中负伤,但仍紧咬牙关坚持到底;拉拉队同学有秩序地为每一位球员加油喝彩。

篇10

一、实施情商教育的目标

依据学校“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我校着眼于孩子未来,立足于孩子现在,从点滴做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心理、道德素质。其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拥有博大的爱心、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按学生年龄高低和生理、心理特点,将教育目标分解至各年级,各年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重点实施目的性更强的专题教育:

一年级:实施礼仪与乐观教育,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让学生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自我、面对他人、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年级:实施感恩与博爱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亲人、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等情感。

三年级:实施意志与信心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树立对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用强大的意志和信心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年级:实施自控与协作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教育孩子自尊、自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能加以调节控制,学会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能够体察和感知他人情绪,并能够给予宽容与理解、体贴与关怀,很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协作。

五年级:实施诚信与分享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真诚相待,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互相理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分享意识。

六年级:实施理想与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为家乡贡献毕生的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并具备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和不拘泥于现状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二、实施情商教育的原则

1.借助课程实施教育

正规课程指学校教育中有完整体系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非正规课程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表现为活动课程,如班会活动、主题活动、兴趣小组、社会活动日活动课等:也可以是乡土教材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教师在正规课程中应渗透情商教育,非正规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主要渠道,也是通往目标的必由之路。

2.借助校园文化实施教育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着人的心灵。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通过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情商教育的实施为中心,加强人文环境的塑造,实现校园文化与情商教育的有机统一。

3.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教育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4.将人文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人文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它提倡以人为本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因此是启动情感体验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情商教育的过程

1.启动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全面铺开,感知情商

(1)教师情商教育的感知。每学月一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让教师掌握情商教育的基本理念:每学期组织一、两次相关讲座,通过专家讲,使教师明确如何实施情商教育,掌握在实际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方法。

(2)创设情商教育的氛围。学校总体的环境布置上要处处体现情商教育,张挂古今中外的情商教育故事、名人格言等,让学生随时受到情商教育的感染。各教室也要以年级教育重点为主题,进行室内小环境的文化妆饰,张贴有关的书画,教室板报要体现有关教育主题的内容,使学生在校园里的室内室外随处可见情商教育。

(3)学生情商教育的实施。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收集有关的故事、格言,作为教育的课程,在每周周会课上进行学习、诵读、谈感受、谈启示。教师对每次学习的内容要加以登记(如下表),积累资料。

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一年级学生开展“叠衣、系(鞋)带我能行”活动;二年级的学生结合父亲节、母亲节、教师开展感恩活动;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开展“硬笔书法我能行”“手抄报我能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意志,学会合作,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五、六年级的学生可开展作文竞赛,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六一”节、元旦通过游园活动及文艺表演演绎学生的素质,展示学生的风采;开展书法、国画、古筝、扬琴、乒乓球等兴趣班,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4)学生情商的评价。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制定家、校评比条例,并注明操作细则。操作细则:①测评结果用“A”“B”“c”“D”表示。“A”表示做到:“B”表示基本做到;“C”表示做得不够好,需要努力;“D”表示做得差,要重视,并给予改正。②校外测评由学生自评、父母评,教师再根据其测评情况得出校外总评。校内测评表先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再根据学生校外测评的情况得到学月总评。③每学月测评一次。一学期测评保持4个“A”以上的学生将被评为本学期校级“阳光少年”。

2.成长阶段(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继续探索,提升教育

(1)教师情商教育的再学习。每两个学月教师上交一份教育反思;每两个学月组织教师上网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定期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实施情商教育的基本技能。

(2)学生情商教育的提升。各年级除按教育主题学习故事、名言外,将另外选择一本课外读物以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性情。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古诗七十首》;五、六年级:《增广贤文》。学校在第二学期期中后开展一、二年级《弟子规》诵读活动;开展三、四年级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五、六年级《增广贤文》读后感的征文比赛。

(3)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加强。①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学期期初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情商教育启动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让家长认识情商教育这一理念,认同情商教育;动员家长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并请专家介绍方法。对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情况进行留意跟踪。第二学期期中考后请个别家长畅谈体会、经验。②社会教育方面:第一学期,聘请法制校长到校为学生开设法制讲座,由3至6年级的学生参加。第二学期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农科所参加学农实践;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塔山历史纪念馆参观。

(4)学生情商的评价条例、方法的探究。学生情商测评的方法是否能科学、公平、全面评价出学生的情商,测评的条例是否需要修改,这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3.结题阶段(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回顾反思。收获硕果。

(1)教师情商教育的经验总结。教师收集两年来的活动反思,针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有价值性的论文。交流总结研究成果,将各成果加以汇总、分析,撰写比较系统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