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2:3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实习目的
了解和认识酒店行业的基本情况,掌握从事酒店工作所需的一些具体操作技能。掌握实习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各岗位之间的配合与协助。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以及对工作的激情和责任心,为今后的职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20xx年3月2日至20xx年8月26日
三、实习单位情况概况
XX希尔顿大酒店位于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亚龙湾。这里是原始的热带天堂,洁白闪亮的沙滩在南海边绵延四百米。酒店距离三亚市区和国际机场仅三十分钟车程,酒店总共设有四百九十二间客房、套房及别墅,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客房可观海景,还拥有6780平方米的水疗体验中心,独立的MICE楼提供完备的会议宴会设施,宴会厅与户外草坪相连供活动使用,另有一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海滩户外草坪。
四、实习岗位
XX希尔顿大酒店咖啡厅服务员
五、实习过程和内容
首先是人事部给我们实习生做了一些酒店宏观方面的培训,了解了希尔顿的历史、希尔顿集团及其品牌、酒店产品知识、管理结构、业务和其他一些仪容仪表服务技能等懂得了希尔顿是一家什么样的酒店以及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酒店。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就穿好自己的工作服、佩戴好名牌被各部门经理领走了,我所到的是餐饮部的咖啡厅。从此就开始了我在希尔顿咖啡厅为期半年的实习。咖啡厅是一个大熔炉,是懒惰者的地狱。餐厅为我们每个实习生都配了一个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们做事,每天跟着师傅学着做事。咖啡厅对于酒店来说其任务就是承担住店客人的早餐和酒店的西餐服务。早餐以自助餐的形式进行,除了咖啡和茶之外,其他的食物和饮料基本上都是客人自取的。我们工作主要是为客人倒上咖啡或者茶和帮助客人把吃完食物后所剩下的盘子收走,这样的工作每天重复着,收完早餐马上就要把午餐的台面摆好,按比较正式的西餐服务流程为前来用餐的客人提供服务,不忙时还要做好餐厅的卫生工作,保持桌椅的干净、台面整齐、餐具杯子干净。由于是度假休闲型的酒店,三亚本身旅游景点又极其丰富,因为晚餐自助比较少开,大部分都是照菜单零点,我们主要针对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多和客人交流,了解其所需,满足其需求,使客人满意。六、实习心得与看法
从总体上开看希尔顿咖啡厅的经营管理,从我这样半年的实习中可以大体总结出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1、应该改变传统的对待员工的态度。我们同事中流传这样一句话:在咖啡厅,女生被当男生使,男生被当两个人使。工作强度巨大,看起来柔柔弱弱,在家从没吃过苦的女士抱着大托的盘子往洗碗间送,身后还飘着“快快快”的声音,或者抱着一大摞盘子是也会让同事和领导叫去帮忙做其他事情,心里真不是滋味,最痛苦的莫过于中午开会时主管领班总结的时候把大家一早上累死累活的付出否定掉,鸡蛋里面挑骨头,指责速度慢了,脸上没微笑。下午闲的时候找个地方蹲一下被抓住了还得挨一顿骂。人是管理中的主体,这是所有管理者都知晓,应该把握住的。管理中上下级的关系之上一种劳动的分工,不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相反,现代管理观念告诉我们: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者只有做好对下级的服务,帮助下级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自己才拥有管理的业绩。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三个上帝”,即:市场、顾客和员工!有位老员工在酒店的BBS中对领导这样说道:“善待员工,做各好领导,记住,你管理的不全都是机器。"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位员工都想对领导所说的话吧。
2、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当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又需要企业中所有的人能够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对于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来说,品是一盘散沙,遇事就会各想各的心事,二没有人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自己融入企业之中。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而在希尔顿,总经理JP的中心位置太强,十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一段时间,JP每天晚上都来坐镇咖啡厅,而且坐在一个差不多可以看到整个餐厅的显眼位置,和他夫人边吃边聊。殊不知他这一来,上至经理、下至员工,整个餐厅人仰马翻,人人自危。大部分员工都被赶到后面工作间去忙别的事了,留在餐厅的同事都是小心谨慎地再JP的舞台上表演着。作为一个五星级酒店拥有这样一种以总经理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实在不可取。
3、缺少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晋升制度。应该说三亚的工资水平是普遍偏低的,在其物价水平又如此高的情况下,人力流动性粉尘多,要想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激励和晋升必不可少。在激励机制中不只有物质上的激励,还有精神上的激励。事实上,除了传统的奖罚激励外,还有更多的激励方式值得管理者借鉴。有时领导者员工的一个微笑或是一句赞美的收效强于对其进行加薪奖励!
4、缺乏有效的团队建设,没有一支稳定的有力的成员队伍。酒店也特有的高人员流动性导致团队缺乏稳定性,新加入成员要真正融入团队需要时间,因而搞好固有团队建设尤为重要。要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每个团队成员都要把自己当成团队中的一份子,把个人工作与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忠诚,对团队的成功感到自豪,为团队的困境考到忧虑。要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共享利益和成就、共担责任。要鼓舞团队士气,提高工作效率。身为领导者应该要努力让成员信服,用自己的个人魅力使成员靠拢,然后再让每个人通过你来认可别的队员。
5、服务水平与档次无法与星级标准匹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作为一家国际五星级酒店的连锁酒店,希尔顿员工整体技能素质偏低,实习生与临时工太多,导致咖啡厅服务生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不强,一遇客人多或突发事件就手忙脚乱,专业水准不够。餐厅座位数有限,早餐人数超过五百或客人用餐比较集中,就会出现排队等待位置的情况,容易造成客人投诉,早餐更多的注重客人是否有位置坐,一味的忙收台,缺少个性化服务,降低了服务档次。在中晚餐零点服务时,上菜速度太慢,客人等候时间太长,餐厅应与自己的厨房处理好应有的关系,同心协力为客人服务。
6、菜品及服务性价比不高。经常有客人投诉早餐不够丰富,感觉有些本土化,没有国际品牌的感觉。早餐鲜榨果汁少,对于水果及其丰富的三亚来说显得有些小气,每天早餐基本上差不多,没多大变化,对长住客人没有吸引力。
7、餐饮卫生不够好。尽管点了驱蚊蜡烛,自助餐台上还是有很多苍蝇,客人用餐时还要一边赶苍蝇,大大降低了客人满意度。
8、个性化服务还有待提高。在餐厅上网收费只有80元每天的,没有按小时算的,这在某些情况下会给客人带来不便。餐厅儿童乐园和设施不够,宝宝椅在早上一般都不够用。因而餐厅要想获得客人的好评,就要真正为客人着想,多做实事,提高个性化服务。七、总结
希尔顿酒店实习的日子结束了,这次酒店实习也是我的第一次专业见习。总的来说,这半年里面自己确实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除了了解到西餐的服务流程和技巧,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利益和酒店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与顾客打交道:同时,更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服务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半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酒店行业的艰辛,也看到酒店发展的前景,更加明白了自己以后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
酒店餐饮实习个人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
XX开元大酒店(驻地实习)
实习目的:
通过进厂实地实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组织过程,企业的组织结构,加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习体会:
虽然有部分饭店是以接待商务、会议等客人为主,对旅游业的依赖并不十分明显,但总的来说,饭店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的,而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同时饭店业也为旅游业提供支撑。饭店对旅游业的支撑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饭店为旅游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满足旅游者住宿、餐饮等的基本需要;二是为旅游业的发展而维持和改进环境质量,满足旅游者观赏、休闲、娱乐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看,饭店业对旅游业的支撑在第一个层面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在第二个层面的支撑上则不够有力,有许多饭店不但没有起支撑作用,反而由于建设和经营造成景区环境污染,使景区风景质量骤降。而环境的破坏,最终也是对破坏饭店业自身的破坏!所以,我们呼唤保护环境,不仅是呼唤意识的觉醒,更是呼唤坚实的行动。
对于酒店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在开元我们看到,酒店领导十分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即使对于我们短期实习生,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礼仪培训后才能上岗。对老员工进行跟踪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和改善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部门经理和主管经常对我们说:”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我们开元,你的形象就是我们开元的形象”。”客人永远不会错,错的只会是我们。”。”只有真诚的服务,才会换来客人的微笑。”
饭店里无所不在的是服务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饮食文化、解困文化等等,在饭店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主人,所有的宾客来到饭店都会对饭店和饭店人产生或多或少的依赖,除了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接收文化或知识,他们还在遇到困难时向饭店人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可以说,饭店是一个到处充斥着文化和知识的场所。于是,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必须更有知识、文化和涵养。宾客在品尝一道菜式,而耳边是服务员小姐用甜美的声音介绍有关菜式的知识,包括起源、流传、特色、新意等等,不仅更增添了品菜的乐趣,也让客人接收到一些新的知识和信息,让他们从另一个层面上觉得不虚此行。
在饭店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是彬彬有礼的服务人员,规范的操作、职业的微笑、谦恭的神态,让客人无时无刻不受着礼仪文化的熏陶。处于社会中的个人永远都在受着周边人的影响,所谓人以群分,礼仪文化不仅使饭店人素质提高,也在有益地影响着客人,提升着整个社会的素质与涵养。新到一处,客人落脚饭店,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多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景观特色。饭店人对此都应非常熟悉,饭店只是一个单体的建筑,只有在地域的大背景下,他才有了厚重的底蕴,有了文化的背景。
对于外地客人而言,他们来到这里或者为了这个地方的景观特色,或者为了商务办公,基本上不会冲着一个单独的住宿环境而来。因此饭店需要有一种功能,能够凭借地主的身份为客人提供尽可能多的方便。比如介绍当地的旅游资源,比如在当地进行商务办公的路径指点。这样,饭店才真正成为地方与外界沟通的一扇窗。还有一种称之为“解困文化”,也就是帮助客人解决难题的知识提供能力,金钥匙文化就是典型,满意加惊喜,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互联网给酒店营销带来了什么?它是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在信息量丰富、实时沟通、市场呈加速度变化的资讯时代,酒店再也不能以昨天的方式来思考或解决今天的问题,不能以过去传统的手法来操作今天的事业。互联网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信息变得空前重要,谁先一步掌握信息,谁就领先于市场。
酒店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形象,比以往的宣传方式更快捷、更清晰、更全面、更互动,使无形服务有形化。酒店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酒店整体的设施设备、内部环境装饰、各种特色服务等在互联网上动态地表现出来。客人可以更快、更便捷地了解酒店,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或办公室里得到视觉上的形象化的享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酒店可以更细致、更周到地在第一时间反馈客人所需要的信息,双方达成互动。但酒店在宣传的同时,要做到“诚实”。酒店在网上的图片、宣传资料也要与客人在酒店亲眼看到的一致,甚至超出他们的期望。酒店在互联网上公布的价格要与在其它各个途径的报价保持一致,让客人对酒店产生信任感。
它为酒店增加了一种富有竞争力的营销手段。酒店的网站,是酒店在互联网上的一个窗口,类似于传统名片的作用,但又是一个比传统的杂志、电视、报纸和其它广告形式更有成本效益的广告方式。酒店集团的网站,可以让客人在网站上看到集团不同地区各个酒店的情况,了解每个酒店的客房及价格信息,进行网上预订,为集团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而感到满意,集团各酒店更是可以达到网上资源共享。
互联网营销对单体酒店的帮助更大。在没有互联网之前,连锁酒店有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有其独立的订房系统,在客源上有一定范围的垄断优势。此时,单体酒店缺乏竞争力,但有了互联网,单体酒店可以通过跟各订房网合作,同样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另外,单体酒店能在面对市场变化时表现得更灵活,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应对策略。相对连锁酒店虽然有整体的营销模式和策略,能形成轰动效应,但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市场,往往容易患“水土不服综合症”。
它让酒店看到很多新的机会。互联网的到来,给酒店带来了很多便利。它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信息更准确、沟通变得更互动。互联网有利于酒店拓展潜在客户市场,使全球营销成为可能。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覆盖了整个世界。酒店通过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信息迅速传送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客户也可以通过网上浏览,马上获得酒店的所有信息,甚至立即完成网上购买。互联网营销扩大了酒店的市场范围,大大提高了酒店的营销能力。
小结:
篇2
关键词:顶岗实习;酒店管理;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l(2010)05-0089-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意义
“工学结合”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交替安排理论课学习和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可达到三方(企业、学校、学生)受益。即企业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学校方面可以以此为契机,适当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引进企业标准和教师、拥有稳定校外实习基地、改革学校教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享受实习津贴、提高职业技能、从而获得就业岗位。
二、我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概况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教研室在学院领导的安排支持下,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制定周密计划,联合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杭州萧山国际酒店(四星)深圳银轩酒店(四星)嘉兴平湖圣克雷酒店(四星)深圳百合酒店(五星)等优秀饭店企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于2008年5月-8月、2009年4月-1月、2010-年4月10月,分别安排旅游0601、0701、酒店0802、0901班162名同学到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接待部、餐饮部、客务部、商务中心、会议中心等部门实行顶岗实习活动。通过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职业素质,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管理程序上采用企业、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要求填写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实习考核采用企业、学校双重考核的方式。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效果评价
(一)顶岗实习前学生存在的问题
1.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认识不够,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环境的差距使得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
2.适应能力不强
学生参加酒店的定岗实习工作需要一定的体力,要有遇事不慌的应变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等。而现在的多数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优越,一时间难以接受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
3.缺乏职业素质
现代酒店行业非常重视学生的敬业合作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工作态度。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缺乏社会经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较弱,缺乏合作精神,这都为将来的就业埋下了隐患。
(二)学生酒店实训感想
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
(三)获奖证书展示
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近日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
(四)酒店对顶岗实习的评价
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四、推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探索与实践的若干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入学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大赛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和顶岗实习的环境有所认知和准备,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举办一个成功的实习动员大会
举办的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实习档案
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确定实习管理教师,负责实习期学生的管理、家长的联系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好实习计划,并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应在实习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最新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企业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强化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效果
一方面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关注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另外应加强与酒店的协调、合作。
(四)注重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篇3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及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9~2005年)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创建于1999年(1999—09~2005—07为旅游与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方向;2005—07后改为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同年招收该专业专科生,该专业自创建之日起,就面向基层,面向安徽及长三角地区,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标,培养酒店企业第一线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服务人才。经过近六年的努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2005年酒店管理专业被教育厅遴选为“省级教育教改示范专业”,在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内同专业中享有一定的影响。2003年在全院率先推行“2+1”教学改革.先后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雅戈尔富宫大酒店、北京龙泉宾馆、北京海博大酒店、苏州山水度假村、宁波凯洲大酒店、余姚太平洋大酒店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专业自身要求及酒店行业特征需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定为“2+1”模式,即两年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这种完整的课程学习阶段+顶岗实习的2+1模式操作较为简单,学生有一个整体学习和实习的过程,深受酒店欢迎,但也存在着理论课程的学习与工作需要结合不太紧密,学生工作实习对课程学习的反馈不够及时,工作和学习相互促进作用欠缺等问题。同时,我们通过对酒店企业和市场调研发现,酒店业有淡旺季的经营规律,旅游旺季酒店服务人员非常紧缺,甚至影响酒店正常经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对原有的2+1模式进行了调整。
(二)逐步完善阶段(2006~2009年)
在参考国内外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们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以院“三个结合”为特色的“1234”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对象,以职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二个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三个结合)的道路,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为目标(四种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基础,根据旅游业发展的状况,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6年的教改总结。我们“2+1”内涵理解从时间发展到空间,即时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的模式,发展到了空间上的“2年在校学习2种技能(服务技能和单项通用技能)1年在企业学习1种技能(社会能力或市场能力)”的“2+1”新内涵。为了更好地凸现高职的专业特色,我们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专业办学方略,加强与企业联姻,共建实习基地,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校外合作范围,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订单式教育,我们与全国饭店业集团2O强的浙江开元旅业集团共建“开元名都”班。共同培养该专业的学生。2007年我系与浙江开元旅业集团旗下——宁海开元新世纪大酒店签订共同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三)趋于成熟阶段(2010~2011年)
在不断总结酒店管理专业“2+1”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我们构建了“4—4能力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分4个阶段完成4种能力递进式培养,每个阶段理论学习和实训交替进行:第一段“单项通用技能”,以培养酒店企业的服务意识为任务:第1、2学期在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企业课程,在校内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酒店应知应会、社交礼仪和参观认知实习。培养学生的单项通用能力:第二段“服务技能”,以培养学生的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操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为任务:第3学期和第4学期的前15周在校学习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和企业课程,掌握专业必须理论知识;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和市内实训基地进行专项技能实训。按酒店岗位群进行服务技能、标准和流程实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第三段“经营管理能力”,以培养学生各岗位经营管理能力为任务:第4学期的后5周和第5学期的前5周,学习企业课程,在市内实训基地和校内仿真实训室按照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安排学生在各岗位轮岗实践;第四段“综合能力”,以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及职业能力为任务:第5学期和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兼职教师授课的企业课程,由企业评定课程成绩,按酒店岗位群的需要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下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岗位能力锻炼,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与提升。
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构想
根据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我们深入探索适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面临企业成建制实习生需求量少,岗位实习定制化要求高的特点。酒店一般很难同时接受大量实习学生.也很难在学校进行订单班培养。同时,酒店业有着淡旺季的经营规律,忙时嫌人缺,闲时嫌人多,难以形成长期、固定的工学结合。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专业能够根据这些行业特点来寻求建立自己的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针对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具体特点,总结以往经验.我们在2011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中,不断加大实习模式的创新力度,提出1+0.5+1+0.5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先以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公共基础、职业基础及职业技术等课程。这段时间以校方为主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三学期到酒店进行专业课程的实习,这段时间以酒店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和现场管理;经过半年实习之后,再将学生进行回炉教育,进行职业拓展课程的学习,从而完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再次返回酒店顶岗工作。通过在学校和酒店之间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交叉进行,将强化专业教学方案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1.学院应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
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实施新型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保障。在与酒店尝试合作的初级阶段,主动出击联系实习单位,在选择考察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安全程度高:二是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文化氛围好,三是育人环境良好。这样学生实习期间既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也可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我们要认真考察和选择酒店,选择有一套比较完备的针对实习生的培训与日常管理体系的高星级酒店来保证学生在酒店的培训与顶岗实习的质量;再次,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依法加强对学生参加酒店培训与顶岗实习的保护工作。
2.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科学,教学方法要革新,要能为把学生培养成高星级酒店中基层管理及高级技能型服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1+0.5+1+0.5形形式把三年学制分为四段.有两学年在校系统学习,学生在这四个学期学什么.怎么学大有文章可作。到底开设那些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酒店对服务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设置课程,加大开设形体训练、酒店服务礼仪、酒店口语、酒店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力度;强化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职业基础课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督导管理、主题宴会设计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面向实际,讲究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广泛推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等。
3.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酒店专业;实习
实习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教学环节,但实习过程中学生思想波动大、与客人发生争吵以及与同事领导相处不融洽等现象屡屡发生,最后导致中断实习。高校要针对这些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
一、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要兼修
大多数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定位是应用型人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在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多下功夫,理论知识同样不能轻视。只有通过二者兼修,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高级复合应用型学生。文化素养对于学生个人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的教育、启迪、陶冶、审美等功能更多体现于间接和深远。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犹如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两条“腿”,专业技能让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走更稳,而文化素养则使学生经过文化的沉淀和熏陶后综合素质更全面,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走的更远。只有推行“教书与育人”并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才能水到渠成的展示自己的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更为重要一些。通过跟踪学生实习情况我们发现,学生实习前往往把酒店行业想象的太美好,不理解服务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实习时在对客服务中受到不平等待遇时会极度委屈,情绪失控进而产生对工作的质疑甚至产生退出的心理和想法。这与日常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和职业信念的灌输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主线贯穿式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条“主线”可以在入学初期、教学过程、实习过程以及选择职业等几个不同的阶段按照顺序循序渐进的完成。
三、实习单位选择要多元化
高校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有重要的把关责任,要尽量选择不同经营类型、对学生而言发展空间大、对于校企合作有完善成熟的管理经验的酒店做为实习基地,经过认真地考察合格后才能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实习单位时要从学生性格、日常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出现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扎堆”,导致一名学生有思想波动影响整个实习点学生情绪的状况发生。同时,对于学生们反映的实习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使校企双方都能得到提升改进。
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提升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低就业率和人才流失困扰着旅游教育界。主要原因在于酒店实习心理的影响特别是消极心理的影响,造成实习压力并降低实习满意度。本文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的心理问题,探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等形式进行连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尝试进行分析研究后结合积极心理学视角进行正向引导,探究解决和预防亟待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积极心理学对高职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飞速发展,酒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大量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支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多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对接行业学期,适应产业升级,培养一专多能,因此对于酒店的顶岗实习十分重视,成为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诸多实际问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个人的实习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波及周围的同学,甚至影响整个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加强,在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坚持正面发展教育原则的同时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以期树立完善积极人格,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发展积极心理品质,健全认知系统,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力量、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思潮,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它相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有优势,更适合并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顶岗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准备不足实习心理压力较大
虽然酒店专业高职生在校内已经进行了较多的酒店岗位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但是由于实习前后准备不足,仍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源自于社会环境、责任担当、生活环境和竞争关系。纷繁复杂的各种变化,使得学生在实习前后因为压力较大而出现了情绪、行为和精神等方面的变化表现。情绪上变化集中在急躁、发怒、紧张、忧虑、冷漠等;行为上则出现了过度地吸烟、饮酒、失眠、厌食或暴饮暴食等;精神上表现在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不容易集中等。
(二)人际交往的不适应
实习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所处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与高职院校差异较大,步入社会后人际关系从较单纯的师生交往转变为上下级、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角色及社会背景、不同权利责任主体等相对复杂的关系,由此表现出恐惧、孤僻、嫉妒、猜疑、敌意等人际交往不适应症。
(三)实习的消极情绪累加造成不良影响
酒店作为盈利企业,为生存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因此对待顶岗实习生普遍以酒店的管理模式和要求进行约束,容错率相对于院校实训实践差异较大,十分强调责任、效率、成果、经济效益等现实事物,使得实习生实习精神压力陡增或情绪情感直接、间接受到影响,导致消极情况的出现。
(四)实习过程中心理失衡缺少调节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自我调节能力缺乏的问题十分普遍,造成实习过程经常出现实习心理失衡的情况:涉世未深思想行为相对单纯,90后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依赖性较强,面对困难和逆境普遍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也缺乏来自外界的干预调节,从而造成较为沉重的心理负担,情绪情感发生较大变化,心理失衡缺少调节,对学生个人、实习过程和效果及院校和酒店的不良影响较为明显。
三、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高职院校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呈现加强的趋势,但是针对高职生实习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重视不够。在入学初期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较少涉及今后专业实习相关心理问题的介绍和应对;实习前期动员比较仓促,往往就以几个课时完成实习任务布置,对实习期间所遇的心理问题、困难、环境变化、压力来源及调试、人际关系的变化、情绪的调节等介绍十分有限;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实习工作、技能的指导也多于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院校、系部对实习工作的心理健康指导的时间、次数有限。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对专业技能发展提高十分重要,实习效果好坏关系到专业发展和未来职场生涯,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帮助效果有限,直接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环境影响实习心理健康的发展
进入酒店顶岗实习,高职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发生了直接变化。他们渴望友谊和被理解接纳,交往意愿迫切且对人际关系期望高。但是由于实习动员、准备的不充分以及自身心理不成熟、交际和适应能力弱等原因,学生无法及时和充分融入到酒店实习工作环境中。同时,由于工作时间、岗位、内容的差异,实习生适应能力有限,酒店较少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实习心理变化情况的关怀缺失。院校实习任务的安排较多,但心理辅导、跟踪、保障较少,学生精神和心理压力较大,依赖由酒店管理或学生自我管理,给实习生实习中人际交往造成困扰。高职实习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由学校走进社会,肩上的责任重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人际关系环境变化和生活环境变化,使他们必须从学生时期的“受教育者”“受关爱对象”转变为酒店大集体的一分子。但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在新环境中的角色没正确的认识,出现了角色固恋现象,没有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心理机制,产生了角色障碍。同时,酒店管理关注经济效益,教育与经济惩罚并行,进一步使实习生感觉到实习环境难于适应,进而逐渐产生沟通交际障碍、消极情绪及心理压力等问题。
(三)对专业客观认识不足,职业期望与现实差距较大
高职酒店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缺少或几乎没有实际的酒店工作经历,近年来虽然出现“2+1”教学培养模式,延长了实习时间,但是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对酒店行业的客观认识仍然十分有限,职业期望较高与现实的差距导致学生实习心态、情绪失衡。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行业发展现状与社会实际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际环境的体验和参与,缺少学生提前兼职体验的环境和条件,造成行业认知的局限性。酒店安排实习岗位的时候,虽然会适当考虑实习生的应聘意向和能力素质水平,但是作为营利性企业,岗位紧缺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安排实习生顶岗补充,且为相对方便管理和减少培训人力成本及时间,较少安排轮岗实习。大强度的劳动工作量,长期固定岗位和处于一线的基层服务,使得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职业认同度大幅下降,理想和现实的差异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学生自身习惯大学生活的惯性思维,认为在知识层次和专业水平上有一定优势,能短期内顺利成为酒店管理层的中坚力量,在付出较少劳动的情况下,享受到较优厚的待遇———这与实习工作实际培养环境和目标有着很大差距,由此造成学生较大心理落差并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四)实习生适应能力不足
不少高职生存在着自身素质和成绩的局限。有的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的只关注个人兴趣爱好的,有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有的依赖心理较突出,还有的自律意识较差。进入实习岗位后,对工作任务和角色变换等十分不适应,对于如何缓释压力,大多数学生是处在无意识或茫然状态,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酒店工作劳动强度大,实习岗位的工作要求并没有特殊性,使得实习生无法接受。而实际的酒店工作环境,甚至行业、社会其他工作岗位都存在着诸多类似的情况,现实的社会、营利性为目的企业不会因为实习生而特殊照顾。作为实习生,进入实习岗位就意味着已经开始了个人的职业生涯,需要转变心态逐渐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单纯依靠院校和酒店的关照,无法培养实习生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能力。
(五)家庭对心理健康关怀缺失
酒店实习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关怀缺失容易产生各类心理问题。酒店的实习遇到困难矛盾,缺少酒店和院校及时有效的疏导和帮助,实习生缺少归属感,需要一个可以得到安慰、包容和支持的环境。此时,家庭所给予的关怀温暖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问题。但是家庭对酒店行业的低认可度,对劳动服务行业的偏见以及对孩子的过份宠爱甚至溺爱,缺少对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关怀,不但没有给予实习生帮助,反而影响甚至扭曲加重实习生心理负担。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心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传统的“修复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高职院校应该针对专业实习岗位的特点,探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革新定位,科学有效地服务师生。
(一)引入积极心理学建立完善实习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而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针对性地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整合个人、家庭、学校、酒店、社会等大环境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积极优势,形成立体体系展开积极引导和人文关怀,更多传递幸福、快乐、爱、希望、乐观、勇气、鼓励、奋斗等健康正能量。当前信息化时代,可以有效依托手机通讯、网络媒介及远超教育等形式,通过视频、音乐、文字等形式实施积极引导措施,将革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落实到实际实践中。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实习环境,增加积极主观体验团体辅导活动
院校与实习酒店积极建立沟通和合作开展积极心理辅导。通过院校实习指导老师和酒店中层、基层管理团队的配合协助,利用实习环境有限的条件和资源开展积极主观体验团体辅导活动,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实习前、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设计成活动案例,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辅导和活动,帮助实习生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开发潜能,寻求积极乐观和向上的主观体验。同时,将积极主观体验理念融入酒店实习环境,改造实习宿舍软硬件,组织积极向上的实习生与酒店员工的活动,利用有限条件最大可能地引导开展积极快乐的主观体验辅导,是实习生摆脱负面情绪、各种压力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三)加强实习心理健康的积极情绪认知和体验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服务型行业的特点,服务面对的受众各不相同,服务的过程千变万化,服务的环境差异明显,诸多方面的原因产生较大压力和负面情绪体验,使得实习生心理健康的认知体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实习开始准备阶段,院校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活动等对实习生进行正向引导,同时,以院校为主,联合酒店、学生家庭、学生团队,班集体共同给每一个学生教育帮助,传递正能量;实习过程中,则加强对学生情绪、压力的观察和跟踪,及时进行认知和体验的干预和辅导,形成以酒店为核心,院校为辅助,家庭积极参与的多方联动模式;针对大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2+1”实习期较长的特点,适当提高对学生积极情绪认知体验的辅导频率,及时总结发现的问题并改进更新辅导策略,使实习生提升对自身和生活质量的“幸福感”指标感觉,提高应对消极事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四)培养实习生积极健全的人格品质
篇6
关键词:实习管理;问题;PDCA循环法
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增强了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可以为行业提供可以上班就上岗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为酒店提供合格的实习生并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也成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问题。笔者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并运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循环圈,提高酒店专业实习管理的质量。
一、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社会角色转换不及时。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准备还是不到位,不能立即接受自己社会角色的转换。主要表现在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不能立即适应“酒店员工”这个身份,通常还会把自己当做是在校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酒店服务工作;还有的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生开始时对顶岗实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但在实习过程中却是一种应付的心态。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实习是一次能暂时摆脱枯燥的课堂及考试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获得薪酬,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思想导致了他们在实习前,过多地关注酒店的环境与待遇,而忽略了实习的根本目的。
2.酒店培养、管理不到位。对实习酒店而言,实习生还不能成为酒店的一名正式员工,所以对于工资、待遇来说,使用实习生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比正式员工较低的实习工资以外,通常不会为实习生支付“五险”等其他各项费用。这就出现了有些酒店单从经济收益出发,每年都愿意接受一定比例的实习生,把学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3.学校管理、考核不到位。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指导老师通常会有较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有时顾得了这头会忽视了那头,这样会给学生一种学校不关心、不重视他们的错觉。另外,实习酒店主要是在工作期间进行管理,对于8小时工作以外的时间,通常不易把握,所以对学生的管理也会出现空缺。管理上的不到位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问题,有的院校考核标准不太全面,如考核由学校指导老师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企业中的成绩,只重视对实习最终成绩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日常的表现等。
二、PDCA管理循环在酒店实习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管理循环又称为“戴明环”,其四个英文字母在PDCA管理循环中所代表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PDCA管理循环转动的过程就是质量管理活动开展和提高的过程,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
1.实习计划管理阶段(P)。计划阶段是实习前的准备阶段,是PDCA循环的启动阶段。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是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协议及条款的签订、实习动员的开展。(1)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基地的选择对于顺利开展实习工作至关重要,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来说,学校应多考察几家酒店,从中选择高档、正规并且有实习管理经验的酒店,双方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建立合作关系。在实习生管理方面,高星级酒店也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针对学校要求及酒店发展制订详细的实习生管理培养计划。而一些低档酒店针对实习生没有建立明确的管理体系,岗位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晰,学生感受不到相应的重视和尊重,体现不出自身价值,更学习不到先进的管理理念。由此可见,星级酒店具有相当完善的管理体制,会制定合理的实习工资等报酬,会妥善安排学生在酒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实习生感受到酒店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而增强对酒店行业工作的认可度。(2)实习协议类型及条款。俗话说要“有法可依”,为了保障学生实习顺利进行,我们与行业共同合作制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编制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文本》,其中主要包括校企实习协议、毕业实习指导书、实习工作周记、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职责、企业顶岗实习鉴定意见、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等系列文本,并应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实行顶岗实习有法可依的过程管理。(3)策划实习动员工作。在PDCA管理循环模式下,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做好实习动员工作。解读相关的实习协议,明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前做好实习的思想准备,树立学生正确的实习态度。另外,现在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我们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让学生明白酒店实习对于就业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会提醒学生实习的目的不是挣钱,不应过分关注个人的经济收入,应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2.实习实施阶段(D)。实施阶段是学生在酒店具体的学习工作过程,在这个阶段,学校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企业管理人员协调好关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做学生坚强的后盾,并激励学生在实习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不断进步。(1)实施阶段学校主要工作。学生在酒店实习前后,心态变化会比较大,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学生心理波动很大,老师通常会成为学生的主要思想依靠,所以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做法是,由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送学生到酒店,并帮助学生适应一周左右的实习生活,之后老师会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般会安排一两名学生干部负责学生的管理和协调,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实习指导教师会两周左右到各实习酒店看望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为了表示学校对学生们的关心,每次老师到实习酒店都会为学生带一些水果、食品,虽然不多,但能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感觉,进而拉近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距离。酒店与学校相比,其环境更加复杂,学生会面临社会中的各种诱惑,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所以对于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会产生很多方面的压力,这时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排解学生的思想负担。因此,酒店实习不仅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方面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心理方面的考验。(2)实施阶段酒店主要工作。首先,要注重学生心理角色的转换。酒店应该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角色转换,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召开座谈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部门领导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等多途径,使实习生充分感受到酒店的关怀,减少心理落差,增强学生对酒店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作热情。其次,为学生建立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一般是学生工作岗位上的领班、主管,要求企业指导教师担负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及工作指导任务,翔实记录学生各阶段工作及表现情况。学生也会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尽快适应实习生活,逐步积累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知识逐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在与同学的互相启发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再次,建立公平的待遇。工资待遇方面学生通常会比较敏感,酒店应尽可能保证不同院校实习生的待遇相等,避免学生产生不公平感。最后,合理安排工作。酒店应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酒店工作的乐趣。在安排实习岗位上,我们主要让学生体验酒店前厅、客房、餐饮这几个重要部门。我们也建议酒店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能力,适当考虑设立实习领班、实习主管或助理等一些管理岗位工作,让学生能够接触到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管理能力。
3.实习检查阶段(C)。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及在实习管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实习做出评价。(1)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在实习管理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组建由实习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主任、系领导、主管院长组成的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并制定质量监控处理机制。这个体系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和明确的职责权限,各个级层各司其职、明确分工。(2)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平时表现、实习日志的撰写、企业对学生的实习鉴定、实结报告。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最终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审核评定,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实习日志的记录情况、实习报告的撰写质量来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55%;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更加清楚,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写出实习鉴定并做出评价,这一部分占45%,这种多元化的实习评价标准使结果更加公正。
4.实习处理阶段(A)。在此阶段,学校对实习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楚,我们将实习管理过程中总结的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归纳,把问题进行整理备案,作为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依据。我们通常会开一个实结交流会,同学将自己所在酒店的企业文化及管理模式、酒店运营管理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将不同酒店的管理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这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并拓宽认知范围,这样也会达到与部门轮岗异曲同工的效果。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归纳实习期间遇到的相关案例,介绍酒店的处理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如果只有计划没有实施,计划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有计划有实施,没有检查,那做的计划和实施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差错以及差错有多大就无从得知;如果有计划、实施及检查,没有处理,那我们在实际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就不能归结,失败的教训也不能吸取,这次的问题还可能在下一次出现,管理能力将不能提高。所以,评价检查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实习的结束,而是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的开始。PDCA管理循环是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它的引入使实习形成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它每循环一次,学校就能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学校的实习管理水平。所以,PDCA管理循环对提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志平.基于PDCA的高绩效实习管理模式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
[2]吴文静.职教实习质量管理模式初探———PDCA循环的应用[J].职教论坛,2009(1)。
篇7
整个寒假,几乎是在酒店工作度过的,每经历过一次工作,我就学会了很多,现在在酒店工作也是一样。
这是我第一次在酒店上班,职务当然就是服务员了,主要工作就是传菜,实际上就是端盘子。刚开始来工作时,是挺兴奋了,工作当然也是十二分的热情,虽然端盘子的工作是累了点,但每天和他们一起工作,我还是很开心的。
酒店的工作。
酒店的工作分工很细腻,谁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工作也很有程序,每个人的工作既要分工又要合作,然后一天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酒店的人。
在酒店里,每个人都很和善,和我们实习生有说有笑,包括领班,经理,厨房里的大厨,清洁工阿姨~~~经理甚至还有外号。但我们工作时候还是很认真负责的,该做什么还是要做。只是在下班时间,我们都是一样的。
酒店的婚礼。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是年前,所以有很多人结婚,把我们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新人在我们酒店举行婚礼,在亲朋好友面前见证他们的爱情。当然是新娘最美,让我们看呆了。最有感触的一幕是有一对新人在婚礼上一一拥抱双方的父母。是的,自己都长大成家了,父母辛苦了,该去拥抱一下。
酒店的团餐。
酒店几乎也每天都有团餐,都是外国人来旅游,然后来我们酒店吃饭。他们有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他们中有些人很可爱,离开的时候还和我们用不太熟练的中文对我们说再见。
酒店的年晚会。
过年了,很多公司企业都来我们酒店开年终晚会。大概就是表彰工作表现好的员工,总结一年来的收获和不足,最后展望未来。很多公司都安排有节目,现场很是热闹。我看到的是一大帮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还有他们对工作的热诚,对自己的信心。
酒店的年夜饭。
篇8
[关键词]潜流失;酒店业;专业实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74-02
1 本科层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现状
1.1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相关概念
欧臻提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专门为酒店培养的高级管理人才,但在目前我国酒店人才市场上这个群体并未受到酒店企业的青睐,同时这些大学毕业生也没有对酒店企业倾注应有的热情,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领域另寻他途。”他将这种流失称之为“潜流失”。
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总结,绝大部分学者定义毕业生“潜流失”为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在面临毕业时未选择行业内就业,或到岗后短期内跳槽、转岗流失现象。其定义的角度区别于酒店企业在职员工的流失。
1.2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现状
(1)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
大量的高校就业统计数据和酒店人力资源结构显示大多数酒店管理本科生并未在酒店相应岗位就业,如下表所示,以我校2008―2010年三届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为例:
如上表所示: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持续在较低水平,并呈下降趋势,行业内就业率不高,同时就业后流失率居高不下。
(2)缺乏竞争优势,流失方向多元化
在酒店专业性岗位的竞争中,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更占优势,以笔者亲历的酒店招聘为例:某四星级酒店需要招聘酒店市场营销人员、宣传部美工、工程部弱电工、财务部核数数名,由于收到简历较多,通过一轮笔试和两轮部门面试,最后拟录取结果分别是来自市场营销、文秘、会计等专业的毕业生,其中只有营销部一名员工来自酒店管理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面对本专业对口就业方向时,酒店管理毕业生在招聘和使用中也不占优势,而他们却难以以明显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的相应工作。除了继续深造或政策性就业外,最后往往分散在各个行业,就业领域与专业关联度低,流失方向多元化。
2 低就业率、高流失率带来的影响
2.1 对个人投入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酒店管理方向本科生构成旅游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力量,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又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因此受教育者、施教者和国家都要适当分担它的成本,以湖北经济学院旅游学院平均学费为例:旅游本科四年学费2万余元,住宿费约4千元,该部分为硬性支出,还未包括四年的生活费、学校和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以及机会成本和隐性成本等,面临毕业时,大量毕业生选择另谋出路,四年的投入收效甚微。
2.2 酒店人力成本增高,行业发展低水平循环
酒店业进入门槛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现状很难吸引真正的人才,这也是毕业生在考虑就业前景时拒绝酒店的重要原因,同时酒店在招聘大学生时也抱着“招进来再看”的态度,没有将大学生员工的发展切实落实到人事管理流程中,最后还是面对人才的流失,于是又重新组织招聘、培训,如此的循环往复往往治标不治本,陷入“高成本、低水平”的循环发展中。
3 酒店管理本科生潜流失探源
3.1 酒店业行业性质对酒店管理毕业生吸引力有限
首先,随着旅游市场格局的逐渐变化,目前酒店业的工资水平较其他行业而言相对偏低,美国Occupation Outlook Handbook 中的资料指出:“Earning in hotels and other accommodations generally are much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or all industries.”首先,酒店薪金相较其他行业没有竞争力;其次,社会传统观念对一线的服务业一直存在偏见,且酒店的工作环境复杂,是犯罪行为的常发地;再次,随着国外高水平酒店管理集团纷纷入驻,行业体制发展日趋完善,提升机会减少。
3.2 人才需求的差异化与旅游教育同质化之间的矛盾
(1)酒店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酒店在面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时,要求有实践技能,同时具有管理者的眼光和潜力、创新的管理思想,针对酒店纷繁复杂的部门,需要的人才也是类型各样,例如前台接待的要求特点就是形象气质俱佳和较高的外语水平。如果是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外语能力的毕业生,显然是无法胜任前台职位的。
(2)旅游高等教育总体规模扩展快,但培养模式趋同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院校扩展迅速,高等院校数量、在校生数量均不断扩大,根据历年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旅游院校数与在校生数数据公报,可以看出,2001―2005这五年期间,旅游高等院校数量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增加了122.8%,而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旅游院校总量增长的幅度,这些现象反映出高等旅游院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结构不平衡,大部分的旅游院校在培养方向的选择时折中为偏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旅游管理理论的教育,相应的实践教育内容没有跟上,同质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面对酒店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无所适从。
3.3 酒店顶岗实习对择业的影响
(1)经济效益第一位决定了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简单、功利
酒店企业接受实习生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实习生是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其二,名义上的校企联合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而旅游院系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其三,协议的达成建立在各方利益妥协之下。以某一实习酒店为例,同酒店实习的13人中11人被分配在人手紧缺的餐饮部门(中餐、西餐和大堂吧),1人在前台,1人在客房,均为一线服务人员,半年实习时间,实习岗位的调动仅限于餐饮部内部之间,无任何管理岗位的安排。酒店根据自己用工情况分配实习岗位打击了实习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对酒店信任缺失
实习生遇到与酒店管理密切相关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倾向,笔者从湖北经济学院酒店管理专业2008届、2009届共计79人的专业实习报告分析,得出影响毕业生不愿进入酒店工作的因素如下: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基本权益未受重视;授权不够;部门沟通不足;同事素质普遍较低;管理岗位实践不足;酒店业薪酬太低;服务行业环境复杂;老员工难相处。由材料可知,①酒店专业实习深刻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酒店工作的倾向;②实习生最终不愿进入酒店的主要原因为酒店管理水平较低。实习生对酒店的反馈说明如果酒店方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很难培养学生对酒店良好的印象和强烈的行业认同,进而难以招到高素质的本科毕业生。
3.4 酒店对人力资源认识的缺陷
杨效忠等的研究认为经过实习之后,酒店管理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一定变化,在将来选择就业时更侧重于个人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是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进入酒店后往往没有职业目标,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摸索状态,一旦时机成熟便会选择离开。这种情况是酒店所不愿看到的,所以,酒店往往不愿意培养新人,结果酒店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不进行新员工职业规划―员工选择离开―企业更不愿意职业规划―更多本科毕业生离开”的恶性循环。
4 有效改善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对策
4.1 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机制
对本科毕业生最有效的薪酬体系便是与专科生和社会人员有差别的工资标准,提升制度的相对倾斜,通过能力与业绩等核心价值的薪酬体系使员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酒店利益的一致性,如酒店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福利措施,如生日假期及礼物、奖励旅游等福利,更能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4.2 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结合
(1)酒店企业将实习的宽度扩大到老师,安排相应岗位供老师挂职锻炼,协助实习生管理;为酒店注入新鲜血液,从专业的眼光来审视酒店管理中的不足;更新老师的酒店管理知识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引导学生与行业间的配适性教育。
(2)学生专业意识的加强需要行业内优秀人员的引导,旅游院校可引进合作企业优秀员工、管理者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可采取讲座、实验课、座谈等方式开展,教导同学们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安排酒店管理专家与高校合作制定酒店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3)定向合作培养优秀学生,笔者在法国波尔多市交流时了解到,当地很多酒店都与附近旅游院校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酒店为学生支付一部分学习生活费用,学生根据协议在规定期间在酒店连续实习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毕业后工作第一选择也是该酒店,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仅替学生解决了部分学习费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定向的培养灌输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培养行业忠诚感,同时他们由于有相当时间在酒店的锻炼,甚至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走上管理岗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篇9
综合自己的总体计划,去我决定选择酒店实习,并且经过抽签选到了一家五星级的酒店,那是我所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一家比较理想的酒店。这是南宁市唯一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明园新都大酒店(TheMajesticHotel),名字对于南宁市民甚至是整个广西都是如雷贯耳的了,巧合的是该酒店的总经理陈晓为先生经邀请在本校作了一次报告,才了解到原来明园新都大酒店建于1995年,是一家“九星级”的饭店——由一座四星级的明园饭店和一座五星级的新都酒店组成的。陈总的报告生动有力,这更加激发出我想好好了解一下这所饭店的欲望——他们所说的和他们所做的是一致的吗?或者是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有待解决呢?我甚至开始盘算起我能在这个饭店学到什么吗?
那么这座酒店到底怎么样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呢?给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那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部分:中餐部——酒店实习报告
明园新都的餐饮部大致分成如下几个部门:中餐部(包括广东轩、多功能厅和6个包厢)、西餐部(包括花园餐厅和自助餐厅)和酒水部(包括大堂吧、乐怡吧、中餐吧、西餐吧和自助吧)。我们10人被分成了3个组,分别在不同的部门,并且每20天换一次部门,这样能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整个餐饮业的服务、销售与管理。酒店的这一做法让我们感到挺满意的,这也正和我们的心意。
我们组的4个人首先被分到了中餐厅——“这是酒店餐饮部门中最辛苦的部门!”还没有开始工作,就听到旁边有人在私下这么向我们告诫着。看来,我得真的要做好思想准备才是啊!
中餐厅的工作确实如前人所说——“辛苦!”酒店没有给服务员们制定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描述,尽管这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关键的一环,在员工的印象中,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听从领班的下达任务,随时准备着听从领导的指挥,没有固定的活干,或者说只要有需要,服务员什么都能干!摆台、折口布、传菜、上菜、撤台这些所谓的必须做的本职工作外还得兼职勤杂工,什么扛桌子椅子、铺地毯等一些脏活、重活、累活都是我们男服务员们的事情。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该酒店的上班时间是9小时工作制,而且每天还得加班1个小时左右(没有加班费),我不知道这样的作息制度有没有违反《劳动法》,可是作为一名有血有肉的人来说都有自己的一个最低的底线,因为人毕竟不是一台机器,可以用来随心所欲地使用。刚开始工作的那三天确实令人叫苦不迭啊,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最受委屈得要算是脚了,每天9小时的站立使得双脚产生了严重抗议,下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找个地方坐下了休息一下。令人向往的人性化管理和残酷的实际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件令我感到尴尬的事是广东轩的服务员制服真是简单得可以,由于酒店没有空余的服装供我这样“高大威猛”的男生穿,所以他们索性让我穿西裤和白衬衫,连马甲和领结也省了,这身打扮使得我这个服务员和客人几乎没有区别,以至于有一次我正准备为一个会议提供服务时,却被对方认为是来参加会议的嘉宾向我致以亲切的问候!
员工代表着整个酒店的形象,这是酒店VI设计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好的员工制服不但能使得员工更加精神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员工制服更体现出一个企业的一种内在的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灵魂,那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缺少了士气的企业又何来效益呢?
不过令我感到高兴的是,酒店的员工大都都是那样的热情友好,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感动,看来还是员工自己最能够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他们能站在员工自己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他们讲述的是“老百姓的心里话。”这也是酒店上层领导所最缺乏的素质之一!
中餐厅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结束了,在这些日子我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除了能学到中式餐饮的服务程序和技巧、粤菜的特点和种类等课堂上所能学到的东西外,更能学到一些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东西: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利益和酒店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让我了解到的是作为一个服务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在一次与某部门经理聊天时,该经理提到了服务意识,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服务意识不但是要求服务员有着向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观念和愿望,同时应该对自己的同事也具有同样的意识。”是啊,这才是“服务意识”的真正的含义,这才是一个服务员真正的素质的体现。
第二部分:西餐部——酒店实习报告
明园新都的西餐厅名字叫做“花园餐厅GardenRestaurant”,我想可能是由于餐厅外面有一个小型的人工花园吧。餐厅的环境布置得挺舒适的,是一个典型的西式餐厅,餐厅分成吸烟区和非吸烟区。不过如果能在适当的位置放上一些具有西方艺术的工艺品或壁画这样可能能更加吸引客人,让遥远的异乡客人有一种有回到故国的感觉。
西餐厅的管理相对于中餐厅来说可谓是截然不同,从服务程序到员工的管理都比中餐厅规范和严格多。刚来到西餐厅感觉好像是卸下了一个很重的包袱似的,因为西餐厅的工作实在是太轻松啦!你几乎什么都不用干,即使干也是最简单的活:擦餐具、撤台、摆台等,这比起中餐厅简直是相差太远了。不过在西餐厅你即使什么不做也得站着,这使人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双脚又开始抗议起来了。有些时候,餐厅的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大家一齐看着客人用餐,让客人感到非常别扭。因此,建议西餐厅的管理人员能够灵活地安排一下,譬如让员工轮流休息,在人少的时候只要有两个服务员就足够了,让大家轮换休息不但能使得员工减轻双脚的疲劳,还能创造一种和谐的环境,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餐的服务与中餐的服务大相庭径,这常使得我们这些实习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该怎么做好。可是让我们不解的是我们在实习的时候刚好酒店在为一些新员工进行培训,但酒店就是不让我们参加培训。这使得我们大为不满,为什么不给我们进行培训呢?我们虽然在酒店只是进行短期的实习,可是我们正是为了到酒店学习而来的啊。酒店是不是应该多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一下呢?
第三部分:酒水部——酒店实习报告
最后我们来到了实习的最后一站:酒水部门,由于国庆长假以及提前一周结束实习的的缘故,使得我们的最后一站的时间格外地短暂,大概加起来才刚一个星期而已吧。
第一天来到酒水部门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个大白天过去了,我们几个人就像几只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终于,过来一个同事吩咐我们去擦酒杯,这才算找到了一点事情做。可是擦完酒杯后又不知该去何处了。唉,看来被人遗弃的感觉果然不是那么好受的。
酒水部门最忙的时候我想大概就是晚上的时候。由于当时正是酒店的旺季,所以几乎每天晚上都有客人包厢或者大桌大桌的婚宴,于是我们这些无头苍蝇总算有了去处了,那就是去为客人倒酒,时间一长我们渐渐地明白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帮忙擦擦酒杯、摆酒杯、看台为客人倒酒,不过对于如何调制鸡尾酒、如何磨制一杯上好的咖啡,我们一无所知,这的确让人感到遗憾。
在酒吧的时间的确是过于短暂,再此不对其进行过多的品头论足,不过有一点我可以毫无保留的说,不仅仅是这个部门,其他部门也同样让我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酒店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一个将自己却别于其他酒店、其他餐厅的一种文化,这使得每一座酒店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克隆的感觉,而这种文化却足以支撑起整个酒店!
第四部分:酒店实习报告总结
以上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从总体上来看这个酒店的经营管理,从我的这两个月的实习中可以大体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应该改变传统的对待员工的态度。人是管理中的主体,这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小、应该把握住的。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只是一种劳动的分工,不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相反,现代管理理念告诉我们:管理是一种特殊的服务,管理者只有做好对下级的服务,帮助下级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自己才会拥有管理的业绩。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坚持“三个上帝”,即:市场、顾客和员工!有位老员工在酒店的BBS中对领导这样说道:“善待员工,做个好领导,记住,你管理的不全都是机器。”我想这也许是每一位员工都想对领导所说的话吧。
二、企业缺少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性的企业文化。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民族文化,一个企业同样也需要有它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当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时,又需要企业中所有的人能够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对于没有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来说,平时一盘散沙,遇事就会各想各的心事,而没有人真正地为企业的发展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把自己融于企业之中。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
篇10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本文运用“潜流失”概念,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潜流失;酒店实习生;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43-02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年旅游管理类毕业生人数众多,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就业率却一直很低,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从事酒店业,造成了酒店业的人力资源危机.一面是院校大量学生毕业,一面是酒店行业整体缺人,出现“尴尬”的矛盾局面,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酒店行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实习体验较差是造成酒店实习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基本上对酒店工作还是有热情和信心的,而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实习生在实习体验中,没有感受到职业吸引力,降低学生的就业热情和对本专业的信任度,进而导致在最终择业时放弃本专业,转而流向其他行业.这种“潜流失”现象是迫切需要关注且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1]
2 体验教学理论与实习的关系
易丽分析了体验在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并提出了增强学生体验的三种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操作探究和提炼成长体验.这里的“创设教学情境”,正好适用于实习期间的指导和管理.[2]在体验教学理论下,酒店实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体验的主体是实习生,体验强调实习生自我价值的实现.[3]这个体验过程对学生今后工作的选择存在首因效应,即:如果实习体验良好,实习就成为学生就业前的过渡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岗位,成为日后酒店工作的准备和基础;如果实习体验不良,反而会促使学生就业时避开酒店行业.将体验教学理论应用于指导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正是因为实习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且是决定其择业方向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的感受,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日后的就业目标选择,是关系酒店业人才储备的大事.
3 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潜流失的相关概念
欧臻提出了“潜流失”的新概念:“高等院校饭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不选择饭店就业,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工作的现象”,并指出: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专门为酒店培养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酒店对这个群体并未表现出特别的青睐,同时毕业生也没有对酒店产生应有的就业兴趣,而是流失到其他行业工作.[4]通过对大量研究统计数据进行总结,绝大部分学者定义毕业生“潜流失”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未选择在酒店行业内就业,或就业后短期内改行流失现象.这个定义的角度区别于酒店正式员工的离职.[5]
4 体验教学理论下酒店实习生潜流失现状和影响
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康奈尔酒店学院和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均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有实习经历,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为主,掌握酒店的服务技能.然而,就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来看,对实习环节的安排还有很多欠缺.有的高校对实习完全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己去找饭店实习,学生凭借个人的力量找不到管理正规的高星级酒店,只能去一些二、三星的酒店甚至私人旅馆,有的学生甚至根本没有实习,只是把虚假的实习单位盖章鉴定表交到学校就可以顺利毕业,学校不过问学生是否真正参加了实习、实习的效果如何;有的高校虽然给学生联系了实习酒店,但对实习酒店的条件要求不高,实习岗位和环境不能达到要求,实习效果自然也不能得到保证;有的酒店和学校沟通时承诺各种便于学生实习的条件,但当学生真正进入酒店实习时,和当初的承诺有很大的偏差;有的学校把学生往酒店一送,就不管不问,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使得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度大大削减.许多原本对酒店管理专业充满信心的学生,实习回来后反而认为在酒店工作是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不再认同该行业.实习竟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直接原因.[6]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近40%的学生认为实习对日后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高达80%的学生表示,实习体验不良反而会使他们逃离酒店业.如表1所示,90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后分别接受了调查,其中男生27人,女生63人,结果显示,学生正是由于经历了实习环节,反而避开了酒店行业,实习成为堵塞人才进入酒店业的屏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酒店和学校双方的重视.
5 预防酒店实习生潜流失的对策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酒店工作的乐趣和价值,做到“在校爱专业,工行业”.酒店则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感受,本着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接收和培训实习生,围绕实习生的需求进行管理.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5.1 用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估实习酒店
实习酒店评价指标应涵盖酒店的硬件和软件,包括酒店所在地的城市形象、位置、星级、知名度、客源对象、管理规范状况、薪酬和福利待遇、员工宿舍情况、工作环境、企业文化、治安状况、合作态度、实习岗位的安排等众多因素.在对实习酒店进行全面认真的实地考察后,综合权衡各项指标,对所有备选酒店进行综合打分,从中选择一些管理规范、经营业绩突出、企业形象良好、热衷于培养酒店人才的酒店进行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放弃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酒店,确定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酒店.
5.2 酒店应严格遵守实习协议
学校在与实习酒店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都会与酒店签订具体的实习协议,规定双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保障实习生的合法权益,适当约束酒店行为.一般实习协议都会明确规定酒店的各项权利和义务,但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很多酒店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只能基本履行协议内容中规定的各项条例,但没有根据实习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作出应变反应,只是单纯地履行实习前制定好的条条框框,导致出现问题时以实习协议作为处理问题的借口和“挡箭牌”,严重挫伤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很多研究证实,酒店实习生的工作报酬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受到社会影响,再加上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实习生往往非常看重自身价值,他们一直强调要和正式员工享有一样的待遇,自我维权意识较高,况且实习期间他们个人也有各种消费需求.因此,酒店要结合当地的消费水平,制定一个兼顾各方利益的实习期薪酬方案,既能体现实习生的劳动价值,又考虑到酒店的实际利益.实习协议还应反映出对实习岗位的要求,酒店最好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将学生安排到适合的岗位,如果有可能,尽量安排轮岗实习.学生如果能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实习效果也会更好.
5.3 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态调整和择业观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到一线基层实习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行业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目前的情况下,从基层做起的惯例也不会因学历高而改变,另一方面,学生们则认为自己学历高,很难接受经过四年的学习后,还要同中专生、职高生一起从一线服务员做起,于是纷纷抱怨自己的专业没有用,读大学没有意义.同时,社会也对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有偏见,认为酒店行业是“吃青春饭”,年纪大了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一线服务工作短时期内体现不出学历高的优势,但可以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基层员工普遍学历不高的情况下,大学生晋升的机会反而更多,基层的锻炼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非常注重对人的培训与开发,员工不会因为年龄而离开酒店行业,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业经验的丰富,会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为我国酒店业和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努力.
5.4 酒店应从开发专业人才的角度来培养实习生
现实中很多酒店往往把实习生当成“临时工”,认为他们完成实习后一般都不会在本酒店就业,于是就把脏、重、差甚至是正式员工不愿意干的工作交给实习生干,通过半年或一年的实习,并没有培养起学生对酒店的兴趣,反而引起了学生对酒店行业的强烈反感.所以,酒店不应以招收“临时工”的态度来对待实习生,虽然实习生经过半年左右的实习期,很有可能离开实习酒店去其他酒店或行业就业,但是从宏观上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是每一个酒店都应承担的责任.酒店可以通过建立实习生人才档案、为实习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可持续的培养方案,完成专业人才的利用和开发,为酒店乃至整个行业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6 结束语
酒店专业人才“潜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彻底解决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还需要旅游院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4).
(2)易丽.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EB/OL].中国期刊网,2006,5.
(3)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4)欧臻.饭店解决饭店管理专业大学毕业生潜流失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