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6:3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总结

篇1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篇2

1.医教结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师团队的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是最具显著特征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有过硬的技能才能实实在在地上好本门课,该团队教师注重医教结合,切实提高操作技能。

1.1先期、分散实行院外医教结合。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教师首先采取先期、分散、较长期地实行院外医教结合。一位担任超声技术课的老师一直在附属医院连续上班11年,一位担任放射技术课的老师多年来一直在本市中医院上班,数名老师多次利用寒署假到市医院上班。

1.2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2007年下半年以后,医学影像教研室全体教师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统一排班值班,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通过临床“大练兵”,提高了处理临床病人的能力,丰富了临床案例,为突出技能教学打下了基础,教师们讲课生动,设计实验、实训更切合实际,达到教学与实际的“零距离”,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教研活动,针对临床需求剖析教材实践性知识点,明确教学重点

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现阶段专业岗位现状及科室用人需求有深刻的把握,在教研业务活动中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出教材各章各节的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践性知识点。此时,在制定教案、书写讲稿、制作课件及实时授课等教学各环节活动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明确教学重点。这样,彻底改革旧时课前准备模式,保证了课前准备突出技能,有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文件,做到所讲的每一个理论都要联系所指导的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紧紧相扣,保证了所授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该课程每章末均布置了突出技能训练特征的课后练习题,形式多样且与国家上岗证统一考试接轨,内容切合目前医院发展实际需要。

3.突出临床实训,提高学生技能。

3.1多手段设计训练方案。医学影像技术课特别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多手段训练方案。大体分为基础性实验和操作性实训,分别采取教师示教、学生训练、小组配对(医生与病人)训练等方式,实验实训时间分为课堂训练、课间训练和周末节假日训练,实验实训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场所。在执行大纲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增设了实践技能训练与考核。如“普通摄影”一章,设计了一百多个摄影位置,印制了书面的操作考核标准、考核评分标准、补训练计划,学生单人进行、人人合格,做到一章一节地过关,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

3.2拓展实训场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校内实验室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医学影像教研室整体实施医教结合以后,为安排学生到本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和超声科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在协调安排好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实时操作,效果好。

4.岗前培训,与毕业实习接轨

数年来,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对检测不过关者须补操作训练,合格后方可安排实习。此举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岗位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5.利用外部医院资源,提高学生技能

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市内三家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富含实践成分的授课内容与方式促进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弥补了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的实践性教学;外聘教师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意境,体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同进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二、创新点:该成果的创新点:凸显实践技能特征,教学活动过程各具特色。

1.教师提高技能的医教结合手段有特色:整体医教结合,大面积提高教师技能。学习与进修是提高教师技能的常规手段,而该团队教师则重点采取医教结合“大练兵”手段。部分教师先期、分散到市医院及市中医院进行院外医教结合,从2007年下半年起全体教研室整体实行院内医教结合,系统排班值班,充分利用教学之余参与临床实践,打造出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2.紧扣临床剖析教材知识点有特色:保证每个知识点的临床指导作用。该团队教师融入临床工作后,对专业岗位需求及科室用人设置有深刻的把握,因此紧紧结合临床实际,逐一剖析教材各章各节知识点,保证了解析出的知识点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价值。深层次知识点的剖析,保证了课前准备的突出技能,为授课、实验实训提供了重点。作为设计教案、制定讲稿、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结合临床实际有效调整理论与实训的关系。多方法授课,突出技能知识的讲授与操作训练。

3.设计技能考核及岗前训练有特色:促进学生进入临床尽快上岗。数年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对重点章节都增设了课间的实践技能考核,单独制表,有技能操作标准,有考核评分标准,有补训练计划,切实保障每位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后进入后续章节的学习。数年来,在该专业学生离院实习前安排了岗前操作培训与考核,针对实习操作科目进行实训指导与检测,人人过关,有助于学生到实习单位后很快进入角色,受到实习单位的肯定。

4.拓展实训场所有特色:突破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医学影像技术课的实验实训由原来的校内实验室扩展到附属医院放射科及超声科进行,前者主要用于安排基础性实验,后者主要用于安排临床操作性的实训,到医院实训,现场病人真实,身临其境,效果好。5.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学生技能有特色:常年外聘医院医技师任教,实践生教学效果显著。医学影像技术课长期、系统聘用医院影像科中级以上的医技师担任部分专业技能课教学和见实习带教工作。外聘教师实践性强,教学身临其境,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学生专业热情高;对如MRI、DSA和核医学等我院目前无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科目教学提供了弥补措施;加强了师生感情,方便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自行到外聘教师所在医院见实习。

三、应用情况:该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正在不断深化之中

1.已应用情况

该成果已用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个年级八个班级434人的《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中,经突出技能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实习后进入角色快,处理病人能力强。去年以来省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5人,地市州级实习医院留院工作18人,成都市区县医院工作近30人,该专业连年就业率均接近100%。通过医教结合,教师们提高了临床操作技能,丰富了实践性知识,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名教师主持进行了“整体结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成效研究”的研究,并获我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一名教师通过将临床实践的体会与教学联系,撰写的《大型医疗设备MRI、CT、DSA、DR等检查影像技师诊断意识的培养》一文在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上大会发言交流。多年来常年外聘教师,利用外部医院资源参与教学,教学实践性强,学生热情高;弥补了我院目前无校内实训条件科目(如MRI、DSA)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学生到外院实验实训的条件,拓展学生实训的时间和空间。数年来利用外院资源教学,取得了经验,一名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论文《常年外聘医院影像科人员任教的管理体会》于2008年8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学术会大会发言,并获一等奖。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汇集实践教学成果,建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省级精品课程,并已将该成果运用于本专业各班的教学中。从网站上阅读比较及同行专家评价,与国内同课精品课程相比,我院该精品课程在教案设计、课后练习、多媒体授课等方面均突出技能,从内容到形式显现特色。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团队于2008年10月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篇3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从我科室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中随机抽选出4个班,分为2组,1组为PACS系统教学组,1组为对比组.2组分别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最后以问卷及考核来评价.结果:PACS组学生读片测验及卷面考试中,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PACS组学生绝大多数认可该教学方法.结论:将PACS系统应用影像教学中,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并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PACS;教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5-02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影像图片.影像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如何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读片能力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理论教学,课后让学生分组看教学片、病例片,如果信息量不够多,学生学习的难度就加大.

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数字化差图像技术、影像医学、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以计算机数字形式转化医学图像资料,对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管理、采集、处理及传输等.我院2008年引进运用PACS系统后,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优越性,也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先进手段.笔者将随机选取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像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中的4个班,分为2组,共144人.1组编为PACS系统教学实验组,共7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7人.余下72人为另一组,传统课堂教学组,其中男生33人,女生39人.参加此项实验的任课教师共10人.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入学成绩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传统的医学影像课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准备好讲课所需要的教学胶片,并以多媒体格式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先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PPT课件中典型的影像特征和病例胶片进行讲解.下课前,学生们会有一些分组讨论和轮流阅片的时间,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在PACS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由电脑终端进入本校PACS系统,并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查询.在看病例图片前,首先在电脑上查看由医生开出的申请单,对该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目的有所了解,然后在专用的显示屏上调片、读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影像胶片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节,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比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三维重建及容积、CT值测量等方法,全方位地进行阅片.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经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对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机器后处理功能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调出相关临床病例,起到协助读片推断的作用.此外,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局域网功能实现远程教学,通过图像或文字相互交流,学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可以在网上得到老师的解答.学生带着问题阅览图片,或将图片导出到移动设备上,用于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点.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和课程考试的成绩来衡量.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主要为PACS教学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是否适应PACS教学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144份,收回144份.调查情况见表1:

2.2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以理论成绩和实践读片成绩相互结合方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两组考试内容一样,所有试卷均由同一老师评分.考核情况见表2:

3 讨论

PACS是指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影像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重要平台,它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

在本次的调查中,从两组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PACS组的学生读片测验及闭卷考试的成绩都比传统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应用新的PACS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读片教学法也许能够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需求,同样也能够让学生考出高成绩,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医学生学会正确高效的医学临床学习方法、思维,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医学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PACS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思路、模型.而且从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应用PACS能够使他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解剖知识为基础,并以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为教学主线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影像图片和抽象的概念,比如高低密度,高低信号,各种不同扫描程序及其意义,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以往实习课中,病例胶片的单一教学方式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够,而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典型图片都是反复的,因此很多年来学生看到的、学到的都是同一张图片,没有更新.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料有一定局限性,并且没有条件调出相同病例图片或鉴别诊断图片辅助理解,这样对于学生拓展临床分析疾病及诊断疾病的思维是不利的.另外图片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分辨伪影较多或灰度亮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图片,这可能会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也不利于培养有效的疾病鉴别诊断的思维.所以不能引导正确的临床思考思维.而PACS系统则可以通过电脑调阅大量的图片信息,具有图像疾病的查询功能,操作方便、简捷快速,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放大与缩小、测量与标记、调节对比度、亮度、窗宽、窗位、同屏多幅图像对比显示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图片的全面分析,更加清楚地显示细节病灶,并可以调出相似病例及该疾病的鉴别诊断,这样对学生来说形式新颖、图片丰富、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一向较为无聊的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让学生对相对难理解的影像解剖知识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并正确地区分正常结构、正常变异及异常的影像表现,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疾病、思考疾病和读片的能力.

其次,PACS影像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临床需要,并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思维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本次研究中,不论是学生的考核成绩还是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都可以得出PACS的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优于传统教学的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临床疾病细节显示不足,仅局限于影像疾病的教学;PACS教学能提供临床疾病影像和完整的病例资料,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临床诊断观提供了帮助.在PACS教学组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病人ID号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操作PACS系统,然后对病例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模拟医师阅片,书写初级诊断报告.老师在审核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们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老师在电脑上的审阅修改痕迹,学生们都可以在工作站内清楚的看到,便于分析、对比自己在阅片和书写报告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遗漏,这样使学习的印象更加深刻,不易忘记.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及统一解答、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PACS亦在考试中有特殊的优越性.读片考试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老师讲授课本上典型病例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检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总结出在教学中的薄弱不足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合理地利用医院PACS 系统,可以实行无纸化考试,随机电脑出题,从每日海量的病例中任意选取,电脑图像质量高,也极大地缩短了考核时问,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可以如实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刚荣,李桂祥,李晴辉,等.浅谈PACS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30-31.

〔2〕江传海,余粱,胡正宇.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10):l778-1779.

〔3〕李萍,岳凤莲,张在人,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6—107.

篇4

[关键词] 医学影像专业;超声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18-02

Research on ultrasonic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YOU Lanlan1, ZHU Xiaohu1, ZHA Xiaoxia1, WU Shaoping2, YANG Fan3

1.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2.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500, China;3.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 West China the Second Hospital,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Ultrasonic teaching has some shortcomings in curriculum contents,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s, faculties tea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iming at these shortcomings, the thinking of teaching reform such as transforming teaching mode, using 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 to teach, use equipment, PBL method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teach and emphasizing practice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specialty; Ultrasonic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医学影像专业的超声医学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设置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所有专业课课时的15%左右,比如一本厚480页超声诊断学仅有不到100个学时,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可供医学影像专业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④学生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学生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⑤超声医学理论教学师资和实践教学师资都相对不足,其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都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迫使笔者有责任在超声教学中有所思考。笔者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入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转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均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1年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由于专业课与实践教学时间跨度较大,导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学效果欠佳。同时,由于最后1年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还将面临就业,有很多实习生因为就业准备及参加招聘或公招考试使实习的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校把医学影像本科专业“4+1”教学模式改革为“3+1+1”教学模式,即前3年进行公共课、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第4年所有学生均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课教学,第5年实习。这种模式的亮点在于第4年把学生集中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直接接触临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诊疗,加深学生对临床超声诊断工作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做好学生在第4年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笔者还专门配置了4台B超仪器,成立了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1名超声专业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

2 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教学。近2年来,笔者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了整理保存,现已积累了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近5 000例,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第4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的指导,学生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的比较、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该患者的ID号从医院“军惠一号”电子病历系统中,查阅该患者的其他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指导学生“对照解剖认影像,分析影像找病变,依病理分析病变,结合临床作诊断”,体会“同病异影、异病同征”现象,既达到了回访的效果,又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院还建立了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可以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教师无需像以前准备大量的图片、患者病历资料等,就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如三维超声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腔内超声技术、超高频超声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导管治疗技术、超声靶向药物治疗技术等[3],这也给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充分利用我院新引进的先进设备及开展的新技术开展教学,如我院引进了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专门安排了一次实时三维/四维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三维/四维超声的技术原理、仪器的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并在临床诊断中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B超仪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学习观摩,学生较为直观地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再如笔者在超声造影技术的讲解中,利用一节课进行超声造影技术的课堂教学,讲解超声造影技术的原理、超级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前需要准备的事项以及需要临床科室做哪些配合等,再利用时间组织学生分批进行现场观摩,让学生更为主管地了解超声造影技术。此外,笔者还积极邀请部分学生参与本科室关于超声造影剂制备的省级科研项目,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超声造影及造影技术的认识。

4 积极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以学生小组为载体学习,发展学生自我认识学习内容、寻找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在消化系统超声诊断科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以急腹症送入院的一名中年男性,自述 4 h前吃火锅饮酒后,逐渐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胀,进行性加重,疼痛难以忍受,呕吐两次。患者回忆近年来有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但未正规就医。患者身高165 cm,体重70 kg等,接诊医生申请腹部超声检查。笔者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超声医师,首先进行1次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学习的问题,成员分工收集相关问题的资料。第2次讨论时,大家把收集的资料信息向小组反馈,通过交流讨论、互相质疑等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见。讨论结束后,还要求由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书面材料(通常为文字材料和PPT幻灯),再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在急腹症中的运用,胆系急腹症和胰腺炎的病因、病理改变、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和临床诊断,超声检查方法和检查内容,典型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以及其他相关影像学的知识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教师也参照学生的问题不断完善PBL教学中的问题,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5 积极开展超声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相关临床科室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对临床疾病的认识不足,在超声诊断实习中,应该注意弥补这一缺陷,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做好诊断与鉴别诊断。我院从2008年开始,在影像专业学生超声实习教学时,设计了“三周满负荷实习教学”新模式[4],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模块,以具体病例为线索,实施案例式随访教学,强化超声与临床知识整合,提升学生横向思维能力,挖掘纵向知识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实习教学模式安排3周时间,培养学生“三周满负荷学习”的习惯,即正常上班、见习急诊,下班后的学生在科室自学、复习相结合,3周内持续工作,以达到所学疾病种类和数量的满负荷。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对右下腹急腹症患者,笔者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有无阴道出血、停经、疼痛特征等临床表现,结合尿、血化验检查,再根据超声征象,分析诊断是否为宫外孕、阑尾炎、输尿管结石等病变,并结合临床表现、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8,5(3):13-15.

[3]尹立雪.超声医学高新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4-8,49.

[4]宋晓琴,吴少平,刘亚斌,等.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三周满负荷综合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9-101.

篇5

【关键词】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影像诊断学目的在于让医学生了解影像诊断中各项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在临床工作中的正确应用。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序列不断推出,但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多疾病诊断是通过多种影像手段协同完成的,这种多元化的影像诊断模式,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像学教学方法——比较影像学(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较影像学是将同一疾病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较、将不同疾病间影像图像的异同之处相比较、将形态影像与功能影像相比较、将不同影像诊断方法的时间-经济效价比相比较,同时,将疾病的影像表现与临床、解剖、病理相结合,进而综合比较,它是一种能使学生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合理组合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1]。笔者在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及带教实习过程中,运用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我国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通用的医学教育体系大致分为“学科型”、“问题型”、“器官系统型”三种模式[2]。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仍是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分为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见习实习三个阶段。此类教学法优势在于兼顾了医学教育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系统性,方便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劣势在于各学科间缺乏横向对比、纵向联系,教与学易脱节,学生被动接收、被动记忆,虽然培养出来的学生成绩优异,但常常出现临床思维锻炼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因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无法胜任工作。在全球医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及改革,以问题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等国际流行的教学方法在部分院校实施了探索性的开展,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引入比较思维模式,以期学生的知识储备、整合能力能尽快跟上对临床医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会发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学生思考推断、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临床应用,为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提供了方便条件。以数字信息对影像学图像进行保存、管理、传送、读取,同时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联网为每位就诊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标识号码(ID号),患者的全部资料信息,包括影像学图像及报告、血液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等,影像科医生可以随时调阅参考。PACS系统具有图像质量高、信息完整、传送迅捷、实时共享的优点,辅助实现了影像学各分支间的横向联系。

3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作用

3.1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影像诊断从早期单一的X线成像发展为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术手段,放射诊断学也随之演变成为医学影像学[3]。目前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主要是按照各组织系统介绍成像方法、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讲授过程中辅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图像,但较少涉及其他相关影像学表现,此类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对不同影像手段进行系统了解。医学生是未来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对各类检查方法的全面掌握关系到日后是否能够正确选择并应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诊断检查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统疾病的授课中,对于肝脏疾病,超声检查安全无创、费用低廉,具有可重复性,是肝脏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肝脏囊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价值;而在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肝癌的诊断及鉴别中,多排螺旋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MRI是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信息的一种成像方式,对肝脏疾病也可很好的显示,特别是在超声、CT对疾病鉴别困难时,MRI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病变信息。又如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金标准,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而且还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结果正常,而心肌灌注显像却显示异常[4];冠状动脉CTA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较准确的判断病变有无及程度,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者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从而避免过度使用价格昂贵、有创性的冠脉造影检查。因此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疾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在教学中比较一种疾病的不同成像技术及检查方法的优劣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掌握疾病诊断。

3.2学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异病同影或同病异影的情况,学生学习困难,往往对这种现象不知所措。应用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将影像学表现相似的不同疾病图像进行比较,列出它们的异同点,同时介绍每个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性思维,系统认识图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变,增加学生疾病诊断能力及鉴别能力。因此在医学影像教学中介绍疾病的某种影像学表现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归纳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现间相同及相异,从解剖、病理等基础医学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现的原理,此类教学法即满足了深度又兼顾了广度,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3.3学生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相对枯燥、抽象,授课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引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解过程中如果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了解不同影像检查方法在行业领域中的地位及价值;相对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及局限性;引导他们思考临床工作中对不同疾病首选和配伍的影像检查方法[5]。放射学前辈们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了一些针对特定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6],如骨关节外伤性病变首选普通X线平片,必要时行CT进一步检查;颅脑外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选CT检查;脊柱脊髓病变首选MRI检查;胆管、尿路梗阻先考虑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检查;而超声检查无创、价廉,在实质脏器病变、软组织、小器官病变、妇科病变、胎儿健康筛查方面诊断准确率高,是首选检查方式。各种影像检查价格、特点各异,X线、超声、CT价格相对低廉,特别是在进行疾病的初步筛查及急诊患者广泛应用,并被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所接受;MRI序列齐全,可兼顾形态学及功能检查,但价格略显昂贵;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可检查全身骨骼、软组织病变,尤其近年来PET/CT、PET/MRI一体化检查的推进,在神经系统病变等方面较传统影像检查手段优势更为明显,但价格昂贵且具有放射药物辐射风险。因此,比较影像学不仅是要学生们了解各类影像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不同价值,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为患者选择更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4应用比较影像学教学法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应用性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比较影像学方法会给从事影像学教学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影像医学授课教师不但要具备全面的影像医学专业知识,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临床及病理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明确进行比较的目的和意义,有计划地准备相关影像学资料,重点突出。受课时所限,对于在临床上应用价值不大或已被证实不适用于当今诊断要求的技术内容,教师授课时只做简单介绍,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又能突出教学重点[7]。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比较分析各种影像检查手段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根据疾病特点总结不同疾病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医学影像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综上所述,将比较影像学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工作中,利用其比较性、综合性等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影像学知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成为临床医生后,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希望我们的教学经验对各医学院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医学生培养机制做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张传标,路学一.当前国内外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关泓.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11-113.

[4]谭天秩.临床核医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谢阳桂,等.比较影像学在超声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2,26(5):513-514.

[6]高艳,李坤成,杜祥颖,等.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比较影像学的重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79-80.

篇6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医学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实践性更强,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其它临床医学学科专业是这样,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也如此。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教育工作者曾做过有益的探讨[2,3]。我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人才。因此,如何加强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探索和思考。

1 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本科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医学实践性强,尤其是进入临床主要课程学习阶段后,临床实践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医学影像学专业也不例外。需要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

不同的医学学科专业,主要的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点。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教学内容需要用图片说明;②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片影像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③教学片或影像资料可以从既往的片库或互联网上获得,因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不存在因为在病人身上检查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的问题;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进行影像学习;⑤影像学科的工作目标多数情况下最终仍然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依然是少数),因此,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是主要的技能之一;⑥影像技术训练可以在练习者身上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进行。

3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实践教学措施的思考

3.1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疾病的诊断过程是对具体临床现象或临床问题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临床思维活动是高级电脑和先进设备所不能取代的联系与整合过程,经验丰富的医师在收集资料时就已开始了积极的思维活动,对疾病的本质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样是这样。医学影像学是利用特殊设备使人体组织器官形成影像,通过对人体组织器官影像的观察,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在专业主要课程的实践教学上,应积极探索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各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良好的影像诊断思维。比如,理论课授课,在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讲完某个疾病后,可以尝试引入临床影像实例,先介绍病例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然后展示病例的影像图片,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通过这种接近临床真实情景的方法,可能既会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记忆,同时又会对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过程有所了解,对培养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影像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益的。

3.2 充分利用影像图库,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如前面所述,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例如《医学影像诊断学》、《影像核医学》等,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影像片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影像实验室的图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例如,一次见习可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个步骤不妨称为“授人以渔”,由教师按照教学要求把本次见习内容的影像表现进行讲解,要向学生说明疾病的影像表现没有固定的模式,讲解的只是共性的表现,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比如肿瘤有大有小,影像上常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而不应以看到某一张片的表现是这样,就认为这个疾病就是这个样子;然后由学生自己阅片、分析,教师现场答疑,这个时段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影像图库包括影像实物片和电脑上的图像,使学生充分认识一种疾病的多样表现及其共性表现。第二个步骤是在下课前教师再用适当时间根据学生在阅片过程中提出的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这一过程让学生参与进行讨论。第一个步骤可能有利于系统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且帮助学生理解,引领学生入门,因为教师作为有临床经验者,认为不复杂的东西,在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简单的,再加上课程进程中并不鲜见的上午4、5节是理论课,下午6、7节是见习课,学生来不及复习消化;第二个步骤解决了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的疑惑,甚至有的疑惑是以前教师不曾思考过的,这同样锻炼了学生,使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查询有关资料,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学会互相交流,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根据教学进程,适时调整见习方式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累积的教学内容逐渐增多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就应适时调整见习方式。比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见习,这时就可以尝试以临床实践中放射科集体阅片的方式进行,由教师主持,学生通过对有临床资料的病例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和依据,如果是单一的临床影像检查病例,还应提出下一步应考虑进行的其它影像检查方法,然后由教师作分析、点评、总结,纠正学生的诊断思维中的不当之处。这种见习方式不宜在课程刚开始时进行,因为那个阶段学生还没有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还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据影像图片学习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使学生学会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书的书写,以提高其临床技能。

3.4 培养学生主观思维适应客观实际变化的能力,认识学科间联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

正如上述提到的疾病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而且相同的疾病可有不同表现,不同疾病也可有相同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常常遇到,无论X线还是CT检查,肺部的斑片状影,可见于炎症,也可见于结核或出血、水肿及其他病变,单纯依据影像表现做诊断可能会有差错,只有通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防止主观、片面或僵化的思维方法。还可以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强调,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学好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不仅是目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需要,也是临床实践中影像诊断的需要。

3.5 开设第二课堂

开设第二课堂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课外不定期分批适当安排学生到附属医院放射科、超声检查室等部门观摩、学习,使学生通过这种对临床影像科室的观摩、学习,熟悉其工作流程,为日后临床实习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容易融入临床情景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师在临床工作中的言行,培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自觉性、使命感及责任感,使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懂得在医学实践中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对待,自觉把医德规范变成自己的行动。

3.6 提高学生操作动手能力

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为此,除了在课程学时安排上,使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课时达到或接近总课时的50%外,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例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这门课程,像CT检查和X线投照中的摆位,可以尝试先见习,然后进行理论课授课,最后再安排学生在同学中自己练习。同样,《超声学》的操作检查,可以尝试利用实验室的超声诊断仪让学生在同学间进行练习。

3.7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学会互相交流和协作

在临床实践中,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在诊疗中也不可能完全正确,需要从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影像思维能力。临床工作是一项需要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应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学会从失败中分析原因,学会从失败中提高自己,学会互相交流、团结协作。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强调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影像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影像技能的提高常常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刻苦的学习、不断的钻研和反复的实践,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期间,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40-41.

篇7

由专门的网络工程师负责软件及数据系统的技术性管理,由指定的医师主管病例的收集、上传和导出工作。在授权情况下其他经培训的医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教学性操作;由于PACS也是基本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因此有时会出现一些客观问题而丢失数据,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定期(约3个月)会进行一次数据备份,主要是以DVD光碟的形式;同时对于有要求的个别病例在授权情况下可以进行资料导出。

二、数字教学影像图片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1.数字教学影像图片库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影像实习教学中,由老师指导学生使用PACS对疾病的影像图片进行调阅和判读。根据理论课的进度,要求学生先自行调阅某一疾病的典型图片,由学生根据理论课内容对该疾病典型征象进行归纳和描述,之后学生自行对照模板,老师进行补充;对于不典型征象主要由老师提问及引导的方式讲解;在结合图片的基础上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鉴别诊断的讨论,最后总结。

2.数字教学影像图片库在实践教学中的的优势。首先,简化了备课过程方便老师教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个大的学科包含了CT、MRI、X线、超声及介入等,因此教学实践中所需用的影像资料种类较多,尤其是某些疾病往往在一种以上的影像检查方法中都有其具定性诊断的典型征象,因此以往的教学中需要备课老师大量的收集胶片及纸质印刷物,非常的费时,并且保存也很不方便,很容易就会丢失一些资料。PACS图片数据库的应用整合了多种影像检查的图像数据,大大的简化的教学资料准备的过程,使教师可从大量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力注重教学内容、技巧和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改变。教学PACS系统依托于PACS系统内庞大完备的电子教学图片库,使教师能够快捷、准确、方便的查找到自己所需的教学图片,并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其次,数字教学图片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影像诊断学的理论知识部分如果没有图像资料的对照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为了加深学生各种疾病影像征象的感性认识,调动了学生对于影像学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大量使用影像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讲解、分析。PACS使用前多用胶片复印机复制或用照相机将胶片图像照下来,图像显示。效果差,某些征象甚至显示不清或者无法辨别,并且这种方法效率很低。由于PACS是一个涉及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与通讯、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后处理等技术含量高、实践性强的高新技术系统,因此,基于PACS的影像教学图片库的强大查询功能,可方便地对照课本从系统、部位、疾病或征象方面调用所需图像;此外PACS中的图像处理功能,也能增加学生对于影像学习积极性和效率,从而提高对各种影像学征象的理解,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后,基于PACS的影像教学图片库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由于PACS影像示教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老师讲授、板书、多媒体图示的单向传授变成了以现代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快速准确查阅图像信息及诊断结果,满足学生学习的多项需求。它实现了“荧光屏—照片”到“数字化图像—显示器”的转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系统、方便地学习各种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具有开放性,既可将已有教学胶片、稀有病种扫描人教学系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有助于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水平,并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

篇8

关键词 医学影像;PBL教学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134-02

1 教学内容改革

科学设置考试课、考查课、选修课 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及今后实际工作、执业医师考试、考研等以关系密切的课程设为考试课,如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与以上各方面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的设为考察课,如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等。其他课程如计算机VB程序设计等设为选修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精力集中,有的放矢。

科学安排各课程授课时间 第1、2学年为基础课授课时间,建议将哲学、政治经济学、解剖学概论、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安排在这一时间进行授课,上午安排理论授课,下午安排实验、见习等实践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适当安排文体、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激发学习和生活热情,增加学生社会阅历、开阔视野。

第3、4学年为专业课授课时间,建议此时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如果在大一讲授该课程,等到大三开设专业课时,学生印象模糊;如果安排在此时讲授,此后紧接着进行内科学、外科学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学习,前后呼应,印象深刻。为了使大一新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更好地开展基础课授课,可在大一上学期讲述解剖学概论,简要介绍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等到大三时再系统讲授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各门课程内容安排除遵照教学大纲外,授课及考试重点应与学生今后工作实际需要和面临的执业医师考试和硕士研究生考试结合起来,为今后工作和升学打下良好基础。另外,理论课和实验课、临床实习应密切联系,穿行。目前的课程安排是集中上完理论课后,又集中进行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造成学生对较早学习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实践课学习效果不好。建议每1~2次理论课后紧接着安排实验课或临床实习课,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及时加深巩固和理解,上实践课时目标明确,学习效果良好。

2 教学方法改革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体又是多个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让学生清楚每一门课程在医学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主动把已完成的课程和新学习的课程联系起来,把看似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广泛采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PBL教学法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PBL教学法的优势有很多:

首先,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信息;

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将对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以PPT为主、板书为辅,图文并茂地为学生教授课堂内容,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实验课授课过程中,在PACS实验室中开展教学,模拟放射线科真实工作环境,教师一边演示病例影像,一边给学生讲解解剖知识和影像所见,学生人手一台微机,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在规定内容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任意调取图像,让学生书写诊断报告或回答提问,既巩固课堂知识,又检验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考核。多媒体实验室的使用,使学生和教师都获益匪浅。

3 考核方法改革

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要求,结合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立起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配套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如出勤情况、课堂测验、课后作业、期末考试,参加比赛等,各种考核折合成分数相累加,改变以往学生平时学习消极、期末突击,一张卷子、一个分数评价学生的传统评价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公平、客观、全面[1]。

奖学金的评审改革 每学期奖学金数额虽然不多,但对于没有经济收入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因此,奖学金评审方式的公平、科学与否,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对辅导员及整个学校的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奖学金的评审工作,认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学生的主业是学习,排名时应该学习成绩占90%以上,与学习无关的各种活动加分应该占10%以下;或是仅在学生学习成绩并列时,谁的课外活动得分多,谁排名优先。这样既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全面发展。

现在很多高校在评审奖学金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只占70%,课外活动分数占到30%。很多学生特别是班级、校级学生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是放在拼命参加各种课外互动上,获得大量课外活动加分。这样就使得很多学习程度中上等、课外活动相对少的学生拿不到奖学金,而一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干部凭借大量课外活动加分得到三等甚至二等奖学金。这样的情形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心目中学业主体地位下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到课外活动中,造成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必将对学生和学校产生深远的恶劣影响。

4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升学指导

进入大四学习后,学生对就业和升学会有很多困惑和迷茫,建议辅导员老师加强对就业形势和考研信息的了解和关注,主动对学生加以指导,可以以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准备升学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校外辅导员。笔者在给吉林医药学院2011级影像本科班学生讲授医学影像诊断学这门课程时,课余和学生分享了许多工作和考研经验,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学生。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里,很多学生向笔者提问题,笔者都给予了热情、客观、实用的意见和建议,包含思想、情感、就业、考研等方方面面,使他们少走弯路、获益良多。

5 结语

随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知识不断更新,现代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内容的选取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思想道德的教育上等诸多方面,都应满足临床和科研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既打牢基础,又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型、复合型医学影像学人才,为社会服务。

篇9

【关键词】技士资格考试影像技术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295-02

技士资格考试是检验一个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否进入医疗机构从事影像技术操作的标准,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其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相关专业知识等几方面,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临床思维及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其对促进考生自主学习,提高影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均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影像技术学教学经验,从我市执业技士资格考试现状、考题分析、对策等方面就如何提高考试合格率谈点体会。

1 技士资格考试我市现状

我市影像技士考试合格率2007年约为64%,2008年约为60%,2009年约为65%,接近全国水平。通过对近三年考试结果统计及对学生调研发现,上述四部分内容中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通过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考试科目较多,涉及知识面广,考试题目灵活,医学基础学科理论性强,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部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较少,加之从学完基础学科到参加考试时间过长,易造成遗忘。另外,考题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联系密切,而大多数报考影像技士的考生是刚刚从医学院校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工作经历短暂,临床经验欠缺,进入临床首先应对的是尽快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而忽视了巩固在校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2 考题分析

影像技士资格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相关专业知识,试题均为选择题,出题范围广,涉及医学基础、影像学基础及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等学科,题型分布为知识记忆约占50%,知识的理解应用约占50%。从不同版本的考题可以看出,考试内容均围绕影像技术学及其相关知识进行考核,要求考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影像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主要考察考生基本理论、临床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题目难度较大,是一些新的观点或在教科书上无明确答案或根本没有提到或容易混淆的题目。目的是了解考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钻研情况。在考题中,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相关专业知识,影像技术学内容都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学好影像技术学是通过影像技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3对策

3.1强化基础知识,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提高基础知识考试合格率

中职学校生源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医学知识,且医学基础学科理论性、专业性强、内容多,因此对医学基础知识接受难度大。可想而知,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并不能将之前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知识融入到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等专业学科中。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3.1.1 强化基础知识,将基础知识融入到影像技术学教学中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向学生介绍影像技士资格考试的现状,介绍我校学生近年来通过率,让学生认清形势,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另外,在影像技术学摄影部分的教学中,加大解剖、生理学知识的复习力度,重点复习解剖结构及各部位体表定位标记,将解剖标本搬入X线机房。并且在进行摄影技能考核时,要求学生描述被照部位的结构及体表定位点,督促学生“有的放矢”地复习医学基础知识,更好的将基础知识应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

3.1.2加强学科合作,加大集体备课力度,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

医学基础学科与影像技术学很多知识都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因此,不仅在学科内,而在学科间都要加强集体备课力度。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影像教研室不仅在教研室内部开展集体备课,每学期还坚持与基础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旨在相互交流、相互吸取,使担任基础课教学的教师把握影像专业教学特点和教学重点,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同时使影像专业课教师更全面、深入的掌握医学基础知识。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课堂效果后才能使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

3.2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合格率

教学内容上对原教学课程采取精简、整合、重组及增设等方式,重新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选择紧密围绕实用性、技术性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开展了“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 “床边教学”等的教学模式改革,强化技能操作。将岗位能力及影像技士资格的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国家影像技士资格考核试题模式进行考核。二是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取边讲、边练、边做、边学的方式,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幻灯、录像,教学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增加直观效果和学生感性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影像技术学的重点是各种成像设备的原理及应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设备依赖性。在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训。首先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不能将思维局限于课本和考试之中,而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其次,应加大实践课和见习课的比重,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设备所见相结合。加强师生交流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再次强调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明确实习目标,建立合理的实习计划,要使学生在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技能和工作技巧。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工作能力。

3.3早期接触临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早期接触临床”旨在从医学教育的早期即让学生有一定的接触临床机会,使其对临床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医学基础和影像专业课程进行初步整合,并将培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是国内外中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临床实践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具体的综合的认知资料,学生能够直观地体会到了解剖学知识在影像技术操作中的功用,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知识构成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引导学生做有针对性的弥补。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认知的灵活性,模糊基础与临床的阶段界限,从而巩固加深对基础医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教育的目标得以更完美的实现。。在具体教学安排中,在第一学年暑期利用两周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影像科,边看边学,使学习与生产零接触。且让学生提前进入自己的新角色通过早期接触病人,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由于专业倾向造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导致专业课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给学生顺利通过影像技士资格考试造成了极大障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搜寻提高技士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介入超声;教学

Abstract: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ltrasonic medicine.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oints about studying the 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suggest the teaching method on ultrasound guided needle biopsy in intership.It's difficult to grasp the knowledge about ultrasound for few hours of class ,the teaching mod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improve this situation and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Key words: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Teaching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近年来介入超声发展迅速,可应用于实质性脏器病变的穿刺活检,穿刺抽液,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切除术,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等,其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因为应用广泛,较易掌握,是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操作,也是医学生应该熟悉的超声课程。但目前,介入超声仅占课堂教学的两个学时,而实践课没有安排,因此希望学生仅从教师的课堂讲解中,了解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具体操作方法有较大难度,因此如何利用学生短暂的实习期就尤为重要。

1目前介入超声诊断的教学形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由于超声具有实时、灵活、无放射性、准确性高等优点,成为临床穿刺活检的首选引导方法。目前超声医学教学尚存在以下问题:①超声医学相关课程较少,主要课程仅有医学影像学、超声诊断学等。非医学影像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所占比例极小,甚至超声诊断学仅作为选修课程之一,而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超声诊断学,也因学时较少,教学效果很难得到保证。②教材内关于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③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超声诊断是实时动态的过程,不是静态断层图像,因此课堂教学所学理论内容难以通过实践课一一显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少,重理论轻实践成为普遍现象,学生操作技能、诊断能力还有待加强。④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检查,常规的实践课时安排极少甚至没有排课,因此如何利用学生超声科轮转实习期了解并且基本掌握介入超声的操作要点以及适应症就非常重要。

虽然各所学校超声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所差异,但上述问题的存在还是较为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作为超声诊断教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把握理论知识,又能将实践与理论很好的结合,就必须积极改善学生培养方式,充分利用目前的信息系统、先进设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在超声教学的授课中,由于超声成像原理抽象复杂,学生短期内很难掌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超声检查有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M型超声等多种实时显示方式,不同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图像的成像及观察都是在动态中进行,检查不受时间限制,这是超声检查的极大优势。超声扫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的角度、手法可以产生无数个切面,这也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难点。因此将超声教学分成两大部分,在课堂讲解中,将原理、超声图像改变、临床医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超声诊断的要点、适应症、诊断价值。而超声各个切面的具体操作手法及技巧应安排在实践课重点讲授,同时结合动态图像,回顾理论课的内容。这样既节约了课时,又保证了教学效果。

介入超声诊断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3],扎实的理论知识是顺利完成介入超声检查的前提条件。在实习中应教会学生,除了要具备较强的超声诊断能力,还要建立一定的临床思维,只有这样全面分析,才能增强介入超声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介入超声的临床诊疗价值。更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介入超声的风险,掌握各种临床操作的适应症、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方法。

3实践课中的具体授课方法

超声诊断学是形象思维学科,介入超声需要有很强的空间观念,尤其是建立良好的立体思维习惯对介入超声的顺利操作意义重大,而学生脑海中的解剖断层图像,很难与实时动态图像相联系[4]。因此学生在实习期接触超声图像时,教师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器官的立体结构和相互间的毗邻关系,改变学生的平面断层观念,将静态断面图像与动态图像之间进行转换,建立空间观念,帮助学生养成立体思维的习惯,将有利于理解、分析图像,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目前介入超声临床应用最多的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穿刺活检枪及活检针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在正式穿刺之前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活检枪的使用,在操作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活检针的安装及标本的收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具体病例,实地讲解穿刺活检的适应证,强调适宜探头、相应型号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活检的进针部位、角度、深度。穿刺点的选择至关重要,比如肝脏占位穿刺活检一般选取肋间或肋下进针,针道距离尽可能短,占位表面应覆盖一部分肝脏组织,穿刺应避开重要血管及脏器,根据占位大小选择取材长度等等。

不同的脏器穿刺活检术既有共性,又有差别,首先要掌握共性的部分,然后再了解不同组织器官穿刺的各自特点。因为这是一项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操作,最好是临床医师在场时现场就该病例进行讨论学习,了解穿刺活检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出现并发症时的处理方法,使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

4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认真写好超声报告

实习中适当给与学生上机机会,具体操作中应该强调注意病人、探头部位、穿刺点的选择及穿刺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关键问题。强调超声诊断特点,超声图像无固定切面,可根据不同检查部位进行任意切面扫查,以清楚显示针道及穿刺目标为最终目的,尽量避开重要脏器、血管,针对不同器官穿刺的超声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有序、系统地训练。在临床实习中,注重对学生影像思维能力的培养,比教师单纯地看图讲解更具有实际意义。

超声诊断报告是超声诊断的重要部分[5],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还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参考,写好诊断报告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实习中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如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诊断报告就是对整个穿刺过程的简要描述,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对该穿刺的足够了解。教师须认真修改报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准确使用专业词汇,客观书写报告内容。

规范的超声诊断报告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超声观察的内容及超声诊断的结果。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超声报告内容首先应对穿刺目标作出简单描述,消毒铺巾局麻,穿刺点的选取,穿刺针型号,取材数目、质地、色泽,穿刺中及穿刺结束后患者的反应,若有不良反应还应记录相应的处理步骤及结果等全过程。实际教学中要向学生仔细讲解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要点,并对不同组织器官的穿刺活检给出具有代表性的报告范例。

总之,临床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于在介入超声教学中,其重要性要远大于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结合临床知识,开拓学生思路,通过实习期间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超声医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游宇光,葛贻珑,叶军,等.临床医学超声分流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9):1161-1162.

[2]许维新,郭光友,魏吉庆,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张万蕾,李建国,周庆环,等.超声医学的发展趋势及超声医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医学探讨,2008,5(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