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个人学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4:4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个人学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生个人学期总结

篇1

[关键词] IRCS 个人研究咨询服务 本科生 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 个性化用户教育

[分类号] G252.6

在传统的参考咨询中,馆员与用户的接触方式和单纯的书目教育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产生的需求。IRCS(individualresearch consultation service),即个人研究咨询服务,又称作“学期论文咨询室”(term paper clinic),是解决学生研究中出现问题的一对一的图书馆教育服务。该服务在长期指导和帮助学生查找信息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对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IRCS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文献中,然而在图书馆专业中该服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文献中的报道也不多见,近年来随着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视,国外多家高校图书馆开展了此项服务,并且通过这些学校的实际工作已经证明IRCS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1、IRCS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不同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IRCS,其名称和形式也多有不同。如香港大学图书馆称为研究咨询服务,面向教师和研究生,用户填写预约申请单与学科馆员预约,学科馆员在两个工作日之内予以确认…;不来梅国际大学(IUB)称为研究咨询,面向本科生提供服务,可通过电话或Email预约;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称为研究咨询服务,其用户为所有本校的教师和学生,用户从网络下载相应的预约表单,按要求填写后提交,学科馆员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确认;UGLI称为研究咨询课程(research consultation program,RCP),针对的是本科生;康奈尔大学图书馆bl、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UWM)、尔湾加州大学(UCI)、中佛罗里达大学(UCF)、爱荷华大学、达特茅斯学院也将此服务命名为研究咨询服务,服务对象为全校所有成员;West Virginiaty University将此服务命名为学期论文咨询室(the term paper clinic),面向本科生;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针对全校学生提供服务,将各个专业的学科馆员的专业领域、研究兴趣、学术成果、专业资格等以及该馆员的联系方式包括email、电话和办公时间等都挂在图书馆主页该服务项目下,如用户需要咨询时可与之进行联系。

通过对多所学校的了解,可以发现IRCS针对的对象主要是本科生,当然也有多所学校是面向全校所有师生的,但实际利用IRCS的以本科生为主,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本文的论述中为了一致,将IRCS的服务对象统称为用户。

1.1 IRCS的服务内容

IRCS主要是针对用户学期论文或毕业论文写作以及他们在进行科研项目、学术研究时所遇到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评价方面的困难,给以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涉及信息研究的整个过程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①提供对具体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选择评价方面的帮助;②针对具体的数据库的检索策略与技巧;③如何查找、获取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④识别与分析、评价信息源;⑤合理组织文献信息,及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

1.2 IRCS的服务方式

用户请求用户根据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及自己的需求进行预约,可以面谈,也可以通过电话方式,开展IRCS的高校几乎都提供网络预约方式,由用户填写预约单,提出需要服务的内容、主题及希望安排的日期、时间,等等。

学科馆员确认学科馆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该次服务所需做的准备工作等对用户提出的时间进行确认,给用户发确认通知,或与用户协商拟定合适的日期与时间。

学科馆员准备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认真准备,提炼出用户需求中或解决该需求涉及到的信息检索、分析评价的技能,并将之融入具体的检索过程中。

实施按照预定日期、时间实施IRCS服务。

2、IRCS优于传统的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之处

与传统的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相比,IRCS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IRCS是由学生提出预约,学科馆员根据学生在预约中提出的需要帮助的内容和主题去准备。这在传统的参考咨询中是无法实现的。

预约的形式保证r馆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固定的时间,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不被打扰。

一对一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关注,解决学生的特定需要和问题。正式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不能满足此点。

个性化的指导可以按不同学习方式调整,对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和必要的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进行个人学习或小组式学习。

学生能够向具有相同专业知识的馆员咨询,满足自身的需求,接受关于研究主题的深入指导。

从心理学上讲,个性化的帮助和关注对学生和馆员都是良好的经历,有助于在馆员和用户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有利。

IRCS的实施,诸如时间的安排、需求具体化、相关性和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形成了可以以学生乐干接受的方式并在他们乐于接受的时间成功满足学生需求。

3、IRCS的个案研究

3.1 加州大学圣马斯分校的IRCS介绍

加州大学圣马斯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nMarcos,CSUSM)图书馆的个人研究咨询服务属于询问馆员服务(askalibrarian),在该服务下列出可提供服务的学科(见表1),学科链接下面列出学科馆员的姓名、办公地点、联系电话、Email、教育经历、专业、研究兴趣、学术成果、专业资格等。用户可以选择学科及学科馆员,然后填写预约单(见表2),陈述自己需要帮助的主题及拟解决的研究问题、联系方式、希望安排IRCS的日期和时间。学科馆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及所需准备对用户申请的时间进行确认,并将需要注意的事项或内容反馈给用户。一般IRCS的服务时间为半小时。

3.2 加州大学圣马斯分校的IRCS情况分析

通过对CSUSM 1999―2000学年和2000―2001学年开展IRCS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该校图书馆这两个学年提供了363次IRCS服务,总计用时181.5小时,占图书馆参考咨询和培训总计用时的32%。因为IRCS是一对一的服务,因此使用该服务的人数相对于利用参考咨询与参加图书馆正式培训的用户的数量要少,但即使如此,在1999―2000学年和

2000―2001学年,还是有363个用户受益于IRCS,可见其大受欢迎。在363个咨询中,87%是与用户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相关的,这意味着用户在有迫切和直接的信息需求时会来利用IRCS。同时,90%的IRCS涉及信息研究过程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与图书馆用户教育课程中所覆盖的内容是相似的。这再一次证明了IRCS对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IRCS预约时用户处在信息需求和可接受模式中,正是学科馆员宣传有效的检索策略和信息资源分析评价的大好时机,是培养信息素养的有利时机。

3.3 IRCS的可行性分析

从加州大学圣马斯分校开展IRCS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开展IRCS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

信息时代总体大环境,尤其是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重视,为IRCS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本科生的信息需求还达不到研究级的程度,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又参差不齐,传统的参考咨询和用户教育往往不能对本科生的信息需求给以足够的重视,往往是有需求却又不知如何解决,因此,IRCS有着强大的现实需求,可以满足本科生个性化的信息需求。

图书馆拥有学科馆员的资源,他们既具有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搜索、鉴别、评价、研究等能力,同时又具备本校各相关专业的知识,为开展IRCS提供了人才保障。

高校图书馆开展IRCS服务有着良好的环境、用户需求及人才储备,国外多家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该项服务,目前国内图书馆还没有明确开展IRCS服务。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IRCS的开展是必然的。

3.4 IRCS的实施经验

开展IRCS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IRCS不能以数量进行评价。如加州大学圣马斯分校在1999-2000学年和2000-2001学年,有363个用户受益于IRCS,虽然这个数量较传统的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为少,但该服务是一对一的服务,其服务时间要长,IRCS服务时间总计为此时间段内图书馆参考咨询和培训总计用时的32%。图书馆开展IRCS应该基于长远的眼光,不应短视,该服务主要是通过满足本科生迫切的信息需求,来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能,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利用图书馆、利用信息的能力与习惯,进而培养其整体的信息素养。

学科馆员是IRCS的主体,其服务意识及态度是影响IRCS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科馆员在IRCS过程中,要注意倾听用户的信息需求,甚至从用户的提问、请求中去挖掘他们的信息需求,培养双方的互相信任关系,这对于引导本科生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IRCS的服务内容与传统的参考咨询和用户教育所覆盖的内容大部分相似,这并不能说明IRCS是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的简单重复,IRCS是针对本科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本科生利用信息资源、解决信息需求的主要渠道。IRCS是图书馆多层次信息服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4、IRCS的影响因素

4.1 学科馆员的素质及对IRCS的认知

IRCS需要学科馆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科馆员对IRCS的重视及对IRCS在信息素养培养中作用的认识,将影响他们是否有意识地在IRCS中体现信息素养的培养,或者说,学科馆员将影响用户是否能将具体的研究项目或信息需求与培养信息能力及素养联系起来。

4.2 用户对IRCS的认知

IRCS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的学期论文、毕业论文及研究项目,等等。本科生的信息需求还达不到研究级的程度,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具有的基本能力又各不相同,平时没有具体的信息需求,接受正式的培训意识及能力不足,只有在特定的时期,如专业课要求、参加具体的科研或毕业论文写作时才有比较迫切的信息需求,因而,只有面向本科生宣传IRCS,使他们充分认识到IRCS的作用,可以为他们提供的帮助,他们就会在有信息需求时利用IRCS。

4.3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及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开展情况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及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主要集中于信息检索与分析利用的基本原理与技能方面,如数据库的选择、检索策略、资源评价与运用方式等,这与IRCS的内容是相似的。IRCS是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具体的、迫切的信息需求,即用户是在认识到信息的作用或者需要去获取具体信息时才需要IRCS,它尤其强调解决专业性的具体信息需求。因此,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及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开展情况,直接影响用户尤其是本科生对IRCS的需求情况,成功的课堂教学和用户教育会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使他们产生对更多信息技能的渴望和探索。

5、结语

IRCS是一种重要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但其并不能代替传统的参考咨询与用户教育,他们之间并不矛盾。IRCS解决的是个性化的需求,成功的课堂教学和参考咨询会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使他们产生对更多信息技能的渴望而寻求IRCS。同时,IRCS适应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各异的背景和学习方式。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IRCS是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之处,可以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重要的补充。

3启示

综上所述,美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教育主要呈现出硕士学位设置多样、培养模式灵活、职位多样与职业目标明确、量身定制课程培养方案、跨校选修课程等特色。反观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硕士学位设置和培养模式方面,各高校均设置了正规的硕士学位及其他各种在职硕士学位,培养模式也有2-3年的全日制、在职、远程教育等多种。因此,值得我们借鉴的主要是其个性化教育理念及职位设想多样化、职业目标明确、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跨校选修课程等。

3.1启示一

借鉴美国经验,明确培养目标,定制品种丰富的职位目标,量身定制课程培养方案,实施个性化教育。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便提高自身在未来就业市场中的砝码。但大多数学生的目标仅仅是获取一纸文凭,缺乏明确的职业追求,造成了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不能满足需求的困境。因此,在探讨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建议由图书情报学教育委员会牵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要求,构建适合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目标,定制品种多样的职位供学生选择。如目前较贴近社会需求的数据库/系统分析师、数字化主管、信息与文件管理员、信息建筑师、信息专家、用户界面设计师/网络开发人员等职位。各个院校可根据各自的教育资源情况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设置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目前研究动态及研究活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等内容的个性化培养套餐。至于具体的学生培养问题,可以由导师和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制定明确的、详细的、个性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个性化要求,凭借学生的优势发掘其潜能,实现人的充分个性化发展。这将改善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和专业声望,为社会培养大量所需人才。

3.2启示二

整合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资源,打破校际限制,实施跨校选修课程,形成强大的教育团队。就跨校选修课程而言,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处于领先地位的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中,仅中国科学院和南京大学开展了共同培养研究生项目,要实现全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教育资源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网络信息教育系统(WISE)的运行机制,规划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共享系统,整合我国图书情报学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提供师资保障,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可以预见,我国的图书情报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将会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2007-05-25]. blog.省略/u/58581ddf01000f1m.

[2]高彩勤.浅谈个性化教育与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3]News and World Report.[2006-11-12]. 省略.

[4][2006-12-12]. si.umich.edu/pathways/.

[5]数字图书馆员职位课程培养方案.[2007-05-25].si.umich.edu/pathways/path.htm?PathID=10&x=39&y=17.

篇2

论文摘要:塑造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层面提出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路。作者结合工作经验,措施。

就业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能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胜任工作、保持工作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力,是指大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毕业生个人而言,就业力是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基本内容是毕业生个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身的专业素质;第二,适应、胜任工作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第三,个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许多单位感叹需要人才却难以找到理想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求职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于是出现了就业市场供需之间的鸿沟。造成这种供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和毕业生自身因素两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力不强。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应按照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标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层面提出以下措施。

一、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效开发学生就业潜能

学分制使学生拥有更多选择课程的自由,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将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导致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使得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大学生活四年:一年级为试探期,应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他人,发展与他人沟通的人际技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及爱情;二年级为定向期,应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测评,帮助每一个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和努力目标;三年级为冲刺期,通过和学生讨论相关的专业出路、行业现状、职业知识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了解职业环境、职业常识和职业前景,通过用人单位调研、岗位体验、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职业探索和实践,从而为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与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意向打下基础;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基本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同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和方法,学会制作简历,并就面试技巧的细节进行实战演习。对学生就业心理、社会角色转换心理进行调适和疏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生涯目标。大学四年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不断地督促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人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模拟面试,锤炼求职智慧

模拟面试活动旨在通过逼真的模拟招聘程序,帮助学生感受职场招聘气氛,提升其求职技能。模拟面试是近年笔者开展就业指导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好模拟面试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实际锻炼。对模拟“应聘者”来说,这一次难得的模拟机会,为将来真正的应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那些从未在公共场合露过脸、上过阵的学生来说,第一次的实际锻炼将可能使他终身难忘。对于观摩的学生,会无意识地进人“应聘角色”,思维跟着模拟面试的全过程而运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身处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应聘者进行对照,进而加深对“应聘”的认识与理解,达到锤炼自身求职智慧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利用模拟面试对学生的简历材料、着装打扮、言行举止等进行一对一的点评,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训练,提高他们的就业本领。

三、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就业技能

不同的大学生其个性、爱好、特长等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未来自我的职业定位、发展方向的认识也必然不同。了解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实施分类指导的目的。云南师范大学每年学生三年级时都开展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及毕业生一对一访谈,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指导,具体有: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动员和鼓励他们进一步深造,报考研究生,实现人生更好的发展,同时为他们积极分配考研指导教师,邀请研究生交流考研心得和经验,为考研学生解读当年的考研政策和技巧,解答他们在考研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成立自主创业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宣传国家和学校有关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有志于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的专家以及历届成功校友为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引导他们积极复习备考;为有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多种师能基础培训和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POP、排笔字培训,组织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比赛和课件比赛,聘请专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基地;对于立志投身于企业的同学,利用实验室等条件努力为他们提供模拟实战的平台,提高其就业技能;对于班级后进生,认真帮助他们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抓住机遇,及早签约。本校在毕业期间实行“导师双导”制度,毕业论文的导师一方面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方面指导学生的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专业人力资源培训公司为学生开展核心职业竞争力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核心职业竞争力。

四、组织就业技能比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就业技能是学生的就业之本,通过就业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是笔者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组织就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展示本领、切磋技艺的平台,已经成为激励学生成才的重要手段。技能比赛包容范围广阔,可以有效地与专业相结合,同时可以将个体参赛与团体参赛相结合,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组织说课、板书、英语口语、计算机录人、书法、演讲、模拟经营等技能比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组织技能比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主动与用人单位、人才机构对接,积极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体系引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达到培养实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

五、重视求职礼仪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王训兵(1981-),男,江苏赣榆人,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晓波(1961-),男,吉林辉南人,江苏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王飞(1978-),男,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目标管理的大学生学业规划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1SIB880073)、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1年立项课题“基于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学业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R-19807)和江苏大学2010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学业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DXGA20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73-02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新型的人才成长理念,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国外十分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将生涯规划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引导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学业生涯指导与咨询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国内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少部分本科院校尝试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大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尽早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建立自主学习的观念,顺利实现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的平稳过渡。

一、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意义

大学生的学业是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一切以学为主的活动,是广义的学习阶段。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简称“大学生学业规划”,是指大学生对与其事业(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即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业发展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人生事业(职业)发展效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获得阶段性职业目标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大学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科学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合理自我定位。大学生要不断发掘专长,认识不足,进行调整与修正,找出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确定优势所在,明确进入社会的起点,最重要的是明确人生目标。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确立的过程是一个弹性动态的循环过程,此过程使理想与现实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2 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业目标的分解强化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从而增强其目的性和自我约束力,重视、把握现在,集中精力完成选定的学业目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成才的主动性。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优势,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学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增强学业竞争力。培养学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目的是使大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强成才的主动性。

4 有助于大学生提升就业的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大学生没有实现所学、所用、所爱和所长的统一,没有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没有将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充分展示出来。学业生涯规划就是要在大学学习生活的起点上,确立明确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不断发掘潜能,尽最大可能地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原因简析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一些本科院校已经开始将学业生涯规划纳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部分院校甚至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形成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可以推广的实践模式,还没能引起高校、家庭和大学生的足够重视。这影响了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和就业问题的解决;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学业生涯规划没有普及,缺乏系统的内容安排。目前,虽然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大学生的重视,但真正普及面还没有辐射到中学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大学专业分得越来越细,11个学科门类,近700个专业,高二年级文理分科时就已经开始考虑专业定向问题。高中生经过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录取(专业调剂)三个阶段后进人大学。没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行了解和分析,没有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仅考虑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使很多学生盲目被动地选择专业。这种情况下,升入大学的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个人学习和职业发展相冲突的情况,迫切需要得到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咨询。但当前很多高校没有开展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一部分院校把学业生涯规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内容,只针对新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且主要以集中教育为主;极少数高校开设了学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程,开展个性化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咨询。总体来讲,已开设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校多集中对大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理论、意义的讲解,忽略了对大学生的自我分析、职业测评、个性化目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阶段评估的引导和教育。

2 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少,缺乏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学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引起高校和大学生的充分重视。一方面,长期以来高校的工作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管理进行;另一方面,学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引进时间较短,没有形成特有的理论体系和可以推广的实践模式。因此,很少有人关注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在政策、设施、资金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较少,使得目前专业的指导人员少。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特点、能力兴趣、经济条件不同,各自的学业生涯规划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学业生涯规划需要个性化的指导,高校要积极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尊重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挥大学生的专长,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但绝大多数高校在个性化

指导方面比较欠缺,主要原因是不具备学业生涯规划个性化指导的条件,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高校专门从事学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和咨询的教师较少,目前从事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人员主要是学生工作人员(学生管理者、就业指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繁忙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他们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提高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学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主动适应能力、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等,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高校要围绕学业生涯规划目标,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体系,建立专业化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全面提高学业生涯规划的效率,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篇4

【摘 要 题】海外来风

【关 键 词】法学教育/司法考试/法科大学院构想

【正 文】

日本称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法律专门职业人员为“法曹”。欲成为法曹,首先要通过 竞争率极高的司法考试,然后在司法研修所中经过一年半的司法研修,最终考试合格才能够 最终担任法曹。在这种法曹培养制度下,法学教育与法曹选拔脱节,二者并无直接的联系。 司法考试严格限制人数,(注:日本选拔的法曹人数历来较少,现行制度下,从20世纪60年代直到90年代初,每年司法 考试合格人数只有500人左右。90年代以来开始增加合格人数,现在每年的合格人数为1000 人左右。参见丁相顺:《日本法律职业选拔培训制度及其改革》,《人民检察》2000年第4 期,第61页。)一方面塑造了日本司法精英型的特征,保障了司法的公正性,另 一方面也导致了日本司法人数不足,司法救济不够的弊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国 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在规制缓和的大形势下,长期依靠行政指导制调整社会关系的日本开 始了由“事前规制型”向“事后检查型”的改革。(注:关于日本司法改革的背景问题,参见2000年12月28日《法制日报》载《密切法律交流推 进中日友好——访日本法务大臣高村正彦》一文,法务大臣高村正彦说:“人类即将进入21 世纪,对于日本而言,面临社会、经济形势的复杂多样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当务之急是 推进行政等各项改革,完成由‘事前限制型’社会向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事后检查型’社 会的转型。具体到司法领域,日本将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下个世纪,司 法将在维护法治社会、保障国民权利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样,为了解决司法人数不足的问题, 大学的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制度、法曹培养制度、司法制度开始联系起来,法学教育界和司 法实务界提出了法科大学院构想。

一、日本法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改革

日本的法学教育是在法制近代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日本法学教育在明治时期就形成了官 方与民间法学教育的二元格局,经过明治政府的一系列统合措施,近代法学教育培养的法科 学生为推进日本法制近代化过程和国家的近代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注:丁相顺:《日本近代法学教育的形成与法制近代化》,《法律史论集》2000年专集,法 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37页。)

二战以后,随着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精英型法律家阶层的形成,在大学教育日渐普及的 情 况下,法学教育成为一种法律修养式的普及型教育,“日本大学本科阶段(四年制)法学教育 的目的并不是培养法律的专职人才,而是一种为普及法学思维方式而开设的普通素质教育。 实际上,可以说这种教育的目的只是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养成法律思维(Legal mind)为此 ,在日本各大学法学院的本科课程设置中,除法律方面的科目以外,往往还包括与法律职业 无直接关系的政治学方面的内容,四年制本科毕业生人多从事非法律工作”(注: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这是作者于2000年12月参加“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时发表 的论文。参见此次研讨会论文集。)。在现行司法 考 试制度下,不仅本科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无直接关系,而且研究生教育也与法律职业没有直 接关系。研究生院培养的法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多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目前 日本全国共有622所大学(国立大学99所,公立大学66所,私立大学457所),其中有93所大学 开展法学教育,拥有法学部或者法学院。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 部分充任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大部分人在各种民间的企业或公司中就职 ;只有极少一部分的毕业生能够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专门的法律职业家。(注: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这是作者于2000年12月参加“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时发表 的论文。参见此次研讨会论文集。)

虽然司法考试对于大学生可以给予免考修养科目的待遇,大学法学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也 可以在司法考试中应用上,但是,大学教育基本上不与法律职业发生直接的联系。“重要的 是以记忆为中心的司法考试。一次考试能否成功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大学的法律教育基本 上不起作用。”(注: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这是作者于2000年12月参加“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时发表 的论文。参见此次研讨会论文集。)

尽管在制度上,现行的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但在某种程度上,二者也 存在着若即若离的联系。法科学生要通过司法考试,大学的法学教育也是重要的知识积累。 同时,由于法律职业的精英型特点,成为法曹是许多毕业生的理想,反过来,各个学校对司 法考试合格人数也是相当重视的,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成为评判法学部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 标,这也促使各个大学努力将教学目的服务于司法考试的需要。尽管如此;由于司法考试合 格人数受到阻制,法学部致力于提高司法考试合格率的努力也是有限的,其着眼点只是通过 提高司法考试合格率来提高学校的声誉,而学校的主要教学对象仍然是那些不可能通过司法 考试或者是不对司法考试抱有奢望的大多数学生。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没有直接的关联是日 本当代法学教育和法曹选拔的一个基本特征。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新堂幸司认为“日本大学法学部的毕业生成为法律家的比例极低,虽然 有法学部之名,但是成为法律家的极少,多数都进入到行政官厅和企业”。(注:[日]新堂幸司:《“社会期待的法曹像”座谈会》,(日本)《实用法律学杂志——法学 家》,1991年第984号,第42页。)早稻田大学原 校长西原春夫教授认为,“按照我国现在的制度以及现状,司法考试不是大学的法学教育的 出口,而是司法研修所培养法曹的入口。”(注:[日]西原春夫:《法学教育与法曹养成制度》,(日本)《法律广场》1980年第23卷第6号 , 第36页。)因此,在选拔和造就职业法律家的问题上,当 代日本的法学教育体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司法考试的技术性特点,也出现了一些专门为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服务的补习学校。 由于这些学校针对性强,比起在大学参加科班式的课堂教学来,更多准备报考司法考试的考 生愿意参加各类司法考试补习学校。针对这种现象,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当代日本法律教育 体系对于司法考试和职业法律家的培养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法学部教 育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也就是对于成为法曹的学生来说,没有受到充分的法律专业教 育,而对于没有成为法曹的学生来说,受到的法律专业教育又太多;第二个问题就是出现了 所谓的“双学校”问题,也就是大多数参加司法考试的法科学生同时在法学部和预备校之间 上学,在当前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的体制下,并不能造就和选拔出具有丰富知识背景的学生 ,更多地是造就和选拔出具有法律技巧的学生。(注: [美]丹尼尔.福特:《对讨论问题的意见——从与美国的法学院相比较的观点出发》 ,(日本)《实用法律学杂志——法学家》1999年第1168号,第28页,第27页。关于日美法学 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华盛顿大学教授丹尼尔·福特教授作了比较,他认为,现在日本法 学教育的方式和弊端与司法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虽然想成为律师的学生必须要刻 苦学习,但是,并不是在学习之初强烈地意识到司法考试的问题,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 在大学时期,学生们不仅仅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一般的修养课程,以及其他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在大学时期学生们并不十分在意司法考试,而是尽量掌握非常宽的知识。而在 日本,虽然说司法考试冠有资格考试之名,但事实上却成为一种限制人数的竞争考试。而且 学生们为了参加司法考试,不得不尽早地做准备。由于考试特别重视考试技巧,如果不是特 别有自信力的人,想成为律师的话,理所当然地会忽视法学以外的课程了,集中准备司法考 试科目。同时,为了掌握技巧,学生们会尽早地预备校补习。)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过分脱节,以及 司法考试制度过于限制人数的做法客观上造成了法学教育资源的浪费和职业法律家素质的降 低。

为了解决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脱节的问题,日本的各个大学也在探讨法学教育改革。几十 年代以来,日本的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的专业设置开始发生变化。“以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北海道大学等在战前被称之为‘帝国大学’的国立大学,和大城市中的主要私立大学为中 心 ,开设了以面向实务为主的硕士专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起到了在职培训的作用”,⑩ (注: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这是作者于2000年12月参加“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时发表 的论文。参见此次研讨会论文集。)日本的法学教育开始出现了重视实务的趋向。但是,在现有的司法考试和法学教育体制下, 这种重视实务的趋向是非常有限度的。从总体上来看,日本现行的法学教育体制仍然是以“ 与实务保持一定的距离”,即重理论轻实务为特色的,“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学者大多数人没 有法律实务的经验”。 (注: [日]铃木贤:《日本的法学教育改革——21世纪“法科大学院”的构想》, 这是作者于2000年12月参加“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国际研讨会时发表 的论文。参见此次研讨会论文集。)

由于法学教育制度与现今的司法考试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进行彻底的司法考试制度 改革和司法改革,任何教育改革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法曹素质降低和司法考试过分重视技巧 的问题。如果仍然过度地限制合格人数的话,极其高的竞争率仍然会持续下去,真正想成为 律师的学生们仍然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注: [美]丹尼尔.福特:《对讨论问题的意见——从与美国的法学院相比较的观点出发》 ,(日本)《实用法律学杂志——法学家》1999年第1168号,第28页,第27页。关于日美法学 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华盛顿大学教授丹尼尔·福特教授作了比较,他认为,现在日本法 学教育的方式和弊端与司法考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虽然想成为律师的学生必须要刻 苦学习,但是,并不是在学习之初强烈地意识到司法考试的问题,不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 在大学时期,学生们不仅仅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一般的修养课程,以及其他专业知识 。也就是说,在大学时期学生们并不十分在意司法考试,而是尽量掌握非常宽的知识。而在 日本,虽然说司法考试冠有资格考试之名,但事实上却成为一种限制人数的竞争考试。而且 学生们为了参加司法考试,不得不尽早地做准备。由于考试特别重视考试技巧,如果不是特 别有自信力的人,想成为律师的话,理所当然地会忽视法学以外的课程了,集中准备司法考 试科目。同时,为了掌握技巧,学生们会尽早地预备校补习。)因此,要解决日本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制度 、乃至于解决司法制度中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将法学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改革联系起来解决 。

1999年6月,根据日本国会通过的“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设置法”的规定,日本成立了“司 法制度改革审议会”,负责“调查审议司法制度并向内阁提出改革方案”。该审议会围绕法 曹一元化(从律师中选拔法官),参审制、陪审制,法曹培养等议题进行研讨,最终提出司法 改革方案。正是在这种司法改革的背景下,日本法律教育界提出了法科大学院构想,并作为 法曹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司法制度改革问题结合起来。

二、法科大学院构想

具备何种资质的法曹方可以适应21世纪司法的需要?日本法学教育界提出了各种看法,主要 集中于具有丰富的人性和感受性,具有深厚的修养和专门的知识,具备灵活的思考力和说服 、交际能力,对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洞察力,人权意识,掌握尖端的法律和外国法方面的知 识,具有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为了选拔具备这种资质的法曹人员,就不能象过去那样,通 过司法考试这一个环节、一个点来选拔,而必须通过一个整体的过程来造就和培养。必须通 过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司法研修等程序的互相配合,通过连续的过程来选拔法曹。为了扩 大法曹人员,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也必须充分发挥高等法学教育的优势,所以,如何形成 包括法学教育在内的立体法曹选拔、培训制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学 教育资源是实现法曹人员素质的提高和数量扩大的现实途径。从这样的基本理念出发,日本 提出了将法学教育与法曹选拔培训有机衔接的方案,集中体现在法科大学院构想的方案设计 中。

所谓法科大学院就是在各个水平较高的大学院(大学的研究生院)法学研究科的基础上,建 立起专门培养法曹实务人员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对法科大学院毕业生,可以直接或者间接 付与法曹资格。并且,在法曹选拔和培养过程中,要以法科大学院培养的学生为主体,辅之 于司法考试和司法研修制度,建立法律职业选拔任用的“流水过程”。

为了切实进行法学教育改革和探讨具体的法科大学院方案,当时的文部省设立了“法科大 学院构想研究会议”,具体进行“法科大学院”的制度设计。2000年10月6日。“法科大学 院构想研究会议”提出了总结报告,对日本型的法科大学院提出了基本框架构想,并且建议 在 2003年开始设置这种新型的法学教育机构。

日本法科大学院构想在制度设计上主要是以美国的Law school为模本。但是,日本的法科 大学院设计方案保留了传统的法律本科教育体制,将法科大学院设置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基 本的制度设计是:非法律和法律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报考法科大学院;法科大学院的学 制一般为3年,例外时为2年;从法科大学院毕业就获得了参加司法考试的资格,在面向法科 大学院毕业生的司法考试中,主要以法科大学院学习的内容为主,考试的合格率会大大提高 ;法科大学院的法学教育要以实务教育为主,在课程设计和师资选任上,都要服务于实务训 练的需要;与过去一样,法科大学院毕业生通过了司法考试以后只不过是获得了参加国家司 法研修的资格,这些合格者要作为研修生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研修,然后才能根据本人的意 愿从事具体的法律职业。

由于新的法科大学院以培养应用型的法曹为主要任务。因此,对于课程科目的设置要体现 出应用型的特点,其基本考虑主要是设置相应的学科群。开设的科目群主要包括:A.基础科 目,也就是为系统掌握基础法律知识所开设的科目,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外国 法等基本法律知识;B.法曹基本科目,也就是与法律职业共同的思维方式有关的科目,包括 收集、整理、分析、使用法律信息能力的科目,例如,法曹伦理科目、法律信息的基础教育 科目等;C.骨干科目,也就是为深化、理解基本法律领域里的法律学识,提高法律思维能力 、分析能力的科目,包括宪法、民事法(财产法)、刑事法、商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刑 事诉讼法等;D.先进尖端的学科领域课程,也就是培养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培养 多元的、多角度法律思维能力的课程,例如知识产权法,租税法,行政法,劳动法,执行、 保全、破产法,环境法等;E.与国际相关的科目群,就是培养法曹国际视野的科目,例如国 际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等;F.学科交叉的科目群,也就是培养法曹广阔知识背景,开 拓学科视野的科目群,例如法与经济、法与医疗、法与家庭、法与公共政策等科目:G.实务 关联课程,也就是在前述科目基础上,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法律思维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 力的科目,包括诊所式教育,民事、刑事演习,谈判技法演习等。

在这些课程中,A学科群的课程是所有法科大学院学生应该掌握的最低限度的法律知识,C 较A学科群的学科划分更加细化,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案件事实的能力而开设的 科目,以事例研究、判例研究为对中心,不仅仅从理论上,而且要从实践的角度(从事实认 定论和要件事实论等实务的观点着手进行的教育)开设的课程。对于C课程群,没有必要拘泥 于各个实定法进行法学教育,可以合并设置课程,例如,开设民事法课程(将民法、商法、 民事诉讼法课程作为一个科目进行讲授),刑事法课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等),要重视 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有机结合,在对法律进行系统理解的基础上重视理论上的应用,并进行理 论与实践的整合。

在这些科目群中,为了达到使全体法曹具有共同资质的目的,要以A、B、C三个学科群为核 心课程群,并且兼顾D、E、F、G等学科课程。要求所有的法科大学院都要设置核心课程,所 有的法科大学院也要开设G科目群。但是,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对于具体的科目和内容可 以有所侧重。可以根据各个大学的特色来设置D、E、F学科群。转贴于

法科大学院的教育方式要采取少数人制的教育,每一个科目听课的人数不能过多,基于科 目的每个教学单元规模不能超过50人。在教学过程中,授课的方式包括讲义方式,少数人演 习方式,学生独自进行调查、制作报告,教员对学生个别辅导等方式等。

法科大学院的入学者原则上要求大学本科毕业,但没有专业限制,入学者要通过考试方能 够入学。对于考试的性质,“法科大学院构想研究会议”认为法科大学院入学考试并非要测 试考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而应该是以测试学生的判断力、思考力、分析力、表达力为目的 的素质考试。但是,目前为止,对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是否要采取统一考试的问题 还存在分歧。“法科大学院构想研究会议”的基本主张是,为了保障法学教育的完整性,为 了彻底保障入学考试的开放性,为了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对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和非法律专业 的毕业生原则上要采取统一考试制度。为了保障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能够进入法科大学院,在 录取时可以规定录取一定比例非法律专业学生。

法科大学院要以现有的法学部为中心设置,但是为了保持法科大学院设置的均衡性,防止 法科大学院设置过于集中在象东京这样的著名大学集中的城市,允许辩护士会与地方自治体 等大学以外的组织一起成立学校法人,设置单独的法科大学院。并且在法科大学院之间,要 允许各个法科大学院具有自己的特色,鼓励各个法科大学院之间的竞争。

三、法科大学院构想与日本司法考试改革

由于在法科大学院构想中,只要取得了法科大学院的毕业文凭就自动取得参加司法考试的 资格,换句话来说,在实施法科大学院构想后,要参加司法考试必须首先取得法科大学院文 凭。那么,新的教育方式与司法考试的关系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由于这一构想是将法科大 学院作为法律职业人员资质提高的一个有机环节来看待的,因此,即使建立了新的法科大学 院,也并不意味着要取消司法考试或者司法研修制度。不过,在法科大学院构想付诸实施以 后,司法考试制度也必须随之作相应的调整。新司法考试的性质如《法科大学院构想的探讨 总结报告》所言:如果设置了作为在客观上可以保障其教育水准的高级的法律专业教育机关 ——新的法科大学院,并且以在法科人学院中实际进行了充分的教育和严格的成绩评估为前 提,新的司法考试要以法科大学院的教育内容为基础,新司法考试就是判断法科大学院毕业 生或者预定毕业的学生是否具备作为法曹应该具备的知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为目的的考试制度。从法科大学院构想的宗旨和新司法考试的目的出发,要求参加司法考试 的考生参加考试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在这一司法考试制度下,要保障法科大学院的毕业生 具有较高的通过率。

实施法科大学院构想以后所建立的新法曹选拔、培养制度主要特点表现为:1.将打破过去 一次决定胜负的司法考试模式,使法律专门人才的选拔形成“法科大学院”——司法考试— —实务研修这样一个有机相联的过程。2.使大学的法学教育直接与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结合 ,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这种法学教育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将现有的法学教育与法曹培养 直接联系在一起,可以在保障法曹资质的前提下扩大法曹的人数。

由于法科大学院构想与现行法学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得到了法学教育界和法律职业界的 支持 。(注:事实上,正是各个大学法学部才真正推动了这一构想的实施。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 就曾经参加了中央大学举办的法学教育改革与法科大学院构想的研讨会。据笔者统计,共有 大约十几所大学法学部举办过大规模的法科大学院构想研讨会,有十几所大学法学部提出了 自己的法科大学院构想。)可以说,法科大学院构想的实施是日本解决法曹人口不足和司法考试制度结构性矛盾 的一个根本方向。如果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得以实施,法科大学院、司 法考试、司法研修将构成日本法曹选拔和培养的连续过程,在此基础上,如果法曹一元化能 逐步落实,日本的司法制度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