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习手册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4: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实习手册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实习手册个人总结

篇1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essential for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post practice of higher vocational mechanics special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of post practice unde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关键词: 高职;顶岗实习;实践;校企合作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 practice;practice;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65-02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在学过基础技术课和完成教学实习之后,到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当今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要加强,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

素质。

1 我院机械类专业概况

我院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三个专业,学制三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论教学、实训环节教学三年不断线,第六学期主要是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环节。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导致大多数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参加顶岗实习环节。以2013年为例,我院机械类相关专业大三学生共计410人,第五学期大三陆续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210人,占同类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而第六学期所有学生都按时参加顶岗实习。

2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2.1 实习时间长,学习深入。按照规定,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在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实际操作中,50%以上的学生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开始了顶岗实习,有些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能达到8个月以上。实习时间延长了,学生在企业对专业技能、知识有了更深入地学习。

2.2 在具体的实习岗位参与生产实践。实习单位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安排学生的实习岗位,学生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上可以参与实际工作,有好多企业为了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参与实际工作,学生在此期间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3 师傅带徒弟。顶岗实习时每个单位均安排了企业实习老师,企业实习老师与学生一起工作,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学生边学边问,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这种方式学生收获很大。

3 机械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3.1 期望值存在差距 现今大学生对工作岗位认知存在误区,在企业中希望自己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而实际每个单位提供的具体工作岗位较单一,学生从而产生学不致用的想法,于是有些学生就不安心实习甚至有擅自离岗的。而企业都想要完美胜任工作任务的学生,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显然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双方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

3.2 时间上存在冲突 有的学院安排顶岗实习时间过短,而企业希望学生顶岗时间较长,培养学生为企业所用。校企双方时间上存在冲突,导致企业不能对学生委以重任,学生理想和实际岗位落差大。

3.3 责权关系不明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到企业后,主要管理权便由学校移交给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不会对顶岗学生按照企业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种现象使得学生权益保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从而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行为和活动得不到合法的保护。

4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方案实施

以我院2013届机械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3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有东北特钢集团、首钢京唐钢铁、北京三一重机集团、天津冶金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营口五矿集团等。通过顶岗实习情况的分析,提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总结了教学环节设计方面的经验与方法。

学生在顶岗实习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学院教师培训学生,让学生弄清顶岗实习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每名学生都非常清楚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然后学生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协议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同时离校前学生领取自己的顶岗实习手册,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完成并上交顶岗实习手册、专业技术报告。

4.1 顶岗实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①理论知识学习:在顶岗实习前专业理论知识要掌握设备的操作、工程的生产工艺,在校期间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学习和培养。最终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和任务,转变实习观念,调整实习心态。

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顶岗实习比较复杂,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包括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签订合理的实习协议,编制系统的顶岗实习指导文件,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如岗前培训、安全培训、工作态度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

4.2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信息沟通: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实习学生、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的个人登记表和个人信息表要建立,便于师生之间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

②实习检查: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随时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学生实习的进程,从而纠正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来保证实习效果。

③实习记录: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填写顶岗实习手册,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实习企业、实习主要任务等,还要按时填写实习周记来记录实习进程,撰写顶岗实结报告,最终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评价等内容。

4.3 对实习成果的要求 实习成果主要包括实结和专业技术报告。学生要在实习结束后写出实习的个人总结,总结顶岗实习经验教训,如实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对实习有哪些建议等等。专业技术报告要符合学院或者系里制定的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工作岗位完成专业技术报告撰写工作,要求专业技术报告原创性较高、有创新点,能对某一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4 实习成绩 实习成绩要由实习企业指导教师的鉴定、学院指导教师的考察、实习记录、实习成果各项分值累加评定最终成绩。

5 结论

校企合作模式下顶岗实习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是成功的,研究结果表明,顶岗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娟等.工科顶岗实习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

篇2

1.1依托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

大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2009年获得辽宁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抓住有利时机,我院主要领导根据生物类专业实习遇到的问题,决定以中心为依托,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地点就选在中心实验室,并购置了适合进行生产实习的必要的设备,如大型离心设备、发酵罐、摇床、培养箱、烘箱、水浴锅、超净工作台、疫苗分装机、压盖机以及进行生产实习所需要的试剂和材料。从硬件上配置资源,使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初具规模。

1.2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学院为校内实习配备了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教师均为硕士毕业以上,具有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授课教师为博士毕业以上,并具有高级职称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要求在科研上具有承担国家级和省市级研究课题的经历。这样,从师资力量上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配置了最好的软件资源。

1.3选择实用、有价值的科研内容或题目作为实习实训内容

在本科生实习实训内容的选择上,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和论证,其筛选的原则和标准为:首先,实习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国家级课题,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这样就保证了实习内容和题目具有高层次水平与研究价值;第二,实习内容必须具有应用性,即属于生物技术的下游,能够生产出产品或能进行技术转化。学院选择许崇波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气荚膜梭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No:30371380)作为生物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依据,精选出其研究成果中的应用部分作为具体的实习内容,即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制备。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实习的价值。

1.4制定合理、详细的实习计划

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每个学年都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对参与实习的人数要提前一个学期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所需要的易耗品和试剂材料,对于购买周期较长的药品或试剂要提前购买,其它试剂和材料均要求在实习之前一个月到位。实习的具体时间也要在实习开始前2个月做出,避免与其他课程或实践活动冲突。这样就保证了校内实习合理、有序地进行。

1.5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加强监督和指导

在每年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同实验教师要严格执行实习计划,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做出改动或调整。在指导学生实习期间,要耐心讲解,全程指导,并丰富教学手段,除了实践操作示范,还需要配合以PPT、影像资料等加大对学生信息的提供,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一定要严肃纪律,制定考勤制度和实习操作规范,严格监督执行。对于纪律涣散、不注意考勤制度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随时进行记录,与学生的实习成绩挂钩。尤其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出现教学事故。这样就保证了实习的纪律性和规范性。

1.6规范实习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

学院指定了专门的实习报告手册,便于学生进行记录和填写。另外教师也要使用指定的实习成绩记录手册。对于实习报告的填写,实习指导教师要事先做出规划,并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前夕及时向学生传达,其实习报告填写的要求一定要统一、合理。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评价一定要客观、仔细和耐心,对实习填写内容中不规范的地方一定要指出,实习产品或结果中不理想的地方一定做出批改,并在最后对每个学生的实习情况做出总体评价和给出最终的成绩,综合学生实习的全面情况,择优选出优秀实习生从学校层次加以表彰和奖励。

1.7认真总结,不断创新

指导教师最后要综合所有实习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实习做出整体总结和评价,并作为教学资料和档案材料留存。另外,要为下一年的实习做准备,更新教学资料,积累素材,挖掘社会资源。指导教师通过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大连周边地区知名生物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交流,为学生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使校内生产实习逐渐与校外实习接轨,不断提高实习效果。

2实习效果

校内实习从2006年开始,中间经过不断的改进,到现在经过了8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运行模式,校内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科生的实习得到了保证,完成了教学计划。试想,如果没有及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学生的教学实习将不能得到保证。第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淬炼了他们进入企业及市场接受竞争和挑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将来就业或进一步深造。第三,积累了经验,储备了知识,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缺乏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开展与生物疫苗制备有关的实习实训,需要具备一定洁净程度的空间,因此需要在操作空间安装一些净化和过滤设备;或者需要一定数量的超净工作台。其次,实习实训的时间和强度不够。目前实习和实训的时间一般在第七学期后半部分,这时候正好赶上学生的考研复习,许多计划参加考研的学生往往抱怨实习占用的时间太多,耽误了他们的考研复习;而实际上集中生产实习的时间仅仅为2~3周,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术的要求。另外,尽管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一些个人联系等方式定期到相关厂家进行参观,但只限于一般了解,对车间实际操作还了解不够,对于工厂化生产生物疫苗和生物制品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3.2改进的办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经过讨论,采取了如下的解决办法。首先,呼吁学校和学院领导进一步重视校内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和更新必要的设备,提高校内实习的专业化程度。第二,解决实习实训时间不足与学生考研冲突的矛盾,必须把生产实习的形式多样化,即不仅仅限于集中实习。实习形式可以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期间,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这段时间尽量避开学生的考研时间,能够安排在第六学期为好。分散实习,可以安排在学生考研结束后,或者其他任何时间,这部分主要由导师制的形式来实行,不必要求实习内容统一,可以体现个性化的内容,只要是与生物工程或生物技术相关的实践操作就可以。分散实习应当给予每个指导教师一定工作量,学生分散实习的成果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第三,针对实习指导教师对工厂化生产了解不够的问题,建议学院定期指派指导教师到相关厂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从而积累更专业的实践操作技术和知识,以传授给学生。另外,可以由学院出面聘请相关厂家的专业人员亲自给学生上生产实习课中的某一环节,并给予一定的报酬或其他奖励。

4结语

篇3

一、“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主要内容

景区专业方向以项目引领教学,每学期安排一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设置项目工具课程、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项目任务;每学期的项目设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步步推进,学生从景区认知、景区内部管理、景区产品设计与营销直至景区顶岗实习实践,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递进发展。第一学期设置《认知旅游景区行业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对景区行业的基本认知,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选择几家旅游景区作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景区行业的历史、现状、焦点问题、人才需求、未来的发展趋势、产品和服务、特色等内容。第二学期设置《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内部管理能力而设置。项目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为企业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包括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手册等,以此使学生掌握景区内部的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第三学期设置《旅游景区主题产品设计与销售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而设置。项目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行业实践,掌握景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景区现状及主要客源,有针对性的为景区设计一款主题产品并撰写营销方案,产品及方案须契合景区现状及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创新。第四、五学期设置《景区业务流程实践与创新项目》,此项目为个人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顶岗实践、服务技能而设置。要求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结合工作岗位操作实际和个人实习体验,首先对所在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能力要求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认知;之后针对具体某一业务流程做出详细流程解析,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进行流程的重组和升级改造;然后将改造后的效果与原有的执行效果及预定改造目标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完善和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的整合策划能力,总结、反思及研究的能力。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先做后学,教师不做事先安排,学生需要到旅游景区中,实地调研、编制手册、设计和销售产品。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会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改善,从而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旅游景区实际脱节的问题。通过项目实操,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景区知识,包括对内管理、对外营销、产品设计等,并学会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二、“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操作方法

(一)根据景区需要合理设置项目

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方向设置之初,学院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多数景区目前急需产品设计与营销策划人才。针对此情况,教学团队设计了《旅游景区主题产品设项目》。后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发现,还应有项目作为景区内部管理知识的支撑,因此,教学团队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设计了《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针对景区的对外营销和对内管理两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景区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我们在上述两个项目的前后分别设置了《认知旅游景区行业项目》和《景区业务流程实践与创新项目》,使学生能够顺利导入景区学习和通过实践提升服务技能。

(二)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共同进行项目指导

在景区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景区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实施校内外指导,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校内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推进、过程监督及景区知识的讲授,兼职教师在学生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手册编制等全过程给予实地指导,同时对项目成果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三)项目实施过程“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学教做合一”

改变了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在项目开始之初即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到景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景区的组织机构、产品现状等基本情况和企业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校内教师为学生补充景区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指导项目过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成果;景区兼职教师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实地指导,并提出建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学生完成项目。

(四)项目成果应用于企业实际

在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后,将学生编写完成的《旅游景区完全手册》、《旅游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书》和《景区岗位业务流程改造报告》推荐给相关景区,一方面为景区的内部管理和产品策划提供建议和方便,另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学生实践与景区应用的双赢效果。

三、“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创新点

(一)来自于景区实际需要的真实项目

景区方向的四个项目是在分析学生从事景区服务与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基础上,根据景区的实际需要设计并实施的。项目来自于行业、企业实际,改变了以往项目教学中虚拟项目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的缺点。

(二)旅游景区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指导项目

旅游景区的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反馈、项目考核与评价的整个过程。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青岛方特梦幻王国景区、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青岛琅玡台风景名胜区、青石湾生态园等旅游景区的兼职教师在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手册编制、顶岗实践等全过程给予实地指导,同时对项目成果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三)学生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景区经营与管理

学生针对不同景区完成项目,比如针对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区设计了主题产品《四季琅琊主题系列—醉美琅琊,相约四季》与《文化琅琊主题系列—千古琅琊,传承文化》、根据青岛鸿瑞生态园的要求设计的《青岛鸿瑞生态园彩绘一条街主题产品策划》、针对日照海滨森林景区编制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完全手册》等,目的明确,主题清晰,为景区的管理与产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四、“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生部分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景区实践

在多年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部分小组的项目成果已经被景区采纳:如2010年,2009级景区方向学生在《青岛电视观光塔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中,提出名塔微缩景观展览出售的建议,此创意被青岛电视塔景区采纳,设置了世界名塔专区,专门展示世界著名电视塔的模型。2015年元旦,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根据我院2013级景区方向学生设计的《“红羊闹新春,动物大拜年”主题活动策划书》中的建议,在景区设立了一面心愿墙,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墙上写下心愿。2016年,2014级景区方向学生为青岛青石湾生态园设计了以“青石湾果仔”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是以水果为主题的卡通公仔祥祥、悦悦、青青、诗诗、挽挽,既有“相约青石湾”的寓意,每一个公仔又代表了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水果。这一设计得到了景区极大的认可,目前已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

(二)旅游景区主动联系,要求与我院深度开发景区合作项目

景区方向多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已有多个景区与我们联系,深度开发景区项目:青岛鸿瑞生态园景区希望学生为景区设计系列旅游纪念品;青岛金沙滩景区希望学生协助完成编制该景区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手册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文件;青岛小珠山风景区提出校企共同合作景区课题,包括景区定位的分析及整体策划、珠山主题线路设计、中远期及一年期营销推广方案等;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在我院协助下完成薪酬体系设计等。

(三)景区方向学生受到企业认可,实现项目教学、顶岗实习、正式就业一条龙

篇4

关键词: 分散实习 实习质量 质量监控

一、分散实习的研究背景

分散实习是相对于传统集中实习而言的,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行寻找实习接受单位,学校实行比较灵活管理的一种毕业实习组织模式①。近年来,因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社会需求和应对人才市场的挑战,传统集中实习模式弊端已愈发显现出来。分散实习因其能够弥补高校实习基地存在不足的现状,并且管理灵活、操作简便,有利于学生就业等优势而广受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②。以南京某高校二级学院为例,笔者统计了近三年来分散实习所占总实习的比重均在90%以上,而其中非师范专业的实习生几乎全是采用分散实习的模式。因此,分散实习已经成为目前地方高校的主要实习模式。研究分散实习质量监控对于提高业实习质量和管理有效性有着重大意义。

二、分散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散实习管理制度缺乏或不够完善。

合理的制度能够保障一项工作顺利而有序地开展。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没有专门的针对分散实习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够完善。以南京某高校为例,近年来,分散实习虽然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在毕业实习工作通知中,对于学生选择分散实习的单位要求,毕业实习答辩等方面均有所涉及,但是缺乏专门的针对分散实习管理制度。整个分散实习管理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而实习质量的保障和提高基本上靠着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思路和实习指导教师的“良心”和“责任感”进行。这种状况让实习工作充满了风险性,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违背了实习的目的。

(二)指导教师缺乏责任感,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

毕业实习不像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控制课堂秩序,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它组织灵活,尤其是分散实习,一个实习点大多只有一到两名同学,组织形式较为分散,管理难度比较大。如果没有完善的监控体系,很容易导致师生对实习这项工作的重视意识淡薄。有些指导教师参加实习指导只是为了弥补教学课时不足,满足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认为实习课时比较容易获得,主观上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在实习指导上。甚至个别教师在整个实习指导过程中,从未对实习生指导过,最终的学生实习报告等实习材料的教师评价栏和签名栏均由学生代签,出现了严重的指导缺位的现象。再加上学生思想不够重视,部分学生频换实习单位,个别学生只是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补个材料,便顺利拿到实习学分,并未真实实习,使得整个毕业实习过程流于形式。

(三)实习单位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都是学生家长或亲戚、朋友托人找关系介绍到熟人单位实习。对于实习单位的指导资质不去考证。对于实习生进来,部分实习单位没有相应的实习指导配套计划,只是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做些与专业无关的杂活,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尽到指导的义务,从而达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四)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

以南京某高校为例,《关于做好2016届毕业生实习工作的通知》中关于“毕业实习成绩评定”中指出……学院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上交的实习材料、实习中的实际表现,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和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通知中列出了考核的内容,并确定了考核内容的大体分值比。但是由于分散实习的学生多因个人关系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在评定实习生成绩时,大多会给出高分,并且考核指标比较简单,部分校内指导教师只是依照模糊印象评定实习生成绩,难以客观地反映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真实情况,不利于实结和评优工作的开展,难以保障毕业实习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构建科学的分散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首先,要拟定实纲和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要求、实习时间及安排,实习内容。其次,学校需要提供实习指导书或制定实习生守则,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行业内职业要求等系列材料引导、规范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进行实习;再次,建立可行性、易于操作的分散实习流程;最后,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要求指标明细,对实习工作有可参考性。健全分散实习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分散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分散实习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加强地方高校分散实习管理过程监控。

1.实习准备

充足的实习准备能够保证实习工作成功开展。分散实习生必须经过一系列审查和培训学习后才能进入实习单位实习(见表1)。

表1 分散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前系列准备

学院成立分散实习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领导小组必须按相关规定对分散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资质进行审核。分散实习单位必须有完善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实习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需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责任感担任。校内指导教师必须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限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备比不超过10:1。

分散实习生填写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申请表,学院审核分散实习生所申请的实习单位的资质,审核通过,即可以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审核不通过,退回学生重新找实习单位或申请集中实习。

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实纲和计划。并且对指导教师指导过程提出要求。提高指导老师素质,增强指导老师的规范意识,确保实习质量的提高。

实习动员。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培训。专业培训包含实纲和实习计划的学习,师范生进入实习学校前必须进行1-2次试讲,撰写完整教案,非师范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前,必须进行相关行业或专业的培训。

2.实习过程

分散实习的过程指导和管理是整个分散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优化实习管理流程能够提高分散实习管理效率,确保实习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分散实习过程,前提是在分散实习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主要分为指导教师和实习生两条线,因实习生主要在二级学院管理,这里流程管理主要指二级学院的管理,具体流程见表2。

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熟悉业务流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填写学校下发的各项实习材料,如学生手册、实习教案、听课记录、实习日志和周记等。

学院和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期,对实习生实习情况进行中期检查。由于分散实习的特殊性,领导小组不可能一一检查,只能采用随机抽查的形式。但是指导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习生进行抽查。学院要求整个实习期间,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通过面谈、电话、E-mail等方式对实习生至少有6次指导记录,实习学生每周必须以书面或其他联系方式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师范专业学生在实习学校至少开1次公开课,非师范专业需要填写学院中期限检查报告,供指导教师和学院分散实习领导小组审查。中期查检合格的继续实习,不合格的则回校找指导教师重新学习实习理论,考核通过后再返实习单位实习。

实习答辩。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参加学院安排的实习答辩,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实习心得体会等。答辩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和实习效果。答辩通过即实习工作结束。

分散实习管理中,实习巡视和中期检查尤为重要。学院在实习抽查时,要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点,并且兼不同指导教师,不同学科专业。领导小组必须设计详细的巡视线路并且仔细审核学生上交的中期检查报告。

3.总结评价

学生实习答辩过后,学院和指导教师均需要对本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工作中扬长避短,对于在实习指导和管理中好的方法进行保留和发扬,对于疑难点进行探讨,寻找途径解决,避免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实习结束后,由专门人员负责归档工作。

(三)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

实习成绩是高校对学生在外实习情况的综合反馈。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第一,基于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考评标准统一,程序公平、公正,结果公开、透明,才能确保实习工作的良好效果。第二,建立统一的考核标准;统一的考核标准也是实习工作公平、公正性的体现。是科学制定实习成绩评价体系的依据。第三,确定实习成绩的考核因素;一般高校实习成绩基本上是按照优秀、良好、中级、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成立专门的分散实习考核小组。考核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表现和上交的材料,结合实习答辩、指导教师的意见和成绩综合评定。第四,确定各项考核因素所占的分值比;考核应该确定考核内容的各项分值比。第五,需要制定专门的评优制度。表彰在实习工作中表现突出、有重大成效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生。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规范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加强毕业实习的过程监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分散实习作为毕业实习的主要实习模式,由于自身性质,使得管理部门监控过程十分困难,管理难度较大。构建科学的监控体系,能够保障分散实习工作有序有质地完成,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注释:

①陈新国.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及利弊[J].石油教育,2002,05:33-34.

②陆健,张群.高师院校分散实习质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04:114-116.

参考文献:

[1]陈新国.会计学专业分散实习的组织及利弊[J].石油教育,2002,05:33-34.

[2]陆健,张群.高师院校分散实习质量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08,04:114-116.

[3]何新荣,玲,黄合婷.高校扩招大环境下分散实习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50-51.

[4]龚江南.分散型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2).

篇5

(一)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

虽然签了非常漂亮的合同,也似乎看到了美好合作的未来,但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零星的参观企业、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学生临时加班、校园招募宣讲等。由于学校教师与酒店管理层合作着眼点有差别,各方对对方的业务理解也不够深入。学校大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积累不够,缺乏服务意识,对于企业需解决的问题缺乏研究和解决能力,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能力有限。以下三个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1.教学理念不够对接

酒店内部的培训一般着重在三个方面:态度、技能、知识,而其中“态度”是重中之重,百分之六十的酒店内部培训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它主要包括个人素养(信念、积极、热情、献身、诚信、乐观等等)的培训和服务意识的培训。而这些,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里看不见的,是非常欠缺的。

2.教学内容不够接轨

虽然校企合同上都会写着“酒店应尽可能向校方提供相关教学资料”,但是出于对自身酒店品牌和培训资料的保护(一般国际大型酒店集团对此管理非常严格,禁止影印、留存、下载该类资料),给到学校的一般只是关于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而真正用来培训员工的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Auditing(内部审计手册)都不会提供,而这些,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而且,比现行的教科书更实用和先进。

3.教学方法不够对接

相较于酒店内部的培训师,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单向沟通”较为多见,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国际品牌的酒店专职培训师一般经过专门培训,会充分注重成年人学习的特点,着重强调“听不如说,说不如做,做不如你来教”的实践理念,设计大量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述、团队演示、集体游戏,采用双向交流进行教学,着重培养酒店人的沟通、组织、团队建设等能力。这和学校教师普遍使用的单向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酒店没有进行有效的初期情感干预

根据本人多年酒店工作经验发现,高校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一般在实习期的第二个月。随着对酒店的深入了解,他们突然发现怎么一天到晚都这么机械地重复着最基层的劳动,怎么自己学了一个月还是笨手笨脚老挨批评,原来老嘲讽他们防着他们的领班只是个中专毕业,气度非凡的老总以前只不过是厨房里的张三李某,人事部说了想当管理层至少要三到五年,那些内部培训都是给正式员工参与的……一切都和想象中不一样。酒店此时的角色非常重要,要及时给予实习生态度、情感的干预。不过很可惜,这样的干预各酒店都进行的非常少,因为大多数酒店认为经过了最初的入职培训,学生们就基本等同于新员工了,而忘记了这是一批从来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有点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

(三)流于形式的实习评估表

实习评估表是学生在酒店里实习情况最直接的反应,但高校现行的实习评估表基本都是用开放式点评来模糊地表达这个学生在他的某个领导眼里是好还是一般。由于没有使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SMART,目标管理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限性)实习评估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都太强,既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强哪里弱,也不利于校方及时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

二、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调整学生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一家国际知名酒店品牌的入职培训都会提到这句话,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可以随时感悟的。心态调整不是一朝一夕事情,而是需要全面、全员的参与和投入。在调整学生心态方面,笔者有以下建议:

1.入学初期,新生需强制性参加“入职心态及职业规划”的专项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和酒店方专职培训师答疑解惑,主要告诉学生们该行业需要什么心态才能胜任职业经理人、学生们学习中各个阶段会遇到的心理障碍及如何应对,碰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

2.课堂上,各专业老师都应随时结合授课内容,传输积极的心态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合乎要求的专业工作者。老师们也应走出去,参加原汁原味的品牌酒店内部针对职业经理人素养态度的专项培训,从而转变自身的观念。

3.课后,要定期请进来酒店的专职培训师和管理人员,用自己的故事和管理经验向学生传输积极的心态和服务意识,树立榜样,建立信心。

4.课余,可引导学生多浏览网上酒店论坛和相关网站,多了解酒店业发展的大环境,多参与行业交流贴的讨论,提前接触真实的酒店环境。

(二)深化校企合作,与品牌酒店接轨

改革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酒店高管走进来,专业老师走出去”的办法一直是大家推崇的,也是有效的。但要更高效,需要切实落实其中的细节,列举一二如下:

1.品牌酒店要提供适当的内部学习资料,不仅仅只是企业品牌或文化的推荐资料,也要提供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标准工作流程)、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和InternalAuditing(内部审计手册),可以为学生建立酒店秩序感、严谨感、素质感和博大精深感,从而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和充满信心。至于版权问题,应通过合作的酒店按照内部程序向其总部进行申请,写进合作协议里。这并不是非常难以办到的事,只是双方对业务和需求都不甚了解。另外的问题就是任课老师如何和酒店培训师配合将这些知识融入到已有课程中,比如酒店的企业文化,在进行《酒店管理与决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情景英语》等专业课授课时,除了使用必要教材,应该增加合作酒店的介绍视频、酒店对外宣传活动光盘、酒店宣传中英文小册子等;也可轮流派学生提前感受酒店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从中体验酒店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也可定期派酒店管理人员进行宣讲,提供企业文化方面的专项培训,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

2.关于一些合作细节,应该定量定性的出现在合作协议里,例如“酒店方定期安排学生在岗培训、每年接受专业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校企管理层定期交流、学生参与酒店职工生活、校内技能课程由酒店方代训、酒店方组织资深经理人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细节可以由双方协商制成计划表,详细列出各项目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何种目的、重复频率等,写入合同,有利于双方提前安排,特别是品牌酒店,很看重计划,确定了的计划不会因为更换老总或更换部门负责人而改变。

3.“专业老师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可以从总办见习助理开始,先了解和熟悉酒店的架构和运作,再到各个岗位见习,可参照“酒店培训管理生项目”(HotelManagementTraineeProgram)进行培训,然后再参加该酒店的所有层级的培训,目的就是了解和思考酒店职业经理人素养培训着重在于“态度、管理技能、沟通、团队精神”、教学理念应该更侧重于思想和态度的灌输、教学内容应与酒店培训材料相结合才能让二者契合度更高、“双向式交流”的教学方法会更加适合打造应用型的人才。

(三)酒店要对高校学生在实习期内的态度、情感进行有效的初期干预

酒店应意识到这是一群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充满工作激情同时又敏感自大的矛盾综合体,他们恨不能每个部门都跑遍,一年就当上个“官”,这都不符合实际。一般新人半个月完成在岗培训,一个月能独立工作,第二、三个月是技能不断重复以得到加强和巩固,这也是心生厌烦、信念动摇的时刻。酒店可实施以下措施进行态度和情感的初期干预:

1.酒店人力资源部应每半个月致电或约谈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调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了解是否有异常发生,并进行必要干预。

2.每半个月组织一次实习生大会,由酒店人力资源部组织,邀请校方负责老师前往。主要会议内容为总结前期实习情况、就值得表扬的人和事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宣讲、现场听取学生意见并记录(下次会议将跟进解决的情况)、校方老师与学生互动(酒店方可回避),最后是酒店方和校方老师的私下交流。这样的平台帮助学生舒缓压力、宣泄情感,也能让酒店方和校方都合力来解决出现的问题,起到初期干预的效果。

3.酒店人力资源部可专设一个“实习生信箱”,并告知实习生如果出现问题应及时和某个对接人联系。

4.酒店人力资源部就每次的实习生调查情况写成报告,通过邮件的方式上报总经理,平抄各部门经理和实习生的直接上司,虽然这邮件只是例行公事,但无形中对实习生的直接上司是一种压力,在管理上也会尽心一些。

5.酒店人力资源部要积极组织实习生参与本酒店的活动和培训,让他们能够在心灵和情感上更快地融入集体。

(四)实习评估表应使用SMART原则由校企双方进行编写

为了定性定量,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实习评估表可以由校企双方采用SMART原则进行编写,主要参照酒店方的SOP(标准工作流程)和TrainingBooklet(培训手册),并借鉴正式员工转正时的考核表,同时邀请酒店方点评其距离“职业经理人”应进一步培养的素质。这样不仅学生本身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差距,同时也能让校企双方协商制定更具体、细化的教学实习目标,有利于修正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与学的有的放矢。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分阶段呈现一个真实的酒店给学生,让其心理逐步适应,减少不适感和无从感,就不会在实习的时候感觉“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从而减少流失率,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 职业导向 法学 实践教学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55

Career-oriented Law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PENG B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7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legal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continued to expand, but the "hot professional, popular employment," the cruel reality is deeply troubled by the legal educators. Property of their reason, I believe the practic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needs of law law schools out of touc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e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poor practice law graduates, lack of legal professional skills, can not be quickly and Practice docking. Practice teaching is to train Legal Personnel indispensable key,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law education,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law practice standards, scientific reviews to career-oriented,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 line social needs, able to cope with high levels of employment pressure applied legal talents.

Key words career-oriented; law;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1 我国传统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仍然是以老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方式,其他教学方式则仅作为辅助手段运用至法学教育中,存在过于重视传统的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方式教学的现象。法学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培养法学应用型与实干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各高等院校却时常陷入将法学仅作为理论知识予以传授的误区。此外,各高校的法学实践安排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比例严重失衡,再加上受制于多方面的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本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因此,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摒弃以往对法学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教学理念,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力量投入,正视法学实践教育这一环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2 法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1)法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法学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程性质及学分安排上随意性较大。虽然目前各法学院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结下来,大多数只拘泥于模拟法庭、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法律诊所等形式,而且某些形式的实践教学是否有必要进行也未能写进教学大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法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规范性。法学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完全掌握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手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目标,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的差异也造成对学生的评价和指导内容各不相同,不能建立一个规范性的法学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3 法学实践教学条件相对匮乏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不断重视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各高校的法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较大发展,法律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都达到了较高的标准,教师的法学理论水平都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但是,法学实践教学老师的法学实践经验和法律实践能力却并不乐观。①许多教师都是一直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从学校出来后便继续留在高校教学,缺乏法律实践经验,法律实务能力不强。在各法律院校,有的老师虽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但却不具备法律职业资格,高校教师队伍普遍缺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法院、检察院或者律师等法律实践工作经验的综合性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2 当代法学实践教学应以职业导向为标准

2.1 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为目标

法律职业技能是指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所应具备的、按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完成法律职业工作的能力的总称,体现为对法律规范和原理的理解力、寻找认知法律能力、感知现实中法律问题的能力、调研写作能力、法律判断推理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质等。②

法律职业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法学人才的基本需求,招聘单位在寻找人才时通常都以法律职业能力作为选拔标准,用人单位要求应届生在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具备丰富的实习经验和法律实务经验,所以仅靠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已无法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法学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要尽快转型,逐步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增强法学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法律实务能力,培养出法学理论功底扎实、法学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法律人才为宗旨。

2.2 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支撑为原则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理论知识教育和法学实践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是必不可少的。法律技能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只有系统、熟练的掌握法学专业知识才能够对之加以运用,从而形成法律技能。因此,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过程中,法学实践教学首先应当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原则,既要依靠理论教学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又需凭借实践教学的途径去深化学生对法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3 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具体构建

3.1 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3.1.1 建立职责分明的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实践教学是法学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要素,其内容涵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设备管理、教材管理、教学档案管理、辅助教学等多个环节。因此,法学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践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组织管理,只有抓住每一部分的特点,通过分条块、分区域管理,合理分工、统筹协调,明确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责任分工到人,整个实践教学工作方能高效的开展。

3.1.2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制定科学严谨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其教学安排直接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对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和教学进程等进行科学全面的安排,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安排表中将实践课名称、开课学时、开课学期等单列,以利于实践教学课程的组织与安排,实践课程的安排要与理论教学课程相衔接,并特别注意课程的先行后续。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检查和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它规定了学生实践的具体项目、教学方式、考核办法和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2)编写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手册。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首先要设定具体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指标并编写具体的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用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指引性文件,因此必须内容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质量标准应以条目形式出现,明确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明确达到的目标与效果,确保教学质量手册能够有效的实施。③

3.2 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

3.2.1 法学实践教学投入的质量标准

高校要建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首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包括师资力量的投入、实践基地的投入和其他物资方面的投入。

(1)师资投入标准。聘请具有不同行业背景且具实务经验的教师指导法学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具体生动的案例,并且获得直接参与法律事物工作的机会,了解法律实务的操作流程,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职业导向性。另外法学院校应每年组织一部分理论教学老师到实务部门挂职锻炼,使已经具备良好理论素质的教师在实务部门中了解法律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丰富其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

(2)实践教学基地投入标准。高校应不断扩建实践教学基地,与更多党政机关、律所及企业合作,建立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的法学实践教学基地,解决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法学实践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法律实务操作过程中去,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3.2.2 法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质量标准

(1)实践教学内容标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法学实践教学内容应有统一的界定,同一法学实践教学活动不能因为指导老师的不同或所在实践基地不同而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差异。同一实践教学活动应制定统一规范,如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记录与总结等,通过统一的质量标准文件确保实践教学内容标准化。

(2)实践教学管理标准。在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中,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有相应的管理标准,对教师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以及对制度的落实情况都应有具体的标准,由学生参与评分,质管部门负责审核。学生方面应对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结等方面做出具体标准,使学生能有效的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3)实践教学学生评分标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评分应划分不同方面的标准,如出勤情况、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小组讨论、学习态度、实践前个人准备情况等,每一类别都应细化占分比例。另外对学生的评分应由不同老师进行,如实践指导老师占比70%,对学生的实践具体参与情况进行评分;实习带队老师占比20%,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评分;实习基地其他老师占比10%,针对学生在实习基地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法律院校,为社会培养法学素养高、法律职业技能强的优秀法律人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关键环节,高等院校应更加重视法学实践教育,建立并且完善以职业为导向的法学实践教育质量标准,科学评价、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能够应对就业压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法学人才。

注释

① 曾殷志,刘放鸣,魏昕.法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2).

篇7

关键词:会计 教育教学 创新

经过“十一五”教育规划的贯彻、落实,我国会计教育教学进一步改革完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观念、态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会计课程体系建设更加规范、课堂教学形式更为多样、实践环节设置更趋具体、综合素质培养更引人关注。经过“十一五”的发展,一大批优秀的会计人才被培养出来,走上社会,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会计教育教学环节还存在许多不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短缺。”现代化会计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综合素质不强。

一个好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既懂业务,又懂管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会计人员往往缺少综合素质。我们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会计的基本职能有:核算、反映、监督、预测、决策。学校培养出来的很多会计人员,却只会会计核算、反映、监督,不会进行分析、预测、决策。写经济业务和报表分析不会,做预算不会,预测下一年度的盈亏不会,有的甚至不会填各种行业检查、调查、统计表,不知如何分析取数。在会计电算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很多会计人员还停留在手工记账的水平。即使使用计算机,只是核算、报账,不会深层次的维护。有了问题就找网管员,自己不会处理。此外,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没有管理能力,即组织、协调能力。会计工作是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会计人员只会做服务,不会搞管理,也是综合素质不强的一种体现。很多人干一辈子还只是从事简单的、低层次的核算工作,就是因为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二是实践能力差。

会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校该教的都教了,学生该学的都学了,什么《高级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都学了,但是学生一到用人单位不会干。实际上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从我个人的实践经历讲,一个学识丰富的会计,到了一个行业,最快大概也得用3-5年的时间才能熟悉、适应工作流程。因此从事会计教育教学的人,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能在学校的教学中将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学问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工作,适应岗位需要,这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现在的学校不是没有实验室,不是没有实习基地。会计教学体系设置中都有实习、实践环节。但是,很多实验室开设会计电算化课,只是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演示财务软件流程,没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账套设置、模型建立、业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整个过程。因此,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业务流程,不能独立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至于实习基地,绝大多数实习单位出于安全和保密角度,不愿意让学生接触他们的财务软件,最多翻翻凭证、帐本,订个凭证、打个下手。因此学生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会计教学当前的要务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是创新能力差。

创新是建立在对原有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的。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出来,创新能力差。工作只会依样画葫芦,照搬不误,不会变通,不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改进和提高。比如说,不会更新财务软件,不会进行财务软件升级,不会设置编制内部管理报表,不会适应新制度、新准则的要求处理账务,接受新的业务知识慢等等。现代社会是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新知识、新业务不断出现,知识更新的速度飞快,会计人员必须具有适应性、应变性。这种创新能力是我们在学校里就应该教给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应该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几方面做起,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现代化的专业人才。做教师的一定要教给学生原理和方法,不能机械性地照本宣科。学生只有从原理上掌握了所学知识,才能做到创造、创新和发现,才能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得到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创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培养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要从教师教学育人的环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笔者从教学工作中总结提炼了以下几点,作为教学创新的参考:

一.讲清会计核算的原理,强化学生理解。

会计学原理是整个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基础。学好会计学原理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良好开端。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给学生讲清、讲透会计的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灵活领会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原则、科目设置的原则。笔者认为,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科目的性质和借贷记账法核算基础的介绍。可以说这两者是会计核算的根本。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搞不清科目性质,或者搞不清借贷记账法的根本原理,所以不会做凭证,做不好凭证,以致觉得这门课枯燥、深奥,失去了学好会计的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会计课教师,一定要重视对会计原理的讲解。此外,教师一开始一定要对会计制度体系、准则体系、行业体系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会计行业有宏观的认识,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p#分页标题#e#

二.结合行业特点授课,讲好专业会计。

会计应用的行业广泛,相应的有行业会计,比如,工业会计、商业会计、预算会计、建设单位会计、施工企业会计等等。教师在讲清会计原理之后,就进入专业会计教学。这些课程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行业和会计的结合点。在讲授一门课前,一定要先介绍行业的流程、特征和要求。结合行业的特点,再循序渐进引入会计核算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我们有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需要,不是因为会计理论学得不好,而是因为不了解行业工艺流程、不了解行业运营特点。比如说稀土企业,存在耗比问题,即投入产出的问题,掌握不好这一点,就不能处理好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会计不是孤立的理论,它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一点,紧密结合行业特点,才能讲好专业会计。

三.扩展相关财经知识,丰富会计教学。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不可能孤立地讲会计而不掺杂其他学科的内容。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免不了要涉及财务、审计、税收、法规、管理等相关知识。一个好的会计,不仅要懂会计,而且要懂相关财经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工作需要。当然,我们在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中也设置了这些课程。但是,在讲授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往往还穿插了这些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在讲会计课程时,要适时联系相关理论,扩展相关知识,使会计教学更加丰富,更加切合实际。比如在讲商品购进和销售的核算时,要结合增值税理论去讲;在讲借款费用的核算时,要结合财务管理资本化理论去讲;在讲会计核算原则时,要结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内容去讲等等。

四.引进生动实例讲解、活跃课堂氛围。

会计是一门和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大量实例讲解,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学习更有兴趣。比如,教师在讲生物性资产时,可以以奶牛为例讲解。奶牛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都不是,而是生物性资产。那么,人是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呢?都不是,属于人力资源,从而又引入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有时候,教师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讲课,以达到深入浅出,强化记忆的效果。我记得有一位老师讲报表时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说就像观察人一样,资产负债表是远看一个人,现金流量表是近前端详一个人。远看很朦胧很美,近看瑕疵斑点就都出来了。这一比喻给学生带来了欢笑,同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加强实验室教学管理,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室教学是学生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让其发挥真正的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的重要基地。实际教学中,应给每个学生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完成从建账、核算、出报表到经济分析全过程业务,考核学生对电算化和会计流程的掌握程度。一个详细的建账过程,包括科目设置、项目设置、控制模型设置、往来设置、报表设置等一系列过程,是财务软件良好运行的基础,是会计业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建账的能力,这是现代化新型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

六.适应当地行业需求,设计实习内容。

可以通过编制当地典型行业会计实务手册,弥补企业实习中的不足。由于去企业实习能够接触到的实际业务是有限的,我们可以编制当地有代表性的行业会计业务流程手册,供学生学习参考,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当地需求的会计人才。比如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行业,钢铁、稀土、乳业、羊绒、煤炭等,可以通过调研,将凭单、制证、报表等实样及工艺流程制作成册,作为学生会计核算实务资料,考察学生对某一行业会计业务的账务程度。我们曾经考察设计过包头市金属物质公司会计业务,并设计了实务手册,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七.不断深入实际、积极吸取经验。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懂会计跟干会计还有很大的差距。怎么能缩短这种差距,让学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首先深入实际工作,多向企业的老会计、老专家学习请教。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多参与企业的会计业务,亲自干一干,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这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计课讲活、讲生动,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为切实的、直观的认识,增加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现金流量表并非采用工作底稿法或者T型账户法填制,而是由出纳在日常工作中准备一个登记簿,记录每一笔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年终根据登记簿的记录填制现金流量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小窍门和经验,教师如果能适时结合这些小窍门和经验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更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理论对实践尽管有指导作用,但往往又跟不上实际工作。理论对实际的总结和提炼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教学要不断适应新情况。

八.按照考试内容授课,增加实用性。

篇8

文/伍素英

摘?要:近年来,技工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生产制造类专业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而对于商贸类专业的尝试相对滞后。因此,本文从校企合作实践主体之一的指导教师的角度,探讨了优化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 :校企合作?指导教师?工作步骤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近年来,各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困扰。例如,大多数院校与生产制造类企业的合作较多,实践较普遍,而商贸类合作较少,探索不足;生产制造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学生实习地点较为集中,多聚集在工业园区,商贸类专业实习场所较为分散,多分布在商贸区、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制造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高,专业针对性强,商贸类涉及的专业面广、跨度大,企业强调学生的服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等,两者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专业特色。如何深化商贸类专业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不可回避的课题。笔者作为物流专业一体化教师,多次参与所在学校商贸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与企业、学生充分接触,经历了合作的全过程,深有感受。本文试从商贸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出发,从校方指导教师的角度,论述了指导教师在校企合作前、中、后期工作的“三部曲”,从而实现优化校企合作,提升商贸类专业校企一体化育人效果。

一、校企合作前的“预警曲”

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下企业实习,需要由单纯的学生身份向企业员工的身份转换,学习场所由课堂向工作车间迁移,学习内容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人际关系由师生、同学、家人向上下级、同事、客户等复杂关系转化等。众多的变化,对于大多数未成年、缺乏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认知与心理准备,但从其生理年龄与心理成熟度来看,很多情景他们自身是无法完全预知的,短时间内难以全部接受。学校不能简单地扮演送“工”者的角色,教育不能止步于学生下企业之际,否则无异于劳务中介,也与职业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这时,校企合作中教育主体之一的指导教师要发挥不可缺失与忽视的作用,指导教师应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做好校企合作先期学生的引路者、辅导者,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为一体。指导教师将学生即将面临的种种变化分析归类,开展针对性的、有效的、专题性的开篇教育,唱好“预警曲”,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1.安全教育序曲

安全包含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物品设备安全三个方面。摆在首位的是人身安全,包括出行安全、生产操作安全等。实习前,要开展安全专题教育,签订安全协议书,购买相应人身保险,发放相关安全手册,通过考核的方式让学生牢记安全要点;财产安全是指学生个人财务安全及企业财务安全两方面,教师要教授学生个人财务及企业财务保管的基本原则,提高防盗技能;物品设备安全是指实习过程中使用的设施设备的安全,即生产对象的安全,确保这类物品安全的最好方法是规范操作。

2.挫折教育序曲

现在,学校强调赏识教育,学生很少受责备,即便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导致挫折教育缺失;而到企业实习,出现失误就要受到严厉的批评和公司制度的处罚,这让学生一时难以承受。这就需要在学校教学中增加挫折教育这一内容,开展挫折活动体验及训练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抗压能力。

3.职场文化教育序曲

这主要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及企业文化背景等内容。通过企业的讲座,由企业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知识等教育,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理念、管理制度与管理文化,从而加强职业意识、劳动纪律观,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融入企业,最终发展为企业人奠定基础。

4.专业技能强化曲

针对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具体岗位,加强校内岗前专业技能提升。例如,客户服务中的语言技巧,仓管员的入库、在库、出库流程标准,收银员的辨钞、数字键盘的训练。通过短小时效的校内实训,弱化学生的心理不适应感,增强学生的期待值,强化学生的专业自信心。

二、校企合作中的参与“跟踪曲”

在上岗实习过程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企业班组基础管理层,企业基层班组长是学生实习的直接领导者,此时,技工学校的指导老师多半起辅助作用,配合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与企业员工存在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学生还不能很快从学生转换到企业员工的角色,对企业没有归属与认同感;另一方面,企业班组长认为来企业实习的都是员工,急于让学生立刻成长为熟练的员工,在管理方法上有时过于简单,甚至与学生发生口角;在情感上,将学生当做临时工,没有从心底将学生接纳为同事,两者间有生疏感。这些差异带来的矛盾不时在实习过程中爆发,成为校企合作中的绊脚石。此时,指导教师要担负起协调、指导的作用,全程实施跟踪辅助教育,积极参与班组的日常管理,表现在:调动协调全员参与,包括校企合作中的校方,即指导教师与学生;也包括企业方,即企业班组长与老员工。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表现在参与全过程,包括岗位安排、交接班会议、考勤管理、岗位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关键做好以下四个跟踪。

1.岗位安排跟踪

校方加强与企业基层班组长沟通,可以互换信息,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实习岗位,双方及时修正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实习效果。在岗位安排上,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可为企业班组长提供意见。排岗时,可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性格特点,将学生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与性格相仿的老员工进行配对实习,例如,性格外向的可以先安排促销员岗,做事细致的可以安排到收银员岗,技能熟练的直接安排在仓管岗,使学生较快适应实习环境,消除初入岗位的不适。

2.考勤管理跟踪

在以企业的考勤制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班组长与指导教师相互配合,班组长以企业的工薪奖惩制度吸引学生,教师从心理上鼓励学生遵守劳动制度,双方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波动,做好疏导。例如,有些学生身体不适、家中遇事或因工作上不顺心而出现请假或旷工情况,班组长要与教师共同协调,做好调整。在节假日前夕,对服务企业来说正是最繁忙的时候,需要增添人手,可学生还有放假休息的习惯,不为企业考虑而选择休假,教师要事先做好思想工作,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入职培训跟踪

一般企业会对实习学生再次进行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视频、员工示范等进行短时间的强化培训。教师参与入职培训,及时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并学到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思想,从而将学习成果引进学校、引入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4.交接班会议跟踪

交接班会议通常是对上一班的情况总结,也布置本班的工作任务。这对学生、教师都是很好的学习岗位技能、岗位责任,深入了解企业运作与管理的课堂。指导教师也可以将交接班会议延时,将学生的实习当班情况进行总结,迅速提升学生的实习技能。

三、校企合作后的“反思曲”

每一次学生到企业的实习都是校企共同的成长过程,要将第一次的合作发展成长期合作,实习学生真正成长为企业员工,需要校企双方共同总结、沟通交流。因此,指导教师在每次校企合作结束后,要做好后期的反思工作,唱好“升华曲”,为后续的合作提供帮助与借鉴。

1.建立实习风险基金

对于学生实习风险较高的岗位,校企可以共同建立实习风险基金,作为学生实习期的补偿金。例如,收银岗对学生来说存在较大风险,出现短款、数目不符、设备损耗都要理赔,这给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尤其在实习初期,学生的岗位技能还不熟练,容易出错。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可以抵偿学生实习初期无意造成的无重大责任的赔偿。例如,从企业入职培训到学生独立上岗的第一、二个星期,无意过失损失赔款从风险基金中支出,在过渡期后,逐渐取消风险基金补偿制度,或设定赔款比例,适当降低学生实习的风险,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与抵触情绪,帮助学生快速转化为企业人。

2.建立激励制度

企业方可适当引入激励制度,激发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交接班会议中,多表扬优秀学生、进步学生,鼓励适应较慢的学生,以表扬、赏识为会议主调;或奖励为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学生;也可以利用商家提供的促销品奖励周明星、月明星实习生;或为优秀实习生提供入职机会,促使学生较快地融入企业、认可企业,从而为企业吸引熟练技能人才打通渠道。

3.建立实习日志制度

要求每位学生记下每次当班的心得体会,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的实习日志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态、技能弱点和他们实习的所思所想。有的学生会在日志中吐露他们的奇思妙想,提出合理化建议。例如,学生在收推车时,发现聘用人员过多,收车点分散,建议公司建立有明显标志的几个收车点,同时,逐步将普通超市推车更新换代为自取自还智能型推车,减少收车人员,从而降低成本。这一合理化建议经教师反映,得到了超市的重视,在后期果然得到了改善,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与合作效果。

4.建立顶岗实习案例库

指导教师应养成记录实习过程中典型案例的习惯,整理校企合作中的规章制度,改进条文,这些积累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动素材。随着案例的增多,这就成了一本校企合作的“活教材”。

总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学校的积极实践,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一体化育人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涂舜.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9

1.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

对植被进行现场的应用样方调查,须首先确定最小取样面积。在踏查和路线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地段作为样地,不断扩大样方面积,调查样方内植物的种类。第一次取样面积为1m×1m,第二次取样面积为1m×2m,第三次取样面积为2m×2m,第四次取样面积为2m×4m,第五次取样面积为4m×4m,以此类推,每扩大一次,都详细填写登记表,必要时采集植物标本,做好特征记录。可以发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样方中植物种类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之后面积再继续扩大,增加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种类数量趋于稳定。以样方面积为横轴,植物种数为纵轴绘制种—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升时对应的面积即为研究地的最小取样面积。此部分实习要求掌握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方法。

2.植物群落特征调查

在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基础上,调查不同林带的植被特征。具体如下:调查农林过渡区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500m~800m);调查栎类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800m~2200m);调查桦木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200m~2800m);调查针叶林带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2800m~3300m);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植被的结构特征、组成(海拔3300米以上)。对每个类型的群落设置4~5个调查样方,记录各物种的名称,高度,盖度,多度,频度,调查多度时,采用直接点法,丛生植物按丛数计算其个体数量;盖度用目测估计其投影盖度;高度量取每种植物的自然高度;频度计算包含该物种呈现的样方在所选取样方种所占的比例,频度调查样方数目为10个。填写相关附表。此部分要求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太白山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并注意观察群落过渡区物种组成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所学生态学理论对群落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

3.山地植被垂直分布与生活型谱的编制

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植被进行调查,比较其特征差异,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即:沿着海拔梯度,在依次调查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的基础上,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掌握太白山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并结合实际分析植被地带性分布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二、基础生态学的野外实践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相比于课堂教学,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把生态学原理与社会生产结合起来,并可用于解释并解决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是以生产现场为课堂,是一次更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2.主动性

在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中,由一对多的填鸭式单向指导向学生和教师合作研究的互动式教学指导转变,通过小组内成员的自我组织、分工协作、积极探索,独立完成实习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由探索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培养。

3.层次性

野外的实践教学不同于实验室的实验,更不同于课堂教学,我们从内容的安排上,是循序渐进的,比如第一天安排最小取样面积的确定,接着是植物群落特征调查,让学生了解样地面积的确定不是随意的,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调查完不同海拔群落的结构组成后,分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再完成生活型谱的编制工作。通过调查实践,指导学生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写的过程本身就是对现有知识体系的补充与完善,使学生对基础生态学的理念有一个更深入、系统的掌握。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自我评价、组长打分等形式,体现教学全过程考核。

4.现场性

在野外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习现场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实习的目的与内容,采用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

基础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到现场或生产实践中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课程内容安排的时间先后顺序,包括野外实践教学的准备、开展实习以及实结3个阶段,因此基础生态学实践教学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过程。

1.实习前准备

(1)野外实习安排及仪器工具实习前1个月左右,3名指导教师亲自到实习基地及沿线进行实地踏勘,根据生态学野外实纲和实习基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性质、实习地点、日程安排、各阶段的实习内容及要求、考核办法、实践教学教师组成、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经费预算等。本文以生命学习生物科学专业2014年基础生态学实习为例来介绍。生命学院2014年生物科学专业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选在眉县蒿平寺,时间为2014年6月17至7月2日,共4个班,每班约30人,约9~10人为一个小组。每班配备实习指导教师一名,全程配备一个实验员和一名随队大夫。实习分2批进行。所需仪器如下:

①GPS定位仪、海拔表:各2个,每班各1个;

②地质罗盘:6个,每小组1个;

③双筒望远镜(10×35倍):6部,每组1部;

④植物标本夹:每组2付,两批共12组,共24付;

⑤植物标本采集工具:铁铲、修枝剪、放大镜、解剖针,每组1套,计6套;另配高枝剪2个,每班1个;实体镜2台,每班1台;

⑥测绳(50m)、皮卷尺(50或30m)、钢卷尺(3m):每组2套,计12套;

⑦标本记录本每组2本,12组需24本;

⑧植物挂牌、植物采集袋、标本纸若干;

⑨调查记录的表格若干。

(2)实践教学内容的集中复习。在实习前进行一次以生态学专业知识复习为主题的集中学习与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进行回顾,并对实习要点及各路线的生态环境概况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习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同时,对野外实习的基本技能与技术进行讲解与培训。

(3)实践教学教材的准备。为了便于学生的野外自我学习,配备以下的实践教学教材:秦岭植物志(第1卷,1~5册),科学出版社;中国植物图鉴(系列),中科院植物所,科学出版社;生态学常用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章家恩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Suther-land,张金屯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⑤生态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指导,孙振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开展野外实习

本阶段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围绕该野外实习的教学目标,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3.实践教学的总结

实结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撰写实习报告,一部分为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

(1)实习报告的撰写。每位学生都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引言:实习的时间、地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地理环境概况等;

②调查研究方法;

③实习内容及结果:以样方面积为横轴,植物种数为纵轴绘制种—面积曲线,曲线开始平升时对应的面积即为研究地的最小取样面积;

④列出样地内植物种类的数量等级,即优势种、常见种、少有种;

⑤分析实习地区典型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地带性植被结构;

⑥沿着海拔梯度,分别对农林过渡区、栎类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及高山草甸带的植被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生活型谱;

⑦提出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实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⑧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2)返回校后的实践教学总结。野外实习阶段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小组讨论,对野外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鼓励学生制作PPT课件,向本组、全班介绍自己的实习结果、研究结论及经验体会。授课教师也应该联系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讲解,以深化实习效果。

4.实习考核

篇10

JIANG Li

(TONGJI ZHEJIANG College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Zhejiang Jiaxing 314051)

【Abstract】To comply with National and Zhejiang province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of TONGJI ZHEJIANG College Faces with the need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design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reac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optimizing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In addition, discussing the problem of “practice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and bas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education reform ideas and basis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become talent being expert in “planning , management, operating”.

【Key words】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1 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号召,在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应以培养掌握现代技术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开拓一种新型的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当前交通运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查,交通运输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因此,我校交通运输专业(轨道方向)在特色专业培养路线上应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努力增加、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在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 现?鍪挡俸蜕杓颇芰Φ难盗罚?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通过对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层次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调研,明确我校交通运输专业的改革方向和着眼点,确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研究改革过程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总结实施经验、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具体思路见图1。

3 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3.1 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构想

专业实践教学存在多种形式。本次研究的目标:立足学校的教学资源条件和特色专业建设可能争取的条件,广泛联络校外实践教学可用资源(如实习基地),以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强调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创新实践内容,从而建立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特色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

与理论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实践环节教学类型分为:

(1)认知型。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实物、作业环境、控制系统等图片、图像、影像等资料,系统地集成若干个系列实验单元,在参观或演绎的基础上,加深学生交通运输设备功能、组成结构等的了解。

(2)验证型。根据专业课程的内容,设计若干实验小项目,每个项目提出实验目标,利用仿真软件或计算机工具,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对实验内容专业知识的深度认识与掌握。

(3)综合型。以培养学生创新、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要求学生针对实验(设计类)题目,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完成该实验任务,每个同学允许有不同的实验(设计)结果。

(4)创新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等工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2 专业培养计划调整

在2015级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中,我们就遵照学校关于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压缩基础课、专业课前移、增加实践环节、适用教育为主”,按教务处下发的“关于制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5级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的学分、内容都做了相应的调整。

调整后的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特点有:

压缩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方向更广,课程设置实用性更强;

实践环节比重增加、方式多样化;

大四年级理论教学集中。第七学期课程安排到14周前全部?Y束,给学生预留3周以上的时间进行综合交通社会调研,为学生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研,或提前进入单位实习等创造条件。

3.3 加强实践教学组织与模式

(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研学”板块

在实践环节中增加了“课外研学”板块,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讲座、自主实验、杂志报刊发文、创业计划、驾照、优秀社会活动、证书认证、专业兴趣小组、预就业实习、挂职锻炼”来取得学分(见下表1)。

表1 课外研学内容

(2)建立基于校内+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校内实验+校外实践实习。校内实验分为“独立实验”和“非独立实验”。所谓独立实验,是与专业课程学习相关,但需要单独完成的实验项目;非独立实验则指包含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验项目是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中进行的。校外实践包括“实习基地实习”和“自主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借助于校外实习基地,自主实习可以结合专业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和实习地点,进行调查研究或实习锻炼。

(3)重视实践教学文件的编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完成“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实验课”等部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包括:

《轨道交通设备参观演示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列车运行计算实验教学指导手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指导手册:

《站场与枢纽设计》、《轨道行车组织》、《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估》、《运输规划》、《货运组织与技术》、《专业实习》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任务书等。

(4)进行“滚动式”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尽快达到实践教学改革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启动了“滚动式”实践教学改进模式,在两届学生的教学中,有序的尝试完成三门课程――《线路工程》、《运输规划》和《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估》的课程设计实践内容,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而准确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更新完善。

4 实践教学改革初步探索结果

(1)已经完成了与前不同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2015级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并切实落实于2015级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中;

(2)已利用“交通运输模型陈列室”、“交通仿真实验室”完成了《轨道交通设备》、《线路工程》、《站场与枢纽设计》等课程的非独立实验教学任务;

(3)在2013级交通运输专业的《运输项目管理与评估》、《运输规划》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已尝试配套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这些设计都是与相关课程知识点紧密联系,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反馈表明,大多数学生赞同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