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6: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控技术;毕业设计;实施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学生生源层次不一
目前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生源组成有:普高生、中职生、三校生、初中毕业生(五年制);且录取形式多样化,有高考录取、单独招生考试录取、报道注册录取、中考录取等。这就造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习状态多样化,学习成绩差距大;然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培养目标却是统一的,尤其在专业综合训练环节,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来检验高职培养目标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1.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偏离培养目标
通过近五年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执行情况统计,目前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依然是以毕业设计论文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的对象以及培养目标的要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包括:零件图绘制、零件图分析,毛坯选择、毛坯图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数控加工工艺装备(设备、刀具、夹具、量具)的选用,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工艺文件的制订,编程。完成设计内容之后,进行毕业设计说明书、工艺文件、答辩PPT等资料的编制整理,然后答辩。统一的毕业设计模式及要求,无法满足多岗位、多形式、“零距离”就业的需求。
1.3受提前就业影响,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
伴随着高职就业压力的增大,就业时间越来越早,高职毕业生基本上在大三一开学就投入到应聘热潮,一旦学生签约,大部分学生将面临立即上岗的要求,往往在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的取舍上,高职院校基本都是以就业作为首选。这样一来,毕业生只能将老师布置的设计题目带走,到企业去,边工作边搞设计。进入企业,毕业设计的辅导监控就落空,从而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差,答辩各环节成绩低,甚至有的同学毕业设计资料无法达到要求,不能顺利进行答辩,这样给毕业生综合实践环节的成绩评定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
毕业设计是高职毕业生的最后一个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形式受到其内容的制约,基本上都是由指导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毕业设计完成之后,再进行顶岗实习环节。数控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进入毕业生就业单位实习,随着学生就业的普遍提前,大部分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就已经签订就业协议,随后即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前就业影响了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同时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完成毕业设计环节的任务。
1.5毕业设计环节分层教学迫在眉睫
如何解决高职学生生源层次多样化,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偏离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质量差,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脱节等现实问题,我院通过多方调查研究,成立课题组,探索出分层次教学,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可以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试件加工、CAD/CAM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多种模式的学习方法。多种模式多种题目,既满足在校生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又满足顶岗实习学生,专业综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解决就业与设计矛盾。在校生也可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是做论文,还是做CAD/CAM设计,或者做试件加工,从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的设计质量,指导老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践效果更好,解决了种种矛盾。
2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的保障条件
分层次教学极大地解决了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模式毕业设计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我院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界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各部门分工协作,为分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2.1设计室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足够容纳设计学生的设计室。设计室配备桌、椅、绘图板、丁字尺等必要的设计工具,以及设计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手册、零件设计手册、公差手册、夹具手册、刀具手册、量具手册等设计资料,为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
2.2CAD/CAM实训室
对于软件应用水平高、进行CAD/CAM设计的同学,数控学院提供了CAD/CAM实训室。该实训室有高配置电脑100台,能快速流畅运行UG、Pro/e等三维造型软件及仿真加工软件,为造型仿真加工提供条件。
2.3数控实训基地
对于理论学习成绩一般、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毕业设计环节重点训练其一项专业核心技能,数控学院提供数控实训基地对毕业设计学生开放。我院数控实训基地目前有CAK6136数控车床10台、CL-20A全功能车2台、XD-40数控铣床10台、1055VMC加工中心6台、CTM450电火花2台、DMWG320T6线切割4台,这些设备在课余时间全部对毕业生开放,保证试件加工同学进行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产品制作。
2.4顶岗实习企业
对于因就业参加工作,或进行顶岗实习无法顺利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学生,学院积极联系顶岗实习单位,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通过企业给定题目或者完成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数控技术专业目前拥有校企合作工作站1个、校企合作单位20余家,先后与西安嘉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工作站协议,与西安华元机械有限公司、宝鸡秦川机床发展集团、西北工业集团、西光集团、西安东风仪表厂、陕飞集团等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提供保障,同时这些企业对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都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和设计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同时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技术人员的工作角色转变。
2.5师资条件
分层次教学,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以外,师资队伍也是最重要的保障之一,根据学院教学管理规定要求,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必须是讲师以上职称。数控教研室目前拥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中级职称14人,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2015届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有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参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7人,讲师3人;参与CAD/CAM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以上5人,讲师3人;参与数控加工设计指导教师8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技师3人;参与顶岗实习联系指导教师5人,均为讲师。
2.6制度保障
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质量监控中心、数控学院各级部分的规章制度执行实施。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处联合下发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明确了毕业设计目标、任务、内容、效果、指导教师要求等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处定期对毕业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年度进行评比;质量控制中心则按周、按月进行检查反馈,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数控学院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各部门协调合作,保障了毕业设计环节的顺利进行。
3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实施过程
2015届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共有160名学生,参与指导教师31人,通过项目组成员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分层次教学模式。
3.1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参与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进行选题表填写,选取毕业设计题目。要求设计题目要符合分层教学要求,突出专项技能特点,设计题目要有新颖性,能调动学生设计兴趣。
3.2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公布选题
对教师所申报的题目,教研室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在院部备案。选题不合适的,将退回重新选题。并且将通过选题、指导教师名单在第一时间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提前考虑设计方向。
3.3学生选题,院部审核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的设计题目、指导教师,以及教师指导人数,将通过学院公共平台,向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就业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选择题目,选择指导教师,完成后交院部审核。院部学籍管理员与教研室共同对选题学生进行成绩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进行论文设计的学生,要求学生综合知识丰富、机械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成绩优良;进行CAD/CAM设计的学生,要求至少有一门软件应用课程优秀,能熟练进行三维设计及二维设计,有解决复杂曲面设计加工的能力;数控加工的学生,对理论课知识要求低,重在实践技能的锻炼;需提前就业的学生选择顶岗实习报告,进企业联系企业指导教师,完成企业设计任务。根据审核结果,通过的进入实施阶段,不通过的则需要教师指导重新选题。
3.4毕业设计实施
进入实施环节后,各指导教师要严格按照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分别在不同的设计环节进行指导。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在设计室进行7周各阶段的设计指导,完成论文资料、工艺规程文件;试件加工的学生,则在数控实训基地,由指导教师进行工艺方案确定、加工指导,完成试件的加工,并保证各项加工精度要求;CAD/CAM设计环节,学生有指导教师在CAD/CAM实训室进行产品设计、造型、仿真加工等,最后形成动画、视频等影像资料;顶岗实习学生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
3.5设计资料整理、答辩
各环节主要设计任务完成后,要求学生按照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资料要求,完成对应的论文、加工件、CAD/CAM动画视频、顶岗实习报告、答辩PPT等资料的整理。所有资料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完成设计内容,待指导教师审核签字后,进行答辩。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由专业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邀请企业专家、校内外专家共同参与,保证答辩的公平、公正。
3.6成绩评定
数控技术专业,分层次教学后,毕业设计环节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毕业设计过程占40%,设计资料占30%,答辩成绩30%,重点突出毕业论文、数控加工、CAD/CAM造型、顶岗实习的过程训练,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调动设计的积极性、参与性。
4分层教学取得成效
4.1分层教学培养了不同层次、有特长的人才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旧的模式,变为根据不同层次进行多种模式的学习,这种状态的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特点培养专项技能,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培养有特长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4.2监控组织更到位、设计质量显著提升
分层次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离校难监控,毕业设计质量差的现状。通过分层教学,管理部分及企业专家一致认为,学生设计质量显著提高,加工技能得到锻炼,造型能力得到提升,促成百花齐放的局面的出现。
4.3缓解就业与设计冲突,毕业生受到顶岗实习单位青睐
提前就业进入企业的学生,通过企业题目或者顶岗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总结、学习,能更快地融入企业、融入岗位,改观了以往设计内容与工作内容不符,失去综合训练意义的尴尬。通过改革,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通过这种企业安排设计、指导设计,协调了校企关系,同时缩短学生培训时间,受到单位的青睐。
5思考与瞻望
学生生源多元化、学习状态参差不齐是高职学生的现状,如何解决这种复杂状况下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值得职教人深思。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但是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大班集体授课,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潘冬.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7):140.
篇2
内容摘要:
随着数控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编程的趋近简单,多种多样的数控系统被开发,各种系统的复合循环功能越来越强大,还有CAD、CAM、UG等软件的开发,各软件自动生成的程序,可以被各系统所认可,因此渐渐取代了手工编程,而数控插齿机采用先进的数控系统及伺服电机控制圆周、径向进给,最适用于汽车、摩托车、机床、齿轮专业厂大批量粗、精加工,尤其适用内、外圆柱齿轮、双联、多联齿轮、扇形齿轮、间断齿轮以及锥度在±30°内的预置修形量的修形齿轮。在数控插齿机上增设特殊附件,还可加工斜齿轮、轴齿轮、锥度齿轮、鼓形齿轮等,操作方便,对人工的技术依赖性低。
关键词:
数控工业 数控编程 数控插齿机 数控系统 CAD、CAM、UG
当我们踏出大学校门那一刻起,就业问题就似乎围绕在我们身边,成为了我们毕业生身边说不完的话题,如今社会,各个招聘会上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身处学校的我们,又拥有多少经验了,为了适应这个社会,为了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和能力,我们进行了实习。
在三一我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操作工,操作的是湖北宜昌的插齿机,系统是西门子系统,所做的工作就是学习数控插齿机,在每个产品上插出合格的齿,对于数控插齿机的操作而言,与学校学习的一样,没太多变化,但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个零件的加工,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略懂一二的我来讲讲怎样加工一个零件。
首先我们要看加工工艺,确定工艺路线,工件的齿数、模数、量棒的尺寸、齿的大小以及压力角,这样来选择合适的刀具,然后选择适合的机床,对于外齿来说,必需使用插外齿的机床,如果不是插外齿的机床,应该手动调节,使之成为插外齿机,外齿的制作相对于内齿比较简单,机床选择好以后,选择适合的工装、夹具,然后开始调节机床的行程,看能否将工件插穿,并不碰到工件,以防撞刀,行程不合适,应该调节行程,直到行程合适为止。
行程调节好后,开始校工件,这时我们应该使用百分表来校工件,直到百分表跳动格数在五格以内,这样校表结束,加紧工件,开始对刀,我们要开始对C(及主轴),刀尖要对准自己,并且两边的齿到中心齿的距离一样,这样C轴就对好了,接下来我们对Y轴,使用手轮,调节倍率,然后用很薄的纸来直观的反应我们是否对好Y轴,我们对好Y轴之后,将对刀位置输入到数控机床中,就要开始试插,吧我们的刀具齿数、压力角、工件齿数,输入到数控机床中,数控机床自己计算,确定走刀路线,我们试插的目的就是看,是否乱齿,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如果不符合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原因,直到达到我们的要求。不仅学会了制作工件,也学到一些加工技巧及维护机床,例如:
1:我们怎样去选择数控机床、怎样去选择刀具、夹具2:怎样去输入程序、效验程序,去决绝基本的错误提示。3:在加工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可按下“急停”按钮,以确定设备的安全。4:主轴启动开始切削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加工过程,严格禁止擅自离岗。
5:每次接通电源后,必须先完成各轴的返回参考点操作,然后再开始其它运行方式,以确保各轴坐标的正确性。6:加工程序前必须经过严格效验方可进行操作运行。7:手动对刀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进给速度,手动换刀时,刀架距工件要有足够的距离,不要让刀具与工件或工作台发生碰撞。8:数控机床在正常运行中不允许打开电气柜门。9:要经常机床导轨,防止轨道生锈,并坐好机床的清洁保养工作。
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
同时也培养了我们坚强不屈的本质,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的毅力!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守则,同时加强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经验,它还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工作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更应该认真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出色的专业人才。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学会不断的改进,要改言、改性、改心、这样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的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问题就是他不能"受".和学习读书是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乐于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为他纳不进去。我们在加深修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我们不仅仅要受教,并且还要受气,如果一个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赞美,是不能永远和完全给自己增加力量的,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乃至伤害。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受苦,受气,才会得以进步。
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有些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见的时候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只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当,不敢做。不敢担当就不会负责,不会负责就无法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修养也不会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们就要学会敢说、敢做、敢当。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怎样努力都心甘情愿。
如果你热爱甚至迷恋你的工作,尽管在外人看来,你是那样的辛劳,那么的不同寻常,但是,在你自己看来却很自然,因为你喜欢自己的工作。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既然如此,就有必要作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要做到“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变得很简单,“那样早出晚归,拼命工作,身体不要紧吧。”别人在为你担心,而你自己却一点不觉得苦,反而因为能胜任而感到充实。
通过本次实习发现自己以前学习中所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并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会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的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使我们及早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以便以后运用到以后的业务中去。
总体来说,这次实习不仅仅是锻炼了我在专业操作方面的一些技能,同时,经过这次实习,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所没有提及的知识,很多东西我们初到社会才接触、才学习。所以我现在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应尽快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与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压力,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快速成长。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快要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在今后的工作或是生活中,实习都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重要的资本。
数控顶岗实习报告3000【二】
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来到xx钢铁集团进行数控实习。通过实际操练使我对数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到了许多数控操作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数控软件上面每个指令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可以独立操作了。以前的我们根本不知道那么多的精致零件、图案等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看了通过数控技术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真是大开眼界!人类利用机器生产的水平是如此之高,太令人兴奋!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这么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一定要更充分地利用好这一切,为自己储备一定的能量!通过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作用。而作为有可塑性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依靠书本,还必须到实践中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文明的行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们有很深的感触,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虽然脏点累点,但重要的是我们有了收获、有了成果。这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见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工作常识,得到意志上锻炼,有辛酸也有快乐,实习是我们大学生活中的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很快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总结。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数控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个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那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奋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真正的目的。一个人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努力,但是一个好的起点和一个富有合作性的环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几个月的实习就这样过去了,回想起实习生活真有点舍不得。
通过实际操练使我们对数控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习到了许多数控操作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这里,我们由衷的感谢集团提供给我们的这个实习机会!感谢实习老师的精心指导!你们辛苦了!!!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特色;发展动力
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把一个重要的议题摆在了技工院校面前,那就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升技工院校的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那就是要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深化校企合作为抓手,突出办学特色,增强自身吸引力,从而提升其发展的动力。
一、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人社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指出“校企合作既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方向,也是技工院校的一项基本办学制度。”技工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要想实现技工院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与企业所需求的技术人才实现“零距离”接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必由之路。
二、围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提升技师学院发展动力
人社部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以郑州市技师学院办学为例,该学院围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特别是随着河南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制定和发展,学院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区的人才需求,认真搞好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积极探索和开展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合作的校企合作新思路。
1.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在专业设置上做文章。一是做优做大“传统”专业、做精做实“朝阳”专业。如车、钳、电、焊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像这样的传统专业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是基础环节,产业集聚区人才需求较大。基于此,该学院坚持做大做优传统优势专业,在培养基础技能人才方面注重“质”的提高,保证教学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多年来,传统专业为学院赢得了口碑、树立了形象,除长期合作的企业以外,即将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格力电器也与该院签订了“定向培养”、“冠名班培养”等校企合作协议或意向。相比之下,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造是装备制造企业的“朝阳”专业,受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产业集聚区目前对这类专业用人形势暂时供大于求。学院从实际出发,紧抓教学质量不放手,夯实基础,锤炼技能,对此类专业不盲目“扩大”,着眼于“做精”,这一做法受到了海马(郑州)发动机分厂和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公司的肯定,经过洽谈,最终与该企业确定了开展定向培养的计划。二是与企业合作办专业。如郑州市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采矿机械设备的企业,在做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需要大量的数控切割技能人才,而国内大学、职业院校在数控切割专业方面尚为空白,学院抓住机遇,通过与企业多次沟通与联系,共同制定了教学计划,确定了由企业派工程师到校内授课的方式开办了数控切割班,培养“适销对路”的新型技能人才。三是围绕市场拓展细化优势专业。针对装备制造企业对优秀机械维修工的需求和机械维修工培养时间较长之间的矛盾,同时根据传统意义上的钳工不能满足某些企业对人才需要的现状,学院分离出了部分钳工专业学生,专门侧重机械维修部分知识的训练,与宇通客车、郑州日产和海马(郑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定向培养”、“冠名班培养”,满足了企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2.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为了把培养的技能人才与企业“零对接”,必须做到围绕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该学院近年来积极着手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为了缩短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培养出“到岗即用”、“到岗能用”的合格人才。一是以突出动手能力、实现就业为目的,在合作的基础上采取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或企业派工程师来校授课的方式,同时加大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的比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课时分配由原来的1∶1,调整为现在的1∶2。实训分为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两个阶段,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校内进行,生产实习主要在企业进行。二是逐步推进“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操更好地衔接,彻底打破理论课与实操课的界限,将两者融为一体,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为配合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院实行了院系结构设置和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了适合自己的院系结构设置需要,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管理体系。体制机制的健全为推进“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在教学条件的设置方面,学院按照“一体化”教学“边理论边实践”的要求重新整合了实训场地。在此基础上,分系分专业逐步推开新的教学模式。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必须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不仅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该学院“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比较低,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学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培养专业教师。利用每年寒暑假派遣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先后到深圳、广州、天津、吉林等地观摩学习,并积极参加教材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与此同时,学院还聘请有关教学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进行实习指导。制度方面,先后出台了学院《2003-2007年提高教职工素质规划纲要》,《2008-2012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和管理暂行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和教学水平,鼓励理论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对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和学术活动获奖教师给予通报表彰和一定物质奖励。此外,为配合教学改革,学院组织各系教师自编一体化教材以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目前,机械系教师编写的《钳工一体化教材》和电气系教师编写的《维修电工内部教材》初稿已定,复审后年内将投入教学使用。
三、以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发挥顶岗实习工作的关键作用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参加实习的一种方式,它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的地方在于:顶岗实习需要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实习单位提供了发现可用之才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校企合作找到了长期推动下去的契合点。为切实做好顶岗实习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一是以制度为保障,制定并不断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全方位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考虑到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离校期间身份仍然是在校生,学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严格管理。如建立毕业生个人信息数据库,制作《毕业生情况登记表》、《毕业生成绩表》和《毕业生证书、档案发放表》等各种表格以便于校方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三是为规范管理,保障毕业生权益,在毕业生参加面试和离校之前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岗前教育和安全教育,并签订推荐就业保证书。同时,用书面协议的形式约束用人企业的行为,改变以往口头承诺引起的各种问题和纠纷,保障了学院和毕业生的权益。四是注重加强同市内传统优势企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并努力挖掘出一批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福利待遇较好的用人企业,力争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技能或高技能型岗位去锻炼实习。
四、探索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技师学院发展动力
篇4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工厂;培养模式
作者简者:王增杰,浙江省奉化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17-04
一、教学工厂模式的含义与创建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生产一线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基地。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不能只是一句宏伟的空头口号,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以实际锻炼与培育。然而,考察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实践与理论教学脱节、双师型师资缺乏、实训过程不实等问题,影响到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其实,当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寄予期望,不仅期望职业教育能促进个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还希望职业教育能完成创造职业、解决失业、加快企业现代化、减少贫困等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职业学校应主动探索发展的新路子。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一是中职教育如何创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能力本位取向的技能教学;二是如何解决长久以来束缚中职学校发展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三是如何改变教学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脱离的现象,让学生在阅历社会生活中增强生活技能、提高生存能力。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专业技术知识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专业技能教学与生产实践教育、学校教学与生活世界的紧密结合。只有解决好这些“结合”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教学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较高职业能力,从而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提高生存能力。
“教学工厂”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我国国情下,教学工厂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首先我们认为,教学工厂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思想,是一个概念。主要特征是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以“项目课题”为导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现场教学模式。其次我们认为教学工厂还是一个载体,是一个具有综合教育功能的平台。主要特征是按照职业实践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在工作情境中展开教学过程的原则,把专业教育的课堂搬进工厂,给工厂规定了其教育的主要职能。给予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感受企业文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学到实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长为符合企业需要的现代职业人。在此过程中,工厂完成其“生产”任务,学校完成其教育任务。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他痛感许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而企业界则提出学校必须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他们借鉴了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将学校、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而为一,构建了教学工厂模式,并取得了非常成功的实践经验。考察新加坡教学工厂的办学模式,从中能发现许多特点,其中两大特点非常明显:一是根据专业而设教学工厂,如机械专业、服装专业等都比较适应;二是教学工厂的所有要素都为教学所用。此外,教学工厂还有社会培训、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等特点。据此,我校数控专业为了办出专业特色,培养深受企业喜欢的人才,借鉴了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提出了“办工厂型学校,育技能型人才”的口号,并进行“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开拓专业教学新模式。
二、中职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中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关键词。其中,“中”是指学历要达到高中水平,技术级别达到“中级工”;“职”是指职业性,即让学生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因此,我们根据中职特点,确立了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为“二品二零型”。“二品”就是指人品和产品。“人品”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主要包括健全的个性、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服务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等;“产品”是指学生具有做“产品”的能力,不仅会做产品而且懂得做产品的原理和材料的性能结构等。这样的“中级工”就是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员工群体中的佼佼者,在生产过程中有较严密的操作思维,能提出问题,能配合生产主管者搞好工艺提升、成本核算等技术管理要求等。“二零”就是指就业零距离和生产零次品。“就业零距离”就是指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与从事的岗位达到零距离适应;“生产零次品”就是指学生设计的作品、做的产品要达到零次品。提出“生产零次品”的要求,就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产品质量意识来规范学生的“人品”。
要培养“二品二零型”人才,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计划之中。传统的教学计划是由教务处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而制订的。这样做往往会导致专业课脱离实践、实践课脱离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我们认为,专业课的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建立,不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要求而是来自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对数控专业来说,就是要分析制造业专业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此,我们从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制订了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制造业技术工人、班组长、机械产品销售员、计算机绘图员、设计员、设备维修人员、设备调试人员等。为了顺利地完成上述职业活动和履行好职业岗位,就要有一定的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创新与自主创业能力、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计算机应用和外语能力以及安全文明生产能力等;专业能力包括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能力、CAD/CAM技术能力、数控车床铣床编程及操作能力以及数控设备管理、产品检测评估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等,并对每一项能力又作具体的规定与要求。
三、数控专业“教学工厂”模式创建的环节
人才培养方式是解决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问题,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等方面。教学工厂模式的运行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实习与生产”的统一,强调“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经历。我们着重强调以下环节:
第一,职业环境真实化。我们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我们努力突出“真、高、开、通”的职业环境来设计“教学工厂”。“真”指真实的企业环境。内设厂房、车间、办公室等,把企业环境与学校教学环境结合起来;“高”指技术含量高,包括师傅水平、教学软件、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等;“开”指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和鉴定任务;“通”指通用性强。购置仪表车床、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以满足企业对多样性人才需要。
第二,课程设置模块化。在课程的开发上,建立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形成“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相结合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突出产品项目化教学;在课程结构上,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强调模块化设计,以增强课程的弹性。在实训模块上,强调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训练模块、数控技术基础训练模块、数控技术应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数控技术应用生产顶岗训练模块等的整合。
第三,教学内容项目化。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按照“必须、够用”的原则,把先问“会了没有”、再问“懂了没有”作为教学逻辑,实行以产品项目导入教学,将理论知识、应用技能和业务产品有机组合起来,形成若干个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模块。同时,我们还把有关企业生产流程与管理方式纳入到产品化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企业经营能力。
第四,教学方式现场化。教学方式现场化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或情境,把“教”、“学”、“做”中的人、物、精神等诸多教学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而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们要求专业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应立足于工厂现场,要彻底打破传统的在黑板上教技能的旧模式;另一方面强调实习指导面对面、讲解示范面对面、作业检查面对面等要求。在具体的教法上,还运用现场示范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
第五,教学过程学工化。“学工化”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我们主要把握以下特点: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学校与工厂共同育人;三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工厂的管理、生产、学习等活动;四是除教学工厂内进行工学交替外,积极创造条件,让三年级学生到著名企业进行工学交替。
第六,技能评价硬性化。每位学生在完成一个技能操作模块后,必须通过至少有两位学生对他的产品进行检测,使学生在学会使用量具的同时,学会对产品的检测,以培养质量意识。而对加工业务的产品生产其技能考核直接跟产品的合格率挂钩,所以生产过程的技能考核由厂里的检验员检验,如果产品的合格率在95%,则技能成绩按100分计,合格率在90%以下,则该学生进行“轮岗”,重回模块化教学行列,不能进行产品的生产操作。
第七,实习流程小班化。根据设备、设施定岗位,将原本约50人左右的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班级,平时的理论文化课一同上课,等到上实训课时,分为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车床三个小班,三个小班同时进行,达到2人一个工位的要求。将大班划分为小班,就可以灵活的利用学校原有的设备器材,使学校不需要引进大量的同类产品也可以达到让学生尽量多的使用设备练习的目的。
第八,教师备课集体化。教学工厂的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是一个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强调教师集体备课,并建立“选定课题、独立备课、交流讨论、合成共识、接受实践、会诊与存档”的集体备课的流程。这样做有以下好处:一是选择最佳的指导方法;二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三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
四、数控专业“教学工厂”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
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学工厂培养的制度体系,是保障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前提。
第一,设备保障。教学工厂既是一个工厂,又是一所学校。因此,工厂就要有工厂的样子,要有大量的工厂设备与教学设施以满足教学与生产需要。我们在配备传统的车、铣、刨、磨等机械加工设备的基础上,配备了数控专业必需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等数控设备,所有设施设备在保证生产所需的基础上,需保证一个教学班每2位学生拥有一台实训设备。
第二,师资保障。我们制定了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双师型培训、骨干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和企业培训等。并要求文化课教师到教学工厂学习技术,参加产品教学法研讨,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武活动。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协助专业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
第三,制度保障。由于教学工厂模式所影响的因素很多,有机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有材料的购置、使用与保管,有社会企业的联系与生产的征订,也有学生的实习安排与教学内容的确立等。因此,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是制订厂纪厂规;二是在总学分中纳入职业资格证书学分和顶岗工作学分;三是多证制沟通。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职业技术证书、CAD证书等;四是人才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师评与生评、单评与互评、校评与企评等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五、数控专业教学工厂模式探索的成效
通过数控专业“教学工厂”模式的实践,使我们坚信这是一条促进专业建设、培养专业“双师型”队伍、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多项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总结出了教学工厂模式的操作流程与育人特点
我们将“教学工厂”模式的操作流程概括为“市场调研专业设置职业分析工厂建立目标确立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几个环节。其中,市场调研和职业分析是基础;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是核心环节,教学评价是行动研究的反馈调节机制,而制度建设是教学工厂运行的保障机制,从而构成一种结构化的工作模式。其中教学实施还包括教师集体备课、模块式现场教学与工学交替等形式。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六方面育人特点:一是学校与工厂合一,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二是学生与学徒合一,体现工学交替特色;三是教师与师傅合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四是理论与实践合一,提高学以致用能力;五是作品与产品合一,培养自力求学精神;六是育人与创收合一,实现教学多赢目标。总之,教学工厂模式,体现了“教学实践、双师培训、课程开发”三大专业建设的保障;实现了“专业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三大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了“经营功能、服务功能、示范功能”三大功能;取得了“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项并举的效益。
(二)专业建设取得了“五个二”的成果
数控专业“教学工厂”模式的成功办学经验,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市场意识更强,更注重校企合作教育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是推广了二大专业,即服装专业和电子专业;二是提高了二种“能力”,即教师与学生动手能力。在近二年宁波市师生的技能大比武中,教师和学生均取得了较好成绩;三是提高了二个“率”,即招生率和就业率。招生年年爆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第一月工资平均达1200多元。其中,有一位学生写的《我爱我的专业――数控》发表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版之中;四是建立了二个“站”,即职业技能鉴定站与社会培训站。目前数控专业有数控工艺员CETTIC和AutoCAD认证的考点,还是本市数控车工、铣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和社会培训基地;五是取得了二个效益,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使我们的消耗性实习变为生产性、经营性实习;社会效益体现在企业认同、主管部门认可、家长欢迎、学生满意、劳动部门关注等方面。如企业上门送业务、为企业试样和预订毕业生等。
此外,我们还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劳动态度教育、操作纠错指导、产品教学案例、弹性学分制实施、家长观摩日活动等。
六、思考与展望
“教学工厂”模式是校企合作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一教育模式,是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生涯发展为内核”的职教改革理念。第一,“教学工厂”模式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真正切入内涵发展的轨迹,对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教学工厂”模式为师生提供了高效的技能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中,获得真实的生活化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从而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并提高技术、技能和做人的品质;第三,“教学工厂”模式能为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开辟新的领域,有利于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企业和家庭的多赢;第四,“教学工厂”模式能加强学校课程建设,能从企业需要的角度来确立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能在面对面的现场化的教学环境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具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教学的作用;第五,教学工厂模式比较适合于一、二年级学生的教学,对三年级将要毕业的学生来说,还要注意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与实习,并加强管理,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体验著名企业的管理与生产的技术,使学校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多样化、有效化,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竞争能力。
“教学工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虽取得了许多成绩,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学生人数的增多与实习时间应如何安排、学生实习与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学分制的实施与弹性学制如何建立、校内合作教育与校外合作教育如何整合与开创、学校传统的管理与教育环境的开放如何协调以及学生就业后再深造”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陆正冲.中职技能教学“教学工厂”模式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39-40.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行动导向;三位一体
高职学院实践教学是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接纳的重要问题,德国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重要指导理论。行动导向强调在行动中学习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来构建教学体系。[1]
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当根据行动导向基本思想,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进,形成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以模具专业为例说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框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制造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主要从事模具类产品的造型设计、模具设计、自动数控编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养模具设计制造和生产管理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着眼点。基于此,我们构建基于模具工作过程的单项实习、专项实习和综合实习“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单项实习目的在于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项实习目的在于培养职业拓展能力,综合实习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产能力,三个层次的实践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一核心(见下图)。
(一)单项实习
1.基础实习模块(第一、二学期)。主要有机加工实训、金属切削设备拆装实训、计算机操作实训、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零件检测、模具钳工等实训。这一层次技能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对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后述的专业专项训练及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同时每个技能实训项目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基本功训练模块和趣味课题训练模块。例如,模具钳工技能实训分为二个模块:基本功训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零件手工加工技术的基本能力;趣味课题训练模块(划规、榔头的制作等),进一步强化学生手工加工技术的专项技能,学生也可自由选择,自己设计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2.提高实习模块(第三学期)。主要有冲压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工艺编制、塑料模具设计、模具拆装、中级技能培训、CAD/CAM实训、数控铣削实训等。教学项目针对的是从事该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等的训练,一系列教学项目的实施,确保学生达到今后从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标准。
例如,针对模具CAD/CAM工作岗位,我们根据CAD/CAM等应用软件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了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冲压模具、塑料模具、压铸模具等若干个训练项目(如平垫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镜模具、皂盒、照相机壳、汽车轮箍等)。教学环节的实施完全遵守其工作过程。学生经过上述若干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能达到该岗位从业的要求。
这一层次技能训练,要求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规范学习内容和标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专项技能的同时,达到中级工水平。
(二)专项实习
1.校内专项实习模块(第四学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习的总体操作流程如下:学生分组下达设计任务书产品工艺性分析确定设计方案CAD模具设计小组内择优选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
为了保证实训质量,学校应当成立一个由多名教师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指导小组,实训时间为12周(课内6周,课外6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项实训具体实施步骤及内容:
(1)模具设计与备料。学生报名选择塑料模或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根据报名情况分组并选择设计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布置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设计。备料包括标准模架与模板的定做或非标准模板和标准件的购买。
(2)工艺编制与模具加工。在教师指导下,每组学生选择最优化、最合理的设计图纸,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艺,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务。
(3)模具装配、试模、调试。学校聘请企业的模具钳工师傅进行指导,学生全程参与,进行模具装配、试模,产品质量检测,工艺的改进尝试与模具结构的修正。
(4)总结、答辩。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座谈,了解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并提交:小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资料一套,包括装配图、零件图、工艺卡、模具成品;组员每人上交各自设计资料,包括装配图、非标件零件图、设计说明书、各自负责编制的工艺卡与零件图、模具制造总结。实训答辩分两步进行,一是小组模具制造答辩,二是个人模具设计单独答辩。
2.校外轮岗实习模块(第五学期)。轮岗实习是在企业中进行。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训练,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指导,受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的专业训练。这种模式既指有两批学生交替参与,又指不同岗位的交替参与。
指导教师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并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搭配组建。指导教师应当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具体指导学生实习。
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
3.职业技能大赛模块(第四、五学期)。职业技能大赛是切磋技艺、交流技术、展示技能、提升自我的一个平台。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地区的全方位检验。
在第四、五学期,要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学生积极参加。先在所有学生中开展大赛培训,培训要以职业岗位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以企业真实工作情境或任务为载体,使学生通过激烈的竞争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过层层选拔,实现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
(三)综合实习
1.毕业设计模块(第六学期)。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化与升华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为适应实际工作和今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选题要在第五学期完成,选题要来自实际,应用性、综合性要强。毕业设计采用基于生产过程的设计模式:产品分析―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调试―试制产品,让学生把自己设计的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学生实际工作前的一次全过程模拟,缩短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顶岗实习模块(第六学期)。学生完成单项技能实训、专项实训和轮岗实习后,进行顶岗生产实践。选择专业对口、生产技术先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为实训基地,使学生获得完整的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的综合训练。
校外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的主战场,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学校的专家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学校和企业互惠互利。企业的岗位完全以学生为主运作,他们接受的是实际工作过程的训练,学生的身份就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工资等福利。培养计划以企业为主制定,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充分体现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在增加学习内容的同时,相应减少了一些课程的理论学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实效,把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职教育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
(一)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由学院与企业共同研讨、协商制定。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遵从“认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认识-提高”不间断的认知规律,更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规律,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不间断,实施校内学习与企业认识实习、轮岗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形成不间断的校内学习与企业实习循环机制。
培养方案中前三学期基本完成专业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培训,确保前三学期打下高职职业基础,形成本专业基本技能(中级);第四、五学期根据学生个性及职业发展规划,导入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知识及高级技能训练及面向企业的定向培训(轮岗实习),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专业计划的灵活性,强化专业特色;第六学期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养成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
培养方案压缩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1∶1。原则上定为两周理论、两周实习交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与“制造能力”两条主线展开:设计能力有制图测绘、AUTOCAD实训、CAD/CAM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能力有金工实习、模具拆装的认识实习、机械加工实习、数控加工专业实训。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只靠学校单方来实施存在很大的难度,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构建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最佳的途径。
高校首先要增加投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中,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要做好设备的整合工作,老设备可用于学生认识、拆装等教学环节。二是要在国内外调研基础上,购置新设备,购置的新设备要有前瞻性、先进性,还要和社会生产发展相适应,新设备不应以验证性为主,而应该具备工艺性、设计性和生产加工性等教学功能。模具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宜设置理论教学区、模拟操作区、操作训练区和产品生产区,形成既是车间又是教室的实习基地格局,实现教、学、做合一,兼有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三是设法与企业联合,创建校办企业,达到资源共享、企业和学校共赢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训或实习得到工厂化生产的锻炼,学到更贴近就业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四是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现场企业环境进行实际加工。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校企合作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教育对于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意义重大。通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问题紧密纳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生产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可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
3.建立一支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更应当从企事业到学校。从其他行业一线引进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技之长,更从企业带来了新理念,指导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同时对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本人而言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印证,也能弥补实践中的不足,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篇6
本次问卷调查抽样来自参加2010年秋季自学考试答辩的7个助学站,样本量为194人。问卷题目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考生来源及其学习基础。自学考试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从补偿计划经济体制后期和改革前期由于政治原因而被迫中断学业的青年人(多为待业青年),逐步变化到为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5]因此,对考生来源的调查,有可能影响到其教学及管理环节的设计,也必将影响到对该科目自学考试所肩负的责任的认识。第二,参加毕业设计的效果。毕业设计环节是主考院校与广大考生进行直接接触的少有环节之一,通过该环节,可以真实地了解考生思想状态、学习效果和各种要求,以及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性等问题。问卷题目和考生答题结果见表2。第三,学习条件与环境。社会助学是连接个人自学与国家考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通过本次调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各助学站的条件和助学状况,从而实现对自学考试助学过程的有效监督。问卷题目及其调查结果见表3。
2问卷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2.1考生来源及其学习基础
表1显示,有66%的考生是应届大专毕业生,已经毕业的考生,也有29%毕业时间不超过两年,说明绝大多数考生是在专科在校学习阶段报名参加的自学考试,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未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可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是工科自学考试生源的主体,因此,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是自学考试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与职业接轨的需要。重视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稳定自学考试生源,而且能使自学考试教育培养的人才迅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二者的结合,既可以不断完善自学考试的不足和缺陷,发挥自学考试的优势,也可以促进自学考试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了解,那些已经就业的学生,尤其是像数控技术专业这种工科已经就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对象主要是企业。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由于企业对人才需求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很少有企业愿意为职工参加社会培训和学习提供方便,加之自考生在单位工作压力大,加班频繁,一旦就业,学生很少有时间参加上课、辅导等学习活动,有的考生甚至连参加答辩的请假都无法得到批准,不得不延期答辩。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专科学校都取消了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学生失去对在校专业学习的各科目统一复习和综合训练的机会。很多学生反映,根本不知道专科学习阶段所学的各门课程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2参加毕业设计的效果
作为主考学校应该坚持做好毕业设计答辩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力图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环节,综合训练考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发挥该实践环节的导向作用。在毕业设计实施方案中,要求考生在答辩时提交以下材料:①开题报告;②设计图纸(A0图纸3张以上)且要求有指导教师签字;③毕业计算说明书12000字以上;④其他应提交的材料(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答辩成绩评定单)。答辩程序要求:①自我介绍;②答辩人自述(讲解图纸和设计内容);③提问与答辩。通过答辩,发现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问题。例如,少数指导教师明显缺乏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经验,选题缺乏实际背景、设计内容过少,所指导的设计选题、图纸的质量以及工作量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方面,部分自考生对学过的课程掌握得不好,图纸画得很不规范,粗细实线不分。在答辩时,有许多应知应会的问题回答不出来,还有的自考生对自己的题目不甚了解,对所设计的图纸不理解。然而,无论毕业设计做得怎么样,成绩如何,几乎所有自考生都对参加毕业设计的收获持肯定态度。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考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认可的。很多学生对专科阶段没有毕业设计环节而感到遗憾。极少数对毕业设计持否定态度的考生几乎全都是已经就业,且所就业单位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的考生(比如售楼员、保险业务员等)。一位自考生在其毕业设计说明书后面的致谢中,用诗一样的语言直抒胸臆,恰当地反映出毕业设计的成效:“回想毕业设计这段难忘的岁月,从最初的不屑与茫然,到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到对设计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整个设计的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遇到困难,常常不知道如何来下手。这时,老师通过邮件的指导直至当面的讲解,好像是在黑暗憋屈的密闭空间中豁然展现了一面窗,不但有了明快的思路,而且还会有呼吸到新鲜空气般的畅觉。当图纸经过一次次修改基本成形时,自己会充满了成就感。就在毕业设计的磨炼中,我不仅知道了以前的课程学有何用,而且通过不断的整理资料,不断地汲取灵感,学会了在今后如何去适应和完成新的工作。即使在毕业设计的帷幕落下之后,我相信我也会牢记这些难忘和感动,这个期间的收获将使我将终生受益。”很多自考生反映,毕业设计答辩的环节对他们的帮助也非常大。不少自考生在正式场合讲话的机会很少,有的考生文化基础薄弱,在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上较差。为了能通过答辩,他们在答辩前反复熟悉设计内容,甚至将自述部分内容写出并背诵下来;考生之间相互设置问题,互相切磋。所有这些,对于平时相互间联系极少的自考生来讲,是非常难得的。答辩时的气氛常常是十分紧张的,短短几分钟的陈述,却饱含自考生近半年的辛苦努力和其指导教师的悉心付出。答辩中充分展现的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现场应变能力,而答辩教师的提问以及对考生设计出现的问题的指正与讲解,可以让所有参加答辩的考生感到受益匪浅。
2.3学习条件与环境
13个数控技术专业助学站,有11个主要依托于职业技术学院或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专业学院,客观办学条件好,考生生源稳定,授课或辅导相对正规,实验、实践条件充分。其原因可能是开办数控技术专业等工科类助学站客观上要求硬件条件比较高,办学成本也高,自然限制一些办学条件较差的单位申办专业助学站点。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自考助学站的情况比较好,有条件根据助学工作的职责为考生选聘相应课程的辅导教师,组织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考核,协调、处理招生或助学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助学工作质量。但从问卷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助学站点的助学条件参差不齐,自考生对助学站点的评价不一。有83%的自考生在教学的各环节得到助学站的有效帮助,尤其是在毕业设计阶段,52%的考生都得到2位及以上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达到教学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从统计结果上也可以明显看出,考生满意度高的助学站,其参加毕业答辩的人数也多,即招生量多,最终的答辩成绩以及及格率也普遍高。从这一点也反向证明本次问卷的可信度也是很高的。进一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虽然13个数控技术专业助学站,主要依托于职业技术学院或普通高等学校,但依托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还是依托专业学院(系),其助学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依托于高等学校专业学院(系)的助学站,由于助学站的教师对专业和学生都很熟悉,所以其招生、聘任教师以及其他助学工作都比较得力,加之其开办自考专业数量比较少,工作目标比较集中,因此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课程考试通过率、毕业率都比较高,考生满意度也比较高。依托于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系)的助学站,目前的主要工作精力并非用于工科自考专业。例如,某职业技术学院,该校机械或近机专业(如汽车、工业工程、仪器仪表等)的年招生量可达2000余人,但报考数控技术专业的自考生每年平均仅10~20人;再如,另一职业技术学院,以前曾是机电一体化自学考试的招生大户,但现在每年数控技术专业自考招生量平均仅10~20人。这些助学站由于招生专业过多,工作目标分散,与专业联系不多,聘请教师困难,实践教学成本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个别助学站办学的功利性过强。可能由于招生数量较少,因此所提供的助学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学习要求,所聘师资力量过弱甚至没有指导教师等,从而导致出现助学管理混乱、教学不够规范的情况,影响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的顺利发展。(3)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或专科学校都取消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学生失去对在校专业学习的各科目统一复习和综合训练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使得部分专业教师(主要是年轻教师)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甚至能力。因此造成一些助学站的考生在毕业设计中,选题缺乏实际背景、设计内容过少和雷同,有的题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有的毕业设计虽然从题目上有设计对象,但具体设计图却与题目相关性很小;有的毕业设计图纸只有外形图,没有详细结构,明显有凑图纸张数的现象。随着今后招生的进一步扩大,此类问题将可能更加突出。实践证明,社会助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质量。凡是社会助学质量搞得好的,考生质量就高,毕业生质量也好。因而社会助学在帮助考生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6]
3总结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自考生源数量与成分发生急剧性变化,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在籍学生已经是工科自考生的主力军,这将对自学考试体系的自我定位产生重要影响。毕业设计,作为主考院校与广大考生进行直接接触的重要环节,是自学考试体系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客观评价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社会助学,是保证自学考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主考院校毕业设计的管理与验收提出以下几方面改进建议:
第一,找准自学考试的位置,将毕业设计定位为专业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承认自学考试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区别,承认自学考试生源与高等教育生源之间的差距。普通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其评估体系也应该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着力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应该是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提高在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将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充分发挥自学考试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建议将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功能定位为根据工业企业的现实要求训练和考核考生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把握,从传统的知识学习导向型逐渐向职业技能训练导向型的教育模式转变。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总体培养目标实现的条件下,适当减少毕业设计工作量和设计说明书字数要求,但应增加对毕业设计题目选题背景、详细结构表达和工艺可行性要求,使毕业设计内容更贴近工业企业实际,尤其注重对应考者进行基本技能的考核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7]
第二,重视选题质量,坚持每人一题,充分体现职业技能训练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起始和关键。选题决定毕业设计的内容,选题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毕业设计质量。题目的类型根据数控专业特点和要求可以多样化,并尽可能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根据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过程分散性、独立性和难以监控的特点,要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动手,避免互相抄袭,就必须要求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能重复,并做到每人一题。在选题方面,应该做到难易适宜,选题不能过大,不能超出自考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的知识范围;也不能过窄,使学生难以发挥或施展其能力,选题更要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不能过于超前而与现实严重脱节。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应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后能够完成,或者能有阶段性的成果。既不使学生承担的任务过重,难以按时完成,又不因为任务过少,造成学生空闲,达不到职业技能训练要求。考虑到自考生平时相互之间接触少,缺少合作和相互讨论学习的机会,而现代制造系统的研发经常不是依靠个人奋斗、独立完成的项目,而是通过团体协作,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分阶段逐步完成。因此建议在选题时,可以考虑将一个较大的题目(如一个较复杂的设备设计开发)分成若干个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子题目交给自考生去做,并将他们分成一组,从而使自考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协作,又能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那份工作量。毕业设计的题目在符合专业实践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选择与生产、科研、实验等任务相结合的实际题目,选择企业、科研单位的实际工程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类选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第三,选择合格的指导教师,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本科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多,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毕业设计水平的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导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很多职业技术学院都取消了毕业设计环节,采取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代替毕业设计,使得相关专业教师综合工程能力下降,缺少毕业设计指导经验,就近可用的指导资源相对薄弱。同时教师精力的投入和责任心也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建议主考院校通过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或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经常性指导;另一方面,明确要求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活动全程负责,坚持要求考生在答辩时,其毕业设计图纸上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签字,答辩材料上也必须要有指导教师评语,从验收环节强调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责任。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具有典型的机电结合特征,其毕业设计选题一般也要求能机电结合。如果基层助学站缺少能够独立指导机电结合类毕业设计方面的指导教师,建议可以同时聘任机械专业指导教师和自动化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毕业设计指导的助学的手段也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网络,打破时间、地域的界限,提供更加便捷适用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建议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加强自考生与其之间的联系,如采取定期的面对面指导,借助网络通信工具进行经常性的沟通等,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
篇7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与推广
作者简介:张道远(1964-)男,安徽阜阳人,安徽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文系2010年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编号:20101337)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53-02
2011年2月,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09级学生圆满结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学顶岗实习。因岗位技能及综合素质表现突出,经企业严格考核,有8位同学获“优秀实习生”称号,有7位同学获“优秀操作能手”称号,有6位同学获“微笑大使”称号。为表达对学院培育适需对路应用型人才的谢意,实习企业专门为学校发来感谢信,并派专人到校参加总结表彰会。感谢信中指出:“在为期6个月各大酒店轮岗实习期间,09级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是一支责任心强、工作踏实,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服务骨干、是一支具备专业熟练操作技能和优秀职业礼仪的服务标兵,更是一支企业倡导亲和服务、个中涌现出的一批形象大使,他们在各自的实习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他们收获颇多,有了一次真正踏入社会的难得锻炼机会”。这既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也是企业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育人成果的充分肯定。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适应现代酒店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增强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学用一体”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教学改革的积极成果。
一、以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为保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实现目标的有效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及培养计划的可操作性,学院在编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组织系领导和专业教师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本地的宾馆酒店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用人的岗位需求,邀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教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形成较强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多年方案执行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行业态势及人才需求新变化,通过召开实习企业和实习学生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形成目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层次、企业岗位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培养适应现代宾馆酒店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酒店管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的服务员、领班、部门经理等工作岗位需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突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学模式上,采取“2+0.5+0.5”运行机制。即两年在校集中理论学习与专业课程实训,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半年企业毕业顶岗实训。两年在校的集中理论学习、专业课程实训与半年的企业集中教学实训是学院的刚性要求,必须保证;半年企业集中教学顶岗实训,以保证学生多岗轮换和企业用人的连续性为基础,实训时间可安排在第三学期,也可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实现工学交替,学用一体;半年毕业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以校园招聘会为平台,采取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第二,实践教学上,实现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课程实训与课程理论教学同步进行,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练、现场操作三个环节,在多媒体教室、校内实训室、市区实习基地完成;集中半年时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训,实行定期轮岗,集中管理,校企统一考核;半年时间的毕业顶岗实训,实行集中与分散、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校企合作企业和招聘用人单位进行,由校企统一进行毕业实习考核与鉴定。第三,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上,突出实践性。强调理论“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达到4.5:5.5,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第四,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岗位性。针对宾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酒水酒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岗位与部门,开设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酒水酒吧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针对涉外宾馆酒店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开设有酒店专业英语,突出学生口语与翻译能力训练;针对宾馆酒店对个人整体形象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开设有公共关系学、酒店礼仪、形体训练、酒店管理概论、服务心理学、饮食文化、酒店法规等课程。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二、开展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
课程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集中教学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重要基础。通过课程实训可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书本知识的不足得到补充;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直观的理解和认识,对未来工作的选择有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有明确的依据。为此,我院采取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校外实训基地现场操作三个环节来完成。教师课堂演示、学生校内实训室演练在校内交替进行,教师通过基本理论讲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物品摆放与使用技巧展示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校内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房等,进行模拟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前厅、客房、餐饮等项目的服务与接待技能。学期结束前的集中训练是课程实训的关键环节,为此,学校与市内文峰宾馆、天上人间大酒店、国际大酒店、金满楼大酒店、王朝大酒店等签订实训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每学期结束前集中3-4周时间在前厅、餐饮、客房、会务等岗位,由领班或部门经理具体指导,进行一线的现场服务与接待,以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接待服务、餐厅接待服务、会议接待等的工作规范与技巧,感受实际工作中“三厅”服务管理的标准,接受行业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由酒店企业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做出课程实训综合评价与成绩评定,结合任课教师理论与模拟实训考核,各按50%计入课程考核的总成绩。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信心,企业对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也给予了积极评价。
三、开展工学交替教学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表现出强劲的需求,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年的理论学习与不间断的课程实训,远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进行为期半年的集中专业教学实习是十分必要的。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说,作为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中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对企业来说,可以减缓招聘人员的压力,降低培训成本与资金运营成本,也为储备管理人员打下基础。从学生自身来说,可以使他们提前成为“职业人”,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增加经济收入,增强职业竞争力,缩短为就业所耗费的时间。为此,经校企双方平等协商,我们分别与上海复旦皇冠假日大酒店、上海佘山艾美大酒店、华山宾馆、福建荣誉酒店集团、苏州海悦花园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签订了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协议。多年来,我们相继组织多届学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护送下分赴以上酒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教学实习。酒店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实行统一服装,免费食宿,定期轮岗,购买保险,津贴待遇定时发放。实习指导教师与酒店企业和实习学生保持热线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处理问题,积极协助酒店切实保证实习有序进行。实习期间,由酒店负责人根据学生不同岗位的工作表现,逐项填写《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习鉴定书》,作为学校对教学实习学生考核的依据。院、系领导定期走访实习企业,与酒店领导交流,看望实习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赞他们适应岗位角色快,专业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表现好,希望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学生也对酒店的规范管理、安全有序、专业技能得到应用与提高十分满意,对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
四、开展分类指导毕业顶岗实训,培养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学生展示知识、能力、素质与顺利实现就业的平台。为此,我们以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为契机,与华山宾馆、福建晋江大酒店、合肥海汇假日酒店、浙江海宁酒店集团公司等单位,就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与就业进一步沟通,因为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对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普遍看好,学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文关怀、事业发展普遍认可,多数学生有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愿望等方面做基础,所以,校企双方愉快地达成多项协议:回到原教学实习企业的学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免除试用期,签订就业协议,享受与本单位正式员工福利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学历补贴,表现优秀的,直接提拔重用;协助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考核与毕业鉴定工作;帮助学校积极推荐没有回到企业的同学到其他宾馆酒店进行毕业实习与就业;学校通过后续学生教学实习等方式,满足酒店因部分学生离开而对岗位人员的需求。这样的合作,形成了一个工学交替的供应链,既保证了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又实现了学生的稳定就业,既保证了学生的教学实习,又稳定了学校的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市场的对接,培养与就业的对接。
五、专业特色和应用初步显现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已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得到评审专家的充分肯定。其特色和应用情况主要体现为:
(一)制定了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酒店管理专业“2+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执行中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
(二)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早实践、多实践、三年实践不断线”的实训格局。
(三)建立了一批满足教学改革实践需要、稳定巩固而又运行高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四)实现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学用一体”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达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互利共赢,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
(五)实现了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无缝对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
(六)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实习酒店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技能大赛和大型活动赞助费等;安排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实训指导教师,承担实训课程教学,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举行行业企业发展专题讲座等。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协助管理学生实习,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进行员工培训、市场拓展等。
(七)建立了运行良好的校企共同考核机制。学校制定实训方案,指派专业教师进驻酒店,按学院要求进行考核。酒店制定实习规程,专人管理,按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核与评定,保障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部分学生因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突出及时走上管理岗位,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八)建立了良好的校企互访沟通机制。学院领导定期到企业考察,一方面看望实训学生,送去温暖、稳定学生思想、安心实习;另一方面,密切合作关系,通过听取意见与建议,增强学校对企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领导定期到学校进行考察,了解学校育人环境,增强合作信心,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互访沟通机制使校企合作和谐有序进行。
(九)教学模式在校内和省内其它高职院校得到应用和借鉴。校内的如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校外的如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旅游职业学院、阜阳科技职业学院等。
参考文献:
[1]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
篇8
【关键词】生产订单 行动导向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63-02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但当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与企业脱节而封闭办学,不了解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实训内容多是知识的组合,与工作实际无关;实习氛围也缺乏职业气氛,对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相对较少。
现代企业抛弃了泰勒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的程序来完成重复性的流水线作业,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了解、掌握和监控整个工作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具体的工作情景,只有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学生才能够逐步学习和掌握独立工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必须将教学活动与工作活动在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整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体系不能直接给学生提供获得与企业相适应能力的弊端。在校内实训中引入来自企业的真实生产订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展开满足工作要求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实训中的“被学习”状态是职教人要思考的课题。
行动导向并不是一种教育理论,也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的学习可以被理解成新的教育范式。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等。
二、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训、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广西纺织工业学校2011年开始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了基于真实生产订单的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以下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 2012年与南宁怡铭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尾轮升降螺杆订单加工为例,阐述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
(一)资讯。本次实训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从产品编程到机床零件加工。教师在课堂上准备好学习手册、产品说明书、国标等资料帮助学生查询、深入地分析订单要求,收集并补充完成订单产品所要求的相关资料,如材料、工量刃具的选用以及公差、热处理等技术要求;确定完成订单所需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要求学生相互配合,整个过程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
(二)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类型及不同的兴趣需要引导学生组建团队:组长由学生助教担任,全面负责本组的考勤、进度、安全监控;质验员负责本组的产品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物料收发员全面负责小组的耗材控制;编程技术人员进行编程;机床操作人员进行加工。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讨论分析图纸上各部分的技术要求、加工精度;合理选择加工参数、工量刃具、设备,编制数控程序;制订包括工作步骤、所需设备等详细加工计划。教师在各小组间适时辅导并在各组的分工确定之后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尤其是对组长、质检员等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指导,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决策。确定工艺、填工艺过程卡和工具清单,按照计划任务要求,由学生独立确定数控程序,或者以团队、学习小组形式,共同确定数控程序。学生应该注意比较和探讨不同的程序计划建议。这个阶段学生必须与教师交流,分析该计划是否可行,选择的工量刃具是否合理等。
(四)实施。学生按可行性计划来执行工作任务。先将程序输入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里进行模拟加工;再在团队或者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个零件试加工,一般要试几个零件才能正式加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包括安全、质量、进度、损耗在内的管理:质检员实时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要求操作人员停机调整,避免出现大批量废品而浑然不觉,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组长对各个工序的进度情况进行监控,如遇某个工序出现问题组内不能解决,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技术攻关,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及团结协作能力。物料收发人员在领料和退料之后均要做详细的记录,以培养学生节约物料的意识。教师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巡视指导,在学生使用机器有危险情况发生、学生未遵循健康和安全规章、产生结果偏差或者不符合设定的目标等情况下及时予以干涉。教师作为咨询者和引导者,要尽量保证由小组负责人及成员独立完成,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五)检查。小组质检员按照订单合同的要求用测量工具对工件的公差尺寸、表面粗糙度等进行严格检验,之后不同组之间互查,若发现问题要讨论、修改。学生填写检查监控表。教师进行最终检验,对于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组别或缺陷类型,通过集中会议、个别指导等方式指出和纠正。
(六)评价。各小组长负责发放小组实习记录表,要求每天记录本组同学及小组同学之间包括纪律、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在内的学习情况评价。实训结束后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交流工作经验和提出优化建议。加大组长对组员评价的比重,以强化组长的个人威信和约束力度。另外,在学生递交项目作品和实训过程资料档案时要求学生对以前的卡片档案进行重新整理和修订,并在最后附上实习的总结和体会。
三、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依托真实产品的订单项目的实施,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现了实训与专业特色对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实践教学对接、课题调研与教师教学对接,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容,有力推进了机电专业数控方向以“真实产品”为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形成学校、实训基地、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开展基于真实订单的教学改革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各班学习成绩明显上升,考证通过率大幅提高,该校学生连续几年参加全区数控技能大赛均获得好成绩。
(三)学生就业满意度高。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经过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零差距”,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差距”。2010年来对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机电专业数控方向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从整体来说,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逐年提高,不少学生在企业得到重用和提升,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高,多家企家常年定点预订该校的学生前往工作。
四、基于生产订单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订单式教学向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实践课教师和单纯的理论课教师都无法承担起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下真正订单的实训教学任务,因此,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但是,成为企业的专业人才往往需要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作磨炼,而在校教师往往教学任务重,不能长期下厂锻炼;企业的专业人才亦不易有足够的时间到校兼职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企业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对教师展开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另外,教师也应接受行动导向教学培训,获得行为导向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典型工作任务创设问题。真实过程的工作任务往往非常复杂,这些工作任务需要拆分成多个学习作业,并从易到难组织,以至于学习者不能一下子完成;此外,虽然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许多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但这些经验相对企业专家来说仍然不足。因此项目课程要确保其内容定位的准确,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否则会存在这样的危险:按照猜想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工作过程来组织学习。因此,要最大可能使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业相互接近,召开专家访谈会,向有关企业公开教学计划,共同就基于生产订单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序化予以全新的诠释。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专家所熟悉的只是工作过程本身,对教育原理,尤其是项目课程开发这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其实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仍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三)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观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德国教育家福尔克曼指出:“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实际上教师的作用更像是导演,学生则是学习舞台上的演员。值得强调的是,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表现,教师在课下多下工夫则是重要前提。教师作为主持人和咨询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原则:激励学生自已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学生随时随地地思考;随时接受学生各种行动的方式;为学生独立的行动作出提示。
(四)学生助教培养问题。真实订单的实训教学遇到的困扰之一是教师的不足。由于学校教学资源紧缺,大多不能采用小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因无法独立开展任务而出现焦虑、懈怠、信心受打击的情况。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助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在每个班选拔一定数量的学生,利用暑寒假时间和开学后的周末时间,接受来自工厂的真实订单,与教学计划中要实施的订单实训教学接轨,按工厂的真实情境严格管理,将产品收入中一定的提成作为劳动报酬,这样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此外,通过3年的实践,还可以培养一批批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助教,不仅能很好地解决教学实施过程教师不足的问题,也能为技能大赛培养优秀人才。
(五)课堂管理问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如果不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学生要么在实训场地追逐打闹,玩手机聊天,要么乱拿别人的工具或产品,扰乱教学秩序,甚至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严抓纪律,加强巡视指导和学生管理。特别对怕脏怕累不肯动手的学生,应多与他们交流,对于不明白的学生要加以示范性的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4]马春字,王昶,袁军平.基于真实订单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30)
[5]李新辉.“订单”实训模式研究[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8(9)
[6]刘春兰,刘勤崧.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1(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174)
篇9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与特色,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整合一直是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也是口语教学探索的难点。前期调研发现,现代化先进的多媒体设施投入与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传统口语教学的囧境,但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流的真实本领角度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思想上总是一脉相承的,共同点有二:其一是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语法形式而轻视语言的功能,侧重于“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所使用的语言输入材料与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需求针对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游离于生活和职业发展需求;其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脱离真实的(real)或者逼真的(realistic)交际活动来教授作为工具的语言,从而无法为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带来益处,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也就落不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方法都不同程度地脱离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无法满足解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命题。功能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上述传统教学法中的两个缺陷运用而生的,其教学原则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功能教学法突破了以语言形式为重的传统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尤其是功能语言学用于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的理论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以此原则设计教学大纲,不仅可为语言教学提供一个交际模式,也可以用以指导听说教学,使学生把听和说的语言与交际目标和交流的意义结合起来[1]。第二,在教学内容上,功能教学法将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语言观和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结合起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规范的语料,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归纳语言规则,同时也强调在交际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中选择恰当句型,并大力主张以“功能项目为纲”,而这些项目的传授又同一定的交际目的、内容、情境相结合。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功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把交际和交谈作为全部教学的出发点,密切结合交际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2],以培养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真本领。因此功能法是社会需要的产物,它和一定的实用目标紧密相联,而这个目标正好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
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以分析学生未来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利用功能教学法的交际性原则来设计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课堂实施的可操性。功能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活动设计可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从而为学生个人以后的职业发展带来可预见性的利益。
(一)教材设计
以功能为主,句型和情景为辅,遵循交际性原则设计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校本教材,是提高学生社会沟通能力的措施之一。功能法是社会的产物,其特色是“以功能项目为纲”,兼顾句型和传统英语的语法项目。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输出能力薄弱,加之课时量的不足造成所学内容具有局限性,从学生日常交际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色在就业中的沟通能力需求,为学生编写与行业关联度强、体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的校本英语口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而背诵和朗读则能够强化语言输入,加强学生对所学句型的的理解,提高固定表达的记忆效果[3]。因此,教材中的功能项目设计应包括体现交际特色的“问候”“介绍”“承诺”“传递和索取”“寻求帮助”“询问与谈论”“工厂参观”“产品描述”“求职面试”等与未来职业需求相关的词汇与句型,所有的交际对话均同一定的情境紧密联系,达到输入语言的内容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适合高职学生口语背诵与操练。研究证明,这种背诵式输入可以帮助学生习得短语,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流利程度及翻译能力[4]。职场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内化为隐形性的语言知识,从而对学生日后职场上的沟通能力提升起到积极效果。
(二)教学任务设计
交际教学思想的新发展在近几年主要体现在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则是目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走向。它强调“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因此以任务为中心的口语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主要针对所学的语言功能与项目,围绕某一语言形式并兼顾教学内容,教师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要在内容上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relevanttostudents'lives)的较为真实的交际情景[5],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课堂教学中根据本节课的语言知识,结合相应的交际功能和话题,采用不同的任务设计形式。
1.“职业岗位角色模拟训练”(RolePlay)设计,使学生以不同身份进入角色,学习各种不同场合中用英语交际的真本领。“角色扮演”活动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常见的活动之一。在借鉴和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职业岗位角色扮演模拟活动设计是在摒弃了以往纯粹以语言训练为主的、戏剧式的课堂表演活动来进行的。学生扮演的角色直接与不同的职业岗位相关,并以真实的岗位任务模拟训练为目标。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工学结合、企业参观走访,了解相关职业岗位任务,再通过查找资料,课外讨论后形成具有完整话轮的对话脚本,然后在课堂上模拟或扮演不同的职业岗位角色并进行展示。这种以职业情景为交际化过程的教学方法可拓宽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视野,不仅使学生将外语学习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丰富表达能力,也可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性。如在课堂上创设求职面试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活动情景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职业角色扮演感受并经历职场活动,达到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和传统的机械性口语操练任务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口语使用水平的同时理解不同岗位、不同场景的社会意义。
2.对课堂讨论(ClassDiscussion)进行任务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体现。口语教学任务设计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愿望。问卷调查显示,由于这样的活动是在小组中进行,能缓解或减少部分学生当众(全班同学的面)说英语的紧张情绪,从而在开口说英语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理论用于课堂活动的形式。小组是小集体,每个人都会意识到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存在。因此这种课堂活动在增加学生间感情交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小组活动成员间的互动合作是口语教学活动中任务完成的保证,任务的设计必须基于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促使各成员交流,进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如数控专业的学生在用英语对某一数控机床进行产品描述的教学任务时,各小组成员相互配合,通过企业走访调查,利用专业课所学知识查阅、收集大量的数控机床数据资料,模拟机床展览会、厂参观活动等各种情景,制作幻灯片,用英语介绍描述机床产品。尽管有困难,但在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高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整合方面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After-classActivities),为学生提供“贴近职业市场(Career-Oriented)”的锻炼机会,促进和保障英语口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高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课外活动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并优化口语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形式多样的语言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种课外活动设计明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遵循阶段性、兴趣性和实用性等原则,除继续优化开展传统的“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角”等课外活动外,强调学习内容与活动事例的一致性,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互补性。在努力实践“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服务地方经济。如学生通过“产品描述”“产品介绍”这种课堂交际化语言输入活动经历,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课外实践活动加深对企业产品的了解以掌握对某种产品进行适当描述的技巧。这种贴近“职业市场”的活动具有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能否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作用,也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四、思考
篇10
关键词:应用文 应用文特点 写作要求 应用文教学
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生产和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经常使用的,具有一定惯用格式的文体。是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文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功能越来越强。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开会要写通知,安排生产要订计划,向上级汇报情况要写报告,经济协作要订合同、协议等等,都是应用文。
应用文具有六大特点:即实用性、真实性、规范性、针对性、时效性和简明性。应用文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它不在于使人明理,开阔视野或供人欣赏,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文的写作有其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为用而写,有用才写,这是应用文与其他文章的最大区别,明确这一点,对写好应用文有很有用。
应用文写作总的要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文的内容要客观真实,不容虚构;语言要简明扼要,忌浮华抒情;格式要规范,以便阅读,处理和收发。具体来说,要有合体的语言应用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其中,叙述要用真实的人称,真实的对象,以及单纯的线索;议论是客观的评价,不能带有主观色彩,要就事论事;说明要运用术语、数据和资料。做到准确,简明,得体。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学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会写应用文。中职学生如果不了解应用文的写作知识,缺乏基本的应用写作能力,将来是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的。然而,由于应用文具有内容单纯,语言缺乏形象性和程式化的特点,每种文体都离不开其性质、作用、格式、写法、要求等,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加之“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觉得干巴巴的难讲,形成“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局面。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对应用写作不重视,加之中职学生基础差,知识少,语言表达能力差,阅历浅等方面的原因,形成应用文易学难通的状况,通常是“一讲就会,一写就错”。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我谈谈自己多年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常不重视应用写作的学习,往往会认为应用文写作简单,只要依格式写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不愿深思,不肯下功夫。这是影响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主要心理障碍。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应用写作这门课时,让学生写一份规范的请假条或一则会议通知,然后动员学生互相点评,我发现每次测试符合规范要求的作业不到30%。在学生点评和修改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细致评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启发学生体会、分析造成写作失范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在应用文写作上存在的差距和缺点。当学生们明白了应用写作课程的真谛―学以致用。在其后的课堂练习中,都跃跃欲试,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应用写作所承当的目标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写作能力,光“讲”不行,更要会“写”,多练是掌握应用写作的根本。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精讲多练,自主互教”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文体大约用20分钟讲清文体特征,写作要求,进行必要的范文评析即可。这类讲解作为新一轮练习的指导。而新课开始主要对上一轮作业进行检查、交流、点评。在学生互教过程中,老师抽查督促,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对共同性问题进行评讲。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大量的写作练习放在课外完成,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讨论、纠错、点拨。这样既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同学们的鉴赏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应用文本身就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作的,需要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收集、积累资料,体现其真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用写作若是脱离了实际这块基石,无切身体会,无东西可写,就会变成“无米之炊”。
例如,调查报告是应用文中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文体,学会写调查报告对于学习写实验报告,实习报告,专题报告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我布置学生对在校学生的消费情况作详细的调查,首先是明确写作目的,指导学生精心设计调查问卷(生源家庭状况,主要经济来源,各项支出情况等等),其次是将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最后按要求撰写成调查报告;针对学生所学的数控专业,对玉溪所涉及的与数控专业相关的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将来的就业前景分组调查,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指导讨论、分析、归纳、提炼,再撰写成文。这些都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生动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喜欢学,喜欢做,乐于学,学得好。
另外,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拟定学习计划,期末学结,个人简介,求职自荐信,体育竞赛通讯,好人好事表彰信,违规违纪处分决定,顶岗实习合同,实训室数控机床使用说明书等等。这些应用文体都与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实践紧密联系,既融入了知识点,又有可写的素材,可以依次完成多种文体的训练。同时也让他们在一系列的实践中熟悉了工作的过程和步骤,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对教学手段的更新。
在强调“多练”的同时,并不表示可以忽略“讲”,“讲”是练的基础。教师如何结合实际讲好每一堂课,也是关键。但是现在应用文的教材及参考资料,很少顾及学生特点,内容深奥,事例陈旧,新的文体又不断涌现,照搬教材是教不好应用写作这门课的。需要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拓展知识面,不断丰富自我。结合学生实际,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搜集补充最新最实用的应用文体,提供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体现应用写作的时效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最好的教学、学习方法。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引导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文体格式表达文体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肯钻研、有素材、会写作,使应用文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服务。应用文是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文体,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同时也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那么,如何使学生学好、写好应用文,真正体现应用文教学的实用价值呢?笔者认为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搞好实践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践内容,无疑是让学生从单一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入实践教学内容,可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可以以“广告”为实践课题,让学生通过报纸、电视了解广告,再让学生到大街上观察,从中悟出现代广告的特点及制作方法,从而自己设计出广告。笔者就曾经开设过一堂别开生面的广告词欣赏创作课。笔者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来自各媒体的广告语,上课时让学生写到黑板上。由于广告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对此兴趣很高,争先恐后上台来写,不到10分钟,整个黑板全写满了。一大批社会上流行的广告语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洗发水广告),“不打不相识”(一打字机广告),“今日你饮左味啊”(益力多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永恒青春,来自步森”,“奥柯玛电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等等。趁着学生的这份热情,笔者不失时机地分析了广告词与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指出一些广告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为学校、班级设计广告语。最后,笔者收到了许多不错的作品,如“管理精英,文秘最精”,“一流
http://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等等。再如讲授应聘交谈的技巧时,笔者也设计了实践课题,先让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案例,在课堂上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最后进行一次模拟应聘。课堂上学生们热情高涨,表现不俗。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好应用文、用好应用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运用启发反思法,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学生们即使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了,也往往会认为应用文写作简单,只要依格式写出意思就行了,所以不愿深思,不肯下功夫。这是影响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重要心理障碍。因此,笔者在完成绪论讲述后,紧接着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写作测试,作为第一次课堂作业。笔者抽三四位同学(通常是学生干部)上台来写一份规范的请假条或一则会议通知,其他同学则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笔者动员学生互相点评,并指导修改黑板上的作业。每次进行这一测试,学生们都会发现,符合规范要求的作业不到30%,甚至经过大家修改后的作业也很难达到合格。在学生点评和修改的基础上,笔者再加以细致评析,指出其中的问题,并启发学生体会、分析造成写作失范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还在于在缺乏认真深思的态度,从而帮助学生反省自己在应用文写作上存在的差距和缺点。之后,笔者发现学生们在听讲和应用文演练方面更加认真了。
- 上一篇:肝胆外科实习个人总结
- 下一篇:英语专业个人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