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下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7:4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三下学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三下学期个人总结

篇1

由校学生会组织的三下乡队伍,于16日早上向服务地点平遥县道虎壁村进发。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跟着队伍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生会是一支很优秀的队伍,只有在优秀的队伍中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它。从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完善。

到达道虎壁村之后,我们就开始投入战斗。张罗着大家的饮食起居,我们一行人兵分几路,各队伍有效的分工协作,将教室的桌椅充分利用,搭建出通铺。大家开始有了住处,后来又将一教室改造成会议室。晚上召开了部署大会,细化各项工作,为后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17日早上,大家开始紧锣密鼓的义诊准备工作,待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之后时间也不早了,大家便穿上白大褂兴奋的等待村民朋友的到来。可是许久没见有村民来,大家开始担心,当第一名村民姗姗来迟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定!!之后的时间里,村民们陆续的到来,大家忙的不亦乐乎。村民一听我们是山西医科大学的学生,眼里透露出信任,脸上绽放笑容!!那一刻感觉自己特伟大!明白一名医生应肩负的责任!

在开展义诊的同时,也有为小朋友服务的支教的活动,支教组的成员们教小孩有关英语、诗词、红色宣讲等方面的知识!在讲授之余还和小朋友们开展诗词背诵、唱歌、跳舞、绕口令、团队游戏等娱乐活动!使小朋友在学习和游戏中愉快的度过,从而有效的接受知识!在两天支教中,有一小女孩在我们每天支教活动结束之后,主动要求我们给她进行作业辅导,而且每次都很晚回家,早上早早的来学校…对知识有着无限的渴望!

在去看望王氏妇科过程中,了解到王氏妇科的传奇,知晓王氏家族的发展以及如何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王氏第27代传人王培章老人交谈中,发展老人的和蔼与好客,在家人的多次催促下还与我们交谈,丝毫没有睡意!最后在临走时老人柱着拐杖从屋里走出,亲切的和大家合影留念!并告诫大家在学习方面“日日功,下苦功”,在为人方面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王老先生用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19日,大家兵分几路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有关山西人民饮食方面的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感农村的伟大变化。首先,在道路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泥泞的小路变为宽敞的柏油马路;其次,在住房方面,由土窑变为了漂亮的楼房;最后,在村民生活方面,多数村民家有了机动车,家里摆放着许多电器,生活质量有了巨大改善!!不过在改善的同时,村民在看病问题方面还是表现出困难,看病难,看病贵,而且花钱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在务农方面,大多数老百姓失去土地,缺少收入来源,政府的补贴有限,国家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村民在生活中的饮食方面,花费的太多,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农民生活还是有着巨大问题!!“三农”问题国家还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篇2

映入眼前的是三栋破旧不堪的楼房,墙壁上有大大的红字“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一个50米左右的篮球场,一边竖着一个被人砸得“千疮百孔”、“提不起腰的”、“年迈的”篮球框。水泥地也处处点缀着一个个不规则的圆圈圈,似小姑娘害羞的脸蛋。

整理好东西,来到厨房准备喝口水,往水缸里一瞧,完全见底,没有一丝水气。跑到蓄水池旁,拎开水龙头,一滴水都没有。此时,男生们拿起桶子,到千米之外的井边去挑水。看着渐渐饱满的水缸、男生们脸上的满头大汗,我意识到我们的艰苦生活开始了。水是大问题,每个人每天要喝水,煮饭炒菜要水,每天还要洗澡用水,如何解决成了最受关注的事。

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柴。这里没有我们用的液化气,甚至连个煤气灶都没有,有的只是最原始的柴火灶。这里五天才赶一次集,还不一定有卖,平时又没什么车去镇上,就算有卖,从镇上把柴弄回来也是一件艰难的事。还好,我们从学校带了一些柴过来。同时我们趁着家访,询问哪里有柴卖。男生们又从当地人家里用肩膀将两百多斤柴挑了回来。

第三个问题:每天要很早起来自己做饭吃。这里的习俗是吃两顿,我们要上课,要配合小孩子们,只好吃两顿。每天5点多,炊事班的同学就起床为我们煮饭了,烧火的烧火,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的后勤有了保障,工作也开展的非常顺利。

第四个问题:语言不通。这里是个苗寨,基本上讲苗语。我们团队没有人会讲苗语,也没人能听懂。此处能听懂普通话的中年人少之又少,每家差不多就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儿童非常之多。乡村的气息哺育着这些农民,他们的淳朴、我们的善意,在小孩的帮助下,让我们沟通毫无障碍。

学校给了我们四间寝室,望着破败不堪的床和漏洞百出的窗户,我们心酸不已。还有好多的不便,我们从未想到过的难处。

我从小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记忆中,怎么也找不到如此贫穷的地方。没有经济作物,没有工厂,缺少水源。每天我们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生活和学习。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望着小朋友们求知若渴的眼睛,回味着每天上课的情形,拖着疲惫的身子,我们心里是暖的。未曾退缩、无怨无悔、坚持不懈!

丰富的生活------色彩斑斓

“起床啦,起床啦”。又传来纪检委员的声音。每天早上六点四十,这个声音就会在我们的耳畔响起,想把它关掉却没有办法。七点整,国歌会响彻在xx完小的上空,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歌声中慢慢上升。面对着缓缓上升的国旗,我们睡意全无,许下今天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温暖的誓言。

每天的课程由李超学长安排好,我们老师都会提前备好课,望着小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双眼,使我们的感到阵阵心酸;然而,每每从教室里传来郎朗的读书声,我们的心里又欣慰不已。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听话,有些调皮的就在课堂上吵闹,让你伤透脑筋。然而,我们也是从孩童时代过来的,在课堂上吵闹,无非是为了要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此时,你只要给他一个眼神,一句温柔的话,他便会安静多了。

在教他们动口能力的同时,我们也教他们动手:

标本制作,从采集标本到压制标本,到最后的制作标本,同学们都参与其中,教他们正确方法的同时,给他们以想象、创新的空间。

手工艺品制作,有用纸织成的心、船、百合花、千纸鹤,还有塑料管折成的星星、玫瑰花等等。任他们挑自己想学的,感兴趣的。当他们拿着自己编织的产品给老师看时,脸上无比欣喜。当老师夸他做得好时,他便会回你一个大大的微笑。让你情不自禁的跟着笑。

每天的课堂课外,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被五颜六色填满。在陪伴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在长大;他们收获知识的同时,我们收获快乐与感动。

可爱的孩子------心酸心疼

他们一群孤独的孩子,没有爸妈的关爱,没有被宠的记忆;

他们是一群善良的孩子,老师的辛苦他们能感受到。他们会毫不吝啬的对你说,“老师,你们辛苦啦”。偶尔,会给你捶捶背、揉揉肩,十分贴心。

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对知识无限渴望,对爸妈真心的祝福,对贫穷他们乐观看待,对生活他们始终微笑着。

吴芸芸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7月25号是她的9岁生日。妈妈在她三岁时病逝,爸爸在妈妈逝世后就离开家,至今音信全无。或许,有难言的苦衷;或许,抛弃了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又或许出了意外……总之,这个家只剩下芸芸的爷爷奶奶和一个弱智的哥哥。芸芸很懂事,小小年纪就帮着爷爷奶奶干这干那,或许,这也是俗话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接触她到离开,她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坚强的。面对贫穷、窘迫的家庭、从小失去父母关爱还要忍受智障的哥哥对她的欺负的处境,她从未向我们诉苦,从未抱怨过老天的不公。她只是默默承受,用坚强、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务,用乐观微笑和这残忍的生活作斗争。她是那么乖,乖的我们无可挑剔;她是那么坚强,坚强的令我们自愧不如;她是那么懂事,懂事的让我们无地自容。没到我们一半的年纪,但是,有些品质是我们读了二十几年书还未能做到的。或许,上天有意考验她,想让她长大后能成就一番伟业,才不断地给她磨难,令她遭受多于常人的坎坷挫折,一步步磨练她的意志,使她能更加坚忍不拔!

还有好多孩子和芸芸一样可怜,在他们的脑子里根本就找不出爸妈的影子。但是,他们每天都对这生活微笑,是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才是真正的乐观与坚强。

充实的假期------不虚此行

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流逝。十二天的支教生活转眼即逝,在这十几天里,我了解了团结的真正含义。每天饭前的“团结就是力量”表达着我们的心声,二十个人在贫苦的生活中,互帮互助,相辅相成。没有宽敞的教室,没有明亮的灯光,我们在这里相互学习,交流,谈心。有的只爱护、宽容与理解。

在这十几天里,我看到了真正的不幸,真正的坎坷,同时也懂得了真正的坚强,真正的坚忍不拔。

在这十几天里,我明白了爱心的含义。不需要为他做多少事情,更不是金钱能衡量和买到的。有时,一个温柔的眼神即可,一句关怀的话语足够,一个狠狠的拥抱足以。

在这十几天里,我带去了少之又少的知识,收获了大把大把的微笑以及一份份深深的感动。

轻轻的我走了,对着这片干涸的土地洒下我的汗水与泪水;

轻轻的我走了,为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留下我的微笑与爱心;

篇3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毕业将至,回想考研的前后的过程,确实有一些心得值得分享。

大学的四年让我学会了很多,提升了很多,但是随着毕业的临近,各种压力和思考都随之而来,越是接触社会,接近现实,我就越能感到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匮乏。我觉得,我还需要继续深造,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之际我选择了考研。

结合所学专业的情况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我最终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确定了目标之后,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进入备考状态。

专业课和公共课需要兼顾。专业课方面,我反复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籍并关注相关的时事热点,试着用书本上习得的传播学理论解释现实生活。而公共课方面,由于政治的基础不错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英语上英语的学习,因人而异,并没有通用于每一个人的方法。在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过程中,我养成了适用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延续了这种方法,首先、对于单词,不死记硬背,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义,把单词放在文章中进行理解。第二、反复做真题我深知考研英语的历年真题是最权威的辅导资料将真题以自我测验的形式反复练习并总结自己的易错点。现在回想,依然觉得对于英语的复习,做懂真题至关重要。

考研的复习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中途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变数和干扰,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持下去是最大的挑战。我没有设定过于长远或者繁重的目标,只给自己规定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不会很多,但务必全部完成,这样的方法使得看似毫无头绪的复习变得轻松,另外,不熬夜、要午休也是我的准则,保证学习的效率,保证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能有最多的收获,这样的策略使得体力和精神状态都得到了保障,也是我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零一三年的一月,我奋战到了研究生考试的最后一刻,整个过程里,我对自己的评价只有"认真"二字,认真的作出决定,认真的选择学校,认真的复习,认真的答题,认真的等待结果,最终也认真的享受成功的喜悦。如今想来,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宝贵的经历和美妙的回忆。很多时候,人生其实只需要这一种非常简单的精神,只要认真的对待,最终的结果就往往不会差。

篇4

大三班级工作总结范文一

白驹过隙,时光飞逝。转眼从金秋九月到寒风萧瑟,虽然身为班长的时间不长,但也最真实的见证了班级发展的点点滴滴,见证了4班成长的每一步历程。在从事班上事务的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清楚的看到我们班的进步与缺失。现就20xx——20xx年第一学期的工作做总结如下:

一、 班级制度建设

本学期,我班进入大三,班委也重新进行了改选。新组成的领导班子主要围绕着两点来展开工作:

1. 制定了制度,使班级管理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提出具体要求;

2. 明确责任管理,落实每个班委的责任。

在这基础上 , 扬长避短 , 争取使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 , 寻求新的突破与新的提高。

二、干部队伍建设及其工作情况

班级的领导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虽然班委有所变动,但各个班委,团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团结同学,班级日常管理稳定有序,班委团委之间密切配合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每一次组织活动,班委团委都尽心尽责,努力为同学们服务。

三 、 活动方面

1.班费管理。班费实行“班长+生活委员管理,班委监督”。大笔开销需要班委会通过,并且每次活动的开销后或者每隔一段时间会对班费使用情况进行公布,接受全体同学的监督,实现了财务制度的公开、透明。

2.先后组织“班级学风建设”和“考勤制度”等班会活动,促进班级融合,督促同学们的学习。尽量减少同学们旷课及迟到早退的现象,在院系学督委查课中无一人因无辜旷课被查住。

3.定期收集同学对班委及班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四、学习方面

在学风建设上,大家的自我约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考研或就业方向逐渐清晰。本学期大多数同学学风端正,基本上做到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积极,交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同学们面对学习的态度很认真,各学科的学习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十几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院奖学金。

五、思想建设

本学期班级预备党员转正1人,发展预备党员1人,通过院党课考试的4人。

六、目前班上存在的问题

1.班级凝集力有待提高,部分同学集体活动中表现的不够活跃;

2. 个别班委会成员要提升个人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

3. 班里个别同学偶尔上课迟到或旷课,对于某些课程态度不积极,课下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成绩不理想;

4.班委成员要加强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了解和掌握同学的想法几意见,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工作调整;

七、改进工作

1. 有些同学对学校的制度、纪律管理产生“逆反”心理,导致思想、行为自由散漫,不利于班风建设。在这方面班委会要强化管理、落实制度,避免说做不一,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2. 狠抓班委会成员自身的纪律作风。建成一个作风正派、强健有力的班团委。

八、作为班委领头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交流沟通,学会倾听。在工作中、生活中,当别人向自己求助时,我们热情解答,善于倾听。

2.换位思考。工作中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学会换位思考,带来的是对别人的理解,带来的是处理问题时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选择.

3.感恩的心

在工作中生活中,无时无刻,有许多人都在默默的帮助自己,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成功 !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报着感恩的心去做每一件事,成功属于大家!成功属于我们的班级!

这一学期已快结束,作为班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许多方面都获益匪浅。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自的家庭背景也不同,这就要求我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来与他们交流沟通。只有了解了所有同学们的想法,才能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多次组织活动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不是一个人能弄起来的,它需要一个强大的团结的班级做后盾。

回首这学期,这是我们真正思考大学、寻找目标、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一个学期,对同学们来说也或许是最纠结的一个学期。但我们一定会克服所有的困难,再创佳绩,更上一层楼,去创造我们的辉煌

大三班级工作总结范文二

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大三学年已经结束了,我作为班长,在从事班上事务的管理、各项活动的开展的过程中,清楚的看到我们班的进步。在院领导、辅导员张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脚踏实地,共同努力、共同成长,无论是在思想,还是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习方面: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到大三更是重中之重。无论选择考研或是工作,都应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为了防止同学们出现思想懈怠,这学期,我们紧抓课堂纪律。在老师、班委的共同努力下,我班学风端正,同学们学习更加刻苦努力。

这学期,我班在临纺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这次见习是我们实习之前的最后一次“练兵”,所以大家很珍惜这次机会,见习期间,同学们按时到岗,热情工作,得到校方的肯定。

同学们不仅刻苦钻研本专业学习,同时也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王茜同学通过努力获得了由中国日报举办的“21世纪杯”第16届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山西赛区一等奖 的好成绩。

最后,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三笔字、普通话等考试,大部分同学们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虽然有少数几名同学们成绩不理想,但我们相信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下次他们一定会通过。

二、 思想方面:

今年是建党xx周年,同学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庆祝这特殊的日子。408宿舍8名女生编排的节目三句半入选了我院 “在灿烂的阳光下”专业汇报演,虽然最终因为表演经验不足,调换了演员,但是我班同学的努力与贡献也得到了学院的肯定。

在这个学年,经学院党支部会议通过,我班孙敏同学转为正式党员,朱美容同学发展为预备党员,扩展了我班的党员队伍。 辅导员张老师常常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经常在班会的时间与我们交流,在学习、生活上给我们指导。尤其是在同学们面临考研与就业的两难选择时,张老师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班会,为我们的选择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指导意见。

此外,我班这学期还在团日活动和班会的时候组织同学们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进一步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使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飞跃。

三、 生活方面:

通过大一的适应,大二的调整。同学们现在都已适应大学的生活,熟悉学校周围的环境,没有出现安全问题;可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卫生方面,各宿舍长认真负责,宿舍卫生良好。女生409宿舍在校级和院级皆被评为优秀宿舍。

四,集体活动方面

这学期,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及各院系举办的各类比赛。 校运会与冬季长跑比赛期间,我班很多同学报名参加,一方面锻炼身体,展现自我;另一方面,为学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干部 干部管理 激励机制

学生干部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必不可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管理中激励机制。

一、高职学生干部的特征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由高职院校中学生先进分子组成,担任学生群体组织(含院、系、团组织等)领导、服务工作,既是高职院校的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和管理者,肩负着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校和普通学生之间的联系纽带,是组织学习、开展各项活动的骨干和核心力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有如下一些特点:

1. 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干部是经过选拔择优录取到学生干部队伍中的,其思想素质、组织管理能力都较高。在具体的事务管理中,学生干部充分锻炼着其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在一些专业团体,由于要开展一些专业活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骨干,其综合素质较高。

2. 任职周期短。高职学制为三年,大三下学期学生就要外出就业,有部分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就已经找到实习单位。所以基本上大一入校,部分优秀学生成为部员,大二参加院系主席部长竞选,开展相关工作;大三很多学生干部外出实习,基本不在学校。所以高职干部从加入学生团体到离开组织的任职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相比本科院校,任职的时间要短至少一年左右。

3. 工作压力大。高职学生干部的压力来自工作、学业等各个方面。常规管理部门每天都要进行学生日常检查,学生干部在检查时势必会耽误学习时间。如何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困扰了很多学生。此外,学生层次不同,不同类型的学生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对学生干部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学生干部的动机

高校中学生干部的动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组织协调、交流沟通、应变等方面的能力;(2)为以后就业积累资本,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增加就业“筹码”;(3)展示个人的能力和才华,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得到自我价值的满足;(4)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获得各种荣誉奖励。总体来讲,学生干部都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他人认可。

三、构建高职学生干部激励机制

结合高职学生干部的特点和动机,在构建高职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时,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公开工作、精神激励和正面激励为主、及时适度等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 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大部分学生干部都是在入学初通过公开选的。选拔时,要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了解,早培养,全面考察,择优任用。要采用公开竞聘的方式,由学生自我推荐,根据竞选演讲、模拟工作的形式,选拔学生干部。要本着“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指导思想,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申请、自主试用、自由进退”的环境中全方位展示自己。

2. 完善培养教育制度。学生干部选好后,因为他们的经验不足、思想波动等原因,会导致他们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要更加重视对他们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对不同的学生干部群体,要分别培训。比如对学生干部新成员进行基本工作内容讲座,进行新老学生干部见面会,指导新成员尽快适应新环境。对于一些专业性团体的学生干部,可以请专业老师辅导,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工作作风、工作技能等。培训后,要了解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效果是否满意等。

3. 建立有效的干部使用制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其安排到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可以通过轮岗,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事务。其次要在工作中实行目标责任制。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照目标各负其责,定期查找问题,及时总结提高。

4. 建立科学的考评奖励机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进行考评,遵循全面与重点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干部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科学的考量学生干部。要制定学生干部考核条例,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干部档案,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及时予以调整。实行合理的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荣誉表彰,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对学生干部的激励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作,内容有复杂性,方法有多样性,对象有具体多变性,同时也涉及到各部门的互相协调和配合,从而做到真正的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修新路.高校学生班级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版),2008(1).

[2]王建辉.建立激励机制优化学生干部队伍. 河南社会科学,2006(6).

篇6

论文关键词:翻译教学 教学翻译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

论文摘要:在对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21世纪头十年,翻译研究成果日新月异,翻译教学研究也逐渐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翻译教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目前翻译教学相关的讨论多围绕翻译技巧的归纳总结和译例的赏析,而对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或评价相对较少。本文是以南通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班级的翻译课程为对象的个案研究。通过师生座谈,教师经验交流以及教材调研等方法分析影响翻译教学效果的多种因素。希望能够由点及面,管窥目前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为一线翻译教学工作者提供点滴借鉴,供广大译界同仁研究探讨。

一、宏观的讨论与观察

早在上世纪末,不少学者就振臂高呼翻译学学科建设。在不长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内地先后在一些大学成立了翻译学院或翻译系。很多本科高校都开设了翻译方向的英语专业以培养翻译理论和实践的专门人才。从表面上看,翻译教学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理应成果显著。可实际上,大多数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翻译市场的需要。[1]笔者从就业市场了解到: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一届不如一届;而毕业生也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而工作需要的技能学校没有教。这其中问题出在哪里?高校教学体制原本就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北大清华借鉴剑桥、牛津;地方高校学习北京高校;民办学院跟随普通高校。一层一层学习效仿。学习借鉴没有错,可是不同类型的大学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个体的差异,普通高校的生源和师资也着实不能跟名牌大学相比,模式借鉴了,用起来效果也大相径庭。翻译教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是基于南通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的翻译专业课程的个案研究。南通大学是一所发展中的本科二类院校,具有本科二类院校的基本特征。经过多年的教学与观察,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师生座谈、教师经验交流等方法了解到该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现状。希望能够由点及面,管窥当下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师资与生源特征,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及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翻译教学工作者提供点滴意见,供广大译界同仁研究探讨。

二、南通大学个案分析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是南通师范学院外文系,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师资,几十年来该校为江苏省的基础教育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自2000年开始,该校除英语师范专业以外扩招了三个非师范的班级:两个非师范班,一个外贸班,后来非师范班顺应全国翻译学科热改为翻译班。由此开始南通大学每年招收两个翻译班的学生,已经有十个年头了。目前外院有翻译方向班级8个,每个年级两个班。开班伊始,由于缺少翻译教学专业师资,课程设置也与师范方向学生没有太大的不同;后来随着师资的引进和在外进修教师的归来逐渐有所改观,翻译方面的相关课程逐年增加。通过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07-09级翻译方向学生开设的翻译相关课程有:翻译基础、英汉语言对比、翻译欣赏、实用翻译、翻译理论、高级翻译、英汉翻译与文化对比以及口译实践、高级口译等。翻译专业课程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到大四上学期止,其中大二下学期开设翻译基础(一);大三上学期开设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理论;大三下学期开设实用翻译、翻译欣赏;大四上学期开设高级翻译、英汉翻译与文化对比。课程设置上交叉重叠现象严重,漏洞空缺也有。概括一下问题主要有三:第一,中英文课程不平衡。第二,选修课雷同多。由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课程内容被重复灌输。第三,课程之间缺乏难度的递进与衔接。

翻译课程教学大纲所提及的实践性与功效性是翻译的基本目的所在,然而不少高校对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定位不够清晰,培养目标、大纲制定、课程设置比较混乱,存在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无谓的损耗。加拿大翻译家让德利尔区分了“翻译教学”与“教学翻译”这两个概念。教学翻译是为了学习某种语言或在高水平中运用这种语言和深入了解这种语言的文体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只是一种外语教学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考核学员外语学习的成果。翻译教学则是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它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结构和丰富语言知识,也不是为了提高文体的水平,其目的是要翻译出自身的成果。[2][7]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相关内容的教学应该属于教学翻译;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英语课、阅读课、文学课等课程中运用到的翻译也只能算是教学翻译;只有英语专业的翻译专业课程的教学才算是翻译教学;针对大外学生开设的翻译选修课也应该算是翻译教学。理清两个概念才能正确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对课程名称的不同理解也直接影响了他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实施的安排。例如:“翻译基础”,可以理解为翻译导论(即An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也可以理解为翻译基本技巧(即Basic Translation Skills)。教师不能只看课程名称,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教学内容,还要查看学院相应的教学大纲才能开始备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定位来为其课程设置提供几条参考意见。首先,翻译方向的学生应该增加中文方面的课程,提高母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些英语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完全忘记母语,迫使不少学法不当的同学外语没能学好,母语能力却退化了,而大多数学生的中文水平永远停留在了高中阶段。早在1894年马建忠建议创设翻译书院时就号召要外文与国文两手抓,如今翻译方向的学生怎能不学国文?外语和中文是翻译的两条腿,任何一条短了都没法走路。其次,鼓励外院翻译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其他学院选修相关专业课程。西方相当一部分翻译系都要求翻译专业的学生在主修翻译的同时,学习某一专业领域里的一组基本课程,以达到既懂专业又会翻译的目标;或者强烈建议学生同时选修或补修经济、商贸、人文等社科与自然科学领域内与翻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第三,课程设置要尽量避免重复,增加难度的递进与过渡。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领导非常重视翻译教学方面的问题,在2010级翻译方向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已经做了修缮与改良。

除课程设置问题以外,教材和考查方式也存在问题。目前市场上的翻译教材品种繁多,但精品很少。多数教材“以文本为中心”,在对比两个语言系统的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一些条条框框的翻译技巧,配上精心挑选的体现其规则技巧的句子作为译例。译例和翻译练习多为文学作品中的句子,脱离了原作品语境又远离社会生活。各种教材之间所选译例雷同也很多:有的英译汉教材中的例子在汉译英教材中被倒了个儿,原文变成译文,译文变成原文,叫人分不清哪是原文哪是译文。因此,教师不能依靠一本教科书,只能将教科书作为参考资料有选择地使用。就翻译练习方面,可以将学生翻译练习的选择与目前正在试行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及中高级口译资格考试等能力考试联系起来,一方面提高学生考证的应试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专业翻译技能,为日后就业铺平道路。

翻译课的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效应失灵。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对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专四没有翻译方面的试题,专八试题多为文学作品片段的翻译,尤其以优美的散文或随笔为主。因此,各高校的翻译课程考试都效仿这样的模式。笔者调查过几门翻译的考试卷子,无外乎四大基本类型:英译汉句子翻译,汉译英句子翻译,英译汉篇章翻译,汉译英篇章翻译。 这样笼统的考核,只能看出学生翻译的综合能力,体现不出他们在各种不同课程上的收获与进步。翻译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多样化,例如,承接并顺利完成一项翻译公司的翻译任务可以作为实用翻译课程的考核方式;担任某项国际会议的口译志愿者也可以作为口译课程的考核方式。让考核方式与市场接轨,与社会实践接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也可以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三、“搞活”翻译课堂教学

解决翻译教学问题的关键还在如何“搞活”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翻译课堂教学上。陈葵阳教授在《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一文中概括了目前翻译课堂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在大多数翻译课堂上,仍旧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按部就班地从词法到句法,从习语到修辞,或者介绍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或是进行汉英句子结构的对比,或是配以例证一一讲解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或是从报刊杂志名家作品中摘录一些句子段落供练习,然后给出译文(材料的选择多具随意性,且带有教师个人喜好的倾向)。课堂教学死板,师生缺乏互动确实是翻译课堂教学的通病。传统的翻译教学片面强调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作用,把学生物化为可以灌注的容器、可以编程的计算机。陈教授指出,人们所要探讨改进的是其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3]到底翻译课堂教学能否像听说课程一样“活”起来呢?虽不敢保证,但值得尝试。

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李长栓(2006)提倡在翻译教学中要求学生撰写翻译笔记。[4]申连云(2006)认为提高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辅之以写作和翻译练习。翻译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两种语言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上。[5]陈葵阳(2005)在反思传统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依据,探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包含的教学新理念,提出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译”中学习技能,体验规则,积累经验,建构知识,形成能力。[3]陈宏薇(2006)在《中国翻译》杂志上介绍了道格罗斯?罗宾逊的以人为本的翻译思想,对我们的翻译教学也有借鉴意义。罗宾逊认为,教师应和学员一起营造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师并非一切知识的源泉,而是与学员一起实践的学习者,学员学习体验的指导者;学员并非知识或技能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产出者,因此,他们和教师一样,也是教师。他提出学员最好在小组讨论中学习,听教师讲的学习效果不如自己边做边学好。讨论的内容和方式应丰富多彩。不设预期目标,人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应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且让学员自由、反复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每位学员将自己的经验融入这种学习中。[6]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发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际作用。变单向式授课为双向式、多向式的交际翻译课,才能让翻译课堂“活”起来。综合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归纳几种“搞活”翻译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方法,供同仁们参考。第一,变传统的填鸭式授课为小组讨论式自主学习。将任务教学法与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设计为一个个翻译任务,各分组同学选择相应的任务,讨论分工合作完成。完成后选派一名同学汇报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译文供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品评得分。小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第二,编排同学的优秀译文集,使之成为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料。从学生课内外作业中收集优秀译文,按照上课内容顺序编排,加上教师的评语,学生的翻译笔记和译后感言,装订成册,并在学生当中流通。让学生们看到自己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体验收获的快乐,激发更大的兴趣。[8]第三,让学生改译或重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的译例。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做评审,译了公认的好句子平时成绩中相应加分。引导学生相信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尊重课本但不受缚于课本。第四,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如公示语的翻译;电影片名的翻译以及广告语的翻译都是很好的案例。第五,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组织相应专业活动,如口笔译大赛,以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当然,不同的课程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师之间也需增进交流,互通有无,避免重复,上出各自课程的特色。

四、 结语:学海无涯,译无止境

翻译课程有社会、个人和学科三个方面的价值,而社会价值是通过培养的人才得以实现的。在培养翻译人才时我们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翻译人才首先必须是外语人才,而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排除在外。[9][10]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知识以后,如果把外语水平提高,完全有可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英语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只要学好语言就能够从事翻译工作了。翻译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学科,也是一种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技能,并不是外语学到一定水平就可以自然掌握的。社会需要大量有翻译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翻译人才才能满足需求。学海无涯,译无止境。翻译教学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工程来讲也只是万里的第一步,能不能成为合格的翻译人才还需要译者终其一生知识和阅历的积累。

[参考文献]

[1]许金杞. 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几个问题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4).

[2]鲁伟,闵璇.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汉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索 [J].福建论坛,2008,(8).

[3]陈葵阳. 从建构主义观点谈翻译课堂教学 [J].中国翻译,2005,(3).

[4]李长栓. 以正当程序保证翻译质量和翻译教学效果[J].中国翻译,2006,(3).

[5]申连云. 中国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的缺失 [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1).

[6]陈宏薇. 道格拉斯?罗宾逊以人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思想评介 [J].中国翻译,2006,(2).

[7]王金波,王燕.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8]王雯秋. 翻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嬗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篇7

 

关键词: 专业英语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

 

一、引言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交流,使人们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更方便地进行国际交流。因此,社会对高等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要,高校在英语课程教育上设置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有各个高校的外语学院承担,着重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专业英语以前作为选修课在不少专业做了设置,现在变得更为普遍,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有专业外语,而且作为必修课,成为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英语交流信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根本,开设专业英语这门课当然也不能偏离这个根本,应该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和表达方式,能够阅读并获取国外与本专业有关的科技信息,并能够与国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科技文献,是对专业英语的应用阶段。但大部分学生在查看外文资料时,困难很大,大大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影响了毕业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虽然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在应用时却是如此不尽人意,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教学环节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学生现状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习仍然存在应试倾向,基础英语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因此学生就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展开学习。一旦通过,基本上就可以停止英语学习了。事实上即使通过了国内统考,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较差,很难进行日常的外语交流。 

本科三年级开始进入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很多同学并不清楚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毕业凑学分,很少有同学是为了提高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抱着能及格即可的心态学习。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表现低调,不敢出声阅读,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只能靠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2.重视度不够,师资队伍不强大 

目前各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师一般有专业教师担任,且大部分是年轻教师,虽然精通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有限,对外语教学方法和规律知之甚少。教学过程中经常是孤军奋战,缺乏团队支持,几乎没有专门的英语培训,个人外语能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因此专业外语课就变成了汉语专业课,或者是学习专业词汇和翻译,学习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兴趣。专业外语课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执教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课程设置不恰当,学时太少 

专业外语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都不太多,新疆高校农业院校为20~40个学时,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为32学时。一般设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与基础英语的课时相比,专业英语课时太少,在这么短的课时安排下,让学生掌握专业英语应用,如果不在课下有较多的投入,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4.教学内容陈旧、方式单一 

目前专业英语教材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公开出版的教材较少。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有些教材所选文章过于陈旧,有些教材专业性与通用性不能兼顾。而且教材一般选用外文原版文献,句子冗长,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针对课文的词汇或短语解释以及配套的长难句翻译,相对课文来说较少或个别存在错误;课后练习缺乏、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为止,公开出版的教材没有配套练习册,使学生缺乏相应的训练。由于教材所限,课堂成了翻译课、解释课,致使学生认为学习专业外语就是学习词汇、学习如何翻译。 

三、建议 

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落后、学时较少等问题,几乎是工科院校的一个普遍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太少,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队伍,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重中之重是加强师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一个体现,其次是延长课时并改进教材。 

1.加强师资 

专业外语对教师要求很高,尤其是外语水平,一方面,可以引进有国外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任课教师;另一方面,对

专业教师进行适当的外语培训,提高其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另外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专业外语教学团队,增加人力投入,包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外语基础较好的等思想活跃的教师,大家定期讨论,群策群力,对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上课形式采用全英语或必要时双语教学,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和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编写合适的教材、选择期刊、准备多媒体素材,创新教学形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2.改进教材,延长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 

加大投入力度是关键。清末的设置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中外交流所需要的外交人才,历史证明其教学富有成效,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懂外语的外交人才,这些人成为晚清、民国外交舞台的重要人物。学制8年,以英语学习为主,兼学其他学科,重视汉语学习,认为只有汉语学好了才能正确表达外文资料;重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方式有笔译(英汉互译)、口译(将汉语译成英语)、写英语作文等。我们的专业外语学时只有32学时左右,又因枯燥、厌学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借鉴的经验并按照我国高校教育英语四年不间断的要求,将专业英语由一个学期改为四个学期,从大三上学期开始一直到毕业结束。 

(1)第一学期开设专业概述类课程 

由于学生直接阅读专业文献困难较大,我们可以为其做一些铺垫,从专业概述类课程开始。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选择通俗易懂又结合专业的材料,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可以是目前热门话题,也可以是国外环保方面的成功实例介绍、区域循环经济实例,从接近日常生活的话题着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由于这方面的题材较广泛,可以从网站下载一些视听资料,课堂上在听的基础上用英文写出所介绍材料的大意;另外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英文总结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将课下自己阅读的材料做成幻灯片讲给同学听,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专业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学了就要用,把看到的、听到的通过说或写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他们看到学习的进步,逐步建立学习兴趣,由厌学变成愿学;另外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词汇,简单的专业英文表达。 

(2)第二学期开设较深入的专业课 

在初步了解专业词汇和表达的基础上,强调向专业化、深入化方向倾斜,选用的教材力求涵盖环境工程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水、气、固废、甚至噪声的污染与治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工艺介绍要全面,作用、原理要简洁,并指出发展方向与最新进展,发明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教材可以选用国外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概论类的外文原版教材或影印版,或由教师根据教课内容和要求进行选编。这一阶段,仍然要加强听说读写以及译的训练,“译”包括中英文互译,由于涉及专业知识,一词多意、长句、复合句增多,能够阅读、理解并正确的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看懂别人的研究成果,并讲给同行听或者将自己的东西翻译给别人听,这也是交流的一个方面,因此需要认识到“译”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比较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的专业外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3)第三学期开设专业拓展课 

至此,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专业外语基础知识,了解了相关专业课,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一门新领域课程的能力,此时可以专业课程的某一个方面为切入点,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巩固并提高学生的外文学习能力。就环境工程专业而言,人们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专业发展越来越全面,新技术日新月异。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学习内容,继续加强“听说读写译”的训练。由于这部分内容阅读量大,专业性强,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阅读完,在课堂上可以分组、分部分阅读,然后以交流式、讨论式或演讲式的方式相互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英语交流的学习氛围。上课可采用双语课的形式,但仅在必要时辅以汉语作为必要的补充。 

(4)第四学期为专业英语应用课 

大四下学期的毕业设计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外语实践,使其成为专业外语教学课堂的延伸。教师选取环境工程专业sci、ei的期刊文章讲述其投稿要求,并提供几篇内容较简单、不同题材的文章作为范例,要求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投稿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与作者摘要做对比,找出差距,逐

步提高。毕业论文完成后,要求写出英文摘要,并按照国际会议的要求,制作幻灯片,做不多于10分钟的答辩演讲,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制作、准备英文幻灯片和编制报告的过程中,受到了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将英文学习、应用与毕业设计相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新探索,是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新尝试。 

四、结语 

专业外语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和做学问一样,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下功夫才行,必须从上到下包括领导、教师、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围绕专业英语教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外语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浩峰,李建新.进行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高等工程教育,1993,(1):27-28. 

[2]黄天寅.浅议工科专业外语教学的改革.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83-86. 

[3]吉雪花,庞胜群,辛建华.新疆高校农业专业外语教学之我见.中国西部科技,2009,8(3):95-96. 

[4]陈莉娜,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75-77. 

[5]郑朝红,张殿清.与中国近代专业外语教学.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2):110-112. 

[6]魏栩,边丽英.关于计算机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网络与信息,2009,(3):33-33. 

篇8

再回首,走过的路很值得回味和反思,是成是败,我们都必须忘记这段过去开始新的奋斗,因此,我必须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首先,对大学四年中每一年的思想状态,想做的和做过的事情来个快照吧!大一,还没明确大学该怎么学习,需要学些什么,但是时间抓得很紧,努力去做了些事情。最开始我给自己四年定了一个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大一下学期后确定要做一个学习一般般,动手能力强的人。整个大一,一直都热情的奔跑着:确定自己一定要在各项大学活动中保持绝对的活跃,不断认识新的朋友,不断的组织和参加各项班级,系部活动;同时不断的加强和高中同学那里联系,和他们交流能够促进我奋发向上,能够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自己、认识大学生活;拼命的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没钱也玩摄影,没时间也要坚持去鲁巷参加炭画培训班;我对寝室,对我的同学充满了信心,希望能够和他们建立一个很好的团队,大家一起为着不确定的目标不断的拼搏奋斗,不断的鼓励寝室活动。大二,对大学失望的开端,对周围人失望的开端,对个人奋斗+一群忠诚的朋友支持的大学生活的认可,带着很多愤懑,开始了新的奋斗。这个过程,彻底放弃任何学生工作,一再推辞班委工作,彻底否认完全做学习,只期望学习过得去就行,有些迷失方向感,郁闷。特别的紧迫感使我一次次的在寝室通宵的看书、画画、写信,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出入工地拍照,将时间投入到摄影中来,大二上和大二下分别同时带着两份和三份家教,在管理学的启发下开始考虑重新构筑自己的大学生活,于是到大三彻底放弃所有家教,暂停摄影,全力去安排自己的学业和大学生活。除此之外,做了一年的社会调查,费了很大的经历但是没有做好。大三,几乎没有去玩的机会,时间安排得太紧张,我只能每天去跑跑步适当的调节一下生活。大三上先后准备数学建模,考程序员,卖照片,尝试技术学习,六级考试,庞大的课程体系要学,科研立项开始运转,几乎没有空余时间。大三下开始全力做科研,写文章,发文章,直到最后做穿了,觉得没意思,很想暂时放弃。这个学期我的时间精神有些支离破碎,高程没考,技术学习没赶上来,感情上遭受重创。但是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拿了个程序设计的奖项,科研立项也被评上了校二等奖,第一次完成了大学里最成功的合作:一起成功的编导、拍摄、制作了DV断片《老鼠爱上猫》。大四,在最兵荒马乱的时间里遇到了些挫折,也顽强的接受了挑战。保研的个人努力我比较满意,尤其是能够最终拿到北师大的免推接受函。保研最后的失败,包括奖学金的评选,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缺陷,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心中窃喜,倍感欣慰,决定要背水一战,拼死一搏,出去读研。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年里,感情上也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大四下,遗憾的是没有抓住时间来好好的学习技术,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公司的短暂经历对我的思想上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丰富了我的生活,将会对我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不能控制别人,但是我可以把握自己。应该说四年来我很好的把握了自己,没有随风逐流,始终在大多数时间里做着自己想做、要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寝室内,虽然没能够群体奋发,形成很好的团体,但是很好的避免了群体迷失,感谢周围还有一批批清醒的朋友,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能在最垃圾的时间里找到《管理学》,激发了对整个大学生活的重新思考。

其次,总结大学生活,简单的说,应该学会做人。关于大学里做人,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自我尊重

一般说来,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往往难以每次都真正上实施。自我尊重,还要自我包装,注意自己的外观形相,让别人尊重自己其实是一种更高的自我尊重。

2、坚持正直

的确,这个社会有很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尤其是当你真正步入社会做点事情的时候。有句话叫做:“你可以不诚实,但是不可以不保持正直”恰到好处的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原则。诚实固然是一种很好的品质,然而在面对一个经常不诚实的对象时就另当别论了,不然就会吃亏。在个人生活当中,诚实自然是莫高于此的。然而,我们处事或生活过程中,正直才是可以永远坚持的。

3、为别人着想

现在的社会需要合作,需要团队,忘记了队友的利益很多时候就等同于忽略了自己的利益。利他在竞争过程中往往转换为了利己,因为对方获利了,他必有成功的道理,这些恰恰给了自己一个弥补缺失的机会,为以后获取更多的收获奠定基础。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不应忘记了给你的竞争对手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协助对方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生活中,和谐的寝室环境,社交圈环境更多的需要你不断的付出,随时随地的为别人的利益着想,考虑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周围人有没有不好的影响。有句话说:”付出总有回报”,我觉得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没到或者是你更本就没有觉察到。

4、适应环境

这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最需要的基本能力。现在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的社会,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在这里无需用语言来解释。让自己适应环境,让环境接纳自己是我们跳进这个社会圈首先必须学会的。然而,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抱怨高考失利,抱怨周围的同学,抱怨周围没有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气氛,整天在那里干些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做一些消极的事情,浪费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又一无所获。人活着应该要有一种精神: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现实。当我们走上社会,我们和一个初中毕业的打工者一样,都是出卖劳动力,很多方面我们甚至都赶不上他们,这就需要我们阁下自己的“尊贵”地位,从基层干起,从点点滴滴干起,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受教育的价值!

5、决心、雄心和恒心

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应该保持雄心,罗曼蒂克式的雄心!在现实的前面还要放好雄心的位置,无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应该散尽着罗曼蒂克式的雄心,任何时候都对自己的努力满意,保持微笑。在雄心规划下的目标,计划可以作为激励的一个来源,引领困境前行!决心没有大小,可以是很小的,坚持每天打开水,每天拖地板,坚持每天都对自己笑笑都是无价的。执着是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扬弃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经久必成!有了雄心,决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是是默默无闻,持之以恒的按计划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了。

篇9

为了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学校设置了新生入学教育实施大纲。但是从制定到实施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总感觉效果不尽人意。具体总结原因如下:

第一,入学教育实施的时间段过于集中,而且是集中在新生入校之初的前三个月内。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学生工作最忙的时间,一堆事务性的工作需要去处理,新生入校之后一堆的问题需要解决。时间的紧迫性导致了质量的不能保证。

第二,入学教育的实施者大部分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实施入学教育的时间段也可以说是辅导员老师们最忙碌的阶段,一堆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处理,辅导员根本没法静下心来精心进行准备。而且大部分辅导员教学经验不如一线老师丰富,而且个人对于学生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实施办法,导致在教育活动中也存在水平的参差不齐。

第三,入学教育模块包含内容过多,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具体的几门课。内容宽泛有些东西讲起来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导致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对各模块的内容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很多时候重点不突出,学生接受的内容也不相同,难以取得一致的教育效果。

2 书院模式下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甚至出现校园坠楼、投毒等一些极端案件,不仅影响了校园秩序,而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

十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的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丰富内涵,以个人“成人”教育为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等教育内容中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个人发展与自我实现紧密结合,针对性地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学校实行一年级学生住宿书院制,书院侧重于学生课外教育与管理工作,注重学生的思想成长、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但是学生的行为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光靠管理总让学生有种被动应付的感觉。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在于将教化人的现实规范性与培养人的未来性质与超越品性进行有机结合,既着手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更放眼于学生的“学成教育”。因此,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新生的入学教育课程中是书院乃至学校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生在书院这一年主要是学会如何去做人做事,而不是如何去做学问。做人做事是学生大学四年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去做学问。

3 如何实施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改革

根据书院设立的初衷和学生的特点,对书院的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设书院通识课。

目前学生的全校通识教育公选课,在校普通本科生四年修够13学分即可,而且要平均分布在五大门类之内。那么全校的通识教育公选课中有很多也是与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一致的、甚至是重复的。建议把学生这13学分的公选课中的4到6个学分的公选课列为书院通识课。学生在大一这学年必须修够这些学分才能从书院毕业。

第二,书院通识课的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做事。

“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互辅成,相互促进。其中,做人是目标,是一种素质要求;做事是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一种能力要求;做学问,是基础,是一种知识要求。一个大学生,毕业时以怎样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社会,毕业后,做人能否堂堂正正,做事能否兢兢业业,做学问能否严严谨谨,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如果说第一课堂侧重点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学问的话,那么书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则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做事。因此,书院通识课设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做事。

第三,教育内容要突出对学生的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书院通识课的设置可以以新生入学教育大纲中的内容为主要参考,但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列为通识课教育内容的重点,尤其是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教育,让学生在书院的这一年侧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现在学生很多不文明行为、不正确理念的形成都在于自身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日常的行为中也缺乏相应的引导。其次还要加强学生的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现今高校存在的各类恶性事件都在于学生这几方面教育的欠缺,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尤其必要。同时个人的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也应该考虑列入到书院通识课的教育内容中。许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尤其是大一这一年很多都处于迷茫状态,对大学的认识也不是很清楚,很多时候都在于对自身缺少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等到大三大四再去考虑这个问题时已经为时已晚。所以通识课中此项教育也应重点加强。

第四,书院通识课贯穿大一全年。

通识课的选择可以采取现在学校网络选课等方式,上课时间建议提到大一上学期。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把书院通识课修完,也就相当于把原来的新生入学教育贯穿大一全年。学生在书院这一年修完部分通识课,等到了大二大三可以再选修一些与专业相关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其他门类的的通识课程,既可以为学生减轻一些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到了大三下学期专心于考研就业,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一学生一入校的迷茫无措感,让大一的生活学习变得充实,做好学生从高中大学生的过渡,不会因为一下子放松而无措。

第五,教师的选取要科学合理。

书院通识课的教师选取尽量避免选择辅导员老师担任,因为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繁杂和教学经验的缺乏,对课程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教育水平层次不齐。列入全校公选课就从全校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专任教师担任,辅导员利用日常的学生管理进行辅助教育即可。

篇10

“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的(一中心)、师资(双导师)、学生(三阶段)以及课程(四平台)4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1一中心“一”即一中心,是指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中心,明确培养目的,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胜任设施农业产业相关单位的工作。

1.2双导师“二”即双导师,是指“学校导师+企业导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即根据双向选择,给每位学生配备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及日常生活。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以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为主,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在实践期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从事的实践类型,企业为学生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尽早适应社会。

1.3三阶段“三”即三阶段,是指把学生学习的整体工程划分为“基础—提高—强化”3个阶段。第1阶段:基础阶段,主要通过书院制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人文素养。时间为1年,安排在第1~2学期完成。学习公共课,进行文化素养教育,培养学生诚信、遵纪的品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学习部分专业基础课,在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2阶段:提高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方式为边学边做,时间为2年,安排在第3~6学期完成。主要学习专业课,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第3阶段:强化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主要进行集中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为1年,安排在第7~8学期完成。在集中实践过程中,根据专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轮流在不同的岗位进行生产实训,掌握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安排专业教师常驻企业,会同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实训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学生根据不同兴趣和爱好进行选题,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1.4四平台“四”即四平台,包括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主要通过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等相互渗透,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开设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人文艺术类、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系列的选修课程,达到全面素质养成的目的。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专业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对学生基础理论和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培养。该平台的课程设置要加大跨学科选修学分比例,增加专业基础课比例,拓宽专业口径,以实现培养学生适应行业、社会的职业生涯所需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教育平台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课程设置时根据学生就业的不同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系统设计课程结构,实现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化,加大开设反映不同学科前沿的课程,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创新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该平台包括课内实验、研讨课、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社会调查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2优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方式方法的改革,总结形成了“双主体”、“双导师”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比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思辩的能力。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学生课堂印象深刻。多门专业课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视频、图片、习题资源丰富,有较强的互动功能,为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在实践教学中,高度重视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选聘基地优秀技术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把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学院和企业双导师共同考核的办法,全面准确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教学情况。实践内容的选择突出与生产实际、教师科研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强化教学质量监督制度方面,首先打造教学团队。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制度,教学团队至少由1名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负责。其次坚持高级职称教师(特别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再次,坚持严格的校、院、同行三级听课和信息反馈制度,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每学期结束后,除了实施网上学生评教制度外,还要求学生对教学情况作出书面评价,提出意见建议。最后由主讲教师对自己本学期教学进行全面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3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构建设施农业学科梯队

3.1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为重点,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经过近几年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团队中80%具有博士学位。通过国外研修、国内高校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加强培养。每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境外培训,学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经验和专业技术等。

3.2“双能型”教师队伍培养每年选派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锻炼,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双能”素质。其他教师也轮流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每年不少于10人次,每次不少于2个月。通过这样的措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双能”素质教师比例提高到63.6%,并有50%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4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