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4:0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

篇1

初春艳是河北师范大学2003级物理学院学生。今年3月,她报名参加了学校团委和学工部联合组织的“顶岗实习”工程,当了两个多月中学教师。她说,等同学们真正当上一名教师时,就会理解短信的意思了。

字串5

11月初,河北师范大学第三批“顶岗实习”学生奔赴基层。据统计,截至发稿时,该校已有近2000名学生分赴河北10个县市82所中学进行顶岗实习。字串7

顶岗实习来了字串8

今年3月,河北师范大学安排大三学生教育实习,其中物理学院31名学生被安排到南宫市12所中学,与以往中学老师指导师大学生实习不同,这31名学生直接上岗,顶替基层中学教师上课。

字串1

随着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师范类高校学生实习也发生了变化。河北师大一名负责人称,一方面,城镇中学的实习点不够用,一些学校不欢迎师范生去实习,担心影响学校升学率;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怕吃苦,不肯去农村中学实习,有的学生在基层中学盖个章,就回来交差。

字串9

“农村中学师资匮乏,基础教育发展薄弱,这些地方更需要高素质的大学实习生。”河北师大学生处处长陈世民说。

字串8

南宫市12所中学成了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工程的试验田,物理学院31名学生对当地学校的“器重”很感动,他们跟顶岗的中学老师沟通学习,精心备课。顶岗实习受到南宫市师生欢迎,该市文教局负责人向河北师大提出需求,希望学校派遣多专业学生组成混合编队实习。字串5

今年5月,河北师大正式把“顶岗实习”工程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年志愿者行动”,其核心是按需定岗,根据农村基层中学需求派遣顶岗实习生。河北师大党委书记李建强称,“顶岗实习”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字串9

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工程得到省教育厅和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首批参与顶岗实习的教学点增加到10个县82所中学,参与顶岗实习学生扩大到6个学院。顶岗实习的另一项功能是培训实习生顶下来的中学老师。据悉,目前河北师大已在3个县进行了教师集中培训。字串2

顶岗实习火了字串3

在河北师范大学校园里,“顶岗了吗?”成为大三、大四学生见面打招呼的口头语。

字串4

河北师大首批报名顶岗实习的学生超过2000人,中文系2003级学生王月娥是入围的503名实习生之一。在出任藁城市四中的语文老师前,王月娥已经在师大进行了两个月岗前培训,她和同学们按照新课标要求集体备课,互相找差距。

字串9

第一堂课,王月娥在班里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学生们想从语文课上学到什么。这个创意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学生们的距离。在班会上,她告诉孩子们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怎样学习,读什么样的书,她给孩子们描绘她的大学生活。看到孩子们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渴望,王月娥说,她相信一些孩子的人生会发生变化。因教学出众,王月娥被藁城市四中评为优秀实习生。

字串7

今年9月,王月娥又报名参加了石家庄市一所中学的教育实习,她的教学理念受到学校师生好评,这一次她又被评为优秀实习生。王月娥说:“5月份的顶岗实习给了我自信,因为我比别人先走一步。”字串7

今年9月,河北师大派遣第二批顶岗实习生673人。11月派遣第三批顶岗实习生785人。这样,河北师大先后有近2000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基层中学顶岗实习。该校宣传部部长宋书通说:“顶岗实习受到农村基层中学欢迎,需求一次比一次多,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批比一批多。”

字串6

学校鼓励的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几乎所有参加过顶岗实习的学生都认为,锻炼能力、了解社会是他们最大的收获。顶岗实习生郭延合是威县二中高一年级化学老师,因为第一节课没讲好,他对自己的上课能力产生了怀疑。自习课上,他和学生们谈了自己的情况,他表态说“一定努力尽快调整状态,把课上好”。字串5

第二天,学校教研组听郭延合的课,当他走上讲台时,看到桌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郭老师,别紧张,我们支持你!”学生们的善意让郭延合感动,他从台下的学生身上找回了自信。

字串6

用爱心收获成长字串6

在河北师大,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并存。按照教学安排,师范类本科生不需要到基层初中实习,他们只要选择教育实习修够学分就可以了。顶岗实习让实习多了一些志愿者的色彩,多了一些爱心。

字串5

顶岗实习生李晓燕是南宫二中高二(2)班的英语老师。她发现,班上后排一个高个子男生上课就睡觉,李晓燕开始观察这个高个子学生。一次,她在学校篮球场上看到高个子的身影。字串1

晚自习时,李晓燕对高个子的球技大加赞赏,她发现高个子对她友好地笑了笑,而且笑容里带着一丝愧意。英语课上,李晓燕鼓励加命令式地要求高个子读课文,这个学生开始很犹豫,但是当他一字一句把那一小段读下来时,李晓燕很兴奋。高个子从来没交过英语作业,当李晓燕试探地问作业情况时,高个子学生又是一笑,朝她晃了晃新作业本。几天后高个子学生竟拿着书向李老师请教音标问题。字串7

河北师大历史系教师任印录从1992年开始负责系里的学生实习工作。他说,所有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都是自愿报名,为了让中学生有学习兴趣,让他们接受自己,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们,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跟孩子们交流着。

字串7

在老师缺编的学校里,顶岗实习生分担了学校大量的教学工作。许多实习生早上五点半起床带操,和学生们一起锻炼,早读、午读、盯晚自习,白天处理日课作业,晚上讨论、备课直到深夜。临漳一中一名教语文的实习生一周要上20节课;在威县二中教语文的赵静,同时要带8个班的古诗文鉴赏,每天批改140多本作业。河北师范大学2003级外国语学院学生刘文燕很庆幸参加了顶岗实习。她在自己的实习日志中写道:“实习使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知识让我体验了人生的价值,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字串9 河北师大党委书记李建强表示,顶岗实习工程实施半年来,已经带来两大变化,一是缓解了师范院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专业技能较差的现状,二是缓解了部分农村基础中学教育师资匮乏的现状。他还告诉,学校准备在总结完善顶岗实习工程基础上,把参与面扩大到非师范类学生中。(实习生冯涛许海涛) 字串2

字串5

篇2

[摘 要]顶岗实习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一种新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为例,从顶岗实习的基本情况、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顶岗实习的建议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目的是完善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顶岗实习;师范生;研究

顶岗实习是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实习模式,它肇始于2002年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小松树计划”, 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派去农村中小学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的一种实习模式。其特点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处在与实习学校教师同等的地位,实习生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职能,学生实习时间长、力度大,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全方位的实践锻炼,克服了常规实习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草率收兵的弊端。

目前顶岗实习越来越受到师范院校的重视,从2002年第一期顶岗实习开始国内许多师范院校跟进,本文以石家庄学院教育系为例,探讨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顶岗实习的情况

1.基本情况。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石家庄学院从2009年对教育系的师范类专业学生首次采用顶岗实习模式至今已经有5期(一年一期,一期历时半年),分别是07-11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总人数达287人。实习基地从最早的保定顺平县的6个实习点扩充到石家庄开发区和石家庄元氏县等25个实习点。实习点最初总体师资力量不强,设备落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经济不发达,但随着近五年的发展,我校已经和一些条件好,设备先进、教学理念先进的实习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实习基地的层次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顶岗实习内容。顶岗实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和班级管理。我院派出的实习生主要担任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的教学,音乐、体育等副课的教学也会承担一部分,此外学生还教授过心理健康课程,平均计算每位实习生一学期至少担任2门主课的教学,担任2个班级的教学,每天至少上4节课,总体来说教学任务繁重。在班级管理上,一半以上的实习生都会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即使不担任班主任的实习生也会开展日常管理学生、开班会、对个别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

3.顶岗实习取得的成绩。总体来看,这五期学生的实习成绩良好。第一,我院的学生赢得了当地良好的口碑,不管是实习基地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各个实习点的校长或学生家长对我们的学生表现是认可的。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特意给我院第一期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写了一封信,表扬实习生对其孩子的帮助,在信中家长说道要深深感谢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并感谢石家庄学院对这位同学的培养。第二,我院学生在当地各个乡的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大体上计算有1/3的实习生获得过奖励。第三,在期末全乡或全区排名中,我院实习生所带的班级取得较好的名次。

二、顶岗实习的意义

1. 促进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顶岗实习是师范生在大学期间所上的一门动态综合性课程,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多元性、可变性、开放性等特点,是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为一身的综合型课程。“深度实践”是顶岗实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为师范生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充分的条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各个环节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高效的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从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智慧。

2. 增强师范生就业竞争力。从近几年的特岗教师选拔招聘的结果就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青睐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师范生。因为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促进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其适应环境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显著提高。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高势必会增强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以第一期07级小学教育专业19名学生为例,截止到2011年6月学生毕业为止,有5名同学考上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有7名同学已经与各类学校签订了协议,还有7名同学考取了特岗教师,该专业与未参加过顶岗实习的教育系相关专业学生比较,就业情况比较乐观。

3.促进培养方案的改革。我院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许多专业比如小学教育专业是07年才增设的本科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尤其是课程方案的设立并不成熟,许多课程的设置只是参考了同类院校的课程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与我院的实际情况如师资队伍、学生状况、地域特点、学院目标定位等相结合,也没有更多的实践资料可供参考。而顶岗实习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可以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立提供实践素材和实践经验,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亲身感受和体会,可以发现课程设置、教育实习中的一些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的修订培养方案,培养出更优秀的师范生。

三、顶岗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专业指导力度不够。对顶岗实习生的教师专业指导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当地实习单位,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目前这两面的指导力度都不够。通过访谈得知实习单位虽然给顶岗实习生派了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但是指导力度不大,有些实习单位的指导流于形式,这与实习点领导对顶岗实习生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实习点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关,还与顶岗实习生本身的求知欲、上进心有关。另一方面,来自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指导力度也不强。以石家庄学院为例,每一期都是派一名带队教师负责学生的全部事务如与当地教育局的沟通协调、各个实习点的维护、实习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实习资料的归档管理等,带队教师普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责任重,这势必会削弱了对实习生的专业指导力度。

2.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不到位。我院缺乏对带队教师的岗前业务培训。带队教师在带队之前没有经历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不熟悉学生顶岗实习的流程,领导或者上一位带队教师基本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给下一位带队教师介绍带队注意事项和相关流程。这会首先会导致带队教师的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完善、工作职责不清晰,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其次会导致许多带队过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的得以推广,带队教师的工作在完成过程中出现困难,必须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总结经验和窍门。最后会导致对带队教师的管理不够科学,很难准确、有效地对带队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3.缺乏对学生的规范化考核机制。目前我院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以带队教师为主,带队教师根据学生一个学期的教学、班级管理、期末所带班级的成绩与排名、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再在实习鉴定表中给出实习成绩的等级和简短评语。这种考核方式比较粗糙,缺少考评的维度与具体评价指标,缺少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标准化程度较低,信度、效度也较低,很难客观、准确的反映出每一名同学的真实顶岗实习水平。

四、对开展顶岗实习的建议

1.发挥院系的二级督导作用。所谓院系的二级督导是指对顶岗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要以实习生所在系为主,学院的管理为辅,两种管理与指导着相结合,充分调动全学院的优势资源对顶岗实习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比如,实习期间组织学院的教学督导组深入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的教学,可以让教学督导组成员参与到实习生的教学设计、讲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中去,实习结束后,督导组成员还可以参与实习成绩的评定,协助院系总结经验。还比如,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派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化素质与职业化能力的相关培训,加强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高效执行能力等,使学生尽快的蜕变成一个职业人,胜任新的岗位职责,适应新的职业角色。

2.加强对带队教师的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师专业知识(如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法、说课与评课、班级管理);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内容与职责;顶岗实习生的特点;实习基地的特点和介绍;历届顶岗实习中出现问题与解决方案等5项。其次是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上课、座谈等形式对带队教师集中培训,在培训时将以上培训内容印制成册,供教师学习以及日后的查阅。最后是培训的时间,可以在顶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开展,采用少时多次的分散培训,也可以在顶岗实习前一个月短期集中培训。

3.规范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考评。对学生的考评关键是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考评内容。首先是实习生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单”,在评价单中明确了具体的评价维度及各级指标,每次听完实习生的课之后由听课教师填写,这样可以做到对评价内容的定量化。其次是班级管理,可以设计一份“班级管理效果评价单”,由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与校长填写。再次是实习生的作业,由带队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价。

第二,确定评价人员的多元化。评价人员包括4类:实习生所在院校的教师如带队教师、教学督导员等;实习基地的教师如实习生的指导教师、校长、教务主任等;当地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实习生自己如实习小组长等,力求通过不同人群多个角度对实习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做到客观考评。

第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因此评价结果不但要给出量化分数与等级,而且应该包括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红惠.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三所本科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2).

[2]李春晖,郑新红.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评优工作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3]刘大军,许文果.顶岗实习背景下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4]陈光磊.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J].教育探索,2011(10).

[5]吕京.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的问题及现实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6).

[作者简介]郭雪萍(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篇3

一、顶岗实习的意义

1.顶岗实习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

教师培养模式是关系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师范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是教学体系相对封闭,培养模式亟须创新。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被简单地理解为学科教育和教师专业教育混合相加,注重学科教育和学科的自成体系,而教师职业技能部分常常被忽略,至于基层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在做什么根本不被关注。教学内容空洞、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基础教育实际,教育理念无法切实贴近基础教育。二是实践教学亟待加强。“教师职业训练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育。”以往的师范教育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学习和系统的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局面。尤其近年来,师范生实习遇到了很多困难,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短,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加起来总共也不超过12周。实习学生讲课时间不多,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更是无法实现,没有获取经验和反思的机会,实习效果很差。师范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的质量问题,也就是师范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应当受到师范院校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积极实施顶岗实习计划,探索师范生培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由于每位师范生要独立完成长达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任务,因此教务处统一调整了相关课程,将涉及教学法的课程全部提前到第四学期,并增加了集中讲座、试讲点评、教学录像观摩等方式进行顶岗实习前培训,确保学生在顶岗实习前能顺利上岗。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使同学们能够在实实在在的教师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这种教育实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能完全参与或投入到教学中去,获得丰富翔实的感性认识,并不断从感性认识中总结、提炼,与学到的理论进行对比,使得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2.顶岗实习有利于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笔者对怀化市芷江县罗旧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做过调查,结论是教师学历普遍不高,教育观念落后于发达地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操作能力偏低,教学手段陈旧,反思能力不足。实习期间,笔者给老师们开展了诸如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等多次讲座,实习生教他们学电脑操作、做课件等。我们还在实习学校成立了体育集训队、音乐美术班,大大提高了实习学校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可以说,顶岗实习极大改善了实习学校的师资队伍,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全新的教育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3.顶岗实习有利于师范生专业思想的教育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最受益的是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一学期角色的转变,促使同学们变得成熟,同学们教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第一,从专业思想教育上来说,顶岗实习的学生是学以致用。他们利用在校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来为农村教育服务,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既强化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人翁身份,能进一步调动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政治思想教育上来说,顶岗实习为实习学生提供了教育自己和教育学生的舞台。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无论上课还是做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净化思想,教育自己的过程。教育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给学生讲清这样做的道理,这就要求顶岗实习学生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把农村学校当作他们提升思想素质、加强实践锻炼的基地,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上创造一种有效的途径。从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方面来说,现代大学生中很多是从小没有吃过苦,也没有艰苦奋斗的习惯。通过这次顶岗实习活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在我们中国还有这样苦的地方,还有吃不饱饭、穿不暖衣的地方,而这些地方的教育事业更是艰苦。当时我们实习队学生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的感受。

第二,从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来说,顶岗实习学生独立承担和完成一个岗位的教学任务,可以较为系统地认识其得失成败,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提高。他们去了实习学校后,带的课不一定和自己所学专业相符合,这就要求大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珍惜在校学习的时间,认真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发展成为有用的综合型人才。对于他们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通过顶岗实习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他们由学院安排的带队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听评课及相关方面的帮助与关照,使他们知道如何备好一堂课,怎样启发学生,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等等。

第三,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说,师范类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时间短而任务大,这在现实中有点不太合理。顶岗实习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能够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来教育农村的孩子,通过顶岗实习,大学生了解了社会、了解了国情,也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实习任务完成之后,他们回到学校中知道该如何学习,怎样才能达到毕业上岗的要求,并能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通过顶岗实习,大学生懂得了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懂得了国家现在哪里最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去,懂得了家访,怎样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辍学。“顶岗”既给学生以挑战和压力,又使学生有了独立实践、大胆试验的机会。实践表明,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素质普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说,顶岗实习开辟了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贫困地区,接受学校所没有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基层实践锻炼,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师素质,增进对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感情,巩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变就业观念;最根本的是,通过艰苦条件的磨砺,可以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能吃苦的思想作风让他们一生都会受益无穷。顶岗实习学生实践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爱岗敬业,扎实工作,亲身感受到农村条件的艰苦和基础教育的落后,感受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和对他们辛勤劳动的肯定,本身就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结合实践教育。

二、顶岗实习质量保障措施

顶岗实习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行,其质量保障问题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顶岗实习涉及到高师院校、地方政府、实习学校等各个部门,受制于经费、制度、组织、高师课程、实习基地等诸多因素。要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1.完善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是科学管理的基础。要使顶岗实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在政策和规章制度上对实习工作的程序、方法和各主体的职责等进行明确规定。省级教育厅应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制定相关的政策条规,规定所属地市和高师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的责任和实施措施;高师院校首先应制定一个详细的实纲和实习计划,对顶岗实习的目标、步骤、内容、要求、形式、手段、考核方法等作出总体的规定,然后,再进一步制定顶岗实习各个具体环节的管理制度以及有关顶岗实习生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规章制度,如《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中期检查制度》、《顶岗实习生管理办法》、《顶岗实习队长职责》、《顶岗实习生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生处分条例》、《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奖惩条例》等。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接收和安排师范生到本地区所属农村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制度的形式对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生的工作进行奖惩。此外,实习学校也应该制定相关条例,如《实习教师守则》、《实习教师考核制度》等。所有这些规章制度的探讨和制定将使顶岗实习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例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师范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带队老师职责和实习生守则等。有了制度,实习工作开展便有章可循,为后来的团队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2.增加突显师范技能培养的课程

顶岗实习中实习生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实习生,同时也是一名教师,因此,实习生应具有更强的师范技能和更为成熟的从教心理。在这次实习过程中就发现有些学生胆子很小,害怕指导老师去听课,大多数学生感觉有话说不出,板书不规范,课堂节奏控制不好等现象。这就要求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突显实践技能的培养。目前,高师院校课程存在着专业课程比例过大,实践类课程较少、教育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这样的课程设置虽有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却不利于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因此,高师院校应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原有的课程。如:通过变必修课为选修课、减少课时等方式将专业课程予以缩减;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如开设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教学案例分析、中小学新教材分析、心理咨询与辅导、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增加实践类课程,如延长见习时间,重视微格教学,增设教育调查等实践课程;增设教育实习前的培训课程,对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但需要指出的是,顶岗实习使得师范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减少了半个学期左右,这无形中给师范生的在校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增加了压力,为此,高师院校应对师范生在校学习课程进行总量上的缩减。

3.抓好顶岗实习管理队伍的建设

顶岗实习工作纷繁复杂,必须依靠素质优良的组织管理队伍。高师院校、实习学校都应该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实行分层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位。由于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具有指导、管理、协调等多种作用,因而,在顶岗实习管理队伍成员中应该着重加强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此,高师院校应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和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并在待遇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以利益为导向实现实习指导教师师资的优化配置。由于顶岗实习学校教学条件落后,师资缺乏且素质偏低,所以,为了使顶岗实习生得到一线教师的有效指导,实习学校也应该选择有责任心、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实现实习学校和实习生的双赢。

4.选择恰当的顶岗实习学校

篇4

高师美术教育的特点就是师范性,“事实上,正像医生、律师、工程师一样,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就必须有相应于这一职业的知识、才能、态度要求,开设教育课程,体现师范性,正是有助于大批的师范生尽快地系统地满足这些要求,有效地适应教育工作”。那么怎么突显这种师范性呢?具体做法就是高师美术教育要从侧重“学科专业性”向“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并重发展。首先,高师美术教育本身要对大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所谓“堪为人师而模范之”,高师的学生们,正是在大学的课堂上,想象着自己未来作为教师的样子,也就是说大学教师对他们具有职业示范性。所以大学教师自己先要有师范意识,注意自己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引导。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教育改革和实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能、善于了解与联系学生、有意识地联系中小学美术教育、注意指导特殊学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等等。事实上,很多高师的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在大学里所学,从方式方法的运用到所传授的内容、教育教学的态度等都如此。到他真正适应和完全熟悉中小学美术教育,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唐山一所小学,担任三年级的班主任和从事本年级数学、语文教学工作,上课时他却一时难以从大学所耳濡目染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所以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他说感觉大学学的东西离这个课堂太远了,一切都要从头来,看似简单的东西却不知道怎样传授给学生,所以有时他上课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只好临时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这位大学生身上折射出高师缺乏师范性带来的弊端,也是高师教育忽略师范性的必然,它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技能层面还是从知识层面都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可以说是不合格的。在学科综合性日趋加强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也必须迎头赶上,加强学科融合。因为“据调查,目前大多数高师美专的技能训练课程占到课时总量约65%—70%,其余除师范类通识课程外,美术史论课程仅占6%左右,且由于种种原因,其他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及讲座开设甚少,从课程量上难以承载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需求”。这也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的现状。首先是摆脱重技轻理,实现美术专业技能与美术史论课程的融合。因为“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史学习成绩与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之间在总体上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美术史课程学习情况的好坏影响着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尤其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水平的高低。对美术史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一般可以简明地表示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水平,是预测在校师范生(未来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很有价值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营造广泛的文化情境,把美术学习当成文化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再就是实现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技能的融合。师范生要掌握广博的教育科学知识,并注意把它们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尤其要重视师范生的实习工作,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在上面三个融合的基础上,实现“学科专业性”与“师范职业性”的融合统一,实现师范生的为人、为艺和为师于一身,方能在毕业后从容应对中小学美术教育。

二、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平台的关键在于提供高师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效衔接的机会,使二者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这儿提供两种现成的模式希望对高师美术教育起到作用。目前一些学校采用顶岗实习,为期大约一个学期。其具体模式是安排师范生到中小学教学,先由当地学校教师指导一个月,然后当地学校教师就到实习生所在学校进修,其原来工作岗位就交给这些实习生,实现其顶岗实习。这里如果在几个环节注意搞好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就能使顶岗实习避免流于形式且富有成效。一是加强高师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与中小学专业教师的沟通对话,由他们共同切磋,共同指导实习生。二是大学的顶岗实习可实行定点实习,这样便于在长期合作中摸索经验发现不足,也便于双方的合作交流逐渐深化。再一个环节就是保证实习学校教师进修的质量,使他能通过进修接触到大学的先进理念、方法等。再有,高师既可以安排教师尤其是教学法教师到当地中小学进行调研、锻炼,以便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及改革的实际情况,在对师范生的培养上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高师也可以邀请中小学教师直接参与教师培养的队伍中来,以加强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澳大利亚的大学非常关注当地中小学的的课程改革,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面向当地中小学。如果不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计划上与当地中小学保持密切的联系,那它的毕业生就有可能被当地中小学拒之门外。

三、总结

篇5

湖南省一直面临着培训经费投入十分有限与教师培训需求相当巨大之间的矛盾。“国培计划”的实施,对湖南省教师培训而言真是“雪中送炭”。湖南省将“国培计划”实施作为推动教师队伍现代化的重大机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不断提升项目实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并引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全省教师队伍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一、构建教师培训基地体系

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体系。“国培计划”的实施,为湖南省打造切合实际、运转有效的教师培训基地体系提供了机遇。

高校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龙头。湖南省依托现有资源,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范畴内,初步形成了校长园长培训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主体,初中教师培训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主体,小学教师培训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主体,学前教育教师培训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主体,其他十余所有师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为补充的高校基地格局。这些高校以高度的责任感、历史感和使命感,聚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专业精细实施国培项目,加强了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研究,实现了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有效对接,逐步实现了培养、培训、研究、服务一体化。通过“国培计划”实施,师范类高校的龙头地位日益巩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显现;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情结逐渐恢复,对教师培训日益关注。这些高校已成为湖南省相对稳定的教师培训核心基地。

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是“国培计划”实施的基础。“国培计划”启动之初,各培训机构自主选择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作为培训实践基地,组建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2013年,省教育厅制定遴选标准,专门下发文件,遴选省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园),将其建设成为全省教师培训的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和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示范基地,首批评审认定128所。省级基地校(园)充分发挥实践性培训、训后跟踪指导等优势,主要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教师”培训任务和短期集中培训观摩考察任务,特别优秀的学校(园所)可以独立承担国培项目。岳阳市君山区许市中学独立承担了“国培计划”初中课改实验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株洲市景弘中学、湘潭市和平小学等6所学校承担了“国培计划”中小学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82所省级基地校(园)承担了置换脱产研修“影子教师”培训。遴选、建设和使用省级基地校(园),不仅完善了全省教师培训基地体系,而且提升了全省教师培训质量。省教育厅不断加大对省级基地校(园)的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773万元专项经费对82所基地校(园)进行奖补。

教师培训机构是“国培计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全省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主体,对全省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到“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来,承担了学员送培和组织协调、远程培训项目辅导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工作,逐渐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者、研究者和实施者,成为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重要纽带。“国培计划”实施,推动了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转型。

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湖南省以高校为龙头,以优质中小学校(幼儿园)为基础,以教师培训机构为纽带的分布式、广覆盖、高质量、有特色,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逐步形成。

二、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国培计划”的实施过程,是湖南省不断建立并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的过程。

建立并完善了项目招投标制度。湖南省所有国培项目坚持项目招投标,并实行差额遴选制,凡是有多家单位同时申报同一个子项目,该项目定标时至少有一家以上单位要被淘汰;同时实行末位淘汰制,凡承担教师培训项目、经绩效评估获得优秀的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竞标,而绩效评估中排在末位的单位及项目被自然淘汰,且三年内不得承担同类项目培训任务。差额遴选和末位淘汰制大大激发了各培训机构的责任感,全省出现了百花齐放、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

建立了多方参与、过程性测评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项目绩效评估机制。下发了绩效评估办法,研制了科学性、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市州教育局、培训机构、专家、学员及省国培办均参与了绩效评估工作,培训机构和市州教育局相互考评对方的工作,实行培训机构之间交叉检查,聘请省外专家对各培训机构实施方案和培训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学员现场测评、部分学员座谈、学员网络匿名测评、电话随访学员等方式了解学员对培训的评价。按照“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学员网络匿名评价+专家考评”的模式,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过程性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即时效果,网络匿名测评主要评价培训延时效果,专家考评主要是学科(领域)专业评价。分值比例上,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4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30%,专家考评占30%;远程培训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测评占20%,学员网络匿名评价占50%,专家考评占30%。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性。

实行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约束与激励机制。湖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规定教师参加培训所获学分每年最低不得少于30学分,五年一周期累计学分不得少于360学分,其中校本研训不超过120学分。将培训学分与教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申报等挂钩,一个年度内参加培训累计少于72学分的教师,原则上在当年度考核中不能评为优秀等第。同时,开发了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系统和专门网页,具备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年度培训学分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功能。湖南省教师培训信息管理日趋科学和规范,201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省。教师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使湖南省实现了教师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由“不愿参培”向“争要指标”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国培项目学员参培率稳定在99.5%以上,结业率达到99.9%以上,学员整体满意率在99%以上。2013年,出现10多名中小学教师自费参加国培、往届国培学员回到国培教室旁听的可喜现象。

三、创新教师培训实施模式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项目特点、适应学员需求的实施模式,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既成功置换出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研修,又确保顶岗实习师范生的安全并得到优质的实习指导,我们创造性采取“两次置换”实施模式。第一次置换在农村骨干教师和师范生之间进行,按照一名在职教师置换一名或两名师范生的原则,把农村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园所)置换出来,把高校的顶岗实习师范生派到学校(园所),但顶岗实习师范生并不是一一对应地进入置换出来的农村骨干教师所在学校(园所),而是集中安排在县城学校(园所)实习;第二次置换在城乡教师之间进行,农村骨干教师进入高校脱产研修形成的岗位空缺,由接受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县城学校(幼儿园)选派优秀教师以支教方式补充。“两次置换”模式实施了3年,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受到教育部和各兄弟省市的充分肯定。2013年,根据培训形势的变化,考虑到基层学校(园所)的实际情况,采用“五段式模式”实施,项目实施由集中研修、“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集中研修、总结提升等五个环节组成。学员在高校集中研修40天左右后,到省级基地校(园)参加不少于20天的“影子教师”实践,之后回到自己所在的单位应用所学的成果在岗实践,然后带着问题回到高校进一步解决,并总结提升研修成果,真正实现了理论研修与实践提升的有机结合和螺旋式上升。同时,高校与市州教育局密切协作和沟通,按照“一一对应,按需顶岗”的原则和中西部项目1∶1、幼师国培1∶2的比例要求,选拔优秀师范生直接到置换教师所在学校(园所)顶岗实习。

短期集中培训,各培训机构按照“前移后拓”思路实施主题式培训。“前移”,就是培训前向参培学员提出调查研究、教学反思、撰写论文等要求,学员必须带着问题和任务参加培训。“后拓”,就是布置训后任务要求学员完成,创设网络学习平台等供学员训后交流研讨,采取现场指导、电话访问等方式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做好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跟进调研、训后实效调研,科学确定学员急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并据此确定培训主题和设定核心培训课程,实施主题式培训。

远程培训,采取“统一管理,分网学习”模式实施。通过招投标,湖南省远程培训由6家远程培训平台承担培训任务。根据远程培训的特点,我们充分发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管理网络优势,实行全省“统一管理”,做到“十个统一”,即统一报名方式、实施时段、账号形式、注册方式、反馈学情、评价标准、组建省级课程专家团队、辅导教师管理、市州工作研讨、组织校本研修。同时,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设立“国培计划-湖南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页,并与其他5家远程培训平台实现链接,学员统一注册、登录专页后分别进入相关远程培训平台“分网学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既发挥了省外优秀远程培训平台的资源优势,又发挥了本省远程培训平台的管理网络优势,实现了远程培训效益最大化。

“转岗教师”培训,采取“三环节三统一”模式实施。将整个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集中培训8天,送教培训3天,远程培训60学时,共计126学时,时间跨度3个月。长沙师范学院对项目实施进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制订课程、学指导、统一质量监控,并直接负责“送教培训”专家团队组建和教学工作。集中培训任务、送教培训组织管理由每个市州在当地遴选一所具备中专层次幼儿教师培养资质的师范学校或机构来承担。远程培训由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长沙师范学院共同组织实施,同时发挥网络平台功能强大齐全和学校课程资源丰富的优势。

除了各大类项目的模式创新外,湖南省各子项目实施也各具特色。如“送培上门”项目,一改过去的“往上走”为“往下走”,将高端培训送到农村教师的家门口,受到市县教育局和农村教师热烈欢迎。中小学送培上门项目涉及5个学科,分别是初中语文、数学、外语和小学语文、数学。每个学科分四个模块,如小学语文分为“口语交际、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模块。每个模块有“当地教师的研讨课,省级名师的示范课,专家即时点评与教师互动,专家微型专题讲座”四个环节,培训更具针对性。

四、引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发展

“国培计划”实施,引领了“省培”“市培”“县培”和校本研训实施工作,推动了全省教师培训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对全省培训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市州、县市区教育局纷纷采取国培管理模式,对本地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管理。如湘潭市教育局借鉴国培招投标机制,采取竞争择优方式,通过招投标和答辩会等形式遴选培训项目承办单位。

“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学员的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组建结构合理的专家团队,建立“双班主任”制、项目首席专家听课制、课堂教学测评制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丰富多样的培训文化,对学员进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这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做法与经验对全省教师培训工作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必将推动全省教师培训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国培计划”的实施,还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培训者。他们在国培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培训结束后将国培的理念、精神带回到本单位,促进了高品位培训的种子在全省各地生根发芽。正如学员李枝红参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高研班后所言:“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管理者,接受过数次培训,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培训受感动,受教育,有收获。这次培训为我们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进行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这次培训是在播撒春天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三湘四水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篇6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实践能力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about the Cultiv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to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CHENG Cheng, LEI Ti'nan, ZHOU Chunyang

(Education Institut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or a teacher which is the basic of being a qualified teacher for a student from normal school.Normal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facilita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This thesis brings up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the elem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hoping it can be a help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Key words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solution

1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①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是师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1)教学设计能力。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实施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只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一次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力性,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分析课程、设计教案的能力,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技能。它包括:导入新课技能、课堂实施能力、板书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师范生作为日后的准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如同医生必须懂得如何诊病开药,律师必须熟悉法律知道怎样运用法律一样。毋庸置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范生必须全面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流利的普通话、丰富的语言知识、丰富的中文知识等。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从业者,为了更好地履行“文化传递者”这一职责,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它要求师范生应具备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语言和中文知识储备。其中“一口标准普通话”是师范生“老三手”能力要求之一,作为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教学评价能力。它包括: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都有赖于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判断出一次教学的优劣所在,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素养。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在职前培训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2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在某师范院校校园网上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到98份有效问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

(1)针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选择这几项技能掌握程度基本良好。相对而言,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稍逊一筹,掌握较好的人数以46.9%略低于掌握较差的51.1%。这个数据表明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基本良好但整体水平有待加强,未来应该朝更专更精的方向努力,其中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这一方面应着重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对其掌握程度。

(2)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统计表明:导入新课、课堂实施、结课、课堂评价等各项技能表现一般。相对来说,课堂评价技能表现的最差,有65.3%的师范生掌握较差,而导入新课技能掌握的较好,有65.3%的师范生掌握较好。这几项数据指示在未来师范生的培养中要特别加强课堂评价技能的训练,使师范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3)针对师范生课堂组织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师范生都基本掌握课堂组织能力,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掌握较差,同时只有少数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较好。这表明,对于课堂组织技能的培养应该是:针对部分掌握很差的学生进行个别化培养和提高,而对整体应该提高一个层次,向着很好这一方向迈进。

(4)针对师范生板书技能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师范生的板书技能62%处于一般水平,有28%的师范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项数据表明师范生的板书技能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在板书技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综上所述,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技能掌握较差,甚至还有些人对某些技能完全没有掌握,这表明在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根据相关调查表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

课程设置不合理:(1)一方面,师范院校教学课程体系陈旧,缺乏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普遍存在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基础课程;重考试课程,轻非考试课程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师范院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师范生所学教育类课程单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难有作为。(2)学科教学论是师范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当前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特别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偏重实践性的教学而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另外,在高等院校学科教学论地位不高,处境尴尬。在一些领导和教师眼中,从事专业教学才是正道,才有发展前途。而学科教学法似乎既非专业课程也非教育基础课程,处于其它各专业与教育专业交叉边缘地带,角色不明,不受重视。因此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处境也非常尴尬,受领导轻视,甚至一些学生也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且学科教学论的师资来源多样,结构复杂。要么是教育专业教师兼带,要么是从中学调入教师充任等,师资水平良莠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学实践课程薄弱,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即要象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三是运用原理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策略性知识,也就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灵活运用原理、原则性知识。②长期以来,师范教育类课程的实践基础薄弱。由于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性知识的教学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训练,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的体验,影响了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了学生面对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③

教学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忽视反思的引导。为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些国家特别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环节。美国的教育实习占职前培养内容的20%。英国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0周。德国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要完成学校见习和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见习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④而我国教育实习的时间是一般为6周,除去实习开始一周的准备时间以及结束时一周的总结时间,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周,占四年总学时的4%。⑤教育见习时间短,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起到为就业做准备的作用。并且目前的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而忽视了师范生的反思思维和反思行为的行成。

3 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构想

(1)调整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构建丰富的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系统地对教育类课程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要保持教育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和系统完整性,又要强调对整个课程设置的优化。删除空泛陈旧的知识,以教育界最新理论成果取而代之。从理论、技能、实践三方面出发,构建出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教育技能作支持、教学实践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教育理论课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教育技能课,旨在解决如何教以及怎么教好的问题;教育实践课则是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最直接的途径。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中几乎没有专职师资从事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承担教育学专业知识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教育学理论研究者,有的甚至是非教育学专业的跨专业教师。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普遍缺乏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其教学难以符合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要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选用中小学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来担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即指派一定的师范院校教师到对应的中小学进行实习考察调研,保证一定的时间次数和调研质量,确保这批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有切身经验和体会。再者可以聘用一定的兼职教师,聘请当地中小学骨干教师或退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经验传授和培养指导。这也是间接地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途径。

(3)开展多样化实习机制,增加教育实习时数,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第一,面向基层,实行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是一种新型教育实践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共同合作。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已经完成主要课程的师范类高年级学生,经过系统培训,达到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后,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一学期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实行“顶岗支教”实践意义深远: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专业实践领域;另一方面,培养了师范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感恩的心态。另外,实习支教的时间通常比较长,有一个学期,远大于传统教学实习的两个月时间,这样实习生更容易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能、综合协调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二,增加教育实习时数,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分时段实习,也可集中时间实习,增加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效果。

(4)引入反思性训练。教育实习是目前师范院校普遍采取的教育实践课,但实习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大部分实习生在谈到实习感受时,往往是情绪感受大于理性分析。实习重在模仿性感受性的实践,而忽视对实践的反思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⑥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反思则是提升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和促进实践活动的准备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师范生而言,为提高其教学实习的有效性,可以进行教学反思。首先,可以在教育实习中,引入反思阶段。将实习模式改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个“反思”可通过反思自我,总结思考 ,写教学日志,与学生或同事进行交流对话来探讨自己的优缺点等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用录像摄影的技术,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进行反复观察思考,及时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也可以记录下优秀实习同事或教师的教学过程,对他们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取其长补已短,避免重走前人之错。另外,如果教学实习条件有限,也可以在师范院校内为师范生创设教学情景来进行反思训练。通过反思和分析,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注释

① 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25.

② 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③ 王芳亮.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6.27(3).

④ 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篇7

一、专业知识得以学以致用,讲课听课受益匪浅

由于我学的是师范类中文专业,在传统观点看来无非就是当一名语文老师,虽然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就业取向不再单一化,但是基本的教师素质是必须具备的。来到威县一中,我荣幸地分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此后,我就一直跟着我的这位指导老师听课,听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跟那个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揣摩领会老师的讲课技巧,授课能力,与学生互动等等。

讲课方面,我主要是负责学生的作文写作点评和试题的讲解处理,这一过程当中,我更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语法、句子、作文结构、个别字词的运用,无一不在激励着我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讲解过程中,我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与学生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和兴趣爱好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要求,力求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期达到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第一次登上讲台讲课的时候,面对着一双双望穿秋水般求知的眼睛,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但是,一个月的实习经历告诉我,自己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反响也比较好。

二、沟通协调能力得以提高,为人处事更加得心应手

由于处于实习阶段,很多事情需要协调,尤其是课程方面,包括与指导老师、各任课老师、主任等进行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我尽量使自己变得更加灵活机动,时刻为别人着想,做好自我角色定位,有时在征求别的老师听课意见时,也会先站在老师的立场来考虑,如课程时间安排,有无空闲时间,包括讲课内容。

我的办公室大部分是年轻老师,一共有7个实习生,7个正式老师。在这里,我虽身在异乡,但我却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因为,我们能够相互体谅,互相理解,亲似一家人。我们在业务知识上互相补充,共同进步,性格特点上各有千秋,兴趣爱好上各有特长。所以,我的办公室永远都不缺乏欢歌笑语,时时刻刻洋溢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相处的浓郁气氛始终与我们为伴。

三、学会感恩老师,培育之恩伴我们一路前行

“桃李满天下,当思红烛恩”,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当我们羽翼渐丰,为了梦想需要求学之时,是老师出现在了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将青春伴着汗水挥洒在了讲台上,任岁月无情地雕刻着自己的双鬓。终有一日,看着昔日的弟子如桃李般遍布天下时,那欣慰的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所以,在实习过程中,我能够真真正正地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理解老师呕心沥血的艰辛,能够体会到老师的拳拳之心,自然会有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总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竞争态势日趋惨烈的今天,只有牢记往昔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不断反思,顽强拼搏方能永驻时代潮头,冲上竞争洪流的风口浪尖;挖掘潜力,积极进取,把握良机方能绽放智慧之花,登上成功象牙塔的巅峰。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一定会更好地融入到威县一中这个大家庭当中来,从而为自己的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断的学习让我更加自信,充分的锻炼让我更加成熟,深入的交流让我更加理智。回首走过的点点滴滴,我豪情万丈,展望未来的分分秒秒,我信心满怀。相信自己,不断鞭策自己力求上进,使自己的实习生活更加充实多彩。

查阅更多 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总结

篇8

袁博 杨红梅 娄刘娟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

摘要 本文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PDCA 循环法在高职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应用过程及内涵,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在青年教师成长中实行PDCA 循环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PDCA 循环;高职教育;青年教师;成长质量

1 概述

1.1 PDCA 循环所

谓PDCA, 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 的首字母组合,PDCA 循环即是按照这四个过程进行不断循环,形成了一个持续改进、螺旋上升式的系统,如图1 所示。

1.2 高职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性现如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批青年教师加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队伍。然而,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并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育教学理念熏陶,又未经过教学过程实践锻炼。因此,如何制定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成长计划,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自身在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成长为例,说明了PDCA 法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可行性。

2 PDCA 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应用

2.1 P 阶段具体化

2.1.1 分析现状,找出影响“成长质量”的问题。现状分析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结合本人实际,目前影响“成长质量”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由于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缺乏课堂教学技巧,没有形成一套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处于磨合阶段。

2.1.2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找出问题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至关重要,可通过自我剖析及向有经验的老同事请教,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总结如下:(1)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育理念熏陶;(2)未经过教学环节实践锻炼,缺乏对课堂和学生的把控能力;(3)受所接受教育的影响,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准确。

2.1.3 确定各种原因中的最关键因素。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中,筛选出以下两个最关键因素:(1)教学技巧欠缺;(2)教学方法欠缺。

2.1.4 制定改善“成长质量”的措施。教学中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但是在规律运用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唯物辩证法,可采取以下措施:

2.1.4.1 备好课。备课是教学中的第一环节,要让课堂精彩就要做好备课工作。备课过程还需撰写授课计划和教案。

2.1.4.2 上好每一堂课。(1)将多媒体授课和板书设计有机结合。(2)注意语音和语调的调节。语音要有高有低,语调要抑扬顿挫,把控课堂气氛。(3)授课中理论联系实际。(4)脱稿讲授。(5)引导式教学。(6)坚持听课和被听课。虚心向老教师、同行学习,不耻下问,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2.1.4.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想要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还需从师生关系上下功夫。(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站在学生角度去进行授课,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2.2 D 阶段的具体化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去实践。实践是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过程。

2.3 C 阶段的具体化根据P 阶段中的计划内容检查D 阶段产生的结果。如可从学生的认可程度以及邀请被听课的同事中获取信息,检查和预测是否已达到设定的质量目标。

2.4 A 阶段的具体化

2.4.1 对C 阶段进行总结。对检查过程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将好的经验继续沿承和借鉴到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标准化管理。

2.4.2 对P 阶段进行修正。将未能完成的问题罗列清单并总结失败原因,加入新的成长计划内容,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过程。A 阶段是PDCA 循环得以前进的关键所在。如果仅有P、D、C 三个阶段,而不针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总结,并纳入新的成长计划中,就不能巩固取得的成绩,吸取教训,对未能完成的问题视而不见,达不到成长的目标。

本人成长计划的PDCA 过程中还将学校提供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加入P 阶段,如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一系列的途径:

(1)开展岗前培训。组织新青年教师参加高等教育相关理论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铁道概论培训,了解铁路方面知识背景;组织新青年教师参加试讲,名师点评,过好岗前培训关。(2)师徒合同促成“传帮带”。对于新青年教师都指定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指导老师,并签订“师徒合同”。通过师徒合同的签订,约束指导老师对其徒弟的教学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制定与实施教师的职业人生规划。(3)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作用。通过教研室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如教研室知识讲座,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等方式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基本规律,提高教学能力。(4)到企业挂职锻炼。派送青年教师进行企业挂职锻炼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提升业务水平。(5)其他。鼓励在职修研,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比赛,举办“名师讲座”,鼓励参与骨干教师的教研教改、科研项目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申报等一系列举措来提升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和业务水平。

3 结语

实践证明,PDCA 法适用于青年教师成长过程。PDCA 法本身蕴含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它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相对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和学习方法。将其应用于青年教师成长中,能够极大提高教师成长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刚毅,程颖菲.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3(12).

[2]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08(08).

篇9

摘 要: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旨在为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学科知识丰富、教学技能突出”的师资队伍,而实践性知识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的基础之上,反思其价值导向,进而提出救赎的对策。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反思;救赎

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依赖于教育的进步,人们更加关注教育的效率与教师对于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因此教育的发展对于师范生这些“准教师”群体带来新的挑战与考验,但是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于其职后的教学实践,忽视其在师范院校接受的实践性知识的教育,这窄化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渠道与条件,基于此,笔者认为探究当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相关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一.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存在种种不合理现象,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教学,轻教育实践”现象普遍存在,而弱化实践环节则引发师范生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学实践能力失衡。我国当前师范生课程设置出现诸多问题:第一,“学时分配不合理,专业课占总学时的65%,教育类课程仅占10%,课程少,质量没有保证,实习时间短且流于形式” [1]19-20。第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偏离太远,师范生课堂教学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教学实践中诸如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板书能力等具有时效性的知识教育缺失,如同一块白板,教师在上面涂抹的理论在现实中的教学实践存在脱节的现象。第三,教育见习时间短促,有时甚至出现多名同学在同一岗位顶岗实习,在限定的时间内无法保证给师范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当前师范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的现状着实令人忧虑。

二.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的反思

在分析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之后,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难道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居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结果一定是否定的!因此,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反思实践性知识对于师范生的价值导向。

(一)提高自我择业优势

随着近几年师范院校的扩招,各类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已趋于饱和,与此同时,教师职业也向持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开放,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师范生必须认清并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各种招教考试,师范毕业生都无可规避校方对其实践性知识即教学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要求,由于缺乏相应实践知识,部分毕业生在面试或是试讲时出现不自觉偏离教学情境,陷入“失语”的尴尬境地,但是师范生如若能够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获得尽可能较多的实践性知识,则将在未来求职中占据有利地位,亦或是立于不败之地。

(二)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当前的社会是倡导张扬个性的社会,反映到教育领域,就要求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教育注入活力与激情。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培养过程中面将面临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人则见仁见智,因而使师范生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学识、情感、潜能、心理品质等特征,外化指导其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表现出语言陈述、文字表达、仪态风貌、应变技巧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从而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三)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从教师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践性知识丰富与否、结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2],高师院校在师范生培养初期,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师范生加强实践性知识地教育,与现实教学接轨,则能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较为全面的教学技能,对其今后的职业信念、态度和情感将产生积极影响。待师范生迈入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性教学即可应付自如,拥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无疑将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三.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的救赎对策

实践性知识对于师范生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需要正视当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现状问题的存在,在反思的基础之上理解实践性知识价值内涵,由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一)注重教育反思,撰写教育体验

反思不是对于其自身经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先前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地再思考。师范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产生很多教育认识,但是没有经过反思的认识是狭隘的、肤浅的,因此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教育敏感度,学会针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理性化的思考,形成自我思维模式,通过撰写教育体验,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教学实习,立足角色扮演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外实习中,师范生角色发生变化,由学生成为老师,踏入社会,走进校园,以教师身份与同学生接触,心里的变化无形中增加了师范生的责任意识,形成塑造自我内动力,培养师范生形成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使命感以及理解学生、同学生生交流的技巧。在校内实习中,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重要作用,师范生以扮演教师的角色融入教育实践中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师范生感受教学场景的真实性与多变性,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教育观摩,分享教师经验

教育观摩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培养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实践观摩,通过现场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课程设计、课程开展、课程总结、课程评价等内容,在学习先进的基础之上,完善自我实践性知识。二是影频观摩,即观看教育专家的优秀视频资料,了解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认识当前教学的现状与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与此同时,分享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教师交流教育故事,往往对于师范生产生心灵的冲击,借此能获取一些教育方法与教学技巧,从而理解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该“怎么教”,明确教育需要的教师的现行实践行为。

(四)引导学生科研,进行实证研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对于师范生来说,进行适当的教育研究尤为珍贵。由于师范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其对于科研主题的遴选是有限制的,为提高其实践性知识,丰富其教育理论素养,课题可以选择“这样诸如课堂纪律的维持、师生关系的改善、学困儿童的认知诊断与矫正、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3]。师范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学生与教师真正的需要,明确教育对于教师的诉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缺失。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缺憾无可规避,但我们需要认清形势,了解当前问题的本质,立足于现实,探究其解决策略,以促进我国师范生培养教育事业沿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师范生带来福音。(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 程浩.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1,09

篇10

上半年,政工科在工作上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不断改善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县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努力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既有利于教师队伍管理,又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的培养。上半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继我县“323师训工程”完成师训任务后,按照省教育厅精神,又启动了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

(1)骨干教师培训。“领雁工程”全面启动并不断落到实处。2月份,安排好了省“领雁工程”教师的脱产培训和实习生顶岗教学工作;3月份,县“领雁工程”小学数学班28人通过半个月的理论培训和一个月的实践培训顺利结业,初中英语班22人也通过了两个月的集中培训任务,培训骨干教师共计50名;4月份,县“领雁工程”小学英语班开班;

(2)教师全员培训。一是由教科研中心采取菜单式和小班化培训方式。培训了382名中小学教师和381幼儿教师以及105名新上岗的班主任教师;二是由学校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培训本校教师,收到较好效果。5月份,在鹤浦小学举行了全县校本研修现场会暨师训站长培训班开班仪式,表彰了13所校本研修先进学校;

(3)重点学科培训。一是利用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英语等名师工作室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深度蹲点培训,二是利用县研修团队。县研修团队的导师们到农村学校进行上课示范培训。

(4)各类专项培训。一是对三年内的新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二是对外来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三是师训站站长进行专项培训;四是对团队干部(班主任)进行专项培训。这些培训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奖励制度

(1)健全对名优教师的考核奖励。4月份,完成了“名教师奖励方案”出台的准备工作。摸清了我县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市名校长、市学科骨干教师、市双师型教师等有关情况,同时也了解了周边县市有关名师的奖励额和考核细则,现已制定出我县的初步奖励额;

(2)还出台了“关于开展象山县优秀教师跨校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意见”,充分发挥优质教师的应有作用。

(3)6月份,安排了对校长的年度考核工作,在7月份完成,评出了20名优秀校长。

(三)认真做好各项评选、评定工作

(1)3月份,积极开展市教育管理名师评选活动,推荐了市教育管理名师2名;

(2)4月份,完成创新学校管理校长论坛论文评选、论坛评选工作。

(3)教师职称评审是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1月份,就开始着手准备这项工作,发出了有关通知;6月份,完成了教师职评的推荐、审核工作,并于7月18日进行了考试,公布了考试成绩。

二、加大力度,有序做好教师交流工作

根据县委文件精神,为继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强教师队伍活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做好教师区域交流工作

4月份,开展了一系列教师区域交流的调研活动,先后召开丹城城区义务段校长座谈会、石浦城区义务段校长座谈会两次、文峰集团班子座谈会及有关教师座谈会,进行教师问卷调查统计,写出了关于教师区域交流的调研报告;5月份,出台了《象山县义务段学校教师区域交流工作补充意见》,计划把石浦城区义务段学校教师也纳入教师区域交流之中;7月份,汇总好有关校上报的教师区域交流名单,丹城城区25名,石浦城区43名,最后确定丹城城区交流16名教师交流,石浦城区考虑到情况特殊,决定暂缓交流。

(二)继续做好教师支教工作

一个是城区教师到农村进行支教,拟订出了《象山县教育局关于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选派了6名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22名上挂培养两年的新教师全部回到原农村学校任教。另一个是选派县骨干教师到四川青川支教。根据省市有关精神,3月份,选派了首期1名骨干教师赴四川青川支教,现已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并顺利返回象山;6月份,又组织了第二期赴青川支教报名工作,并在8月中旬确定了支教人员,现已到岗支教。

三、确保需求,顺利完成教师招聘任务

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招聘程序和办法,认真做好教师的招聘工作。

今年的教师招聘工作比较特殊,分为两次二类三种形式来完成。第一次为县内常规性招聘,第二次为宁波市特岗定向招聘;招聘时分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两类招聘,招聘形式为专业知识考试,教学能力 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音体美学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考)。根据师范类毕业生逐年减少的实际,招聘对象又有新的变化,今年除招聘象山生源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外,还允许符合条件的非师范类、非象山生源的毕业生报考。结果符合条件报名的有443人,拟录用21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职教专业教师16人,学前教育55人。这些拟录用人员的体检工作全部完成。第一次招聘的毕业生已全部签订好就业协议书,完成了毕业生的档案检查、考察材料撰写及报到录用等有关工作,并全部分配好;第二次招聘的毕业生也安排好了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

四、城乡兼顾,顺利做好人事调配工作

教师调配的面比较广,量比较大。主要包括跨县市调动(调出去和调进来)、跨系统调动、城区内调动、跨乡镇调动、进城调动、新进教师分配等。今年城区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师需求增加,但又要兼顾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进一步加大了教师调配工作的难度。为此,我们首先充分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5月份,出台了《县教育局教职工调配工作意见》,从紧控制教师进城调动的数量,规定各校上报人数控制在在编公办教职工总数的6%以内,同一学校同一学科调出不超过学科上报数的50%;6月份,完成了度各学校教师需求统计汇总工作和教师进城调动、跨系统调动、跨乡镇调动、跨县(市)调动、城区内调动的有关统计工作;7月份,完成了教师进城调动考试工作;严格控制跨县(市)、跨系统教师调动,共调出57人,占比例1.2%,县外调进16人,至8月中旬整个教师的调配工作全部完成,总体上比较顺利稳定。

五、增强意识,整顿规范编外用工

编外用工管理关乎社会稳定,必须不断规范使用。一要严控数量,依法核定;二要健全制度,签好合同;三要落实待遇,缴好保险。4月初,根据县劳动监察大队检查反映,部分中小学在使用编外用工上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对此我们十分重视。在5月份,对系统内各单位的编制外用工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排查,并做了具体的统计,对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了归类;在6月份,专门召开了编制外用工管理工作会议,通报了有关情况,还邀请县劳动局领导作辅导讲座,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强调下步整改的措施;再次,在会后加强督促,要求各单位整改到位。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各校领导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编外用工的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有效的消除了一些后遗症。

六、突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教育,提升素养,对于提升教育的形象和战斗力显得十分重要。上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师德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继续在全县教师中广泛开展宣传、学习、贯彻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了我县教师职业行为五条禁令;利用余姚梁弄中学校长徐立科先进事迹,在全县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向徐立科同志学习活动,组织了“党员教师谈师德”系列活动,包括“我谈师德”讨论活动和“师德高尚我先行”论坛演讲活动。

2、开展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榜样教育人。积极配合教育工会,先后参与了评选优秀教师三项活动,分别是县百名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县百名优秀教师德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县“双十佳”(“十佳农村教师”、“十佳师德楷模”)评选活动,取得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