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21:5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总结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我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理论知识、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训练环节。近年来,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取得了成效。但从实践教学的整体状况来看,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校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视角,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三个方面做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探讨与尝试。
一、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1.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人们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却往往把实践教学看成是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是为验证理论而设置的,这样就形成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要修订教学计划,改变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建立以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重的新的教学计划结构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几年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调整特殊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缩减理论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提高它们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特殊教育专业理论教学时数由过去的2600学时减少到2 400学时,实践教学由过去的28周增加到35周,实践教学周数占总学时周数的比例由过去的20%增加到26%。教学计划的调整,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2.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
建立相应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以实践教学文件为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有序、有效的运行。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教学计划中的各项实践教学环节同基础课和专业课一样对待,建立了各项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一套较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制订出可操作的具体实施计划。经过3年的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专业构建了较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规范的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有了可操作性,便于监督管理,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疏于管理的局面。
二、改革特殊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见习、教育技能训练集中安排、统一管理
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在整个学习阶段共安排4次,分布在第3学期到第6学期,每学期1—2周,共5周时间。教育见习即认识实习,目的是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教学状况,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树立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为保证学生感知不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类特殊儿童,我们采取集中安排、统一管理的模式,统一安排在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即培智学校、盲校、聋校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在教育见习实施前,制定一系列教育见习管理文件,包括教育见习实施计划、见习管理规定、师生考核标准等,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严格执行。学生通过教育见习认识到特殊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坚定了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教育技能训练被安排在第7学期,是一次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实习。通过四周的教育训练,使学生了解特殊学校的教学实际,基本掌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奠定基础。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第一周,把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录相“请进”学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观摩课堂教学实况,师生一起评课,要求学生写评课稿;第二周,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教案;第三周,进行学生独立课堂教学训练,把特殊教育学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请进来”,和指导教师一起评课,分析学生讲课中的优缺点及其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四周,学生在第三周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第二轮的课堂教学训练,提高教学技能。这种训练模式和管理方法,经过三届学生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节省时间和实习经费,又便于管理,提高了实习效率。
2.毕业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
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巩固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集中实习给教学、管理、食宿、交通、安全等带来了诸多困难,为此,我们采取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模式,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将来的就业趋向及个人特长独立选择实习单位。通过独立联系实习单位的锻炼,既调动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为其将来就业提供了机会。对于少数找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统一安排到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毕业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使他们认识到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社会化程度,为他们顺利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几年来,我们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先后建立了5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校外实习基地领导、教师座谈会,交流思想,共同研究实习方案,解决实习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篇2
(一)特殊教育法律不完善
我国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实现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较普通教育法律法规而言,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宏观法律为纵向、地方条例和教育法为横向的完整的、纵横交错的法律体系,基本覆盖了残疾人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层次。但特殊教育法律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只是将聋、盲、哑纳入到特殊教育人群中,自闭症、学习困难、情绪与行为障碍等特殊儿童并不在法律条文保障之中。陈久奎等认为:立法体系不完备,内容空洞、不具有可操作性,缺少特殊教育法本身原则和制度。邓猛、周洪宇指出我国缺少一部《特殊教育法》。这要求完善对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立法。
(二)特教经费支出较低
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特殊教育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但现实情况是:1.经费支出总量逐年增长,但相对不足。东部地区以福建省为例,特殊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严重短缺,不同类别的特殊学生所获得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平衡。西部地区不仅仅经济较为落后,而且是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矛盾就更为复杂。新疆地区2007年特教经费占该区教育经费总体投入的0.11%,大部分学校反映经费十分紧张。2.支出结构不合理,个人经费紧张,奖贷助学金比例偏低,公务费用过高以及地区差异显著等问题。
(三)特殊学校差异大
特殊学校存在着区域差距。特殊学校数量呈现出东中西差异。东部地区在全国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最少的是中部地区。城乡之间特殊学校也有差距。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特殊教育也较为进步,在中西部地区农村的特殊教育几乎为零。特殊学校类型分布不协调,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少协作。
(四)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短缺
从全国来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为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师资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数量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呈现出令人担忧的状况:东西部特殊教育师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福建省特殊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省特殊教教师数量匮乏;新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匮乏。
(五)特殊教育社区建设较少
特殊教育社区是残疾儿童由隔离走向融入社会的契机。《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有不少学者做出积极探索,许家成试图探索特殊教育社区化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他认为“支持性教育”是实施特殊教育社区化的现实途径。王爱民、刘佳芬从实践角度对特殊教育社区化进行探索,探讨了培智学校社课堂教学区化的理论基础,教学体系的建构以及教学的保障机制。宁坡达敏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对于智障儿童教育的达敏学校社区课堂教学模式。刘佳芬等人对培智学校社区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将学校、家庭融为一体,特殊儿童的教育不只是特殊学校教师的教育,而是整个社区人员共同的合作的活动。特殊教育社区化作为一种较为新的理念,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较为广泛的实践。我国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社区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打破隔离对特殊儿童的束缚,使特殊儿童真正走向社区、融入到社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入。
二、对特殊教育资源公平性建议
全纳教育理念核心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关键是教育机会公平,最终落脚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上。基于以上特殊教育资源在法律、特教经费、特教学校、特教师资、社区资源分析提出几点特殊教育资源合理化的建议。
(一)加快《特殊教育法》出台进程
残疾人为社会弱势人群,其受教育权利最容易受到忽视与践踏,其受教育权利实现更多的是依靠法律保障。目前的关于残疾人教育的法律、法规不系统、操作性差,不能很好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包万平等人拟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对残疾人受教育权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随着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急需一部权威的法律对残疾人接受教育相关事宜做出明确规定,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二)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保障特殊教育经费
特殊教育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经费,政府的经费投入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2012年我国首次实现了教育经费投入GDP4%,预示着政府将会有更多的经费用于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公办特殊学校具有现实性需要,也是对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力保障。随班就读在我国进一步发展,要求政府提高对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在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参与特殊教育,实现特殊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化。
(三)扩大特教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
将特教教师培养纳入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不断扩大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健全高校特教专业,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提升特教教师素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职前教育,提升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数量;二是完善职后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特教学校与高校合作,一方面到高校进行师资培训,另一方面邀请高校特教教授来校教学,并为高校特教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建立和实行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制度,以保证特教教师教学质量。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定期进行特教教师培训。为保证随班就读师资数量及教师素质,逐步实现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的双向融合。
(四)依据当地实际需要加强建设随班就读学校建设和管理
特殊学校定位于对所在地区普通学校进行资源支持,加强随班就读指导,促进家校合作,以保障随班就读教学质量。
1.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室的建设与管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一方面为特殊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诊断、矫正与教育干预,另一方面是对于所在地区特殊教育辐射带动作用。资源教室通过个别化原则、补偿性原则等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干预与指导。
2.实现随班就读的网络化管理,健全随班就读档案,从而完善随班就读的管理机制。随班就读学校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和随班就读教科研组,实现教育行政管理与教学科研的互动式的网络体系。通过健全随班就读档案明确每学期的随班就读工作计划与总结,随班就读班级的教研活动记录,有特殊需要学生成长档案等。
3.对家长进行必要培训,促进家校合作。对家长进行全纳教育理念教育,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帮助特殊学生家长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便配合学校完成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
(五)建设全纳社区,促进特殊教育的社区化
社区是特殊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全纳社区能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社区生活,从而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加强全纳社区宣传,树立全纳社区意识。全纳学校树立的是一种“社区本位”的理念,教育要从社区发展角度出发,促使本社区内的所有儿童的发展与成长。例如举办社区讲座,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全纳教育观,增进对全纳教育的认识与了解;社区工作者上门服务、进行指导,邻里之间形成良好的舆论来促进全纳社区建设。
2.建设全纳社区委员会,监督、促进全纳教育社区发展。通过选举产生家长社区委员会,通过委员会建立家长、特殊教育专家、教育专家们、社区管理人员之间沟通渠道,实现个别教育计划的真实化、专业化、教育干预的有效化。
篇3
首先是指导思想: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加强班主任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抓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努力使班主任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老帮扶结对
在青年班主任和本年级段的优秀班主任之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师徒之间经常性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师傅”要无私帮助,“徒弟”要虚心学习,围绕制定班队工作计划、确立班级目标、营造良好班风、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小干部、帮助后进生等方面,通过研讨、指导、学习,取长补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期末,要求“徒弟”认真写好学习心得。
2,组织交流讨论
每月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交流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本,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树立先进典型,表彰先进班主任;引导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自己的点滴经验,并把总结经验和教育科研结合起来。
(二)、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要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和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友谊中队举办一些联谊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1)制定班级公约、班风,给自己班级、小队取个新名字,创作班歌等。(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袖珍图书角”、“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小干部
班级小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小干部,同时要精心培养小干部。第一,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第二,鼓励小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第三,严格要求小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班级考核评比
1.加强常规检查评比
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将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并继续开展各项常规检查评比活动,每天公布检查结果。班主任要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加强宣传发动,指导训练,将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力争主动、科学、民主管理班级,切实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抓好班队课、夕会课等,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艺术化。
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评比。本学期,围绕“规范秩序”的学校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常规的检查,要求班主任协助个人可教师做好教学常规的宣传、指导、训练工作,同时将班主任考核与学科质量挂钩,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合格率挂钩,班主任要组织协调好各科老师合理安排拉差补差人员和时间,朝消灭不合格率的目标奋进。
在每日检查评比的基础上,每月汇总成绩,并评出“常规优秀班集体”与“单项先进班集体”。期末,进行“优秀班集体”、“优秀雏鹰中队”、“优秀班主任”及各个单项先进班集体的评选。
(四)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特殊学生名单(贫困家庭学生、智力障碍学生、自控力差生),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学校成立行规学习班,由退管会的老师和学校有关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4.开展帮困助困活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通过“结对助困”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对贫困学生进行关心帮助。
篇4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梦鸽
摘要:文章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从华德福幼儿教育起源和发展现状、国内外研究重点及局限以及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研究提供思考。
关键词 :华德福幼儿教育;华德福幼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126-02
华德福教育是由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智学理论观点所创立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模式。华德福幼儿教育是教育者与幼儿一起,通过创造一个温暖、美丽、家庭般充满爱的安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成长,目前,它的幼儿教育理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在全世界建立起了几千所学校和幼儿园。
一、华德福幼儿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华德福幼儿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受新教育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思想流派,其中,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是为了促进儿童个性的成长。1926年,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在斯图加特建立。2010年,世界上66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 1000多所华德福学校和2000多所华德福幼儿园、儿童中心或学前班。2004年,由黄晓星、张俐和李泽武等人发起,在成都锦江区琉璃场皇经楼村成立第一所华德福学校。2006年,上海建立了华德福儿童之家。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如成都、武汉等35个地区建有华德福幼儿实验基地。华德福幼儿教育中心在如此多的国家建立,显示了在国际上的可接受性。
二、国内外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
1.国外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外关于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研究有很多,有专门的书籍、论文等介绍,以下可分为三个方面:
(1)华德福幼儿课程理念的介绍。琳·欧德菲尔德所著的《自由地学习》中,首先以幼儿、家长、教师三个不同视角介绍了对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感受,为读者提供了感性经验;其次,书中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核心原则,如保证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和适宜的儿童时代的权利、原则等,帮助读者了解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内在精神;再次,详细阐述了以活动为基础、通过模仿和榜样学习、节律和重复、创造性游戏等内容为读者提供对整个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性经验。
弗雷达·伊斯顿认为华德福教育有六个关键要素,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师自我发展理论、核心课程、作为艺术的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一体化、作为学习社区的学校,并认为华德福学校对美国公立学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2)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马丁·洛森的《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以斯坦纳教育理论为基础,为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态度、如何促进幼儿感觉发展以及如何保证幼儿游戏质量等方面做了非常详细、具体的介绍,这是一本家长教育幼儿的指南,其中的内容详细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3)对特殊教育的研究。Lena认为基于华德福教育的本质,在华德福教育体系内,那些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华德福学校为具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设置了专门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专门机构,不论这些幼儿具有怎么样的缺陷或者面临怎样的问题,被华德福学校录取后,都能通过小学或者高中的升级考试,而他们使用和普通华德福学校一样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家长、教师和其他志愿者也帮助幼儿学习。
2.国内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研究。国内有关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相关著作较少,多集中于介绍斯坦纳本人的思想以及华德福学校教育。
(1)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的介绍。黄慧娟的《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从教育思想的成因探析和理论基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思想的实践三个方面做了详细、具体的介绍及评价,为读者提供全面、具体地了解鲁道夫·斯坦纳思想的平台。
(2)国外华德福幼儿教育及学校的介绍。杨志贵的《因性施教、 顺势育人——谈德国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主要介绍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以及考试对于孩子的意义。
张地荣、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中,主要介绍了华德福教育特色即艺术化教育的原则、内容,以及对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费广洪、赵小平、刘丽等在《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中,主要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的十二个理念及实践,为读者对什么是华德福幼儿教育以及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精神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张俐的《保护童年——华德福幼儿教育》主要介绍了华德福幼儿教育是一种贴近自然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没有强迫,没有压制,一切教育都是有节奏、有规律地进行,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和生活是如此的自然,它有效地保护了幼儿内在的天性和童真。
曹保印在文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德国青年卢安克和他在中国的华德福教育实验》中,通过采访以及观察卢安克在广西的教育实验来介绍卢安克本人关于华德福教育的实践,清晰阐述了卢安克是如何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与儿童的天性合作,怎样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切实帮助。
(3)华德福幼儿园课程介绍。张娜的《迈向儿童心灵的教育——华德福幼稚园在美国的实践》介绍了华德福幼稚园园址的选择和环境的设计,以及教育内容、课程设置与实施。
张栩的《一种整体的视角: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介绍了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华德福整体课程的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了阐释,从实践角度构建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的框架,总结华德福整体课程的五大教育意义。
晓狄的《“玩” 过童年——美国华德福幼儿园“玩”教育的启示》,主要通过生动、活泼的举例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的与课程内容。
费广洪的《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方面以及华德福幼儿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王雪梅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研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目标及课程内容,分析了课程目标设计原则及课程目标包含的七个方面;重视艺术活动、注重节日庆典和强调自由游戏的华德福幼儿课程内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组织和实施,通过华德福幼儿园一日、一周和一年日常活动的安排,介绍了呼吸式的课程活动安排方式以及艺术化的教学方式。探讨了华德福幼儿课程注重儿童心灵滋养、与生活相渗透和着眼于全人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华德福幼儿课程自身的优势,分析了华德福幼儿课程是否科学和在中国适应性的问题。
(4)华德福幼儿教师的培训介绍。我国对华德福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李泽武、吴蓓、黄晓星等人的著作中。李泽武在《我在英格兰学师范》中详细记录了自己在英国接受华德福教师培训的情况,介绍了华德福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黄晓星在《在华德福学校学做老师》系列文章中,讲述了华德福教师培训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培训课程包括学习人智学,以及研究华德福学校的教学大纲,通常有大量的艺术训练,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个人的心灵熏陶和内在的发展。”“教师培训课程中少不了实习,不同的培训学校实习的课时长短也不一样”等。
3.国内外研究华德福幼儿课程的局限性。国内外研究华德福课程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理念的介绍,这些对于我国如何有效地实施华德福教育有较大的局限。
(1)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文献法,因文献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华德福教育及华德福幼儿课程有一个宏观的掌握。但是,由于文献都是源自于他人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没有在华德福幼儿教育基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学习,便缺乏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感性的认识与理解。
(2)研究内容。国内外都注重对华德福幼儿课程理念的介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的特色、教师培训等方面。
局限在于:首先缺少对于华德福幼儿教育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由于中国研究华德福幼儿教育的专家较少,而其中占很大部分是记录国外培训的经历,很少有介绍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的适应状况如何以及针对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将华德福幼儿课程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其次,缺少幼教课程的比较研究,如与蒙台梭幼儿课程等相关的幼儿课程进行比较。
三、华德福幼儿教育研究的展望
我国华德福幼儿教育研究需要展开新的视角,运用新的范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改进,首先,未来的华德福幼儿课程研究中应更加注重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本土化、华德福幼儿教育在中国的适应状况、以及针对于华德福幼儿课程在中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怎样的指导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将华德福幼儿课程与蒙台梭利等幼儿课程进行比较,寻找相同点,不同点,各自的优势和对中国幼教课程的启示,以达到促进国内幼教课程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I] Lynne Oldfield著.自由地学习[M].李泽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Martyn Rawson著.解放孩子的潜能[M].吴蓓,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李泽武.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杨志贵.因性施教 顺势育人——谈德国华德福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3, (6).
[5]李雪飞,罗慧娟,王昊燕.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5.
[6]苌庆辉,申卫.华德福教育概览[J].世界教育信息,2005,(9).
[7]费广洪,赵小平,刘丽.华德福幼儿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幼教园地,2006,(3).
[8]张娜.迈向儿童灵性的教育——华德福幼稚园在美国的实践[J].教育导刊,2008,(1).
[9]张地容,杨晓萍.华德福艺术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当代学前教育,2008,(2).
[10]张栩.一种整体的视角:华德福整体课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11]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
[12]晓荻.“玩”过童年——美国华德福幼儿园“玩”教育的启示[J].家庭与家教,2006,(11).
[13]陈园园.华德福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0.
[14]张俐.保护童年——华德福幼儿教育[J].中华家教,2005,(10).
[15]曹保印.从儿童的天性出发 德国青年卢安克和他在中国的华德福教育实验[J].教书育人,(11).
篇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由院系分党委直接指导,院系分团委积极组织,教育学部组成了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为主的大学生参与团队,形成了“从实践中来感悟精神,到实践中去提升素质”的实践目标,并探索出了“实践与党建相结合,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实践与专业相结合,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模式,效果显著。
一、实践与党建相结合的模式:引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先锋模范意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因此,如何引领学生党员发挥作用将成为工作的重点。北师大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引领工作,力图引领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树立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旗帜,以提升所有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教育学部在社会实践中重点突出学生党员的德育教育、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学部分党委的指导下,硕士党支部分别深入多个社区开展了为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献爱心和帮扶学习、走进临终关怀医院、帮助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等志愿服务活动;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参与了“人人参与,节水北京”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访老教授,知学科发展”、为灾区爱心捐助以及社区党支部共建活动。大一本科生党支部被推选为学校的标兵党支部,代表学校荣获了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二等奖,此荣誉是对大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的最佳认可。分党委每年都大力支持大学生党员寒假返乡调研,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仅2012年就组织了25个研究生项目与19个本科生项目。项目经过立项、开题、中审和答辩等环节,完成效果良好。在众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党员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实践与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创立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社会实践中重视感恩教育,加强志愿服务
感恩教育是高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鼓励和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基层、投身实践、真情奉献、服务社会。本着传递教育感恩理念、实践奉献精神的目的和宗旨,北师大教育学部在2011年5月组织学生创立了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力求吸引和感染更多的学生切实参与到感恩奉献的具体行动中来,汇聚爱心,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积蓄力量。作为北师大教育学部精心打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平台,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同时又针对需要帮助的中小学和孩子开展志愿支教服务和筹集物资、善款等活动。通过这个感恩、实践和奉献的平台,向全社会传达教育人“心系教育,兼济天下”的理想夙愿。短短一年的时光,“四叶草”在师大师生们的关心与呵护下茁壮成长,先后启动“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关爱生命,幸福续航”“助力明天,共爱一家”“志愿行动,心系教育”和“捐赠图书,传递知识”等五大项目;先后募集善款53 790.09元,共资助76人,资助总额达32 860.19元,共支持14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四叶草“大手牵小手,帮扶结对子”活动,支教队员们与64名优秀寒门学子结成帮扶对子;先后开展志愿者交流、爱心募捐、校园宣传等活动。
三、实践与专业相结合的模式:指导学生社团在社会实践中彰显教育的魅力,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大学生社团是各种学生组织的重要部分。北师大教育学部的学生社团多是以大学生兴趣以及所学专业为特色而组建的,如教育学社、木铎手语社、野社等。教育学部分团委整体统筹各个学生社团和班集体的实践活动,配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如木铎手语社请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野社请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彰显各个社团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教育的内涵;同时,给予充足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减少后顾之忧,全身心深入扎根基层,到实践中去锻炼自我、提升自我。各个班集体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深入到校内外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学社长期组织志愿者到打工子弟学校支教,为中小学生补习功课;木铎手语社走进特殊学校帮扶残障儿童,义务向社会教授手语;野社长期坚持不懈地为民工孩子开办幼儿园,多次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本领。
四、实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大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深入社会基层传递教育理念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形式,是将自己所学所思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提前磨炼自己的重要平台,是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和服务基层展示自我的机会。北师大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给学生社会实践配备充足的师资和经费。2010年派出6支队伍近百名学生,分别赴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六省市,初步形成了暑期社会实践的模式;2011年将特色模式进行了完善,最终组建16支队伍,共有200多名学生踏上了实践征程,实践地点跨越了广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全国13个省16个市;2012年总结出“调研—实践—结对子—研究”这一独特的暑期社会实践模式,最终有14支队伍奔赴祖国各地,深入基层,进行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主要通过调研、支教以及宣传采访等形式进行,主题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素质拓展培训、教育宣讲、环保节能宣传、访谈先进党员、探寻新农村建设、关注特殊群体等,项目内涵丰富,紧跟社会热点,发挥专业优势,传递教育理念。在教育学部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学部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五、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搭建学生实习实践平台,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实践水平缺失。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学部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共建,为学生开拓更加多样的实践机会。在过去一学期中,教育学部在北京全宁科技有限公司、学而思集团、清华同方、红缨教育集团、中投发展公司、众享乐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普尔摩咨询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同时与学校后勤党委共建,输送学生干部到后勤的餐饮、宿管、物业等中心担任助理;在石景山教委建立实习基地,推荐优秀的研究生到教委上岗挂职锻炼,到中小学担任校长助理。在共建的过程中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积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技能,端正工作态度,培养意志品质等,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实习实践,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学部就业率已达100%,较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篇6
――TAFE学院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是澳大利亚政府认可的全国性的以应用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为主要目的的培训机构。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还是澳大利亚第三教育课程的最大供给商。据统计,全澳共有250多所TAFE学院,每年约有十分之一的澳洲人接受TAFE学院的培训和教育。TAFE为职业层次、手工艺层次和技工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初级和进修教育课程,逐渐形成了一种在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以客户(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相对独立与多层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TAFE学院的显著特色是以满足市场和社会成员的内在需求为旨趣,在办学理念上推崇务实性与实践性,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行业参与、市场调节、就业导向为核心的办学机制。这种理念在教育目标上的体现便是为产业界培养操作性的实用人才。例如,TAFE学院高级文凭证书的培养目标就定位在:培养学生本专业领域中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技术分析、设计能力,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TAFE学院所设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就业岗位和学习实践等,避免了学用脱节的现象。可以说,TAFE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上任第一天就能上岗动手操作。
此外在办学过程中,TAFE学院始终把“毕业即就业”、“帮助每个学生尽快找到工作”作为学院的教育宗旨和终极追求,教育重点也从过去的以传授知识、理论研究为中心转到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中心。事实上,TAFE学院的成功就在于它既向社会输送了持有不同等级证书的一线操作工人,又满足了部分人群的特殊教育需要。TAFE学院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行业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也成为TAFE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用与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作为达成教育目标的核心方式,是TAFE学院倾力开发的领域。TAFE课程以行业提出的行业标准为依据,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重,多数以技能培训为主。TAFE课程中所设科目的数量及内容根据证书或文凭的标准而定,课程必须在VET权威认证机构获得认证和注册,学生修业合格即可申请国家和行业承认的资格证书和文凭。TAFE学院课程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课程的强实用性。学院根据产业的需要,按照国家能力等级标准,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对原有的课程重新整合,摒弃无实用价值的内容,压缩纯理论课程,基础课更以够用为度,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实用的、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了解决课程的实用化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TAFE学院构筑了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工商企业、个人、学生学费)使得TAFE学院的实习、实训条件不仅数量上充足,而且技术上都比较先进,这就为实践教学创造了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如安格里斯旅游学院设有8个实习厨房,3家对外实习餐馆,4个面包房,3个食品技术实验室、糖果制作中心等各种餐饮和旅游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不仅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也为学生接触和掌握专业技术创造了条件。
其次,课程的可选择性和广泛性。TAFE学院提供的课程主要有正式证书、文凭与短期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这些课程着重对学员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如新南威尔士州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每年提供1000多种可供选择的不同程度的文凭、证书课程。此外,TAFE学院的课程覆盖面极广。TAFE学院现已拥有40个行业内的1200门以上的课程。如悉尼理工学院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TAFE基地,每年向5万所学生提供700多门课程,几乎涉及悉尼的全部经济领域。如此弹性与多元化的课程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内是首屈一指的。
宽严相济的
学生管理方略
在澳大利亚,平均每人一生要变更5种职业,因此社会亟需大量继续教育场所满足职业转换对相关能力的要求。而TAFE学院的一大特色就是“无门槛”,它有效地保障了各类群体便捷地加入TAFE学院进行继续教育。TAFE学院的宽进理念主要体现在入学年龄、生源层次以及入学成绩三个层面上。首先,TAFE学院对入学年龄没有特别要求,童叟无忌,鼓励人们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据调查,TAFE学院的学员年龄一般分布在14―70岁之间。其次,TAFE对学生的层次也没有严格限定。TAFE学院一般有三类学生,即已完成12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在职从业人员和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生。据统计,在校生中的70%为非全日制学生,30%为全日制学生,招收在职人员的比例占招生的70%左右。再次,没有满意的成绩也可进入TAFE学院学习,但学生只有通过课程考试取得学分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证书。
TAFE学院的教学方式也较为宽松,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在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如课堂学习、现场学习、利用多媒体学习、通过互联网学习、甚至协议学习等。
“宽进”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为了切实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TAFE学院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TAFE学院根据培训包的要求设置课程,并对毕业生和受训者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全国通用的证书,受训者可以凭不同等级的证书参加工作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学习。概言之,无论是“宽进”还是“严出”,都鲜明地折射出 “学生为主体”、“学生是顾主”的办学理念。
精心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TAFE学院的成功与其精心打造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密不可分。TAFE学院一般都有教师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计划,并列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它在总结上一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今后5年战略发展的总思路,并以周年为单位明确阶段目标,其中心是加速提高全体教师适应学校发展变化的能力,鼓励新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篇7
一、“三生教育”发展态势及其活动特征
“三生教育”在云南高校开展以来,很多高校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手段,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把“三生教育”理念与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结合起来,“三生教育”呈现这么一种发展态势,即地方政府和学校,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的维度,以多学科的不同视野和不同研究路径开展“三生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把“三生教育”列入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课题,依托有条件的学校,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三生教育”研究基地,探索“三生教育”的实施问题。红河民族师范学校的“三维渗透模式”,即课堂教学渗透增进思想、主题活动渗透修炼行为、歌曲解读渗透提升素质;思茅师专的“三位一体”模式,即基于专题教学、基于体验的实践教育、基于熏陶的学校文化建设;临沧师专的“三在”和谐生态模式,即在课堂、在宿舍、在社区;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以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区文化为载体,开展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书画、手工、辩论、演讲、小品相声、摄影展、海报设计、校园歌曲主持人、校园服装等比赛,以及以“生存训练”为目的的定向越野比赛;有的还开展励志电影观看活动,排演以“三生教育”为主题的话剧;组织学生去戒毒所参观,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开展志愿者活动。有的甚至以班会活动、团日活动等团队活动主体,开展“三生教育”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综合上述情况,“三生教育”活动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政策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为主体,把“三生教育”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创新工程加以实施开展。二是把“三生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实施;三是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进入校园文化活动;四是作为一种工作育人管理方式,形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以实施;五是作为一种心智拓展训练项目,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形成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六是将“三生教育”列为时间性活动项目定期开展;六是依托校外活动基地等社会力量,建立实践基地开展“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相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虽然在理论上有了概念性、理论性的认识,但深层次的认识和有效的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仍局限于校园文化活动。
究其原因在于对“三生教育”的教学研究开展较少,在于实践活动体验缺乏有效深入的、深层次的教学研究,大多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贴上“三生教育”的标签,没有实质性的更新和进展,缺乏以“三生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设计上的系统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本科、专科学校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体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特色。“三生教育”怎么搞,是作为一项教育活动还是作为一项课程教学活动?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校园活动为主、抑或以实践教学为主?这是高职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活动要解决好的基本问题。探索切合“三生教育”的价值教育目的,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系统的、成熟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三生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实施好“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及其规律
职业性实践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它是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所决定的,这是高职教育的宗旨与关键。
(一)培养目标的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是适应大工业生产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旨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要求上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掌握本专业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即可,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无论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实际应用为重点。
(三)知识结构的技能性。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岗位规范和技能要求,根据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工艺性、实践性,以能力为主,围绕职业技术岗位,培养能解决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四)教育强调实用性和生产性。一方面,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道德训练,更好地为生产劳动服务。
(五)课程建设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适应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要求学生具有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专业技术与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信念、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要满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的需求。
三、定位的哲学视点
基于上述特点,可以看到,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应具有不同于普通院校的自身特点。一是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二是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体验。三是活动环境的企业性,决定“三生教育”应着眼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渗入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教育,只有这样,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开展才更具现实意义。
(一)“三生教育”作为一项价值教育活动,决定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的价值评价问题。
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选择正确的价值教育和教育价值是解决好“三生教育”的首要问题。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来看,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始于他人的某种满足和自己的生理需求,并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人的生命生存生活需要的发展规律,而内在动力就是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需要与价值的实现,实现的程度和质量决定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质量。作为价值教育的“三生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认知、感悟、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以职业定向性教育为着力点的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和岗位性的价值教育本质特征,决定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学生以职业岗位为基点的技能培养和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正如黄炎培所说的,“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
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道德的接轨,培养学生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相同的行为规范,这应该是高职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价值所在。不重视这个问题,不具有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学生跨入社会后,生命、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得不到有效保障。学生作为劳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和操作者,其职业道德素质如何,决定着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没有职业精神武装的高职学生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是比较模糊的,构建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三生教育”实践模式,其着力点应重在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二)“三生教育”是一项教学活动。
根据的认识论,教学的本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能力与精神意识是学生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学生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建构的。学生与所学生命生存生活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三生教育”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立足点就是道德和行为方式的正确引导,只这样,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想信念才会转化为学生成才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学生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下图表明:学生认识、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将“三生”的基本认识、能力转化为行为习惯是通过三个阶段、二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即理论认知-感悟-评价三个阶段和实习实训-实践体验二个环节来实现。
认知解决的是学生生命生存生活观的构建问题;实践体验解决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感悟外化问题;评价解决的是学生生命观、生存观与生活观的价值判断问题。这三个阶段的“三生教育”是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体验环节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实习实训实践体验教学过程的循环,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其中生命教育是基础,生存教育是根本,生活教育是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内容作出肯定性反应,体现在态度上和行为中逐步养成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使学生由参与学校的德育体验扩大到参与社会的职业道德生活,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成长为成熟的职业人、道德人、社会人,更好地胜任岗位的需要。
(三)实践体验性是“三生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改造人的思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表现为它是以人为本的教真育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以人为主体的、真理性的、富有大爱之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三生教育”,作为一种德育实践活动,其本质应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三生教育”不是完整的“三生教育”。引导学生认知、感悟和体验“三生教育”的循环往复,逐渐、逐层体验生命生存生活的建构性、生产性和创造性,“三生教育”的教育效果才能得到真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实践教学,将“三生教育”与生产实践、与实训实习融合,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体验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意义,认知、感悟、体验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理念、行为、效果的统一的“三生教育”,就是要着力把理念转变成行为,使行为转化为效果,使学生具有与求生的专业技能来提高生命生存生活质量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是“三生教育”要解决好的关键。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三生教育”的平台和切入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管理的效能在被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弱化中消减,因此,成熟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以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企业选择劳动者的现实标准。高职教育作为面向就业和职业的教育,企业的需求就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院校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开展,本身就客观而内在地要求“三生教育”必须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这一内在要求的切入点和实施平台。
篇8
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重要意义。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
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
(二)总体要求。全区要按照市政府关于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
,加快推进,务求实效。坚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与全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的原则,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区社会保障和公共
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目标任务。到2015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救助补贴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生活保障
(一)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力度。提高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对低保家庭中一、二、三四级残疾人专项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100元、60元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150元、100元。城市
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50%以内的残疾人参照我区城市低保家庭补助标准执行,今后贫困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同步同比例调整。自2012年起,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一户
多残、无自理能力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重度精神一级残疾人、孤寡老年残疾人,在享受现有残疾人补贴基础上,每人每月再给予5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
(二)加大对重度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一、二级残疾人,在其享受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之后,对其个人所负担的医疗救助规定范围内住院和大病
门诊费用,再给予30%的救助,年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5000元。
(三)提高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扩大受益面。从2012年起,将低保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0元,并覆盖低保边缘精神残疾人。
(四)加强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逐步落实贫困残疾人廉租住房保障政策,今后规划筹建的廉租住房要优先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城中村改造对残疾人应予以照顾,要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
难。
(五)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待遇。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给予政府补贴;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给予补贴。
贯彻落实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相关规定,加大落实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力度。
(六)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福利水平。贯彻落实好残疾人在享受税收减免、生活用电、水、煤气费用、就医就诊费用、盲人读物邮件寄递费用、聋人手机短信费用、聋人和视力残疾人家庭数字电视初装
费和收视费以及视力一、二级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电)车等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七)做好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访慰问和救助工作。逐步加大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残疾家庭的经费投入,自2012年起,将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经费增加到30万元,基本实现重大节日困难残疾人家庭的走
访慰问全覆盖。
三、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一)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区级医院及80%以上的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设立康复科(室),充分发挥好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和街道康复中心对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
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功能训练、心理辅导、康复知识普及和残疾预防宣传等工作。依托各级医院和社会服务组织,确定一批残疾人康复定点机构,承担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地方
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水平的康复站,完善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2012年实现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全覆盖。
(二)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将各级康复机构服务人员纳入政府教育和技术培训计划,将残疾人康复技术服务纳入全区卫生系统相关培训内容,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康复服务工作项目化,进一步完善学龄前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工作机制,逐步提高精神残疾人康复医疗救助水平,积极推进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
。
(四)加强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孕期、产后保健服务;强化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察,加强对出生缺陷与残疾的监测和对7周岁以下残疾
儿童的监测,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对0-7岁残疾儿童实行抢救性康复,逐步提高康复救助标准。在定点机构康复的残疾儿童达不到入学条件的,救助年龄可放宽到9周岁。
四、建立完善的托养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身心关爱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托养照料。建立以机构托养为主、社区日间托管和居家照料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捐助等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托养服务支持,适时提高托
养补贴标准。逐步拓宽托养覆盖面,将托养服务政策由低保家庭残疾人向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延伸。
(二)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化。开展托养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和“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对规范达标的托养机构给予表彰奖励。残疾人托养机构中的医疗卫生室取得市基本医疗保险社区
医疗定点资格的,在该托养机构中入托的参保残疾人纳入社区医疗保险管理,享受社区医疗保险相关政策。
五、建立完善的教育就业制度,确保残疾人享有公平发展机会
(一)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使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
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以及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享受到义务教育。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保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入学率水平。保
障各类特教学校和康复教育机构的教师待遇不低于普通学校教师,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定、晋级评优以及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贯彻落实残疾人培训的相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施免费
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高一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按照每人最高1000元标准据实给予奖励。
(二)积极实施“扶残助学工程”。贯彻落实市级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的教育救助政策,提高教育救助标准。在外地中等专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区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每
人每年给予2000元生活补助。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低保家庭残疾学生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子女,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补助的学生,高于补助标准的不再补
助,低于补助标准的补足补助标准)。对考入全日制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生每人3000元、本科生每人4000元、研究生每人6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参加全国成人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大学考试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残疾学生,按照大专2000元、本科3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同等学历只奖励一次。
(三)加大促进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以及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安排“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就业,新签订1年或3年以上劳动合同,
每人每年按照上年度我市最低工资额20%或30%的标准分别给予岗位补助。鼓励用人单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和就业岗位,在实习期内,每安排一名残疾人实习生,按照上年度全市最低工资额50
%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对安排残疾大学生就业一年以上的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按照每名残疾人大学生应缴社会保险费的50%予以补贴。鼓励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在现有优惠政策基
础上,每超比例安排一名残疾人再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助。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
(四)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保证人员、场所和设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公共就业服务场所
要设立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专门窗口和服务项目,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实施资源共享。
六、建立完善的文化体育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健康快乐生活
(一)鼓励支持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将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文化强区建设内容;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艺术人才、运动员及其教练员给予与健全人同等的表彰和奖励。建立残疾人文化
人才和优秀运动员的培养、选拔、输送、激励机制,妥善解决其就学就业问题。
(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文娱活动室、阅览室、书画室等功能作用,加大向残疾人免费提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力度。区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社会
公共设施和场所要向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
(三)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城市公共体育健身场所要配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健身器材及健身路径,残疾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达到35%以上。
(四)为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设立经常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开展适合残疾人的趣味运动会、健身活动、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等经常性残疾人文化
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七、建立完善的维权服务机制,确保残疾人享有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市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残疾人的法制观念和维权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维护残疾人合法权
益的意识,确保残疾人平等享有合法权益。
(二)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和工作。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站作用,对符合条件并有救助需求的残疾人实施法律救助。健全残疾人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对侵害
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
(三)加快城市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建筑物、交通设施、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应当按照国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执行。严格把好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审批
关、设计审查关和竣工验收关。积极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政务信息要实现无障碍公开,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无障碍服务。组织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
八、强化“三项配套”措施,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组织保障配套
1、加强组织领导。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职责范围和目标管理。成立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推进小组,研究决策残疾人“两个
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一体化和服务均等化。
2、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区残联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保证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街道残联由在编人员主持日常工作,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和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其工作补贴
、误工补贴、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区残联机关干部队伍中,残疾人干部比例不少于1.5%。区残联理事长可按程序推选为同级人大或政协常委候选人。残疾人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
,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和服务措施得到落实。
3、建立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在残疾人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残疾入托养、康复、法律救助、心理疏导、就业服务等领域开发设置100个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岗位,建
立一支专业化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资金投入配套
1、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残疾人事业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残疾人事业投入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确保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要加大购买服务的
资金投入,拓展购买社会化服务领域,增加残疾人特需服务项目。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指导、文体娱乐等活动。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和完善能够满足残疾人需求“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
供服务。
3、收足用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执行好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部门代收制度,做到应收尽收;机关事业等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应缴未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由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催交。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力度,实行统筹管理,充分用于发展残疾人事业。
(三)发展环境配套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不断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倡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残助残慈善事业。加强信息统计管理,将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纳入社会事业
篇9
新任教师 压力源 访谈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进,教师压力问题日益凸显。压力通常被定义为:当个体面临外在环境刺激时,经认知评估,感到外在环境刺激会给自身造成相当程度或过度的负担,感到个体应用自身资源无法应付的情况。压力的致因称“压力源”。压力源是指个体感知到的并且经过认知评价认为对机体有威胁并引起机体的压力反应的事物或环境[1]。心理学家马特・贾维斯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压力源分为3类:(1)教学工作本身的因素(如,工作量、工作时间、角色负荷、教学秩序等);(2)对压力的认知不足(相关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等);(3)系统因素(如,缺乏社会支持、对改革的认识、领导方式等[2]。新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富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极的工作热情的、刚走出校门的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遵照德耶弗斯[3]划分的教师发展的五个阶段,新任教师一般指新手阶段即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实习师范生,以及优秀新手水平即具有2-3年教龄的教师。本文以此为主要依据,将新任教师定义为正式上岗3年以内的教师。
新任教师刚刚脱离学生的身份走上工作岗位,需要应对自身的角色转换的问题,又需要面对学生、同事、学生家长、社会与婚姻恋爱等人际、社会的各种问题,压力相对较大。从20世纪70年代起,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国内许多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师工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压力。压力源主要可能是生理的、社会的,或是心理的,包括期望和理想等能够引发压力反应的事件或条件。宋宙红和王琳[4]采用自编教师压力问卷对新教师(教龄两年以下教师)和老教师(教龄十年以上教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压力、课堂管理压力和自我期待无法满足产生的压力;冯锦英[5]认为,新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学生、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的人际因素。
纵观以往研究,大多是从定性层面提出一些思辨性的观点,而采用量化的实证方法专门针对新教师压力的研究很少,且基本是采用问卷法进行施测。为此,本研究采用量表式的访谈提纲为主,以开放式问题为辅,在使访谈结果可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也可获得一些与访谈所涉及的压力源各方面的深层次信息,以弥补问卷法的缺陷。当然,因访谈对象有限,所以笔者在选择访谈对象时,尽可能让访谈对象的特征多元化,以便获得更多与新任教师压力有关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1.访谈对象
35名工作年限在3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因教师工作时间从9月起,因而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其中男教师15人,女教师20人;本科学历28人,大专学历7人;工作年限1年的有13人,2年的有12人,3年的有10人;任教单位为公办性质的有22人,私立性质的有13人;任教单位为小学的有5人,为初中的有11人,为高中的有12人,为职校(包括大中专)的有7人;访谈对象工作地点和人数分布为珠三角发达城市市区7人,粤东市级城市10人,粤东县级城镇(县城所在地)10人,偏远农村8人;调查对象中既有中小学主要科目语数英以及职校、专科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也有其他学科如美术、体育等学科,分布中小学各主要任教学科。
2.访谈工具
采用程俊玲、邓从真、刘丽等人编制的《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6]的第一部分“工作压力源量表”来设计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的八个方面[7]:(1)教育教学改革,如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高新要求、学校实行聘任制等。(2)学生问题,如学习态度不端正。(3)学校管理问题,如会议过多。(4)工作特征,如工作量大。(5)职业发展问题,如工作上缺少必要的设备和教学材料。(6)身心特征,如自我期望值过高。(7)家庭问题,如家离学校远。(8)社会问题,如社会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一致性系数α=0.5690-0.9005,重测系数r=0.8137-0.9787。
3.访谈实施
采用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新任教师口头进行访谈,收集对方有关研究主题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根据调查工具设计访谈提纲,前期先对两位新任教师进行试谈,修改访谈提纲并记下注意事项;与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时间,实施访谈。后期进行过程中,因时间和空间上受到限制,采用QQ访谈[8]的形式补充15份数据。每次访谈开始前,先确保访谈对象有充裕的时间并处于没有过多干扰的环境。访谈开始后,先说明“请你在以下这些问题中,针对你个人的情况回答这些问题给你造成的压力所处的等级,0表示没有压力,1表示压力较轻,2表示压力中等,3表示压力较大,4表示压力很大”;接着以较为平缓的语速向被调查者陈述调查题目,并为每道题做好记录。QQ访谈补充数据过程中,获取被访谈者的QQ号后,与被访谈者做好事先沟通,确保访谈对象能在一定时间内配合完成该调查。访谈开始后,先说明访谈注意事项,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工作年限、工作单位基本情况等,接着逐一向访谈对象呈现访谈问题,要求被访谈者逐一回答,从QQ窗口中复制被访谈者答案,整理并汇总。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被试的压力总分和维度均分进行统计分析。压力源总分是维度均分乘以总被试数,维度均分是指维度分除以组成某一维度的项目数。
三、结果与分析
1.新任教师总体压力状况
教师对工作的总体压力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工作压力状况的总的感受和看法。在每次访谈开始时,首先对被访谈教师提问“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教师,您感到压力有多大?”35名新任教师的回答情况见表1。此表显示在本调查的新任教师中有74.3%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
表1 教师工作压力状况
2.新任教师工作压力源状况描述统计
表2列出了调查结果中35名新任教师在压力源8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从平均分上看,8个维度的压力源给新任教师带来的压力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特征、社会压力、职业发展、身心特征、教育教学改革及家庭。
表2 8个维度压力源的比较
3.新任教师工作压力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1)男女新任教师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比较
将男女新任教师8个维度的压力源均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新任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特征、家庭、社会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教师(分别为:t=5.08,p=0.03;t=4.71,p=0.04;t=5.09,p=0.03;t=3.56,p=0.05)。这表明,男新任教师压力总体而言明显高于女教师。
(2)不同任课特征的新任教师在压力源各维度上的比较
表3 不同任课学年段的新任教师各压力源维度的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显示,不同任课学校类型(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中专职校四个水平)的新任教师工作压力得分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5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在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三个维度上,初中和高中新任教师的压力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教师和大中专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初中新教师压力得分最高,其次是高中和小学,大中专新任教师最低。不同任课年限和学科的老师在各压力源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四、讨论与分析
1.新任教师总体压力较大
从新任教师工作压力状况来看,感受到压力较大或很大的教师已达74.3%,本结果高出程俊玲[6]得出的54.2%和邢强[9]得出的68.8%的结论,他们的研究对象为中小学教师总体。这一结果表明新任教师群体中的压力大的比例相对更高。
2.新任教师主要压力源
本调查发现,新任教师在学校管理、学生、工作特征、社会压力、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方面压力较大,教育教学改革及家庭因素压力程度较小。这与朱从书等人[10]和郑晓芳[1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学校管理因素和学生因素给教师造成的压力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学校管理因素包括领导随机听课,教学质量评估,做展示课公开课评优课及选拔课,完成教学科研论文,学校各项检查、评比、考核较多,教育、教学工作得不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学校的不合理决策,过多会议等。学生因素包括学生的成绩在年级的整体排名、学生在校出问题时老师应负的责任,学生听课效率不佳、学习态度不良、课堂违纪不服管教及学生个体差异大,接受水平不同引起的教学困难。作为新手教师,刚走出校门,角色的转变以及应对学校管理给其造成较大压力。
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新手教师在初上岗时学校在教学方面一般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初上岗半年内每月安排不少于2次的听课评课,这是培养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新手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但是,因听课评课给新手教师带来的压力不容乐观。年轻教师在面对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时,因适应上的问题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如调查中所反映的,学校管理因素给新任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这除了与学校的制度和环境民主宽松程度有关系外,也与新任教师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在读期间、实习期间积累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关系。学校在培养新任教师的过程中,必要的“传帮带”能提高新老教师的优势交融,也需带给新任教师人文管理,让新任教师在宽松、有发挥空间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作为新任教师,较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和学生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当然,这需要新任教师拓宽人际沟通渠道,乐于且善于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热爱工作,热爱学生;此外,新手教师之间也应当注重资源共享和教学经验总结。
本研究还发现,学校管理压力在高中教师中体现较为明显,这很可能与我国的高考体制和高中工作任务较重有一定关系。而后进生、顽皮的学生又时常成为初中新手教师的困扰,这除了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我国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有关。当然,新手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也存在一些优势,他们刚刚走出校门,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且较能体会学生内心,如能将这些优势以及刚刚在校期间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交流当中去,将呈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3.对新任教师影响较小的压力源
新任教师来自家庭的压力最小,这是新任教师压力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新任教师一般年龄在25岁左右,完成大学学业,家庭情况一般较为稳定。这也是与其他中小学教师压力源研究有较大差异的地方,家庭因素在已婚教师当中的影响较为严重。作为初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教师,家中负担较小,父母一般还没退休,能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家中老、弱、病、残让新任教师感到压力的情况较少,家离学校较远早出晚归而感到疲惫的情况相对较少。大部分离教师家里较远的学校能够提供教师员工宿舍,方便工作,小城镇或者农村教师这方面的困扰也相对较小。教育教学改革压力源在新任教师中影响相对较小,这也是新任教师异于老教师的一个特点。新任教师创新能力强,在教学改革中能有效地适应改革,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适当的压力能刺激新任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适应改革。在近几年的教师招聘中,一般采用聘任制,目前并不是大部分学校都采取这样的方面,特别在小城市或者城镇、农村地区,这种情况较少,或者是较为形式化的,对新任教师的压力不如其他因素明显。但这些压力仍然存在,或者在少部分新任教师的工作生活中存在。
4.新任教师中男教师压力相对较大
除学生因素的压力外,其他各因素均显示出在新任教师团体中,男老师比女老师的工作压力。这与赵雪和谢华的研究[12]结果一致,她们的研究发现,中小学女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总体水平偏低。在访谈和实践、实习过程中听课的经验反映,新任教师中,年轻女老师较难与班中“顽固分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但男老师能较好地处理这一点,而学生因素给教师带来的压力中有相当一部分出于问题学生的处理上。这与新任男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与学生特点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均显现男教师的压力较大。教师队伍中,特别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男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小,由于社会因素影响,男教师承载的社会压力较大,这需要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表现,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压力就如此产生了。
5.8个维度的压力源对不同类别的新任教师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任课学校类型的新任教师工作压力得分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5个因素上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发现,在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和身心特征三个维度上,初中和高中新任教师的压力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新教师和大中专新教师。这一结果与石林等人[8]的结果基本一致,他们的研究发现,高中教师的总压力感均值最高,其次是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的总压力感均值最低。
笔者以为,我国的中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成绩是评价学生好差的最重要标准,加上近些年来中学生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增大,甚至要超过高考;而小学和大中专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则没有如此高的要求。在这种评价体制和教育环境下,中学新教师的压力大于小学和大中专新任教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另外,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初中新教师压力得分最高,其次是高中和小学,大中专新任教师最低。这可能主要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关,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逆反心理和行为表现明显;此外,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新教师又缺乏教学和课堂管理的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新教师的压力。而大中专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成熟、学业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要求在四种学校中相对最低,因此,大中专新任教师压力最小。
――――――――
参考文献
[1] 姚立新.教师压力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Matt Jarvis. Teacher Stress: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J].Stress News,2002,14(1).
[3] 钟毅平,主编.教育心理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4] 宋宙红,王琳.当前新教师心理压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2008(S1).
[5] 冯锦英.新教师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中国民族教育.2006(10).
[6] 石林主编.职业压力与应对.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 石林,程俊玲,邓从真,刘丽.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的编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
[8] 辛朋涛,段兆兵.“QQ”访谈法:现场访谈法的一个有益补充.技术应用,2007(4).
[9] 邢强,唐志文,胡新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6).
[10] 朱从书,申继亮,刘加霞.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11] 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篇10
从学校工作和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结合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加强班风建设
1、安排班级活动
根据学校德育工作安排,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之前要制定好计划,明确活动要求,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力求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确定好本学期各项活动的主题,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内外活动,如主题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些活动。
2、营造向上氛围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平等、围结、和谐、进取的班级氛围。
(1)制定班级公约、班规。
(2)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卫生角”、“金色童年”、“我们在这里成长”等文化背景。
(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学生才华的机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理自治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创新精神。
3、指导培养班委干部
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要认真选拔,同时要精心培养。
第一,帮助班委干部树立威信;
第二,鼓励班委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班委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第四,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二、针对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1、期初排出学困生名单,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2、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对特殊学生开展教育。
班主任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听取各方意见,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行为动向。要力争和科任老师及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特别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取得共识,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3、针对行为习惯差、自控力差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对特殊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日常行规等方面进行教育和训练。
2
一、本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确立班级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超越自己,不断进步。
2、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做好协调工作。
4、尽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以点代面,用面促点。
5、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后进生的教育。
6、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7、选举班干部,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发挥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干部作为班级核心力量,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只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终将迎来一片翠绿,我相信,我努力。
3
一.班级管理目标
1、树立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风,使学生有正气,有上进心;积极参加并努力搞好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在各方面培养学生素质。
2、形成良好学习环境及学习激励和竞争机制,协调本班各任课教师,在本学期末争取有30名以上同学成绩进入九镇前300名。
3、树立强烈的榜样意识――“我要成为别人的榜样”;加强养成教育和常规教育,争创学校先进班级。
二.具体实施办法
1、确立班级得力班干部队伍,让班长参与“代班主任”工作,形成纪律、学习、劳动、宣传、体育、文娱、生活等方面各个委员及时反馈,“代班主任”随时掌握班级情况,灵活机动的处理班上的人和事,遇到不能解决的人和事,学会随时请教、求助班主任。具体如下:
(1)纪律委员对班上上课纪律、出勤情况、自习纪律、以及打架等以上情况每天及时汇报给班长;
(2)学习委员对班上上课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自习学习效果等每天及时汇报给班长;
(3)劳动委员对班上教室、公地清洁进行安排并对寝室清洁情况、教室、公地清洁情况每天及时汇报给班长;
(4)体育委员对班上晨练情况向寝室室长了解并汇报给班长,做好体育锻炼、运动会的组织和安排等。
班长对每天情况做好记载,抽7:00的时间对班上好的现象、好的人和事进行表扬;对违纪的同学单独谈心;对严重违纪或不服从教育的同学,及时报告给班主任。
2、制定本班班级常规管理办法,对经常违规的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以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3、继续保持每周周记的检查和评语,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解决。
4、经常在班上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保持班级活力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
一、指导思想
(一)以平等、尊重、信任、关爱为原则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严格按照学校《教育管理手册》和《中小学生守则》等文件要求开展班主任工作,使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共同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
(三)结合原班主任工作计划开展工作,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高一(7)班为年级普通班,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内宿生63人,外宿生4人。学生平均年龄为16岁。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父母务农或外出工作,多数学生独立能力较强。学生入学成绩平均分大概为500分,其中有几位择校生。
(二)存在问题
1、学习方面:
(1)大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不够认真。
(2)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有适应高中学习节奏,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学习计划。
(3)部分同学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
(4)部分同学有偏科现象,做作业不认真或不做作业。
2、纪律方面:
(1)个别学生纪律不好,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受到德育处惩罚。
(2)部分学生自律性比较差,上自修、自习时讲话,影响别人。
(3)部分同学对班级集体活动不积极,缺乏集体精神。
(4)部分班干不积极工作,班级凝聚力不够。
三、实习期间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重点
1、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的任务,对班干部提出具体要求,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
2、建设良好的班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热爱。
3、营造良好的学风。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们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4、帮助同学们树立理想和制定学习目标,介绍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5、增强班级凝集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等团体活动,让同学们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班级利益,增强班级凝集力。
6、解决班里存在的纪律问题。整顿班级自修、自修的纪律,转化问题学生。
(二)主要任务
1、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2、设置值日班长一职,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做好每天的班委工作,并做好班务日志。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明确小组学习任务,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4、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大会”向学生介绍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同学们制定学习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学会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从而努力学习。
5、开展第二课堂“快乐学语文,你我齐参与——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6、出关于理想的墙报。
7、通过谈话的方式对纪律不好、学习不认真的学生进行教育,努力转化他们。
四、日常工作
1、跟早、晚读。每天早上6:50、傍晚6:50到课室检查人数,督促学生认真读书。
2、跟早操(周一升旗)。早读后督促学生戴好胸卡,迅速到操场集中,认真做操。
3、参加学生活动。观看学生的每一次篮球赛和乒乓球赛,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4、每天自习课和周二、周三、周五到课室坐班,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维持纪律。
5、每天找一位学习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和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8、不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总结班里的情况,了解班干的工作情况,布置相关任务。
9、每周召开常规班会,与学生共同讨论班级存在问题。
10、每周巡女生宿舍一到两次,了解他们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
五、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
1、见习期间,初步了解班级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座位表名单、课程安排等,并以最少时间将学生的姓名和模样对号入座(特别是班干部)。
2、观察原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及班级管理方法;通过聊天掌握学生思想、个性、理想等问题,然后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第二周:
1、开主题班会——《幸福不靠命运,而靠自己开拓——学习经验交流班会》,通过优秀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心得,也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
2、召开班干部会议,初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要求班干部团结合作,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纪律上发挥带头作用。
3、找个别纪律不好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情况,向他们提出明确要求,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第三周:
1、放国庆假,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第四周:
1、制定并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责任制和班级专项任务责任制。
2、收集学生的理想,组织学生出《理想墙》墙报。
3、要求值日班长每日登记好班务日志,每天检查,了解班里每天的情况。
4、找个人想退学的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打消他们想退学的念头,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读书。
第五周:
1、开主题班会——《学会感恩》,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通过感恩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
2、举办第二课堂《快乐学语文,你我齐参与——趣味语文知识竞赛》,寓教于乐,培养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合作精神。
5
为了能把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33名学生,其中有男生17人,女生16人
二、学期基本工作要点
1、确立班级体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所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台,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1)通过各种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组织和举行读书会,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底蕴。
(3)经常与各门学科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情,做好协调工作。
3、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4、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6、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8、健全班委会,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发挥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班干部作为班级核心力量,分别负责其它级别的各项工作。
6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以“对每个学生负责,助每个学生成功”为教育宗旨,扎扎实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努力探索年级管理规律,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教育教学
(一)教育工作
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是设计教育的平台。教育是一种唤醒,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育造就的学生应该是行为规范、心灵自由、感情丰富、思想充实、胸襟开阔的现代人,应该是能够为自己负责、为他人、社会、国家负责的现代公民。
工作重点:
1、班级管理理念:“管理就是沟通,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引领”,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
2、形成合力,统一意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疏导,排除干扰因素,使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面对学习和生活。
4、加强常规管理,严格控制严重违纪现象。
5、抓好学生的学习管理,加强早晚自习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工作
工作重点: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转变教育观念,细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增长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集体备课,注重实效。
3、加强尖子生的培养。落实基础,加强能力,统摄规律,提升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4、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向重点班要质量,向普通班要数量。
具体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要求全体教师“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下在管理上,实干落在平时上,基础打在备课上,目标定在发展(高考)上。”抓点(学习尖子生),又抓面(二本达线率的提高),坚持不放弃一个学生。
(1)转变教育观念
1、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为目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树立“以学为本”的思想,让教育适合学生。
2、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伙伴,也是教给学生做人准则,送给学生求知钥匙,引导学生增强能力的导师。因此,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德智体一起抓;关心全体学生,优中差一起抓;提高学生素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起抓;改进教学方法,教与学一起抓;注重多方面协调一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一起抓。
3、懂得“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无坚不摧。单兵作战必败,团队冲锋致胜。”的道理,树立“一盘棋,打总体战”的思想。
4、教师的失误生产的不是一个废品,而是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本。”的大教育观。
(2)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注重实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树立“功在课前,效在课内”和“眼前有课本,心中有学生,学法即教法。”的备课理念。教师备课不能只备怎样教、怎样讲,还要备学生怎样学,而且要把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做为备课的重点。
集体备课强调的是教师的合作、热情无私的交流精神和发挥集体的智慧,是取高合众,以教师集体去面对学生集体。“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减少遗憾,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求:
1、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备课时先交流上周教后感,后讨论下周上课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讨论时要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和集体备课的功效。
2、听课与评课是集体备课的延续和补充。要求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以评促教。评课中既要扬长,又要“揭短”,且至少要提出三点不足或建议。
3、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二次集体备课。对年轻教师的要求:不备不听,不听不讲。认真填写集体教研(备课)和评课的有关表册,及时上交教导处。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增长点。
三、公平竞争,公正评价
公平竞争可以极大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公正评价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的创造力。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检查评估制度,加强对教师作业批改、教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登记在册,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个依据。
2、本学年进行六次大型考试。严肃考风考纪,认真做好阅卷、阅卷后的教研和试卷讲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考后质量分析评价体系,一是对试题做综合评价,二是考后全体科任教师的质量评价,三是对每一位老师的成绩进行横纵比较,四是对同层次班级中的好中差生进行比对和评价。
3、继续完善师生每次考试的卓越奖励机制。
4、对班级的考核、评价仍然采取捆绑式,即班级评优与班主任工作、政教考核、团委考核、教学成绩考核等十几项考核捆绑在一起,最后做出综合评价。
- 上一篇:中学实习教师个人总结
- 下一篇:疾控中心实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