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8:1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专业学生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毕业实习 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培养高校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专业知识应用到临床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学生最终的实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与专业培养体系相脱节。
实习是专业培养体系的实践环节。专业培养需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专业培养是学生实习的基础,实习是学生专业培养的进一步提升。如二者没有有机结合,则会导致实习的低效率。学生的专业培养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课程安排。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相对重视基础课与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利弊也很明显,一方面这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方案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这就使得毕业实习过程在模式上脱离专业培养体系,与专业培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不一致[1]。第二个因素是教师。应用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应用的学科,因此像心理咨询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教。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存在师资紧张的现象,造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经验不足的教师担任。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缺乏深度和广度,严重影响积累实践技术的经验,最后造成实习低效率。第三个因素是实验设施。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心理设备不足及心理设备差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2.实习基地不足。
实习基地不足主要会在两个方面带来不好的影响: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意味着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实习单位实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必须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在这方面会面临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需要自行选择实习单位的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或者是找到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可能与专业联系不紧密。这使得实习效果不佳。第二,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学生的实习很难被监督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仅仅依赖实习报告及其他实习材料的填写。第三,对选择学校提供的实习基地的学生来说,由于实习基地学生数量较多,可实习资源又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实习基地不足间接导致实习内容单一,限制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目前应用心理学的实习基地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和咨询服务方向,如精神病院、心理健康学校和中小学校等,致使实习只能使一部分学科知识得到检验[2]。与此同时,实习内容单一说明学生可能不能选到自己预期的实习方向,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这也是造成实习低效果的一个因素。
3.实习师资缺乏。
在毕业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也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一个很大因素。在指导教师这方面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第一,目前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师资短缺的问题,这表明每一位老师需要指导多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大大缩减,影响学生的深入学习。第二,实习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得指导老师不能有效对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第三,青年教师有较重的日常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使得自身在实习工作中投的时间与精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影响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及带教老师对学生实际指导,由此也会使得实习的低效率[3]。第四,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味着教师只对某一方面精通,这会影响学生的实践应用。当涉及学生实习方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实习进行专业性指导,使得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3]。
4.实习评价无效性。
有效的实习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反馈环节,它可以让学生综合了解自身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做到取长补短。但目前的实习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实习效果。具体原因有:一方面,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仅由指导教师完成。尽管指导教师在做具体评价时会结合实习单位的评价,但是两个评价结果往往相差无异。这只根据指导教师这一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习,显得实习评价太片面化。另一方面,评价标准带有主观性。由于学校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导致实习学生的参与程度不深,因此实习单位只能依据第一印象和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监督不够,教师也只能片面做出评价。自主选择单位实习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及带回来的单位评价意见带有主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真实性很难确定[2]。
二、提升应用心理学毕业实习质量的应对方案
1.整合实验课程,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养。因此为了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让心理学专业实验课程得到优化,心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必须包括多层次、开放式及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以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及研究性实验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该体系需要多多开设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及自主设计性实验[5]。第二,提倡学校制备更多及更好的心理实验设施,有了实验器材的支持,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各类实验,进而能大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授课老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如心理咨询实操训练、心理测验的应用等课程的教授。第四,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技能得到较大培养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活动及朋辈咨询员和校外心理辅导等。[6]
2.拓宽实习基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为适应应用心理学多种专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联系具备专业实习资质的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模式,形成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反响好的学生自选实习单位,学校可与之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外,加强与社会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的联系,拓宽毕业实习的发展方向。如工业领域、幼儿园、福利院、社区等,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这也是毕业实习能够达到多口径、多元化、转化专业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增加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经济补助,由于心理学很多实习单位建设规模有限,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保障所接纳实习学生的正常生活要求,例如住宿条件、餐厅等的缺乏。学生在所在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很多都是自己租房,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生活经济压力,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实习的意愿和积极性。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于这类学生的实习经费补助力度,为学生提供以日计算的交通住宿费、餐费等,这些费用可以由所带队的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专人进行集中管理和发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增加指导教师的数量,学校可聘请部分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切实负起指导学生实习的责任。并要求多分配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实习效果更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会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多实践知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得到提升。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相应机构进行锻炼,逐步建立一支能满足需要的师资队伍[4]。
4.加强考评制度的反馈功能。
建立一个三维实习考评体系,即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三个维度,实现全方面反馈。考评工作应突出反馈功能,以此促进激励、监督作用的实现。服务对象评价,即如咨询心理学实习,应包括来访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三个维度的评价应各有侧重点,如实习指导教师应的重点是实习生的实习整体思路与实施模式;实习单位人员应主要评价实习生在单位的各项人事表现;实习服务对象应评价实习者具体行为上的效果。实习结束后,学校应鼓励通过交流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毕业实习工作总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改善实习中存在的问题[1]。
总之,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建实习基地、加强师资建设及完善考核体系等方面,达到优化实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路平,孟维杰,谢念湘.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高效能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5):46-47.
[2]路平,赵滨宇.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52-53.
[3]卢秀秀.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分析[J].科教导刊,2014(22):32.
[4]王瑞乐,汪建利,胡志海.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3(3):131-133.
[5]张斌,邱致燕,谢静涛,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6-7.
[6]张斌,邱致燕,王叶飞,罗银屏.应用心理学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体系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78-180.
[7]崔景贵.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机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9(5):70-74.
篇2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学分制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
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6年,颁布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的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的界定。它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职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职前专业培养和职后专业的继续提高,它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教师的职前培养即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既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化终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教师的教育水平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的质量体现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教育课程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性课程,是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保证。我国的教师教育目前仍存在着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培养规模僵化、教育观念落后,课程设置陈旧、专业化程度不强等种种弊端。
二、目前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存在的问题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受教育部委托,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讨论稿)》明确指出,“教师教育课程”专指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开设还存在很多问题:
1.开设的课程门类太少
目前,我国的教育类课程仍然是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老三门课。而美国和日本,教育类课程大多在10门以上。如美国大学的教育类课程有教学过程、儿童发展、特殊类型学生的特点、职业道德、学校体制与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传播媒介与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与评估、课堂管理等10多门课。日本大学开设的教育类课程有初等教育原理、中等教育原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指导、学校管理、学校行政、社会教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学校卫生等课程。
在教育类课程开设的形式上,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极少采取一门课一学期的实施方式,其教师教育课程多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课时根据各个专题的特点及需要灵活掌握。在英国的3+1模式中,专业选修课围绕教育、课程、学校、学生等问题设计了31个专题,而学生只需要选修两门课程。日本有关教职的课程43门,其中选修课32门。韩国选修课的设置则遍布除大一之外的其他三个年级。
2.课时所占比例过低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教师教育的情况作了调查,各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差异很大。但综合来看,学科课约占领35%,普通文化教育和教育理论各占25%,教育实践占15%。
某些国家的教育类课程约占总学时的20%~33%,我国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6%~8%,这与西方教师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如美国四年制本科教育科学占全部课程的20%左右,英国达到25%,德国占20%~25%。
3.理论陈旧且与实践严重脱节
近年来,一些学科如脑科学、认知科学等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对教师教育和学生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现在的心理学教材基本上还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知识的大拼盘,教材知识体系和内容落后,根本不能反映当今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再如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现今基础教育影响极大,而现在的教育学教材根本没有涉及这方面,学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一无所知,严重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4.教育实践
教师职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职业训练,才能有教学新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育科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总结出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经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才能转变为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走上教育岗位前的最重要的实践锻炼机会,对树立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教育实习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是教育实习时间短。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一般为6周左右,仅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左右,学生刚刚熟悉了一些教学和教育工作,就匆匆结束了。英国教育实习时间为12~18周,日本14周,德国72周,法国27周。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师范生对现在中小学教育现状一无所知,以至于到了中小学束手无策。三是高校的指导教师一方面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大,另一方面长期和中小学不打交道,对现在中小学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根本不了解,指导学生缺乏针对性,甚至帮倒忙。
三、学分制条件下构建教师教育课程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就可毕业。学分制有三大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制定出科学、规范和可操作的制度,运用现代化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预期数量、规格和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教育专业实施学分制,优点是能够创建富有弹性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智能的差异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课程设置是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要改变现行的教师培养模式主要侧重学科知识,其课时占60%的局面,按照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应具有比其他专业更宽泛的知识,具有接近于综合院校的学科知识水平、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有创造性的教育研究能力。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可设置为三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学科教育和教师教育,三个模块的学时数各占三分之一。其中每个模块可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1.教师教育课程开设分三个系列,即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
心理学课程具体门类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卫生学、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社会心理学、教师心理学、学校心理辅导、问题学生诊断与干预;教育学课程具体门类有德育原理、教育评价、课程论、教育哲学、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专题、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另增设反映当代最新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
2.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是一个未来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选修课开设课程主要是拓宽知识面、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两者的比例为1∶3较为合适。
3.教育实践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总时间应达到一个学期
教育见习可以分散在各个学期实施。现有的教育实习都是在大四一次完成,等到教育实习中发现问题了,实习也已结束了。要改一次教育实习为多次教育实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毕业后就能尽快地适应教育和教学工作。
篇3
1.1调查工具本研究经初步调查形成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征求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包含的具体问题如下:(1)您认为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哪些课程设置可以培养出这样的能力?(2)请您谈谈贵校应用心理学本科生培养的特色和优势(专家版)。请您谈谈贵校心理学本科生在工作和科研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足或问题(中小学校长版)。(3)在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教育中,应该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应该占多大比重?(4)在民族心理或跨文化研究中,您最希望您的助手(或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5)如何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
1.2访谈对象访谈了来自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心理学专家、教授19位,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10名,以及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6名。
1.3程序课题组分为三个访谈小组,分别到上海市(2010年11月20-21日)、北京市(2010年12月4-7日)、四川省(2010年12月23-26)预约专家、教授和校长等进行访谈。访谈时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当场录音,由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对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课题组成员集体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
2结果
2.1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对访谈问题1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首先通读全部内容,从中体会分类的依据,而后对回答内容进行分类。在分析时,根据中文特点,参照有关研究用“含义”和“词汇”作为分析单元的做法,用语段作为分析单元。即用有独立含义的一段文字作为分析单元,语段离开文本背景也能读懂,可以是句子、短语、词汇等。个别语段可能有多种涵义重叠,参照有关研究的做法,根据语义进行分割。如“心理学的学科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其中既包含“理论基础”信息,又包含“思维”信息;“学习或者是认知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其中既包含“理论基础”信息,又包含“方法”的信息。类似这样的表述,编码为2个。最后,将一级编码提取出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归类,得到二级编码。以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分析为例,分析的结果见表1。将一级编码中提到的各类具体的能力要求进行进一步归类,得到4个二级编码: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素养。其中,基本理论主要涵盖“理论基础”这1个一级编码;基本技能包含心理服务能力、研究能力、实践、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5个一级编码;基本方法包含方法工具、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4个一级编码;基本素养包含人际交往、个人素养、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7个一级编码。进一步把专家们对应用心理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要求和中小学校长老师为代表的用人单位提出的能力要求分别整理排序,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培养单位把理论基础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研究能力、心理服务能力;而用人单位把心理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其次是教学。和培养单位相比,用人单位把人际交往、个人素养、适应能力这些基本素养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2.2课程设置中的理论与实践关系访谈中发现,不同学校、专家对于理论与实践所占比重的分配建议与具体做法也有较大不同。根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调查收集的条目,由于部分专家建议的是具体百分比,如“现在我校实践比例占20%”,也有专家建议为“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所以把所有专家意见换算成百分比后按所属范围分为五个等级:建议实践课比重少于20%的有2人(占18.18%),比重在25%~30%的有3人(占27.27%),比重在31%~40%的有4人(占36.36%),比重在41%以上的2人(占18.18%)。
2.3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就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和作用,以及如何开展等问题对专家、同行进行了访谈,共有10位专家、同行回答了相关问题。除有一位同行表示他们学校“还没开展”导师制外,有5人次对于导师制的作用给予了肯定。就导师制的目的访谈结果如下:专业指导2人次,生活指导1人次,职业生涯发展指导1人次。关于导师制现存问题,4人次提到“工作量核算”问题,2人次提到“师生比问题”,1人次提到师生关联度不够紧密。此外,专家们对导师制提出了两方面建议:完善导师制体制(2人次)和将学生朋辈引入导师制(1人次)。
3讨论
3.1社会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要求访谈结果表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四个方面。这与李定清提出的“职业能力标准包括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拓展能力等三个方面”基本吻合。基本技能主要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基本方法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心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量表和问卷的选择使用,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第二,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对理论观点、研究结论及社会事件有自己的评价和思考;第三,通过本科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心理学的眼光,掌握心理学科的思维方式;第四,学习能力,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举一反三。基本素养则包括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养(如积极、主动、谦虚、职业道德之类),表达和沟通能力,以及适应、协作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要求并不局限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是对大学生的一个广泛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践,而更应该体现在整个大学生活中。
3.2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3.2.1人才培养要有专业特色访谈结果表明,培养单位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存在分歧。这提示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一方面,不能一厢情愿,要弄清楚用人单位有些什么岗位,要求上岗人员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回头再来设置自己的课程;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育者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本科生进行专业培养。概括起来,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基本技能有心理健康服务、科研、教学、人力资源管理四大块儿。但本科教育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全部学到,而且也需要考虑学院的师资情况,来定位本学院的专业特色。我校地处西部,少数民族生源丰富,应着力发展民族特色,培养民族地区应用心理学人才。
3.2.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求“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还要求“应用性强”。专家和同行都很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超过80%的被访者都认同实践比重应超过25%。从实践的形式上来看,除了把传统的“见习和出去实习都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比如,“授课要结合实践,作业要结合实践,讨论题也要结合实践”,“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调查和访谈之类的活动”;对于部分专业性特别强的技能,则建议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这样既可以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自然融合,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意识,动手的能力。从实践的时间安排上来看,可以采取阶段性实习的方法。比如“一、二年级的课程在章节里设实践环节,到了高年级可以在大学校园范围内做也可以到社区、企业(去实践)”;“凡是涉及到实践的,不需要全部学完,一个阶段实习后,再回来提升。”阶段性实践避免了旧实习制度实用性太差的不足。大学本科毕竟只有四年时间,怎样充分、合理利用假期,带领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从实践的深度上来看,应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实习基地的活动有连续性。使之既能够对单位有实效,又能够让学生深入工作环境,对岗位和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并发现自身不足,返校后及时充电。总而言之,实践活动应紧紧结合理论课程和应用实际,让学生能够动动手、动动脑,一边做一边学,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中成长。
3.2.3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问题导师制的目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以及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导师。本研究表明,现阶段导师制的首要问题是“工作量核算”的问题,现在大多数高校在导师制上都没有记工作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导师的工作态度。其次是“师生比”的问题。有的学校“每个班里派一个年轻老师当本科生导师”,这种师生比显然不够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作用。那么,导师制的师生比要多少才合理呢?导师制是否只能局限在教师对本科生呢?
篇4
关键词:认知评价;群际情绪;情绪调动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107-02
一、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目前专家学者已对实习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但是“目前国内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取得的成绩比较零散”。[1]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利用心理学理论对旅游专业实习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情绪理论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专业旅行社实习管理策略。因为“人们在认识事物中产生的情绪,无论是肯定的或否定的,都起着动机的作用;对人的随后的认识和行动起组织的或瓦解的作用”,[2]所以笔者认为要研究学生实习情绪,从而保证实习顺利进行。
二、旅游专业旅行社实习现状分析
20世纪情绪研究的重要标志——阿诺德的认知评价理论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ckie等提出的群际情绪理论是分析旅游专业实习管理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此外,在某些具体细节策略分析上,还会借鉴一些相关的情绪理论。
阿诺德在研究认知—评价的同时对认知-动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构建了一个从“感知—评价—产生情绪—需要—行动”的“行动序列”,以此来阐述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并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去做他们所做的事情。“情绪不但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而且会产生激发人去行动的需要”,也就是“动机的实质及其产生过程是认知与情绪的相互作用。”[3]因此如果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实习,就要让其有积极主动实习的需要,激发其实习动机,这一动机的激发需要学生对实习有一个积极、高涨的情绪状态。根据阿诺德的研究,情绪是建立在感知评价基础之上的,因此有必要了解学生对实习的感知和评价。
(一)实习情绪调查简述
笔者对在某旅行社实习的3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让其对本次实习进行描述和评价。为了尽可能地总结出实习情绪的影响因素,笔者并没有制定调查问卷,而只是让学生自己描述和评价本次实习,调查结果表明:30名同学均对实习的意义持肯定态度,即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实习。而对实习过程、结果,9名同学持完全否定态度,即在描述和评价都是否定,其中1人否定的情绪极强;3名同学对实习持完全肯定态度,即描述和评价都是肯定。18名同学对实习的态度是肯否相间。在调查中有7人涉及了岗前培训问题,其中6个同学认为岗前培训做的好或很好;有22人对工作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否定评价,其中4人直接将实习描述为“无事可做”或“干坐”;5人对工作内容进行了较高强度肯定性的评价,其中1人将其评价为“受益匪浅”,也就说30人中有27人对工作内容进行了评价;8人就实习条件(包括实习工资、交通、办公环境)表示不满。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实习的意义上学生与学校站在同一立场,认为“实习势在必行”。可是对具体实习的结果却有近1/3的同学持完全否定态度。概括地说,学生对学校的不满主要表现在:认为学校与企业站在了一起;没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动员工作;实习中没有注意学生的情绪。对旅行社的不满主要是:实习工作内容意义不大;员工对实习生态度不友善。这种不满意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情绪,无疑会给实习管理和实习效果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实习症结分析
30位同学的描述和评价有其合理性,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失偏颇。因为他们在对实习进行描述和分析时,无论持肯定还是持否定态度,并没有对自身进行详细的分析,而把焦点集中在实习单位和学校上,都是客观原因,没有主观因素的评价。这是不合情理的,人的情绪应该是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只是客观因素在起作用。但这恰恰揭示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是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80、90后的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因素影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有理想,但是不能付出太大的辛苦;希望别人能更多地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做小事;不再象上一辈那样重视“老”字辈;而且向以前的学生一样,把工作想象得很美好,把实习理想化等,当出现与自己需求不一致时,不能及时做出自我调整。同时实习单位和学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二是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无疑是乐于接受实习生的;但是由于实习生具有临时性,加之可选择的院校比较多,因而使得企业在实习生的管理上不甚用心。忽视了员工和实习生的差别,“一视同仁”但却“同工不同酬”,甚至忘记了实习生一般做的是零活杂活,却在“关键”的时候成了“替罪羊”;对旅游旺季和学生假期的冲突估计不足,比如暑假和春节是旅游旺季,但是学生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假期,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这是正式工作前最后的自由,所以学生对假期重视的心理明显和旅行社用工的高峰相悖,这就会给旅行社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当然旅行社本身的职场氛围也是一个因素,实习学生在心理上对员工有一个较高的期望。三是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势在必行,但是实习单位不足,使得学校在话语权上不占优势,因而在学生实习待遇、实习工作内容等方面,很多时候学校处于被动状态。在管理方面,由于实习要有专业教师指导,而专业教师还有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所以也常常是顾此失彼。很多学校对指导教师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又由于旅行社地点较为分散,所以教师往往倾向于教学和科研,而对实习一般只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的把握。
三、旅游专业学生实习情绪调动策略
(一) 实习前的情绪调动
阿诺德的情绪理认为人的情绪是建立在认知和评价基础上的,所以实习前要让学生正确认知实习,这样才可能产生积极的评价和正面的情绪。一是教师情绪的调动。学校、学院、教研室要统一认识。注意调动指导教师的情绪,因为指导教师是学生实习时校方的一线人员,他们能够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校方了解企业真实情况的第一人。指导教师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可以在物质、精神方面对实习指导教师适当补偿,尽可能地排除不满因素,适当采取激励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实习指导教师的潜力。二是学生情绪的调动。[5]对学生进行调研,掌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掌握“两头”,明确实习积极分子和抵触情绪较大的同学,能解决的要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并在分配工作上采取相应策略,可以适当调配工作强度,或者给消极情绪高涨的同学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环境。在实习前应该向学生公布实习计划和实习细则,让学生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可遵循的依据,降低盲目性。动员学生,调动学生情绪,要让学生意识到学校和企业职场的区别,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要对实习的困难有足够的认识等等。有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能降低学生实习心理落差,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其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三是企业情绪调动。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企业制订实习协议,要与企业沟通使企业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接触旅行社、导游相关业务。企业职场氛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职场氛围好,对实习生会起到一个无形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能使其更快地融入其中,尤其是员工对工作及实习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实习生的情绪,所以企业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情绪,使员工对实习生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因为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上述30名同学受企业员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完全肯定的同学根本原因是与员工相处融洽,并且得到信任学会了签合同等工作内容;有2名同学虽然对实习结果持否定态度,但是她们明确指出后来不那么讨厌实习,因为与那里的员工比较和谐;而对员工持不满态度的5名学生,均对实习不满。同时企业要意识到学生和员工不同之处,因而在提要求的同时,更要爱护学生。企业正确地认识了学生,能相对降低不满情绪。当然学校还应该积极争取政府相关资金的支持,可以给实习学生和企业适当的补助,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调动企业的积极情绪。
(二)实习过程中的情绪调动
有了良好的开端,在实习中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主要采取沟通的策略,它不但包括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企业与实习生的有效沟通;还包括指导教师与学院的有效沟通;企业与校方的有效沟通等等。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也是给学生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由于学生实习地点一般较为分散,所以可以通过实习日志等方式进行沟通,如有条件最好是采取网络日志的形式,这样可以使日志更具时效性,能使校方和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消极群际情绪的形成。
此外还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总结,树立典型,使实习集体形成积极的群际情绪。利用的积极群际情绪来影响个体,因为群际水平的情绪不同于个体水平的情绪,它比个体情绪更加真实、客观;群际情绪弥散于整个群体,这种弥散性使得人们很少作为独立的个体来来思考问题,更多的是以群体的典型成员身份来思考问题。所以可以利用实习集体的力量,使个人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体验。
(三)实习结束后的情绪调动
有了前面的情绪调动,实习结束后各方情绪应该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因此主要是客观认真的讨论、总结与评定实习工作:学生分组总结讨论实习工作;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评定学生实习情况;学院召开实结大会,校企双方相关人员参加、本院该专业学生全员参加;学生实习情况学院存档备案,整理实习案例。这样有利于各方发现问题,使校方和企业对以后的实习有了心理上的准备,同时更有利于调动下批实习生积极的情绪。
总之,要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实习行为,就应该调动学生积极的实习情绪。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实习、创造性的实习,才能使实习达到目的,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当然实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习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需要校企付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1):143-146.
[2] 孟昭兰.当代情绪理论的发展[J].心理学报,1985(2):209-215.
[3] 乔建中.当今情绪研究视角中的阿诺德情绪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 2008(2):302-305.
篇5
关键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师范生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等。
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训练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培养者和人生发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懂学生学习与发展心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能成为“教书匠”,最终也将被淘汰。
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为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仅自身无法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更不会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针对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超级秘书网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徐英。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0—101.
[2]钟贞,谢龙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2):96—99.
篇6
整合教学目标
根据三亚学院的“31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职业倾向,笔者首先明确并整合了教学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优势,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项技能,为以后成为一名教师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人格。
优化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与日常教育教学联系紧密,对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目前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在保持教材体系科学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应该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增强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的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一)弱化理论教学
总体而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由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构成,但传统的教育心理学重点内容为学习心理和学生心理,对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重视不够。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实际联系紧密、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在“理论”与“应用”的选择上,弱化一些理论的教学,侧重点放在这些理论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的启示上面;依据把教育心理学课程分为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教师和学生心理,分别介绍学生的心理和教师的心理;第三部分为一般学习心理(简单介绍各心理学流派的学习理论,对教材的第四、五、六、七章进行整合和概括)和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包括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学习策略,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和教学评定。
(二)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设置较多的实践课时,增加了传统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涉及不多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师的礼仪和沟通等实践内容,并让学生亲自撰写教案并开展讲课比赛;联系本地的中小学, 让学生每周都有实习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讲课方面的培训,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师沟通和礼仪培训,让学生能够胜任在中小学实习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去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课程中吸纳教育心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热点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向学习,成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在就业时能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改革教学方法
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法,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音乐熏陶
在每次上课之前的5分钟,给学生播放一些愉悦、轻松、平静的音乐,让学生有一个愉悦的心态去学习,做到愉快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二)讲授法
讲授法是本课程教学主要的方法。通过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讲授,使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基本内容的逻辑性和学科的逻辑体系,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讨论法
通过讨论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生学习风格对教师教学的要求”部分,采用讨论形式,既强调由任课教师提出一些带普遍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与自己的想法,针对典型问题开展讨论,做到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结合。
(四)案例教学法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在“教师的基本品质”“课堂管理”等部分,运用经典正反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教学情景与现实情景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案例的运用又反过来促进了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五)研究型教学
给学生列出一定的主题,如“教学空间设计”、“大学生学生特点”、“大学生学习风格”“教师的职业倦怠”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采取访谈法、问卷调查去做实际调查,形成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开展研究报告汇报会。
(六)引入心理测验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心理测验。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部分,随堂对学生进行气质测验、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团体心理测验,
(七)引入团体心理训练
在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恰当的心理训练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每次课程开始之前,引入团体心理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大风吹”、“滚雪球”、“大胃王”、“幸福尺度”、“青蛙跳水”等。在课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将“信任之旅”、“信任背摔”、“有点大轰炸”、“我的自画像”、“20个我”、“头脑风暴”“心有千千结”等诸如此类的团体心理训练应用于教学中,这样,既增强学科兴趣,又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八)试教法
试教法是指运用角色置换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扮演教师,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与“学”结合。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以组为单位,先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撰写教案,并在组内开展评比评选出优秀教案,然后在全班进行讲课比赛,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学生的个性化结合起来。
(九)运用演示法和实验法
如“知觉广度”、“从众心理”(阿希实验)、“问题解决模型”等等,通过这些课堂实验演示并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并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十)引用电影教学法
把电影鉴赏引入到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部分,引入教学电影《铁血教练》,让学生的观看电影片段同时,并思考和讨论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十一)开展实践教学
要求学生完成听课任务,即听一位三亚学院优秀教师的课,进行观察学习并做出学习反思;通过讲课比赛挑选出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集体备课,针对三亚市一中这个实习基地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课,切实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找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差距,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拓宽交流反馈平台
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有一个良好的交流反馈渠道。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班级QQ群、BBS专题讨论、电子邮件答疑、手机短消息平台、微信、微博、电话答疑等交互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反馈。如把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资料在QQ群里共享,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在BBS里设置一些专题,鼓励学生就这些专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微博里发表一些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革新评价机制
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过多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轻视学生过程的状况,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发展型评价、过程性评价。更新单一静态的评价学生水平的标准,实施动态考核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篇7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强调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注重学生在医学模式下对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和技术实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压力日益增加,过去的精神疾病干预模式日益受到社会的质疑,并非所有人的精神问题都需要进行住院和药物治疗,大量的边缘性人群需要心理学的干预和技术支持。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伴随社会需求的日益旺盛趋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作为教学基础设施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统领专业发展方向的基础性文件内容,同时,系统规范的教材也是突出专业发展特色和指导专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教材的内容、技术指标、考核方向,直接影响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建设的特色
1.教材数量大,涉及的课程范围广,作者结构丰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从应用的角度为学科的建设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扩展空间,作为辅助教学资源的教材在内容和数量上也将会有很大的储备空间,从第1版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的9本扩展到第3版的25本,几乎涵盖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涉及的所有学科。在数量变化的同时,教材编写的内容、结构和编写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初的10所院校到目前的近50所院校的参与,涉及的课程日趋细化,教材兼顾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集中于最新的学科进展,尤其是在方法学的讲授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编写人员的学历、职称呈现正态化分布,不仅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体现编写人员素质的提高,丰富的工作经历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而且有刚刚步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参与编写,能够提供新颖的思路,体现了时代性,更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2.教材内容新颖、科学性强、系统性好、实用性突出
在教材内容中突出新颖性,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专业导读性内容,拓展本学科领域;作为本科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心理咨询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起层级化的知识传授体系,基础知识-发展理论-测量技术-预防技术-干预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介绍,使其循序渐进的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兼顾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按照:疾病干预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基础学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的开展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在新一版教材中加入了《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性心理学》等,具有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的教材,为新课程开发和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奠定了良好基础。
3.构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更新评价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科发展的教材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学校内评价和学校外评价。学校内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主管部门、督导小组和教学部门协作完成,通过定期教学检查、督导听课反馈、授课教师自评和学生调查、座谈会的方式进行。学校外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与参编教材成员联系,探讨教材使用的普遍性和实际效果;二是调查教材知识在毕业生实习中和工作后的应用效果,从而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校内外结合的教材评价体系应不断从教材建设、教材选用和教材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
4.建立健全教材激励机制
为充分调动有专业背景和编写才能的教师加入到编写教材的队伍中,学校鼓励和支持高质量教材的编写,从而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建立健全编写教材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报销制度,编写优秀教材的奖励制度,为教材建设创建了牢固的经费保障体系。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建设成效
1.教材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突出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教材建设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教材作为衡量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愈加明显,为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从而造就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医学院校面临着重大的教材建设课题。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生的医学特色,在本套教材中通过引入《神经心理学》,《心身医学》,《中医心理学》《行为医学》等独具医学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对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知识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加熟悉和自觉向医学领域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其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学习中逐步得到明确和技术支持。这种引导有效的区别了其与综合类院校和师范院校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和未来发展定向,其特色更加鲜明,技术领域更加具体和专业化。
2.教材建设推动本学科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1)应用心理学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情况
目前该套教材已经在国内全部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初步推广院校达到34家,该教材在部分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也得到了选择性使用,教材内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尤其是这些多样性的教材使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更趋多样,教师以教材为蓝本为学生开设的课程更有特色性,学生的课程选择也更多,同时还兼顾到了院校的特点和本人的兴趣。全套教材作为一个系统的参考书目也得到了广大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爱好者的认可,很多社会培训机构也以此为基础进行专项的心理学培训。
(2)教材体现了医学背景的专业特色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工具;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教材体现了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也反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专业背景。教材建设过程中,牢牢把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紧密结合,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需求,系统而全面地为课程体系改革服务,既体现了医学背景,又符合学校的教学水平、教学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格,寻找到一条教材建设的特色之路。
(3)教材建设促进了专业课程改革和学科发展
教材在编写之初是至于学科要求和最新学科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课程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为专业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发展紧密联系,推动了应用心理学向更大的发展空间迈进。在教授学生最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探索,尤其是本套教材中更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应用技术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入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学会主动关注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来服务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
(4)教材建设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教材是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扩展专业视野的重要途径和媒介,好的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和知识甄别,教师在以教材为基础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授课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促使其更多地阅读专业书籍,查询专业资料,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改善。
3.构建综合性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视野
篇8
简历是求职者应聘活动的起点,也是招聘者招聘工作的开端。对求职或招聘的任一方而言,简历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职教师求职简历表格,以供大家参考。
在职教师求职简历表格一:姓
名:DD先生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肇庆身材:160 cm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行政/人事类:人力资源方面、市场销售/营销类、文教法律类:中小学老师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均可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1500--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佛山 肇庆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怀集县诗洞中学起止年月:2007-11 ~ 2008-10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担任职务:心理学老师、历史老师工作描述:主要负责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另外担任七年级一到六班的历史老师。离职原因:支教期满公司名称:怀集县进修校起止年月:2007-09 ~ 2007-10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担任职务:心理学老师、应用文老师工作描述:担任幼师一年级的幼儿心理学课程的任课老师,
另外担任办公室自动化班一、二年级的应用文写作的课程的老师。离职原因:工作调动公司名称:广东省怀集县第一中学起止年月:2006-10 ~ 2007-07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心理老师工作描述:参加“广东省三支一扶”的计划:在广东省怀集县第一中学工作,参加他们的“山区中学学习心理辅导中心的建立及功效” 课题(此课题是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项目)的有关工作。在这期间,我的工作是丰富学校的心理网站——心韵,参与学校各级的心理课件、教案的评比与挑选,出一些心理墙报,负责课题结题初稿的摘写。离职原因:课题结束,工作调动公司名称: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新莲小学起止年月:2005-09 ~ 2005-11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教育事业担任职务:实习班主任工作描述: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协助实习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策划亲子活动。调查小学生压力并写成报告。离职原因:实习后回校学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华南师范大学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日期:2006-07-01所学专业一:心理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2-092006-07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证书1057442006000807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两年山区支教,也就是在山区磨练了两年。 详细个人自传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158XXXXXXXXXX家庭电话:手
机: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在职教师求职简历表格二:姓名:年龄:27性别:女婚姻状况:未婚政治面貌:党员身体状况:良好籍贯:浙江现所在地:浙江求职意向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意向岗位:中学教育教师;文史类科学研究;贸易/销售/客户服务类其他求职类型:全职期望月薪:4000元以上到岗时间:一周内期望工作地点:浙江从事行业:教育、培训、科研院所;贸易、商务、进出口自我评价专攻英语及其教学和研究。教育经历宁波大学(2011年9月~2014年7月)专业英语学历硕士获得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英语专业口语四级工作经验××××教育培训机构 (2014年2月 ~2014年5月)公司性质:私营企业行业类别:教育、培训、科研院所担任职位:职业教育/培训/家教工作描述:少儿英语教师;一对一VIP中学英语教学个人技能语言水平:英语掌握程度:熟练联系方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在职教师求职简历表格三:姓
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湛江身材:158 cm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培训认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职业教育/培训/家教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简爱教育艺术培训中心起止年月:2009-06 ~ 2009-12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文化,艺术担任职务:感觉统合教师工作描述:负责3-12岁少年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撰写观察记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跟踪学员的课程进度并对方案进行反馈改进,并与家长保持有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此外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应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各领域均衡发展。在职期间教学技能、工作态度和家园沟通质量均得到公司、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大学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教育学学士毕业日期:2009-06-01所学专业一:教育学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5-092009-06广州大学教育学-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良好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本人专业知识扎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新事物和勇于接受挑战。善于总结反思,心理承受能力强。爱好写作,文笔流畅。待人诚恳,性格开朗乐观。校内学生干部经验丰富,协调、沟通、管理能力突出。先后在中学、幼儿园、培训机构实习或工作过,具有相当的教学经验和培训经验。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性格开朗、认真、乐于学习、勇于接受新挑战,遇到困难挫折能较快调整自己,并能乐观面对工作、生活。对于工作,我一直本着自我增值、不断成长的态度去参与去感悟。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勤,追求的过程中意外会不断,精彩也会有万分。愿你我彼此都有着斑斓丰盈的人生。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家庭电话:手
篇9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心理辅导 职业素养 半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8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s Management
QU Haibo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Weihai, Shandong 264210)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internship key is to build an effective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students post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fro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olve student internships, student interns to build the contingent of cadre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counselor and teacher with the dual post of teachers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team student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mmarized.
Key words internship;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semi-militarized management
威海职业学院近几年在部分专业中开展“2+1”模式的顶岗实习,以机电大类专业为例,每年将安排学生到一汽-大众汽车公司顶岗实习。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实习中的动态管理、实习后的总结宣传几个环节,2012、2013级实习学生管理效果良好。
1 做足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功课
1.1 学生层面的动员
大学生的校园生化环境与企业实习工作环境反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知道实习要吃苦受累,在实习前抱有抵触情绪,到了实习过程中,纪律作风涣散;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工作有向往的心理倾向,但是内心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到了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就没了实习的动力。这些心理问题都是实习过程中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工作及心理调试尤为重要。
每次实习出发前,学院都安排2次学生实习动员会议。一次动员会议要给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重大意义。通过解读教育部文件、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使学生明白高职的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实习过程的专业素养提升说明使学生清晰顶岗实习可了解企业概况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熟练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等使学生明确实习带来的收获:参加顶岗实习后,在专业技能、企业管理制度认知、团队合作观念、团队间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磨练、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家庭责任感、就业自信心及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非常青睐有企业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并分享前几届优秀实习学生成功案例。
第二次实习动员,主要是通过影像、图文资料使学生预知实习的各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实习过程中不同岗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何规避不安全事故。要特别强调是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为此,必须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企业管理制度及劳动法等有关知识,必须遵守岗位操作规范,注意文明生产与劳动安全,指出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那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使学生在实习之前对实习安全的认识有很大的提升,对实习的困难做好心理预期准备。同时对不同实习阶段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引导,以缩短实习过程的不适应期。
1.2 教师层面的动员
“2+1”模式的顶岗实习时间较长,要同时安排部分专业课程到实习过程中,每次顶岗实习学院都安排多名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分批次的到企业参加实习指导与管理。召开实习管理教师会议,明确教师实习管理工作职责,要求加强实习管理的责任心,每名管理教师要将每天的管理工作形成管理日志,实习结束后要对教师的工作记录进行检查,同时由学生给每名实习管理教师做出工作评价。强调每批次的多位老师间的工作配合及整个实习管理过程的管理尺度要一致(从严管理)。让管理教师明确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应对辅导措施。
1.3 家长层面的动员
每次顶岗实习安排前,学院都会给每名家长发一封 “关于顶岗实习工作安排说明”信件。明确说明:实习的意义、实习的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的情况、实习的待遇、实习过程中学生利益的保障等。家长动员做好后,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习的异常情况学院也及时和家长沟通,家长都会大力支持和老师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 加强实习过程的全方位动态管理
2.1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实习学生管理辅助作用
学生干部是实习管理教师的得力工作助手,对学生干部一定要加强指导,要发挥好学生干部在实习中的模范、标兵作用,还要树立学生干部在同学当中的威信,使学生干部成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收集、解决的责任人。我们在实习中成立学生干部组织,并明确各部学生干部职责。
威职实习管理学生干部组织机构(党团组织):
团支部书记:协助管理教师做好学生干部的管理,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负责带领各部成员进行日常管理、文体活动开展及考勤汇总;学习部成员:协助老师做好课程学习的学生组织、考勤、作业收交,学习反馈;纪检查部:协助老师做好日常实习纪律的督导、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主要负责常规工作例会会议组织、考勤;上下班站队督导、厂内工作安全督查;舍管部:协助老师做好宿舍管理工作,负责卫生的检查、记录;优秀宿舍的评选;文宣部:协助老师做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主要负责日程文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工作。
2.2 实习过程全程跟踪,实施半军事化学生常规管理
对于顶岗实践期间的实习及生活管理,部系每月安排一名辅导员老师,几名专业教师组成管理小组,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到全程跟踪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与服务。管理小组每天负责学生早起后的宿舍卫生整理、早就餐管理、入厂前的点名、安全事项强调、排队入场、工作期间的岗位考勤检查、工作规范指导、下班后的集合点名、学生文体活动组织、组织晚上的工作总结、就寝前的宿舍检查系列工作。
辅导员实习管理工作职责:(1)做好学生上岗前的思想教育动员,进行法规与制度教育、社会公德、工作纪律等方面的教育;进行实习意义、实习任务、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教育。(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重点是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与安全监护、管理。每周要召开一次全体实习学生的安全例会,定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负责。(3)通过实习指导教师了解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实习学生管理台账;协助企业安排好学生的衣食住行,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到达实习岗位。(4)协助企业及指导教师进行岗位分工,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安全及厂规厂纪培训;协助指导教师对每天上岗学生进行考勤,发现有无故缺勤学生,立即落实原因并做好详细记录。(5)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协助实习班级补课期间的学生教育、管理、考核。(6)每天晚上,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动向信息,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积极与企业人员沟通,为学生顺利实习做好基础性工作。(7)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预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自我管理能力,全天候陪同学生,确保所管辖学生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落实“每天四考勤”规定,即上午、下午上班前15分钟各考勤一次,晚自习期间考勤一次,熄灯就寝前考勤一次。(8)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指导学生做好宿舍的文化建设与卫生保洁。带领学生干部做好宿舍卫生及安全的检查、考核。每周评出部分优秀宿舍,予以表扬奖励。(9)辅导员与指导教师应加强沟通,共同组织每晚对的“情况通报会”,对一天来各班级的工作、教学、生活、纪律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10)发现一般性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止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与企业主管人员联系,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报告领导,请示处理办法。协调解决学生实习期间其他突发问题。(11)制定实习期间的学生教育活动配当,有效利用好学生业余时间,丰富学生的业余文体生活。(12)实习结束前,根据《学生常规管理考核办法》,完成对学生实习期间常规管理的考核成绩报告。
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1)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清晰每一名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状况。每天到工作岗位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每周,每个班次,要到实习岗位2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及企业相关人员沟通解决。(2)做好学生的岗位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实习期间不安全行为的督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3)认真落实实习期间的授课安排计划。每周根据实习工作班次安排,合理安排学生分批进行课程授课,每天组织授课2课时。做好上课的考勤。(4)做好企业生产的调研,加强对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的观察、研究学习。适时地给学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讲座。返校后组织对本专业教师进行交流。(5)加强与企业技术培训人员的交流沟通。经常到企业培训场所进行培训学习。注意收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控制案例、设备结构图片、视频资料、技术文字、图标等资料。丰富专业建设的资料积累。(6)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每月要根据企业岗位工作情况结合本月授课学习成绩评出部分优秀实习学员,给予表扬。每月要做好本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7)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日常的常规管理工作。根据管理教师的实际派出情况,有些阶段,专业指导教师同时兼任辅导员老师工作职责。
2.3 学生心理问题调试
在长时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有几次大的思想波动。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教育引导,对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尤为重要。
从入厂实习到实习结束,学生心理经历4个大的阶段,一是实习的前一个月的心理适应期;二是实习的第二个月的技能熟练后的思想波动期;三是实习中间阶段的心理稳定成熟期;四是实习结束前的心理浮躁期。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辅导员与管理教师都要有所了解,都要提前做好教育引导的应对方案,要针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性,采用“阶段针对管理”,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整。在心理调整过程中,使实习学生逐渐认知自身的心理成长路径,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并对特殊心理学生进行侧重性疏导。
篇10
关键词 英语专业 教育实习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PENG Ju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majors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raining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s. The inadequate curriculum, the poor foundati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students, unscientific teaching practice mode and the lack of modern teaching devices have resulted in the poor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at caus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English majors; teaching practice; problems
0 引言
教育实习是高校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从事教师职业获得必备职业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合格中小学英语教师的重要基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尤其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加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因此,加强和改进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必定会对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通过问卷调查所反映的现状
通过对三峡大学科技学院2010级英语教育专业的60名本科毕业生做的问卷调查,对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是学生们在实习结束后反映的问题。第一,学生对教育实习重视程度高。接受问卷调查者中,95%的学生表示在实习之前都十分重视,已做好相应的准备,希望能够从实习中锻炼自己。第二,实习时间太短。90%的学生认为为期8周的实习时间太短,他们认为实际教学时数少,才刚刚适应进入教师角色,实习就结束了,就得返回学校了。第三,实习学校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度不够。80%的学生表示在实习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是听课、讲课、批改作业和担任助理班主任,但也有20%的学生反映没体验担任助理班主任的工作,因为他们的指导老师觉得他们还不能胜任。指导老师的不信任还表现在给予实习生上课的机会少,有时候即使给他们机会上了一节课也会找其他时间给学生重上一遍,这样会对实习生的心理造成伤害,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第四,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交流较少。在实习阶段,指导老师与实习学生的沟通应该是很多的,比如指导学生如何控制课堂,包括时间的分配、授课的重难点、板书的设计、跟学生的互动等,还有如何批阅作业以及担任班主任应注意的地方,但60%左右的学生认为因为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较多,不少问题不能及时得以解决,只有25%的学生能够主动与指导老师沟通并解决问题。第五,实习效果不够理想。教育实习结束后,虽然80%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上课的基本注意事项,但是大部分学生则表示不能独立地上好一堂课,对整个课堂的控制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
1.2 通过综合分析所反映的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不少高校英语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师范性不足和实践性不足。名为师范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却很少,多数院校仅开设有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这样就造成了师范特色不明显,学生不能对外语教学理论形成系统的认识。实践性课程少,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少也是很多院校课程结构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数院校本科四年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仅有为期6~8周的教育实习,在此期间要完成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等实践内容。因为教育实习时间短,少有或没有教育见习,实践环节就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
(2)英语专业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在实习中,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专业知识扎实,讲解清晰,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语音语调生硬,语法讲解得不够清楚和透彻,课堂教学中口语不够流畅,教师的用语使用不当,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待加强。
备课和上课环节在教学实习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实习生在这个方面往往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在:①在备课时,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具体,文章的重难点抓不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将重难点落实到位。②板书设计比较随意,大小写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内容不分主次。③部分学生教学组织能力差,对课堂时间控制不好,教学各环节过渡不自然,教学方法使用不当,讲课时缺乏激情、幽默和抑扬顿挫,没有感染力,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能灵活解决。
教育专业的学生都会接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当运用的人微乎其微,大多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实习模式不科学,实习模式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育实习时间和教育实习形式。
英语专业的实习一般有8个星期,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采用的是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模式。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学院组织,带队指导老师将学生带到各个联系好的学校实习,分散实习则为学生自己去找学校实习。在这8个星期里,实习学生要从熟悉自己实习班级学生的大概情况开始,然后完成指导老师规定的几节新课,担当助理班主任,批阅作业等。短短两个月的实习时间往往让学生觉得刚刚有站在讲台上当一名老师的感觉时就结束了。这样的实习通常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对英语教师职业有全面的接触和了解,也难以积累充足的教学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技能。所以,这种第一周见习,第二到第七周参与课堂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第八周总结的教育实习形式被认为是师范生“毕业前的一次突击性实战演习”(孟宪乐,2003)。
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各自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集中实习的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每年的九、十两个月,为数不多的乐意接受大批实习生的中学承受了实习指导的重担,所以常常会出现一名指导教师带多名实习生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本来都很繁重了,每人还要指导多名实习生,确实是力不从心,实习指导的质量很难保证。因为高校的生源遍及全国各地,加上集中实习基地有限,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自主联系实习学校,但因为管理方式和地域等原因,分散实习给学校指导带来了较大困难,实习生与学校指导老师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话、QQ等手段,交流受到很大限制,实习指导流于形式。
(4)现代化教学设备缺乏。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日益进步的中小学教育,但我们的训练方式与手段依然是比较传统的东西,很多高校都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微格教学实验室、电化教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是教学必需的但也是目前比较缺少的,现有的设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如有限的几个微格技能教学实验室只能让每个学生有5~10分钟的授课录像,难以有实效。
2 完善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的对策
2.1 优化课程设置
要培养英语专业化水平的教师,必须要重视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大学基础阶段,专业必修课要重视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注重语言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阶段,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并举,除了开设高级英语、高级听力、翻译等专业课外,还应设置一些与英语教师素质相关的语言教学理论课程,比如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英语测试理论、英语教学心理学、英语歌曲、英语演讲、英语教师口语等,从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教学理论,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2.2 狠抓英语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学院必须加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师范英语专业的“专”表现在:一是学会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另一个是学会如何教英语。因此,对于英语专业师范生来说,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和过硬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他们顺利进行实习的前提。另一方面,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做好教育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应增加课时,尽量要求指导老师对每一个学生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指正,比如上课的肢体语言、板书、课堂用语的表达、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
2.3 改革实习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以往的“一次性成型”的实习模式分裂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习这两个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所以英语教育实习不能是一次“突击性”的短期实践,必须要让师范生体验怎样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丰富理论。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师范教育的薄弱环节,教育实习应当重新界定,这个过程也应贯穿大学四年,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行“全程式实习”。以往教育见习都安排在大三下学期,一般为2个星期,教育实习则是在大四上学期,时间为6~8星期,我们可让学生在一至三年级时每学期安排1周的教育见习,四年级安排10周以上的教育实习,如果有条件可安排整个学期的顶岗实习,让实习生全程参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创造出高效能的教育实习效果,实现高校与中小学的互惠双赢。学生也可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时间去一些私立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短期的教育实习。
2.4 拓宽教师职前培训途径,加强微格教学技能培训
由于教育实习时间短,学生实际得到锻炼的机会是很少的,很难达到提高从教技能的目的,所以,除了在实践环节上加大教育见习、实习的力度外,在平时的训练方式上也要下一番功夫。采用微格教学的实习,利用声像技术对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有选择的模拟、演练,利用其可回放可细致观察的特点,可分项培训师范生,整体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微格教学必须重视实效,对每个学生每次教学的录像都要进行点评,务必让每个学生真正掌握每个技能。
3 结语
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改革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英语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和实习模式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只有优化课程设置,狠抓英语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改革实习模式,增加实践教学,拓宽教师职前培训途径,才能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教师职业技能娴熟的英语师范生。
参考文献
[1] 陈战全,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 代礼胜.高师英语专业学生教育实习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
-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总结
- 下一篇:证券市场分析课程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