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9:2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尚浅,法律意识淡薄且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很多中职生是初中毕业直接进校的,他们思想单纯,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控能力差。因此,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若想让学生热爱德育教育,就要从心灵上启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的优秀心理品质,另外教师应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实际情况,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系统学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现阶段的心理特点,也可以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开展相关知识竞赛,使学校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统一起来。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德育氛围
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身边的美与丑,真与假进行比对,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讨论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良好习惯。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也培养了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引领学生认识社会。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德育素材。很多教材都适合作德育的素材,如,语文、政治等等。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四、学习身边的德育榜样
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的必要环节,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或寒暑假去定点单位或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不但可以熟练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体验社会,认识社会。学生在工作环境中也可以学会与同事的相处之道,并了解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要求。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等等这些品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篇2
【关键词】数学;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以积极、自信、开朗的良好心态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初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循,而数学教学中穿插融入的故事、观点、思想等,无一不是圣人贤达探索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意蕴深厚,发人深思。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意义重大。1.挖掘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同时还是沟通师生、群体,促进课堂互动的桥梁。
深度挖掘教材文本,不仅能帮助教师游刃有余的开展教学活动;还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之处,从而“借题发挥”,结合教学主题,润物无声的渗透德育教育。比如说,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利用教材中提到的“鸡兔同笼”为题,以趣味性、故事性的讲述方法展开教学。具体为:一个笼子里关有鸡、兔各若干只。由于笼子的中间部分是封闭的,所以只能看到鸡、兔的头和腿。通过计数之后发现,鸡、兔的头一共10个,而鸡、兔的腿一共28条。请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们在看完题目之后,兴致昂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掏出纸笔开始计算,有的学生托腮凝思。类似这样的数学问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反学生日常接触的数字符号,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待学生运算结束后,笔者适时的给予表扬,并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可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计算这个问题。那么,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其实,古人很有智慧,他们利用“抬脚法”,很巧妙的就计算出“鸡兔同笼”的数目。我们现代人应怎样向古人学习?”教导学生尝试知识牵引、转化,关注生活,提高责任感。2.激励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聪明有余而学习的柔韧性不足,热情洋溢但缺乏成熟稳定的心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因而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往往单一而片面。比如说,喜欢某个教师,“爱屋及乌”式的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则存有抵制、排斥的情绪。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大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信息涌入,也容易导致涉世未深的中学生迷失自我。为此,初中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应勇于肩负起“育人”的伟大使命。
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数学课外知识。以数学史上的名人轶事、趣味见闻,丰富课堂教学,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比如说,教学“勾股定理”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勾股定理又称之为商高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特例。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而三角形的斜边,称为玄。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利用演绎法证明还要早近半个世纪。”以这类数学小故事,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3.学习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塑造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求学品质。为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在教学“概率统计”相关知识点时,笔者按照“组间相似、组内相异”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问卷抽样调查的形式,统计本校八年级学生课余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
每一个小组中,有一名组长负责记录工作,其余组员则对应各个班级开展调查(调查工作在课余及课间休息时进行,因而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上课。)一周之后,各小组将问卷结果汇总,并加以分析、讨论,最后整理成“调查数据”。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与他人交际、沟通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4.结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关爱学生,认真负责的开展教学工作。课余多与学生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做好铺垫。
作者:孟令明 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一中学
篇3
(一)大学英语教材中英美国家意识形态的色彩浓厚
英美国家一贯实施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是美国在谋求“全球霸主”的道路上不惜利用文化渗透的手段改变他国公民的政治取向与价值观念,最终达到影响和控制甚至颠覆他国政权的罪恶目的。语言是交际和知识传播的工具,在当今时代也成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霸权的有力载体,借助英语中包含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使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不自觉的认同和接受。另外,英语教材中大多以英美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为内容,甚至存在带有强烈政治意识的词汇。
(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为“90后”,他们大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文明缺乏深入透彻的了解,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抱以漠视和批判的态度,却盲目崇拜和推崇西方文化与自由散漫的生活方式,且缺乏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此外,当代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现象致使部分学生出现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理应成为实施者;英语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公共必修课程,英语教师理应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德育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
(三)英语教学的功利性倾向明显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充满了浓郁的功利主义色彩,学生的学习目的或为考证,或为读研,或为职称,或为出国,或为增加就业筹码……大部分学习者仅仅关注英语的实用价值;大学英语教学中亦是如此,很多学生抱着获取学位证、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就业等功利性目的学习英语,缺少对于语言自身文化魅力的追寻与探索。
(四)大学英语教学误区
英语教学界存在“大学英语是工具”的认识,导致教学中普遍重视技能性与操作性知识的传授,也就是“听说读写译”能力;很多英语教师重在教学语音语法、词汇讲解、怎样顺利通过等级考试等内容,忽视了语言的育人功能,导致英语教学死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断丧失,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谈英语“色变”,讲英语“卡壳”,英语教学的深度和感染力极度匮乏。
(五)德育渗透是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途径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语法基础和专业知识的讲授,导致教学无热情、学习无兴趣,学生的学习模式单一且枯燥。在英语课堂上渗透德育必将促使教师重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给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提出有效的整改思路。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英语教师的榜样示范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英语教师需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以真诚的从教态度、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使课堂教学不再索然无味,令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接受教育。另外,英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生活中关心、在学习上指导、在情感上帮扶,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待之以诚、勉之以恒,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化自觉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化进程、英语霸权以及外来文化思潮的涌入,中国文化呈现“失语”的状态,晨读学英语、宿舍听英语、自习做英语……一些学生过于关注中国文化中的负面因素,把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原因归结于文化,从而盲目地推崇和仿效西方文化、贬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运用英语介绍、传播和宣扬中国文化,他们普遍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跨文化的英语交际,使学生既能运用英语流畅地表达西方文化,也可以讲解中国文化,一定不能因为强调国际和全球视野而忽视了本土立场和本国文化。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希望的灯塔,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引领人生的航向。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带给他们前进的力量,引导他们努力学习、勤勉工作、刻苦奋斗,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英语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及道德理想,进而树立正确的做人准则和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养成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关心集体、乐善好施,使个人主义服从集体主义,实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辨证统一。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大学生群体当中,他们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成长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严重等问题。在王守仁主编《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二册第三单元TextAMyFirstDayatMcDonald’s一文中,主人公第一天在麦当劳上班,由于她不能熟练使用收银机,一位总是对“临时工”特别关照的麦当劳工作人员便帮助了她;如果没有人对她施以援手,可能导致她错误地输入食品金额。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教育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勇于承担责任,以大局为重,乐于助人,讲诚实守信用,懂感恩会报恩。
(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育大学生养成世界眼光、具备国际知识,又要引导他们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他们在坚持民族价值规范体系的同时融入世界优秀文化潮流,努力成为“有根”的世界公民。从本土性视角看,“有根的世界公民”指人们在热爱自己乡土的同时更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全球性视角来看,“有根的世界公民”不仅能传承民族精神,更能够欣赏和借鉴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努力做到为我所用。
三、结语
篇4
(一)创建校企对接的实训教学环境,培养“准职业左’职业素养。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规划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建设生产型、仿真型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让学生在真实和仿真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陶冶。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景盟冠名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与生产实际相对接的生产设备,建设微型生产车间,学校参照企业生产实境布置实训场景,并引人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各专业学生进实训室按企业安全规范着装,到实训室如同进车间,从源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同时,通过构建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例如,服装专业实施生产性教学实训,接收企业生产订单,开展产品生产实训,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管理规范,由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直接安排和管理生产实训,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和产品质量考核实训成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产品意识、管理意识等综合职业意识。染整专业利用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实施“仿顶岗”教学实训,将上课模拟‘土班”,‘土班”打卡考勤,实训模拟“生产”,作品模拟“产品”,成绩模拟“工资”,奖励模拟“晋级”,按企业方式加强劳动纪律、劳动卫生考核,让学生在实训中有任务、有压力、有干劲、有竞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职业精神。机电专业实训与生产对接,为企业加工机械零部件,实施实训作品产品化,实训考核绩效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企业的管理规范,不但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而且精神面貌和劳动纪律也得到明显改善。
(二)搭建“学岗融合”教学平台,培养“职业友’行为规范。依托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中厂”,搭建“学岗融合”的教学平台,是中职德育环境建设的独特之处。通过实施“产训融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融合,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融合,生产与教学融合,产品与作品融合,师傅与教师融合。学生在校的实训项目与生产项目对接,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对接,根据生产管理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规范,使学生在“校中厂”的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与佛山婴姿坊婴童用品公司、南宁华威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服装生产,企业派技术人员常驻实训基地与学校教师指导生产,实施生产管理。通过生产实训,学生体验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在技能提升的同时,行为规范也得到明显提升。
二、通过“专业化”环境建设加强德育
(一)创建专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通过开展专业的品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每年都举办服饰文化节暨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展示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学生全过程参与作品设计、作品制作、作品静态展示、动态展示,优秀作品设计者与作品展示模特在服饰文化节走秀活动中同台亮相,将专业实践活动作为实现职业理想的演练,学生的专业荣誉感高涨。服饰文化节是专业教学活动,更是专业文化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强烈的职业理想。服饰交化节已成为学校一张交化名片,影响力大,近年来服装专业教学成果丰富,社会影响力增强,专业学生规模逐年递增。
(二)构筑专业化的走廊文化,默化学生的职业归属。专业文化的核心是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共同作风。专业文化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能陶冶学生的专业兴趣,形成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是学生专业成长的原动力。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积淀和发展特点,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空间开展专业文化宣传。教学环境的专业文化渲染,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专业环境中,强化对专业的认知和认同。例如,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在教学楼根据专业分楼层,在各楼层走廊布置专业展板,结合专业发展史、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专业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进行宣传,图文并茂,既普卫乏专业常识,又美化环境。在实训基地的走廊、楼道展示行业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学生技能作品实物或图片,建设专业橱窗,展示高品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产品,以视觉冲击强化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篇5
作为省级精品和重点专业的药学专业,我院非常重视对药学专业学生技能比赛的培训工作。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技能培训中,建立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德育意识为主体的育人培训体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职业道德上引导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在技能培训中,我们一方面通过实际技能操作,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另外一方面,就是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灌输和引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每一个细节的技能培训。中药炮制是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方法和技术,经过加工的药品直接应用到临床患者。炮制技能操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安全。例如,炮制川乌、半夏等毒副作用较大的中药材,有些学生急于求成,在时间上抢第一,导致饮片炮制质量不合格。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指出缺点,从职业道德的范畴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渗透,告诉学生要以患者利益、救死扶伤为己任,以崇高的职业医德为宗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好自己的工作。
(二)行为规范上指导德育是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一种品质,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在德育方面自然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正气,从学生的日常行为着手,引导他们“照镜子、正衣冠、慎言行、净心灵”。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在行为规范上严格把关。药学专业女孩子比较多,在培训中,我们严格按规范要求,不合格者,不允许进操作室。在操作中交头接耳,谈笑风生,嬉戏打闹的学生,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操作中,因为有质和量的要求,为了获胜,部分学生便会产生投机取巧心理。比如在进行中药材水处理软化这一环节,薄荷、藿香的软化是不能直接在水中浸泡,只能用淋法,但是这个耗时长,且要有耐心,于是就会出现有学生将该药材直接浸泡水中,虽然软化合格,速度加快,但是,导致中药有效成分随水流失,适得其反;还有比如在烘焙法中加工的蜈蚣、虻虫等,是只能用文火慢慢烘烤,还要不停翻动。有的学生便趁老师不注意,马上改用中火或者武火,快速加热,迅速干燥,忽略效果。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因为没有按规范操作,学生势必会养成马虎、应付、懒惰等等负面习惯。我们及时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并让他们知道,养成严谨的行为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三)德育意识上培养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在平时的活动、讲座和培训中来体现,更是需要始终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德育意识,从而真正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在中药炮制技能比赛培训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在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安全环保意识,奉献容忍意识、文明礼仪意识。在培训中,我们每次都是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全组成员在严格分工和密切配合的情况下完成。例如,麸炒枳壳,从洁净药物直到最后冷却工12道工序,是团队密切分工协作过程,是团队共同奉献的成果结晶。我们适时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在技能培训中,经常接触到大功率电器、液化气以及毒性的中药材,所以,安全环保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提升安全环保意识。为了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在操作室的墙壁上贴出“文明礼仪十标准”,作为比赛评分的指标。有的学生,也许操作相当成功,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导致比赛失败。我们的指导原则是“提升第一,比赛第二”,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让学生德育意识在教与学中得到培养。
二、结束语
篇6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较凸显,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会用工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学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出现负面影响。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没有认清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没有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借鉴普通高中的德育经验,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年龄阶段,是同一个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样进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通高中的经验,这样就会走入教育的误区,没有注意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异处。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德育课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课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为主体,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不匹配,学生虽然知道理论上的道德教条,但却在复杂的现实中不知所措。导致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脱节、不切实际。学校方面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识不够透彻。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专业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疏忽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推向社会,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以找工作时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习所学知识不能顺利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对中职德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就业与为人方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成功的还是道德品质高尚、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群。同时道德品质变化也会影响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所以教师要在极大程度上阻止消极情绪传入校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创新和夯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职德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两种比较常见的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和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切实有效的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教育之余。学校应开展各种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专家,或者是社会上的企业家,为学生们举办一些专题类讲座活动,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择业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篇7
幼儿教育没有统一化的课本,而课程标准也只做到原则性的规定,各幼儿园知道幼教目标及各课程领域目标与内容之后,对于如何组织好这些内容,或用什么方式来教育幼儿,有相当大的弹性与发挥空间。幼儿德育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即幼儿德育教育应当以道德品质的调教为主。因此,幼儿德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道德品质教育,它由三个方面构成:(1)优良情感教育;(2)优良行为习惯教育;(3)优良个性的培养。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一)引导
要提高幼儿道德启蒙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在德育过程中的协同一致,形成有效的合力。教师群体要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加强德育素养,提高对幼儿精神需要的敏感性,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倾听和观察幼儿的点滴变化,及时利用社区内一切有利的教育设施和力量来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园之间要互相尊重,及时交流幼儿的情况和问题;家长要严格遵守国民公德和行为准则,要为幼儿做出榜样。家园要共同坚持培养幼儿的诚实、勇敢、勤奋、守信、助人、合作、公正和自爱自律等基本价值观;同时,通过权威性成人给予幼儿的微笑、,对积极行为的鼓励支持、对过失行为的理解、引导,形成教育生态环境的和谐氛围。这种环境的德育价值决不低于系列的德育课程。一般来说,成长在关系和谐、结构稳定、乐观开朗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容易建立对社会的亲善感、对集体规则的认同感、对教师和同伴的信任感。然而,幼儿在道德学习中“不犯错误”似乎是根本不可能的。承认幼儿做错事或违反规则是其学习过程和经验积累中的普遍现象,热情耐心地了解其想法、解开其困惑和引导其行为,是成人应当担起的责任。道德引导以生活为取向,就是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健康、愉快、安全、开朗、会自制、能分享、乐于合作,既有自信心,又有责任感、成就感的生存氛围;就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环境、所见所闻,他们的喜悦、兴趣、期望、困惑、挫折和痛苦,他们所真正理解和接受的规则和道理,他们行为习惯的自觉性,使道德引导充满亲和力、感染力和真实性。
(二)观察
针对性不强是目前教师德育教育的一个缺陷,因此对幼儿教师来说,对班级里的幼儿进行观察、了解,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提高德育的针对性,首先要搞清班级内存在品德问题或缺少某种品德的样本幼儿有多少人、是哪些人,然后根据某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数量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果该种德目下样本幼儿的人数比较多,则可以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榜样激发幼儿的模仿行为,帮助他们掌握品德行为的方法,并通过行为强的方法对样本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反馈,以巩固他们所掌握的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开展比赛来增强样本幼儿的品德能力
(三)实践
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通过儿歌进行音乐教学、讲故事、情景剧的表演、组织设计系列活动、开展幼儿游戏、美术活动等等。教师可以据此制订德育教育的计划,确立本阶段德育教育的目标,以综合主题教育的方式,设计与组织系列活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
1.音乐教学世界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瑞士的达克罗士,匈牙利的高大宜,德国的奥福均强大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语言”、“音乐”、“动作”三者密不可分,儿童教育若能循此原则设计教学,必能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并可激发儿童的音乐感应能力。在儿歌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幼儿最先接触的是歌词、诵念或是吟唱歌词,其可以让幼儿学习语言、增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字体的认识使用。儿歌对幼儿的意义是愉悦幼儿、充实知识、启发思想、陶冶性情、增进文学修养、发展想象力。
2.情景剧的表演
教学情境的师生交互作用,是人际关系中最复杂最微妙的形态致以,从佘学辉的观点而言,教师有其地位与权威,血色很难干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次级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含有正反两方面对比的故事或者设计含有正反对比的情景引导样本幼儿进行讨论,促进样本幼儿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进行道德建构;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和移情训练的方法增强样本幼儿对该种品德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对该项品德的意识。
篇8
管理学在不断发展,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市场、竞争等要素的研究中,各类企业和组织的管理理论不断扩展,在管理学理论中,将社会伦理和道德、团队合作、长远规划等思想融入其中。所以,通过管理学教学使上述管理理论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方面具备较强的影响。管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应用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这些实践环节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在管理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活动实施如下。
(一)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
笔者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即优秀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怀、人格魅力等。在德育教育实施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在管理理论篇重点让学生把握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所有精神,比如为政以德、勇于承担责任、运筹帷幄等。在管理思想篇重点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学习感悟古人诚信、仁义等思想精华及根据学习型组织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在管理实施篇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管理中感悟团队力量、合作精神等。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和德育有效融合,让学生从被动上课、考试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还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情景,加深师生情感,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1.视频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视频教学法。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相关视频,比如描写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介绍海尔成长历程的《首席执行官》,描述创业项目比赛的《赢在中国》等,看完视频的讨论中,学生都会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所包含的创业者的艰苦历程、积极进取的精神、诚信品德对学生触动很大。
2.管理游戏法。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很多管理游戏,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参与后的讨论引导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管理知识,又在德育意识方面有所提高。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依次安排了团队猜数字、沙漠求生、红黑博弈等管理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管理技能得到了响应提高,另外也感悟到了团队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及团队间合作时应具备的诚信品质等。
3.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以设计互动教学,通过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适时给予引导,不断创设教学过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时,就通过设置问题“你喜欢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让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得出很多同学喜欢和热心、诚实、乐观、积极、具有正能量等的朋友交往,引导学生也要成为受同学喜欢的这种类型的朋友。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精选企业经营过程具体时间,在对企业具体案例成败的分析中,真实再现了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或法人在社会中的所做作为。通过成功的企业比如海尔通过砸冰箱事件所体现的诚信经营理念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积极行为,从而赢得消费者认可,同时海尔的良性发展也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失败的企业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映射了三鹿无视顾客的利益,急功近利的经营观念,最终遭到消费者的遗弃和市场的淘汰。通过这些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最终成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活动、规划人生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达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出领导者、管理者的个性品质对企业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道德观念等紧密联系,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进一步提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课下交流,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学,专业课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们提出如果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会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其实很多学生比较信任专业课教师,课下的非正式沟通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为德育教育创设了有利的环境。比如通过偶尔的课下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非常喜欢上课的一些视频材料,我们在此基础上就推荐更多更好的资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去年有个班班长带领班级有关同学在学校门口××路公交车站牌组织学生有序乘车,第一次效果不佳后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大学生的素质等,通过鼓励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坚持把他们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
二、结语
篇9
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方法的研究不够重视,没有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系统的思路,缺乏完整的规划,害怕学生出安全事故,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少;有些学校的设施和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意识还不够。其次中职学生有一种自卑感和失败感,没有明确目标,不能以积极的姿态适应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排斥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还有就是德育方法创新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疑难困惑等。
二、中职校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进措施
新时期的德育不能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和老办法,而应该随时而变,与时俱进,探索并运用一些新的德育方法。
1.环境感染,有效利用实践活动
学校环境的布置是直观的,创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如有特色的宿舍文化、教室文化、校园人文景点、校园文化走廊等,学校的风气和人际关系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体察,更易于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这种环境的影响能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各种读书组织和活动,暴力和爱情专题研讨会,看教育片或开不同主题的班会,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主持,要求部分学生做重点准备,他们就会搜集资料,认真思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体验,让学生得到课堂内得不到的很多素质锻炼。
2.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道德教育不能从活生生的完整生活中抽离,不能从其他诸育中抽离,道德教育过程随时都可以发生,而非发生于单独的实体化的德育过程中。人们按照这种思想构建学校教育,教学和德育逐渐形成一种固定联系,教学成为实施德育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成了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现代意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理解也越来越深入,开始对学校德育、课堂教学进行深刻讨论和反思。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应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并利用知识点进行道德渗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地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抓教育激活点,即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抓住德育的时机,用准确、生动、通俗、浅显的语言,自然贴切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做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生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主观化、片面化、表面化看问题时,教师应及时捕捉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在结合点有意识地点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使渗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也可通过作业、实验、课堂纪律等许多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关心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综合辅导
篇10
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认知与行为之间,个体需要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彰显德育教育的主体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与过去相比,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可读性较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体验过程中通过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而把德育过程内化。例如:在学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1)为什么说不了解过去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当前?(2)高中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3)怎样让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怎样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发挥一个人的才能?这几个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很难解决,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积极地探究问题的实质,最终成为德育内化的动力。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定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较多地采用讨论课、辩论课、演讲课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学生经过自我体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例如:在教学“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设计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主题是“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教学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辩论中理论指导辩论,事实说明理论。学生带着问题自觉钻研理论、收集事例,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辩论过程中,学生每讲到精彩之处,都会产生思想的强烈共鸣。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辩证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三、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德育教学,要实现从理想型到实事求是型教育的转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高谈阔论,而应如实地告诉学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各种思想文化激荡,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要教育他们明辨是非,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并且把一些新观念纳入德育范畴,尽量贴近学生。如现代人大多无法拒绝网络的诱惑,那么,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好信息的强大功能是德育教育的重大课题。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认识到客观条件虽然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但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要注意知行合一,把德育落到实处。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德育的形式相对“隐形”,然后才能事半功倍。情感是德育教育的载体,是感化心灵的无形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德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还要对学生动之以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品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四、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思想政治教学不仅是要传授课程内容,而且要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德育教育,如演讲、调查、竞赛等实践形式,更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开展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社会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一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曾经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大家认为,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如果牺牲诚信骗取消费者利益获得非法利润,这个企业最终必然走向灭亡。在教学“市场交易原则”时,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实际现象,讨论菜市场看到的真实情景,甚至编排成小品,由学生扮演角色,使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深深体会到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应该遵循平等原则。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课堂教学结构得到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调动,德育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得到有力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