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6: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篇2
各位领导、同学们:
大家好!因学校的工作安排于2013年1月16日~2.26月带学生到XX公司顶岗学习。学校的实习学生分在三个实习基地。我是在xx公司,也经常去xxx我是以xxx的实习学生为基础,与xx,xx实习学生带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问题进行的一个总结。
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创就中并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充分肯定的教育模式。学们应学校的号召到工厂去顶岗实习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大部分同学都能珍惜机遇,听从指挥,艰苦磨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学校争取了荣誉。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提高。
我们实习的XX公司厂上班的工作时间很长(大部分每月在350小时左右),工作环境也比较差(车间没有空调比较热),而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出来参加工厂的工作,有些同学在家是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开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出来以后每天工作12小时,基本上每晚都是十点以后下班,吃夜宵,排队洗澡。洗衣服要到半夜12点以后才能睡觉,确实很累,各位同学都能坚持下来的确不易。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成绩
1. 锻炼了意志和毅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上班时间长,工作环境较差的工厂上班。是对意志和毅力一个很好的锻炼,意志毅力不强的人不能坚持到最后。坚持下来需要吃尽苦,也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每一个关口都很难熬,要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
我们有个同学刚进厂的时候上白班,感觉没有什么,有一天要求转夜班就不行了。在上第一个夜班的半夜三点,他感觉坚持不下去了,找领班请假不批,是走还是不走,这是对意志和毅力的一次考验。意志毅力不强的人可能会走了,不干了。但这位同学选择往下做,一边做一边留眼泪,坚持做完第一个夜班,从第二个夜班开始,感觉也就不累了。
这好像电脑游戏的每一关最后一关口一样,很难不容易过。如果你很怕难,过不了这个关口,这个游戏你就玩不成。如果你知难而上想办法过这个关口,前面就会有很多社会有趣的东西等着你。
过去人生也是个关口,如果你逃避了下次还有比这难得多的困难你都会选择逃避,你的人生将会一事无成。如果你选择坚持下来以后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终会有成功的一天。
2. 熟悉了工厂的工作流程和生活的情况,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将来就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同学们都是第一次进厂工作,对工厂的一切都很陌生,入厂、上班等手续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刚开始工作时有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动作缓慢,也有同学眼高手低,沾轻怕重;还有少量同学站有的岗位都做不下来,扫地也扫不干净,动手能力极差而不能适应工厂的工作,而被工厂开除。经过老师的帮助和教育,与工厂协调后重新上班。大部分同学都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基本上能适应工厂生产线的节奏。
在生活中,开始部分同学对每星期以后的生活费不能有计划地使用,前三天为富翁大手大脚。后几天为乞丐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找老师要钱,找家长要钱,找别人借钱,要不到钱就饿肚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除了别同学外,基本都能计划开支,保证每星期七天每天的开支平衡。就有这些,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得到了实惠。缓解了家长的压力。
同学们到了工厂顶岗实习,享受工厂正式员工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XX公司的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也相当极高,在旺季的八,九,十三个月,大部分同学都有两千多元,一般也有一千元,八百元,当然几个矿工的请假的没有。如毛宗文。陈普咏。夏玲凤等同学,每月开支约500元,可以存1500元左右,实习回来后大约可以存六,七千元,另外再加上国家对中职生一年一千五百元的生活资助,有八千多元,有了这笔钱,今后上学的学杂费,生活费绰绰有余了,这大大的缓解了家长的压力,家长不必在为学杂费和每月的生活费发愁。
总之,同学们通过这一次顶岗实习锻炼了意志和毅力,熟悉了工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得到了应有的报酬,一举多得。其别提出表现的是李佳华同学,他在晚上十一点多点在阳台上晒衣服的时候不小心将玻璃窗弄下来,砸在左手中指上我当时看了好像没什么事,给了他一瓶红花油叫他擦一擦。第二天感觉不对,我带他们去医院拍片证实是骨折,因为是旺季厂里不让请假。李佳华同学在医院将左手中指上夹板固定后回来就马上去上班,没有请半天假,还有毛宗文,袁可,陈普咏,江波等同学感冒发烧,厂里不让请假,只在晚上加班时提前两小时下班,我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打了两瓶吊针后,第二天早上退烧了,就马上去上班,也没有请假,另有女生夏玲凤同学进厂半年来没有请过一次假,旷过一次工。每天都是沿着上班十二小时,而且生活费比别的同学节约一千多元。另外,多威实习上08数控班有不少男生也存了一千多元的生活费这些同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 存在的问题。
在XX公司工厂饭堂三楼有个管理室,今年暑期通过这个管理室招了近两千学生工人。每天在办公室有近十所学校之十几位老师,他们都笑我,几十个学生比几后个学生的老师都忙。怎么他们看到我“忙”忙到哪里去了呢?下面就以我们“忙”来说说我们存在的问题,(因为有问题我要决绝问题才忙,如果每个同学都象上面提到的表现好的同学那样,我是真的无事可做了)。
1. 每天早上七点多,到没个寝室去看同学们有没有起床,晚上十二点多去查铺,如有不在宿舍的打电话将他们叫回。有少数同学根本没什么时间观念,也没有想的确我们出来的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玩,有时候半夜二,三点钟起来去上网二,三个小时又回来睡觉,早上就起不来, 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叫起床。
2. 我到车间去巡视,在看同学们去车间上班过程中有无困难有没有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与领班,科长,厂长了解同学们上班情况的次数比别的学校老师多,因为XX公司和多威不一样,在多威学生不上班领班马上会给老师打电话,而XX公司的领班对少数调皮学生头痛,想让他们矿工几次就把他开除,我也要求领班给我打电话,但有时候我不到车间发现不了矿工的,我以去车间次数很多了,基本没星期三四去。
3. 我们有些同学在家来从不任何劳动,上班时就懒散,动作迟缓,还有些同学怕苦怕累,经常请假或旷工,导致我们有十个以上的同学曾经被开除过,有个别同学开除还不止一次。开除后我要到车间去和领班、课长,其厂长沟通,协调,实习不行还要找饭堂三楼管理室的老板出面,一个同学被开除我要来来往往跑5次以上,找3~5个人才能办好重新入职上班。
另有少数同学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中途想打退堂鼓的,还有个别同学承受压力的能力很差,在工作中如果有挨了批评的受了处罚的工作压力加大责任加重等情况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变压力为动力想法设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而想到的是逃避,不想做要回去。这些同学我要和家长反复电话联系。叫家长帮忙做思想工作,找这些同学多次谈话等,一个同学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忙一天还不一定有效果。我们中间有四五个同学三次不想做了,一次被开除,忙的程度可想而知。
4. 所有的学校都是每星期一百元的生活费我们有不少学生从星期五开始就找我要钱,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要钱,什么钱丢了,领班罚款了没钱吃饭,鞋子不见了,衣服破了还有同学专门去捡了一双破鞋子,一条破裤子给我看的情况都有,其实有个别同学说,钱是我挣的,凭什么不给我钱,如果不给钱他,马上家长就来电话说,我小孩说没钱已经饿了一天,你不能让我小孩子饿死了,你一定要给钱他吃饭,处理起来很辣手,为此,我将生活费改为一天发一次后又改为一星期发两次,情况才有所好转。
5. 为了照顾同学们的生活,爱护同学们的身体,我专门用公款买了不少药,有感冒药,腹泻药,皮肤病药,创高贴、红花油等,免费发给生病的同学使用,有很多生病的同学都使用过。严重感冒的同学我将他带到外面的医院看病,如果是打两小时的针,我去医院陪两小时,打四小时的针我去医院陪四小时。
三、 实习后的反思。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实习回来后有必要做三个教育方面的教育。
勤奋上进,吃苦耐劳的教育。
我们有部分同学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在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工作量稍大一点。工作和生活中稍不如意就成天叫地请假旷工,甚至要回家等。而同去XX公司工厂实习的江西瑞金职业中专,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只有十四、五岁,我们的同学普遍性比他们不只高一个头,但和他们在一起做事,受表彰的基本上都是江西人,说他们个子虽小,但做事扎实。这主要是由于江西学生大部分都是大山里的孩子,有着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点。从他们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我们应进行吃苦耐劳的教育。
临回来时,有同学说回去读不读书无所谓。现在是车工厂打螺丝,毕业出去还是到工厂打螺丝。言外之意不想去学校好好学习,我以为有这样想法的同学是目光短浅,不思进取。我上课也经常说,学不学技术将来的区别很大,没有学好技术现在出去可以找一个月一、二千元工资的普工。十年后还是一月二千元的普工,二十年后工厂可能不要你。大家在外实习也可能被看到,工厂如果不是急着要人,一般不招四十岁左右的人做普工,要招也只是招去扫地做清洁。
有技术就不一样。现在出去是二千元一月,做了一、二年技术提高了,二千元一月我不干了,要给我加工资,再做一、二年,我技术也提高了,原来不会做的我现在会做了,又要给我加工资我才干。那就是,没技术的年龄越大,工资越低,;有技术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技术越高,工资也越高。
2. 勤俭节约,合理开支的教育。
有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花钱大手大脚。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吃早餐,三个包子,一碗豆浆还有一瓶酸奶,最后又到商店去拿了一瓶矿泉水,一个早餐就用了五、六元。更有写同学饭可以不吃,但网不能不上,烟不能不抽,导致一个星期的钱半个星期就用完了,人还饿的半死。所以这些同学需要进步计划开支,合理用钱的教育。
3. 感恩教育
我在深圳时,有一个工厂的老板为台湾人,他要求厂里的四千多员工都要会唱《感恩的心》这首歌。为什么?因为他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员工才能挣钱养家糊口,所以对他必须要有感恩的心。台湾老板只为员工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而员工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挣钱要对他感恩,而父母亲默默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怨无悔的,心甘情愿的。难道我们不更应该感恩吗?很多学生的父母经常打电话和我联系。叫我如果要给他们打电话早上要在六点钟左右。中午要在二点钟之后,晚上要在七点钟之后。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其他的时间都去外面干活。夏天中午的二点外面温度高达40℃,你们的父母还在田间地头辛勤的劳动。你体会一下是什么滋味?他们这样拼命地干活为了什么?一家人要吃饭,要穿衣,你去学校读书学杂费加上生活费每月要五、六百元,有的人还要赡养老人,一家人的生活费担压在他们肩上,不拼命干活行吗?你看到父母亲这拼命地干活无动于衷吗?你还好意思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向父母、老师要钱吗?你为什么不能去工厂好好上班,在学校努力学习,勤俭节约来减轻父母的压力呢?
我们的同学去工厂实习时每月所挣一二千元钱,很多同学以为是自己的能力,都没有考虑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习的平台,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挣钱的机会。试想,有些同学在5个多月的实习期间内,有三次不想做要回家,又一次被开除,几乎平均一月一次,这样的同学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就挣到钱吗?而要钱次数最多的又往往是这些同学。
在XX公司工厂饭堂三楼管理室,也是一个招工的办公室。今年暑期他们招了二千多人。有一部分是大专,中专的毕业学生,他们刚来时,有很多人是身无分文。刚进厂体检费要30元,管理室的人就借30元给他们,但要把身份证抵压起来。我经常拿着他们的身份证带他们去医院体检。在厂里要上班三天才能借餐票吃饭,没有钱只要看饭堂人多的时候偷偷打口饭,泡上汤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他们大专生比我们差吗?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老师的帮助挣不到钱。因此为什么是不是也应该对学校,对老师感恩呢?
怎样感恩呢?我们有些同学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交情总是想着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而没有考虑我应该为别人做什么。所以这些同学看不到周围很多人为他默默所做的一切,他认为家长老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应该的,他享受起来也是心安理得的。我刚刚所说的“五忙”,有些同学就是看不到,认为老师什么也没做!
因为有这些思想的存在,所以这些同学看到老师不知道礼貌叫人,在老师面前横冲直撞。上次张校长千里迢迢到车间看到同学们,没有几个同学不叫他,夏校长来时之前,我专门把所有同学组织起来开了一个会,专门强调礼貌问题,稍有好转。
所有的同学应该多考虑别人,要想我要为别人做什么。人与人的交流要用真心,真情,以心换心。如果你有了感人之心,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你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看到周围的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滴水之恩,会以涌泉相报。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亿滋中国;一虚拟;十合作;校企合作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提升,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和素质的手段,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方法。订单培养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家庭、社会的“共赢”。按照“创新机制、制订标准、全面对接、试点完善、整体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行企校合作,开发高职材料成型专业《职业岗位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和《专业规范》,并以此为基础对接人才培养,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各个要素和关键环节的配套改革[1]。
1研究背景
针对我们现在技能人才的现状,技能人才短缺现象非常严重,尤其缺少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而亿滋中国就是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大平台。亿滋中国是亿滋国际在华子公司。亿滋国际是全球零食领域的领先企业,世界500强,是美国第一、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全球领先的巧克力、饼干、口香糖、糖果、咖啡及固体饮料食品商。亿滋中国首次在某院校中招聘了许多名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学生,经一段时间的工作考核,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赢得了公司的一致好评。由于公司生产线所用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近年来对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公司从战略发展角度考虑,经多方考察,决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育人[2]。亿滋中国开始与院校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这样可以更加专业地提升人才质量。订单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及订单课程,经考核合格后,赴亿滋工厂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实习结束经考核和综合评定合格后,结合个人意愿和综合表现,确定岗位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定岗后继续进行一年半的在岗培养,完成培养后实行晋级,成为企业的技术及生产骨干。
2校企合作管理和新模式
2.1学校的高层联合开启合作和建立各项保障措施
1)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亿滋公司高层和学院领导共同参与,商定校企合作方式等重大办学决策,做好顶层设计,为订单培养把脉护航。2)组建订单培养工作委员会。由相关二级学院负责人、亿滋人力资源及生产部门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企业技术骨干参加。制定订单培养发展规划,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评价体系构建、奖助学金发放等实施细则。3)建立订单管理的制度机制。制度和规范是校企合作落实的保障,有了制度支撑,才能进一步深入推广和延续校企合作,否则一旦合作中的某些机构和人员变迁,校企合作将很难持续进行[3]。4)建立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日常运行管理机构。学校日常管理机构设在数控工程学院,负责订单班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有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会。负责学生选拔、订单课程、校园日常活动的策划组织、奖助学金的评定、顶岗实习及后期学生跟踪等。企业日常管理机构设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订单班学生选拔、企业任课教师的选聘、奖助学金的发放、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毕业后学生的职业岗位跟踪等。双方联络员定期沟通及时反馈信息,落实培养计划方案。
2.2校企合作新形态
校企双方经多次互访、深入交流、充分论证,按照产业升级对一流员工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共育世界一流员工”的订单培养战略目标,确定了“1+10”亿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4]。“1+10”亿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指“一虚拟”和“十合作”。“一虚拟”即组建的亿滋订单班为虚拟班级,各专业学生原专业计划在原班级进行,亿滋订单所有课程和教学活动都在业余时间进行,二者相互独立,相互促进。“十合作”即“合作定位培养目标、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合作打造教学团队、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合作实施双向管理、合作构建评价体系、合作设立奖助学金、合作指导顶岗实习、合作推行三证书制、合作跟踪职业发展”。
3校企合作新形态体系
3.1评价体系
依据科学的方法对校企合作建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反馈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双方的合作行为,使校企合作持续稳定地发展[5]。
3.2质量监控
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订单学生的招聘选拔、过程监控、技能考核、素质评价、奖助学金发放、工作去向分配方案等订单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质量体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产现场评价等相结合的订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6]。另外,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对每门课主讲教师(工程师)也有一个评价,并由班主任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主讲教师和双方管理方,以便及时改善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果。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专门指派由校企合作处、亿滋班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班主任组成的调研小组,到亿滋各工厂回访顶岗实习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为他们协调解决实习期间的困难和问题。顶岗实习期满,学生回校领毕业证时,专门召开亿滋班毕业生座谈会,从各地工厂回校的毕业生与亿滋班教师欢聚一堂,共同总结从开班到毕业的全过程,为亿滋班挑毛病、找问题、提建议,分享成功的喜悦,展望美好未来。
3.3合作过程
根据“三段式”培养方案,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还有一年半的企业在岗培养期,完成全程两年半的订单培养后[7],通过综合评估、技术评级(岗位晋升),为学生职业发展打开上升通道。
3.4校企合作新形态成效
开展了基于“亿滋中国”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这种新模式获得了许多成效。形成了“1+10”亿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亿滋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校企合作亿滋订单培训教材、形成了“三维六位一体”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开创了“三证书”制度、形成了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涌现出一批技术及操作能手。
4结束语
开展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中的“一虚拟”与“十合作”模式的新形态能够获得很好的成效,企业文化提前渗透到学校,在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加入企业后的适应性和忠诚度,保证了公司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该形态下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生的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实现“校、企、生、家、社”五赢的良好局面。形成了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的局面,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未来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姚东瑞.密切校企合作提高地方高校科研生产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45-46.
[2]赵学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宏观探究[J].江苏高教,2010(2):129-131.
[3]曲水印,付洪利.破解主要矛盾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2(7):13-15.
[4]张爽.以攻关项目为纽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9):9-13.
[5]陈建明.关注企业利益推进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56-57.
[6]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25.
篇4
关键词:实习实训基地 工学交替 顶岗实习 汽车工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165-02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下称长汽高专)以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发挥吉林省“高教强省龙头学校”示范作用,坚持服务汽车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复合功能,培养汽车产业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服务。长汽高专长期致力于实现“五个示范引领”:第一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示范引领;第二是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方面示范引领;第四是在自主汽车文化传承方面示范引领;第三是在社会服务方面示范引领。该文重点针对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
1 长汽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该校以“校企融合办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的办学模式。该校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相结合,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线上,进行工学交替。自2006年起学校进行工学交替的学生已有数万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一汽-大众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技术中心、一汽解放公司、丰越有限公司、大众-大连发动机、大众大连变数器、天津一汽丰田、天津技术中心、东风日产、国际物流、民太安保险、平安保险、通立4S店等陆续成为该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企业为该校办学目标的需要,让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每年去这些企业的人数达到3 000人以上,每半年去一汽-大众公司工读交替学生达2 000余人,这也体现了该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2 该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2.1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用户”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职业教育需要到实际的工作场所进行实际操练,实际操作比学习理论知识重要的多。所以,职业学校必须建立实习基地,企业会为学生实习提供一个真实的实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掌握真正的技术。在培养目标上,该校坚持培养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国家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紧密连接,把握一线前沿高端技术与技能,激发学生职业潜能。
2.2 始终满足教学需要
针对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与该校进行合作的企业有:一汽-大众工读交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一汽技术中心等多家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新开发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东风日产、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多家外地大型企业和配套企业。
2.3 坚持“互惠互利、双方受益”
学校在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企业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择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例如:大众-一汽大连发动机对学生实习结束后,发放全勤奖、评选优秀实习生,对企业所缺岗位马上招聘在该企业实习过的优秀实习学生入职,并且与该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拿到毕业证直接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3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特色管理方法和经验
3.1 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同时可以发挥教师“产、学、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校企融合,建立“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按照“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的建设目标,致力于汽车职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校企融合、教培一体”的办学特色。学校与企业合作中,探索出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专业资源建设、共同培养专兼职师资团队、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共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共同完成顶岗实习就业”的“六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主体的“双元化”,人才培养过程的“员工化”,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3.2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是一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由学生所在的学校和学校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结合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所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建立起学校与社会更密切的联系;广泛进行调研,选择一流企业作为顶岗实习实训基地。有的课程聘请工厂资深工程师来校讲课,按照准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完成教学培训任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4 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的完善
4.1 关键在于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网络化管理
第一,长汽高专校外实习管理一直以来对大批量,集中实习的管理有相关的、成熟的管理制度,但对零散的小型企业,个体企业实习的学生欠缺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不到位,学生第3年的实习过程达不到随时监控。应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加强监管力度,形成实时监控。第二,学生从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离开后,到下一个实习基地实习的更新不到位,信息滞后,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该建立一个应用完善的信息系统,从学生入学到最后毕业,学生所有实习单位都能通过网络信息化平台查到。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成绩等所需所有资料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4.2 重点在于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工学交替的实践形式。为了保证其顺利进行,该校现阶段管理以校、院两级进行综合管理。学校教务实习科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实习计划,审批各项岗位细则,监督、检查学生实习工作情况,以及经验总结。第一,辅导员老师是学校的基层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的顶梁柱。介于这种角色,辅导员老师在带队下厂的同时,多多加强其与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配合学校教务企业实习科顺利完成学生实习任务。第二,不断地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学生顶岗工作的同时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企业入职培训、专业岗位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其工作岗位上最大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3 加强工学交替的考核制度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工学交替的实习考核方法,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综合测评。企业考核占70%,学校考核30%。企业考核内容包括实习态度、工作质量、岗位技能、现场管理、出勤情况等。学校考核办法是实习期间的理论学习成绩,这里的理论学习应使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即使企业进行的人员培训或技能提升,也需要学校进行的理论知识巩固。通过生产一线的实践,学生们强化职业技能,学到了工艺过程、现代企业的管理,工厂内的师傅手把手的互动教学模式也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们尽快地掌握了操作技术,提升了学生们的竞争力。把工学交替模式下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与就业推荐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增强学生们的积极性,最终提升其自主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现阶段,建立完善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增强学校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春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09(30):34-35.
篇5
一、学生顶岗实习面临诸多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计划难于执行。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按制定的实习计划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规定的实习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但实际情况与学生实习计划相差甚远。一是近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时常用工紧张,企业方只是根据生产任务情况安排岗位;二是企业根据本单位产品生产所需安排岗位;三是企业往往使用的是廉价劳动力等等。所以,企业接收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经常是岗位用工,而不是技术培养,更不是人才培养,也就不可能按照学校开设专业的情况来组织实习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因此,学校的实习计划难于执行。
(二)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相差太大,实习的专业不对口。
企业紧跟着市场步伐不断在发生变化,而目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难于与企业接轨。由于课程内容跟不上市场变化,达不到企业要求,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在企业岗位很难应用。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但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实际情况和对实习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许多实习生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很多岗位根本与学生学习内容毫不相干,与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或完全不对口,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是严重浪费。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重重
1.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必须是在企业的配合下,才能有计划的实施和监控,如果没有企业的紧密配合是极难进行,虽然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都安排了驻厂实习指导教师驻厂管理,但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少数企业能够配合,大多数企业很难配合甚至不配合,驻厂教师很难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学生碰到的问题企业不帮助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企业不能妥善解决等等,从而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实习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实习过程管理效果不好。
2.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第一线的工作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造成学生离职率高,实习队伍不稳定。
3.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工作的能力不足。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家长或老师的依赖和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再加之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较大的工作强度,造成中职学生实习效果欠佳,学生实习队伍稳定率下降。
4.驻厂老师难以进入厂区,更难于进入生产车间,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工作情况无法了解,在管理上难以及时到位,再加上工厂的制度化管理,一些学生在工作中一遇到问题和种种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心理疏导,出现旷工甚者引发辞职的现象较普遍。
(四)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长达一年,但仍然是学生身份,充其量是准员工身份,所以,有的企业钻国家相关政策的空子,没有承担学生的社会保障责任。工作时间按正式工一样执行,很多企业实行二班倒12小时制;工作强度大,工作报酬不能同工同酬,实习津贴低;企业经常安排员工连续加班,有的企业员工每月只有2--4天假,实习生休息不能得到充足保证;企业体育、文化等活动开展少,实习生除了上班就是睡觉,精神生活单调贫乏;学生因未办医保,生病住院费用大等;学校在统计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时,往往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作为就业率统计,而这些学生实习的内容与所学知识文不对题,实习的岗位根本与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使用,实习生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长效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研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别国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但发达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应是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制度时,应明文规定顶岗实习学生月周日的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工作环境,在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方面也应提高和加强;应明文规定企业有接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顶岗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台相关校企合作对企业的硬性考核和优惠政策,从而激励企业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调整课程设置,让教学内容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依然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应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改革,从多个角度考虑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一是进行课程改革,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二是针对学生职业素质较低、职业观念淡薄,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三是加大校内实训室、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标准 “零距离”。四是打造新型的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评价作用,用制度来建立长效机制
1.做好实习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实习前学校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学校领导和实习带队老师讲解校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强调实习的纪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根据需要,还可邀请实习企业的有关人员讲解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业观和安全意识,并帮助其调整好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2.制定详细实习考评计划、方案,全面公正评价考核学生
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的时候,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并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 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构建以 “个人品德” 、“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创新意识”,即德、能、勤、绩和创新五个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划定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依据评价方案中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此评价表由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领导共同考核评定,考核要求公开、公正,以激励学生务实、进取为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毕业时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3.利用多种手段,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实习学生联系机制,建立所在企业的实习学生QQ群,随时可与学生交流和互通,即使不能常常见到学生,也可以通过QQ及时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有重要事情也可以及时通知到学生。通过先进的通讯手段,既加强了学生管理,促进了与学生的沟通,又便于把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使老师成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二是充分发挥细致如微的工作作风,狠抓学生实习各阶段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四是充分调动校、企、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实习学生管理。
4.做好学生实习后的考核评价工作
学生实习结束以后,带队老师要重视收集各方面的学生评价资料,将各种评价资料汇总总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做好学生实结,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书面实结。对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期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商讨解决,为学生后续的职场打拼做好坚实的铺垫。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一工作能够真正培养出一大批职业道德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就顶用的应用型的中级技术人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因此,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指导、实习过程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实习后的有效考核评价,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克服惰性和困难,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校、学生及用人企业多赢局面,也为学生将来的职场打拼打下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顶岗实习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与研究,完善顶岗实习机制,积极推动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篇6
“DL”模式 教学内容设计 考核评价
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企业的适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情境的工学交替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以“做”为教育纲领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真实的管理和工作环境,得到了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
“DL(Doing by Learning)”即为“工作式学习”模式,是我校为了满足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工作软硬环境,并能运用已有的或工作习得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完成企业所赋予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职业与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任务而提供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使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训练了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就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领导、双重教育训练。为此,对“DL”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及学生考核评价应是校企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本人结合本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调研及与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制定了本专业“DL”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考核评价标准及形式。
一、“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一)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
08级市场营销专业共有108名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除丰田定向班、鑫安定向班的学生及19名女生外,其余50名男生都于今年10月29日到轿车公司总装、焊装两个车间进行了工学交替的顶岗实习。经过3天的短期培训,学生全部上岗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迄今为止,学生已在轿车公司工作近1个月时间。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胜任工作的岗位,但也有个别学生因身体不适而返校,目前已有4人从企业岗位返回。因此,现在岗实习人数46人。
(二)“DL”模式下学习需求调研
为了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我们对顶岗实习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另一方面,我们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和焊装的培训专项人员、班组长及在岗优秀学生,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及访谈。
1.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出46张问卷,收回40张问卷。个别学生因倒班或病假没有收回。对所调查的内容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对学习内容的需求。56%的学生选择与本专业相关课程,87%的学生选择与自身职业能力相关的学习。
学习时间的需求。选择“晚上学习”的占13%;选择“休息日学习”的占87%。
学习形式的需求。在给定的四种学习形式中选择“网上自学+辅导+答疑”的占6%;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占59%;选择“集中面授”的占29%;选择“小组式研究学习”的占6%。一半以上学生选择“业余学习+辅导+答疑”的学习形式。
考核方式的需求。选择“自我考核”的占23%;选择“教师考核(考试或考查)”的占6%;选择“企业考核(结合工作岗位实际,提出改善建议并做出改善)”的占26%;选择“自我考核+教师考核+企业考核”的占45%。选择学生个人、学校和企业三方面考核的学生居多。
2.企业人员关于DL学习建议反馈
走访了轿车公司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的培训专员的建议是:开设“DL”课程非常必要。但要与企业结合紧密,不脱节。让学生在“干中学,学中干”,学有所用,针对性强。
(1)开设QC(质量改进)改善的相关课程。因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QC改善活动,通过学生参与QC改善活动,对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改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
(2)在企业生产任务紧张时期,要充分运用企业的停台或停线时间,对学生的汽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培训。
此外,根据企业的未来的发展需求,适当增加维钳/维电的基础课程。因为目前轿车公司紧缺的一线蓝领主要是维钳/维电工,如果学生能取得维钳/维电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话,学生不仅扩大了发展空间,而且很容易转为正式员工。
3.班组长意见反馈
调查了总装及焊装10名班组长,班组长普遍反馈:
(1)高专学生普遍存在不如高职学生稳定,对操作岗位不认可。
(2)目前生产任务非常重,安排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现实。
(3)高专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体能训练;
(4)高专学生思想活跃,有独立判断能力;
(5)高专学生应加强敬业、吃苦、体能方面的训练,增加多技能操作训练。
4.优秀学生的意见反馈
学生普遍感到:
(1)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平时想象的不一样。企业不仅考勤制度要求严格,而且行为细节也管理的非常严格。如执行作业有班长监督;走路时必须走人行通道;在十字路口必须确认;每天要进行现场4S点检(“4S”即为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等);质量要确认,等等。
(2)挣钱不容易,每分钱都是血汗钱,花起来比原来节俭,懂得珍惜金钱和时间了。
(3)作为一线蓝领,不仅要有思想、有知识、有技能,但更要有良好的吃苦精神、有效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良好的体魄及体能也非常重要。
(4)通过一个多月的顶岗实习,我们熟悉了企业一线生产中的标准作业、点检、安全确认及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企业中还有一些管理术语听不懂。如节拍、手顺、4M、改善等。希望学校能通过DL学习教一些企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
(5)目前,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寝室也没有网络,所以,采用网上学习有困难。
(6)要学习与职业相关课程。如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故障处理、汽车新技术应用等,受实训条件限制,这方面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实际训练的少。
(7)目前的企业工作状态,开设DL“业余”学习形式不适合,学生每天连续10小时工作,业余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学习最好能安排在工作时间。
综上,通过企业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调研反馈,集中反应在:①课程内容方面要满足企业当前实际和学生职业就业领域两方面。②学习时间方面,根据企业实际,采取自学、辅导及集中面授为佳。但集中面授时间最好安排休息日。③评价形式方面,最好结合自评、企业评价和教师三方评价为佳。
二、“DL”学习内容及教学形式设计
根据企业和学生的调研反馈结果,本着以学生为本,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了学生目前在职业情境学习领域优先所需的知识及能力和在专业学习领域中所需要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了本专业“DL”学习内容及相应教学形式。
本专业“DL”学习内容分为与职业基础情境、职业专业情境及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三个学习领域。其中,职业专业拓展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因企业意向不具体、不明朗,受顶岗实习时间的限制,暂时不考虑。职业基础情境相关领域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就业的汽车4S店(“4S”即为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工作环境需求,设立了急需提高的职业能力点,根据能力点设定了职业心态与职业定位、职业健康与安全、现场5S管理、目视化管理、团队协作与沟通、问题解决及持续改善等7个专题的学习课程。职业专业情境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的设定,根据本专业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当前轿车公司生产的品牌、装调及加工工艺特点,开设汽车性能与使用、汽车常见故障的识别、分析及处理,以弥补学生在校学习汽车结构与使用、汽车故障识别、分析、诊断及处理等课程实际训练的不足,强化本专业汽车技术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将由企业人员协助完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两环境育人,因此,学校与企业将共同参与实施教育教学。企业通过班组长、培训专项根据企业实际及岗位实际进行情景教学,将工位、工位上的产品、所操作的设备、所使用的工具及作业人员作为教学载体,对学生实施职业情境化教学,强化学生“干中学”的主动沟通、主动寻找、发掘学习资源的自动自觉学习能力。学校针对学生对学习页及学习周报的反馈,采取每位专业教师包保6~8名学生跟踪学生学习,并根据需要进行个别辅导,将教室、办公室的讲授地点位移到学生工余时间所在的班组、食堂或宿舍。对于学生诉求较高的学习内容,学校将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课表,安排集中面授形式。为此,本专业“DL”教学将采取以下五种形式来实施针对性教学。
1.学习页。学习页将参考学校给定的学习页模板,针对学习内容应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掌握必备知识所需要的重点背景知识进行精炼陈述,并针对学习目标布置一些测试题及思考题。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时间及工作实际完成测试题及思考题,并对学习内容中疑难问题陈述出来,备于教师进行辅导。
2.学习“周报”。要求学生每天都记录《学习日志》,每周根据《学习日志》所习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然后,以“周报”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周随《学习页》共同反馈于辅导教师。最后,根据自身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班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周报”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能力,并对自己所构建的知识与技能应用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个别辅导(班组长辅导+教师辅导)。将本专业46名实习学生按车间及班组分成6组,每组由1名专业教师、2名企业班组长共同组成学习小组。班组长一方面可根据工厂每周停台时间或工余时间,按实习学生的《DL学习计划表》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实践应用讲解。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实习学生伴随班组长工作,由班组长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跟踪包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页完成情况,利用学生工余时间(班后、班中休息时间、午休等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将学习页定期反馈于每位学生。
4.集中面授。针对学生对学习内容普遍提出的疑难问题及普遍存在问题,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及顶岗实习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集中面授。
5.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学生完成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所设置全部“DL”学习内容后,每位学生最终还要完成《工学交替实践报告书》,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将全面归纳、总结、提炼本次工学交替的学习成果,并对本次学习形式及效果进行自我总结,阐述自己的学习收获与体会。
三、“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
“DL”模式的学习内容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它更多强调的是在企业中的“干中学”即行动学习。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行动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获得这些知识,而是运用知识去分析、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为此,建立“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来设定。
1.“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由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DL”学习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的,学生不仅接受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的过程管理,而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的。因此,对“干中学”所习得的学习成果必须是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同参与评价。
2.“DL”学习模式是“干中学”,即是一种行动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是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是一个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定下一步行动计划的PDCA循环学习过程。为此,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计划、总结、反思及改进等实施过程进行评价。
3.“DL”学习成果可借鉴企业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和改善成果来衡量。通过“DL”课程学习,学生将在企业工作中发生行为改变,从“等”活,到主动“找”活;从对企业活动“不屑一顾”,到“积极参与”;从只是“打工挣钱”,到想成为企业的“主人翁”,思想和行为都将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直接反映在学生参与企业改善活动和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表现上。为此,“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可借用企业班组长对员工个人业绩和改善成果来衡量,给予对学生的“周报”的学习评价。
基于上述考虑,“DL”模式下的学生考核评价应是动态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多维度的。结合本专业“DL”模式下学生学习内容及形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对应的考核方式。(见表六)
四、对“DL”模式下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的态度
考核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强行执行学校或企业所交付的任务,而是帮助学生在正确认识、理解企业管理和工作环境下,积极主动地、圆满地完成学校和企业交付的任务,实现校企共同教学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的职业化员工应有的职业态度、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它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进行学生考核评价时,评价者应把握以下方面的正确态度。
1.鼓励的态度
“DL”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要求学校与企业评价者要将学生当成企业员工一样看待,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看作是企业新员工“边工作,边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临时劳务工在打工的短期行为。因此,对“DL”模式下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以帮助学生成熟、成长为根本,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教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职业化工作习惯。
2.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态度
“DL”模式是开发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能力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些对评价者来说是不成熟的想法。这时,需要学校与企业评价者都有以开发学生潜能为主,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或愿望,让学生在实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激发学生不断地产生新创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评价标准是动态的
篇7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一
实习是每1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1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1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1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1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1步。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两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xx年11月起,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专业实习。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二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
巩固、扩大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量测绘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并且认识了解现代测量仪器用途与功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加强劳动观点、集体主义和爱护仪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1.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性能和使用
2.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学生在测,记,算,绘等方面的能力
3.充分认识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
4.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三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学科、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以致用是工科专业最核心最基本的学习理念,认知实习就是实践这个理念的最好方法。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和能力,将这些因素逐步融合成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四
毕业实习是我们在大学学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参加的专业实习,它同以往的实习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不同点是它所处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段的特殊和重要性。这次毕业实习对于我们即将踏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在实习内容方面,而且在毕业前的学习方面,在职业规划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调整观念,正确认识单位和个人的地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社会公认的人才。
毕业实习报告开头写作材料五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系同学各自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此次实习,我是XX有限公司的储备干部,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专业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35-02
1 前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是以培养高级一线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方向。既不同于重点高校本科生的培养,又区别于单纯技能型高职学生的培养。它的定位应处于重点高校和高职院校交集区域,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省属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基础课够用,专业基础课实用,专业课管用”的原则,并强调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应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要求各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为导向,倒逼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工程技术人才[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之初,积极对省内及全国各企事业的调研,通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反馈,确定了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CAD),工艺设计能力,数控编程能力,计算机辅助制造能力(CAM)等五大专业应用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当前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工程意识和实践经验少,动手能力差,与研究型高校毕业生及高职毕业生相比没有竞争力。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3-4]:
(1)专业定位不准确。没有认清生源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向重点高等院校看齐,培养出的人才没有明显的特色,实践能力达不到要求。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等。对工程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学时和学分经常被理论教学所挤占,甚至有些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被删减。
(3)设计性的实践教学大多停留在图纸上,而结合工业现场工艺分析及制造实践等工程实际的内容较少,尤其是毕业设计的选题与生产实践联系不紧。
(4)“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从校门到校门,双师型教师较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进行有效指导。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所学知识不能迅速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3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3.1 基本思路
通过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结合学生层次,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进而构建实践教学链,突出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完善原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化,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指标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完成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3.2 具体措施
3.2.1 构建课程体系拓扑图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绘制人才培养方案拓扑图,使实践教学和理论培养环节有机结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拓扑图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各专业应用能力课程支撑体系,重要课程,关键课程一目了然,进而对重点专业课加大学时投入,派优秀教师授课,提高授课质量,保证专业应用能力的实现。
3.2.2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增加三个月顶岗实习实践环节
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顶岗实习采用三天上课三天下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开出“机械识图”,“电气识图”、“数控技术”、“CAXA数控车”四门课程,由齐二机床厂在职或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授课者来自于生产第一线。下厂实习采用分组循环的方式,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分为15组,分布于齐二机床6个车间,由经验丰富的一线高级技师现场演示,讲授机床操作、刀具、夹具选择、加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部分产品加工,真实再现生产加工情境。工艺课程设计安排在工厂进行,由企业内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以实际工程图纸为篮本,每名学生设计一个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重点工序的夹具,因有实际加工的工件做基础,学生可随时到车间参看每个工序和工艺流程,杜绝了以前在学校闭门造车,仅凭想象和教师的指导,工艺流程不合理和工夹具设计不符合实际要求的现象,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企业工艺规程做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课程设计更结合实际。
顶岗实习以零部件生产加工为主线,将散布于各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梳理,帮助学生构建了较为清晰的知识模块,实现了模块化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解。也是培养机械设计,机械工艺设计和机械制造能力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前序课程的总结和深化。
3.2.3现代IT技术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CAD应用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CAD技术越来越多融入到专业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Pro/E、UG等大型三维设计软件设计、制造很普遍,学生在校内掌握CAD技术成为必备的专业应用能力之一,为此采用课上和课下、软件和专业课相结合的方式[5]。具体做法:
(1)在第二学期第7周开设《机械CAD基础》,该课程前序课是《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安排在第7周开设是考虑前序课程已经能满足该课的开设要求。这门课主要让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熟悉绘图命令、快捷键及其他功能键的使用,了解利用该软件制图的方法。
(2)第五学期开设《机械CAD技术》,该门课也是以AutoCAD软件应用为主,注重实际的工程训练,总学时36学时,全部在机房上课,绘制一级减速器的全部图纸,全部为双师型教师授课,从AutoCAD国家标准讲起,联系工程实际,该套图纸绘制完成,学生既了解国家标准,知道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还了解一级减速器的设计原理及各零件图的绘制方法,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绘制二级减速器做准备,该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本学期后期进行。
(3)第五学期在课堂外开设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三维软件(Pro/E、UG)的学习,成绩合格发机械工业研究院的职业证书,每年的6月份和12月份参加全国的三维建模大赛,大赛的成员要经过校内初选、复赛等环节,还要经过校内短期培训,近几年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三维软件建模大赛团体一等奖、二等奖。还有一些同学获得个人优胜奖等奖励。通过校内培训和校外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绝大多数同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第六学期开设《pro/E加工技术》《UG加工技术》,这是这两个软件加工模块,属CAM范畴,可将设计的三维零件模型直接转换为数控加工代码,是无图纸自动加工的经典模块,当今应用广泛的技术,采用机房讲授,边学边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5)第七学期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设计零件的工艺流程,重点工序的工夹具设计,鼓励学生用AutoCAD,pro/E、UG软件之一进行工夹具的设计。
经过《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机械CAD基础》机械CAD技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pro/E、UG培训、校外选拔,全国大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pro/E加工技术》《UG加工技术》毕业设计等环节反复的训练,学生CAD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4 改革成效
从09届就业率93.2%上升到12届就业率96.33%,连续四年就业率排在全院32个专业的首位。09届毕业生分配在国有大型企业的仅占15%左右,就业岗位基本上都是工人或者一线业务员;10届毕业生分配在国有大型企业的比例上升为39.3%,同时有多数同学从事技术员、设计员等工作;到11、12届毕业生,进入到国有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的同学比例近50%,学生的就业层次明显提高,大部分毕业生工作为结构设计、质量检验、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学生普遍反映,就业后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缩短了学生就业后工作适应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特别是经过顶岗实习后,大大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在有20多所公办院校的学生参加的09、10、11届的中国第一重型集团公司招聘考试中,作为唯一参加选拔的民办院校,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始终占据第一的位置,近三年中录取前10名的毕业生中,我学部分别占7名、5名和8名;录取毕业生人数占该企业招聘人数的30.6%,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与欢迎。
在近几年的全国和省内大赛屡次获奖。2009年参加全国CAD类课程团队技能赛(三维CAD方向)中,获得优胜团队团体总分第五名,2010年获团队二等奖及最佳院校组织奖,击败很多公办高校的团队;2010年,参加第二届“龙江杯”全省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
5 结语
本文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层次分析,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抽取专业应用能力,并重构了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了三个月定岗实习环节,加强了CAD能力和课程设计的培养,对像我院层次的机械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永成,刘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22-126.
[2] 董琳琳,赵迎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18-121.
[3] 晏立强,杨斌.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1):159-160.
[4] 朱晓光.机制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轻工科技,2012,(3):166-167.
[5] 吴素珍,马涛.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5-6.
作者简介
孙曙光(1971-),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方面的研究。
篇9
本人从企业工程师转岗到技工院校来当教师,之前在企业不仅学习到了专业技术,还掌握了企业中的一些先进的项目开发和项目管理模式,比如项目管理PDCA模式。关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个人认为可借鉴PDCA模式,这个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P(plan的缩写)计划,包括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计划和方案的制定。
2.D(Do的缩写)执行,根据现有信息和状况,进行对策实施。
3.C(check的缩写)检查,分析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的缩写)修正,对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尽可能提出改善方案。
该PDCA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项目的过程,通过该模式的循环应用可不断完善该项目,使之可持续发展并不断优化。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可参照PDCA模式进行运作,但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密切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一、在计划实施前,需认清现状,提高忧患意识
(一)学校方面:现阶段本省大部分技工院校都面临生源数越来越少的问题和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与专长不一致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解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没有学生,学校将失去生命力,全体教职工都将面临失业的威胁。故针对该问题,学校需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加大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面对现阶段学生就业与所学与专长不一致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机会,加大对口就业的成功率。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的全体教职工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工作压力感,居安思危、砥砺不息、把握现在、着眼未来,促进学校发展。
(二)企业方面:近几年我国出现 “用工荒”现象,特别是沿海等发达城市缺少大量的技术人员。如果该现象持续几年,将出现企业、工厂不能正常运转和经营,失去活力和竞争力,甚至造成企业破产或倒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避免此现象的产生,企业需提前做出预防措施;而校企合作将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预防措施,使从学校的学生“对口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转变为校企“两利”局面。
二、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划
(一)学校方面:
1.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
原先的校企合作只是在企业用工困难时需要学生去顶岗实习或半工半读,基本上没有什么前期策划,造成学生的学习盲目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与实践脱轨,工作效率低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校企合作的运作模式需要改进,需要前期策划。该前期策划可借鉴PDCA模式,要成立校企合作团队,选定课题,确定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分析,进行活动安排和分工,分析可能存在的困难及成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所谓的“校企合作团队”,是指以校企合作为共同服务对象的群体,这个团队中既有专业教师,也有企业技术骨干。校企双方在建立这个群体时,应要求各个成员在校企合作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须以实现优势互补为原则,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目标,在理论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职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和合作。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是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核心。
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团队的成立?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来实现:一是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出具有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比如:让在校的教师经常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培训中去,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锻炼和实践、脱岗实习或集合培训。二是让企业的业务精英加入到教师的行列或聘请一些企业中的精英充当“兼职”教师,但需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比如:作为一名团队中的机械教师:就必须精通机械专业知识并熟悉企业的相关生产流程、产品的开发和制作过程以及产品的后期保障过程等相关知识。
2.以校企合作为课题、确定目标、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校企合作团队的建立,该团队的建立需以人为本,重点要明确技工院校学生的目标和提高技校学生的能力。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面向企、事业单位中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领域的第一线,培养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须具备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校企合作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科技人才为根本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的目标可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同时将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即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封闭型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开放型双向教育,即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应该说在大的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校企之间,要对近期和长期的合作目标进行细化分析,做到统一规划,有针对性地分期制定对策,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点到面,最终实现全面融合。比如:如果我校与福耀玻璃等大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可针对玻璃的形成和加工过程进行短期培训或直接进行就业培训,让学生了解玻璃的生产流程、加工工艺,以及相关的企业管理和制度等实用性内容进行公开学习,一方面可提升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约培训时间和成本。
(二)企业方面:
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前期策划中应对学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或资源。比如:企业中什么岗位缺人,需要什么人才以及培训要求等信息?企业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来兼任校企合作团队的教师或安排一些学校的优秀教师到企业中实习或培训,企业可在学校内进行设备投资或与学校联合进行校办工厂的技术和资金投资等。
大部分企业的目标是:把企业的规模扩大,提高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加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的质量等级,做世界第一的产品。从经济方面考虑,校企合作的投入较小,但取得的收益可能较大,是切实可行的选择。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人才的储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具备竞争力的根源。比如:通过校企合作有效缓解“用工荒”问题,为企业节省新员工的培训费用以及一些新产品的联合研发,可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并取得技能上的创新与突破,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校企合作的执行
校企合作的执行过程即对策的实施过程,可借鉴PDCA模式中的对策实施部分,难点是当实施过程无法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具体该如何进行调整?请看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加强基础教育,培养“特长生”
所谓的“特长生”是指技工院校培养的具有精通某一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实现培养“特长生”的关键是加强基础教育,在学生完全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高技能领域发展。如何加强基础教育,本人建议可通过以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行:
(1)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的直观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一根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2)有条件的话就进行现场教学或现场的操作培训,条件不允许的话建议进行视频教学或微格教学并在重点位置进行强调;
(3)提倡“做”中“学”和“学”中“做”相结合,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应注意边实施,边检查效果。在“学”中“做”的过程,应注意当实施过程无法进行时,必须对“对策”或“措施”进行调整和做好过程记录。
2.加强针对性培训,学习掌握高新技能
关于针对性培训是指不同专业针对不同工作的培训,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可与汽车厂、汽车4S店等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数控专业可到机械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进行实习;还有烹饪专业可直接到酒店等服务行业进行实习或在课余时间进行勤工俭学,在学习的同时增加收益。培训的对象应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加强针对性培训的同时,学生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最好以实践需求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掌握高新技能。比如:学习机械类的学生可将企业中的一些悬赏的研发项目、新产品的开发等课题带回学校,通过学校的资源或先进的软件(UG、CATIA、PRO-E、CAXA等)进行模拟仿真并在学校的设备上进行加工和制造。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学生将学到许多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掌握了高新技术,甚至培养了一些研发能力,为高技能研发的合作创造机会。
(二)企业方面:
1.加大力度挖掘适合校企合作的岗位,尽量多地提供专业工种对口的岗位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相应专业工种的实践能力。
2.多创造现场培训或类似于企业内部员工培训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对相应的工作岗位的认知。
3.企业可在校园内进行设备和技术投资或与学校联合开办校内工厂。
4.企业选择适当的科研项目让教师学生参与项目开发。
四、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和改进
校企合作实施后,具体的效果如何、还可能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检查和修正这两个环节,这些环节也可借鉴PDCA模式中的C(检查)和A(修正)两部分,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比如:
(一)技工院校方面在原先的校企合作模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或保障措施如下:
1.脱离市场需求,学校培养人才的盲目性,造成和企业所需人才不匹配
学校在招生、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没有和市场需求相匹配,造成“人才荒”、“人才浪费”的局面。该问题的解决校方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效果反馈来开设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和实习课。
2.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
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实干”精神。
3.未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缺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应打破固有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和应用高科技手段到实践中,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产业接轨,学校首先应该创新专业教师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扶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掌握产业高新技能。当前,学校普遍存在对教师的考察过于形式、激励措施较少等现象。为了推进校企合作,学校应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良性激励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5.学校的奖惩措施不到位
技工院校应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主要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完善校企合作的成效。
6.保障措施: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企业方面在校企合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校热企冷”现象,即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参与合作往往仅局限于解决当前的用工问题,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长远规划和共赢意识。正因如此,校企合作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团体,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顺序;无暇投入太多精力参与学校为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等。建议企业从长远考虑,加大对校企合作的培训力度,短期的投资可带来长期的收益。
2.企业资源共享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应加大对学校的资源共享力度,提高对学校的投入,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激励学生学习掌握企业实用的技术和技能。
3.政府的目标高,但保障措施低
现阶段我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如:加快实现普通大学向高职院校的转型、加大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财政扶持等,但政府在帮助、促进技师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方面的实际有效的措施很少,体现在口号较响,有效的保障措施较少。而德、美、日、澳等先进国家的校企合作成功是靠完善的法律来保障。我国需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来保障学校和企业的利益。
五、反思与总结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经贸专业 无界化教学
一、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以某职业学院为例,划分为经济管理、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开设的课程达到了80多门,各个专业将2.5+0.5的教学模式给实施了下去,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给开设下去;这些专业课程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开设课程的交叉率较小。遵循一专一能和一专一用的原则来培养学生能力,将学科作为教学中心,精细划分了课程,设置了较窄的专业面,且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横向联系课程和整合课程,缺乏衔接,导致有空白出现。在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沿用过来,系统软件辅助教学较为缺乏,教师课程讲授,学生被动做笔记,不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积极创新,将无界化教学理念给引入进来,将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给打破,根据工作任务和研发项目,将不同专业背景与层次的师生给联合起来,通过互相合作及活动参与,促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扩展,培养学生全面技能。
二、职业教育经贸专业中无界化教学的应用
1.宽基础与项目教学。以某职业中学为例,在第一学年内,所有专业安排相同的基础课程,对会计、经济、营销、电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企业管理课程进行学习,将大贯通与大融合的教学方式实施于各个专业中。第二学年则分别开设了基础课与实践课,两者分别占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包括财务、商用法律、企业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将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划分为两个批次,两个批次分别学习专业基础课与参与项目实训,经过一个学期之后,轮换两个批次的学生,保证在本学年学习中,每一个学生既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理论足够重组。而专业项目、国际商业、企业精神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则是第三学年开设的课程,在两学期内,学生轮换校外实习与毕业项目的课程学习,以便促使学校实习与企业实习工作连续性得到保持。通过宽基础与项目教学的实施,保证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深入理解企业运作,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校企结合。在具体实施中,要对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科学确定,学校要积极调研企业,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掌握,以便对课程体系科学调整及优化,将落后的课程给淘汰掉;要将毕业生信息库给构建起来,包括就业单位、就业岗位以及工作内容等诸多方面,以便促使学校教师能够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掌握。学校要制定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来考核顶岗实习的经贸学生,以便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促使学生专业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及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依据一定的比例来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企业可以每天考勤及定期评议实习学生,奖励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并且向学校及时反馈评议结果。
3.师资无界化。在无界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工作经验;经过项目开发,促使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促使教师获得发展。除了学院提供的教师培训机会之外,还需要结合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将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给提供出来。在企业科技项目开发中,学院需要派出一定比例的骨干教师参与进来,之后这些骨干教师回来培训其他的教师。各系教师带项目与教授专业课程的比例分别控制为35%和65%左右。
三、无界化教学模式对职业学院经贸专业的启发
1.对课程建设体系大力改革。现阶段经贸专业课程设计中,文化课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专业课程占据较小的比例;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文化课的比重适当减少,对专业课的学习充分重视。需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并不是职业学院的主要功能,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结合本学院具体情况,可以在选修课程中加入一些必要的基础课内容,同时,对实习实验课比例进行适当加大,生产模拟中运用掌握到的知识,总结反思,提高水平。
2.宽基础,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在第一学年阶段,各个专业将相同的基础课程给开设下去,然后在第二学年阶段,将特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给开设下去,学生结合发展需求及专业方向,在对专业基础课程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对特色专业课选修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与社会服务性行业多样化需求所适应。
3.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增强项目教学。通过校企合作的实施,学生能够到企业中实际参加工作,了解工作内容及企业的用人需求,以便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素质能力;将自己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具体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可以加深记忆,熟练掌握,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学校要积极的和企业联系,构建互相合作机制,大力建设实习基地,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构建,学校不仅可以将劳动力资源提供给企业生产,在实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问题,还能够帮助经贸类专业发现问题,从而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科学定位,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等科学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职业教育经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专业界限较明确、无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无界化教学理念给应用过来,拓宽基础,大力改革课程建设体系,引进教学工厂等,充分重视专业课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东.无界化教学在职业教育经贸专业的推广与运用[J].技术与市场,2013,4(10):123-125.
- 上一篇:会出纳计实习个人总结
- 下一篇:奥迪顶岗实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