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号工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10:2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信号工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信号工实习总结

篇1

关键词:学程 教学方案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47

学程设计是依据相关的设计理论,通过频繁的练习、举例,引导教师和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当前课程开发的一种独特方法。在英美国家,由乔治・J・波斯纳所著的《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已发行第七版,代表了课程理论的前沿。

学程这一名词在我国台湾地区大、中、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它既代表着一种课程体系的概念,又是一种课程设计的方法。特别是在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中,学程代表着为适应某一岗位就业而学习的一组课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行动导向与就业导向的思想。

1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所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一个重要时期。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想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上,从一味追求“行为目标”向“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多元结合;课程内容上,从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过渡到以过程性知识为主;教学编排上,由学科体系的“平行结构”到行动体系的“串行结构”;教学材料上,从利于教师教的“教材”到利于学生学的“学材”;课程评价上,从只重结果的教师“量化评价”到重视过程的学生、教师,甚至是企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各个职业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突出表现在建立基于工作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但是我们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一是我们设计的大多数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是知识驱动的,强调的是知识的承接性与连贯性,甚至有的还强调知识的逻辑性。比如有的电类专业课程仍然是这样一条课程主线:数学――电工――电子――专业课,部分老师甚至强调不学微积分,就没法进行电工电子的教学。因为我们所有的教师几乎都是从传统的大学教育里走出来的,这种教育培养了我们思维严密的逻辑性,但可惜它也禁锢了我们的思想。

二是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我们的教师还是喜欢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离开了讲台就觉得自己好像失职了,没有传道的过程了。究其原因,就是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课堂的主体还是教师,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知识本位”,结果教师自己很辛苦,学生却不买账,课堂静得如一潭死水,更提不上技能提高和素质培养了。

2 利用学程设计的思想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设计

在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学程设计的思想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宏观设计,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进行微观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一是结合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现状,根据铁路通信和信号专业的岗位需求,在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基础上,研究“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的“学程”课程体系,即铁路信号施工信号工学程、铁路信号产品装配工学程、铁路信号维修信号工学程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学程。

二是在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机电设备维护、信号基础设备维护、车站与区间信号设备维护以及信号设计与施工几个学习情境中,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结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情探索并设计恰当的学程,在教学实践中将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到每一单元,细化成教学中可操作的目标,并在学程中实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铁路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设计学程时基于如下原则:

第一,学生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发实践学程,增强学生岗位训练、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第三,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让学生在校内“半工半读”,实现分层教学,学分制和导师制度;在校外顶岗实习,真实情境教学和“师徒制”。

本专业的学程设计与实践在宏观上建立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微观层面通过岗位学程中的,每一个情境中的每一个任务,详细的学程设计做到了师生之间共同设计,因材施教,教与学上的知行合一,课堂上的学思结合,对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3 学程设计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总结与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初步形成了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学程方案,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并为职业教育的实践提供参考,发展关于学程设计的理论,丰富了学程设计的思想。

第一,将学程设计的理念应用于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的设计,丰富了学程设计的教学理念,也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学程设计的理念应用于教与学的实践,为该理念提供实践的支撑,也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第二,该课题的实现将带动整个专业群在课程设计理念上的改变,促进整个专业群的教学改革。

第三,四个学程的建设和每一个具体任务学程设计的成功,将拓展本专业的对外培训任务,为企业继续教育培养合格人才,为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乔治・J・波纳斯,艾伦・N・鲁德尼茨基.Course Design:A Guide t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Teacher[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瓮文允,吴宾.学程结构设计初探[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31-134.

[3]翟亚军,张娟.台湾高校学程制述评[J].教育与现代化,2010,(12):85-88.

篇2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设计,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从2006年以来,按照“学习-实践-研究-优化”的思路,我院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进行过三次修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1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的指导思想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认真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办学思路。要在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吸纳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的新型课程体系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本专业多年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专业针对性;②贯彻“工学结合”思想,按岗位(岗位群)需要设课,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将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推行“多证书”制度;③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课程设置和各教学环节的安排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考虑行业、企业单位实际的工作特点;④以能力为本,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把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⑤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搭建学生可持续发展平台;⑤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将素质教育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课外素质教育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⑦坚持创新,根据不同地区、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办出特色。

3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的具体做法

3.1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分析和研究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对本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通过对就业岗位群的具体分析,提炼出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归纳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同时应结合本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多年来对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电信以及铁路行业通信类人才需求的深入调研,本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电信及信息技术一线需要的,具备从事通信设备安装、调试、检测、维修、营销等岗位群所需基本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根据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理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重新构建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优化以后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方面,它们之中又融入了素质培养的要求。

3.2.1理论教学体系经过几次改革,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就业岗位(岗位群)的需求为目标来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也更加符合专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本专业新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领域、专业基础领域、专业综合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五部分构成。公共和基础理论课程均以应用为目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做了进一步精选。专业综合课程加强了对通信技术岗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之更加符合通信技术发展和通信企业实际岗位需要。专业拓展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知识广度,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强调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强化专业新技术,照顾学生跨专业就业需求,关心学生在专业及职业上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素质拓展课程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思维创新教育,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2实践教学体系新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将实践教学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把实践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通过设置素质技能、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等多个实践课程模块,建立起了系统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包括实验、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劳动等,总计1590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53.5%,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有足够的课时。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把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了每个学期都安排一定时间的集中实训,实现了实践性教学三年不断线。

3.2.3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为了贯彻“工学结合”思想,新培养方案一大亮点是推行“多证书”制度。方案中注意涵盖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将通信“中级工”技能鉴定的标准和要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我们结合考取“光纤数字通信设备调试工”“、程控交换机整机检验工”、“无线电设备调试工”3个岗位证书,对“光纤通信”、“交换技术”、“移动通信”3门专业核心课规定了考证要求,以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顺利开展。还通过“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通信网”3门课程,对学生获取“英语A、B级”、“计算机等级证书”、“华为网络工程师”规定了考证要求,初步构建起了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3.2.4课程体系框架我们将上述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所涵盖的所有课程纳入公共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三个平台,分别对应于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公共课平台包含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2个学习领域的课程;专业课平台包含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以及专业拓展3个学习领域的课程;素质拓展课平台课内外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和军训3个方面的训练。

3.3课程内容的整合新的培养方案加大了课程标准改革和课程内容整合的力度。根据本专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优化了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整合中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①体现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任务,服务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②有利于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需要,并注意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与衔接;③课程设置体现科学性与适时性相统一;④基础理论贯彻“少而精”原则,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落到实处;⑤校企合作开发新课程,建设精品课,构建“理实一体化”等优质课程资源;⑥特色与创新相结合,保留本专业原有特色及教学成果。通过以上工作,规范了本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夯实了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

3.4专业教学条件的改善

3.4.1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对实施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做了较为具体的规范,从数量、学历、学位、职称、双师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的整体要求。按这一要求,本专业在学院支持下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选派骨干教师脱产进修研究生学位,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新技术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培训,选派青年教师直接进入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和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学术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专任教师的业务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实践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经过几年努力,本专业建立起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位层次较高,胜任高职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还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掌握最新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实施,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

3.4.2实践条件改善按照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需求,近年来本专业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光纤通信、数字传输、程控交换、接入网、通信网络、数字通信、移动通信等多个实训室;开发了实践教学体系中所有实训环节的课程标准,并组织教师编写了对应的实训教材;各实训室均有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任实验人员负责设备、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保证实践教学设备有较高的正常使用率,发挥其最大效益。

3.4.3校企合作的推进本专业一贯重视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聘请了多位本地铁通、电信、移动等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和专业骨干教师一起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让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控,校企合作新课程的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指导等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我们与企业联合建设了"西安联通校内移动通信基站"和"西安铁通校内电话机房"2个运营型校内实训基地;与中国铁通陕西渭南分公司、中铁电化局西安通信信号工程处2家企业合作,建立了2个校外实习基地。目前,与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场地充足,运行和保障措施规范得力,校企合作关系良好。

3.5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管理和监控健全的教学管理和监控机制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保障。我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各教学管理部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教务处代表学院进行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系部在学校指导下负责处理日常教学管理事务,指导专业教研室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实训)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等一系列教学文件的开发、实施与管理。学院设立教学督导机构,负责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检查与教学评价工作,形成专家教授与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的运行机制。机构的完善,大大加强了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职能,强化了质量管理力度,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得到严格地执行。