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8 02:5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校学期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校学期个人总结

篇1

之前,我就知道职高的学生不同于普高的学生。他们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很差,在初中时他们中有不少人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针对他们的如上特点,我展开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我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内心深处去接纳他们,并坦然面对他们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二,时刻保持爱心与责任心。正如郝校长说的,“职中不需要有多么高学历的人才。只要有爱心与责任心,谁都能把这份工作做好”。我把这句话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并始终以此来鞭策自己。职中的学生曾经是一群被爱遗忘的人。他们最最需要的是爱与关怀。我坚信,如果教师能给他们一米阳光的话,他们一定会回报你整个太阳。

第三,狠抓行为习惯养成。他们身上存在很多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行为习惯很差。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整个高一阶段,我都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放在首位。除了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班里组织的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等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外,我更多的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抓起。比如,鉴于学生书桌里很乱的问题,我经常提醒学生课前要注意整理自己的东西,这样就不会书到用时找不到了。久而久之,习惯自然就养成了。

第四,注重落实。从管理上来说,如果班主任想保持自己的威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加强落实,即对学生说了的就要去做;从教学上来说,针对我们的学生基础差的特点,我很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检查。在落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升能力。

在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代课老师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工作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上学期期末考核中,本班总体考核位于学校前列;本人考核位于语文组第二;本人所代的语文科目成绩位于全年级第一。本学期期末考试刚刚结束,本班各科成绩和兄弟班相比都遥遥领先。

然而,在工作中,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如:在面对问题学生时,由于经验不足,处理起问题来不是那么游刃有余;有时容易心浮气躁,缺乏更多的耐心;知识储备不足,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等等。

篇2

【关键词】 职校体育 教研工作

学校体育教研工作开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体育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提及最多的就是体育教师该如何如何。诚然,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如何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研的重视与否,现实中我们职业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效果又如何呢?

1 职校体育教研工作开展的现状

职校体育工作开展状况不容乐观,这与广大体育教师的生存状况有着本质的联系,在问及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是,我们许多一线体育老师是这样反映的:

教师一:“教研组的活动取决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是真枪实干还是流于形式。我们的教研组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其实每次活动基本上没有什么主题,就是大伙聚聚,发发牢骚,除非有上级检查或者运动会什么的,才会有讨论!”

教师二:“体育教研组工作的开展确实是一个难题:一是大环境影响,职校体育课好坏不记入总分,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二是体育教师上好课与否,没有评价标准,好差一样领工资;三是玩心大,喝酒、打牌与会朋友。让他们上好课很难,能不缺课,每节课坚持到底就不错了。”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学体育工作开展的状况的确令人堪忧。

2 职校体育教研工作开展存在问题的探讨

在以上访谈内容中我们发现职校体育教研工作开展状况的确非常糟糕,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2.1 社会历史的问题。中国历来重文轻武,科举制度历来已久,进入新社会,我们同样要面临着应试教育。人们如何判断和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大家最关注的便是这所学校就业率的高低。

2.2 学科自身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价值取向,对学校体育中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2.3 教师自身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校规模扩大,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大,其中大部分是从高等师范院校毕业分配而来。这些新上岗的青年教师许多具有懒惰、不好学的特点,有的还有些不良习惯,少有专业知识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即使有,这部分人都在岗位上担负着重要的教学任务,三五年后,他们将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骨干力量,青年人好学上进,但往往急于求成,这很容易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发展不平衡。

3 职校体育学科组建设及教研工作开展的建议

体育学科组建设与体育教研工作开展难的现象在我国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我想这主要是我们思想固化所致,当然也有社会现象与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但要做好也不是不可能,为了学校体育学科组建设与教研工作胜利开展,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我们理解、认识体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体育教师急需更新观念,迎接时代对我们的考验。

其次,明确体育教师与备课组长的职责。一个学科组的职责,是在校长室教务处领导下,负责本组教学工作的计划、组织,按期完成本学期教学工作任务,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并对提高本学科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本学科教育质量负有重要责任,其承担的工作可从以下几点考虑:①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的计划;组织各备课组制订教学进度计划。②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备课。③每学期组织教学观摩,如研究课、观摩课、汇报课,并认真讲评研讨。④认真抓好常规管理。搞好两周一次的组内教研活动,总结、检查、落实阶段工作。每月做好本组教师备课笔记检查,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记载。每学期做好本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统计。⑤按本组教师实际情况,支持多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提高教师业务水平。⑥及时了解本学科各年及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向校长或教务主任汇报并向有关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每学期听课十五节》,并督促教师搞好个人工作总结。

第三,采用校长负责制,目的是具体落实,责任到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校长的学校体育管理职能作用,形成最优化的学校体育效益,同时也是更好地帮助普通中学校长对学校体育管理职责进一步定位,我认为各级教育局在评估学校时应该把学校的体育工作评估作为一项重点考评对象,形成一套合理的考评机制,将教师福利与业绩挂钩。

参考文献

1 唐俊.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体育教研制度的建设.辽宁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2007(6)

2 尹干闽.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吉林

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篇3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70-02

在职业学校内部以每一个系部为团队进行工作考核,是职业学校在管理体制上的一个开拓性尝试。系部工作考核是学校根据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部门和员工实际完成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与评定,旨在规范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日常管理,提高系部工作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由于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公益性、动态发展、工作难量化、系部发展不均衡等原因,难以用“同一把标尺”进行考核。因而,结合学校实际,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合理设置权重,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指标体系是系部工作考核的重要议题。

一、系部工作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是职校系部工作考核成功的关键。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遵循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分类设计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体系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四大原则。

第一,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分类设计考核指标。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根据学校内部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的重点工作、发展方向、工作职能及服务对象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于行政部门和教学部门共有的综合管理工作,则纳入同一考核体系,实现系部工作考核的“和而不同”。

第二,考核指标体系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考核指标体系总体要求保持稳定性和延续性,以利于系部各项工作开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要设置相对稳定的常规工作考核指标。但学校阶段重点工作不同,应就此设置部分动态指标,即每学期调整的重点工作考核指标。每学期根据重点工作进行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调整,合理引导系部注重常规工作的同时,紧抓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取得工作实效。

第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部工作考核不只是系部主任的事情,而是系部全体教职工都应该参与的工作。制定考核指标体系也应该如此,考核执行者不仅要倾听教职工意见,教职工也应了解指标含义、考核重c及考核方式,实现上下一体的双向沟通,形成系部工作考核的良性循环。

第四,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有明确工作任务指标、可以量化的工作,坚持设置量化考核指标。对定性考核指标来说,可通过细化指标内涵、科学分配权重达到考核目的。

二、系部工作考核指标的构建

有研究学者指出,“高等教育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评价制度的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考核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也才能获得准确的考核结果”。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及笔者所在五年制高职校的系部工作考核经验,建立系部相同的综合管理工作考核指标以及教学部门与行政部门不同类型学期工作考核指标相结合的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第一,系部工作考核中的综合管理工作。综合管理工作面向所有参评系部,考核方向有系部建设、党风廉政、宣传工作、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

第二,教学部门的学期工作。教学部门的学期工作根据单项工作划分为教学、学工、招生就业与培训三大板块,在设置考核指标时,每一板块均分为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

第三,行政部门的学期工作考核指标。相对于教学部门的教学、学生、招生就业培训工作,行政职能部门工作具有事务性多、成果不易衡量、行政部工作重点各不相同的特点,因而应针对具体的行政职能部门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以笔者所在的五年制高职校中的校务工作部为例,部门包含党政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驾驶班、信息设备中心、退离休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繁重,同时还承担学校大量的重点工作,因而重点工作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较大。相反,后勤服务部的常规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因而常规工作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更大。

篇4

关键词: 中职数学 分层教学 学业水平测试

一、背景

21世纪初,中职生源在普通高中和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曾经一度下滑。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校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招生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由于扩招,生源基础差,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特别是对待数学,他们觉得读职业院校就是来学专业技能的,对于像数学这样的基础文化课不够重视,觉得学了也没有用。根据中职学校的这个现状,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有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能要参加对口单招、自考、成人高考等,而且从今年开始,全省的中职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所以针对中职校的这种情况,中职校数学教学急需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提上日程,分层教学势在必行。

二、中职数学分层教学具体实施措施

1.分班方案

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是将学生分层。对全校中职班同一年级的20个班级进行分班,打乱其原来所在行政班级,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分为A、B两层)进行分层分类授课的一种教学模式。第一学期的分班,分层时应该考虑到以下方面:第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可参照学生的中考成绩、学生的入学成绩,分层考试成绩等。第二,个人志愿,要兼顾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和意愿,不能强迫学生进入A班或者B班。第三,专业方向,要立足于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不同需求。在进行分层时,应注重数学基础并三者兼顾,实行分层次教学要因人制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层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整。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各有侧重,分层次的规模和比例也要适当。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优化分层教学。第二(三)学期,结合上次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平时表现,实行“滚动机制”采取自动升降的方法,不愿调班者必须向现在所在班级教师提出申请,教师同意考察签字后方可实行,学期中间不再允许学生自选班级(每班流动比例控制在5%~10%以内)。

2.在教学目标方面的要求

A班完成完成江苏省职业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的同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大部分学生达到其对口单招,自学考试的最终目标(任课老师:车建霞、李银花、张飞芳、刘慧、张飞芳等)。

B班完成江苏省职业院校学业水平测试的目标的同时,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史的介绍、趣味数学等,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题目达到掌握程度,最终达到江苏省的学业水平测试的最终目标(任课老师:裴县根、邱志、张保国、陆九州等)。

3.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要求

A、B两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保持大致相同的教学进度,使用相同的教材,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授课。

A班理论内容讲解较详细,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例题讲解,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对口单招方面的试题来讲解,而比较简单的部分则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学,然后反馈给老师,上课时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没有理解掌握的部分作重点讲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在课堂上可以留出时间,让老师有时间讲解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

B班保持基本理论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放慢教学速度,主要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以书上的练习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库的题目为主,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题目反复练习指导掌握位置,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在考试方案方面的要求

篇5

一、围绕课程标准,深入教学研究

1.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重点是教学评价部分,计划初步建立我校的音体美教学评价办法及评价标准。

2.加强教研组的教学与科研活动,每次活动保证有一、二个研究主题。

3.用两个教研活动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室学习如何上网,以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使每个人都学会利用因特网下载文件和进行学习。

二、体现教学改革,严格课堂常规

1.抓好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

2.严格执行听课、评课制度,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节,每月听课至少一节。提倡跨学科听课,努力做到学习、借鉴、提高。

 

3.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学生课堂考勤制度,对无故缺勤者,要及时通报教务处和班主任。

 

三、教研组建设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遵守职业道德,积极推行素质教育。

2、积极认真开展政治学习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

3、自觉执行学校制定的请假、外出以及各项规章制度。

4、我们组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善于改革、勤学上进”的良好组风。组内每学期都制定出具体详细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能按照计划工作,具体落到实处。每人每学期都能认真及时的写出工作计划,并且每学期末都圆满的写出教学工作总结。

5、加强了教研组凝聚力,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我们教研组有9名教师,平均年龄30多岁。虽然人员少,老师担负的教学任务中,但通过每次的教研活动能不断增进同时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密切了联系,并在工作上大家互相帮助,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以集体的力量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组内没有出现因迟到早退而受到学校批评的情况。

四、教学研究方面:

1、在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改进教学教法,采用多媒体等手段都能够圆满的完成教学计划。

2、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有时以学科为单位集体学习教育理论,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探讨好的教学方法。有时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研究教材,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困惑或经验、建议,全组老师一起积极热烈探讨,对改进教学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启示和帮助。并且每次教研活动都详细记录下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主要发言人等。

五、活跃文体气氛,丰富课余生活

1、“5.1”王立东举办了学生书法作品展、绘画作品展在在学校厨窗展出。

2、4月~5月份成功举行了岳西县职教中心首届篮球联赛。

3、搞好毕业班级体育达标登记工作,使全校体育达标达率保持较高水平。

4、抓好高三毕业班体育锻炼工作,争取高考体育测试好成绩。

5、搞好音体美学分认定工作。

6、早锻炼安排,由于班级多,所以本学期全部安排广播操,其中朱朱庭岳、刘立新在二职校,程鹏、王建国在进校,徐克威、李成林、祝全会在校本部。学生积极性,每天督查早操,提高了学生做操质量的目的。

7、训练方面,体育教师,虽任务重,但平时训练认真,把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结合起来等措施。朱庭岳老师负责高三毕业班学生体育训练。成绩显著,所有参试学生均达基本线。

8、音乐方面:以音乐教师金灿在各平乡支教,指导、策划、训练,成功组织了和平乡“五。四”文艺汇演。得到了好评。

篇6

论文关键词:职校生,技能训练,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是我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不仅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职业道德与技能训练培养相结合,是专业教师当前培养职校生的关键任务。以下是笔者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在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中强化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职校生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往往都很盲目。其所选择的专业,有的是家长选的,有的是通过招生简章的介绍而选的,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鉴于此,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技能训练,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道德。实习课教师在上序言课时,可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参观,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还通过展示往届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果,让学生对技能训练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学生从教室到车间,身份已转变,自己调配的时间多了,自由度增多,教师要引导他们把精力放到技能训练上来,把技能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技能训练也是一种艰苦的学习,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配用技能骨干,让他们在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成为学生当中的模范,带动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

二、在强化安全意识过程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安全是底线,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从职业道德抓起,这样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必须是安全教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用生产事故图片等向学生讲解大部分生产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是操作人员精力分散、不遵守安全规程或缺乏安全意识而导致。并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通过安全考试,80分及以上才算及格。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使其在安全意识上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如在车工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机械设备以及仪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还通过总结历届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出现的典型问题,结合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在技能训练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教师在训练前讲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在训练中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三、把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作为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内容。

质量是生命,质量就没是效益。职校大多数学生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也只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尤为重要,这种意识的养成,离不开职业道德的养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心目中有一种质量意识,有一种责任感,因此,质量保证和道德养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产品的加工,学生不仅强化了质量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而且体验了工作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劳有所成,劳有所得,这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提供条件。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职校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才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学生在校外参加技能训练时技能训练,不仅要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还要学习企业师傅的敬业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与企业员工长时间接触,使学生认识到:衣着打扮、工作规程规范化;物品摆放一线化;工件尺寸、形位精度的一致化;地面、车床卫生的整洁化;同事之间相处的和谐化。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机会,还有利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使实习教学和生产创收有机结合,达到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的目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提供了条件。

五、在项目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由简入难,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如在刚开始加工工件时,加工精度低,时间长,技能内容分步进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精度要求高,时间短,技能内容综合程度高。待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的模式,在学生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技能训练氛围。对于技能训练的效果应及时评价和反馈,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的激励方式。技能训练到一定程度时技能训练,可以开展趣味课题工件的加工,如:榔头、酒杯等,使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技能训练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校外企业的产品进行加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强调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学生生怕出现差错,影响到学校及班级的名誉,都会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多花功夫,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提高了职业道德意识。

总之,职校生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一名职校生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苦练技能,强化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意识,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胜任本职岗位,体现自身的价值。

篇7

关键词:语文学习动机 弱化原因 激发策略

语文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中职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原因,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注重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弱化原因

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在逐步弱化。

1.厌倦情绪。职校招收的学生多数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因而对学习知识没有信心:一方面表现为对任何事都无所谓,但一方面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学习动机不明确,认为进了职校的门,就是“混混的”。因此,上课时不能专心看书,不能集中思考,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很少能享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对他们来说,语文学习确实是“学海无涯苦作舟”。

2.懒惰行为。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没有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进入职校后,表现为平时不愿看书,不会看书。看书看不懂就打盹,不愿动脑筋;学习上拖拉,并经常为自己的懒惰行为找借口。如:有的学生说,“实在太忙了,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看书”;还有许多学生在想:“等我有空再学习吧;等我有时间再好好看书吧”,于是,日子流逝,他可能永远也不会“有空”、“有时间”。人都有惰性,但动机弱化者惰性表现的特别明显。

3.目标缺失。多数动机弱化者对学习有着一种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学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有的学生上课低头不语,眼神茫然;有的学生句子读的结结巴巴,读错字、写错字;甚至有的学生无法与人顺畅沟通。让他们练字,一会儿就能写好几页,没有一个字标准规范;让他们欣赏文学作品,只知看热闹,连主人公的名字都叫不上来,更别说读懂作品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被迫的苦差事,常常自卑,缺乏自信。

二.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激发策略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语文学习价值,激发动机。首先,要让中职生明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可举一些现实生活中因为语文能力不强而造成交际障碍的例子,让中职生明白语文能力的重要。其次,应让中职生明白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的基础。中职生只有学好了语文,具备了较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正因为这样,许多有识之士都非常重视语文学习,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就说过:语文水平是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生活,为了要求生活的充实”。

2.端正语文学习态度,强化动机。中职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教师要创设情境,联系实际,使中职生体会到语文认知上的某些欠缺会给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教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批外宾来参观我国某工厂,看到技术人员设计的先进设备后,啧啧称赞。厂长当场介绍了这位工程师“胸有成竹”,而翻译却译成了“肚子里有一根一根的竹筷子”,外宾非常惊讶,直到参观完之后还问起这句话。这案例是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中职生从中体会到语文水平的重要性,这种情境会使他们产生语文学习的认知需要,激起学习的动机。

3. 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动机。当前,造成语文课无趣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课文模式化的解读。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存在模式化的弊病,常见的是:背景介绍-作者介绍-解决生字词-总结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这种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厌倦,解决方法是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有的课文适合朗诵,就可以指导中职生朗诵,如《致橡树》。有的适合串讲,如一些艰深的文言文,像《察今》。只有因文而异,才容易激发中职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4. 科学设计教学计划,巩固动机。我认为,要增强语文教学的计划性。对中职生的语文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应该做到胸中有数。确定了总目标以后,就要确立分目标。这一学年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一学期要达到怎样的目标,都应该具体化。确定好以后,就要集中精力去完成。

总之,教师应全方位激发中职生学习动机,使教学成为一种“精神解放”运动,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秦训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这个学期,我有幸听了汽修组黄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是文言文的复习课,以前我也曾听过不少研究课、示范课,也到别的学校听到不少市级研究课。说实在的,虽然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但我认为只有这一次感受最深,受教育启发最大,毫不夸张地说,使我震惊,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因是:这一节课效果一鸣惊人!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其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根本不感兴趣,一提“之乎者也”就脑袋疼,再有我们中职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又没有升学压力,所以教授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是,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把所有学过的文言文背诵如流,能把本学期课文涉及到的语言现象:如名词作状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总结得条条是道,一堂课下来,既内容充分,学习气氛又活跃,真的使在堂所有听课的老师、领导叹为观止。

当我听完黄老师的课后,非常震惊,有的老师却当堂提出了两个疑问:

其一,这班的学生是不是中职生中的佼佼者,学习基础较好呢?其实并不是如此的,黄老师所教授的这个班是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这个专业里,98%是男生,女生寥寥无几,众所周知,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汽修专业,就是因为当初不愿意学习,试图学习一门手艺作为将来谋生的手段,才到这所中职校,从这个情况看,我们至少可以想象他们当初的学习基础是何等的差,但通过黄老师一个多学期的教学,能让基础如此之差的学生学到这种程度真是无壤之别,无法估量呀!

其二,是不是黄老师为了这节课,可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呢?我当时就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像我们这类学校的学生,你就是告诉他有人来听课,请他甭说把所有文言文都背诵下来,就是能有滋有味地读出来,都很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主要是平常的训练与积累,学生的表现是假不来的,这只能说明黄老师对学生平时训练有素,基础扎实,基本功好,所以学生配合得好。

果不其然,在课后,我们组织听课的语文老师与黄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大家还专门请黄老师介绍了教学经验。虽然黄老师非常谦虚,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但大家都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黄老师的成功,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教学中,他与学生之间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变成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交流。在他的教学中,没有严厉的训斥,他能用换位的角度,体谅中职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痛苦,并能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例如:一开始就提出了只要能打开书念念,就是好学生的口号。当学生真的念了,就马上表扬“真好”“很好”“你给了老师一个“惊喜”等字眼挂在老师的嘴边,现在想来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里面都充满了温情与肯定,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因为他们当中的不少人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表扬,这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善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拉近后,无形中就会使学生慢慢地喜欢老师的课。但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可能不会坚持很久。因此,黄老师在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每节课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归纳成类,每次提5个问题,一个问题20分,只要答对一题就当众宣布20分,5道全对得100分。或有时购买一些小奖品来奖励给表现好的学生,这些事虽很小,但说明老师对学生的爱与用心。所以我觉得黄老师很细致、很周到。可见我们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转变我们的观念,首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特,当自己的孩子来爱护,有了错误时,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应当热心教育与热情的鼓励,而不是一味地严厉训斥。

三、变课堂为学堂

当学生一旦变得想学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学习的问题。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讲的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凡是有经验的领导和教师都极为重视课堂教学,老师往往在备好课,讲好课上下功夫,而忽略了一个学生学的问题。而黄老师提出了“让课堂变学堂”的口号,我非常赞成这一点,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能力低、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如果只是在认真备课,深入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就会课堂上满堂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那么要想提高成绩就很难奏效,也上不出成功的课。

篇9

关键词:职业学校 班主任 专业化素养

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精神境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身心状态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班级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班级系统内部以及班级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多维度的交流,班主任则是各种交流的中转站。这就对班主任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提高专业素养是班主任实现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提高职校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班主任专业化思想,提炼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内涵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它具有相对独立的群体空间和班级文化,以及广泛的辐射功能,下及每一个学生主体,上及学校教育系统,又及家庭社区的文化环境。因此,可以说它是素质教育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而班主任专业素质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会把自己的人格道德和智慧融汇于班集体以及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一直以来,班主任的素质、班主任工作职责等均有诸多概述,但说法不一,对职校班主任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缺乏科学的、一致的认识。

新时期,我们要树立班主任专业化的思想,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班主任专业素养的说法进行甄别和提炼,总结并归纳出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的理论内涵。

其一,职校班主任应该掌握基本的职业规范与责任规定,应当遵守规范、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这是最基础的外部约束、他律监督的层次。

其二,职校班主任应当逐步在实践中内化这些规范,以形成自觉的意识、内在的良心与良知、内在的道德与理智的环境。

其三,职校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激发内在动机,调动积极的情感,以积极的态度追求教育事业,其主体精神和主体价值要与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融为一体。

其四,职校班主任在班集体的成长中,在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实现自我并发展为体验幸福的自由主体,逐渐步入教育艺术家的成长道路。

二、探索班主任专业素养培养途径,建立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一直以来,学校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都十分重视,高投入、多途径、多渠道地对教师进行了专业化培训。但是还没有哪一级教育部门对班主任进行过大规模的培训,虽然有一些小型的培训班,但参与面不大,培训内容也不系统。

班主任专业化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升、逐步进步的过程。研究职校班主任专业化的培养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采取多种手段、开辟多种途径对所有的班主任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关键靠教师,而班主任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群体,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高需要学校专业活动的引领,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活动。

为使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可以借助班主任岗前培训的时机,开展多样的班主任系列培训。有关部门要组织培训教师学习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掌握班主任日常工作制度内容,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材料,使他们做到计划和总结的首尾呼应。

学习有关班主任的理论材料,学校可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班主任通过学习、感悟、实践的形式写学习体会,并在教师中进行交流,从而有效地提升他的专业理论水平,帮助班主任树立专业信念,增强责任意识。

二是建立班主任培训、指导、考核的有效机制。学校应将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与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紧密结合,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把班主任的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体系,将其取得的教研创新成果等纳入考核体系,评价标准为是否有班主任积极参与到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队伍中来,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成果等,从而完善班主任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着力营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三、完善班级考核机制,努力创建特色班集体

倡导班主任专业化,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是为了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成长。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促进班集体积极向上、和谐发展,学校应在班主任任用方面实行自我申报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培训过的专业素养高、热心班级管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大力开展特色班集体的创建。

“特色班集体”是指班集体除了具有一般班集体共同的特征外,还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比较稳定的班级风格或班级风貌。而要建立“特色班集体”,我们应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两到三年时间探索出打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集体的新路,并逐步完善班级考核机制,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班集体的评选办法和评比标准。另外,还要把开展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与引领班主任走向专业化之路紧密结合,促使班主任不断反思其教育观念,不断研究其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其教育艺术,最终实现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目标。

此外,创建特色班集体还要研究以下内容:

1.特色班集体的外显特征:独特的班集体理念、独特的班集体氛围、独特的班集体活动、独特的班集体制度、独特的班集体管理。

2.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前提条件:一是所创办的特色要和德育的根本目标相吻合;二是要和本地以及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因素相结合;三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爱好和水平层次以及年龄特征;四是班主任要有自身的个性和特长。

3.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还要研究考核评价问题,可通过班集体的考核评价反哺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主要研究: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激励的措施,重点抓住案例反思与行动研究,通过班主任交流、教育随笔、学期总结交流等平台,让班主任思考、反思、探索和解决特色班集体建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优化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中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四、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的行动研究

研究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理论研究贵在创新,贵在有研究者独到的见解。因此,理论研究者必须有良好的反思品质,在不断怀疑和追问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同时,理论研究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理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穿透现实的迷雾,把“提纯”之后的世界本质地呈现出来。理论研究能让班主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因为起点较高,视野较广,这种审视和反思也就更容易走向深入。理论研究与反思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班主任成长同样需要不断研究、反思,通过对日常工作的重新梳理、总结、反思,可以有效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写班主任教育随笔、教育周记、教育日记等手段,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观点、思想,提高工作水平。

行动研究,通俗地讲就是研究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理性认识以及加深对实践活动的理解,以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中的反思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通过个案研究进行反思,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进行反思,通过教育叙事进行反思等。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可以对多种反思性研究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取长补短,发挥其综合效应。行动性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社会研究,它旨在引发社会变化,也就是让被研究的对象参与到研究的过程中来,采取相应的行动,改善他们自己的社会状况。它着重于研究所导致的成果。即一方面要使研究的客体成为参与者,另一方面要取得实际成果、实施行动。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握行动性研究的特点“在行动中研究,为了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并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班主任的研究要和班级工作结合起来实施,通过行动研究,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班级管理方法,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不仅要做到理论灌输,更要注重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讲文明的意识,使之形成习惯。

五、增强班主任的挑战意识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不断地挑战自我,在不断地自我更新中探索前行。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读书人,以书为师、为友,不断从书中汲取他人经验来丰富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以一桶水养一碗水的定律来鞭策自己,养成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其次,要乐于向同事、学生学习,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精神,在创新、探索中寻找教学规律和方法。再次,要主动投身教育改革,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带着任务和问题在不断探索和反思中前进。同时也要借工作快速成长起来,合理地将工作与个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使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得以实现。这样的工作才会有所价值,才能成为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刷新成绩、不断审视职业价值的力量源泉。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航行。

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多能的复合型教师,作为班级的耕耘者和管理者,班主任要顺应形势,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马建富.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雪巍.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J].消费导刊, 2009(16).

[3]靳玉文.班主任实用“百宝箱”[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4]耿书丽.班主任文化素养修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基金项目:2013-2014年省级课题“提高职校班主任专业素养策略研究”编号2013029

篇10

[论文摘要]为适应当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将此作为专业教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改经验,从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教学形式、教师队伍保障机制、教材建设、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与手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题的提出

据《中华财会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现阶段各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能力的调查排序依次是:实际操作能力90%,协调能力42%,创造能力14%,交际能力和善辨能力8%。能容忍会计专业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最长时间依次为:3个月40% , 6个月以内34%, 1年以内24% o

可见,在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除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而现行的会计职业教育又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着一系列巫待克服的弊病,其突出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时间上难以保证;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一些重要的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经常难以达到预定效果,如:部分学生在实践后仍然不懂得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工作;一些学生编制的记账凭证内容填写不完整,忽视了建账、审核、记账等一些重要环节,甚至完全忘记了会计循环的全过程;不知道怎样设置账簿,登记的账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进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样进行审计;不知道企业要交纳哪些税款、如何纳税,等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客观变化,高职校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突出和强化实践训练,更为注重实践性环节教学。

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总体思路

笔者认为,高职校的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具体来说,应首先在教学计划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种实践性技能教学活动,根据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从基础到专业,从单项到综合、从校内模拟到校外实习、从平时的经常性实践操作到毕业前的企业综合实习,进行系统配套、环环相扣的实跺技能训练,力争做到能让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之中。基于上述教育目标,笔者在总结多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访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合理、可行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应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特点为基本出发点,同时严格遵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财务制度,使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产学结合,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与企业应相互沟通,一方面将企业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请进课堂,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经常性的社会实践,边实践边学习。采用“订单式”、“委托式”等多种培养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重构课程体系。应将应用技术能力作为主线,突出实践教学,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彻底改变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式,做到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衔接。

4.质能并举,以能力为本位,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时,应从职业分析人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围绕所需能力形成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提升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水平的路径

1.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有效手段—多种实践教学形式综合运用,强化实践活动。财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高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也是财会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曾尝试将几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实践证明效果较为显著。

(1)参观见习。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我们应根据课程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业作为见习联系点,并和这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后根据学生专业素质,优差搭配,划分见习小组,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企业去参观见习。在见习的同时辅之以观看相关企业的录像资料并展开讨论。通过此环节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财会核算与管理方法、流程的理解。

(2)专业实践报告会。专业实践报告会也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聘请富有经验的财会人员给他们介绍业务操作方法与技巧,以增强学生对企业财会工作的感性认识。

选择报告人时可以邀请在财务岗位上做得比较优秀的本校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读的优秀实习生,还可以是社会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专业人士,如知名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通过这些报告会的形式,学生可以在与报告人的充分交流中加深对财会工作的了解。

(3)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模拟企业为背景,演练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它能创造良好的直观条件和实践环境,让学生置身于仿真的环境中从事帐务处理工作,增加真实感,缩短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距离。主要手段包括:使用以企业真实业务为原始依据的仿真业务信息资料;建立仿真的会计凭证资料库;营造仿真会计工作环境,帮助学生熟悉业务交往的主要工作环节。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全盘账务处理流程的把握能力,也能使学生对会计分工及分工的权限职责有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能了解不同工作之间的衔接关系,及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互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笔者所在学校在财会专业课改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课程中,增加了模拟实习的内容。模拟实习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采用全真的证、账、表进行账务处理,把真实的会计业务搬进了课堂。实习形式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三种类型。通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全面、系统的模拟实习,使得‘会计模拟”就像一条线,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贯穿起来,它使学生们的会计知识、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较短时间内学生就能基本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工作性质的财会业务;同时,学生通过这种模拟实验,也能感受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另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内容,并通过操作验证实验的合理性,在实验中不断修订实验方案,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模拟实习有着比课堂演示教学、社会实习更优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它是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实习的最佳途径。而对财会专业模拟实习的研究必将随着实习内容的丰富、实习规模的扩大、实习手段的发展而不断地深人和拓宽。实践证明,模拟实习易于组织,又便于集中辅导,已经成为财会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学习。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普及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显示出了无法替代的优势。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就必须增加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的时间,尽可能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动手能力。笔者所在学校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省计算机应用中级工考证,下学期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进行手工财会模拟实习。与此同时,让学生操作应用‘用友”或‘金蝶”会计电算化软件,一方面将电算化的理论知识与大众化的应用软件相结合,缩短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软件比较手工操作下的会计核算流程,并将两方面处理的结果进行核对验证,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会计技能。

(5)校企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提高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在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这个问题找到了新的答案。无论从培养“与财会岗位‘零距离’人才”的要求来看,还是从增强教师实践知识以及丰富案例取材的角度来看,开展校企协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都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利用校外实习基地是整个专业教学的最终环节,是连接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桥梁,是从学校教学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好学生毕业前下企业顶岗实习,可使学生的财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一次系统、全面的检验和提升。当然,如何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的校外实习得到充足的保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综上所述,财会专业实践性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它们的有机结合,必将大大提高财会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效果。

2.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教师队伍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重构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更要能贴近经济生活,大量吸收与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新知识、新科技,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接受财会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融人进社会并适应财会工作。然而,高职校现有的财会教师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课堂教学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存在‘讲不透、道不明、练不实”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状况,高职院校要把培养一支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水平高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高职校在财会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1)立足校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外语培训、电脑培训、在职进修、委托企业培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出国留学或考察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和水平。对那些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及厂矿企业调人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参加‘新教师教学技能”岗前培训,并且要通过有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证书;新分配来校的师范类毕业生除了应参加必要的岗前培训外,还要重点学习操作技能,并设法取得会计上岗证和会计资格职称证书。其中,对那些没有财会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还应分期分批派遣他们去企业实习,进行顶岗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财会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高职校应不惜拿出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企业的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资深审计经理来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弥补了学校技能课教师的不足,提升了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J胜,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3)面向企业,招贤纳士。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为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深入到企业招贤纳士,让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更有熟练操作技能的‘财会高手”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来。事实证明,那些“财会高尹,由于有实践经验,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照本宣科,不空谈原理,讲课形象生动,包含信息量大,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质f保证—教学计划的修订与教材的开发和管理。高职校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上,实践教学课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40%,必须安排相应的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及模拟操作课程等。即使是理论教学,也应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围绕培养能力来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必要的技能训练。专业教学在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能像传统的本科院校那样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而要根据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摒弃落后、陈旧的内容,增加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实用的最新技术。

教材质量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关于财会实践课程的教学及参考资料很多,有些资料基本不适应学生的实际,有些资料需要整合后才能使用,这样就有必要强化校本实践教材的开发。一般来讲,高职教材应强调实用性、灵活多样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高质量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