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2:14: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专业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课程设计;职业能力

本着服务区域经济和服从市场人才需求目标的原则,许多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途径。在邀请行业专家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各专业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进行了专业课程设计。为更好地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对往届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了英语教学与职业外语能力要求的差距和原因,改革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下面仅以我院品牌专业护理专业为例,探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一、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英语课程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院护理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在具体的基本要求中,除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包括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和较好的外语会话、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获得信息的能力。该目标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致,即高职英语课程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服务,不仅要使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和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1]。

二、依据学生现实基础与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2000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提出,一般英语课程也要求安排180-220学时,分别在一、二年级的三到四个学期开设,不涉及到专业英语教学,仅有少数高职院开设不超过60学时的专业英语。这种主要用于基础英语的复习巩固的课时分配方案导致专业英语教学成效不明显[3]。我院护理专业生源素质较好,专业课程紧张,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普遍较扎实,但是听力、口语能力较弱。根据该专业培养目标和现实基础,我院尝试构建了以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公共英语与护理英语课程体系,力求做到基础与专业衔接,修养和技能并重。第一学期,作为公共文化课,重点不仅在于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规划人生的思想理念和国际视野,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和护理人文修养,并着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第二学期,关注护理岗位职业英语交际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着重强化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做到知识的传授为职业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的培养服务,第三学期开设护理专业英语选修课,满足部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

三、密切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提升英语教师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通常由不同的教学团队担任,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各自上课,缺乏沟通和协调机制。英语教师不关注专业需求,教学内容也不涉及学生所学专业;而专业英语教师受制于个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技巧,把专业英语的教学上成里了文献翻译,两者都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为挖掘已有公共英语教师资源,我院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和兴趣分成不同的专业教学组,一方面制定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学习计划,通过旁听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师合作上课、自学、教学组交流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术语等,通过网上文献查询、行业调研、行业见习等了解行业文化;另一方面和专业教师一起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专业特点和职业外语能力要求制定该专业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我院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组充分发挥原有两名具备双专业素质的英语教师的作用,带领教学组集体备课研讨、说课交流、讲课示范等以多种形式对新任课教师进行讲课培训,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护理专业知识、操作规范和专业英语词汇,教师间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与专业英语教师合作授课使英语教师感受到专业知识匮乏的压力,从而更主动地学习,快速地提升了专业英语教学能力。

四、依据学生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教材开发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目前出版的高职英语教材都是面向所有专业群,强调人文和通识教育,涉及的词汇和情境与专业关联性不大,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专业性、职业性特点,难以满足各专业学生需求。为了体现“实用为主”的原则,高职教学基础英语内容中应渗透融合行业知识、行业理念、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增加职业领域内的阅读、翻译、交流活动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自然过渡到后期专业英语的学习。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各专业应有选择地使用教材,关注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容与专业的关系。如我院护理专业重点选择了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与人格塑造、人文关怀、环境健康、跨文化交际等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还补充与医学、护理相关的英语新闻、国际红十字协会、急救、护理工作理念、护士职业特点等听力、阅读材料来扩充专业词汇,激发学生表达思想,锻炼口语,培养专业思想。第二学期主要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参考以护理岗位交际能力培养为主的听说、读写教材,根据工作任务对英语能力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本着“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专业知识重新整合,编写出适合项目化教学的讲义。教学资源中包含了国外医院使用的病历卡、电子处方、化验单、进口药品说明书等样本,结合典型病例处理过程设计教学任务,突出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意义的构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五、基于教、学、做一体进行情境化教学模式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学院护理模拟病区可创设富有意义的真实英语交际环境,教学与实训结合体现英语的实用性,激发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参与意识,确立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一学期公共英语教学阶段的内容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活和专业相关的主题与日常交际,适宜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通过课前信息收集、材料组织,语境设计,课堂上展开主题讨论、演讲、辩论、交际活动模拟等多种方法开展合作、体验性教学。第二学期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把课堂延伸到护理实训基地的模拟病房,去完成基于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而设置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比如学生扮演的护士和病人合作完成对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问诊、血压测量、化验、给药、皮试、输液、外伤处理等工作项目,任务的设计既涵盖了学生应掌握的语言和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和职业态度修养。在项目化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到信息的反馈和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为完成任务而自觉地合作,主动地回顾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牢记操作规范和流程、运用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等,体现了符合认知规律和理论思维发展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习更具有个性化,增加了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成分,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六、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开放性教学评估体系

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得到包括能力、态度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应以学生英语知识、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职业需要的语言适应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科学的评估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监督和评估反馈,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促使学生反思、总结和改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我院英语课程采取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按照1∶2∶3∶4的比例进行考核。1代表口语测试,由外籍教师主考,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适合性,占学期总成绩的10%;2代表课后作业,由教师根据书面作业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占学期总成绩的20%;3是平时表现,根据课堂内外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态度、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由教师和其他组评出小组分,组员在小组分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成员的分数,占学期总成绩的30%;4是包含听力的卷面考试,由教师按照客观标准评定,占学期总成绩的40%。这样由多元主体和多种方式全方位综合、公开的评估形式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了学习者主体性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教学设计、完善评估标准、实现英语教学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奠定语言能力和职业素养基础。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一个体现高职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实践。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英语课程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多元评估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观念,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满足行业对专门人才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教指委要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引领力量[J].外语界,2009,(1):9-13.

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探讨;

1职业认同感教育的涵义与意义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等因素所形成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达到一致或认可的状态。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护理专业学生对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学习乐趣的一种认知与体验。

目前护理人才尤其是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口很大,许多家长看重护理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盲目地为子女选择了护理专业,导致很多护理学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将来所从事的护理职业亦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合理的正面情感。而护理专业本身由于学科的特点,是既具有挑战也充满了压力专业学科,护理专业学生对待护理职业的态度和认知对其个人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构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进行护理职业认同感教育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题。

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现状

为了进行课题研究,我们对连续对2009、2010、2011级实习阶段的护理专业学生做了职业认同访谈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护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认同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2.1专业认知模糊,专业兴趣不浓厚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选择所学专业的根据”这一问题,有58.2%的同学是因为“好就业”,仅有20.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爱好”。许多同学是按照父母旨意或是老师推荐选择专业,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好就业”的原因而选择护理专业。有70%的学生“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对于护理专业的专业发展前景、就业趋势等相关专业情况也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2.2自我认知欠缺,个体价值不明确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认知严重不足,有63.5%和2.3%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0.0%和2.4%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个性特征,有40.1%和26.8%的同学“不太确定”或“不是”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与特长。这样的自我不良认知极易导致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时而自卑,低估自己的能力,时而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

2.3职业认知馈乏,职业价值感与效能感不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护理专业学生对职业认知存在不足。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10.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76.7%、10.2%和2.3%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对于“是否清楚自己将来所从事护理职业的工作环境以及面临的工作内容”这一问题,仅有29.8%的同学选择“是”,而更大多数的55.6%、9.2%和5.4%的同学选择的是“不太确定”、“不是”和“没有考虑”。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大多数的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将从事职业的工作内容、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复杂工作问题不甚清楚,职业认知极为欠缺,这将直接导致其职业价值感与职业效能感大大降低。

3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的建议与策略

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对该职业活动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入学时加强护理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清晰地知道大学期间应该学什么,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与素质,未来能够做什么,明确未来专业就业趋向与发展前景,应该怎样学习专业,如何把握专业脉搏。

3.2专业学习同时强化医护职业认知

强化职业认知的目的是了解职业环境,明确自己未来护理职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从而明确职业岗位具体有哪些,职业岗位工作要求是怎样的,职业环境与工作条件如何,职业发展路径有哪些。

3.3辅导学生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分析

在自我认知与职业认知的基础上,辅导护理专业学生运用SWOT策略分析,明确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权衡自我与职业发展利弊关系以扬长避短。

3.4及早地制定自我发展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与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制定一个个性化生涯发展方案,探索其最优的发展路径,为自已打造一份生涯发展的“营养自助餐”。

3.5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医护岗位的社会实践,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以增强职业适应力。

综上所述,强化职业认同感教育是护理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一项必修内容。通过职业认同感教育我们希望护理专业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份职业都存在积极的与消极的方面,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并能够乐在其中,最终使自己顺利地由一个“职场菜鸟”蜕变为一名“职场达人”。

参考文献

[1]张春梅,高红霞,陈晶,方鹏骞. 国内外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9年,8月.

篇3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篇4

《内科护理》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1],是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内科疾病患者的影响,介绍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和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思维和方法的课程[2],也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3]。

本课程的改革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内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4],采用工学结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5],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6],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内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开展内科护理学课程改革,提高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今年28个班级的内科护理学作为改革课程,与去年26个班级进行对照,生源均为高考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材均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内科护理学》教材。

1.2评价方法 按照改革后的考试模式进行统一出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统一阅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P

2 改革措施

内科护理学的课程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2.1拍摄课程宣传片 同时使用网络和传统渠道,向所有学生说明内科课程的相关问题。从第一周开始,逐步内科护理改革配套说明的视频。为课程开设微信公共平台和内科护理学习网站。内科护理将定期课程各种信息,在大学城建立内科护理学习网站,所有内科护理相关资料,都会在这里,方便学生学习交流。

2.2成立内科护理学习委员会 内科护理学习委员会由所有班级课代表担任,学习委员会主要作用是协助同学和老师配合课程改革。内科护理学习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汇集内科护理教学中的问题、意见、观点,学生的建议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走向,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正。收集的意见将及时与相关班级、老师分享、沟通,同时向教务处、督导室汇报。

2.3常规教学与护士执照辅导的融合 内科教研室首先开始常规教学与执照辅导融合的改革尝试,教学、授课主要参照现有教材,每一个章节讲完后,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督促学生做完执照辅导丛书的相对应试题,任课老师对该章节的题目全面分析,第一个学期组织一次其中考试,考呼吸循环两个系统的选择题,全部为选择题。试卷是教务处印刷,此成绩并入第一个学期考试总成绩。

2.4融内科教学与竞赛为一体 在28个班开展健康教育和内科护理情景剧大赛。 健康教育:首先由任课老师和课代表在自己班选出4个人,用2节内科课,组织学生轮流上台表演,任课老师现场点评提高学生实战能力,最后每个班选出一人,参加28个班的全院总决赛。内科护理情景剧比赛:用2节内科课,任课老师组织学生上台表演,每个班展示一个节目,第一步是学生上台表演,第二步是台下同学点评与讨论,第三步是表演同学上台发表感言和回答问题,第四步是老师点评,并颁奖。最后优秀节目代表班级参加全院总决赛。总决赛将全程拍摄视频,优秀学生的视频将制作为宣传片。

2.5尝试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内科讨论课 每一个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30人左右),每个大组再分为两个讨论小组(15人左右)。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老师组织在实验室进行讨论。讨论课前,提前将把病例讨论资料发给学生,同时课代表带上对应的四份成绩册到实训中心,正式讨论课开始就直接提问,学生抢答,老师引导和点评,未回答过问题的同学,当次讨论课记0分,规定内科讨论课老师发言时间不能超过30%,以保障学生自由展示和发言时间,改教师中心模式为学生中心模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在讨论课之前把讨论的报告写在作业本上,小组长在讨论课结束时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

2.6内科见习安排 28个班第一学期安排三次见习,见习计划为有呼吸、循环、消化三个系统共九节课。任课老师按照见习安排表组织学生见习,最后由任课老师收集整理。每个班分三大组,每一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两个小组都在同一个医院由同一个老师带教,每一个小组由小组长写一份见习报告,见习计划详细安排与见习报告电子版将统一发到QQ邮箱。

2.7改革作业模式为作品模式 所有班级统一布置作业。28个班级两个学期的作业,全部由课程负责人,由学习委员会传达执行,任课老师负责批阅。6次作业均为无标准答案的作品,给学生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作品包括三次健康教育,三次病例分析。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创造,是让学生锻炼把一个问题解释清楚的能力。三份健康教育作品,一定是学生原创的作品。

作品要求:字数800字以上,内容尽量口语化,通俗易懂,健康教育书写格式分为五个部分:标题,健康教育的实施时间,健康教育的实施地点,人物、人数,正文,作品评价等级分"优"(5分)、"良"(3分), "差"(0分)。如有抄袭或雷同者,健康教育记0分。

2.8改革考试模式 内科护理结业考试题型改为只有选择题与问答题,选择题40分,全部来自于学院自编的护考习题册。内科成绩过去由理论、实践、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现改为由五部分成绩组成,具体情况如下:结业考核占35分,全体学生参与的闭卷考试;中期考核占20分,第一学期期末进行的闭卷考试;实操考核占15分(由三次内科讨论组成);作品考核占15分(由三次健康教育组成),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分,分三个层次(优5分,良3分,差0分);素质考核占15分,由任课老师根据平时表现、见习表现评价。

3 结果

课程改革后28个班级的学生平均综合成绩(80.1±9.08),去年26个班级的内科护理学成绩综合成绩为(70.73±10.04),t检验为4.32,P

篇5

1学生管理

1.1签订齐抓共管协议书依据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详细制定齐抓共管协议书。入学时要求家长认真阅读并签字同意,一式两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及家长都有较好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纠纷方面更有意义。

1.2准军事化封闭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巩固军训成果,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非常重要,因为自制力差是他们最突出的缺点,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执行时间上的刚性,这对学生英语活动的进行及养成教育相得益彰,大有好处。

1.3禁止使用手机

前提是宿舍内安装卡式电话。手机对中职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从一定程度上讲,管住手机就管住了学生。

2教学管理

2.1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后

2周军训内完成。用初中水平的英语试题进行测试,一般不考听力,时间控制在90min内。因为是摸底测试,不用提前通知复习。然后严格按英语成绩分班。基本分两个层次,称为强化班与普通班,其比例控制在2:3。对于分数不够要进强化班的学生要予以杜绝。可一学期进行一次微调。一学年进行一次大调。但重新编班,彻底打乱秩序对学生会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也会使管理缺乏延续性,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都采用强化班调进与调出平均掌握在10个人左右、原班级整体不动的办法,实际运作中很成功。

2.2教材选择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水准终极目的是通过雅思考试,所以选择教材非常重要。精读教材先后用过《高职院校英语读写教程》、《许国璋英语》、《大学英语预备级》、自编教材等,泛读一直用《新概念英语》,口语用外研社的《走向未来》。听力一直用《大学英语听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由于不是一套书,因而系统性与互补性较差。近年来由我校主编的《涉外英语综合教程》得到了同行的认可。通过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教学方法

为考试学英语,使很多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烦厌甚至失去兴趣。我们的宗旨是在一年级要求背诵,以强化语音、语调为主。在英语发音上特别要求其准确性。坚持英语月考,教师集体备课,优秀者上示范课。语音要求强化始终,人人过关。课上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英语表演为必备内容。

2.4课外督导检查

主要检查英语的背诵与模仿,包括精、泛、听所有内容。学生的背诵潜力很大,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切忌拖延欠账。除了课前检查以外,主要利用中午时间和第七节自习课来完成。要求每次都要打分,人人过关,达不到要求者过后补上。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其做法确有效果,学生的英语表达有惊人进步。但需要教师极大地付出。

2.5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2.5.1仿背诵及角色扮演

课前15分钟,可采用个人主动参与结合抽查的形式进行模仿背诵,按授课内容安排角色扮演。最适合角色扮演的是听力课,因为听力课多数是对话和幽默小故事,需要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该活动要持之以恒,认真评价记分。

2.5.2早读每天早自习安排30分钟进行,由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监督。内容为精、泛、听课文。要求尽可能大声朗读或背诵,人人张口,鼓励学生边听磁带边大声模仿朗读和背诵。强度掌握在冬季也要达到轻微出汗。

2.5.3午间交替进行听音和英语背诵检查

在老师指导下,每天中午听音30分钟,内容可选用同水平课外资料。午间背诵检查精、泛、听课文。听力大部分是对话,事实上背诵模仿听力课文在发音及语调方面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2.5.4双人口语和故事会

固定安排在每天第一节晚自习进行。一般双人口语为30分钟,可由两个人自选题目对话交谈,或以听力课对话为脚本进行。故事会为15分钟时间,每天固定几组到讲台上表演。要求讲故事要脱稿,辅以惟妙惟肖的动作。主持人先收集故事内容并准备好台词,为防止流于形式,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会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2.5.5英语书法比赛

于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进行,主要是集中展览各班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并在以后的英语作业书写中坚持、渗透。整洁、规范的英语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2.5.6英语单词比赛

各班组织代表队,结合初中学过的内容,采取汉译英、英译汉、抢答、动作猜词、单词接龙等形式。可以台上台下互动。这一活动一般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进行。

2.5.7模仿背诵比赛

举办时间为每年10月和次年3月。因新生语音的纠正应侧重于开学第一个月,所以模仿背诵比赛在开学一个月后举办是很有必要。经过一学期学习,来年开学初再举办一次同类比赛,能使学生提高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2.5.8英语主持人比赛

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每天的双人口语,还是大型英语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英语节目主持人。因此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选拔,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就要留意。每周一至周五轮流主持节故事会,每班至少培养5对。对英语主持人要实行个别指导、统一培训,定期交流,随时回访、使主持水平逐步提高。每年5月下旬举办全校英语主持人比赛并进行才艺展示。此活动也为不断选拔高年级英语活动人才奠定基础。

2.5.9讲英语故事比赛

此活动几乎是每天固定的英语活动。由班节目主持人安排,每天按固定组别上讲台,要求讲英语故事达到脱稿、语音模仿并带动作。全校性英语比赛比赛在每年6月份举办,节目主持人由公开选的学生主持。要求人人参与,各班在进行充分的预赛中选出参赛选手,以此掀起英语学习的。

2.5.10学唱英文歌曲及比赛

①歌曲选择:歌曲选择既要注重旋律优美,又要注意相关语法知识及歌词,这对促进课堂英语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Yesterdayoncemore这首歌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同样有影响力。Carpenter那如诉如泣般的演唱、富有磁性的声音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震撼力。每届学生都是从这首歌学起的。Takemetoyourheart和Thedayyouwentaway对学生的发音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等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Bigbigworld和Myheartwillgoon里突出了do的强调作用。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英文歌曲或在一些重要活动如运动会前学唱Handinhand等。②时间安排: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在上下午预备至上课前。各班要有学生会文艺部的学生进行监督,确保人人开口,管理纳入操行。各班统一从互联网上下载后,用带有USB接口的影碟机接电视机播放,将歌词及翻译印发各班。英语教师在课上要抽出一点时间对歌曲背景、词汇及语法做一简单介绍,指导学生欣赏。③检查考核:首先要求熟练地背出歌词,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因为歌词就象散文诗。然后尽量模仿原唱;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看着歌词演唱。唱完后要予以点评,认真打分,计入成绩。每3—4周学完一首英文歌曲,每次每班抽查6—8人,唱过的可重复抽查,总之要求人人会唱。实践表明,即使抽不到,许多学生也踊跃前来演唱。对于加强班的学生,该项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可流于形式。不能唱的学生至少能熟练背诵歌词。④举办英文歌曲比赛:以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为目的,在各班充分预赛的基础上每个班选拔3—4名选手参加校区比赛。学唱英文歌曲的目的不单纯是学歌曲,首先优美的歌词就象美妙的抒情诗,里面有各种语法现象。背诵歌词并演唱,就等于把书本上的英语说出来成了活生生的口语。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由枯燥变得生动了。另外学生敢于在老师及众人面前演唱,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及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8年来我们坚持始终,不断调整相应曲目。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们也能演唱多首英文歌曲,这使师生之间相得益彰。

2.5.11英语戏剧、小品比赛

每个班推出2-3个节目参加比赛,要求学生参与尽可能要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句台词。选材包括传统的短剧、英文故事、中文小品英译等。由于举办此项比赛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属综合性赛事,涉及到主持、模仿、背诵、故事、歌曲、才艺展示等,因此从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布置。英语教师在指导时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当辅以道具。该活动既是全校文艺活动的盛会,又是一年英语教学及活动的总结。

2.5.12参加英语“文化周”活动

这是各年级都要参与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主持人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文化小制作、李阳的“三最”模仿比赛、英文节目汇演、参观出国学生工作及生活展等内容。有的内容年年都在增加、更新,还有归国回来的学生现场演讲,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反响,不断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2004年以来,我校为迎接校庆都要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

2.6英语校园文化建设

英语内容在教室里张贴,英语文化在宿舍里提倡与彰显,英语励志格言写在楼层及楼梯旁,校园内常换英语板报,师生之间尽量在更多场合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写请假条等。做到以上各项既讲求形式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负责督促落实并作出榜样,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英语的习惯。

篇6

>>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赏识教育在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赏识教育在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同伴辅导教学法在中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愉快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尝试 自然教学法及其在听力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系统性案例式互动教学在儿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学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理论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人文关怀在骨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外科护理学在临床解剖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外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病例教学在中专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案例教学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学专业教学辅导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刘芳 刘红 张囡囡")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护理专业教学中辅导答疑存在的问题及网络答疑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答疑系统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优势作用以及缺点,展望未来可以更好地完善网络答疑系统,使其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答疑系统 护理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063-03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对现在学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冲击。如何通过网络答疑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合理设计应用教学的网络答疑系统,对学生课后学习、问题解答、知识解答及教师的课后辅导答疑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护理专业教学辅导答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网络答疑系统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 护理专业教学中辅导答疑存在的问题

辅导答疑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解答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答疑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弥补授课的不足,可以查缺补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辅导答疑存在以下问题:

1.辅导答疑模式单一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与老师只能通过课下短暂地交流,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解答,传统的辅导答疑模式(固定教师、教室、时间)仍以面授式的辅导答疑为主,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差。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单一的辅导答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辅导答疑效率极低

高校学生每学期的课程比较多,密集的课程安排很难与固定的辅导答疑统一起来,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辅导答疑。有时只有部分同学参加辅导答疑,教师在面授辅导答疑时只能解决这部分同学的问题,一些共性的问题会加大辅导教师的重复辅导,降低辅导答疑的效率;同时,在辅导答疑时遇到一些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例,教师不能很好地解答和利用,同学间缺少互动和共鸣,不利于增强学生团队的相互合作和双赢意识。

3.没有专门的网络辅导答疑平台

面授辅导答疑虽然能满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对于学生在辅导答疑时间外存在的问题,由于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有了网络,但学校没有符合学生与教师实际的网络辅导答疑系统平台。

二 网络答疑系统的功能

网络答疑系统是一个知识库系统,随着学生提问和解答信息的储存量越来越多,它必定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珍贵资源。因此,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关键字、类别、问题检索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从网络知识库获取经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在答疑时可根据问题的种类、点击率等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可以选择自动答疑和人工答疑,借助网络平台,实现有效答疑。

三 网络答疑系统的优势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答疑系统是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网络答疑系统的目标旨在为网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辅助答疑平台。网络答疑系统为师生互动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

答疑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为学生清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有助于增

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一般不爱当众提问,害怕提出别人不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与每一位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不爱提问、不爱思考的习惯。答疑系统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可以打消学生对提问的恐惧,使他们随时想问,随时提问。通过网络答疑系统的使用,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改善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随着信息量的增大,学生的视野也在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也逐渐地改变,这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并向自主化和个性化发展。

3.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答疑系统的答疑过程不仅是一个互动的平台,可以促进师生相互交流,也是一个积累教学资源的平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疑问的问题以及解答会使得答疑资源库不断扩充,日积月累,形成了可以重复利用的珍贵资源,使学生从以往的问题和解答资料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对于学习者经常提出的问题,即查询频率高的问题,系统应自动将其归入高频问题答疑库中,方便教师了解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挥更加有效的指导作用,这也能便于学习者问题查询,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部分,并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同时,这些资源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学内容,随时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不断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水平。另外,答疑系统可以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

4.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答疑系统具有辅导答疑记录的功能,可以记录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情况,同时还可以获得学生反馈的有关数据,为评价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依据。这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学的技术水平。

四 目前我国网络答疑系统存在的不足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网络教育系统中都有相应的网络答疑系统,不仅提供了基础的答疑功能,还不同程度地应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实施。但在当前网络答疑的实施过程中,网络答疑系统在功能和答疑效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答疑手段和呈现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答疑系统中的答疑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网络答疑系统的答疑方式分为同步和异步。同步方式响应速度快,比如在线答疑;异步方式能够针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比如电子公告板。但现在的答疑系统一般都只有一种答疑方式,且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把两种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不能有效地体现网络教育的优越性。

2.系统缺乏交互性

大多数网络答疑系统缺乏交互性,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系统一般不能及时反馈,缺少交互性,这些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地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进度;新问题的产生和旧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最终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缺乏对问题答案的形象性

目前,教师主要以纯文本的老方式答疑系统中的问题,缺乏形象性。根据问题类型,学生可能更希望教师用画图、公式、符号、动画、语言、视频等解决他们的问题。问题解答形象化,使解答更加生动直观,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方便,便于学生学习。

4.答疑系统缺乏对问题的有效分类机制

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答疑系统的问题库只承担问题的存储功能,而对于问题本身却没做进一步的加工。我们知道,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学习者都是有借鉴意义的,有些则是仅对一定水平的学习者有帮助的,为了保证学习者从库中获得对个体有价值的问题,系统需要建立问题分类机制来保障问题的质量。

五 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会有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出现并应用于教育之中,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纷繁变化的情境中把握自我,寻求教育的最优化。在技术的既定发展阶段,探究如何应用策略发挥答疑系统的最大功效是答疑系统开发者所需要做的事情,而这也正是答疑系统的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从系统智能性、答疑手段、答疑结构、高效利用网络资源、提高问题解答质量、整合已成熟的高新技术等方面研究,从完善系统的功能设计入手,力图通过设计来弥补技术的不足,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网络答疑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篇7

1掌握护理专业中职生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带好一个班级,首先要认识到当前中职卫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心理生理问题

大多中职生是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而来就读。在中小学时,由于成绩不理想,而成为在基础教育时期被遗忘在角落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着失落和郁闷阴影。她们外表故作坚强,内心却敏感而脆弱。且年龄大多在16岁左右,心理还不成熟,对社会缺乏认识,做事往往欠缺考虑。对自身生理变化还不了解、不适应,亦不敢咨询教师或其他人,这无疑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1.2社会因素问题

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形形的信息铺天盖地卷来,信息的多元化也正大大削弱学校教育传递给学生的正能量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致使学生处于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精神的空虚,使得她们无法抵抗社会各种形形的诱惑,甚至迷失方向,把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块引以为傲。

1.3家庭教育问题

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自小就成了留守儿童。有些家长出于愧疚,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总尽量满足,使得她们存在自私娇气、我行我素、缺乏责任心等问题。而且物质化的父爱、母爱,不能填补孩子心灵的缺憾。有些家长则对孩子教育缺乏足够的责任感,认为把小孩送到学校,有个地方管得住小孩就行,对小孩所学专业和在校表现漠不关心,使学生失去家庭的关爱,造成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自私、冷漠、唯我独尊的性格。也有些学生成长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缺失或畸形的父爱、母爱使他们内心笼罩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群面前他们表现得自卑、暴戾,独处时又多猜疑、妒忌。

2提高中职护理专业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树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威信

班主任要有效的管理班级,就必须要树立班主任的威信。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真正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的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树立威信,不是要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威风凛凛,处于学生的对立面,而是既要使班主任自己的地位和语言具有权威性、号召力,又要使学生信任自己,这样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否则,威信度低,学生存在抵触情绪,不听从安排,班级就成了一盘散沙。树立班主任威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1加强自身修养,做学生的榜样

怎样的班主任就会有怎样的班级。班主任是班级的一面旗帜,一举手一投足,可使学生心领神会,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次严格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一个爱心的奉献,可以使学生一生铭记;给学生一个关怀,会使全体学生得到温暖;给一个学生的冷漠,会刺伤众多学生的心。因此,要带好一个班,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言传身教,起到好的示范作用。

2.1.2用爱和真诚与学生交流

15、16岁的学生,感情细腻、敏感。班主任工作是一个细心活,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用真诚和爱与学生交流,这样学生才愿意接近班主任,视班主任为知心人,从而才能逐步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工作中也就有了“不令而从”的威信。

2.1.3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见

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小学饱受冷落的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爱。因此,对待全班同学一定要一视同仁,千万不能由于某种因素而对某位学生特别偏爱,这样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实际上对学生们的伤害最深,最容易降低班主任的威信。

2.1.4依法治班,民主管理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制定出的班规、班纪,要严格执行,不能让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否则就会犹如蚂蚁溃堤,从而班规班纪无人遵守,班主任的威信荡然无存。但是,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学会宽容学生。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不仅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给了学生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和悔改的余地,而且能够表现出教师的宽怀和巨大智慧,也必会赢得学生的依赖和爱戴。

2.2充分利用学生管理作用

中职生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大多班主任又为任课教师,仅靠班主任一人之力来管理远远不够。因此需要班团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班集体的建设。班团干可以说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沟通的桥梁,一个有能力和责任感强的班委会能够促进班级的管理,班级事务做到同协调、共商议,提升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因此,组成一个得力的班团干团队尤其重要。每一学期我都会进行一次班团干的选举,通过推荐和自荐的方式进行,而后试用两周,由班主任和同学们监督,再择优录取。这样做,既体现公平公正,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对选出的班团干,既要大胆放手让她们开展工作,给与她们一定的权力,但又要防止她们或盲目利用权力。班团干们毕竟也是刚有十来岁,做事有时考虑不周到,总会出现吃力不讨好或做错事的时候。在这种时候,班主任决不能一味的指责,否定她们的工作能力,以免挫伤她们的积极性。而是要注意维护她们的自尊心,在班中肯定她们对班级工作的付出,维护她们在班级的威信。但同时,也要指出她们的不足,帮助她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其改进,使她们的能力不断提高。

2.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

不管是怎样的活动,我都会尽量让全班同学参与。尤其是比赛活动,每一场比赛我都会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到场给本班选手呐喊助威,通过让她们看到选手们在赛场上的拼搏,体会到班级荣誉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为班集体争光、主动维护班级荣誉的意识,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在平时,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通过建立班级QQ群,让大家在群里各抒己见,好的建议则采用,不足之处则改进,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份子,自己也能为班集体做贡献,从而增强她们的责任感,这也有助于她们实现自我价值。每月,安排一个下午让学生到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与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包饺子,并利用所学护理专业知识,为老人们提供量血压、测血糖、按摩等健康咨询与健康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她们学会如何关心、关爱他人,为他人奉献,并体会自己的一份关心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体会生命存在的价值。

3成果与体会

篇8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篇9

1.1理论框架

《社区康复护理》课程设置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FunctioningDisabilityandHealth,ICF)模式。2001年,在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191个成员国一致签署协议认可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提出从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参与等3个部分评价残障人员的功能状况,并且强调社区环境对残障人员健康的重要影响。ICF认为,在考虑个体健康状况时需涉及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个体自身的功能及结构,与个体活动及参与。个体自身功能是指机体生理心理功能,而个体结构是指机体的器官肢体等组成。这个层面的具体功能包括意识、定向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肌力等。个体活动及参与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及参与社区活动的能力。具体能力包括学习及应用知识、完成基本任务和指令、沟通、移动、自我照顾、日常生活、与外界沟通互动、社区社会生活。第二个层面是影响个体健康状况的情境,包括环境因素及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对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起着重要作用,涉及从家庭成员到社区健康工作者及政策多个层次。由于自身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ICF具体分类中不作考虑。ICF认为,个体在特定领域的功能是自身健康状况和背景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强调使正在经历或可能经历残疾的人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获得参与家庭及社会的能力。ICF摈弃了以往生物模式下对康复的认识,而将残疾视为一种社会问题,指出在实施康复活动时需要考虑一系列描述个体生活背景的环境因素,适合作为指导康复工作的理论框架。社区康复强调医学、社会及权利的综合体现,是以残障人士自身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整合社区内卫生、教育等资源,为残障人士健康、教育、谋生、社会及赋能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比较ICF理论及社区康复内涵,不难看出,两者都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人及其家庭康复的重要性,力求达到残障人士参与功能的最大化。因此,运用ICF作为理论框架指导高等社区康复护理课程的构建可以保障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专业性。

1.2教学目标

在ICF理论指导下,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该课程教学目标分为三大方面: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意领域。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在认知领域能阐述社区康复护理的核心概念,识别常见残障类型并提供早期康复干预指导,应用康复功能评定方法评估护理对象身体功能状况,应用社区康复理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包括适宜的家庭训练及护理要点);在动作技能领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康复技能(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并适宜应用于残障人士,创造促进护理对象康复的情境;在情意领域具备对社区残障人士及家庭的同理心,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1.3授课对象

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或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该阶段学生已经完成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课程的学习,为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知识及康复技能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考虑《社区康复护理》与《社区护理》在同一时间段开课,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社区护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完善对社区康复内容的系统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4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

1.4.1内容设置依据ICF认为,对个体健康状态的评定,应考虑到个体自身的功能及结构,个体自身活动及社会参与情况,而这些受到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社区康复护理》课程中强调突出在对个体自身功能及结构了解(康复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考虑提供适宜的外界环境(社区康复环境构建),开展适合于促进个体自身功能改善的活动及社会参与(社区家庭康复护理)。

1.4.2课程内容《社区康复护理》的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授课及实践两大部分。基于对ICF的理解,理论授课着重于4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社区康复护理基本概念及理论,包括ICF理论概念,社区康复核心概念,及社区康复护理发展等。第二部分为康复功能评定,具体授课内容包括常见残障种类、康复评估、早期康复干预等。该部分内容与传统康复专业课程类似。第三部分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参考ICF中的活动与参与,即进食、入厕、穿衣、沟通、行走等,具体内容包括常见疾病康复要点、康复技术(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及家庭训练。该课程在讲授康复专业知识技术的基础上,突出社区康复护理的特色,如营养问题、排泄问题、膀胱功能训练、皮肤完整性、心理问题等以专题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学习。第四部分社区康复环境构建,ICF中强调充分考虑社区环境中家庭、健康工作者、康复政策等对残障人员的影响。授课内容上通过分析讨论现有国内外康复政策及服务,分享国内外社区康复的成功案例,在与残障人士及家庭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家庭访视及居住环境的改造,并为残障人士参与社区活动创造条件。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涉及讲座、专题讨论、模拟教学、学生汇报、成功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社区康复实践是《社区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康复理论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实践,以解决残障人士的实际康复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校内实验及社区生产实习两部分。校内实验用于促进学生功能评定能力及康复技能的掌握。生产实习在教学社区完成,6~8人为1个实习小组。由于残障人士的康复需求及家庭社区环境各有不同,因此,采用以患者功能障碍为中心的实习理念,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特点及需求制定并实施具体康复计划,包括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对残障人士功能障碍进行评定及干预,并通过对社区环境、健康服务及健康政策的了解,促进残障人士回归社会。

1.5教学评价

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社区康复护理》课程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不仅评价学生康复护理理论及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强调在实际社区情境中知识应用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在教师评价基础上,融入学生的自评及他评,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公正。评价方式上包括理论考核、课堂讨论、小组汇报、康复问题的综述文章、实验室模拟康复技能考试、社区康复计划撰写及实施、社区实习反思日记等。

2小结

篇10

[关键词] 工学结合;高职护理;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143-02

工学结合是高职护理教育的一种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院校合作为载体,把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1]。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生分院合作开展高职护理工学结合教育培养模式,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院校合作办班模式下高职护生的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2010年下半年,我院和无锡卫生分院达成协议,由高护2008级7班55名学生组建成“九院班”,尝试“2.5+2.0+0.5”教学形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即学生在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2.5年。到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实践和专业理论学习2年,其中1.5年的周一至周五的上午在医院进行临床见习实践,下午和晚上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0.5年集中轮岗实习。最后返校进行护士执业综合训练0.5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把学生的教室延伸到医院,让学生提前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将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贯穿于学生见习实践和临床实习中,这样可以直接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护理人员,实现人才培养和临床需要的无缝衔接。

2 教学资源配备

医院内部另辟场所开设学生教室、学生宿舍、护理实训室和教学管理办公室,远离医院的诊疗区域,相对独立,环境安静,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其中学生教室配备投影设备、无线话筒、音响等教学设施。护理实训室按照无锡卫生分院多功能护理实训室配备标准,可以开展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课程的护理操作授课和练习。

配备专职班主任,全面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学习、生活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班主任由医院护理部分管护理教学工作的护理干事担任。选拔医院临床一线专科技术骨干,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作为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依托院校合作,建立院校互动的师资开发与利用的机制。提前一学期到无锡卫生分院与相应专业课程任课老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提升教学能力的教研活动和技术交流,做到优势互补[2]。目前我院已成为无锡卫生分院专业课程外聘老师的主要来源。各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负责学生理论课程的教授工作外,还要协同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负责学生的临床见习实践任务。

3 学生管理工作

3.1 思想道德教育

3.1.1 开班前期思想教育 九院班的班主任在学生第二学年时就到学校兼职该班级的副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班主任的带领下参与班级学生管理工作,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医院特殊的环境,制订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医院集体宿舍管理规定”、“考勤制度”等,并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学习遵守。利用PPT提前介绍医院环境、教学及临床见习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疑惑和抵触情绪,使他们提前进入角色,为进入医院半工半读的学习模式做好心理准备。

3.1.2 临床见习期思想教育 下临床见习实践前1个月,开设岗前培训课程,邀请医院护理服务明星和优秀带教老师任课,讲解护士礼仪、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职业道德要求、护理职业防护等内容,使学生对护理职业要求初步了解,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奠定基础。学生在临床见习时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亲身体验和明确的认识,临床带教老师在见习带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护理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引领学生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养成。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把医院的人文精神灌输给九院班的每个学生,让学生明白自己进入医院就已成为医院的一份子,个人的一言一行直接代表医院的形象[3]。

3.2 教学管理

3.2.1 学习纪律管理 在校期间学生受到学生会和班主任的双重管理,九院班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由班主任承担,实习在班主任领导下以学生干部主导的学生自我管理,根据工学结合模式下九院班的特点,制订“临床见习纪律规定”、“自修课纪律规定”等规章制度。在原有10名班干部的基础上,另有10名学生自愿报名成立值日班干小组,根据制订的“值日班干工作职责”,每天2名值日班干负责维持周一至周五早晚自修的班级纪律。班级采用指纹考勤机进行早中晚不同时段的考勤,值日班干每天将班级纪律和学生出勤情况汇总,全班通报,并纳入个人德育分的统计中。医院护理总值班负责每天检查班级晚自修的纪律和住宿人数的统计,并将此项工作内容纳入医院行政早交班。

3.2.2 教学质量管理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医院和学校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4]。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医院和学校共同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成立由护理部、科教科、学校护理系、教务处领导共同参与的护理教学质量改革管理委员会(简称教改委员会),其中医院科教科、学校护理系、任课老师、临床带教老师负责组织、分配、实施各项教学任务及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医院护理部和学校教务科负责监督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根据授课计划和见习指导手册,制订“理论教学进度检查表”、“授课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专科见习实践情况完成表”、“学生专科知识综合能力测评”等进行考核。院校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密切配合,定期召开各专科教研活动,如课堂公开课、临床见习带教跟踪等,全程跟踪教学质量,相互沟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5]。

3.3 日常管理

院校合作办班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教室从学校搬到医院。医院不仅需要承担学生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实践任务的完成,还需要保障学生的日常生活。九院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学、临床见习实践、日常生活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保障学生的学习、实践和生活。考虑学生青春期性格脾气多变的特性,在班级教室外墙增设“班主任信箱”和提供医院心理咨询室(心灵氧吧)的咨询电话和QQ号码,帮助学生释放和缓解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压力。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医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各专科的业务学习、“5·12”护士节庆祝大会、三八妇女节文艺表演、团员青年义诊活动、护患沟通情景剧表演、院报的投稿等活动,让学生融入医院的大集体中,感受医院的文化气息,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团结协助的能力[6]。班主任每月组织班级学生召开班会,确定班会主题,如“我心中的护士”、“临床见习感想”、“我的昨天-今天-明天”等,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发表个人见解,体会临床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进入实习岗位,九院班学生与同届无锡卫生分院学生相比,适应能力强,进入临床护理角色快,各项护理技能操作熟练,理论知识扎实。通过对临床带教老师和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显示,九院班学生在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能力四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同年级其他班级学生,得到临床带教老师、护士长和患者的高度认可。

我们将继续追踪九院班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不断改进,培养社会需要、患者满意、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曾学玲.对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32-33.

[2] 沈传华.高职院校护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之管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9-70.

[3] 陈敏,冯维希,张海云,等.院校合作下学习情景建构与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3):209-211.

[4] 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58-59.

[5] 胡昌荣.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